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考研参考书目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山西中医药大学考研分数线、山西中医药大学报录比、山西中医药大学考研群、山西中医药大学学姐、山西中医药大学考研真题、山西中医药大学专业目录、山西中医药大学排名、山西中医药大学保研、山西中医药大学公众号、山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山西中医药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考研真题资料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考研参考书目信息,是考研之前需要获取相应的考研信息,比如考试大纲、招考专业、招考目录等等基本信息,这些内容是进行考研前期工作的必要准备。考生可以从各院校的研招网进行查询,每年的9月左右就会公布下一年度的招生计划。考生应当仔细阅读相关文件的要求和信息,部分专业的名称相近,内容也比较繁杂,容易混淆或遗漏,考生要仔细区分。另外各大考研网站的相应版块也会有历年的招生信息汇总,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考研参考书目信息内总结了各大院校的历年招生信息,方便考生查询和选择。最后,考研派的小编预祝各位考研的同学都可以考取理想的学校。

山西中医药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山西中医药大学

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考研参考书目信息网是考生获取考研信息的最基本、最官方的渠道,该网站会提供各种有关考研的资讯和内容,比如历年的考研招生计划、考试计划、考试内容、考试大纲、考试政策、报录比、录取名单、复试名单、复试分数线、推免政策等等内容,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招生信息网提供的信息是最为准确和官方的,是考生进行考研的信息主要来源,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的小编提醒各位考生要时刻关注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一切信息变动要以该网站提供的内容为主。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考研参考书目信息网会公布研招办以及各个院系的招生负责人电话,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疑惑时可以打电话进行咨询。最后,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的小编预祝各位考研的同学都可以考取理想的学校。

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考研参考书目
中医临床基础 [100502]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山西中医药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基础医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5]中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杂病方证经验研究(内科方向)(02)内伤杂病证治规律研究(03)经方配伍规律及其机理研究(04)不区分专业方向
招生人数: 9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98)中医学术综合
④(--)无
备  注:

   黄博,男,1960年9月出生,湖北人,主任医师,教授,山西省人民医院普通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山西省外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委员。           

  从事普通外科临床工作25年,经验丰富,熟练掌握腹腔镜技术。作为主要人员曾参加我省首例胰肾联合移植术和首例原位肝移植术。承担科研项目胰管引流治疗实验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的研究通过省科委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04年作为主要研制人员完成的科研成果《肝脏移植、胰腺移植术后并发症防治》,通过山西省科学技术厅成果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现承担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项目1项。 

   柳洁,女,山东人,1954年出生,主任医师。山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全国糖尿病学会常务委员,山西省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西内分泌医师分会会长。中国糖尿病杂志编委,山西医药杂志编委。

   主要致力于内分泌代谢疾病,特别是糖尿病临床方面的研究。先后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近年主要对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进行临床研究。目前承担《同型半胱氨酸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课题。

   07年获山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马文辉,男,1965年3月出生,山西壶关县人,主任医师。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三部六病研究室主任,山西省中医药学会三部六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84年师从首届全国名老中医刘绍武老先生,开始三部六病学说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在国内外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研制开发了六类制剂品种,神康合剂、胃康合剂、胰康合剂、肝康合剂、肺康合剂、皮康合剂等。 目前承担的课题有:1、“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村卫生适应技术及产品研究与应用(山西省农村卫生适应技术应用示范研究----《伤寒论》三部六病学说体系的推广、应用研究)。2、山西省卫生厅科技攻关计划----《伤寒论》三阴三阳辨证论治体系重建。

   来春林,男,1962年生,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山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一区主任。山西省医学心血管专业学科带头人,山西省青年医学专家。中华医学会心血管介入治疗培训中心山西基地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山西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心电生理与起搏学会山西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教材编委会编委,国外医学心血管分册特邀编委,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委员和长城心脏快讯杂志编委。

    长期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是全省能够独立完成“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冠心病的 PCI 术和不同类型缓慢心律失常的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唯一专家、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根治术的开拓者。1994年,在心研所率先创立全省第一个临床心电生理室,先后引进国内外多项高、精、尖技术,主持完成2000余例尖端心脏病介入手术,达到全国先进水平,所在科室1999年被省科委命名为“介入性心脏病学重点实验室 ”。2001前主持完成2项省科委攻关课题,分别达到国内先进和领先水平,填补三项省内空白,一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近三年主持或参与省科委重点项目课题研究:《SARS 患者的临床治疗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四氢巴马汀抑制室性心律失常作用和电生理机制的实验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心肌梗死后大鼠钾通道 kv9.X 基因表达变化及药物干预机制的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正在运行的课题有两项省科委自然基金《血小板四项与冠心病血浆内皮素水平相关性研究》科研经费4万,省科委攻关课题《64层CT检测的冠状动脉不同性质斑块的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获立项,科研经费5万。撰写了20多篇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专业论文,其中7篇在中华系列杂志上发表,1篇在美国 Clinical Cardiology 杂志上发表。

    连年被卫生厅和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医德医风标兵、名医大夫、三星级医生和优秀科主任等。1994年、1995年被评为山西省卫生厅“十优”青年,2001年被省卫生厅和团省委授予“山西省卫生系统优秀青年岗位能手”。2006年5月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2007年被评为“山西省青年医学专家”,记个人二等功。 

    门九章,1963年出生,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湖北中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山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系主任,山西省医学学科带头人。

    继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长期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临床实践中,注重人体功能及方证、药证的研究,创拟了“方精药简,联合方组”的整体治疗方案,提高了慢性疑难疾病的治疗效果,尤其对肾病、肝病、肿瘤病等疑难杂症的中医整体治疗,颇具见地,深受广大患者赞誉。主持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7项。曾获国家科技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专著三部。先后被评为“全国首届百名中医科普专家”,“山西省卫生系统突出贡献专家”,“山西省青年医学家”等。

在研课题:

1.麻芥冲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2003-01)  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2.中医药产业化、国际化发展创新知识体系的研究(011034-2)  学院科技攀登计划支持项目

3.复方栀黄颗粒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应用开发研究(051091)  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4.芪元冲剂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山西中医学院科技攀登计划

5.芪元冲剂治疗过敏性紫癜的免疫机理研究   山西省卫生厅科技攻关计划

   刘晓红,女,1967年1月生,山西襄汾人,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农工民主党党员,山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一区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介入治疗培训中心山西基地委员。

   1991年开始从事心血管病临床工作,1999年开始从事心脏病介入诊断治疗。能够独立完成“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冠心病的 PCI 术和不同类型缓慢心律失常的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2001前参加完成2项省科委攻关课题,分别达到国内先进和领先水平,填补三项省内空白,一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近三年主持或参与的项目课题研究:主持完成的《心肌梗死后大鼠钾通道 kv9.X 基因表达变化及药物干预机制的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参与完成的《SARS 患者的临床治疗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四氢巴马汀抑制室性心律失常作用和电生理机制的实验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正在运行的课题有两项省科委自然基金《血小板四项与冠心病血浆内皮素水平相关性研究》科研经费5万,省科委攻关课题《64层CT检测的冠状动脉不同性质斑块的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获立项,科研经费5万。主持医院科研基金《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相关因素及其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策略的探讨》科研经费0.6万元,《高血压患者左心重构及房颤与炎症的关系》科研经费1.2万元。撰写了近20篇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专业论文。参与全国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内科学》第二版心血管病部分的编写工作。作为第二译者参译《美国心瓣膜疾病治疗指南》。

    魏杰,男,1961年8月出生,山西怀仁人,主任医师,山西省人民医院骨科二病区主任,中华显微外科分会委员,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特约编委;中国医促会骨科疾病防治专业会常委,中华手外科分会华北地区学组常委,山西省骨科专业会委员,实用影像杂志编委,实用骨科杂志编委,山西省广播电视总台健康之声顾问专家团成员,山西省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太原市劳动能力鉴定专家库成员等职务。

   从事骨科临床工作23年,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和娴熟的外科技能。先后在省内率先开展了先吻合动脉的断指(肢)再植、四肢大血管损伤超长缺血时限的保肢治疗、多种皮瓣移植修复和重建肢体功能等。1995年被省卫生厅确立为跨世纪学科带头人。近年来已完成百余例人工关节置换术,百余例脊柱手术,无一例出现并发症.治疗的骨肉瘤患者存活已超过5年。相继对90岁以上高龄髋部骨折患者10余例成功地实施人工关节置换术。在中华系列杂志上发表论文8篇,国家和省级杂志上20余篇,目前承担省科委立项课题一项。

   08年获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曾获山西省科协第十二届优秀论文二等奖二篇,三等奖一篇,第十三届优秀论文二等奖一篇,三等奖二篇。

    徐钧,男,1968年出生,博士后,主任医师,教授,山西省人民医院普通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山西省青年学科带头人,山西省333人才工程省级学术带头人,山西省医师协会理事,山西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中华外科学会会员,临床外科杂志编委。

    2003年8月――2004年8月在美国匹兹堡大学Tomas E.Starzl器官移植中心做博士后,系统学习了临床肝移植的手术及围手术期处理,获得中心颁发的肝移植培训证书。回国后,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成功完成7例临床肝移植。主持多项省级肝硬化、肝移植的科研项目,并在实体器官移植免疫耐受方面有深入研究。多年来一直从事肝胆胰外科的临床、教学与研究工作,实施肝胆胰外科手术上千例。至今已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其中两篇分别被SCI和EI收录。编写外科学论著一部。

   曾获省、市科技进步奖三项、山西省青年科技奖、教育部霍英东教学成果奖等多种奖励。山西省“五四”青年奖章和山西省青年医学专家称号。

专业深度解析 学科概况 中医临床基础是中医学下设的二级学科,中医的临床本身是以中医理论为依托,即运用中医理论有效地指导中医临床实践,从诊法到辨证直至选方用药都离不开中医理论。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热爱中医药事业,富有团结协作和求实创新精神,具有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知识,掌握本学科的国内外学 术发展动态,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从事中医临床基础研究、教学和医疗工作能力,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服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 就业前景
从近几年就业状况看,中医临床医学的就业前景并不是很乐观,目前在以西医为主的医疗体系下,中医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并不是很好,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价值链,搞中医赚不到钱,这就使中医发展空间萎靡,不能快速的扩大发展规模,使得中医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状况不是很理想。
就业方向
主要到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单位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和科学研究工作。
可考证书:
中医医师资格证书

    崔晋荣,男,1956年8月出生。籍贯山西省定襄。中共党员,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现任山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1982年12月毕业于东南大学医学院医疗系,大学本科文化,获得学士学位,1999年3月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参加医院管理培训班,2001-2003年在北京大学医学部攻读医院院长EMBA研修班课程。

学术专长:
    崔晋荣同志1982年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内科临床工作和心内科诊疗工作,精通心血管内科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知识,并通晓与心血管内科专业相关的知识,熟练掌握心血管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在不断丰富自己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积累的同时,先后在第四军医大附属医院心内科和北京阜外医院高血压病科等国家级医院进修深造,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解决本专业疑难疾病的诊治能力,并多次承担院内外本专业有关的疑难病例会诊和重大抢救工作,做出了正确有效的处理。临床工作中对专业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和创新能力,技术水平得到同仁和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和赞扬,是太原市医学会本专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
    该同志在圆满完成诊疗工作的同时,还具备优秀的带教能力。能全面指导心血管内科专业人员的学习和临床实践,曾在院内外多次承担高血压病、高血脂症、心、肺、脑复苏、心血管疾病诊疗新进展和社区卫生保健等系列讲座,是山西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委员。进入大学附属医院后,注重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的继续提高,带头参加培训,系统学习了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师德规范及教育规章等课程,通过计算机及实作等考试,率先取得了国家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

主要学术科研成果:
   近年来发表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专业论文数十篇。科研成果《EB病毒和IL-10与恶性血液病关系研究》和《倍心怡对心电图功能性ST-T改变的作用》均获得了铁道部北京铁路局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完成了《双内关电脉冲刺激实验诊断功能性ST-T改变》、《血管动脉平滑肌细胞膜表面雄性激素受体与高血压发病关系》等科研课题。正在进行的省级科研课题有:《复方蒌薤合剂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影响的实验研究》(项目负责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患者Survicin基因的表达分析及亚砷酸对该基因的影响》(项目参与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心力衰竭中医治疗整体效应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主要社会兼职:
    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虚症与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继续教育委员会委员;太原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中国厂矿医学》编委。

中医临床基础 [100502]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山西中医药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非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基础医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5]中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4)不区分专业方向
招生人数: 1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98)中医学术综合
④(--)无
备  注:

    郭蕾,女,汉族。1968年4月出生。无党派人士。医学博士学位,博士后研究经历。山西中医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委会委员,全国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分委会委员。从事中医学概念诠释和证候规范化研究。

    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1项;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山西省卫生厅开发项目1项。山西省高校开发项目1项,经山西省科技厅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目前,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科技部973项目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加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加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可支配研究经费15万元。

    近五年来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学术著作1部;参编学术著作5部。     

   李俊莲,女,1963年2月生,山西永济人,医学博士,教授,山西中医学院基础部主任。中华中医学会仲景分会委员、山西省中医学会理事。

   多年来从事《金匮要略》研究,尤其对经方的临床应用与作用机理方面有深入研究。通过探讨经方作用机理,对临床常用经方进行整理与归纳,结合现代疾病表现,寻找经方适应指征,扩大经方应用。在研究过程中认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多与虚瘀相关,治疗中强调“缓中补虚”,为治疗众多的疑难杂症正确运用活血化瘀法奠定了基础,也为经方治疗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提供了依据。 近年来承担厅级科研项目3项,院级1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科研项目1项,发表论文多篇,参编论著4部。05年获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参与省教学改革项目08年获二等奖。

 

    王俊平,男,1961年12月出生,山西长治人。山西省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山西省医学学科(消化专业)带头人,世界胃肠病学杂志编委,山西医药杂志编委,天津大学出版社特约医学编辑,中华医学会山西消化学会副主任委员,山西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专家委员,山西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共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九三学社山西省委委员。

    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摸索了一套中西医结合,腹腔灌洗,综合调理,择期手术治疗重症坏死性胰腺炎的立体模式,通过临床运用,获得巨大成功。1998年,首次在山西省内开展了24小时动态测定胃食管功能的变化,特别是多导测定食管,肛肠动力功能,填补了山西省胃肠动力研究的空白,大大提高了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诊断的准确率,为该病的临床正确治疗提供了依据。生物反馈治疗慢性便秘的研究,更是开创了便秘治疗的新领域,达国内领先水平。在全省率先开展了13C-幽门螺旋杆菌检测、胃排空动力研究,肝脏胰腺功能评估、食物不耐受检测等多项新项目研究。每年完成几十例肝脏一秒钟穿刺法及定位活检工作,极大的提高了肝脏疾病的诊断准确率。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结肠粘膜水通道蛋白-8的表达与水代谢的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主持完成三项省科研项目、省卫生厅攻关项目一项、省自然基金课题一项。在近20年的临床实践和医学教学活动中,先后发表医学专业论文30余篇,出版医学专著35本。

    1999年度荣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年获山西跨世纪消化内科专业学科带头人称号,2001年度荣获山西省科协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2次,2003年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2006年获山西省青年科技奖、山西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山西省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山西省卫生系统有突出贡献医学专家称号,2007年获山西省劳动模范、山西省青年科技奖、山西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中共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称号及2007年度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冯玫  女  1959.11.28出生,山西孝义人,主任医师,山西省人民医院风湿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风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山西分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日本临床血液学会会员、山西省健康教育协会专家、《相约健康社区行》巡讲专家 、《中华风湿病杂志》编委、《白血病.淋巴瘤杂志》编委、山西省委省政府联系专家、山西省第九第十届政协委员提案委员会委员、山西省第九届妇女代表大会代表、农工民主党山西省委委员、农工民主党山西省人民医院总支委员会主任委员、山西省物理学会理事、山西省物理学会医用激光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多年来一直从事大内科及血液、风湿免疫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贫血及红细胞相关疾病及风湿免疫相关疾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承担过山西省科技厅及山西省卫生厅的三项科技攻关项目,一项通过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许多国内及省内相关领域研究的空白。目前承担山西省卫生厅科技攻关项目:红细胞生成素受体在妇科肿瘤细胞表达的研究、山西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红细胞生成素受体在非红细胞细胞表达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先后在各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7篇同。曾获山西省科协优秀学术论文一、二、三等奖六项。


    李祥林,男,1963年9月出生,河南林州人,主任医师,山西省运城中医医院院长,山西省运城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山西省中医药学会男科专业分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运城市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管理分会理事,山西省卫生厅直接联系的专家。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3年,注重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临床工作中善用经方,对于(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方药在临床的活用感悟颇多,撰写过(汤方辨证与临床)、(试谈辨证论治的再深化,中医辨病的困惑与对策等关于伤寒论及中医证的研究方面的论著论文临床工作侧重于中医男科和中医皮肤科注重中医治未病思想的运用研究临床工作侧重于中医男科和皮肤科的治疗。近年来参编著作6部,主要论文15篇。

   曾获山西运城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运城市首届名中医,运城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山西青年科技奖。

    宋洁富,男,1960年出生,山西省人民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实用骨科杂志》《骨与关节损伤杂志》《中国骨与关节外科杂志》编委,中华骨科学会山西分会常务委员。

    多年来从事骨科临床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脊柱、矫形外科、创伤骨科等方面颇有建树。在省内率先开展了经皮椎强化术,将微创技术应于各种原因所致的椎体压缩骨折,使该类患者能快速止痛,早期下床活动,并将这一技术应用到椎体血管瘤、转移瘤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对颅椎区畸形、上颈椎骨折、脱位的研究及手术治疗均处于省内领先地位,经枢椎椎弓根的枕颈椎融合术、颈1、2关节突螺钉固定、经口咽松解复位术填补了我省的空白,开创了省内治疗上颈椎疾患的先河。在颈椎管内外肿瘤的治疗与固定在省内处领先地位,另外在复杂骨盆骨折、人工椎体置换、脊柱侧弯、人工全膝表面置换、人工肘关节置换,先天性脊柱侧弯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带动科室的飞速发展。目前承担省科研项目两项,多年来在各级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   

   刘亚明,男,1956年5月出生,山西临县人,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山西中医学院科技产业处处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成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康复医学会理事,山西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管理科学院特聘研究员,山西省卫生企业协会常务理事,山西省中药现代化科学技术平台负责人,山西省新药评审委员,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山西省人民政府经济结构调整医药组专家,山西省经济结构调整办公室特聘专家,中华中医药管理杂志编委,中国实验方剂杂志编委,中医药学刊杂志编委,山西中医学院学报编委。

   先后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共计13项,在国内外杂志共发表文章52篇,其中“Puerarin reduces blood sugar in the diabetic mice and improves hyperlipidemia in rats”在美国《Experimental Biology》发表并被SCI收录,其影响因子为6.24。近几年负责编写并出版论著5部。

    1999年被评为“山西省跨世纪杰出青年”;“解酒醋”1994年4月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四逆汤配伍作用的实验研究”1995年5月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山西省中药产业化发展对策研究”2006年4月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解酒醋,专利号91110506.1;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ZL031485081;一种用于脑缺血中风病急性期的中药复方,专利号ZL03122071。

    何丽清,女,1973年9月生,山西洪洞人,山西中医学院伤寒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博士,山西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专业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伤寒论学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方配伍规律与作用机理的研究,用张仲景辨证论治体系的理论基础及指导思想开展《伤寒论》基本理论及其运用、经方配伍规律与作用机理等的研究。参编《伤寒论》规划教材2部,主编、参编学术著作4部,在国家级、省级中医杂志上发表了“对《伤寒论》霍乱篇388条发热等症状病机的探讨”、“论芍药在经方中的应用”、“论《伤寒论》中的载方数和散佚方数”等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参与了6项国家级、省级及校级科研课题的研究,所参与的课题曾获省级教学成果二、三等奖。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中医临床基础     专业代码:100502     门类/类别:医学     学科/类别:中医学

专业介绍

安徽中医药大学为例:中医临床基础硕士学位点是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批国内著名的中医学家,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4人,讲师6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2人,博士学位7人。几十年来,学科组辛勤耕耘,代代相传,取得了丰硕成果,确立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核心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及其具体运用,“立足临床,继承创新”为培养硕士生的指导思想。
本学科在安徽省和国内都具有显著的特色和优势,近五年内,共发表论文264篇,获省部级奖4项,出版《伤寒论通俗讲义》、《金匮要略讲义》、《温病学讲义》、《中医外感病学》及《金匮要略临床新解》等专著70余部。目前承担各科研项目共21项,科研经费达122万。
主要研究方向:1.仲景学术发展及其临床应用研究;2.温病理法方药及临床应用研究;3.经方治疗疑难病症机理研究;4.经方的本草学研究。

专业点分布

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 河北中医学院 河北医科大学 山西中医药大学 内蒙古医科大学 辽宁中医药大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安徽中医药大学 福建中医药大学 江西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 河南中医药大学 湖北中医药大学 湖南中医药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西中医药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贵阳中医学院 云南中医学院 陕西中医药大学 甘肃中医药大学 宁夏医科大学

专业学院排名

1005 中医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20 所,本次参评20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37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26 北京中医药大学 A+
2 10268 上海中医药大学 A+
3 10315 南京中医药大学 A-
4 10063 天津中医药大学 B+
5 10228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B+
6 10572 广州中医药大学 B+
7 10633 成都中医药大学 B+
8 10162 辽宁中医药大学 B
9 10344 浙江中医药大学 B
10 10441 山东中医药大学 B
11 10541 湖南中医药大学 B
12 10199 长春中医药大学 B-
13 10369 安徽中医药大学 B-
14 10393 福建中医药大学 B-
15 10025 首都医科大学 C+
16 10412 江西中医药大学 C+
17 10471 河南中医药大学 C+
18 10507 湖北中医药大学 C+
19 10600 广西中医药大学 C+
20 10662 贵阳中医学院 C
21 10716 陕西中医药大学 C
22 10735 甘肃中医药大学 C
23 10384 厦门大学 C-
24 10680 云南中医学院 C-
25 14432 河北中医学院 C-

中医临床基础专业考研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7
中医综合
 
中医临床基础考研参考书:
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最好选择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十五”、“十一五”教材或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此几种教材章节编排上与考纲接近,其他版本教材亦可找到相应章节进行复习)。
 
中医临床基础专业就业方向:
1、就业方向
主要到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单位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和科学研究工作。
2、就业前景
近几年来,临床医学类人才有走俏的趋势,从事老人医学、保健医师、家庭护士等职业的人才也将逐渐成为热门,而预防医学、口腔医学专业从理论上是有前途的,但从近几年就业状况看,中医临床医学的就业前景并不是很乐观,首先是因为目前在以西医为主的医疗体系下,中医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并不是很好。其次,由于市场经济自身的规律,中医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价值链,搞中医赚不到钱,这就使中医发展空间萎靡,不能快速的扩大发展规模,使得中医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状况不是很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