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0研究生招生简章
Ad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姐微信为你答疑
学姐微信为你答疑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考研资源下载: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考研真题免费下载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历年保研笔试/面试真题汇.pdf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预推免信息汇总表.xls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考研派 okaoyan.com】 为大家提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0研究生招生简章相关资讯,以下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0研究生招生简章研究生招生目录和招生简章,在这里你可以了解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0研究生招生简章研究生招生的专业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0研究生招生简章研究生报考要求。具体请下载附件,查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0研究生招生简章考研专业目录。
点击下载: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0研究生招生简章
相关推荐:
直属教育部,是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和“211 工程”项目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国家双创
示范基地之一、首批 35 所示范性软件学院、首批 9 所示范性微电子学院、首批 9 所获批设立集成电
路人才培养基地和首批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的高校之一。2017 年学校信息与通信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学校前身是 1931 年诞生于江西瑞金的中央军委无
线电学校,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创建的第一
所工程技术学校。1958 年学校迁址西安,1966 年转为
地方建制,1988 年定为现名。
建校 88 年来,学校始终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
视,是我国“一五”重点建设的项目之一,也是 1959
年中央批准的全国 20 所重点大学之一。20 世纪 60 年代,学校就以“西军电”之称蜚声海内外。毛
泽东同志曾先后两次为学校题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朴素”。
学校现建设有南北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约 270 公顷,校舍建筑面积 130 多万平方米。图书馆
馆藏文献约 1033 万册,其中纸质文献约 285 万册,电子文献约 747 万册;拥有 90 余种平台的中外
文数字资源,数据库 256 个,内容覆盖了学校各个学科或专业。
截至 2019 年 3 月底,学校共有全日制在校生 35277 人,其中本科生 22112 人,硕士生 10816 人,
博士生 1960 人。设有研究生院,共有通信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示范
性软件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人文学院、
外国语学院、微电子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
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等 16 个研究生招生学院。
学校是国内最早建立信息论、信息系统工程、雷达、微波天线、电子机械、电子对抗等专业的
高校之一,开辟了我国 IT 学科的先河,形成了鲜明的电子与信息学科特色与优势。“十三五”期间,
学校获批 8 个国防特色学科。学校现有 2 个国家“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群(包含信息与通信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控制科学与工程 5 个一级学科),2 个国家一
级重点学科(覆盖 6 个二级学科),1 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4 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4 个博士学位
授权一级学科,26 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具有 2 个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9 个硕士专
业学位授权类别,9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9 个本科专业。全国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中,3 个
学科获评 A 类: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评估结果为 A+档,并列全国第 1;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位于 A
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评估结果为 A-档,学校电子信息类学科继续保持国内领先水平。根据 ESI公布数据,学校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均位列全球排名前 1‰。
学校树立了以人为本、教师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理念,锻造了一支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
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 2100 余名,其中,博士生导师 517 人,学术学位硕士生导师 1364 人,专
业学位硕士生导师 1180 余人,企业导师 800 余人。学校有院士 4 人,双聘院士 15 人,“万人计划”
入选者 20 人(含“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入选者 5 人),长江学者 30 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
群体 1 个,科技部重点创新团队 3 个,教育部创新团队 6 个,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14 人,优秀
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13 人,国家级教学名师 4 人,国家级教学团队 6 个,973 项目首席科学家 3 人,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52 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4 人,“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奖获得者 5 人,国家“百
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 11 人,陕西青年科技奖获得
者 28 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19 人,享受政
府特殊津贴 160 人。
学校不断地创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学内容、课程
体系与实践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果。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15 个,国
家级精品课程 13 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11 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 3 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
程 9 门,建设有 3 个国家人才培养及教学基地、6 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 个国家级虚拟仿真
实验中心,以及 3 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校人才培养素以理论基础扎实、工程实践
能力突出、创新意识强等特色在全国高校中形成了“品牌”。学校坚持“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教
育理念,积极探索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钱学森空间科学实验班”和“科教结合协同
育人行动计划”等一系列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近年来,学校本科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的普及
率高,获得各类省级、国家级学科和科技竞赛奖 2400 余项,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
98%和 96%以上,位居全国高校前列。2006 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
“优秀”;2012 年,学校入选全国 50 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
多年来,学校致力于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系统研制、科技攻关、工程研发等,创造了我国电子
与信息技术领域等多项第一,包括第一台气象雷达、第一套流星余迹通讯系统、第一台可编程雷达
信号处理机、第一台毫米波通讯机,以及我军通信装备史上第一部“塞绳电报互换机”、第一台“塔
型管空腔振荡器”、第一套“三坐标相控阵雷达”等,为我国信息化、国防现代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学校现有 8 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1 个科工局科技创新基地,9 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基地、28 个陕
西省科技创新基地,2013 年入选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先后牵头单位承担了“973”、“863”、
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重大、重点项目,产生了一批标志性的研究成果。十八大
以来,学校科研指标稳步提升,在认知雷达、移动通讯、网络信息安全、高功率微波集成器件、智
能计算、大型天线机电耦合等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 17 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以上 37 项。2014 年,学校牵头的“信息感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通过国家“2011 计划”认
定,位列行业产业类第一,进一步奠定了学校在全国高校中突出的国防科研特色优势地位。
学校大力加强产学研相结合,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有中国西部军民融合创新谷暨西安
电子谷、陕西工业研究院、国家大学科技园,同时与国内大型知名企事业单位联合建立股份制公司,
成立战略联盟、设立企业基金、建立联合实验室及研究生实习基地,有力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国内的交流与合作,拓展外部发展空间。学校先后成为中电集团,西安市,国防
科工委、陕西省与教育部共建高校,与 70 多个国家、地区的大学及研究机构建立友好关系,建有 7
个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引智基地,与国内电子、航空行业的 10 余个研究所、研究中
心、企业集团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英飞凌、Intel、IBM、惠普等跨国公司在学校建立 74
个联合实验室。
建校 88 年来,学校先后为国家输送了 20 余万名电
子信息领域的高级人才,产生了 120 多位解放军将领,
成长起了 19 位两院院士(1977 年恢复高考以后院士校
友11位,位列全国前茅),10余位国家副部级以上领导,
培养了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国际 GSM 奖获得
者李默芳,欧洲科学院院士、著名的纳米技术专家王中林,“神五”和“神六”飞船副总设计师、“天
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总设计师杨宏等一大批 IT 行业领军人物和技术骨干,以及数十位科研院所所长
和大学校长等,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将继续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办学宗旨,坚持“立足西部、育人育才、强军拓民、服务引领、团
结实干”的发展思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电子信息特
色鲜明的一流大学而不懈奋斗!招 生 简 章
注:本版本招生简章和招生专业目录中,如有与教育部 2020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不符之处,以教
育部政策为准。
一、培养目标
旨在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
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学习形式
全日制研究生: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
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年
限内,全脱产在校学习的研究生。
非全日制研究生: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
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
定的修业年限(一般应适当延长基本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
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
三、学制
我校普通硕士研究生学制为 3 年,其中 125100 工商管理学制为 2 年、125200 公共管理学制为 2
年,125601 工程管理、125604 物流工程与管理为 2020 年新增学科,学制以当年批复为准。
四、专项计划
2020 年我校计划招收少数民族骨干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等专项计划考生。
五、时间节点
网上报名时间:网上报名时间为 2019 年 10 月 10 日至 10 月 31 日,每天 9:00-22:00。预报名
时间为 2019 年 9 月 24 日至 9 月 27 日,每天 9:00-22:00。考生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
信息网”,按网站的提示和要求如实填写或修改本人报名信息。逾期不能补报,也不能修改报名信息。
现场确认时间:以考点公布时间为准。
打印准考证时间:打印准考证时间为 2019 年 12 月 14 日至 12 月 23 日,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
密码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 A4 幅面白纸打印,正、
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
试。
初试时间:初试时间为 2019年 12月 21日至 12月 22日(每天上午 8:30-11:30,下午 14:00-17:00)。 六、考试科目
思想政治理论(科目代码 101)、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科目代码 199)、英语(科目代码 201、
204)、数学(科目代码 301、302、303)等统考科目考试大纲由教育部统一发布,其它考试科目由
我校自命题,考试大纲在西电研究生院网站上发布。
七、报考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
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之日前必须取得
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同等学力人员。
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我校硕士研究生招收同等学力考生要求如下:
(1)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 2 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 2
年以上,且须同时满足①、②条件要求的人员:
① 已进修完 6 门或 6 门以上与报考专业相关本科课程,并持有所进修院校教务部门出具的进修
课程成绩单;② 在正式刊物上公开发表 1 篇以上与报考专业相关的论文(本人为第一作者)。
(2)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
同等学力考生不得跨专业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五)其他要求
1.报考 125100 工商管理(MBA)、125200 公共管理(MPA)、125601 工程管理(MEM)的考
生须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具有 2 年以上工作经验、大学本科毕业后具有 3 年以上工作经验、
高职高专毕业或本科结业具有 5 年以上工作经历(不受上述专业、课程进修及论文要求),考生应选
择户口或工作单位所在地指定报考点报名考试。
2.报考“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考生,应为少数民族,且通过生源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
被录取的硕士研究生,需签订三方(或四方)定向培养协议书,直接入学开始研究生阶段学习,毕
业后根据协议书要求至生源地定向就业/工作。
3.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的考生,应为高等学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等学校学生是指高校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
(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
在校生和入学新生。
4.现役军人、国防生报考,按部队相关规定办理,报名时须出具所在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材料。
考生因报考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因上述原因造成考生无法复试、录取、
入学及其他问题,后果由本人承担。
5.我校不接收大学三年级及以下本科生报考。
八、报名、现场确认要求
1.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进行网报,如实填写个人信息,牢记网上报名
编号。
2.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在指定地点进行现场确认,现场确认时须携带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学
历学位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报考“退役
大学生士兵计划”专项的考生还应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原件及复印件。
3.在报考时尚未毕业、但在录取当年入学之日前可取得本科毕业证书的自考考生、网络教育考
生须提供学生证、准考证等相关证件。
4.高职高专同等学力考生须出示进修课程成绩单原件与论文发表原刊。报名点选择在外地的考
生,需在现场确认前将相关材料寄送至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5.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须在现场确认前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6.所有考生均应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
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7.考生应按省级考试机构规定缴纳报名费。
8.考生应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信息。
九、复试
1.复试工作由学院组织,考生根据学院复试方案进行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心理测试和外
语听力与口语等测试,复试笔试科目参见各学院招生目录。
2.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同等学力考生(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高职
高专毕业生)初试合格后,复试时需加试(笔试)本科阶段主干课程科目 2 门,各学科/专业领域加
试科目在所在学院招生专业目录中列明,加试由学院组织。报考 125100 工商管理(MBA)、125200
公共管理(MPA)、125601 工程管理(MEM)的同等学力考生不再进行加试。
十、录取
根据教育部当年录取工作的有关规定,进行差额复试,通过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全日制非定
向考生调取档案,定向生在录取前必须由定向单位与我校签定定向录取协议书,一般不调取档案。非全日制考生按照当年政策执行。
十一、学费、奖助学金(非全日制研究生不参与奖助金评定)
1.学费标准:
层次 类别 学费标准 备注
博士
非定向 1 万/学年
定向 1.6 万/学年
硕士(全日制) 一般学科专业 0.8 万/学年 不含电子信息(软件工程方向)
硕士(非全日制)
一般学科专业 1.2 万/学年 不含电子信息(软件工程方向)
工商管理(MBA) 3.6 万/学年
学制为二年
公共管理(MPA) 2.9 万/学年
注:电子信息(软件工程方向)、工程管理另行通知
2.博士生奖助学金:
名称 阶段 标准 比例 备注
国家奖学金 —— 3 万/年 约 5%
①博士生奖助学金只在
学制内享受。
②2018 年共设立社会
奖助学金 14 个,最高奖
励 5 万/年。
③直博生第一年按照硕
士生标准发放奖助学
金,助研津贴由导师根
据实际上岗情况自行发
放,从第二年开始按照
博士标准发放奖助学
金。
国家助学金
中期考核前 2.22 万/年 100%
中期考核后 2.7 万/年 100%
学业奖学金
中期考核前
一等:1.2 万/年 20%
二等:0.9 万/年 60%
中期考核后
一等:1.8 万/年 20%
二等:1.2 万/年 60%
助研津贴 ——
Ⅰ类:1.2 万/年
Ⅱ类:0.8 万/年 ——
Ⅲ类:0.5 万/年
社会奖助学金 —— 捐助方设定
3.硕士生奖助学金:
名称 年级 标准 备注
国家奖学金 —— 2 万/年 约 2%
国家助学金 —— 0.6 万/年 100%
学业奖学金 —— 0.32 万/年
全校平均值,具体等级、金额、比例
请咨询学院助研津贴 二、三年级
Ⅰ类:0.45 万/年
一年级助研津贴由导师根据研究生实际
上岗情况自愿发放,二、三年级助研津
贴包括导师发放金额和学校配套金额。
Ⅱ类:0.3 万/年
Ⅲ类:0.15 万/年
社会奖助学
金
—— 捐助方设定
2018 年设奖项 14 个,最高奖励 5 万/
年
注:①学术学位类别:Ⅰ类学科包括工学和军事学;Ⅱ类学科包括:理学、管理学(博士);Ⅲ
类学科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和管理学(硕士)。
②专业学位类别:Ⅰ类包括:电子信息、机械和材料化工;Ⅱ类包括:应用统计;Ⅲ类包括:
金融、翻译、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4.优秀推免生专项奖学金:
优秀硕士推免生专项奖学金
等级 条件要求 金额
特等 985 高校/西电排名前 1%的推免生 2 万元
一等
985 高校/西电排名前 5%的推免生
其他 211 高校排名前 1%的推免生
1.5 万元
二等 其余 985/211 高校推免生 1 万元
直博生专项奖学金
等级 条件要求 金额
特等 985 高校/西电排名前 1%的推免生 5 万元
一等
985 高校/西电排名前 5%的推免生
其他 211 高校排名前 1%的推免生
2.5 万元
二等 其余直博生 2 万元
弹性直博生专项奖学金
条件要求 等级及金额
全部弹性直博生 所得硕士生学业奖学金+1 万元
注:①优秀推免生专项奖学金只在入学第一学年评选。
②推免生排名以中国研招网推免服务系统中的数据为准,排名人数大于 100 人(含)或小于 30
人的按实际排名计算,排名人数为 30 人(含)—100 人的,第一名按 1%计算,排名比例不四舍五
入。
③获得优秀硕士推免生专项奖学金或直博生专项奖学金的研究生,本学年不再享受硕士生学业
奖学金或博士生学业奖学金。
④弹性直博生专项奖学金中,硕士奖学金以外的 1 万元,由导师支付,一年后未转博的,需退
还 1 万元奖学金。十二、毕业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时,我校根据其修业年限、学业成绩等,按照国家和学校有关规
定发给相应的、注明学习方式(全日制/非全日制)的毕业证书;其学业水平达到国家和学校规定的
学位标准,可以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证书。
十三、注意事项
1.2019 年我校共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共 3690 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239 名。2020 年国家
招生计划尚未下达,我校将根据当年招生计划及报考情况动态调整各学科招生计划。各学院招生专
业目录中各专业的招生人数为 2019 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实际招生人数,仅供参考。
2.在 2020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过程中,所有考生必须持有效居民身份证验证身份。包括现场确
认、初试、复试。
3.报考者必须符合报考条件。考生在网上报名时应如实填写个人信息,对在报考中弄虚作假者,
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将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入学资格或学籍。
4.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应随时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
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历(学籍)信息校验。
5.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入学之日前必须取得国家
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6.我校全日制研究生培养主要集中在西安市南、北校区,学校提供住宿。非全日制研究生主要
采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培养,不参评奖学金,学校不提供宿舍,根据企业联培协议由企业提供相应
待遇。
7.我校就业根据录取类别全日制非定向考生自主择业,发放派遣证,定向考生定向至所在单位,
其他特殊类型考生按照相关要求处理。非全日制考生按照当年政策执行。
8.我校 125100 工商管理(MBA)、125200 公共管理(MPA)、125601 工程管理(MEM)学习
方式为非全日制、录取方式为定向,不接收档案,不发派遣证。
9.2020 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示范性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继续招
收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为电子信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