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一
2,淮安这座城市制约。淮安虽然位于江苏省但基本是处于13市倒数第三的位置,学校位置真的能决定太多(如上外上财)看看每年的招聘会来的企业就可见一斑。淮安市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这所理工科学校的发展前途。学校的设备真的让人怀疑这是所理工科院校吗。特别机械电子类实验室实在是无力吐槽(大多是快10年前的设备╮(╯▽╰)╭)
3,学生本身对自身的定位,出去少部分的高考发挥失常者,大部分学生都将自己定位为最末流的学生,在这里大部分人只求顺利毕业。15-20%左右的学生会将考研作为改变出身的途径,学校的各位大小领导也是这样想的(可怕的是学校对本科教育水平不很下工夫而是要打造考研辅导班)我能默默的说学生的眼光有点浅吗,大部分班级(普高,非单招班)大三时候英语六级过的不过25-40%这样子,上海中高级口译这种长三角学校较流行的考试这里没多少学生知道。
观点二
淮阴工学院有进步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我大四了,学校这几年看得出来进步。但是别的学校也在进步啊,大家都在进步,只是在顺水行舟。反观来看或许还退步了。
淮阴工学院的未来怎么样?目前来讲,没看到什么未来。我也不知道学校有没有什么长远的规划,总之我孤陋寡闻是没了解到。当然淮安市也没那么多钱砸给你。除非淮安人民老早就期盼能够成为江苏省的省会这一愿望能够实现。(哈哈哈哈哈哈,比起这个想法还不如相信淮海省的设立,然后淮海工学院把淮阴工学院越甩越远)
如果想要追求更好的个人发展,针对大多数人而言,在淮工考研就是最好的选择了。学校提供的环境很好,大四的考验氛围也很浓烈,工科考研相对来讲也没那么难。当然最最重要的还是你个人的努力。尖子生总会让自己变成尖子。但我们淮工的学生并不差,都是那年高考江苏省的前十万,是二八定律里面的那个20%,学弟学妹们或许不知道到考研的最后阶段大家有多拼命。
观点三
说实话,有负责的有不负责的。有些老师文化修养特别高,同学们和老师说再见,老师回答谢谢,还特别关注学生的情况,甚至上课像高中老师一样严格要求同学们的上课学习态度。但是有些老师,上课带着淮安腔,自己讲自己的,讲着讲着莫名的笑了起来(我们在下面非常无奈) 对学生要求也是得过且过,甚至有些教师有一点流氓痞气,记得我去打羽毛球,打着打着就被学校老师撵走,让我们去一边去。
总之教师方面,好的多,不负责的少,毕竟哪个学校没有一些loser。
下面我想说的是学生方面的:
淮阴工学院目前学风在同类高校中较差。不过有些同学还是挺努力认真的,毕竟我经常见晚上十一点多还有同学在考研教室里学习。参加国家级省级比赛拿的奖项也不少(针对部分同学而言)。说实在的,我挺觉得自己幸运,因为没有多少人和我抢学校资源。
总之,淮工毕竟还是一个二本,在生源上还是不怎么好,教师教我们绰绰有余。淮工学生普遍没有斗志,学会出淤泥而不染,学会独立也是比较重要的。四年后是什么样是自己决定的,与某些同学同流合污,注定要失败,少在宿舍,多在图书馆,实验室,考研教室。
官方介绍
淮阴工学院为江苏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故乡、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淮安市。学校始建于1958年,2000年升格为本科高校,201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单位;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学校现有枚乘路、北京路两个校区和一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校园占地2523亩,校舍面积67万平方米。设有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交通工程学院、管理工程学院、商学院、数理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应用技术学院、体育教学部、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9个二级学院(部),开设64个本科专业。在校全日制普通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2万余人。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2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500余人,博士、硕士1000余人;研究生导师158人,企业导师55人,兼职博导1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省特聘教授1人,省“333工程”等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120余人,双聘“QR”“国家杰青”等高端人才74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5个。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现有国家级卓越计划试点专业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学科5个,品牌专业3个,省级卓越计划专业10个。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拥有“矿盐资源深度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科研平台1个,国家级车辆与交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共享平台1个,省级科研平台17个,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1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28个,其中优秀研究生工作站3个。近三年大学生年均考研达线率22.5%以上,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数量与层次在同类高校中位居前列,人才质量稳步提升。
学校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展科学研究。近三年来,科研项目总经费达2亿多元,承担国家自然基金67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7项,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65项;获得国家科技发明奖1项、省部级获奖17项、市厅级获奖205项;获批专利327项,其中发明103项;发表论文3912篇,其中核心期刊821篇,被SCI(E)、EI、ISTP收录415篇,CSSCI来源期刊论文130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及新华文摘转载6篇。
学校坚持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协同发展、特色发展,建有台商学院、中兴学院、苏北发展研究院、翔宇学院等一批共建学院和平台,其中台商学院获批“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示范点”,中兴学院获批“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苏北发展研究院获批“省级重点培育智库”并作为首批智库入选中国智库索引来源库(CTTI)100强。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国际化水平不断攀升。学校先后与36所境外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海外交流学生年均近百人,并长期聘请国外专家学者来校任教或讲学。与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法国洛林大学、台湾中华大学合作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并已有博士研究生顺利毕业。设有国际教育学院,现有来自法国、哈萨克斯坦、刚果等32个国家留学生近200人。学校先后获评“全国高等教育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示范高校”“江苏省语言文字工作示范校”“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十三五”期间,学校将围绕国家“双一流”战略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全力推进“淮工振兴”,全面实施“十个一流”,全面助推“淮安崛起”,奋力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不断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数据截止201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