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研究生考试科目和考研参考书目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山西中医药大学考研分数线、山西中医药大学报录比、山西中医药大学考研群、山西中医药大学学姐微信、山西中医药大学考研真题、山西中医药大学专业目录、山西中医药大学排名、山西中医药大学保研、山西中医药大学公众号、山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山西中医药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考研真题资料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教材,也叫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考研参考书、指定书目等等,是考验专业课复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资料。考研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考试项目,参考书目由报考院校的研究生院制定,考试内容基本上围绕着参考书目展开,而绝大多数专业课都是由院校自行出题,因而就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指定性。另外将参考书目与真题结合使用可以分析出出题人的风格和倾向,反复研究之后考生完全可以自行划出重点内容和必考内容。许多考生不重视院系公布的参考书目而把全部精力放在笔记和其他参考资料上,不按照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考研指定的书目进行复习,那么即使复习的再好,实力再强,也很有可能会在专业课上栽跟头。【手机访问

Add 山西中医药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山西中医药大学

在购买参考书时应当注意公布的参考书的年份和版本,如果版本过旧找不到原书,使用新版本也是可以的,但是应当注意将旧版本与新版本不同的内容进行补充。考研派的考研频道内含有大量优质的课堂讲义资源,欢迎考生前去查询和购买。
需要了解中医临床基础考研参考书目详细信息的同学,可以点击右侧的联系学姐,考研派的学姐回为你做最专业的解答

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研究生分数线

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考研大纲的时候需要对该专业以及该学校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中医临床基础的考研大纲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考研大纲是由各院校的研究生院制定并公布的,包括考试的内容、参考书目、研究方向等等内容,直接决定了考生在复习期间的主要内容和侧重点。通过对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考研参考书目进行分析可以大致了解该专业的考研试题设置方向,考生应当认真阅读考试大纲中公布的考试科目,选择合适的复习资料,有针对性得进行复习,防止出现事倍功半的无用劳动。考生也可以对开设该专业的不同院校考试大纲进行横向比较,对比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院校和专业。许多考生在备考期间不重视考试大纲的内容,往往会将许多重要的信息遗漏或是导致复习的方向出现偏差,这都是不应该出现的失误以及错误。考研派的小编提醒各位考研的小伙伴们一定要重视考研大纲的内容哦。

    张燕忠,男,1966年出生,医学博士, 主任医师,山西省人民医院普通外科副主任,山西省青年医学专家。

    从事临床工作近20年,主要致力于国内发病率较高的肝硬化及由此引起的门静脉高压症和肝癌以及胃癌、临床营养等方面的研究。主要手术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肝叶切除术,门奇断流术,小口径人工血管肠-腔分流术,肝脏移植术,胃癌根治术等。2007年曾赴日本琦玉县国立癌症中心研修胃癌。就读博士期间,在中国组织工程首席科学家曹谊林教授亲自指导下,设计并完成了《组织工程学方法构建血管的实验及临床研究》的博士课题,以该课题为主要内容撰写的论文应邀参加了2002年全美整形外科年会并做大会发言。

    2002年组建了山西省组织工程实验室,得到医院50万元科研启动资金以及山西省自然基金的资助,继续开展组织工程学的研究。已在本专业国内一级杂志发表论文近10篇,参与编写两本专著。

    2007年荣获山西省第五届青年医学专家奖,同时荣获山西省青年科技奖和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颁发的一等奖。 2007年在山西省中医学院组织的临床教学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刘亚明,男,1956年5月出生,山西临县人,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山西中医学院科技产业处处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成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康复医学会理事,山西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管理科学院特聘研究员,山西省卫生企业协会常务理事,山西省中药现代化科学技术平台负责人,山西省新药评审委员,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山西省人民政府经济结构调整医药组专家,山西省经济结构调整办公室特聘专家,中华中医药管理杂志编委,中国实验方剂杂志编委,中医药学刊杂志编委,山西中医学院学报编委。

   先后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共计13项,在国内外杂志共发表文章52篇,其中“Puerarin reduces blood sugar in the diabetic mice and improves hyperlipidemia in rats”在美国《Experimental Biology》发表并被SCI收录,其影响因子为6.24。近几年负责编写并出版论著5部。

    1999年被评为“山西省跨世纪杰出青年”;“解酒醋”1994年4月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四逆汤配伍作用的实验研究”1995年5月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山西省中药产业化发展对策研究”2006年4月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解酒醋,专利号91110506.1;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ZL031485081;一种用于脑缺血中风病急性期的中药复方,专利号ZL03122071。

    武晋,男,1965年10月出生,山西交城人,主任医师,中共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医院管理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山西省科委文卫体界别委员会委员,山西省青联常委、主任委员。

    1988年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从事临床工作12年;2000年期开始从事医院管理工作并对医院管理进行较为深入研究;期间曾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参加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并取得结业证书;另外,还在中国医院管理学院进行深造,为持之以恒地研究医院管理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多年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医院管理模式以及新时期医院管理的特点的研究方面取得显著的进展。并发表论文及论著情况8篇

    作为第四承担人参与的科研项目《生物敷料在皮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研究》于 2004年通过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而作为第二承担人参与的《小儿肾病综合症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I类,II类基因相关性的研究》于2008年通过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03年由于在抗击非典工作中表现突出被授予“山西省抗击非典功臣称号”;2008年赴四川指挥抗震救灾荣获“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宋洁富,男,1960年出生,山西省人民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实用骨科杂志》《骨与关节损伤杂志》《中国骨与关节外科杂志》编委,中华骨科学会山西分会常务委员。

    多年来从事骨科临床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脊柱、矫形外科、创伤骨科等方面颇有建树。在省内率先开展了经皮椎强化术,将微创技术应于各种原因所致的椎体压缩骨折,使该类患者能快速止痛,早期下床活动,并将这一技术应用到椎体血管瘤、转移瘤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对颅椎区畸形、上颈椎骨折、脱位的研究及手术治疗均处于省内领先地位,经枢椎椎弓根的枕颈椎融合术、颈1、2关节突螺钉固定、经口咽松解复位术填补了我省的空白,开创了省内治疗上颈椎疾患的先河。在颈椎管内外肿瘤的治疗与固定在省内处领先地位,另外在复杂骨盆骨折、人工椎体置换、脊柱侧弯、人工全膝表面置换、人工肘关节置换,先天性脊柱侧弯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带动科室的飞速发展。目前承担省科研项目两项,多年来在各级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   

    张爱珍 ,女,1958年12月出生,山西文水人,主任医师,感染疾病科科主任。省委组织部联系的高级专家、国家级突发法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专家、山西省突发法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

    毕业二十年来一直工作在临床第一线,主要从事呼吸内科工作,擅长于支气管哮喘、胸膜疾病、肺间质性疾病、肺栓塞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治,特别是对难治性肺炎和呼吸衰竭的抢救有自己独到的一面。能够熟练掌握呼吸机、肺功能和纤维支气管的临床应用技术。近几年,着重于肺部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治及研究。参加、主持多项省级科研项目的研究,主持完成的2项省级科研项目已通过省科委成果鉴定,分别达国际先进水平及国内领先水平;先后在国家级、省级杂志发表专业论文近20篇。

《SARS临床治疗研究》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及星级服务模范医师、2003年获得全国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和山西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专业深度解析 学科概况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下设的二级学科,是中医认识人体结构、生理功能、病理现象和进行诊断、防治疾病的基本理论。它是指导中医各学科(包括中药、针灸以及 临床各科等)的理论基础。中医学不是纯经验性的医学,它有着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其理论体系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在古代哲学思想影响和指导下并融入了当 时自然科学知识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能系统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及基本知识和诊断技术,能够从事中医临床诊疗,有较高医学素养的中医专业人才。
就业方向 就业前景:
作为中医学的最基础的学科,中医基础理论有其重要的地位和优势,但不能作为实际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建议广大学生能在学好该学科的基础上,多拓展其他应用性比较强的专业知识,将对就业大有好处。
就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医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所等基层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以及在一线医药卫生事业机构从事建设、管理、服务工作。

    王俊平,男,1961年12月出生,山西长治人。山西省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山西省医学学科(消化专业)带头人,世界胃肠病学杂志编委,山西医药杂志编委,天津大学出版社特约医学编辑,中华医学会山西消化学会副主任委员,山西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专家委员,山西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共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九三学社山西省委委员。

    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摸索了一套中西医结合,腹腔灌洗,综合调理,择期手术治疗重症坏死性胰腺炎的立体模式,通过临床运用,获得巨大成功。1998年,首次在山西省内开展了24小时动态测定胃食管功能的变化,特别是多导测定食管,肛肠动力功能,填补了山西省胃肠动力研究的空白,大大提高了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诊断的准确率,为该病的临床正确治疗提供了依据。生物反馈治疗慢性便秘的研究,更是开创了便秘治疗的新领域,达国内领先水平。在全省率先开展了13C-幽门螺旋杆菌检测、胃排空动力研究,肝脏胰腺功能评估、食物不耐受检测等多项新项目研究。每年完成几十例肝脏一秒钟穿刺法及定位活检工作,极大的提高了肝脏疾病的诊断准确率。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结肠粘膜水通道蛋白-8的表达与水代谢的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主持完成三项省科研项目、省卫生厅攻关项目一项、省自然基金课题一项。在近20年的临床实践和医学教学活动中,先后发表医学专业论文30余篇,出版医学专著35本。

    1999年度荣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年获山西跨世纪消化内科专业学科带头人称号,2001年度荣获山西省科协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2次,2003年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2006年获山西省青年科技奖、山西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山西省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山西省卫生系统有突出贡献医学专家称号,2007年获山西省劳动模范、山西省青年科技奖、山西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中共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称号及2007年度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马文辉,男,1965年3月出生,山西壶关县人,主任医师。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三部六病研究室主任,山西省中医药学会三部六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84年师从首届全国名老中医刘绍武老先生,开始三部六病学说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在国内外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研制开发了六类制剂品种,神康合剂、胃康合剂、胰康合剂、肝康合剂、肺康合剂、皮康合剂等。 目前承担的课题有:1、“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村卫生适应技术及产品研究与应用(山西省农村卫生适应技术应用示范研究----《伤寒论》三部六病学说体系的推广、应用研究)。2、山西省卫生厅科技攻关计划----《伤寒论》三阴三阳辨证论治体系重建。

专业深度解析 学科概况 中医临床基础是中医学下设的二级学科,中医的临床本身是以中医理论为依托,即运用中医理论有效地指导中医临床实践,从诊法到辨证直至选方用药都离不开中医理论。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热爱中医药事业,富有团结协作和求实创新精神,具有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知识,掌握本学科的国内外学 术发展动态,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从事中医临床基础研究、教学和医疗工作能力,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服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 就业前景
从近几年就业状况看,中医临床医学的就业前景并不是很乐观,目前在以西医为主的医疗体系下,中医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并不是很好,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价值链,搞中医赚不到钱,这就使中医发展空间萎靡,不能快速的扩大发展规模,使得中医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状况不是很理想。
就业方向
主要到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单位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和科学研究工作。
可考证书:
中医医师资格证书
中医临床基础 [100502]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山西中医药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非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基础医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5]中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4)不区分专业方向
招生人数: 1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98)中医学术综合
④(--)无
备  注:

    张虹,女,1964年6月出生,天津市人,主任医师,山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二病区主任,山西省起博与心脏电生理委员会常务委员、山西省老年医学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长期从事心血管临床医学工作,在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肌病、顽固性心衰、房颤等心律失常及老年心脏病,尤其是在早期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主动脉夹层,急性肺动脉栓塞等急危重症的诊断与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开展了永久起搏器安装术、冠脉造影、PCI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并率先在省内开展了急性主动脉夹层管腔内人工血管植入术。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在国内国际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二十余篇医学论文。设计并完成了“TnI 和CK-MBm排除急性心肌梗死时间的研究”课题,经山西省科委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现承担一项省科技厅留学归国人员经费资助的关于早期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研究及一项医院资助的关于冠脉斑块药物干预研究的科研项目。

   个人多次荣获院先进工作者、2004年度全省卫生系统先进个人、2007年山西省“三八”红旗手及山西省科教文卫体系统知识女性专业技能奖。所领导的科室连续五年被评为山西省人民医院先进集体,并荣获2004年山西省妇联“巾帼文明岗”称号。

   苏云星,男,1958年7月生,山西清徐人,主任医师。山西省人民医院纪检书记,中华医学会山西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实用骨科杂志》编委,山西省及太原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专家。

    1983年自山西医科大学毕业后分配至山西省人民医院工作,长期从事骨科临床实践与基础研究二十余年,在省内率先改良了“臂丛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率先开展了经皮椎体强化治疗胸腰椎骨折,开展了新型椎弓根脊柱内固定系统的应用等新技术20余项。目前承担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一项:脊柱手术前椎体定位装置的研制。多年来在中华级、国家级、省级期刊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40余篇。

     2003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卫生系统纪检监察工作先进工作者、山西省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工作者等称号。并曾多次荣获省厅及医院赵雪芳式白衣战士、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2004年获全国防治非典型性肺炎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08年获得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

   李俊莲,女,1963年2月生,山西永济人,医学博士,教授,山西中医学院基础部主任。中华中医学会仲景分会委员、山西省中医学会理事。

   多年来从事《金匮要略》研究,尤其对经方的临床应用与作用机理方面有深入研究。通过探讨经方作用机理,对临床常用经方进行整理与归纳,结合现代疾病表现,寻找经方适应指征,扩大经方应用。在研究过程中认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多与虚瘀相关,治疗中强调“缓中补虚”,为治疗众多的疑难杂症正确运用活血化瘀法奠定了基础,也为经方治疗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提供了依据。 近年来承担厅级科研项目3项,院级1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科研项目1项,发表论文多篇,参编论著4部。05年获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参与省教学改革项目08年获二等奖。

 

100502
中医临床基础
01 杂病方证经验研究(内科方向) 全日制 7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98中医学术综合
④—无
复试科目:
金匮要略;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中医诊断学
方剂学
①《金匮要略》,黄仰模,人民卫生出版社。
②《中医诊断学》(第3版),卫生部“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陈家旭,邹小娟,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③《方剂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谢鸣,周然,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02 内伤杂病证治规律研究 全日制  
03 经方配伍规律及其机理研究 全日制  
04 不区分专业方向 非全日制 1

    冯明,男,1959年8月出生,山西榆次人,教授,山西中医学院中医系副主任、第二中医院副院长,山西中医药学会理事,山西中医药学会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山西中医药学会临床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主要从事中医温病学辨证论治体系研究及中医未病养生理法研究,近年来,在各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篇,论著6部,承担各类科研课题4项,“一种饮料和饮料母液及其制备方法”2005年获国家专利。

    2007年元月被山西省卫生厅授予 “2006年度全省卫生系统先进个人”,2007年九月被中共山西省高校工委授予“山西省第九届育人杯先进个人”,2008年五月主持山西省教育厅课题--“运用传统师带徒模式在中医学本科生中实行导师制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被评为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

   冯玫  女  1959.11.28出生,山西孝义人,主任医师,山西省人民医院风湿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风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山西分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日本临床血液学会会员、山西省健康教育协会专家、《相约健康社区行》巡讲专家 、《中华风湿病杂志》编委、《白血病.淋巴瘤杂志》编委、山西省委省政府联系专家、山西省第九第十届政协委员提案委员会委员、山西省第九届妇女代表大会代表、农工民主党山西省委委员、农工民主党山西省人民医院总支委员会主任委员、山西省物理学会理事、山西省物理学会医用激光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多年来一直从事大内科及血液、风湿免疫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贫血及红细胞相关疾病及风湿免疫相关疾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承担过山西省科技厅及山西省卫生厅的三项科技攻关项目,一项通过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许多国内及省内相关领域研究的空白。目前承担山西省卫生厅科技攻关项目:红细胞生成素受体在妇科肿瘤细胞表达的研究、山西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红细胞生成素受体在非红细胞细胞表达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先后在各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7篇同。曾获山西省科协优秀学术论文一、二、三等奖六项。

    门九章,1963年出生,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湖北中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山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系主任,山西省医学学科带头人。

    继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长期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临床实践中,注重人体功能及方证、药证的研究,创拟了“方精药简,联合方组”的整体治疗方案,提高了慢性疑难疾病的治疗效果,尤其对肾病、肝病、肿瘤病等疑难杂症的中医整体治疗,颇具见地,深受广大患者赞誉。主持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7项。曾获国家科技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专著三部。先后被评为“全国首届百名中医科普专家”,“山西省卫生系统突出贡献专家”,“山西省青年医学家”等。

在研课题:

1.麻芥冲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2003-01)  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2.中医药产业化、国际化发展创新知识体系的研究(011034-2)  学院科技攀登计划支持项目

3.复方栀黄颗粒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应用开发研究(051091)  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4.芪元冲剂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山西中医学院科技攀登计划

5.芪元冲剂治疗过敏性紫癜的免疫机理研究   山西省卫生厅科技攻关计划

    魏杰,男,1961年8月出生,山西怀仁人,主任医师,山西省人民医院骨科二病区主任,中华显微外科分会委员,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特约编委;中国医促会骨科疾病防治专业会常委,中华手外科分会华北地区学组常委,山西省骨科专业会委员,实用影像杂志编委,实用骨科杂志编委,山西省广播电视总台健康之声顾问专家团成员,山西省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太原市劳动能力鉴定专家库成员等职务。

   从事骨科临床工作23年,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和娴熟的外科技能。先后在省内率先开展了先吻合动脉的断指(肢)再植、四肢大血管损伤超长缺血时限的保肢治疗、多种皮瓣移植修复和重建肢体功能等。1995年被省卫生厅确立为跨世纪学科带头人。近年来已完成百余例人工关节置换术,百余例脊柱手术,无一例出现并发症.治疗的骨肉瘤患者存活已超过5年。相继对90岁以上高龄髋部骨折患者10余例成功地实施人工关节置换术。在中华系列杂志上发表论文8篇,国家和省级杂志上20余篇,目前承担省科委立项课题一项。

   08年获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曾获山西省科协第十二届优秀论文二等奖二篇,三等奖一篇,第十三届优秀论文二等奖一篇,三等奖二篇。

   柳洁,女,山东人,1954年出生,主任医师。山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全国糖尿病学会常务委员,山西省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西内分泌医师分会会长。中国糖尿病杂志编委,山西医药杂志编委。

   主要致力于内分泌代谢疾病,特别是糖尿病临床方面的研究。先后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近年主要对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进行临床研究。目前承担《同型半胱氨酸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课题。

   07年获山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专业深度解析 学科概况 中医临床基础是中医学下设的二级学科,中医的临床本身是以中医理论为依托,即运用中医理论有效地指导中医临床实践,从诊法到辨证直至选方用药都离不开中医理论。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热爱中医药事业,富有团结协作和求实创新精神,具有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知识,掌握本学科的国内外学 术发展动态,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从事中医临床基础研究、教学和医疗工作能力,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服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 就业前景
从近几年就业状况看,中医临床医学的就业前景并不是很乐观,目前在以西医为主的医疗体系下,中医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并不是很好,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价值链,搞中医赚不到钱,这就使中医发展空间萎靡,不能快速的扩大发展规模,使得中医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状况不是很理想。
就业方向
主要到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单位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和科学研究工作。
可考证书:
中医医师资格证书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中医临床基础     专业代码:100502     门类/类别:医学     学科/类别:中医学

专业介绍

安徽中医药大学为例:中医临床基础硕士学位点是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批国内著名的中医学家,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4人,讲师6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2人,博士学位7人。几十年来,学科组辛勤耕耘,代代相传,取得了丰硕成果,确立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核心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及其具体运用,“立足临床,继承创新”为培养硕士生的指导思想。
本学科在安徽省和国内都具有显著的特色和优势,近五年内,共发表论文264篇,获省部级奖4项,出版《伤寒论通俗讲义》、《金匮要略讲义》、《温病学讲义》、《中医外感病学》及《金匮要略临床新解》等专著70余部。目前承担各科研项目共21项,科研经费达122万。
主要研究方向:1.仲景学术发展及其临床应用研究;2.温病理法方药及临床应用研究;3.经方治疗疑难病症机理研究;4.经方的本草学研究。

专业点分布

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 河北中医学院 河北医科大学 山西中医药大学 内蒙古医科大学 辽宁中医药大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安徽中医药大学 福建中医药大学 江西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 河南中医药大学 湖北中医药大学 湖南中医药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西中医药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贵阳中医学院 云南中医学院 陕西中医药大学 甘肃中医药大学 宁夏医科大学

专业学院排名

1005 中医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20 所,本次参评20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37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26 北京中医药大学 A+
2 10268 上海中医药大学 A+
3 10315 南京中医药大学 A-
4 10063 天津中医药大学 B+
5 10228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B+
6 10572 广州中医药大学 B+
7 10633 成都中医药大学 B+
8 10162 辽宁中医药大学 B
9 10344 浙江中医药大学 B
10 10441 山东中医药大学 B
11 10541 湖南中医药大学 B
12 10199 长春中医药大学 B-
13 10369 安徽中医药大学 B-
14 10393 福建中医药大学 B-
15 10025 首都医科大学 C+
16 10412 江西中医药大学 C+
17 10471 河南中医药大学 C+
18 10507 湖北中医药大学 C+
19 10600 广西中医药大学 C+
20 10662 贵阳中医学院 C
21 10716 陕西中医药大学 C
22 10735 甘肃中医药大学 C
23 10384 厦门大学 C-
24 10680 云南中医学院 C-
25 14432 河北中医学院 C-

中医临床基础专业考研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7
中医综合
 
中医临床基础考研参考书:
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最好选择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十五”、“十一五”教材或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此几种教材章节编排上与考纲接近,其他版本教材亦可找到相应章节进行复习)。
 
中医临床基础专业就业方向:
1、就业方向
主要到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单位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和科学研究工作。
2、就业前景
近几年来,临床医学类人才有走俏的趋势,从事老人医学、保健医师、家庭护士等职业的人才也将逐渐成为热门,而预防医学、口腔医学专业从理论上是有前途的,但从近几年就业状况看,中医临床医学的就业前景并不是很乐观,首先是因为目前在以西医为主的医疗体系下,中医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并不是很好。其次,由于市场经济自身的规律,中医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价值链,搞中医赚不到钱,这就使中医发展空间萎靡,不能快速的扩大发展规模,使得中医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状况不是很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