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0-04-17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正文

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5版)
一级学科:    天文学          (代码:   0704    
 
本专业具有  硕士  学位授予权和  博士  学位授予权
 
一、 培养目标
1、 硕士生:在具备良好的数学、物理基础和外语、计算机技能的基础上,掌握天文学基本观测方法和理论知识,了解各类天文学科的基本研究过程和方法;通过学习,具备一定的数据处理、分析和学术论文的写作能力;能够在指导下完成科研课题的研究并形成研究报告;能够胜任天文学相关的工作或具备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科研基础。
2、 博士生:针对天文学某一学科的科学问题,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具备原创性思维能力,能够独立提出科学问题并加以解答;能够独立完成学术论文并在国际天文学刊物上发表,能够独立参加国际性天文学术会议阐述研究工作,协助导师进行本科生的实习及研究生的研究工作;胜任天文学相关的中高级岗位。
 
二、 学科方向与主要研究内容
序号 学科方向 主要研究内容
1 天体物理 宇宙学、高能天体物理、恒星物理、太阳物理、实验室天体物理等
2 天体力学与天体测量 精密定轨、天文地球动力学、小天体动力学、应用天文学
3    
三、 学习年限
1、 硕士生
硕士生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为2-3年。按规定修满学分、成绩合格、符合毕业条件、答辩通过的硕士生可以在2年或2年半完成学业。
2、 博士生
博士生学习年限为3年,硕博连读生、本科直博生学习年限为5年,在职博士生学习年限不超过6年。
 
四、 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1、 硕士生(最低学分:35分)
课程类别 科目和门数 最低学分要求
公共必修课 政治、外语 9学分
方法课1门(文/理)
学位基础课 一级学科平台课程,3门
(含1门方法课)
9学分
跨一级学科课程 0学分
学位专业课 学科方向课程,3门 6学分
专业方向课 (含专业方向方法课、专题课),3门 6学分
必修环节 实践(实证、实验)活动 2学分
中期考核 2学分
课题组组会 1学分
公共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 X学分/不计学分
注:公共选修课由研究生院培养出组织开设,除一门为小语种的研究生必修二外英语以外,其他研究生可以不修公共选修课。
 
2、 博士生(最低学分:20分)
课程类别 科目和门数 最低学分要求
公共必修课 政治、外语 6学分
方法课(文/理) 2学分
学位基础课 方法课2门 4学分
学科前沿研讨课1门 1学分
高级研讨课1门 1学分
必修环节 科研活动 2学分
国际化经历 2学分
中期考核 2学分
公共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 X学分/不计学分
 
3、 本科直博生、硕博连读博士生(最低学分45学分)
本直博生和硕博连读博士生应修读全部硕士阶段和博士阶段课程(可免修博士阶段外语课和政治课),并完成硕士综合考试和全部博士必修环节。
 
4、 港澳台研究生总学分要求与普通研究生相同,免修公共政治课。
 
5、 外国留学生免修公共政治课和外语课,必修“中国概况”(2学分),硕士生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博士生不低于20学分。
 
指导教师应根据研究生的学业基础和学业规划指导研究生修读课程。对于非本校生源和跨学科生源研究生应要求相应的补修和先修课程。
 
五、 培养方式和培养环节
1、 硕士生实践(实证、实验)活动要求
实践活动形式分为科研实践和课程实践,工作量累计不少于一学期。其中科研实践应独立或协助导师完成不少于1次实地观测和实验任务,课程实践要参加由主讲老师组织的教学活动或主动承担可以面向本、专科或中小学生进行的教学任务,如助教、科普活动等。
实践活动结束后,研究生需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总结报告,并填写《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实践活动考核表》。总结报告和《考核表》由实践指导教师考评并加盖单位公章,交本培养单位研究生教务秘书审核、录入成绩后,返还学生本人留存,供求职时使用。
2、 培养单位自行规定的培养环节
    课题组组会报告、学生间专题讲座,参加专业学术会议,如天文年会、物理年会等。
3、 硕士生中期考核要求
中期考核应在入学后第三学期末前完成,考核的结果将作为硕博连读候选人的重要依据,中期考核合格者方能进入撰写论文阶段。中期考核活动应公开、正式地举行。
中期考核的重点在于考查硕士生的科研能力。考核程序一般为:导师介绍研究生课程学习情况,研究生做开题报告,考核小组根据研究生思想品德、课程成绩、科研水平、开题报告等综合情况,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评定成绩。
    思想品德考核由负责学生工作的教师或导师结合硕士生的平时表现写出评语。
    中期考核不及格者,由考核小组提议,本人申请,经导师和我系主管领导同意,可以填写《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生重新参加中期考核申请表》,在1个月后申请参加第二次考核。如第二次考核仍未通过,应予退学。
    因故不能按时参加考核的硕士生,填写《硕士生延期参加中期考核申请表》,经导师和主管领导同意,可以延期考核,延期考核时间不得迟于第五学期开学1个月。未办理延期手续或申请未准而不按时参加考核者,认定为考核“不及格”。
    开题报告和中期考核后更换硕士学位论文题目者,需重新开题。
4、 博士生科研活动
参加课题组组会、学术会议及研讨班等,具体按各导师指导要求进行。由导师在入学初在培养计划中明确规定。导师根据博士生科研任务完成情况给定成绩和学分。
 
5、 博士生国际化经历要求(至少满足以下任意之一)
(1)博士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不少于1次、能够用通用语言表述自己科研成果;
(2)短期学术访问,能够在导师和国际合作者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回国后需要总结访问成果;
(3)参加专业相关的国际研讨班,包括各类国际暑期班等
6、 博士生中期考核要求
中期考核应在入学后第三学期末前完成。博士生完成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学习,成绩合格;掌握本学科的研究历史和现状,了解本学科国内外学术研究的前沿动态;掌握本学科科学研究所需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交流能力;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考核应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由博士生就专业学习状况、学位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进行详细介绍,导师可作必要的解释和说明。考核小组成员和博士生以提问答辩、讨论分析等方式进行。
考核合格者进入博士论文研究阶段。考核不合格者可在3个月后申请第二次考核,合格者进入博士学位论文研究阶段,不合格者终止学习。
在论文研究工作过程中,如果论文课题有重大变动,需要更换论文 选题,应重新进行。论文课题变动情况的界定和是否需要重新做论文开题工作的决定,由我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作出。更换论文选题的申请须在第一次开题和中期考核半年后才能提出,而且只能更换1次。
 
 
六、 导师责任
1、 导师应提供培养计划。
2、 导师应在业务上进行指导,科研条件上给予支持。
3、 导师可以根据学生完成科研情况,给予一定津贴奖励。
 
七、 学位论文与论文答辩
1、 硕士生学位论文
与《学位细则》一致。
2、 博士生学位论文
与《学位细则》一致。
八、 课程一览表
 
见附录。
 
 
 
 
 
 
 
 
 
学位质量标准
一级学科名称:天文学
第一部     博士学位的质量标准
一、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及结构
天文学是天文技术发展驱动、观测和理论并重的学科,除掌握坚实宽广的物理天文基础理论知识外,还要注重天文观测、天文技术、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的培养以及研究方法的学习和创新。因此需要在掌握天文学核心课程的基础上,深入系统地掌握某特定天文学研究方向的专门知识和研究技能,包括理论体系、观测技术、天文技术与方法、计算机数值计算和数值模拟的专门研究方法,了解其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学术能力
天文学博士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学术素质和学术道德:
学术素质:1、热爱科学、崇尚科学,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天文学研究怀着浓厚的兴趣,并具有献身于天文学科学事业的职业理想;2、深刻理解与掌握天文学学科的知识结构与基本的天文观测方法,具有独立从事天文学科学研究的能力;3、具有多学科视野和广泛的知识面以及多角度、深层次分析天文学问题的意识与能力;4、具有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等现代科研手段快速获取科研信息的能力和使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5、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科研团队合作能力,天文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能力;6、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天文学知识普及应用或天文学课题的研究服务于社会发展和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遵循学术研究伦理和学术规范,具有科研诚信品质。
学术道德:天文学博士生应在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应当严格遵守以下学术道德规范:1、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章制度,坚守学术道德;2、自觉维护知识产权,充分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贡献,严禁以任何方式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3、坚持以严肃、认真、诚实、守信的精神进行科研活动,自觉维护学术事业的神圣性、纯洁性与严肃性,杜绝篡改、假造、选择性使用观测数据和计算结果;4、以负责任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科研成果,杜绝一稿多投、重复发表自己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5、以及其他一切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
天文学博士生应具备的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能力;2、学术鉴别能力;3、科学研究能力;4、学术创新能力;5、学术交流能力;6、具备一定的教学或科研管理方面的职业发展等其他能力。
三、培养过程的基本要求



最低学分20分。公共必修课8学分(政治、外语共6学分、方法课2学分);学位基础课6学分(方法课4学分、学科前沿研讨课1学分、高级研讨课1学分);必修环节6学分(科研活动2学分、国际化经历2学分、中期考核2学分);公共选修课(X学分/不计学分)



 
参加课题组组会、学术会议及研讨班等。



 
国际交流至少一次以上。



 
答辩前至少做2次以上学术报告。



博士生入学后应在导师指导下,在进行广泛调查研究、查阅文献资料、充分了解学科发展现状和前沿动态的基础上,尽早确定博士学位论文选题,撰写论文开题报告。博士学位论文选择学科前沿领域或对科技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有重要意义和价值的选题。
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价值、文献综述、研究目标、研究计划、研究方法、查新报告等,确定研究工作中拟解决的学术难点、技术关键点、创新点和预期成果。
考核小组对博士生的学科专业知识、科研能力、论文选题的创新性和可行性进行评议,并就课题的研究工作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考核结果实施登记制,以5分制评定考核成绩。考核合格者进入博士论文研究阶段。考核不合格者可在3个月后申请第二次考核,合格者进入博士学位论文研究阶段,不合格者及违背学校规定的终止学习。
 
 


 
博士学位论文送审前,应组织进行预答辩,实行公开学术报告制度。
四、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博士生入学在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后应及早进行学位论文选题工作,选题时应注意结合天文学及相关领域的现状和指导教师的研究要求。博士生可以在查阅文献、进行广泛的资料调研基础上,自主选择研究课题,也可以在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中选择研究课题。选题时要处理好基础与应用的关系。可着眼于基础理论研究,或着眼于应用理论的研究,也可将两者有机结合进行研究。提倡博士生选择具有挑战性和一定难度的论文题目,论文要有研究价值和意义,具有前沿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博士生应在入学后第三或第十学期内完成选题,初步确定论文题目,然后在导师指导下拟定论文工作计划,完成论文选题报告。选题报告应该包含文献综述、选题背景及其意义、研究内容、工作特色及难点、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等。
文献综述是考察论文前沿性和原创性等基础,是对本研究领域已有学术成果的总结、概括和评价,并从中寻找自己研究问题与思路的重要环节。文献综述体现了博士生在本学科的基本素养与能力。优秀的文献综述应当做到客观、准确、系统、全面、逻辑清晰,应该按照问题、或观点、或方法来分类和评价,而不仅仅是列举已有的研究。通过对文献的分析找到已有成果的局限和新的研究热点,并合理导入自己的研究选题。文献的综述是为论文的选题服务,因此应包括:(1)拟研究问题提出的天文学背景,即在整个天文学知识链条中的位置;(2)研究问题的学科背景和理论意义;(3)研究问题的历史遗迹阶段性进展和常用的研究方法;(4)尚未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难点机器原因;(5)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和在那些方面可以弥补已有研究的不足,该研究的理论意义或/个应用价值;(6)研究思路、目标以及技术路线等。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申请人本人独立完成,原则上应用中文撰写,须符合学术规范要求,符合《北京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编写规则 》。学位论文原则上理科博士学位论文不少于五万字。论文开题和论文答辩时间间隔应不少于1学年。学位论文用英文写作的,需附1~2万字的中文缩写。
   本学科博士学位论文形式应以研究论文为主,论文应包含以下几个不可缺少的部分:选题依据、研究进展综述、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说明、数据和资料来源说明、研究结果、结论机器可靠性与有效性分析。
(1) 论文题目:应当简明扼要地概括和反映出论文的核心内容,提名语意未尽,可加副标题。
(2) 中英文摘要与关键词:论文摘要重点概述论文研究的目的、方法、成果和结论,语言力求精炼、准确,要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
(3) 前言或绪论:前言应对论文的背景及工作内容做简要的说明,要求言简意赅。
(4) 文献综述:是对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述和相关领域中已有研究成果的介绍。
(5) 正文部分:是学位论文的主体和可信部分,不同学科专业和不同的选题可有不同的写作方式:可以是对一个研究问题的实验方法的详细描述、实验结果的说明与讨论等;也可以由基于同一研究目的、多篇已发表系列论文组成。
(6) 结论:是学位论文最终和总体的结论,是整篇论文的归宿。应精炼、准确、完整。着重阐述作者研究的创造性成果及其在本研究领域中的意义,还可进一步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和建议。
(7) 参考文献:是作者撰写论文或论著而引用的有关期刊论文和图书资料等。凡有引用他人成果之处,均应按论文中引用的顺序列于文末。
本学科博士学位论文一般用中文撰写,论文写作表达准确、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文字通顺、格式规范、数据准确、图表规范、结论可信。如特需用英文或其他文字撰写,则论文题目、摘要等必须有中文译注。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一般应不少于三年。建议论文实行盲审,由同行专家按照以上要求评定是否合格。




   本学科博士生应在毕业前在相关学科领域做出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创新性体现在该博士生学位论文探索了有价值的天文现象和规律,提出了新的天文观测或理论计算方法,在解决天文学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具有创新性。
五、发表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
发表两篇SCI文章或EI文章,两篇均为第一作者,北师大为第一单位,其中一篇影响因子不低于3。
 
 
六、其他要求

 
 
 
 
 
 
 
 
 
 
 
 
 
 
 
 
 
 
第二部     硕士学位的质量标准
一、 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天文学是天文技术发展驱动、观测和理论并重的学科,除掌握坚实宽广的物理天文基础理论知识外,还要天文观测、天文技术、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的培养以及研究方法的学习和创新。因此需要在掌握天文学核心课程的基础上,深入系统地掌握某特定天文学研究方向的专门知识和研究技能,包括理论体系、观测技术、天文技术与方法、计算机数值计算和数值模拟的专门研究方法,了解其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学术能力
天文学硕士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学术素质和学术道德:
学术素质:1、良好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天文学研究怀有浓厚的兴趣,具有献身天文学科学事业的精神。2、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动态,具有广阔的学科视野和丰富的想象力。3、掌握本专业的基本观测、理论研究技能,具有简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多角度、批判性思维能力。4、能够使用计算机等现代科技手段快速获取科研信息的能力和使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
学术道德:学术道德就是学术共同体从事学术研究时遵循的道德。本学科硕士生在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应当遵守以下学术道德规范:1、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章制度,坚守学术道德。2、坚持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学风,自觉维护学术事业的神圣性、纯洁性与严肃性,杜绝篡改、假造、选择性使用实验和观测数据。3、自觉维护知识产权,充分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贡献,严禁以任何方式剽窃他人成果。4、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和廉耻观,自觉抵制研究工作中沽名钓誉、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损人利己等不良风气。5、能够对学位论文和其他自主发表的科研成果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天文学硕士生应具备的学术能力:
1、 获取知识能力;2、科学研究能力;3、实践能力;4、学术交流能力;5、其他能力:除了上述几个方面外,本学科硕士生还应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具备一定科研管理方面的职业发展能力。
 
 
 
三、培养过程的基本要求



(简述课程结构和最低学分要求)
最低学分35分。公共必修课9学分(政治、外语、方法课一门共9学);学位基础课6-12学分(一级学科平台课程(含1门方法课)6-9学分,跨一级学科课程0-3学分);学位专业课6-9学分(学科方向课程6-9学分);专业方向课X学分(含专业方向方法课、专题课);必修环节4+X学分(实践(实证、实验)活动2学分、中期考核2学分、培养单位自行规定X学分);公共选修课(X学分/不计学分)




 
实践活动形式分为科研实践和课程实践,工作量累计不少于一学期。其中科研实践应独立或协助导师完成不少于1次实地观测和实验任务,课程实践要参加由主讲老师组织的教学活动或主动承担可以面向本、专科或中小学生进行的教学任务,如助教、科普活动等。
实践活动结束后,研究生需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总结报告,并填写《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实践活动考核表》。总结报告和《考核表》由实践指导教师考评并加盖单位公章,交本培养单位研究生教务秘书审核、录入成绩后,返还学生本人留存,供求职时使用。



(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要求)
中期考核应在入学后第三学期末前完成,考核的结果将作为硕博连读候选人的重要依据,中期考核合格者方能进入撰写论文阶段。中期考核活动应公开、正式地举行。
中期考核的重点在于考查硕士生的科研能力。考核程序一般为:导师介绍研究生课程学习情况,研究生做开题报告,考核小组根据研究生思想品德、课程成绩、科研水平、开题报告等综合情况,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评定成绩。
    思想品德考核由负责学生工作的教师或导师结合硕士生的平时表现写出评语。
    中期考核不及格者,由考核小组提议,本人申请,经导师和我系主管领导同意,可以填写《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生重新参加中期考核申请表》,在1个月后申请参加第二次考核。如第二次考核仍未通过,应予退学。
    因故不能按时参加考核的硕士生,填写《硕士生延期参加中期考核申请表》,经导师和主管领导同意,可以延期考核,延期考核时间不得迟于第五学期开学1个月。未办理延期手续或申请未准而不按时参加考核者,认定为考核“不及格”。
    开题报告和中期考核后更换硕士学位论文题目者,需重新开题。
四、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类型可以多样化,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既可以是基础研究也可以是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等。学位论文选题,应具有一定学术意义、现实意义或实用价值。学位论文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必须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原则上应用中文撰写,须符合学术规范要求,符合《北京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编写规则》。硕士学位论文字数一般应在二至五万字之间,中外文摘要一般不超过一千字(词)。学位论文用英文写作的,需附5000到10000字的中文缩写。
    硕士学位论文须是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或者合作完成的、较为完整的学术研究工作的总结,论文应体现出硕士生对所在学科领域做出的学术成果,应能反映出硕士生已经掌握了较为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较为系统的专门知识。本学科的硕士学位论文应当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做到文献综述客观、引述准确、数据准确可靠、格式规范、参考文献列举充分、恰当,避免剽窃、抬高、贬低、曲解或淡化他人学术观点。
     学位论文应符合以下几条具体的规范要求:1、论文应由明确的选题。针对性地解决一个天文学的科学问题;2、论文应针对拟解决的科学问题进行有深度的文献综述;3、论文要有具体的工作量,一般包括观测、或数据分析、或理论计算等;4、论文应对说采用的研究方法有详尽的介绍 说明;5、论文拥有明确的观点以及支持该观点的数据资料;6、论文的表述用条理清晰、表达无误、术语规范;7、论文中的数据表达、图表和参考文献应遵循一定的规范。



硕士论文选题应在理论或实际应用方面具有一定意义。论文应包含申请人对研究课题的新见解,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结论正确,资料和数据可靠,论证和计算准确,文字通顺,条理分明,表明作者已具备 从事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本学科的硕士学位论文用保证学术质量,在某一领域有一定的理论价值,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辅导工作的能力。在理论价值方面,应做到选题合理、数据可靠、论述严密、表达清晰、结论正确,有一定的创新性。
 
 
 
五、其他要求
1篇,国内核心期刊以上,北师大第一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

添加北京师范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北京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北京师范大学报录比、北京师范大学考研群、北京师范大学学姐微信、北京师范大学考研真题、北京师范大学专业目录、北京师范大学排名、北京师范大学保研、北京师范大学公众号、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北京师范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北京师范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beijingshifandaxue/yanjiushengyuan_252287.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