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官网

更新时间:2022-01-12 15:15:50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Add 北京理工大学学姐
为你免费答疑

关于《北京理工大学考研》我们搜集了部分北京理工大学考研真题和复试资源,免费赠送;并提供有偿的北京理工大学初试/复试/调剂辅导(收费合理,内部资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领资源或了解研究生辅导的,请加网页上的学姐微信。北京理工大学官网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及历年考研分数线数据的汇总(学校网站一般不稳定,或存留的分数线年限较少)。以下即是北京理工大学历年考研分数线,希望对北京理工大学考研报考有用。

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官网:

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


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简介:
机电学院前身是1954年创建的北京工业学院第二机械系,曾先后命名为力学工程系(八系)、机电工程系(八系)、机电工程学院等,2008年12月调整成立机电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221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人。全院目前具有正高级技术职务62人,副高级技术职务70人。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1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3个。参与“复杂介质/结构的动态力学行为”国家自然科学创新群体建设。
学院主持建设有兵器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以及机械电子工程、工程力学两个二级学科。兵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在2008、2012年学科评估中全国排名第一。学院设有6系3所,有3个公共实验中心和7个专业实验室,拥有以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机电动态控制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仿生机器人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信部安全与防护协同创新中心为代表的多层次实验体系。
学院主持建设的本科专业共有8个,按两大类招生。武器类专业包括武器系统工程、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安全工程、工程力学;机电类专业包括机械电子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智能无人系统技术。其中,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为国防科工委重点建设本科专业;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为首批入选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计划专业;安全工程专业是国防科工委紧缺专业,2016年通过专业认证。
学院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近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和重点科研项目,包括: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学院在圆满完成上述任务的同时,也取得了一批高水平、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5年来已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0余项,年均科技经费投入已突破2.5亿元。201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大阅兵仪式上有14种“撒手锏”武器装备是由机电学院研制或基于学院技术研制的。
截至2016年12月,学院有在校本科生910名,硕士研究生580名,博士研究生505名,每年招收本科生220人,硕士生220人,博士生100人。学院非常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在2016年“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上获得“最佳创意项目”和“我最喜爱的项目”最高奖。学生科技作品在2009年、2013年全国“挑战杯”中分别获得一等奖、三等奖,在2010年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2014年,学院科普支教团获得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称号。
纵观学院六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从诞生之日起,学院形成了“献身国防、勇于创新、团结奋进、教书育人”的优良传统,培育了一批批青年优秀人才,结出了一批批丰硕的研究成果,在我国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史上,留下了一个个精彩的印记。
 
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 
邮编:100081
 
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学科设置: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专业培养目标: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具有“高远的理想、精深的学术、强健的体魄、恬美的心境”,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在国民经济和国防领域,从事机械装备运行管理、机电产品设计、开发及机电产品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管理等方面工作。
毕业生基本要求:毕业生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掌握机电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以及必要的生产实践及试验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了解本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和方向,具有较强的工程素养和实践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素质、创业精神、团队协作和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一定的国际视野。
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群)
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Bz:机械工程基础、机械设计基础、电路分析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机电控制工程基础、计算机控制与伺服系统、机器人学等。
Az、As:现代控制理论、机器人系统创新设计等。
毕业生专业领域: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科技工业的机电工程领域。
毕业生工作类型:从事机械装备运行管理、机电产品的设计、开发及机电产品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特色:强调理论课程与实践、研究环节相结合,注重学生创新的思维方法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毕业合格标准:总学分不低于160学分。
授予学位:本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安全工程专业
专业培养目标
安全工程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理工结合、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研究与工程型人才。毕业后5年左右在相关专业领域具备独立从事如下工作的能力:1)防火防爆工程设计及产品开发;2)安全设计、危险辨识、安全评价;3)安全监督管理,安全技术文件制定;4)安全工程咨询、教育与培训。
毕业生基本要求
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物理、化学、力学、安全工程专业基础知识用于分析和解决系统中的安全工程问题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物理、化学、力学、安全科学与工程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系统中涉及燃烧、爆炸的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系统中人、机、环等安全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安全操作规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理念,考虑社会、法律、文化等因素。
4. 研究:能够基于安全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系统中涉及的燃烧、爆炸等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燃爆实验、分析与解释实验数据,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系统中安全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安全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安全工程实践和安全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安全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安全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不同学科背景成员组成的工程团队中体现个人、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 沟通:能够就安全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安全工程管理的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部门、多行业及学科交叉环境中应用。
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能及时了解安全科学与工程的最新理论、技术及国际前沿动态。
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群)
主干学科:安全科学与工程、化学、力学。
主要课程群:无机材料化学基础,应用有机化学,应用物理化学,大学化学实验,化工安全,危险化学物质分析,机械设计与工程制图,电工和电子技术,工程力学,爆炸物理学,工程流体力学及通风,安全系统工程学,防火防爆理论与技术,电气安全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学,安全工程计算方法,机械与压力容器安全,安全检测与监控,爆炸危险性及其评估,安全管理与法规,消防工程基础,专业综合实验-安全-课程设计。
毕业生专业领域:兵器、航空航天、公安、民爆、石油石化、安全监察监督管理。
毕业生工作类型:科研及设计、工程及项目管理、安全管理。
专业特色:本专业以安全、化学和力学为主干学科。本专业在燃烧爆炸安全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毕业生可以在兵器、航空航天、公安、石油石化、民爆等部门从事安全系统设计、燃烧爆炸毁伤作用及物理模型、事故预测与控制、危险环境与状态模拟、燃爆事故再现技术、人机安全、设备安全防护、系统安全评价和安全监察监管等。
毕业合格标准:总学分不低于168.5学分。
必修公共课程共计38.5学分。英语类课程8学分,计算机类课程5学分,思想政治理论课12学分,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0学分(8学时),形势与政策2学分,体育2学分(1学分/64学时),军事理论及训练2.5学分,文献检索1学分,文化素质类通识教育课专项6学分。
基础课程及工程基础课程共计69.5学分。数学类21分,物理10,电子电工类6分,力学类12分,机械类7.5分,化学类11分,武器类2学分。
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共计31.5学分。防火防爆理论与技术4分,安全系统工程3学分,安全检测与监控2学分、机械与压力容器安全2.5分,电气安全工程2学分,安全人机工程学2学分,安全工程计算方法2学分,危险化学物质分析3学分,化工安全2学分,消防工程基础2学分,爆炸危险性及其评估3学分,安全管理与法规2分,管理学概论(网络课堂)1学分,经济学概论(网络课堂)1学分,学科前沿及发展0学分(16学时)。
实践训练课程模块共计29分。其中,专业实践类22学分,机械设计实践5学分,实践训练通识课专项(或创新创业实践)2学分。
注:所有实践(实验、上机)学时1160学时,计48学分。
授予学位: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武器系统与工程专业
专业培养目标:“武器系统与工程”专业以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常规武器系统为工程应用背景,培养适应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及社会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获得武器系统分析、设计、研制和实验等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和工程实践能力训练的,可在生产企业、科研单位、高等学校从事武器系统和机电产品工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高级工程科技人才。
毕业生基本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智能武器系统设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系统设计、技术开发、产品研制、实验测试及工程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系统分析与综合、工程设计与计算、计算机应用、试验检测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力学、信息与控制、兵器类专业基础知识用于解决武器系统分析和设计问题。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力学、信息与控制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武器系统设计等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武器系统等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 研究:能够基于系统科学、控制论、信息论为理论基础与科学原理,采用科学方法对武器系统设计中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系统分析与设计、建模与仿真以及试验验证,具备系统设计和工程实践的能力,并通过系统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武器系统等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系统开发、系统仿真和系统实验,包括系统新概念设计、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等,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 工程与社会:能够正确认识兵器技术对于技术与社会进步的引领作用和贡献,具备将所学兵器技术拓展应用于其它工程技术领域的能力,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实现成就感。
9. 个人和团队:培养学生能够快速融入武器系统设计团队的能力,能够以负责人、团队成员等不同角色在团队中进行沟通和协调。
10. 沟通:能够就复杂的武器系统设计问题与军方客户及业界专家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同时能够熟练运用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的方式清晰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设计方案、设计过程、回应客户需求和质询。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项目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并能够在科学研究中持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群)
主干学科
系统与分析,力学与机械,信息与控制
主要课程(Bz)
武器系统设计基础、武器系统导论、系统工程与设计、机械系统动力学、流体动力学、飞航力学、武器系统发射理论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自动控制原理、传感与测试技术、微控制器技术、协同控制与仿真技术、导航与制导技术(双语)。
毕业生专业领域:武器装备研制和生产部门、试验与使用部门、国防科技管理和规划论证部门;涉及到智能机电产品研发、设计与生产的民用领域。
毕业生工作类型:系统管理与决策、分析与集成、设计与运行、研究与开发、研制与测试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复合人才。
专业特色:本专业主要围绕智能无人武器系统以及民用领域智能系统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
毕业合格标准:学生最低毕业学分应达到170学分,其中理论课程 140 学分,实践教学环节 30学分。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
专业培养目标: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培养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和高度社会责任感、较好地掌握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能够在兵器、航空航天及相关民用领域从事系统设计、技术研发、产品制造、试验测试、使用维护、技术管理等工作。
毕业生基本要求
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物理、力学、机械、专业基础知识用于分析和解决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相关问题,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物理、力学、机械、专业基础知识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弹药产品设计、弹药毁伤效应及防护、民用爆炸所涉及的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包含的弹药产品设计、弹药毁伤效应及防护、民用爆炸等涉及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工程设计及开发,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理念,考虑社会、法律、文化等因素。
4. 研究:具备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设计和实施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实验的能力,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 沟通:能够就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管理的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部门、多行业及学科交叉环境中应用。
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能及时了解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学科最新理论、技术及国际前沿动态。
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群)
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
主要课程(群):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流体力学、弹性力学、冲击动力学、弹药与武器系统概论、爆炸物理学、终点效应学、炸药与装药、弹道学、弹药工程设计、弹药制导控制原理、动态测试技术、爆炸技术及应用、机械设计基础、电工和电子技术等。
毕业生专业领域:兵器、航空航天、民用爆炸等领域。
毕业生工作类型:科学研究、教学、设计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
专业特色:本专业以力学和机械工程为主干学科,设有爆炸与毁伤技术、弹药设计与效应评估、碰撞与冲击动力学、数值模拟与仿真、灵巧毁伤与新概念毁伤、安全防护技术等方向,面向国防和民用工程领域,强调坚实的理论基础、创新的思维方法和各学科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注重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毕业合格标准:总学分不低于169.5学分。
公共基础课程共计72.5学分,其中:数学类课程:21学分;物理类课程:10学分;化学类课程:3学分;英语类课程:8学分;计算机类课程:5学分;思想政治理论课:12学分;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0学分;形势与政策:2学分;体育:2学分;军事理论及军事训练2.5学分;文献检索1学分;文化素质类通识教育课专项6学分。
专业基础课程共计34学分,其中:电子电工类7分, 力学类15.5学分;机械类11.5学分。
专业课程共计30学分。
实践训练课程共计27学分。
专业选修课共计6学分。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工程力学专业
培养目标: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理工结合、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强的研究发展型人才。在力学与数学、土木工程、航天航空、建筑工程、机械工程、船舶工程、核技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新材料与新能源等领域从事力学相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与实验、教学等工作。
毕业生基本要求
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力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各种工程(如机械、土建、材料、能源、交通、航空等)问题。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力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工程实际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各种工程(如机械、土建、材料、能源、交通、航空等)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各种工程(如机械、土建、材料、能源、交通、航空等)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各种工程(如机械、土建、材料、能源、交通、航空等)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 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群)
主干学科:数学、力学。
主要课程(群):数学分析、力学中的数理方法(I)、力学中的数理方法(II)、力学中的数理方法(III)、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机械工程基础、电路分析基础、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计算力学基础、塑性力学、振动力学、动态测试技术、应力波基础、板壳力量、爆炸物理学、实验力学等。
毕业生专业领域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与力学相关诸如航空航天、交通运输、自然环境与灾害、建筑工程、土木工程等领域开展工作。
毕业生工作类型:本专业毕业生具有基础力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可在相关岗位上从事系统设计、研究开发、总体论证、方案设计及技术管理等工作。
专业特色:本专业注重培养理工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强化计算科学在力学中的基础教育,并通过专业实验和专业实习等环节,使学生具备在力学及其相关的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设计开发相关实验手段和软件的能力,能够分析并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毕业合格标准:学生最低毕业学分应达到165学分。
基础课程共计96学分,其中:数学类课程29.5学分;物理类课程:10学分;力学类课程:12学分;机械类课程4学分;电子电工类课程4.5学分;思想政治理论类12学分、英语类8学分、计算机类5学分、形势与政策2学分、体育类2学分、军事理论1学分;文化素质通识课6学分。
专业必修课程共计24学分。
专业选修课程共计12学分。
实践训练课程共计33.5学分。
授予学位:本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专业
专业培养目标: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专业培养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和高度社会责任感、较好地掌握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能够在兵器及相关民用领域从事系统设计、技术研发、产品制造、试验测试、使用维护、技术管理等工作。
毕业生基本要求:
1. 能够将数学、物理、化学、力学、专业基础知识用于分析和解决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相关问题。
2. 能够应用上述专业知识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含能材料、含能器件所涉及的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 能够针对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专业包含的含能材料、含能器件及特种电源等涉及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工程设计及开发,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理念,考虑社会、法律、文化等因素。
4. 具备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设计和实施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实验的能力,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能够针对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 能够基于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能够理解和评价特种能源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 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 能够就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
11. 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理解并掌握特种能源工程管理的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部门、多行业及学科交叉环境中应用。
12.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能及时了解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学科最新理论、技术及国际前沿动态。
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群):
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专业主干学科化学,力学, 主要课程群无机化学基础、有机化学基础、应用物化学、材料分学;工程力学、爆炸物理学,燃烧学基础;光电对抗材料基础,功能材料基础,含能材料学;含能元器件设计原理、特种电源技术、含能元器件先进制造技术、高能混合炸药及装药。电工电子、机械设计与制图。
毕业生专业领域:兵器、航空航天、民用爆破和加工。科研技术类、科研管理类。
专业特色:本专业以化学和力学为主干学科、兼顾机械电子。从化学基本原理、材料性能与制造、到功能器件的设计、制造与性能评估为培养次序。使学学生及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具备创新设计的思维和实战能力。
毕业合格标准:总学分不低于160学分。其中:实践训练课程模块共计34分.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理工结合、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工程(复合)型人才。
在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及相关民用技术领域中从事目标探测与识别、武器系统安全与起爆控制等方面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工程设计与产品开发、试验测试、人才培养与技术管理等工作。
毕业生基本要求:
1. 能够将数学、物理、化学、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基础与专业知识用于分析和解决目标探测与识别、武器系统安全与起爆控制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
2. 能够应用数学、物理、化学、探测制导与控制专业基础知识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系统中涉及目标探测与识别、武器系统安全与起爆控制的相关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 能够设计系统中涉及目标探测与识别、武器系统安全与起爆控制相关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安全操作规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理念,考虑社会、法律、文化等因素。
4.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系统中涉及的目标探测与识别、武器系统安全与起爆控制等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实验数据,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能够针对系统中目标探测与识别、武器系统安全与起爆控制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 能够基于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目标探测与识别、武器系统安全与起爆控制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能够理解和评价涉及目标探测与识别、武器系统安全与起爆控制相关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 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 能够就目标探测与识别、武器系统安全与起爆控制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 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的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部门、多行业及学科交叉环境中应用。
12.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能及时了解安目标探测与识别、武器系统安全与起爆控制的最新理论、技术及国际前沿动态。
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群)
1. 基础层次(Bz)
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主要课程(群):电路分析基础、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高频电子电路、随机信号分析、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近感探测原理、控制工程基础、电磁波辐射与传播、基于运算放大器的电路设计、微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等。
专业特色课程(3~5门):近感探测原理、近感探测原理实验、武器系统概论等。
2. 高级层次(Az)
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主要课程(群):电路分析基础、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电路、随机信号分析与估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近感探测原理、自动控制理论与技术、电磁波辐射与传播、基于运算放大器的电路设计、微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等。
专业特色课程(3~5门):近感探测原理、近感探测原理实验、武器系统概论等。
毕业生专业领域:面向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及相关民用技术领域,主要从事目标探测与识别技术、引信技术、武器系统安全与起爆控制技术等方向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工程设计、产品开发、试验测试、人才培养及技术管理等工作。
毕业生工作类型:技术类岗位、商务类岗位、综合管理类岗位等。
专业特色:本专业所设置的目标探测与识别、引信技术、武器系统安全与起爆控制等方向体现了本专业特色。其技术服务范围涉及军民两大应用领域。强调系统工程、信息科学和控制理论的主导作用,注重计算机等现代科技和设计手段应用能力及系统综合设计与开发能力的培养,特别强调坚实的理论基础、创新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毕业合格标准:学生最低毕业学分应达到166学分,其中实践类课程学分不少于31学分。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一、北京理工大学概况:
北京理工大学创办于1940年,前身是诞生于延安的“自然科学院”,是一所 理工为主、工理管文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首批设立研究生院,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建设行列,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二、报考资格: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学校规定的体检要求。4.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具体期限由招生单位规定)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或2年以上(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我校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报考时必须已在国家核心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发表1篇以上学术论文。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5)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并出具书面证明。
三、教育学招生汇总分析:
1.北京理工大学22年教育学学硕有2个学院招生,共招生40人,其中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育学学硕非全日制共招生30人,教育硕士22年共有2个专业招生,分别是职业技术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招生15人,仅招收非全日制考生,招生人数相较2021年减少,心理健康教育全日制招收8人,非全日制招收20人,心理健康教育非全日制为22年首次招生。
2.招生专业较少。教育学学硕仅1个专业招生,教育硕士仅2个专业招生。
3.非全日制招生较多。北京理工大学不论教育学学硕还是专硕,非全日制招生人数都是比全日制招生人数多的,且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学学硕是全国少数的招收非全日制考生的院校。
3.北京理工大学22教育学学术型研究生招生考试专业课依旧为自命题,考633教育学基础。
4.同等学历考生报考条件较高: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报考时必须已在国家核心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发表1篇以上学术论文。
5.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可接收日语考生。
6.推荐报考指数:★★★★上岸难度指数:★★★★★
7.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学专业招生分数线见如下表格: 
北京理工大学2022
专业名称 学习方式 是否 2022拟招收人数 2021拟招收人数 21年复试分数线
教育学 非全日制 30 60 341
教育学 全日制 9 9 350
教育学 全日制 1 4 340
心理健康教育 非全日制 20 21年新增 /
心理健康教育 全日制 8 8 370
职业技术教育 非全日制 27 27 370
四、参考书目:
633教育学基础参考书为: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陈孝彬、高洪源主编:《教育管理学》(第三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马永霞等编著:《高等教育组织与管理》,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20年。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王炳照等著:《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张斌贤主编,王晨副主编:《外国教育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
333教育综合参考书为: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王炳照等著:《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张斌贤主编,王晨副主编:《外国教育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学校介绍
北京理工大学1940年诞生于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批(来自:考研派小站公众号)次重点建设的高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毛泽东同志亲自题写校名,李富春、徐特立、李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担任学校主要领导。学校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全体师生员工正对标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力朝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迈进。学校现设有18个专业学院、9个书院以及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医工融合研究院等教学科研单位,工程、材料科学、化学、物理、数学、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先后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科进入前1‰。
 
专业介绍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主要从教育的历史发展出发,了解教育与社会相互作用的关系、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思想、课程教学等教育基本理论,进而探索现代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理论联系实践研究教育领域的现实问题。
考试科目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复试科目或内容 初试参考书目或教材
01 教育学原理
02 高等教育
03 教育经济与管理
05教育、文化与社会
06研究生教育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33教育学基础 笔试科目:教育学综合(含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
面试内容:外语口语听力测试;专业综合。
633 教育学基础
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年。
教育管理学:陈孝彬 洪源主编:《教育管理学》(第三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年。中国教育史: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王炳照等著:《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
外国教育史:张斌贤主编,王晨副主编:《外国教育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年。
 
参考书目
633 教育学基础:
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年。
教育管理学:陈孝彬 洪源主编:《教育管理学》(第三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年。中国教育史: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王炳照等著:《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
外国教育史:张斌贤主编,王晨副主编:《外国教育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年。
分数线
年份 分数线
2020 340
2019 340
 
学费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学研究生学费标准为8000元/年。从2014年秋季开始,公费研究生取消,取而代(来自:考研派小站公众号)之实行自费研究生,规定硕士研究生每年不超过8000元,具体情况视学校专业而定。针对部分研究生家庭困难的情况,国家提供奖学金、助学金等资助,且高校一般都会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对学子进行补助,确保研究生能够正常顺利的完成学业。
主要导师
马永霞,教授,全国教育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专家,中国科技论文在线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委。科研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高等教育、高校就业创业与人才培养。
 
张晨宇,副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委,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研兼职研究员,教育部(来自:考研派小站公众号)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专家,国研学位论文在线评审专家,中国科技论文在线评审专家,教育部智库基地:科技创新与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科研方向:创新创业管理、高校产学研合作、高校知识产权、高校科技人才培养。
 
张建卫,现为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习科学与教育发展实验室主任。目前主要承担博士生《当代学习科学前沿》、硕士生《心理发展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及本科生《幸福心理学》等教学工作。同时,还讲授EMBA和MBA的《组织行为学》《管理沟通》《领导艺术》等课程。自2003年起担任北理工管理与经济学院EMBA《组织行为学》主讲教授;2007年至今担任北理工—德国奔驰EMBA《管理沟通与领导艺术》主讲教授。
 
李明磊,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政策,研究生教育学,科教大数据与监测,公共管理。讲授(来自:考研派小站公众号)硕士生课程《比较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学基础》。
 
王战军,曾任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副主任;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12 -至今,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科研方向:研究生教育学、高等教育管理与评估等。
教育学 [0401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北京理工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4]教育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1]教育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4教育技术
招生人数: 4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33教育学基础
备  注: 笔试科目:教育技术学及信息技术基础。
面试内容:外语口语听力测试;专业口试。
教育学 [0401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北京理工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4]教育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1]教育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教育学原理
02高等教育
03教育经济与管理
05教育、文化与社会
06研究生教育学
招生人数: 9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33教育学基础
备  注: 笔试科目:教育学综合(含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
面试内容:外语口语听力测试;专业综合。
教育学 [0401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北京理工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非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4]教育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1]教育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教育学原理
02高等教育
03教育经济与管理
05教育、文化与社会
06研究生教育学
招生人数: 60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33教育学基础
备  注: 笔试科目:教育学综合(含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
面试内容:外语口语听力测试;专业综合。

添加北京理工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北京理工大学考研分数线、北京理工大学报录比、北京理工大学考研群、北京理工大学学姐微信、北京理工大学考研真题、北京理工大学专业目录、北京理工大学排名、北京理工大学保研、北京理工大学公众号、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北京理工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北京理工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