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导师
中国人民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导师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微信,为你答疑,送资源
中国人民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导师 正文
艾希成 教授
专业: 物理化学
电子邮件 :
基本情况: 1965 年出生于辽宁省朝阳县。
教育背景: 哈尔滨师范大学物理系理学学士( 1988年);吉林大学物理系光学专业 理学硕士(1991年);吉林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物理化学专业理学博士(1994年)。
工作经历: 北京大学物理系光学专业博士后( 1994-1996年);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副教授(1996-1998年);日本名古屋大学理工综合研究中心访问研究员(1996.12-1997.7年);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分子动态及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高级访问学者(1998-2000年);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分子动态及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00- 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化学系教授(2005年 迄 今)。
教授课程: 材料科学导论
研究兴趣:
1. 化学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机理;
2. 光电功能材料电荷转移和能量传递机理;
3. 光化学反应机理;
4. 非线性光学材料。
主要代表性论文目录 :
(1) Efficient Two-Photon Sensitized Luminescence of An Europium(III) Complex , Angew. Chem. Int. Ed.. Engl., 2005, 44: 747.
(2) A Highly Luminescent Europium Complex Showing Visible Light Sensitized Eu(III) Emission: Direct Observation of Singlet Pathway, Angew. Chem. Int. Ed. Engl., 2004, 43: 5010 – 5013.
(3) Time-resolved spectroscopic behavior of Fe2O3 and ZnFe2O4 nanocrystals , J. Chem. Phys., 2004, 120: 3406.
(4) Radical Cation Generation from Singlet and Triplet Excited States of All-trans-Lycopene in Chloroform , Photochem. Photobiol., 2004, 80:326.
(5) Ultrabright cavitation luminescence generation and its time-resolved spectroscopic characterization, Physical Review E, 2004, 70:047301.
(6) Surface binding and improved photodamage of the lanthanum ion complex of hypocrellin A to calf thymus DNA, J. Photochem. Photobiol. A: Chem., 2004, 165:143 – 147.
(7) Photoinduced intra-molecular electron transfer in aniline-containing Ru(II) polypyridine complexes, J. Photochem. Photobiol. A: Chem., 2004, 165:137 – 142.
曹廷炳 副教授
专业: 应用化学
电子邮件 :
基本情况: 1973 年出生于河南省。
教育背景: 北京理工大学工学学士( 1996 年);北京服装学院工学硕士( 1999 年); 北京大学理学博士( 2002 年)
工作经历: 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系 George Whitesides 课题组博士后 ( 2002.12 – 2005.5 年);中国人民大学化学系副教授( 2005.7 年迄今)
教授课程: 高分子化学(本科生)和功能高分子(研究生)
研究兴趣: 1 、高分子材料的制备、组装及功能化
2 、非传统方法制备微尺度光电子器件
3 、微纳米界面图案化技术及其在化学与生物芯片上的应用
科研项目:
(1) 中国人民大学 “ 引进人才启动基金 ” , 过渡金属催化的有机合成新方法学研究, 50 万元( 2005 年 -2008 年);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驻极体上构筑有序分子组装体系, 30 万元( 2007 年 -2009 年)。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任基金项目,层层自组装超薄膜在驻极体基质上的界面精细图案化研究, 8 万元。( 2006 年)
(4) 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 3 万元。
主要代表性论文目录 :
1. Tingbing Cao , Qiaobing Xu, Adam Winkleman, George M. Whitesides, Fabrication of thin, metallic films along the sidewalls of pattered stamp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harge printing, Small, 2005 , 1 , 1191.
2. Byron D Gates, Qiaobing Xu, Venkat R Thalladi, Tingbing Cao, Knickerbocker Tanya, George M Whitesides, Shear patterning of microdominos: a new class of procedures formaking micro- and nanostructures. Angew Chem Int Ed, 2004, 43, 2780
3. Tingbing Cao, Fang Wei, Xiaoming Jiao, Jinyu Chen, Wei Liao, Xinsheng Zhao, Weixiao Cao, Micropatterns of protein and conducting polymer molecules fabricated by layer-by-layer self-assembly and photolithography techniques. Langmuir, 19, 8127, 2003
4. Tingbing Cao, Fang Wei, Yanlian Yang, Lan Huang, Xinsheng Zhao, Weixiao Cao, Microtribologic properties of a covalently attached nanostructured self-assembly film fabricated from fullerene carboxylic acid and diazoresin. Langmuir, 18, 5186, 2002
5. Tingbing Cao, Liuhe Wei, Shuming Yang, Maofeng Zhang, Chunhui Huang, Weixiao Cao,Self-assembly and photovoltaic property of covalent-attached multilayer film based on highly sulfonated polyaniline and diazoresin. Langmuir, 18, 750, 2002.
6. Tingbing Cao, Fang Wei, Lan Huang, Xinsheng Zhao, Weixiao Cao, Micro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a novel C60 containing self-assembled film, New Journal of Chemistry, 26 (3): 269, 2002
7. Tingbing Cao, Shuming Yang, Jie Cao, Maofeng Zhang, Chunhui Huang, Weixiao Cao, Nanoassembly film of carboxylic polyaniline with photosensitive diazoresin and its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properties,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2001, 105, 11941
陈自立 副教授
专业: 有机化学
电子邮件 : zilichen@ruc.edu.cn
基本情况: 1970 年出生于湖南安化。
教育背景: 武汉大学理学学士( 1992 年);中科院上海有机化研究所理 学博士( 2002 年)
工作经历: 天津碱厂技术员( 1 992-1996 年);美国乔治敦( Georgetown University )大药学院博士后 ( 2002-2003 年); 美国依利洛伊州州立大学芝加哥分校( University Illinois at Chicago )药学院博士后 ( 2003-2004 年);中国人民大学化学系副教授( 2005 年迄今)
教授课程: 高等有机化学和基础有机化学实验。
研究兴趣: 陈自立副教授 所从事的专业包括有机合成化学和有机反应方法学 , 其主要研究方向是发展出某些高效、原子经济、符合环境友好特征的新的合成方法 ,并 应用于各种具有特殊结构的天然产物分子的合成及修饰 ,和 具有药物活性及其他生理作用的活性分子的合成。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新的环丙酮等价物的反应特性及合成应用研究; ( 2)金属催化构筑大环或多环体系的反应方法学及合成应用的研究;(3)过渡金属催化的一些新合成方法学的研究。
科研项目:
(1) 中国人民大学 “ 引进人才启动基金 ” , 50 万元( 2005 年 - );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 β ,γ-炔基-α-氨基酸的不对称合成及应用 , 26 万元( 2006 年 -2008 年)。
主要代表性论文目录 :
(1) “Antinociceptive pharmacology of N-(4-chlorobenzyl)-N’-(4-hydroxy-3-iodo-5- methoxybenzyl) thiourea (IBTU), a high-affinity competitive antagonist of the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 receptor” Tang, L.; Chen, Y.; Chen, Z.; Blumberg, P. M.; Kozikowski, A. P.; Wang, Z. J. J. Pharm. & Exp. Therap. 2007 , 321, 791.
(2) “ Design of a High Affinity Competitive Antagonist of the Vanilloid Receptor Selective for the Plasma Membrane Expressed Receptor Population” Toth, A.; Blumberg, P. M.; Chen, Z.; Kozikowski, A. P. Mol. Parmacol. 2004, 65, 282.
(3) “Hi ghly Enantioselective Alkynylation of a -Keto Ester: An Efficient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a Chiral Tertiary Carbon Center” Jiang, B.; Chen, Z.; Tang, X. Org. Lett. 2002, 4 , 3451.
( 4) “ Zn(ODf)2: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asymmetric alkynylation of aldehydes” C hen, Z.; Xiong, W.; Jiang, B.; Chem. Commun. 2002, 2098.
(5) “ Highly enantioselective alkynylation of aldehydes catalyzed by a readily available chiral amino alcohol-based ligand” Jiang, B.; Chen, Z.; Xiong, W. Chem. Commun. 2002, 1524.
(6) “ Stereoselective Synthesis of Kurzilactone and Determination of Its Absolute Configuration” Jiang, B.; Chen, Z. Teterahedron: Asymmetry 2001, 12, 2835-2843.
杜为红 副教授
专业: 物理化学
电子邮件 :
基本情况 : 1968 年出生于山西省太原市。
教育背景 :山西大学化学系理学学士( 1990 年);山西大学分子科学研究所理学硕士( 1993 年);北京大学化学院理学博士( 2000 年)
工作经历: 香港大学化学系博士后研究助理( 2000.9-2001.3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Davis )化学系博士后研究( 2001.4-2003.4 );曾任教于山西大学化学系 (1993.7-1997.8),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 (2003.8-2005.5) ;中国人民大学化学系,副教授( 2005.6 迄今)
教授课程: 物理化学,生物无机化学
研究兴趣: 杜为红副教授所从事的专业包括生物物理化学和生物无机化学,其主要研究工作为利用光谱学、热力学、分子模拟等方法研究生物大分子与小分子相互作用的机理,目的是阐明生物分子结构功能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方向有以下几个方面:( 1 ) 生物大分子与配体相互作用的光谱学、波谱学研究;( 2 ) 血红素蛋白的分子结构模拟与功能关系;( 3 ) 生物大分子与小分子相互作用的热动力学。
科研项目:
1. 中国人民大学 “ 引进人才启动基金 ”, 生物大分子溶液结构与功能关系, 50 万元;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脑红蛋白突变体与氰根络合物的溶液结构研究, 26 万元;
3. 973 计划项目子课题,生物活性小分子和蛋白相互作用过程的计算模拟 , 25 万元。
主要代表性论文目录:
1. Solution structure of an M-1 conotoxin mr3e with a novel disulfide linkage. FEBS J. 2007, 274, 2596.
2. Interactions of Lycopodium alkaloaloids with acetylcholinesterase i nvestigated by 1 H NMR r elaxation rate. Biophys. Chem. 2007 , available online 7 June .
3. Actinoimycin D binds to single stranded DNA oligomers which contains double GTC triplets. Thermochimica Acta 2007, 452, 31.
4. Interaction of harmine with oligonucleotide d(GTGCAC)2. Thermochimica Acta 2004, 416, 59.
5.Solution 1H NMR characterization of equilibrium heme orientational disorder with functional consequence in mouse neuroglobin. J. Am. Chem. Soc. 2003, 125, 8080.
6. 1H NMR study of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the active site for the cyanomet complex of O2-avid globin from trametode Paraphistomum epiclitum. Eur. J. Biochem. 2003 , 270, 2707.
7. Urease conformational change induced by transplatin. Thermochimica Acta 2000, 359, 55.
郭志新 教授
专业: 有机化学
电子邮件 : gzhixin@ruc.edu.cn
基本情况: 1967 年出生于河北省张家口市。
教育背景: 上海复旦大学化学系理学学士( 1988 年);西安西北大学化学系理学硕士( 1991 年); 北京清华大学化学系理学博士( 1996 年)
工作经历: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博士后( 1996-1998 年);美国克莱姆森大学 (Clemson University) 化学系 博士后( 1998-2000 年);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百人计划”入选者、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00-2004 年);中国人民大学化学系教授( 2005 - 迄今)
研究兴趣:
(1) 碳纳米管及富勒烯的有机功能化及相关性质;
(2) 功能性有机及聚合物分子的合成及性质;
(3) 精细有机合成反应与应用 。
主要代表性论文目录 :
1. Syntheses of novel 1,3-diazaazulene derivatives and their nonlinear optical characterization.
, , , , *, * ,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17 (20): 2101-2106 2007
2. Carbon nanotube delivery of the GFP gene into mammalian cells.
, , , , , ,
CHEMBIOCHEM 7 (2): 239-242 2006
3. Actuator based on MWNT/PVA hydrogels
, *, , , ,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109 (31): 14789-14791 2005
4. Self-assembly of gold nanoparticles on fullerene nanospheres
, , , , *,
LANGMUIR 20 (4): 1466-1472 2004
5. Concise route to functionalized carbon nanotubes
, , , , *,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107 (47): 12899-12901 2003
6. PVK-modified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with effective photoinduced electron transfer
, , , , , , *, , ,
MACROMOLECULES 36 (17): 6286-6288 2003
7. Large-scale preparation of solubilized carbon nanotubes
, , , , , *, ,
CHEMISTRY OF MATERIALS 15 (17): 3256-3260 2003
8. Carbon nanotubols from mechanochemical reaction
, , *, , , , ,
NANO LETTERS 3 (1): 29-32 2003
金朝霞 副教授
专业:应用化学
电子邮件:
教育与工作背景:北京大学化学系理学学士( 1991 年);北京大学化学系助理工程师( 1991 年)、工程师( 1996 年);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系哲学博士( 2002 年);韩国国立汉城大学物理系博士后研究( 2001 年 -2002 年)。中国人民大学化学系副教授( 2004 年 6 月)。
讲授课程:普通化学原理
研究兴趣:
1. 高分子与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化学与物理
2. 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化学与物理
研究课题: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螺旋形聚乙炔纳米纤维在溶液中的分散及其掺杂机理的研究” (主持,在研)
2. 教育部归国人员启动基金项目:“碳纳米管与 PVDF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压电性质”(主持,在研)
主要代表性论文:
1. The hierarchical microstructure of helical polyacetylene nanofibers.
Curr. Appl. Phys . 2007, 7, 367.
2. Dispersion and current-voltage characteristics of helical polyacetylene single fiber . J. Am. Chem. Soc. 2004, 126, 16722 。
3. Dynam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 /poly(acrylic acid)-surfactant complex. Synth. Met. 2003, 135, 735. 4. Poly(vinylidene fluoride)-assisted melt-blending of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composites.
Mater. Res.Bull . 2002 , 37, 271.
5. Size-dependent optical limiting behavior of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Chem. Phys. Lett. 2002, 352, 328.
6. Dynamic mechanical behavior of melt-processed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poly (methyl methacrylate) composites.
Chem. Phys. Lett. 2001 , 337 , 43.
7. Characterization and nonlinear properties of a poly(acrylic acid)-surfactant-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 complex .
Chem. Phys. Lett. 2000, 332, 461.
8 . Nonlinear optical properties of some polymer/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 composites .
Chem .Phys. Lett. 2000, 318, 505.
9 . A preferentially ordered accumulation of bromine on 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 .
Carbon 2000, 38, 1135.
李志平 副教授
专业: 有机化学
电子邮件 :
基本情况: 1971 年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
教育背景: 南京理工大学工学学士( 1993 年);南京理工大学工学硕士( 1996 年); 大连理工大学工学博士( 1999 年)
工作经历: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博士后( 1999-2000 年);日本北海道大学触媒化学研究中心 博士后( 2001-2002 年);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讲师( 2002-2003 年);加拿大 McGill University 博士后( 2004-2006 年);中国人民大学化学系副教授( 2006 年迄今)
教授课程: 有机合成化学和金属有机化学
研究兴趣: 李志平副教授所从事的专业包括有机化学和金属有机化学,其主要研究方向是利用金属有机化合物研究高效高选择性有机合成新反应、新方法和高(小)分子功能性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质,研究的目标是发现和发展基于绿色化学为基础的新合成方法学,探索新一代物质转化的途径。主要研究方向有以下几个方面:( 1 ) 过渡金属催化的高效高选择性有机合成方法学研究;( 2)功能有机高(小)分子材料的合成以及性质研究(3)烯烃仿生甲基化新方法学的基础研究;(4)铁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的新方法学。
科研项目:
(1) 中国人民大学 “ 引进人才启动基金 ” , 过渡金属催化的有机合成新方法学研究, 50 万元( 2006 年 -2008 年);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烯烃甲基化反应的新方法学研究, 28 万元( 2007 年 -2009 年)。
主要代表性论文目录 :
1) Cu-catalyzed cross-dehydrogenative coupling: A versatile strategy for C–C bond formations via the oxidative activation of sp3 C–H bonds. Zhiping Li , D. Scott Bohle , and Chao-Jun Li*. Proc. Natl. Acad. Sci. USA , 2006, 103(24), 8928-8933.
2) Catalytic Allylic Alkylation via the Cross-Dehydrogenative-Coupling (CDC) Reaction between Allylic sp3 C-H and Methylenic sp3 C-H Bonds. Zhiping Li , and Chao-Jun Li*. J. Am. Chem. Soc. 2006, 128(1), 56-57.
3) CuBr-Catalyzed Direct Indolation of Tetrahydroisoquinolines via Cross-Dehydrogenative Coupling between sp3 C-H and sp2 C-H Bonds. Zhiping Li, and Chao-Jun Li*. J. Am. Chem. Soc. 2005, 127 (19): 6968-6969.
4) Highly Efficient Copper-Catalyzed Nitro-Mannich Type Reaction: Cross-Dehydrogenative- Coupling (CDC) between sp3 C-H Bond and sp3 C-H Bond. Zhiping Li, and Chao-Jun Li*. J. Am. Chem. Soc. 2005, 127 (11): 3672-3673.
5) Construction of carbocycles via zirconacycles and titanacycles. Zhenfeng Xi*, and Zhiping Li. Topics in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 2005, 27-56.
6) CuBr-catalyzed Efficient Alkynylation of sp3 C-H Bonds Adjacent to a Nitrogen Atom. Zhiping Li, and Chao-Jun Li*. J. Am. Chem. Soc. 2004, 126 (38) : 11810-11811.
7) Zirconocene-Mediated Intermolecular Coupling of One Molecule of Si-Tethered Diyne with Three Molecules of Organonitriles: One-Pot Formation of Pyrrolo[3,2-c]pyridine Derivatives via Cleavage of C≡ N Triple Bonds of Organonitriles. Xiaohua Sun, Congyang Wang, Zhiping Li, Shiwei Zhang, and Zhenfeng Xi*. J. Am. Chem. Soc. 2004, 126 (23), 7172-7173.
林 隽 副教授
专业: 应用化学
电子邮件 :
基本情况: 1963 年出生于上海。
教育背景: 上海交通大学工学学士( 1984 年);上海交通大学工学硕士( 1988 年); 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 2000 年)
工作经历: 深圳大学应用化学系讲师( 1988-1996 年);美国 Clemson 大学 博士后研究员( 2000-2002 年); 香港中文大学 博士后研究员及创新工业署项目经理 ( 2002-2004 年); 中国人民大学化学系副教授( 2004 年 12 月迄今)
教授课程: 化学与人类 、 分析化学实验及有关物理化学专业课程
研究兴趣:
1 .二氧化钛光催化薄膜制备技术
2.非均相催化技术在空气和水污染的治理
3. 各种纳米无机材料和催化剂的合成 ,表征
科研项目:
(1) 中国人民大学 “ 引进人才启动基金 ” , 50 万元( 2005 年 -2008 年);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钙钛矿型氧化物固溶体 SrTi1-xMO3- d 的可见光响应和可见光催化氧化有机物行为, 30 万元( 2007 年 -2009 年)。
主要代表性论文目录 :
(1) Tai-Hua Xie and Jun Lin* , Origin of Photocatalytic Deactivation of TiO2 Film Coated on Ceramic Substrate, J. Phys. Chem. C, 2007 , 111, 9968-9974.
(2) Jinpo Li, Xi Zhang, Zhihui Ai, Falong Jia, Lizhi Zhang*, and Jun Lin*, Efficient Visible Light Degradation of Rhodamine B by a Photo-Electrochemical Process Based on a Bi2WO6 Nanoplate Film Electrode, J. Phys. Chem. C, 2007, 111, 6832-6836.
(3) Jimmy C. Yu*, Wingkei Ho, Jun Lin, Hoyin Yip, and Po Keung Wong ,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Antibacterial Effect, and Photoinduced Hydrophilicity of TiO2 Films Coated on a Stainless Steel Substrate , Environ. Sci. Technol . , 2003 , 37 , 2296-2301.
(4) Jun Lin, Yi Lin, Ping Liu, Mohammed J. Meziani, Lawrence F. Allard, and Ya-Ping Sun*, Hot-Fluid Annealing for Crystalline Titanium Dioxide Nanoparticles in Stable Suspension, J. Am. Chem. Soc., 2002 , 124, 11514-11518.
(5) Jun Lin, Jimmy C. Yu*, D. Lo, and S. K. Lam, , 1999, 183, 368-372.
罗红霞 副教授
专业: 物理化学
电子邮件 :
基本情况: 1966 年出生于河南。
教育背景: 河南师范大学理学学士( 1985 年);陕西师范大学理学硕士( 1988 年); 北京大学理学博士( 1999 年)
工作经历: 河南师范大学助教( 1988-1990 年);河南师范大学讲师( 1990-1995 年) ;河南师范大学副教授( 1995-1999 年);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博士后( 1999-2001 年);日本东北大学研究员 ( 2001-2003 年);中国人民大学化学系副教授( 2004 年迄今);美国戴顿大学访问科学家 (2005.11-2006.02)
教授课程: 分析化学和现代电分析化学
研究兴趣: 罗红霞副教授所从事的专业包括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其主要研究方向是利用有机和 / 或生物功能化的碳纳米管进行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科研项目:
(3) 中国人民大学化学系科研启动基金 , 50 万元( 2004 年 -2007 年);
(4) 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启动基金, 1 万元 (2005 年 ) ;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功能化碳纳米管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26 万元( 2005 年 -2008 年)。
主要代表性论文目录 :
1) The triplet excited states of dendritic multi-zincporphyrin arrays; Intermolecular electron transfer with C60, Bull. Chem. Soc. Jpn , 2005, 78, 405.
2) Dissociative electron attachment of singly bonded [60]fullerene dimer studied by laser flash photolysis, J. Phys. Chem. B, 2004, 108, 11915.
3) Inter- and intramolecular photoinduced electron transfer processes between C60 and diphenylaminofluorene in solutions, J. Phys. Chem. B, 2003 , 107, 9312.
4) Photoinduced electron transfer of the triplet states of C60 and C70 from OTiPc as an electron donor in polar solvent , J. Photochemistry P h otobiology A: Chemistry , 2003 , 156, 31-38.
5) 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mono- and bisfullerene compounds involving 2,5-dimethoxycarbonylpyrrolidinofullerene using microelectrode voltammetry, Electrochem. Commun. 2001, 3, 142.
6) Investigation of the electrochemical and electrocatalytic behavior of single-wall carbon nanotube film on a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Anal. Chem., 2001, 73, 915.
7) Cyclic voltammetry study of the C60-EDTA derivative films , Electroanalysis, 1999, 11, 582.
8) Microelectrode voltammetry for the study of pyrrolidinofullernes, Electroanal ysis , 1999, 11, 238.
9)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C70)2-p-tert-calix[8]are n e complex film, J. Solid State Electrochem., 1998, 2, 432 .
10)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C 6 0 -p-tert-calix[8]are n e inclusion complex film in mixed acetonitrile and water, Electroanal ysis , 1998, 10 , 576 .
秦玉 副教授
专业: 物理化学
电子邮件 :
电话: 010-62512660
传真: 010-62516444
基本情况: 1975 年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市
教育背景和 工作经历 : 南京大学化学系理学学士 (1996 年 ) ;美国奥本大学 (Auburn University) 化学系哲学博士 (2002 年 ) ;美国奥本大学 (Auburn University) 化学系博士后研究 (2003 至 2004 年 ) ;中国人民大学化学系副教授 (2005 年 )
教授课程: 仪器分析;化学专业英语;高等仪器分析
研究兴趣: 化学和生物传感技术;新型载体、探针和传感材料
主要代表性论文目录 :
1) Electrochemical Sensors. Anal. Chem. , 200 6 , 78, 3965 .
2) Fiber Optic Microsensor Array Based on Fluorescent Bulk Optode Microspheres for the Trace Analysis of Silver Ions. Anal. Chem. (accelerated article) , 2005, 77, 4706
3) Long Lived Anion-Selective Electrode with Nernstian Response Slope Basedon a Covalently Attached In(III)Porphyrin as Anion Receptor. Anal. Chem. , 2004, 76, 4379.
4) A Co-Polymerized Dodecacarborane Anion as Covalently Attached Cation-Exchanger in Ion-Selective Sensors. Anal. Chem. , 2003, 75 , 6002 .
5) Plasticizer-Free Polymer Containing a Covalently Immobilized Ca2+-Selective
Ionophore for Potentiometric and Optical Sensors. Anal. Chem . , 2003, 75, 3038.
王鹏 副教授
专业 :有机化学
电子邮件 :
基本情况: 1973年出生于河南省桐柏县
教育背景: 郑州大学化学系理学学士( 1994);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现理化所)理学博士(1999);
工作经历: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 1999-2001);香港科技大学生化系生物技术研究所访问学者(2001-2003);日本关西学院大学理工学部小山研究室博士后(2004-2005,2006-2007);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2003-2005年),副研究员(2005-2006);中国人民大学化学系副教授(2006年迄今)。
教授课程: 生物化学与化学和仪器分析实验
研究兴趣
1. 紫色光合细菌色素 -蛋白复合物制备及其光物理、光化学性质研究;
2. 具有生理功能的光谱探针分子的设计、合成及其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研 究;
科研项目:
中国人民大学 “ 引进人才启动基金 ” , 50 万元( 2006 年 -2008 年);
主要代表性论文目录 :
1. Low-lying singlet states of carotenoids having 8-13 conjugated double bonds as determined by electron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Chem. Phys. Lett. 2005, 410, 108 .
2. Vibrational relaxation pathways in the electronic excited state of carotenoid.
Journal of Luminescence 2006, 119-120, 442-447.
3.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using a chlorophyll a derivative as the sensitizer and carotenoids having different conjugation lengths as redox spacers.
Chem. Phys. Lett., 2005 , 408, 409 – 414 .
4. Mechanism of intra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 in DNA helix as probed by the use of the fluorescent 2-aminopurine.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B, 2004, 47(5): 367-372.
5. Novel Acetyl-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 for Alzheimer’s Disease.
Poster on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for Chinese Medicinal Chemists (ISCMC-2002) 28-31 December 2002 , Hong Kong.
6 . An Efficient One-step Conversion of Biliverdins to 14- Formyltripyrrinone.
Organic Preparation and Procedure International, 2002 , 34(2), 182-187
徐立进 副教授
专业: 有机化学
电子邮件 :
基本情况: 1970 年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
教育背景: 曲阜师范大学毕业( 1989 年);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理学硕士( 1995 年);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理学 博士( 1998 年)
工作经历: 英国利物浦大学化学系博士后( 1998-2000 年);英国拉夫堡大学化学系博士后 ( 2000-2001 年);香港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 学系博士后( 2001-2005 年); 中国人民大学化学系副教授( 2005 年迄今)
教授课程: 有机化学实验,金属有机化学,有机光谱分析和绿色化学
研究兴趣: 徐立进副教授所从事的专业包括有机化学和金属有机化学,其主要研究方向是利用过渡金属催化剂进行高效高选择性有机合成新反应、新方法和手性化合物的合成。研究的目标是发现和发展基于绿色化学为基础的新合成方法学,探索新一代物质转化的途径。主要研究方向有以下几个方面:( 1 ) 过渡金属催化的不对称有机合成方法学研究;( 2)过渡金属催化的C-C合成反应研究;(3)杂环化合物的有效合成。
科研项目:
(1) 中国人民大学 “ 引进人才启动基金 ” , 过渡金属催化的有机合成新方法学研究, 50 万元( 2005 年 -2008 年);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任基金, 2- 芳基烯丙基的不对称氢化反应研究, 8 万元( 2006 年 -2007 年)。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含有轴手性 / 中心手性的双齿膦配体的合成与应用, 8 万元( 2007 年 -2008 年)。
主要代表性论文目录 :
1. Asymmetric hydrogenation of quinolines with high substrate/catalyst ratio.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07), 613-615..
2. Heck arylation of unsaturated alcohols by palladium catalysis in ionic liquid.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06), 3591-3592.
3. Polyethylene glycol as a new, green and recyclable reaction medium for efficient enantioselective hydorgenation and catalyst recycling. Advanced Synthesis & Catalysis (2006), 348, 2172-2182.
4. Highly enantioselective Ir-catalyzed hydrogenation of quinoline derivatives using chiral phosphinite H8-BINAPO. Advanced Synthesis & Catalysis (2005), 347, 1755-1758.
5. Enantio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quinolines catalyzed by air-stable and recyclable Ir-P-Phos.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05), 1390-1392.
6. Ionic liquid-promoted, highly regioselectively Heck arylation of electron-rich olefins by aryl halid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05), 127(2), 751-760.
7. Formation of a palladium(II) complex of 2-(2-pyridinylmethyleneamino)-2\'-hydroxy-1,1\'-binaphthyl with novel Cs-coordination and its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03), (14), 1666-1667.
8. Palladium-Catalyzed Regioselective Arylation of an Electron-Rich Olefin by Aryl Halides in Ionic Liquids. Organic Letters (2001), 3(2), 295-297.
9. Palladium-Catalyzed Synthesis of Aqueous, Fluorous, and Supercritical CO2-Soluble Phosphines. Organic Letters (2000), 2(17), 2675-2677.
10. Heck Reaction in Ionic Liquids and the in Situ Identification of N-Heterocyclic Carbene Complexes of Palladium. Organometallics (2000), 19(6), 1123-1127.
11. Palladium catalyzed allylation reactions in ionic liquids.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1999), (13), 1247-1248.
于安池 副教授 物理化学
电话: 010-62513162,传真:010-62516444
电子邮件: a.yu@chem.ruc.edu.cn
1971年12月生于山东。山东大学化学学院应用化学专业理学学士(1994年7月);北京大学化学学院物理化学专业理学博士(1999年7月); 美国 Colorado 大学 Boulder 分校化学与生物学系博士后( 1999 年 8 月至 2002 年 10 月);美国 Northeastern 大学物理系博士后( 2002 年 11 月至 2005 年 10 月);中国人民大学化学系副教授( 2005 年 11 月迄今) 。
研究兴趣
1. 超快时间分辨激光光谱(吸收,拉曼和红外)及其应用。
2. 复杂化学或生物体系的物理化学或化学物理问题。
Selected Publications
1. Optical scanning instrument for ultrafast pump-probe spectroscopy of biomolecules at cryogenic temperatures, Rev. Sci. Instrum . 77, 064303(2006) .
2. Dynamics of nitric oxide binding to horseradish peroxidase, J. Am. Chem. Soc., 128 , 1444 (2006).
3. Low temperature studies of NO recombination to heme protein, J. Am. Chem. Soc., 127, 16921(2005).
4. Two-color pump-probe laser spectroscopy instrument with picosecond time-resolved electronic delay and extended scan range, Rev. Sci. Instrum. 76, 114301(2005) .
5. CO rebinding to protoheme: Investigations of the proximal and distal contributions to the geminate rebinding barrier, J. Am. Chem. Soc., 126, 5854(2005)
6. Spectrum Relaxation of Pump-probe Transients, J. Chem. Phys., 118, 9348(2003).
7. Solvatochromism and solvation dynamics of structurally related cyanine dyes, J. Phys. Chem. A, 106, 9407 (2002).
8. Polar solvation dynamics in the femtosecond evolution of two-dimensional Fourier transform spectra, J. Phys. Chem. A, 106, 7651 (2002).
于澍燕教授 无机化学
电话 (传真):86-10-62516614
电子邮件:
导师简介
1962年出生于湖南。兰州大学化学系理学学士(1983年)和硕士(1991年);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理学博士(1994年);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实习员(1983至1988年);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博士后研究(1994至1997年)及副研究员(1996年);日本分子科学研究所和名古屋大学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1997至1999年);美国德州农工大学(Texas A & M University)化学系研究助理(1999至2001年);香港大学化学系研究助理(2001至2002年);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001年),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2至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化学系教授(2004年12月至今)。
兰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讲授课程:
无机化学
超分子化学
分子材料学
主要研究方向:
1.分子智能材料的新颖设计与合成(包括:分子传感器、分子纳米微容器、分子机器与分子器件等)
2.自组装化学与仿生
3.超分子手性
主要科研项目与课题
1.中国人民大学责任教授启动基金(150万)
2.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30万):构筑手性发光金属有机自组装材料的手性超分子工程
Selected Publications
1 . A Chiral Luminescent Au16 Ring Self-Assembled from Achiral Components.J. Am. Chem. Soc.2005 , 127 , 17994-17995. ( 被 Science 作为 Editor’s Choice 评述: Science 2005, 310, 1745).
2. Modular Cavity-Tunable Self-assembly of Molecular Bowls and Crowns as Structural Analogues of Calix[3]arenes.Angew. Chem.2003 , 115(6), 710-714; Angew. Chem. Int. Ed. 2003 , 42(6), 686-690.
3 . A Calix[4]arene Carceplex with Four Rh24+ Fasteners.J. Am. Chem. Soc.2004 , 126,1518-1525.
4. Hydrophobic Assembling of a Coordination Nanobowl into a Dimeric Capsule which Can Accommodate up to Six Large Organic Molecules.J. Am. Chem. Soc.2000, 122, 2665-2666.
5. Nanometer-sized macrotricyclic complexes self-assembled from ten small component molecules.Angew. Chem.1998, 110 (15), 2192-2196; Angew. Chem. Int. Ed.1998, 37(15), 2082-2085.
郁志勇 副教授, 无机化学
电话: 010--62515534,传真:010--62516444
电子邮件: yuzhiyongLL@163.com
1966年出生于江苏。徐州师范大学化学系理学学士 (1983—1987年);西北大学化学系理学硕士(1989—1992年);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理学博士(1994—1997年);1997/7----至今在中国人民大学工作,1999/6评为副教授。2004/8—2006/8以访问学者身份在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Lausanne 化学系研究有机污染物光催化降解,合作导师John Kiwi。
研究兴趣
1. 光催化剂TiO2的改性—表征—负载—机理—应用
2. 新型光催化剂的研制—改性—表征—负载—机理—应用
3. 深度化学氧化(Fe 2+ /H2O2, Co 2+ /oxone)
Selected Publications
1. Yu Zhiyong , Lioubov Kiwi-Minsker, Albert Renken, John Kiwi. Detoxification of diluted azo-dyes at biocompatible pH with the oxone/Co2+ reagent in dark and light processes. J. Molec. Catal. A: 252(1-2)2006: 113-119
2. Yu Zhiyong , E. Mielczarski, J.A. Mielczarski, D. Laub, L. Kiwi-Minsker, A. Renken, J. Kiwi. Stabilization mechanism of TiO2 on flexible fluorocarbon films as a functional photocatalyst. J. Molec. Catal. A: 260(1-2)2006: 227-234
3. Yu Zhiyong , E. Mielczarski, J. Mielczarski, D. Laub, Ph. Buffat, U. Klehm, P. Albers, K. Lee, A. Kulik, L. Kiwi-Minsker, A. Renken and J. Kiwi. Preparation, stabiliz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iO2 on thin polyethylene films (LDPE). Photocatalytic applications. Water Research, 41(4)2007: 862-874.
4. Yu Zhiyong , M. Bensimon, D. Laub, L. Kiwi-Minsker, W. Jardim, E. Mielczarski, J. Mielczarski and J. Kiwi. P hotodegradation (minute range) of the commercial azo-dye Orange II mediated by Co3O4/Raschig rings in the presence of oxone. J. Molec. Catal. A: 272(1-2)2007: 11-19
5. Yu Zhiyong, M. Bensimon, V. Sarria, I. Stolitchnov, W. Jardim, D. Laub, E. Mielczarski, J. Mielczarski, L. Minsker-Kiwi, J. Kiwi. ZnSO 4 -TiO2 Doped Catalyst with Higher Activity in Photocatalytic Processes. Applied Catalysis B. Available online 29 May 2007.
6. Yu Zhiyong, M. Bensimon, D. Laub and J. Kiwi. Flexible polymer TiO 2 modified film photocatalysts active in the photodegradation of azo-dyes in solution. Inorganica Chimica Acta. Available online 10 June 2007
张建平 教授
专业: 物理化学
电话:( 010 ) 62516604 ;电子邮件:
一、基本资料
1963 年出生于山东 。
( 1 )教育背景: 山东大学光学系 学士( 1985 年);哈尔滨工业大学 16 专业 硕士( 1989 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博士( 1992 年);日本关西学院大学化学系 博士后( 1995 至 2001 );
( 2 )工作经历: 航天部 701 研究所 助工( 1985 至 1987 年);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 1993 至 1994 年);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百人计划 ” 入选者、研究员( 2001 至 2006 )、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副主任( 2001 至 2005 );哈尔滨工业大学凝聚态科技研究中心 客座教授、兼职博士生导师( 2005 至今);中国人民大学化学系 教授( 2006 年至今)。
( 3 )学术任职: 《物理化学学报》第 二届编辑委员会委员( 2004.10 至今 );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光生物专业委员会委员( 2004.10 至今) ;中国科学院物质科学基地分子科学中心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 2004.6 至今)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第十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 2004.6 至今) ; 中国人民大学化学系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 2007.5 至今);中国人民大学第七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理工分会副主席( 2006.11 至今)。
二、教授课程: 光化学与光生物学、仪器分析实验
三、主要研究方向:
从事复杂功能分子与材料体系的动态结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 ( 1 )生物和化学体系中的电荷转移和能量传递动力学;( 2 )天然抗氧化剂自由基反应机理;( 3 )激光光谱学新方法。
四、主要科研项目与课题:
(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 “ 光诱导电荷分离过程的化学调控及应用 ” ,子课题负责人, 50 万元( 2005 年 – 2008 年);
(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类胡萝卜素和多酚类抗氧化剂的结构活性关系和协同作用机制研究 ” ,负责人, 35 万元( 2007 年- 2009 年);
( 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NSFC-JSPS 中日交流与合作项目“光合作用色素 - 蛋白复合体的结构与超快动力学研究”,负责人, 7.5 万元( 2007 年- 2009 年)。
五、代表性论文
[1] J. Feng, Y.-S. Wu, Q. Wang, X.-J. Zhang, X.-C. Ai, Y.-G. Huang, X.-K. Zhang, J-P. Zhang*, Triplet Excitation Transfer between Carotenoids in the LH2 Complex from Photosynthetic Bacterium 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 Photosynthesis Research, 2004, 82(1):83 – 94.
[2] Chi Yang, Li-Min Fu, Yuan Wang*, Jian-Ping Zhang*, Wing-Tak Wong*, Xi-Cheng Ai, Yi-Fang Qiao, Bing-Suo Zou, Lin-Lin Gui, A Highly Luminescent Europium Complex Showing Visible Light Sensitized Eu(III) Emission: Direct Observation of Singlet Pathway, Angew. Chem. Int. Ed. Engl., 2004, 43: 5010 – 5013.
[3] Li-Min Fu, Xiao-Fan Wen, Xi-Cheng Ai, Yang Sun, Yi-Shi Wu, Jian-Ping Zhang*, and Yuan Wang*, Efficient Two-Photon Sensitized Luminescence of An Europium(III) Complex, Angew. Chem. Int. Ed. Engl., 2 005, 44:747 – 750.
[4] Ping Zuo, Bin-Xing Li, Xiao-Hui Zhao, Yi-Shi Wu, Xi-Cheng Ai, Jian-Ping Zhang*, Liang-Bi Li, Ting-Yun Kuang, Ultrafast Carotenoid-to-Chlorophyll Singlet Energy Transfer in the Cytochrome b6f Complex from Bryopsis corticulans, Biophys. J., 2006, 90:4145 – 415 4.
[5] Rui-Min Han, Yu-Xi Tian, Eleonora Miquel Becker, Mogens L. Andersen, Jian-Ping Zhang, Leif H. Skibsted, Puerarin and conjugate bases as radical scavengers and antioxidants: molecular mechanism and synergism with β-carotene, J. Agr. Food Chem., 2007, 55:2384 – 2391.
张小岗 副教授
专业: 无机化学
电子邮件 :
基本情况: 1965 年出生于山西省。
教育背景: 太原理工大学工学学士( 1985 年);天津大学工学硕士( 1991 年);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理学博士( 1998 年)
工作经历: 太原理工大学任助教 ( 1985-1988 年); 太原理工大学任讲师 ( 1991-1995 年);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博士后( 1998-2000 年);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副研究员( 2000-2002 年);美国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合作研究( 2 002-2004 年); 中国人民大学化学系副教授( 2004 年迄今)。
教授课程: 微尺度材料物理化学
研究兴趣: 主要研究方向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超临界流体的基础及应用 ;( 2)纳米及其功能材料;(3)胶体与界面物理化学。
科研项目:
(1) 中国人民大学 “ 引进人才启动基金 ” , 50 万元( 2005 年 -2007 年);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超临界二氧化碳微乳液用于半导体钠微器件清洁化的研究, 30 万元( 2006 年 -2008 年)。
主要代表性论文目录 :
(1) Cleaning Using CO2-Based Solvents . Xiaogang Zhang *, and Buxing Han..Clean, 2007 , 35(3), 223-229.
(2) Chemical-Mechanical Photoresist Drying in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with Hydrocarbon Surfactant. Xiaogang Zhang , Joseph Pham, Nick, Ryza, Peter, Green, and Keith Johnston*. J. Vac. Sci. Technol.B. 2004, 22(2), 818-825.
(3) Water-in-Carbon Dioxide Microemulsions for Removing Post-etch Residues from Patterned Porous Low-k Dielectrics. Xiaogang Zhang, Joseph Pham, Hunter Martinez, Josh Wolf, Peter Green and Keith Johnston*. J. Vac. Sci. Technol.B. 2003, 21(6), 2590-2597.
(4) Why Do Co-solvents Enhance the Solubility of Solutes in Supercritical Fluids? New Evidence and Opinion. Xiaogang Zhang , Buxing Han*, Zhenshan Hou, Jianling Zhang, ZHimin Liu, Tao Jiang, Jun He, Hongping Li. Chem. Eur. J. 2002, 8 (22): 5107-5111.
(5) Effect of Size and Polarity of Solutes on Partial Molar Volumes and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 in Supercritical Fluids. Xiaogang Zhang, Liang Gao, Zhimin Liu, Jun he, Jianmin Zhang, Buxing Han*. J. Supercrit. Fluid, 2002, 23 (3), 233-241.
(6) Monte Carlo Simulation for Methanol Synthesis on Metal Catalyst in Supercritical n-Hexane. Xiaogang Zhang, Buxing Han * , Yongwang Li, Bing Zhang, Shaoyi Peng. J. Supercrit. Fluid, 2002, 23 (2), 169-177.
(7) Direct Measurements of The Enthalpy of Solution of Solid Solute in upercritical Fluids: Study on the CO2-naphthalpy System. Xiaogang Zhang, Buxing Han, Jianling Zhang, Houping Li, Jun He and Haike Yan. Chem. Eur. J. 2001, 7 (19): 4237-4242.
以上老师的信息来源于学校网站,如有错误,可联系我们进行免费更新或删除。建议导师将更新的简历尤其对研究生招生的要求发送给我们,以便考研学子了解导师的情况。(导师建议加QQ-1933508706,以便后续随时更新网页或发布调剂信息。考研派网站和APP流量巨大)联系方式添加中国人民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中国人民大学考研分数线、中国人民大学报录比、中国人民大学考研群、中国人民大学学姐微信、中国人民大学考研真题、中国人民大学专业目录、中国人民大学排名、中国人民大学保研、中国人民大学公众号、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中国人民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中国人民大学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zhongguorenmindaxue/daoshi_477328.html
推荐阅读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刑法学导师:王莹
个人简介王莹王莹,法学博士,副教授教育背景年法学博士获德国学术交流奖学金于德国马普外国与国际刑法研究所与弗莱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年刑法学专业法学硕士北京大学法学院年法学学士东……
日期:10-06 阅读量:20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导师:高圣平
个人简介高圣平年生人湖北省仙桃市人,中国致公党党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不动产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教育背景中国政法大学民……
日期:10-06 阅读量:20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导师:贾林青
个人简介贾林青法学学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民法、商法、保险法、海商法、公司法、信托法、破产法等。主要讲授保险法、海商法、商法、民法等。社会兼职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理……
日期:10-06 阅读量:20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导师:黎建飞
个人简介黎建飞教授、博士生导师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海商法、保险法研究所主任研究领域商法学、劳动法和社……
日期:10-06 阅读量:20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导师:林嘉
个人简介林嘉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法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研究所所长教育背景中山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
日期:10-06 阅读量:20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导师:龙翼飞
个人简介龙翼飞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法学院副院长教育背景年至年吉林大学法学院本科生年至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年至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领域民法总……
日期:10-06 阅读量:20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导师:王利明
个人简介王利明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教育背景年月,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本科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年月,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硕士研究生毕业,获法学硕……
日期:10-06 阅读量:20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导师:王轶
个人简介王轶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中国人民……
日期:10-06 阅读量:20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导师:邢海宝
个人简介邢海宝法学博士,教授教育背景,西南政法学院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英国剑桥大学法律系和南……
日期:10-06 阅读量:20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导师:杨立新
个人简介杨立新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教育背景年至年在通化师范学院中文系函授中文专科毕业。年上半年中央党校司……
日期:10-06 阅读量:20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导师:姚辉
个人简介姚辉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挂职)教育背景华东政法学院(法学学士)中……
日期:10-06 阅读量:20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导师:叶林
个人简介叶林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证券与金融研究所核心专家教育背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日期:10-06 阅读量:20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导师:张新宝
个人简介张新宝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信息法中心主任教育背景法学学士(西南政法大学年)法学硕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年)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年)……
日期:10-06 阅读量:20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导师:朱岩
个人简介朱岩男,江苏省连云港人,汉族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个人主页:(中欧民商法律网)教育背景法学博士后年月至年月德国汉堡马克斯普朗克国际私法研究所()研究方向:中欧私……
日期:10-06 阅读量:20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导师:金玄卿
个人简介金玄卿韩国人,中国人民大学第一任外籍正式教师;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外事工作委员会韩国法项目主任。教育背景年年中……
日期:10-06 阅读量:20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导师:石佳友
个人简介石佳友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学学士、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巴黎第一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交流处副处长研究领域民商法、比较法、国际法、欧洲法社会兼职中国欧……
日期:10-06 阅读量:20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导师:孙若军
个人简介孙若军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背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研究领域民法婚姻法继承法社会兼职中国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法学会妇女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法学会民商法……
日期:10-06 阅读量:20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导师:郑爱青
个人简介郑爱青法国巴黎第一大学社会法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院外事委员会法国项目主任教育背景法国巴黎第一大学社会法学博士学位;,参加欧洲联盟委员会资助……
日期:10-06 阅读量:20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导师:朱虎
个人简介朱虎年出生,安徽省宿州市人法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背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博士后研究人员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学硕士华东政法学院……
日期:10-06 阅读量:20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法学导师:郭禾
个人简介郭禾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院院长助理,知识产权法教研室主任,图书馆常务馆长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教育背景,就读于南京大学物理系半导体物理专业,攻读理……
日期:10-06 阅读量: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