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中医药大学不区分院系所中医临床基础保研夏令营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山西中医药大学考研分数线、山西中医药大学报录比、山西中医药大学考研群、山西中医药大学学姐微信、山西中医药大学考研真题、山西中医药大学专业目录、山西中医药大学排名、山西中医药大学保研、山西中医药大学公众号、山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山西中医药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考研真题资料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山西中医药大学不区分院系所中医临床基础保研夏令营信息,是考研之前需要获取相应的考研信息,比如考试大纲、招考专业、招考目录等等基本信息,这些内容是进行考研前期工作的必要准备。考生可以从各院校的研招网进行查询,每年的9月左右就会公布下一年度的招生计划。考生应当仔细阅读相关文件的要求和信息,部分专业的名称相近,内容也比较繁杂,容易混淆或遗漏,考生要仔细区分。另外各大考研网站的相应版块也会有历年的招生信息汇总,山西中医药大学不区分院系所中医临床基础保研夏令营信息内总结了各大院校的历年招生信息,方便考生查询和选择。最后,考研派的小编预祝各位考研的同学都可以考取理想的学校。

Add 山西中医药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山西中医药大学

山西中医药大学不区分院系所中医临床基础保研夏令营信息,是保研的一个重要渠道,必须获取相应的保研信息,比如保研夏令营的时间、申请条件、申请材料等等信息,这些内容是申请保研夏令营的必要准备。同学们可以从各院校的研究生信息网或公众号中进行查询,大致每年的4月-6月就会公布本年的招生计划。同学们应当仔细阅读相关文件的要求和信息,部分专业的名称相近,内容也比较繁杂,容易混淆或遗漏,同学们要仔细区分。另外各大保研网站的相应版块也会有历年的保研招生信息汇总,山西中医药大学不区分院系所中医临床基础保研夏令营信息内总结了学院历年招生信息,方便考生查询和选择。最后,小编预祝各位想要保研的同学都可以成功被目标院校录取。

山西中医药大学不区分院系所中医临床基础保研夏令营信息网是同学获取保研信息的最基本、最官方的渠道,该网站会提供各种有关保研的资讯和内容,比如历年的保研推免招生计划、保研政策、保研渠道、保研真题、保研经验等等内容,山西中医药大学不区分院系所中医临床基础保研夏令营招生信息网提供的信息是最为准确和官方的,是同学保研信息主要来源,山西中医药大学不区分院系所中医临床基础保研夏令营信息网的小编提醒各位同学要时刻关注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一切信息变动要以该网站提供的内容为主。山西中医药大学不区分院系所中医临床基础保研夏令营信息网会公布研招办以及各个院系的招生负责人电话,考生在准备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疑惑时可以打电话进行咨询。最后,山西中医药大学不区分院系所中医临床基础保研夏令营信息网的小编预祝各位保研的同学都可以成功上岸

山西中医药大学不区分院系所中医临床基础保研夏令营

    魏杰,男,1961年8月出生,山西怀仁人,主任医师,山西省人民医院骨科二病区主任,中华显微外科分会委员,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特约编委;中国医促会骨科疾病防治专业会常委,中华手外科分会华北地区学组常委,山西省骨科专业会委员,实用影像杂志编委,实用骨科杂志编委,山西省广播电视总台健康之声顾问专家团成员,山西省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太原市劳动能力鉴定专家库成员等职务。

   从事骨科临床工作23年,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和娴熟的外科技能。先后在省内率先开展了先吻合动脉的断指(肢)再植、四肢大血管损伤超长缺血时限的保肢治疗、多种皮瓣移植修复和重建肢体功能等。1995年被省卫生厅确立为跨世纪学科带头人。近年来已完成百余例人工关节置换术,百余例脊柱手术,无一例出现并发症.治疗的骨肉瘤患者存活已超过5年。相继对90岁以上高龄髋部骨折患者10余例成功地实施人工关节置换术。在中华系列杂志上发表论文8篇,国家和省级杂志上20余篇,目前承担省科委立项课题一项。

   08年获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曾获山西省科协第十二届优秀论文二等奖二篇,三等奖一篇,第十三届优秀论文二等奖一篇,三等奖二篇。


   康静,男,1957年6月出生,山西灵石人,主任医师,山西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山西中医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省脾胃专业委员会常委、山西省医学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中医专业组副组长、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省司法鉴定委员会委员、省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咨询专家。

   从事中医内科研究30余年,在临床工作中,灵活运用审证求因、辨证施治原则,将阴阳五行、三焦气化、五脏生克、八刚辨证、五运六气子午流注等演绎的融会贯通,以宏观整体动态综合的科学方法潜心钻研,在诸多疑难病症的治疗上具有独到之处,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系统的体现了理、法、方、药相结合的特点。同时治疗疾病不拘学派,用药不依方出,应手而效。历年来,诊疗疾病类型繁多,涉及学科广泛,尤擅长于内、儿、妇及高热病症治疗,注重药物的多重功用,扩大了治疗范围,并提高了治疗效果。

    在各级专业杂志发表有价值学术论文数十篇;主编丛书三册;已完成国家中药管理局临床治疗技术整体与研究自项目:“拇中指”十穴推拿法治疗婴幼儿急性湿疹临床疗效的评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SARS中西医治疗回顾性研究”;通过国家鉴定,在深入研究工作中取得“小儿推拿穴位挂图”国家专利局外观专利证书。非典期间,研制“清热解毒宣肺汤”,用于非典的预防和治疗,突出中医优势,在非典患者降温,减少并发症以及后续治疗中起到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获“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发的看及非典特殊贡献奖,中国中西医结合会授予“全国中西医防治SARS优秀科技工作者”。 

 

   刘建荣,男,山西省石楼县人,1967年6月4日出生。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山西省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副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

    主要从事中西医男科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擅长于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男性不育症、性传播疾病和男性生殖系统其他疾病如前列腺炎、附睾炎、睾丸炎、精索静脉曲张等疾病。参加过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发表科研论文二十余篇,其中2005-2008年7篇。在研项目:编号:200802。题目:从SCF/c-kit系统研究调肝中药对VC性不育的干预作用。山西省人民医院院级课题,科研经费1.5万元。

   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2005年至2008年无获奖项目。                                      

 

   柳洁,女,山东人,1954年出生,主任医师。山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全国糖尿病学会常务委员,山西省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西内分泌医师分会会长。中国糖尿病杂志编委,山西医药杂志编委。

   主要致力于内分泌代谢疾病,特别是糖尿病临床方面的研究。先后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近年主要对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进行临床研究。目前承担《同型半胱氨酸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课题。

   07年获山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徐钧,男,1968年出生,博士后,主任医师,教授,山西省人民医院普通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山西省青年学科带头人,山西省333人才工程省级学术带头人,山西省医师协会理事,山西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中华外科学会会员,临床外科杂志编委。

    2003年8月――2004年8月在美国匹兹堡大学Tomas E.Starzl器官移植中心做博士后,系统学习了临床肝移植的手术及围手术期处理,获得中心颁发的肝移植培训证书。回国后,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成功完成7例临床肝移植。主持多项省级肝硬化、肝移植的科研项目,并在实体器官移植免疫耐受方面有深入研究。多年来一直从事肝胆胰外科的临床、教学与研究工作,实施肝胆胰外科手术上千例。至今已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其中两篇分别被SCI和EI收录。编写外科学论著一部。

   曾获省、市科技进步奖三项、山西省青年科技奖、教育部霍英东教学成果奖等多种奖励。山西省“五四”青年奖章和山西省青年医学专家称号。

中医临床基础 [100502]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山西中医药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非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基础医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5]中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4)不区分专业方向
招生人数: 1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98)中医学术综合
④(--)无
备  注:

    崔晋荣,男,1956年8月出生。籍贯山西省定襄。中共党员,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现任山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1982年12月毕业于东南大学医学院医疗系,大学本科文化,获得学士学位,1999年3月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参加医院管理培训班,2001-2003年在北京大学医学部攻读医院院长EMBA研修班课程。

学术专长:
    崔晋荣同志1982年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内科临床工作和心内科诊疗工作,精通心血管内科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知识,并通晓与心血管内科专业相关的知识,熟练掌握心血管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在不断丰富自己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积累的同时,先后在第四军医大附属医院心内科和北京阜外医院高血压病科等国家级医院进修深造,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解决本专业疑难疾病的诊治能力,并多次承担院内外本专业有关的疑难病例会诊和重大抢救工作,做出了正确有效的处理。临床工作中对专业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和创新能力,技术水平得到同仁和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和赞扬,是太原市医学会本专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
    该同志在圆满完成诊疗工作的同时,还具备优秀的带教能力。能全面指导心血管内科专业人员的学习和临床实践,曾在院内外多次承担高血压病、高血脂症、心、肺、脑复苏、心血管疾病诊疗新进展和社区卫生保健等系列讲座,是山西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委员。进入大学附属医院后,注重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的继续提高,带头参加培训,系统学习了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师德规范及教育规章等课程,通过计算机及实作等考试,率先取得了国家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

主要学术科研成果:
   近年来发表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专业论文数十篇。科研成果《EB病毒和IL-10与恶性血液病关系研究》和《倍心怡对心电图功能性ST-T改变的作用》均获得了铁道部北京铁路局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完成了《双内关电脉冲刺激实验诊断功能性ST-T改变》、《血管动脉平滑肌细胞膜表面雄性激素受体与高血压发病关系》等科研课题。正在进行的省级科研课题有:《复方蒌薤合剂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影响的实验研究》(项目负责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患者Survicin基因的表达分析及亚砷酸对该基因的影响》(项目参与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心力衰竭中医治疗整体效应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主要社会兼职:
    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虚症与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继续教育委员会委员;太原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中国厂矿医学》编委。

专业深度解析 学科概况 中医临床基础是中医学下设的二级学科,中医的临床本身是以中医理论为依托,即运用中医理论有效地指导中医临床实践,从诊法到辨证直至选方用药都离不开中医理论。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热爱中医药事业,富有团结协作和求实创新精神,具有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知识,掌握本学科的国内外学 术发展动态,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从事中医临床基础研究、教学和医疗工作能力,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服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 就业前景
从近几年就业状况看,中医临床医学的就业前景并不是很乐观,目前在以西医为主的医疗体系下,中医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并不是很好,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价值链,搞中医赚不到钱,这就使中医发展空间萎靡,不能快速的扩大发展规模,使得中医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状况不是很理想。
就业方向
主要到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单位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和科学研究工作。
可考证书:
中医医师资格证书

   来春林,男,1962年生,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山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一区主任。山西省医学心血管专业学科带头人,山西省青年医学专家。中华医学会心血管介入治疗培训中心山西基地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山西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心电生理与起搏学会山西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教材编委会编委,国外医学心血管分册特邀编委,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委员和长城心脏快讯杂志编委。

    长期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是全省能够独立完成“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冠心病的 PCI 术和不同类型缓慢心律失常的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唯一专家、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根治术的开拓者。1994年,在心研所率先创立全省第一个临床心电生理室,先后引进国内外多项高、精、尖技术,主持完成2000余例尖端心脏病介入手术,达到全国先进水平,所在科室1999年被省科委命名为“介入性心脏病学重点实验室 ”。2001前主持完成2项省科委攻关课题,分别达到国内先进和领先水平,填补三项省内空白,一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近三年主持或参与省科委重点项目课题研究:《SARS 患者的临床治疗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四氢巴马汀抑制室性心律失常作用和电生理机制的实验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心肌梗死后大鼠钾通道 kv9.X 基因表达变化及药物干预机制的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正在运行的课题有两项省科委自然基金《血小板四项与冠心病血浆内皮素水平相关性研究》科研经费4万,省科委攻关课题《64层CT检测的冠状动脉不同性质斑块的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获立项,科研经费5万。撰写了20多篇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专业论文,其中7篇在中华系列杂志上发表,1篇在美国 Clinical Cardiology 杂志上发表。

    连年被卫生厅和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医德医风标兵、名医大夫、三星级医生和优秀科主任等。1994年、1995年被评为山西省卫生厅“十优”青年,2001年被省卫生厅和团省委授予“山西省卫生系统优秀青年岗位能手”。2006年5月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2007年被评为“山西省青年医学专家”,记个人二等功。 

   李俊莲,女,1963年2月生,山西永济人,医学博士,教授,山西中医学院基础部主任。中华中医学会仲景分会委员、山西省中医学会理事。

   多年来从事《金匮要略》研究,尤其对经方的临床应用与作用机理方面有深入研究。通过探讨经方作用机理,对临床常用经方进行整理与归纳,结合现代疾病表现,寻找经方适应指征,扩大经方应用。在研究过程中认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多与虚瘀相关,治疗中强调“缓中补虚”,为治疗众多的疑难杂症正确运用活血化瘀法奠定了基础,也为经方治疗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提供了依据。 近年来承担厅级科研项目3项,院级1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科研项目1项,发表论文多篇,参编论著4部。05年获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参与省教学改革项目08年获二等奖。

 

    冯明,男,1959年8月出生,山西榆次人,教授,山西中医学院中医系副主任、第二中医院副院长,山西中医药学会理事,山西中医药学会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山西中医药学会临床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主要从事中医温病学辨证论治体系研究及中医未病养生理法研究,近年来,在各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篇,论著6部,承担各类科研课题4项,“一种饮料和饮料母液及其制备方法”2005年获国家专利。

    2007年元月被山西省卫生厅授予 “2006年度全省卫生系统先进个人”,2007年九月被中共山西省高校工委授予“山西省第九届育人杯先进个人”,2008年五月主持山西省教育厅课题--“运用传统师带徒模式在中医学本科生中实行导师制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被评为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

专业深度解析 学科概况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下设的二级学科,是中医认识人体结构、生理功能、病理现象和进行诊断、防治疾病的基本理论。它是指导中医各学科(包括中药、针灸以及 临床各科等)的理论基础。中医学不是纯经验性的医学,它有着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其理论体系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在古代哲学思想影响和指导下并融入了当 时自然科学知识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能系统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及基本知识和诊断技术,能够从事中医临床诊疗,有较高医学素养的中医专业人才。
就业方向 就业前景:
作为中医学的最基础的学科,中医基础理论有其重要的地位和优势,但不能作为实际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建议广大学生能在学好该学科的基础上,多拓展其他应用性比较强的专业知识,将对就业大有好处。
就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医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所等基层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以及在一线医药卫生事业机构从事建设、管理、服务工作。

专业深度解析 学科概况 中医临床基础是中医学下设的二级学科,中医的临床本身是以中医理论为依托,即运用中医理论有效地指导中医临床实践,从诊法到辨证直至选方用药都离不开中医理论。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热爱中医药事业,富有团结协作和求实创新精神,具有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知识,掌握本学科的国内外学 术发展动态,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从事中医临床基础研究、教学和医疗工作能力,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服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 就业前景
从近几年就业状况看,中医临床医学的就业前景并不是很乐观,目前在以西医为主的医疗体系下,中医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并不是很好,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价值链,搞中医赚不到钱,这就使中医发展空间萎靡,不能快速的扩大发展规模,使得中医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状况不是很理想。
就业方向
主要到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单位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和科学研究工作。
可考证书:
中医医师资格证书
 
 
 

100502
中医临床基础
01 杂病方证经验研究(内科方向) 全日制 7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98中医学术综合
④—无
复试科目:
金匮要略;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中医诊断学
方剂学
①《金匮要略》,黄仰模,人民卫生出版社。
②《中医诊断学》(第3版),卫生部“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陈家旭,邹小娟,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③《方剂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谢鸣,周然,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02 内伤杂病证治规律研究 全日制  
03 经方配伍规律及其机理研究 全日制  
04 不区分专业方向 非全日制 1

   青献春,男,1957年2月出生,教授, 中华中医药学会山西分会内科学会常务委员。

   13岁随父(擅儿科)学中医,大学毕业后拜山西省名老中医梁剑秋、邢子亨、蒋天佑临床学习,擅长内、妇、儿各科的疑难杂症治疗,尤其对消化道疾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近三年来,在各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篇余,参编著作4部。目前承担科研项目3项: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山西农村人口健康状况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软肝散结胶囊的制剂工艺及动物实验研究”;山西省卫生厅科技攻关项目——“蒋天佑”临床经验、学术思想研究。 

   褚银平,男,1963年4月生,山西省临汾市人,主任医师、教授。心外科副主任,《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护理研究》杂志、《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和《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编委。山西省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名医理事会理事。

   主要从事先心病的微创外科手术治疗和复杂先心病的外科矫治术,多心脏瓣膜替换术、瓣膜成形术、瓣膜替换同期冠脉搭桥术和瓣膜替换同期房颤射频消融术,大血管疾病的外科矫治术及先心病的介入封堵术等。主持完成了山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国人机械瓣替换术后抗凝强度探讨》和山西省科技厅攻关项目《影响机械瓣流体动力学性能的相关因素研究》,主持山西省人民医院科研项目《不同浓度H2S 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毒性研究》,处于在研阶段。近3年发表各种学术论文8篇。山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国人机械瓣替换术后抗凝强度探讨》经省科技厅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获山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二等奖;山西省科技厅攻关项目《影响机械瓣流体动力学性能的相关因素研究》经省科技厅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模拟心输出量对机械瓣流体动力学性能影响的体外研究》论文,2005年12月获山西省第十三届优秀学术论文壹等奖。

   苏云星,男,1958年7月生,山西清徐人,主任医师。山西省人民医院纪检书记,中华医学会山西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实用骨科杂志》编委,山西省及太原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专家。

    1983年自山西医科大学毕业后分配至山西省人民医院工作,长期从事骨科临床实践与基础研究二十余年,在省内率先改良了“臂丛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率先开展了经皮椎体强化治疗胸腰椎骨折,开展了新型椎弓根脊柱内固定系统的应用等新技术20余项。目前承担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一项:脊柱手术前椎体定位装置的研制。多年来在中华级、国家级、省级期刊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40余篇。

     2003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卫生系统纪检监察工作先进工作者、山西省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工作者等称号。并曾多次荣获省厅及医院赵雪芳式白衣战士、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2004年获全国防治非典型性肺炎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08年获得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

   黄博,男,1960年9月出生,湖北人,主任医师,教授,山西省人民医院普通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山西省外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委员。           

  从事普通外科临床工作25年,经验丰富,熟练掌握腹腔镜技术。作为主要人员曾参加我省首例胰肾联合移植术和首例原位肝移植术。承担科研项目胰管引流治疗实验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的研究通过省科委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04年作为主要研制人员完成的科研成果《肝脏移植、胰腺移植术后并发症防治》,通过山西省科学技术厅成果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现承担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项目1项。 

    张爱珍 ,女,1958年12月出生,山西文水人,主任医师,感染疾病科科主任。省委组织部联系的高级专家、国家级突发法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专家、山西省突发法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

    毕业二十年来一直工作在临床第一线,主要从事呼吸内科工作,擅长于支气管哮喘、胸膜疾病、肺间质性疾病、肺栓塞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治,特别是对难治性肺炎和呼吸衰竭的抢救有自己独到的一面。能够熟练掌握呼吸机、肺功能和纤维支气管的临床应用技术。近几年,着重于肺部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治及研究。参加、主持多项省级科研项目的研究,主持完成的2项省级科研项目已通过省科委成果鉴定,分别达国际先进水平及国内领先水平;先后在国家级、省级杂志发表专业论文近20篇。

《SARS临床治疗研究》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及星级服务模范医师、2003年获得全国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和山西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刘晓红,女,1967年1月生,山西襄汾人,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农工民主党党员,山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一区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介入治疗培训中心山西基地委员。

   1991年开始从事心血管病临床工作,1999年开始从事心脏病介入诊断治疗。能够独立完成“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冠心病的 PCI 术和不同类型缓慢心律失常的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2001前参加完成2项省科委攻关课题,分别达到国内先进和领先水平,填补三项省内空白,一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近三年主持或参与的项目课题研究:主持完成的《心肌梗死后大鼠钾通道 kv9.X 基因表达变化及药物干预机制的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参与完成的《SARS 患者的临床治疗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四氢巴马汀抑制室性心律失常作用和电生理机制的实验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正在运行的课题有两项省科委自然基金《血小板四项与冠心病血浆内皮素水平相关性研究》科研经费5万,省科委攻关课题《64层CT检测的冠状动脉不同性质斑块的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获立项,科研经费5万。主持医院科研基金《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相关因素及其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策略的探讨》科研经费0.6万元,《高血压患者左心重构及房颤与炎症的关系》科研经费1.2万元。撰写了近20篇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专业论文。参与全国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内科学》第二版心血管病部分的编写工作。作为第二译者参译《美国心瓣膜疾病治疗指南》。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中医临床基础     专业代码:100502     门类/类别:医学     学科/类别:中医学

专业介绍

安徽中医药大学为例:中医临床基础硕士学位点是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批国内著名的中医学家,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4人,讲师6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2人,博士学位7人。几十年来,学科组辛勤耕耘,代代相传,取得了丰硕成果,确立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核心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及其具体运用,“立足临床,继承创新”为培养硕士生的指导思想。
本学科在安徽省和国内都具有显著的特色和优势,近五年内,共发表论文264篇,获省部级奖4项,出版《伤寒论通俗讲义》、《金匮要略讲义》、《温病学讲义》、《中医外感病学》及《金匮要略临床新解》等专著70余部。目前承担各科研项目共21项,科研经费达122万。
主要研究方向:1.仲景学术发展及其临床应用研究;2.温病理法方药及临床应用研究;3.经方治疗疑难病症机理研究;4.经方的本草学研究。

专业点分布

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 河北中医学院 河北医科大学 山西中医药大学 内蒙古医科大学 辽宁中医药大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安徽中医药大学 福建中医药大学 江西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 河南中医药大学 湖北中医药大学 湖南中医药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西中医药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贵阳中医学院 云南中医学院 陕西中医药大学 甘肃中医药大学 宁夏医科大学

专业学院排名

1005 中医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20 所,本次参评20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37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26 北京中医药大学 A+
2 10268 上海中医药大学 A+
3 10315 南京中医药大学 A-
4 10063 天津中医药大学 B+
5 10228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B+
6 10572 广州中医药大学 B+
7 10633 成都中医药大学 B+
8 10162 辽宁中医药大学 B
9 10344 浙江中医药大学 B
10 10441 山东中医药大学 B
11 10541 湖南中医药大学 B
12 10199 长春中医药大学 B-
13 10369 安徽中医药大学 B-
14 10393 福建中医药大学 B-
15 10025 首都医科大学 C+
16 10412 江西中医药大学 C+
17 10471 河南中医药大学 C+
18 10507 湖北中医药大学 C+
19 10600 广西中医药大学 C+
20 10662 贵阳中医学院 C
21 10716 陕西中医药大学 C
22 10735 甘肃中医药大学 C
23 10384 厦门大学 C-
24 10680 云南中医学院 C-
25 14432 河北中医学院 C-

中医临床基础专业考研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7
中医综合
 
中医临床基础考研参考书:
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最好选择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十五”、“十一五”教材或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此几种教材章节编排上与考纲接近,其他版本教材亦可找到相应章节进行复习)。
 
中医临床基础专业就业方向:
1、就业方向
主要到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单位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和科学研究工作。
2、就业前景
近几年来,临床医学类人才有走俏的趋势,从事老人医学、保健医师、家庭护士等职业的人才也将逐渐成为热门,而预防医学、口腔医学专业从理论上是有前途的,但从近几年就业状况看,中医临床医学的就业前景并不是很乐观,首先是因为目前在以西医为主的医疗体系下,中医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并不是很好。其次,由于市场经济自身的规律,中医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价值链,搞中医赚不到钱,这就使中医发展空间萎靡,不能快速的扩大发展规模,使得中医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状况不是很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