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研究生招生
95%的同学还阅读了:[西北工业大学考研真题免费下载] [西北工业大学历年保研笔试/面试真题汇.pdf] [西北工业大学预推免信息汇总表.xls] [西北工业大学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分数线]
[西北工业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西北工业大学考研难吗]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西北工业大学考研群]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学费]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辅导]
[考研国家线(历年汇总)]
[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动力与能源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2021年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招生简章
由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承办的2021研究生暑期学校现面向全国“一流”高校、“一流”学科,第四轮学科评估A类学科高校招生。本次暑期学校将主要围绕动力与能源相关专业领域前沿内容进行讲座、座谈。
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是从事航空发动机与新型能源领域的高水平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三航”特色学院。
学院拥有一支非常优秀的教师队伍,有教职工139人,其中:有教授31人,副教授65人,博士生导师28人。双聘院士1人,顾问教授1人,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7人,国家级专家6人,陕西省教学名师2人,教育部教指委委员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陕西省百人计划入选者1人,陕西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陕西省政协委员1人,陕西省特聘专家1人,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5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2人,陕西省杰出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人。
学院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两个一级学科,其中,“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A+)是国家重点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是工信部重点学科,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
学院拥有1个国家级实验室、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拥有2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和1个国家重点项目支撑团队。近五年, 学院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发明或进步奖10项,自然基金重点项目3项,千万级项目25项,国际合作项目 2项,在PRL、JPP、JFM等重要影响力期刊发文20余篇。
学院拥有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111引智基地、国家外专局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单位等国家合作平台,与英国剑桥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等世界30余所大学以及英国罗•罗公司、俄罗斯航空发动机中央研究院等世界著名航空发动机研制单位建立了紧密的科研合作关系,与学院长期合作的外方教授有2人获得“国家友谊奖”。
一、暑期学校安排
活动时间:2021年7月3日-2021年7月4日
报名时间:即日起至2021年6月30日
举办形式:线上腾讯会议
内容安排:线上学科前沿讲座、导师与同学线上座谈、实验室简介等。
二、报名条件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心健康。有志于从事动力与能源学科领域的学术研究,并且有意于到我校继续深造。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经我院审核通过,可参加本次“暑期学校”。
1、“一流”高校应届本科生,本科三年平均学分积成绩位于所在专业的前50%,英语6级≥425分,或具有相当的其它英语考试(如托福、雅思、GRE等)成绩(2022届本科毕业生)。
2、“一流”学科高校应届本科生,本科三年平均学分积成绩位于所在专业的前30%,英语6级≥425分,或具有相当的其它英语考试(如托福、雅思、GRE等)成绩(2022届本科毕业生)。
3、其他高校应届本科生,本科三年平均学分积成绩位于所在专业的前5%,英语6级≥425分,或具有相当的其它英语考试(如托福、雅思、GRE等)成绩(2022届本科毕业生)。
三、报名方式
1、登录网址: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b.nwpu.edu.cn/)选择动力与能源学院暑期夏令营,填写报名信息,并上传所有申报材料的电子版。
2、申请人须提供以下材料:
(1)《西北工业大学2021年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申请表》(见附件);
(2)本科前三年成绩单、综合测评成绩单(加盖学校或院系教务部门公章);
(3)其他证明材料(已发表论文、获奖证书或其它考试证书的复印件);
请申请人将以上材料扫描(或拍照)后整合为一个PDF文件,文件命名为“考生姓名-报考专业”,邮件主题为“考生姓名-报考专业”,上传至报名系统。
四、资格审核及录取
报名资格的审核和录取工作由学院和研究生院负责。暑期夏令营的考核将在 2021 年 7 月结束,申请人可登录报名系统查询录取结果。
五、相关政策
活动期间各学院将对学员进行综合考核,考核通过学员享受下列政策:
1、获得所在院校2022年推免生资格的学员,报考我院可被我校直接录取为推荐免试研究生。
2、未获得所在院校2022年推免生资格的学员,如报考我校2022年硕士研究生且初试成绩达到报考学院报考专业的复试分数线,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并优先向优秀导师推荐,申报我校各类研究生项目时先。
六、联系方式
联 系 人:郝老师
联系电话:029-88431117
学院网址:http://dongneng.nwpu.edu.cn/
西北工业大学保研: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2020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由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主办的2019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暑期学校现面向全国“双一流”高校、“双一流”学科,第四轮学科评估A类学科高校招生。本次暑期学校将主要围绕动力与能源相关专业领域前沿内容进行讲座、参观、座谈。一、暑期学校安排
报到时间:2019年7月3日
活动时间:2019年7月4日-2019年7月5日
人员安排:全国重点高校学员40名左右
内容安排:学科前沿讲座、实验室参观及座谈、复试等。
二、报名条件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心健康。有志于从事动力与能源学科领域的学术研究,并且有意于到我校继续深造。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经我院审核通过,可参加本次“暑期学校”。
1、“双一流”高校应届本科生,本科三年平均学分积成绩位于所在专业的前50%,英语6级&ge425分,或具有相当的其它英语考试(如托福、雅思、GRE等)成绩(2020届本科毕业生)。
2、“双一流”学科高校应届本科生,本科三年平均学分积成绩位于所在专业的前30%,英语6级&ge425分,或具有相当的其它英语考试(如托福、雅思、GRE等)成绩(2020届本科毕业生)。
3、其他高校应届本科生,本科三年平均学分积成绩位于所在专业的前5%,英语6级&ge425分,或具有相当的其它英语考试(如托福、雅思、GRE等)成绩(2020届本科毕业生)。
三、报名方式
1、登录网址:http://yzb.nwpu.edu.cn/填写报名信息,并上传所有申报材料的电子版。
2、申请人须在2019年6月25日前向学院递交以下纸质版材料
1)《西北工业大学2019年研究生暑期夏令营申请表》(申请人网上下载)
2)本科前三年成绩单、综合测评成绩单(加盖学校或院系教务部门公章)
3)其他证明材料(各种能够证明申请人综合素质的学术论文、出版物、原创性工作成果证明材料、各类获奖证书复印件、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单或体现自身英语水平的证明材料复印件)
4)暑期夏令营安全责任协议书2份
电子版报名材料截止日期为:2019年6月25日。上述所有材料的纸质版请在报到时一并提交。
四、录取通知方式
学院将对申请者材料进行审核,确定符合暑期学校要求后将通过电话通知被录取的学生。
五、相关政策
1.获得所在院校2020年推免生资格的学员,报考我校可被我校直接录取为推荐免试研究生。
2.未获得所在院校2020年推免生资格的学员,如报考我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且初试成绩达到报考学院报考专业的复试分数线,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并优先向优秀导师推荐,申报我校各类研究生项目时优先。
3.我校录取的硕士推免生,第一学年享受硕士一等奖助学金。对于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硕士推免生,其专业排名在前10%的,第一学年同时享受硕士国家奖学金待遇。我校录取的直博生,第一学年享受博士一等奖助学金。对于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直博生,专业排名在前10%的,第一学年同时享受硕士国家奖学金待遇,特别优秀者可申请参评博士国家奖学金(硕士国家奖学金待遇与博士国家奖学金不可兼得)。
4.对于我校录取的本科学校为“双一流”高校统考生,初试成绩(英语和业务课一)在我校本学科录取考试中排名在前10%,第一学年享受一等奖助金。
六、其他
所有学员应遵守我校暑期夏令营所有规章制度,因个人行为导致的意外事故,由学员本人承担。
附:
招生学科专业、考试科目详细情况可查询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动力与能源学院资料可查询:http://dongneng.nwpu.edu.cn/xygk/xyjj.htm
导师详细资料可查询: http://dongneng.nwpu.edu.cn/szdw/lyys.htm
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系统地掌握本学科领域的专门知识,为科研院所、产业部门和政府相关职能机构培养具有创新潜质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具体目标为:
(1) 热爱祖国,忠于人民,遵纪守法,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职业操守;拥有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态;
(2) 具有较好的数理基础与信息获取、处理、利用等控制学科专业知识,知晓本学科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理论、技术和研究方法;
(3) 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深刻理解本学科的新理论和先进技术方法,通过独立思考和灵活运用,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
(4) 具有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学术道德,具备勇于探索、不畏艰难和坚韧不拔的科学精神;
(5) 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具备快速查阅外文文献获取新知识、新思想的能力,能运用英语进行一般性的国际学术交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良好的工程管理和协调关系能力。
二、研究方向
系统地掌握本学科领域的专门知识,为科研院所、产业部门和政府相关职能机构培养具有创新潜质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具体目标为:
(1) 热爱祖国,忠于人民,遵纪守法,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职业操守;拥有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态;
(2) 具有较好的数理基础与信息获取、处理、利用等控制学科专业知识,知晓本学科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理论、技术和研究方法;
(3) 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深刻理解本学科的新理论和先进技术方法,通过独立思考和灵活运用,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
(4) 具有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学术道德,具备勇于探索、不畏艰难和坚韧不拔的科学精神;
(5) 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具备快速查阅外文文献获取新知识、新思想的能力,能运用英语进行一般性的国际学术交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良好的工程管理和协调关系能力。
二、研究方向
二 级 学 科 | 研 究 方 向 |
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081101) |
1. 现代控制理论及应用 2. 计算机控制、智能控制、网络控制、容错控制 3. 非线性及复杂系统控制 4. 工业自动化 5. 系统建模与仿真 |
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081102) |
1. 现代检测理论与传感器 2. 故障检测理论与应用 3. .集成测控系统 4. 网络化测控技术 5. 嵌入式计算机及应用 6. 物理场特征分析与智能检测系统 |
3.系统工程(081103) |
1. 大系统理论及应用 2. 复杂系统建模、仿真与性能评估 3. 航空电子系统综合、仿真与测试 4. 现代火力控制理论、模型与方法 5. 先进控制理论及应用 6. 智能化决策、指挥与控制工程 7. 管理系统工程 8. 资源环境与信息化系统工程 9. 社会与社会经济系统工程 |
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081104) |
1. 图像处理与图像识别 2. 图像制导与图像测量 3. 生物医学图像 4. 图像与视频处理 5. 智能控制和应用系统 |
5.导航、制导与控制(081105) |
1. 航天器及导弹制导与控制系统 2. 先进惯性导航系统 3. 飞行控制与仿真技术 4. 先进控制理论及应用 5. 通信、测控、信息安全与对抗技术 |
三、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小组的组成可根据硕士生的研究方向及课题内容由导师提名、学院领导批准,小组成员一般由 3~5 名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含导师)组成,但硕士生导师在硕士生培养中起主导作用。同时,指导小组应协助导师对硕士生的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进行指导。学院及有关领导要指导和检查硕士生的培养工作。
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 2.5 年。
五、课程设置
1. 公共课(学位必修课,6 学分)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13M008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0 | 1,2 | 考试 |
13M009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0 | 1,2 | 考试 |
16M001 | 高级英语听说与高级英语写作 | 108 | 3.0 | 1,2 | 考试 |
3. 专业基础课(学位必修课,在下列课程中至少选 6 学分)
<table border="1" cellspacing="0” style=" width:100%;"="" width="100%">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11M001 数值分析 60 3.0 1 考试 11M003 矩阵论 60 3.0 1 考试 11M004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 60 3.0 2 考试 11M005 数理统计 60 3.0 1 考试 11M006 随机过程 40 2.0 2 考试 11M009 数学物理方程 40 2.0 2 考试 11M010 泛函分析 60 3.0 2 考试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026016 | 自适应控制 | 40 | 2 | 2 | 考试 |
026019 | 最优控制 | 40 | 2 | 2 | 考试 |
026025 | 最优估计 | 40 | 2 | 2 | 考试 |
035002 | 数字测试系统原理及设计 | 40 | 2 | 1 | 考查 |
035046 | 无人海洋航行器控制软件设计与实现 | 40 | 2 | 2 | 考查 |
035049 | 水下航行器路径规划与任务分配 | 40 | 2 | 2 | 考查 |
036001 | 数字波形处理及识别 | 40 | 2 | 1 | 考试 |
036006 | 现代谱分析 | 40 | 2 | 1 | 考试 |
036008 | 高速信号处理系统及其应用 | 40 | 2 | 2 | 考试 |
036028 | 非线性控制系统 | 40 | 2 | 1 | 考试 |
036030 | 系统建模与参数辨识 | 40 | 2 | 1 | 考试 |
036031 | 鲁棒控制系统理论与设计 | 40 | 2 | 2 | 考试 |
036032 | 最优估计理论 | 40 | 2 | 1 | 考试 |
036033 | 现代控制理论 | 40 | 2 | 2 | 考试 |
036035 | 电力电子仿真设计 | 40 | 2 | 1 | 考试 |
036037 | 系统仿真 | 40 | 2 | 2 | 考试 |
036046 | 阵列信号处理 | 40 | 2 | 2 | 考试 |
036062 | 自适应滤波理论与实现 | 40 | 2 | 2 | 考试 |
036072 |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 | 40 | 2 | 2 | 考试 |
036073 | 分布式估计与控制 | 40 | 2 | 2 | 考试 |
076022 | 鲁棒控制理论与系统设计 | 40 | 2 | 1 | 考试 |
076023 | 动力装置控制系统数学模型与仿真 | 40 | 2 | 2 | 考试 |
076024 | 非线性控制系统导论 | 40 | 2 | 2 | 考试 |
076032 | 动态数据建模 | 40 | 2 | 1 | 考试 |
086010 | 现代通信理论 | 40 | 2 | 1 | 考试 |
086013 | 最优控制理论 | 40 | 2 | 2 | 考试 |
086014 | 大系统理论及应用 | 40 | 2 | 1 | 考试 |
086015 | 军事运筹学 | 40 | 2 | 2 | 考试 |
086016 | 智能控制基础 | 40 | 2 | 2 | 考试 |
086021 | 模式识别 | 40 | 2 | 2 | 考试 |
086022 | 虚拟现实基础 | 40 | 2 | 2 | 考试 |
086027 | 通信信号处理 | 40 | 2 | 2 | 考试 |
086028 | 生物神经信息与图象处理 | 40 | 2 | 2 | 考试 |
086030 | 大气动力学与飞行控制系统 | 40 | 2 | 1 | 考试 |
086031 | 机器学习方法及应用 | 40 | 2 | 2 | 考试 |
095049 | 串行总线与分布式测控系统 | 40 | 2 | 2 | 考试 |
095077 | 鲁棒控制理论及应用 | 40 | 2 | 2 | 考试 |
096004 | 模糊控制理论及应用 | 40 | 2 | 2 | 考试 |
096005 | 计算机测量技术 | 40 | 2 | 1 | 考试 |
096006 | 最优控制理论及实现 | 40 | 2 | 2 | 考试 |
096007 | 最优估计理论及应用 | 40 | 2 | 1 | 考试 |
096009 | 伺服系统驱动及传感器件 | 40 | 2 | 1 | 考试 |
096011 | 信号估计与检测 | 40 | 2 | 1 | 考试 |
096012 | 数据分析与信号处理 | 40 | 2 | 2 | 考试 |
096017 | 资源环境信息化工程 | 40 | 2 | 2 | 考试 |
096018 | 非线性系统控制理论 | 40 | 2 | 2 | 考试 |
096021 | 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 | 40 | 2 | 2 | 考试 |
096029 | 信息融合技术及应用 | 40 | 2 | 2 | 考试 |
096035 | TCP/IP 协议分析 | 40 | 2 | 2 | 考试 |
096036 |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 | 40 | 2 | 2 | 考试 |
096038 | 模式识别方法 | 40 | 2 | 1 | 考试 |
096047 | 图像多尺度几何分析 | 40 | 2 | 2 | 考试 |
096080 | 大系统理论及应用 | 40 | 2 | 2 | 考试 |
096082 | 控制系统的工程化设计与实践 | 40 | 2 | 2 | 考试 |
096083 | 算法设计与优化 | 40 | 2 | 2 | 考试 |
096084 | 自适应信号处理 | 40 | 2 | 2 | 考试 |
096085 | 离散事件系统监督控制理论 | 32 | 2 | 1 | 考试 |
09G102 | 网络控制 | 40 | 2 | 2 | 考试 |
106005 | 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 | 40 | 2 | 1 | 考试 |
106012 | VLSI 系统与电路设计 | 40 | 2 | 1 | 考试 |
126013 | 管理信息系统 | 40 | 2 | 1 | 考试 |
02M001 | 线性系统理论 | 60 | 3 | 1,2 | 考试 |
03M001 | 自适应信号原理及应用 | 60 | 3 | 2 | 考试 |
08M001 |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 | 60 | 3 | 1 | 考试 |
08M002 | 神经网络原理及应用 | 60 | 3 | 1 | 考试 |
09M001 | 线性系统理论 | 60 | 3 | 1,2 | 考试 |
09M002 | 计算机控制系统 | 60 | 3 | 1,2 | 考试 |
09M003 | 数字信号处理 | 60 | 3 | 1 | 考试 |
11M007 | 光电子技术 | 60 | 3 | 1 | 考试 |
对于非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可免修公共实验课,以专业课替代。对缺少本科层次专业基础的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若干门本学科的本科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但不计入总学分。
六、培养环节
1. 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是硕士研究生重要的培养环节,需达到相关学分要求。
(1) 高级英语听说与高级英语写作在达到相关要求后可申请免修;
(2) 学术素养概论课程内容包括: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知识产权、人文艺术、心理学、职业规划、学术文献查阅、学术论文撰写等内容;
(3)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按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计划,允许分阶段选课,但最迟须在入学后 1 年内完成选课。修课时间可根据需要选择,或安排在论文工作前,或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同时进行,但学位必修课一般应在第一学年内完成,所有课程应在两年内完成。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修完所规定的学分。
2. 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环节着重培养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采用教学实践、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建设、挂职锻炼、志愿者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可在短学期或假期进行。综合实践结束后应填
写《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综合实践总结表》,由指导教师写出评语并附综合实践实施单位意见,一同归入本人业务档案。
3. 论文开题
论文开题工作是硕士生进行学位论文工作的起点,最迟一般应在第三学期末之前进行。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阅读有关文献尤其是外文文献,形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应就选题的科学意义、选题背景、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和课题条件等做出论证。
学院、学位分会与导师须协商成立硕士学位论文开题评审小组,评审小组由至少三名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组成,设组长 1 人,硕士生应向评审小组汇报论文开题报告,评审小组进行严格评审并给出评审意见。
评审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研究工作,不合格者予以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重新进行论文开题汇报,评审仍不合格者终止培养或走其他分流途径。
4. 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后 6 个月左右时间,应提交论文中期进展报告,报告应包括:论文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论文计划进度进行;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参加的科研学术情况;目前存在的或预期可能出现的问题,拟采用的解决方案等;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研究内容。
根据论文中期的研究进展和学科发展,允许学生对论文开题时的论文选题(题目、内容、研究计划等)做出必要的调整。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时,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应与中期考核后确定的学位论文的内容基本一致。
学院、学位分会与导师协商组成考核小组,考核小组由至少三名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组成,设组长 1 人,考核小组负责对硕士生提交的论文中期进展报告进行严格审查。审查合格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研究工作,不合格者予以警告并限期修,重新提交报告,再次考核仍不合格者终止培养或走其他分流途径。
5. 学位论文撰写
硕士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系统完整的学术研究工作的总结,硕士学位论文应具有较好的学术性和相当的工作量,利用已有的理论或方法解决了本学科的科学问题,进行必要的理论分析并得到正确结果。具体要求按《西北工业大学关于学位论文撰写的规定》执行。
6. 学位论文答辩
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参照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规定执行。
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敬业精神,身心健康。
2. 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学术创新潜力较大。
3. 具有较好的国际交流能力。
4. 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
二、研究方向
培养方案中应明确列出本学科、专业可以培养硕士生的若干研究方向和内容简介。
1. 传感信息获取处理与传输技术:传感信息获取、传输与处理技术;航空航天遥感信息技术;光电-雷达综合探测与信息处理;高光谱图像处理及其应用;目标分类与识别;数据、图像压缩与传输技术;水声信号处理;语音信号处理。
2. 现代信号处理及其应用:联合时频分析与子波变换,非线性信号处理,盲信号处理, 混沌、分形信号及其应用。
3. 智能信息处理:神经网络模型、算法、设计与实现;深度学习及其应用;智能计算, 自然计算;智能信号处理在目标识别、图像理解、通信、多媒体技术、精确制导、控制等领域的应用;基于神经网络、人工智能、模糊逻辑等的综合智能信息处理及其应用。
4. 机器视觉与图像处理:图像分析、变换与处理及其应用;计算成像;遥感多光谱/高光谱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与目标识别;光电检测、三维测量与三维重建技术;机器视觉、图像理解与视频监视技术;色彩设计与可视化技术及其应用;体视化技术。
5. 多传感器及阵列信号处理:阵列信号处理;多传感器信息获取技术;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参数及目标识别与跟踪。
6. 信号检测、估值与自适应处理:信号检测的理论及方法;波形设计及其最佳处理技术; 自适应信号处理算法与系统设计;系统辩识及其应用;信号参数估计的理论与方法。
1.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敬业精神,身心健康。
2. 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学术创新潜力较大。
3. 具有较好的国际交流能力。
4. 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
二、研究方向
培养方案中应明确列出本学科、专业可以培养硕士生的若干研究方向和内容简介。
1. 传感信息获取处理与传输技术:传感信息获取、传输与处理技术;航空航天遥感信息技术;光电-雷达综合探测与信息处理;高光谱图像处理及其应用;目标分类与识别;数据、图像压缩与传输技术;水声信号处理;语音信号处理。
2. 现代信号处理及其应用:联合时频分析与子波变换,非线性信号处理,盲信号处理, 混沌、分形信号及其应用。
3. 智能信息处理:神经网络模型、算法、设计与实现;深度学习及其应用;智能计算, 自然计算;智能信号处理在目标识别、图像理解、通信、多媒体技术、精确制导、控制等领域的应用;基于神经网络、人工智能、模糊逻辑等的综合智能信息处理及其应用。
4. 机器视觉与图像处理:图像分析、变换与处理及其应用;计算成像;遥感多光谱/高光谱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与目标识别;光电检测、三维测量与三维重建技术;机器视觉、图像理解与视频监视技术;色彩设计与可视化技术及其应用;体视化技术。
5. 多传感器及阵列信号处理:阵列信号处理;多传感器信息获取技术;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参数及目标识别与跟踪。
6. 信号检测、估值与自适应处理:信号检测的理论及方法;波形设计及其最佳处理技术; 自适应信号处理算法与系统设计;系统辩识及其应用;信号参数估计的理论与方法。
7. 虚拟现实与多媒体技术:系统的虚拟设计与仿真;虚拟现实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作战模拟系统和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应用;人-机多维信息交互技术;计算机图形学及三维显示技术;多媒体信号(语音、图像、文字等)的处理与合成。
8. 高速信号处理及其应用:高速数字信号处理系统设计;实时信号处理技术及应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芯片及系统开发与应用;VLSI 信号处理系统的设计;虚拟仪器与信号处理。
9. 信息安全:信息隐藏:生物特征与数字身份认证;数字指纹;数字水印与信息加密。
三、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小组的组成可根据硕士生的研究方向及课题内容由导师提名、学院领导批准,小组成员一般由 3~5 名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含导师)组成,但硕士生导师在硕士生培养中起主导作用。同时,指导小组应协助导师对硕士生的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进行指导。学院及有关领导要指导和检查硕士生的培养工作。
在培养过程中,应采取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办法,应在高水平的科研项目中培养硕士生的开拓创新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特别要注意培养硕士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国际化能力和综合素质;要鼓励硕士生参加境内外学术活动、独立钻研和从事探索性的研究。
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 2.5 年。
五、课程设置
硕士生的课程学习应至少取得 27 学分,其中包括:
1. 公共课(学位必修课,6 学分)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13M008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0 | 1,2 | 考试 |
13M009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0 | 1,2 | 考试 |
16M001 | 高级英语听说与高级英语写作 | 108 | 3.0 | 1,2 | 考试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11M001 | 矩阵论 | 60 | 3.0 | 1 | 考试 |
11M003 | 数值分析 | 60 | 3.0 | 1 | 考试 |
11M004 |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 | 60 | 3.0 | 2 | 考试 |
11M005 | 数理统计 | 60 | 3.0 | 1 | 考试 |
11M006 | 随机过程 | 40 | 2.0 | 2 | 考试 |
11M009 | 数学物理方程 | 40 | 2.0 | 2 | 考试 |
11M010 | 泛函分析 | 60 | 3.0 | 2 | 考试 |
对于非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可免修公共实验课,以专业课替代。对缺少本科层次专业基础的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若干门本学科的本科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但不计入总学分。
六、培养环节
1. 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是硕士研究生重要的培养环节,需达到相关学分要求。
(1) 高级英语听说与高级英语写作在达到相关要求后可申请免修;
(2) 学术素养概论课程内容包括: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知识产权、人文艺术、心理学、职业规划、学术文献查阅、学术论文撰写等内容;
(3)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按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计划,允许分阶段选课,但最迟须在入学后 1 年内完成选课。修课时间可根据需要选择,或安排在论文工作前,或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同时进行,但学位必修课一般应在第一学年内完成,所有课程应在两年内完成。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修完所规定的学分。
2. 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环节着重培养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采用教学实践、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建设、挂职锻炼、志愿者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可在短学期或假期进行。综合实践结束后应填写《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综合实践总结表》,由指导教师写出评语并附综合实践实施单位意见,一同归入本人业务档案。
3. 论文开题
论文开题工作是硕士生进行学位论文工作的起点,最迟一般应在第三学期末之前进行。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阅读有关文献尤其是外文文献,形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应就选题的科学意义、选题背景、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和课题条件等做出论证。
1. 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是硕士研究生重要的培养环节,需达到相关学分要求。
(1) 高级英语听说与高级英语写作在达到相关要求后可申请免修;
(2) 学术素养概论课程内容包括: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知识产权、人文艺术、心理学、职业规划、学术文献查阅、学术论文撰写等内容;
(3)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按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计划,允许分阶段选课,但最迟须在入学后 1 年内完成选课。修课时间可根据需要选择,或安排在论文工作前,或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同时进行,但学位必修课一般应在第一学年内完成,所有课程应在两年内完成。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修完所规定的学分。
2. 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环节着重培养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采用教学实践、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建设、挂职锻炼、志愿者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可在短学期或假期进行。综合实践结束后应填写《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综合实践总结表》,由指导教师写出评语并附综合实践实施单位意见,一同归入本人业务档案。
3. 论文开题
论文开题工作是硕士生进行学位论文工作的起点,最迟一般应在第三学期末之前进行。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阅读有关文献尤其是外文文献,形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应就选题的科学意义、选题背景、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和课题条件等做出论证。
学院、学位分会与导师须协商成立硕士学位论文开题评审小组,评审小组由至少三名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组成,设组长 1 人,硕士生应向评审小组汇报论文开题报告,评审小组进行严格评审并给出评审意见。
评审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研究工作,不合格者予以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重新进行论文开题汇报,评审仍不合格者终止培养或走其他分流途径。
4. 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后 6 个月左右时间,应提交论文中期进展报告,报告应包括:论文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论文计划进度进行;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参加的科研学术情况;目前存在的或预期可能出现的问题,拟采用的解决方案等;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研究内容。
根据论文中期的研究进展和学科发展,允许学生对论文开题时的论文选题(题目、内容、研究计划等)做出必要的调整。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时,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应与中期考核后确定的学位论文的内容基本一致。
学院、学位分会与导师协商组成考核小组,考核小组由至少三名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组成,设组长 1 人,考核小组负责对硕士生提交的论文中期进展报告进行严格审查。审查合格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研究工作,不合格者予以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重新提交报告, 再次考核仍不合格者终止培养或走其他分流途径。
5. 学位论文撰写
硕士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系统完整的学术研究工作的总结,硕士学位论文应具有较好的学术性和相当的工作量,利用已有的理论或方法解决了本学科的科学问题,进行必要的理论分析并得到正确结果。具体要求按《西北工业大学关于学位论文撰写的规定》执行。
6. 学位论文答辩
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参照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规定执行。
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风能和太阳能系统及工程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敬业精神, 身心健康。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好的国际交流能力,以及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
掌握风能和太阳能利用的基础理论,了解本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前沿课题,掌握风能或
/和太阳能系统的设计理论和方法,具备风能或/和太阳能系统的设计能力和研发能力,具有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比较开阔的国际视野,具备在本学科领域做出创造性成果的基本能力。
二、研究方向
1. 风力发电学:
(1) 风力发电机组的设计
(2) 风力发电机组的结构、强度和振动
(3) 风轮的非稳态气动特性及载荷
(4) 智能叶片的设计
(5) 海上风电技术
(6) 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
(7) 风电机组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8) 风资源评估和经济型分析
2. 光伏发电:太阳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光电转换是太阳能利用的主要方面之一,其主要研究方向为:
(1) 并网光伏发电技术
(2) 独立光伏发电技术
(3) 光伏发电建筑一体化技术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敬业精神, 身心健康。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好的国际交流能力,以及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
掌握风能和太阳能利用的基础理论,了解本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前沿课题,掌握风能或
/和太阳能系统的设计理论和方法,具备风能或/和太阳能系统的设计能力和研发能力,具有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比较开阔的国际视野,具备在本学科领域做出创造性成果的基本能力。
二、研究方向
1. 风力发电学:
(1) 风力发电机组的设计
(2) 风力发电机组的结构、强度和振动
(3) 风轮的非稳态气动特性及载荷
(4) 智能叶片的设计
(5) 海上风电技术
(6) 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
(7) 风电机组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8) 风资源评估和经济型分析
2. 光伏发电:太阳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光电转换是太阳能利用的主要方面之一,其主要研究方向为:
(1) 并网光伏发电技术
(2) 独立光伏发电技术
(3) 光伏发电建筑一体化技术
(4) 太阳能动力能源系统
3. 太阳能热利用:太阳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光热转换是太阳能利用的重要方面,其主要研究方向为:
(1) 新型太阳能集热器
(2) 太阳能海水淡化
(3) 太阳能干燥、采暖
(4) 太阳能热发电
(5) 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
4. 清洁生产:是使用清洁能源和原料,消减生产过程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生产方法, 其主要研究方向为:
(1) 清洁生产理论
(2) 资源、能源的合理利用
(3) 清洁生产技术
(4) 清洁产品开发
三、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小组的组成可根据硕士生的研究方向及课题内容由导师提名、学院领导批准,小组成员一般由 3~5 名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含导师)组成,但硕士生导师在硕士生培养中起主导作用。同时,指导小组应协助导师对硕士生的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进行指导。学院及有关领导要指导和检查硕士生的培养工作。
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 2.5 年。
五、课程设置
硕士生的课程学习应至少取得 27 学分,其中包括:
1. 公共课(学位必修课,6 学分)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13M008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0 | 1,2 | 考试 |
13M009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0 | 1,2 | 考试 |
16M001 | 高级英语听说与高级英语写作 | 108 | 3.0 | 1,2 | 考试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11M001 | 矩阵论 | 60 | 3.0 | 1 | 考试 |
11M003 | 数值分析 | 60 | 3.0 | 1 | 考试 |
11M004 |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 | 60 | 3.0 | 2 | 考试 |
11M005 | 数理统计 | 60 | 3.0 | 1 | 考试 |
11M006 | 随机过程 | 40 | 2.0 | 2 | 考试 |
11M009 | 数学物理方程 | 40 | 2.0 | 2 | 考试 |
11M010 | 泛函分析 | 60 | 3.0 | 2 | 考试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026014 | 传热传质学 | 40 | 2.0 | 1 | 考试 |
076002 | 机械振动 | 40 | 2.0 | 2 | 考试 |
076003 | 转子动力学 | 40 | 2.0 | 2 | 考试 |
076009 | 计算流体力学 | 40 | 2.0 | 2 | 考试 |
076011 | 叶轮机械三维流动理论与设计 | 40 | 2.0 | 1 | 考试 |
076015 | 计算传热学 | 40 | 2.0 | 2 | 考试 |
076016 | 高等工程热力学与热流体学 | 40 | 2.0 | 1 | 考试 |
076044 | 能源系统与热力分析 | 40 | 2.0 | 1 | 考试 |
选 4 学分,其余可在全校硕士生课程中任选)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S*** | 公共实验课(见公共实验课课程目录) | 1.0 | 2 | 考查 | |
07G108 | 环境工程设计 | 40 | 2.0 | 2 | 考查 |
07G109 | 太阳能利用原理与技术 | 40 | 2.0 | 2 | 考查 |
075005 | 新能源技术 | 40 | 2.0 | 1 | 考查 |
075020 | 智能控制理论及工程应用 | 40 | 2.0 | 1 | 考查 |
075022 | 工程数据库 | 40 | 2.0 | 1 | 考查 |
075024 | 随机信号分析 | 40 | 2.0 | 1 | 考查 |
075028 | 计算机辅助实验 | 40 | 2.0 | 2 | 考查 |
075036 | 环境污染控制原理 | 40 | 2.0 | 1 | 考查 |
076037 | 动力系统减振降噪技术 | 40 | 2.0 | 2 | 考试 |
076057 | 风力发电系统设计 | 40 | 2.0 | 1 | 考试 |
076058 | 风力发电系统电学与控制理论 | 40 | 2.0 | 1 | 考试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13M010 | 学术素养概论 | 18 | 1.0 | 1 | 考查 |
00N001 | 体育 | 40 | 2.0 | 1,2 | 考试 |
00N003 | 求职有道 | 16 | 1.0 | 2 | 考查 |
16N00X | 第二外国语 | 60 | 2.0 | 3 | 考查 |
艺术素养课程 | 32 | 2.0 | 1,2 | 考查 |
六、培养环节
1. 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是硕士研究生重要的培养环节,需达到相关学分要求。
(1) 高级英语听说与高级英语写作在达到相关要求后可申请免修;
(2) 学术素养概论课程内容包括: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知识产权、人文艺术、心理学、职业规划、学术文献查阅、学术论文撰写等内容;
(3)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按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计划,允许分阶段选课,但最迟须在入学后 1 年内完成选课。修课时间可根据需要选择,或安排在论文工作前,或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同时进行,但学位必修课一般应在第一学年内完成,所有课程应在两年内完成。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修完所规定的学分。
2. 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环节着重培养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采用教学实践、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建设、挂职锻炼、志愿者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可在短学期或假期进行。综合实践结束后应填写《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综合实践总结表》,由指导教师写出评语并附综合实践实施单位意见,一同归入本人业务档案。
3. 论文开题
论文开题工作是硕士生进行学位论文工作的起点,最迟一般应在第三学期末之前进行。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阅读有关文献尤其是外文文献,形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应就选题的科学意义、选题背景、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和课题条件等做出论证。
学院、学位分会与导师须协商成立硕士学位论文开题评审小组,评审小组由至少三名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组成,设组长 1 人,硕士生应向评审小组汇报论文开题报告,评审小组进行严格评审并给出评审意见。
评审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研究工作,不合格者予以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重新进行论文开题汇报,评审仍不合格者终止培养或走其他分流途径。
4. 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后 6 个月左右时间,应提交论文中期进展报告,报告应包括:论文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论文计划进度进行;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参加的科研学术情况;目前存在的或预期可能出现的问题,拟采用的解决方案等;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研究内容。
根据论文中期的研究进展和学科发展,允许学生对论文开题时的论文选题(题目、内容、研究计划等)做出必要的调整。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时,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应与中期考核后确定的学位论文的内容基本一致。
学院、学位分会与导师协商组成考核小组,考核小组由至少三名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组成,设组长 1 人,考核小组负责对硕士生提交的论文中期进展报告进行严格审查。审查合格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研究工作,不合格者予以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重新提交报告, 再次考核仍不合格者终止培养或走其他分流途径。
5. 学位论文撰写
硕士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系统完整的学术研究工作的总结,硕士学位论文应具有较好的学术性和相当的工作量,利用已有的理论或方法解决了本学科的科学问题,进行必要的理论分析并得到正确结果。具体要求按《西北工业大学关于学位论文撰写的规定》执行。
6. 学位论文答辩
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参照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规定执行。
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流体机械及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对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坚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 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敬业精神,身心健康。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辅助教学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实验技能,具有较好的国际交流能力。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的硕士研究生。
二、研究方向
培养方案中应明确列出本学科、专业可以培养硕士生的若干研究方向和内容简介。
1. 流体机械设计理论与应用:通过课程讲述,了解和初步掌握高性能流体机械设计理论及分析系统,流体机械损失模型、性能仿真与预测,叶轮机械新叶型及叶栅理论,涡轮全三维气动设计技术及涡轮泵压技术,风力机设计技术,节能通风系统理论与设计,风机用先进翼型设计与实验研究等;
2. 流动理论与流动控制:通过课堂教学和教学实验,培养硕士生对流动理论与流动控制机理的认识,主要包括:流体机械非稳定工作机理分析、叶轮机械工程扩稳技术、流体机械内流场先进测试技术、流体机械内流场可视化技术、流体机械流动控制技术、流体机械气动声学和降噪设计技术等;
3. 计算流体力学技术:学习和初步掌握流体机械流体力学方程及其应用、流体机械三元流动理论、流体机械中超、跨音速流动分析方法、流体机械非定常、粘性流动的数值模拟方法、叶片强迫响应与颤振预报技术等;
4. 流体机械结构动力学及故障诊断:学习和初步掌握流体机械结构动力学分析方法、流/构耦合分析方法、流体机械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流体机械振动的主动控制技术、叶片颤振分析与预测等。
三、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小组的组成可根据硕士生的研究方向及课题内容由导师提名、学院领导批准,小组成员一般由 3~5 名副教授以上专
本学科对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坚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 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敬业精神,身心健康。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辅助教学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实验技能,具有较好的国际交流能力。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的硕士研究生。
二、研究方向
培养方案中应明确列出本学科、专业可以培养硕士生的若干研究方向和内容简介。
1. 流体机械设计理论与应用:通过课程讲述,了解和初步掌握高性能流体机械设计理论及分析系统,流体机械损失模型、性能仿真与预测,叶轮机械新叶型及叶栅理论,涡轮全三维气动设计技术及涡轮泵压技术,风力机设计技术,节能通风系统理论与设计,风机用先进翼型设计与实验研究等;
2. 流动理论与流动控制:通过课堂教学和教学实验,培养硕士生对流动理论与流动控制机理的认识,主要包括:流体机械非稳定工作机理分析、叶轮机械工程扩稳技术、流体机械内流场先进测试技术、流体机械内流场可视化技术、流体机械流动控制技术、流体机械气动声学和降噪设计技术等;
3. 计算流体力学技术:学习和初步掌握流体机械流体力学方程及其应用、流体机械三元流动理论、流体机械中超、跨音速流动分析方法、流体机械非定常、粘性流动的数值模拟方法、叶片强迫响应与颤振预报技术等;
4. 流体机械结构动力学及故障诊断:学习和初步掌握流体机械结构动力学分析方法、流/构耦合分析方法、流体机械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流体机械振动的主动控制技术、叶片颤振分析与预测等。
三、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小组的组成可根据硕士生的研究方向及课题内容由导师提名、学院领导批准,小组成员一般由 3~5 名副教授以上专
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含导师)组成,但硕士生导师在硕士生培养中起主导作用。同时,指导小组应协助导师对硕士生的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进行指导。学院及有关领导要指导和检查硕士生的培养工作。
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 2.5 年。
五、课程设置
硕士生的课程学习应至少取得 27 学分,其中包括:
1. 公共课(学位必修课,6 学分)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13M008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0 | 1,2 | 考试 |
13M009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0 | 1,2 | 考试 |
16M001 | 高级英语听说与高级英语写作 | 108 | 3.0 | 1,2 | 考试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11M001 | 矩阵论 | 60 | 3.0 | 1 | 考试 |
11M003 | 数值分析 | 60 | 3.0 | 1 | 考试 |
11M004 |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 | 60 | 3.0 | 2 | 考试 |
11M005 | 数理统计 | 60 | 3.0 | 1 | 考试 |
11M006 | 随机过程 | 40 | 2.0 | 2 | 考试 |
11M009 | 数学物理方程 | 40 | 2.0 | 2 | 考试 |
11M010 | 泛函分析 | 60 | 3.0 | 2 | 考试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016020 | 空气动力学基础(Ⅰ) | 40 | 2.0 | 1 | 考试 |
016022 | 实验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 40 | 2.0 | 2 | 考试 |
076006 | 粘性流体力学 | 40 | 2.0 | 1 | 考试 |
076009 | 计算流体力学 | 40 | 2.0 | 2 | 考试 |
076011 | 叶轮机械三维流动理论与设计 | 40 | 2.0 | 1 | 考试 |
076012 | 叶轮机械叶片设计理论 | 40 | 2.0 | 1 | 考试 |
076013 | 叶轮机非定常流动基础 | 40 | 2.0 | 1 | 考试 |
076014 | 高等传热学 | 40 | 2.0 | 1 | 考试 |
076036 | 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技术及应用 | 40 | 2.0 | 2 | 考试 |
075039 | 气动声学 | 40 | 2.0 | 1 | 考试 |
075041 | 矢量和张量分析及其在流体力学中的应用 | 40 | 2.0 | 2 | 考查 |
选 4 学分,其余可在全校硕士生课程中任选)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S*** | 公共实验课(见公共实验课课程目录) | 1.0 | 2 | 考查 | |
015002 | 工程结构优化设计 | 40 | 2.0 | 2 | 考试 |
075011 | 流体机械的测试技术 | 40 | 2.0 | 1 | 考查 |
075012 | 叶栅气体动力学基础 | 40 | 2.0 | 1 | 考查 |
075025 | 离心压缩机三元设计理论及应用 | 40 | 2.0 | 2 | 考查 |
075054 | 流体机械前沿领域关键技术讲座 | 20 | 1.0 | 1 | 考查 |
076030 | 流体机械原理及应用 | 40 | 2.0 | 2 | 考试 |
076040 | 多级轴流压气机特性预测 | 40 | 2.0 | 1 | 考试 |
076056 | 气动声学实验测试理论与方法 | 40 | 2.0 | 2 | 考试 |
075042 | 吸气式高超声速推进技术 | 40 | 2.0 | 2 | 考试 |
075051 | 航空发动机系统内部流动及热分析 | 40 | 2.0 | 2 | 考查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13M010 | 学术素养概论 | 18 | 1.0 | 1 | 考查 |
00N001 | 体育 | 40 | 2.0 | 1,2 | 考试 |
00N003 | 求职有道 | 16 | 1.0 | 2 | 考查 |
16N00X | 第二外国语 | 60 | 2.0 | 3 | 考查 |
艺术素养课程 | 32 | 2.0 | 1,2 | 考查 |
六、培养环节
1. 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是硕士研究生重要的培养环节,需达到相关学分要求。
(1) 高级英语听说与高级英语写作在达到相关要求后可申请免修;
(2) 学术素养概论课程内容包括: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知识产权、人文艺术、心理学、职业规划、学术文献查阅、学术论文撰写等内容;
(3)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按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计划,允许分阶段选课,但最迟须在入学后 1 年内完成选课。修课时间可根据需要选择,或安排在论文工作前,或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同时进行,但学位必修课一般应在第一学年内完成,所有课程应在两年内完成。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修完所规定的学分。
2. 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环节着重培养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采用教学实践、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建设、挂职锻炼、志愿者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可在短学期或假期进行。综合实践结束后应填写《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综合实践总结表》,由指导教师写出评语并附综合实践实施单位意见,一同归入本人业务档案。
3. 论文开题
论文开题工作是硕士生进行学位论文工作的起点,最迟一般应在第三学期末之前进行。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阅读有关文献尤其是外文文献,形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应就选题的科学意义、选题背景、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和课题条件等做出论证。
学院、学位分会与导师须协商成立硕士学位论文开题评审小组,评审小组由至少三名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组成,设组长 1 人,硕士生应向评审小组汇报论文开题报告,评审小组进行严格评审并给出评审意见。
评审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研究工作,不合格者予以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重新进行论文开题汇报,评审仍不合格者终止培养或走其他分流途径。
4. 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后 6 个月左右时间,应提交论文中期进展报告,报告应包括:论文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论文计划进度进行;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参加的科研学术情况;目前存在的或预期可能出现的问题,拟采用的解决方案等;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研究内容。
根据论文中期的研究进展和学科发展,允许学生对论文开题时的论文选题(题目、内容、研究计划等)做出必要的调整。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时,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应与中期考核后确定的学位论文的内容基本一致。
学院、学位分会与导师协商组成考核小组,考核小组由至少三名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组成,设组长 1 人,考核小组负责对硕士生提交的论文中期进展报告进行严格审查。审查合格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研究工作,不合格者予以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重新提交报告, 再次考核仍不合格者终止培养或走其他分流途径。
5. 学位论文撰写
硕士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系统完整的学术研究工作的总结,硕士学位论文应具有较好的学术性和相当的工作量,利用已有的理论或方法解决了本学科的科学问题,进行必要的理论分析并得到正确结果。具体要求按《西北工业大学关于学位论文撰写的规定》执行。
6. 学位论文答辩
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参照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规定执行。
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动力机械及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
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敬业精神, 身心健康。掌握动力机械及工程领域中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科学技术内容,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国际交流能力。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的硕士研究生。
二、研究方向
1. 动力机械的润滑理论、实验及故障诊断:动力机械的润滑、冷却及封严机理分析及实验研究;动力机械润滑系统的设计及校核技术;动力机械润滑系统的故障诊断;动力机械润滑系统的封严技术研究;动力机械的测试、信号处理技术;动力机械内流系统热分析。
2. 动力机械的结构、强度、振动、寿命及可靠性:动力机械结构强度设计及刚度、变形限制分析;动力机械裂纹萌生及裂纹扩展寿命及可靠性分析及试验评估技术;动力机械结构动力学与故障诊断;动力机械振动、强度、寿命可靠性分析;高温部件蠕变及疲劳寿命可靠性分析。
3. 动力系统控制:控制理论及在航空推进系统中的应用;发动机数字电子控制关键技术; 发动机多变量、鲁棒、非线性控制;推进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推进系统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 发动机控制规律及性能优化;发动机新控制模式研究;发动机控制系统总体设计;新概念、新原理发动机控制系统研究。
4. 风机研究及应用:风机设计理论;风机性能分析;风机实验研究;高性能风机控制技术; 风力发电技术。
三、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小组的组成可根据硕士生的研究方向及课题内容由导师提名、学院领导批准,小组成员一般由 3~5 名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含导师)组成,但硕士生导师在硕士生培养中起主导作用。同时,指导小组应协助导师对硕士生的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进行指导。学院及有关领导要指导和检查硕士生的培养工作。
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 2.5 年。
学科代码 080703
英文名称 Power Machinery and Engineering一、培养目标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敬业精神, 身心健康。掌握动力机械及工程领域中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科学技术内容,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国际交流能力。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的硕士研究生。
二、研究方向
1. 动力机械的润滑理论、实验及故障诊断:动力机械的润滑、冷却及封严机理分析及实验研究;动力机械润滑系统的设计及校核技术;动力机械润滑系统的故障诊断;动力机械润滑系统的封严技术研究;动力机械的测试、信号处理技术;动力机械内流系统热分析。
2. 动力机械的结构、强度、振动、寿命及可靠性:动力机械结构强度设计及刚度、变形限制分析;动力机械裂纹萌生及裂纹扩展寿命及可靠性分析及试验评估技术;动力机械结构动力学与故障诊断;动力机械振动、强度、寿命可靠性分析;高温部件蠕变及疲劳寿命可靠性分析。
3. 动力系统控制:控制理论及在航空推进系统中的应用;发动机数字电子控制关键技术; 发动机多变量、鲁棒、非线性控制;推进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推进系统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 发动机控制规律及性能优化;发动机新控制模式研究;发动机控制系统总体设计;新概念、新原理发动机控制系统研究。
4. 风机研究及应用:风机设计理论;风机性能分析;风机实验研究;高性能风机控制技术; 风力发电技术。
三、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小组的组成可根据硕士生的研究方向及课题内容由导师提名、学院领导批准,小组成员一般由 3~5 名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含导师)组成,但硕士生导师在硕士生培养中起主导作用。同时,指导小组应协助导师对硕士生的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进行指导。学院及有关领导要指导和检查硕士生的培养工作。
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 2.5 年。
五、课程设置
硕士生的课程学习应至少取得 27 学分,其中包括:
1. 公共课(学位必修课,6 学分)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13M008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0 | 1,2 | 考试 |
13M009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0 | 1,2 | 考试 |
16M001 | 高级英语听说与高级英语写作 | 108 | 3.0 | 1,2 | 考试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11M001 | 矩阵论 | 60 | 3.0 | 1 | 考试 |
11M003 | 数值分析 | 60 | 3.0 | 1 | 考试 |
11M004 |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 | 60 | 3.0 | 2 | 考试 |
11M005 | 数理统计 | 60 | 3.0 | 1 | 考试 |
11M006 | 随机过程 | 40 | 2.0 | 2 | 考试 |
11M009 | 数学物理方程 | 40 | 2.0 | 2 | 考试 |
11M010 | 泛函分析 | 60 | 3.0 | 2 | 考试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07M001 |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基础 | 60 | 3.0 | 1 | 考试 |
076002 | 机械振动 | 40 | 2.0 | 2 | 考试 |
076003 | 转子动力学 | 40 | 2.0 | 2 | 考试 |
076004 | 弹塑性力学 | 40 | 2.0 | 1 | 考试 |
076005 | 工程结构的疲劳 | 40 | 2.0 | 2 | 考试 |
076006 | 粘性流体力学 | 40 | 2.0 | 1 | 考试 |
076007 | 航空发动机实验测试技术 | 40 | 2.0 | 2 | 考试 |
076009 | 计算流体力学 | 40 | 2.0 | 2 | 考试 |
076015 | 计算传热学 | 40 | 2.0 | 2 | 考试 |
076022 | 鲁棒控制理论与系统设计 | 40 | 2.0 | 1 | 考试 |
076023 | 动力装置控制系统数学模型与仿真 | 40 | 2.0 | 2 | 考试 |
076024 | 非线性控制系统导论 | 40 | 2.0 | 2 | 考试 |
076029 | 流体力学的理论与应用 | 40 | 2.0 | 2 | 考试 |
076031 | 机械零件可靠性分析 | 40 | 2.0 | 2 | 考试 |
076035 | 风力发电技术 | 40 | 2.0 | 2 | 考试 |
076046 | 先进燃气轮机燃烧室 | 40 | 2.0 | 2 | 考试 |
075041 | 矢量和张量分析及其在流体力学中的应用 | 40 | 2.0 | 2 | 考查 |
075052 | 微尺度流动基本物理理论概述 | 40 | 2.0 | 2 | 考查 |
选 4 学分,其余可在全校硕士生课程中任选)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S*** | 公共实验课(见公共实验课课程目录) | 1.0 | 2 | 考查 | |
075001 | 有限元程序设计 | 40 | 2.0 | 2 | 考查 |
075006 | 空气喷气发动机原理 | 40 | 2.0 | 1 | 考查 |
075011 | 流体机械的测试技术 | 40 | 2.0 | 1 | 考查 |
075012 | 叶栅气体动力学基础 | 40 | 2.0 | 1 | 考查 |
075015 | 湍流力学 | 40 | 2.0 | 2 | 考查 |
075017 | 系统辩识 | 40 | 2.0 | 2 | 考查 |
07G118 | 神经网络控制系统 | 40 | 2.0 | 1 | 考查 |
075020 | 智能控制理论及工程应用 | 40 | 2.0 | 1 | 考查 |
075027 | 虚拟仪器与信号处理 | 40 | 2.0 | 1 | 考查 |
075029 | 先进流体与传热计算技术 | 40 | 2.0 | 2 | 考查 |
075033 | 航空推进控制系统分析方法 | 40 | 2.0 | 1 | 考查 |
075042 | 吸气式高超声速推进技术 | 40 | 2.0 | 2 | 考查 |
075047 | 发动机结构非线性问题有限元分析 | 40 | 2.0 | 2 | 考查 |
075049 | 发动机转子结构强度设计 | 40 | 2.0 | 1 | 考查 |
075051 | 航空发动机系统内部流动及热分析 | 40 | 2.0 | 2 | 考查 |
075053 | 飞机/发动机防冰技术概论 | 40 | 2.0 | 2 | 考查 |
076060 | 结构分析有限元法理论 | 40 | 2.0 | 2 | 考查 |
076039 | 航空推进系统控制 | 40 | 2.0 | 2 | 考试 |
076036 | 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技术及其应用 | 40 | 2.0 | 2 | 考试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13M010 | 学术素养概论 | 18 | 1.0 | 1 | 考查 |
00N001 | 体育 | 40 | 2.0 | 1,2 | 考试 |
00N003 | 求职有道 | 16 | 1.0 | 2 | 考查 |
16N00X | 第二外国语 | 60 | 2.0 | 3 | 考查 |
艺术素养课程 | 32 | 2.0 | 1,2 | 考查 |
六、培养环节
1. 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是硕士研究生重要的培养环节,需达到相关学分要求。
(1) 高级英语听说与高级英语写作在达到相关要求后可申请免修;
(2) 学术素养概论课程内容包括: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知识产权、人文艺术、心理学、职业规划、学术文献查阅、学术论文撰写等内容;
(3)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按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计划,允许分阶段选课,但最迟须在入学后 1 年内完成选课。修课时间可根据需要选择,或安排在论文工作前,或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同时进行,但学位必修课一般应在第一学年内完成,所有课程应在两年内完成。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修完所规定的学分。
2. 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环节着重培养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采用教学实践、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建设、挂职锻炼、志愿者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可在短学期或假期进行。综合实践结束后应填
写《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综合实践总结表》,由指导教师写出评语并附综合实践实施单位意见,一同归入本人业务档案。
3. 论文开题
论文开题工作是硕士生进行学位论文工作的起点,最迟一般应在第三学期末之前进行。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阅读有关文献尤其是外文文献,形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应就选题的科学意义、选题背景、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和课题条件等做出论证。
学院、学位分会与导师须协商成立硕士学位论文开题评审小组,评审小组由至少三名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组成,设组长 1 人,硕士生应向评审小组汇报论文开题报告,评审小组进行严格评审并给出评审意见。
评审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研究工作,不合格者予以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重新进行论文开题汇报,评审仍不合格者终止培养或走其他分流途径。
4. 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后 6 个月左右时间,应提交论文中期进展报告,报告应包括:论文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论文计划进度进行;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参加的科研学术情况;目前存在的或预期可能出现的问题,拟采用的解决方案等;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研究内容。
根据论文中期的研究进展和学科发展,允许学生对论文开题时的论文选题(题目、内容、研究计划等)做出必要的调整。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时,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应与中期考核后确定的学位论文的内容基本一致。
学院、学位分会与导师协商组成考核小组,考核小组由至少三名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组成,设组长 1 人,考核小组负责对硕士生提交的论文中期进展报告进行严格审查。审查合格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研究工作,不合格者予以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重新提交报告, 再次考核仍不合格者终止培养或走其他分流途径。
5. 学位论文撰写
硕士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系统完整的学术研究工作的总结,硕士学位论文应具有较好的学术性和相当的工作量,利用已有的理论或方法解决了本学科的科学问题,进行必要的理论分析并得到正确结果。具体要求按《西北工业大学关于学位论文撰写的规定》执行。
6. 学位论文答辩
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参照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规定执行。
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热能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敬业精神, 身心健康。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好的国际交流能力。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的硕士研究生。
二、研究方向
1. 航空燃气轮机传热及高温部件高效冷却技术:高温部件气膜流动传热理论及冷却技术; 流动减阻强化传热理论及冷却技术;热流及传热控制理论与技术;流动及传热测量理论及技术。
2. 高超声速飞行器热气动及传热控制技术:高超声速气动加热特性及热防护技术;激波与边界层干扰的气动热力热性及传热问题;激波与超高温气体离解的作用及传热问题;超临界状态燃料小通道管内流动换热及冷却技术;超临界状态液膜流动换热及冷却技术。
3. 多学科耦合条件下热控制理论与技术:气动、燃烧及传热的耦合理论与应用技术;结构、强度、减阻流动及传热的耦合理论与应用技术;气动光学效应与流动、传热的耦合理论与应用技术;气动声学效应与流动、传热的耦合理论与应用技术;超高温气体离解的热力学效应与流动、传热的耦合理论与应用技术。
4. 高温高压环境下两相流动与燃烧:传热传质、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及仿真技术;燃烧机理及燃烧技术;高温高压环境下两相流动与燃烧。
5. 燃气蒸汽混合动力:联合循环与热机;蒸汽燃气联合循环理论与性能;蒸汽燃气联合发动机仿真及匹配技术;蒸汽燃气联合发动机优化和控制技术研究;热能利用与控制。
6. 涡轮结构寿命增长技术:涡轮叶片结构设计技术;涡轮空心叶片内部结构强度及冷却设计技术;涡轮空心叶片强度、寿命及可靠性分析技术;涡轮盘结构及传热控制设计技术;叶片、机匣结构热分析及叶尖间隙控制技术。
7. 流体传动与控制工程: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研究;机械工程信号检测及处理技术研究; 动力系统控制与仿真研究。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敬业精神, 身心健康。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好的国际交流能力。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的硕士研究生。
二、研究方向
1. 航空燃气轮机传热及高温部件高效冷却技术:高温部件气膜流动传热理论及冷却技术; 流动减阻强化传热理论及冷却技术;热流及传热控制理论与技术;流动及传热测量理论及技术。
2. 高超声速飞行器热气动及传热控制技术:高超声速气动加热特性及热防护技术;激波与边界层干扰的气动热力热性及传热问题;激波与超高温气体离解的作用及传热问题;超临界状态燃料小通道管内流动换热及冷却技术;超临界状态液膜流动换热及冷却技术。
3. 多学科耦合条件下热控制理论与技术:气动、燃烧及传热的耦合理论与应用技术;结构、强度、减阻流动及传热的耦合理论与应用技术;气动光学效应与流动、传热的耦合理论与应用技术;气动声学效应与流动、传热的耦合理论与应用技术;超高温气体离解的热力学效应与流动、传热的耦合理论与应用技术。
4. 高温高压环境下两相流动与燃烧:传热传质、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及仿真技术;燃烧机理及燃烧技术;高温高压环境下两相流动与燃烧。
5. 燃气蒸汽混合动力:联合循环与热机;蒸汽燃气联合循环理论与性能;蒸汽燃气联合发动机仿真及匹配技术;蒸汽燃气联合发动机优化和控制技术研究;热能利用与控制。
6. 涡轮结构寿命增长技术:涡轮叶片结构设计技术;涡轮空心叶片内部结构强度及冷却设计技术;涡轮空心叶片强度、寿命及可靠性分析技术;涡轮盘结构及传热控制设计技术;叶片、机匣结构热分析及叶尖间隙控制技术。
7. 流体传动与控制工程: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研究;机械工程信号检测及处理技术研究; 动力系统控制与仿真研究。
8. 水下动力与能源:水下航行器动力系统构型、性能仿真、设计优化、减振降噪及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等。
三、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小组的组成可根据硕士生的研究方向及课题内容由导师提名、学院领导批准,小组成员一般由 3~5 名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含导师)组成,但硕士生导师在硕士生培养中起主导作用。同时,指导小组应协助导师对硕士生的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进行指导。学院及有关领导要指导和检查硕士生的培养工作。
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 2.5 年。
五、课程设置
硕士生的课程学习应至少取得 27 学分,其中包括:
1. 公共课(学位必修课,6 学分)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13M008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0 | 1,2 | 考试 |
13M009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0 | 1,2 | 考试 |
16M001 | 高级英语听说与高级英语写作 | 108 | 3.0 | 1,2 | 考试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11M001 | 矩阵论 | 60 | 3.0 | 1 | 考试 |
11M003 | 数值分析 | 60 | 3.0 | 1 | 考试 |
11M004 |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 | 60 | 3.0 | 2 | 考试 |
11M005 | 数理统计 | 60 | 3.0 | 1 | 考试 |
11M006 | 随机过程 | 40 | 2.0 | 2 | 考试 |
11M009 | 数学物理方程 | 40 | 2.0 | 2 | 考试 |
11M010 | 泛函分析 | 60 | 3.0 | 2 | 考试 |
3. 专业基础课(学位必修课,在下列课程中至少选 6 学分)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036011 | 动力系统控制 | 40 | 2.0 | 2 | 考试 |
036050 | 水下动力系统动力学及其仿真 | 40 | 2.0 | 2 | 考试 |
036059 | 流体传动与控制 | 40 | 2.0 | 2 | 考试 |
076006 | 粘性流体力学 | 40 | 2.0 | 1 | 考试 |
076009 | 计算流体力学 | 40 | 2.0 | 2 | 考试 |
076011 | 叶轮机械三维流动理论与设计 | 40 | 2.0 | 1 | 考试 |
076014 | 高等传热学 | 40 | 2.0 | 1 | 考试 |
076015 | 计算传热学 | 40 | 2.0 | 2 | 考试 |
076016 | 高等工程热力学与热流体学 | 40 | 2.0 | 1 | 考试 |
076018 | 燃烧原理 | 40 | 2.0 | 2 | 考试 |
076020 | 应用燃烧学 | 40 | 2.0 | 1 | 考试 |
076033 | 实验传热学 | 40 | 2.0 | 2 | 考试 |
075039 | 气动声学 | 40 | 2.0 | 1 | 考试 |
076044 | 能源系统与热力分析 | 40 | 2.0 | 1 | 考试 |
076045 | 发动机非定常流 | 40 | 2.0 | 1 | 考试 |
076046 | 先进燃气轮机燃烧室 | 40 | 2.0 | 2 | 考试 |
076047 | 非接触传热测试技术 | 20 | 1.0 | 2 | 考试 |
096006 | 最优控制理论及实现 | 40 | 2.0 | 2 | 考试 |
076051 | 燃烧室原理 | 40 | 2.0 | 2 | 考试 |
选 4 学分,其余可在全校硕士生课程中任选)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S*** | 公共实验课(见公共实验课课程目录) | 1.0 | 2 | 考查 | |
035013 | 鱼雷涡轮发动机优化设计原理 | 40 | 2.0 | 1 | 考查 |
036009 | 燃烧理论与燃烧室设计 | 40 | 2.0 | 2 | 考试 |
036012 | 机械工程信号检测及处理 | 40 | 2.0 | 2 | 考试 |
036051 | 水下航行器电动力推进技术 | 40 | 2.0 | 1 | 考试 |
075006 | 空气喷气发动机原理 | 40 | 2.0 | 1 | 考查 |
075012 | 叶栅气体动力学基础 | 40 | 2.0 | 1 | 考查 |
075029 | 先进流体与传热计算技术 | 40 | 2.0 | 2 | 考查 |
075030 | 高等工程热力学的工程应用 | 40 | 2.0 | 2 | 考查 |
075031 | 传热学最新进展专题研讨 | 40 | 2.0 | 2 | 考查 |
075042 | 吸气式高超声速推进技术 | 40 | 2.0 | 2 | 考查 |
075046 | 飞机发动机设计 | 40 | 2.0 | 2 | 考查 |
075055 | 先进航空发动机结构分析 | 40 | 2.0 | 2 | 考查 |
076036 | 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技术及其应用 | 40 | 2.0 | 2 | 考试 |
076050 | 燃烧技术与应用 | 40 | 2.0 | 1 | 考查 |
075051 | 航空发动机系统内部流动及热分析 | 40 | 2.0 | 2 | 考查 |
075053 | 飞机/发动机防冰技术概论 | 40 | 2.0 | 2 | 考查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13M010 | 学术素养概论 | 18 | 1.0 | 1 | 考查 |
00N001 | 体育 | 40 | 2.0 | 1,2 | 考试 |
00N003 | 求职有道 | 16 | 1.0 | 2 | 考查 |
16N00X | 第二外国语 | 60 | 2.0 | 3 | 考查 |
艺术素养课程 | 32 | 2.0 | 1,2 | 考查 |
六、培养环节
1. 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是硕士研究生重要的培养环节,需达到相关学分要求。
(1) 高级英语听说与高级英语写作在达到相关要求后可申请免修;
(2) 学术素养概论课程内容包括: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知识产权、人文艺术、心理学、职业规划、学术文献查阅、学术论文撰写等内容;
(3)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按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计划,允许分阶段选课,但最迟须在入学后 1 年内完成选课。修课时间可根据需要选择,或安排在论文工作前,或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同时进行,但学位必修课一般应在第一学年内完成,所有课程应在两年内完成。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修完所规定的学分。
2. 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环节着重培养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采用教学实践、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建设、挂职锻炼、志愿者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可在短学期或假期进行。综合实践结束后应填写《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综合实践总结表》,由指导教师写出评语并附综合实践实施单位意见,一同归入本人业务档案。
3. 论文开题
论文开题工作是硕士生进行学位论文工作的起点,最迟一般应在第三学期末之前进行。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阅读有关文献尤其是外文文献,形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应就选题的科学意义、选题背景、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和课题条件等做出论证。
学院、学位分会与导师须协商成立硕士学位论文开题评审小组,评审小组由至少三名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组成,设组长 1 人,硕士生应向评审小组汇报论文开题报告,评审小组进行严格评审并给出评审意见。
评审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研究工作,不合格者予以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重新进行论文开题汇报,评审仍不合格者终止培养或走其他分流途径。
4. 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后 6 个月左右时间,应提交论文中期进展报告,报告应包括:论文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论文计划进度进行;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参加的科研学术情况;目前存在的或预期可能出现的问题,拟采用的解决方案等;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研究内容。
根据论文中期的研究进展和学科发展,允许学生对论文开题时的论文选题(题目、内容、研究计划等)做出必要的调整。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时,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应与中期考核后确定的学位论文的内容基本一致。
学院、学位分会与导师协商组成考核小组,考核小组由至少三名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组成,设组长 1 人,考核小组负责对硕士生提交的论文中期进展报告进行严格审查。审查合格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研究工作,不合格者予以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重新提交报告, 再次考核仍不合格者终止培养或走其他分流途径。
5. 学位论文撰写
硕士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系统完整的学术研究工作的总结,硕士学位论文应具有较好的学术性和相当的工作量,利用已有的理论或方法解决了本学科的科学问题,进行必要的理论分析并得到正确结果。具体要求按《西北工业大学关于学位论文撰写的规定》执行。
6. 学位论文答辩
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参照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规定执行。
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工程热物理学科是研究能量以热和功及其它相关的形式在转化、传递过程中的基本规律以及按此规律指导应用的应用基础科学。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敬业精神,身心健康。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好的国际交流能力。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的硕士研究生。
二、研究方向
培养方案中应明确列出本学科、专业可以培养硕士生的若干研究方向和内容简介。
1. 爆震燃烧及新概念爆震发动机研究:进行爆震燃烧机理研究、爆震发动机原理、爆震发动机热力循环与性能分析方法、爆震发动机测试技术、爆震发动机气动热力学等方面研究工作。
2. 航空航天发动机中的燃烧与流动:研究固体、液体和冲压发动机中燃烧、流动与传热过程,燃烧不稳定形成机理与控制技术,含能材料的燃烧,多物理场(热、声、力)耦合数值模拟技术,新型能量转换技术(新型推进),有用能调节技术,微尺度流动、燃烧与传热,先进燃烧诊断技术。
3. 超音速燃烧与流动:超音速燃烧室设计、超音速燃烧室实验及测试技术、超燃冲压发动机模态转换机理研究、超音速燃烧性能研究、冲压发动机原理、超燃冲压发动机燃油控制规律等方面研究工作。
4. 工程传热传质:进行热流及传热控制理论与技术、各种传热传质过程的数值模拟及仿真技术、包含各种介质的内流网络系统流动与传热研究、发动机热端部件传热及高效冷却技术、高超音速气动热及传热控制技术、稀薄气体传热及控制技术等方面研究工作。
5. 工程热力学:开展新型热机循环研究;非平衡热动力学研究;各种复杂热力系统(供热管网、热力循环、内流网络系统、旋转盘腔流动)的热力学分析、经济性评价及优化研究;制热、制冷及空调技术研究。
三、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小组的组成可根据硕士生的研究方向及课题内容由导师提名、学院领导批准,小组成员一般由 3~5 名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含导师)组成,但硕士生导师在硕士生培养中起主导作用。同时,指导小组应协助导师对硕士生的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进行指导。学院及有关领导要指导和检查硕士生的培养工作。
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 2.5 年。
五、课程设置
硕士生的课程学习应至少取得 27 学分,其中包括:
1. 公共课(学位必修课,6 学分)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13M008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0 | 1,2 | 考试 |
13M009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0 | 1,2 | 考试 |
16M001 | 高级英语听说与高级英语写作 | 108 | 3.0 | 1,2 | 考试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11M001 | 矩阵论 | 60 | 3.0 | 1 | 考试 |
11M003 | 数值分析 | 60 | 3.0 | 1 | 考试 |
11M004 |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 | 60 | 3.0 | 2 | 考试 |
11M005 | 数理统计 | 60 | 3.0 | 1 | 考试 |
11M006 | 随机过程 | 40 | 2.0 | 2 | 考试 |
11M009 | 数学物理方程 | 40 | 2.0 | 2 | 考试 |
11M010 | 泛函分析 | 60 | 3.0 | 2 | 考试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026009 | 计算流体力学基础 | 40 | 2.0 | 2 | 考试 |
026010 | 燃烧理论 | 40 | 2.0 | 2 | 考试 |
026011 | 高等气体动力学 | 40 | 2.0 | 1 | 考试 |
026012 | 化学热力学与动力学 | 40 | 2.0 | 2 | 考试 |
026014 | 传热传质学 | 40 | 2.0 | 1 | 考试 |
026020 | 爆炸气体动力学 | 40 | 2.0 | 2 | 考试 |
028002 | 两相流数值模拟(全英文) | 20 | 1.0 | 1,2 | 考查 |
028003 | 燃烧不稳定基础(双语) | 40 | 2.0 | 1,2 | 考查 |
076006 | 粘性流体力学 | 40 | 2.0 | 1 | 考试 |
076007 | 航空发动机实验测试技术 | 40 | 2.0 | 2 | 考查 |
076009 | 计算流体力学 | 40 | 2.0 | 2 | 考试 |
076014 | 高等传热学 | 40 | 2.0 | 1 | 考试 |
076015 | 计算传热学 | 40 | 2.0 | 2 | 考试 |
076016 | 高等工程热力学与热流体学 | 40 | 2.0 | 1 | 考试 |
076018 | 燃烧原理 | 40 | 2.0 | 2 | 考试 |
076019 | 计算燃烧学 | 40 | 2.0 | 2 | 考试 |
076020 | 应用燃烧学 | 40 | 2.0 | 1 | 考试 |
076033 | 实验传热学 | 40 | 2.0 | 2 | 考试 |
076036 | 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技术及应用 | 40 | 2.0 | 2 | 考试 |
076041 | 超燃冲压发动机原理 | 40 | 2.0 | 1 | 考试 |
076046 | 先进燃气轮机燃烧室 | 40 | 2.0 | 2 | 考试 |
076048 | 发动机空气系统 | 40 | 2.0 | 1 | 考查 |
076051 | 燃烧室原理 | 40 | 2.0 | 2 | 考试 |
选 4 学分,其余可在全校硕士生课程中任选)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S*** | 公共实验课(见公共实验课课程目录) | 1.0 | 2 | 考查 | |
025006 | 燃烧诊断学 | 40 | 2.0 | 1 | 考试 |
025007 | 可靠性设计 | 40 | 2.0 | 2 | 考试 |
025012 | 仪器分析 | 40 | 2.0 | 1 | 考试 |
025013 | 燃烧与爆轰 | 40 | 2.0 | 2 | 考试 |
025032 | 能源供应与控制技术 | 40 | 2.0 | 2 | 考查 |
075015 | 湍流力学 | 40 | 2.0 | 2 | 考查 |
075016 | 燃烧诊断学 | 40 | 2.0 | 2 | 考查 |
075029 | 先进流体与传热计算技术 | 40 | 2.0 | 2 | 考查 |
075030 | 高等工程热力学的工程应用 | 40 | 2.0 | 2 | 考查 |
075031 | 传热学最新进展专题研讨 | 40 | 2.0 | 2 | 考查 |
075042 | 吸气式高超声速推进技术 | 40 | 2.0 | 2 | 考试 |
076047 | 非接触传热测试技术 | 20 | 1.0 | 2 | 考试 |
076049 | 旋转盘腔流动传热学 | 40 | 2.0 | 2 | 考试 |
076050 | 燃烧技术与应用 | 40 | 2.0 | 1 | 考查 |
076052 | 高超声速气动热力学 | 40 | 2.0 | 1 | 考试 |
076053 | 冲压发动机原理 | 40 | 2.0 | 2 | 考试 |
076054 | 高超声速地面试验设备 | 40 | 2.0 | 2 | 考试 |
076055 | 湍流大涡数值模拟 | 40 | 2.0 | 1 | 考试 |
076059 | 爆震燃烧及爆震推进 | 40 | 2.0 | 2 | 考查 |
075051 | 航空发动机系统内部流动及热分析 | 40 | 2.0 | 2 | 考查 |
075053 | 飞机/发动机防冰技术概论 | 40 | 2.0 | 2 | 考查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13M010 | 学术素养概论 | 18 | 1.0 | 1 | 考查 |
00N001 | 体育 | 40 | 2.0 | 1,2 | 考试 |
00N003 | 求职有道 | 16 | 1.0 | 2 | 考查 |
16N00X | 第二外国语 | 60 | 2.0 | 3 | 考查 |
艺术素养课程 | 32 | 2.0 | 1,2 | 考查 |
六、培养环节
1. 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是硕士研究生重要的培养环节,需达到相关学分要求。
(1) 高级英语听说与高级英语写作在达到相关要求后可申请免修;
(2) 学术素养概论课程内容包括: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知识产权、人文艺术、心理学、职业规划、学术文献查阅、学术论文撰写等内容;
(3)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按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计划,允许分阶段选课,但最迟须在入学后 1 年内完成选课。修课时间可根据需要选择,或安排在论文工作前,或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同时进行,但学位必修课一般应在第一学年内完成,所有课程应在两年内完成。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修完所规定的学分。
2. 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环节着重培养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采用教学实践、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建设、挂职锻炼、志愿者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可在短学期或假期进行。综合实践结束后应填写《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综合实践总结表》,由指导教师写出评语并附综合实践实施单位意见,一同归入本人业务档案。
3. 论文开题
论文开题工作是硕士生进行学位论文工作的起点,最迟一般应在第三学期末之前进行。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阅读有关文献尤其是外文文献,形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应就选题的科学意义、选题背景、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和课题条件等做出论证。
学院、学位分会与导师须协商成立硕士学位论文开题评审小组,评审小组至少三名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组成,设组长 1 人,硕士生应向评审小组汇报论文开题报告,评审小组进行严格评审并给出评审意见。
评审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研究工作,不合格者予以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重新进行论文开题汇报,评审仍不合格者终止培养或走其他分流途径。
4. 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后 6 个月左右时间,应提交论文中期进展报告,报告应包括:论文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论文计划进度进行;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参加的科研学术情况;目前存在的或预期可能出现的问题,拟采用的解决方案等;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研究内容。
根据论文中期的研究进展和学科发展,允许学生对论文开题时的论文选题(题目、内容、研究计划等)做出必要的调整。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时,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应与中期考核后确定的学位论文的内容基本一致。
学院、学位分会与导师协商组成考核小组,考核小组由至少三名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组成,设组长 1 人,考核小组负责对硕士生提交的论文中期进展报告进行严格审查。审
查合格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研究工作,不合格者予以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重新提交报告, 再次考核仍不合格者终止培养或走其他分流途径。
5. 学位论文撰写
硕士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系统完整的学术研究工作的总结,硕士学位论文应具有较好的学术性和相当的工作量,利用已有的理论或方法解决了本学科的科学问题,进行必要的理论分析并得到正确结果。具体要求按《西北工业大学关于学位论文撰写的规定》执行。
6. 学位论文答辩
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参照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规定执行。
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航空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 085232
英文名称 Aeronautical and Astronautical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 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敬业精神,身心健康。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 具有掌握解决航空工程应用领域中发动机总体、发动机部件、发动机系统、发动机控制、发动机测试以及特种发动机等方面的先进技术方法、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具有较好的国际交流能力。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成为受同行业和社会欢迎的、具有突出的竞争力和良好发展前景的高水平专业型硕士研究生。
二、研究方向
1. 发动机总体设计:飞行器/发动机一体化设计;高性能组合循环发动机总体设计;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总体设计;火箭发动机总体设计;发动机结构设计与分析;发动机 CAD 与优化技术;脉冲爆震发动机总体设计;发动机隐身技术;转子发动机、多电发动机设计;微型及超微型发动机设计;燃气涡轮发动机气动声学设计;冲压发动机理论与设计;发动机能量管理技术;非化学推进技术。
2. 推进系统气动热力学: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气动热力学;燃气轮机特性数值模拟与气路分析;燃气轮机装置与组合动力装置系统分析;燃气轮机气动稳定性理论与实验研究;进排气系统内外流场数值模拟;进排气系统理论与实验研究;组合推进系统气动热力学;脉冲爆震发动机气动热力学;超燃冲压发动机气动热力学;推进系统气动声学;航空发动机润滑系统分析与设计;航空发动机空气系统分析与设计;民用涡扇发动机排放预测和分析。
3. 叶轮机械气动热力学:高性能叶轮机械设计新概念与新方法;叶片优化设计理论与定制技术;动、静叶排相关效应与流/构耦合分析;多级轴流、离心叶轮机三维流场数值模拟技术; 叶轮机非定常流动理论及先进实验技术;风扇/压气机全三维设计技术;叶轮机非设计性能预测
及性能仿真;压气机气动稳定性与控制;涡轮增压冲压动力气动热力学;涡轮气动设计技术; 涡轮内部复杂涡系结构分析与控制技术;燃气涡轮流动损失的机理模型和控制;强迫响应与颤振预测技术;叶轮机械流动可视化及非接触测量技术;叶轮机气动声学和降噪设计技术。
4. 发动机燃烧与流动:燃烧室中三维两相反应流的数值分析;脉冲爆震燃烧过程的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先进燃烧与流场诊断技术;火箭发动机及推进剂燃烧;特种燃料燃烧;燃烧主动控制与污染控制;新材料的燃烧合成技术;燃烧室设计方法研究;推进工质的解离、电离及能量转换;发动机等离子气动力学;发动机燃烧流场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发动机流场主动控制;发动机中的两相流动;不稳定燃烧及抑制技术;微尺度下燃烧。
5. 强度、振动与可靠性:转子动力学;发动机振动;转子动平衡技术;发动机结构优化设计与分析;发动机的零构件寿命与可靠性分析;叶片振动特性分析与振动抑制技术;高温结构强度分析。
6. 传热、传质与热结构:发动机热结构设计技术;火箭发动机的传热、烧蚀与热防护;传热与传质数值计算;高效能量吸收技术;发动机热端部件的传热和冷却;发动机内流系统的传热计算和实验;超导热管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超音速气流传热及冷却技术;稀薄气体传热及冷却技术;热仿真与热分析;发动机热管理技术。
7. 航空推进系统控制:控制理论及在航空推进系统中的应用;发动机数字电子控制关键技术;发动机多变量、鲁棒、非线性控制;推进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推进系统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飞行/推进系统一体化控制;发动机控制规律及性能优化;发动机新控制模式研究;发动机控制系统总体设计;新概念、新原理发动机控制系统研究。
8. 测试、热工程信息处理、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旋转机械故障诊断;转子振动的主动控制;发动机健康监控与故障诊断;非接触诊断技术;发动机工作过程控制与测试技术;发动机试验的相似与模拟;振动信号高速采集与处理;发动机数据库技术;发动机 CAD 与工作过程仿真;计算机辅助实验;发动机试验信息融合及虚拟测试技术;发动机试验声/图像/电/可视化信息处理技术;微推力测试技术。
9. 特种发动机技术:组合式火箭推进理论与设计;组合式推进装置一体化设计技术;进气道内外流场数值模拟;进气道、发动机与弹体匹配性研究;非化学火箭推进理论与设计;电火箭等离子体动力学;太阳能火箭能量转换技术;超燃冲压发动机理论与设计;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微型发动机技术;粉末燃料火箭推进技术。
三、培养方式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行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双导师制,校内导师为第一导师,企业导师为第二导师。校内导师在硕士生培养中起主导作用,负责课程学习阶段。工程实践阶段由双方导师共同指导。
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 2.5 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一般在入学后一年内完成课程学习,工程实践原则上不少于一年,用于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的时间不少于一年。
五、课程设置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计划,应在硕士生入学后 20 天内制定完毕。
1. 公共课(学位必修课,6 学分)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13M008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0 | 1,2 | 考试 |
13M009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0 | 1,2 | 考试 |
16M001 | 高级英语听说与高级英语写作 | 108 | 3.0 | 1,2 | 考试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11M001 | 矩阵论 | 60 | 3.0 | 1 | 考试 |
11M003 | 数值分析 | 60 | 3.0 | 1 | 考试 |
11M004 |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 | 60 | 3.0 | 2 | 考试 |
11M005 | 数理统计 | 60 | 3.0 | 1 | 考试 |
11M006 | 随机过程 | 40 | 2.0 | 2 | 考试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076002 | 机械振动 | 40 | 2.0 | 2 | 考试 |
076003 | 转子动力学 | 40 | 2.0 | 2 | 考试 |
076004 | 弹塑性力学 | 40 | 2.0 | 1 | 考试 |
076006 | 粘性流体力学 | 40 | 2.0 | 1 | 考试 |
076009 | 计算流体力学 | 40 | 2.0 | 2 | 考试 |
076011 | 叶轮机械三维流动理论与设计 | 40 | 2.0 | 1 | 考试 |
076012 | 叶轮机械叶片设计理论 | 40 | 2.0 | 1 | 考试 |
076013 | 叶轮机非定常流动基础 | 40 | 2.0 | 1 | 考试 |
076014 | 高等传热学 | 40 | 2.0 | 1 | 考试 |
076015 | 计算传热学 | 40 | 2.0 | 2 | 考试 |
076016 | 高等工程热力学与热流体学 | 40 | 2.0 | 1 | 考试 |
076017 | 发动机气动热力学 | 40 | 2.0 | 2 | 考试 |
076018 | 燃烧原理 | 40 | 2.0 | 2 | 考试 |
076019 | 计算燃烧学 | 40 | 2.0 | 2 | 考试 |
076022 | 鲁棒控制理论与系统设计 | 40 | 2.0 | 1 | 考试 |
076023 | 动力装置控制系统数学模型与仿真 | 40 | 2.0 | 2 | 考试 |
076024 | 非线性控制系统导论 | 40 | 2.0 | 2 | 考试 |
076035 | 风力发电技术 | 40 | 2.0 | 2 | 考试 |
076036 | 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技术及应用 | 40 | 2.0 | 2 | 考试 |
076040 | 多级轴流压气机特性预测 | 40 | 2.0 | 1 | 考试 |
076041 | 超燃冲压发动机原理 | 40 | 2.0 | 1 | 考试 |
076042 | 计算机测控系统 | 40 | 2.0 | 2 | 考试 |
075039 | 气动声学 | 40 | 2.0 | 1 | 考试 |
076045 | 发动机非定常流 | 40 | 2.0 | 1 | 考试 |
076046 | 先进燃气轮机燃烧室 | 40 | 2.0 | 2 | 考试 |
076051 | 燃烧室原理 | 40 | 2.0 | 2 | 考试 |
076060 | 结构分析有限元法理论 | 40 | 2.0 | 1 | 考试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S*** | 公共实验课(见公共实验课课程目录) | 1,2 | 考查 | ||
075006 | 空气喷气发动机原理 | 40 | 2.0 | 1 | 考查 |
075008 | 发动机性能计算机模拟 | 40 | 2.0 | 1 | 考查 |
075012 | 叶栅气体动力学基础 | 40 | 2.0 | 1 | 考查 |
075015 | 湍流力学 | 40 | 2.0 | 2 | 考查 |
075017 | 系统辩识 | 40 | 2.0 | 2 | 考查 |
075018 | 神经网络控制系统 | 40 | 2.0 | 1 | 考查 |
075022 | 工程数据库 | 40 | 2.0 | 1 | 考查 |
075025 | 离心压缩机三元设计理论及应用 | 40 | 2.0 | 2 | 考查 |
075027 | 虚拟仪器与信号处理 | 40 | 2.0 | 1 | 考查 |
075029 | 先进流体与传热计算技术 | 40 | 2.0 | 2 | 考查 |
075030 | 高等工程热力学的工程应用 | 40 | 2.0 | 2 | 考查 |
075031 | 传热学最新进展专题研讨 | 40 | 2.0 | 1 | 考查 |
075042 | 吸气式高超声速推进技术 | 40 | 2.0 | 2 | 考试 |
075047 | 发动机强度非线性问题的有限元法 | 40 | 2.0 | 2 | 考查 |
076050 | 燃烧技术与应用 | 40 | 2.0 | 1 | 考试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07G101 | 智能控制理论及工程应用 | 40 | 2.0 | 1 | 考查 |
07G102 | 热力机械噪声控制 | 40 | 2.0 | 2 | 考查 |
07G103 | 计算机辅助实验 | 40 | 2.0 | 2 | 考查 |
07G104 | 航空推进控制系统分析方法 | 40 | 2.0 | 1 | 考查 |
07G105 | 矢量和张量分析及其在流体力学中的应用 | 40 | 2.0 | 2 | 考查 |
07G106 | 飞机发动机设计 | 40 | 2.0 | 2 | 考查 |
07G108 | 环境工程设计 | 40 | 2.0 | 2 | 考查 |
07G109 | 太阳能利用原理与技术 | 40 | 2.0 | 2 | 考查 |
07G110 | 流体机械原理及应用 | 40 | 2.0 | 2 | 考查 |
07G111 | 实验传热学 | 40 | 2.0 | 2 | 考查 |
07G112 | 流体机械的测试技术 | 40 | 2.0 | 1 | 查查 |
07G113 | 燃烧诊断学 | 40 | 2.0 | 2 | 考查 |
07G114 | 应用燃烧学 | 40 | 2.0 | 1 | 考查 |
07G115 | 航空油泵 | 40 | 2.0 | 1 | 考查 |
07G116 | 有限元程序设计 | 40 | 2.0 | 2 | 考查 |
07G117 | 工程结构的疲劳 | 40 | 2.0 | 2 | 考查 |
07G118 | 气动声学测量技术 | 40 | 2.0 | 2 | 考查 |
07G119 | 燃气涡轮复杂流动机理及三维设计理论 | 40 | 2.0 | 2 | 考查 |
07G120 | 湍流控制原理 | 40 | 2.0 | 2 | 考查 |
07G121 | 航空发动机系统内部流动及热分析 | 40 | 2.0 | 2 | 考查 |
07G122 | 微尺度流动基本物理理论概述 | 40 | 2.0 | 2 | 考查 |
07G123 | 飞机/发动机防冰技术概论 | 40 | 2.0 | 2 | 考查 |
07G124 | 流体机械前沿领域关键技术讲座 | 20 | 2.0 | 1 | 考查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13M010 | 学术素养概论 | 18 | 1.0 | 1 | 考查 |
00N001 | 体育 | 40 | 2.0 | 1,2 | 考试 |
00N003 | 求职有道 | 16 | 1.0 | 2 | 考查 |
16N00X | 第二外国语 | 60 | 2.0 | 3 | 考查 |
艺术素养课程 | 32 | 2.0 | 1,2 | 考查 |
六、培养环节
1. 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是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重要的培养环节,需达到相关学分要求。
(1) 高级英语听说与高级英语写作可在达到相关要求后可申请免修;
(2) 学术素养概论课程内容包括: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知识产权、人文艺术、心理学、职业规划、学术文献查阅、学术论文撰写等内容;
(3)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按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计划,允许分阶段选课,但所有课程应在一年内完成。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修完所规定的学分。
2. 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在读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实践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 年,并完成《西北工业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报告》。
3. 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环节着重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采用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建
设、挂职锻炼、志愿者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可在短学期或假期进行。综合实践结束后应填写
《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综合实践总结表》,由指导教师写出评语并附综合实践实施单位意见,一同归入本人业务档案。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综合实践可与专业实践结合进行。
4. 论文开题
论文开题工作是专业学位硕士生进行论文工作的起点,一般应在第三学期末之前进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应结合工程实际与应用,一般要有明确的应用背景和应用特征。研究生应在双方导师的指导下,阅读有关文献尤其是外文文献,形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应就选题的科学意义、选题背景、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和课题条件等做出论证。
学院、学位分会与导师须协商成立硕士学位论文开题评审小组,评审小组由至少三名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组成,设组长 1 人,硕士生应向评审小组汇报论文开题报告,评审小组进行严格评审并给出评审意见。
评审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研究工作,不合格者予以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重新进行论文开题汇报,评审仍不合格者终止培养或走其他分流途径。
5. 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后 6 个月左右时间,应提交论文中期进展报告,报告应包括:论文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论文计划进度进行;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参加的科研学术情况;目前存在的或预期可能出现的问题,拟采用的解决方案等;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研究内容。
根据论文中期的研究进展和学科发展,允许学生对论文开题时的论文选题(题目、内容、研究计划等)做出必要的调整。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时,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应与中期考核后确定的学位论文的内容基本一致。
学院、学位分会与导师协商组成考核小组,考核小组由至少三名副高及以上专做出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组成,设组长 1 人,考核小组负责对硕士生提交的论文中期进展报告进行严格审查。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研究工作,不合格者予以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重新提交报告,再次考核仍不合格者终止培养或走其他分流途径。
6. 学位论文撰写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撰写。论文应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有自己的新见解,表明作者已掌握解决工程应用领域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等。具体要求按《西北工业大学关于学位论文撰写的规定》执行。
7. 学位论文答辩
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参照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规定执行。
添加西北工业大学学姐,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西北工业大学考研分数线、西北工业大学报录比、西北工业大学考研群、西北工业大学学姐、西北工业大学考研真题、西北工业大学专业目录、西北工业大学排名、西北工业大学保研、西北工业大学公众号、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西北工业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