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大学林学研究生分数线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山东农业大学考研分数线、山东农业大学报录比、山东农业大学考研群、山东农业大学学姐、山东农业大学考研真题、山东农业大学专业目录、山东农业大学排名、山东农业大学保研、山东农业大学公众号、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山东农业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考研真题资料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研究生分数线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信息,包括复试分数线和录取分数线。因为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和复试分数线直接就决定了考生需要考取考多少分才能达到成功被院校录取的一个最低标准,这也是考生在备考过程中的一个奋斗的目标和计划的基准。另外,考研分数线也是考生在前期择校、择专业的一个判断依据,如果考研录取分数线过高的话,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考生就会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可以进行自我衡量能否达到最低分数的要求而进行合理的选择。如果山东农业大学林学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尤其是历年分数线和复试分数线)相对而言较低的话,对于考生来说成功的几率就会比较大,备考过程也会相对的容易。考生获取山东农业大学林学分数线的途径有很多:学校研究生官网上通常会有详细的历年分数线情况,考研网站、论坛上也会有相关的资源。考研派的中就为大家总结了详细的山东农业大学林学考研录取分数线分数线情况,以供大家选择使用。最后考研派祝您如愿考取林学的研究生。【手机访问

山东农业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山东农业大学

考研派的考研频道内含有大量优质的课堂讲义真题资源,欢迎考生前去查询和购买。
关注微信公众号:【考研派之家】,了解第一手考研资讯,免费领取考研学习资源。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专业考研录取分数线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信息,因为研究生录取分数线直接就决定了考生需要考取考多少分才能达到成功被院校录取的一个最低标准,这也是考生在备考过程中的一个奋斗的目标和计划的基准。另外,考研录取分数线也是考生在前期择校、择专业的一个判断依据,如果考研录取分数线过高的话,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考生就会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可以进行自我衡量能否达到最低分数的要求而进行合理的选择。如果山东农业大学林学考研录取分数线(尤其是历年分数线和复试分数线)相对而言较低的话,对于考生来说成功的几率就会比较大,备考过程也会相对的容易。考生获取山东农业大学林学分数线的途径有很多:研究生官网上通常会有详细的历年分数线情况,考研网站、论坛上也会有相关的资源。考研派的中就为大家总结了详细的山东农业大学林学录取分数线情况,以供大家选择使用。最后考研派祝您如愿考取林学的研究生。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考研考试科目


  李传荣 教授,理学博士。森林培育学博士生导师,森林培育、生态学硕士生导师。泰山林业科学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于东北林业大学获林学专业学士学位,生态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0—1997 年在凉水国家级森林生态站副站长。1999年作为人才引进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2000-2002年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博士后。2004-2006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博士后。中国林学会、中国生态学会会员。入选山东农业大学“1512工程”第三梯队。
  主要从事森林生态、林业生态工程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参加国家“八五”、“九五”、 “十五”、 “十一五”科技攻关(支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创新工程等项目的研究;现主持国家自然基金1项、国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专题3项,其它项目5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主编专著4部,在林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主编(参编)专著3部,在植物生态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
  教学工作
  一、本科生本科教学
  为本科生开设普通生态学、植物生理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森林公园管理、旅游风景区环境监测与保护等课程,曾为全校选修课开设植物生态学、环境生态学、森林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森林资源管理学、生态旅游、生态经济学、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水土保持专业英语等10余门课程。开设普通生态学实验与实习、植物生理生态学课程设计等实验实践课程;指导本科毕业生毕业(生产)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70余名。 
指导大学生SRT计划3项。
  二、研究生教学
  为硕士研究生开设学位课高级生态学专题,选修课景观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生物多样性、生态学原理;为农林推广硕士生开设生态环境管理、森林生态学和城市生态学专题。为博士研究生开设学位课生态学进展,选修课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已毕业硕士研究生10人,现指导森林培育硕士研究生7人,生态学硕士研究生4人,教育硕士2人。
  科研工作
  一、研究领域与专长
  森林生态、恢复生态、林业生态工程;森林健康;生物多样性评价与保护。
  二、主持和承担的科研项目

 

序号 位次 名称 来源 时间
1 主持 沿海黑松构筑型的可塑性及其调控技术研究(30872070) 国家自然基金 2009-2011
2 主持 黄河三角洲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的研究(2007KFJJ05) 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2008-2009
3 主持 “林业生态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14课题:沿海防护林体系构建技术试验示范的子课题4和5(2006BAD03A1404、05)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 2006-2010
4 参加 “荒山绿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SDSP2005-0410-06) 山东省生态省创新工程 2006-2010
5 技术负责人 泰山森林健康试验与示范区建设 国家林业局 2006-2010
6 参加 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及效益评价 山东省重大项目 2006-2009
7 主持 “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线’的研究与示范”子专题“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胶南试验点的研究与示范”(2002BA516A16--13) 国家“十五”攻关 2002-2007
8 主持 黄河小浪底水库以下风沙、蝗灾多发滩地综合治理与开发研究”子专题“黄河滩地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开发”(2002BA517A12-3) 国家“十五”攻关 2002-2007
9 参加 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及更新改造技术的研究与示范 山东省十大可持续发展科技示范工程 2003-2004
10 主持 山区经济林可持续经营评价及其优化模式的研究(23009) 山东农大科学基金 1999-2002
11 主持 山区经济林景观格局及其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研究 山东省教育厅博士后基金 2000-2002
12 主持 “高等农业院校生态教育序列化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 山东农业大学教改项目 2001-2004
13 主持 “高等农业院校生态学实验实习教学改革的研究” 山东农业大学教改项目 2005-2008


  三、近年来取得的有关成果和奖励
  (一)科研成果

 

序号 位次 成果名称 获奖等级 获奖时间
1 2  沿海防护林可持续经营的研究  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JB2006-2-13-2) 2007
2 6  提高红松更新和培育质量的研究  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94)2-225-6) 1994
3 3  泰山生物多样性研究  泰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K2005-3-29-3) 2005
4 6  提高红松更新和培育质量的研究  黑龙江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4


   
  (二)教学成果奖

 

序号 位次 成果名称 获奖等级 获奖时间
1 1  生态学实验、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山东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三等奖 2004
2 1  高等农业院校生态教育序列化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  山东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三等奖 2009


  (三)荣誉称号
  山东农业大学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2007;
  山东农业大学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2006;
  山东农业大学“师德先进个人”,2002;
  山东农业大学首届学生心目中的“十大优秀教师”提名奖,2001;
  山东农业大学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三等,2001;
  山东农业大学“优秀班主任”,2000;
  东北林业大学“优秀教育工作者”,1993。
  四、专著和论文
  (一)专著

 


  沙质海岸防护林体系构建技术研究(ISBN 978-75038-5397-5),编著,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苗木经营生理生态基础与实用技术(ISBN 7-81007-397-4),参编,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出版社,1993;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英语,主编,山东农业大学印刷厂(内部教材)
   
  (二)近期代表性论文
  许景伟,李传荣(通讯作者),夏江宝,刘立杰,王月海.黄河三角洲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水文特性. 水土保持学报,2009,23(1):173-176
  于乃胜,李传荣(通讯作者),许景伟,路姗姗,付裕,王卫东,王月海.黄河下游滩地杨树人工林林下土壤涵养水源功能研究.水土保持学报,2009,23(2):61-65
  夏江宝,许景伟,陆兆华,李传荣(通讯作者).黄河三角洲滩地不同植被类型改良土壤效应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2009,23(2):148-152
  吴凡,李传荣,崔萍,夏尚远,刘训理.不同肥力条件下的桑树根际微生物种群分析.生态学报,2008,28(6):2674-2681
  韩芳,李传荣(通讯作者),孙明高,范迎新,赵飞,路姗姗,付裕.废弃采石场植被自然恢复初期群落的结构特征.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8,28(2):35-39
  范迎新,李传荣(通讯作者),许景伟,韩芳,赵飞,王卫东,葛文华.沙质海岸人工混交林种群竞争及其生态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8,28(2):40-44
  赵飞,李传荣(通讯作者),孙明高,许景伟,付裕,陆姗姗. 破坏山体植被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23(2):135-138
  李春艳,李传荣(通讯作者),许景伟,宋海燕,范迎新,郑莉,王卫东.沙质海岸植物蒸腾速率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水土保持研究,2007,14(6):70-73
  许景伟,李传荣,王卫东,靳萍,王月海,乔勇进,康智.论山东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防护林科技,2007,76(1):47-49
  李春艳,李传荣(通讯作者),许景伟,宋海燕,郑莉,王月海.泥质海岸防护林土壤微生物、酶与土壤养分的研究,水土保持学报,2007,21(1):156-159,200
  许景伟,李春艳,王卫东,付裕,路姗姗,王月海,李传荣(通讯作者). 黄河下游滩地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分析,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7,35(9):52-54,69
  宋海燕,李传荣(通讯作者),许景伟,郑莉,李春艳,王卫东,王月海. 滨海盐碱地枣园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微生物的关系,林业科学,2007,43(sp1):28-32
  许景伟,李传荣,王卫东,王月海,王贵霞,董治良,丁守和. 沿海防护林造林树种抗旱性的比较,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29(1):165-170
  许景伟,马履一,李传荣,王卫东,王月海,胡丁猛. 试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理念和发展趋向.山东林业科技,171(4):97-100
  李传荣,许景伟,宋海燕,李春艳,郑莉,王卫东,王月海. 黄河三角洲滩地不同造林模式的土壤酶活性研究,植物生态学报,2006,30(5):802-809
  许景伟,李传荣,程鸿雁,王卫东,乔勇进,王月海,高麦玲. 山东省沿海防护林可持续经营的途径和对策.山东林业科技,2006,164(3):85-87
  齐清,李传荣(通讯作者),许景伟,王贵霞.环境因子对海防林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5,3(4):65-69
  王贵霞,李传荣(通讯作者),许景伟,齐清,王月海,王卫东. 沙质海岸5种植被类型土壤物理性状及其水源涵养功能,水土保持学报,2005,19(2):142-146
  齐清,李传荣(通讯作者),许景伟,王贵霞,王卫东,王月海. 沙质海岸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水土保持学报,2005,19(6):102-105
  许景伟,李传荣,王卫东,乔勇进,程鸿雁,王月海. 沿海沙质岸黑松防护林的生物量及生产力,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5,33(6):29-32
  东野光亮,王霖琳,刘洪义,李传荣. 泥石流危险度区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农业生态工程学报,2005,21(7):56-60
  李传荣(第5名). Hazard Assessment of Debris Flows Based on GIS:A Case Study in Xiajiang County of Shandong Province, China(ISTP收录),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许景伟,李传荣,李琪,郑莉等. Study on community diversity of coastal shelter forest in Jiaonan,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05,3:42-47
  王贵霞,李传荣(通讯作者),齐清,王新花,申卫星. 泰山油松群落b-多样性研究,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4(3):347-351
  王贵霞,李传荣(通讯作者),许景伟,夏江宝. 暖温带生物多样性测度方法研究评述,浙江林学院学报,2004,21(4):486-491
  王贵霞,许景伟,李传荣,王海明,刘盛芳. 胶南沿海幼龄人工混交林环境效益及评价,山东林业科技,2004,2:3-5
  王贵霞,李传荣,杨吉华,许景伟. 山东省沿海防护林体系现状及建设对策探讨,水土保持研究,2004,11(2):118-120
  许景伟,李传荣,李琪,王卫东,王月海,董治良,丁守和,康智. 胶南沿海防护林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山东林业科技,2004,6:4-7
  许景伟,王卫东,王月海,李传荣,康智. 沿海沙质岸黑松人工林生物量的估测数学模型,山东林业科技,2004,154(5):47-49
  李传荣,束怀瑞,高祥伟.山丘区土地开发经营股份合作制对景观结构的影响,水土保持学报,2003,17(1):84-88
  许景伟,李传荣,李琪,王卫东,王月海,刘盛芳. 沿海黑松防护林立木材积表的编制,山东林业科技,2003,4:21-25
  王贵霞,王海明,李传荣,许景伟,詹伟. 五角枫金银木刺槐水分生理特性及抗旱性研究,山东林业科技,2003,5:11-13
  许景伟,李传荣,王卫东,王月海,康智,尹若波,田敏华. 沿海沙质岸黑松防护林立地质量评价及其类型划分,河北林业科技,2003,4:7-10
  杨吉华,张永涛,张光灿,邢世岩,李传荣,刘会香. 干旱瘠薄山区绿化技术的研究,水土保持学报,2001,15(4):21-24
  李传荣,刘金文,陈永杰,王颖,张兰敬. 经济林下土壤水分和土壤结构动态变化的研究,水土保持研究,2001,8(3):131-134
  李传荣,张贤德,何庆龙,魏文超. 几种果树开花结实动态的研究,水土保持研究,2001,8(3):116-120
  李传荣,武玉欣,邵泽胜,王秀春. 经济林林内小气候效应的研究,水土保持研究,2001,8(3):106-109
  杨吉华,张永涛,李传荣,刘会香. 沿黄两岸综合防护林体系的配置及效益分析,水土保持研究,2001,8(3):26-27,90
  李传荣,邹存利,刘丽娟,王曌,葛剑平. 2000.3红松人工中龄林林隙调控的生长分析.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0,28(3):26-31
  李传荣,国庆喜,刘丽娟,王凤友.红松中幼混交林的动态预测(I)——裸地栽植红松的动态模拟.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0,28(3):57-60
  李传荣,葛剑平,张军,王曌,陆久宏. 红松中幼混交林的动态预测(I)——天然次生白桦林的动态模拟.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0,28(3):61-63
  刁兴东,李传荣,关成平. 人工红松幼龄林的叶面积指数与生长动态,林业科技,2000,25(4):16-17
  王琦,李玉,李传荣. 黑龙江省的粘菌──Ⅰ.凉水自然保护区粘菌种类及分布,植物研究,1999,14(3):251-254
  樊后保,李传荣. Effects of simulated acid rain on seedling emergence and growth of five broad-leaved species,Journal of Forestry,1999,10(2):83-86
  刘伯文,李传荣,倪乃萌.小兴安岭食针叶树种子的鸟兽,林业科技,1999,24(5):26-30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王洪涛,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园林系副主任。
  先后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取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曾经在同济大学和德国卡塞尔大学(建筑/城市规划/景观规划系)进修和访问研究。 主要从事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完成“平邑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7-2020)”、“德州城区人工湿地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详细规划”和“淄博高新区玉皇山生态恢复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等数十余项园林规划设工程项目。还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可视化技术的景观道路模型验证系统”一项和多项校级教学科研课题。参加编写全国统编教材《城市绿地规划》和《景观设计(风景园林)专业英语》两部。在《城市规划》、《国外城市规划》和《城市环境设计》等杂志发表文章十多篇。 近几年,指导本科生在2009年第七届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等大型竞赛活动中,取得了多项奖励。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王延玲,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水果创新团队成员。1992年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林学师范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2004年获山东农业大学森林培育专业农学硕士学位,2011年获山东农业大学果树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园林植物与观赏植物方面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园林植物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育种。作为主要参与者参与完成国家自然基金3项,山东省林业厅项目1项,在Planta,中国农业科学,园艺学报,山东农大学报,北方园艺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教学工作
  为本科生开设园林树木学、观赏树木学、观赏植物学与观赏树木栽培学等理论课程,并开设其实验课程,指导本科生专业课综合实习;课程论文;以及指导毕业生毕业(生产)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等。
  科研工作
  一、研究领域与特长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育种。
  二、近年来的有关科研项目
  苹果果实质地品质形成机理的研究 (编号:3117193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种下居群遗传结构及核心种质构建的研究,(编号:3087167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水果产业创新团队建设任务协议书,山东省农业厅、财政厅项目。
  木瓜属Chaenomeles种质资源的SRAP标记与评价(编号:309724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仙客来盆花质量标准制定,山东省林业厅项目。
  新型测高器研制 山东省林业厅一等奖
  另外,还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课题(2011CB100606)、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等项目的研究工作。
  三、近年来发表的代表性论文
  王延玲;张艳敏;冯守千;宋杨;徐玉亭;张友朋; 陈学森.新疆红肉苹果果皮果肉呈色差异机理.中国农业科学.2012
  王延玲;张艳敏;冯守千;田长平;王海波;刘遵春;宋杨;陈学森. 新疆红肉苹果转录因子MsMYB10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3):2735-2743.
  王延玲.新疆红肉苹果红色发育机理的初步研究,山东农业大学博士论文.2011
  Shouqian feng,Yanling Wang,Song yang,Yuting and Xuesen Chen.Anthocyanin biosynthesis in pears is regulated by a R2R3-MYB transcription factor PyMYB10.Planta, 2010, 232(1),245-255.
  Shouqian feng, yanlingwang, yangsong, xuesenchen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proteins in red pear following fruit bagging treatment.the protein journal,2011, 2 30(3):194-200
  田长平,王延玲,刘遵春,王传增,孙家正,王娜,陈学森. 1-MCP和NO处理对黄金梨主要贮藏品质指标及脂肪酸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4):2962-2972
  张春雨,陈学森,张艳敏,苑兆和,刘遵春,王延玲,林 群.采用分子标记构建新疆野苹果核心种质的方法.中国农业科学,2009,42(2):597-604
  张艳敏;冯涛;张春雨;何天明;张小燕;刘遵春;王延玲;束怀瑞;陈学森.新疆野苹果研究进展.园艺学报,2009, 36 (3): 447-45
  冯守千;陈学森;张春雨;刘晓静;刘遵春;王海波;王延玲;周朝华.砂梨品种‘满天红’及其芽变品系‘奥冠’花青苷合成与相关酶活性研究.中国农业科学,2008,41(10):3184-3190
  王延玲.仙客来花药培养研究,山东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4
  王延玲;丰震;赵兰勇.植物花药培养研究进展,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37 (1) : 149~151
  王延玲;丰震;赵兰勇;陈云英;刁兴才.基因型、低温预处理对仙客来花药培养的影响,北方园艺,2006,(3) :123
  王延玲;张志国;王文莉;陈云英.仙客来特性及生产栽培技术.北方园艺,2005 (5) :38~39
  王延玲;丰震;赵兰勇;吴祥春;王文莉.仙客来花药培养外植体消毒研究.山东林业科技,2004(4)
  王延玲.仙客来花药培养研究.山东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4
  王延玲,颜卫东.猥实及其应用价值和栽培技术.山东林业科技,2002(2)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风景园林学 [0834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山东农业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林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34]风景园林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园林与景观设计(02)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
(03)特色园林植物种质资源
招生人数: 7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44)风景园林基础
④(806)风景园林设计(3小时快题)
备  注: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具有百年办学历史,始建于1906年山东高等农业学堂的林科和蚕科。1947年正式设立山东农学院森林系。1952年院系调整,成立山东农学院林学系,1993年撤系建院,成立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
历经百年,学院现已经发展成为培养体系完整,学科专业设置科学,创新平台覆盖面广,科研水平较高的林科专门人才培养基地。目前,学院全日制在校学生1990人(本科生1702人,研究生288人),设有5个系(林学、蚕学、园林、水土保持、风景园林)、7个本科专业、2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个硕士点,拥有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本科实验教学中心、1个校内综合实验基地、1个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15个校外教学科研基地。学院拥有黄河下游森林培育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国家林草局泰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等12个科研平台。蚕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家蚕病理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林学被评为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森林培育、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3个学科被评为山东省重点学科。
学院现有教职工102人,其中专任教师81人,教授28人,副教授30人,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47人;讲座(客座)教授5人,兼职教授2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首席专家1人。
学院着力推进科研工作,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十三五”以来,全院共有272项省级以上课题获准立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子课题、国家科技攻关、行业科技专项、国际合作等项目70余项;2018年立项经费增加到2963万元;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0项,三等奖7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120篇,最高影响因子达13.44。
学院坚持开放活院,办学影响力不断提升。“十三五”期间,学院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沟通协调工作,成功达成国家林业局和山东省共建山东农业大学,中国林科院、山东省林业局与学校合作共建涉林学科协议的签署。此外,学院先后与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林学院签署全面合作协议,为我院学生出国深造创造了条件。同时,学院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相关行业、企业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学院的外部办学环境逐渐优化。
 截至2019年,学院共为社会培养本专科生和研究生等各类优秀人才一万二千余人,他们活跃在教学科研、技术推广、企业经营和党政管理岗位上,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高鹏 男,博士,山东农业大学副教授,水保系主任,硕士生导师。先后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和中国科学研究院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山东水土保持学会会员,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国内访问学者。入选山东农业大学1512第四梯队。
  主要从事复合农林生态与水资源调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规划设计与效益监测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或参加国家、省(市)科技厅、省水利厅课题 8 项。曾获东北四省区水利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市(厅)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先后主持和参加完成了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委资助项目、国家863农业节水重大专项、中科院知识创新项目、省科技攻关、等课题项目的研究工作。曾获“省农业科学院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朝阳市跨世纪113人才工程”人选;“省农业科学院优秀中青年”;“山东农业大学师德先进个人”“山东农业大学五四青年突击手”等荣誉称号。主笔在《PLANT SOIL ENVIRON.》、《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水土保持学报》、《农业工程学报》、《水利学报》和《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等一级学报上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2篇,EI源论文4篇,国际会议论文2篇。主编出版专著1部。
  教学工作
  一、本科生教学
  为本科生开设水土保持工程学、普通生态学、水土保持林学、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文与水资源学、水土保持工程学课程论文等等理论课程;开设水土保持工程学实验设计、普通生态学实验、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实验设计、水文与水资源学实验设计等实验实践课程;指导本科生生产及公益劳动、专业课综合实习;指导本科毕业生毕业(生产)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30余名。辅导学生完成“SRT”项目2项;辅导学生获得山东农业大学本科优秀毕业论文1名;辅导学生获得山东农业大学挑战杯二等奖1项;主笔发表教学研究论文“改造提升水土保持传统学科教学体系的实践与探索”(高等农业教育,2007.08)获山东农业大学教研优秀论文二等奖。
  二、研究生教学
  为硕士生开设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与规划设计、流域管理与信息技术、水土保持专题等课程。
  指导研究生6人,农业推广硕士3人。
  科研工作
  一、研究领域与特长
  复合农林生态与水资源调控、流域治理与生态修复、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与工程规划设计、工程效益监测与评价。
  二、现主持和承担的有关科研项目
  “京津风沙源区南部水资源与土壤水环境特征及复合农林种植模式与技术研究”(2006BAD26B06子课题,国家科技部,子课题主持人。
  “辽西生态修复技术模式与效益研究与示范”, 水利部生态修复专项,课题主持人。
  “黄淮海地区农作制典型模式及发展方向研究”200803028子课题,国家农业部,子课题主持人。
  “鲁中南山地果园渗灌节水增产效果研究”(76218),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课题主持人。
  黄河三角洲滩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水文生态效应(2008KFJJ06),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课题主持人。
  “泰安市水土保持生态村建设模式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与示范”,泰安市科技局,课题主持人。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与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规划设计”,建设单位,课题主持人。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王利,博士,高级实验师。林木遗传育种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于山东农业大学攻读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进入“1512工程”第四层次。主要从事林木遗传育种等方面的教学研究及省重点实验室、学院科研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主持山东农业大学博士基金、省博士基金项目及博士后基金项目3项。已在遗传学报、中国农业科学、林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  
  工作职责
  主要讲授林木遗传育种、园林植物遗传育种。指导本科毕业生完成毕业论文,现指导研究生3名。主要负责山东省土壤侵蚀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省森林培育重点实验室和农业生态与环境等实验室的建设、仪器使用维修及日常管理工作。
  科研工作
  一、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林木种质遗传多样性、系统发育及生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二、主要研究课题
  叶籽银杏ITS、matk、adh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第二位。
  山东古银杏种质遗传多样性的AFLP与ISSR研究,山东农业大学博士基金、山东省博士基金项目,主持人。
  三、代表性论文
  王利,李建华,韩克杰.量化评定奖学金的方法,中等林业教育,1998
  王利,邢丗岩,韩克杰,唐文煜,束怀瑞,郭彦彦,李世美.银杏雄株种质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中国农业科学,2006
  王利,邢丗岩,杨克强,王正华,郭彦彦,束怀瑞.银杏观赏品种遗传关系的AFLP分析(英文版),遗传学报,2006
  李世美,邢丗岩,李宝进,王利.叶籽银杏的发生及其个体与系统发育研究述评,林业科学,2007
  邢世岩,高进红,姜岳忠,李士美,李保进,王利.银杏特异种质核型进 化趋势研究.林业科学,2007
  王利,郭华田,李继国,耿翠芳,宋金斗,戴勤鑫,成丽.毛叶山桐子快速播种育苗技术的研究,山东林业科技,2008
  韩克杰,邢丗岩,王利,陈立亭,高进红,郭彦彦.欧榛脂肪及脂肪酸成分分析及评价,中国粮油学报,2008
  王利,邢丗岩,王芳,韩克杰. 银杏雌株种质遗传关系的AFLP分析,林业科学,2008
  姜岳忠,董玉峰,马玲,王利,徐兴华.山东主栽杨树品种的AFLP分析与鉴定,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10
  王利,杨洪强,范伟国,张召.平邑甜茶叶片光合速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对氯化镉处理的响应,中国农业科学,2010
  王利,陈述,董金伟,白世红,韩克杰,李东发,张召.古银杏种质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经济林研究,2010
  王利,杨洪强,张召,范伟国,姜倩倩,冉昆.根区酸化对平邑甜茶叶片光系统活性和光合速率的影响,林业科学,2011
  联系方式
  电话:0538-8249902(O)
  电子邮件: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山东农业大学
生态学一级学科学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71300)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政治方向坚定,业务基础扎实,具有开拓创新能力,能适应多种岗位需求的生态学专业高层次人才。具体要求是:
1、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求实创新、严谨的科学作风、献身科学的精神。
2、掌握生态学及相关学科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教学和科学研究、解决该领域和相关的农林业领域中科学技术问题的能力,适应教学、科研、生产和管理等多种工作岗位的需求。
3、能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书刊,较顺利地进行中、外文互译和撰写研究论文,做到文理通顺,语法正确;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能基本听懂用外语所作的本专业学术报告,进行初步的国际学术交流。
4、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或应用价值,能在较高水平杂志上发表。
5、身心健康。
二、学科方向
1、 植物生态学
2、 修复生态学
3、 微生物生态学
4、 分子生态学
三、培养方式
本学位点为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一)政治思想工作
研究生教育管理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以院为主的管理体制。各学院党委分管书记负责研究生政治思想和教育工作,分管院长负责研究生培养与管理工作。研究生辅导员(秘书)具体做好研究生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和日常管理等工作。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和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导师对研究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负责,从思想、作风、治学等方面以身作则,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导师要积极指导、帮助研究生就业或创业。
充分发挥研究生党团组织和研究生会的作用,建立健全研究生思想工作和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研究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二)指导方式
对硕士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指导教师负责制定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督促检查计划的实施;讲授必修课程或其它专业课程;指导硕士生的课程学习和教学实践;指定阅读文献,检查阅读情况;确定论文选题,指导与审查开题报告、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切实把好培养质量关。
硕士生指导教师的确定采取参照研究生本人志愿和导师组统筹相结合的办法。原则上每名硕士生确定导师一名;特殊情况下,由第一导师提名,导师组确认,可增列一名第二导师。第一导师可根据需要,针对其所指导的研究生成立由2-3位有关教师组成的指导小组,负责对该研究生进行经常性的业务指导。
研究生在读期间,指导教师如有不超过一年的长期外出任务时,应妥善安排第二导师全面指导;凡导师外出时间超过一年,或因其它原因而不能继续指导时,则应由导师提出申请,导师组研究同意,学院批准,变更研究生的指导关系,并报学校处备案。
(三)培养计划的制定
研究生入学并确定指导教师后,导师应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研究需要,与指导小组的教师共同研究后制定出所分管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培养计划应包括课程学习计划(计划一)和论文工作计划(计划二)两部分。课程学习计划要根据其研究方向,参照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确定;论文工作一般应结合指导教师的科学研究进行。此外,培养计划还应对文献阅读、专题讨论、教学实践及其它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和进度做出具体安排。计划一和计划二应分别于新生入学后两周内和入学当年年末提交导师组讨论通过,院长审查签字,报研究生处审核同意后实施。
(四)科研工作和学位论文
从事科研工作并撰写研究论文,是培养硕士研究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独立承担研究任务,保障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硕士论文选题应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和应用前景,一般应为导师研究课题的一部分。论文的准备工作自第二学期开始,研究生首先在导师或指导小组的指导下,进行调查研究,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找出本学科领域中或与本学科密切相关的生产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确定论文选题,写出开题报告和论文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应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研究的技术路线和主要研究方法、各阶段的工作计划、预期结果、主要创新点等。工作计划经导师修改后,由研究生在导师组或本学科范围内举行开题报告会,进行论证,同时通过其它途径广泛征求意见,对计划再次进行修改完善,最后经导师审阅、院长签署意见后填写《山东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工作计划表》,送研究生处备案并开始实施。
鉴于生态学和农林科学研究周期较长的特点,论文工作的实施不得迟于第二学年初。
在研究工作过程中,研究生应定期向导师及指导小组汇报研究进展,及时取得导师及有关教师的帮助;导师则应随时查看研究生的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导,以少走弯路。
研究生对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应有严格的科学态度,进行周密的试验设计和细致的观察、测定、记载,取得准确的试验数据,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推理,得出可靠的结论;反对粗枝大叶、不求甚解、敷衍应付;对于投机取巧、拼凑数据、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败坏科学道德的不良行为,一经查出,将严肃处理。
论文工作完成后,最迟应于毕业前2个月拟就论文初稿,交导师仔细审阅,认真修改,经导师和指导小组认定合格后,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五)专题讨论与实践教育
为培养研究生有目的地结合论文和教学工作查阅中、外文文献,掌握所从事研究领域的学科发展动态,提高其论文综述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活跃学术气氛,建立研究生专题讨论制度,要求研究生从第三学期开始,根据论文进度,至少完成2次文献综述或读书报告。鼓励研究生在读期间参加教学、生产或社会实践。
(六)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的目的是了解研究生培养计划执行情况、考核其思想与业务水平、检查论文工作进展情况,以便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高培养质量。
中期考核一般在第四学期进行。中期考核包括三部分,即平时表现、课程成绩、开题报告与科研能力。
平时表现考核,成绩占20分。其中,基本分15分,在基本分基础上按平时表现进行加或减分。
课程成绩考核,占40分。课程成绩得分 = [∑(课程成绩×学分)/总学分]×0.4。
开题报告与科研能力考核占40分。考核包括开题报告、对学科方向和研究动态的掌握情况、研究技能、课题研究进展、表达能力、发表论文情况等。
考核小组不少于5位专家,并有相关学科专家参加,导师不参加自己指导研究生的考核。研究生向考核小组汇报入学以来的政治思想、课程学习、论文开题报告及研究进展等情况。每人考核时间不少于25分钟。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德、智、体诸方面做出评价。
中期考核成绩70分为合格;60-69分者给予预警,并视具体情况经导师同意后参加下一年的中期考核;低于60分者淘汰。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至五年。五年不毕业者作结业处理。凡提前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并撰写硕士论文者,可提前半年举行论文答辩,通过后提前毕业。但须由本人申请,经导师组及院行政同意,研究生处审核,报主管校长批准。
五、课程学习与必修环节
1.课程学分
①课程总学分共30学分。
②学位课程不低于 16 学分。其中学位课、选修课程成绩分别以70、60分为及格标准。
2.必修环节、校外实践研究
必修环节和校外实践研究 1 学分,完成后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课程设置见附件一。
六、毕业与学位要求
答辩资格审核: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任务、实践环节,修满规定学分,完成学位论文,经导师同意后方可申请预答辩。学院对硕士研究生的答辩资格和科研原始资料(资料存档地点由学院和导师协商)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报学校核准,准予预答辩。
论文预答辩:学位点组织硕士研究生论文预答辩。通过预答辩发现论文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建议并决定是否进行正式论文答辩。预答辩不通过者,则延期毕业,参加下次的预答辩。
论文答辩:答辩工作由学位点统一组织;答辩委员会由5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在职专家组成,外单位专家至少1人。
学位授予:研究生在校期间须以第一作者在SCI期刊或国家一级学术期刊公开发表至少1篇体现学位论文主要内容的研究论文(署名单位为山东农业大学),方可申请硕士学位。
未达到学位点申请硕士学位所必需发表论文要求的硕士研究生,经个人申请,导师和导师组推荐,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同意,可申请参加由学校统一组织论文盲评和预答辩,通过者参加论文答辩,并建议缓授学位,符合要求的论文发表表后再推荐到学校授予学位。
对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按照《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要求,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推荐,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硕士学位。
 
学院院长(签字: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签字
         学院(公章)                                         日期:


  王延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农业大学1512第四层次人选,主要从事植物资源学和植物生态学研究。1996~2003年就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硕士学位。2006~2010年就读山东农业大学,获博士学位。
  现正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研究。在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生物多样性、林业科学等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教学工作
  1、主讲《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
  课程简介:生物学前沿学科,通过课程讲解,使学生了解世界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学科发展前沿;了解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掌握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发展的原则和策略,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主讲《野生植物资源学》
  课程简介:应用植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以植物分类学、植物地理学、植物化学和保护生物学的理论为基础,研究一定地域内野生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利用价值和开发潜力,并对其实施保护的学科。本课程主要讲述植物资源学的基础知识,我国野生植物资源概况、分类,野生植物的调查及鉴定方法,并根据用途分类,选择有代表意义的较高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种类为例,对野生药用植物、淀粉植物、油脂植物、保健植物、观赏植物、纤维植物、树脂树胶植物及中国特有植物等类群的主要开发价值及利用现状加以介绍。该课程可作为有志从事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工作者的选修课。   
  3、主讲《树木学》
  课程简介:研究树木的形态特征、系统分类、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地理分布、开发利用及其在林业生态工程、经济开发中的定位与作用的一门学科。它是适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一方面以植物学、植物生理学为基础,与土壤学、气象学、地理学、森林生态学等有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又是种苗学、造林学、林木育种学、森林利用学、森林经理学、水土保持学的基础理论之一。是林学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本学科所规定的基本理论,植物资源清查基本技能,正确地鉴别树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有关林木的优良类型、利用价值、开发前景,为学习其他有关课程,制订有关林木生产、研究、开发、规划设计及独立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4、指导学生
  1、森林游憩对泰山森林生态环境的冲击及生态环境质量管理评价体系研究,泰安市大学生科技创新引导计划(2006D1048,2006-2008),指导教师
  2、泰山风景区旅游活动对植被的影响评价研究,山东农业大学大学生SRT计划(2007-2008),指导教师
  3、不同种源海州常山叶挥发成分的GC-MS分析,山东农业大学大学生SRT计划(2009-2010),指导教师
  4、杨树人工林不同施肥方式下的土壤细菌多样性比较,山东农业大学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三等奖(陈鸿鹰),2010,指导教师
  科研工作
  一、研究领域与特长
  植物资源学、保护生物学、生态学
  二、现主持和承担的有关科研项目
  
  杨树连作人工林根际微域中3种酚酸的逆境诱导及其环境行为,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Q2008D06,2009-2011),主持人
  杨树多代连作人工林土壤中酚酸类化感物质降解微生物的筛选,山东省教育厅(J08LF09,2009-2011),主持人
  淮河流域植沂蒙山区被演替规律与生态修复对策研究,淮河水利委员会项目(2006-2007),子课题:典型植物群落演替规律研究,主持人
  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机理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与示范,财政部、水利部科研专项(2007-2009),子课题:淮河流域植被脆弱性评价及植被演替特征,主持人
  干旱瘠薄山地造林树种及造林模型选择研究,世行贷款山东生态造林项目(2010~2015),子课题:干旱瘠薄山地造林效益监测与评价,主持人
  杨树连作人工林土壤中酚酸类物质的化感效应研究,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Y2007D30,2008-2010),主要参加人
  杨树人工林连作酚酸类化感物质作用机理研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60434010,2006-2008),主要参加人
  泰山森林公园旅游影响评价及旅游管理专家系统建设,泰安市科技发展计划(一般计划,2008-2010),主要参加人
  沿海黑松构筑型的可塑性及其调控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9-2011),主要参加人
  三、近年来取得的有关科研成果
  淮河流域植沂蒙山区被演替规律与生态修复对策研究,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第7位
  胶东濒海地城市绿化植物选择与应用,烟台市科技进步二等奖(JB2010-2-3-4),第4位,2010
  淮河流域植沂蒙山区被演替规律与生态修复对策研究,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第7位
  四、荣誉称号  
  2005年,获山东农业大学“十大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2010年,获山东农业大学第二届青年教师讲课技能比赛一等奖
  五、近年来发表的专著和代表性论文
  
  Yanping Wang, Huatian Wang, Yuezhong Jiang. Sorption and retention of phenolic acids in soil of poplar plantation in eastern China. BCES/RSETE, 2011
  Huatian Wang, Yanping Wang, Yang Yang. Effects of exogenous phenolic acids on roots of poplar hydroponic cuttings. BCES/RSETE, 2011
  王延平,王华田,谭秀梅,姜岳忠,孔令刚. 连作杨树人工林更替连作和非更替连作根际效应的比较研究. 生态学报,2010
  王延平,王华田,杨阳,王宗芹. 连作杨树人工林根际土壤中两种酚酸的吸附与解吸行为研究. 林业科学,1010
  王延平,王华田,杨阳,王宗芹. 外源酚酸在杨树人工林土壤中的吸附与滞留动态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2010
  王延平, 刘霞, 姚孝友, 张光灿, 董智,高鹏. 淮河流域沂蒙山区水土保持生态脆弱性的AHP分析.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0
  王延平, 刘霞, 姚孝友, 张光灿, 董智,高鹏. 沂蒙山区封禁林分灌草层种间联结性研究.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10
  刘福强,王延平,杨阳,许景伟,王华田. 黄河三角洲柽柳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
  王延平,杨阳,王华田. 泰山森林公园旅游影响评价及管理对策.中国农学通报,2008
  王延平,王华田. 连作人工林化感效应研究进展. 世界林业研究,2008
  谭秀梅, 孔令刚, 王华田, 王延平. 杨树人工林连作土壤中酚酸类化感物质的累积规律及其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张文辉,王延平,刘国彬.独叶草构件生长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多样性,2003
  张文辉,王延平,康永祥,刘祥君.太白红杉种群结构与环境关系的研究.生态学报,2004
  张文辉,王延平,康永祥,刘祥君. 濒危植物太白红杉种群年龄结构及其时间序列预测分析.生物多样性,2004
  张文辉,王延平,康永祥.太白山太白红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应用生态学报,2005
  周择福,王延平,张光灿.五台山林区典型人工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西北植物学报,2005
  赵艳云,程积民,王延平,等.半干旱区环境因子对柠条灌木林结构的影响.水土保持通报,2005
  李健,王延平. 树木学教学中不同教学方法的对比实验研究.山东农业教育,2006
  联系方式:wangyp@sdau.edu.cn
     0538-8242985 (office)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杨克强,男,汉族,1965年11月生于甘肃张家川县。农学博士,山东农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农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硕士点导师组组长。
   
  工作与学习经历 1982年9月-1985年7月考入甘肃省清水农业学校,果树蔬菜专业学习; 1985年8月-1985年9月在甘肃农业科学院果树所工作; 1985年9月-1989年6月在甘肃农业大学园艺系学习,获学士学位; 1989年7月-1990年12月在甘肃省张家川县工作。 1991年1月-2003年8月在甘肃天水农校任教,1997年起任教务科副科长。1995年9月-1998年7月在西北农业大学园艺系在职申请硕士学位,完成了“早实核桃引种及其RAPD分析”硕士论文,获农学硕士学位。 2000年9月-2003年7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完成了“葡萄无核基因的定位与作图”博士论文,本论文为王跃进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9970524)和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2001AA241172)的主要内容。2003年7月获农学博士学位。 2001年5月聘为高级讲师。 2003年9月至今在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林学系任教,副教授。 2005年7月-2009年12月在山东农业大学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完成了“核桃早花基因克隆与功能研究”的博士后工作。  
  主要教授课程
  林学专业基础课“林木遗传学”;
  林学专业课“林木育种学”
  “现代生物技术基础与应用”选修课;
  “现代生物学导论”选修课;
  “林木育种新技术”选修课:
  “高级林木育种学”研究生必修课;
  “高级林木育种专题”研究生必修课;
  “木本发育生物学”研究生选修课;
  “林木种质资源学”研究生选修课。  
  科研工作
  研究方向 1.林木种质资源 2.林木生物技术 3.林木发育生物学  
  近年承担的主要研究项目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0632)(2012-2015)。
  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07ZRB01554)(2007-2010)
  主持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2009KF02)(2009-2011)。
  主持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J10LC19)(2010-2013)。
  参与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2008LZ010)(2008-2012)。
  参与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重点项目【鲁农良种字(2011)157】(2011-2014)。
  参与林业公益专项“黑松、赤松等北方沿海防护林植物材料遗传改良与新种质创新研究”(2010-2013)。  
  发表的主要论文
  Yongtao Li, Sanmei Ma, Yongfei Wang, Xiaoli Xuan, Liqun Hou, Qingrong Sun and Keqiang Yang. The dynamics of fat, protein and sugar metabolism during walnut (Juglans regiaL.) fruit development.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12,11(5): 1267-1276
  曲文文,刘霞,杨克强,刘会香,侯立群.山东省危害核桃的链格孢属真菌鉴定及其系统发育.植物保护学报, 2012,39(2):121-128
  李萍萍,李菡,杨克强,郭起荣.观赏海棠抗寒品种(系)的选择研究.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43(2):211-219
  YANG KQ,Qu WW,Liu Xia,Liu HX,Hou LQ. First Report of Pantoea agglomerans Causing Brown Apical Necrosis of Walnut in . Plant Disease. 2011, 95(6): 773
  李永涛,赵勇刚,杨克强,房瑶瑶,侯立群.早实核桃花器官发育的解剖学研究.园艺学报,2011,38(3):434-440
  孙翠,李永涛,王明林,韩笑,侯立群,杨克强.核桃(Juglans)仁维生素E含量分析研究.中国粮油学报,2011,26(6):45-51
  曲文文,杨克强,刘会香,王钧毅.山东省核桃主要病害及其综合防治.植物保护,2011,37(2):136-140
  房瑶瑶,陈兴彬,杨克强.核桃实生群体物候的观测.经济林研究,2011,29(3):97-101
  安海山,孟亚楠,杨克强,侯立群.核桃杂交后代群体及优选单株种仁中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的遗传特性.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1, 20(4): 24-28
  陈兴彬,吴德军,杨克强.油松苗期生长性状分析及选择因子的确定.山东林业科技,2011(6):5-9
  侯立群,王钧毅,赵登超,杨克强,韩传明.材果兼用型核桃新品种‘青林’.园艺学报,2010,37(2):333-334
  侯立群,赵登超,王钧毅,杨克强,韩传明,崔淑英.鲜食核桃新品种‘绿香’.园艺学报,2010,37(7):1193-1194
  孟亚楠,杨克强,常瑞琪,叶永明,周引平,杨世勇.甘肃麦积山景区核桃坚果品质比较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3):134-139
  孙翠,李永涛,曲文文,陈兴彬,杨克强.核桃胚营养代谢盛期总RNA提取方法研究.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1(2):175-180
  李伟波,马明,孙翠,侯立群,杨克强.核桃(Juglans regia L.)早实基因的SCAR标记.林业科学,2010,46(3):56-61
  杨克强.核桃早实特性研究进展,赵志荣,晏麦杏,王根宪.第二届中国核桃大会暨首届商洛核桃节论文集.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40-45
  李敏,刘媛,赵永刚,孙明高,张宪省,杨克强,王钧毅,郭起荣.核桃(Juglans regiaL)花器官变异研究.园艺学报,2009,36(1):21-26
  李敏,刘媛,孙翠,孟亚楠,杨克强,侯立群,王钧毅.核桃(Juglans regia L.)营养价值研究进展.中国粮油学报,2009,24(06):167-170
  刘媛,夏阳,杨克强,李双云,李丽,庞彩红,燕丽萍.渗透胁迫下转BADH基因苜蓿组培苗的抗性响应.中国农学通报,2009,25(04):133-136
  刘晓菊,洪海波,李敏,刘媛,杨克强.改良CTAB法提取核桃总RNA试验.山东农业科学,2008,200(1):97-99
  赵勇刚,杨克强,侯立群,王钧毅.“青林”核桃实生后代速生性状遗传特性及其选择效果研究.山东林业科技,2008,176(3):17-18
  杨克强,马明,孙彩玲,孙明高,郭起荣.核桃(Juglans regiaL.)早实基因的RAPD标记及其序列分析研究.中国农业科学,2007,40(9):2021-2027
  马明,杨克强,郭起荣.改良CTAB法提取林木树种基因组DNA的研究.生物技术,2007,(3):36-38
  马明,杨克强,刘晓菊,孙明高,郭起荣.核桃(Juglans regia)SRAP标记反应体系建立的研究.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版), 2007, 38(2): 189-192
  马明,杨克强,孙彩玲,王钧毅.核桃优良品种(系)在清水地区的引种评价.经济林研究,2006,24(3):21-24
  杨克强,王跃进, 张今今,王西平,万怡整,张剑侠.葡萄无核基因定位与作图的研究.遗传学报,2005,32(3):297-302
  27. 杨克强,王跃进, 张今今,王西平,万怡整,张剑侠.用限制性酶切和Southern杂交对葡萄无核基因分子标记的分析.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5,13(3):294-298
  Yang Keqiang, Wang Yuejin, Zhang Jinjin, Wang Xiping, Wang Yizheng, Zhang Jianxia. Analysis of Restriction Sites and Southern Blotting of Two Molecular Markers Linked to Grape Seedless Gene .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2006,3(1):13–17
  杨克强,王跃进,张银东,郑学勤.与核桃早实性状相关的RAPD标记分析.园艺学报,2002,29(6):573-574
  杨克强,王跃进,张今今,王西平,张剑侠,万怡震.基于表达序列标签(EST)的基因克隆和基因表达分析研究进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0(4):141-145
  WANG Li,XING Shi-Yan, YANG Ke-Qiang, WANG Zheng-Hua, GUO Yan-Yan,SHU Huairui. An analysis on 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Ginkgo biloba Ornamental Cultivars by AFLP Techniques. Acta Genetica Sinica.2006,33(11):1020-1026
  张今今,王跃进,王西平,杨克强,杨进孝.葡萄总RNA提取方法的研究.果树学报,2003,20(3):178-181
  杨克强,程三虎,牛亚胜,孙彩玲.不同核桃品种抗越冬“抽条”特性观察.中国果树,1998,(2):31-32 (FAO《Plant Breeding Abstract》收录)
  杨克强,程三虎,牛亚胜,孙彩玲.若干个核桃品种(系)对白粉病的抗性.果树科学,1998,15(2):154-157 (FAO《Plant Breeding Abstract》收录)  
  科研成果 周俊国,杨英军,杨克强,遆卫国. 园艺植物育种技术(高等学校教材)(ISBN7-109-11058-3).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 2006  
  科研成果
  侯立群,王钧毅,赵登超,杨克强,韩传明,崔淑英,张文越,王露琴,王清华.”绿香”核桃新品种选育研究【鲁林科鉴字[2009]第01号】
  侯立群,王钧毅,赵登超,杨克强,王迎,赵萍,李际华,王露琴.林果兼用型核桃新品种“林青”选育研究【鲁新成鉴字[2007]第965号】
  杨克强.《早实核桃品种引进选优及集约化栽培研究(1996-1998)》获甘肃省天水市2000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  
  联系方式 Email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林学 [0907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山东农业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林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9]农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7]林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林木遗传育种(02)森林培育(03)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04)森林经理学(05)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06)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
招生人数: 20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1)化学(自命题)
④(901)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自命题)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4)数学(自命题)
④(901)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自命题)
备  注:


  张永涛,男,副教授,博士。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硕士生导师。
  1994年于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林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97年于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获硕士学位,2005年于山东农业大学果树专业获博士学位。曾于2003~2004年度于同济大学留德预备部学习一年德语,2004~2005年度被录取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2005~2006年度于德国哥廷根大学森林科学与环境学院进行合作研究。
  主要从事森林水文、水土保持监测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参加国家科技攻关、农业部科技攻关、山东省政府可持续发展项目、世行贷款项目、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等重大课题研究;现主持或参加山东省生态造林世行贷款项目子课题1项、农业部农业产业体系项目1项、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及其它项目5项,获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其他厅局级奖励3项。参编教材和专著5部,在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1篇。
  教学工作
  一、本科生教学
  先后承担的本科课程有:水土保持林学、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水土保持规划学、水土保持专业英语、水土保持经济林学、水土保持专题、生态林业工程学、水土保持概论、风沙区防护林体系工程、农田防护林学、流域水文学、水土保持经济学、水土保持工程学等。年均工作量280学时,教学评价95.4分。指导本科生生产及公益劳动、专业课综合实习;指导毕业生毕业(生产)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百余名。
  1999、2000、2001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山东农业大学优秀班主任;
  2003年获山东农业大学首届多媒体讲课比赛二等奖、山东农业大学第二届教学质量二等奖;
  2009年获山东农业大学第一届青年教师讲课技能比赛三等奖。
  二、研究生教学
  开设硕士生课程水土保持专业英语、水土保持经济、水土保持研究法、生态工程效益监测与评价。指导硕士研究生8届8人。
  科研方面
  一、研究领域与特长
  生态林业工程、森林水文、水土保持监测等、近自然林业等。
  二、主持和承担的有关科研项目
  1996~1997年参加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干旱半干旱地区防护林营造技术研究”
  1998~2003年参加农大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库区最佳水资源净化森林结构的研究”
  1998~2003年参加省科委课题“旱作栽培技术与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
  1998~2004年参加省科委课题“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
  1998~2005年参加省人民政府可持续发展项目“山区生态资源保护及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的研究与示
  2001~2003年主持泰安市科委课题“植物措施对黄前水库水源与水质保护功能的研究”
  2000~2003年参加胶南市横向课题“灵山湾国家森林公园资源(资产)开发评估技术研究”
  2002~2006年参加省科技厅课题“泰山汶河沿岸森林配置模式的研究”
  2002~2005年主持山东省林业厅课题“森林生态效益计量与评价研究”
  2005~2008年主持横向课题“生态旅游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效益评价研究”
  2005~2008年主持泰安市科技局课题“泰山森林效益评价研究”
  2005~2008年主持校级博士科学基金“森林水源涵养价值核算及优良林分综合评价筛选”
  2007~2009年主持青年创新基金“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在泰山人工林经营中的应用”
  2008~2011年参加农业部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子课题“果园非饱和灌溉理论与实践研究”
  2010~2015年主持世行贷款山东省生态造林项目子课题“干旱瘠薄山地树种选择研究”
  2011~2013年参加海河水利委员会项目“鲁北平原风沙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发展研究”
  2011~2014年主持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沂蒙山区典型土壤坡面侵蚀过程与机理
  三、取得的有关科研成果和奖励
  课题“植物措施对黄前水库水源与水质保护功能的研究”获2004年度泰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山东省水利厅科技进步二等奖
  课题“灵山湾国家森林公园资源(资产)开发评估技术研究”获得2004年度山东省软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
  课题“泰安市森林生态功能与效益价值评估研究”获得2009年度山东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教研项目“产学研相结合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于2004年获得山东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三等奖
  四、发表的专著和论文
  2003年参编国家十五规划全国统编教材《水土保持学概论》
  2010年参编全国统编教材《林业生态工程学》
  石质山地不同树种幼林涵养水源功能的研究,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98,29(3)
  对高等农林院校素质教育的思考,中国现代教育论坛,2000年3期
  石灰岩丘陵土壤旱作保水技术的研究,水土保持学报,2000,14(3)
  不同保水措施的保水效果研究,水土保持通报,2000,20(5)
  不同集水面积和施肥量对油松生长的影响,林业科技通讯,2000(10)
  节水灌溉技术在安口流域的应用,农业现代化研究,2000(21)
  坡改梯的水土保持效益研究,水土保持研究,2001,8(3)
  地膜覆盖的水分生理生态效应,水土保持研究,2001,8(3)
  山地果园施用保水剂效果研究,水土保持研究,2001,8(3)
  封山育林提高森林蓄水保土效益的研究,水土保持研究,2001,8(3)
  沿黄两岸综合防护林体系的配置及效益分析,水土保持研究,2001,8(3)
  干旱瘠薄山区绿化技术的研究,水土保持学报,2001,15(4)
  石质山地不同条件的土壤入渗特性研究,水土保持学报,2002,16(4)
  栾树、黄连木水分生理生态特性的研究,水土保持学报,2002,16(4)
  黄土高原降水资源环境容量下侧柏合理密度的研究,水土保持学报,2003,17(2)
  不同林分枯落物的持水性能及对表层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水土保持学报,2003,17(2)
  集水措施下油松植树带微域环境的水量平衡分析,水土保持学报,2003,17(3)
  基于GIS的安口小流域水土保持效益的研究,农业现代化研究,2003,24(2)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教育科研论坛,2004年第3期
  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教育科研论坛,2004年第3期
  灵山湾国家森林公园开发建设对胶南市城市化建设的作用研究,山东林业科技,2005年第2期
  近自然林业技术与其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探讨,2009年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会议论文集
  近自然林业在我国的应用,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0,8(1)
  泰山典型林分水源涵养功能,林业实用技术,2010年第4期
  泰山典型林分的林冠截留特征,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0,8(6)
  苹果园春季典型月份和花期水量平衡分析,山东林业科技,2010,40(6)
  25年生富士苹果园冠层光能分布格局及其季节变化规律,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6)
  秸秆覆盖对苹果树盘水分再分配的影响,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11,42(3)
  泰山罗汉崖林场林下植被物种组成及生物多样性,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1,9(6)
  桑树叶片光合生理性状对土壤水分含量和光照强度的响应,蚕业科学,2012,38(3)
  不同土壤水分下栾树光合作用的光响应,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2,10(3)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林业   类别(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类别(领域)代码: 095400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具有扎实的林业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善于运用现代林业科技手段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创造性地承担林业及生态建设的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具有献身林业及生态建设事业的人生价值和职业理想。
2、具有扎实的林业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基础理论与知识应能支撑各服务领域技术创新;专业知识应能适应林业服务领域和地区特点,以及新的行业方向和林业生态文化建设的需求,并与国家行业职业资格相衔接。
3、具备获取知识、实践研究、沟通协调与执行、专业写作等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善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通过团队合作或协作等途径,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4、严格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坚持科学真理,尊重科学规律,崇尚严谨求实,勇于探索创新,维护科学诚信。
二、学科方向
不区分培养方向
三、培养方式
学位论文实行导师负责制,鼓励由具有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习年限为2-3年;非全日制学习年限不少于3年,其中累计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1年。
五、课程学习与必修环节
1.课程学分
①课程总学分共24学分。
②学位课程不低于20学分(含专业实践6学分)。
2.必修环节、校外实践研究
研究生要结合基本知识教学和毕业实践环节,利用相对稳定、特色突出、针对性强的实践基地条件,采用具有符合职业需求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多样化实践训练方法,通过林业生态环境理论和专业技术方法的综合运用与探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培养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全日制研究生专业实践的累计时间不少于6个月,专业实践结束后需撰写实践报告,考核通过可取得学分
课程设置(见附表1)
六、毕业与学位要求
(一)毕业论文选题要求
学位论文必须强化应用导向,选题紧密联系林业和生态建设实际。具体选题范围与方向应与林业硕士服务领域相对应,鼓励与行业最新发展密切相关领域的选题,可以来自生产实践、管理实践或研究实践,尽量做到与专业实践训练环节相结合。无论哪种选题,必须能够较好地解决生产、管理、规划设计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或在科学技术观点、试验材料和方法上有一定特色或新意。
(二)毕业论文内容与规范
1、学位论文内容
学位论文可将试验研究、规划设计、产品与技术研发、调研报告、案例分析、项目管理等作为主要内容,须以论文形式表现。
2、学位论文规范
学位论文必须体现出研究生在掌握选题领域国内外现状和进展的基础上,具有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位论文须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应做到思路清晰、结构合理、文字顺畅、数据翔实、图表规范、结论可靠,正文字数一般不少于2万字。
学位论文必须建立在作者本人的调查、观察或试验分析数据和事实基础上,论文中的数据和事实信息必须有可靠的来源依据,引用他人的研究结果和资料必须加以明确标注。学位论文结构一般包括中英文题目、目录、中英文摘要、前言、实(试)验或调查研究方法、结果分析、讨论、结论、参考文献及必要的附录等。
(三)毕业论文评审与答辩
答辩资格审核: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任务、实践环节,修满规定学分,完成学位论文,经导师同意后方可申请预答辩。学院对硕士研究生的答辩资格和科研原始资料(资料存档地点由学院和导师协商)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报学校核准,准予预答辩。
论文预答辩:各学位点组织硕士研究生论文预答辩。学校抽取部分研究生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预答辩。通过预答辩发现论文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建议并决定是否进行正式论文答辩。预答辩不通过者延期毕业。
论文评阅:毕业论文需经2名本专业在职的高级职称专家对论文的学术水平进行评阅(校外专家至少1人),同意进行论文答辩者,方可进行答辩。
论文答辩:答辩工作由学位点统一组织;答辩委员会由5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在职专家组成,外单位专家至少1人。
    (四)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及专业实践等培养环节,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授予林业硕士专业学位。
 
 
学院院长(签字: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签字
         学院(公章)                                         日期:
       
附表1            
  林 学院  林业 领域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时
授课学院 备注
公共课 GZ011003 英语(专硕) 2 32 1 外语  
GZ012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专硕) 2 32 1 马克思主义  
QZ009010 森林生态系统理论与应用 2 32 1 林学院  
GS017001 科技论文写作 2 32 2 文法  
领域主干课 QZ009011 森林资源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2 32 1 林学院  
QZ009012 林木研究法 1 16 1 林学院  
QZ009013 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 3 48 1 林学院  
选修课 QZ009020 林木资源监测与评价 2 32 1 林学院  
QZ009018 林木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 2 32 1 林学院  
S009063 森林防火学 1 16 2 林学院  
S009184 生物入侵与防控 2 32 1 林学院  
S009066 风景林经营与管理 1 16 2 林学院  
S009185 经济林栽培专题 1 16 1 林学院  
S009065 SAS统计分析系统与实验数据处理 2 32 1 林学院  
QZ009014 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 2 32 1 林学院  
QZ009015 林木遗传改良与良种工程 2 32 1 林学院  
校外实践研究   6   3  
必修环节   开题报告     1
中期考核   3
实践报告   4
跨专业学生补修
本科生主要课程
森林培育学  BX009009 不计学分 参照本科生课程设置,网上不选课,考试完后,教师书面上报成绩 林学院
森林生态学 BX009010 林学院
树木学 BX009011 林学院
 
 


  王彦文,男,1962年7月生于辽宁省康平县。1984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蚕学专业,同年分配至山东农业大学林学系工作至今。期间于1992年获沈阳农业大学昆虫学硕士学位,2006年获四川农业大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博士学位。现任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蚕学专业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森林培育博士研究生导师,特种经济动物饲养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蚕学会理事,入选校“1512工程”第三层次。曾多次获山东农业大学十佳师德先进个人、校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教学工作
  主要从事《家蚕病理学》(省级精品课程)、《蚕业经济管理学》、《野蚕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本科生课程,《家蚕病理学专题》、《专业英语》等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工作。近年来主持参加教育研究课题7项,获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3项,获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发表教研论文6篇。
  科研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蚕业生产技术、家蚕病理与蚕桑生物技术,先后主持参加科研课题2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10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5项。其中,作为技术总负责人历时15年研究完成的“桑蚕主要传染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200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技术负责人完成的“家蚕真菌病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研究”、“家蚕微孢子虫病发生及防治技术研究”分别于2000年和2002年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参编专著5部。
  获得的教学奖励和荣誉称号
  政府特殊津贴,国务院,2008.10。
  蚕学本科特色专业建设与实践,二等奖,首位,山东省教学成果评委会,2009。
  十佳师德先进个人,山东农业大学第一届、第四届,2002、2008.
  《蚕病学》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山东省教育厅,2005。
  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度突出贡献先进个人奖,山东农业大学,2009。
  蚕学专业主干专业课教学改革与实践,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首位,2004。
  蚕学专业多媒体组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首位,2001。
  优秀教学质量三等奖,山东农业大学第四届,2003。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家蚕病理学国家教学团队建设,教育部,2009-2012。
  蚕学本科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教育部,2009-2011。
  蚕学本科省级特色专业建设,山东省教育厅,2008-2010。
  蚕学本科教学团队建设,山东省教育厅,2008-2011。
  《蚕病学》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山东省教育厅,2005-2007。
  蚕学本科特色专业建设,山东农业大学,2005-2008。
  蚕学专业主干专业课教学改革与实践,山东农业大学,2004-2006。
  作为第一署名人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
  基于专业拓展的蚕学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研究,中国农业教育,2011,5
  建设精品课程提高教学质量,河北农大学报(农林教育版),2004,6(2)
  蚕学专业多媒体组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现代教育论坛,2002,131-133
  近年来获得的学术表彰奖励
  桑蚕主要传染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务院,第2位,2004.2
  家蚕微孢子虫病发生与防治技术研究,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厅,第2位,2002.9
  桑蚕真菌病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研究,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厅,第2位,2000.10
  蚕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推广,商务部优秀项目,商务部,第2位,2006.10
  山东蚕学会优秀科技会员,山东省蚕学会,个人,2005.3
  近年来承担的主要学术研究课题
  国家现代农业(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泰安综合试验站建设,农业部,2011-2015,主持。
  优质桑蚕茧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国家茧丝绸风险基金,2007-2009,主持。
  优质桑树品种选育研究,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子项,2008-2010,主持。
  家蚕溶茧酶分离纯化及基因克隆表达,省自然科学基金,2007-2009,主持。
  高效优质蚕茧生产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省攻关项目,2008-2010,主持。
  以首位或通讯作者发表的代表性学术论文
  山东省泰安市28个桑园的土壤肥力数值化综合评价,蚕业科学,2012,38(4)
  防控美国白蛾对家蚕的影响与对策研究,河北林果研究,2012,26(4)
  SO2对家蚕血淋巴中谷胱甘肽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蚕业科学,2011,37(1)
  噻二唑苯基脲(TDZ)对离体培养桑树叶片的抗老化能力影响,蚕业科学,2010,36(3)
  Optimization of the conditions for RAPD analysis of Enterococci isolated from Silkworm Bombyx mori. Current Biotic, 2009,3(2)
  桑树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蚕业科学,2009,35(4)
  培养基成分对桑树试管苗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蚕业科学,2008,34(2)
  LaCl3对桑树组培苗生长与分化的影响,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8,14(2)
  桑树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及不定芽分化,蚕业科学,2006,32(2)
  噻二唑苯基脲对桑树愈伤组织的影响,蚕业科学,2006,32(1)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李建华,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森林经理学科骨干教师,校师德先进个人获得者,山东省林业科学项目评审专家。 一直从事测树学、森林经理学、生态旅游学和测量学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电子测树轮尺和第一台任意点测高器,首创“树基通视不良条件下一次性测定树高”的理论和方法,主持研制的SRC-110型测高器已在徐州黄山仪器厂批量生产,主持制定了《手持式森林测高器》国家林业行业标准,现正主持中科院科技先导项目子专题“暖温带落叶阔叶混交林区域山东省森林固碳现状、速率和潜力研究”项目。工作以来共发表论文38篇,主编、副主编相关教材六部,公开出版1部,获国家专利11项,省厅级以上科技进步奖4项、林业优秀设计奖1项,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优秀论文奖2项、市级1项。 
E-mail:ljhnk@163.com
  教学工作
  为本科生开设测树学、森林经理学、生态旅游学、测量学、发明与专利等理论课程;开设测树学实习、森林经理学实习、生态旅游学实习、测量学实习、森林经理课程设计等实践性课程;指导本生的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及毕业设计。为研究生开设高级测树学及相应实习课程,指导研究生关于树干解析、森林调查及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方面的技术问题。
  科研工作
  一、研究领域与业务专长
  研究领域:森林调查与森林资源管理 
业务专长:森林调查通用技术、森林碳汇测算、盗伐材积判定、古树年龄计测以及活立木直径、树高、材积及其相关生长量的快速测定和精确测定等。近年来,还在经济林木栽培及测树仪器创新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二、主持和参加过的科研项目
  容栅式电子自记轮尺及其数据处理系统,主持人,项目来源:山东省林业厅
  SRC-110型任意点测高器研制,主持人,项目来源:江苏省机械厅
  山东药乡林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及林业发展规划,主持人,项目来源:山东省林业厅
  野生楤木人工快繁技术研究,主持人,项目来源:山东农大科技学院
  楤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主持人,项目来源:临沂市科技局
  鲜食越桔良种引种及栽培模式建立,主持人,项目来源:山东农大科技学院
  混交林研究,第七位,项目来源:山东省科委
  麻栎良种选育(山东省三〇工程子课题),第二位,项目来源:山东省科技厅
  森林蓄积量调查方法比较研究,主持人,项目来源:泰山林科院合作课题
  红叶石楠引种栽培试验研究,第六位,项目来源:山东省科技厅
  植物新品种DUS测试指南及已知品种数据库(木瓜属),第二位,项目来源:国家林业局
  植物新品种DUS测试指南及已知品种数据库(蛇葡萄属),第三位,项目来源:国家林业局
  香樟北移引种及抗寒品种筛选,第二位,项目来源:临沂市科技局
  蓝莓良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第二位,项目来源:山东省科技厅
  徂徕山生态公益林现状调查及经营模式研究,第二位,项目来源:中国林科院
  山东沿海地区抗风折植物物种筛选与快繁技术研究(国家林业科技支撑计划子专题),第三位,国家林业局
  旋轮式测高器设计及应用研究,主持人,项目来源:企业合作课题
  准连续可变距式森林测高器设计及应用研究,主持人,项目来源:企业合作课题
  基于生物多样性的古树复壮及维持技术(国家林业公益项目子专题), 主持人,项目来源:国家林业局(在研项目)
  森林测高器技术标准(国家林业行业标准),主持人,项目来源:国家林业局(在研项目)
  风险状态下速生丰产林规划决策技术研究。国家自然基金,第二位,国家科技部
  暖温带落叶阔叶混交林区域山东省森林固碳现状、速率和潜力研究(中科院科技先导专项子专题),主持人,项目来源:中国科学院(在研项目)
  三、获奖成果与专利情况
  (一)获奖成果
  容栅式电子自记轮尺及其数据处理系统,第一位,科技进步一等奖,山东省林业厅,1994.5
  森林蓄积量调查方法比较研究,第二位,优秀论文三等奖,山东省林学会,1997.6
  森林蓄积量调查方法比较研究,第二位,优秀论文一等奖,泰安市科技协会,1998.8
  汉柏“双干连理”的测定及生长分析,第二位,优秀论文二等奖,山东省园艺学会,2000.12
  山东药乡林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及林业发展规划,第一位,优秀设计一等奖,山东省林业局2001.8
  楤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第一位,科技进步二等奖,临沂市,2006.8
  红叶石楠引种栽培试验研究,第六位,科技进步三等奖,泰安市,2007.8
  楤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第一位,科技进步一等奖,山东省林业局,2008.7
  高职“双证课程、加强实训”园林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教材改革方案,第二位,教学成果二等奖,山东农业大学,2009.3
  (二)代表性专利
  上课用的挂图夹,第一发明人,状态:批复,专利号:90210659.7
  任选测点的测高器读数盘,第一发明人,状态:批复并实施,专利号:90214056.6
  一种树基通视不良条件下的树高快速测定法,第一发明人,状态:受理,申请号: 2009102564046
  一种高效测量树高的装置,第一发明人,状态:受理,申请号:2009102564050
  准连续可变距式测高器,第一发明人,状态:受理,申请号:2010290120436
  旋轮式测高器,第一发明人,状态:受理,申请号:2010290120421
  侧柏蜡封双舌接育苗工艺,第二发明人,状态:已授权,专利号:200910229409x
  森林测高器,第一发明人,状态:已授权,专利号:201120044992x
  (三)荣誉
  山东省林业厅工作嘉奖,1995,1996
  泰安市第三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997
  山东省林业厅文明职工,1998
  山东省林业学校教学质量奖,1991,1996
  山东农业大学师德先进个人,2001
  山东农业大学科技学院优秀共产党员,2001
  山东省林业科学项目评审专家,2007—现在
  山东农业大学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08
  四、编写教材和发表论文
  (一)编写教材
  测树学,副主编,校内,1983.9
  180P程序计算器程序编辑及应用,副主编,校内,2002.8
  180P程序计算器实训指导书,主编,校内,2004.3
  森林资源管理补充教材,主编,校内,2005.8
  森林资源管理实训指导书,主编,校内,2006.9
  测树学实训指导书,主编,校内,2007.9
  测量学,主编,上海交大出版社,2008.3
  (二)代表性论文
  容栅式电子自记轮尺及其数据处理系统,位次,1,山东林业科技,1995.6
  五种森林蓄积量调查方法的比较,位次,2,山东林业科技 1997.2
  量化评定奖学金的方法,位次,2,中等林业教育1998.1
  负氧离子的形成作用及其与森林环境的关系,位次 ,1,山东林业科技,2001.1
  利用“斜距法”测算树高的探讨,位次,1,山东林业科技,2002.1
  药乡林场赤松树高与胸径相关关系的研究,位次 ,2,山东林业科技,2002.1
  轮尺尺角外偏对材积测定误差的影响,位次,2,山东林业科技,2002.3
  楤木价值及栽培技术,位次,1,山东绿化,2002.5
  一种新的教学实习成绩测评方法,位次,2,江西师范学院学报,2003.1
  林业高职“森林经营学”课程教改初探,位次,3,中国林业教育,2004.3
  龙牙楤木播种育苗技术,位次,2,山东林业科技,2005.5
  汉柏“双干连理”的测定及生长分析,位次,1,山东林业科技,2006.1
  龙牙楤木根段育苗技术研究,位次,1,山东林业科技,2006.1
  辽东楤木苗期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位次,1,山东林业科技,2006.2
  三个杨树无性系生长特性比较研究,位次,3,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8.2
  越桔品种“达柔”离体培养快繁技术体系的研究,位次,2,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8.4
  日本黑松和赤松精英树半同胞家系生长及遗传参数分析,位次,4,山东林业科技,2009.5
  X射线衍射分析及其在微纤丝角测定中的应用,位次,3,安徽农业科技,2010.2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一、学科概况

山东农业大学木材科学与工程学科创建于2006年,历经原科技学院、水利土木工程学院建设,于2011年7月调整至林学院管理。
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属工学学科,其服务的木材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理论,掌握木材及木质复合材料的结构、性能、加工利用等专业知识,熟悉我国林业、木材工业、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国内外木材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可在人造板、家具设计与制造业、室内装饰工程领域的大型公司、海关、质检局、环保局、林业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木材鉴定与检验、低碳木质材料精深加工、绿色人造板生产、家具及装饰木制品设计与制造、环保胶粘剂研发、木材工业装备应用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本学科教师均具有研究生学历,主要骨干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高层次人才1人,是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已在《Holzforschung》、《International Biodeterioration & Biodegradation》、《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Bioresources》、《Materials Research Innovations》、《Wood Research》、《复合材料学报》、《林业科学》、《家具》、《家具与室内装饰》等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31篇,授权和公开国家专利20余项,主编和参编专著2部(章),主持和参加国家、省部级纵向课题10项,与企业合作的横向课题3项。
基于山东省庞大的木材工业产能和迫切的科技需求,山东省林业厅成立了山东省木材科学研究所,挂靠在本学科,暂设木材解剖研究室、木材保护与改性研究室、家具设计与工程研究室、人才培养培训和技术服务部。

二、师资队伍规划

本学科现有的优秀青年教师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和南京林业大学,形成了一支年轻化、高学历、学缘结构合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师资队伍。根据学科建设规划,学校将逐步引进木材工业装备、人造板生产工艺方向的优秀博士,完善师资队伍结构,使本学科师资队伍总人数达到6-10人。
姓名 技术职务 学位 研究方向
路则光 教授,硕导 博士 家具设计与工程,装饰木制品,建筑用农作物秸秆纤维保温材料
李永峰 教授,硕导 博士  木材保护与改性,新型木质纳米复合材料
席恩华 副教授 博士  木材解剖
董晓英 副教授 硕士  家具与室内设计,木材保护与改性
 

三、学科建设与发展思路

1.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培养木材产业的卓越工程师为目标,以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和完善办学条件为基础,以加强产学研为突破口,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推进学科建设,力争在3-5年内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省级科研平台。

2.科学研究

瞄准木材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国际前沿,利用纳米技术开拓木材科学的内涵与外延,开展以木质材料精深加工为根本、生物质材料综合利用为目标的高新技术研究;结合山东省家具、木门、地板、刨花板、中密度纤维板、胶合板等企业的技术需求,积极促进产学研合作研究。

(1)木材细胞结构及其材性研究

研究木材的细胞形态和数量的发育规律,探讨木材细胞壁的壁层结构及其化学成分,剖析其与力学性质的关系,揭示木材的物理性能,为解决造纸生产中纸浆纤维表面起毛现象、干燥过程中水分移动问题和防腐处理中防腐剂的渗透难题等提供科学依据。

(2)木材-有机-无机杂化纳米复合材料研究

基于木材天然的双重复杂毛细管系统结构,通过分子结构设计与合成构建木材-有机-无机杂化纳米复合的新模式,并利用有机体与无机体在木材的“微/纳容器”内原位杂化复合制备新型木材-有机-无机杂化纳米复合材料;基于构建的功能性单体体系,通过控制有机体与无机体的均匀杂化和界面复合,协同优化赋予木材高强的力学性能和优异的耐久性,以克服传统有机聚合物改性木材的脆性高、热稳定性差和无机(纳米)化合物难以有效改性木材力学性能的缺点,并为构建具有特殊的超疏水、光、电、磁、热响应等功能与智能特性的新型木质复合材料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对于木材尤其低质木材在家居、建筑、交通及军用器械等领域的高附加值利用具有积极的探索价值和潜在的应用前景。

(3)仿生超疏水木材保护涂层

受荷叶表面的超疏水特性、变色龙伪装特性等自然界生物独特现象的启发,利用纳米技术在木质材料表面仿生构造超疏水纳米保护涂层,或构建刺激/响应型的具有自清洁、自修复、自加热、抗菌、隐身、电磁响应、光热响应等对光、电、磁、温、湿、压等敏感的智能保护涂层,可望从根本上解决木材天然的吸水膨胀、受潮腐蚀等固有缺陷,并赋予木材独特的智能特性,从而大幅拓宽木材的应用范围,实现(低质)木材的高附加值利用。

(4)纳米晶体纤维素与壳聚糖的综合利用

从木材等生物质材料中提取纳米晶体纤维素、壳聚糖等世界上含量最丰富的天然聚合物,利用层层自组装等技术将其复合体制备成高强、透明纳米复合材料膜,应用在食品包装、生物医学等领域,可实现生物质材料的高附加值利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5)基于纳米技术改性的环保型木材用水性涂料/胶粘剂研究

利用零维、一维、二维纳米无机体、有机体改性木制品用水性涂料和胶粘剂,改善涂料/胶粘剂应用的环保性,提高涂料的附着力、耐磨性、硬度及胶粘剂的胶合强度等,对于水性涂料/胶粘剂的拓宽应用具有积极的研究意义。

(6)家具用环保水性涂料涂饰技术研究

木家具用水性涂料具有环保、节能、施工安全和延展性好等优点,但推广过程中存在涂层干燥速度慢、漆膜质量受施工环境影响显著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对涂饰工艺技术作深入研究。

(7)智能化家具新产品开发

采用信息化、自动化高新技术开发体现科技性、人性化、智能化的民用家具和办公家具新产品。

(8)绿色装饰木制品及其工厂化施工模式研究

研发室内装饰木制品的种类、结构、工厂化制造工艺,实现“工厂化生产、现场组装”的施工模式。

(9)建筑用农作物秸秆纤维保温材料研究

针对建筑用农作物秸秆纤维综合利用问题,与建筑材料、土木工程、建筑装饰等学科师资合作,深入开展秸秆纤维新产品的研发,为产业化奠定基础。

3、人才培养

拓宽本科教育的专业口径,向家具设计与工程、生物质复合材料方向拓展,教育质量达到国内同专业先进水平,每年招收本科生达到60人。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力争早日实现学科硕士点的独立招生,每年拟招收硕士生3-4人。


  李红丽,副教授,博士。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硕士生导师。先后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攻读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学士、硕士及草业科学博士学位。中国水土保持学会风蚀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治沙暨沙产业学会会员,山东省第11届青年联合会委员。入选山东农业大学1512第三梯队。
  主要从事沙地治理、植被恢复、生理生态、盐碱地治理、矿区复垦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九五”、“十五”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攻关、山东省科技厅、水利厅项目以及山东省博士基金等16项研究。现合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山东省博士基金1项、水利厅项目2项及其他项目2项。获山东省水利厅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近年来参编教材4部,参编专著1部,发表论文20余篇。
  教学工作
  一、本科生教学
  为本科生开设荒漠化防治工程学、沙漠学、风沙区防护林体系工程、牧草栽培学、水土保持概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等理论课程;开设荒漠化防治工程学、水土保持概论等实验及课程设计等实验实践课程;指导本科生生产及公益劳动、专业课综合实习;指导毕业生毕业(生产)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60余名。
  二、研究生教学
  开设荒漠化防治专题、灌草栽培学、水土保持研究方法专题等硕士生课程。指导研究生6届6人,农业推广硕士2届2人。
  科研工作
  一、研究领域与特长
  沙地治理、水土保持、沙尘暴防治、矿区复垦与盐碱地治理、生态修复与植被恢复、干旱区生理生态。
  二、现主持和承担的有关科研项目
  内蒙古典型草原同资源种团水分利用与再分配趋异调节机理研究,国家自然基金,合作主持人
  封育状态下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疏林草原林草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国家自然基金,合作主持人
  山东省风沙区沙化土地农林牧复合经营生态经济型综合整治技术研究,山东省博士基金,主持人
  山东省黄河故道风沙化土地形成机制与综合整治的研究,山东农业大学博士基金,主持人
  矿区塌陷地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研究,山东省水利厅项目,主持人
  水库集水区水源保护林对水环境调控机制研究,山东省科技厅项目,参加
  重要水源地水土流失及对策研究,山东省水利厅项目,参加
  三、近年来发表的教材、专著和代表性论文
  (一)教材与专著
  《治沙原理与技术》(十一五规划教材),参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风沙物理学》(北京市优秀教材),参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参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水土保持植物学》(十一五规划教材),参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生态环境规划》,参编,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
  (二)代表性论文
  董智,贾志军,李红丽(通讯作者)等.河北省坝上风电场建设区水土流失特点与植被恢复途径.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9,7(5):82-86
  董智,马宇飞,李红丽(通讯作者).4个紫花苜蓿品种分枝期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日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中国草地学报,2009,31(3):67-71
  任国勇,董智,李红丽(通讯作者).黄河故道沙地不同间作模式林粮产量比较.防护林科技,2009,3:11-12,41
  马琳,李红丽(通讯作者),董智,丁国栋.不同浓度NaCl盐处理对4种牧草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9,30(2):125-130
  董智,谷雨,李红丽(通讯作者).阿拉善地区沙尘暴发生的时空变化规律探讨.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8,6(2) 26~31
  董智,李红丽(通讯作者).黄泛平原风沙化土地种植牧草改良土壤效果研究. 中国草地学报,2008,30(3):84-87
  刘刚,李红丽(通讯作者),董智.黄河故道风沙区牧草控制风蚀效果的研究.中国草地学报, 2007,29(1):61-65
  董智,李红丽,汪季等.土工格栅沙障防风积沙效应风洞模拟实验.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7,5(1):35-39
  李红丽,董智,张昊. 黄泛平原发展牧草产业治理风沙化土地的探讨.中国草地学报, 2006,28(5):104-109
  李红丽,董智,王林和.浑善达克沙地流沙与四种主要植物群落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的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6,20(3):169-174
  刘刚,李红丽(通讯作者),董智,孙明高.泰山抽水蓄能电站扰动区不同植被恢复措施效果研究.水土保持学报, 2006,20(6):41-45
  李红丽,董智. 浑善达克沙地流沙与四种主要植物群落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的研究.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20(3):169-174
  董智,李红丽,孙保平, 郝玉光.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磴口县沙尘天气变化规律及其对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响应.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18,spp: 269-275
  董智,李红丽,左合君等.土壤凝结剂沙障防沙机理的风洞模拟实验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18(5):154-159
  董智,李红丽,左合君等.土壤凝结剂沙障固沙机理及流沙控制的研究.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4,2(2) 16~20
  李红丽,董智,孙保平.土壤凝结剂沙障固沙机理及流沙控制的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2004,18(4):7-11
  李红丽,董智,丁国栋等.浑善达克沙地植物蒸腾特征的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3,17(5):135-140.
  李红丽,董智.浑善达克沙地沙地榆根系及根量分布的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2,16(4):99-105.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风景园林学  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 083400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正确的政治立场、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创新精神、扎实的专业知识,可以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政府机关、企业和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生产、推广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具体要求: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2、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为风景园林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3、掌握风景园林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前沿发展动态,具有较好的理论研究能力、扎实的规划设计基础、全面综合的知识结构,能够进行城乡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城市绿地及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以及园林植物研究与应用等。
4、较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言。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学科方向
1、特色园林植物种质资源
重点研究内容有:山东省特色花卉牡丹、芍药、玫瑰、月季等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新品种培育、重要观赏性状形成机理解析;山东省特有树种和珍稀树种资源调查、保存与评价;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园林植物造景与景观评价。
2、园林与景观设计
重点研究内容有:生态园林城市设计与绿地系统规划、风景区总体规划与各类专项设计、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工矿废弃地景观恢复设计、湿地景观设计、园林建筑设计等;各种类型绿地的园林植物选择、配置、生态和景观效益分析等。
3、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
重点研究内容有: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形态、意境结构、理景手法;西方现代园林的产生及演变过程;泰山建筑、景观空间结构分析;当今园林设计、景观评价理论;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等。
三、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组负责学位点建设规划及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组织研究生入学考试命题、阅卷及复试,组织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的论证、专题讨论、中期考核、论文预答辩与答辩,研究决定与研究生培养有关的其它重要事项。导师负责指导制定培养计划、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学生产或社会实践、论文选题、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等。研究生与导师指导关系的确定采取研究生与导师双向选择的办法。导师调离学校或外出时间超过一年,或因其它原因不能继续指导时,学院负责变更研究生的指导关系,并报学校备案。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学制三年,学习年限三至五年,五年不毕业者作结业处理。
五、课程学习与必修环节
1.课程学分
①本学科基本学分要求为30学分。
②学位课程不低于13学分(园林与景观设计、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两个方向)或14分(特色园林植物种质资源方向)。
2.必修环节、校外实践研究
专题讨论与实践教育1学分
3、跨学科或同等学历者,须在导师指导下补修2-3门本学科本科主干课程,计成绩,不计学分。补修课程不及格者,不进行中期考核。
4、每位学生需修满31学分,其中课程(含学位课与非学位课)30学分,必修环节(专题讨论与实践教育)1学分。
课程设置(见附表1,2)
六、毕业与学位要求
答辩资格审核: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任务、实践环节,修满规定学分,完成学位论文且查重符合要求,在规定的国内外正式学术刊物(其中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园林与景观设计方向为学科指定刊物)发表与学位论文内容有关的研究论文,经导师同意后方可申请预答辩。学院对硕士研究生的答辩资格和科研原始资料(资料存档地点由学院和导师协商)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报学校核准,准予预答辩。
论文评阅:由学校统一组织盲评,盲评通过者,参加学位论文预答辩,不通过者,不能进入下一程序。   
论文预答辩:学位点统一组织本学位点学位论文全员预答辩,学校抽取部分学位论文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预答辩。预答辩委员会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决定是否通过预答辩,通过预答辩的论文经修改后参加正式答辩;未通过预答辩者,不能参加正式答辩,延期毕业。  
论文答辩:答辩工作由学位点统一组织;答辩委员会由至少5名具有高级职称的相关专业专家组成,外单位专家至少1人,答辩委员会主席由校外专家担任。   
学位授予: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须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至少1篇体现学位论文主要内容的研究论文(署名单位为山东农业大学),方可申请硕士学位。  
对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按照《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要求,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推荐,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硕士学位。
 
 
学院院长(签字: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签字
         学院(公章)                                         日期:
       
附表1                  
林学  学院  风景园林学 专业 硕士 生课程设置
研究方向:(1)特色园林植物种质资源;(2)园林与景观设计;(3)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
课程
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开课学院
学位课程 GS01200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6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GS011002 硕士公共英语 4 72 2 外语学院
GS001001 高级植物生理(培养方向1必修) 3 54 1 生命科学学院
GS015001F 高级生物统计(培养方向1必修) 2 36 1 信息学院
S009162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培养方向1必修) 3 54 3 林学院
S009180 风景园林设计竞赛专题(培养方向2、3必修) 3 54 1 林学院
S009181 园林植物景观营造(培养方向2、3必修) 2 36 2 林学院
S009163 中国风景园林艺术之源流(培养方向2、3必修) 2 36 2 林学院
选修课程 GS017001 科技论文写作 2 36 2 文法学院
GS001008F 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 2 36 1 生命科学学院
GS013002 仪器分析 3 54 1 化学院
GS001004 基因工程原理和技术 2 36 2 生命科学学院
GS017002 中国传统文化 2 36 1 文法学院
GS017003 求职面试礼仪 1 18 2 文法学院
S005020 花卉组织培养技术 1 18 2 园艺学院
S009049 高级园林植物育种学 1 18 2 林学院
S009068 花卉装饰艺术 1 18 3 林学院
S009164 花卉分子生物学 2 36 1 林学院
S009165 植物分类研究法 1 18 1 林学院
S009166 园林植物新品种专题 1 18 1 林学院
S009167 野生花卉资源 1 18 2 林学院
S009146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思潮 2 36 2 林学院
S009145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2 36 1 林学院
S009144 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 2 36 2 林学院
S014156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 2 36 3 水土学院
S009148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法规 1 18 2 林学院
S009183 现代旅游规划设计原理 2 36 2 林学院
S009054 森林公园规划设计 1 18 3 林学院
GS016001 文献检索 1 18 1 图书馆
S006130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2 36 1 资环学院
S009168 城市规划方法与实践 2 36 2 林学院
S009169 风景园林高级表达 2 36 2 林学院
必修环节 BXHJ009001 专题讨论与实践教育 1 18 3 林学院
补修课程 BX009012 花卉学(培养方向1) 不计学分 36 1 林学院
BX009013 园林树木学(培养方向1) 36 1 林学院
BX009014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培养方向1) 36 1 林学院
BX0091041 园林史(培养方向2,3) 36 1 林学院
BX0091042 园林艺术原理(培养方向2,3) 36 1 林学院
BX0091043 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培养方向2,3) 36 1 林学院
 


  马风云,副教授,森林培育硕士生导师。1987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毕业并取得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森林培育与生态恢复种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参加过多项科研课题,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1项,甘肃省科技进步奖2项。发表科技论文多篇。
  教学工作
  为本科生开设普通生态学、森林生态学、环境生态学、城市林业、森林防火学、测树学、生物多样性利用、药用植物栽培与利用及相关的实验课等课程。
  为研究生开设恢复生态学、恢复生态学专题、高级生态学等课程。
  指导硕士研究生5届8人。
  科研工作
  研究领域和特长:主要从事恢复生态学、湿地生态学和生物质能源研究。
  完成的主要科研项目
  《枣树引种栽培试验研究》,1990年获甘肃省林业厅科技进步三等奖。
  《建立枣树品种园的研究》,1996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获甘肃省林业厅科技进步二等奖。
  《果树品种园研究》1998年获武威地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在研究经济林的同时,主持了《灌木花卉引种栽培试验研究》。
  1999至2000年,由于自己丰富的治沙造林实践经验,被借调到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协助搞该所承担的UNDP项目,该项目具体在内蒙古毛乌素沙漠实施,经过两年努力,该项目获得联合国发展计划署的好评。
  2000年直接考取了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原中国科学院沙漠研究所),2000年7月至2003年7月在该所攻读博士学位。博士论文在该所野外生态站沙坡头沙漠实验研究站完成,该站治沙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现在每年有大量的国内外学者到该站参观参观学习。在读期间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中国北方沙漠化过程及其防治研究”(G2000048704)和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创新项目(CACX210031,CACX210048)的研究,完成了题为《沙坡头人工固沙植被稳定性研究》的博士论文,并获得优秀博士奖学金。
  2003年到山东农业大学工作后,科研研究方向主要为恢复生态学。申请到《黄河三角洲刺槐林稳定性研究》(博士基金)。2005年进入山东农业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主要进行《全球变化背景下黄河三角洲天然湿地生态系统特植被和土壤特征研究》的研究。
  2005年承担了山东农业大学下达的“三农”课题《山东省林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省建设追踪研究》。
  2006年申请到了山东省科技厅下达的项目《生物能源对山东省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省建设的影响》。
  2009年申请到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黄河三角洲天然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2010~2013年)。
  发表及参与发表的主要论文
  《生态系统稳定性若干问题的研究评述》(中国沙漠,2002,22[4])
  《沙坡头地区人工植被油蒿种群结构与更新的研究》(中国沙漠,2002[6])
  《沙坡头人工固沙植被区柠条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特征》(兰州大学学报,38专集)
  《沙坡头地区固沙植被土壤水分动态研究》(中国沙漠,2002[1]、
  《水分梯度对沙地柏幼苗荧光特征和气体交换的影响》(植物生态学报2001[2])
  《沙坡头人工固沙植被若干土壤因子空间异质性研究》(中国沙漠,2005 25[2])、207-215
  《沙坡头人工固沙植被若干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应用生态学报,2006 17[5])、789-795
  《Long-term Effects of Revegetation on Soil Water Content of Sand Dunes in Arid Region of Northern China》(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2004[1])
  《沙漠化过程中植物的适应对策及植物稳定性机理研究》(海洋出版社2004)
  《黄河三角洲冲积平原湿地土壤氧化还原酶活性与养分通径分析》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7(29)3.  479~483
  《不同树种的刺槐混交林对土壤化学性质及土壤酶活性影响研究》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2007(38)第1期,52~57
  《黄河三角洲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特征和酶活性及其相关性分析》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7 ,22(4)66~69
  《黄河三角洲冲积平原湿地土壤脲酶活性与养分相关性分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7(26)第3期,327~329
  《黄河三角洲不同演替阶段湿地群落的土壤和植被特征》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7,24(3)313~318
  《典型相关分析在湿地土壤特征研究中的应用》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7,5(6)47-52
  《黄河三角洲冲积平原湿地土壤酶活性与养分相关性分析》   水土保持研究 2008 (15)第1期。59~61
  《黄河三角洲不同演替阶段湿地土壤线虫的群落特征》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8 14(2):202~206
  完成的项目
  黄河三角洲植被恢复与生态体系构建技术的研究(JB2007-1-4)
  主要完成单位: 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主要完成人: 邢尚军,张建锋,宋玉民,郗金标,马丙尧,马风云,马海林,刘德玺,赵云朝,杜振宇,常立华,李 萍
  该项目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林学     专业代码:090700     门类/类别:农学     学科/类别:林学
 

专业介绍

张登山研究员简介
个人信息:张登山,男,1961年1月出生,博士,研究员。现为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985科技平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5获北京师范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荒漠化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个人工作简历:1983.7~1990.12 青海省治沙试验站,任副站长;1991.1~现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从事荒漠化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作。1999年01月,聘为副研究员;1999年12月,研究员;2009年10月,青海大学聘用为二级研究员。其间:2005.6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攻读自然地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2005.10~2007.12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专业做博士后。
科研项目:主要从事防治治沙领域的研究试验工作,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科技支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业成果转化项目、林业公益行业专项以及省重大项目等30余项,在《中国沙漠》等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7部。教学课程:博士、硕士生《治沙造林学》。
通信地址: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邮政编码:810016
联系电话:  0971-5311156;13997144583
邮箱地址: dshzhang2008@sina.com
杨占武副研究员简介
个人信息:杨占武,男,1969年12月出生,副研究员,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现为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研究室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从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方面的研究。
个人工作简历:1994年毕业到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林业研究所工作,现任研究室主任。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高寒干旱区的景观生态学及荒漠化防治方面的研究工作。
科研项目:先后主持和参加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多项,取得科技成果7项,获青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二)、三等奖1项(排名第四),梁希林业科技奖1项(排名第二),在国内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20多篇。
通信地址: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林业研究所
邮政编码:810016
联系电话:  0971-5310047
邮箱地址:yangzhanw90@126.com
沈硕副研究员简介
个人信息:沈硕,女,1981年12月出生,博士,副研究员,中共党员。现任职于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获福建农林大学农学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天然产物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近年来主要从事海洋微生物及青藏高原地区盐湖嗜盐菌系统发育多样性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
个人工作简历:2004年9月-2009年12月就读于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物病理专业,从事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及海洋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方面的研究,获得农学博士学位。2010年至今,任职于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主要从事青藏高原盐湖地区微生物资源的系统发育学多样性及其次级代谢产物抑制植物病原菌方面的研究。
科研项目:到目前为止,共主持科研项目3项,其中省级项目1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项目1项,农科院项目1项。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共发表论文5篇,其中SCI收录的论文2篇,并作为Natural Product Resesrch的审稿人。
通信地址: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邮政编码:810016
联系电话:  0971-5310129
邮箱地址:fjfzss@126.com
 

专业点分布

北京农学院 山西农业大学 北华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西南林业大学 青海大学

专业大学排名

0907 林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18 所,本次参评18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30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22 北京林业大学 A+
2 10298 南京林业大学 A+
3 1071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A-
4 10225 东北林业大学 B+
5 10341 浙江农林大学 B+
6 10389 福建农林大学 B+
7 10538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B
8 10626 四川农业大学 B
9 10677 西南林业大学 B
10 10086 河北农业大学 B-
11 10410 江西农业大学 B-
12 10434 山东农业大学 B-
13 10129 内蒙古农业大学 C+
14 10201 北华大学 C+
15 10564 华南农业大学 C+
16 10364 安徽农业大学 C
17 10466 河南农业大学 C
18 10657 贵州大学 C
19 10157 沈阳农业大学 C-
20 10504 华中农业大学 C-
21 10733 甘肃农业大学 C-

林学研究生考试科目:
硕士考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或203日语
344风景园林基础
802园林设计
注:以南林为例
 
林学考研参考书: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专业参考书与指定教材为:344风景园林基础:
(园林史、园林规划设计原理、园林工程各占50分)
《中国古典园林史》,周维权,清华大学出版社
《西方造园变迁史》,针之谷、钟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园林规划设计》,王浩,东南大学出版社
《园林工程》,赵兵,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以及园林设计、城市规划设计的标准和规范
802园林设计:
《建筑画环境表现与技法》,钟训正,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同济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等合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制图》,钟训正,东南大学出版社
 
林学专业研究生就业:
林学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林学专业就业前景之一
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搞好林业工作。近年来,我县林业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及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林业工作方法,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是还应该看到,与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群众的愿望相比,我们的林业工作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如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生态建设与森林经营等有待于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山林纠纷调处和林区维稳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总结以往成功的实践,更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我们正在进行的工作进行深入思考,进一步明确工作方向、目标任务。新时期林业工作要有更高、更新的目标定位,要用科学发展观确立新时期林业工作的新理念,用科学发展观推进新时期林业工作的新实践。
林学专业就业前景之二
现代林业发展要为促进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证。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林业发展观,涉及到以林业建设为重点的生态发展战略工程实施的各个方面,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林业部门责任重大。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林业工作,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必须坚持从林业实际出发,把生态效益放在林业工作的第一位,建立体现经济与生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长效机制,推进林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文章来源于吉林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http://www.ccutu.com转载请注明出处
林学专业就业前景之三
第一在提高造林质量上求突破。要抓好生态工程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地实施退耕还林、天保、生态公益林、三北等林业重点工程,确保实现我县森林覆盖率每年稳定递增的目标。不断提高良种壮苗使用率。加强造林施工的质量监督,建立健全造林施工质量管理机制。尊重自然规律和科学规律,合理选择造林方式、植被搭配方式,提高造林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第二在扩大社会造林上求突破。大力支持各类社会主体和资金参与林业建设,以政策为引导,以法律作保障,鼓励和扶持社团、企业、个人等开展多种形式的造林,不断扩大非公有制造林的数量和规模。充分运用宣传发动、表彰带动、检查促动等手段,采取植纪念树、造生态模范林等形式,推动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发展。三是在提升林地生产力上求突破。探索不同条件下的森林经营模式,解决营造林工作中的过密、过疏、过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