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难考吗
【考研派 okaoyan.com】 为大家提供华中科技大学难考吗,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
Add华中科技大学
学姐微信为你答疑
学姐微信为你答疑
择校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件很纠结的事,搜索华中科技大学难考吗是必要的,不仅仅可以查看到华中科技大学的全国排名,还可以对华中科技大学在全国高校的位置有所了解。目前国内学校大约有1000所,通常我们可以在相关的学校排名网页中去查看一所大学的全国排名或者是世界排名,大家可以结合全国排名,校园地理位置,历史,师资,设备,学生的就业率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以下是我们为您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给您提供一些帮助。(点击可查看全部大学排名情况:2018中国最好大学排名600强完整榜单,2018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武书连版),2018中国大学排名700强排行榜(校友会最新完整版) 2018QS世界大学排名中国大学上榜名单一览(完整榜单), 2018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亚洲大学排名及中国百强排名)
相关推荐:[2022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1]]
[华中科技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华中科技大学考研难吗]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华中科技大学考研群]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学费]
华中科技大学保研夏令营
华中科技大学考研调剂2022最新信息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辅导]
[考研国家线[2006-2021]]
[2022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2021泰晤士世界大学排,中国大学世界排名]
[2021年USNEWS全球大学排名之亚洲大学排名及中国大学排名]
[2021QS世界大学排名中国大学上榜名单一览(完整榜单)]
[2021中国大学排名,排行榜前400名(武书连版)]
[2021中国大学排名,排行榜前400名(金苹果版)]
[2021中国大学排名,大学排行榜前730名(校友会版)]
更多大学排名榜单请点击 大学排名网>>。
华中科技大学怎么样?
一、“森林大学”名副其实。
华科树非常多,学校的每一条路的两旁都是树。大部分是建校之初栽的,平均年龄50岁以上,以悬铃木(俗称“法国梧桐”)、广玉兰和樟树为主。华中工学院的第二任院长朱九思先生爱树如命,他将当初喻家山下的那片荒芜之地变成了如今郁郁葱葱的森林大学。据说华科每砍一棵树之前都要向校长汇报,校长亲自签字才允许砍,这个规矩是从朱九思先生当校长时确立的,执行至今。因此,我大学四年从没见过学校砍树,只见过学校种树(树苗还是植树节的时候发的,必须要种)。
(另外,朱九思先生在文革时期收留了大量被其他高校”打倒“的教授,如呵护树苗一样呵护这些人才,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华中工学院的师资力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树多好乘凉,华科地处“大火炉”武汉,由于这些年过半百的树的存在,夏天校内的温度比校外低1~2度。而在乘凉之前,Huster每年三四月是要经过“梧桐雨”洗礼的。春天的时候,路两旁的法国梧桐会飘落大量带着毛毛的种子,这些棕色的毛会飞进眼睛里、鼻子里、嘴里,挂在头上、衣服上,跳进你从食堂打的饭里,每次呼吸都伴着梧桐的子子孙孙。每年这段时间,很多Huster会过敏,路上的行人都带着口罩,也曾有人强烈要求学校砍掉这些子孙满地的树,可这里是华科呀。
二、学校基础设施
主要的教学楼只有四栋:西十二(据说曾是亚洲第三大教学楼)、西五、东九(据说曾是亚洲第一大的教学楼)和东十二楼。
东西两地相隔甚远,因此教务处排课要求是如果连排一定要安排在同一边。由于上课地点相对集中,所以上下课高峰时间段从宿舍到教学楼的路上非常壮观,乌压压全是男生(尤其西边= =)。
西十二、东九设备都不错,桌椅也比较新。
我想要说的是西五楼。我校有一个引以为豪的“人文讲座”,每周有2~3期(除考试周和假期之外),现在已有2000多期了。这个人文讲座请过非常多的大师,而地点经常是在西五117室。这个光荣的117,背负着重要的“提升全校师生的人文素养包括楼管阿姨在内”的任务,见证着一位位Huster的情操“被陶冶”,如今已经是老态龙钟了。
老到什么程度呢?
讲座都是晚上7点开始,通常是需要提前一两个小时占座的。有一天你匆匆忙忙下课忘记占座,吃完饭已经六点半了,你才想起来晚上有讲座,你一路飞奔,跑进了那个历史人文气息浓厚的117,结果发现大家都像在搞欢迎仪式一样站在过道里和教室后面,很多前排座位都空着,仿佛在等着你入座似的。你喜出望外,头顶光环地走向“御座”,准备扶着丫鬟的手坐下的时候,你发现它是一个“皇帝的座位”——据说傻瓜都是看不到这个座位的。皇帝当然不是傻瓜,所以你还是准备坐下。咣当一声,皇帝坐在了水泥地上,视线被课桌挡住,连黑板都看不到。周围站在过道里欢迎领导的群众演员们哄堂大笑。(基本情况:每排大概十几个座位吧,几乎一半都是坏的。)
如果一定要在117办讲座,为什么不修缮一下呢。让教授讲得方便,学生听得舒心多好。
(上面提到楼管阿姨是因为华科紫菘公寓有一位周阿姨,白天做宿舍管理员,晚上会读书学习,有讲座一定会去听,而且会做笔记。她被李培根校长看望且表扬过,还邀请她一起去启明读书会。仔细想想华科此类“扫地僧”不少,还有紫菘的一位年过五旬的保洁员,用手机打字写了二十多万字的剧本。另有某教学楼的保安据说自学过了四级,还有考研成功离职的。)
再来说说宿舍条件吧,本科生主要是分布在紫菘学生公寓(西)和韵苑学生公寓(东)。除了韵苑的小部分宿舍之外,其他本科生宿舍均是带独卫和阳台的四人间,上床下桌。空调是2013年才装的,之前冬天取暖都是靠抖的。听说今年会装热水器,以后可以在宿舍洗热水澡了。还有一个神秘的地方也有少量本科生,所有的本科生码农(仅指计算机学院的码农,软件学院的码农在韵苑,谢谢评论里的学弟指正),都住在这里——沁苑。只有沁苑学生公寓有校园网WiFi热点,但也只有沁苑是水泥地。
华科树非常多,学校的每一条路的两旁都是树。大部分是建校之初栽的,平均年龄50岁以上,以悬铃木(俗称“法国梧桐”)、广玉兰和樟树为主。华中工学院的第二任院长朱九思先生爱树如命,他将当初喻家山下的那片荒芜之地变成了如今郁郁葱葱的森林大学。据说华科每砍一棵树之前都要向校长汇报,校长亲自签字才允许砍,这个规矩是从朱九思先生当校长时确立的,执行至今。因此,我大学四年从没见过学校砍树,只见过学校种树(树苗还是植树节的时候发的,必须要种)。
(另外,朱九思先生在文革时期收留了大量被其他高校”打倒“的教授,如呵护树苗一样呵护这些人才,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华中工学院的师资力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树多好乘凉,华科地处“大火炉”武汉,由于这些年过半百的树的存在,夏天校内的温度比校外低1~2度。而在乘凉之前,Huster每年三四月是要经过“梧桐雨”洗礼的。春天的时候,路两旁的法国梧桐会飘落大量带着毛毛的种子,这些棕色的毛会飞进眼睛里、鼻子里、嘴里,挂在头上、衣服上,跳进你从食堂打的饭里,每次呼吸都伴着梧桐的子子孙孙。每年这段时间,很多Huster会过敏,路上的行人都带着口罩,也曾有人强烈要求学校砍掉这些子孙满地的树,可这里是华科呀。
二、学校基础设施
主要的教学楼只有四栋:西十二(据说曾是亚洲第三大教学楼)、西五、东九(据说曾是亚洲第一大的教学楼)和东十二楼。
东西两地相隔甚远,因此教务处排课要求是如果连排一定要安排在同一边。由于上课地点相对集中,所以上下课高峰时间段从宿舍到教学楼的路上非常壮观,乌压压全是男生(尤其西边= =)。
西十二、东九设备都不错,桌椅也比较新。
我想要说的是西五楼。我校有一个引以为豪的“人文讲座”,每周有2~3期(除考试周和假期之外),现在已有2000多期了。这个人文讲座请过非常多的大师,而地点经常是在西五117室。这个光荣的117,背负着重要的“提升全校师生的人文素养包括楼管阿姨在内”的任务,见证着一位位Huster的情操“被陶冶”,如今已经是老态龙钟了。
老到什么程度呢?
讲座都是晚上7点开始,通常是需要提前一两个小时占座的。有一天你匆匆忙忙下课忘记占座,吃完饭已经六点半了,你才想起来晚上有讲座,你一路飞奔,跑进了那个历史人文气息浓厚的117,结果发现大家都像在搞欢迎仪式一样站在过道里和教室后面,很多前排座位都空着,仿佛在等着你入座似的。你喜出望外,头顶光环地走向“御座”,准备扶着丫鬟的手坐下的时候,你发现它是一个“皇帝的座位”——据说傻瓜都是看不到这个座位的。皇帝当然不是傻瓜,所以你还是准备坐下。咣当一声,皇帝坐在了水泥地上,视线被课桌挡住,连黑板都看不到。周围站在过道里欢迎领导的群众演员们哄堂大笑。(基本情况:每排大概十几个座位吧,几乎一半都是坏的。)
如果一定要在117办讲座,为什么不修缮一下呢。让教授讲得方便,学生听得舒心多好。
(上面提到楼管阿姨是因为华科紫菘公寓有一位周阿姨,白天做宿舍管理员,晚上会读书学习,有讲座一定会去听,而且会做笔记。她被李培根校长看望且表扬过,还邀请她一起去启明读书会。仔细想想华科此类“扫地僧”不少,还有紫菘的一位年过五旬的保洁员,用手机打字写了二十多万字的剧本。另有某教学楼的保安据说自学过了四级,还有考研成功离职的。)
再来说说宿舍条件吧,本科生主要是分布在紫菘学生公寓(西)和韵苑学生公寓(东)。除了韵苑的小部分宿舍之外,其他本科生宿舍均是带独卫和阳台的四人间,上床下桌。空调是2013年才装的,之前冬天取暖都是靠抖的。听说今年会装热水器,以后可以在宿舍洗热水澡了。还有一个神秘的地方也有少量本科生,所有的本科生码农(仅指计算机学院的码农,软件学院的码农在韵苑,谢谢评论里的学弟指正),都住在这里——沁苑。只有沁苑学生公寓有校园网WiFi热点,但也只有沁苑是水泥地。
食堂——学校共有34个食堂,适应各种消费水平、各种口味。但总体来说,西边的食堂水平远远超过东边。华科的食堂平均水平应该是远超湖北省其他高校的,大概在全国也属于高水平。为什么这么多食堂以及为什么口味还不错,传说是这样的:杨叔子院士全家都不会做饭,每天都要吃食堂,那时候的食堂一点都不好吃,杨院士暗想(请脑补江西湖北方言混合口音):“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今天让我吃这难吃的饭,十年后全部打入大牢反省!”过几年,他当上校长以后,大力整顿后勤,新建了很多食堂且提升了食堂的烹饪水平。从此,华科的美食之路启程了。(纯属玩笑)
最后提一下华科没有的,礼堂。华科作为一个理工科大学,文艺活动也不算太少。学校的艺术团水平也不错,每年有“键上人生”等各种音乐会,大家也都兴致勃勃。但是这么多年一直没有一个正式的礼堂,这些活动每次都只能在某学院楼的报告厅里或者校史馆前的空地上(= =)举行。
衷心希望在近五年内,华科能有一个礼堂。
最后提一下华科没有的,礼堂。华科作为一个理工科大学,文艺活动也不算太少。学校的艺术团水平也不错,每年有“键上人生”等各种音乐会,大家也都兴致勃勃。但是这么多年一直没有一个正式的礼堂,这些活动每次都只能在某学院楼的报告厅里或者校史馆前的空地上(= =)举行。
衷心希望在近五年内,华科能有一个礼堂。
三、学风
先从断电断网这事说起。全校本科生每天23点断电,24点断网。我大一的时候(2011年)还不断网,后来据说有同学向学校提意见,说室友晚上打游戏影响他休息,要求断网。从此,每天0点到7点之间就不能登录校园网了,研究生是可以用的,所以会有同学管研究生借账号半夜起来看足球比赛。
华科学生提的意见似乎还挺受重视的,下面再讲一个例子。
李培根校长在任的时候,有一次在西五117讲了一期人文讲座。期间有提问环节,有一位同学问:“华科很多考试的题型比较固定,有些同学平时不努力学习,最后临近考试靠刷题取得高分,请问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根叔说:“我会和教务处讨论这个问题的。”(大概意思,具体说法不记得了)当天晚上人人上被刷屏在讨论这个同学,骂他的居多。很多人说要人肉他。我看大家讨论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了这位同学的人人,就顺手加了他好友,结果大概过了半个小时左右,一大批人来问我我是不是认识xx(他的名字),打听他的基本情况,其中包括我的辅导员=_=。这位同学的人人我大概看了看,其中让我至今印象深刻的几条:“今晚做了一件自认为比较勇敢的事情”(就是指向根叔提问)、“今天下雨了,不用上体育课,又可以去自习了,好开心。”
他提问之后几天,华科的考试周开始了,这个考试周实在太惨烈了。我了解到的几个院系(工科为主)全部吐槽说卷子变难了。以我考的数理方程与特殊函数为例,以前第一道题就是写一下特征值和特征方程这种难度,结果我看到的卷子的第一道题是含参解方程,差不多是以前倒数几道题目的难度,然后一路难下去了。之前这种工程数学都会有很多同学考到满分,而这次全年级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挂科了,大部分人分数都不高。结果是有大批同学去补考了,而这位英雄仍被人们所惦记。
这位爱自习的同学只是一个Huster的缩影,还有千千万万个这样的华科男,他们穿着拖鞋,背着双肩包,包左边的网兜装雨伞、右边网兜装水杯,每天早上起床去自习,风雨无阻。华科的同学真的是非常爱自习,考试周通常一座难求,此时周边的肯德基都坐满了自习的华科人,还会有人开房去自习(真的是在自习)。因此有“学在华科,玩在武大,爱在华师”一说。
从另一方面来看,天天自习大概也是无奈之举。华科课非常多,考试又多又密集,有的老师还会比较严苛,因此对付考试需要比较多的精力投入。
我认识的其他的学校的同学每学期的必修学分一般在15学分左右,而华科每个学期必修学分在30分左右。很多学校考试是结课后的一两周内进行考试,安排相对松散,而华科将所有考试安排在考试周(一般为第13周和第21周),我经常是考试周从周一到周五每天考一门。每次考试周都是一次涅槃重生=_=。
华科有一位因挂科出名的教授“汪挂挂”,还上过报纸,很多同学对他闻风丧胆,他的电路原理课是非常非常难过的,有学长毕业多年,仍要每年回来补考,据说补考如果卷面低于60分他是一定不会给过的,可以让人家重修一辈子。
华科挂科率达到30%的课比比皆是,师生们也都习以为常了。前段时间还听说我所在学院的一门大四的专业选修课挂科率达到了40%,现在他们边准备毕设边准备补考。
看到楼上一位学弟提到了英语教学的问题,想起来之前看到一个全国高校四六级平均分排行榜,华科排在42名,平均分只有437.46分,第一名是北大551.77分。虽然这是一个不完全统计的数据,但已经足以说明问题了。华科对于英语教学不够重视,很多所谓“英文教学”的课程也过于形式化,大部分人四年下来不但没有培养出读英文paper的能力和习惯,反而连高三水平都不如了。
另,华科的出国氛围也不如其他高校浓厚。大概是老师打分太低外加英语水平的原因吧~
先从断电断网这事说起。全校本科生每天23点断电,24点断网。我大一的时候(2011年)还不断网,后来据说有同学向学校提意见,说室友晚上打游戏影响他休息,要求断网。从此,每天0点到7点之间就不能登录校园网了,研究生是可以用的,所以会有同学管研究生借账号半夜起来看足球比赛。
华科学生提的意见似乎还挺受重视的,下面再讲一个例子。
李培根校长在任的时候,有一次在西五117讲了一期人文讲座。期间有提问环节,有一位同学问:“华科很多考试的题型比较固定,有些同学平时不努力学习,最后临近考试靠刷题取得高分,请问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根叔说:“我会和教务处讨论这个问题的。”(大概意思,具体说法不记得了)当天晚上人人上被刷屏在讨论这个同学,骂他的居多。很多人说要人肉他。我看大家讨论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了这位同学的人人,就顺手加了他好友,结果大概过了半个小时左右,一大批人来问我我是不是认识xx(他的名字),打听他的基本情况,其中包括我的辅导员=_=。这位同学的人人我大概看了看,其中让我至今印象深刻的几条:“今晚做了一件自认为比较勇敢的事情”(就是指向根叔提问)、“今天下雨了,不用上体育课,又可以去自习了,好开心。”
他提问之后几天,华科的考试周开始了,这个考试周实在太惨烈了。我了解到的几个院系(工科为主)全部吐槽说卷子变难了。以我考的数理方程与特殊函数为例,以前第一道题就是写一下特征值和特征方程这种难度,结果我看到的卷子的第一道题是含参解方程,差不多是以前倒数几道题目的难度,然后一路难下去了。之前这种工程数学都会有很多同学考到满分,而这次全年级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挂科了,大部分人分数都不高。结果是有大批同学去补考了,而这位英雄仍被人们所惦记。
这位爱自习的同学只是一个Huster的缩影,还有千千万万个这样的华科男,他们穿着拖鞋,背着双肩包,包左边的网兜装雨伞、右边网兜装水杯,每天早上起床去自习,风雨无阻。华科的同学真的是非常爱自习,考试周通常一座难求,此时周边的肯德基都坐满了自习的华科人,还会有人开房去自习(真的是在自习)。因此有“学在华科,玩在武大,爱在华师”一说。
从另一方面来看,天天自习大概也是无奈之举。华科课非常多,考试又多又密集,有的老师还会比较严苛,因此对付考试需要比较多的精力投入。
我认识的其他的学校的同学每学期的必修学分一般在15学分左右,而华科每个学期必修学分在30分左右。很多学校考试是结课后的一两周内进行考试,安排相对松散,而华科将所有考试安排在考试周(一般为第13周和第21周),我经常是考试周从周一到周五每天考一门。每次考试周都是一次涅槃重生=_=。
华科有一位因挂科出名的教授“汪挂挂”,还上过报纸,很多同学对他闻风丧胆,他的电路原理课是非常非常难过的,有学长毕业多年,仍要每年回来补考,据说补考如果卷面低于60分他是一定不会给过的,可以让人家重修一辈子。
华科挂科率达到30%的课比比皆是,师生们也都习以为常了。前段时间还听说我所在学院的一门大四的专业选修课挂科率达到了40%,现在他们边准备毕设边准备补考。
看到楼上一位学弟提到了英语教学的问题,想起来之前看到一个全国高校四六级平均分排行榜,华科排在42名,平均分只有437.46分,第一名是北大551.77分。虽然这是一个不完全统计的数据,但已经足以说明问题了。华科对于英语教学不够重视,很多所谓“英文教学”的课程也过于形式化,大部分人四年下来不但没有培养出读英文paper的能力和习惯,反而连高三水平都不如了。
另,华科的出国氛围也不如其他高校浓厚。大概是老师打分太低外加英语水平的原因吧~
四、其他一些细节
华科创业氛围非常好,成功榜样也非常多,还在全国高校创业财富榜拿下第一。学校也挺重视这一块的,每年都有相应鼓励扶持政策。2014年的“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原“小挑”)在华科举行了全国总决赛,最终华科和上交并列第一。身边有认识的同学拿到了金奖,非常厉害。
华科有“牛皮纸情结”,作业本、实习报告、实习日志、毕设日志等很多本子都是牛皮纸的封皮,我的作业本还被武大的同学嘲笑过,说看起来很古董。
华科有个叫“公益劳动”的必修课,有学分,毕业前每个人都要劳动。一般春夏是拔草锄地,冬天是扫落叶,全班一起,持续一周。真的很累,学校大概是在告诉我们不好好学习就只能干体力活去当民工吧(
监督我们劳动的师傅还说学校每年只有在七八月分才会多招工,平时都是学生来干活的。
大部分Huster走路的时候都是会俯视45度盯着地面的,很少会盯着路上的行人看~
华科创业氛围非常好,成功榜样也非常多,还在全国高校创业财富榜拿下第一。学校也挺重视这一块的,每年都有相应鼓励扶持政策。2014年的“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原“小挑”)在华科举行了全国总决赛,最终华科和上交并列第一。身边有认识的同学拿到了金奖,非常厉害。
华科有“牛皮纸情结”,作业本、实习报告、实习日志、毕设日志等很多本子都是牛皮纸的封皮,我的作业本还被武大的同学嘲笑过,说看起来很古董。
华科有个叫“公益劳动”的必修课,有学分,毕业前每个人都要劳动。一般春夏是拔草锄地,冬天是扫落叶,全班一起,持续一周。真的很累,学校大概是在告诉我们不好好学习就只能干体力活去当民工吧(
监督我们劳动的师傅还说学校每年只有在七八月分才会多招工,平时都是学生来干活的。
大部分Huster走路的时候都是会俯视45度盯着地面的,很少会盯着路上的行人看~
官方介绍
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国家“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
学校校园占地7000余亩,园内树木葱茏,碧草如茵,环境优雅,景色秀丽,绿化覆盖率72%,被誉为“森林式大学”。学校教学科研支撑体系完备,各项公共服务设施齐全。
学校学科齐全、结构合理,基本构建起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学科体系。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大学科门类;设有94个本科专业,22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8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内科学、外科学按三级),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3个一级学科国内排名第一,5个一级学科国内排名前三,8个一级学科国内排名前五,17个一级学科国内排名前十。
学校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3000余人,其中教授1000余人,副教授1300余人;教师中有院士15人,“千人计划”入选者36人,“外专千人计划”入选者5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5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8人、讲座教授3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6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5人,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青年科学家3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2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9人,国家级教学名师9人。
学校贯彻建设“学生、学者与学术的大学”的教育思想,秉承“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的办学理念,坚持“一流教学一流本科”的建设目标,采取多种举措,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和完善充满活力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几十年来,已为国家培养了近40万名高级人才。
按照“应用领先、基础突破、协调发展”的科技发展方略,构建起了覆盖基础研究层、高新技术研究层、技术开发层三个层次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有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还拥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专业实验室及一批省部级研究基地。
学校坚持“服务乃宗旨,贡献即发展”的办学思路,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学研产相结合,密切与地方政府、大型企业的合作关系,通过设立驻外研究院、产业化基地,开展横向科技合作等方式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
学校坚持开放式办学理念,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世界上35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大学建立了良好的校际交流关系,每年有约1600余人次的国(境)外专家学者来我校任教、合作科研和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附属协和医院、同济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医院,是湖北省乃至中南地区的医疗诊治中心。附属梨园医院突出老年病学的特色,是湖北省老年病防治研究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正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秉持“明德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敢于竞争,善于转化,聚精会神,科学发展,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努力开创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添加华中科技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华中科技大学考研分数线、华中科技大学报录比、华中科技大学考研群、华中科技大学学姐微信、华中科技大学考研真题、华中科技大学专业目录、华中科技大学排名、华中科技大学保研、华中科技大学公众号、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华中科技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难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