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介绍

发布时间:2020-05-03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江汉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介绍

江汉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介绍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江汉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介绍 正文

江汉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是我校创办最早的系(部)之一,其下支撑学科历史学创办于1952年,支撑专业历史学本科专业创办于1977年。数十年来,历史学系历经风雨,仍焕发着昂扬的生机。
 
历史学系中国史学科是武汉市重点建设学科。2000年以后,先后与华中师范大学近代史研究所、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联合培养中国近代史学术硕士研究生。2009年被评为中国史学科武汉市重点建设学科。2017年学科教学(历史)专业领域开始招收硕士。201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增列为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并于2019年开始招生。中国史学科下设中国近现代史、中国专门史、中国历史文献学三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现已凝炼出近代中国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武汉历史与文化研究、武汉抗战与抗战史研究、城市历史文献学、武汉城市口述史研究、城市文化建设的对策性研究等各具特色的研究领域,在中国城市现代化与近代中国城市化、近代中国市政史、武汉抗战与抗日战争史诸研究领域具有全国性影响,武汉地方史、城市历史文献学、武汉城市口述史诸研究领域具有区域性影响。2019年,中国史学科入选省级“一流学科”培育学科。
 
历史学系不仅具有一支学位结构与职称结构合理的专业师资队伍,还具有一支科研实力较强的专家队伍。全系现有专任教师18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1名,具有硕士学位者5人,具有博士后经历者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6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6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1名,获市级科研项目资助专家5人,获得省教育厅博士后科研项目择优资助专家1人,2人入选省市级人才工程,3人次担任全国级、省级学会副会长,4人次担任全国级、省级学会副秘书长。
 
在科研方面,历史学系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国家出版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项目2项,财政部项目1项,市政府重大招标项目1;出版专著20余部,在《近代史研究》《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史学月刊》、《江汉论坛》、《史学集刊》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被《新华文摘》转载5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10余篇;获省级科研二等奖3项,市级科研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市级教学奖2项。
 
在人才培养方面,经过积极的发展建设,历史专业硕士生与学术硕士生的培养已经起步,本科生培养工作稳步推进。历史学本科专业坚持“以史为本,博古通今,学以致用,温故求新”的人才培养理念,要求学生掌握历史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广阔的视野、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良好的协作精神,成为能够从事相关实际工作的具有健全人格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专业主要就业于党政机关、社区及教育、文博、档案、旅游、新闻出版等企事业单位和史学网络平台。作为历史学科下的唯一支撑性专业,历史学本科专业已经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近3年毕业生考取研究生和出国求学的人数共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4,就业率平均在95%以上;毕业实习生中,有多人被实习单位评为优秀实习生和优秀志愿工作者。他们越来越积极地参与学校的学生创新实践科研项目,还参与城市史研究所、校档案馆、语言研究所等单位的城市史、校史及非遗等领域的科研项目,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历史学专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即:注重史学基础,兼顾学理与应用,追求跨学科协作创新,务实而又兼容开放。
 
2019年,本系专业生获得全国性殊荣。往届毕业生解扬(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荣获“郭沫若中国史学奖”提名奖,应届生李振鹏、曹玉欣2人在全国大学生实践能力大赛暨第七届全国高校历史学专业本科生教学技能大赛中分别斩获二等奖。
 
历史学学科与专业队伍的成长,科研与人才培养方面的发展,学生的进步与成材,给学校和本系带带了良好的专业和学术声誉,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再上台阶。现在,全系师生正在共同努力,为将历史学专业建设成为“拔尖专业”而奋力拼搏。
 
江汉大学

添加江汉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江汉大学考研分数线、江汉大学报录比、江汉大学考研群、江汉大学学姐微信、江汉大学考研真题、江汉大学专业目录、江汉大学排名、江汉大学保研、江汉大学公众号、江汉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江汉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江汉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jianghandaxue/yanjiushengyuan_269428.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