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简介

发布时间:2020-06-03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简介

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简介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简介 正文

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简介
 
化学与化工学院是延安大学最早设立的院系之一,其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抗战时期延安大学自然科学院的化学工程系,1958年延安大学恢复重建时为理化系,1959年独立设为化学系,1999年改建为化学与化工系,2002年扩建为化学与化工学院。近80年来,学院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并重,并取得了重要成效。
学院现设有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工程、应用化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为陕西省名牌专业、陕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现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化学工艺、工业催化、应用化学等4个二级点)1个、分析化学、化学课程教学论学术硕士点和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点及学科教学(化学)硕士点各1个。在校普通本科生1188人,研究生82人。
拥有陕西省化学反应工程重点实验室1个,陕西省化学工程与技术重点学科1个;陕西省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陕西省化学工程与工艺名牌专业1个,陕西省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化学工程与工艺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拥有延安市煤炭洁净转化重点实验室1个、延安市分析技术与检测重点实验室以及新能源新功能材料研究室、延安能化与产业战略研究院、油气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研究中心等省、市、校级平台;拥有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陕西省级精品资源课程和陕西普通高校教学团队以及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创新平台,学院具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副教授评审权。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教学科研建设的核心,是提高办学实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基于这种认识,学院的历届领导,始终牢固树立“教师为本,人才第一”的观念,高度重视并采取各种措施培养学科带头人,支持青年教师成长,使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科研水平显著提高。学院现有教职工80人,其中专任教师57人,实验技术人员10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8人,副教授1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5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陕西省普通高校教学名师2人,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陕西省高校巾帼建功标兵1人,陕西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1人,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入选专家3人,享受“三秦人才津贴”2人,宝钢优秀教师奖2人,陕西省科技新星1人,延安市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延安市新世纪人才工程225人才5人以及学科带头人5人和学术骨干30余人。形成了一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合理,业务精湛、作风过硬、具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是学院实现跨越发展的坚实基础。
实验室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是反映理工科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学院根据国内外实验室的发展趋势,对实验室进行重组,改变管理体制,成立了由校院双重管理的实验教学中心,在学院一级平台上构建了教学科研绿色通道,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科研热情。目前已建成服务于本科生、研究生培养和科学研究的省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下辖基础、专业、分析测试和科学研究等4个层次的实验室,仪器设备1500多台(件),总价值近2000万元,同时积极申报陕西省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即将落成的能源化工大楼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学校图书馆有美国ACS、Springer Link、中国期刊网等多种中英文数据库,学院各实验室可通过校园网方便下载各类资料。良好的条件为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和学院的跨越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学院坚持“教学为本、科研强院”的方针,围绕博士点建设,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以陕北地区能源化工的发展需要为锲机,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优化科研管理办法,大力开展教学与学术研究,取得了突出成绩。在教学研究方面,先后承担陕西省和学校的教改项目50余项,编写教材、教学参考书25部,发表教改论文100余篇;获陕西省人民政府秀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8项,其他奖励56项;分析化学、化工原理、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和化工制图等6门课程为校级精品课程。在科学研究方面,承担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统筹项目、陕西省科技攻关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重点实验室重点科研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基金等项目110余项,企业委托项目6项,总经费1500余万元;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厅局级奖励13项,其他奖励67项;每年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4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其中3项授权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既具有一般化学化工基础性人才培养的特点,又具有鲜明的专业和地域特色。构建了化学化工一级学科基础课程体系,实行了化学化工学科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突出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近代化学化工知识的教学;设立基础化学实验、综合实验和专业实验三个层次,强化学生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素养的培养;广开选修课程,专业限选课程和任选课程等层次,努力做到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使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几方面协调发展。学院在本科教学管理上,实行学院集中学籍管理,教研室负责课程,“化学实验教学中心”负责实验课程的管理模式;通过实行“导师制”、“科研创新基金”和“优秀生奖励基金”等多项管理措施,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拔尖人才脱颖而出。
围绕陕北区域经济的发展,加强校校(院、所)与校企交流合作,积极探索“四主体一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平台共享、项目合作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通过访学、会议交流、专家讲学等形式,建立与国内知名研究团队长期稳定的良好合作关系。已与清华大学、中科院化学所、中国石油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福州大学、大连化物所等高校和科研所的相关团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神华宁煤集团、榆能化、延长炼化公司、延安能源集团等进行了产学研合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几十年来,学院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孕育和形成了“勤奋、博学、求实、创新”的优良院风,已经为国家,尤其是陕北老区培养了一大批“素质高、能力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基础厚实、为人诚实、作风务实、工作扎实”的优秀化学化工科教人才,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在98%以上。近年来,在校生获批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8项,省级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项目32项;在全国和陕西省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陕西省化学实验邀请赛、大学生科技创新创意大赛等获得各种省级以上奖励95项。学生在各类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毕业生中有1000余名考取了硕士研究生,300余名考取了博士研究生,80余名在国外著名大学或研究机构从事过博士后研究,200余名成为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300余名成为西北特别是陕北能源化工企业的领导和技术骨干,200余名成为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更多的人成为所在单位的中坚力量。学院的学子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才华,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创业之歌、劳动之歌。他们是延安大学的光荣,更是学院的骄傲。
目前,学院按照陕西省“四个一流”的要求,在新的改革发展征程上,秉承“立身为公、学以致用”的校训,以“陕西省化学化工界前五强”作为发展的战略目标,努力营造“团结、和谐、向上、共谋发展”的氛围,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校的发展和西部地区特别是陕北老区的科教事业及经济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徐州医科大学

添加徐州医科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徐州医科大学考研分数线、徐州医科大学报录比、徐州医科大学考研群、徐州医科大学学姐微信、徐州医科大学考研真题、徐州医科大学专业目录、徐州医科大学排名、徐州医科大学保研、徐州医科大学公众号、徐州医科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徐州医科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徐州医科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xzyxy/yjsy_315782.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