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考研参考书目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山东理工大学考研分数线、山东理工大学报录比、山东理工大学考研群、山东理工大学学姐微信、山东理工大学考研真题、山东理工大学专业目录、山东理工大学排名、山东理工大学保研、山东理工大学公众号、山东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山东理工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考研真题资料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考研参考书目信息,是考研之前需要获取相应的考研信息,比如考试大纲、招考专业、招考目录等等基本信息,这些内容是进行考研前期工作的必要准备。考生可以从各院校的研招网进行查询,每年的9月左右就会公布下一年度的招生计划。考生应当仔细阅读相关文件的要求和信息,部分专业的名称相近,内容也比较繁杂,容易混淆或遗漏,考生要仔细区分。另外各大考研网站的相应版块也会有历年的招生信息汇总,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考研参考书目信息内总结了各大院校的历年招生信息,方便考生查询和选择。最后,考研派的小编预祝各位考研的同学都可以考取理想的学校。

Add 山东理工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考研参考书目信息网是考生获取考研信息的最基本、最官方的渠道,该网站会提供各种有关考研的资讯和内容,比如历年的考研招生计划、考试计划、考试内容、考试大纲、考试政策、报录比、录取名单、复试名单、复试分数线、推免政策等等内容,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招生信息网提供的信息是最为准确和官方的,是考生进行考研的信息主要来源,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的小编提醒各位考生要时刻关注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一切信息变动要以该网站提供的内容为主。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考研参考书目信息网会公布研招办以及各个院系的招生负责人电话,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疑惑时可以打电话进行咨询。最后,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的小编预祝各位考研的同学都可以考取理想的学校。

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考研参考书目

  
  姓名:马明建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53年3月
  职称:教授  学院: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最后学历:本科
  主要研究方向:农业生物环境与控制技术等

  马明建,男,1953年3月出生,山东寿光人,本科,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学校136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员。主要从事农业生物环境与控制技术、测控技术与装备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主持完成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2项,参与完成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其他项目6项。发表学术论文22篇,其中EI 收录4篇。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淄博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自动控制温室系统”获得山东省教育厅优秀教学实验技术成果一等奖1项,“智能化温室高效栽培模式与测控系统” 获得山东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1项、山东理工大学校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出版著作教材3部,其中《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已再版,总印数超过两万册,并在国内数十所高校得到使用。先后主讲了“农业机械化概论”、“计算机辅助设计”、“BASIC语言”、“工厂电气控制技术”、“数据采集与处理”、“机电一体化设计基础”、“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农业设施学”等本科、研究生课程。指导硕士研究生4人。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姓名:郭衍银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6年
  职称:副教授  学院: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最后学历: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蔬菜安全等

  郭衍银,男,1976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4年7月于山东农业大学蔬菜学博士毕业,同年12月,进入寿光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博士后工作站。现于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工作。

  主要科研项目:参与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蔬菜安全生产关键技术支撑体系研究”(022090131)、国家948项目“优质蔬菜品种及安全生产关键技术引进”(2003-T14)、山东农业良种工程“蕨菜高效栽培、品种优化及保鲜技术研究”和淄博市科技攻关项目“野菜高效栽培及MA保鲜技术研究”;主持博士基金课题“青花菜黄化机理及保鲜技术”、博士后基金项目“冬枣速冻解冻技术研究”及“巨人南瓜标本制作”等。

  主讲课程:“食品分析”、“食品生物技术导论”、“农产品品质检测”、“现代食品物流学”等课程

  主要著作:
  《园艺产品保鲜与包装》主编
  《绿色蔬菜生产技术全编》副主编
  《生姜高产栽培》编者

  主要论文:
  郭衍银,王秀峰,徐坤等. 南方根结线虫对生姜生长及内源激素的影响[J]. 植物病理学报,2004,34(1):49-54
  郭衍银,徐坤、王秀峰等. 生姜根结线虫病原鉴定及发生规律. 植物保护学报2004,31(3):241-246
  郭衍银,王秀峰,徐坤等. 姜田土壤特性对南方根结线虫密度的影响. 农业机械学报,2004,35(6):217-221
  郭衍银,徐坤,王秀峰等. 生姜对南方根结线虫生理生化的反应.植物病理学报,2005,34(1):49-54
  郭衍银,王秀峰,徐坤等. 南方根结线虫初始接种密度对生姜生长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2005
  郭衍银,王秀峰,徐坤等. 生姜癞皮病的发生危害及病原初步鉴定[J]. 植物保护,2004,30(1):61-62
  Xu, K., Guo, Y.Y. and Wang, X.F. 2004. STUDIES ON THE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GINGER. Acta Hort. (ISHS) 629:347-353
  
  Xu, K., Guo, Y.Y. and Wang, X.F. 2004. TRANSPORT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CARBON AND NITROGEN NUTRITION IN GINGER. Acta Hort. (ISHS) 629:341-   
  郭衍银,王秀峰,徐坤等. 根结线虫对生姜大量元素吸收特性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2003,12(4):93-97
  郭衍银,徐坤、王秀峰等. 缺钾生姜对铁锰铜锌吸收分配规律的研究. 山东农业科学2003,5:9-12
  郭衍银,王秀峰,徐坤等. 矿质营养与植物病害机理研究进展.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3,38(4): 385-393
  郭衍银,徐坤、王秀峰等. 生姜对氮磷钾缺乏的反应. 土壤肥料,2004,1:7-9
  郭衍银,王秀峰,徐坤等. 根结线虫对生姜微量元素吸收特性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2004,17(2)185-188
  郭衍银,朱艳红,张楠. 赤霉素对青花菜花球矿质元素含量及保鲜效果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已录用待刊登

  E-mail: guoyy@sdut.edu.cn
  办公电话: 0533-2786382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学院现有教职工139人,其中教授27 A,副教授43人,拥有博士学 位99人,博士生导师35人,硕士生导师110人,具有国际学术背景教师 比例达到38%。拥有国家领军人才2人,法国欧科院院士 1人,"万人计 划"领军人才3人,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泰山学者”2人,泰山产业 领军人才2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 1人,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岗位专家1人,山东省有突 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 1人,山东省千名知名技术专家1人。

  
  姓名:赵静  性别:女   
  职称:副教授  学院: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最后学历: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机械工程

  赵静,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1998年硕士毕业来理工大学工作,2003年9月开始在北京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于2007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在工作及攻读博士期间,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了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研究工作,主持理工大学博士基金一项。

  熟悉有限元模拟软件ANSYS/LS-DYNA和DEFORM及三维造型软件PRO/Engineer,对楔横轧模具的设计流程比较熟悉。近几年主要从事楔横轧成形轴类零件的研究工作。在计算机图像处理、视觉识别、机械产品三维建模及模拟仿真方面开展了多年的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被EI、SCI和ISTP三大检索收录的文章有15篇。

  主讲课程:《C程序设计》,《计算机文化基础》,《动态网页制作》, 《机械创新设计》,《机械优化设计》,《机械工程专业外语》,《拖拉机构造等课程》;主讲过研究生的《计算机视觉检测》、《专业外语》、《优化设计》、 《农业物料学》等课程。从参加工作至今,每年都带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研究生辅导情况:工程硕士4名,已毕业一名。

  主要教学科研成果:
  ①主持或参与科研情况
  1. 《农业机械学》网络课程建设及省级精品课程建设
  2. 《机械优化设计》网络课程建设
  3. 《机械工程专业外语》网络课程建设
  4. 《机械优化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校教学研究项目)
  5. 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楔横轧多楔精密成形长轴类零件理论研究(No50475175)”的研究工作
  6. 主要参与完成了国家自然重点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科学自然基金:“特大件成形制造技术基础研究(50435010)”的研究工作
  7.主持完成了校博士启动基金“汽车半轴多楔成形机理研究”工作。
  在研项目:
  铝合金轴类零件楔横轧多楔成形关键技术研究,省教育厅高校科技计划,2011-2014
  ②论文发表情况(选列本人最具代表性论文10篇)
  1. 赵静,束学道,胡正寰。 楔横轧多楔轧制光轴表面光滑程度规律研究 《中国机械工程》2008年第19卷第9期(EI收录)
  2 赵静,鲁力群,胡正寰。汽车半轴楔横轧多楔成形力能参数数值模拟与实验 《农业机械学报》2008年第39卷第6期 (EI收录)  
  3 赵静,束学道,胡正寰。工艺参数对多楔轧件接口质量的影响规律研究 《机械工程学报》2008年第44卷第11期 (EI收录)
  4 赵静,束学道,胡正寰。 楔横轧多楔成形汽车半轴力能参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vol.29(1)3 (EI收录)
  5. 赵静,鲁力群,胡正寰。 楔横轧多楔成形等直径轴类件内部疏松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塑性工程学报》2008年第15卷第1期(EI收录)
  6. Zhao Jing. Simulation of Forming Automotive semi-axes withMulti-wedge Cross Wedge Rolling 《Proceedings of ICMIC2008》(ISTP收录)
  7. Zhao Jing. Computer aided design for cross wedge rolling tools of automobile semi-axes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vol187(2007)(SCI收录)
  8.Zhao Jing Study on Varying Rule of Mechanical Parameters in Forming Automobile Semi-axes with Multi-wedge Cross Wedge Rolling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 2007 》论文集 (ISTP收录)
  9. 赵静,何东健.果实形状的计算机识别方法研究.《农业工程学报》.2001,17(2),165-167(EI收录)
  10. 赵静 等 深松旋耕沟播联合作业机的研制 《农机化研究》2008年第6期 4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姓名:张道林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57年
  职称:教授  学院: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最后学历:学士
  主要研究方向:农业机械等

  张道林,男,1957年出生,教授,1982年1月毕业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山东理工大学)农业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学士学位,1985年9月江苏理工大学助教进修班学习研究生课程。农业工程学会理事,农业机械学会会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精品课程《农业机械学》负责人。山东理工大学党委委员,现任山东理工大学后勤管理处处长。
主要从事农业机械,玉米收获机械,现代设计方法的教学科研工作。

  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国家科技攻关、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横向课题等多项科研项目,从事农业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研究多年,在玉米收获机械技术研究方面连续多年获得国家资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EI检索7篇,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将1项,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二奖各1项,获得授权专利5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主编教材4部。获得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999年评为淄博市“优秀党务工作者”,2003年获得山东高等学校优秀党务工作者。
近五年主讲本科生的《农业机械学》,研究生的《综合专题》等课程,指导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设计。2009年山东省精品课程《农业机械学》负责人,2010年国家精品课程《农业机械学》负责人。

  主持或参与科研情况
  ① “新型自走式玉米收获机研究与示范”,“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研究与示范(2006BAD28B02)”子课题,排名第1;
  ②“自走式穗茎兼收型玉米收获机研制与示范”,“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玉米收获技术与装备研究示范(2004BA524B02)”子课题,排名第1;
  “玉米收获机械运动机理及虚拟设计技术的研究”,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4ZX22),排名第1;
  ④“自走式穗茎兼收型玉米联合收获机研制”,“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1BA504B06),排名第2;
  ⑤“促进山东省农业机械化与振兴农业装备制造业战略研究”,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B2005078),排名第1。
  在研项目:①“玉米收获技术与装备研究”,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玉米机械化生产工艺与装备系统优化研究与示范”课题,排名第1; ②“玉米收获关键技术与机具研究”,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课题,排名第1。

  获奖情况
  ①“无链式玉米收获秸秆还田装置研究与应用”, 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11年,排名第1;
  ② “无链式玉米收获技术及系列玉米收获机的研制” 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2009年,排名第1;
  ③“自走式穗茎兼收型玉米联合收获机研制”,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2004年,排名第1;

  论文发表情况
  ① 张道林,孙永进,赵洪光. 自走式穗茎兼收型玉米联合收获机的设计与试验.农业工程学报,2005;21(1):79-81(EI收录)
  ② 张道林,孙永进等.立辊式玉米摘穗与茎秆切碎装置的设计.农业机械学报,2005;36(7):101-102(EI收录)
  ③ 张道林,孙永进等.双向犁平地合墒器随动翻转机构的研究.农业工程学报,2000;16(5)71-73(EI收录)
  ④ 张道林,汪遵元.可调式内侧充种排种器型孔的分析.农业机械学报,1994;25(3):33-37
  ⑤ Zhang Daolin,Wang Zunyuan,Hu Dunjun.Analysis on Main Design Parameters of Internal-Filled Type Feeding Device. IAMFE/CHINA’94,1994;07:186-192

  专利
  ①张道林,刁培松,董峰等.无链式玉米收获秸秆还田装置,发明专利(ZL2006 1 0045370.2)
  ②张道林,刁培松等.双犁壁悬挂式筑埂开沟机.实用新型专利(ZL 97 2 45504.3.1997.10)
  ③张道林,孙永进等. 立式玉米收获机的摘穗茎秆切碎复合装置. 实用新型专利(CN2643629.2004.09)
  ④汪遵元,胡敦俊,王冲,张道林等.可调式内充精量排种器.实用新型专利(CN2131281.1993.05)

  科研成果
  ① 4YZQ-3型自走式穗茎兼收型玉米联合收获机.农业部会议鉴定,2003.12.排1
  ② 4YB-3型悬挂式玉米联合收获机的研制.山东省科技厅会议鉴定,2006.12.排1
  ③ 4YZQ-3A型自走式穗茎兼收型玉米联合收获机研制,山东省科技厅会议鉴定,2008.07.排1
  ④ 4YZ-4A型自走式玉米收获机.山东省科技厅会议鉴定,2008.11.排1
  ⑤ 4YQW-2A型背负式穗茎兼收型玉米联合收获机研制.山东省科技厅会议鉴定,2008.07,排2.

  主要社会任职
  农业部农机推广(监理)总站专家委员会专家(第一批),山东农业工程学会理事,农业机械学会会员。

  通讯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张周路12号。邮编:255049。
  办公电话:0533-2786939。传真:0533-2780010
  手机:13905336007。邮箱:;zdlzb@sina.com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姓名:殷昌贵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0年
  职称:教授  学院: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最后学历: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农业工程

  殷昌贵,男,1970年出生,硕士,副教授 。1989年7月于山东工程学院设备系本科毕业,1999年3月于山东工业大学获硕士学位,山东省工程图学学会理事。

  主要科研项目:国家精品课程“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鞋垫式足底压力分布测量系统的数据采集及处理研究” (2004ZX33);山东理工大学科技基金项目“玉米收获小麦播种联合作业机的研制”;

  获奖情况: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校首届教学优秀奖;校首届课堂教学创新竞赛一等奖;校CAI课件展评一等奖;校教案展评一等奖2次;学校首届“我爱我师”活动中被评为“学生心中最爱的老师”,等等。

  主讲课程:“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工程制图”、“机械制图测绘”等。

  主要著作:
  《现代工程设计制图》副主编
  《工程制图》参编
  《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副主编
  《机械制图》副主编

  主要论文:
  1. 机械制图测绘材CAI开发研究,农机化研究,2005.3
  2. 机油泵拆装动画的设计与制作,机床与液压,2005.5
  3. 基于AutoLISP的轴类零件3D造型参数化设计系统研究,东华大学学报,2005.8,
  4. 蜗轮蜗杆减速箱拆装动画的设计与制作,机械设计与制造,2006.6
  5. 基于LISP语言的试题库标准答案及控制程序设计与开发,东华大学学报,2006年;
  6. 基于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的图学实验教学研究,东华大学学报,2006年;

  电话: 0533-2786702
  Email: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 [095136] 专业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山东理工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非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9]农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51]农业推广硕士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10
考试科目: ①101 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③341 农业知识综合三
④932 农业机械学
或 873 人机工程学
备  注: 复试科目:业工程综合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 [095136] 专业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山东理工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9]农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51]农业推广硕士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22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41)农业知识综合三
④(873)人机工程学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41)农业知识综合三
④(932)农业机械学
备  注:
工业设计专业简介
1、 历史沿革
山东理工大学工业设计系开设于2001年,隶属于山东理工大学 历史最久,始建于1956年的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所在学院是 山东省首批一流学科建设单位。2018年起,工业设计专业与农机、食 品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共同入选"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 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专业群02001-2008每届招收1个班,40人。 2009级开始,每年招收2个班,80 A.
工业设计专业具有充足的师资力量、学历层次较合理,现有专职 教师12 A,高级实验员1人,均具有硕士或以上学位。其中具有高 级职称的副教授4人,7人有博士学位(其中3人为海归博士),已 形成学术水平、学历层次、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学术梯队。专业教师 主持设计开发的产品曾获得国际著名的德国iF产品设计奖、主持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并承担多项省部级课题,纵横向课题经费总额400余 万元;发表EI及核心论文20余篇,指导学生多次在国家级、省级各 类设计大赛中获得佳绩。教学硬件设施先进,软件资源丰富,教学方 法手段多元,教学管理工作严格规范,保障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2、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于服务地方产业特色,培养能够适应现代工业设计技 术发展,系统掌握并灵活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产品设计、平 面设计、交互设计、服务设计、工程设计等领域胜任新产品开发设计、 研究规划、设计管理等工作,并能够综合考虑法律、环境与可持续发 展等因素,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 具备工程创新意识、团队精神、沟通表达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应用 型高级专门人才。
根据《机械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山东理工大学"五有”(有 社会责任、有创新精神、有专门知识、有实践能力、有健康身心)人 才培养目标要求,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强调基础知识、能力和 素质并重,基础知识涵盖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能力素质则包含 了开放的全球视野、综合人文素质、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多 个方面,适应了社会发展对''国际化”和'‘复合型”和'‘应用型"工 业设计人才的需求。
3、课程体系
建立工程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工程 实践与毕业设计等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与教师科研方向结合,理论联 系实际。
主要课程包括:工程基础课程(工程制图、人机工程学、设计材 料与工艺、机械与结构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平面设 计、计算机辅助三维设计、计算机辅助工程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产 品色彩设计表现、结构与明暗表现、产品设计速写、工业设计史、工 业设计概论、设计构成、设计效果图、设计美学、工业设计心理学、 工业设计专业英语、模型设计与制作);专业必修课程(产品造型基 础、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产品系统设计、新产品开发设计、概念设 计、视觉传达设计、展示设计、原型设计、服务设计);专业选修课 (产品摄影、CI设计、设计方法学);集中实践环节(工程训练、机 械制图测绘、认识实习、效果图设计实践、展示设计实践、视觉传达 设计实践、计算机三维设计实践、产品模型制作实践、新产品开发设 计实践、交叉设计与实践、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
4、就业情况
毕业学生在深圳比亚迪、海尔、奇瑞汽车、亚华电子、华光陶瓷、 硅苑科技、新华医疗等大中型企业,高等院校等科研教育机构,新闻 媒体、广告公司等传播机构,专业设计公司等单位从事设计管理、产 品设计与开发、设计教育、品牌战略研究、广告设计等工作。
根据近年的跟踪统计,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毕 业生专业对口率一直在80%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95%以上,考研升 学率20%以上,其中每年5-8名左右的学生考入国内外知名的院校读 研。对近几年的毕业生就业单位的调查发现,本专业毕业生总体上专 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有责任感,善于学习,综合素质高,普遍 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姓名:易维明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3年
  职称:教授  学院: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最后学历: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农业工程学

  易维明,男,1963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7月于清华大学工程热物理专业本科毕业,1994年6月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农业工程学报》第6届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工程学会高级会员、理事;中国生物质能技术开发中心理事会理事;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会员;美国农业工程师协会会员。

  主要科研项目:
  “生物质热挥发特性及热解气化装置设计理论的研究”,1994~1997,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万元。“生物质快速热解液化技术的研究开发”, 1999~2001,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技奖励基金资助,8万元。会议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物质快速热解液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1998~2001,淄博市重点科技项目资助,20万元。结题转入863计划资助项目。“生物质快速热解液化技术及生物油的应用”2000,1~2002国家教育部首批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资助,12万;已结题。“生物质热解液化技术推广应用研究”,2000~2004山东省可持续发展“十大”科技示范项目资助,40万。“生物质裂解液化技术”2001-11~2005-12国家“十五”863计划项目(2001AA514030,2003AA514030)资助,200万。“闪速加热条件下生物质热挥发特性的研究”,2004-01~2006-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376031)资助,20万元。“固体热载体加热条件下粉状生物质热解规律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576048),2006-01~2006-12,9万元。“生物质能源开发”,2005-07~2007-12 山东省攻关重大专项(2005GG1107002),60万元。

  专利:
  共获得发明专利2项(专利号:ZL 00109306.1; ZL 02135649.1)。
  获得4项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02270178.8,ZL 02270176.1,ZL 02270177.x, ZL 02270179.6)。

  获奖情况: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山东省首届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山东省优秀教师。

  主讲课程:“高等传热学”、“燃烧物理学”、“生物质利用导论”等研究生课程;“可再生能源与环境”本科生课程。

  主要著作:编著,《生物质利用导论》,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6年8月第一版
  参编,《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主要论文:
  [1] 易维明,曾德超.玉米芯挥发特性的实验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1995,26(2) (EI)
  [2] 易维明, 曾德超.加热管内玉米芯热解过程的计算机模拟[J].农业机械学报,1996,27(1) (EI)
  [3] 易维明, 柏雪源, 闸建文.山查籽挥发特性的实验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1998,29(4) (EI)
  [4] 易维明, 曾德超.一种带有产气热裂解装置的新型热解气化炉的实验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1995,1
  [5] 易维明, 郭超, 姚宝刚. 生物质导热系数的测定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1996,12(3) (EI)
  [6] 姚福生, 易维明等.生物质快速热解液化技术[J].中国工程科学,2001,3(4)
  [7] Yi Weiming etal·Biomass Liquefaction in High-Temperature Plasma Jet Flow·Proceeding 99’ICAE·1999 Beijing
  [8] 易维明等.生物质在等离子体携带流中热解液化技术的研究[C].ICME2000论文集,2000年10月,上海
  [9] 易维明等.生物质裂解液化技术的研究和发展[C].2002农业工程青年科技论坛,2002年6月,北京
  [10] Yi Weiming etal·Study on Pyrolysis Reaction and Kinetic of Corn Stalk and Wheat Straw· ASAE Annual Meeting, Chicago, 2002
  [11] 易维明等.利用层流炉研究玉米秸秆粉末的快速热解特性[J].可再生能源,2003,(5)
  [12] 易维明等.下降管式生物质快速热裂解工艺中生物质的升温速率[J].高技术通讯,2003,12月增刊
  [13] Yi Weiming etal· An investigation on devolati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ulverized corn stalk at flash heating rate·Proceedings of ASAE Annual Meeting,2004(EI)
  [14] 易维明等.层流炉气流温度的检测与控制.可再生能源,2004,(3)
  [15] 易维明等.玉米秸秆粉末闪速加热挥发特性的研究.农业工程学报,2004,20(6)(EI)检索
  [16] 易维明等.玉米秸秆粉末闪速加热挥发特性的研究,农业工程学报,2004,20(6),(EI)
  [17] 易维明等.水平携带床气固两相流动的实验研究,农业工程学报,2006,22(1),(EI)
  [18] 通讯作者Devolati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iomass at flash heating rate,FUEL,85(2006)664-670,(EI/SCI)
  [19] 通讯作者,生物质闪速热解挥发特性的模型研究,农业工程学报,2005,21(10),(EI)
  [20] 通讯作者,层流炉装置的改进设计和实验,农业机械学报,2006,37(3),(EI)
  [21] 通讯作者,Kinetics of Fast Pyrolysis of Rice Husks Using an Externally Plasma-Heated Laminar Entrained Flow Reactor,Transaction of ASABE,2006(EI/SCI)
  [22] Shuangning XIU,Weiming YI,etal,Flash pyrolysis of agricultural residues using a plasma heated laminar entrained flow reactor,Biomass and Bioenergy,2005(EI/SCI)
  
  电话: 2786158
  Email: yiweiming@sdut.edu.cn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农业工程 [0828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山东理工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28]农业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农业机械化工程(02)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03)农业电气化与信息化(04)农业水土工程(05)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装备
招生人数: 22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97)农田水利学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932)农业机械学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994)工程热力学B
备  注:

  
  姓名:周泉城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7年
  职称:副教授  学院: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最后学历: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仪器分析等

  周泉城,男,1977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9年7月毕业与莱阳农学院本科毕业,2004年6月于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获博士学位,专业为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2004年7月来到山东理工大学。

  主要科研项目:目前主持的课题两项,参与过的课题四项。截止2006年5月发表文章有14篇,其中SCI收录1篇,EI检索1篇,一级学报6篇,核心期刊5篇,会议论文1篇。

  主讲课程:“仪器分析”,“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等课程。

  主要论文:
  1) Concentration of Tocopherols by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with Cosolvents, European Food Research and Technology,2004,219(4):398-402(SCI收录)
  2) Detection of Tocopherols in Extracts by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with LC/APCI–MS2,农业工程学报,2004, 20(6): 212-215(EI索引)
  3) 超声波辅助提取桔梗多糖研究,食品科学,2007,28(7):111-116
  4) 响应面法优化游离脂肪酸酯化条件,中国粮油学报,2006, 21(1):113-116
  5) 响应面法优化甘油酯转酯化条件,中国油脂,2006,31(1):57-60
  6) 微波条件下超临界萃取维生素E抗油脂氧化,中国粮油学报,200621(4):101-105
  7) 维生素E对预防高血脂作用研究,中国粮油学报,2005,20(3):66-70
  8) 超临界萃取菜籽VE对小鼠高血脂的治疗作用,中国油脂,2005, 30(11):48-50
  9) 超临界萃取VE的抗肿瘤活性,中国油脂,2005, 30(10):53-56\
  10) 菜籽脱臭馏出物中天然维生素E的超临界流体萃取,中国粮油学报,2004, 19(1):61-64
  11) 几种携带剂对超临界CO2萃取菜籽维生素E的影响研究,中国粮油学报,2004, 19(3):65-68

  E-mail: zhouquancheng@126.com
  办公电话: 0533-2786382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姓名:杨自栋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0年
  职称:教授  学院: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最后学历: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

  杨自栋,1970年生,汉族,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理工大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系系主任。1992年7月于西北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专业本科毕业,2004年7月于上海理工大学获动力机械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中国农业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山东农业机械学会会员,农业工程国际期刊IJABE编委。E_mail:yzd66@126.com,办公电话:0533-2786896

  科学研究
  近五年参与的项目有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流体射流播种机具机理及开发”、国家“十一五”支撑项目“农业装备试验监测技术研究(2006BAD11A17)”、国家863子课题“麦稻秸秆收获技术与装备研究(2009AA043605-3)”、国家十二五支撑项目子课题“轮作区玉米智能免耕播种机具的研究与示范(2011BAD20B09-1)等四项,目前主持的项目有国家863项目子课题“植物生长学习感知与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其示范应用(2011AA10070506)”、农业部948子课题“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引进与研究”、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基金“保护性耕作生态效益监测技术与评价模型研究(BS2010NY014)”等三项。是山东省旱作农业机械及信息化重点实验室、学校农机化泰山学者岗位的科研骨干。先后承担了中加保护性耕作技术国际论坛及2011农业工程新技术国际会议的组织工作。出版《现代农业装备自动化技术》高校教材一部,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3篇、EI收录15篇、ISTP收录5篇,获授权专利16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

  主要获奖
  “北方一年两熟区小麦免耕播种关键技术与装备”获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悬浮液物理性质及其管中流动规律研究”获2005年度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面向循环型农业的高新农业工程技术与装备的研究”获2007年度山东理工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先后获山东省优秀盟员、校优秀教师、优秀指导教师等称号。

  教学教研
  先后主讲了《机械仿真技术》、《农业机械化管理学》、《动力机械》、《农业信息化技术》、《中国传统文化》等本科及硕士生的专业课,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山东省品牌专业、《农业机械学》国家级精品课程等的主要建设者。

  学术进展
  2001年,针对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了基于居住地和身份证为管理要素的户籍改革措施,并研究了城乡联动和以工补农政策对西部开发的助推作用,上述研究已被近十年来的户籍改革实践所证实;2003年推导出了牛顿流体偏心环空轴向流动的级数解析解及其流量计算公式,并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进行了验证和对比分析;2006年根据国家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的需要,对黄淮海平原发展循环型农业的工程技术支撑体系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基于高新表面技术发展农业装备再制造产业的政策建议;2009年在完成国家十一五支撑项目的基础上,完成了农田不平度的模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大型农业机械作业机组动态载荷的计算模型,发表的研究论文被评为2010年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年会优秀论文。

  针对山东省农业装备产业更新换代和面向国际竞争的需要,提交了决策参考报告一份(“提高山东省农业装备数字化设计水平与创新能力的研究”,《2008山东省重点学术研究成果》,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7月第一版);提出了的培育产业集群、建立农业装备创新联盟的技术创新模式和构建大型农业装备数字化设计平台提升中小型农机企业产品研发与数字化制造能力等政策建议;针对高校素质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先后实施了“构建传承型师生关系,提高素质教育质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融合培养创新性人才”、“机械类本科生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训平台建设”等教学改革探索,为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做出了努力。

  主要期刊论文
  [1]小麦玉米间作区收获机械化的解决途径,农机化研究,2000年第2期
  [2] 城市化建设在西部开发中的重要作用研究,决策借鉴,2001年第2期
  [3] 偏心环空轴向流动的级数解及其流量计算,淄博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4] 偏心环空中非牛顿流体轴向层流的数值分析,农业工程学报,2003年10期
  [5] 液-固两相食品混合物在垂直管流中单个颗粒速度分布的实验及理论研究,食品科学,2003年24卷10期
  [6] Effective dielectric response of graded spherical composites,Physics Letters A,2004.6
  [7]Effective dielectric response of composites with graded material Commun,Theor.Phys,2004.7
  [8] 简易超声波测距仪的软硬件设计,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05年第12期
  [9] 基于MATLAB/Simulink的单缸发动机动态仿真,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06年第1期
  [10]黄淮海平原发展循环型农业的工程技术支撑体系研究,农机化研究,2006年第2期
  [11] 基于高新表面技术的再制造产业发展初探,生态经济,2006年第10期
  [12] 基于ZigBee的农田秸秆禁烧无线监测系统的设计,农机化研究,2009年31卷第11期
  [13] 基于农田不平度的拖拉机机组输入谱推导与振动仿真,农业机械学报,2009年40卷12期
  [14] The Research on Adaptive Control Modeling of a Liquid Fertilizer Spreader, Engineering,2010,Vol.2 No.1
  [15] 基于VRML的交互式农田三维虚拟场景的设计与实现,农机化研究,2009年31卷2期
  [16] Dynamic Modeling of Tree Growth in a Nursery Greenhouse Using MATLAB and Simulink,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121-122 (2010) pp 507-511
  [17] 基于无线网络的精密播种机监测系统设计,农机化研究,2010年32卷10期
  [18] Design and experiment of no-till planter used in maize-wheat rotation areas,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Journal,2011年20卷2期
  [19] Eco-efficiency monitoring system of conservation tillage based on ZigBe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Journal,2011年20卷1期
  [20] 城乡和谐发展背景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探索,黑龙江教育,2011年第7期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姓名:李其昀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57年
  职称:教授  学院: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最后学历:本科
  主要研究方向:农业机械等

  李其昀,男,1957年出生,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共党员,设备及自动化系主任,农业机械化技术与装备研究所所长。1982年于山东理工大学(原山东工程学院)本科毕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耕作机械分会理事,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机化分会委员,山东农业工程学会理事。

  主要科研项目: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课题“机械化育苗移栽工艺及机具装备研究”; 山东省计委“九五”科技攻关课题“机械化旱作农业系列机具研究”;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项目“棉花工厂化育苗、移栽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山东省计委“九五”科技攻关课题;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研究与示范(2006BAD28B02)”;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玉米秸秆覆盖及促腐技术研发”;横向课题“新型玉米联合收获机的研制”等。

  获奖情况:1990年被评为全省农机科技先进工作者,1991年被评为全国农机科技先进工作者,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授予“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第一届青年科技奖”荣誉称号;1993、1994年被山东省科协技术委员会授予“山东省第三届青年科技奖”荣誉称号。1996年被评为淄博市第五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98年被评为淄博市第六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0年年以来多次被评为校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

  鉴定、获奖成果共 36 项; 其中:国家级 1 项,省部级 6 项。已有 34 项通过技术鉴定或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其中国家级鉴定 1 项,省部级鉴定 1 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5 项,省厅级科技进步奖 9 项,地市级科技进步奖 21 项,获国家专利 11 项,其中发明专利 3 项。

  获奖情况:1)机械化育苗移栽工艺与机具装备研究获得2003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旱作农业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获得1993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开发获得1996年度山东省农机科技进步一等奖;4)旱田沟麦播种机械化技术获得1989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5)小麦沟播机械化技术推广获得1992年度农业部农业科技进步三等奖;6)小麦沟播机械化技术推广获得1992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7)农机化科技发展战略雏探获得1992年度中国农机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8)旱作农业耕作制度的探讨获得1992年度中国农学会优秀论文奖;9)旱田小沟麦生产过程中几种机械配套方案的探讨第三届山东农机学会优秀论文奖;10)打破种植业徘徊局面的关键---加快科技进步第一届山东农业工程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主讲课程:“农业机械学”、“BASIC语言”、“机械设计学”、“机械系统设计”、“自动机械设计”、“机械设计过程的计算机化”、“高等农业机械学”、“农业工程新技术讲座” 、“机械动态仿真与应用”、“机械创新设计”等本科生、研究生课程。

  主要论文: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2篇,其中核心刊物28篇,参加省以上学术组织举办的各类学术会议21次,交流论文21篇,获优秀论文奖11项,11篇论文编入学术论文集。
  滑道分钵轮式栽植器工作稳定性的仿真分析,农业机械学报,Vol.37,No.3, 2006.3(EI Compendex 收录)
  分土靴式栽植器的试验与分析,农业机械学报,Vol.38,No.8, 2007.8
  Experimental Study on a Slideway Parting-bowl-wheel Transplanter,农业工程学报,Vol.19,No.5, 2003.9
  滑道分钵轮式栽植器的试验研究,农业机械学,Vol.32,No.2, 2001.5(EI Compendex 收录)  
  投钵频率与输送带式栽植器关系的研究,农业机械学报,Vol.29,No.1, 1998.3(EI Compendex 收录)
  双输送带式栽植器的试验研究,农业工程学报 Vol.13,No.3, 1997.9(EI Compendex 收录)
  双输送带式栽植器的主要结构参数的分析,农业机械学报,Vol.28,No.4, 1997.9(EI Compendex 收录)
  深松覆盖免耕沟播机械化技术,农业工程学报 Vol.12,No.4, 1996.9
  苗带旋耕沟播机开沟起垄特性,农业机械学报,Vol.28,No.2, 1997.6(EI Compendex 收录)
  增加深松镇压施肥机镇压力的途径,农业机械学报 Vol.28, 增刊 1997.8
  Study on Subsoiling Technique and International Machines of the Subsoiling-Rotary-Seeder,2004 CIGR Conference·Beijing, China 2004.10
  Analysis of The Pressure of The Fertilizing-Roller-Pan-Breaker, 2004 CIG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Beijing, China 2004.10
  振动深松机技术经济论证,农机化研究,No.5(133) 2006.5 
  吊蓝式棉花移栽机的研究,农机化研究,No.4(132) 2006.4
  深松技术在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中的作用,农机化研究,No.2(130),2006.2
  深松覆盖少耕有机增产法的试验研究,中国农机化 No.8, 2001.8
  玉米收获机摘穂辊结构特性研究,现代化农业 No.12, 2000.12
  小麦半精量播种机具的试验研究,农机化研究 No.3(107) ,2001.
  节本增效旱作农业经济技术分析,农业现代化研究, No.3, 2000/06
  SGS有机增产法的试验研究,农机化研究 No.3(91) ,1997.8
  小麦沟播技术与机具,农机化研究, No.3(91), 1997.8
  旱田沟麦技术及应用,农机化研究, No.2(90), 1997.5
  农业工程技术与农业投入产出关系的研究,农机化研究, No.4(88), 1996.11
  农机化发展的研究,农机化研究 No.2(86), 1996.5
  深松覆盖免耕沟播技术及机具,中国农机化 No.6,1994.6
  深松施肥镇压机π1点位置与镇压强度的关系,农机与食品机械, No.5 ,1996.10
  玉米套播及玉米大豆同穴混播技术及机具,农机与食品机械, No.1, 1997.2
  双输送带式栽植器,农机与食品机械, No.4, 1997.8

  电话: 0533-2786381
  Email: liqiyun@sdut.edu.cn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姓名:闸建文  性别:男   
  职称:教授  学院: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最后学历: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工厂化农业

  闸建文,男,博士,硕士生导师,山东理工大学设备处副处长,工厂化农业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山东省农业机械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农业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从事工厂化农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主持完成的项目:
  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机械化育苗、移栽工艺和机具设备研究”子课题:“机械化制钵工艺与设备研究”;省教委课题“真空包装机CAD的研究”;

  在研项目:
  农业部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课题“棉花工厂化育苗、机械化移栽工艺与设备研究”;学科科研基金课题“种子品种及品质自动检测系统的研究”二项课题;国家863项目“生物质裂解液化技术”

  专利情况:
  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发明专利2项

  论文和著作情况:
  在学术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2篇,其中,EI检索3篇,1篇于98年被中国农业工程学会评为优秀论文,1篇于01年获得山东工程学院科技进步理论成果三等奖。

  奖励和荣誉称号:
  “机械化制钵工艺与设备研究” 02年获得山东省高校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03年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从96年起先后四次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一次获国家二等奖,三次得省二等奖。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姓名:王兰美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56年
  职称:教授  学院: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最后学历:学士
  主要研究方向:农机设计与制造

  王兰美,女,1956年生,教授,硕士生导师。1982年1月毕业于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农机设计与制造专业,优秀毕业生。1988年晋升讲师,1993年晋升副教授,1999年晋升教授。2000年聘为硕士生导师。教育部工科图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工程图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图学会计算机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首批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

  主要科研项目:山东省教学研究课题“现代工程设计制图综合教学系统研究”;山东省教学研究课题“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省级试点课程”研究;山东省机械基础课实验示范中心——机械制图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构建;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立项的“21世纪高职高专系列教材《工程制图》的内容体系构建”研究;国家“十五”规划课题“21世纪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的子项目“机械类图学课程体系的创新与实践”研究工作;横向课题“造纸机械CAD”、“自航式水上钻井平台工程动画设计制作”、“薄膜润滑中的双电层效应研究”多项校级研究课题;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鞋垫式足底压力分布测量系统的数据采集及处理研究(2004ZX33)”

  获奖情况:
  1.主持完成的“基于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的图学课程立体化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于 2004.12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山东省排名第9,推荐国家一等奖);
  2.主持完成的“现代工程设计制图综合教学系统”研究,于 2001.8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山东省排名第36,推荐国家二等奖);
  3.主编的《现代工程设计制图》获“2000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科技教材”专项提名。这次全国提名教材共14部;
  4. “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试题库”获全国普通高校优秀CAI课件三等奖,排名1,1997年9月。
  5. 2003年被山东省教育厅以第一名推荐为“国家名师”候选人;
  6. 03、04、05、06连续四年山东省推荐的国家精品课程候选课程主持人;
  7.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主持人;
  8.2005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9.2006国务院特贴;
  10.多次获学校教学研究成果、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二等奖;教学优秀奖、优秀教师等奖励。淄博市巾帼建功立业标兵、三八红旗手。

  主讲课程:“画法几何级工程制图” “机械制图”“道路工程制图”等课程。

  主要著作:
  《工程制图》及配套习题集、CAI 主编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及配套习题集、CAI 主编
  《机械制图》及配套习题集、电子教案 主编
  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主编

  主要论文:
  ·A Study and Practice on Graphics Education Reforming, Proceedings of the 5th Japan-China Joint Conference on Graphics Education, 2001.8
  ·适应科技发展优化教学内容,工程图学学报,1999.8
  ·现代工程设计制图内容体系改革研究,面向21世纪的图学研究,2002.7
  ·机械制图测绘CAI的开发研究,农机化研究,2005.3
  ·机油泵拆装动画的设计与制作,机床与液压,2005.5
  ·基于AutoLISP的轴类零件3D造型参数化设计系统研究, 东华大学学报  ·The Current Application Situation and Application Trend of Computer-aided Industrial Design ,Proceedings of the 6th Japan-China Joint Conference on Graphics Education,2001.8
  ·人体测量在工业设计领域中的应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3.6
  ·人体足底压力分布研究与应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5.1
  ·绿色设计概念的扩展—面向生活方式的设计理论 ,农机化研究,2006.1
  ·基于Evnas-Johnson流变模型粘塑性流体弹流润滑数值分析 ,润滑与密封,2005.12
  ·OpenGL及其在Vc++下的开发和应用,武汉大学学报,2006.8
  ·基于Evnas-Johnson流变模型的雷诺方程,机械传动,2007.1

  Email: wanglanmei@sdut.edu.cn
  电话: 0533-2786702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食品科学与工程系
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创建于2001,2002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 2013年开始一本招生。2006年获批“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二级学 科硕士点,2010年获批“食品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点,2014年 开始在农业工程博士点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装备方向招收博士生,2016 年获批"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现有教师37名,教授6人,副 教授1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5人,其中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 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29人, 形成了以教授和博士为学术带头人、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
食品科学与工程系拥有“十三五”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一 农产品功能化技术实验室、“山东省蔬菜质量安全溯源工程技术研究中 心"、“山东省食品与生物工程骨干学科实脸教学中心、"考林•腊特 列杰微生物脂质国际研究中心”和"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中心-马铃薯 主食化加工分中心”,实验室面积3000余平方米,配套的仪器设备先 进,总值2000余万元,拥有激光粒度仪、近红外品质分析仪、高效液 相色诺仪、GC-MS和毛细管电泳仪等价值2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37台/ 套,为本学科教学与科研提供了重要条件保障。
本系教师长期致力于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装备、果蔬贮藏与加工技术、 食品营养与功能食品和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技术等方面研究。近5年承 担纵向科研课题70项、横向课题25项,其中国家级21项、省部级31 项,到位总科研经费3094. 25万元。先后获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 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农产品高值化挤压加工与装备关 鍵技术研究及应用”获201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授权发明专 利64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80篇,其中SCI/EI收录182篇。
本专业每年招收本科生160名,毕业生的考研率一直维持在30% 以上,每年都有多人考入江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和东 北农业大学等名校。一次就业率在90%以上,毕业生在学校各项教育 教学指标中均取得优良成绩,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本学科培养的 研究生获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5篇,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 三等奖2项,山东理工大学优秀硕士论文7篇。

  
  姓名:李富军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7年
  职称:副教授  学院: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最后学历: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果蔬贮藏学等

  李富军,男,1977年生,博士,副教授。2004年7月于山东农业大学博士毕业。

  主要科研项目:山东理工大学博士基金“1-MCP联合O3调控果蔬采后抗病性机制研究”; 山东理工大学科技基金 “CO2影响冷藏苹果虎皮病发生的机理与防治研究”; 横向课题“聪明鲜药效实验”等。

  主讲课程:
  “果蔬贮藏学”、 “果蔬加工学”、 “食品掺伪检测”、 “食品法典” 等课程

  主要著作:
  《果蔬采后生理与衰老控制》 主编
  《枣标准化生产》 主编

  主要论文:
  1-甲基环丙烯延缓果实衰老作用机制研究综述. 园艺学报.2003,30(3):361-365
  Effects of 1-MCP on Ethylene Synthesis and Metabolism of Apple during Storage.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03, 2(11):1259-1265
  1-MCP对苹果果实贮藏期间乙烯合成代谢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2004,37(5):734-738
  1-MCP和AVG对肥城桃采后衰老的影响. 果树学报.2004,21(3):272-274
  红星苹果和肥城桃果实软化的酶学基础.果树学报,2005,22(5):450-453
  AVG对肥城桃采收品质和采后乙烯合成的影响.农业机械学报,2006,37(2):76-79〔EI收录〕
  微弱发光技术在农产品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农业工程学报,2006,22(12):260-264〔EI收录〕

  E-mail: lifujun@sdut.edu.cn
  办公电话: 0533-2786382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农业机械系(Department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农业机械系是我院、乃至我校历史最早创建的系部之一,主要负责农业机械化及其自 动化专业的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自1956年创建以来,农业机械系在人才培养方面, 始终以培养实践与创新能力强、扎根基层、面向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应用型卓越人才为目标 和特色,已成为我省乃至全国农机化事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服务社会方 面,以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为核心,积极服务、主导、引领我省农业装备制造业的 发展,并在农业装备基础工作部件研究、新型农业装备开发和研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 学科发展模式方面,紧跟国内外农业工程的发展步伐,坚持与企业合作及与农业生产实践 相结合,形成了办学特色突出、教学效果明显、科研成绩卓越的发展态势。
(1) 师资队伍
农业机械系现有师资34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9人,高级实验师2人,具有高 级职称的教师比例达64.7%,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为79.4%, 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全 系人数的64.7%,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优秀,年龄结构合理.科研和教学水平突出的教师 队伍。拥有山东省“一事一议”引进顶尖人才1人,优势特色学科团队培育计划首席专家1 人,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1人,山东省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1人。
(2) 学科平台
农业机械系自1998年开始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得农业工程一级学科硕士 学位授予权,2013年1月农业工程一级学科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019年10月农业工 程一级学科获批博士后流动站。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山 东省品牌专业,是山东省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业及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所依托的农业工 程一级学科是我校首批博士点授权学科,是山东省首批一流学科立项建设学科,农业机械 化工程二级学科是省重点学科和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设置学科,是农业机械化卓越工程 师培养试点单位。拥有山东省“旱作农业机械及信息化"重点实验室,拥有山东省收获机械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现代农业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马铃薯生产装备智能 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农业部国家航空植保科技创新联盟 理事单位,拥有国家精准农业航空施药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分中心,是山东省农业装备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单位,与我省农业装备龙头企业一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时风集团、五征集团、山东科乐收金亿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和山东巨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 山东省农机骨干企业有密切的科技合作基础,与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滨州市农业 机械化科学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形成了稳定的协同创新模式。
(3) 人才培养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每年招生本科生240人,博硕士研究生近90 Ao本科毕 业生一次就业率均在90%以上,近三年平均考研率在30%以上。近5年,40%以上的本科 生参加过多种形式的科技创新活动,在全国“挑战杯”大赛、山东省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 赛、全国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全国信息技术水平大赛等比赛中,获得 国家级、省级奖励50余项。
(4) 科研情况
近5年来,农业机械系先后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6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 技支撑计划、“十二五"农村领域支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8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 省自主创新专项、山东省农机装备研发创新计划、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省部级项目28 项,科研经费达五千多万元;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 项,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中国机械工 业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农业工程     专业代码:082800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农业工程

专业介绍

天津农学院
 1.农业机械化工程
主要研究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草作物和果蔬等各种农作物,以及肉、蛋、奶等畜产品和水产品生产过程机械化、智能化、自动化和信息化。
研究方向:农业机械关键技术与装备。主要以现代农业装备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机械、信息、生物、自动化等科学技术,研究并开发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作业装备,提高农业生产系统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实现集成、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
2.农业电气化和自动化
在研究农田水分及区域水情的变化规律与调节措施的基础上,利用工程技术手段消除或减轻农业水旱灾害,高效利用农业水土资源,改善农村水土环境与饮水质量,为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土地整治与保持提供科技支撑。
研究方向:灌溉排水理论与新技术、农业水工程与新材料和农业水土资源与环境。
(1)灌溉排水理论与新技术
以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为主攻方向,研究适于本地区的节水灌溉原理与新技术、SPAC系统水分循环机制、作物需水模型与区域分异规律、水肥耦合效应和植物高效用水调控机理与非充分灌溉理论、节水灌溉的区域水土环境效应评估与调控、节水型植被建设中的水分承载能力与生态水文效应、作物需水信息采集与精量控制灌溉技术;探讨盐渍化地区含盐土壤水盐联合胁迫机理和劣质水灌溉技术;研究灌区水盐动态、区域水环境变化规律与区域水盐监测预报,为灌区科学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2)农业水工程与新材料
运用工程力学、坝工理论、土力学、风沙动力学、概率统计、建筑材料等多学科知识开展水工结构静动力的分析方法及水工新材料(包括各种新型混凝土和其它
特种材料)的研究;探讨水工结构风险设计方法和农业环境岩土工程分析方法,合理评估现有水工建筑物的安定性和耐久性。
(3)农业水土资源与环境
在以水为中心的水—土—作物—大气系统背景下,开展灌溉水—降水联合调度的研究,发展集蓄雨水的新技术和土壤保水的新方法,研究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优化调度问题、劣质水的净化和利用以及农村人畜饮水和水质改良问题、循环水的再利用问题;研究地下水利用技术、水资源农业利用的潜力与规模;探讨水源不足地区,以供定需、以水定地,做到区域性的水土资源平衡。
        3. 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根据我国农村能源与环境发展的特点,研究农业可再生能源的理论、技术与装备,以适应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研究方向:农业生物质能源化利用工程。主要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技术手段,在农村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农业养殖废弃物能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农村污水处理、农业环境污染物检测等方面开展理论和应用的研究。
水处理技术及微生物群落分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607114和51308392)
4. 农业电气化工程
根据农业生产过程电气化与自动化、智能化检测和信息处理的需要,集电子工程、通信技术和生物科学技术于一体,进行科学研究、系统集成和工程应用。
研究方向:农村微电网与新能源发电技术和农业智能检测与控制技术。
(1)农村微电网与新能源发电技术
主要以电力电子技术、现代控制理论和微电子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的系统理论与关键技术为基础,在以分布式微网系统为特征的农村智能电网建设背景下,研究光伏、风电等分布式新能源发电与电网有机融合的并网、控制和保护等一系列科学问题;探索新型电力电子功率变换器的稳定性机理及其优化控制;解决电能转换、电能质量分析和谐波治理等关键技术难题;以及对新型高频开关电源机理开展研究与优化设计。     (2)农业智能检测与控制技术
依托传感器技术、自动检测技术、自动控制原理、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技术,围绕智慧农业发展关键技术,开展农业生产过程中环境、动植物表型等信息采集、数据挖掘、控制决策等方面新型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开展农业机器人相关的多传感器融合自主导航技术、基于机器视觉的目标识别与决策、精准快速执行机构创新设计和控制理论方面的研究。
5. 农业生物系统工程
研究方向:农产品品质检测。该方向主要采用光学、电学、生物学、化学计量学等学科技术手段,在农产品品质参数、光电特征信号的提取、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等方面进行理论和应用研究。同时研究快速定量分析掺伪食品的检测方法,以及相关快检仪器装备的设计和开发。

专业点分布

中国农业大学 天津农学院 山西农业大学 大连海洋大学 佳木斯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828 农业工程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24 所,本次参评21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37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19 中国农业大学 A+
2 10335 浙江大学 A+
3 10299 江苏大学 A-
4 10183 吉林大学 B+
5 10224 东北农业大学 B+
6 10564 华南农业大学 B+
7 1071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B+
8 10294 河海大学 B
9 10307 南京农业大学 B
10 10466 河南农业大学 B
11 10504 华中农业大学 B
12 10129 内蒙古农业大学 B-
13 10157 沈阳农业大学 B-
14 10759 石河子大学 B-
15 10223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C+
16 10433 山东理工大学 C+
17 10635 西南大学 C+
18 10681 云南师范大学 C+
19 10086 河北农业大学 C
20 10435 青岛农业大学 C
21 10733 甘肃农业大学 C
22 11117 扬州大学 C
23 10078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C-
24 10676 云南农业大学 C-
25 10700 西安理工大学 C-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农业工程     专业代码:085227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工程

专业介绍

东北农业大学
该专业2018年招生(专业,全日制/非全日制)

专业点分布

天津农学院 山西农业大学 大连海洋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 广西大学 云南农业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24 所,本次参评21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37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19 中国农业大学 A+
2 10335 浙江大学 A+
3 10299 江苏大学 A-
4 10183 吉林大学 B+
5 10224 东北农业大学 B+
6 10564 华南农业大学 B+
7 1071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B+
8 10294 河海大学 B
9 10307 南京农业大学 B
10 10466 河南农业大学 B
11 10504 华中农业大学 B
12 10129 内蒙古农业大学 B-
13 10157 沈阳农业大学 B-
14 10759 石河子大学 B-
15 10223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C+
16 10433 山东理工大学 C+
17 10635 西南大学 C+
18 10681 云南师范大学 C+
19 10086 河北农业大学 C
20 10435 青岛农业大学 C
21 10733 甘肃农业大学 C
22 11117 扬州大学 C
23 10078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C-
24 10676 云南农业大学 C-
25 10700 西安理工大学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