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保研细则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山东理工大学考研分数线、山东理工大学报录比、山东理工大学考研群、山东理工大学学姐微信、山东理工大学考研真题、山东理工大学专业目录、山东理工大学排名、山东理工大学保研、山东理工大学公众号、山东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山东理工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保研细则信息,是考研之前需要获取相应的考研信息,比如考试大纲、招考专业、招考目录等等基本信息,这些内容是进行考研前期工作的必要准备。考生可以从各院校的研招网进行查询,每年的9月左右就会公布下一年度的招生计划。考生应当仔细阅读相关文件的要求和信息,部分专业的名称相近,内容也比较繁杂,容易混淆或遗漏,考生要仔细区分。另外各大考研网站的相应版块也会有历年的招生信息汇总,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保研细则信息内总结了各大院校的历年招生信息,方便考生查询和选择。最后,考研派的小编预祝各位考研的同学都可以考取理想的学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想要成功保研,了解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保研细则是必不可少的,保研细则包括很多内容,比如保研的条件,保研所提供的材料,保研的形式等等,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保研细则是每位想保研的学生必须了解的,比如夏令营的保研细则,到后面正式推免的保研细则,虽说每年的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保研细则不止一个内容,7-8月的夏令营,9月份的预推免以及10月份的正式推免都有自己的保研细则,想要通过院校的保研项目,必须了解每一次的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保研细则,这些内容是想要保研的同学必须了解的。同学们可以从各院校的研究生信息网或公众号中进行查询,大致每年的4月-9月就会公布本年的招生计划。同学们应当仔细阅读相关文件的要求和信息,部分专业的名称相近,内容也比较繁杂,容易混淆或遗漏,同学们要仔细区分。另外各大保研网站的相应版块也会有历年的保研招生信息汇总,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保研细则可能会刷掉一些想要保研的同学,但是也不要灰心,自己仍有选择的余地。最后,小编预祝各位想要保研的同学都可以成功被目标院校录取。
了解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保研细则是每位想要保研的同学必须要做的事,为了方便各位同学,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保研信息网会提供各种有关保研的资讯和内容,比如历年的保研推免招生计划、保研政策、保研渠道、保研真题、保研经验等等内容,想要稳上岸,就不要放过每一次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保研细则,一定要熟读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保研细则,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保研信息网的小编提醒各位同学要时刻关注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小编会在第一时间公布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保研细则,考生在准备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疑惑时可以打电话进行咨询。最后,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保研信息网的小编预祝各位保研的同学都可以成功上岸
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的介绍
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以建设国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学院为目标,历经 40 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发展成为以车辆工程学科为龙头,以交通运输工程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为两翼,以力学学科为支撑的车辆与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群,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现为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单位、山东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单位、山东省交通运输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学院现有教职工 116 人,其中格鲁吉亚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1 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1 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 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 1 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4 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选 1 人,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 3 人,山东省教学名师 1 人,博士生导师 9 人,硕士生导师 63 人,教授 19 人,副教授、高级实验师 47 人。具有博士学位 71 人,占专任教师的 77.17%。有本科生 2000 余名,博士生和硕士生 300 余名。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现拥有车辆工程(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交通运输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2 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车辆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 2 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有车辆工程、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工程)、交通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 4 个本科专业,车辆工程专业和交通运输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山东省品牌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车辆工程学科是山东省首批重点学科、首批特色重点学科及泰山学者设岗学科,2018 年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机械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科是山东省重点学科,新能源汽车被列入学校 “十三五”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 2 个聚焦学科之一,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为学校一级学科博士点培育建设学科。有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 3 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 5 个。
近年来,学院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 40 余项、省部级项目 100 余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 2 项,省部级一等奖 9 项、二等奖 15 项,发表论文 1500 余篇,其中被 SCI、EI、SSCI 收录300 余篇,出版专著 19 部、教材 30 部,授权发明专利 300 余项。
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导师张学义
姓名:张学义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3.01
学历学位:研究生博士 毕业院校及时间:山东科技大学2011.12
所学专业:车辆工程 任现职时间:教授、2001.1 博导、2006.06
指导一级学科:机械工程 指导层次:硕士博士 职务:无
1、学术简历
张学义,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十佳优秀发明家、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车辆工程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排名1)、省部级二等奖6项(均排名1),申请发明专利32项、已获得授权12项,发表论文122篇,出版著作5部,主持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8项、已通过省部级等鉴定项目16项。
2、教学情况
主讲《汽车电源技术》等课程和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指导研究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获得了山东省“挑战杯”创业计划竟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3、研究生培养情况
2001年至今指导硕士研究生19名、已毕业15名,另外指导工程硕士研究生11名、已毕业8名。指导的研究生毕业论文有两人分别获得2005年度和2006年度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4、主要教学、科研成果
4.1主持或参与科研情况
①汽车用稀土永磁发电装置可控整流稳压技术(编号:20102060403、起止时间:2011~2013),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计划,经费500万元,排名1;
②YSX-500型四相可控整流稳压式钕铁硼永磁发电机(编号:2008GRC60069、起止时间:2009~2011),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排名1;
③YHH—300型汽车用混合励磁稳压发电机(编号:2012GH041462、起止时间:2013~2015),国家火炬计划,排名1;
④带真空泵的四相钕铁硼永磁发电装置(编号:2010GH041246、起止时间:2011~2013),国家火炬计划,排名1;
⑤汽车用切向永磁与爪极电磁混合励磁稳压发电机的研制(编号:2009GG10004016、起止时间:2010~2012),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排名1;
⑥汽车用42V飞轮离心式钕铁硼永磁起动发电集成装置的研制(编号:2010GGX10401、起止时间:2011~2013),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排名1;
⑦轻型汽车用42V永磁与电磁复合励磁稳压发电装置的研制(编号:2012GGA03002、起止时间:2013~2015),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排名1;
⑧利用可控整流稳压式稀土永磁发电系统回收汽车废气余能技术研究(编号:ZR2012EEM011、起止时间:2013~2015),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排名1;
⑨车辆工程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起止时间:2008~2010),国家教育部,排名1;
⑩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起止时间:2009~2011),山东省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经费200万元,排名1。
4.2获奖情况
①钕铁硼永磁发电装置可控整流稳压技术及其应用,2006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首位;
②车辆用钕铁硼永磁发电装置可控整流稳压技术及其应用(推广类),2010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首位;
③车辆用钕铁硼永磁发电装置可控整流稳压技术与系列产品开发,2005年山东省技术发明二等奖,首位;
④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稳压技术与钕铁硼永磁发电装置的研究及产业化,2004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首位;
⑤高效率低能耗永磁恒压发电装置的关键技术及产业化,2003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首位。
4.3论文发表情况
①Zhang Xueyi,Shi Liwei,Wang Yujuan.Design and stabilivolt analysis of Nd-Fe-B permanent magnet generator for electric vehicle range extender.《Electric and Hybrid Vehicles》,2011,Vol.3,No3,259-271.(EI收录:20120814798678)
②张学义,史立伟.汽车用42V钕铁硼永磁发电机稳压分析.《汽车工程》, 2011,33(11):994-997.(EI收录:20115114614590)
③张学义,史立伟.汽车用带真空泵的稀土永磁稳压发电机.《汽车工程》, 2008,30(2):164-166.
④张学义.车辆用钕铁硼永磁发电装置的电子稳压研究.《农业机械学报》,2005,36(1):130-133.(EI收录:2005108875863)
⑤张学义,等.农用车用离心式永磁直流发电机的设计开发.《农业工程学报》, 2002,18(6):74-76.(EI收录:2003047337093)
⑥张学义,史立伟,徐政欣.车辆用可控整流稳压式永磁发电装置的研究.《农业工程学报》,2006,22(11):104-107.(EI收录:20070410389894)
⑦张学义,杜钦君,谭德荣.农用运输车用张紧轮式永磁恒压发电机.《农业机械学报》,2000,31(6):98-100.
⑧张学义,高明玲,张亮修.单相双半波可控整流稳压发电装置的研究.《电机与控制学报》,2005(1):33-36.
⑨Zhang Xueyi,Yin Hongbin,Shi Liwei.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n Magnetic Flux Leakage of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 Generator for Vehicle. 《Mechanical,Materials and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2011,Vols.66-68,Part1,483-488.(EI收录:20113214223262)
⑩Zhang Xueyi,Zong Qingliang,Shi Liwei. Study on Controlled Rectification Constant-voltage of the 42V Rare-earth Permanent-magnet Generator on Vehicles. IEEE CMCE’2010.(EI收录:20105013486875)
4.4专利情况(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2项)
①汽车用六相永磁发电机,授权发明专利:ZL200610043449.1,首位;
②复合励磁同步发电机,授权发明专利:ZL200510104298.1,首位;
③混合动力汽车用整流稳压器,授权发明专利:ZL200410024309.0,首位;
④离心式永磁起动发电装置,授权发明专利:ZL200510044107.7,首位;
⑤混合励磁发电机电子稳压控制器,授权发明专利:ZL200910015858.4,首位。
5、主要社会任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15350289)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会员(E021500222M)
电子信箱: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导师李旭
姓名:李旭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0.05
职务:无 职称及任职时间:副教 授,2004.01.
指导层次:硕士 指导一级学科:机械工程
学历/学位:博 士
毕业院校及时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01
所学专业:车辆工程
教学、科研、课题情况及指导研究生情况简介:
1、学术简历(200字以内)
李旭,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车辆工程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成员。《汽车设计》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发表论文35篇,先后主持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6项,与企业合作项目50多项,主要围绕车身数字化设计、质量控制、空气动力学分析等开展研究工作。
2、教学情况(100字以内)
主讲《汽车理论》、《汽车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等课程,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为省级精品课程《汽车设计》和校级精品课程《汽车理论》的负责人。 多次获得教学质量奖。
3、研究生培养情况(100字以内)
2004起至今,指导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3名、已毕业10名、在读3名,另外指导非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8名、已毕业5名、在读3名。
4、主要教学科研成果
⑴主持或参与科研情况
① “汽车车身快捷CAD系统研究开发” 国家教育部重点项目,(编号:01967),排名第2,已结题;
② “汽车高质量车身曲面生成方法的研究”,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032X06),排名第2,已结题;
③“利用车身测量点云数据反求车身曲面关键技术的研究”,理工大学校基金,排名第1,已结题;
④“基于车身曲面的点云拓扑重构及自适应细分技术研究”,理工大学博士基金,排名第1,已结题;
⑤“车身曲面约束变形方法研究及造型设计系统开发”山东理工大学科技计划项目,排名第1,在研;
⑥ “欧铃轻型货车驾驶室开发”,企业合作项目,排名第1。
⑦ “家用三轮轿车车身开发”,企业合作项目,排名第1。
⑧ “HW12系列桥总成动画装配及性能分析”,企业合作项目,排名第1。
⑨ 车辆工程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起止时间:2008~2010),国家教育部,经费30万元,参与。
⑵获奖情况:
① “ABDEM微机汽车车身CAD/CAM系统推广应用”,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② “三维测量CAD系统”,山东工程学院优秀实验技术成果奖二等奖。
③ 2009、2011年获得山东理工大学教学质量奖。
⑶论文发表情况:
①.海量数据三角网格生成算法研究[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8,12.(EI),2排1;
② 汽车车身内部布置事例修改方法研究[J].汽车工程2009.2. 3排1;
③ 车身曲面逆向设计投影法参数化方法的应用[J],汽车技术,2007,05. 4排1;
④ 全浮式重型货车驾驶室悬置的建模分析及改进[J].汽车技术,2008.5. 3排1;
⑤ 基于二次误差测度的车身网格简化算法研究[J].工程图学学报,2010.44排1;
⑥ 基于逆向工程的车身测量点云分割方法研究[J].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08,10. 4排1;
⑦李旭,尹鹏举,徐家川.基于UG的车身过渡曲面构建[J].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10.2. 3排1
⑧Lixu,Yangkebiao,Wangcuiping. Research on triangular mesh generation algorithm of point clouds.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v 4, p V4638-V4641, 2010,EI :20104313317034 ,3排1
⑨ Lixu,Wangcuiping. The parameterization of point clouds based on projection and applying to reconstruction of automobile body.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Design and Applications ICCDA 2010, v 3, p V3568-V3571, ,EI :20103413186256,3排1
⑩ 罗诚,李旭,马春辉. 基于知识的车身硬点布置参数化设计.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排2.
④专利
① 挂车制动阀自动排水装置,授权实用新型专利:ZL 201120326212.0,首位;
② 防积水挂车制动阀,授权实用新型专利:ZL 201120325882.0,首位;
③外挂节油器式柴油汽车油箱,授权实用新型专利:ZL 201120164879.5首位;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导师张俊友
姓名:张俊友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71.06
职务:山东省重点学科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科负责人,山东省道路智能控制与安全运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管
职称及任职时间: 副教 授,2008.1
指导层次:√硕士/博士
指导一级学科:交通运输工程
学历/学位: 博 士
毕业院校及时间:中国农业大学,2005.06
所学专业:交通工程
教学、科研、课题情况及指导研究生情况简介:
1、学术简历
博士期间,师从国内知名交通工程专家段里仁教授,主要从事高速公路交通控制与诱导方法的研究,期间在深圳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实习一年,主要参与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监控系统等项目。毕业后在美国AECOM集团(香港MAUSNELL公司)工作,主要参与了武汉市停车规划、南宁美食城交通影响分析、广州洲头咀隧道交通监控系统设计、香港屯门与3号公路的交通设计等项目、深圳地铁三号线客运站客流仿真项目等。在山东理工大学工作后,主持或参与了淄博市政府、菏泽市政府、山东省交通厅等委托的科研项目,在城市交通规划与交通安全、交通影响评价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2、教学情况
近几年主讲过本科生的《公路施工组织与概预算》,《智能交通系统》等课程;主讲过研究生的《交通运输工程学》、《交通信息技术》等课程。从参加工作至今,每年都带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根据学生的后续工作或者深造就设计内容、应用等因人而异进行指导,深受毕业生的好评。
3、研究生培养情况
2009年起开始带硕士研究生。
4、主要教学科研成果
主持或参与科研情况
2006.12-2009.12,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均衡分析,6排1,结题,3万
2007.01-2009.12,淄博市中心城区交通组织,6排1,结题,15万
2008,淄博丰源二手车交易市场(筹建)交通影响分析,4排1,结题,2万
2008,周村凤鸣小区二期交通影响分析,4排1,结题,2万
2008,济南市城乡客运一体化研究,4排1,结题,9万
2009.02-10.07,淄博市体育中心交通组织方案,6排1,在研,5万
2009.02-10.07,菏泽市综合交通规划,5排2,在研,22万
2009.02-10.07,菏泽市交通安全规划,5排2,在研,44万
2010年,济南平阴黄河大桥、江珠高速公路交通流量预测,8万
2010年,基于信息技术的交通管理创新机制研究,主持,20万
2010年,沾化县交通安全规划,2排1,22万
2010年,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博山交通安全三维仿真系统研究,4排3,21万
2011年,青岛胶州湾跨海大桥交通流量预测,主持,5万
2011年,东营-旅顺客滚船航线复航可行性研究,主持,5万
2011年,云南省高速公路交通流量预测研究,主持,10万
2011年,基于GIS的交通设施管理系统开发,主持,25万
2011-2013年,公安部应用创新计划项目,基于信息技术的交通管理机制创新研究,主持,34万
2011-2013年,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基于VR的交通安全核查道路交通安全核查系统的开发研究,主持,5万
论文发表情况时间
2011.4 The Research of Road Traffic Based On Floating Car Data,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oc Commerce,Web Appl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2008 五轴重型全轮转向汽车操纵稳定性仿真分析 《农业机械学报》39卷9期 3排1 EI
2007 The research of image processing algorithms in AGVS 2007 ICWAPR 2排1 EI
2008 The Study and Analysis of Video coding algorithm at low bit rates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novative Computing 2排1 EI
2008 basis on pedroute of pedestrian flow analysis model for transfer hub E-proceedings of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2排1
2008 Si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Lifting Mechanism of a Dump Truck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information, and Automation in Agriculture 2排1
2008 不同转向模式的多轴转向车辆性能分析 《公路交通科技》 4排2
2007 The Application Of Virtual Instrument Technology In Vehicle Handling Stability Test 11th European Automotive Congress (EAEC 2007) 2排1
2007 The Handling And Stability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Four-Wheel-Steering Vehicle 11th European Automotive Congress (EAEC 2007) 2排1
2007 Basis On The Pedroute Of Metro Station Pedestrian Flow Analysis Model 11th European Automotive Congress (EAEC 2007) 3排1
联系方式:0533-2782618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导师王晓原
姓名:王晓原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0.11
职称及任职时间: 教授,2006、01
指导层次:√硕士/博士
指导一级学科:交通运输工程
学历/学位: 博士
毕业院校及时间:吉林大学,2003.03
所学专业: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92年至今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16971053、50378042、61074140、60974094),省部级课题6项(Y2006G32、04CMZ08、97250405、980、ZR2011EEM034、ZR2010FM007),其他各级各类课题30余项。发表论文124篇(核心及以上82篇,检索33篇),出版专著3部(科学出版社2,山东大学出版社1)。是淄博市九届、十届政协委员,山东省党外知识分子联络员。长期担任国家和多个省市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科技发展计划等立项和结题评审专家,《中国公路学报》、《交通运输工程学报》、《物理学报》、《系统仿真学报》等诸多国内外学术期刊审稿专家。
承担过工科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和统计学学科之随机过程、应用时间序列分析,以及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之运筹学、交通流理论、计算机仿真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每年指导10余名同学的毕业设计。先后承担了《智能运输系统》、《交通流模拟与仿真技术》、《交通流理论》、《交通网络优化算法》、《随机过程》、《运筹学》、《最优控制理论》、《城市交通系统优化》等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02年以来,指导各类研究生30人,其中19人已毕业并获学位(其中1人留校任教,6人获科汇奖学金)。目前研究兴趣是“人车环境协同智慧及控制”。
联系电话:13864455865、0533-2788586;EMAIL: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23
一、培养目标及要求
1、认真学习和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以及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2、掌握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本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实施与管理能力,具有良好职业素养,了解本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问题。
3、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阅读本学科领域的科技资料及文献,并具备一定的听、说和写作能力。
4、为高等学校、科研单位、行业管理等部门以及交通运输企业培养高层次的创新型专门技术人才,从事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及设计、产品设计与开发、工程设计及管理等工作的创新型、应用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
二、研究方向
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设以下5个研究方向,各研究方向简介详见附表1。
1、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2、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3、道路交通安全工程
4、新能源汽车及智能车辆控制技术
5、道路与桥梁工程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含学位论文答辩时间),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时间不少于一年(从开题报告通过之日开始计算)。在满足论文工作时间要求的前提下,符合《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关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的暂行规定》要求,经指导教师同意,少数品学兼优的学生提前完成学业,可申请提前毕业。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教学实行学分制,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研究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至少应完成不少于26学分的学习任务。同等学历或跨专业攻读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应补修本领域本科阶段主干课程2门及导师指定的其它课程,经考核成绩合格(不计学分),方可申请答辩。
课程设置详细情况见附表2。
五、必修的培养环节
1、学术交流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听取学术报告或参加学术会议不少于6次,公开做学术报告不少于1次,填写“硕士生参加学术活动记录册”,经导师签字后交学院核定存档以备核查。未达到要求的研究生不能参加论文答辩。
2、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专业实践、社会实践
教学实践内容:助课,协助指导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和实习等,由导师安排并考核。
专业实践内容:参与导师科研项目、实习基地和协作单位的研究和实践活动,由导师安排并考核。
社会实践内容:包括参加社会调查、行业统计信息、组织会议、联系业务、帮助实验室建设及管理等活动,由导师安排并考核。
3、开题报告
为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研究生应通过文献阅读、学术调研,确定论文选题和研究内容,经导师同意后于第三学期末提交开题报告。本学科研究生实行集体开题制,按照研究方向分交工、交运两个开题小组,每个开题小组由本学科(方向)5人以上具有硕士研究生指导资格的专家组成评审小组对学生所做开题报告进行评审,提出评价和修改意见,暂缓通过的比例不得少于每个开题小组实际开题人数的10%(不够1人的按照1人计算)。每位研究生在学期间至多两次学位论文开题机会,两次开题时间间隔不得少于3个月,两次开题均未通过者按学校相关规定终止培养。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审核通过一年后方可申请学位论文送审、答辩。
4、中期筛选考核
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后,以研究生培养方案为依据,在第四学期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科研创新、实践能力及健康状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其目的是总结评价研究生入学以来的学习科研情况,及时发现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中期筛选考核小组确定考核成绩为“合格”者,可以继续完成学位论文;考核成绩为“不合格”者,经所在单位签署意见,研究生院审核,报分管校长批准,终止学籍,做研究生肄业处理。
六、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
2、学位论文一般程序为:文献阅读和调研、初步写出研究课题综述、撰写开题报告、理论分析与研究、科学实验、论文撰写、论文送审和论文答辩等环节。
3、学位论文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内容充实、技术先进、结论正确、格式规范、条理清楚、表达准确。论文结构包括:题目、中英文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致谢、研究成果、附录等。
4、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在理论分析、科学实验、工程应用与指导实践等环节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提出一定的新见解。
5、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先进性,应反映出作者对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掌握情况,反映出作者综合运用有关理论、方法和手段解决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能力。
6、学位论文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山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评审办法》和《山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以及《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关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的补充规定》和《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关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的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组织评阅与答辩,达到学校及学院相关规定标准方可由校学位办受理答辩及学位申请事宜。
附表1:研究方向简介
序号 | 研究方向 | 每个研究方向对应的知识域 |
01 |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 以交通运输工程学、系统科学、经济学、信息科学和环境科学等为基础,从事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设计、管理与经济的政策、理论、方法及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
02 |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 以电子、计算机、控制、网络通讯、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工程等知识为基础,从事人、车、路协同及交通运输系统优化控制等方面的研究,促进交通运输系统运行安全与畅通。 |
03 | 道路交通安全工程 | 以车辆安全技术、道路工程技术、行为科学、交通心理学、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网络技术、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等知识为基础,从事道路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研究,促进人、车、路、环境协同及安全。 |
04 | 新能源汽车及智能车辆控制技术 | 以汽车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新能源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为基础,从事新能源汽车、智能车辆、辅助驾驶、汽车电子控制、性能检测和故障诊断、排放控制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 |
05 | 道路与桥梁工程 | 以相关数学、力学、道路工程材料、运输安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理论知识为基础,从事道路和桥梁工程的勘察、设计、论证、监测、施工、管理、减灾防灾与风险评估等领域的研究,促进道路和桥梁工程设计理念、施工工艺、监测量测技术的发展。 |
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导师孟宪皆
姓名:孟宪皆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5年9月
职称及任职时间:副教授,1997年 指导层次:硕士
指导一级学科:机械工程 学历/学位:研究生/博士
毕业院校及时间:同济大学,2010年
所学专业:车辆工程
教学方面,能够认真备课,精心讲解,把当前的新知识、新技术融于平时的教学环节中,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承担过的研究生课程是<<振动和噪声控制>>。
科研方面,长期致力于汽车试验技术、汽车NVH特性及其控制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多项省科技厅、省教育厅和国家”863”项目,发表论文30余篇,三大检索论文10余篇, 联系方式:
淄博市张店区张周路12号: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
电子信箱:
1 LCK6112型客车车内噪声的分析与控制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7 2排1
2 制动尖叫问题研究综述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11 3排1
3 基于两自由度模型的汽车制动钳振动稳定性分析 汽车技术 2009,1 2排1
4 汽车制动颤振的研究综述 交通公路科技 2009.2 3排1
5 .Numerical Study on the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utomobile Brake Disk and Pad VPPC2009. 2009,9 3排1 EI 20095212576093
6 Investig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Friction Coefficient on Brake Noise VPPC2009. 2009.9 2排1 EI 20095212576094
7 Mechanism analysis of automobile brake groan based on seven degrees of freedom model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1,2,2排1 EI,20110313586165
8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friction coefficient on brake groan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1,2,1排1 EI,20110313586166
9 汽车制动盘和摩擦片振动的数值解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5 2排1 EI,20112414064735
10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structure parameters on the friction-induced self-excited vibration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1,6,1排1 EI,20113214223345
11 The influence of stiffness on automonile brake groan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1,,2排1 EIEI,20113214223344
12 The research of the influence of damping on automonile brake groan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1,7,2排1 EI 20113114190867
13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dynamics parameters on the friction-induced self-excited vibration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1,7,1排1 EI,20113114190865
14 Idling natural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the torsion absorber with dual mass flywheel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1,8,2排1 EI,20113514279558
15 Evaluation of road-induced interior noise of vehicle based on virtual experi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ehicle Design 2008,11 3排3 EI 20084711716543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导师王延遐
姓名:王延遐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66年10月
职称及任职时间:副教授/2001年聘任 指导层次:硕士
指导一级学科:工程力学
学历/学位:大学本科/工学硕士
毕业院校及时间:1989年7月
所学专业:内燃机/固体力学
教学情况
主讲本科生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力学》等;研究生课程:《机械疲劳与可靠性设计》、《高等工程热力学》。教学效果连年优秀,连续获得山东理工大学教学质量奖,山东理工大学教学优秀奖,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山东理工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二项,山东理工大学教案评比二等奖一项。山东理工大学优秀教学软件三等奖一项等。
科研情况
正在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煤矿乏风氧化装置氧化床热震性研究”,山东省高校科技计划项目 “活塞销座机械疲劳失效行为与机理的力学研究”。 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完成了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高炉煤气内燃机燃烧特性的研究》、淄博市科技攻关项目《电控高炉煤气内燃机发电机组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正在参与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微裂纹尺度的内燃机活塞销孔疲劳开裂行为与机理研究”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点项目“煤矿乏风瓦斯氧化利用关键技术与设备开发”的研究。主持完成了两项横向课题:《活塞销座机械疲劳实验规范研究》、《QT300活塞优化设计》。在《Advanced Science Letters》、《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等英文学术期刊及《农机化研究》、《中国陶瓷》、《能源研究与信息》等中文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检索20篇。参与出版著作1部。
研究生培养情况
先后指导硕士研究生5人。其中,已经毕业3人;目前在读2人。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与科研能力,于2010年至2011年在我国著名的固体力学专家、天津大学亢一澜教授指导下从事研究工作,研究课题国家973项目“全断面大型掘进设备设计制造中的基础科学问题”及国家863项目“大型全断面掘进装备刀盘和刀具运行状态监测技术与预警系统”。
联系电话:13573307775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介绍
山东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以道路交通运输系统中的人-车-路-环境为研究对象,围绕交通运输中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道路与铁道工程等领域的核心科学问题及关键技术开展研究,形成相对应的四个稳定研究方向。本学科具备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中职师资硕士两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是山东省最早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和二级学科硕士点最多的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并拥有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省级重点学科和交通运输工程国家特色本科专业,整体水平处于省内领先地位。山东省道路智能控制及运输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挂靠本学科。
近年来在车辆系统动力学及控制、车辆CAE与碰撞安全性、车辆节能与排放控制、新能源汽车设计与性能匹配、交通和运输系统仿真及优化、交通流状态辨识及控制、交通行为与安全、人-车-环境协同智慧及控制、智能道路与智能车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道路交通规划、城市与交通系统协同生长、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以及道路、桥梁、隧道(地下工程)的结构设计、论证、施工、监控、管理、养护和加固等有关理论、方法、政策和工艺等方面理论与应用技术开发领域取得丰硕的成果,部分成果已获得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学科拥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54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22人,博士3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博士生导师6人,实验设备总值超过2000万元。
近年承担了国家863项目2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50余项,企事业委托项目120余项,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获得发明专利15项,发表学术论文380余篇,其中SCI、EI、ISTP检索100余篇,出版著作9部,教材11部。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
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介绍
能源与动力工程是山东省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是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辐射建设学科,2013年在能源动力类专业评估中居山东省第一名,教学科研实力较强。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动力机械、动力工程、能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侧重于热力发动机,尤其是在中、小功率高速车用发动机方面具有特色。学科团队现有14人,教授4人,博士生导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及海外学历工作经历者占70%以上。现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精品课程4门,拥有山东省“高等学校骨干学科教学实验中心”,实验室面积2000余m2,实验设备总价值约1200余万元,建立了10余个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已经形成了较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已毕业博士1名、硕士30余名、本科生1100余名,正在培养博士5名、硕士20余名、本科生500余名。近年来,依托本学科建设了山东省石油焦煅烧余热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山东理工大学低品质能源与节能研究所,拥有AVL动态测试平台、200m3/h和800m3/h煤矿乏风热氧化实验平台、1000m3/h煤矿乏风预热催化氧化实验平台、PM60全自动压汞仪、TGA/DSC同步热分析仪、丹迪动态热线风速仪等大型仪器和装置。
本学科设有内燃机现代设计技术、内燃机燃烧与排放技术、传热传质及余热高效利用技术和高效燃烧技术与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4个研究方向。近年来,承担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10余项,其他各类课题30多项;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山东省中小企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在《Int. J. Experimental Thermal and Fluid Science》、《J. Enhanced Heat Transfer》、《Combustion and Flame》、清华大学学报、化工学报、煤炭学报等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被SCI、EI检索70余篇。学科在煤矿乏风氧化利用、固体物料余热利用、发动机强度分析、发动机清洁燃料燃烧、生物质燃烧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在固体物料余热利用方面,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煅烧石油焦的固体物料余热回收,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在煤矿乏风氧化利用方面,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形成了完整的热利用氧化技术系统,多台工业样机已经投入商业运行,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导师宇仁德
姓名:宇仁德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5.5
职务:交通工程系系主任 职称及任职时间:副教授 2000.10
指导层次: 硕士 指导一级学科:交通运输工程
学历/学位:研究生 硕士
毕业院校及时间:吉林大学 1991.1
所学专业:交通运输管理
科研方面,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道交通规划及道路交通安全。主持和参入完成各类科研项目13项,其中纵向课题2项,横向课题6项:车辆诱导系统的应用研究(主要完成人员,排第二位 );道路交通安全预测预警系统(课题负责人,排第一位);招远市交通规划(课题负责人,排第一位);招远市交通管理规划(课题负责人,排第一位);招远市交通安全规划(课题负责人,排第一位);淄博市公交规划(主要完成人员,排第二位);淄博市6区3县交通安全规划(课题负责人,排第一位);济南市公交城乡一体化研究(课题负责人,排第一位);菏泽市交通规划(课题负责人,排第一位);菏泽市9县区交通安全规划(课题负责人,排第一位);莱州市交通安全规划(课题负责人,排第一位);招金集团科技大厦交通影响评价分析(课题负责人,排第一位);招远市中心商业区交通状况分析(课题负责人,排第一位)。个人科研经费150万左右。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5篇。获各类科技奖励4项。
主讲过研究生课程4门,分别为《交通运输规划模型》、《交通安全》、《交通信号控制》、《道路交通通行能力》指导硕士研究生22名,已毕业13名,在校9名,其中1名为山东省优秀硕士研究生。所指导的研究生在校期间都能参入导师的科研项目,获得实际锻炼,人均发表论文2篇,毕业论文获得专家好评。
现被聘为山东省“城市道路畅通工程”、“山东省平安畅通县区”专家组成员。
联系方式:13409012886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2008山东理工大学研究生车辆工程考研报录比
年份 | 地区 | 学校 | 学院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报名人数 | 录取人数 | 报录比 | 推免人数 |
2008 | 山东 | 山东理工大学 | 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 | 080204 | 车辆工程 | 44 | 13 | 29.55% | / |
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导师许英姿
姓名:许英姿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61年11月27日
职称及任职时间:副教授;2000年10月
指导层次:√硕士/博士 指导一级学科:力学
学历/学位:硕士 毕业院校及时间: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3月
所学专业:固体力学
1、学术简历
1986年毕业于山东工业大学内燃机专业获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固体力学专业获硕士学位。参加多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在混凝土断裂以及机械结构振动的研究方向上进行了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2部。
2、教学情况
主讲本科生的《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等课程;主讲研究生的《振动力学》课程。教学效果优秀,多次获得教学质量奖和教学优秀奖。
3、研究生培养情况
2003年带固体力学的硕士研究生1名,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2009年带工程力学的硕士研究生1名,2010年带工程力学的硕士研究生1名。
4、主要教学科研成果
①主持和参与科研情况
① 已结题的项目:
1.“结构变形斜率和曲率的智能化研究”,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0-2002)排名第5;
2.“钢筋混凝土力学性能的研究”,山东理工大学自选课题(2001-2003)排名第1;
3.“基于小波分析与分形的转子弯扭耦合非线性分析与诊断”,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1-2003)排名第4;
4.“混凝土破坏过程区粘滞阻力对断裂特性的影响”,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2-2005)排名第3;
③论文发表情况(选列本人最具代表性论文10篇)
1.许英姿等求解裂纹端部应力强度因子的混合法。淄博学院报2002.排1
2.许英姿等联结混凝土结构裂缝的线性钢筋力的计算。山东理工大学报2003
3.许英姿等钢筋桥联混凝土结构的韧带正应力计算农机化研究2004
4.许英姿等Ι型边缘但裂缝的计算机模拟农机化研究2005
5.薛明辰许英姿纤维混凝土在拉伸情况下的损伤模型混凝土2006
6.薛明辰王利民许英姿素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的剪切试验研究混凝土2007
联系方式: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力学学科部
手机:13953323508
Email :xuyz@sdut.edu.cn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力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力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01
一、培养目标及要求
1、认真学习和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以及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2、培养具有系统、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理论,在力学领域内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熟悉的实验技能,了解本领域发展的前沿和动态,并具备从事高校教育和科研能力的专门人才。
3、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阅读本学科领域的科技资料及文献,并具备一定的听、说和写作能力。
4、为高等学校、科研单位、行业管理部门、企业培养高层次的创新型技术人才,从事力学领域的教学和科学研究等。
二、研究方向
力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设以下4个研究方向,各研究方向简介详见附表1。
1、工程结构分析及优化
2、机械振动噪声及其控制
3、结构热力学及强度分析
4、实验固体力学与信息处理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时间不少于一年(从开题报告通过之日开始计算)。若因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者,可申请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延长时间不超过1年。在满足论文工作时间要求的前提下,经指导教师同意,符合《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关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的补充规定》和《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的暂行规定》的要求,少数品学兼优的学生提前完成学业,可申请提前毕业。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教学实行学分制,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研究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至少应完成不少于26学分的学习任务。同等学历或跨专业攻读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应补修本领域本科阶段主干课程2门及导师指定的其它课程,经考试成绩合格(不计学分),方可申请答辩。
课程设置详细情况见附表2。
五、必修的培养环节
1、学术交流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听取学术报告或参加学术会议不少于6次,必须在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不少于1次的学术报告,填写“硕士生参加学术活动记录册”,经导师签字后交学院核定存档以备核查。未达到要求的研究生不能参加论文答辩。
2、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专业实践、社会实践
教学实践内容:助课,协助指导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和实习等,由导师安排并考核。
专业实践内容:参与导师科研项目、实习基地和协作单位的研究和实践活动,由导师安排并考核。
社会实践内容:包括参加社会调查、行业统计信息、组织会议、联系业务、帮助实验室建设及管理等活动,由导师安排并考核。
3、开题报告
为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研究生应通过文献阅读、学术调研,确定论文选题和研究内容,经导师同意后提交开题报告。由本学科专业5人以上专家组成评审小组对学生所做开题报告进行评审,提出评价和修改意见,不通过者可限期重做(两次开题时间间隔不得少于3个月),仍不通过者终止培养。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审核通过一年后方可申请学位论文送审、答辩。
4、中期筛选考核
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后,以研究生培养方案为依据,在第四学期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科研创新、实践能力及健康状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其目的是总结评价研究生入学以来的学习科研情况,及时发现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中期筛选考核小组确定考核成绩为“合格”者,可以继续完成学位论文;考核成绩为“不合格”者,经所在单位签署意见,研究生院审核,报分管校长批准,终止学籍,做研究生肄业处理。
六、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
2、学位论文一般程序为:文献阅读和调研、初步写出研究课题综述、撰写开题报告、理论分析与研究、科学实验、论文撰写、论文送审和论文答辩等环节。
3、学位论文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内容充实、技术先进、结论正确、格式规范、条理清楚、表达准确。论文结构包括:题目、中英文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致谢、研究成果、附录等。
4、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在理论分析、科学实验、工程应用与指导实践等环节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提出一定的新见解。
5、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先进性,应反映出作者对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掌握情况,反映出作者综合运用有关理论、方法和手段解决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能力。
6、学位论文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山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评审办法》和《山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组织评阅与答辩,并且符合《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关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的补充规定》的要求,方可由校学位办受理答辩及学位申请事宜。
附表1:研究方向简介
序号 | 研究方向 | 每个研究方向对应的知识域 |
01 | 工程结构分析及优化 | 掌握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板壳力学、数值分析、有限元法、分析力学、优化方法等专业知识,了解工程结构分析及优化方面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能够在工程结构分析及优化与固体力学计算方面进行科学研究。 |
02 | 机械振动噪声及其控制 | 掌握物理方程、振动理论与分析、信号采集与分析、有限元分析、动态测试与传感器技术、振动噪声检测与控制、故障诊断等专业知识,了解信号处理与振动噪声方面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能够在振动噪声分析与控制以及信号处理方面进行科学研究。 |
03 | 结构热力学及强度分析 | 掌握数学物理方程、弹性力学、有限元法、数值分析、高等流体力学,计算流体力学等专业知识,了解流体力学方面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能够用数值分析模拟流体力学问题,并能够解决工程中的强度问题。 |
04 | 实验固体力学与信息处理 | 掌握弹性力学、数值分析、塑性力学、有限元法,光测电测力学,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等课程,工程结构分析及优化,了解实验固体力学与信息处理方面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能够在结构与材料力学性能测试及相应测试仪器分析方面进行科学研究。 |
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动力机械及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
动力机械及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0703
一、培养目标及要求
1、认真学习和领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以及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2、掌握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培养能够综合运用能源高效转化与利用技术、动力机械设计技术、污染物控制技术、试验与检测技术、数值模拟等相关技术,具有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3、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阅读本学科领域的科技资料及文献,并具备一定的听、说和写作能力。
4、为高等学校、科研单位、行业管理部门以及动力机械工程企业培养高层次的创新型专门技术人才,从事动力机械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加工、制造测试、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的创新型、应用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
二、研究方向
动力机械及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设以下4个研究方向,各研究方向简介详见附表1。
1、内燃机现代设计技术
2、内燃机燃烧与排放技术
3、传热传质及余热高效利用技术
4、高效燃烧技术与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含学位论文答辩时间),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时间不少于一年(从开题报告通过之日开始计算)。在满足论文工作时间要求的前提下,经指导教师同意,符合《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关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的补充规定》和《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的暂行规定》的要求,少数品学兼优的学生提前完成学业,可申请提前毕业。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教学实行学分制,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研究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至少应完成不少于26学分的学习任务。同等学历或跨专业攻读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应补修本领域本科阶段主干课程2门及导师指定的其它课程,经考核合格(不计学分),方可申请答辩。
课程设置详细情况见附表2。
五、必修的培养环节
1、学术交流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听取学术报告或参加学术会议不少于6次,公开做学术报告不少于1次,填写“硕士生参加学术活动记录册”,经导师签字后交学院核定存档以备核查。未达到要求的研究生不能参加论文答辩。
2、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专业实践、社会实践
教学实践内容:助课,协助指导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和实习等,由导师安排并考核。
专业实践内容:参与导师科研项目、实习基地和协作单位的研究和实践活动,由导师安排并考核。
社会实践内容:包括参加社会调查、行业统计信息、组织会议、联系业务、帮助实验室建设及管理等活动,由导师安排并考核。
3、开题报告
为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研究生应通过文献阅读、学术调研,确定论文选题和研究内容,经导师同意后于第三学期末提交开题报告。由本学科专业5人以上专家组成评审小组对学生所做开题报告进行评审,提出评价和修改意见,不通过者可限期重做,仍不通过者终止培养。
4、中期筛选
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后,以研究生培养方案为依据,在第四学期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科研创新、实践能力及健康状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其目的是总结评价研究生入学以来的学习科研情况,及时发现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中期筛选考核小组确定考核成绩为“不合格”的研究生,经学院、研究生院审核,报分管校长批准,终止学籍,做研究生肄业处理。
六、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
2、学位论文一般程序为:文献阅读和调研、初步写出研究课题综述、撰写开题报告、理论分析与研究、科学实验、论文撰写、论文送审和论文答辩等环节。
3、学位论文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内容充实、技术先进、结论正确、格式规范、条理清楚、表达准确。论文结构包括:题目、中英文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致谢、研究成果、附录等。
4、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在理论分析、科学实验、工程应用与指导实践等环节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提出一定的新见解。
5、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先进性,应反映出作者对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掌握情况,反映出作者综合运用有关理论、方法和手段解决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能力。
6、学位论文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山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评审办法》和《山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组织评阅与答辩,并且符合《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关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的补充规定》的要求,方可由校学位办受理答辩及学位申请事宜。
附表1:研究方向简介
序号 | 研究方向 | 每个研究方向对应的知识域 |
01 | 内燃机现代设计技术 | 掌握内燃机现代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现代测试分析与数据处理等知识;熟悉内燃机性能改进、燃烧过程分析、运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分析内燃机工作过程的知识;并应用于内燃机创新设计、研究和开发过程中,提高内燃机的科学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能力。 |
02 | 内燃机燃烧与排放技术 | 掌握内燃机燃烧的基本理论、污染物生成机理和现代测试分析与数据处理等知识;熟悉提高内燃机能量利用效率的方法和减少有害排放的技术途径;并应用于内燃机性能改进和新产品开发,满足国家相关标准。 |
03 | 传热传质及余热高效利用技术 | 掌握传热传质基本理论和现代测试分析与数据处理等知识;熟悉新型节能技术、强化传热技术和数值计算方法;并应用于高效换热设备的新产品研发和节能技术改造,全面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
04 | 高效燃烧技术与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 | 掌握低品质能源的性质、燃烧反应特点、现代测试分析与数据处理等知识;熟悉新型燃烧技术、热量回收与高效利用技术;并应用于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研究和装置开发,提高能源资源化利用率和装置效率。 |
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导师石沛林
姓名:石沛林 性别:男 职称及任职时间:副教授
所属学科:车辆工程 指导层次:硕士博士
教学、科研、课题情况及指导研究生情况简介
1、学术简历
石沛林,男,1965年生,工学博士,副教授,车辆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理工大学车辆工程系教师。1988年7月毕业于安徽工学院,1996年6月在吉林工业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2008年8月在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1988年至2000年在中国一拖公司技术中心从事产品研发工作,2001年至今在山东理工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国农机学会会员。
2、教学情况
能够把当前的新知识、新技术融于平时的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共承担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汽车理论》、《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等课程。
3、研究生培养情况
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加强研究生的动手能力,鼓励研究生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已毕业的四名研究生都在高校工作目前,指导研究生3人,工程硕士研究生2人。
4、主要教学科研成果
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有多篇论文被国际3大检索系统收录。主编教材1部。主持参加科研项目近20项,其中两项获省部级奖励;承担的在研项目有:1项国家支撑计划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山东省教育厅科技攻关项目。承担5项横向课题的研究。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导师李迪
姓名:李迪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0.2
职称及任职时间:副教授,2003年 指导层次:硕士
指导一级学科:机械工程 学历/学位:研究生/工学博士
毕业院校及时间:2009年12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所学专业: 车辆工程
主要从事汽车车身智能化、数字化设计方法和车身覆盖件冲压成形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或参入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经贸委、国家技术监督局、山东省教育厅等的纵向课题,并与多个企业合作完成多项横向课题。获奖3项,已发表2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10多篇被SCI、Ei等检索。于2010年底获得“山东理工大学青年教师发展支持计划”资助。
教学方面,主要从事车辆工程专业的汽车车身设计、车身结构与设计、车身制造工艺学、车身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的教学;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主要讲授车身制造质量控制、面向对象的方法学等。
自2006年开始招收车辆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注重对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特别是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各届研究生均按期顺利毕业。自2006年开始培养车辆工程专业的工程硕士,至今均按期毕业。
1.主持或参与的纵向科研情况
(1)大变形畸变单元的无网格自适应数值模拟方法(ZR2009AM014),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09
(2)汽车内部布置微机CAD系统研究开发(JYB97F55),山东省教委,1999
(3)工程机械高舒适性防翻驾驶室研究,国家经贸委重大引进、吸收项目,2000
(4)三维测量CAD系统,国家技术监督局,1998
(5)基于知识的车身概念设计决策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山东理工大学科技基金,2006
2.获奖情况
(1)“ABDEM微机汽车车身CAD/CAM系统推广应用”,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01
(2)“三维测量CAD系统”,山东工程学院优秀实验技术成果奖二等奖,2000.05
(3)“汽车减振器阀系参数CAD及特性仿真软件开发”,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三等奖,2010.12
3.近几年以第一作者发表的SCI、EI检索期刊论文:
(1)Numericalanalysis of Mindlin shell by meshless local Petrov-Galerkin method.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2008, Vol.21(2). (SCI检索 GA 324VX——UT ISI000257548600008、EI检索20091912075337)
(2)h-Adaptive Analysis Based on Meshless Local Petrov- Galerkin Method with B Spline Wavelet for Plate and Shell.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2009, Vol.22(4).(SCI检索GA:500QF——UT ISI 000270317800007、EI检索20093612288149)
(3)Numerical method for rigid plastic FEM analysis basing on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04.9,Vol.38(Supp).(EI检索04508717263)
(4) A coupled finite element and meshless local Petrov- Galerkin method for large deformation problems.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0,Vol.97-101. (EI检索20101612863669)
(5)利用数学规划的刚塑性成形有限元仿真方法研究.塑性工程学报,2004,11(5). (EI检索05058816185)
(6)壳结构的无网格局部Petrov-Galerkin方法.计算力学学报,2009,26(4). (EI检索20094512421185)
(7)基于事例推理的车身内部布置关键技术.农业机械学报,2009,40(3). (EI检索20091512029376)
联系方式:2786036-8011 halimuzi@163.com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简介
本学科包括4个研究方向:①传热传质与余热利用:研究新型节能技术、强化传热技术和数值计算方法,研发新型高效换热设备;②低品位能源燃烧:研究低品位能源的清洁转换和高效利用技术,并应用于低品位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和装置开发;③动力机械与控制:研究内燃机燃烧机理、有害排放物生成机理及有害排放控制的技术途径,研究内燃机新型代用燃料应用技术,研究内燃机工作过程数值模拟技术;④可持续能源利用:研究各种能源梯级利用技术、新型燃烧技术和能量回收技术,并应用于提高能源资源化利用率和装置效率。现有教师3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9人,讲师1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之“百”层次人才1人,淄博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形成了一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年龄层次合理,科研经验丰富的团队。
建有山东省石油焦煅烧余热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高校低品位能源及余热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理工大学潍坊节能减排研究院和山东理工大学节能技术研究院,拥有AVL动态测试平台、PM60全自动压汞仪、TGA/DSC同步热分析仪、丹迪动态热线风速仪等大型精密仪器和装置。
近年来,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30余项和企业合作课题40余项;获得了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中国机械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山东省中小企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淄博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0余项,在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被SCI、EI检索70余篇。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可以在国内外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领域的研发中心、制造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部门从事产品设计、开发、管理、技术推广应用、科研和教学工作。
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导师刘世英
姓名:刘世英 性别: 男 出生年月:1969.2
职称及任职时间:应用研究员
指导层次:工学硕士/工程硕士
指导一级学科:车辆工程
学历/学位: 博士
毕业院校及时间:山东大学
所学专业: 热能工程
2007年获山东大学热能工程博士学位。2009年进入山东理工大学任教,主要从事发动机方面的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发动机零部件设计、分析及实验研究。在工作中,先后负责或参与了国家经贸委基金项目《设计开发评价一体化研究环保节能型活塞》、国家科委项目《高性能轿车活塞设计与精密成型的加工技术》、国家经贸委基金项目《集多项高新技术于一体的大功率活塞的研究开发》等。现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微裂纹尺度的活塞销孔疲劳开裂行为的机理研究》、《活塞销座机械疲劳失效行为与机理的力学研究》等两项科研项目。发表国内外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8篇被EI检索。现指导研究生1名。
联系方式:15505435718
邮箱: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导师刘瑞祥
姓名: 刘瑞祥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3.11
职务: 无 职称及任职时间: 副教授
指导层次: 硕士
指导一级学科: 热能与动力工程
学历/学位: 博士
毕业院校及时间: 大连理工大学 2005.7
所学专业: 内燃机
教学科研:
主讲《内燃机原理》、《内燃机电子控制技术》、《内燃机电控系统设计》、《高等流体力学》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先后承担了国家863重点项目、省科技厅、省教育厅、淄博市科技局、理工大学科研重点基金以及横向课题等多项课题。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获省和学校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
在研项目:
1.“低浓度煤矿瓦斯氧化技术的研究及装置开发”,国家863重点项目资助;
2.“气体发动机电控系统研制”,淄博市科技局项目;
3.“蜂窝陶瓷蓄热体热与流动性能试验研究与软件开发”,山东理工大学科研重点基金项目;
4.“共轨柴油机电控系统平台建设”,山东理工大学试验平台建设项目。
社会兼职:
内燃机学会会员,内燃机工程编委。
研究方向和指导研究生情况:
内燃机测试与电子控制技术,内燃机节能与排放控制技术。
从2005年开始指导热能与动力工程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每年带2名以上,已毕业8名,6名在读。
联系方式:
地址:山东理工大学 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 热能与动力工程系
邮箱:
电话:0533-2782616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车辆工程考研院校
基本信息
专业介绍
专业点分布
专业院校排名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03 | 清华大学 | A+ |
2 | 10213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A+ |
3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学 | A+ |
4 | 10487 | 华中科技大学 | A+ |
5 | 10007 | 北京理工大学 | A |
6 | 10056 | 天津大学 | A |
7 | 10141 | 大连理工大学 | A |
8 | 10335 | 浙江大学 | A |
9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A |
10 | 1000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A- |
11 | 10183 | 吉林大学 | A- |
12 | 10216 | 燕山大学 | A- |
13 | 10247 | 同济大学 | A- |
14 | 1028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A- |
15 | 10532 | 湖南大学 | A- |
16 | 10533 | 中南大学 | A- |
17 | 10561 | 华南理工大学 | A- |
18 | 10611 | 重庆大学 | A- |
19 | 90002 | 国防科技大学 | A- |
20 | 10004 | 北京交通大学 | B+ |
21 | 10005 | 北京工业大学 | B+ |
22 | 10008 | 北京科技大学 | B+ |
23 | 10112 | 太原理工大学 | B+ |
24 | 10145 | 东北大学 | B+ |
25 | 10280 | 上海大学 | B+ |
26 | 10286 | 东南大学 | B+ |
27 | 10288 | 南京理工大学 | B+ |
28 | 10290 | 中国矿业大学 | B+ |
29 | 10299 | 江苏大学 | B+ |
30 | 10337 | 浙江工业大学 | B+ |
31 | 10359 | 合肥工业大学 | B+ |
32 | 10422 | 山东大学 | B+ |
33 | 10497 | 武汉理工大学 | B+ |
34 | 10613 | 西南交通大学 | B+ |
35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B+ |
36 | 10701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B+ |
37 | 11845 | 广东工业大学 | B+ |
38 | 10019 | 中国农业大学 | B |
39 | 10080 | 河北工业大学 | B |
40 | 10109 | 太原科技大学 | B |
41 | 10150 | 大连交通大学 | B |
42 | 10153 | 沈阳建筑大学 | B |
43 | 10186 | 长春理工大学 | B |
44 | 10214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B |
45 | 10217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B |
46 | 10251 | 华东理工大学 | B |
47 | 10252 | 上海理工大学 | B |
48 | 10255 | 东华大学 | B |
49 | 10338 | 浙江理工大学 | B |
50 | 10386 | 福州大学 | B |
51 | 10486 | 武汉大学 | B |
52 | 10488 | 武汉科技大学 | B |
53 | 10610 | 四川大学 | B |
54 | 10614 | 电子科技大学 | B |
55 | 10615 | 西南石油大学 | B |
56 | 10700 | 西安理工大学 | B |
57 | 11414 | 中国石油大学 | B |
58 | 90006 | 解放军理工大学 | B |
59 | 10010 | 北京化工大学 | B- |
60 | 10110 | 中北大学 | B- |
61 | 10142 | 沈阳工业大学 | B- |
62 | 10190 | 长春工业大学 | B- |
63 | 10384 | 厦门大学 | B- |
64 | 10385 | 华侨大学 | B- |
65 | 10403 | 南昌大学 | B- |
66 | 10424 | 山东科技大学 | B- |
67 | 10433 | 山东理工大学 | B- |
68 | 10464 | 河南科技大学 | B- |
69 | 10534 | 湖南科技大学 | B- |
70 | 10595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B- |
71 | 10657 | 贵州大学 | B- |
72 | 10674 | 昆明理工大学 | B- |
73 | 10710 | 长安大学 | B- |
74 | 10731 | 兰州理工大学 | B- |
75 | 10732 | 兰州交通大学 | B- |
76 | 10013 | 北京邮电大学 | C+ |
77 | 10022 | 北京林业大学 | C+ |
78 | 10058 | 天津工业大学 | C+ |
79 | 10144 | 沈阳理工大学 | C+ |
80 | 10147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C+ |
81 | 10225 | 东北林业大学 | C+ |
82 | 10295 | 江南大学 | C+ |
83 | 10298 | 南京林业大学 | C+ |
84 | 10336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C+ |
85 | 10426 | 青岛科技大学 | C+ |
86 | 10429 | 青岛理工大学 | C+ |
87 | 10460 | 河南理工大学 | C+ |
88 | 10702 | 西安工业大学 | C+ |
89 | 10703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C+ |
90 | 10704 | 西安科技大学 | C+ |
91 | 10755 | 新疆大学 | C+ |
92 | 10856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C+ |
93 | 11660 | 重庆理工大学 | C+ |
94 | 90059 | 火箭军工程大学 | C+ |
95 | 10009 | 北方工业大学 | C |
96 | 10057 | 天津科技大学 | C |
97 | 10079 | 华北电力大学 | C |
98 | 10107 | 石家庄铁道大学 | C |
99 | 10143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C |
100 | 10146 | 辽宁科技大学 | C |
101 | 10220 | 东北石油大学 | C |
102 | 10285 | 苏州大学 | C |
103 | 10294 | 河海大学 | C |
104 | 10304 | 南通大学 | C |
105 | 10360 | 安徽工业大学 | C |
106 | 10361 | 安徽理工大学 | C |
107 | 10459 | 郑州大学 | C |
108 | 10462 | 郑州轻工业学院 | C |
109 | 10491 | 中国地质大学 | C |
110 | 10495 | 武汉纺织大学 | C |
111 | 10500 | 湖北工业大学 | C |
112 | 10530 | 湘潭大学 | C |
113 | 10536 | 长沙理工大学 | C |
114 | 10593 | 广西大学 | C |
115 | 11232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C |
116 | 10151 | 大连海事大学 | C- |
117 | 10254 | 上海海事大学 | C- |
118 | 10259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C- |
119 | 10289 | 江苏科技大学 | C- |
120 | 10291 | 南京工业大学 | C- |
121 | 10292 | 常州大学 | C- |
122 | 10427 | 济南大学 | C- |
123 | 10430 | 山东建筑大学 | C- |
124 | 10431 | 齐鲁工业大学 | C- |
125 | 10590 | 深圳大学 | C- |
126 | 10618 | 重庆交通大学 | C- |
127 | 10623 | 西华大学 | C- |
128 | 10708 | 陕西科技大学 | C- |
129 | 11065 | 青岛大学 | C- |
130 | 11078 | 广州大学 | C- |
131 | 10066 |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 C- |
132 | 10081 | 华北理工大学 | C- |
车辆工程考研院校
基本信息
专业介绍
专业点分布
专业院校排名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286 | 东南大学 | A+ |
2 | 10613 | 西南交通大学 | A+ |
3 | 10004 | 北京交通大学 | A- |
4 | 1000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A- |
5 | 10247 | 同济大学 | A- |
6 | 10151 | 大连海事大学 | B+ |
7 | 10213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B+ |
8 | 10497 | 武汉理工大学 | B+ |
9 | 10533 | 中南大学 | B+ |
10 | 10710 | 长安大学 | B+ |
11 | 10183 | 吉林大学 | B |
12 | 10254 | 上海海事大学 | B |
13 | 1028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B |
14 | 10536 | 长沙理工大学 | B |
15 | 10618 | 重庆交通大学 | B |
16 | 10732 | 兰州交通大学 | B |
17 | 10005 | 北京工业大学 | B- |
18 | 10404 | 华东交通大学 | B- |
19 | 10561 | 华南理工大学 | B- |
20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B- |
21 | 10059 | 中国民航大学 | C+ |
22 | 10107 | 石家庄铁道大学 | C+ |
23 | 10225 | 东北林业大学 | C+ |
24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学 | C+ |
25 | 10299 | 江苏大学 | C+ |
26 | 90045 | 空军工程大学 | C+ |
27 | 10016 | 北京建筑大学 | C |
28 | 10141 | 大连理工大学 | C |
29 | 10150 | 大连交通大学 | C |
30 | 10532 | 湖南大学 | C |
31 | 10558 | 中山大学 | C |
32 | 10003 | 清华大学 | C- |
33 | 10252 | 上海理工大学 | C- |
34 | 10294 | 河海大学 | C- |
35 | 10298 | 南京林业大学 | C- |
36 | 10674 | 昆明理工大学 | C- |
车辆工程研究生院校排名
北京交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全国排名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03 | 清华大学 推荐阅读:(车辆工程专业目录) | A+ |
2 | 10213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A+ |
3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学 推荐阅读:(车辆工程专业分析) | A+ |
4 | 10487 | 华中科技大学 推荐阅读:(车辆工程专业目录) | A+ |
5 | 10007 | 北京理工大学 推荐阅读:(车辆工程录取分数线) | A |
6 | 10056 | 天津大学 推荐阅读:(车辆工程专业目录) | A |
7 | 10141 | 大连理工大学 推荐阅读:(车辆工程报录比) | A |
8 | 10335 | 浙江大学 推荐阅读:(车辆工程录取分数线) | A |
9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A |
10 | 1000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推荐阅读:(车辆工程参考书目) | A- |
11 | 10183 | 吉林大学 推荐阅读:(车辆工程录取分数线) | A- |
12 | 10216 | 燕山大学 推荐阅读:(车辆工程参考书目) | A- |
13 | 10247 | 同济大学 推荐阅读:(车辆工程录取分数线) | A- |
14 | 1028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推荐阅读:(车辆工程考试大纲) | A- |
15 | 10532 | 湖南大学 | A- |
16 | 10533 | 中南大学 | A- |
17 | 10561 | 华南理工大学 | A- |
18 | 10611 | 重庆大学 推荐阅读:(车辆工程录取分数线) | A- |
19 | 90002 | 国防科技大学 | A- |
20 | 10004 | 北京交通大学 推荐阅读:(车辆工程参考书目) | B+ |
21 | 10005 | 北京工业大学 | B+ |
22 | 10008 | 北京科技大学 | B+ |
23 | 10112 | 太原理工大学 推荐阅读:(车辆工程录取分数线) | B+ |
24 | 10145 | 东北大学 | B+ |
25 | 10280 | 上海大学 | B+ |
26 | 10286 | 东南大学 | B+ |
27 | 10288 | 南京理工大学 | B+ |
28 | 10290 | 中国矿业大学 | B+ |
29 | 10299 | 江苏大学 | B+ |
30 | 10337 | 浙江工业大学 | B+ |
31 | 10359 | 合肥工业大学 | B+ |
32 | 10422 | 山东大学 | B+ |
33 | 10497 | 武汉理工大学 | B+ |
34 | 10613 | 西南交通大学 | B+ |
35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B+ |
36 | 10701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B+ |
37 | 11845 | 广东工业大学 | B+ |
38 | 10019 | 中国农业大学 | B |
39 | 10080 | 河北工业大学 | B |
40 | 10109 | 太原科技大学 | B |
41 | 10150 | 大连交通大学 | B |
42 | 10153 | 沈阳建筑大学 | B |
43 | 10186 | 长春理工大学 | B |
44 | 10214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B |
45 | 10217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B |
46 | 10251 | 华东理工大学 | B |
47 | 10252 | 上海理工大学 | B |
48 | 10255 | 东华大学 | B |
49 | 10338 | 浙江理工大学 | B |
50 | 10386 | 福州大学 | B |
51 | 10486 | 武汉大学 | B |
52 | 10488 | 武汉科技大学 | B |
53 | 10610 | 四川大学 | B |
54 | 10614 | 电子科技大学 | B |
55 | 10615 | 西南石油大学 | B |
56 | 10700 | 西安理工大学 | B |
57 | 11414 | 中国石油大学 | B |
58 | 90006 | 解放军理工大学 | B |
59 | 10010 | 北京化工大学 | B- |
60 | 10110 | 中北大学 | B- |
61 | 10142 | 沈阳工业大学 | B- |
62 | 10190 | 长春工业大学 | B- |
63 | 10384 | 厦门大学 | B- |
64 | 10385 | 华侨大学 | B- |
65 | 10403 | 南昌大学 | B- |
66 | 10424 | 山东科技大学 | B- |
67 | 10433 | 山东理工大学 | B- |
68 | 10464 | 河南科技大学 | B- |
69 | 10534 | 湖南科技大学 | B- |
70 | 10595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B- |
71 | 10657 | 贵州大学 | B- |
72 | 10674 | 昆明理工大学 | B- |
73 | 10710 | 长安大学 | B- |
74 | 10731 | 兰州理工大学 | B- |
75 | 10732 | 兰州交通大学 | B- |
76 | 10013 | 北京邮电大学 | C+ |
77 | 10022 | 北京林业大学 | C+ |
78 | 10058 | 天津工业大学 | C+ |
79 | 10144 | 沈阳理工大学 | C+ |
80 | 10147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C+ |
81 | 10225 | 东北林业大学 | C+ |
82 | 10295 | 江南大学 | C+ |
83 | 10298 | 南京林业大学 | C+ |
84 | 10336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C+ |
85 | 10426 | 青岛科技大学 | C+ |
86 | 10429 | 青岛理工大学 | C+ |
87 | 10460 | 河南理工大学 | C+ |
88 | 10702 | 西安工业大学 | C+ |
89 | 10703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C+ |
90 | 10704 | 西安科技大学 | C+ |
91 | 10755 | 新疆大学 | C+ |
92 | 10856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C+ |
93 | 11660 | 重庆理工大学 | C+ |
94 | 90059 | 火箭军工程大学 | C+ |
95 | 10009 | 北方工业大学 | C |
96 | 10057 | 天津科技大学 | C |
97 | 10079 | 华北电力大学 | C |
98 | 10107 | 石家庄铁道大学 | C |
99 | 10143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C |
100 | 10146 | 辽宁科技大学 | C |
101 | 10220 | 东北石油大学 | C |
102 | 10285 | 苏州大学 | C |
103 | 10294 | 河海大学 | C |
104 | 10304 | 南通大学 | C |
105 | 10360 | 安徽工业大学 | C |
106 | 10361 | 安徽理工大学 | C |
107 | 10459 | 郑州大学 | C |
108 | 10462 | 郑州轻工业学院 | C |
109 | 10491 | 中国地质大学 | C |
110 | 10495 | 武汉纺织大学 | C |
111 | 10500 | 湖北工业大学 | C |
112 | 10530 | 湘潭大学 | C |
113 | 10536 | 长沙理工大学 | C |
114 | 10593 | 广西大学 | C |
115 | 11232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C |
116 | 10151 | 大连海事大学 | C- |
117 | 10254 | 上海海事大学 | C- |
118 | 10259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C- |
119 | 10289 | 江苏科技大学 | C- |
120 | 10291 | 南京工业大学 | C- |
121 | 10292 | 常州大学 | C- |
122 | 10427 | 济南大学 | C- |
123 | 10430 | 山东建筑大学 | C- |
124 | 10431 | 齐鲁工业大学 | C- |
125 | 10590 | 深圳大学 | C- |
126 | 10618 | 重庆交通大学 | C- |
127 | 10623 | 西华大学 | C- |
128 | 10708 | 陕西科技大学 | C- |
129 | 11065 | 青岛大学 | C- |
130 | 11078 | 广州大学 | C- |
131 | 10066 |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 C- |
132 | 10081 | 华北理工大学 | C- |
数据来源: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2007年车辆工程专业学校排名
排名 | 学校名称 | 等级 | 排名 | 学校名称 | 等级 | 排名 | 学校名称 | 等级 |
1 | 吉林大学 | A+ | 5 | 清华大学 | A | 9 | 重庆大学 | A |
2 | 西南交通大学 | A+ | 6 | 同济大学 | A | 10 | 华南理工大学 | A |
3 | 北京理工大学 | A | 7 | 湖南大学 | A | 11 | 北京科技大学 | A |
4 | 上海交通大学 | A | 8 | 中南大学 | A | |||
B+等(16个):江苏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南京理工大学、长安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燕山大学、东北大学 |
||||||||
B等(17个):西安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山东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四川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工学院、河北工业大学、西华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扬州大学、青岛理工大学、辽宁工学院 |
||||||||
C等(11个):名单略 |
|
|
|
|
1 | 清华大学 | 5★ | 137 |
2 | 湖南大学 | 5★ | 137 |
3 | 吉林大学 | 5★ | 137 |
4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5★ | 137 |
5 | 上海交通大学 | 5★ | 137 |
6 | 华中科技大学 | 5★ | 137 |
7 | 西安交通大学 | 5★ | 137 |
8 | 西南交通大学 | 4★ | 137 |
9 | 北京理工大学 | 4★ | 137 |
10 | 重庆大学 | 4★ | 137 |
11 | 燕山大学 | 4★ | 137 |
12 | 同济大学 | 4★ | 137 |
13 | 中南大学 | 4★ | 137 |
14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4★ | 137 |
15 | 浙江大学 | 4★ | 137 |
16 | 武汉理工大学 | 4★ | 137 |
17 | 江苏大学 | 4★ | 137 |
18 | 长安大学 | 4★ | 137 |
19 | 天津大学 | 4★ | 137 |
20 | 华南理工大学 | 4★ | 1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