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保研夏令营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山东农业大学考研分数线、山东农业大学报录比、山东农业大学考研群、山东农业大学学姐微信、山东农业大学考研真题、山东农业大学专业目录、山东农业大学排名、山东农业大学保研、山东农业大学公众号、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山东农业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保研夏令营信息,是考研之前需要获取相应的考研信息,比如考试大纲、招考专业、招考目录等等基本信息,这些内容是进行考研前期工作的必要准备。考生可以从各院校的研招网进行查询,每年的9月左右就会公布下一年度的招生计划。考生应当仔细阅读相关文件的要求和信息,部分专业的名称相近,内容也比较繁杂,容易混淆或遗漏,考生要仔细区分。另外各大考研网站的相应版块也会有历年的招生信息汇总,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保研夏令营信息内总结了各大院校的历年招生信息,方便考生查询和选择。最后,考研派的小编预祝各位考研的同学都可以考取理想的学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保研夏令营信息,是保研的一个重要渠道,必须获取相应的保研信息,比如保研夏令营的时间、申请条件、申请材料等等信息,这些内容是申请保研夏令营的必要准备。同学们可以从各院校的研究生信息网或公众号中进行查询,大致每年的4月-6月就会公布本年的招生计划。同学们应当仔细阅读相关文件的要求和信息,部分专业的名称相近,内容也比较繁杂,容易混淆或遗漏,同学们要仔细区分。另外各大保研网站的相应版块也会有历年的保研招生信息汇总,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保研夏令营信息内总结了学院历年招生信息,方便考生查询和选择。最后,小编预祝各位想要保研的同学都可以成功被目标院校录取。
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保研夏令营信息网是同学获取保研信息的最基本、最官方的渠道,该网站会提供各种有关保研的资讯和内容,比如历年的保研推免招生计划、保研政策、保研渠道、保研真题、保研经验等等内容,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保研夏令营招生信息网提供的信息是最为准确和官方的,是同学保研信息主要来源,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保研夏令营信息网的小编提醒各位同学要时刻关注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一切信息变动要以该网站提供的内容为主。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保研夏令营信息网会公布研招办以及各个院系的招生负责人电话,考生在准备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疑惑时可以打电话进行咨询。最后,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保研夏令营信息网的小编预祝各位保研的同学都可以成功上岸
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68人,其中专任教师53人(教授13人,副教授27人,讲师12人,助教1人)。拥有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专家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岗位专家1人,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岗位专家2人,入选山东农业大学“1512工程”第一层次2人,第二层次6人。发表学术论文715篇,其中SCI、EI收录325篇;出版著作38部;先后转化科技成果27项,获社会经济效益256亿元,为我省食品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鲁墨森
鲁墨森,男,1956年生,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研究员,兼任山东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产品保鲜加工工程。近5年主持研究的获奖成果有:《低成本、高效、节能挂机系列自动冷库和气调库及配套保鲜技术研究》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农业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三等奖各1项;《移动式多功能自动保鲜库的研制和应用》和《柔性气调库及配套保鲜技术研究》2项成果分别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全国农牧渔丰收三等奖1项。低成本节能高效挂机自动保鲜冷库TZFGZ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主持申报国家专利40余项,已获取授权国家专利21项。发表论文50 余篇。
Email: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介绍汇总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徐同成
徐同成,男,1980年5月生,山东邹平人,中共党员,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研究所粮油工程研究室主任。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议专家、山东省软科学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评审专家、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理事、中国农村科技杂志社理事、山东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会员、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高新技术专业委员会理事等。主要从事粮食和油脂精深加工及其营养与安全评价,特种油脂开发,农业副产物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近三年来,主持和参加国家及省市级项目20余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获得授权专利8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6篇;制定山东省地方标准1项;参编著作2部。近年来一直为山东省多家食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指导。
Email: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发酵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酵工程硕士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2203)
一、培养目标
在培养加强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重视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创新精神、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求实创新、严谨的科学作风、献身科学的精神。2.具有本学科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及研究动态,具有从事本学科教学、科研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教学、科研、生产和管理等多种工作岗位的需求。3.具有良好的外语读、写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能力。4.身心健康。
二、培养方向
酿酒科学与工程、食品微生物与酶技术、生物转化与代谢控制。
三、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组负责学位点建设规划及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组织研究生入学考试命题、阅卷及复试,组织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的论证、专题讨论、中期考核、论文答辩,研究决定与研究生培养有关的其它重要事项。 导师负责指导制定培养计划、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学生产或社会实践、论文选题、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等。 研究生与导师指导关系的确定采取研究生和导师双向选择的办法。导师调离学校或外出时间超过一年,或因其它原因不能继续指导时,学院负责变更研究生的指导关系,并报学校备案。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学制为三年,学习年限三至五年。五年不毕业者作结业处理。
五、课程学习与必修环节
1.课程学分
①课程总学分不低于30学分(含专题讨论与实践教育1学分)。
②学位课程不低于15学分。
2.必修环节
专题讨论与实践教育 1学分
3. 跨学科或同等学力研究生,须在导师指导下补修2-3门本学科本科主干课程,计成绩,不计学分。补修课程成绩不合格者,不进行中期考核。
课程设置(示范附表1)
六、毕业与学位要求
答辩资格审核: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任务、实践环节,修满规定学分,完成学位论文,经导师同意后方可申请预答辩。学院对硕士研究生的答辩资格和科研原始资料(资料存档地点由学院和导师协商)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报学校核准,准予预答辩。
论文预答辩:各学位点组织硕士研究生论文预答辩。学校抽取部分研究生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预答辩。通过预答辩发现论文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建议并决定是否进行正式论文答辩。预答辩不通过者,则延期毕业,参加下次的预答辩。
论文答辩:答辩工作由学位点统一组织;答辩委员会由5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在职专家组成,外单位专家至少1人。
学位授予: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须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至少1篇体现学位论文主要内容的研究论文(署名单位为山东农业大学),方可申请硕士学位。
未达到学位点申请硕士学位所必需发表论文要求的硕士研究生,经个人申请,导师和导师组推荐,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同意,可申请参加由学校统一组织论文盲评和预答辩,通过者参加论文答辩。
对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按照《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要求,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推荐,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硕士学位。
附表1
食品科学与工程 学院 发酵工程 专业 硕士 生课程设置 培养方向:酿酒科学与工程;食品微生物与酶技术;生物转化与代谢控制; |
||||||
课程 类别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开课学期 | 开课学院 |
学位课程 | GS012004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2 | 36 | 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GS011002 | 硕士公共英语 | 4 | 72 | 1-2 | 硕士公共英语 | |
GS001003 | 高级生物化学 | 3 | 54 | 1 | 高级生物化学 | |
S003002 | 微生物生理及遗传 | 3 | 54 | 2 | 微生物生理及遗传 | |
S003003 | 发酵工程进展 | 3 | 54 | 1 | 发酵工程进展 | |
选修课程 | S003040 | 微生物生态 | 2 | 36 | 1 | 食科学院 |
S003041 | 发酵过程优化与控制 | 2 | 36 | 2 | 食科学院 | |
S003042 | 现代发酵与酿酒技术 | 2 | 36 | 2 | 食科学院 | |
S003043 | 生物产品分离与清洁生产 | 2 | 36 | 2 | 食科学院 | |
S003044 | 代谢工程 | 2 | 36 | 1 | 食科学院 | |
S003045 | 工业微生物育种技术 | 2 | 36 | 1 | 食科学院 | |
S003046 | 酒类风味化学与感官评定 | 2 | 36 | 2 | 食科学院 | |
S003047 | 酶工程 | 2 | 36 | 1 | 食科学院 | |
必修环节 | BXHJ003S-1 | 专题讨论与实践教育 | 1 | 4-5 | 食科学院 | |
开题报告 | 2 | 食科学院 | ||||
中期考核 | 3 | 食科学院 | ||||
补修课程 | BX003010 | 生物化学B | 不计学分 | 48 | 1 | 生科院 |
BX003002 | 食品微生物学 | 48 | 2 | 生科院 | ||
BX003015 | 发酵食品工艺学 | 24 | 1 | 食科学院 | ||
BX003019 | 酿酒机械与设备 | 32 | 2 | 食科学院 |
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陈伟
陈伟,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微生物学会会员。主要从事食品微生物学、发酵工程的研究,科研领域为传统发酵食品的开发与安全性评价,传统发酵食品发酵菌种的鉴定,有益微生物选育,微生物类群多样性分析,食品微生物应用与控制等。主持泰安市科技计划项目及省博士后基金,主要参与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十二五课题、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等多项课题,发表论文多篇,参编全国通编教材。目前主要研究:传统发酵食品的开发与安全性评价,菌种的鉴定,有益微生物选育,微生物类群多样性分析,功能微生物应用与有害微生物控制等。 Email:chenwei@sdau.edu.cn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陈相艳
陈相艳,女,1973年7月生,山东五莲人,中共党员,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高新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芦荟产业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审查专家等。主要从事果蔬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食品质量与安全等方面的研究,近三年来先后主持国家863计划子课题“活性蛋白制备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蔬菜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子课题,山东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粉用型糯玉米综合加工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和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课题“果蔬生物防腐保鲜关键技术研究”等项目10多项;在国家及省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参编著作1部;申请国家专利10余项,其中授权5项;获得山东省软科学二等奖1项,山东省档案局奖励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Email: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徐志祥
徐志祥,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农业大学“1512工程”第二层次人才。一直从事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兼任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山东省食品学会副秘书长、美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会员、泰安市营养学会理事、泰安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专家,泰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顾问咨询团成员。是国外多种刊物如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Journal of Immunological Methods的审稿人。
讲授主要课程:
主要承担研究生《食品安全科学》、《食品安全新型检测技术》、《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专题讨论》、《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进展》、《食品质量安全与管理》及本科生《食品安全科学》、《食品安全科学概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科研方向:
1.食品中有毒有害残留物分析新型样品前处理技术(仿生吸附);
2.食品安全高灵敏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色谱、毛细管电泳、免疫分析、流动注射化学发光、仿生传感器);
3.食品加工过程中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机理、安全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
4.分子印迹仿生吸附在食品活性成分提取中的应用研究;
5.农药残留微生物降解研究。
代表性科研和学术成果:
1.主持的国家及省部级项目:
(1) 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农药多残留仿生吸附检测方法及机理研究,编号:31171699,2012.1-2015.12,主持;
(2) 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亲水性分子印迹膜仿生免疫吸附检测食品中痕量丙烯酰胺,编号:31071543,2011.1-2013.12,主持;
(3) 2010年国家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亲水性印迹膜仿生免疫吸附检测食品中痕量喹乙醇,编号:201003645,2010.12-2013.12,主持;
(4) 2009年国家博士后面上项目:基于亲水性分子印迹膜仿生识别检测痕量喹乙醇研究,编号:20090451342,2009.07-2012.06, 主持;
(5) 2008年山东省科技攻关:基于分子识别的优势出口农产品中喹乙醇痕量残留检测技术研究,编号:2008GG10009026,2008.01-2010.12,主持;
(6) 2009年山东省科技攻关:基于分子识别的农产品中有机磷农药痕量残留检测技术研究,编号:2009GG10009058,2009.7-2012.7,主持;
(7) 2009年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基金项目:基于分子识别的农产品中有机磷农药前处理及新型检测技术研究,编号:200902012,2010.1-2012.12,主持。
2.研究成果:
近4年先后在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I区,top journal)、《Analytical and Bioanalytical Chemistry》、《Food Chemistry》、《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 等高水平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SCI、EI 收录 24篇,ISTP 收录国际会议论文 1 篇,总影响因子43.64 点,单篇最高他引32次。
近5年发表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1)Zhixiang Xu, Shuang Chen, Wei Huang, Guozhen Fang, Shuo wang*. Study on an on-line molecularly imprinted solid-phase extraction coupled with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race estrone in environment. Analytical and Bioanalytical Chemistry,2008, 393: 1273-1279. (IF 3.841)
(2)Zhixiang Xu, Guozhen Fang, Shuo Wang*. Molecularly imprinted solid phase extraction coupled to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for determination of trace dichlorvos residues in vegetables. Food Chemistry, 2010, 119: 845-850. (IF 3.655)
(3)Ling Meng, Xuguang Qiao, Jiaming Song, Zhixiang Xu*, Junhong Xin, Yue Zhang. Study of an Online Molecularly Imprinted Solid Phase Extraction Coupled to Chemiluminescence Sensor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richlorfon in Vegetable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1, 59: 12745-12751. (IF 2.823)
(4)Zhixiang Xu, Jing Zhang, Li Cong, Ling Meng, Jiaming Song, Jie Zhou, Xuguang Qiao.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agnetic chitosan microsphere sorbent for separ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environmental estrogens through SPE coupled with HPLC. 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 2011, 34: 46-52. (IF 2.733)
(5)Junhong Xin, Xuguang Qiao, Yue Ma, Zhixiang Xu*. Simultaneous separ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8 organophosphorous pesticide residues in vegetables through molecularly imprinted solid-phase extraction coupled to gas chromatography. 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 2012. (IF 2.733)
(6)Ling Meng, Xuguang Qiao, Zhixiang Xu* Junhong Xin and Lei Wang. Development of a direct competitive biomimetic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based on a hydrophilic molecularly imprinted membrane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richlorfon residues in vegetables. Food Analytical Methods, 2012, 5: 1229-1236. (IF 1.943)
(7)Junhong Xin, Xuguang Qiao, Zhixiang Xu*, Liqun Qiu and Jie Zhou.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as Sorbent for Solid-Phase Extraction Coupling to Gas Chromatography for th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Trichlorfon and Monocrotophos Residues in Vegetables. Food Analytical Methods, 2012. DOI 10.1007/s12161-012-9432-4. (IF 1.943)
(8)Longhua Xu, Xuguang Qiao, Yue Ma, Xin Zhang, Zhixiang Xu*. Preparation of a hydrophilic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olid-phase extraction to determine of trace acrylamide in foods coupled with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Food Analytical Methods, 2012. DOI 10.1007/s12161-012-9491-6. (IF 1.943)
(9)Hongyan Zhang, Yuwei Wei, Jianhua Zhou, Zhixiang Xu*, Shuo Tian, Hua Huang, Jinxing 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 Molecular Imprinting Matrix Solid Phase Dispersion Extraction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Olaquindox in Chicken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Food Analytical Methods, 2012. DOI 10.1007/s12161-012-9502-7. (IF 1.943)
(10) Zhixiang Xu, Jie Zhou, Dongyan Zhao, Xuguang Qiao, Jianmei Yang. Determination of trace Para Red residues in foods through on-line molecularly imprinted solid phase extraction coupled with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2010, 75: C49-C55. (IF 1.658)
(11) Zhixiang Xu, Huiju Gao, Limin Zhang, Xueqing Chen, Xuguang Qiao*. The Biomimetic immunoassay based on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recent progress and future prospects.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2011, 77: R69-R75. (IF 1.658)
(12) Jiaming Song, Xuguang Qiao, Haihua Chen, Dongyan Zhao, Yue Zhang, and Zhixiang Xu*. Molecularly imprinted solid-phase extraction combined with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for analysis of trace olaquindox residues in chick feeds.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2011, 91: 2378-2385. (IF 1.436)
(13) Zhixiang Xu, Jiaming Song, Liqing Li, Xuguang Qiao and Haihua Chen. Development of an on-line molecularly imprinted chemiluminescence sensor for determination of trace olaquindox in chick feeds.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2012, 92: 2696-2702. (IF 1.436)
(14) Zhixiang Xu, Jiaming Song, Dongyan Zhao, Jie Zhou, and Xuguang Qiao.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ydrophilic olaquindox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in aqueous environmen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lymer Analy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2011, 16: 67-77. (IF 1.412)
(15) Longhua Xu, Dongyan Zhao, Jiaming Song, Zhixiang Xu*, Jie Zhou. Preparation of an epichlorohydrine modified chitosan microsphere functionalized materials and adsorption characterization toward olaquindox.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lymer Analy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2011, 16: 118-126. (IF 1.412)
(16) Xu Zhixiang, Wang Shuo, Fang Guozhen, Song Jiajia, Zhang Yan. On-line SPE coupled with LC for analysis of traces of Sudan dyes in foods. Chromatographia, 2010, 71: 397-403. (IF 1.195)
(17) Xin Junhong, Zhao Dongyan, Zhang Limin, Xu Zhixiang*, Zhou Jie, Qu Dejing. Determination of trace Sudan IV residues in foods through molecularly imprinted SPE coupled with LC.Chromatographia, 2011, 73: 235-242. (IF 1.195)
(18) Xu Longhua, Zhang Limin, Qiao Xuguang, Xu Zhixiang*, Song Jiaming. Determination of trace acrylamide in potato chip and bread crust based on SPE and HPLC. Chromatographia, 2012, 75: 269-274. (IF 1.195)
(19) Zhang Jing, Xie L. Chao, Cong Li, Xu Z. Xiang*, Qiao X. Guang & Song J. Ming. Separ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trace environmental estrogen through molecularly imprinted solid phase extraction coupled to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Health, Part A, 2012, 47: 1889-1896. (IF 1.190)
(20) Zhixiang Xu, Limin Zhang, Yue Zhang, Xuguang Qiao and Jie Zhou.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surface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for selective recognition of Sudan III. Journal of Macromolecular Science Part B: Physics, 2012, 51: 2113–2121. (IF 0.739)
(21) Limin Zhang, Xin Zhang, Zhixiang Xu*. The Applications of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in immunoassay, biosensor and enzyme mimic catalyst-A critical review. Advance Materials Research, 2012, 466-467: 84-87. (EI)
(22) Qing Sun, Zhixiang Xu*, Limin Zhang, Lei Xu, Jie Zhou. The Recent Advance of Molecularly Imprinted On-Line Solid Phase Extraction and Its Sample Pretreatment-A Mini Review. Advance Materials Research, 2012, 415-417: 1799-1805. (EI)
(23) Zhixiang Xu, Guozhen Fang, Shuo Wang. Development of a novel method for sensitive determination of estrone in environmental and drinking water using molecularly imprinted solid phase extraction coupled with HPLC. 14th World Congress of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2008, 82-83. (ISTP)
(24) Shuo wang, Zhixiang Xu, Guozhen Fang, Yan Zhang, Bing Liu, and Huaping Zhu. Development of a biomimetic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method using novel molecularly imprinted films of controlled thickness as artificial antibody for determination of environmental estron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09, 57: 4528-4534. (IF 2.823)
(25) Shuo Wang, Zhixiang Xu, Guozhen Fang, Yan Zhang, Jinxing He. Separ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estrone in environmental and drinking water by molecularly imprinted cartridge coupled with HPLC.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 2008, 31: 1181-1188. (IF 2.733)
(26) 徐志祥,方国臻,王硕. 分子印迹技术及其在现代生物化工领域应用研究进展. 现代化工, 2007, 27: 137-141. (EI)
(27) 徐志祥,方国臻,张燕,王硕. 分子印迹免疫吸附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现代化工, 2008, 4: 32-35. (EI)
(28) 徐志祥,方国臻,王硕.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雌酮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选择性能研究. 离子交换与吸附, 2008, 6: 489-495. (EI)
3.申请专利
(1)王硕,徐志祥,方国臻. 苏丹红I 号吸附功能材料的合成方法,专利号:CN200710057147.4. (已授权)
(2)王硕,徐志祥,方国臻,张燕,徐蓓. 痕量苏丹红III号的快速检测方法,专利号:CN200710059342.0. (已授权)
(3)方国臻,徐志祥,王硕,刘冰. 一种敌敌畏选择性分离功能材料的合成方法,专利号:CN200810151244.4. (已授权)
(4)徐志祥,宋佳明,徐龙华. 喹乙醇流动注射分子印迹-化学发光在线联用检测方法,公开号:CN102419324A.
(5)徐志祥,辛军红,乔旭光. 一种同时检测敌百虫和久效磷的方法,公开号:CN102507820A.
(6)徐志祥,孟玲,乔旭光. 敌百虫仿生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公开号:CN102288749A.
5. 鉴定成果
(1)徐志祥,张丽敏,等. 基于分子识别的农产品中有机磷农药痕量残留检测技术研究,2012.10.13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专家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徐志祥,李丽清,等. 基于分子识别的优势出口农产品中喹乙醇痕量残留检测技术研究,2011.11.19通过省泰安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6. 编著专著、教材
(1)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食品安全学》,科学出版社,副主编,2012;
(2)专著:《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科学出版社,参编,2011.
7. 获得奖励:
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了2007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首届科技创新二等奖、泰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等科技奖励8项。
欢迎有志从事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领域研究的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葡萄酒以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微生物学等相关专业学生报考研究生。
联系电话:0538-8246021;Email: 。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工程专硕培养方案
工程硕士 食品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领域代码:085231 )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全日制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加快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食品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达到以下培养目标和要求。
全日制食品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熟练掌握食品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宽广的食品生产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和工程应用能力,主要是为本领域覆盖范围内的工业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工程设计和研究院所等有关单位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食品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能满足用人单位和社会需求,促进行业发展,推进行业技术进步。
二、培养方向
农产品加工工程、果蔬保鲜工程、食品发酵工程
三、培养方式
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和双导师制。导师组负责学位点建设规划及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组织研究生入学考试命题、阅卷及复试,组织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的论证、专题讨论、中期考核、论文答辩,研究决定与研究生培养有关的其它重要事项。导师组应有来自本校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指导经验的教师,以及来自企业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组成。 导师负责指导制定培养计划、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学生产或社会实践、论文选题、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等。 研究生与导师指导关系的确定采取研究生和导师双向选择的办法。导师调离学校或外出时间超过一年,或因其它原因不能继续指导时,学院负责变更研究生的指导关系,并报学校备案。
实行双导师制,其中一位导师来自培养单位,另一位导师来自企业的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根据学生的论文研究方向,成立指导小组。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学制为2-4年。其中全日制学习方式的修业年限为2年,非全日制学习方式的修业年限为4年。4年不毕业者作结业或退学处理。
五、课程学习与必修环节
1.课程学分
①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
②全日制课程学分不少于26学分。
2.必修环节、校外实践研究
课程设置见附表。
工程实践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要求工程硕士研究生到企业实习,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6-12个月的工程实践。其中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程或技术工作经历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不少于6个月;不具有2年企业工程或技术工作经历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含应届本科毕业生的专业实践教学时间不少于12个月。实践研究的综合表现考核通过者取得相应学分,计6学分。
3. 跨学科或同等学力研究生,须在导师指导下补修3门本学科本科主干课程,计成绩,不计学分。补修课程成绩不合格者,不进行中期考核。
课程设置见附表。
六、毕业与学位要求
1.学位论文
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可以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的内容可以是: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研究、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工程管理等。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学位论文研究工作时间不少于1年。论文工作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
2.论文评审与答辩
答辩资格审核:攻读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获得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论文评审:应评审论文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其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应有2位本领域或相近领域的专家评阅,其中至少有1位是校外专家。
论文答辩:答辩工作由学位点统一组织;答辩委员会由5-7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在职的与本领域相关专家组成,外单位专家至少1人,来自于相关企业的答辩专家至少1人。
3.学位授予
对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按照《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要求,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推荐,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硕士学位。
学院院长(签字):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签字):
学院(公章) 日期:
附表
食品科学与工程 学院 食品工程 领域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
类别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 分 |
学时 |
学 期 |
授课学院 | 备注 |
公共课 | GZ012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专硕) Theoretical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
2 | 32 | 1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GZ011003 |
英语(专硕) Master’s public English |
2 | 32 | 1 | 外语学院 | ||
GZ014001 |
工程伦理 Engineering ethics |
2 | 32 | 1 | 水土学院 | ||
GZ010002 | 现代农业创新与乡村振兴战略Modern agriculture innov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 2 | 32 | 1 | 经管学院 | ||
领域主干课 | ZS003001 |
食品工程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food engineering |
3 | 48 | 1 | 食科学院 | |
ZS003002 |
食品化学分析新技术实验 New technology experiment of food chemical analysis |
2 | 32 | 1 | 食科学院 | ||
ZS003003 |
食品有害生物检测与控制技术 Inspec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 food Biological hazard |
2 | 32 | 1 | 食科学院 | ||
ZS003004 |
食品创新与创业 Foo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
3 | 48 | 1 | 食品学院 | ||
GS015001 |
高级生物统计 Advanced biostatistics |
2 | 36 | 1 | 信息学院 | ||
选修课 | ZS003005 |
现代畜产品加工工程 Modern animal products processing engineering |
2 | 32 | 1 | 食科学院 | |
ZS003006 |
现代果蔬采后工程 Modern fruits and vegetables postharvest engineering |
2 | 32 | 1 | 食科学院 | ||
ZS003007 |
现代果蔬加工工程 Modern fruits and vegetables processing engineering |
2 | 32 | 1 | 食科学院 | ||
ZS003008 | 现代食品发酵与酿造工程Modern food fermentation and brewing engineering | 2 | 32 | 1 | 食科学院 | ||
ZS003009 |
现代食品加工装备 Modern food processing equipments |
2 | 32 | 1 | 食科学院 | ||
ZS003010 |
现代粮油加工工程 Modern grain and oil processing engineering |
2 | 32 | 1 | 食科学院 | ||
ZS003011 | 现代食品工程单元操作Modern food engineering unit operations | 2 | 32 | 1 | 食科学院 | ||
ZS003012 |
食品质量管理体系实务 Food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practice |
2 | 32 | 1 | 食科学院 | ||
ZS003013 |
食品分子生物学实验 Food molecular biology laboratory |
2 | 32 | 1 | 食科学院 | ||
ZS003014 |
食品感官实验 Food sensory evaluation |
2 | 32 | 1 | 食科学院 | ||
ZS003015 |
食品酶工程 Food enzyme engineering |
2 | 32 | 1 | 食科学院 | ||
BXHJ003-3 |
校外实践研究 Off-campus study |
6 | 1年 | ||||
必修环节 |
开题报告 Thesis presentation |
2 | |||||
中期考核 Midterm assessment |
3 | ||||||
实践报告 Practice report |
|||||||
补 修 课 |
BX003020 |
食品工艺学1 Food technology 1 |
不计学分 | 90 | 1 | 食科学院 | |
BX003021 |
食品工艺学2 Food technology 2 |
60 | 2 | 食科学院 | |||
BX003001 |
食品化学 Food chemistry |
40 | 2 | 食科学院 | |||
BX003002 |
食品微生物学 Food microbiology |
48 | 2 | 生科院 |
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朱立贤
朱立贤,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毕业于江南大学,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肉品科学和功能食品方面的研究工作,参与的课题主要有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肉类生产与加工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农业部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牛肉加工与质量控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调理鸡肉产品保鲜技术研究”、国家自然基金“皮质酮对家禽能量食欲的调节及其机制”等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主讲《食品毒理学》等课程。在《meat science》、《Journal of Asian-Australian Animal Science》、《食品科学》、《微生物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副主编《食品毒理学》教材一部。
Email: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发酵工程专业介绍
发酵工程本专业培养从事工业微生物发酵、现代酿酒技术、微生物酶技术、生物产品分离分析技术研究,并适应市场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食品科技人才。该专业导师组现有教授、副教授8人。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级科研课题15项,并与企业联合进行研究的课题10项,具有优越的科研条件。在导师组的集体指导下,根据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制定培养计划,为学生搭建良好的科研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重点研究、解决食品发酵领域的理论及生产实际问题。
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刘丽娜
刘丽娜,女,博士,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兼任山东省软科学项目评审专家、中国农学会农产品加工分会理事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粮油加工及农业副产物的综合利用。主要研究内容为花生多肽的制备、纯化及降血压、抗氧化、免疫调节等生物活性研究,以及通过生物活性肽的氨基酸序列筛选其水解前体蛋白,提高花生蛋白营养价值及附加值。目前,负责国家农业部公益性行业项目“花生加工特性研究与品质评价技术”课题的组织实施,同时还参与科技部农业成果转化项目“低温压榨花生油与功能性花生浓缩蛋白联产体系的建设与产业化”和山东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无公害花生原料基地建设及其精深加工制品产业化开发”等项目的研究工作。通过项目的研究,已发表研究性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3篇,授权国家专利5项。
Email: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侯汉学
姓名 : 侯汉学
职称 : 副教授
侯汉学,男,1974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粮食精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山东农业大学“1512工程”第三层次人员。主要从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方向的教学、科研工作。近年来,承担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1项,国家863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博士后一等资助基金一项;山东省重大科技专项1项,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4项,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1项。在本学科的教学研究中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授权专利6项,参编全国统编教材4部。先后在《Cereal Chemistry》、《Starch/Starke》、《Trend in Carbohydrate Research》、《中国粮油学报》、《食品与发酵工业》、《食品科学》等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
讲授主要课程:
食品工艺学1(粮油加工部分)、食品工艺学2(粮油加工部分)、粮油食品加工学
荣誉称号:
荣获2006年度山东农业大学青年岗位能手,2002年度山东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科研方向:
(1)粮油功能性食品开发;(2)全降解食品包装材料;(3)淀粉改性及其应用
代表性成果:
(1)编写著作:
《功能食品》,国家“十一五”精品课程建设教材,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8,副主编
《粮油加工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9,参编
《焙烤工艺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1,参编
(2)发表的代表性论文:
Hanxue Hou, Haizhou Dong, Guanjun Liu, and Hui Zhang. Preparation and propertes of oxidized corn starches by semi-dry process. Cereal Chem. 2007, 84(3):225-230
Haizhou Dong, Hanxue Hou(通讯作者), Chuanfu Liu and Hui Zha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som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starches from maize cultivars grown in east China. Starch/Starke, 2008, 60(6):305-314
Hanxue Hou, Haizhou Dong, Hui Zhang, and Xiao-Qing So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some structures and functionalites of starches from wheat cultivars grown in east China. Cereal Chem. 2008,85(2):252-256
Hanxue Hou, Haizhou Dong, Zhaosheng Wang and Chuanfu Liu. Some structrual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commercial starches from differrent botanical sources.Trends in Carbohydrate Research,2010,2(1):46-53
(3)获得奖励
干法变性淀粉关键装备及工艺研究,泰安市青年科技奖,2009.11,第1位
普通玉米淀粉深加工产品开发,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04,第4位
高效干法变性淀粉反应装置,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7.04,第4位
优质专用小麦焙烤食品的加工与研制,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4.11,第2位
新型大麦营养食品-AD钙大麦芽营养麦片加工技术的研究,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3.11,第3位
(4)申请/授权专利
专利类别 | 位次 | 专利名称 | 专利号 | 受权 情况 | 受权/申请日期 |
外观设计 | 2 | 矩形餐盒 | ZL20093 0011580.4 | 已受权 | 2010.1.20 |
2 | 方便面桶碗 | ZL20093 0011579.1 | 已受权 | 2010.1.20 | |
实用新型专利 | 2 | 一种高效混合器 | ZL200420097423.1, | 已受权 | 2005.11.2 |
1 | 干法制备变性淀粉反应装置 | ZL200420097422.7 | 已受权 | 2005.11.2 | |
2 | 一种可食性全降解材料自动喂料装置 | ZL20092 0018373.6 | 已受权 | 2009.12.16 | |
2 | 一种全降解材料制品自动喷涂生产线上的胶雾水幕回收装置 | ZL20092 0018374.0 | 已受权 | 2009.12.16 | |
发明专利 | 2 | 一种淀粉基可食性膜及其制备方法 | 200910013949.4 | 已受理 | 2009.1.19 |
1 | 一种可食性淀粉基食品包装膜及其制备方法 | 201010232198.8 | 已受理 | 2010.7.16 | |
3 | 鲜切生姜涂膜保鲜技术 | 201010232190.1 | 已受理 | 2010.7.16 | |
2 | 植物纤维、淀粉发泡全降解材料防水制品 | 200910013866.5 | 已受理 | 2009.1.16 | |
3 | 一种新型无碱均相生产氧化淀粉方法 | 201010238449.3 | 已受理 | 2010.7.22 |
E-mail: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陈义伦
陈义伦,男,1966年5月生,1988年7月参加工作,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现任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科学系主任、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主任,兼任教育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工作委员会成员,中国营养学会会员,山东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标准化协会理事,山东微生物学会会员,泰安市营养学会副会长,泰安市科技特派员。主讲《食品营养与卫生学》、《现代营养学》、《食品资源与利用》等课程。曾获山东农业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获山东农业大学优秀毕业实习指导教师,山东农业大学教学管理先进个人等称号。
科研方向:果蔬加工、发酵食品、功能食品与食品安全。代表性科研和学术成果:主持完成国家“十五”、“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应用的综合示范”子课题研究,主持完成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梨果加工技术体系的研发与示范”研究,鉴定成果3项,获山东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泰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 25篇。副主编全国农业院校统编教材《食品卫生学》、《食品营养与卫生学》,参编全国农业院校统编教材《食品营养学》。
Email: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张玉华
张玉华,女,1973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食品品质与安全部部长,主要从事农产品品质安全检测与控制技术相关研究与工程化推广。近年来,承担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3项,国家863重点项目1项,商务部“放心肉”项目1项,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2项,山东省服务业引导资金重点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出版著作1部;获得专利5项。
主要研究方向:
1. 农产品物流过程中货架期预测及延长技术。
2. 生物保鲜剂作用机理及其应用技术。
3. 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Email:z11f@163.com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介绍
食品加工与安全“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是与食品原料生产、食品加工、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及监管等方面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以发展现代农业和食品产业为宗旨,为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现代食品加工与安全理论,能够独立承担本领域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
该专业现有研究生导师22人,承担国家“863”计划等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及省部级项目84项,具有优越的科研条件。在导师组的集体指导下,根据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制定培养计划,为学生搭建良好的科研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重点研究、解决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生产实际问题。
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介绍
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是全国最早建立食品学科的院校之一,至今已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1992年成立食品科学系,2000年在原食品科学系的基础上组建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三个系、一个研究所和一个实验教学中心,即食品科学系、食品工程系、食品生物技术系、食品科学研究所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学院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及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食品工程、食品加工与安全、食品加工与安全(与英国切斯特大学联合培养)三个专业学位硕士点。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葡萄与葡萄酒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中英)四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1680人,博士研究生32人,硕士研究生233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68人,其中专任教师53人(教授13人,副教授27人,讲师12人,助教1人)。拥有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专家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岗位专家1人,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岗位专家2人,入选山东农业大学“1512工程”第一层次2人,第二层次6人。
学院设有“食品科学”省级特色重点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山东省特色专业、山东省名校工程建设专业、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和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建设专业。设有国家牛肉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加工与质量控制功能研究室,食品加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与质量控制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粮食加工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
学院先后获省部级以上各类成果奖20多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四等奖1项,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十二五”以来,先后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82项,立项经费达8015万元;主持1项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实现学校国际合作项新突破。授权国家专利62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52项。发表学术论文715篇,其中SCI、EI收录325篇;出版著作38部;先后转化科技成果27项,获社会经济效益256亿元,为我省食品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高度重视本科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与管理人才。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考取硕士研究生达50%以上,出国深造达10%以上。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积极支持学生开展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学院加强国际交流,先后选送30多名教师赴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等国家访学与合作研究,每年有10多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出国学习交流;每年有美国、加拿大、英国、新西兰等国家的10多位专家来我院讲学和学术交流,使我院的学术影响不断扩大,学术水平全面提高。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是21世纪最具发展前途的学科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提供难觅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学院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继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突出实践育人环节,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社会服务水平,努力将学院建成为以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学科为优势,以食品科学学科为特色,国内同类学科领先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王淑贞
王淑贞,女,1957年生,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研究员,兼任山东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产品采后生理及保鲜技术。近5年主持山东省自然基金课题1项,参加国家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项,山东省科技攻关课题1项,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发改委等下达科研课题多项。获奖成果有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农业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三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全国农牧渔丰收三等奖1项。参加申报国家专利40余项,已获授权国家专利20项。发表论文40 余篇,主编或参编著作16部。 Email: wangsz@sdip.cn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张欣
张欣,女,学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4年参加工作。现任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工程系主任,主要从事《果蔬贮运学》、《食品保鲜与贮藏工艺学》、《园艺产品贮藏保鲜实用技术》、《食品冷冻工艺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主要为果蔬贮藏保鲜和食品冷冻工艺等。主持完成省教委课题“黄花菜采后冷藏、速冻保鲜技术研究”,主持完成校级教学研究课题“《果蔬贮运学》课程实践教学的设计与运行”,参加省科技厅科技攻关课题“果蔬运销技术体系的建立与相关设备的研究与开发”、济南市科技局“果蔬保鲜用ClO2释缓剂的研制与开发”,主持并参加横向课题多项。先后在《食品与发酵工业》、《食品科学》、《冷饮与速冻食品工业》、《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8篇,参加编写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园艺产品贮藏加工学》、国家“十一五”高等学校通用教材《食品物流学》等著作6部,其中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食品保藏学》、《食品冷冻冷藏学》两部为副主编。 Email: zhang2365@163.com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
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 0832 )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现代食品工业和社会需求,在加强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重视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创新精神、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人文素养。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求实创新、严谨的科学作风、献身科学的精神和较高的人文素养。2.较为系统的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较深入地了解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熟练掌握有关实验技术和工程实践技能。3.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4.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5.能运用该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开展本学科的新工艺、新理论、新产品研究和工程实践,具备良好的科研、设计、教学和工程实践能力。6.身心健康。
二、学科方向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食品微生物与发酵
三、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组负责学位点建设规划及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组织研究生入学考试命题、阅卷及复试,组织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的论证、专题讨论、中期考核、论文答辩,研究决定与研究生培养有关的其它重要事项。 导师负责指导制定培养计划、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学生产或社会实践、论文选题、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等。 研究生与导师指导关系的确定采取研究生和导师双向选择的办法。导师调离学校或外出时间超过一年,或因其它原因不能继续指导时,学院负责变更研究生的指导关系,并报学校备案。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学制三年,学习年限三至五年,五年不毕业者作结业或退学处理。
五、课程学习与必修环节
1.课程学分
①课程总学分共 30学分(含专题讨论与校外实践1学分)。
②学位课程不低于16学分。
2.必修环节、校外实践研究
专题讨论与校外实践研究1学分
3. 跨学科或同等学力研究生,须在导师指导下补修3门本学科本科主干课程,计成绩,不计学分。补修课程成绩不合格者,不进行中期考核。
课程设置(附表1)
六、毕业与学位要求
答辩资格审核: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任务、实践环节,修满规定学分,完成学位论文,经导师同意后方可申请预答辩。学院对硕士研究生的答辩资格和科研原始资料(资料存档地点由学院和导师协商)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报学校核准,准予预答辩。
论文预答辩:各学位点组织硕士研究生论文预答辩。学校抽取部分研究生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预答辩。通过预答辩发现论文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建议并决定是否进行正式论文答辩。预答辩不通过者,则延期毕业。
论文答辩:答辩工作由学位点统一组织;答辩委员会由5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在职专家组成,外单位专家至少1人。
学位授予: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须在SCI、EI、CPCI或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或被接收)不少于1篇研究论文(学位论文内容、第一作者且第一署名单位必须为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方可申请硕士学位。一篇论文只能用于一位研究生的学位申请。
对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按照《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要求,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推荐,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硕士学位。
学院院长(签字):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签字):
学院(公章) 日期:
附表1
食品科学与工程 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 硕士生课程设置 学科方向: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食品微生物与发酵 |
|||||||
课程 类别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开课学期 | 开课学院 | |
学位课程 | GS012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Theoretical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
2 | 36 | 2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GS011002 |
硕士公共英语 Master’s public English |
4 | 72 | 1-2 | 外语学院 | ||
S003048 |
高级食品化学 Advanced food chemistry |
3 | 54 | 1 | 食科学院 | ||
S003062 |
现代食品微生物进展 Advances in modern food microbiology |
2 | 36 | 1 | 食科学院 | ||
S003063 |
现代食品微生物实验技术 Modern food microbiology laboratory |
1 | 18 | 1 | 食科学院 | ||
S003051 |
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echnology |
2 | 36 | 1 | 食科学院 | ||
S003064 |
食品资源与利用 Food resources and utilization |
2 | 36 | 1 | 食科学院 | ||
选修课程 | S003052 |
现代营养学 Modern nutriology |
2 | 36 | 2 | 食科学院 | |
S003065 |
食品研究法 Food research methodology |
2 | 36 | 1 | 食科学院 | ||
S003054 |
功能食品化学 Functional food chemistry |
2 | 36 | 1 | 食科学院 | ||
S003055 |
食品安全科学 Science of food safety |
2 | 36 | 1 | 食科学院 | ||
S003066 |
现代发酵与酿酒技术 Modern fermentation technique and brewing |
2 | 36 | 1 | 食科学院 | ||
S003067 |
粮食、油脂与植物蛋白化学 Chemistry of food, oil and vegetable protein |
2 | 36 | 1 | 食科学院 | ||
S003068 |
果蔬加工新技术 New technology of fruit and vegetable processing |
2 | 36 | 2 | 食科学院 | ||
S003069 |
天然产物分离技术 Natural products separation technology |
2 | 36 | 2 | 食科学院 | ||
S003070 |
肉品加工新技术 New technology of meat processing |
2 | 36 | 2 | 食科学院 | ||
S003071 |
食品生物技术 Food biotechnology |
2 | 36 | 2 | 食科学院 | ||
S003072 |
果蔬采后新技术 New postharvest technology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
2 | 36 | 2 | 食品学院 | ||
S003073 |
发酵工程进展 Advances in fermentation engineering |
2 | 36 | 2 | 食科学院 | ||
GS012002 |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Marxist methodology of social science |
1 | 18 | 2 | 二选一,马克思学院 | ||
GS012003 |
自然辩证法概论 Introduction to dialectics of nature |
1 | 18 | 2 | |||
必修环节 | BXHJ003S-2 |
专题讨论与实践教育 Seminar & practice |
1 | 18 | 3 | 食科学院 | |
开题报告 Thesis presentation |
2 | 食科学院 | |||||
中期考核 Midterm assessment |
3 | 食科学院 | |||||
补修课程 | BX003001 |
食品化学 Food chemistry |
不计学分 | 40 | 2 | 食科学院 | |
BX003002 |
食品微生物学 Food microbiology |
48 | 2 | 食科学院 | |||
BX003020 |
食品工艺学1 Food technology 1 |
90 | 1 | 食科学院 |
食品科学与工程考研院校
基本信息
专业点分布
食品科学与工程考研院校
基本信息
专业介绍
专业点分布
专业院校排名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19 | 中国农业大学 | A+ |
2 | 10295 | 江南大学 | A+ |
3 | 10403 | 南昌大学 | A |
4 | 10307 | 南京农业大学 | A- |
5 | 10335 | 浙江大学 | A- |
6 | 10504 | 华中农业大学 | A- |
7 | 10561 | 华南理工大学 | A- |
8 | 10057 | 天津科技大学 | B+ |
9 | 10152 | 大连工业大学 | B+ |
10 | 10224 | 东北农业大学 | B+ |
11 | 10264 | 上海海洋大学 | B+ |
12 | 10299 | 江苏大学 | B+ |
13 | 10423 | 中国海洋大学 | B+ |
14 | 10564 | 华南农业大学 | B+ |
15 | 10712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B+ |
16 | 10011 | 北京工商大学 | B |
17 | 10129 | 内蒙古农业大学 | B |
18 | 10157 | 沈阳农业大学 | B |
19 | 10183 | 吉林大学 | B |
20 | 10353 | 浙江工商大学 | B |
21 | 10359 | 合肥工业大学 | B |
22 | 10389 | 福建农林大学 | B |
23 | 10635 | 西南大学 | B |
24 | 10086 | 河北农业大学 | B- |
25 | 10193 | 吉林农业大学 | B- |
26 | 10240 | 哈尔滨商业大学 | B- |
27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学 | B- |
28 | 10327 | 南京财经大学 | B- |
29 | 10463 | 河南工业大学 | B- |
30 | 10496 | 武汉轻工大学 | B- |
31 | 10566 | 广东海洋大学 | B- |
32 | 10213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C+ |
33 | 10223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 C+ |
34 | 10337 | 浙江工业大学 | C+ |
35 | 10390 | 集美大学 | C+ |
36 | 10462 | 郑州轻工业学院 | C+ |
37 | 10466 | 河南农业大学 | C+ |
38 | 10538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C+ |
39 | 10559 | 暨南大学 | C+ |
40 | 10610 | 四川大学 | C+ |
41 | 10167 | 渤海大学 | C |
42 | 10386 | 福州大学 | C |
43 | 10464 | 河南科技大学 | C |
44 | 10589 | 海南大学 | C |
45 | 10623 | 西华大学 | C |
46 | 10626 | 四川农业大学 | C |
47 | 10676 | 云南农业大学 | C |
48 | 10708 | 陕西科技大学 | C |
49 | 11646 | 宁波大学 | C |
50 | 10252 | 上海理工大学 | C- |
51 | 10364 | 安徽农业大学 | C- |
52 | 10435 | 青岛农业大学 | C- |
53 | 10536 | 长沙理工大学 | C- |
54 | 10733 | 甘肃农业大学 | C- |
55 | 11117 | 扬州大学 |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