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考研QQ群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山西中医药大学考研分数线、山西中医药大学报录比、山西中医药大学考研群、山西中医药大学学姐、山西中医药大学考研真题、山西中医药大学专业目录、山西中医药大学排名、山西中医药大学保研、山西中医药大学公众号、山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山西中医药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考研真题资料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报考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研究生考试的同学在复习阶段会意识到自己的基础薄弱,时间不够用,寄期望于可以通过参加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考研QQ群的方式帮自己快速的掌握考试的重点。点击查看微信QQ群 http://m.okaoyan.com/qun.html手机访问

山西中医药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山西中医药大学

但是,让很多同学都比较纠结的是,要不要在备考过程中报一个辅导班?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辅导机构呢?针对这些问题,考研派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两条建议:

1. 考研是一项几百万人长跑,最终只有少部分可以到达终点的运动,我们不能选择本科院校、不能选择好的导师授课、不能让自己聪明到看一遍就会,那么,就需要利用一切该利用的资源,在起跑阶段,就超越很多人。

2. 考研辅导班和考研培训班也并非救世主,同学们在选择辅导班的时候,授课导师一定要是报考院校对应专业比较优秀的研究生,或者名师。自己也要足够努力,才能考上理想的学校。

关于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考研辅培训班,目前包括考研机构开设的辅导班以及考研学校自行开设的辅导班。2007年前有很多学校的研究生录取考试,学校会开办一些考研专业课的辅导班,并有辅导班,这些辅导辅导非常好,因为都是参与出题或改卷老师们开的课,但后来国家不在允许研究生招生单位做任何相关的培训辅导,所以专业课考研辅导基本不在会更新,当然一些全国统考的科目还是会有些考研辅导机构会开设一些考研辅导班的培训课程,比如西医综合等等。 目前我国的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考研培训以考研机构为主,时间上包括长期和短期,形式上有大班授课、小班授课以及一对一授课等不同形式,公共课和专业课均有课程(专业课限于热门专业),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进行选择上不上辅导班以及选择辅导班的何种方式。

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考研QQ群

    马文辉,男,1965年3月出生,山西壶关县人,主任医师。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三部六病研究室主任,山西省中医药学会三部六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84年师从首届全国名老中医刘绍武老先生,开始三部六病学说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在国内外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研制开发了六类制剂品种,神康合剂、胃康合剂、胰康合剂、肝康合剂、肺康合剂、皮康合剂等。 目前承担的课题有:1、“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村卫生适应技术及产品研究与应用(山西省农村卫生适应技术应用示范研究----《伤寒论》三部六病学说体系的推广、应用研究)。2、山西省卫生厅科技攻关计划----《伤寒论》三阴三阳辨证论治体系重建。

    王俊平,男,1961年12月出生,山西长治人。山西省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山西省医学学科(消化专业)带头人,世界胃肠病学杂志编委,山西医药杂志编委,天津大学出版社特约医学编辑,中华医学会山西消化学会副主任委员,山西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专家委员,山西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共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九三学社山西省委委员。

    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摸索了一套中西医结合,腹腔灌洗,综合调理,择期手术治疗重症坏死性胰腺炎的立体模式,通过临床运用,获得巨大成功。1998年,首次在山西省内开展了24小时动态测定胃食管功能的变化,特别是多导测定食管,肛肠动力功能,填补了山西省胃肠动力研究的空白,大大提高了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诊断的准确率,为该病的临床正确治疗提供了依据。生物反馈治疗慢性便秘的研究,更是开创了便秘治疗的新领域,达国内领先水平。在全省率先开展了13C-幽门螺旋杆菌检测、胃排空动力研究,肝脏胰腺功能评估、食物不耐受检测等多项新项目研究。每年完成几十例肝脏一秒钟穿刺法及定位活检工作,极大的提高了肝脏疾病的诊断准确率。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结肠粘膜水通道蛋白-8的表达与水代谢的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主持完成三项省科研项目、省卫生厅攻关项目一项、省自然基金课题一项。在近20年的临床实践和医学教学活动中,先后发表医学专业论文30余篇,出版医学专著35本。

    1999年度荣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年获山西跨世纪消化内科专业学科带头人称号,2001年度荣获山西省科协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2次,2003年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2006年获山西省青年科技奖、山西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山西省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山西省卫生系统有突出贡献医学专家称号,2007年获山西省劳动模范、山西省青年科技奖、山西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中共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称号及2007年度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武晋,男,1965年10月出生,山西交城人,主任医师,中共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医院管理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山西省科委文卫体界别委员会委员,山西省青联常委、主任委员。

    1988年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从事临床工作12年;2000年期开始从事医院管理工作并对医院管理进行较为深入研究;期间曾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参加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并取得结业证书;另外,还在中国医院管理学院进行深造,为持之以恒地研究医院管理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多年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医院管理模式以及新时期医院管理的特点的研究方面取得显著的进展。并发表论文及论著情况8篇

    作为第四承担人参与的科研项目《生物敷料在皮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研究》于 2004年通过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而作为第二承担人参与的《小儿肾病综合症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I类,II类基因相关性的研究》于2008年通过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03年由于在抗击非典工作中表现突出被授予“山西省抗击非典功臣称号”;2008年赴四川指挥抗震救灾荣获“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李祥林,男,1963年9月出生,河南林州人,主任医师,山西省运城中医医院院长,山西省运城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山西省中医药学会男科专业分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运城市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管理分会理事,山西省卫生厅直接联系的专家。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3年,注重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临床工作中善用经方,对于(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方药在临床的活用感悟颇多,撰写过(汤方辨证与临床)、(试谈辨证论治的再深化,中医辨病的困惑与对策等关于伤寒论及中医证的研究方面的论著论文临床工作侧重于中医男科和中医皮肤科注重中医治未病思想的运用研究临床工作侧重于中医男科和皮肤科的治疗。近年来参编著作6部,主要论文15篇。

   曾获山西运城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运城市首届名中医,运城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山西青年科技奖。

   来春林,男,1962年生,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山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一区主任。山西省医学心血管专业学科带头人,山西省青年医学专家。中华医学会心血管介入治疗培训中心山西基地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山西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心电生理与起搏学会山西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教材编委会编委,国外医学心血管分册特邀编委,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委员和长城心脏快讯杂志编委。

    长期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是全省能够独立完成“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冠心病的 PCI 术和不同类型缓慢心律失常的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唯一专家、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根治术的开拓者。1994年,在心研所率先创立全省第一个临床心电生理室,先后引进国内外多项高、精、尖技术,主持完成2000余例尖端心脏病介入手术,达到全国先进水平,所在科室1999年被省科委命名为“介入性心脏病学重点实验室 ”。2001前主持完成2项省科委攻关课题,分别达到国内先进和领先水平,填补三项省内空白,一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近三年主持或参与省科委重点项目课题研究:《SARS 患者的临床治疗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四氢巴马汀抑制室性心律失常作用和电生理机制的实验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心肌梗死后大鼠钾通道 kv9.X 基因表达变化及药物干预机制的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正在运行的课题有两项省科委自然基金《血小板四项与冠心病血浆内皮素水平相关性研究》科研经费4万,省科委攻关课题《64层CT检测的冠状动脉不同性质斑块的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获立项,科研经费5万。撰写了20多篇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专业论文,其中7篇在中华系列杂志上发表,1篇在美国 Clinical Cardiology 杂志上发表。

    连年被卫生厅和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医德医风标兵、名医大夫、三星级医生和优秀科主任等。1994年、1995年被评为山西省卫生厅“十优”青年,2001年被省卫生厅和团省委授予“山西省卫生系统优秀青年岗位能手”。2006年5月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2007年被评为“山西省青年医学专家”,记个人二等功。 

中医临床基础 [100502]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山西中医药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基础医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5]中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杂病方证经验研究(内科方向)(02)内伤杂病证治规律研究
(03)经方配伍规律及其机理研究
招生人数: 6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98)中医学术综合
④(--)无
备  注:
专业深度解析 学科概况 中医临床基础是中医学下设的二级学科,中医的临床本身是以中医理论为依托,即运用中医理论有效地指导中医临床实践,从诊法到辨证直至选方用药都离不开中医理论。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热爱中医药事业,富有团结协作和求实创新精神,具有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知识,掌握本学科的国内外学 术发展动态,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从事中医临床基础研究、教学和医疗工作能力,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服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 就业前景
从近几年就业状况看,中医临床医学的就业前景并不是很乐观,目前在以西医为主的医疗体系下,中医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并不是很好,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价值链,搞中医赚不到钱,这就使中医发展空间萎靡,不能快速的扩大发展规模,使得中医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状况不是很理想。
就业方向
主要到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单位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和科学研究工作。
可考证书:
中医医师资格证书
 
 
 

    冯明,男,1959年8月出生,山西榆次人,教授,山西中医学院中医系副主任、第二中医院副院长,山西中医药学会理事,山西中医药学会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山西中医药学会临床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主要从事中医温病学辨证论治体系研究及中医未病养生理法研究,近年来,在各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篇,论著6部,承担各类科研课题4项,“一种饮料和饮料母液及其制备方法”2005年获国家专利。

    2007年元月被山西省卫生厅授予 “2006年度全省卫生系统先进个人”,2007年九月被中共山西省高校工委授予“山西省第九届育人杯先进个人”,2008年五月主持山西省教育厅课题--“运用传统师带徒模式在中医学本科生中实行导师制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被评为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

    门九章,1963年出生,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湖北中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山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系主任,山西省医学学科带头人。

    继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长期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临床实践中,注重人体功能及方证、药证的研究,创拟了“方精药简,联合方组”的整体治疗方案,提高了慢性疑难疾病的治疗效果,尤其对肾病、肝病、肿瘤病等疑难杂症的中医整体治疗,颇具见地,深受广大患者赞誉。主持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7项。曾获国家科技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专著三部。先后被评为“全国首届百名中医科普专家”,“山西省卫生系统突出贡献专家”,“山西省青年医学家”等。

在研课题:

1.麻芥冲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2003-01)  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2.中医药产业化、国际化发展创新知识体系的研究(011034-2)  学院科技攀登计划支持项目

3.复方栀黄颗粒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应用开发研究(051091)  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4.芪元冲剂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山西中医学院科技攀登计划

5.芪元冲剂治疗过敏性紫癜的免疫机理研究   山西省卫生厅科技攻关计划

   苏云星,男,1958年7月生,山西清徐人,主任医师。山西省人民医院纪检书记,中华医学会山西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实用骨科杂志》编委,山西省及太原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专家。

    1983年自山西医科大学毕业后分配至山西省人民医院工作,长期从事骨科临床实践与基础研究二十余年,在省内率先改良了“臂丛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率先开展了经皮椎体强化治疗胸腰椎骨折,开展了新型椎弓根脊柱内固定系统的应用等新技术20余项。目前承担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一项:脊柱手术前椎体定位装置的研制。多年来在中华级、国家级、省级期刊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40余篇。

     2003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卫生系统纪检监察工作先进工作者、山西省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工作者等称号。并曾多次荣获省厅及医院赵雪芳式白衣战士、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2004年获全国防治非典型性肺炎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08年获得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

100502
中医临床基础
01 杂病方证经验研究(内科方向) 全日制 7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98中医学术综合
④—无
复试科目:
金匮要略;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中医诊断学
方剂学
①《金匮要略》,黄仰模,人民卫生出版社。
②《中医诊断学》(第3版),卫生部“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陈家旭,邹小娟,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③《方剂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谢鸣,周然,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02 内伤杂病证治规律研究 全日制  
03 经方配伍规律及其机理研究 全日制  
04 不区分专业方向 非全日制 1

   李俊莲,女,1963年2月生,山西永济人,医学博士,教授,山西中医学院基础部主任。中华中医学会仲景分会委员、山西省中医学会理事。

   多年来从事《金匮要略》研究,尤其对经方的临床应用与作用机理方面有深入研究。通过探讨经方作用机理,对临床常用经方进行整理与归纳,结合现代疾病表现,寻找经方适应指征,扩大经方应用。在研究过程中认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多与虚瘀相关,治疗中强调“缓中补虚”,为治疗众多的疑难杂症正确运用活血化瘀法奠定了基础,也为经方治疗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提供了依据。 近年来承担厅级科研项目3项,院级1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科研项目1项,发表论文多篇,参编论著4部。05年获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参与省教学改革项目08年获二等奖。

 

    魏杰,男,1961年8月出生,山西怀仁人,主任医师,山西省人民医院骨科二病区主任,中华显微外科分会委员,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特约编委;中国医促会骨科疾病防治专业会常委,中华手外科分会华北地区学组常委,山西省骨科专业会委员,实用影像杂志编委,实用骨科杂志编委,山西省广播电视总台健康之声顾问专家团成员,山西省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太原市劳动能力鉴定专家库成员等职务。

   从事骨科临床工作23年,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和娴熟的外科技能。先后在省内率先开展了先吻合动脉的断指(肢)再植、四肢大血管损伤超长缺血时限的保肢治疗、多种皮瓣移植修复和重建肢体功能等。1995年被省卫生厅确立为跨世纪学科带头人。近年来已完成百余例人工关节置换术,百余例脊柱手术,无一例出现并发症.治疗的骨肉瘤患者存活已超过5年。相继对90岁以上高龄髋部骨折患者10余例成功地实施人工关节置换术。在中华系列杂志上发表论文8篇,国家和省级杂志上20余篇,目前承担省科委立项课题一项。

   08年获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曾获山西省科协第十二届优秀论文二等奖二篇,三等奖一篇,第十三届优秀论文二等奖一篇,三等奖二篇。

    张虹,女,1964年6月出生,天津市人,主任医师,山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二病区主任,山西省起博与心脏电生理委员会常务委员、山西省老年医学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长期从事心血管临床医学工作,在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肌病、顽固性心衰、房颤等心律失常及老年心脏病,尤其是在早期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主动脉夹层,急性肺动脉栓塞等急危重症的诊断与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开展了永久起搏器安装术、冠脉造影、PCI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并率先在省内开展了急性主动脉夹层管腔内人工血管植入术。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在国内国际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二十余篇医学论文。设计并完成了“TnI 和CK-MBm排除急性心肌梗死时间的研究”课题,经山西省科委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现承担一项省科技厅留学归国人员经费资助的关于早期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研究及一项医院资助的关于冠脉斑块药物干预研究的科研项目。

   个人多次荣获院先进工作者、2004年度全省卫生系统先进个人、2007年山西省“三八”红旗手及山西省科教文卫体系统知识女性专业技能奖。所领导的科室连续五年被评为山西省人民医院先进集体,并荣获2004年山西省妇联“巾帼文明岗”称号。

   柳洁,女,山东人,1954年出生,主任医师。山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全国糖尿病学会常务委员,山西省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西内分泌医师分会会长。中国糖尿病杂志编委,山西医药杂志编委。

   主要致力于内分泌代谢疾病,特别是糖尿病临床方面的研究。先后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近年主要对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进行临床研究。目前承担《同型半胱氨酸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课题。

   07年获山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康静,男,1957年6月出生,山西灵石人,主任医师,山西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山西中医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省脾胃专业委员会常委、山西省医学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中医专业组副组长、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省司法鉴定委员会委员、省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咨询专家。

   从事中医内科研究30余年,在临床工作中,灵活运用审证求因、辨证施治原则,将阴阳五行、三焦气化、五脏生克、八刚辨证、五运六气子午流注等演绎的融会贯通,以宏观整体动态综合的科学方法潜心钻研,在诸多疑难病症的治疗上具有独到之处,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系统的体现了理、法、方、药相结合的特点。同时治疗疾病不拘学派,用药不依方出,应手而效。历年来,诊疗疾病类型繁多,涉及学科广泛,尤擅长于内、儿、妇及高热病症治疗,注重药物的多重功用,扩大了治疗范围,并提高了治疗效果。

    在各级专业杂志发表有价值学术论文数十篇;主编丛书三册;已完成国家中药管理局临床治疗技术整体与研究自项目:“拇中指”十穴推拿法治疗婴幼儿急性湿疹临床疗效的评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SARS中西医治疗回顾性研究”;通过国家鉴定,在深入研究工作中取得“小儿推拿穴位挂图”国家专利局外观专利证书。非典期间,研制“清热解毒宣肺汤”,用于非典的预防和治疗,突出中医优势,在非典患者降温,减少并发症以及后续治疗中起到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获“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发的看及非典特殊贡献奖,中国中西医结合会授予“全国中西医防治SARS优秀科技工作者”。 

 

    白晓鸣,男,山西太原人,1964年2月10日出生。1986年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医学系,学士学位,同年分配至我院。现任山西省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山西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全国胸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胸腔镜组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胸心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抗癌协会食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胸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胸心外科中青年医师沙龙副主席,国际华人胸腔外科学会理事。

    从事本专业工作22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肺癌、食管癌、胸部常见疾病、胸部创伤的外科综合治疗,在省内率先开展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胸腺瘤切除术、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切除术、旋转变换体位胸腹联开食管癌切除二野淋巴结清扫术、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上腔静脉侧壁切除成型术、膈肌肿瘤切除膈肌重建术、纵隔巨大肿瘤切除椎体成型术、漏斗胸矫治术、胸壁肿瘤切除重建术等一系列高难度创新工作。

   发表论文18篇,其中中华级2篇,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承担省卫生厅科研项目一项,自行设计研制的“指环式深部推结器”2007年5月已通过省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目前正处于临床推广应用阶段。

   青献春,男,1957年2月出生,教授, 中华中医药学会山西分会内科学会常务委员。

   13岁随父(擅儿科)学中医,大学毕业后拜山西省名老中医梁剑秋、邢子亨、蒋天佑临床学习,擅长内、妇、儿各科的疑难杂症治疗,尤其对消化道疾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近三年来,在各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篇余,参编著作4部。目前承担科研项目3项: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山西农村人口健康状况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软肝散结胶囊的制剂工艺及动物实验研究”;山西省卫生厅科技攻关项目——“蒋天佑”临床经验、学术思想研究。 

专业深度解析 学科概况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下设的二级学科,是中医认识人体结构、生理功能、病理现象和进行诊断、防治疾病的基本理论。它是指导中医各学科(包括中药、针灸以及 临床各科等)的理论基础。中医学不是纯经验性的医学,它有着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其理论体系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在古代哲学思想影响和指导下并融入了当 时自然科学知识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能系统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及基本知识和诊断技术,能够从事中医临床诊疗,有较高医学素养的中医专业人才。
就业方向 就业前景:
作为中医学的最基础的学科,中医基础理论有其重要的地位和优势,但不能作为实际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建议广大学生能在学好该学科的基础上,多拓展其他应用性比较强的专业知识,将对就业大有好处。
就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医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所等基层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以及在一线医药卫生事业机构从事建设、管理、服务工作。

中医临床基础 [100502]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山西中医药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基础医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5]中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杂病方证经验研究(内科方向)(02)内伤杂病证治规律研究(03)经方配伍规律及其机理研究(04)不区分专业方向
招生人数: 9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98)中医学术综合
④(--)无
备  注: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中医临床基础     专业代码:100502     门类/类别:医学     学科/类别:中医学

专业介绍

安徽中医药大学为例:中医临床基础硕士学位点是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批国内著名的中医学家,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4人,讲师6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2人,博士学位7人。几十年来,学科组辛勤耕耘,代代相传,取得了丰硕成果,确立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核心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及其具体运用,“立足临床,继承创新”为培养硕士生的指导思想。
本学科在安徽省和国内都具有显著的特色和优势,近五年内,共发表论文264篇,获省部级奖4项,出版《伤寒论通俗讲义》、《金匮要略讲义》、《温病学讲义》、《中医外感病学》及《金匮要略临床新解》等专著70余部。目前承担各科研项目共21项,科研经费达122万。
主要研究方向:1.仲景学术发展及其临床应用研究;2.温病理法方药及临床应用研究;3.经方治疗疑难病症机理研究;4.经方的本草学研究。

专业点分布

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 河北中医学院 河北医科大学 山西中医药大学 内蒙古医科大学 辽宁中医药大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安徽中医药大学 福建中医药大学 江西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 河南中医药大学 湖北中医药大学 湖南中医药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西中医药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贵阳中医学院 云南中医学院 陕西中医药大学 甘肃中医药大学 宁夏医科大学

专业学院排名

1005 中医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20 所,本次参评20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37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26 北京中医药大学 A+
2 10268 上海中医药大学 A+
3 10315 南京中医药大学 A-
4 10063 天津中医药大学 B+
5 10228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B+
6 10572 广州中医药大学 B+
7 10633 成都中医药大学 B+
8 10162 辽宁中医药大学 B
9 10344 浙江中医药大学 B
10 10441 山东中医药大学 B
11 10541 湖南中医药大学 B
12 10199 长春中医药大学 B-
13 10369 安徽中医药大学 B-
14 10393 福建中医药大学 B-
15 10025 首都医科大学 C+
16 10412 江西中医药大学 C+
17 10471 河南中医药大学 C+
18 10507 湖北中医药大学 C+
19 10600 广西中医药大学 C+
20 10662 贵阳中医学院 C
21 10716 陕西中医药大学 C
22 10735 甘肃中医药大学 C
23 10384 厦门大学 C-
24 10680 云南中医学院 C-
25 14432 河北中医学院 C-

中医临床基础专业考研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7
中医综合
 
中医临床基础考研参考书:
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最好选择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十五”、“十一五”教材或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此几种教材章节编排上与考纲接近,其他版本教材亦可找到相应章节进行复习)。
 
中医临床基础专业就业方向:
1、就业方向
主要到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单位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和科学研究工作。
2、就业前景
近几年来,临床医学类人才有走俏的趋势,从事老人医学、保健医师、家庭护士等职业的人才也将逐渐成为热门,而预防医学、口腔医学专业从理论上是有前途的,但从近几年就业状况看,中医临床医学的就业前景并不是很乐观,首先是因为目前在以西医为主的医疗体系下,中医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并不是很好。其次,由于市场经济自身的规律,中医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价值链,搞中医赚不到钱,这就使中医发展空间萎靡,不能快速的扩大发展规模,使得中医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状况不是很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