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简介

发布时间:2020-04-17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简介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简介 正文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科研的重镇之一,目前已形成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流动站、社会办学等系统的教学、科研体系,涵盖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三个一级学科,是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和研究的重要基地,各专业均具有雄厚的教学和科研实力。哲学学科在QS排名近年来稳居101-150位段,最高排名为全球高校第34位(2012年)。
 
  历史沿革
 
  
哲学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成立于1953年的政治教育系。1979年6月,政治教育系分建为哲学系、政治经济学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哲学系以原政教系哲学教研室、哲学史教研室、逻辑教研室、中学思想政治课教育教研室为基础,整合相关部门组建而成,是新中国高等师范院校中的第一个哲学系。哲学系建系伊始,设1个哲学本科专业。1986年重新组建的政治教育系于1989年并入哲学系,哲学系本科专业增加为哲学、政教2个专业。1994年,中学思想政治课研究中心及《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社并入哲学系。同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哲学系增设法学本科专业。2002年,以哲学系的法学专业为主体,学校成立了法律系。同年,哲学系开始招收社会工作专业的本科生。2003年4月,在原哲学系的基础上,整合相关学术资源,成立了哲学与社会学学院。2015年1月,学校进行学科调整,社会学从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分离,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更名为哲学学院。
 
  
机构设置
 
  学院设有2个系:哲学系、思想政治教育系;10个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外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伦理学与道德教育研究所、美学与美育研究所、宗教与文化研究所、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研究所、逻辑学与认知科学研究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1个实验室:科学技术与应用美学实验室;3个杂志社: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思想政治课教学》、《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1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际研究中心:中德莱布尼兹国际研究中心、分析哲学国际研究中心。4个跨学科研究中心: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文本研究中心、俄罗斯文化研究中心、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
 
  
学科发展
 
  学院拥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自主设置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2个本科专业:哲学、思想政治教育。经过学科融合,学院获得了国家重点学科1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北京市重点学科1个(外国哲学),哲学学科进入“211”二期建设,以学院为主要依托建设了“985”工程“价值观与民族精神”哲学社会科学国家重点创新基地,学院牵头建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
 
  
队伍建设
 
  在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哲学学院涌现出石盘、马特、朱启贤、齐振海、袁贵仁、韩震、杨耕、张曙光、周桂钿、郑万耕、李景林、杨寿堪、杨百顺、吴家国、董志铁、廖申白、沈小峰、王德胜、贺允清等一大批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界具有广泛影响的著名学者。目前学院教职员工69人,其中专任教师51人(教授29人,副教授18人,讲师4人),外籍教师3人,专职研究员1人,编辑3人。他们中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组长1人,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2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2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9人,北京市百人工程入选2人,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1人。
 
  
人才培养
 
  学院实行卓越人才培养战略,致力培养高层次的哲学人才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鼓励学生学术创新。本科生实行导师制,对学生进行学业引导;加强拉丁语、希腊语、古汉语等基础课程建设;提高学生的文献阅读能力、学术探究能力和写作能力;鼓励学生主持参加“国创”、“北创”、“大创”等科研项目,积极参与各层次学术交流和各类竞赛;拓展渠道,筹措资金设立“崇学奖”、“九一校友奖”、“金盛奖”,表彰学术创新能力突出的优秀学生。积极推进人才国际化培养战略。为学生境外深造学习、国际学术交流提供资金支持;与国外著名大学建立稳定的交流培养机制,促进学生的国际联合培养;加强英文课程建设力度,通过外教开设英文常规课程、外国专家开设小学分英文课程、鼓励教师开设英文课程和双语课等方式,不断提高英文课程的比重。巩固和完善立德树人的育人体系。实施本科生学期读书报告撰写及评优制度,学年论文撰写制度;开展硕博学术论坛,强化研究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加强心理辅导室和学业辅导室建设,实行教师值班制度,及时解答学生的心理困惑和学业困惑;开展形式多样、学科特色鲜明的学生活动,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目前,学院在校全日制本科生约320人,硕士生300人,博士生100人,留学生10人,在站博士后14人。
 
 学术研究
 
 学院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特色和学术传统,在认识论、价值哲学、人的哲学、生存哲学、儒家哲学、中国传统政治哲学、易学哲学、人本主义、西方历史哲学、普通逻辑、科学技术哲学等领域,获得了丰硕成果。“十二五”期间,学院教师获准国家重大项目6项,重点项目5项,其他项目58项;到账科研经费不断增加,累计达到1572余万元;出版论著、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稳步提高,SSCI、A&HCI收录论文数量及外文论著数量显著增长;获得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6项,获得北京市哲社优秀成果奖3项。
 
 学院主办的三个刊物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和广泛的社会影响。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是国内唯一面向全世界发行的纯英文哲学学术期刊,已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哲学界的重要窗口。《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是国内首家以当代中国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期刊,引领了国内哲学和价值学研究。《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国内面向中等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最早创刊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哲学研究成果的普及教育和实践应用。
 
  
 
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院积极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多次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大规模派出师生到国际知名大学访问、进修和学习交流。学院与国际名校罗格斯大学、波恩大学、乌得勒支大学、莱顿大学、约克大学、阿尔伯特等大学的哲学系,与俄罗斯科学院哲学所等著名科研机构签订实质性合作协议,在项目研究、人才培养、师生互访方面开展了深度合作。学院举办的“全球化与变革中的价值秩序”、“变化世界中的价值观”等高端国际会议提升了学科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国际知名学者理查德·罗蒂、约翰·培里、杜维明、约翰·柯布、戴维·格里芬等先后到学院开展学术交流。学院教授担任国际学术组织“国际价值学会”、“国际有机宇宙论学会”的会长职务,哲学学科在国际学术界的话语权显著提升。学院通过出版英文杂志Frontier of Philosophy in China,在海外承办孔子学院,举办国际大学生暑期学校等,提升了国际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
 
  
 
社会服务
 
 立足深厚的学术传统和人才资源,学院积极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社会服务工作,致力于建设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高端智库、全国哲学基础教育培训的重要基地、全国青少年价值观研究与教育的重要基地、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培训的重要基地。学院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为平台,汇聚国内外优秀学者,多学科交叉融合,在“马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国学术思想和文化的海外传播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积极服务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组织研制了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及中学政治课程国家标准,为推动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合格人才提供了规范和保障。积极推进文化普及工作。学院整合学科资源,举办了丰富多样的研修班、培训班和学术文化活动,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
北京师范大学

添加北京师范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北京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北京师范大学报录比、北京师范大学考研群、北京师范大学学姐微信、北京师范大学考研真题、北京师范大学专业目录、北京师范大学排名、北京师范大学保研、北京师范大学公众号、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北京师范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北京师范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beijingshifandaxue/yanjiushengyuan_252334.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