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考研真题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山西中医药大学考研分数线、山西中医药大学报录比、山西中医药大学考研群、山西中医药大学学姐微信、山西中医药大学考研真题、山西中医药大学专业目录、山西中医药大学排名、山西中医药大学保研、山西中医药大学公众号、山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山西中医药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考研真题资料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考研参考书目信息,是考研之前需要获取相应的考研信息,比如考试大纲、招考专业、招考目录等等基本信息,这些内容是进行考研前期工作的必要准备。考生可以从各院校的研招网进行查询,每年的9月左右就会公布下一年度的招生计划。考生应当仔细阅读相关文件的要求和信息,部分专业的名称相近,内容也比较繁杂,容易混淆或遗漏,考生要仔细区分。另外各大考研网站的相应版块也会有历年的招生信息汇总,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考研参考书目信息内总结了各大院校的历年招生信息,方便考生查询和选择。最后,考研派的小编预祝各位考研的同学都可以考取理想的学校。

Add 山西中医药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山西中医药大学

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考研参考书目信息网是考生获取考研信息的最基本、最官方的渠道,该网站会提供各种有关考研的资讯和内容,比如历年的考研招生计划、考试计划、考试内容、考试大纲、考试政策、报录比、录取名单、复试名单、复试分数线、推免政策等等内容,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招生信息网提供的信息是最为准确和官方的,是考生进行考研的信息主要来源,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的小编提醒各位考生要时刻关注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一切信息变动要以该网站提供的内容为主。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考研参考书目信息网会公布研招办以及各个院系的招生负责人电话,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疑惑时可以打电话进行咨询。最后,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的小编预祝各位考研的同学都可以考取理想的学校。

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考研真题

   苏云星,男,1958年7月生,山西清徐人,主任医师。山西省人民医院纪检书记,中华医学会山西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实用骨科杂志》编委,山西省及太原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专家。

    1983年自山西医科大学毕业后分配至山西省人民医院工作,长期从事骨科临床实践与基础研究二十余年,在省内率先改良了“臂丛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率先开展了经皮椎体强化治疗胸腰椎骨折,开展了新型椎弓根脊柱内固定系统的应用等新技术20余项。目前承担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一项:脊柱手术前椎体定位装置的研制。多年来在中华级、国家级、省级期刊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40余篇。

     2003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卫生系统纪检监察工作先进工作者、山西省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工作者等称号。并曾多次荣获省厅及医院赵雪芳式白衣战士、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2004年获全国防治非典型性肺炎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08年获得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

    张燕忠,男,1966年出生,医学博士, 主任医师,山西省人民医院普通外科副主任,山西省青年医学专家。

    从事临床工作近20年,主要致力于国内发病率较高的肝硬化及由此引起的门静脉高压症和肝癌以及胃癌、临床营养等方面的研究。主要手术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肝叶切除术,门奇断流术,小口径人工血管肠-腔分流术,肝脏移植术,胃癌根治术等。2007年曾赴日本琦玉县国立癌症中心研修胃癌。就读博士期间,在中国组织工程首席科学家曹谊林教授亲自指导下,设计并完成了《组织工程学方法构建血管的实验及临床研究》的博士课题,以该课题为主要内容撰写的论文应邀参加了2002年全美整形外科年会并做大会发言。

    2002年组建了山西省组织工程实验室,得到医院50万元科研启动资金以及山西省自然基金的资助,继续开展组织工程学的研究。已在本专业国内一级杂志发表论文近10篇,参与编写两本专著。

    2007年荣获山西省第五届青年医学专家奖,同时荣获山西省青年科技奖和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颁发的一等奖。 2007年在山西省中医学院组织的临床教学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柳洁,女,山东人,1954年出生,主任医师。山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全国糖尿病学会常务委员,山西省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西内分泌医师分会会长。中国糖尿病杂志编委,山西医药杂志编委。

   主要致力于内分泌代谢疾病,特别是糖尿病临床方面的研究。先后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近年主要对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进行临床研究。目前承担《同型半胱氨酸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课题。

   07年获山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专业深度解析 学科概况 中医临床基础是中医学下设的二级学科,中医的临床本身是以中医理论为依托,即运用中医理论有效地指导中医临床实践,从诊法到辨证直至选方用药都离不开中医理论。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热爱中医药事业,富有团结协作和求实创新精神,具有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知识,掌握本学科的国内外学 术发展动态,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从事中医临床基础研究、教学和医疗工作能力,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服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 就业前景
从近几年就业状况看,中医临床医学的就业前景并不是很乐观,目前在以西医为主的医疗体系下,中医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并不是很好,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价值链,搞中医赚不到钱,这就使中医发展空间萎靡,不能快速的扩大发展规模,使得中医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状况不是很理想。
就业方向
主要到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单位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和科学研究工作。
可考证书:
中医医师资格证书

    魏杰,男,1961年8月出生,山西怀仁人,主任医师,山西省人民医院骨科二病区主任,中华显微外科分会委员,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特约编委;中国医促会骨科疾病防治专业会常委,中华手外科分会华北地区学组常委,山西省骨科专业会委员,实用影像杂志编委,实用骨科杂志编委,山西省广播电视总台健康之声顾问专家团成员,山西省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太原市劳动能力鉴定专家库成员等职务。

   从事骨科临床工作23年,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和娴熟的外科技能。先后在省内率先开展了先吻合动脉的断指(肢)再植、四肢大血管损伤超长缺血时限的保肢治疗、多种皮瓣移植修复和重建肢体功能等。1995年被省卫生厅确立为跨世纪学科带头人。近年来已完成百余例人工关节置换术,百余例脊柱手术,无一例出现并发症.治疗的骨肉瘤患者存活已超过5年。相继对90岁以上高龄髋部骨折患者10余例成功地实施人工关节置换术。在中华系列杂志上发表论文8篇,国家和省级杂志上20余篇,目前承担省科委立项课题一项。

   08年获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曾获山西省科协第十二届优秀论文二等奖二篇,三等奖一篇,第十三届优秀论文二等奖一篇,三等奖二篇。

   刘晓红,女,1967年1月生,山西襄汾人,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农工民主党党员,山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一区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介入治疗培训中心山西基地委员。

   1991年开始从事心血管病临床工作,1999年开始从事心脏病介入诊断治疗。能够独立完成“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冠心病的 PCI 术和不同类型缓慢心律失常的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2001前参加完成2项省科委攻关课题,分别达到国内先进和领先水平,填补三项省内空白,一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近三年主持或参与的项目课题研究:主持完成的《心肌梗死后大鼠钾通道 kv9.X 基因表达变化及药物干预机制的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参与完成的《SARS 患者的临床治疗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四氢巴马汀抑制室性心律失常作用和电生理机制的实验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正在运行的课题有两项省科委自然基金《血小板四项与冠心病血浆内皮素水平相关性研究》科研经费5万,省科委攻关课题《64层CT检测的冠状动脉不同性质斑块的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获立项,科研经费5万。主持医院科研基金《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相关因素及其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策略的探讨》科研经费0.6万元,《高血压患者左心重构及房颤与炎症的关系》科研经费1.2万元。撰写了近20篇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专业论文。参与全国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内科学》第二版心血管病部分的编写工作。作为第二译者参译《美国心瓣膜疾病治疗指南》。

   青献春,男,1957年2月出生,教授, 中华中医药学会山西分会内科学会常务委员。

   13岁随父(擅儿科)学中医,大学毕业后拜山西省名老中医梁剑秋、邢子亨、蒋天佑临床学习,擅长内、妇、儿各科的疑难杂症治疗,尤其对消化道疾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近三年来,在各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篇余,参编著作4部。目前承担科研项目3项: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山西农村人口健康状况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软肝散结胶囊的制剂工艺及动物实验研究”;山西省卫生厅科技攻关项目——“蒋天佑”临床经验、学术思想研究。 

   黄博,男,1960年9月出生,湖北人,主任医师,教授,山西省人民医院普通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山西省外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委员。           

  从事普通外科临床工作25年,经验丰富,熟练掌握腹腔镜技术。作为主要人员曾参加我省首例胰肾联合移植术和首例原位肝移植术。承担科研项目胰管引流治疗实验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的研究通过省科委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04年作为主要研制人员完成的科研成果《肝脏移植、胰腺移植术后并发症防治》,通过山西省科学技术厅成果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现承担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项目1项。 

    何丽清,女,1973年9月生,山西洪洞人,山西中医学院伤寒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博士,山西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专业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伤寒论学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方配伍规律与作用机理的研究,用张仲景辨证论治体系的理论基础及指导思想开展《伤寒论》基本理论及其运用、经方配伍规律与作用机理等的研究。参编《伤寒论》规划教材2部,主编、参编学术著作4部,在国家级、省级中医杂志上发表了“对《伤寒论》霍乱篇388条发热等症状病机的探讨”、“论芍药在经方中的应用”、“论《伤寒论》中的载方数和散佚方数”等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参与了6项国家级、省级及校级科研课题的研究,所参与的课题曾获省级教学成果二、三等奖。

   冯玫  女  1959.11.28出生,山西孝义人,主任医师,山西省人民医院风湿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风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山西分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日本临床血液学会会员、山西省健康教育协会专家、《相约健康社区行》巡讲专家 、《中华风湿病杂志》编委、《白血病.淋巴瘤杂志》编委、山西省委省政府联系专家、山西省第九第十届政协委员提案委员会委员、山西省第九届妇女代表大会代表、农工民主党山西省委委员、农工民主党山西省人民医院总支委员会主任委员、山西省物理学会理事、山西省物理学会医用激光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多年来一直从事大内科及血液、风湿免疫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贫血及红细胞相关疾病及风湿免疫相关疾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承担过山西省科技厅及山西省卫生厅的三项科技攻关项目,一项通过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许多国内及省内相关领域研究的空白。目前承担山西省卫生厅科技攻关项目:红细胞生成素受体在妇科肿瘤细胞表达的研究、山西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红细胞生成素受体在非红细胞细胞表达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先后在各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7篇同。曾获山西省科协优秀学术论文一、二、三等奖六项。

    张虹,女,1964年6月出生,天津市人,主任医师,山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二病区主任,山西省起博与心脏电生理委员会常务委员、山西省老年医学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长期从事心血管临床医学工作,在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肌病、顽固性心衰、房颤等心律失常及老年心脏病,尤其是在早期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主动脉夹层,急性肺动脉栓塞等急危重症的诊断与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开展了永久起搏器安装术、冠脉造影、PCI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并率先在省内开展了急性主动脉夹层管腔内人工血管植入术。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在国内国际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二十余篇医学论文。设计并完成了“TnI 和CK-MBm排除急性心肌梗死时间的研究”课题,经山西省科委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现承担一项省科技厅留学归国人员经费资助的关于早期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研究及一项医院资助的关于冠脉斑块药物干预研究的科研项目。

   个人多次荣获院先进工作者、2004年度全省卫生系统先进个人、2007年山西省“三八”红旗手及山西省科教文卫体系统知识女性专业技能奖。所领导的科室连续五年被评为山西省人民医院先进集体,并荣获2004年山西省妇联“巾帼文明岗”称号。

   褚银平,男,1963年4月生,山西省临汾市人,主任医师、教授。心外科副主任,《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护理研究》杂志、《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和《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编委。山西省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名医理事会理事。

   主要从事先心病的微创外科手术治疗和复杂先心病的外科矫治术,多心脏瓣膜替换术、瓣膜成形术、瓣膜替换同期冠脉搭桥术和瓣膜替换同期房颤射频消融术,大血管疾病的外科矫治术及先心病的介入封堵术等。主持完成了山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国人机械瓣替换术后抗凝强度探讨》和山西省科技厅攻关项目《影响机械瓣流体动力学性能的相关因素研究》,主持山西省人民医院科研项目《不同浓度H2S 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毒性研究》,处于在研阶段。近3年发表各种学术论文8篇。山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国人机械瓣替换术后抗凝强度探讨》经省科技厅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获山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二等奖;山西省科技厅攻关项目《影响机械瓣流体动力学性能的相关因素研究》经省科技厅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模拟心输出量对机械瓣流体动力学性能影响的体外研究》论文,2005年12月获山西省第十三届优秀学术论文壹等奖。

100502
中医临床基础
01 杂病方证经验研究(内科方向) 全日制 7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98中医学术综合
④—无
复试科目:
金匮要略;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中医诊断学
方剂学
①《金匮要略》,黄仰模,人民卫生出版社。
②《中医诊断学》(第3版),卫生部“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陈家旭,邹小娟,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③《方剂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谢鸣,周然,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02 内伤杂病证治规律研究 全日制  
03 经方配伍规律及其机理研究 全日制  
04 不区分专业方向 非全日制 1

    马文辉,男,1965年3月出生,山西壶关县人,主任医师。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三部六病研究室主任,山西省中医药学会三部六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84年师从首届全国名老中医刘绍武老先生,开始三部六病学说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在国内外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研制开发了六类制剂品种,神康合剂、胃康合剂、胰康合剂、肝康合剂、肺康合剂、皮康合剂等。 目前承担的课题有:1、“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村卫生适应技术及产品研究与应用(山西省农村卫生适应技术应用示范研究----《伤寒论》三部六病学说体系的推广、应用研究)。2、山西省卫生厅科技攻关计划----《伤寒论》三阴三阳辨证论治体系重建。


    李祥林,男,1963年9月出生,河南林州人,主任医师,山西省运城中医医院院长,山西省运城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山西省中医药学会男科专业分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运城市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管理分会理事,山西省卫生厅直接联系的专家。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3年,注重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临床工作中善用经方,对于(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方药在临床的活用感悟颇多,撰写过(汤方辨证与临床)、(试谈辨证论治的再深化,中医辨病的困惑与对策等关于伤寒论及中医证的研究方面的论著论文临床工作侧重于中医男科和中医皮肤科注重中医治未病思想的运用研究临床工作侧重于中医男科和皮肤科的治疗。近年来参编著作6部,主要论文15篇。

   曾获山西运城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运城市首届名中医,运城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山西青年科技奖。

    王俊平,男,1961年12月出生,山西长治人。山西省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山西省医学学科(消化专业)带头人,世界胃肠病学杂志编委,山西医药杂志编委,天津大学出版社特约医学编辑,中华医学会山西消化学会副主任委员,山西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专家委员,山西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共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九三学社山西省委委员。

    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摸索了一套中西医结合,腹腔灌洗,综合调理,择期手术治疗重症坏死性胰腺炎的立体模式,通过临床运用,获得巨大成功。1998年,首次在山西省内开展了24小时动态测定胃食管功能的变化,特别是多导测定食管,肛肠动力功能,填补了山西省胃肠动力研究的空白,大大提高了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诊断的准确率,为该病的临床正确治疗提供了依据。生物反馈治疗慢性便秘的研究,更是开创了便秘治疗的新领域,达国内领先水平。在全省率先开展了13C-幽门螺旋杆菌检测、胃排空动力研究,肝脏胰腺功能评估、食物不耐受检测等多项新项目研究。每年完成几十例肝脏一秒钟穿刺法及定位活检工作,极大的提高了肝脏疾病的诊断准确率。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结肠粘膜水通道蛋白-8的表达与水代谢的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主持完成三项省科研项目、省卫生厅攻关项目一项、省自然基金课题一项。在近20年的临床实践和医学教学活动中,先后发表医学专业论文30余篇,出版医学专著35本。

    1999年度荣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年获山西跨世纪消化内科专业学科带头人称号,2001年度荣获山西省科协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2次,2003年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2006年获山西省青年科技奖、山西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山西省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山西省卫生系统有突出贡献医学专家称号,2007年获山西省劳动模范、山西省青年科技奖、山西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中共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称号及2007年度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医临床基础 [100502]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山西中医药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基础医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5]中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杂病方证经验研究(内科方向)(02)内伤杂病证治规律研究(03)经方配伍规律及其机理研究(04)不区分专业方向
招生人数: 9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98)中医学术综合
④(--)无
备  注:

    门九章,1963年出生,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湖北中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山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系主任,山西省医学学科带头人。

    继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长期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临床实践中,注重人体功能及方证、药证的研究,创拟了“方精药简,联合方组”的整体治疗方案,提高了慢性疑难疾病的治疗效果,尤其对肾病、肝病、肿瘤病等疑难杂症的中医整体治疗,颇具见地,深受广大患者赞誉。主持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7项。曾获国家科技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专著三部。先后被评为“全国首届百名中医科普专家”,“山西省卫生系统突出贡献专家”,“山西省青年医学家”等。

在研课题:

1.麻芥冲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2003-01)  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2.中医药产业化、国际化发展创新知识体系的研究(011034-2)  学院科技攀登计划支持项目

3.复方栀黄颗粒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应用开发研究(051091)  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4.芪元冲剂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山西中医学院科技攀登计划

5.芪元冲剂治疗过敏性紫癜的免疫机理研究   山西省卫生厅科技攻关计划

   李俊莲,女,1963年2月生,山西永济人,医学博士,教授,山西中医学院基础部主任。中华中医学会仲景分会委员、山西省中医学会理事。

   多年来从事《金匮要略》研究,尤其对经方的临床应用与作用机理方面有深入研究。通过探讨经方作用机理,对临床常用经方进行整理与归纳,结合现代疾病表现,寻找经方适应指征,扩大经方应用。在研究过程中认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多与虚瘀相关,治疗中强调“缓中补虚”,为治疗众多的疑难杂症正确运用活血化瘀法奠定了基础,也为经方治疗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提供了依据。 近年来承担厅级科研项目3项,院级1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科研项目1项,发表论文多篇,参编论著4部。05年获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参与省教学改革项目08年获二等奖。

 

中医临床基础 [100502]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山西中医药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非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基础医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5]中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4)不区分专业方向
招生人数: 1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98)中医学术综合
④(--)无
备  注: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中医临床基础     专业代码:100502     门类/类别:医学     学科/类别:中医学

专业介绍

安徽中医药大学为例:中医临床基础硕士学位点是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批国内著名的中医学家,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4人,讲师6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2人,博士学位7人。几十年来,学科组辛勤耕耘,代代相传,取得了丰硕成果,确立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核心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及其具体运用,“立足临床,继承创新”为培养硕士生的指导思想。
本学科在安徽省和国内都具有显著的特色和优势,近五年内,共发表论文264篇,获省部级奖4项,出版《伤寒论通俗讲义》、《金匮要略讲义》、《温病学讲义》、《中医外感病学》及《金匮要略临床新解》等专著70余部。目前承担各科研项目共21项,科研经费达122万。
主要研究方向:1.仲景学术发展及其临床应用研究;2.温病理法方药及临床应用研究;3.经方治疗疑难病症机理研究;4.经方的本草学研究。

专业点分布

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 河北中医学院 河北医科大学 山西中医药大学 内蒙古医科大学 辽宁中医药大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安徽中医药大学 福建中医药大学 江西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 河南中医药大学 湖北中医药大学 湖南中医药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西中医药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贵阳中医学院 云南中医学院 陕西中医药大学 甘肃中医药大学 宁夏医科大学

专业学院排名

1005 中医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20 所,本次参评20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37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26 北京中医药大学 A+
2 10268 上海中医药大学 A+
3 10315 南京中医药大学 A-
4 10063 天津中医药大学 B+
5 10228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B+
6 10572 广州中医药大学 B+
7 10633 成都中医药大学 B+
8 10162 辽宁中医药大学 B
9 10344 浙江中医药大学 B
10 10441 山东中医药大学 B
11 10541 湖南中医药大学 B
12 10199 长春中医药大学 B-
13 10369 安徽中医药大学 B-
14 10393 福建中医药大学 B-
15 10025 首都医科大学 C+
16 10412 江西中医药大学 C+
17 10471 河南中医药大学 C+
18 10507 湖北中医药大学 C+
19 10600 广西中医药大学 C+
20 10662 贵阳中医学院 C
21 10716 陕西中医药大学 C
22 10735 甘肃中医药大学 C
23 10384 厦门大学 C-
24 10680 云南中医学院 C-
25 14432 河北中医学院 C-

中医临床基础专业考研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7
中医综合
 
中医临床基础考研参考书:
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最好选择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十五”、“十一五”教材或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此几种教材章节编排上与考纲接近,其他版本教材亦可找到相应章节进行复习)。
 
中医临床基础专业就业方向:
1、就业方向
主要到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单位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和科学研究工作。
2、就业前景
近几年来,临床医学类人才有走俏的趋势,从事老人医学、保健医师、家庭护士等职业的人才也将逐渐成为热门,而预防医学、口腔医学专业从理论上是有前途的,但从近几年就业状况看,中医临床医学的就业前景并不是很乐观,首先是因为目前在以西医为主的医疗体系下,中医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并不是很好。其次,由于市场经济自身的规律,中医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价值链,搞中医赚不到钱,这就使中医发展空间萎靡,不能快速的扩大发展规模,使得中医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状况不是很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