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导师名单
为你免费答疑
关于《同济大学考研》我们搜集了部分同济大学考研真题和复试资源,免费赠送;并提供有偿的同济大学初试/复试/调剂辅导(收费合理,内部资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领资源或了解研究生辅导的,请加网页上的学姐微信。同济大学导师名单来自同济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及历年考研分数线数据的汇总(学校网站一般不稳定,或存留的分数线年限较少)。以下即是同济大学历年考研分数线,希望对你的考研报考有用。
以下老师的信息来源于学校网站,如有错误,可联系我们进行免费更新或删除。建议导师将更新的简历尤其对研究生招生的要求发送给我们,以便考研学子了解导师的情况。(导师建议加QQ-1933508706,以便后续随时更新网页或发布调剂信息。考研派网站和APP流量巨大)查看联系方式>>。
同济大学导师名单:(可用 Ctrl+F 进行搜索)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汽车电子方向导师:卓桂荣
►个人简介
姓名:卓桂荣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68年11月
职称:副教授
导师类型:硕导
研究方向:汽车底盘电子控制技术
电子邮箱:grzhuo@163.com
办公电话:021-69589113
通讯地址:上海市曹安路4800号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邮编:201804
►个人简历
卓桂荣,1968年11月出生,1990年毕业于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同年分配至哈尔滨轧钢厂工作。1997年-2002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硕/博士学位,硕士课题为“三指灵巧手结构设计与运动学分析”,博士课题“并联机床数控系统的研制”。 2002年入同济大学汽车学院继续博士后研究,博士后课题国家科技部863项目“四轮驱动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的研究”。2004年12月留校工作至今。
►主要研发经历及成果
[1] 2006年完成了华普混合动力轿车管柱助力式EPS系统的研制,并已申请实用新型专利。
[2] 研制了线控转向系统(SBW)及驾驶模拟试验装置,荣获2005年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中国高校”展区优秀展品特等奖。
[3] 2005年研制了具有转角限位功能和高精度传感器冗余技术的线控转向系统,已应用于春晖系列线控转向电动汽车和驾驶模拟器。
[4] 参加了上海市科委“EPS电动助力转向”项目,完成了非接触式传感器管柱助力式电动助力转向器的设计,应用该转向器的转向系统台架参加了2005第七届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获得好评。该结构已申请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
[5] 2002年-2004年博士后期间参与国家科技部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燃料电池轿车项目子课题“四轮驱动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的研究”项目,负责“春晖二号”电动汽车底盘设计和整车总布置、电动轮加载试验台架结构及控制系统的设计调试;线控4WD/4WS 台架的方案论证及结构设计;“春晖三号”4WD电动汽车线控转向控制系统的研制与调试;线控转向硬件在回路仿真台架结构与控制系统设计;四轮驱动电动汽车的整车控制:驱动防滑控制、转速闭环控制、转矩闭环控制等。
[6] 2003年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三等奖资助,完成了“电动轮参数化模型库的建立”项目。
[7] 四轮驱动微型电动汽车概念模型“春晖一号”的研制,获2003年上海国际汽车城首届创新人才精英赛精英奖。
[8] “并联机床的研制”,获2001年“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9] 参与“七自由度并串联叶片专用机床的研制”项目,单独承担数控系统软件的研制。于2002年通过鉴定并已投入生产,现已售出多台。
[10]参与“X射线野外管道焊缝检测机械手的研制”项目,负责机械手腕部和地线钻孔装置的设计。应用于大庆石油管理总局野外管道焊缝的X射线检测,于1999年投入使用。
[11] “φ1500热锯片修磨与淬火装置研制”,获95年哈尔滨市冶金工业总公司科技成果一等奖。
[12] “160吨剪切机剪刃基座的改造”,获94年哈尔滨市总工会“千百十”活动技术攻关项目二等奖。
[13] “降低520油泵站事故”项目,获92年黑龙江省冶金工业厅优秀质量管理成果奖。
►主要论文
原地转向电动汽车参数化模型的建立(EI-05289208156)、并联机床数控系统软件开发(EI-02417136239)、 4WD电动汽车转速闭环控制、全方位线控四轮转向电动汽车设计、Hardware-In-the-Loop Test Environment for In-Wheel_Motor Drive Electric Vehicle、新型并串联机床加工叶片程序的后置处理与仿真等。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汽车电子方向导师:张戟
►个人简介
姓名:张戟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7年10月
职称:副教授
导师类型:硕导
研究方向: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电磁兼容
电子邮箱:jizhang@tongji.edu.cn
办公电话:021-69589116
通讯地址:上海市曹安路4800号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411室,邮编:201804
►个人简历
1989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硕士毕业于上海理工大学,同济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博士。曾在多家公司担任研发主管/高级研发工程师,现为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从事汽车电子控制、嵌入式软硬件开发、电磁兼容性与可靠性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主讲课程与研究生培养
本科生:《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培养全日制硕士毕业生20余人,工程硕士10余人。
►主持/参与完成项目
1、基于网络的现代汽车动力总成控制器及其产业化技术研究,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
2、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EMC(EMI/EMS)检测技术研究,横向协作课题;
3、五洲龙混合动力大客车大规模产业技术课题,国家863计划课题;
4、中华混合动力轿车的研制;
5、面向产业化的自主品牌混合动力轿车开发;
6、产品级动力总成控制器开发;
7、国家863燃料电池轿车关键工艺与试验项目;
8、“基于DeviceNet现场总线的智能设备(泵/阀)及其FCS系统”国家高科技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
►主要在研项目
1、兼容V2G技术的高性能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研究,电驱动系统电磁兼容特性研究子课题,国家863计划课题;
2、燃料电池轿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研究与开发,电磁兼容子课题,国家863计划课题;
3、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电磁兼容子平台建设,国家发改委课题;
4、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电磁兼容测试研究,教育部985项目;
5、面向产业化的燃料电池轿车关键技术与整车集成开发项目,电磁兼容子课题,国家863计划课题;
6、EK-2纯电动轿车研发与产业化,国家863电动汽车关键技术与系统集成项目。
►主要研究成果
获省部级奖3项,国家专利10项,其中3项发明专利,在国际会议及国内权威核心学术期刊上共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EI、ISTP等国际权威检索机构检索论文10篇。主编教材、专著3本,2006/2010年获上海汽车工业教育基金会优秀著作三等奖。
►主要著作
1、《基于现场总线DeviceNet的智能设备开发指南》,2004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现代汽车电磁兼容理论与设计基础》,2009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3、《基于PowerPC的32位微控制器原理---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应用》,2010年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汽车电子方向导师:马天才
►个人简介
姓名:马天才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9-2
职称:副教授
导师类型:硕导
研究方向:燃料电池系统控制与仿真;燃料电池发动机设计与开发;燃料电池发电装置
电子邮箱:matiancai@tongji.edu.cn
办公电话:0512-82627509
通讯地址:上海市曹安公路4800号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
►个人简历
马天才,男,1979年2月出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86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创新联盟专家。2000年毕业于同济大学自动化专业,获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同济大学车辆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目前主要从事氢能与燃料电池系统的设计与控制方面的研究,已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并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两项,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作为科研骨干参与国家863重大专项10余次,在国际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申请国家专利数十项。为加速我国的燃料电池汽车和燃料电池备用电源的产业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汽车电子方向导师:戴海峰
►个人简介
姓名:戴海峰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81年6月
职称:副教授
导师类型:硕导
研究方向:车辆工程
电子邮箱:tongjidai@tongji.edu.cn
办公电话:021-69583847
通讯地址:上海市曹安路4800号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邮编:201804
►个人简历
同济大学机械系本科、硕士,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博士。2008年博士毕业留校工作,现为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入选同济大学青年英才计划。
担任本科生课程“自动控制原理”、“现代电动汽车技术”及“信号与系统”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汽车电子、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及成组、车载充电机、新能源汽车HIL测试系统等。 近年来主持或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及校企合作横向课题。
发表四十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SCI、EI收录二十余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其中授权1项,授权实用新型6项;合著《汽车嵌入式系统原理、设计与 实现》(电子工业出版社),获上海教育基金会二等奖;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ic Power and Energy Systems》、《ISA Transactions》、《IEEE Transactions of Vehicular Technology》和《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等SCI、EI源刊的审稿专家。
►主要主持及参与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Preisach算子的动力电池开路电压滞回效应建模及其多时间尺度在线估计”;主持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基于内部机理与性能衰减规律的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寿命模型”; 主持
·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高压安全系统研究-单体电池电安全问题及高压绝缘检测研究”; 主持
·科技部“973”项目课题“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电源与电驱动系统能耗规律与能量管理”子课题“分布式驱动电源系统能量效率特性研究”;子课题负责人
·国家02重大专项项目子课题“8位MCU、CAN、LIN设计开发”;项目主要研究人员
·国家863项目“燃料电池轿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研究与开发”;项目主要研究人员
·中央高校基金项目“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性能衰减规律及寿命预测”;主持
·上海市电力公司委托横向课题“V2G在世博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展示”; 主持
·科士达-华阳公司委托横向课题“电动车车载充电器控制系统”; 主持
·同济大学青年优秀人才计划项目“不一致性对动力蓄电池组SOC估计精度的影响研究”;主持
·同济大学实验教改项目“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硬件在环测试系统”;主持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汽车电子方向导师:王心坚
►个人简介
姓名:王心坚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2年11月
职称:讲师
研究方向:汽车电子;十二五“国家863重大项目课题燃料电池轿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研究与开发(主要参与人)
电子邮箱:knight@tongji.edu.cn办公电话-021-695893924
通讯地址:上海市曹安路4800号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邮编:201804
►个人简历
王心坚,男,1972年11月生,2008年毕业于东南大学,获东南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8年开始在同济大学执教。现任同济大学汽车学院讲师。从事汽车电子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
►主要参研项目
1、燃料电池轿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研究与开发,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11;
2、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电源与电驱动系统能耗规律与能量管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2011;
3、五洲龙混合动力城市大客车产业化关键技术,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09;
4、BEVAudiA6L项目协议,德国奥迪集团,2010;
5、E60CHL-BEV转换开发,中国宝马汽车有限公司,2009;
►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
目前研究方向集中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匹配优化及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设计与优化等。近五年内发表学术论文7篇,其中EI收录4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第一申请人2项。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汽车电子方向导师:陈凤祥
►个人简介
姓名:陈凤祥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8年11月
职称:副教授
导师类型: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汽车电子
电子邮箱:Fxchen_qjy@hotmail.com
办公电话:13918413603
通讯地址:上海市曹安路4800号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邮编:201804
►个人简历
浙江绍兴人,1978年11月生。
2008年1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系,主要从事非线性控制理论研究,获工学博士学位
2007年4月在艾瑞生物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从事微弱信号检测与处理算法研究。
2008年7月-至今,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主要从事非线性控制技术在车辆工程中的应用。参加或主持过纵横向项目10余项。目前正在主持,国家青年自然基金、科技部重大仪器专项子课题,科技创新等各1项,参与国家863、科技支撑计划等各1项。
►荣誉
2009年获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2010年获同济大学潍柴动力奖教金。
►发表论文
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SCI/EI 收录近50余篇,SCI收录11篇,其中第一作者SCI收录论文8篇,EI收录40余篇,并担任多个国际SCI期刊的论文评审专家。申请专利近20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第一发明人9项)
目前正在讲授:自动控制原理,非线性控制理论。
►科研方向
控制理论应用,燃料电池发动机建模与控制技术。
欢迎,自动控制,计算机,数学,机械工程、车辆工程等学生报考研究生。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汽车电子方向导师:张新丰
►个人简介
姓名:张新丰
性别:男
职称:讲师
研究方向:汽车智能电器系统、智能交通与车载信息系统、燃料电池发动机基础技术
电子邮箱:zhangxinfeng@tongji.edu.cn
办公电话:021-69589238
通讯地址:上海市嘉定区曹安路4800号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417室
►个人简历
2003年7月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2009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博士论文获2009年“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称号”,并获得“清华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荣誉。2009年7月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任教,2011年兼任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员。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及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集成相关研究工作。曾入选“同济大学青年优秀人才培养行动计划”(汽车物联网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探索),负责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全电子汽车系统”(KF10192)等项目,参与多项国家863计划、上海市创新行动计划课题,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EI收录5篇),申请专利20项(在发明人中排名前三的占11项,其余9项),已授权12项。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汽车产品管理与营销方向导师:马钧
►个人简介
姓名:马钧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0.12
职称:副教授
行政职务:副院长
导师类型:博导、汽车产品管理与营销方向责任教授
研究方向:汽车产品管理、产品前沿开发、新媒体营销、传统4P营销、新能源/智能汽车等相关领域
电子邮箱:majun.tongji@foxmail.com
办公电话:021-69589106
►个人简历
马钧,1970年出生于上海,德国籍。早年毕业于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电子工程自动化专业,取得工学硕士学位。后在同济大学取得车辆工程工学博士学位。精通德语、英语。
毕业后在德国大陆公司担任项目经理,负责ESP、HBA等车身稳定系统软件开发。后在德国宝马公司担任项目经理。2001年至2004年在德国奥迪公司负责中国市场售后管理工作。2004年作为柔性人才引进同济大学,受聘为外籍专家,创建了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汽车产品管理与营销方向,并从2004年3月起担任同济大学汽车产品管理与营销学院院长、同济汽车学院培训中心主任,自2005年4月起担任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副院长、汽车产品管理与营销方向责任教授、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中方)负责人。
►社会兼职
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促进中心执行副秘书长
同济大学上海大众特约经销商董事
吉利汽车工程院特聘教授
上海汽车行业协会成员
上海汽车配件流通行业协会成员
常熟市汽车产业发展专业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
中德电动汽车联合研究中心执行负责人(中国科技部德国教研部)
同济—大众联合研究中心秘书长
同济—奥迪联合研究中心中方负责人
美国Delphi公司Tech Board
此外,还陆续担任中国工信部专家、德国LANXESS顾问,同济-奥迪联合实验室中方负责人,同济-PSA合作中方负责人等职务。
►科研方向
1、创新趋势:宏观经济研究、人群跟踪、UI、HMI(汽车用户对于汽车人机交互界面的使用习惯及偏好研究/汽车人机交互界面的前沿概念设计及开发)、DESIGN等;
2、汽车产品管理:汽车产品开发全流程效率及沟通优化、汽车产品预开发(基于用户行为分析的概念设计及工程预开发)、产品测试(中国汽车用户人体工程适应性测试)等;
3、新能源:电动汽车核心技术及产品趋势研究、电动汽车商业模式及基础设施运行模式分析、电动汽车用户实车使用经验跟踪研究、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研究、电动汽车技术方案建议、新能源汽车产品特征定义研究、运营模式研究、消费者定位研究、营销布局和推广策略研究等;
4、智能汽车车联网:智能汽车未来产品概念定义及产业技术跟踪、车辆主动安全(智能驾驶员辅助系统ADAS对比分析及测试)、车联网全球相关技术/产品/服务的行业标准和国家政策的研究和预测,全球车联网现有服务产品研究和市场战略研究等;
5、市场营销:品牌管理(中国汽车行业品牌价值评估分析)、市场趋势研究(中国汽车细分市场增长趋势分析)、战略规划(中国汽车行业战略规划工具开发)、产品市场化(传统4P)等;
6、新媒体:新媒体在传统汽车行业中的应用研究等;
7、后市场:售后服务研究(汽车经销商售后服务流程优化及服务评估模型研究)、二手车研究(中国汽车二手车市场现状及政策发展趋势研究)、汽车金融(中国汽车金融现状及新商业模式研究)等。
►科研项目
1、近期主要国家项目: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兼容V2G技术的高性能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研究等)、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中德电动车关键总成技术及可持续商业化推广和示范等)、省市级重大项目(世博会交通运营规划方案、上海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上汽通用世博企业馆建设方案、上海电动汽车示范运营及商业化推广模式与政策推动机制研究等)、新能源商用车发展前景等。
2、近期主要企业项目:
1)项目合作国内企业:
宝马中国、奔驰中国、上海大众、奥迪中国、沃尔沃中国、保时捷中国、通用中国、路虎中国、英菲尼迪、标志雪铁龙、大陆中国、博世中国、朗盛中国、舍弗勒中国、德尔福中国、航天机电、福建电信、国家电网、罗兰贝格中国、麦肯锡中国、波士顿中国
2)项目合作国外企业:
德国宝马、德国宝马MINI、德国奔驰、德国大众、德国奥迪、瑞典沃尔沃、德国大陆、德国朗盛、PwC德国、蒂森克虏伯
3、合作项目:
1)创新趋势:XX公司Electronics Future Tech 2018、XX公司未来车内人机交互、XX汽车公司人机交互界面HMI消费者研究、XX汽车公司全球汽车信息及造型趋势动态研究等;
2)产品管理:XX汽车公司E60 CHL BEV-转换开发项目、航天机电集团项目管理体系优化研究、XX产品组合优化和竞争力提升等;
3)新能源:XX公司PHEV Bible、NEV Tracking、XX汽车公司电动汽车未来发展消费者研究、XX汽车公司电动车开发、XX汽车公司柴油轿车及非传统能源汽车发展策略研究、新能源在中国消费市场调研(与美国UC DAVIS大学合作)等;
4)智能汽车车联网:Intelligent Car、XX公司V2X研究等;
5)市场营销:XX公司中国国产化战略、XX(中国)豪华车发展策略研究、XX(中国)柴油车发展策略研究、中国高级轿车市场调研与分析(与XX公司合作)、XX(中国)life style品牌发展研究、XX汽车公司品牌广告语征集咨询、XX汽车公司柴油车市场研究、航天机电十二五企业发展研究、上海航天机电汽车及零部件业务2008-2010及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研究等;
6)新媒体:XX公司新媒体营销研究等;
7)后市场:XX企业销售公司售后服务营销策略研究等。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汽车产品管理与营销方向导师:陈翌
►个人简介
姓名:陈翌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3年8月
职称:副研究员
行政职务:党委书记
电子邮箱:chenyi63@tongji.edu.cn
办公电话:02169589716
通讯地址:上海市曹安公路4800号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邮箱201804
►个人简历
1963年出生,上海市人。1981年考入同济大学机械系热能动力机械及装置专业学习,1986年获工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并于同年公派赴德国学习内燃机专业,先后在德国不伦瑞克工业大学内燃机研究所、沃尔夫斯堡大众汽车集团公司研究部从事学习和研究工作;1988年回国后在同济大学热能动力教研室任教,同时开始在职攻读同济大学热能工程专业硕士学位,1992年5月获得工学硕士学位,至1994年,历任助教、讲师、热能动力教研室副主任兼热能动力实验室主任;1994年至1999年在同济大学德国问题研究所担任《德国研究》杂志编辑,在此期间,发表了“德国的汽车与道路”、“德国的汽车工业与交通政策”、“德国汽车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德国汽车贸易机构的历史与现状”、“私人交易在德国旧轿车市场中的作用和现状”、“中德汽车技术规范在废气排放方面的对比与分析”等多篇有关德国研究方面的论文,1997年晋升为副研究员,并获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资助,在德国曼海姆大学法律系作为客座教授从事合作研究工作,题目为:国家为减少机动车排放而采取的措施;1999年起任同济大学外事办公室副主任;2000年至2005年借调至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工作,任上海首席代表;2005年7月至今,历任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党总支书记、党委书记,在此期间,曾担任上海汽车博物馆项目同济大学总协调人,参与了北京汽车博物馆委托的《汽车档案博览》丛书的编写。在2010年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建设和举办期间,参与《世博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整车保障研究》项目(课题编号10dz0582600)的组织实施,主要承担世博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基地的协调管理工作。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汽车产品管理与营销方向导师:符钢战
►个人简介
姓名:符钢战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58-10
职称:教授
行政职务: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研究中心主任
导师类型:博导
研究方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研究、产业组织及公共政策
电子邮箱:fgz@tongji.edu.cn
办公电话:021-65980309/6958387
通讯地址:上海嘉定区曹安公路4800号汽车学院A209室(邮编:201804)
►在研课题
国家863项目(电动汽车技术性能评价、电动汽车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评价、电动汽车示范运行效果评价);
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电动汽车技术验证、电动汽车能耗排放评价、电动汽车投资战略研究);
中德合作项目(电动汽车示范运行研究、电动汽车城市准备度评价等);
其他项目(新能源汽车数据平台建设及应用研究、区域性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系统及评价、电动汽车商业模式与实施方案研究。
►个人简历
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剑桥大学经济学博士、复旦大学经济学学士和硕士学位;曾任上海市政府计划委员会副总经济师、上海市综合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兼任全国计委系统研究机构协作中心副理事长;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常务副院长、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公共经济学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价格组特邀研究员、伦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研究中心(STICERD)研究员等。
►曾主持研究项目及其子课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伦敦经济学院合作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会、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国家外专局、上海市宣传部、市计划委员会、市科委和人事局“浦江计划”、市人大财经委等,其他地方政府及企业委托的项目,如上海市城市交通政策规划、上海城市规划的产业布局、公车改革、车房联动、隐性失业、区域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等;主持过大汽车集团发展战略规划、汽车服务业务重组规划及企业资本运营方案、信息投资、有线电视、电力、地产、环保等企业集团的战略规划及管理等咨询项目。
►主要研究成果
在国内外杂志(如《经济研究》、《管理世界》、《Review of Labor Economics and Industrial Relations》)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得到《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摘,得到新华网/人民网,及国家部委网站等政府网站报道和转载/摘;得到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金融时报》、《中国青年报》、《第一财经》《解放日报》、《文汇报》等报道。
►主要荣誉
获得国务院表彰及政府特殊津贴,两次获得中国经济学最高学术成果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撰写第一本中国宏观经济学专著《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分析》,获第一届“中国图书奖”;全国中青年经济学优秀论文奖、华东地区优秀政治经济著作二等奖、上海市社会科学优秀论文奖等。主持“展望计划”西部人才创新实验项目,获得国家西部大开发突出贡献奖。
►附: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研究中心简介
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研究中心,是同济大学汽车学院车辆工程软学科科研平台的重要分支之一。“中心”从汽车、交通、经管、环境、社会、法政等多学科视角,开展“汽车与环境”的双向作用机制的研究,重点研究汽车产品技术属性及其相应的汽车运用环境系统的规划、和技术经济评价,研究电动汽车产业化和交通电动化的政策、策略及方案。
“中心”承担了包括国家863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中德政府间国际合作项目,央企联盟项目、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电动汽车软学科项目在内的许多重大科研项目,目前在研课题主要围绕电动汽车开展技术验证、示范运行、能效和排放、充电服务配套、商业模式、售后服务体系、公共政策等;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数据平台和应用研究。
研究生将有机会被“中心”选聘为研究助理、助理研究员,参与有关课题研究,扩大社会视野和触角,提高研究创新能力,为继续求学深造和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毕业求职适于:汽车及关联企业、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政府及企业咨询机构,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科研院所、汽车及财经传媒等。
同济大学
添加同济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同济大学考研分数线、同济大学报录比、同济大学考研群、同济大学学姐微信、同济大学考研真题、同济大学专业目录、同济大学排名、同济大学保研、同济大学公众号、同济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同济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