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师范大学化学考研真题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赣南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赣南师范大学报录比、赣南师范大学考研群、赣南师范大学学姐微信、赣南师范大学考研真题、赣南师范大学专业目录、赣南师范大学排名、赣南师范大学保研、赣南师范大学公众号、赣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赣南师范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赣南师范大学化学考研参考书目信息,是考研之前需要获取相应的考研信息,比如考试大纲、招考专业、招考目录等等基本信息,这些内容是进行考研前期工作的必要准备。考生可以从各院校的研招网进行查询,每年的9月左右就会公布下一年度的招生计划。考生应当仔细阅读相关文件的要求和信息,部分专业的名称相近,内容也比较繁杂,容易混淆或遗漏,考生要仔细区分。另外各大考研网站的相应版块也会有历年的招生信息汇总,赣南师范大学化学考研参考书目信息内总结了各大院校的历年招生信息,方便考生查询和选择。最后,考研派的小编预祝各位考研的同学都可以考取理想的学校。
Add 赣南师范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赣南师范大学
赣南师范大学化学考研参考书目信息网是考生获取考研信息的最基本、最官方的渠道,该网站会提供各种有关考研的资讯和内容,比如历年的考研招生计划、考试计划、考试内容、考试大纲、考试政策、报录比、录取名单、复试名单、复试分数线、推免政策等等内容,赣南师范大学化学招生信息网提供的信息是最为准确和官方的,是考生进行考研的信息主要来源,赣南师范大学化学的小编提醒各位考生要时刻关注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一切信息变动要以该网站提供的内容为主。赣南师范大学化学考研参考书目信息网会公布研招办以及各个院系的招生负责人电话,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疑惑时可以打电话进行咨询。最后,赣南师范大学化学的小编预祝各位考研的同学都可以考取理想的学校。
《无机化学》考试大纲
《无机化学》是化学、应用化学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既是化学专业知识结构中重要的一环,又要为后继化学相关课程准备必需的无机化学基础理论和知识。要求考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熟悉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掌握化学平衡理论、化学热力学和物质结构初步知识等在元素化学部分的应用,初步从微观和宏观相结合来阐述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问题。
一、考试方法
闭卷、笔试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3小时。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以下按无机化学原理、元素化学和综合共三部分列出考试内容及要求。基本要求按深入程度分为了解、理解(或明了)和掌握或熟悉(或会用)三个层次。
(一)无机化学原理部分
1、化学基础知识
了解理想气体和实际气体的基本性质;熟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分压定律及应用。掌握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了解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应用。
2、化学热力学基础
熟悉、理解热力学的基本概念。掌握热力学能U、焓H、熵S和吉布斯自由能G等热力学函数的概念和物理意义,熟悉状态函数的特点;掌握盖斯定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能够熟练计算过程或反应的焓变、熵变和吉布斯自由能变,运用吉布斯自由能变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理解范特霍夫等温式并学会计算非标准态下的吉布斯自由能变;掌握利用吉布斯-赫姆霍兹公式的计算、理解△G、△H、△S之间的关系;学会估算热力学分解温度和反应温度等。
3、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概念及反应速率的实验测定;了解质量作用定律和反应级数的概念。掌握浓度、温度及催化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掌握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平衡常数表达式;熟练掌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掌握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和应用。
4、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了解原子能级、原于轨道(波函数)和电子云等概念。熟悉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和取值及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了解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的概念,熟练掌握鲍林原子轨道能级图、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能够从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了解元素的性质。了解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合能和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5、分子结构与化学键理论
熟悉离子键的基本含义(概念,离子的电荷、构型、离子半径)和离子极化理论的应用,理解晶格能的含义。理解价键理论,掌握σ键、π键以及杂化轨道的理论。熟悉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dsp2,dsp3,d2sp3,sp3d2)与分子构型的关系。理解影响共价分子键参数的主要因素。会用杂化轨道理论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说明ABn型共价分子和原子团或离子的空间构型。了解分子轨道理论,能够写出第二周期同核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并判断分子的稳定性及磁性。了解不同类型晶体(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特性及与质点间作用力的关系。掌握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的特点,并用以解释一些物质的物理性质。
6、解离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
熟练掌握解离平衡、盐类水解、缓冲溶液等有关计算。掌握酸碱质子理论和路易斯电子理论;掌握同离子效应、盐效应等影响解离平衡移动的因素;熟练掌握有关离子浓度和pH值的计算;掌握Ksp的意义及溶度积规则;利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生成与溶解并进行有关计算。
7、氧化还原反应
牢固掌握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能熟练运用离子-电子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了解原电池的组成和表示方法。掌握电极电势和元素电势图的应用。理解标准电极电势的意义,能应用标准电极电势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强弱、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计算平衡常数;熟练掌握能斯特方程式及浓度变化、酸度变化、沉淀的生成、弱电解质的生成、配合物的生成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8、配位化合物
掌握配合物的基本概念和命名原则,掌握价键理论和晶体场理论的主要内容,并能用于解释配合物的颜色、磁性、稳定性等。了解影响配合物稳定性的因素,掌握配位平衡及稳定常数的概念;掌握配位平衡的有关计算。
(二)元素化学部分
熟悉主族元素(氢、碱金属、碱土金属、硼、铝、碳、硅、锡、铅、氮族元素、氧、硫、卤素)的单质和重要化合物(如氧化物、卤化物、氢化物、硫化物.氢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等)的典型性质(如溶解性,酸碱性,氧化还原性和热稳定性等),以及某些性质在周期系中的变化规律。
过渡元素侧重铬、锰、铁、钴、镍、铜、银、锌、镉、汞等元素,其要求除与主族元素基本相同外,应突出过渡元素通性,重要配合物及重要离子在水溶液中的性质。会判断常见反应的产物,并能正确书写反应方程式。
(三)综合部分
灵活、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原理解答无机化学问题。
三、主要参考书目
《无机化学》(上、下)(第3版),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宋天佑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627 有机化学:《有机化学》(第五版),李景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考研派快讯,据赣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7年赣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考研专业目录已经公布,详情如下:
学院
|
学科名称
|
初试考试科目
|
010
化学化工学院
潘虹
0797-8393670
|
●070300化学
01无机化学
02分析化学
03有机化学
04物理化学
|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ƒ
01方向:625无机化学
02方向:626分析化学
03方向:627有机化学
04方向:625 无机化学、626分析化学、627有机化学中任选1门
④825物理化学
|
|
081704应用化学
01 功能分子薄膜设计与应用
02 稀土金属材料开发与应用
03新型药物与血吸虫防治新技术
|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
ƒ302数学(二)(全国统考)④825物理化学
|
|
*045106学科教学(化学)
不区分研究方向
|
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
ƒ333教育综合④917化学教学论
|
说明:1、专业代码前标有“●”的为我校一级学科招生专业,标有“*”的为我校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农业工程专业学位依托国家脐橙工程 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红色文化资源研究专业依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赣南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
2、自命题考试科目考试大纲将于9月中旬公布,考生届时可以在赣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网页招生考试大纲栏目下载。
3、我校2017年所有专业都接收推荐免试生,推免生复试合格被录取后,享受学校一等奖学金、优秀生源奖励、国家助学金、培养业务费等,且在国家奖学金、江西省政府研究生奖学金和学业奖学金评选中优先。
4、我校2017年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和初试考试科目以九月份正式公布的研究生招生简章为准。
研究生院咨询电话:0797-8393666,联系人:白老师
点击【】查看更多专业目录。
一、专业与综合能力测试内容(满分100分)
1、思想政治素质与品德考核:必须合格
2、面试(60分)
化学、应用化学、学科教学(化学)各专业考生回答复试小组导师的提问,以评定考生的特色、专业素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等。
3、实验技能测试(40分)
对化学、应用化学专业考生,通过具体化学实验操作知识测试评定其基本实验技能。
4、说课测试(40分)
对学科教学(化学)专业的考生,通过说课测试其教学能力。
二:专业笔试时间:2015年3月23日15:00-17:00
三:专业笔试地点:化学和应化:五教(5-227);
四:综合能力测试时间:2015年3月24日下午13:30-18:30
五、综合能力测试地点:
1、思想品德考核:五教(5-215室)
2、面试和实验技能测试(化学和应化):五教会议室(5-227室)及实验室
3、面试和说课(学科教学):十一教(11-308室)
4、待考地点:化学和应化:5-204室;学科教学:11-309室
化学化工学院
2015年3月19日
化学化工学院学位点介绍
赣南师范大学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1年被确定为江西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学科(示范性硕士点)。立项建设近三年来,在省教育厅的支持和指导下,本学科坚决贯彻执行《江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精神,以“高起点高要求”为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国家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以及学校创建师范大学的目标,通过凝炼学科方向,整合学科力量,结合学科实际,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在主流方向与其他实力强的大学争锋,立足在地方特色上做文章,产学研上下功夫,拼出一条学科、科研与人才培养均衡发展的新路。学科组全体成员按照学科建设规划所提出的目标,做了大量工作,各方面建设进展顺利,成效明显,绝大部分指标完成或超额完成了中期建设目标,预计终期验收时能完成目标,学科整体实力位居省内领先水平。现将建设的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术梯队素质优良,学科队伍结构更趋合理
近年来,化学重点学科的队伍建设取得硕果,通过有计划地选送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的相关学科攻读博士学位、作访问学者或合作研究,使原有队伍成员的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同时,学校还以优厚的待遇引进留学归国人员和国内优秀博士生充实到学科队伍,有一批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的中青年骨干加盟到学科团队中来,通过近三年的建设,学科点有一支以博士为主体,水平高、结构合理、富有创造力的学术团体。
自2011年以来,学科点新增博士19人,使具有博士学位人员总数达到31人,同时,新增了赣鄱英才555工程2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省高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5人。加强了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培养力度,使有国外、境外学习背景的人占博士的40%以上。
二、学科科研水平不断提高,获得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
通过进一步凝练方向、提炼特色、汇聚队伍,积极引导学科梯队成员积极参与科学研究,逐步形成了科研合力,在学术论文、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获奖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各项指标均完成了中期建设目标。2011年以来,新增国家级科研课题39项,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数138项,经费总额达3995万元(不含学校配套经费),人均项目经费实现了大幅提高;发表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268篇,其中被SCI、EI收录论文236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9项,已获得国家专利4项;申报国家农药原药登记2项;出版教材专著3部;获省级以上教学和科技奖13项。
三、优化教学科研条件,学科平台建设取得重要突破
学科平台是学科得以发展、队伍得到锻炼、人才得到更好地培养、成果得以更多地产出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本学科十分注重平台建设,在这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加强了江西省有机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高校功能材料实验室、江西省镁合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特别是共同参加申报并成功获批建设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农药创新团队获江西省优势科技创新团队;新增研究生创新基地项目1项,新增江西省行业企业与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项。
本学科点加大了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的投入,其中新增大型仪器设备19台,价值570万元。
四、学科教学与人才培养工作获得长足进步
本学科十分重视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尤其注重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本学科点于2010年与赣州卫农农药公司、2012年与虔东稀土有限公司签定战略合作协议以及2013年与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江西省化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成功获批,2016年学院与青峰药业有限公司联合共建的“江西省行业企业与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被江西省政府学位委员会评为“江西省示范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为在校学生的实习实践和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实施了本科生科研导师制,扎实推进学生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在2011年第二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中代表我校参加的三名同学获得1个一等奖和2个二等奖的优异成绩。在2012年第三届全国高等院校化学专业师范生教学素质大赛中荣获4个一等奖,9个二等奖的优异成绩。本科生考研连续三年上线率超过40%,录取率超过30%。同时把促进研究生教育作为加强重点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来抓,承担多项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研究生发表论文共287篇,研究生考博录取率达12%。另外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2012年获得江西省第五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江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物理化学列为省级精品课程。
五、发挥特色与优势,促进学术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三年来,学科点的四个主要研究方向在国内同行中已形成了较为鲜明的特色,全面推动了学科点学术创新。同时,本学科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需求,紧扣血吸虫病防治、离子型稀土、脐橙三条主线,系统开展相关研究,做到既“顶天”又“立地”,走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在血吸虫病新型防治药物与防治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中成功开发了水面自扩散高效灭血吸虫尾蚴药物和高效灭螺药物,建立了小试工艺生产,成果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申报了国家农药原药登记2项,并已获得农业部农药管理所受理,同时血吸虫尾蚴监测装置和快速查螺装置已形成样机,并开展了现场应用试验,得到良好的应用效果,该成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稀土化学方面,充分利用江西省在重稀土资源方面的优势,围绕电解制备稀土镁中间合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开发工作,“氟化体系共电沉积制备Gd-Mg中间合金的方法”和“镁合金真空虹吸出炉浇铸机”先后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并得到生产应用;在功能配合物方面,有机骨架微孔材料的吸附、催化等性能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最近,在国际顶尖化学类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stry Society》上发表了罗序中课题组在多孔氢键有机骨架材料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该工作得到了国际评审专家的高度评价;在化学分析与检测技术方面,成功建立了赣南脐橙种植区土壤和叶片营养状况分析及重金属污染评价体系,相关技术已得到推广应用。另外,在脐橙有效成分提取和保鲜技术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六、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学术氛围更加浓厚
学科点建设近三年来,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60余人次,以访问学者或博士后的身份在国外或国内研修11人次,承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2次,国外学者来华访问讲学5人次。通过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发挥了自身学科优势,提高了学科知名度和科研水平,锻炼和培养了一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为重点学科的发展补充了新生力量,浓厚了学术氛围。
七、加大经费投入、规范经费管理,教学科研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我校完全遵照省厅文件要求,重点学科专项建设经费配套比例已超过1:1,充足的经费有力地支撑了该学科的建设,学科教学科研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为了管好用好经费,本学科据省厅及学校的有关政策,建立了重点学科经费专项账户,做到了严格管理,专款专用;规定该学科经费应以用于人才队伍建设、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图书资料建设、举办或参加高层次学术会议、资助高水平学术论文和著作出版等为主,并规范经费使用审批制度。本学科严格遵循学校财务、审计、资产管理、物资采购等有关制度的规定,合理使用经费。
八、学科管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学科建设管理创新体制是开展学科建设的有力保障,学科建设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充分发挥学校、教学学院和重点实验室三级组织结构的管理功能,赋予教学学院和实验室以较大的自主权,集中管理和分权管理相结合,增强学科的生机和活力;采用新型的立项建设管理型模式进行学科建设管理,以立项为形式,以项目为管理对象,由相关管理部门进行立项论证,由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以学术队伍建设和平台建设为核心,系统全面进行学科点建设;学科点每年制定年度计划和经费使用计划,并实行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加强自查自评工作,以评促建。
《有机化学实验》考试大纲
一、考试基本要求:
考试基本要求:要求考生生掌握常见有机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熟悉实验室中某些有机化合物的一般制备、提纯、鉴别方法,掌握常见有机化合物化合物的典型性质。具备实验方案设计、进行实验和归纳总结、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用语言表达实验结果的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方法:笔试
总分:100分时间:180分钟
三、课程考试内容及要求:
有机化学实验Ⅰ
[实验项目名称]: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
[实验类型] 验证
[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室规则、安全知识;学会常用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掌握实验预习、记录、实验报告的基本要求。
[实验内容]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
[实验项目名称]:熔点的测定
[实验类型]操作
[实验目的]了解熔点测定的意义;掌握测定熔点的操作。
[实验内容]测定尿素、苯甲酸的熔点
[实验项目名称]:蒸馏和沸点的测定
[实验类型]操作
[实验目的]了解测定沸点的意义;掌握常量法和微量法测定沸点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内容]用常量法和微量法测定乙醇和二氯甲烷的沸点。
[实验项目名称]:钠熔法元素定性分析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目的]学习元素分析的原理;掌握常见元素的检验方法。
[实验内容]做混合物中碳、氢、氮、硫和卤素的定性检验。
[实验项目名称]:重结晶提纯法
[实验类型]操作
[实验目的]学习重结晶法提纯固态有机化合物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抽滤、热过滤和折叠滤纸的方法。
[实验内容]重结晶提纯乙酰苯胺。
[实验项目名称]:不饱和烃的制备和性质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目的]学习乙烯和乙炔的制备方法及验证不饱和烃的性质
[实验内容]制备乙烯、乙炔;验证乙烯、乙炔的化学性质
[实验项目名称]:萃取
[实验类型]操作
[实验目的]学习萃取法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内容]以乙醚从醋酸水溶液中萃取醋酸。
[实验项目名称]:液体有机化合物折光率的测定
[实验类型]操作
[实验目的]学习有机化合物折光率的测定。
[实验内容]测定丙酮和无水乙醇的折光率。
[实验项目名称]:溴乙烷的制备
[实验类型]综合
[实验目的]学习以结构上相对应的醇为原料制备一卤代烷的实验原理和方法;学习低沸点蒸馏的基本操作和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溴乙烷的制备;产品的精制
[实验项目名称]:环己烯的制备
[实验类型]综合
[实验目的]学习以浓磷酸催化环己醇脱水制取环己烯的原理和方法,初步掌握分馏和水浴蒸馏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有机化合物制备产物的产率计算方法。
[实验内容]环己烯的制备;产品的精制
[实验项目名称]:旋光度的测定
[实验类型]操作
[实验目的]了解旋光仪的构造。掌握使用旋光仪来测定物质的旋光度;学习比旋光度的计算。
[实验内容]测定葡萄糖的旋光度
[实验项目名称]:芳烃的性质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目的]掌握芳烃的化学性质,重点掌握取代反应的条件;了解游离基的存在及化学检验方法;掌握芳烃的鉴别方法。
[实验内容]芳烃的取代反应:溴代、磺化、硝化反应;芳烃的显色反应
[实验项目名称]:正丁醚的制备
[实验类型]综合
[实验目的]掌握醇分子间脱水制醚的反应原理和实验方法;学习使用分水器的实验操作。
[实验内容]利用分水器制备正丁醚;正丁醚的精制
[实验项目名称]:无水乙醇的制备
[实验类型]综合
[实验目的]学会氧化钙法制取无水乙醇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内容]用氧化钙制备无水乙醇
[实验项目名称]:醇和酚的性质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目的]进一步认识醇类的一般性质,并比较醇和酚之间化学性质上的差异,认识羟基和烃基的相互影响。
[实验内容]醇和酚的性质。
[实验项目名称]:环己酮的制备
[实验类型]综合
[实验目的]学习铬酸氧化法制备环己酮的原理和方法;进一步了解醇与酮的区别与联系。
[实验内容]环己酮的制备、精制
参考书:
《有机化学实验》(第四版),曾和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范小林,1970年11月出生,江西莲花人, 1993年毕业于赣南师范学院化学系,1996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1999年获国防科技大学工学博士学位,2000年3月进入解放军总参谋部第五十五研究所工作。期间于2001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分子纳米结构与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江西省有机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赣南师范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006年被评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人选,江西省首届十佳青年教师。
系统地从事过水面自扩散药物分子薄膜、高分子材料、分子自组装及分子电子学等方面的学习、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独立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项目、江西省科技厅重大招标项目等课题。先后参与、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专项、国防预研项目、国家863项目、中科学知识创新工程项目等多个项目的研究工作。
其研究成果共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其中两项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权),其中一项成果被选入“1998年首届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此外,还获1999年航天工业总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1999年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02年获中科院化学所青年化学奖优秀奖,2003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各一项;并荣获2005年江西省高校“师德标兵”,2005年赣南师范学院“十佳青年”等称号。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共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SCI、EI、ISTP收入12篇,SCI影响因子IF=2.0以上研究论文7篇。
主要研究方向:
血吸虫新型防治药物的研究,血吸虫自动监控与防治技术的研究,血吸虫(包括尾蚴、虫、钉螺)形态与生理的研究,药物化学等。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物理化学》考试大纲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3小时。
二、试题题型结构
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计算题;问答题等。
三、参考书
(1)傅献彩、陈瑞华编《物理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五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102·8物理化学和分子物理学的量和单位。
四、考试内容
主要包括基本概念与基本知识、基本定律与基本理论、基本计算与基本方法的形式。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基本概念与基本知识
体系与环境;强度性质与容量性质;状态、状态函数、状态方程式;过程、途径、过程量;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热、功、热力学能、焓;热容;反应进度;热效应、标准生成热、标准燃烧热;积分溶解热、微分溶解热;键焓、键解离能;焦—汤效应、焦—汤系数等。
二、基本定律与基本理论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文字表述及数学表达式;盖斯定律、基尔戈夫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简单状态变化过程的分析;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相变过程的分析;热力学第一定律对化学变化的分析;理想气体的热力学特征。
三、基本计算与基本方法
在298.15K时的热力学计算;其它温度下的热力学计算;简单状态变化过程中Q、W、△U、△H的计算;相变过程中Q、W、△U、△H的计算;化学变化过程中Q、W、△U、△H的计算。
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一、基本概念与基本知识
过程方向与限度;卡诺循环,热机效率;热温商、熵、规定熵;吉布斯自由能,赫姆霍斯自由能;及特定条件下△G与△A的物理意义。
二、基本定律与基本理论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及数学表达式;卡诺原理;熵增加原理;过程方向与限度的判断;热力学第二定律对绝热简单状态变化过程的分析;热力学第二定律对非绝热简单状态变化(等温、等压及等容等)过程的分析;热力学第二定律对相变过程的分析;热力学第二定律对化学变化过程的分析;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基本方程式;特征偏微商(含吉—亥公式);Maxwell关系式等。
三、基本计算与基本方法
热机效率、卡诺循环的计算;简单状态变化的热力学函数Q、W、△U、△H、△S、△G、△A计算;相变过程的热力学函数Q、W、△U、△H、△S、△G、△A计算;化学变化过程的热力学函数Q、W、△U、△H、△S、△G、△A计算;规定熵的计算;热力学关系式的证明或推导。
第三章 溶液——多组分体系热力学在溶液中的应用
一、基本概念与基本知识
偏摩尔量;化学势;理想液态混合物、理想稀溶液;体系中各物质的标准态。
二、基本定律与基本理论
偏摩尔的集合公式、Gibbs-Duhem公式;化学势随P、T的变化;拉乌尔定律与亨利定律;溶液中各物质的化学势表达式;混合过程中体系热力学性质的变化;稀溶液的依数性。
三、基本计算与基本方法
理想液态混合物平衡气、液相组成的计算;有关液态混合过程中体系热力学函数改变量的计算;稀溶液依数性有关的计算;由蒸气压数据和相平衡原理计算液相体系中物质的活度;有关化学势改变的计算。
第四章 相平衡
一、基本概念与基本知识
相、物种数、独立组分数、自由度;相点、物系点、结线、液相线、气相线、固相线;恒沸混合物、低共熔混合物、固熔体;临界会溶温度、相合熔点、不相合熔点、转熔温度;稳定化合物、不稳定化合物;步冷曲线;单组分体系的P—T图;双液体系的T—X图及P—X图(完全互溶、部分互溶、完全不互溶);二元凝聚体系的T—X图(简单低共熔、形成稳定化合物、形成不稳定化合物、完全互溶、部分互溶、完全不互溶);三液体系相图;水—盐三元体系相图(包括简单、生成水合物及复盐)。
二、基本定律与基本理论
相平衡的热力学条件;相律;Clapeyron方程及Clapeyron-Clausius方程;分配定律;杠杆规则;特鲁顿规则;分馏及水蒸气蒸馏原理。
三、基本计算与基本方法
互成平衡的相相对量的计算;有关相数、独立组分数和自由度的计算;单组分两相平衡体系P—T关系的计算;热分析法及二元相图的绘制;溶解度法及二元相图的绘制;简单的三组分相图;相图用于分离、提纯的计算等。
第五章 化学平衡
一、基本概念与基本知识
化学反应吉布斯自由能(dG/dξ)T,P;化学亲和势A=-∑νBμB;化学反应的△rG0m和△rGm;物质的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各种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固体的分解压及分解温度。
二、基本定律与基本理论
化学平衡的热力学条件;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温度对平衡的影响;各种因素对反应方向及平衡产率的影响。
三、基本计算与基本方法
平衡常数与平衡混合物组成的计算(含同期平衡);由参加反应各物质的热力学性质
(△fG0m;△fH0m,S0m,Cp,m等)计算化学反应的△rG0m与△rGm;固体分解压,分解温度的计算。
第六章 统计热力学基础
一、基本概念与基本知识
统计热力学的基本假设;定位系统与非定位系统;简并态与非简并态;配分函数。
二、基本定律与基本理论
玻兹曼统计;最概然分布。
三、基本计算与基本方法
最概然分布计算;分子平动、转动和振动配分函数计算;理想气体简单分子的热力学状态函数计算。
第七章 电解质溶液
一、基本概念与基本知识
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离子迁移数、离子电导率、离子淌度;电解质活度、离子平均活度、平均活度系数。
二、基本定律与基本理论
浓度、温度对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的影响;离子独立移动定律;得拜—尤格尔离子互吸理论、离子氛模型。
三、基本计算与基本方法
电导的测定方法及有关计算;迁移诉的测定方法及有关计算;离子强度、用D—H公式计算以及γ±;异离子效应对溶解度的计算;电导测定的应用。
第八章 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
一、基本概念与基本知识
原电池、电解池、电极命名;可逆与不可逆电池、化学电池、浓差电池、单液与双液电池、标准电池;相间电势差、接触电势、液接电势、盐析;可逆电极分类及常见电极的使用。
二、基本定律与基本理论
电极电势、标准电极电势;可逆电池热力学;电动势及其测定原理、能斯特方程。
三、基本计算与基本方法
根据电池符号书写电极和电池反应,根据要求设计电池;各类电极的电极电势的计算;各类电池电动势的计算;应用电化学方法测定、计算热力学函数;应用电化学方法计算各类平衡常数;电动势测定的其它应用pH测定、γ±测定等。
第九章 电解与极化作用
一、基本概念与基本知识
电解现象、分解电压;极化、极化曲线、超电势;化学电源、金属的电化学腐蚀、防腐方法、腐蚀电流。
二、基本定律与基本理论
电化学极化、氢超电势理论;塔菲尔公式、浓差极化、析出电势与析出顺序。
三、基本计算与基本方法
与法拉第电解定律有关的计算;实际析出电势的计算及电极反应的判断。
第十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一)
一、基本概念与基本知识
反应速率、速率常数;速率方程、动力学方程;基元反应、基元步骤、反应分子数;基元反应活化能、反应级数;半衰期;活化能和表观活化能、指前因子;对峙反应、平行反应、连续反应;直链反应、支链反应;反应机理、决速步骤、确定反应机理的主要步骤等。
二、基本定律与基本理论
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的动力学特征;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Arrhenius方程;各类典型复杂反应的动力学特征;稳态近似与平衡假设。
三、基本计算与基本方法
具有简单级数反应的动力学计算;速率常数、半衰期的计算方法;反应级数及活化能的实验测定;与Arrhenius方程有关的计算;由反应机理书写和推导速率方程;复杂反应表观活化能及基元反应活化能估算;典型复杂反应的动力学计算。
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二)
一、基本概念与基本知识
碰撞直径、碰撞截面、碰撞参数、阈能、碰撞数、有效碰撞数、有效碰撞分数、几率因子、频率因子;势能面、势能垒活化络合物、活化焓△rH≠m、活化熵△rS≠m、活化吉布斯自由能△rG≠m等;催化的基本名词、术语和催化作用;光化学的基本名词。
二、基本定律与基本理论
质量作用定律;气相反应简单碰撞理论要点及基本公式;过渡态理论要点及基本公式;林得曼单分子反应理论;溶液中反应的动力学特征(含离子强度的影响);表面质量作用定律在多相催化反应中的应用;表面反应为决速步骤的反应的动力学特征;光化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光化反应动力学特征。
三、基本计算与基本方法
简单碰撞理论中碰撞数,有效碰撞分数和速率常数的计算;过渡态理论中△rH≠m、
△rS≠m及Ea的计算;量子产率的计算;有关催化反应表观活化能等的计算。
第十二章 界面现象
一、基本概念与基本知识
比表面(分散度)、比表面吉布斯自由能表面功、表面张力;吸附作用(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吸附量;吸附热、吸附曲线、吉布斯吸附超量);表面活性剂(分类、性质、胶束、CMC值、HLB值);润湿、铺展、接触角、毛细现象。
二、基本定律与基本理论
单分子吸附理论(朗格缪尔吸附);BET多分子层吸附理论;弗兰得里希吸附等温式;
吉布斯吸附等温式;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Laplace公式;弯曲液面蒸气压、Kelvin公式及介稳现象。
三、基本方法与基本计算
表面热力学的有关计算;吸附等温式的有关计算(吸附等温式中常数的确定、比表面、吸附量、表面层分子截面积);与曲率半径有关的计算(附加压力蒸气压、溶解度)。
第十三章 胶体分散体系及大分子溶液
一、基本概念与基本知识
分散相、分散介质、各种分散体系;溶胶的基本特征与胶团结构;布郎运动、扩散、沉降、沉降平衡;丁达尔现象、光的散射;电泳、电渗、电动现象、ζ电势;大分子对溶胶的保护作用、敏化作用;溶胶的制备与净化;大分子溶液特征、大分子溶液粘度与相对平均分子质量(数均、质均、粘均)。
二、基本定律与基本理论
胶团结构的双电层理论;胶体稳定性理论(DLVO理论);胶体聚沉规律(叔采哈代规律、感胶离子序);光散射的雷莱公式;沉降速率公式及高度分布律;大分子溶液的渗透压与唐南平衡。
三、基本方法与基本计算
利用溶胶动力学性质进行有关计算;ζ电势的计算;大分子溶质相对平均分子量的测定;大分子溶液的渗透压及唐南平衡的有关计算。
全国硕士研究生复试《综合化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方法
闭卷、笔试(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试卷内容
考试内容涉及《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试卷结构:共100分,其中《无机化学》约占30%,《分析化学》约占30%,《有机化学》约占40%。
三、试题类型
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分析题、计算题等
三、参考书目:
《无机化学》(第三版)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分析化学》(第六版)武汉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有机化学》(第五版),李景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四、课程考试内容及要求:
第一部分:无机化学
(一)无机化学原理部分
1、原子结构
了解原子能级、原于轨道(波函数)和电子云等概念。熟悉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和取值及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了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和主族元素、过渡元素原子的结构特征。能写出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和价电子层构型,能够从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了解元素的性质。了解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合能和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2、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理解离子键的基本含义(概念,离子的电荷、构型、离子半径),理解晶格能的含义。理解价键理论,掌握σ键、π键以及杂化轨道的概念。熟悉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dsp3,d2sp3,sp3d2)与分子构型的关系。理解影响共价分子键参数的主要因素。会用杂化轨道理论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说明ABn型共价分子和原子团或离子的空间构型。了解分子轨道理论,能够写出第二周期同核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并判断分子的稳定性及磁性。了解不同类型晶体(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特性及与质点间作用力的关系。掌握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的特点,并用以解释有些物质的某些物理性质。
3、化学热力学初步
掌握焓和焓变的概念,吉布斯自由能和熵以及它们的变化的初步概念,状态函数的特点;掌握盖斯定律、并学会利用热力学函数表计算标准状态下化学反应的焓变、吉布斯自由能变和熵变;初步掌握用吉布斯自由能变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理解范特霍夫等温式并学会计算非标准态下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初步掌握利用吉布斯-赫姆霍兹公式的计算、理解△G、△H、△S之间的关系;学会估算热力学分解温度和反应温度等。
4、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概念及反应速率的实验测定;了解质量作用定律和反应级数的概念。掌握浓度、温度及催化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和平衡常数表达式;掌握标准平衡常数的关系和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掌握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5、电解质溶液
掌握电离平衡、盐类水解、缓冲溶液等有关计算。掌握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和溶解度;了解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掌握酸碱质子理论;能应用化学平衡原理分析水、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掌握同离子效应、盐效应等影响电离平衡移动的因素;熟练掌握有关离子浓度和pH值的计算;掌握Ksp的意义及溶度积规则;利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生成与溶解并进行有关计算。
6、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
牢固掌握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能熟练运用离子-电子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了解原电池的组成和表示方法。掌握电极电势和元素电势图的应用。熟练运用能斯特方程进行有关计算。理解标准电极电势的意义,能应用标准电极电势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强弱、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计算平衡常数;会用能斯特方程式讨论离子浓度变化(包括生成沉淀和配合物)时电极电势的改变和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7、配位化合物
掌握配合物组成的基本知识,掌握价键理论和晶体场理论的主要内容,并能用于解释配合物的有关性质。掌握配位平衡的稳定常数和不稳定常数的概念;掌握配位平衡的有关计算,计算配体过量时配位平衡的组成。
(二)元素化学部分
熟悉主族元素(氢、碱金属、碱土金属、硼、铝、碳、硅、锡、铅、氮族元素、氧、硫、卤素)的单质和重要化合物(如氧化物、卤化物、氢化物、硫化物.氢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等)的典型性质(如酸碱性,氧化还原性和热稳定性等),以及某些性质在周期系中的变化规律。
过渡元素侧重铬、锰、铁、钴、镍、铜、银、锌、镉、汞等元素,其要求除与主族元素基本相同外,应突出过渡元素通性,重要配合物及重要离子在水溶液中的性质。会判断常见反应的产物,并能正确书写反应方程式。
(三)综合部分
灵活、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原理解答无机化学问题。
第二部分:分析化学
第一章定量分析化学概论
[本章重点]有效数字的定位和运算规则,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滴定分析法计算。
第一节概述
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
第二节分析化学中的误差
(一)准确度和精密度(二)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第三节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有效数字及其修约规则和计算规则
第四节滴定分析法概述
(一)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二)滴定分析法计算
第二章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本章重点]酸碱平衡理论及其处理,具体包括:酸碱溶液pH值、酸碱组分浓度的计算,终点误差计算等。
第一节概述
(一)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二)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
第二节分布系数的计算
一元酸溶液和多元酸溶液
第三节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
(一)物料平衡、电荷平衡和质子条件(二)pH的计算
第四节酸碱缓冲溶液
(一)缓冲溶液pH的计算(二)缓冲指数和缓冲容量
第五节酸碱指示剂
酸碱指示剂的原理
第六节酸碱滴定法基本原理
(一)强碱滴定强酸(二)强碱滴定一元弱酸(三)多元酸和混合酸的滴定
第七节终点误差
(一)强碱滴定一元弱酸(强酸滴定一元弱碱)(二)多元酸和混合酸的滴定
第八节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一)混合碱的测定(二)铵盐中氮的测定
第三章络合滴定法
[本章重点]络合平衡理论及其处理,具体包括:各种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及络合滴定终点误差的计算。
第一节分析化学中常用的络合物
EDTA及其螯合物
第二节络合物的平衡常数
(一)络合物的稳定常数(二)溶液中各级络合物的分布
第三节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
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
第四节金属离子指示剂
(一)金属离子指示剂的作用原理(二)金属离子指示剂的封闭与僵化
第五节络合滴定法基本原理
(一)络合滴定曲线和终点误差(二)准确滴定判别式和分别滴定判别式
第六节络合滴定中酸度的控制
单一金属离子络合滴定的适宜酸度范围
第七节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途径
络合掩蔽法
第八节络合滴定方式及其应用
直接滴定法、返滴定法、置换滴定法和间接滴定法
第四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本章重点]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处理,条件电位及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常数的计算,氧化还原滴定法的主要方法应用。
第一节氧化还原平衡
(一)条件电势(二)氧化还原平衡常数
第二节氧化还原滴定法基本原理
(一)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二)氧化还原滴定曲线(三)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
第三节氧化还原滴定的预处理
氧化剂和还原剂
第四节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
(一)高锰酸钾法(二)重铬酸钾法(三)碘量法
第五章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
[本章重点]沉淀平衡处理,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沉淀溶解度的计算,银量法的主要方法应用。
第一节重量分析法概述
重量分析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
第二节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一)溶解度和溶度积(二)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第三节沉淀的类型和沉淀的形成过程
晶型沉淀和无定型沉淀的生成
第四节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
(一)共沉淀现象和继沉淀现象(二)减少沉淀玷污的方法
第五节沉淀条件的选择
(一)晶型沉淀的沉淀条件(二)无定型沉淀的沉淀条件
第六节重量分析中的换算因数
第七节沉淀滴定法
(一)莫尔法(二)佛尔哈德法(三)法扬司法
第六章吸光光度法
[本章重点]光吸收基本定律。
第一节概述
(一)光吸收基本定律(二)比色法和吸光光度法及其仪器
第二节光度分析法的设计
(一)显色条件的选择(二)测量波长和吸光度范围的选择(三)参比溶液的选择
第三节光度分析法的误差
吸光度测量误差
第四节其他吸光光度法和光度分析法的应用
(一)示差吸光光度法(二)弱酸碱离解常数的测定(三)络合物组成的测定
第七章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
[本章重点]标准偏差、变异系数和平均值的置信区间的计算,显著性差异和极端值的取舍的处理。
第一节标准偏差
(一)样本标准偏差(二)相对标准偏差
第二节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一)正态分布(二)随机误差的区间概率
第三节少量数据的统计处理
(一)T分布曲线(二)平均值的置信区间(三)显著性检验(四)异常值的取舍
第四节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第八章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本章重点]液液萃取分离和离子交换分离法及其分离富集原理。
第一节液液萃取分离法
(一)萃取分离法的基本原理(二)萃取分离技术
第二节离子交换分离法
(一)离子交换剂的种类和性质(二)离子交换树脂的亲和力(三)离子交换分离操作
第三节液液色谱分离法
(一)纸上色谱分离法(二)薄层色谱分离法
第三部分:有机化学
第一章绪论
[本章重点]
有机化合物的含义及特性
第一节有机化学
一、有机化合物的含义和特性
1、有机化合物的含义;2、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二、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
1、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2、有机化学的目的和任务
第二节共价键的属性
一、共价键理论二、共价键的属性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一、按碳架分类二、按官能团分类
第二章烷烃
[本章重点]
烷烃系统命名
烷烃的结构
卤代反应历程
第一节烷烃的通式和同分异构
一、烷烃通式二、烷烃的同分异构
第二节烷烃的命名
一、习惯命名二、系统命名三、烷基的命名
第三节烷烃的结构
一、碳原子的杂化形式二、σ键的形成三、烷烃的构象
四、烷烃的构象
1、锯架式;2、纽曼式
第四节烷烃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二、化学性质
1、氧化;2、卤代;3、热裂
第五节卤代反应历程
一、氯代反应历程二、游离基的稳定性
第三章烯烃
[本章重点]
顺反异构的命名、烯烃的化学性质、亲电加成反应历程、自由基加成反应历程
第一节烯烃的结构
一、碳原子的SP2杂化二、π键的形成
第二节烯烃的通式和同分异构现象
一、烯烃的通式二、同分异构现象
第三节烯烃的命名
一、习惯命名二、系统命名
第四节烯烃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二、化学性质
1、催化氢化和氢化热及烯烃的稳定性;2、亲电加成;3、氧化反应;4、聚合反应
第五节烯烃的制备
一、醇脱水二、卤代烷脱卤化氢
第六节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历程和Markovnikov规则
一、亲电加成反应历程二、马氏规则、碳正离子的稳定性、诱导效应的解释三、反马氏规则、自由基型的加成反应
第七节烯烃的工业来源和用途
第四章炔烃和二烯烃
[本章重点]
炔烃的亲核加成、炔烃与烯烃加成反应的异同点、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第一节炔烃的结构和命名
一、乙炔的结构、SP杂化二、炔烃的命名
第二节炔烃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二、化学性质
1、亲电加成;2、水化;3、氧化;4、炔化物的生成及应用;5、还原
第三节炔烃的制备
第四节二烯烃
一、二烯烃的分类及命名二、二烯烃的结构三、共轭二烯烃的反应
1、共轭加成(1,2-加成、1,4-加成);2、双烯合成(Diels-AlderReaction)
四、共轭效应
五、速率控制与平衡控制
第五章脂环烃
[本章重点]
小环烃的加成
双环的命名
第一节脂环烃的分类和命名
一、分类
二、命名
1、单环化合物2、双环化合物
第二节环烷烃的性质
一、取代反应
二、氧化反应
三、加成反应
1、催化加氢2、加卤素3、加卤化氢
第三节环烷烃的结构
一、环的结构和稳定性
二、环己烷及其衍生物的构象
三、脂环烃的顺反异构
第六章对映异构
[本章重点]
手性分子
R/S命名
含一个、二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对映异构现象
第一节手性和对称因素
一、手性和对称性
1、手性;2、对称因素
二、旋光度和比旋光度
1、旋光度;2、比旋光度
第二节含一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
一、Fischer投影式
二、楔型式
三、构型的确定
1、D/L构型的确定;2、R/S构型的确定
第三节含二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
一、两个不同手性碳
1、对映异构体;2、外消旋体;3、非对映异构体
二、两个相同手性碳
1、内消旋体;2、内消旋体和外消旋体的区别
第四节不含手性碳原子旋光化合物
一、联苯型
二、丙二烯型
第五节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
第七章芳烃
[本章重点]
芳环的亲电取代反应
定位基定位效应的解释和应用
第一节苯的结构
一、碳原子的杂化形式
二、大π键
第二节单环芳烃的同分异构和命名
一、单取代芳烃
二、二取代芳烃
三、三取代芳烃
第三节单环芳烃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
二、化学性质
1、亲电取代;2、加成反应;3、氧化反应
第四节苯环取代定位规则
一、两类定位基
1、邻、对位定位基;2、间位定位基
二、定位效应的解释
1、间位定位基的定位效应;2、邻对位定位基的定位效应
三、取代定位效应的应用
第五节多环芳烃芳香性与Hiickel规则
一、联苯
二、萘
三、蒽和菲
四、Hiickel规则和非苯系芳烃
1、Hiickel规则;2、非苯系芳烃
第八章现代物理实验方法的应用
[本章重点]
共轭结构的红移现象
官能团的特征吸收频率
峰面积与氢原子数目、峰的裂分和自旋偶合
分子离子峰
第一节电磁波谱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紫外光谱(UV)
第三节红外光谱(IR)
一、红外光谱图
二、红外特征吸收峰
第四节核磁共振氢谱(1HNMR)
一、基本知识
二、屏蔽效应和化学位移
三、峰面积与氢原子数目
四、峰的裂分和自旋偶合
五、磁等同和磁不等同的质子
第五节质谱(MS)简介
第九章卤代烃
[本章重点]
卤代烷的重要性质
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的重要化学性质
SN1反应、SN2反应及其影响因素
第一节卤代烷
一、卤代烃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二、卤代烷的性质
1、亲核取代;2、消除反应(反式消除机理);3、与活泼金属的反应;4、还原反应
第二节卤代烯烃与卤代芳烃
一、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的分类
二、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的性质
第三节亲核取代反应历程
一、SN1反应
二、SN2反应
三、影响因素
第十章醇、酚、醚
[本章重点]
饱和一元醇的性质
消除反应历程(E1、E2)
酚、醚的性质
醇、酚、醚的制备
第一节醇
一、分类与命名
1、醇的分类;2、醇的命名
二、饱和一元醇的性质
1、与活泼金属的反应(酸性);2、取代反应;3、氧化反应
三、消除反应历程(E1、E2)
第二节酚
一、酚的结构
二、酚的性质
1、酚羟基的性质;2、苯环上的取代反应;3、氧化反应
第三节醚
一、醚的结构
1、简单醚;2、混合醚
二、醚的性质
1、与硫酸的反应;2、醚键的断裂
第十一章醛和酮
[本章重点]
醛、酮的化学性质
ɑ,β-不饱醛酮的结构和性质
醛、酮的制备
亲核加成反应及其历程
第一节醛、酮的分类、同分异构和命名
第二节醛、酮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
第三节醛、酮的化学性质
一、亲核加成反应
1、与氢氰酸的加成反应;2、与格氏(Grignaed)试剂的加成反应;3、与亚硫酸氢钠的加成反应;4、与醇的加成反应;5、与氨及其衍生物的加成反应
6、与磷叶立德的加成反应(WittgReaction);7、与希夫(Schiff)试剂的反应
二、还原反应
1、催化氢化;2、用金属氢化物加氢;3、麦尔外因-庞道夫-维尔莱还原法;4、直接还原成烃
三、氧化反应
四、歧化反应(CannizzaroReaction)
五、a-H的酸性和性质
1、互变异构;2、卤代反应;3、羟醛缩合反应;4、醛酮的其他缩合反应
第四节亲核加成反应历程
第五节醛、酮的制法
第六节重要的醛酮
第七节不饱和羰基化合物
一、乙烯酮
二、ɑ,β-不饱羰基化合物
三、醌
第十二章羧酸及取代羧
[本章重点]
羧酸的化学性质
羧酸的来源和制备
影响羧酸和取代酸酸性大小的因素
第一节羧酸的分类与命名
第二节饱和一元羧酸的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
第三节羧酸的化学性质
一、酸性
二、羰基上OH的取代反应
1、成酯反应;2、成酰卤反应;3、成酸酐反应;4、成酰胺反应
三、脱羧反应
四、a-H卤代
五、还原
第四节羧酸的来源和制备
一、氧化法
二、羧化法
三、水解法
第五节重要的一元和二元羧酸
第六节取代酸
第七节酸碱理论
第十三章羧酸衍生物
[本章重点]
羧酸衍生物的水解、醇解、氨解反应,酯缩合反应
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在合成上的应用
第一节羧酸衍生物的分类、命名和光谱性质
第二节酰卤和酸酐
一、水解
二、醇解
三、氨解
第三节羧酸酯
一、酯的物理性质
二、酯的化学性质
1、酯的水解、醇解和氨解;2、与格氏试剂作用;3、还原;4、酯缩合反应
第四节油脂、蜡、肥皂和合成洗涤剂
第五节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在合成上的应用
一、乙酰乙酸乙酯
二、丙二酸二乙酯
三、C-烷基和O-化烷基化
第六节酰胺
一、物理性质
二、化学性质
第七节羧酸衍生物水解、醇解、氨解反应小结
第八节碳酸衍生物
第十四章胺
[本章重点]
胺的化学性质
胺的制备
重氮化合物在合成上的应用
第一节胺的结构和命名
一、结构
二、命名
第二节胺的物理性质
胺的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
第三节胺的化学性质
1、碱性;2、酸性;3、烃基化反应;4、酰化反应;5、与亚硝酸作用;6、氧化;7、芳胺的特性;8、季铵盐和相转移催化
第四节胺的制法
1、氨的烃基化;2、硝基化合物的还原;3、腈、肟、酰胺等的还原;4、还原氨化;5、Gabiel合成合成法
第五节胺的用途
第六节芳基重氮盐
1、取代反应;2、还原反应;3、偶联反应
第十五章周环反应
[本章重点]
电环化反应
环加成反应
第一节周环反应的理论
一、周环反应
二、轨道和成键
三、前线轨道理论
第二节电环化反应
第三节环加成反应
第四节σ迁移反应
第十六章杂环化合物
[本章重点]
杂环化合物的命名
呋喃、噻吩、吡咯和吡啶的结构、性质和制法
第一节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第二节五元杂环化合物
一、呋喃和噻吩
二、吡咯
三、糠醛
四、噻唑、咪唑
五、吲哚
第三节六元杂环化合物
一、吡啶
1、结构;2、性质;3、来源和制法
二、嘧啶
三、喹啉
四、嘌呤
第十七章碳水化合物
[本章重点]
单糖的构型推导
单糖和双糖的性质
第一节单糖
一、单糖的构造式
二、单糖的构型
三、单糖的反应和构型的确定
1、单糖的反应;2、构型的确定
四、单糖的环状结构
五、重要的单糖及其衍生物
第二节双糖
一、非还原性双糖
二、还原性双糖
三、重要的双糖
1、蔗糖;2、麦芽糖;3、纤维二糖;4、乳糖
第三节多糖
一、纤维素及其应用
二、淀粉
第十八章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和核酸
[本章重点]
氨基酸的结构、性质和制备方法
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
第一节氨基酸
一、氨基酸的结构、命名和分类
二、氨基酸的构型
三、氨基酸的性质
四、氨基酸的制备方法
第二节多肽
第三节蛋白质
一、蛋白质的分类
二、蛋白质的结构
三、蛋白质的性质
第四节核酸
《环境化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要求
《环境化学》重点考查学生对环境化学研究的内容、特点和发展动向,主要环境污染物的类别和它们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归趋和效应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考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计算方法,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绪论
了解环境化学研究内容、方法和发展动态,掌握环境污染物的类别划分方法,领会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掌握环境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的迁移转化的简要过程。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
第一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
了解大气层的结构特点、辐射逆温层、大气稳定度以及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
第二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
了解大气光化学反应及其基础理论,掌握大气中重要自由基的来源以及氮氧化物、碳氢化物、硫氧化物的转化反应以及反应特点,掌握重要的大气环境化学问题的相关内容:光化学烟雾的定义、特征及形成条件;光化学烟雾主要参与物质;光化学烟雾形成机理;光化学烟雾危害及防治;硫酸型烟雾的特点以及形成条件;光化学烟雾与硫酸型烟雾的对比;温室气体;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及防治对策;降水的化学组成;酸雨的形成;酸雨的影响因素;酸雨的危害及防治;臭氧层的形成和耗损的化学反应;臭氧洞的危害;臭氧层破坏现状及防治等。
第三节大气颗粒物
了解大气颗粒物的分类方法,掌握大气颗粒物的分类方法以及大气颗粒物的危害与去除过程。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
第一节天然水的基本特征及污染物的存在形态
了解天然水的基本特征、水中重要的离子类型以及水中重要污染物存在形态及分布。
第二节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掌握无机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进行沉淀-溶解、氧化还原、配合作用等迁移转化过程的基本原理,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天然水中各类污染物的pE计算以及pE-pH图的解析;了解颗粒物在水环境中聚集和吸附-解吸得基本原理。
第三节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掌握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迁移转化过程以及相关概念。
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
第一节土壤的组成与性质
了解土壤吸附的性质和土壤胶体的离子交换吸附;土壤酸度、碱度和缓冲性能;土壤的氧化还原性。
第二节污染物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及其机制
了解土壤中重金属向植物体系内迁移的主要方式及影响因素,以及植物对重金属产生耐性的几种机制。
第三节土壤中农药的迁移
能够举例说明典型农药在环境中的主要转化途径及原理。
第五章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第一节重金属元素
掌握重金属中汞、砷的来源、分布、迁移及环境污染效应。
第二节有机污染物
掌握有机卤化物、多环芳烃的来源、迁移转化及环境污染效应。
三、参考书
戴树桂主编,《环境化学》(第二版),高等教学出版社,2006。
《化学教学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方法:
笔试,闭卷,总分为150分。
二、试题类型:
1、概念题
2、简答题
3、论述题
4、设计题
三、参考书目:
刘知新主编,化学教学论(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张世勇,李勋主编,化学教育研究方法与案例,中国石化出版社,2020
四、课程考试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化学教学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第一章导论
1、化学与化学教育的发展
2、化学教育的社会价值
3、化学教育的新视野
4、化学教学论课程的新任务
第二章化学课程的编制与变革
1、化学课程发展概述
2、化学课程的基本组织形式
3、化学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
4、化学课程改革与课程标准
第三章化学教材设计与内容建构
1、化学教材设计的基础
2、教材单元内容的设计
3、化学教材栏目的设计
第四章化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
1、教学设计是现代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
2、化学教学设计的理性要素
3、现代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层次、环节和原则
4、化学实践活动的设计
5、化学教学设计案例
第五章化学教学技能
1、创设教学情境的技能
2、组织、指导学习活动的技能
3、呈示教学信息与交流的技能
4、调控与管理的技能
第六章化学实验及实验教学研究
1、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教学与化学教学
2、化学实验的构成及过程
3、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理论
4、化学实验及其教学改革
第七章化学探究式教学
1、探究式教学的特征
2、探究式教学的设计
3、探究式教学的实施
4、探究式教学的研究
第八章化学学习策略及其实施
1、化学学习策略概述
2、事实性知识学习的策略
3、理论性知识学习策略
4、技能性知识学习策略
5、情意类内容的养成策略
6、化学问题解决的策略
第九章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1、化学教师的素质分析
2、反思型教师的实践特征
3、专家型教师与一般教师的比较
4、行动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
《生物化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基本要求:
1.理解和掌握化学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化学生物学研究中使用技术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和应用范围。理解融会贯通化学生物学基本理论和技术,具备将这些技术应用到科研、生产中的能力。
二、考试方法:闭卷考试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3小时
三、试题类型: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分析题,综合应用题
四、内容概括及要求:
掌握化学生物学所包含的基础知识以及生物体系中大分子和小分子的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熟悉化学生物学的基本研究领域和方法;理解化学生物学前沿研究方向及应用实例;应用化学生物学研究方法和技术进行基础研究和药物研发。重点掌握多肽和蛋白质;核酸;酶与生物催化原理及应用;糖的化学生物学;细胞化学生物学。同时,了解化学生物学前沿知识及其新技术和新进展。
五、考试具体内容主要包括:
第一章糖类
1、糖的定义、分类和生物学功能
2、旋光异构和单糖的结构(开链结构和环状结构)
3、单糖的理化性质
4、寡糖(常见的二糖、三糖)的结构和性质
5、多糖(淀粉、糖原、纤维素、半纤维素、几丁质、果胶、琼脂)的结构和性质
6、糖胺聚糖、蛋白聚糖、糖蛋白、细菌多糖的概念及其代表性物质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
第二章脂质和生物膜
1、脂类的定义、分类和生物学功能
2、甘油三酯的结构和理化性质
3、磷脂(卵磷脂和脑磷脂)的结构、性质和功能
5、类固醇类、帖类、及前列腺素的主要性质和生物学功能
6、糖脂、脂蛋白的概念,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结构和功能
7、生物膜的化学组成、结构模型和功能
第三章氨基酸
1、氨基酸结构与分类
2、特殊氨基酸举例
3、两性解离与等电点
4、氨基酸化学性质,光学性
5、氨基酸的纯化、分离
第四章蛋白质
1、肽的性质,活性肽
2、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氨基酸顺序的多样性,一级结构举例及简要表达式,一级结构在蛋白质结构中的作用,氨基酸序列与生物进化
3、蛋白质的高级结构:酰胺平面及其特点,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与结构域,三级结构与构象,维持三级结构的作用力,四级结构,球状与纤维状蛋白质
4、蛋白质结构与功能:肌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变构效应,分子病,免疫系统(简介)与免疫球蛋白,肌球/动蛋白结构与功能,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进化
5、蛋白质分离纯化和表征:蛋白质的性质,变性与复性,聚合与沉淀,纯化方法,定性与定量,功能的研究
第五章酶
1、酶、全酶、辅酶、辅基和酶活中心、核酶、调节酶、同工酶、多功能酶、抗体酶等概念
2、酶的分类和命名
3、辅酶、辅基的来源及生理作用,参与组成辅酶的维生素
4、酶作用的机制
5、酶促反应的动力学
6、影响酶作用的因素
7、酶的分离提纯及活力测定:酶的概念,酶催化特性,酶的分类与命名,专一性,酶活力及其测定,酶工程简介
第六章核酸
1、核酸的组成、性质和生物学功能
2、DNA和RNA的结构和功能
3、核酸和核苷酸的性质
4、核酸的分离纯化、纯度鉴定和结构测定
5、核酸分子杂交、印迹技术、PCR技术
第七章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
1、代谢的概念,分解与合成,代谢的特点,
2、ATP与高能磷酸化合物
3、电子传递过程和氧化呼吸链
4、氧化磷酸化作用
5、代谢调节的概念,研究方法
第八章糖酵解
1、糖酵解过程
2、能量计算
3、糖酵解调控,丙酮酸的去路
第九章柠檬酸循环
1、丙酮酸脱氢酶系催化的反应
2、柠檬酸循环过程
3、能量计算,调控
4、柠檬酸循环的地位
第十章戊糖磷酸途径与乙醛酸途径
1、过程、特点与作用
2、糖的异生概念、生物学意义
第十一章糖原的分解与合成
1、磷酸解与水解
2、生物合成
3、糖原代谢的调控
第十二章脂肪代谢与生物合成
1、脂肪的水解
2、脂肪酸的氧化
3、磷脂的代谢
4、脂肪酸代谢的调节
5、脂类的生物合成
第十三章蛋白质降解与氨基酸代谢
1、蛋白质的降解
2、氨基酸分解代谢
3、氨基酸分解产物的去路
4、生糖与生酮氨基酸
4、一碳单位、芳香族氨基酸的代谢
5、氨基酸的合成与调节
6、氨基酸碳骨架的氧化途径与三羧酸循环的联系
7、氨基酸代谢缺陷症
第十四章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
1、核酸和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2、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3、糖、脂类、氨基酸、核苷酸代谢的相互关系
第十五章核酸的生物合成
1、中心法则
2、DNA的生物合成
3、RNA的生物合成
第十六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1、密码子,遗传密码与mRNA,密码子的基本特性
2、核糖体的结构,多核糖体,tRNA的作用与氨酰-tRNA合成酶,
3、辅助因子:起始因子、延伸因子、终止和释放因子,翻译的过程,翻译后的修饰,信号肽
4、大肠杆菌蛋白质的合成
5、真核生物蛋白质的合成
6、蛋白质合成后的运送
第十七章代谢调控
1、概念,代谢调控概述
2、代谢的调节水平
3、酶活性的调节,细胞水平调节,激素与神经系统调节,基因表达的调节
第十八章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
1基因工程的概念和基本步骤
2、蛋白质工程
六、参考书目:
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主编,《生物化学》,第四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无机化学》考试大纲
《无机化学》是化学、应用化学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既是化学专业知识结构中重要的一环,又要为后继化学相关课程准备必需的无机化学基础理论和知识。要求考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熟悉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掌握化学平衡理论、化学热力学和物质结构初步知识等在元素化学部分的应用,初步从微观和宏观相结合来阐述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问题。
一、考试方法
闭卷、笔试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3小时。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以下按无机化学原理、元素化学和综合共三部分列出考试内容及要求。基本要求按深入程度分为了解、理解(或明了)和掌握或熟悉(或会用)三个层次。
(一)无机化学原理部分
1、化学基础知识
了解理想气体和实际气体的基本性质;熟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分压定律及应用。掌握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了解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应用。
2、化学热力学基础
熟悉、理解热力学的基本概念。掌握热力学能U、焓H、熵S和吉布斯自由能G等热力学函数的概念和物理意义,熟悉状态函数的特点;掌握盖斯定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能够熟练计算过程或反应的焓变、熵变和吉布斯自由能变,运用吉布斯自由能变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理解范特霍夫等温式并学会计算非标准态下的吉布斯自由能变;掌握利用吉布斯-赫姆霍兹公式的计算、理解△G、△H、△S之间的关系;学会估算热力学分解温度和反应温度等。
3、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概念及反应速率的实验测定;了解质量作用定律和反应级数的概念。掌握浓度、温度及催化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掌握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平衡常数表达式;熟练掌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掌握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和应用。
4、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了解原子能级、原于轨道(波函数)和电子云等概念。熟悉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和取值及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了解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的概念,熟练掌握鲍林原子轨道能级图、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能够从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了解元素的性质。了解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合能和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5、分子结构与化学键理论
熟悉离子键的基本含义(概念,离子的电荷、构型、离子半径)和离子极化理论的应用,理解晶格能的含义。理解价键理论,掌握σ键、π键以及杂化轨道的理论。熟悉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dsp2,dsp3,d2sp3,sp3d2)与分子构型的关系。理解影响共价分子键参数的主要因素。会用杂化轨道理论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说明ABn型共价分子和原子团或离子的空间构型。了解分子轨道理论,能够写出第二周期同核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并判断分子的稳定性及磁性。了解不同类型晶体(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特性及与质点间作用力的关系。掌握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的特点,并用以解释一些物质的物理性质。
6、解离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
熟练掌握解离平衡、盐类水解、缓冲溶液等有关计算。掌握酸碱质子理论和路易斯电子理论;掌握同离子效应、盐效应等影响解离平衡移动的因素;熟练掌握有关离子浓度和pH值的计算;掌握Ksp的意义及溶度积规则;利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生成与溶解并进行有关计算。
7、氧化还原反应
牢固掌握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能熟练运用离子-电子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了解原电池的组成和表示方法。掌握电极电势和元素电势图的应用。理解标准电极电势的意义,能应用标准电极电势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强弱、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计算平衡常数;熟练掌握能斯特方程式及浓度变化、酸度变化、沉淀的生成、弱电解质的生成、配合物的生成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8、配位化合物
掌握配合物的基本概念和命名原则,掌握价键理论和晶体场理论的主要内容,并能用于解释配合物的颜色、磁性、稳定性等。了解影响配合物稳定性的因素,掌握配位平衡及稳定常数的概念;掌握配位平衡的有关计算。
(二)元素化学部分
熟悉主族元素(氢、碱金属、碱土金属、硼、铝、碳、硅、锡、铅、氮族元素、氧、硫、卤素)的单质和重要化合物(如氧化物、卤化物、氢化物、硫化物.氢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等)的典型性质(如溶解性,酸碱性,氧化还原性和热稳定性等),以及某些性质在周期系中的变化规律。
过渡元素侧重铬、锰、铁、钴、镍、铜、银、锌、镉、汞等元素,其要求除与主族元素基本相同外,应突出过渡元素通性,重要配合物及重要离子在水溶液中的性质。会判断常见反应的产物,并能正确书写反应方程式。
(三)综合部分
灵活、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原理解答无机化学问题。
三、主要参考书目
《无机化学》(上、下)(第3版),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宋天佑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化学工程与技术 [0817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赣南师范大学
-
招生年份:2021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7]化学工程与技术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化学工程(02)应用化学 (03)化学工艺
|
招生人数: |
4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25)物理化学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27)化工原理 |
备 注: |
|
625 无机化学:《无机化学》(第三版)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化学 [0703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赣南师范大学
-
招生年份:2021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地理与环境工程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3]化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6)环境化学 |
招生人数: |
8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5)无机化学 ④(855)环境科学导论 |
备 注: |
|
化学 [0703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赣南师范大学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3]化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无机化学 02分析化学 03有机化学 04物理化学 05化学生物学 06环境化学 |
招生人数: |
|
考试科目: |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 01方向:625无机化学 02、06方向:626分析化学 03方向:627有机化学 04方向:625 无机化学、626分析化学、627有机化学中任选1门 05方向:628生物化学(自命题) 4.825物理化学 |
备 注: |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 1.无机化学实验 2.有机化学实验 |
《生物化学原理》考试大纲及参考书
科目名称:生物化学原理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原农业工程)生物信息学方向
参考书目:杨荣武主编.《生物化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考试基本要求:
1.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和基本技术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体功能活动的一般规律。
2.了解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及其调节及它们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3.能运用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理解、分析、推理和解决实践中有关生理学的一般问题。
4.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历史及前沿动态,并反思形成科学的生物化学的学习和研究思想。为养成科学思维进一步认识和探索生长、代谢、遗传等复杂生命现象的本质打下基础
考试方法:闭卷书面解答
试题类型:名词解释、简答题、综合论述等。
考试内容
第一章糖类
(1)单糖
(2)寡糖
(3)多糖
(4)糖缀合物
第二章脂质和生物膜
(1)脂质的化学结构及其功能
(2)生物膜的结构及其功能
第三章氨基酸
(1)氨基酸的结构、种类和分类
(2)氨基酸的性质和功能
(3)氨基酸的分离与纯化
第四章蛋白质的结构
(1)肽的结构
(2)蛋白质的结构
(3)蛋白质的折叠历程与结构预测
(4)蛋白质组及蛋白质组学
第五章蛋白质的功能及其与结构之间的关系
(1)蛋白质的功能
(2)蛋白质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3)蛋白质的功能预测
第六章蛋白质的性质、分类和研究方法
(1)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2)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测定
(3)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和分析
(4)蛋白质的分类
第七章核苷酸
(1)核苷酸的结构与组成
(2)核苷酸的功能
第八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1)核酸的分类
(2)核酸的一级结构
(3)核酸的高级结构
(4)核酸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5)核酸的功能
第九章核酸的性质及研究方法
(1)核酸的理化性质
(2)核酸研究的技术与方法
(3)核酸一级结构的测定
第十章酶学概论
(1)酶的化学本质
(2)酶的催化性质
(3)酶的分类与命名
第十一章酶动力学
(1)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2)米氏反应动力学
(3)酶抑制剂作用的动力学
(4)多底物反应动力学
(5)别构酶的动力学
第十二章酶的催化机理
(1)酶催化机理研究的主要方法
(2)过渡态稳定学说
(3)过渡态稳定的化学机制
(4)几种常见酶的结构与功能
第十三章核酶的结构与功能
(1)核酶的种类
(2)核酶的催化机制
(3)核酶发现的意义及其应用
第十四章酶活性的调节
(1)酶的“量变”
(2)酶的“质变”
第十五章酶的应用及研究方法
(1)酶活力的测定
(2)酶的分离和纯化
(3)酶工程
第十六章维生素与辅酶
(1)水溶性维生素
(2)脂溶性维生素
第十七章代谢总论
(1)代谢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2)代谢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第十八章生物氧化
(1)呼吸链
(2)氧化磷酸化
第十九章生物大分子的消化和吸收
(1)糖类的消化吸收
(2)脂质的消化吸收
(3)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第二十章糖酵解
(1)糖酵解的发现
(2)糖酵解的全部反应
(3)NADH和丙酮酸途径
(4)其他物质进入糖酵解
(5)糖酵解的生理功能
(6)糖酵解的调节
第二十一章三羧酸循环
(1)三羧酸循环的发现
(2)三羧酸循环的全部反应
(3)三羧酸循环的生理功能
(4)乙醛酸循环
(5)三羧酸循环的回补反应
(6)三羧酸循环的调控
第二十二章磷酸戊糖途径
(1)磷酸戊糖途径的全部反应
(2)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功能
第二十三章糖异生
(1)糖异生所涉及的全部反应
(2)糖异生的生理功能
(3)糖异生的调节
第二十四章糖原代谢
(1)糖原的分解
(2)糖原的合成
(3)糖原代谢的调节
第二十五章脂肪、磷脂和糖脂的代谢
(1)脂肪代谢
(2)磷脂代谢
(3)糖脂代谢
第二十六章脂肪酸代谢
(1)脂肪酸的分解
(2)脂肪酸的合成
(3)脂肪酸代谢的调控
第二十七章氨基酸代谢
(1)氨基酸的分解
(2)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的合成
第二十八章核苷酸代谢
(1)核苷酸的合成
(2)核苷酸合成的调节
(3)核苷酸的分解
化学化工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我校建系较早的理科院系之一。经过几十年教学与科研的实践,化学化工学院逐步形成了团结、创新、向上的工作作风,脚踏实地的科学奉献精神和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已成为培养高素质化学基础教育师资和科研人才的重要基地。
现有教工77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1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1人;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人,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4人,入选省“双千计划”人才项目2人,“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1人,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8人,省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6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形成了一支师德优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学院现有化学(师范)、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四个本科专业,化学专业列为江西省一本招生批次。在校本科生1100余人,在校硕士研究生110余人。拥有化学以及化学工程与工艺两个一级学科、学科教学(化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化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化学一级学科为江西省优秀重点学科,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为江西省示范性硕士点。
学院现有教学和科研实验室总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拥有设备总值近4千万元。设有江西省有机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高校功能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和江西省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个省级研究基地,以及基础化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分析测试中心。
近十年来,化学化工学院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项目等各类国家级科研课题60余项。获省级科技奖励13项,获批国家专利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也不断上升,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Science”,“J. Am. Chem. Soc.”以及“Angew. Chem. Int. Ed”等SCI收录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
626 分析化学:《分析化学》(第六版)武汉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化学 专业代码:070300 门类/类别:理学 学科/类别:化学
专业介绍
北京化工大学为例
理学院化学一级学科下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二级学科,于2006年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2012年成为北京市化学一级重点学科。在教育部评估中心组织的科学评估中,我校化学一级学科位居前列。2018年3月份,化学学科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
本学科经长期发展已形成一支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思想活跃、勇于创新的教学科研队伍,包括中科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1人、中组部“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13人。现有教授44人、副教授44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3人,45岁以下教师已成为学术带头人的主体。
本学科依托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近代化学研究所、物理化学系、无机化学系、有机化学系、分析化学系、化学生物系及分析测试中心进行建设。在注重基础和理论研究的同时,将研究工作向下游延伸,形成了“基于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实际需求凝炼科学问题-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工程化及产业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特色发展模式。经多年发展,逐渐形成了超分子插层组装化学、纳米结构与限域催化化学、资源与环境分析化学及安全分析、清洁能源材料与电化学、功能有机化学、纳微尺度的计算化学、化学生物学以及纳米化学与功能器件等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通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近三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项目170余项。纵向科研经费到款10294万元,与企业合作项目横向科研经费到款4421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248余篇,其中SCI收录972篇,EI收录15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375件,授权专利224件。
在为研究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科研环境的同时,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法国、英国等多所著名大学建立了实质性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了研究骨干定期互访、联合承担科研项目及联合培养双学位博士研究生等。
专业点分布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北京化工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天津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中北大学 内蒙古大学 大连大学 沈阳化工大学 延边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吉林化工学院 黑龙江省科学院 东北石油大学 齐齐哈尔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 江苏师范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江苏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温州大学 绍兴文理学院 淮北师范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工程大学 华侨大学 东华理工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烟台大学 济南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鲁东大学 齐鲁工业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河南师范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武汉纺织大学 三峡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湘潭大学 湖南理工学院 南方科技大学 中山大学 深圳大学 海南师范大学 重庆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理工学院 贵州大学 青海民族大学 喀什大学 新疆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703 化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69 所,本次参评66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50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01 |
北京大学 |
A+ |
2 |
10003 |
清华大学 |
A+ |
3 |
10358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A+ |
4 |
10055 |
南开大学 |
A |
5 |
10183 |
吉林大学 |
A |
6 |
10246 |
复旦大学 |
A |
7 |
10384 |
厦门大学 |
A |
8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学 |
A- |
9 |
10284 |
南京大学 |
A- |
10 |
10335 |
浙江大学 |
A- |
11 |
10386 |
福州大学 |
A- |
12 |
10486 |
武汉大学 |
A- |
13 |
10532 |
湖南大学 |
A- |
14 |
10558 |
中山大学 |
A- |
15 |
10610 |
四川大学 |
A- |
16 |
10010 |
北京化工大学 |
B+ |
17 |
10027 |
北京师范大学 |
B+ |
18 |
10200 |
东北师范大学 |
B+ |
19 |
10247 |
同济大学 |
B+ |
20 |
10251 |
华东理工大学 |
B+ |
21 |
10269 |
华东师范大学 |
B+ |
22 |
10285 |
苏州大学 |
B+ |
23 |
10422 |
山东大学 |
B+ |
24 |
10459 |
郑州大学 |
B+ |
25 |
10487 |
华中科技大学 |
B+ |
26 |
10511 |
华中师范大学 |
B+ |
27 |
10635 |
西南大学 |
B+ |
28 |
10697 |
西北大学 |
B+ |
29 |
10718 |
陕西师范大学 |
B+ |
30 |
10730 |
兰州大学 |
B+ |
31 |
10008 |
北京科技大学 |
B |
32 |
10108 |
山西大学 |
B |
33 |
10141 |
大连理工大学 |
B |
34 |
10145 |
东北大学 |
B |
35 |
10319 |
南京师范大学 |
B |
36 |
10370 |
安徽师范大学 |
B |
37 |
10426 |
青岛科技大学 |
B |
38 |
10445 |
山东师范大学 |
B |
39 |
10476 |
河南师范大学 |
B |
40 |
10533 |
中南大学 |
B |
41 |
10542 |
湖南师范大学 |
B |
42 |
10561 |
华南理工大学 |
B |
43 |
10574 |
华南师范大学 |
B |
44 |
10673 |
云南大学 |
B |
45 |
11117 |
扬州大学 |
B |
46 |
10075 |
河北大学 |
B- |
47 |
10118 |
山西师范大学 |
B- |
48 |
10126 |
内蒙古大学 |
B- |
49 |
10212 |
黑龙江大学 |
B- |
50 |
10255 |
东华大学 |
B- |
51 |
10270 |
上海师范大学 |
B- |
52 |
10357 |
安徽大学 |
B- |
53 |
10403 |
南昌大学 |
B- |
54 |
10414 |
江西师范大学 |
B- |
55 |
10475 |
河南大学 |
B- |
56 |
10530 |
湘潭大学 |
B- |
57 |
10602 |
广西师范大学 |
B- |
58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B- |
59 |
10736 |
西北师范大学 |
B- |
60 |
10755 |
新疆大学 |
B- |
61 |
11414 |
中国石油大学 |
B- |
62 |
10002 |
中国人民大学 |
C+ |
63 |
10019 |
中国农业大学 |
C+ |
64 |
10028 |
首都师范大学 |
C+ |
65 |
10140 |
辽宁大学 |
C+ |
66 |
10165 |
辽宁师范大学 |
C+ |
67 |
10213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C+ |
68 |
10280 |
上海大学 |
C+ |
69 |
10345 |
浙江师范大学 |
C+ |
70 |
10346 |
杭州师范大学 |
C+ |
71 |
10351 |
温州大学 |
C+ |
72 |
10394 |
福建师范大学 |
C+ |
73 |
10524 |
中南民族大学 |
C+ |
74 |
10559 |
暨南大学 |
C+ |
75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C+ |
76 |
11658 |
海南师范大学 |
C+ |
77 |
10065 |
天津师范大学 |
C |
78 |
10094 |
河北师范大学 |
C |
79 |
10184 |
延边大学 |
C |
80 |
1028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C |
81 |
10291 |
南京工业大学 |
C |
82 |
10299 |
江苏大学 |
C |
83 |
10338 |
浙江理工大学 |
C |
84 |
10373 |
淮北师范大学 |
C |
85 |
10423 |
中国海洋大学 |
C |
86 |
10427 |
济南大学 |
C |
87 |
10446 |
曲阜师范大学 |
C |
88 |
10491 |
中国地质大学 |
C |
89 |
10512 |
湖北大学 |
C |
90 |
10534 |
湖南科技大学 |
C |
91 |
10560 |
汕头大学 |
C |
92 |
10611 |
重庆大学 |
C |
93 |
10186 |
长春理工大学 |
C- |
94 |
10203 |
吉林师范大学 |
C- |
95 |
10231 |
哈尔滨师范大学 |
C- |
96 |
10288 |
南京理工大学 |
C- |
97 |
10290 |
中国矿业大学 |
C- |
98 |
10320 |
江苏师范大学 |
C- |
99 |
10385 |
华侨大学 |
C- |
100 |
10490 |
武汉工程大学 |
C- |
101 |
10513 |
湖北师范大学 |
C- |
102 |
10657 |
贵州大学 |
C- |
103 |
10691 |
云南民族大学 |
C- |
104 |
11258 |
大连大学 |
C- |
105 |
11646 |
宁波大学 |
C- |
应用化学专业考研科目:
院、系所 |
专业代码及名称 |
研究方向 |
招生人数 |
考试科目 |
备注 |
2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021-64253230)(商老师) |
081704应用化学 |
01精细化学品化学与技术 |
54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02物理化学或803有机化学 |
▲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国家重点学科;△省(区、市)或部委重点学科 研究方向(01)限考803有机化学 |
02有机、无机功能材料化学及其应用 |
03光催化和应用光化学 |
|
应用化学考研参考书: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
人数 |
考试科目 |
参考书目 |
备注 |
024 化学化工学院(电话:83686232) |
145 |
|
|
|
081704应用化学 |
|
|
|
|
01 化学混合物的精细分离 |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2 数学二④807 化工原理 复试科目:2401 化学实验理论;2402 化学实验技术操作;2405 英语听力 |
《化工原理》姚玉英主编,天津科技出版社。复试参考书目:初试参考书目及《大学化学实验》南京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相关无机、有机化学实验书。 |
全院学术型研究生招生规模共计105名。不接受单独考试。录取方法:严格执行差额复试;按照1:1.2比例由高分到低分确定复试名单;复试后,按复试成绩加初试的两门专业课成绩在应用化学专业考生范围内重新排序,最后确定录取名单(复试不及格者不参加录取排序)。 应用化学专业录取人数由学院当年制定的硕士生招生政策确定。 |
02 化学废气废水的资源化 |
03 绿色反应与分离过程一体化 |
04 膜分离与绿色吸收过程 |
05 绿色催化反应过程 |
应用化学研究生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由于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具备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就业前景美好。
化学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
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化学参考书目
01-04方向:
《无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曹锡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学化学》(上、下册)傅献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仪器分析》南京大学方惠群等编著,科学出版社。
《有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胡宏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上、下册)(第五版)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学习指导》孙德坤、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习题集》侯文华、淳远、姚天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结构化学》江元生,高等教育出版社。
05方向:
《无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曹锡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学化学》(上、下册)傅献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仪器分析》南京大学方惠群等编著,科学出版社。
《高分子化学》余学海、陆云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高分子化学》(第二版)潘祖仁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1方向:
《普通物理》(第一、二、三册)程守洙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上、下册)(第五版)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学习指导》孙德坤、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习题集》侯文华、淳远、姚天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
《结构化学》江元生,高等教育出版社。
化学研究方向
以复旦大学为例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
学习方式 |
人数 |
考试科目 |
备注 |
022 化学系 |
|
57 |
|
本系拟招收学术学位推免生40人。实际招生数视生源情况调整。 |
070301 无机化学(学术学位) |
|
11 |
|
本专业拟招收推免生7人。 |
01固态材料化学 |
全日制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
02丰产元素化学 |
全日制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
03配位化学 |
全日制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
04金属有机化学 |
全日制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
05生物无机化学与蛋白质化学 |
全日制 |
|
0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0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7生物化学(理);④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
06有机光电功能 |
全日制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
070302 分析化学(学术学位) |
|
6 |
|
本专业拟招收推免生5人。 |
01色谱方法和高效分离分析 |
全日制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
02化学生物分析和蛋白质组分析 |
全日制 |
|
0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0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7生物化学(理);④872细胞生物学 |
03现代电分析化学及传感技术 |
全日制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
04天然药物分离分析 |
全日制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
070303 有机化学(学术学位) |
|
13 |
|
本专业拟招收推免生9人。 |
01物理有机化学
02有机合成化学
03超分子材料化学
04药物合成化学
05有机大分子化学
06天然产物化学 |
全日制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
070304 物理化学(学术学位) |
|
21 |
|
本专业拟招收推免生16人。 |
01表面化学与催化 |
全日制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
02复相催化 |
全日制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
03电极过程和高能化学电源 |
全日制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
04量子化学与分子模拟 |
全日制 |
|
0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0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0量子力学;④836普通物理 |
05化学反应动力学和激光化学 |
全日制 |
|
0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0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0量子力学;④836普通物理 |
06结构化学 |
全日制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
07光化学和反应动力学 |
全日制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
08分子筛催化和功能材料 |
全日制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
09固态材料化学 |
全日制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
10工业催化 |
全日制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
11新型化学电源 |
全日制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
0703Z1 ★化学生物学(学术学位) |
|
4 |
|
本专业拟招收推免生3人。 |
01功能生物分子的化学基础
02生物分子的分离和鉴定
03药物和医用材料的分子设计 |
全日制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7生物化学(理);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
085216 化学工程(专业学位) |
|
2 |
|
本专业拟招收全日制2人,学制2年。本专业不招收推免生。 |
01精细有机化学
02分析仪器技术与仪器分析
03功能材料 |
全日制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959基础化学 |
化学就业前景
化学专业的就业形势良好。在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消费升级等因素的拉动下,石化化工产品市场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随着能源、建材、家电、食品、服装、车辆及日用品的需求增加,化学专业人才需求也逐渐增加。
化学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居民人均收入将比2010年翻一番,社会整体消费能力将增长120%以上,居民消费习惯也将从“温饱型”向“发展型”转变,对绿色、安全、高性价比的高端石化化工产品的需求增速将超过传统产业。
社会消费能力的增长将带动相关能源、建材、家电、食品、服装、车辆等行业的发展,以上行业都是化学专业毕业生可进入的行业。
化学专业就业方向
化学专业的就业范围还是比较广的。化学系的毕业生主要在化学及其相关领域,如化工、生物、医药、材料、环境、农业、食品、检验检疫、环境、国防、能源、信息等行业从事生产与科研工作,从事教师职业、报考政府机关公务员也是不错的选择。此外,有一些毕业生立志当科学家、搞研究,他们就选择在国内外深造,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