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考研QQ群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青海民族大学考研分数线、青海民族大学报录比、青海民族大学考研群、青海民族大学学姐微信、青海民族大学考研真题、青海民族大学专业目录、青海民族大学排名、青海民族大学保研、青海民族大学公众号、青海民族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青海民族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报考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研究生考试的同学在复习阶段会意识到自己的基础薄弱,时间不够用,寄期望于可以通过参加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考研QQ群的方式帮自己快速的掌握考试的重点。点击查看微信QQ群 http://m.okaoyan.com/qun.html【手机访问】
Add 青海民族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青海民族大学
但是,让很多同学都比较纠结的是,要不要在备考过程中报一个辅导班?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辅导机构呢?针对这些问题,考研派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两条建议:
1. 考研是一项几百万人长跑,最终只有少部分可以到达终点的运动,我们不能选择本科院校、不能选择好的导师授课、不能让自己聪明到看一遍就会,那么,就需要利用一切该利用的资源,在起跑阶段,就超越很多人。
2. 考研辅导班和考研培训班也并非救世主,同学们在选择辅导班的时候,授课导师一定要是报考院校对应专业比较优秀的研究生,或者名师。自己也要足够努力,才能考上理想的学校。
关于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考研辅培训班,目前包括考研机构开设的辅导班以及考研学校自行开设的辅导班。2007年前有很多学校的研究生录取考试,学校会开办一些考研专业课的辅导班,并有辅导班,这些辅导辅导非常好,因为都是参与出题或改卷老师们开的课,但后来国家不在允许研究生招生单位做任何相关的培训辅导,所以专业课考研辅导基本不在会更新,当然一些全国统考的科目还是会有些考研辅导机构会开设一些考研辅导班的培训课程,比如西医综合等等。
目前我国的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考研培训以考研机构为主,时间上包括长期和短期,形式上有大班授课、小班授课以及一对一授课等不同形式,公共课和专业课均有课程(专业课限于热门专业),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进行选择上不上辅导班以及选择辅导班的何种方式。
民族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简介
作者:超级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3-05-22
浏览次数:1465次
民族学专业于200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被青海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并获得民族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2010年被青海省人才办确定为社会科学领域“人才小高地”。2011年在此基础上,入选国家民委首批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并批准成立“青藏高原民族研究基地”。2015年分别成立“中亚学院”,“中亚——土库曼斯坦研究中心”,同时还获批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民族问题研究青海基地”,民族学专业是本校具有较强优势和鲜明特色的学科。自2001年开始招生,迄今已培养14届100余名硕士研究生,其中绝大多数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相关行政部门工作并成为业务骨干,也有部分学生考入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等重点院校攻读博士学位。
民族学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完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研究经验,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21名,其中教授10名、副教授7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0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入选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人、入选青海省“135”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4人。目前完成和正在进行的科研课题20余项,2000年以来,累计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30部。现设有民族社会学、民族教育学、民族语言学、民族宗教学 、藏学研究、影视民族学、青藏高原民族文化研究等7个研究方向。在2008年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培养中心进行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排名第五。
为了民族学学科长远发展,学院先后投入300多万元资金建立了影视民族学、青藏高原民族文化基础数据库、青藏高原民族学文献资料室。该学位点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从事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及统战、宗教、民委、计委、民政、劳动、社会保障、扶贫及媒体等国家机关和企事业机构的行政管理工作,以及进一步深造的学术后备力量。
民族学 [030401]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青海民族大学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民社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3]法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4]民族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民族社会学(02)西北社会文化研究(03)影视民族学(04)民族语言学 |
招生人数: |
5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17)人类学导论 ④(812)民族学通论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3)日语 ③(717)人类学导论 ④(812)民族学通论 |
备 注: |
|
x各位考生:
为保证生源质量,圆满完成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我校今年分两次复试,民商法学(030105)、法学理论(030101)、经济法学(030107)、法律硕士(030180)、行政管理(120401)、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102)、文艺学(050101)、物理化学(070304)、药物分析学(100704)等9个专业于2008年4月23日报到,24日至25日进行复试。逻辑学(010104)、宗教学(010107)、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050107)、历史文献学(060104)、中外政治制度(030202)、人类学(030303)、民族学(030401)、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0304)、中国少数民族史(030404)、专门史(060105)、中国少数民族经济(030403)、企业管理(120202)、工商管理硕士(120280)、中国少数民族艺术(03040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1)、思想政治教育(030505)等16个专业于2008年5月8日报到,9日至10日复试。
望各位考生周知,并注意近期查收纸质复试通知。
对于申请调剂到我校的考生,我校已通过调剂系统管理平台发送复试通知书,请各位申请调剂到我校的考生务必点击“同意”或“拒绝”意见,对于未给予任何回复的考生我校不发放纸质通知书,相关责任自负。
注意事项:
1、不再发送凭纸质通知书,请考生直接到我校报到。
2、复试为差额复试。我校不收复试费。
3、复试时须携带《报考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考生须自行从网上下载)、准考证、复试通知书、一寸照片一张、本人身份证件、最后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仅限往届生)或学生证、成绩单(需加盖人事或教务部门公章)等。
4、不按时参加复试者,按自动放弃录取资格处理。
5、复试内容:各专业复试内容严格按我校网页上公布的2008年研究生复试科目要求进行。复试最终成绩将于5月份于网上公布,请考生浏览www.qhmu.edu.cn研究生部网页。成绩未公布前,不接受电话咨询。
6、复试期间考生的食宿及交通费用自理。复试及录取期间,考生不得以非正常方式或渠道影响、干扰录取工作。若发现此类情况,取消录取资格。
7、因我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此季节气候较为反常,昼夜温差较大,请考生备好衣服,以防感冒。
8、考生从西宁火车站可乘坐28、35路,或从市内乘坐2、10、102、82路到康复医院站下车即可;从机场可直接乘坐机场大巴至青海民族学院下车。
青海民族学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二〇〇八年四月十七日
宗教学二级学科硕士点简介
作者:超级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3-05-16
浏览次数:1425次
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获得宗教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我院宗教学专业面向全国招生,下设宗教人类学、宗教管理学、藏传佛教与藏族社会研究和当代宗教问题研究4个研究方向。本学科培养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其理论与方法,了解中国宗教基本状况和基本政策;系统掌握宗教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本学科较完备的知识结构,熟悉本学科在国内外发展的基本情况,对中国宗教的历史及现状有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独立科研能力和管理宗教事务的基本素质;能够独立从事宗教学的教学及科研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
本学科在已有民族学、人类学、藏学、政治学、管理学等学科基础上,不断拓宽研究领域,凸显中国西部特别是青藏高原的地域和民族特色,长期关注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宗教历史、文化及现实问题,出版、发表了一批在省内外乃至国际学术界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成果。本学科现有专任教师10名,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2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硕士生导师6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名。经过多年建设,本学科拥有一支学历职称较高、学科结构合理且有较大影响力的师资队伍。目前完成和正在进行的科研课题7项,其中国家级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3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10多部。
本学科所在的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专业图书资料室藏有3万余册,加之学校图书馆和藏学院等院系的资料室也能为本学科提供资料支持。隶属我院的青藏高原民族研究基地、民族研究所和青藏高原民族文化基础数据库实验室和影视民族学实验室等教学科研机构,可为本学科提供良好的教学科研平台。
大民族学学科群简介
作者:民族与社会学
发布时间:2017-07-20
浏览次数:916次
民族学是青海省最早获得硕士学位一级学科的授予点。早在20世纪80年代青海民族大学就着手建设民族学科,历经20多年建设和发展,在青藏高原地区尤其是青海地区民族学学科研究方面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西部风格。
一是以省级重点学科为龙头,促进边缘学科互相交流、综合渗透。与此同时,通过学术资源的整合和资源分配上有意识的向交叉学科倾斜,从而推进了民族学与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历史地理学、民俗学、宗教学等学科交叉,形成了一个以民族学为核心,融民族教育、民族艺术、民族文学、民族经济、民族理论等学科的学科群。
二是以人为本,构建了一支勇于探索的学术团队。以学位点为优势,培养学科后备力量。引进国内“211”、“985”高校的相关专业博士,以防止学科的近亲繁殖,使民族学学科建设得到了优化发展。同时对新老教师学术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民族学学科已成为一支从事民族学研究、教育的稳定的人才队伍,这支队伍既有声誉远播的老专家,也有建树颇深的中年学者,还有一批正在成长的后起之秀,构成了一个学术实力雄厚,充满生机活力的学术专业群,这些为学科实施高水平的教学与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以科研促进教学强化教研并重理念。学院在鼓励老师在教学的同时从事科研、认真探讨教学内容的更新、洞察学科领域的最新发展,树立科学教学理念,为高层次人才的培育夯实基础。同时,加强学术交流与信息的沟通,通过师生参加国内外的学术活动,开展同行的学术对话,拓宽研究视野,营造出良好的学术氛围,激发师生研究学术热情。
目前,民族学、人类学已成为一门国际显学,而在青藏高原这个地球第三极上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的富矿地区却比较缓慢,甚至面临逐渐边缘化境地。鉴于此,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将立足青海、面向青藏高原,在民族学学科建设上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继续抓好师资培养,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积极开发影视民族产品,扩大国内外学术交流,推动青藏高原地区少数民族历史与文化、民族学交叉学科和民族地区实际问题的学术研究,力争在民族学学科建设上更上一层楼。
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简介
作者:民族与社会学
发布时间:2018-03-15
浏览次数:713次
1950年代,青海民族大学师生参与民族识别与社会历史等重大国情调查,社会学研究扎实起步,对青藏高原地区的民主改革、政权建设、社会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2004年人类学获批硕士学位二级学科,迄今已招收十二届硕士研究生,设有民族文化与社会变迁研究、族群关系研究、都市人类学、族群关系与区域文化研究等4个研究方向。2018年获批社会学硕士一级学科授权。
本学科立足青藏高原区域社会,以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为导向,主攻青藏地区社会转型与藏区发展、民族社会结构,农牧区传统社会组织变迁、生态移民社会转型,青藏高原民族关系和多民族社会文化、区域民族宗教与社会关系、青藏高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研究领域,为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政府在维护青藏高原社会发展、扶持人口较少民族计划实施等方面提供了政策依据,为国家和地方涉藏政策的出台提供了决策依据,为各民族交往交融、和谐共生在青藏高原的社会实践提供了学理支撑。
本学科在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等层面已形成了合理的师资梯队,现有专任教师23人,教授1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7人,其中“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近年来,承担国家级项目17项,省部级项目27项。出版《文化、空间与秩序:青海藏区民族文化多样性与社会关系研究》《中国青海藏区基层社会的变迁》等高质量学术专著29部,发表学术论文147篇,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27项,为青藏高原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近年来,本学科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与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了一批既掌握社会学理论方法又熟谙地方社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为青藏高原的经济发展、区域稳定、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
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点简介
作者:超级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8-03-15
浏览次数:1315次
2011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中国史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下设专门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6个二级学科,现设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5个专业招生。本学科在已有专门史、历史文献学、中国少数民族史等专业、方向的基础上,不断拓宽研究领域,凸显地域和民族特色,长期以来保持稳步发展,出版、发表了一批在省内外乃至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本学科所属的专门史1985年开始招生,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迄今已培养11届54位研究生。1995年该专业被青海省人民政府确定为首批省级重点学科。现有教授10名,副教授4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9名。经过多年建设,本学科拥有一支学历职称较高、学科结构合理且有较大影响力的师资队伍。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够从事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科研等方面的工作,以及为相关专业博士生教育输送合格生源。
代码 |
考试科目名称 |
分值 |
参考书目 |
812 |
民族学通论 |
150 |
《民族学通论》,林耀华,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研究生专业简介
作者:民族与社会学
发布时间:2019-03-01
浏览次数:823次
民族学与社会学院现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民族学博士学位点;有3个硕士学位点,即民族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有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即宗教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语言文学)。
1.民族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简介
民族学专业于200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被青海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并获得民族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2010年被青海省人才办确定为社会科学领域“人才小高地”。2011年在此基础上,入选国家民委首批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并批准成立“青藏高原民族研究基地”。2015年分别成立“中亚学院”,“中亚——土库曼斯坦研究中心”,同时还获批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民族问题研究青海基地”,民族学专业是本校具有较强优势和鲜明特色的学科。自2001年开始招生,迄今已培养14届100余名硕士研究生,其中绝大多数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相关行政部门工作并成为业务骨干,也有部分学生考入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等重点院校攻读博士学位。
民族学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完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研究经验,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21名,其中教授10名、副教授7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0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入选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人、入选青海省“135”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4人。目前完成和正在进行的科研课题20余项,2000年以来,累计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30部。现设有民族社会学、民族教育学、民族语言学、民族宗教学 、藏学研究、影视民族学、青藏高原民族文化研究等7个研究方向。在2008年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培养中心进行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排名第五。
为了民族学学科长远发展,学院先后投入300多万元资金建立了影视民族学、青藏高原民族文化基础数据库、青藏高原民族学文献资料室。该学位点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从事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及统战、宗教、民委、计委、民政、劳动、社会保障、扶贫及媒体等国家机关和企事业机构的行政管理工作,以及进一步深造的学术后备力量。
2.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简介
2011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中国史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下设专门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6个二级学科,现设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5个专业招生。本学科在已有专门史、历史文献学、中国少数民族史等专业、方向的基础上,不断拓宽研究领域,凸显地域和民族特色,长期以来保持稳步发展,出版、发表了一批在省内外乃至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本学科所属的专门史1985年开始招生,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迄今已培养11届54位研究生。1995年该专业被青海省人民政府确定为首批省级重点学科。现有教授10名,副教授4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9名。经过多年建设,本学科拥有一支学历职称较高、学科结构合理且有较大影响力的师资队伍。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够从事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科研等方面的工作,以及为相关专业博士生教育输送合格生源。
3.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简介
1950年代,青海民族大学师生参与民族识别与社会历史等重大国情调查,社会学研究扎实起步,对青藏高原地区的民主改革、政权建设、社会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2004年人类学获批硕士学位二级学科,迄今已招收十二届硕士研究生,设有民族文化与社会变迁研究、族群关系研究、都市人类学、族群关系与区域文化研究等4个研究方向。2018年获批社会学硕士一级学科授权。
本学科立足青藏高原区域社会,以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为导向,主攻青藏地区社会转型与藏区发展、民族社会结构,农牧区传统社会组织变迁、生态移民社会转型,青藏高原民族关系和多民族社会文化、区域民族宗教与社会关系、青藏高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研究领域,为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政府在维护青藏高原社会发展、扶持人口较少民族计划实施等方面提供了政策依据,为国家和地方涉藏政策的出台提供了决策依据,为各民族交往交融、和谐共生在青藏高原的社会实践提供了学理支撑。
本学科在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等层面已形成了合理的师资梯队,现有专任教师23人,教授1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7人,其中“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近年来,承担国家级项目17项,省部级项目27项。出版《文化、空间与秩序:青海藏区民族文化多样性与社会关系研究》《中国青海藏区基层社会的变迁》等高质量学术专著29部,发表学术论文147篇,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27项,为青藏高原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近年来,本学科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与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了一批既掌握社会学理论方法又熟谙地方社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为青藏高原的经济发展、区域稳定、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
4.宗教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简介
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获得宗教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我院宗教学专业面向全国招生,下设宗教人类学、宗教管理学、藏传佛教与藏族社会研究和当代宗教问题研究4个研究方向。本学科培养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其理论与方法,了解中国宗教基本状况和基本政策;系统掌握宗教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本学科较完备的知识结构,熟悉本学科在国内外发展的基本情况,对中国宗教的历史及现状有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独立科研能力和管理宗教事务的基本素质;能够独立从事宗教学的教学及科研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
本学科在已有民族学、人类学、藏学、政治学、管理学等学科基础上,不断拓宽研究领域,凸显中国西部特别是青藏高原的地域和民族特色,长期关注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宗教历史、文化及现实问题,出版、发表了一批在省内外乃至国际学术界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成果。本学科现有专任教师10名,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2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硕士生导师6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名。经过多年建设,本学科拥有一支学历职称较高、学科结构合理且有较大影响力的师资队伍。目前完成和正在进行的科研课题7项,其中国家级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3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10多部。
本学科所在的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专业图书资料室藏有3万余册,加之学校图书馆和藏学院等院系的资料室也能为本学科提供资料支持。隶属我院的青藏高原民族研究基地、民族研究所和青藏高原民族文化基础数据库实验室和影视民族学实验室等教学科研机构,可为本学科提供良好的教学科研平台。
5.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语言文学)二级学科学位点简介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语言文学)专业,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开始招生,迄今已有10多年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经验。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3人,其中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QR”拔尖人才2人,青海省“135高层次人才创新教学科研骨干”2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2人。该学位点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经验丰富,已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现设有蒙古语言文化、蒙古族古代文学与文献、蒙古民间文学3个研究方向。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学术研究、教学或其它文化宣传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人才。研究方向及特色:1.蒙古语言文化,该方向以现代语言理论和语言文化学理论为指导,对蒙古语言进行文化学研究为重点,尤其以青海蒙古语言的文化学考察为优势和特点;2.蒙古古代文学与文献,该方向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主导,以蒙古古代文学与文献研究为重点,以青海蒙古或卫拉特蒙古相关文献的整理研究以及古代文学与文献的比较研究为特点;3.蒙古民间文学,该方向以现代民间文学理论为指导,以蒙古民间文学研究为重点,以青海蒙古或卫拉特蒙古民间文学以及各民族民间文学比较研究为特点。
812 |
民族学通论 |
《民族学通论》,林耀华,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学院简介
作者:超级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8-12-21
浏览次数:4178次
20世纪50年代建校初期,学校便致力于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知识分子,组织教师和学生参与了民族识别和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等工作,60年代组织相关专家开展了青海特有民族撒拉族和土族历史调查和研究,并形成了相应成果,为广泛开展民族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80年5月,经青海省委批准,整合学校相关师资力量,成立了民族研究所,设置民族历史教研室和民族理论教研室,之后根据需要逐步成立了语言文字、民俗、民族学、人类学、宗教学等教研室。1983年获得中国民族史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国务院首批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点之一。1995年,该硕士点被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学科,在2000年和2002年青海省政府组织的两次专家组评估中均被评为优秀。2000年,获得了民族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民族学学科被青海省人民政府评为省级重点学科,2005年获得民族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是我省最早获得的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点,招收包括民族学二级学科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少数民族史、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硕士研究生。同时获得了人类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又获得了中国史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至此,本学院除了民族学、中国史两个一级学科授权点之外,还有人类学硕士学位授予权,所建设学科横跨民族学、中国史和社会学三个一级学科,初步形成了以民族学为核心的特色优势学科群。2009年经青海省机构和编制办公室批准,民族研究所更名为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017年获批社会学一级硕士学位点,2019年正式开始招生。2018年获批民族学博士学位授权点,2019年正式招生。2019年蒙古语言文学系正式并入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增加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语言文学)硕士学位点,并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语言文学方向)本科专业并入学院。2019年社会工作专业从马克思主义学院转入民族学与社会学学学院,学院现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语言文学方向)、社会工作、社会学三个本科专业。现有民族学教研室、历史学教研室、宗教学教研室、社会学教研室、民俗学教研室、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教研室、语言与翻译教研室、文史教研室、社会工作教研室等9个教研室。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学院紧紧抓住青海省对民族学和中国民族史两个省级重点学科支持良机,在资金投入、学术环境、硬件建设、学术方向的凝炼、学术梯队的培育等方面给予了重点建设。自2001年以来,投入40万元成立了影视民族学实验室;2006年建立青藏高原民族文化基础数据库实验室,获得教育部90万元的资助;2007年建立民族学特色优势学科研究基地,获得财政部200万元资助。2011年,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被国家民委批准为“青藏高原民族研究基地”,2015年获批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民族问题研究青海基地”,并获得10万元经费资助。2017年获批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青海研究基地”。在青海省民族民俗文物陈列室基础上,建立了颇具规模的民族学博物馆,馆藏品达1000余件,投资200多万元建立了专业文献资料室,专业藏书3万余册。同时,大力加强学术阵地建设,提高办刊质量,学院主办《青海民族研究》和《青藏高原论坛》两份杂志,其中《青海民族研究》被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3个期刊评价权威机构确定为中国人文和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民族学类核心期刊。
学院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以汇聚一流人才、培养一流人才为目标,打造了“青藏高原民族区域发展与社会管理”“中国民族史(青藏高原民族历史文化)”“青藏高原民族社会研究”“青藏高原族群与区域文化”等四个学科团队。截至2019年,学院共有47名教师,其中教授15名,副教授25名,讲师及以下7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4名,在读博士学位教师2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入选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3人,入选青海省“135”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9人,民族学团队被青海省人才办确定为社会科学领域“人才小高地”,基本形成了一支高职称、高学历、高学位、高学术水平的教师团队。
重视和加强科研工作,学术积淀和研究成果丰厚。自学院成立以来,出版专著170余部,发表论文2000多篇,总共承担国家社科规划办课题38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区域研究项目2项,国家民委、青海省社会基金项目教育部、文化部等部门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70余项,自拟项目70余项,获得各种项目经费支持700余万元。自1986年以来,本院教师科研成果获得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8项,二等奖28项,三等奖24项;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2项;获得教育部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其他各类省部级以上荣誉奖50余项。 (更新时间:2020年1月)
青海民族学院2009年招收硕士研究生考试科目参考书目
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
|
参考书目
|
701专业课
|
《入菩萨行论本注》,喜瓦拉、达玛仁青,青海民族出版社;《宗教源流史》,土官·罗桑切吉尼玛,甘肃民族出版社
|
702专业课
|
《藏传因明概论》,祁顺来,青海民族出版社
|
703专业课
|
《藏族历代文学作品》,仁青多杰,青海民族出版社;《语法明悦》,毛尔盖·桑木旦,甘肃人民出版社
|
801综合课
|
语法、历史、修辞等三门课的基础知识部分
|
704藏语文与现代汉语基础
|
《札得文法》札得,甘肃民族出版社;《诗学通论》才旦夏茸著,甘肃民族出版社;《现代汉语》黄伯荣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
802计算机综合
|
《计算机操作系统》汤子瀛、折风屏2005.1;《数据结构》(C语言版)严蔚敏、吴伟民,清华大学出版;《C程序设计》(第二版)潭浩强, 清华大学出版社。
|
705文学理论(含古代文论)
|
《文学理论导引》,王先霈、孙文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美学概论》,董学文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古代文论》,李建中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803美学原理(含西方美学)
|
《美学原理》(含西方美学),王德胜,人民教育出版社;《美学》,朱立元,高等教育出版社;《古代文论名篇详注》,霍松林,上海古籍出版社
|
706语言基础知识
|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古代汉语》(1-4册),王力,中华书局
|
804语言学理论
|
《语言学纲要》,徐通锵、叶蜚声,北京大学出版社
|
707专业基础课
|
《语言学教程》,胡壮麟;《新编语言学教程》,刘润清;《普通语言学概要》,戴维栋
|
805专业课
|
《英语教学法》,胡春洞;《应用语言学概论》,于根源
|
708法理学
|
《法理学》,张文显,北大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
806行政法学、民法学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马怀德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民法》王利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
709专业课(民法总论、商法总论)
|
《商法》(总论),王作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修订本;《民法》(总论),王利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
807专业基础课
|
《法理学》,张文显,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宪法学》,蒋碧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
710经济法、商法学
|
《经济法学教程》,单飞跃主编,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商法学》,王作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修订本;
|
711人类学基础
|
《人类学导论》,周大鸣主编,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
808社会学基础
|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809民族学基础
|
《基础民族学》,欧潮泉主编,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
|
712民族学通论
|
《民族学通论》,林耀华,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基础民族学》,欧潮泉主编,民族出版社2007年修订本
|
810民族理论与政策
|
《中国民族理论新编》,吴仕民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民族理论通论》,金炳镐,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
713中国文化概论
|
《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修订本)
|
714民族经济学
|
《民族经济学》,刘永佶,经济出版社
|
811发展经济学
|
《发展经济学》,于同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812企业管理
|
《企业管理》,黄渝祥,中国经济出版社
|
715专业基础课
|
《管理学》,芮明杰,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社科出版社2003年版;《政治学基础》,王浦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
813专业课
|
《公共行政学》,张国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陈振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
716数学分析
|
《数学分析》,刘玉链、傅沛仁,高等教育出版社、华东师大、
|
814高等代数
|
《高等代数》,张禾瑞,高等教育出版社
|
717大学数学
|
《大学数学》(微积分部分),姚天行等,科学出版社;《大学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及数理统计),姚天行等,科学出版社
|
815西方经济学
|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816艺术概论
|
《艺术概论》,张同道,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
718政治学原理
|
《政治学概要》,朱光磊编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
817民族政治学
|
《民族政治学导论》,周平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
719政治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教程》,宋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818马克思主义哲学
|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李秀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720中共党史
|
《中国共产党七十年》,胡绳,中共党史出版社
|
819中国近代史
|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胡绳,红旗出版社
|
721专业基础课
|
《文学理论简编》,巴·格日勒图、楚鲁主编,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现代蒙古语》,嘎日迪主编,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
820专业综合课
|
《蒙古文学史》(古近代),纳·塞西雅拉图主编,辽宁民族出版社1995年版;《语言学概论》,纳·官其格苏荣主编,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3年
|
722物理化学
|
《物理化学》(第四版),天津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物理化学》(第五版),傅献彩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
821结构化学
|
《物质结构》,潘道皑,高等教育出版社
|
723专业基础综合
|
《天然药物化学》(第五版),吴立军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分析化学》(第四版),武汉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
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招生专业及人数
2009年我校拟在26个专业84个研究方向面向全国招收360名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最终以国家教育部批准的计划为准)。
我校专业目录中公布的各专业,均须脱产学习。
学习年限
三年
报考条件
一、符合下列条件的,可报名参加国家组织的全国统一招生考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09年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含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再次报考硕士生,但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
(5)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征得所在学校同意。
4、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5、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二、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我校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的全国联考,简称“法律硕士联考”:
1、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2、在高校学习的专业为非法学专业的(下列13个专业不得报考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法学、经济法、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劳动改造法、商法、公证、法律事务、行政法、律师、涉外经济与法律、知识产权法、刑事法)。
我校在录取该专业考生时,只从参加“法律硕士联考”的考生中选拔,不再为该专业组织统考或单考。
三、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我校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的全国联考,简称“MBA联考”:
1、符合“一”中第1、2、4、5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大专毕业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我校在录取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考生时,只从参加“MBA联考”的考生中选拔。不再为该专业组织统考或单考。
报 名
一、报名形式:2009年硕士研究生考生一律采取网上报名。
二、网报日期:2008年10月10日—31日(9∶00-22∶00),
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三、考生自行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 ,教育网址:http://yz.chsi.cn)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考生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办公室、报考点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按公告要求报名,导致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复试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在上述报名日期内,考生可自行修改、校正网报信息。
四、考生须于2008年11月10日—14日,到网上报名所选择的报考点办理有关手续,出示身份证件,凭报名号缴纳报名费、照相,并校对信息。报考点只核对考生有效身份证件,不核对考生的报考资格,考生报考资格审查工作在复试时进行,请考生对照报考条件,不符条件者请勿报考。进行网报但未进行现场确认的考生报名无效。
考生资格审查
我校将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将审查考生网上报考信息后,对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发放准考证,并将在复试时对考生学历证书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再次审查,对弄虚作假、不符合教育部规定者,不予复试。
对弄虚作假者,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
考 试
一、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
二、初试时间:2009年1月份(详见《准考证》)
三、初试科目:(详见招生专业目录)
四、考试地点:青海民族学院(青海省考点)
五、复试时间、办法另行通知。
录 取
我校将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按照国家招收硕士研究生的有关政策规定,并依据考生入学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成绩,以及结合思想政治表现、身体健康状况确定拟录取名单。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拟录取为委托培养、自筹经费培养的硕士生,须在录取前与我校签订定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培养的合同或协议书。
其 他
一、上述说明如与国家招生文件精神不符,以国家文件为准;
二、根据教育部招生文件的规定,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业务课考前辅导班;
三、我校不办理参考书目邮购事宜,各位考生可到当地书店或在网上购买;
四、考生应随时关注我校网站(http://www.qhmu.edu.cn),我们会及时将有关招生信息在网站上予以公布;
五、考生报名时不再出具所在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材料。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研究生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上述问题使招生单位无法调取考生档案,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的后果,招生单位不承担责任。
民族学 [0304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青海民族大学
-
招生年份:2021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民社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3]法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4]民族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民族学(02)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03)中国少数民族史
|
招生人数: |
22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16)民族理论与政策 ④(812)民族学通论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3)日语 ③(716)民族理论与政策 ④(812)民族学通论 |
备 注: |
|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民族学 专业代码:030401 门类/类别:法学 学科/类别:民族学
专业点分布
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南开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大学 延边大学 南京大学 厦门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 湖北民族学院 吉首大学 中山大学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 西南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大学 贵州大学 贵州民族大学 云南民族大学 大理大学 云南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兰州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 青海民族大学 宁夏大学 北方民族大学 新疆师范大学 新疆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304 民族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15 所,本次参评14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31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52 |
中央民族大学 |
A+ |
2 |
10673 |
云南大学 |
A+ |
3 |
10524 |
中南民族大学 |
A- |
4 |
10558 |
中山大学 |
B+ |
5 |
10656 |
西南民族大学 |
B+ |
6 |
10730 |
兰州大学 |
B+ |
7 |
10126 |
内蒙古大学 |
B |
8 |
10608 |
广西民族大学 |
B |
9 |
10691 |
云南民族大学 |
B |
10 |
10384 |
厦门大学 |
B- |
11 |
10718 |
陕西师范大学 |
B- |
12 |
10749 |
宁夏大学 |
B- |
13 |
10610 |
四川大学 |
C+ |
14 |
10742 |
西北民族大学 |
C+ |
15 |
10762 |
新疆师范大学 |
C+ |
16 |
10135 |
内蒙古师范大学 |
C |
17 |
10517 |
湖北民族学院 |
C |
18 |
10695 |
西藏民族大学 |
C |
19 |
10531 |
吉首大学 |
C- |
20 |
10672 |
贵州民族大学 |
C- |
21 |
11407 |
北方民族大学 |
C- |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民族学 专业代码:030400 门类/类别:法学 学科/类别:民族学
专业介绍
中山大学为例
请查阅中山大学相关招生院系的网页。
专业点分布
内蒙古工业大学 大连民族大学 三峡大学 中山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青海民族大学 新疆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304 民族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15 所,本次参评14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31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52 |
中央民族大学 |
A+ |
2 |
10673 |
云南大学 |
A+ |
3 |
10524 |
中南民族大学 |
A- |
4 |
10558 |
中山大学 |
B+ |
5 |
10656 |
西南民族大学 |
B+ |
6 |
10730 |
兰州大学 |
B+ |
7 |
10126 |
内蒙古大学 |
B |
8 |
10608 |
广西民族大学 |
B |
9 |
10691 |
云南民族大学 |
B |
10 |
10384 |
厦门大学 |
B- |
11 |
10718 |
陕西师范大学 |
B- |
12 |
10749 |
宁夏大学 |
B- |
13 |
10610 |
四川大学 |
C+ |
14 |
10742 |
西北民族大学 |
C+ |
15 |
10762 |
新疆师范大学 |
C+ |
16 |
10135 |
内蒙古师范大学 |
C |
17 |
10517 |
湖北民族学院 |
C |
18 |
10695 |
西藏民族大学 |
C |
19 |
10531 |
吉首大学 |
C- |
20 |
10672 |
贵州民族大学 |
C- |
21 |
11407 |
北方民族大学 |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