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化学研究生分数线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兰州大学考研分数线、兰州大学报录比、兰州大学考研群、兰州大学学姐、兰州大学考研真题、兰州大学专业目录、兰州大学排名、兰州大学保研、兰州大学公众号、兰州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兰州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考研真题资料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兰州大学化学研究生分数线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信息,包括复试分数线和录取分数线。因为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和复试分数线直接就决定了考生需要考取考多少分才能达到成功被院校录取的一个最低标准,这也是考生在备考过程中的一个奋斗的目标和计划的基准。另外,考研分数线也是考生在前期择校、择专业的一个判断依据,如果考研录取分数线过高的话,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考生就会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可以进行自我衡量能否达到最低分数的要求而进行合理的选择。如果兰州大学化学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尤其是历年分数线和复试分数线)相对而言较低的话,对于考生来说成功的几率就会比较大,备考过程也会相对的容易。考生获取兰州大学化学分数线的途径有很多:学校研究生官网上通常会有详细的历年分数线情况,考研网站、论坛上也会有相关的资源。考研派的中就为大家总结了详细的兰州大学化学考研录取分数线分数线情况,以供大家选择使用。最后考研派祝您如愿考取化学的研究生。【手机访问

兰州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兰州大学

考研派的考研频道内含有大量优质的课堂讲义真题资源,欢迎考生前去查询和购买。
关注微信公众号:【考研派之家】,了解第一手考研资讯,免费领取考研学习资源。

兰州大学化学专业考研录取分数线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信息,因为研究生录取分数线直接就决定了考生需要考取考多少分才能达到成功被院校录取的一个最低标准,这也是考生在备考过程中的一个奋斗的目标和计划的基准。另外,考研录取分数线也是考生在前期择校、择专业的一个判断依据,如果考研录取分数线过高的话,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考生就会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可以进行自我衡量能否达到最低分数的要求而进行合理的选择。如果兰州大学化学考研录取分数线(尤其是历年分数线和复试分数线)相对而言较低的话,对于考生来说成功的几率就会比较大,备考过程也会相对的容易。考生获取兰州大学化学分数线的途径有很多:研究生官网上通常会有详细的历年分数线情况,考研网站、论坛上也会有相关的资源。考研派的中就为大家总结了详细的兰州大学化学录取分数线情况,以供大家选择使用。最后考研派祝您如愿考取化学的研究生。

兰州大学化学考研考试科目
019化学化工学院   0931-8915285
 
根据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官方消息,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董世辉教授团队,招收一名天然产物方向的博士生。

062历史文化学院   0931-8913704
 
兰州大学2016年历史文化学院拟录取硕士研究生名单公示
录取专业
姓名
考生编号
初试成绩
复试成绩
综合成绩
备注
060100考古学 刘橙橙
107306021806661
318
140
68
 
060100考古学 李进
107306021806663
332
160
74
 
060100考古学 陈月莹
107306021806667
333
179
78
 
060100考古学 郭颖珊
107306021806669
343
171
77
 
060100考古学 吴清艳
107306021806671
340
160
74
 
060100考古学 杨博皓
107306021806672
382
152
77
 
060200中国史 郭芫君
100026114116911
305
161
72
 
060200中国史 王茜
104866112015187
327
161
73
 
060200中国史 曹秋婷
106106060300014
312
165
74
 
060200中国史 范英杰
107306021806673
356
178
80
 
060200中国史 陆畅
107306021806687
317
172
75
 
060200中国史 王璐
107306021806688
315
168
74
 
060200中国史 刘继豪
107306021806705
342
162
76
 
060200中国史 孔令劭
107306021806706
331
170
75
 
060200中国史 冯永芳
107306021806708
373
171
80
 
060200中国史 杨文娜
107306021806709
338
186
81
 
060200中国史 孙佳音
107306021806715
333
164
75
 
060200中国史 丁迎果
107306021806716
376
174
82
 
060200中国史 魏睿骜
107306021806718
341
172
77
 
060200中国史 张玉
107306021806719
333
167
76
 
060200中国史 陈焱
107306021806720
345
173
78
 
060200中国史 王望旺
107306021806726
308
148
69
 
060200中国史 孙小燕
107306021806728
353
170
78
 
060200中国史 阎莉蓉
107306021806729
304
143
67
 
060200中国史 赵咏秋
107306021806730
332
180
78
 
060200中国史 臧文昱
107306021806745
313
151
70
 
060200中国史 贾永刚
107306021806746
336
167
75
 
060200中国史 王新辰
107306021806758
359
167
78
 
060200中国史 李奇
107306021806760
365
166
78
 
060200中国史 赵丽君
107306021806761
357
182
81
 
060200中国史 王恩波
107306021806763
361
178
81
 
060200中国史 杨春
107306021806769
323
170
75
少数民族骨干计划 
060200中国史 侯育婧
107306021806770
323
174
77
 
060200中国史 唐万锦
107306021806772
353
176
80
 
060200中国史 李淑荷
107306021806773
338
175
78
 
060200中国史 桑凡
107306021806777
385
176
83
 
060200中国史 王媛媛
107306021806787
318
151
70
 
060200中国史 张慧霞
107306021806793
306
166
73
 
060200中国史 李婧
107306021806814
370
132
68
 
0602Z1敦煌学 葛相明
102466210006587
318
157
72
 
0602Z1敦煌学 张妍婕
107306021806691
323
172
75
 
0602Z1敦煌学 何强林
107306021806774
358
164
77
 
0602Z1敦煌学 瞿鑫
107306021806799
348
171
77
 
0602Z1敦煌学 梅雪
107306021806805
359
165
77
 
0602Z1敦煌学 宋若谷
107306021806807
325
182
78
 
0602Z1敦煌学 赵松山
107306021806812
371
176
81
 
0602Z1敦煌学 杨文博
107306021806816
324
162
74
 
0602Z1敦煌学 段金强
107306021806817
333
165
75
 


有机化学

1982年,兰州大学有机化学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学科所依托的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计委于1985年首批筹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享誉海内外的朱子清、刘有成、陈耀祖、黄文魁教授等是其重要奠基人
        学科师资队伍中,有中科院院士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4人,新世纪人才9人,教授26人,博士生导师27人,具有博士学位者49人,45岁以下者46人。以中科院院士、长江学者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作为领军人物的研究团队中,有机化学创新研究群体连续三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的资助。2009年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支持的“有机化学创新研究群体”顺利结题,作为创新群体成员的十多名年轻教授已经成长为实验室的学术骨干。2011年翟宏斌教授领衔的天然产物合成化学团队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成为培养实验室学术骨干的新摇篮。2012年涂永强院士申请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获得立项。
       学科所依托的科研硬件平台实力雄厚,目前拥有单价3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近50台,主要包括Varian INOVA 600、400及300 MHz 核磁,Bruker AVANCE 400 MHz固体核磁,APEX II FT-MS高分辨质谱,Orbitrap高分辨质谱,Bruker Smart Apex II X射线单晶衍射仪,Hitachi 4800 场发射扫描电镜,Angilent 5500 SPM和Agilent SuperNOVA微焦斑X射线单晶衍射仪,PANalytical X’pert Pro X射线粉末衍射仪和Bruker A300顺磁共振波谱仪等。由这些仪器设备构建的技术先进的公共平台,为兰州大学乃至整个西北地区开展前沿有机化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保障。
        同时在对外交流方面,曾先后与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国家973子项目,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企业合作项目近千项,年平均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90%以上发表在SCI收录的高水平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主要成果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在内的三项国家级奖励以及四十余项省部级奖励。
        有机化学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天然产物合成化学领域,在天然抗肿瘤、抗氧化、抗艾滋病等抗疾病药物或先导化合物的结构、合成、生物活性、构效关系以及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的、高水平的、富有创新意义的研究成果,为推动我国有机化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以具有药用价值的天然产物合成为导向,大力发展有特色的有机合成方法学研究,为一些重要药物(如抗早老性痴呆症药物加兰他敏、抗癌药物三尖杉酯碱,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等)的合成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撑,并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在生物有机化学领域,采用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以及物理有机化学等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研究天然产物及药物的构效关系,在分子水平上阐明其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在分子水平上设计了天然产物导向的抗肿瘤药物、多肽药物和手性药物等,为发展创新药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有机材料化学领域,结合有机合成方法学与物理有机化学两方面研究的积淀,设计、合成了具有特殊功能的有机分子,研究了这些分子的光学电学性质,并探讨其在有机光电材料领域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新型的共价有机骨架材料(COF)、有机-无机复合材料、有机纳米材料和超分子组装体等材料,并研究其性能和结构之间的关系,拓展了有机功能材料在催化、分子识别和光电转换等方面的应用,为发展新型的有机功能材料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支撑。
        据不完全统计,兰州大学培养的有机化学毕业生,4人成长为院士,21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或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支持。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的教学科研基层组织由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系、应用化学与精细化工系、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分析测试中心以及15个研究所组成。同时拥有兰州大学-金川公司金属化合物联合实验室、兰州大学-兰州石油化工公司石油化工延伸产业联合实验室、化学化工产品开发中心、资料室、兰州爱华化学化工公司。学院现有有专职教学科研人员112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博士生导师39人、教授42人、副教授 32人。
  化学化工学院是首批设置国家重点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省级重点学科的单位,拥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甘肃省青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和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化学是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的学科。现有学士学位授权专业3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专业8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1个。同时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首批建立的“创新研究群体”。
 
化学工程与技术 [0817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兰州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7]化学工程与技术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 化学工艺
02 应用化学
03 工业催化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2 数学二
④物理化学和化工原理(各占 50%)
备  注: 复试笔试科目: 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专业英语;化学基础实验技能考核
1.同等学力考生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不低于 425分。
2.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仪器分析、化学综合。
3.研究内容:01.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化工分离、环保
化学工艺与技术、绿色化学
工艺与技术等,02.应用有机
化学、精细化学品化学、应
用无机化学、石油产品化学等,03.催化剂工程、催化反
应工程、催化材料、催化化
学等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07101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兰州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0]生物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 多肽药物
02 多肽仿生催化与手性药物合成
03 动物生理生化
04 纳米生物材料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613 细胞生物学
④810 分子生物学
备  注: 复试笔试科目: 生物化学或生物有机化学
1.可选考化学(07030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00)专业的考试科目。
2.同等学力考生要求同植物学(071001) 专业。
3.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三选二):微生物学、植物学、
动物学。

历史文化学院简介

系、学院历史沿革:

      1931年4月,据教育部第380号公文,甘肃大学改为省立甘肃学院,省立甘肃学院奉教育部令,将文学系改为文史系,王德生任系主任。
      1938年7月,《修正省立甘肃学院大纲》经教育部批准备案。据该组织大纲,省立甘肃学院设文史系、教育系、医学专修科,其中文史系学制为四年,系主任邓春膏。
      1946年,国立兰州大学筹备委员会成立。7月15日教育部发文准设文理、法、医三学院,文理学院先设历史系等8个系。
      1948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兰州大学文理学院正式分为文学院、理学院。文学院下设中国文学、历史学、英国语言文学、俄文、边疆语文5系。
      1959年,甘肃省教育厅通过了《关于兰州大学中文系、历史系合并于甘肃师大和兰州艺术学院的方案》,历史系并入师大。
      1961年,江隆基就任兰州大学校长后致力于恢复兰大文科各系的工作。7月25日,高教部发文甘肃省教育厅并抄送兰州大学,同意兰州大学恢复文科。根据高教部及甘肃省委意见,兰州大学恢复历史系,设历史学专业。
      2004年2月,根据《兰州大学组建学院暂行办法》,在原历史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了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2009年11月4日,成立民族学研究院,处级建制。
      经2015年12月3日,原历史文化学院和民族学研究院合并,组建新的历史文化学院。
专业历史沿革:
      1946年8月,设历史学系,历史学专业招生。
      1982年9月,世界史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
      1993年9月,旅游专业(大专)开始招生。
      2001年9月,民族学本科专业正式招生。
      2002年9月,旅游管理学专业旅游文化方向本科专业开始招生。
      2003年9月,博物馆专业开始招生。
      2012年旅游管理学专业停止招生。
学科建设
      学院以科研和教学为基础,将学科建设视为学院工作的支撑点和着力点。学院现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敦煌学研究所、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学科1个(民族学),国家重点学科(培育)1个(历史文献学),省级重点学科2个(民族学、中国史),甘肃省优势学科2个(民族学、中国史),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中国史(敦煌学)、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民族学、中国史),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个(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民族学),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1个(历史学),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历史学),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历史学),学院设有5个本科专业(历史学基地班、历史学、世界史、文物与博物馆学、民族学)。
师资队伍
      目前,学院有教职员工107人,其中专任教师94人,教辅人员13人。教师中有教授39人,副教授31人,青年研究员2人,讲师22人,另有外聘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人;博士学位获得者82人;有博士生导师28人(兼职博导4人),硕士生导师65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中央四个一批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甘肃省领军人才7人,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2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1人,全国教育系统职业道德建设标兵1人,教育部历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民族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
人才培养
      学院人才培养体系完备,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在中国史、民族学学科领域,已形成从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流动站的培育体系,培养体系完整。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了以本科生教育为基础、研究生教育为重点的办学格局,形成了重视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育和重视科学研究的良好传统。学院以“赵俪生奖学金”、“跬步计划”及《史学纵横》《九色鹿》《清声》三个院内学生刊物为平台,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并先后出版了《晓龙集萃》《萃英论史》《史学论丛》等本科生学术研究论文集。近年来学院学生在学术探索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自第一届全国历史学基地“史学新秀奖”评选活动开展以来,我院学生的论文每届评选均有获奖,2012年度学院2010级学生罗冠群参评论文获全国史学新秀奖一等奖,2014年度历史学基地班2010级学生毛伟林和历史学基地班2012级学生周芳琴获全国史学新秀奖二等奖;考古学硕士杨童舒连续两次获得“李济考古学奖”;1名博士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名博士的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4名博士生获得甘肃省优秀博士论文。全院学生刻苦钻研、积极探索的优良学风已经形成,学院本科生考研率、就业率稳步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我院共培养本科生5000余名,研究生1500余名。其中,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秦晖,原暨南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纪宗安教授,全国劳动模范、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彭长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李国强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研究员吴玉贵、赵文洪,著名实业家王瑞琴等是他们中的优秀代表。
科学研究
      我院在敦煌学、丝绸之路、西北区域史、民族学、西北少数民族史、俄国中亚方面已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和优势。近年来,学院科研团队建设成绩斐然,教师科研创新能力持续增强,重大科研项目申报取得突破,科研经费有了大幅增加,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全院教师共发表论著1200余篇(部),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文化创新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国家文物局重大委托项目15项,国家社科、教育部社科项目、国际交流项目160余项,承担科研项目经费近5000万元,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数十项,名列全校文科前茅。敦煌学、民族学是兰州大学985、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学科。学院创办有敦煌学专业期刊《敦煌学辑刊》和民族学专业期刊《中国民族学》。
      获奖情况:
      1995年历史系袁林教授的《西北灾荒史》获中宣部表彰的“五个一工程”优秀图书奖,1999年樊保良教授的《阔端与萨班凉州会谈》(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荣获1999年度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2005年王冀青著《斯坦因与日本敦煌学》《斯坦因第四次中国考古日记考释》获第六届甘肃省优秀图书奖一等奖。
      2006年《赵俪生文集(六卷本)》荣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历史学一等奖, 2006年获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
      2013年,杨建新教授等主编的《中国西北少数民族通史》获得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郑炳林主编、耿昇译《法国汉学研究丛书(10册)》、宁强著《敦煌石窟寺研究》两种著作荣获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提名奖。
      2016年,闫丽娟教授的著作《民国时期西北少数民族社会变迁及其问题研究》获得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
      2018年,武沐、金燕红《13—19世纪河湟多民族走廊历史文化研究》、白玉冬《九姓鞑靼游牧王国史研究(8—11世纪)》获得第四届全国民族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徐黎丽、孙秀君《民族志文本写作的中国价值》、宗喀·漾正冈布、巨浪《当代流动人口大潮下化隆卡力岗、群廓尔、甘都等三地“斡回”文化认同变迁研究》获得第四届全国民族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田烨、李晓婉、解庆艳、张一靓《城镇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返迁现象分析——基于浙江省杭州市、义乌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调查报告》获得全国民族工作优秀调研三等奖。
      2019年,刘永明《敦煌本道教〈十戒经〉考论》、焦若水《变迁中的社区权力与秩序》、杨文炯《甘肃省伊斯兰教苏菲门宦现状的调查研究》、阿旺嘉措《安多南部流传的恰那什巴苯教仪轨主持者神主莱坞研究》获得甘肃省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杨红伟《清朝循化厅藏族聚居区之权力机制》、张景峰《敦煌阴氏与莫高窟研究》获得甘肃省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陈志刚《明清川藏茶道的市场与社会》、武沐、金燕红《13—19世纪河湟多民族走廊历史文化研究》、李静、赵伟《中国节日志·春节(甘肃卷)》、宗喀·漾正冈布、巨浪《当代流动人口大潮下化隆卡力岗、群廓尔、甘都等三地“斡回”文化认同变迁研究/藏回(斡回):藏人穆斯林的文化认同变迁》获得甘肃省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对外交流合作
      学院对外交流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国际合作交流日益频繁,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近五年,学院积极拓展国际交流合作,先后与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密歇根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日本京都大学、早稻田大学、九州大学、东洋文库,俄罗斯东方文献研究所,法国国家图书馆、远东研究中心,英国国家图书馆,瑞典乌普萨拉大学、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土耳其语言学院、伊勒德兹科技大学等国外知名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学院还多措并举,积极推进与国内外一流研究机构、大学的人员互访、人才培养,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学院讲学,选派教师参加各类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承办各类大型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举办大型学术考察活动,通过对外合作交流,提高了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了学院学术研究的整体水平,加快了学院的国际化发展,增强了长远发展的后劲。
      学院将进一步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以及“一带一路”沿线高校和学术机构的合作,扩大学科学术影响力。目前已与国家博物馆、华中师大近代中国研究所、社科院近代中国研究所、经济所初步建立合作机制;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乔治城大学建立师生互访;聘请乔治城大学教授为客座教授;世界史海外实习基地(卡塔尔)正在建设中。
本科教学
      学院1995年被确定为国家基础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001年在教育部基地评估中被评为优秀。2007年教育部实施了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历史学专业被评为特色专业建设点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2年学院开展教学计划改革、课程体系调整,实行小班教学,力争培养一批具有扎实人文素养和过人能力的优秀毕业生。
      历史学基地班(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少而精的史学高级专门人才。学生培养突出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强素质的特点。
      主要课程有:中国通史、世界通史、考古学通论、历史文选、史学概论等。采取导师制加强对学生学习和科研创新的指导。毕业生基本为研究生后备军。
      历史学类(含历史学、世界史、文物与博物馆学3个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历史学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史学人才和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新生入学后第一年统一学习历史学类基础课和公共课,二年级学生再依照自己的志愿选择专业。
      毕业生的相当一部分为研究生生源,也适宜从事教学、科研、文化交流、行政管理等工作。
      民族学:民族学专业根据民族学学科特点,着眼于学科发展的新态势,通过系统的学科训练,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人格、良好的品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全面地理解、掌握民族学学科知识体系,熟练运用民族志理论与田野调查方法和技术,成为专业基础扎实,学科知识新颖,知识结构合理,社会实践应用能力强,具有良好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的人才,不仅具备进一步深造与从事民族学科学研究的良好素质,而且能够胜任政府、企事业单位、社区工作、民间社团组织等方面的管理、服务工作。
主要课程:民族学通论、民族社会学概论、中国历史与文化、世界文明史、中国民族志、世界民族志、民族学研究方法、宗教学概论。
药物化学生物学 [0703Z1]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兰州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药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3]化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 药物分子设计与合成
02 天然药物分子发现与修饰
03 微生物与生化药物
04 生物评价与功能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占40%)
④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各占50%)
备  注: 复试笔试科目: 药物化学或生物化学选一
1.同等学力考生要求:全国大学外语四级考试成绩不低于 425分。
2.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物理化学、生物化学。
药物化学生物学 [0703Z1]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兰州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药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3]化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 药物分子设计与合成
02 天然药物分子发现与修饰
03 微生物与生化药物
04 生物评价与功能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占40%)
④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各占50%)
备  注: 复试笔试科目: 药物化学或生物化学选一
1.同等学力考生要求:全国大学外语四级考试成绩不低于 425分。
2.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物理化学、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07101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兰州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基础医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0]生物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 生物工程技术
02 肿瘤生化
03 多肽生化与多肽药化
04 创新药物与活性研究
05 分子医学
06 细胞分子生物学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医学生物化学
④医学分子生物学
备  注: 复试笔试科目: 基因工程原理
1.可选考生命科学学院
(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
生物学专业、或化学化工学院的(070300)化学专业的考试科目。
2.同等学力考生要求同(071003)生理学专业。
3.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病理学、生理学。
  为保证我院硕士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顺利进行,结合学校相关文件,联系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复试对象
  1.2016年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第一志愿报考历史文化学院且符合学院复试最低分数控制线的考生。
  2.申请第二志愿调剂历史文化学院且已经通过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同意参加复试的考生。
  二、复试通知
  1.一志愿复试考生登录历史文化学院网站查看考生复试名单,考生可联系学院确认本人复试信息。
  2.二志愿调剂考生,由学院电话通知本人复试资格及复试安排。
  三、所有考生报到时需提交的有关证件及材料。
  1.参加复试的所有考生,在复试报到时必须提供《准考证》、《居民身份证》、《毕业证》(应届本科毕业生提供《学生证》,毕业证入学时查验)等证件原件(有学位证书的考生还需提供《学位证》),并向学院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毕业证》(或《学生证》)、《学位证》等证件复印件一份。
  2.提供大学阶段成绩单一份(应届考生由所在学校教务部门提供并加公盖章;非应届考生由考生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提供并加盖公章);
  3.有正式工作单位的在职考生,在复试报到时还须提供其在职单位同意报考的书面证明,并注明是否在职培养。
  4.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在复试报到时还须递交定向地区或原单位同意定向培养的书面证明。
  定向培养书面证明:对少数民族应届本科毕业考生,由同意定向培养考生的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县级以上人事部门出具;对工作单位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在职人员考生,由考生所在工作单位人事部门出具。
  5.被列为“国防生”计划的考生,在复试报到时还须出具驻推荐学校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工作办公室同意报考的书面证明。
  6.对同等学力考生,在复试报到时还须提供其报考专业对同等学力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书面证明原件和复印件。
  7.享受“西部计划志愿者”、“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国家加分政策的考生,在复试报到时还须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原件。
  四、复试报费考试费。
  凡参加复试环节的所有考生均须交纳复试报名考试费。根据甘发改收费[2010]1915号收费标准,笔试科目(含同等学力加试)30元/门/生,外国语口语及听力测试费20元/生。
  五、复试安排
  历史文化学院复试工作时间为3月25日—3月28日;
  报到时间:3月25日(星期五)上午10:00;报到地点:历史文化学院(兰州大学一分部衡山堂305室);
  复试实行差额复试,择优录取;
  复试由笔试、专业面试、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三部分组成;
  笔试按“兰州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的备注科目进行闭卷考试,满分100分,时间3小时。
  专业面试内容包括专业素质考核、外语水平考核(含外语口语、听力测试)。
  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包括个人情况陈述及面试考核。
  六、体检安排
  所有参加复试考生必须进行体检;
  时间:3月28日(星期一)上午9:00;
  地点:兰州大学校医院;
  要求:空腹、携带一寸近期免冠彩色照片及体检费;
  考生请在体检表上“单位”一栏内注明历史文化学院;
  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执行。
  七、复试日程
  八、总成绩计算和录取原则
  1.考生复试总成绩由初试成绩与复试成绩按照以下权重求和;
  复试总成绩=初试成绩总分÷5*50%+复试笔试成绩*20%+面试成绩(满分100分,其中外语口语及听力占20分)*30%
  2.最终录取研究生按全体参加复试考生的复试总成绩分专业方向由高到低进行排序,根据招生规模依次确定拟录取名单(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生统一复试后单独排序,单独录取);
  3.笔试成绩+面试成绩<120分者不予录取,不参加排序;
  4.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5.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九、注意事项
  考生往返路费、复试期间的食宿自理。
  学院地址(报名地点):甘肃省兰州市嘉峪关西路3号。兰州大学一分部衡山堂3楼历史文化学院办公室。
  学院联系电话:0931-8913704
  E-mail:lishixiy@lzu.edu.cn。
  十、信息公开及投诉
  历史文化学院将通过学院网站和公告栏等方式公示招生考试情况,考生如对招生考试过程有异议,可向学院招生领导小组反映或致电09318913704。也可发送邮件至lishixiy@lzu.edu.cn.
  十一、未尽事宜按照兰州大学有关文件执行。

队伍状况
截至2020年4月,专任教师:182人。其中
中国科学院院士:涂永强、严纯华、李灿、岳建民
国家人才项目专家:王珠银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涂永强、严纯华、王为、唐瑜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涂永强、严纯华、厍学功、王为、张浩力、樊春安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涂永强、刘伟生、王为
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刘伟生
国家突出贡献专家:胡之德、刘中立、沈伟国
国家人才项目专家青年项目:魏华、舒兴中、王晓磊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樊春安、丁三元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樊春安、韩丙、邵向锋、席聘贤
教育部跨世纪人才:涂永强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许鹏飞、厍学功、张浩力、唐瑜、王为、周波、姚小军、张海霞、蒲巧生、樊春安、刘鹏、覃文武、卜伟锋、杨尚东、谢志翔、韩丙、汪宝堆
飞天学者特聘教授:唐瑜、丁勇
飞天学者青年教授:房建国、李云
飞天学者客座教授:郑子剑
博士生导师59人
教授75人
副教授68人

学院简介

一、概况
化学化工学院(原化学系)的前身是1946年秋成立的国立兰州大学化学系。当时,一批留学回国知名专家(张怀朴、袁翰青、常麟定、戈福祥、方乘、左宗杞、陈时伟、王雒文等)组成的先驱者,为化学系的崛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程溥、韦镜权、刘有成、朱子清、黄文魁、陈耀祖等近百名专家学者,或留学回国,或支援大西北,陆续来到了兰州大学,为化学学科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954年,化学系开始招收培养研究生。1957年以后受政治运动影响,化学系各项工作受到冲击,但是仍然有一批教师坚持奋战在教学科研第一线,为后来化学学科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76年以后,科学的春天给化学系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国家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相继成立了兰州大学有机化学研究所(1978年)、分析测试中心(1982年)、应用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986年,2003年更名为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998年7月,在原化学系的基础上组建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历经七十载建设与发展,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怀与支持下,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奋斗,已经形成了实力雄厚、作风过硬的教学和科研集体,并以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创造高水平的成果享誉海内外,成为国家布局在西部地区化学化工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二、学科建设
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化学(1998)
博士学位授权专业: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化学信息学、放射化学、药物化学
硕士学位授权专业: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化学信息学、药物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艺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化学工程(2006)
学士学位授权专业: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功能材料、能源化学工程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化学(1985)
国家重点学科:有机化学(1982)
国家重点实验室:功能有机分子化学(1986)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有色金属催化剂开发(2014)
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化学(1993)
国家基金委首批建立“创新研究群体”:有机化学(2001)
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2007)
国家级教学团队:基础理论与实验能力双高型化学专业课程(2009)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化学(2011)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14)
甘肃省重点实验室:有色金属化学与资源利用(2009)
甘肃省工程实验室:化工催化(2012)
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2006)
兰州大学淮安高新技术研究院(2014)
兰州大学中卫高新技术研究院(2015)
兰州大学白银产业技术研究院(2016)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级国际联合中心)(2016)
三、队伍状况
截至2020年4月,专任教师:182人。其中
中国科学院院士:涂永强、严纯华、李灿、岳建民
国家人才项目专家:王珠银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涂永强、严纯华、王为、唐瑜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涂永强、严纯华、厍学功、王为、张浩力、樊春安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涂永强、刘伟生、王为
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刘伟生
国家突出贡献专家:胡之德、刘中立、沈伟国
国家人才项目专家青年项目:魏华、舒兴中、王晓磊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樊春安、丁三元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樊春安、韩丙、邵向锋、席聘贤
教育部跨世纪人才:涂永强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许鹏飞、厍学功、张浩力、唐瑜、王为、周波、姚小军、张海霞、蒲巧生、樊春安、刘鹏、覃文武、卜伟锋、杨尚东、谢志翔、韩丙、汪宝堆
飞天学者特聘教授:唐瑜、丁勇
飞天学者青年教授:房建国、李云
飞天学者客座教授:郑子剑
博士生导师59人
教授75人
副教授68人
四、人才培养
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吴云东、涂永强、周其林、冯小明、岳建民、王锐、吴骊珠、张锦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周其林、李卫东、谭仁祥、赵煜、丁毅力、罗永章、王锐、涂永强、冯小明、王为、苏成勇、张锦、白俊峰、王新平、唐瑜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姜标、谭仁祥、周其林、杨士勇、李卫东、岳建民、涂永强、邓金根、王官武、朱晓晴、吴骊珠、王锐、邓友全、吴云东、冯小明、罗永章、刘吉开、祝介平、苏成勇、鲁统部、陈忠宁、冯钰锜、张锦、徐富强、南发俊、石建功、龙腊生、付红兵、王毅琳、潘远江、厍学功、胡有洪、王祥科、吴彪、李泓、王为、邓春晖、王新平、张浩力、邓伟侨、王亚韡、樊春安、贾彦兴、刘培念、葛子义
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入选者:涂永强、李卫东、刘伟生、孙兆林、谭仁祥、王为
国家人才项目专家:王喆、张伯彦、罗永章、张宗超、刘生忠、戴雄新、田国新
国家人才项目专家青年项目:王新平、段小洁、蒋先兴、张书宇、姚亚刚、梅天胜、资伟伟、舒兴中、叶萌春、王震、王晓磊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王亚韡、樊春安、韩丙、高栓虎、段小洁、邵向锋、姚亚刚、关正辉、宋振雷、席聘贤
全国“五四奖学金”获得者:王  臻
首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陆  梅
第二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刘焕香
第五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毕海鹏
第六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舒兴中
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李  宏
全国十大杰出青年:乌力吉
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获得者:涂永强、谭仁祥、李元宗、李卫东、熊照明、王彦广、苏成勇、张锦、陈淼、王亚韡、宋振雷、高栓虎、关正辉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汪清民、段小洁、姚亚刚、毕海鹏
五、科学研究
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全国科学大会奖8项。2014-2018年完成科研项目61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5项(包括重大项目1项,重大项目子课题2项,重点项目1项,重点项目(合作)2项,杰出青年基金1项, 优秀青年基金3项) 、教育部各类基金30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110项、甘肃省科学基金和兰州市科技计划及城关区项目43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193项、横向课题110项。发表各类研究论文2031篇,其中发表在SCI收录刊物上的论文占95%。获省(部)级奖6项,国家发明专利100项, 实用新型专利12项。
目前承担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67项(其中包括国家基金重点项目5项,杰出青年基金3项,优秀青年基金1项)、省市级项目19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37项、横向课题30项。
2018全球各大高校与科研机构自然指数排名中,兰大化学位列世界第47位,亚太地区第23位,全国高校第17位。截止2016年3月,兰州大学已经有12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的排名,化学是唯一进入1‰的学科。2017年5月,化学学科首次进入世界排名前100。2017年9月,化学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六、教学工作
学院现有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功能材料和能源化学工程5个本科专业,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施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化学萃英班)。学院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过程的质量保障机制建设,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基础课教学“四大台柱”,到八十年代率先试点的基础课“双语教学”,从1998年大学化学教学实验中心成立,到直属学院的课程组成立,学院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无不走在全国前列。2000年以来,学院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7项。出版教材20部,电子课件3套。
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化学、功能材料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应专业:功能材料
国家级精品课程:《结构化学》
国家理科基地名牌课程:《结构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工基础》
甘肃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甘肃省高校教学团队:基础化学实验I骨干教学团队
甘肃省精品课程:《化工原理》《有机化学》《化工基础》《大学化学实验-基础化学实验Ⅱ》《分析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高分子基础》
甘肃省精品资源共享课:《化工基础》
甘肃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配位化学》
全国先进生产者:朱子清
全国劳动模范:黄文魁
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刘有成、周效贤
全国优秀教师:苏致兴
全国“三八”红旗手:李素珍
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阎兰
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化学化工学院
甘肃省教学名师:李炳瑞、马建泰、严世强、唐瑜
七、条件建设
学院有各类实验用房30000 m2,其中教学实验室面积达6000 m2。化学文献资料楼1000 m2,日常陈列外文期刊700多种10万多册,中文期刊400多种1.2万册,图书约4万册,学位论文约1000多册,教科书13万余册。40万元以上仪器57台,仪器总值1.4亿元。教学科研条件达到国内高校同类学科的先进水平。
八、学术交流
自1991年以来学院共主办国际学术会议50余次,主办国内学术会议近100余场,出席国际学术会议超过3800人次,出席国内学术会议3200人次,提交各类学术会议论文3470多篇。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在生命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的科学,它利用现代化学、物理学及生物学的最新理论及技术去解析古老而神秘的生命现象,因而极具创新性和挑战性。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在揭示生命现象、改造生命物质、创建新物种诸多方面及农业、工业、医药诸多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因而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带头学科。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物质结构及变化的科学,研究范围包括多肽化学、蛋白质化学、酶化学、免疫化学、核酸化学、微生物生化、植物分子生物学、生理生物化学及生物工程技术的各个方面。主要研究领域有:多肽的合成方法、结构、生物与药理活性研究,涉及多肽的结构改造,多肽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多肽的神经调控,多肽的药理应用以及对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的影响。
培养目标
  研究生应掌握坚实宽广的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数学等基础知识,深入系统地掌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研究方法,掌握相关的实验技能;了解其研究领域的现状及发展动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和现代信息工具;学位论文具有创新性,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主要研究方向
  1. 多肽生物化学
  2. 多肽神经分子生物学
  3. 手性药物与多肽药物
  4. 分子医学与药理学
  5. 生理生物化学
  6. 植物生化及分子生物学
  7. 应用微生物学
  8. 分子病理学
主干课程
  生物有机与立体化学、不对称合成实验、生化药理学、多肽生化与多肽药化、蛋白质研究进展、生物技术制药、多肽合成实验、分子生物学技术、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工作适应范围
    国内外大学、科研院所、国内外制药公司、与多肽及手性药物相关的其他机构与单位。
放射化学 [0703Z3]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兰州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3]化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 环境放射化学
02 放射分析与核化学
03 核能放射化学
04 放射性同位素技术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分
析化学占 40%)
④无机化学和放射化学(各占 50%) 或 物理化学和化工原理(各占 50%) 或 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各占50%)
备  注: 复试笔试科目: 化学基础实验
1.同等学力考生要求:①具有中级职称②已在公开出版的核心及以上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学术论文至少一篇。
2.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①仪器分析;②化学综合。

 

  报考专业   报考总人数 其中:          
报考学院名称 代码 名称   统考(联考) 推荐免试 单考 少数民族骨干计划 强军计划 大学生士兵计划
化学化工学院 70301 无机化学 36 31 5 0 0 0 0
化学化工学院 70302 分析化学 74 66 8 0 0 0 0
化学化工学院 70303 有机化学 196 171 25 0 0 0 0
化学化工学院 70304 物理化学 14 11 3 0 0 0 0
化学化工学院 70305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23 21 2 0 0 0 0
化学化工学院 70321 药物化学生物学 1 1 0 0 0 0 0
化学化工学院 70322 化学信息学 2 1 1 0 0 0 0
化学化工学院 81702 化学工艺 60 59 1 0 0 0 0
化学化工学院 81704 应用化学 21 21 0 0 0 0 0
化学化工学院 85216 化学工程 30 30 0 0 0 0 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07101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兰州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基础医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0]生物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生物工程技术
02肿瘤生化
03多肽生化与多肽药化
04创新药物与活性研究
05分子医学
06细胞分子生物学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619医学生物化学
4830医学分子生物学
备  注: 复试笔试科目:基因工程原理
药物化学生物学 [0703Z1]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兰州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药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3]化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药物分子设计与合成
02天然药物分子发现与修饰
03微生物与生化药物
04生物评价与功能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612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占40%)
100%8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各占50%)
备  注: 复试笔试科目:药物化学或生物化学选一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化学     专业代码:070300     门类/类别:理学     学科/类别:化学

专业介绍

北京化工大学为例
理学院化学一级学科下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二级学科,于2006年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2012年成为北京市化学一级重点学科。在教育部评估中心组织的科学评估中,我校化学一级学科位居前列。2018年3月份,化学学科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
本学科经长期发展已形成一支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思想活跃、勇于创新的教学科研队伍,包括中科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1人、中组部“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13人。现有教授44人、副教授44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3人,45岁以下教师已成为学术带头人的主体。
本学科依托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近代化学研究所、物理化学系、无机化学系、有机化学系、分析化学系、化学生物系及分析测试中心进行建设。在注重基础和理论研究的同时,将研究工作向下游延伸,形成了“基于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实际需求凝炼科学问题-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工程化及产业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特色发展模式。经多年发展,逐渐形成了超分子插层组装化学、纳米结构与限域催化化学、资源与环境分析化学及安全分析、清洁能源材料与电化学、功能有机化学、纳微尺度的计算化学、化学生物学以及纳米化学与功能器件等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通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近三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项目170余项。纵向科研经费到款10294万元,与企业合作项目横向科研经费到款4421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248余篇,其中SCI收录972篇,EI收录15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375件,授权专利224件。
  在为研究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科研环境的同时,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法国、英国等多所著名大学建立了实质性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了研究骨干定期互访、联合承担科研项目及联合培养双学位博士研究生等。

专业点分布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北京化工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天津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中北大学 内蒙古大学 大连大学 沈阳化工大学 延边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吉林化工学院 黑龙江省科学院 东北石油大学 齐齐哈尔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 江苏师范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江苏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温州大学 绍兴文理学院 淮北师范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工程大学 华侨大学 东华理工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烟台大学 济南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鲁东大学 齐鲁工业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河南师范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武汉纺织大学 三峡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湘潭大学 湖南理工学院 南方科技大学 中山大学 深圳大学 海南师范大学 重庆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理工学院 贵州大学 青海民族大学 喀什大学 新疆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703 化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69 所,本次参评66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50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1 北京大学 A+
2 10003 清华大学 A+
3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4 10055 南开大学 A
5 10183 吉林大学 A
6 10246 复旦大学 A
7 10384 厦门大学 A
8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
9 10284 南京大学 A-
10 10335 浙江大学 A-
11 10386 福州大学 A-
12 10486 武汉大学 A-
13 10532 湖南大学 A-
14 10558 中山大学 A-
15 10610 四川大学 A-
16 10010 北京化工大学 B+
17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B+
18 10200 东北师范大学 B+
19 10247 同济大学 B+
20 10251 华东理工大学 B+
21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B+
22 10285 苏州大学 B+
23 10422 山东大学 B+
24 10459 郑州大学 B+
25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
26 10511 华中师范大学 B+
27 10635 西南大学 B+
28 10697 西北大学 B+
29 10718 陕西师范大学 B+
30 10730 兰州大学 B+
31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B
32 10108 山西大学 B
33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B
34 10145 东北大学 B
35 10319 南京师范大学 B
36 10370 安徽师范大学 B
37 10426 青岛科技大学 B
38 10445 山东师范大学 B
39 10476 河南师范大学 B
40 10533 中南大学 B
41 10542 湖南师范大学 B
42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B
43 10574 华南师范大学 B
44 10673 云南大学 B
45 11117 扬州大学 B
46 10075 河北大学 B-
47 10118 山西师范大学 B-
48 10126 内蒙古大学 B-
49 10212 黑龙江大学 B-
50 10255 东华大学 B-
51 10270 上海师范大学 B-
52 10357 安徽大学 B-
53 10403 南昌大学 B-
54 10414 江西师范大学 B-
55 10475 河南大学 B-
56 10530 湘潭大学 B-
57 10602 广西师范大学 B-
58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B-
59 10736 西北师范大学 B-
60 10755 新疆大学 B-
61 11414 中国石油大学 B-
62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C+
63 10019 中国农业大学 C+
64 10028 首都师范大学 C+
65 10140 辽宁大学 C+
66 10165 辽宁师范大学 C+
67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C+
68 10280 上海大学 C+
69 10345 浙江师范大学 C+
70 10346 杭州师范大学 C+
71 10351 温州大学 C+
72 10394 福建师范大学 C+
73 10524 中南民族大学 C+
74 10559 暨南大学 C+
75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C+
76 11658 海南师范大学 C+
77 10065 天津师范大学 C
78 10094 河北师范大学 C
79 10184 延边大学 C
80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C
81 10291 南京工业大学 C
82 10299 江苏大学 C
83 10338 浙江理工大学 C
84 10373 淮北师范大学 C
85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C
86 10427 济南大学 C
87 10446 曲阜师范大学 C
88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C
89 10512 湖北大学 C
90 10534 湖南科技大学 C
91 10560 汕头大学 C
92 10611 重庆大学 C
93 10186 长春理工大学 C-
94 10203 吉林师范大学 C-
95 10231 哈尔滨师范大学 C-
96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C-
97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C-
98 10320 江苏师范大学 C-
99 10385 华侨大学 C-
100 10490 武汉工程大学 C-
101 10513 湖北师范大学 C-
102 10657 贵州大学 C-
103 10691 云南民族大学 C-
104 11258 大连大学 C-
105 11646 宁波大学 C-

应用化学专业考研科目:
院、系所 专业代码及名称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2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021-64253230)(商老师) 081704应用化学   01精细化学品化学与技术 54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02物理化学或803有机化学 ▲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国家重点学科;△省(区、市)或部委重点学科 研究方向(01)限考803有机化学 
02有机、无机功能材料化学及其应用
03光催化和应用光化学
 

应用化学考研参考书: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人数 考试科目 参考书目 备注
024 化学化工学院(电话:83686232)  145      
081704应用化学         
01 化学混合物的精细分离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2 数学二④807 化工原理 复试科目:2401 化学实验理论;2402 化学实验技术操作;2405 英语听力 《化工原理》姚玉英主编,天津科技出版社。复试参考书目:初试参考书目及《大学化学实验》南京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相关无机、有机化学实验书。 全院学术型研究生招生规模共计105名。不接受单独考试。录取方法:严格执行差额复试;按照1:1.2比例由高分到低分确定复试名单;复试后,按复试成绩加初试的两门专业课成绩在应用化学专业考生范围内重新排序,最后确定录取名单(复试不及格者不参加录取排序)。 应用化学专业录取人数由学院当年制定的硕士生招生政策确定。
02 化学废气废水的资源化
03 绿色反应与分离过程一体化
04 膜分离与绿色吸收过程
05 绿色催化反应过程

应用化学研究生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由于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具备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就业前景美好。 化学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
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化学参考书目
01-04方向:
《无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曹锡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学化学》(上、下册)傅献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仪器分析》南京大学方惠群等编著,科学出版社。
《有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胡宏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上、下册)(第五版)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学习指导》孙德坤、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习题集》侯文华、淳远、姚天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结构化学》江元生,高等教育出版社。
05方向:
《无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曹锡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学化学》(上、下册)傅献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仪器分析》南京大学方惠群等编著,科学出版社。
《高分子化学》余学海、陆云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高分子化学》(第二版)潘祖仁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1方向:
《普通物理》(第一、二、三册)程守洙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上、下册)(第五版)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学习指导》孙德坤、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习题集》侯文华、淳远、姚天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
《结构化学》江元生,高等教育出版社。

化学研究方向
以复旦大学为例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学习方式 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022 化学系   57   本系拟招收学术学位推免生40人。实际招生数视生源情况调整。
070301 无机化学(学术学位)   11   本专业拟招收推免生7人。
01固态材料化学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2丰产元素化学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3配位化学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4金属有机化学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5生物无机化学与蛋白质化学 全日制   0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0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7生物化学(理);④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6有机光电功能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70302 分析化学(学术学位)   6   本专业拟招收推免生5人。
01色谱方法和高效分离分析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2化学生物分析和蛋白质组分析 全日制   0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0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7生物化学(理);④872细胞生物学
03现代电分析化学及传感技术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4天然药物分离分析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70303 有机化学(学术学位)   13   本专业拟招收推免生9人。
01物理有机化学
02有机合成化学
03超分子材料化学
04药物合成化学
05有机大分子化学
06天然产物化学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70304 物理化学(学术学位)   21   本专业拟招收推免生16人。
01表面化学与催化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2复相催化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3电极过程和高能化学电源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4量子化学与分子模拟 全日制   0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0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0量子力学;④836普通物理
05化学反应动力学和激光化学 全日制   0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0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0量子力学;④836普通物理
06结构化学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7光化学和反应动力学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8分子筛催化和功能材料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9固态材料化学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10工业催化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11新型化学电源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703Z1 ★化学生物学(学术学位)   4   本专业拟招收推免生3人。
01功能生物分子的化学基础
02生物分子的分离和鉴定
03药物和医用材料的分子设计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7生物化学(理);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85216 化学工程(专业学位)   2   本专业拟招收全日制2人,学制2年。本专业不招收推免生。
01精细有机化学
02分析仪器技术与仪器分析
03功能材料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959基础化学

化学就业前景
化学专业的就业形势良好。在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消费升级等因素的拉动下,石化化工产品市场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随着能源、建材、家电、食品、服装、车辆及日用品的需求增加,化学专业人才需求也逐渐增加。
化学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居民人均收入将比2010年翻一番,社会整体消费能力将增长120%以上,居民消费习惯也将从“温饱型”向“发展型”转变,对绿色、安全、高性价比的高端石化化工产品的需求增速将超过传统产业。

社会消费能力的增长将带动相关能源、建材、家电、食品、服装、车辆等行业的发展,以上行业都是化学专业毕业生可进入的行业。

化学专业就业方向

化学专业的就业范围还是比较广的。化学系的毕业生主要在化学及其相关领域,如化工、生物、医药、材料、环境、农业、食品、检验检疫、环境、国防、能源、信息等行业从事生产与科研工作,从事教师职业、报考政府机关公务员也是不错的选择。此外,有一些毕业生立志当科学家、搞研究,他们就选择在国内外深造,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