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细胞生物学系简介

发布时间:2020-04-17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细胞生物学系简介

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细胞生物学系简介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细胞生物学系简介 正文

学系历史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细胞生物学系的前身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医学研究所实验形态学系,最早由北京协和医学院解剖科(1917年建立)发展而来。著名细胞生物学家薛社普院士、章静波教授、韩代书教授等先后担任学系主任。现任学系主任是赵春华教授。
        1978年细胞生物学系正式创立,包括解剖学教研室、组织胚胎学教研室以及细胞生物学研究室。随后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研室先后独立成为新的学系。实验形态学系逐渐过渡形成了现在的细胞生物学系。学系继承和发扬了北京协和医学院的优良传统,已从单纯的形态学研究发展为涉足当今细胞生物学多个前沿领域研究的学系。目前为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点(一级学科)。细胞增殖与分化机理和干细胞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是本学系长期以来的主要研究领域,其中干细胞多系分化潜能研究、干细胞免疫调节机制研究、干细胞规模化制备技术及其临床应用、生殖系统免疫微环境的调节机制、肺动脉高压疾病机理以及肿瘤代谢调控为本学系的特色。此外,还承担着细胞生物学相关的教学工作,为研究生开设《细胞生物学讲座》、《组织培养》、《组织化学》、《干细胞-基础与临床》四门课程。学系由4个课题组组成。承担着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十二五”、 “十三五”、863计划、国际合作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
薛社普:1917.10.26 – 2017.03.10,著名细胞生物学家,我系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历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细胞生物室主任;中国解剖学会理事长;解剖学报主编。现任中国解剖学会名誉理事长及国际解剖联合会理事,国际形态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重点细胞生物学科带头人。是我国细胞分化调控研究开拓者之一,首创无核的网织红细胞杂交模型。发现哺乳类红细胞中存在能抑制肿瘤恶性和诱导终末分化的红细胞分化因子,提出该因子是导致哺乳类红细胞自然排核的进化产物。



学系研究领域及方向 
        1.干细胞基础生物学研究;2.哺乳类红细胞终末分化调控的分子机理;3.哺乳类精子发生的分子机理;4.树突状细胞(DC)介导的治疗乙型及丙型肝炎的基础研究;5.棉酚及甾体激素抗男性生育的研究;6.白血病肿瘤干细胞发病机制研究;7.干细胞试验治疗研究;8.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9.干细胞技术系统工程研究;10.人多能干细胞在心血管分化中的研究和应用;11.肿瘤细胞中的代谢异常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12.组织干细胞干预衰老机制研究。
        细胞生物学系目前在研项目:学系目前承担国家级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2项,院校级项目4项,其他项目1项。在研经费约3000多万元。

人员组成
        细胞生物学系目前有在职职工15人,正教授5人(赵春华、韩代书、杨隽、韩钦、杜文静),副教授/副研究员1人(李红凌),讲师/助理研究员5人(李静、王世华、周芳、李莉、韩睿钦),主管技师/技师4人(程凯、马静、李薇、贾方文),讲师1人(朱榕嘉);在读博士后3人(邢岩江、范俊芬、吴晗)在读研究生27人。学系人员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青年科技奖、新世纪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多个荣誉。

各课题组介绍
一、赵春华教授课题组

    赵春华,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系主任;
    (zhaochunhua@vip.163.com)
    北京协和医院特聘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组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干细胞新药研发及临床转化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
    中国解剖学会“国家干细胞研究基地”主任;
    干细胞转化医学学会会长、北京医学会医学细胞生物学学会会长;
    中国工程科技中长期发展战略干细胞研究项目负责人;
    “2011计划”生物治疗协同创新中心/干细胞学术带头人;
    国际《Stem Cells and Development》杂志亚太区主编
2015通过“干细胞新药研发及临床转化应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评定。


 
        赵春华课题组从事干细胞生物学基础与临床研究20余年,国家973计划、“重大新药创制”专项、863计划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国际上提出了“亚全能干细胞学说”概念和“间充质干细胞系统”概念,迄今发表论文352篇(SCI论文162篇),被Nature等杂志他引3626次,单篇他引760次。获国家药监局(SFDA)首个干细胞新药临床批件,实践了干细胞新制品临床安全有效治疗疾病,获得了干细胞领域首个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累计申请专利8项,授权专利10项。2015通过“干细胞新药研发及临床转化应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评定。2017年获“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第一批项目批准立项;获得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 组织干细胞衰老关键分子机理及干预研究2017-I2M-3-007)。除此之外,课题组还获得包括中加合作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基金资助。成功召开了该项目启动会暨中国•青岛国际(生物谷)健康产业先行试验区授牌仪式,授牌的青岛先行试验区为国内第一个以干细胞医疗为内容载体的医疗健康产业试验区平台,通过该平台推动国内干细胞再生医学产业的发展和临床应用转化的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和个体化,塑造新世纪生物医学产业转化服务的创新模式。获得2018年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组织的“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人才基地。综上,建立了集成体干细胞基础理论、关键科学技术、临床试验治疗研究为一转化医学体系。

二、韩代书教授课题组

        韩代书,198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生物系。1995年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获博士学位,1995年至1998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博士后。1999年回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现任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本课题组为我国著名细胞生物学家薛社普院士创建,早期从事哺乳类红细胞终末分化与精子发生调控机理的研究。近年来,集中研究生殖系统免疫微环境的调节机制,以及微生物感染与免疫异常引起的男性不育。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殖系统免疫调节及免疫相关不孕不育疾病的病理机制研究,包括: 1.生殖系统免疫微环境:研究睾丸免疫豁免环境保护精子发生的机制;精子在附睾及雌性生殖道中逃避免疫反应的机制;揭示免疫微环境异常与男性不育的关系;2.免疫相关的男性不育:研究微生物感染与自身免疫反应诱导睾丸炎、附睾炎、精囊炎及前列腺炎的机制,关注组织特异细胞中模式识别受体启动的固有免疫应答在诱发组织炎症中的作用。探讨炎症环境破坏精子形成与功能、从而导致男性不育的机制;3.免疫相关的女性不育:集中于病毒感染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及其与卵巢早衰的关系,关注颗粒细胞的固有免疫应答在卵巢抗病毒中的作用。探讨病毒感染诱导卵巢炎及其损害女性生育的病理机制。目前承担研究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专项、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创新工程项目及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一带一路”科技先导专项等多项基金。课题组近年来在《Cell Death Dis》、《Mol Cell Endocrinol》《FASEB J》等发表多篇SCI论文。
 
三、杨隽教授课题组



        杨隽,女,1977年出生,浙江省人,研究员。2004年在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从事微生物新药新型抗生素筛选的研究。2004年至2005年在美国五大骨科疾病研究中心伯明翰大学病理系做博士后,从事信号转导通路与骨代谢疾病的研究。2005年在剑桥大学医学系被聘为Research Associate,后从事与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AH)疾病相关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BMP)信号转导通路与疾病相关的细胞分子机制的研究。作为主要研究者负责和参加英国British Heart Foundation基金资助项目和MRC-BHF 联合资助项目等国内外项目8项, 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1项。2004年以来发表SCI已收录的研究论文11篇。其研究成果多次发表在国际著名的心血管杂志上,其中包括Circulation Research、Arteriosclerosis, Thrombosis, and Vascular Biology 和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等杂志。并独立主持辉瑞公司资助研究项目(Pfizer Tracking Number WS2355123)。获得英国胸科大会青年研究者一等奖和辉瑞欧洲肺血管病青年研究者一等奖。目前研究方向:利用大鼠肺动脉高压疾病模型对Id基因上调剂进行体内重复实验,证实该上调剂能降低右室压,挽救血管紊乱的表型,验证了早期结果的真实性;对于Id基因上调剂通过BMP信号影响Id表达的分子作用机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建立肺动脉高压疾病背景的人多能干细胞向中胚层谱系(包括心肌细胞、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分化的平台;利用肺动脉高压人多能干细胞模型,对于肺动脉高压疾病中BMPRII突变于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进行了研究;申请国际专利一项。作为主要负责人获得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基金资助和院校创新工程“青年创新团体”资助。
 
四、杜文静教授课题组

        杜文静,女,1981年出生,教授。2008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8年-2013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2013年-2015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担任研究助理。自2016年1月起,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细胞生物学系教授。课题组研究方向是肿瘤代谢。与正常的细胞相比,肿瘤细胞为了满足其快速生长的需求,其能量代谢途径通常会发生异常改变。 本实验室主要利用细胞、生化、分子生物学手段和小鼠模型来探索肿瘤细胞中发生异常改变的代谢途径,研究代谢异常改变的分子调控机制,通过研究希望能为癌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为抗癌药物的设计提供新靶点。自2005以来,申请人在国际著名期刊上共发表文章15篇,其中包括Nature (IF:41.456),Nature Cell Biology(IF:19.679),PNAS(IF:9.674),Nature Communications(IF:11.470)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项目”、人社部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基金支持。承担研究生课程《生物医学文献讨论》《干细胞基础与临床》《重大疾病研究进展》的教学工作。
 


细胞生物学系出版专著
1.《医学分子细胞生物学》主编章静波等,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
2.《癌的侵袭与转移基础与临床》主编高进,章静波,科学出版社,2003年5月第一版;
3.《干细胞原理、技术与临床》,主编赵春华,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5月第一版;
4.《白细胞疾病基础理论与临床》,主编赵春华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
5. 《Essentials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 Biology and Its Clinical Translation》, 主编Robert chunhua zhao(赵春华),Springer出版社,2013年第1版第1次。
6. 《Stem Cells-basics and Cilinical Translation》主编Robert chunhua zhao(赵春华),Springer出版社,2015年第1版第1次。

北京协和医学院

添加北京协和医学院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北京协和医学院考研分数线、北京协和医学院报录比、北京协和医学院考研群、北京协和医学院学姐微信、北京协和医学院考研真题、北京协和医学院专业目录、北京协和医学院排名、北京协和医学院保研、北京协和医学院公众号、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北京协和医学院考研信息或资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pumc/yanjiushengyuan_251789.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