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官网
更新时间:2024-07-29 00:13:33 编辑:考研派小莉
Add 中国美术学院学姐
为你免费答疑
为你免费答疑
在考研选学校选专业时,了解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官网是必须的,小编为各位同学整理的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官网概况信息如下,供各位查询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官网。【推荐】中国美术学院考研真题免费下载
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招生目录
相关推荐:[2022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招生目录]
[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2]]
[中国美术学院王牌专业排名]
[中国美术学院考研难吗]
[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美术学院考研群]
[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学费]
中国美术学院保研夏令营
中国美术学院考研调剂2022最新信息
[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辅导]
[考研国家线[2006-2022]]
[2023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我国研究生教育起源于1918年的北京大学,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由于当时政局动荡,民生凋敝,旧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十分落后。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教育的源头可追溯到1928年,当时国立艺术院成立,学院设立了研究部,招收高等艺术学校毕业生入学,目标是为社会造就更高一级的艺术人才,在中国艺术教育中开培养研究生之先河。1929年春,研究部首次招生共8名,其中有李可染和张眺,导师为油画家可罗多。1929年10月,因不合中央政治局组织法,奉教育部令,国立艺术院更名为“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研究部因与专科体制不合,停止招生。1932年,克罗多合同期满返国。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研究生教育开始步入正规化和制度化阶段,但并没有形成规模。
1966年开始,由于“文化大革命”,中国研究生教育中断了12年之久。发展停滞。
本文的分析从1978年开始。纵观我院研究生发展的历程,笔者认为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87年重获新生、步入正轨。
发展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研究生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1978年恢复了招收培养研究生的制度。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提出“解放思想,开动机器,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方针,又作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浙江美术学院由此掀起了改革的热潮,1978年我院一举招收研究生20名,1979年招生34名。1980年2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并于1981年1月1日起施行。1981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制定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的学术标准,中国学位制度从此建立,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自此有了长足进展。1983年,在认真总结半个世纪来办学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浙江美术学院提出“在保证完成文化部指令性任务的前提下,巩固提高现有专业,大力发展社会急需的短缺专业,面向社会,多层次,多类型办学,最大程度地承担起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办学方针,积极拓展了系科设置,新增了诸如:美术教育系、美术史论系、环境艺术专业及部分研究室,开创了多渠道、多层次、多规格的办学形式,学校的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加,1985年在校生人数达到700多人,师生比例由原来的1:0.8变为1:3.3,结束了学院半个多世纪来学生数量徘徊的状况,和师生比例失调的不正常现象,生源的增加为学院研究生教育提供了发展的契机。
期间大事记:1978年8月招收建校以来第一批研究生19名,其中国画6名,油画7名,版画6名。9月,经党委研究决定成立了院学术委员会。此后几经调整充实,为学术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1979年各系制定了专业教学方案。同年8月,招收第二批研究生19名,其中国画14名,史论5名。1980年建立留学生办公室,第一次接受外国留学生。1981年1月10日,“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评奖揭晓,学院研究生王公懿版画《秋瑾》获一等奖,徐芒耀《开拓幸福路》获二等奖。1981年3月31日,经院长研究,撤消研究室,其工作并入教务处。教务处的科研科,改为创作科研科。1982年,院学位评定委员会成立。198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美术学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首批),1984年被批准为美术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是国内最早具有博士授予权的艺术院校之一。“1984年2月7日,接文化部[教办字(84)第031号],公布国家‘第二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学科、专业和指导教师名单’,学院美术史及理论(学科专业)榜上有名,另外邓白、史岩教授在其中。”1986年设计艺术学硕士学位授权点获批。
标志性事件及其意义:“1982年成为首批美术学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1984年获得博士授予权”是这一阶段的标志性事件,它不仅开启了我院培养正式研究生的新篇章,而且奠定了我院在艺术院校培养研究生工作的引领的地位,既是对我院历史地位的肯定,也为学院今后的高端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了我院研究生教育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
第二阶段:1988—1999年稳定规模、精英发展。
发展背景:1988年后,国家提出整顿治理。学院遵照中央和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精神,面对前几年一些改革尝试取得教育事业一定发展的实际,确定了“稳定规模、治理整顿、调整结构、提高质量”的工作思路。在此思路指导下,妥善处理质量与数量、规模与层次、发扬优势与适应社会需要的关系。一方面,为了保持学院的传统优势,继续少而精地培养纯美术方面的高级人才,培养了一批博士、硕士,使学院在学术上和艺术上保持领先地位。1997年,本科招生考试结束,30:1录取比例,生源明显多于往年。
期间大事记:1988年6月26日,经院学术委员会评审,通过陶瓷专业熊廖的文学博士学位。这是学院第一个授予的博士学位。1991年1月27日,国家教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等单位表彰695名有突出贡献的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学院培养的博士王可平和熊廖列其中。熊廖撰写的《中国陶瓷与中国文化》一书获得全国高校优秀学术专著奖。1992年2月学院研究生曹意强的毕业论文获得“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颁发的“美术史论专业学生论文奖”。1996年国务院学位办下达《关于委托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对举办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进行初审的通知》(学位办【1996】9号),我院获得批准招收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为在职人员进修、提高业务水平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形式。1997年10月,学院顺利通过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浙江省学位委员会进行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基本条件的合格评估。1999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进一步下放博士生指导教师审批权的通知》(学位办【1999】9号)下达,将博士生导师审批权下放给全部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为博士层次的培养提供师资保障。
标志性事件及其意义:“1988年我院首位陶瓷专业博士毕业生熊廖获得文学博士学位同时论文获得全国高校优秀学术专著奖”,是该阶段的标志性事件。作为我院博士生培养的第一颗硕果,该事件很好的诠释并印证了我院在之前的六十年发展历程中一直秉承的“精英式发展”的方略,成为我院早期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典范。
第三阶段,2000—2005年,跨越发展,多样发展。
发展背景:从1999年高校连续扩招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招生规模年平均递增量为26.9%。1999年文化部教科司传达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1999年扩招精神工作会议,我院紧紧抓住扩招机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面对挑战,适时确立了“大底盘,高层次”和“以本科教育为立校之本,以研究生教育为强校之路”的发展思路,我院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迈入了一个跨越式发展,多样化发展的时期。
发展特点:第一,招生规模与在校生规模的跨越式发展;从招生人数上看,1999年至2006年,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2%,从招生类型上看,层次类型非常丰富,既有全日制统招类型又有在职攻读学位类型,既有授予科学学位类型又有授予专业学位类型,先后出现了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班,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班、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班等招生类型,形成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共生,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并存共进的良好局面。
第二,学科建设取得长足进步;2001年,学院提出“增强传统优势学科高点,营造设计学科亮点,拓展新型学科增长点”的“三要点”的学科发展策略,将传统优势学科、交叉应用学科、新型学科及特色学科合理统一地布局;2002年美术学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设计艺术学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2004年学院结合社会与艺术发展需要,提出美术学“人形”生态结构和设计艺术学“球形”链状结构的思想;电影学学科通过引进海内外人才,举办高端研讨活动等得到快速发展,被国家广电总局授予国家动画教学与研究基地;2005年,学院提出“巩固和增强美术学、设计艺术学高点,营造和拓展电影学、建筑学亮点,构筑和凸现艺术学一级学科的视觉文化特点,整体建设以视觉文化为核心的艺术人文学科群”的“新三要点”的学科发展策略,全面推进学科建设,从而完善了美术学、设计艺术学、艺术学、电影学、建筑学以及广播电视艺术学“一人双环六学科”的学科建设格局。同年设计艺术学、电影学、建筑学学科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
第三,师资队伍的壮大与质量的提高;先后制定了硕士导师、博士导师遴选条例,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政策的实施,全校导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也得到进一步改善。客座教授、南山讲座教授等一系列柔性引进师资的政策出台客观上为提高我院师资队伍质量起了一定的作用。
期间大事记:2000年实践类博士首届招生,确定以中国画方向为试点。2004年9月,“怀文抱质——首届中国画实践与理论博士生毕业作品展”在我院美术馆举行,10月,举行论文答辩会。展览与答辩均获得学术界的一致肯定。此后,绘画基础方法论等实践类研究方向相继开展相关试点工作。
2003年设计艺术学博士点获批。2004年,为了整合学院师资力量,确保高点,经院党委研究决定,停止招收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开展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这一新的招生形式。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着眼于高校师资这一相对优秀的生源,我院共开展了两届,这两届教学不仅为我院自身师资培养而且为其他同行院校师资培养贡献了力量。2005年我院获得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类型招生资格,成为全国32所试点院校之一。学位点的增加及层次类型的丰富,开辟了研究生教育的新的增长点。2006年8月,接《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批准2006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决定》,我院范景中教授指导的2004届史论系毕业生毕斐的学位论文《历代名画记校笺与研究》,获得2006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实现了我院历史上零的突破。
标志性事件及其意义:本阶段发生了很多的大事,各类新的研究生招生类型的出现,设计艺术学博士学位点的获批以及首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实现零的突破等等,都使得该阶段在我院整个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中大放异彩。然而要数标志性事件,非“培养实践类理论研究博士”莫属。培养实践类理论研究博士,是中国美术学院承接和彰显中国绘画精神艺理相通、生生不息的伟大通人传统而做出的开创之举,是应对当今绘画分科之学的不足,高瞻远瞩,在研究生的高端层次上重塑通人之境,培养绘画与理论各具所长专门人才,重构绘画理论建设的新举措。此举开时代之先河,与时俱进引领新世纪艺术教育打开一个新的局面,走向一个新的学术高度,即经由艺理相通,达到古今相通、中外相通,从而将通人教育的伟大传统发扬光大,引起学界广泛关注,在我院乃至整个美术教育史上均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种以塑造传统艺术学科高度为己任的态度,也充分体现了一流美术学院的强烈责任感和“敢为天下先”的探索精神。
第四阶段:2006年至今,优化布局,和谐发展。
发展背景:浙江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做出了《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决定》中明确提出了“重点支持浙江大学和中国美术学院向世界一流大学目标挺进”。2006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我院各项工作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指导下,结合《中国美术学院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具体目标,提出要抓住机遇,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创建美院发展的和谐格局,树立文化精品创作的一流平台,更加主动地服务于浙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出坚持“保持规模、提升层次、优化质量、体现效益”的方针,从量上的发展到质的要求的飞跃,实现战略重点的转移,打开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重在优化、强调和谐。
期间大事记:2006年3月,研究生的管理职能从教务处脱离,成立研究生处,加强对研究生的教学管理。2006年9月,中国美术学院与德国柏林艺术大学合作培养美术学硕士教育项目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正式启动,该项目是中德两大艺术名校在全球化语境下,以跨文化、跨学科为教学理念,为培养能够引领21世纪艺术发展潮流的高级艺术创作与设计研究人才而建立的教学机构,是目前中国美术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学历层次最高的项目。2006年电影学学科被评为浙江省“重中之重”建设学科。2006年12月,研究生处与团委联合组织成立新一届研究生会。2007年5月,研究生处组织我院首个以研究生为中心的学术周活动——丁亥春季学术周活动启动。自此形成并建立了一年两期学术周活动的制度,“学术周”活动成为了一个品牌。2007年美术学(国家重点学科)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评审。2007年9月美术学博士后流动站获批。2007年6月“会通履远——首届绘画基础方法论博士毕业展览”与毕业论文答辩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标志性事件及其意义:“对学科布局的梳理和整合,并基于此所提出一套相对成熟、完整的学科发展战略目标”是该阶段的标志性事件。学科既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载体,也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目标之一。中国美术学院学科建设强调“多元互动,和而不同”的学术思想,重视重要学术脉络的梳理和继承,树立民族精神的高峰意识,保证学科的深化和发展,又针对当代艺术的多元化趋向,涵容和吸纳新的艺术媒体和语言,塑造与时俱进的发展格局。在全球语境下对学科建设发展的目标策略进行学理性思考,理顺关系优化布局并以此来引导相关的教学培养工作,无疑是一项高瞻远瞩,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它必将为今后的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提供新的发展空间和生命力。
小结:
从上述发展阶段来看,总体上我院研究生教育走了一段漫长的发展道路,她经历了从萌芽初创到重获新生、从精英式发展到跨越式发展并正向优化和谐发展的方向努力着,她在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积极探索,努力创新,伴随着学院的兴衰,无论是在精英教育的昨天还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今天,始终旗帜鲜明地引领学院走高端发展道路,思路明确,脉络清晰,阶段任务重点突出,体现了发展的有序性,可持续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研究生处办公室:
南山1B-215(处长办公室)0571-87164780
南山1B-217(日常教务、研工奖助、学籍、研究生会等)0571-87164859
南山1B-217(毕业、学位、访问学者等)0571-87164855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8:30-11:30、13:30-17:00(寒暑假除外)
通讯地址:杭州市南山路218号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处
邮政编码:310002
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院网址:http://yjsy.caa.edu.cn
添加中国美术学院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中国美术学院考研分数线、中国美术学院报录比、中国美术学院考研群、中国美术学院学姐微信、中国美术学院考研真题、中国美术学院专业目录、中国美术学院排名、中国美术学院保研、中国美术学院公众号、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中国美术学院考研信息或资源。
文章来源: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