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生理学研究生考试科目和考研参考书目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湖南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湖南师范大学报录比、湖南师范大学考研群、湖南师范大学学姐微信、湖南师范大学考研真题、湖南师范大学专业目录、湖南师范大学排名、湖南师范大学保研、湖南师范大学公众号、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湖南师范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湖南师范大学生理学教材,也叫湖南师范大学生理学考研参考书、指定书目等等,是考验专业课复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资料。考研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考试项目,参考书目由报考院校的研究生院制定,考试内容基本上围绕着参考书目展开,而绝大多数专业课都是由院校自行出题,因而就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指定性。另外将参考书目与真题结合使用可以分析出出题人的风格和倾向,反复研究之后考生完全可以自行划出重点内容和必考内容。许多考生不重视院系公布的参考书目而把全部精力放在笔记和其他参考资料上,不按照湖南师范大学生理学考研指定的书目进行复习,那么即使复习的再好,实力再强,也很有可能会在专业课上栽跟头。【手机访问】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湖南师范大学
在购买参考书时应当注意公布的参考书的年份和版本,如果版本过旧找不到原书,使用新版本也是可以的,但是应当注意将旧版本与新版本不同的内容进行补充。考研派的考研频道内含有大量优质的课堂讲义资源,欢迎考生前去查询和购买。
需要了解生理学考研参考书目详细信息的同学,可以点击右侧的联系学姐,考研派的学姐回为你做最专业的解答
湖南师范大学生理学考研大纲的时候需要对该专业以及该学校进行全方位的了解,生理学的考研大纲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考研大纲是由各院校的研究生院制定并公布的,包括考试的内容、参考书目、研究方向等等内容,直接决定了考生在复习期间的主要内容和侧重点。通过对湖南师范大学生理学考研参考书目进行分析可以大致了解该专业的考研试题设置方向,考生应当认真阅读考试大纲中公布的考试科目,选择合适的复习资料,有针对性得进行复习,防止出现事倍功半的无用劳动。考生也可以对开设该专业的不同院校考试大纲进行横向比较,对比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院校和专业。许多考生在备考期间不重视考试大纲的内容,往往会将许多重要的信息遗漏或是导致复习的方向出现偏差,这都是不应该出现的失误以及错误。考研派的小编提醒各位考研的小伙伴们一定要重视考研大纲的内容哦。
湖南师范大学生理学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
2021湖南师范大学病理生理学研究生考试大纲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 考试科目名称:病理生理学
一、考试内容及要点
(一)总论及基本病理过程
1.疾病概论
1)健康与疾病:健康、亚健康的概念、疾病的概念。
2)病因学:疾病发生的原因、条件。
3)发病学: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4)疾病的转归:康复、死亡(脑死亡)的概念、临终关怀与安乐死。
2.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1)正常水、钠代谢:体液的容量和分布、体液的电解质成分、体液的渗透压、水的生理功能和水平衡、电解质的生理功能和钠平衡、体液容量及渗透压的调节。
2)水、钠代谢障碍的分类。
3)低钠血症(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渗性脱水、高容量性低钠血症-水中毒、等容量性低钠血症)的概念、病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和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4)高钠血症(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渗性脱水、高容量性高钠血症、等容量性高钠血症)的概念、病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及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5)水肿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
6)正常钾代谢(钾的体内分布、钾平衡的调节、钾的生理功能)。
3.酸碱平衡紊乱
1)酸碱的概念、体内酸碱物质的来源、酸碱平衡的调节。
2)反映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pH值、PaCO2、SB、AB、BB、BE、AG。
3)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的原因和机制、分类、机体的代偿调节、对机体的影响、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4.缺氧
1)概述:缺氧的概念、常用的血氧指标(血氧分压、血氧容量、血氧含量、血氧饱和度)。
2)各型缺氧(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的概念、原因与机制、血氧变化的特点。
3)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呼吸系统变化、循环系统变化、血液系统变化、中枢神经系统变化、组织细胞变化。
4)缺氧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
5.发热
1)概述:发热、生理性体温升高与病理性体温升高,发热与过热的区别。
2)发热的原因和机制:发热激活物和致热原的概念,发热激活物的主要种类和性质,内生致热原的细胞来源、种类及生物学效应。
3)体温升高调节的机制:体温调节中枢,内生致热原信号进入体温调节中枢的途径,发热中枢的调节介质及作用,热限及其成因,发热体温上升的基本环节。
4)发热时机体的主要代谢与功能变化:物质代谢改变,包括蛋白质、糖和脂肪、水盐代谢在发热过程中的变化;生理功能改变,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变化;免疫防疫功能改变。
5)发热的生物学意义及其处理原则:发热对机体有利与不利方面以及发热的一般处理原则。
6.应激
1)概述:应激的概念、应激原。
2)应激的全身性反应:神经内分泌反应与全身适应综合症: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系统;全身适应综合症;急性期反应(急性期反应蛋白)。
3)细胞应激反应:热休克蛋白的概念与分类、功能、表达的调控。
4)防治应激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
7.缺血-再灌注损伤
1)缺血-再灌注损伤概念。
2)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及条件。
3)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自由基的作用(概念、分类、代谢、生成增多机制和引起损伤的机制)、钙超载(细胞内钙超载概念、发生机制、钙超载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白细胞的作用。
4)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基础。
8.休克
1)概述:休克概念、研究历史;
1) 休克的病因与分类。
2)休克的发展过程:各期(代偿期、进展期和难治期)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其机制、主要临床表现。
3)休克的发病机制:神经-体液机制(血管活性胺、调节肽、炎症介质)、组织-细胞机制(细胞损伤与代谢障碍)。
4)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9.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1)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概念 。
2)DIC的常见原因和发病机制: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血细胞大量破坏,血小板被激活;促凝物质进入血液。
3)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肝功能严重障碍、血液高凝状态、微循环障碍。
4)DIC的分期和分型。
5)DIC的功能代谢变化(临床表现):出血 、器官功能障碍、休克、贫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6)DIC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二)各论部分
1.心功能不全
1)心力衰竭的概念。
2)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与分类。
3)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心肌收缩性减弱、心肌舒张功能异常、心脏各部分舒缩活动的不协调性。
4)防治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础。
2.肺功能不全
1)呼吸衰竭的概念。
2)呼吸衰竭的分类:根据血气变化分类、根据主要发生机制分类、根据发病部位分类。
3)呼吸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肺通气功能障碍(限制性通气不足、阻塞性通气不足)、肺换气功能障碍(弥散障碍、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和解剖分流增加。
4)防治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础。
3.肝功能不全
1)肝脏疾病的常见病因和机制。
2)肝功能不全的概念。
3)肝性脑病:概念、分类、分期、发病机制(氨中毒学说、GABA学说、假性神经递质学说、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影响因素。
4)防治肝性脑病的病理生理基础。
4.肾功能不全
1)急性肾功能衰竭:概念、分类与病因、发病机制、功能代谢变化、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2)慢性肾功能衰竭:概念、病因、发展过程及机制、功能代谢变化。
3)尿毒症:概念、功能代谢变化及发病机制、防治尿毒症的病理生理基础。
四、参考书目
王建枝主编.病理生理学.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021湖南师范大学生理学071003考研科目及参考书目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湖南师范大学
- 招生年份:2021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0]生物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 (全日制)动物营养与肠道功能调控 02 (全日制)细胞信号转导与人类疾病 03 (全日制)生理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 04 (全日制)鱼类肠道发育的分子机制 05 (全日制)宿主与微生物互作 |
|
招生人数: | 20 | |
考试科目: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706 普通生物化学 ④864 细胞生物学 数学与计算机专业考生考试科目同数学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考试科目 |
|
备 注: | 03 方向欢迎数学、计算机和医学专业考生报考。 复试科目:生理学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①生命科学导论 ②现代分子生物学 |
湖南师范大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
2021湖南师范大学病理生理学研究生考试大纲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 876 ] 考试科目名称:病理生理学
一、考试内容与要点
1、绪论
考试内容:
(1)病理生理学的任务
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阐明疾病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为了完成这些任务,病理生理学在研究疾病时侧重于患病机体机能代谢的动态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的原因和机理。
(2)病理生理学的性质
与多学科密切相关的综合性边缘学科,既是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又是一门实验性学科。临床观察特别是动物实验在病理生理学的研究中起重要作用。
(3)病理生理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沟通基础与临床医学,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4)病理生理学发展的历史。
考试要求:
了解病理生理学的任务、性质以及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2、疾病概论
考试内容:
(1)疾病与健康的概念
人类对疾病认识的历史演进,现代医学对疾病的认识。健康、亚健康的概念及标准。疾病的概念及本质。
(2)致病因素和疾病发生条件的一般概念
病因和致病条件的概念及特点。病因的种类。
(3)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损伤与抗损伤,因果交替,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4)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神经机制,体液机制,组织细胞机制和分子机制。
(5)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潜伏期、前驱期、临床症状明显期和转归期。康复的概念与分类。死亡的概念,死亡的时相,死亡的标志和判定标准。
(6)衰老
衰老的概念与主要的学说。
考试要求:
(1)要求掌握疾病的概念,熟悉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2)了解死亡和衰老的概念;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3、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考试内容:
(1)脱水
①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渗性脱水)
概念、原因和机制、临床表现特点、防治原则。
②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渗性脱水)
概念、原因和机制、临床表现特点、防治原则。
③正常血钠性水紊乱(等渗性脱水)
概念、原因和机制、临床表现特点、防治原则。
(2)水肿
概念、分类、基本机制、水肿的特点、水肿对机体的影响。常见水肿类型、特点和发病机制。
(3)钾代谢紊乱
① 高钾血症:概念、原因和机制、防治原则。
②低钾血症:概念、原因和机制、防治原则。
考试要求:
(1)掌握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 ( 脱水、钾代谢紊乱) 的一般病因发病学和机体变化的规律。
(2)熟悉水中毒、水肿的一般病因发病学和机体变化。
(3)了解机体对水和电解质代谢的调节机制。
4、酸碱平衡紊乱
考试内容:
(1)反映血液酸碱平衡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pH值、PaCO2、SB、AB、BB、BE和AG。
(2)四种单纯型酸碱中毒
①代谢性酸中毒
概念、原因和机制(AG增高型代酸、AG正常型代酸)、机体的代偿调节、机能代谢改变、防治原则。
②呼吸性酸中毒
概念、原因和机制、机体的代偿调节、对机体的影响、防治原则。
③代谢性碱中毒
概念、原因和机制(盐水反应性、盐水抵抗性)、机体的代偿调节、机能代谢变化、防治原则。
④呼吸性碱中毒
概念、原因和机制、代偿调节、机能代谢变化、防治原则。
(3)混合性酸碱紊乱
相加型、相消性。
考试要求:
(1)掌握单纯型酸碱中毒的一般病因、发病学和机体变化规律。
(2)熟悉反映酸碱平衡的各项指标及其意义。
(3)了解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病因、发病学和机体变化规律。
5、缺氧
考试内容:
(1)缺氧的概念。
(2)常用的血氧指标
氧分压、氧容量、氧含量、氧饱和度。
(3)各类型缺氧的病因、血氧变化特点和组织缺氧的机制
乏氧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和组织中毒性缺氧。
(4)机能与代谢变化、
(5)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年龄、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状态、机体代谢状态、锻炼适应情况。
(6)氧疗及氧中毒。
考试要求:
(1)掌握各种类型缺氧的病因及其特点。
(2)熟悉缺氧时机体的机能和代谢变化及其发生机制。
(3)了解常用的血氧指标及氧疗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6、 发热
考试内容:
(1)发热的概念
区分发热、过热与生理性体温升高。
(2)原因和机制
发热激活物的种类与性质
内生致热原的细胞来源和种类、内生致热原的作用部位(POAH和OVLT)
中枢发热介质(前列腺素、环磷酸腺苷,Na+/Ca2+比值)
发热体温上升的基本环节
发热的时相、热代谢特点和临床表现
热限及其成因、
(3)机能代谢变化。
物质代谢的改变:糖、脂肪、蛋白质、水盐及维生素代谢的变化。
生理功能的改变: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循环系统功能、呼吸功能及消化功能的改变。
防御功能的改变:抗感染能力的改变、对肿瘤细胞的影响、急性期反应。
(4)发热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治疗原发病
一般性发热的处理
必须及时解热的病例
考试要求:
(1)掌握发热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
(2)熟悉体温升高的分类,发热时机体代谢与功能的改变。
(3)了解发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和临床处理原则。
7、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考试内容:
(1)细胞信号转导系统概述
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
受体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膜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通路(G蛋白耦联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型受体、丝/苏氨基酸激酶型受体、肿瘤坏死因子家族、离子通道型受体),核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
细胞信号转导通路调节靶蛋白活性的主要方式:可逆磷酸化快速调节靶蛋白的活性、调控基因表达产生较为缓慢的生物效应。
(2)信号转导异常发生的环节和机制
细胞外信号发放异常:神经体液因子分泌异常、病原体及其产物的剌激、理化因素剌激。
受体或受体后信号转导异常:遗传性受体病、自身免疫性受体病、继发性受体异常、受体后的信号转导通路成分异常。
(3)与信号转导异常有关的疾病
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肿瘤、心肌肥厚和心衰的信号转导异常的发生机制。
考试要求:
(1)熟悉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过程和机制。
(2)掌握细胞信号转导异常发生的环节和机制。
(3) 熟悉与信号转导异常有关的疾病。
8、细胞增殖和凋亡异常与疾病
考试内容:
(1)细胞增殖异常与疾病
①细胞周期的基本概念、细胞周期调控的机制。
②细胞周期调控异常与疾病
细胞增殖过度:Cyclin的异常、CDK的增多、CDI表达不足、检查点功能障碍。细胞增殖缺陷
③调控细胞周期与疾病防治
合理利用增殖相关信号
抑制Cyclin、CDK的表达和活性
提高CDI的表达和活性
修复或利用缺陷的细胞周期检查点
( 2)细胞凋亡异常与疾病
①细胞凋亡的概念、细胞凋亡与坏死的比较、细胞凋亡的生理学意义。
②细胞凋亡的过程:凋亡信号的转导、凋亡基因激活、细胞凋亡的执行和凋亡细胞的清除。细胞凋亡的主要变化: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细胞凋亡的生化改变(包括DNA片段化、内源性核酸内切酶激活及其作用、凋亡蛋白酶的激活作用)。
③细胞凋亡的调控:细胞凋亡的诱导因素和抑制因素;细胞凋亡信号转导系统的多样性、偶联性、统一性和多途径性;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氧化损伤、钙稳态失衡以及线粒体损伤。
④细胞凋亡与疾病:细胞凋亡不足引起的疾病;细胞凋亡过度引起的疾病;细胞凋亡不足和过度并存引起的疾病。
⑤细胞凋亡在疾病防治中的意义。
考试要求:
(1)熟悉细胞周期调控机制。
(2)掌握细胞周期调控异常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3)了解细胞周期调控异常的防治。
(4)掌握细胞凋亡的概念、过程、调控机制及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细胞凋亡调控异常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5)了解细胞凋亡在疾病防治中的意义。
9、应激
考试内容:
(1)应激的概念
应激、应激原的概念与分类。
(2)应激的全身性反应
①神经内分泌反应与全身适应综合征
蓝斑一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结构基础、主要中枢效应、主要外周效应、代偿意义与不利影响、与下丘脑—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的关系。
下丘脑—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结构基础、主要中枢效应、主要外周效应、代偿意义与不利影响。
其它激素:β一内啡肽、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抗利尿激素与醛固酮等的变化及其意义。
全身适应综合征的分期及主要变化:警觉期、抵抗期、衰竭期。
②急性期反应
急性期反应、急性期反应蛋白的概念,急性期反应蛋白的种类、来源及生物学功能。
(3)细胞应激反应
热休克蛋白的概念、分类、生物学功能及其表达调控。
(4)应激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代谢变化(高代谢率,糖、脂肪、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
功能变化(心血管系统变化,中枢神经系统变化,免疫系统变化,消化系统变化等)。
(5)应激与疾病
应激性疾病与应激相关疾病的概念。
应激性溃疡、原发性高血压、应激相关心理精神障碍的发病机制。
考试要求:
(1)掌握应激的概念,应激反应基本表现中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和细胞体液反应。
(2)熟悉应激原及其分类,全身适应综合症的概念和分期,应激反应中的功能代谢变化。
(3)了解应激反应与疾病的关系。
10、缺血—再灌注损伤
考试内容:
(1)缺血—再灌注损伤概念
缺血—再灌注损伤、氧反常、钙反常、pH反常的概念。
(2)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与条件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常见原因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因素(缺血时间,侧支循环,器官对氧的需求程度,再灌注的条件)
(3)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自由基的概念、分类、来源及其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钙超载的概念、发生机制及其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白细胞激活的机制及其损伤作用。
(4)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
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功能变化、心律失常、心肌能量代谢变化、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的表现及发生机制。
②脑、肺、肠、肾的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表现及发生机制。
(5)缺血—再灌注损伤时防治原则
消除缺血原因,尽早恢复血流 控制再灌注条件
改善缺血组织代谢
清除自由基、减轻钙超载、抑制中性粒细胞激活
细胞保护剂的使用。
考试要求:
(1)掌握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
(2)熟悉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原因与影响因素。
(3)掌握发病机制中自由基、钙超载和白细胞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4)熟悉心肌缺血一再灌注损伤。
(5)了解脑、肺、肠、肾的缺血一再灌注损伤,了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原则。
11、休克
考试内容:
(1)休克的概念
休克的概念
休克研究的历史。
休克的始动环节:血容量降低,血管床容量增加,心泵功能障碍。
(2)休克的病因和分类
根据病因分类
根据始动环节分类
根据血液动力学特点分类。
(3)休克的发展过程
休克的分期,微循环变化特点及发生机制(休克早期、休克期和休克晚期)。
有关微循环障碍发生的机制:神经机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作用。体液体制-儿茶酚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血管加压素、激肽、花生四烯酸产物、氧自由基等的作用。细胞机制。
(4)休克时各器官系统功能变化
肾、肺、心、脑和肝胃肠等主要系统器官功能衰竭及其发生机制,各器官系统功能障碍对休克过程发展的影响。
SIRS, MODS, MSOF的概念。
(5)防治原则
病因学治疗
扩充血容量
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纠正酸中毒
防治细胞器官损伤。
考试要求:
(1)掌握休克的概念,休克发生的起始环节,休克的分期及各期微循环障碍的发生机制和相应临床表现。
(2)熟悉休克常见病因及常见的分类,休克的细胞代谢改变,休克时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及发病机制。
(3)了解失血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的特点及发生机制,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12、凝血抗凝血平衡紊乱
考试内容:
(1)DIC的基本概念
(2)DI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激活凝血Ⅻ因子,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
组织严重破坏使大量组织因子入血,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
血细胞受损。其它促凝物质入血。
(3)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
肝功能严重障碍
血液的高凝状态
微循环障碍
不恰当使用纤溶抑制剂。
(4)DIC的分期和分型
高凝期,消耗性低凝期和继发性纤溶亢进期的主要特点及其发生机制。
分型:按DIC发生快慢分型 (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按DIC代偿情况分型 (代偿型,失代偿型和过度代偿型)。
(5)DIC的临床表现及发生机制
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贫血的主要发病机制。
(6)防治原则
防治原发病
改善微循环
重建凝血和纤溶间的平衡。
考试要求:
(1)掌握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基本概念、发病机制、功能代谢变化及其发生机制。
(2)熟悉DIC的常见病因,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DIC的分期。
(3)了解DIC的分型,DIC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13、心功能不全
考试内容:
(1)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的概念
(2)心功能不全的原因和诱因
心功能不全的原因:心肌舒缩功能障碍、心脏(容量、压力)负荷过重
心功能不全的原因和诱因:感染、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紊乱、心律失常、妊娠和分娩。
(3)心功能不全的分类
按发生部位分类: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
按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障碍分类:收缩性心力衰竭和舒张性心力衰竭。
按心输出量的高低分类:低排出量性心力衰竭和高排出量性心力衰竭。
(4)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偿
神经-体液调节机制的激活:交感神经系统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
心脏的代偿反应:心率加快、心脏紧张源性扩张、心肌收缩力增强、心室重构
心脏以外的代偿:血容量增加、血流重分布、红细胞增多、组织利用氧能力增强的发生机制及意义。
(5)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心肌收缩功能降低:心肌收缩相关的蛋白质改变,心肌能量代谢障碍,心肌兴奋收缩-耦联障碍
心肌舒张功能障碍:钙离子复位延缓,肌球-肌动蛋白复合体解离障碍,心室舒张势能减少。
心脏各部分舒缩活动不协调。
(6)心功能不全时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心输出量减少:心脏泵血功能降低、器官血流量重分配的表现及发生机制。
静脉淤血:右心衰引起的体循环淤血和左心衰竭引起的肺循环淤血的主要表现。
(7)心功能不全的防治原则。
防治原发病及消除诱因
调整神经-体液系统失衡及干预心室重塑
减轻心脏前、后负荷
改善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改善心肌的能量代谢。
考试要求:
(1)掌握心功能不全和心力衰竭的概念,心力衰竭的病因和基本发生机制、心脏和心外的代偿
反应。
(2)熟悉心力衰竭的诱因与分类,心力衰竭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各重要器官功能的变化。
(3)了解心力衰竭时神经—体液的代偿反应,防治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础。
14、肺功能不全
考试内容:
(1)呼吸衰竭的概念
呼吸衰竭的概念、诊断标准和分类。
(2)呼吸衰竭的原因和发病机制
①肺通气功能障碍:限制性通气不足、阻塞性通气不足的常见病因。外周性气道阻塞引起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肺泡通气不足时的血气变化特点。
②肺换气功能障碍
弥散障碍:常见病因、血气变化特点。
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分类、常见病因、发病机制及血气变化特点。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
(3)呼吸衰竭的机能代谢变化
酸碱平衡及电解质代谢紊乱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肺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
呼吸功能变化
循环系统功能变化
肾功能的变化
(4)防治原则。
防止与去除病因
提高PaO2
降低PaCO2
改善内环境及重要器官功能
考试要求:
(1)掌握呼吸衰竭的概念、病因、基本发病机制,呼吸衰竭时的机能代谢变化。肺性脑病用氧治疗时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2)熟悉呼吸衰竭时的血气变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概念、原因和发病机制。
(3)了解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
15、肝功能不全
考试内容:
(1)肝功能不全
肝功能不全和肝功能衰竭的概念
肝功能不全的常见病因和发病机制
肝细胞及肝非实质细胞损害与肝功能障碍。
(2)肝性脑病
①肝性脑病的概念、分类。
②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氨中毒学说、假性神经递质学说、氨基酸代谢失衡学说、GABA学说的主要观点及各学说在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地位。
③肝性脑病的影响因素
氮负荷增加
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
脑敏感性增高
④防治原则
防治诱因
降低血氨
左旋多巴、支链氨基酸的使用。
(3)肝肾综合征
肝肾综合征的概念、分类
肝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肾交感神经张力增高,肾素-
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激肽系统活动异常,前列腺素、白三烯的作用,内皮素的作用,内毒素血症。
考试要求:
(1)熟悉肝功能不全的概念、常见病因和机制。
(2)掌握肝性脑病的概念,掌握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比较公认的几种学说。
(3)熟悉肝性脑病的影响因素。
(4)了解肝性脑病临床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
了解肝肾综合征的概念、分类及发病机制。
16、肾功能不全
考试内容:
(1)肾功能不全的基本发病环节: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变化;肾小管功能障碍。
(2)急性肾功能衰竭
①急性肾功能衰竭概念、分类(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急性肾小管坏死的病因:肾缺血,肾中毒。
②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管阻塞、肾小管原尿返流、肾小球超滤系数降低。
③发病过程:少尿期(少尿或无尿、水中毒、高钾血症、低钠血症、代谢性酸中毒、氮质血症);多尿期,恢复期。
④非少尿型的基本病理变化及特点。
(3)慢性肾功能衰竭
①慢性肾功能衰竭概念、病因。
②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展过程:代偿期、肾功能不全期、肾功能衰竭期、尿毒症期。
③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病机制:健存肾单位减少、矫枉失衡,肾小球过度滤过。
④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机能代谢变化:氮质血症,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 夜尿、多尿、低渗尿,钠、钾、镁代谢障碍,代谢性酸中毒,高血磷,低血钙 );肾性高血压;贫血;出血倾向:免疫功能障碍;肾性骨营养不良。
(4)尿毒症
尿毒症的概念。
尿毒症主要临床表现的发病机制: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障碍,皮肤症状,物质代谢障碍(糖耐量降低,负氮平衡,高脂血症)。
尿毒症的毒性物质作用:甲状旁腺激素的作用,胍类化合物的作用,中分子物质的作用,其它毒性物质的作用 (尿素、胺类、酚等 )。
考试要求:
(1)掌握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概念、病因和类型。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病经过、少尿的发生机制和少尿期的代谢紊乱。
(2) 熟悉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
(3)了解急性肾功能不全时肾组织损伤及其机制,急性肾功能不全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4)掌握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和对机体的影响。
(5)熟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病过程;尿毒症的概念。
(6)了解尿毒症的功能代谢变化、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17、脑功能不全
考试内容:
(1)脑的结构、代谢与功能特征、脑的疾病表现特征。
(2)认知障碍
认知障碍的概念
认知的脑结构基础
认知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病因和发病机制
认知障碍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3)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的概念
意识维持和意识障碍脑结构基础
意识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病因和发病机制、对机体的主要危害
意识障碍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考试要求:
(1)了解脑的结构、代谢与功能特征、脑的疾病表现特征。
(2)掌握认知障碍和意识障碍的概念、脑的结构基础、产生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病因和发病机制、对机体的影响。
(3)了解脑功能不全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二、主要参考书
《病理生理学》第9版,五年制教学,王建枝,钱睿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1湖南师范大学生理学专业研究生考研考试大纲
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一)绪论:
考查内容:生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任务;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生理功能的调节;体内的控制系统。
考试要求:
(1)了解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2)掌握体液的分类和分布、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
(3)掌握人体功能活动调节的主要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及其相关的基本概念。
(4)熟悉体内的控制系统,掌握正反馈与负反馈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考查内容:细胞膜的结构、物质转运功能;跨膜信号转导的概念、主要方式和通路;细胞的生物电的有关概念和产生机制。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考试要求:
(1)了解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单位膜的分子组成、液态镶嵌模型),掌握单纯扩散、经载体和通道的易化扩散、原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的概念和机制。
(2)熟悉离子通道。
(3)掌握静息电位、极化、动作电位、去极化、复极化、反极化、超射、超极化、锋电位和后电位以及阈电位和局部反应的概念,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兴奋在同一细胞上传导的方式,动作电位和局部反应的特点,熟悉细胞兴奋性的变化的规律。
(4)掌握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含终板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和特点。
(5)了解横纹肌的细微结构,掌握横纹肌的收缩机制、兴奋-收缩耦联的概念及机制,了解平滑肌的分类和收缩机制。
(6)熟悉肌肉收缩力学分析和表现形式(含前负荷、最适初长度、长度-张力关系曲线,后负荷、张力-速度关系曲线、Vmax、P0;等长收缩、等张收缩、肌肉的收缩能力、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与完全强直收缩)
(三)血液:
考查内容: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红细胞的生理特征。 白细胞的分类、生理特征和功能。 血小板生理特征和功能。血液凝固与抗凝。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输血原则。
考试要求:
(1)了解血浆的基本成分和血浆蛋白的功能,熟悉血浆酸碱度及主要缓冲物质、全血、血浆和红细胞的比重与粘度及其影响因素,掌握血浆渗透压(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的形成和生理作用以及等渗溶液与等张溶液的概念,掌握全血、血浆、血清和血细胞比容的概念。
(2)熟悉血细胞生成部位、造血微环境、血细胞生成的一般过程(造血干细胞、定向祖细胞、前体细胞);掌握红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功能,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的可塑变形性、悬浮稳定性和红细胞沉降率及其影响因素、渗透脆性,红细胞生成所需的重要物质,白细胞的分类与数量、白细胞生理特性和功能、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生成与调节;熟悉血小板的数量与功能、血小板的生理特性(粘附、聚集、释放、收缩、吸附)
(3)熟悉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掌握血液凝固的概念与机制(内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和体内生理性凝血机制)、纤维蛋白溶解的机制和生理意义,熟悉血液凝固的控制机制(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纤维蛋白的吸附、血流的稀释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蛋白质C系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肝素等生理性抗凝物质的作用)
(4)掌握血量、血型的分类及其依据、ABO血型的鉴定原理与方法、Rh血型(其抗原种类、特点和临床意义)、输血原则
(四)血液循环:
考查内容:心动周期的概念和分期、各期特征;心脏泵功能的调节和评价;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和机械特性。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动脉血压的形成原理及影响因素。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及中心静脉压的意义。微循环的组成及组织液生成和回流。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器官循环。
考试要求:
(1)掌握工作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自律细胞(浦肯野细胞及窦房结P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熟悉快通道与慢通道、快反应动作电位与慢反应动作电位的概念,了解心电图的基本波形及各波和间期的意义。
(2)掌握心肌的兴奋性及其影响因素、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与期前收缩、心肌的自律性及其影响因素、正常起搏点与潜在起搏点的关系、心脏内兴奋传导途径及其特点、影响传导性的因素、心肌收缩的特点及影响收缩性的因素。
(3)掌握心动周期的概念、泵血的机制与过程(左心室射血与充盈过程,房压变化、房室在心脏泵血中的作用、等容收缩期、等容舒张期)、心泵功能的评价(心输出量、心指数、射血分数、搏功与分功、心泵功能储备),熟悉心音的产生机制、特点及意义。
(4)掌握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前负荷与异长自身调节、后负荷、心肌收缩能力、心率)
(5)熟悉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的概念及影响因素,掌握动脉血压的概念和正常值(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以及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了解动脉脉搏的波形及意义。
(6)掌握中心静脉压和外周静脉压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
(7)熟悉微循环的组成、三种通路及其血流量的调节,掌握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机制及影响因素,了解淋巴液生成与回流的机制及影响因素、淋巴回流的生理意义。
(8)掌握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心血管中枢、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了解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
(9)掌握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调节心血管活动的机制,了解血管升压素,熟悉代谢性自身调节与肌源性自身调节,了解动脉血压的短期调节和长期调节。
(10)熟悉冠脉循环的解剖特点、血流特点及其血流量的调节机制,肺循环的生理特点和血流量的调节机制,脑循环的生理特点、血流量的调节机制、脑脊液的生成和吸收机制、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的概念。
(五)呼吸:
考查内容:呼吸的基本过程、原理、影响因素、调节方式、有关概念。
考试要求:
(1)掌握呼吸的概念及其各环节的基本过程。
(2)掌握肺通气的动力(直接动力与原动力)、腹式呼吸与胸式呼吸、平静呼吸与用力呼吸的概念、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的变化机制、肺通气的弹性阻力与肺泡表面张力、顺应性与比顺应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作用。了解非弹性阻力和影响气道阻力的因素。
(3)熟悉肺通气功能的指标(肺容积、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余气量、肺容量、深吸气量、功能余气量、肺活量与用力肺活量、用力呼气量、肺总量、肺通气量、最大随意通气量、通气储量百分比、无效腔及肺泡通气量、呼吸功)
(4)熟悉气体交换的原理及影响因素(气体的分压差、分子量、溶解度、气体扩散的面积和距离、温度)、血液与肺泡和组织液内气体的分压值、影响肺换气的因素(呼吸膜的面积与厚度、通气/血流比值)
(5)熟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掌握血红蛋白的氧容量、氧含量和氧饱和度的概念,了解氧解离曲线与二氧化碳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6)掌握低位脑干的呼吸神经元与呼吸调整中枢对呼吸的调节作用,了解呼吸节律的形成机制、脊髓和高位脑对呼吸的调节作用,掌握肺牵张反射、化学感受性反射(外周化学感受器与中枢化学感受器,血液CO2、H+、O2浓度的变化对呼吸活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了解呼吸肌的本体感受性反射、咳嗽反射、喷嚏反射、肺毛细血管旁细胞感受器反射。
(六)消化和吸收:
考查内容: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征、神经体液调节。胃液、胰液、胆汁、小肠液的理化特性和分泌调节。胃、小肠的运动。小肠的吸收机制。
考试要求:
(1)掌握消化与吸收、机械性消化与化学性消化的概念,熟悉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特性及其静息电位、基本电节律、动作电位以及三者的关系),了解消化道内在神经和外来神经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胃肠激素和脑肠肽的概念、胃肠血流的一般特点。
(2)了解唾液的性质以及成分和作用、唾液分泌的调节、咀嚼的意义、吞咽的过程、食道的蠕动、食道胃括约肌的作用。
(3)掌握胃液的性质及其主要成分和作用、粘液—碳酸氢盐屏障与胃粘膜屏障的概念、胃排空的概念及影响因素,熟悉基础酸排出量与胃液酸度的临床单位、刺激胃液分泌的内源性物质、抑制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机制(头期、胃期和肠期)、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了解胃头区和尾区的运动及其意义、胃运动的调节和呕吐的意义和机制。
(4)掌握胰液的性质以及成分和作用、胰液分泌的调节(头期、胃期和肠期)、胆汁的性质以及成分和作用、胆盐的肠肝循环、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熟悉小肠液的性质以及成分和作用、小肠液分泌的调节、小肠运动的形式和作用,了解回盲瓣的功能、小肠运动的调节机制
(5)了解大肠液的分泌、大肠运动形式和排便反射、大肠内细菌的作用。
(6)熟悉吸收的部位、途径与机制以及几种主要物质的吸收机制,了解大肠的吸收功能。
(七)能量代谢和体温:
考查内容:有关概念 ,体温相对稳定的机理。
考试要求:
(1)熟悉能量代谢的概念、能量在体内的转化、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呼吸商、非蛋白呼吸商、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能量代谢测定方法,掌握基础代谢与基础代谢率的概念及其测定的方法和意义。
(2)熟悉体温的概念、正常值及其正常变动、机体产热形式、主要产热器官和产热活动的调节机制、机体散热方式和散热活动的调节机制、自主神经性体温调节与行为性体温调节的概念、外周温度感受器和中枢温度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活动与体温调定点学说。
(八)尿的生成和排出:
考查内容: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的基本过程,影响因素,调节机制,生理意义。
考试要求:
(1)熟悉排泄的概念和途径、肾脏排泄的生理意义、尿液的理化性质、尿量(含多尿、少尿和无尿的概念)。
(2)了解肾单位与集合管的结构、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的特点,熟悉球旁器的功能滤过膜的结构和功能特点、肾血流供应特点、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肌源性机制和管-球反馈)、肾血流量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机制。
(3)掌握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滤过率、滤过分数、滤过系数的概念和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4)了解肾小管与集合管的物质转运方式和途径(跨细胞转运途径和细胞旁转运途径),掌握肾小管与集合管重吸收Na+Cl—和水、重吸收HCO3—和分泌H+、重吸收与分泌K+、重吸收与排泄Ca2+、重吸收葡萄糖和氨基酸的机制,肾糖阈与葡萄糖重吸收极限量的概念, NH3的分泌与H+和HCO3—转运的关系。
(5)熟悉尿液浓缩与稀释的概念、肾髓质渗透梯度形成的机制、直小血管在维持肾髓质渗透梯度中的作用,熟悉尿液浓缩和稀释的机制。
(6)熟悉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对肾小管与集合管功能的影响、球管平衡的概念、肾交感神经的作用,掌握抗利尿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作用及肾素分泌的调节,了解心房钠尿肽以及其它激素的作用。
(7)熟悉清除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测定清除率的意义,了解膀胱和尿道的神经支配、排尿异常,掌握排尿反射机制。
(九)感觉器官的功能:
考查内容: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定义、分类、生理特征。眼的折光原理,感光换能机制、视网膜的信息处理。声波在内耳的传导,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行波学说,听神经动作电位。前庭器官的生理功能。
考试要求:
(1)熟悉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感受器的适宜刺激与各种阈值、换能作用与感受器电位和发生器电位、编码功能、适应现象。
(2)掌握眼折光系统的光学特征、眼内光的折射与简化眼、近点与远点的概念、晶状体调节、瞳孔调节(瞳孔近反射、瞳孔对光反射、互感性对光反射)、双眼球会聚,了解折光能力异常(近视、远视、散光)。
(3)了解视网膜的结构特点、熟悉两种感光换能系统的不同特点及其感光换能机制(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视杆细胞的感受器电位、夜盲症、颜色视觉的三原色学说、色盲、视网膜的信息处理)。
(4)掌握视力、暗适应和明适应、视野的概念,熟悉视后像与融合现象(临界融合频率)、双眼视觉与复视、立体视觉。
(5)了解听觉的产生机制、听阈与最大可听阈,掌握外耳的功能、中耳增压作用的机制和保护功能以及咽鼓管的功能、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6)了解耳蜗的结构,熟悉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基底膜的震动和行波理论)、耳蜗内电位与耳蜗微音器电位、听神经动作电位(复合动作电位与单纤维动作电位)
(7)了解前庭器官的感受细胞、前庭器官的适宜刺激和生理功能、前庭姿势调节反射、前庭自主神经反应、眼震颤以及其他感觉功能(嗅觉、味觉、触、压觉)。
(十)神经系统的功能:
考查内容: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突触的结构和分类,兴奋在突触传递的机制。神经递质和受体的分类和作用。反射的有关概念和规律,中枢神经元间的联系方式。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机能,对躯体运动和姿势的调节,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脑的高级功能。
考试要求:
(1)了解神经元的一般结构与功能、神经纤维的分类、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神经的营养性作用、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掌握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2)了解突触的分类、突触的基本结构、突触传递的调节、突触传递的可塑性、非定向突触传递(非突触性化学传递及其特点)、电突触传递,掌握突触传递机制(含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概念)。
(3)掌握递质与调质的概念和分类、主要递质和受体系统的功能,了解基本符合递质的条件、递质共存的概念和意义、递质的代谢、受体的分类、受体的上调与下调
(4)熟悉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局部回路神经元和局部神经元回路、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中枢抑制(突触后抑制与突触前抑制)、中枢易化(突触后易化与突触前易化)
(5)熟悉躯体感觉的丘脑前传入系统、丘脑核团的分类、大脑皮层的感觉代表区、各种躯体感觉的特点、内脏痛的特点、牵涉痛及其产生机制,了解内脏感觉的传入通路与皮层的代表区,掌握特异投射系统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功能及特点。
(6)掌握脊髓与脑干的运动神经元和运动单位、脊休克与脊髓对姿势的调节(姿势反射、屈肌反射与对侧伸肌反射、牵张反射)、脑干易化区与抑制区、去大脑僵直产生机制、了解脑干对姿势的调节功能,熟悉大脑皮层主要运动区及其功能特征、运动传导系统及其功能、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以及与其损害有关的疾病、小脑的运动调节功能及其受损后出现的功能障碍。
(7)熟悉自主神经的结构特征、功能以及功能特征、各级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了解本能行为和情绪的神经调节。
(8)了解自发脑电活动与皮层诱发电位、脑电图的波形及其形成机制、觉醒状态的分类与维持的机制、睡眠的时相及其产生机制
(9)熟悉学习与记忆和遗忘的概念、学习的形式、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两种信号系统,了解记忆的分类和过程、学习与记忆的机制、大脑皮层的语言功能、大脑皮层的一侧优势、大脑皮层的其他认知功能、两侧大脑皮层功能的相关以及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相互关系。
(十一)内分泌生理:
考查内容:激素的概念,分类、作用机理,几种重要激素的作用和调节方式。
考试要求:
(1)熟悉激素的概念及其抵达靶细胞的方式,激素的分类及其作用的一般特性与作用机制。
(2)了解下丘脑-垂体功能单位的组成,掌握下丘脑调节肽的概念、种类及其生理作用,掌握腺垂体激素的种类、生长激素的生理作用、作用机制及其分泌的调节,熟悉催乳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促黑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催产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
(3)熟悉甲状腺激素的种类、生物合成、储存、释放、运输与代谢,掌握其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机制。
(4)掌握甲状旁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分泌调节、降钙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分泌的调节、维生素D3的生成与生物学作用。
(5)了解肾上腺激素的种类、合成与代谢、血液中的浓度及运输的形式,掌握糖皮质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分泌调节、盐皮质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分泌调节、肾上腺髓质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6)了解胰岛内分泌激素的种类,掌握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分泌的调节。
(7)了解前列腺素的合成与生物学作用、褪黑素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调节、瘦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十二)生殖生理:
考查内容:雄激素的生理作用,睾丸的功能。卵巢的生理作用。月经周期。
考试要求:
(1)掌握睾丸的生精功能与内分泌功能、睾丸功能的调节。
(2)掌握卵巢的生卵作用和卵巢周期、卵巢的内分泌功能、月经周期及其与下丘脑-腺垂体-卵巢轴的关系。
(3)熟悉妊娠与分娩的概念、受精与着床的过程、妊娠的维持及其激素调节,了解分娩的过程及其调节。
2021湖南师范大学运动生理学专业研究生考研考试大纲
考试内容及要点1、绪论
考试内容
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稳态和反馈的概念;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要点
(1)掌握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稳态和反馈的概念;掌握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了解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特点。
(2)了解运动生理学的发展状况。
2、肌肉的兴奋与收缩
考试内容
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肌肉收缩与舒张的原理和过程;肌肉收缩的形式与力学特征;肌肉结缔组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肌电图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
要点
(1)掌握引起兴奋的刺激条件;了解兴奋后恢复过程的兴奋性变化;了解神经肌肉细胞的生物现象;掌握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的传递;
(2)熟悉肌纤维的微细结构;掌握肌肉的收缩机制;掌握单收缩和强直收缩;
(3)掌握肌肉收缩形式;了解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了解肌肉的做功、功率和机械效率;
(4)了解肌肉结缔组织的组成;了解运动对肌肉结缔组织的影响;
(5)了解肌电图的引导与测量;了解肌电图的应用。
3、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
考试内容
肌纤维形态、代谢和功能特征;肌纤维类型与运动成就;肌纤维类型对训练的适应。
要点
(1)了解骨骼肌纤维类型的区分;熟悉骨骼肌纤维类型的形态、代谢和生理特征;掌握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
4、呼吸
考试内容
肺通气;气体的交换;呼吸运动的调节。
要点
(1)了解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掌握肺的容积和肺容量;掌握肺通气量的概念、训练对肺通气功能的影响;
(2)了解气体交换的动力和过程;掌握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掌握氧扩散容量;
(3)了解呼吸中枢;了解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掌握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掌握运动时呼吸的变化和调节。
5、血液
考试内容
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与功能;血液中的缓冲对。
要点
(1)熟悉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2)了解运输功能;掌握缓冲pH值功能;了解保护和防御功能。
6、血液循环
考试内容
心肌的生理特性;心动周期及周期中各种变化;心输出量和心脏作功;血管中的血压与血流;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要点
(1)掌握心肌细胞的兴奋性、自动节律性、传导性、收缩性;
(2)掌握心动周期与心率的概念;掌握心脏的泵血过程的机制;了解第一和第二心音;掌握心电图的概念和波形特点;
(3)掌握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的概念;掌握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掌握心力贮备和心脏作功量;
(4)掌握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了解器官血流量和血流速度的机制;掌握微循环的概念;了解静脉血流的特征;
(5)了解自主神经系统概述;掌握心血管的神经调节的机制;掌握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的机制;了解血管活动的自身调节;了解肌肉运动时血液循环功能的变化。
7、运动中的氧供与氧耗
考试内容
需氧量与吸氧量;氧亏; 乳酸阈与通气阈。
要点
(1)掌握需氧量与吸氧量的概念;掌握最大吸氧量及其影响因素;
(2)了解氧亏的概念;掌握运动后过量氧耗的机制;
(3)掌握乳酸阈和通气阈的概念;了解研究乳酸阈、通气阈的意义。
8、物质代谢
考试内容
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主要营养物质的体内中间代谢简述;代谢尾产物的排泄。
要点
(1)掌握消化的概念;掌握吸收的概念;了解肌肉运动对消化与吸收机能的影响;
(2)掌握糖代谢的机制;掌握脂肪代谢的机制;掌握蛋白质代谢的机制;了解体内脂、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联系;掌握水分及无机盐代谢;
(3)掌握肾泌尿功能的结构基础;掌握肾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掌握运动对肾泌尿功能的影响。
9、能量代谢
考试内容
人体内能量的来源与去路;人体运动的能量供应;人体能量代谢的测定。
要点
(1)掌握人体内能量的来源;掌握人体内能量的去路(转移与利用);
(2)掌握运动练习的分类;掌握人体的三个供能系统;运动时能源物质动用的影响因素;掌握能量连续统一体的理论及其应用;
(3)掌握测定人体能量代谢的原理与方法;掌握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及基础代谢率;了解运动时能耗量的计算及其意义。
10、感觉与运动
考试内容
感觉生理概述;位觉;本体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及其他感觉的作用和生理学机制。
要点
(1)掌握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了解感觉信息的传导;了解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
(2)掌握前庭器的感受装置与适宜刺激;了解前庭反射和前庭稳定性;
(3)掌握肌梭的概念;掌握腱器的概念;
(4)掌握视觉、听觉、皮肤感觉等功能。
11、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
考试内容
神经系统概述;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对躯体运动的调控、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运动中神经元活动的功能整合。
要点
(1)了解神经组织的结构特点;掌握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掌握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了解中枢抑制;
(2)掌握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掌握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反射的调节、了解小脑和基底神经节在运动控制中的作用、了解大脑皮质在运动控制中的作用、了解运动中神经元活动的功能整合。
12、运动技能的学习
考试内容
动作技能学习的神经基础;运动技能的形成;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
要点
(1)了解突触可塑性与学习记忆;了解运动技能学习的神经通路;
(2)了解运动技能形成的条件反射学说;了解运动技能形成的控制论学说
(3)熟悉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掌握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因素。
13、肌肉活动的激素调节
考试内容
概述;垂体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髓质激素;其他激素。
要求
(1)了解内分泌系统与激素的概念;掌握激素作用的一般特点;掌握激素作用的机制;掌握激素分泌的调控;
(2)掌握腺垂体激素的作用机制;了解神经垂体激素的作用机制;
(3)掌握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掌握甲状腺激素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
(4)掌握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
(5)掌握糖皮质激素和盐皮质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
(6)掌握儿茶酚胺的生物学作用、儿茶酚胺与应急反应及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
(7)掌握睾酮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了解滥用雄/合成类固醇对人体的危害;了解神经肽;了解心钠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在体内的分布。
14、运动过程中人体功能变化的规律
考试内容
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进入工作状态和稳定状态;运动性疲劳;恢复过程。
要求
(1)掌握赛前状态的概念;掌握准备活动的概念和作用机制;
(2)掌握进入工作状态的概念;掌握稳定状态的概念;
(3)掌握运动性疲劳的概念及其分类;掌握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了解运动性疲劳发生的部位及不同类型运动的疲劳特点;掌握运动性疲劳的判断;
(4)掌握恢复过程的一般规律;了解机体能源贮备的恢复特点;掌握促进人体功能恢复的措施。
15、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分析
考试内容
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灵敏与柔韧素质。
要点
(1)掌握力量素质的生理基础;掌握力量素质的训练方法;
(2)掌握速度素质的生理基础;掌握速度素质的训练;
(3)掌握有氧耐力及其训练;掌握无氧耐力及其训练;
(4)了解灵敏素质的生理基础,发展灵敏素质的训练;了解柔韧素质的生理基础,发展柔韧素质的训练。
16、体育教学与课余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分析
考试内容
体育教学与训练原则的生理学分析;体育教学与业余训练的负荷阈;体育教学与课余运动训练效果的生理学评定。
要点
(1)掌握可训练性和可逆性原则;掌握全面身体锻炼原则;掌握循序渐进和超负荷原则。
(2)掌握负荷阈的组成,包括强度、持续时间、密度及数量;掌握中学体育教学负荷的特征和调控;掌握中学业余运动训练负荷阈。
(3)了解安静状态下、定量负荷、极量负荷时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定。
17、健身活动的生理基础
考试内容
体适能的概述;健身运动处方;身体成分与减肥;运动与免疫。
要点
(1)掌握体适能与健康的概念与分类;掌握健康的生理学评价;掌握健身活动的生理作用;
(2)掌握运动处方概述;掌握健身运动处方;
(3)掌握身体成分的测定方法;了解体脂值与运动;掌握肥胖与减肥;
(4)了解免疫细胞与免疫蛋白;掌握运动性免疫抑制的理论;了解运动对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18、儿童少年与体育运动
考试内容
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动作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发展;运动定向的生理学依据。
要求
(1)掌握少年儿童运动系统、氧运输系统、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神经系统的特点及运动训练中应注意的事项;
(2)了解基本动作的特征;掌握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性特点;
(3)了解运动定向与科学选材;了解科学选材与年龄;了解主要运动项目选材的生理学评价。
19、女子与体育活动
考试内容
女子运动能力的特点;月经周期与运动。
(1)了解力量的性别差异;了解有氧能力的性别差异;了解无氧能力的性别差异;了解运动负荷时功能变化的性别差异;
(2)了解卵巢的内分泌功能;了解月经周期与运动的关系。
20、老年人与体育锻炼
考试内容
衰老的概述;体育锻炼对延缓衰老过程的影响;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生理原则。
要点
(1)掌握衰老的定义和机制;
(2)掌握体育锻炼对老年人运动系统和心血管功能、呼吸功能和神经系统、能量代谢和身体成分的影响;
(3)掌握老年人锻炼的循序渐进原则、经常性原则和个别对特原则。
21、环境与运动
考试内容
冷热环境与运动;水环境与运动;高原环境与运动;生物节律与运动。
要点
(1)掌握体温的调节与运动;掌握热环境与运动的作用机制;掌握冷环境与运动的作用机制;
(2)了解水环境与运动能力的影响;了解对水环境的适应;
(3)了解高原环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掌握高原习服的概念;
(4)了解生物节律的特点及可能机制;了解生物节律与运动训练的关系。
湖南师范大学生理学071003考研科目及参考书目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湖南师范大学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0]生物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动物营养生理学 02细胞信号转导调控与人类疾病 03生理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 04动物的生殖发育及调控机制 05宿主与微生物互作机制 |
|
招生人数: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06普通生物化学 ④864细胞生物学 数学与计算机专业考生考试科目同数学 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考试科目 |
|
备 注: | 03方向欢迎数学、计算机和医学专业考生报考。 复试笔试科目: 生理学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①生命科学导论 ②现代分子生物学 |
2021湖南师范大学生理学专业研究生考研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生理学》,王庭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第9版
2021湖南师范大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100104考研科目及参考书目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湖南师范大学
- 招生年份:2021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医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1]基础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 (全日制)肿瘤病理生理 02 (全日制)呼吸道疾病病理生理 03 (全日制)心血管疾病病理生理 04 (全日制)生殖健康与病理学 |
|
招生人数: | 11 | |
考试科目: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763 专业基础综合 |
|
备 注: | 复试科目: 病理生理学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 ①生物化学 ②生理学 |
2021湖南师范大学生理学专业研究生考研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生理学》第9版,五年制教学,王庭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1湖南师范大学运动生理学专业研究生考研考试大纲
考试内容及要点(一)肌肉活动部分
1、肌肉活动的能量供应
考试内容
(1)肌肉活动的能量来源
肌肉活动的能量直接来源——ATP(ATP的分解-放能;ATP的再合成-吸能;ATP分解与再合成的关系);
肌肉活动的能量间接来源——糖、脂肪、蛋白质(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糖代谢;脂肪代谢;蛋白质代谢)
(2)肌肉活动能量供应的三个系统
三大系统:磷酸原系统、乳酸能系统、有氧氧化系统
(3)肌肉活动的代谢特征及影响因素
肌肉活动时能量供应的代谢特征(ATP供能的连续性;耗能与产能之间的匹配性;供能途径与强度的对应性;无氧供能的暂时性;有氧代谢的基础性);
能量代谢的测定原则与方法(热量的测定;直接测定与间接测定;呼吸商;食物热价与氧热价);基础代谢;
能量统一体理论(概念;表示形式;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
肌肉活动时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分析
考试要求
(1)掌握肌肉活动时能源的来源与去路
(2)掌握三个供能系统各自特征以及与运动强度、时间的对应关系
(3)掌握运动中能量代谢变化的特点和能量统一体概念,学会分析不同性质运动中的代谢规律及应用
2、肌肉收缩
考试内容
(1)肌肉的微细结构
肌原纤维(粗肌丝和细肌丝;肌丝的分子组成;细胞骨架)
肌管系统(横管系统;纵管系统)
(2)肌肉的特性
肌肉的物理特性;
肌肉的生理特性——兴奋性与收缩性(兴奋和兴奋性概念;引起兴奋的刺激条件;兴奋性的评价指标;兴奋后恢复过程的兴奋性变化)
(3)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的原因;动作电位的传导;局部兴奋
(4)肌肉的收缩原理
运动单位;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神经-肌肉接点的结构;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的机制);肌肉的兴奋-收缩耦联;肌肉的收缩与舒张过程
(5)肌肉的收缩形式与力学特征
缩短收缩、拉长收缩和等长收缩;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肌肉收缩的张力与速度关系;肌肉收缩的长度与张力关系;肌肉的做功、功率和机械效率)
(6)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人类肌纤维的类型(根据组织化学染色法;根据肌纤维代谢特征);
两类肌纤维的形态、生理和代谢特征;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分布;
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训练对肌纤维的影响(训练能否引起肌纤维组成的改变;不同训练形式对肌纤维影响的专门性);运动时不同肌纤维的动员
(7)肌肉的结缔组织
肌肉结缔组织的组成成分;运动对肌肉结缔组织的影响(长期运动可提高肌腱的抗张应力和抗断裂力量;长期运动中可使肌中结缔组织肥大)
(8)肌电图
机电信号的引导和记录;肌电图的基本原理与正常肌电图的表现;肌电图的应用
考试要求
(1)了解肌肉的微细结构、肌丝的分子组成、肌肉的物理特性与生理特性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2)掌握细胞兴奋、兴奋性、阈强度和时值的概念,以及引起可兴奋细胞兴奋的刺激强度与作用时间的关系
(3)了解霍奇金的“离子学说”,理解膜电位发生的原因,以及兴奋在细胞膜传播和在神经肌肉接点传递的生理机制
(4)掌握在完整机体内肌肉收缩的基本过程和兴奋-收缩耦联的机制
(5)掌握运动时肌肉收缩的基本形式、力学表现及其在体育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6)掌握人类肌纤维的分型、两类肌纤维的形态、代谢和生理特征,以及肌纤维的百分组成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7)了解肌肉结缔组织的组成和运动对肌肉结缔组织的影响
(8)了解肌电图概念及其在体育教学、训练与科研中的运用
3、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
考试内容
(1)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神经元(一般结构;类型;生物电的产生;信息的传导);
突触及突触传递;神经递质与受体;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
(2)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感受器(概念;分类;基本生理特征);视觉(光感受与信息处理;视觉中枢的神经机制);听觉(声音信息的感受与传递;听神经编码及声音的分析;听觉的中枢分析);位觉(位觉的感受装置及其产生机制;前庭反应和前庭稳定性);本体感受器(肌梭;腱器官;本体感觉的特征)
(3)躯体运动的神经调控
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控(脊髓神经元;脊髓反射;行走时脊髓运动程序的发生;高位中枢对脊髓反射的调控);
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控(脑干对肌紧张的调控;脑干对节律性运动的调控;姿势反射);
高位中枢对躯体运动的调制(高位中枢控制运动的下行通路;大脑皮质的运动调节功能;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小脑对运动的调控);运动功能的整合
(4)运动技能学习
学习和记忆;运动技能形成的生理本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发动认识动作阶段;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改进提高动作阶段;巩固与应用自如阶段);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的生理学问题(有效信息的输入;感觉机能作用的发挥;大脑皮质的功能状态;信息反馈的调节)
考试要求
(1)熟练掌握专业术语和基本概念
(2)了解神经元、突触、神经递质、受体和神经营养因子的功能
(3)详细了解视觉、听觉、位觉和本体感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4)掌握脊髓、脑干和高位中枢对躯体运动的调控机制以及它们的协调配合
(5)掌握运动技能学习形成的机制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运动的生理支持系统部分
4、激素与运动
考试内容
(1)内分泌、内分泌腺与激素
内分泌与内分泌腺(内分泌与外分泌;内分泌系统;靶器官、靶组织或靶细胞;激素传递方式);
激素(分类;生理作用和作用特征)
(2)激素作用的机制和调节
受体以及作用特征;激素作用的机制和过程(含氮激素的作用机制——第二信使学说;固醇类激素的作用机制——基因表达学说;激素作用的终止);激素分泌的调节
(3)主要内分泌腺的内分泌功能
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垂体的内分泌功能(腺垂体激素;神经垂体激素);甲状腺的内分泌——甲状腺素;甲状旁腺素;肾上腺的内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髓质激素);胰岛的内分泌功能(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4)功能器官的内分泌及激素
功能器官的内分泌功能(心脏和血管的内分泌功能;胸腺的内分泌功能;胃肠道系统的内分泌功能;肾脏的内分泌功能);组织激素(前列腺素的主要生理作用;瘦素)
(5)运动与内分泌功能
运动时影响激素分泌的主要因素(受试者训练、功能水平;心理状态;其他);运动引起血激素变化的类型(快速应答型;缓慢应答型;滞后应答型);
某些激素对运动和训练的反应与适应——儿茶酚胺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儿茶酚胺对急性运动的反应特征;儿茶酚胺对长期运动的适应特征);糖皮质激素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生长激素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抗利尿激素和盐皮质激素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胰岛素和高血糖素对运动的适应与反应;
激素对运动应答与适应的基本规律
考试要求
(1)掌握内分泌、内分泌腺、激素的概念以及激素的分类
(2)掌握激素的一般生理作用、作用特征以及作用机制
(3)了解功能器官的内分泌功能以及组织激素
(4)掌握主要应激激素对运动应答和适应的基本规律
5、血液与运动
考试内容
(1)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血液的组成(血浆;血细胞);血液的理化特性(颜色和比重;黏滞性;血浆渗透压;血浆pH值)
(2)血液的功能
运输功能(氧的运输;CO2的运输;其他物质的运输);血液的调节功能(内环境;血液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血液的防御与保护作用
(3)运动对血液成分的影响(运动对血浆和血细胞的影响;Hb与运动)
考试要求
(1)了解血液的基本组成成分及运动对其影响
(2)掌握血液的主要理化性质和血液的基本功能
(3)熟悉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和血液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
(4)掌握运动对血液成分的影响
6、呼吸与运动
考试内容
(1)肺通气
肺通气的原理;肺通气功能的评定(肺容积;深吸气量和功能余气量;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每肺通气量和每分最大通气量;肺泡通气量);肺通气功能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肺通气功能对运动的反应;肺通气功能对运动的适应);运动与呼吸(呼吸方法;呼吸形式;憋气;过度通气;哮喘和运动诱发的支气管痉挛)
(2)气体的交换
气体交换的原理;气体交换的过程;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气体扩散速率;通气/血液比值);肺通气功能的评定
(3)呼吸运动的调节
呼吸中枢及其呼吸的反射性调节;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运动时呼吸变化的调节
考试要求
(1)了解肺通气原理,掌握运动时应采取的合理呼吸方法
(2)掌握肺通气功能的评定方法和肺通气功能对训练的适应规律
(3)掌握气体的交换过程,了解其影响因素
(4)掌握肺换气功能的评定方法和肺换气功能对训练的适应规律
(5)掌握运动时呼吸功能的变化规律,了解其调节机制
7、循环与运动
考试内容
(1)心脏生理
心肌的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动节律性;传导性;收缩性);心动周期与心脏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和心率;心脏的泵血过程;心音;心电图);心泵功能的评价(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每分输出量和心指数;心力贮备;心脏做功量);心泵功能的调节(每搏输出量的调节;心率对心泵功能的影响)
(2)血管生理
动脉血压(动脉血压形成的条件;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动脉脉搏;微循环;静脉回心血量(静脉血压;静脉回流及其影响因素)
(3)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神经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概述;心血管活动的神经支配;心血管中枢;心血管反射);体液调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其他体液因素;心脏的自分泌功能);局部血流的自身调节(代谢性自身调节机制;肌源性自身调节机制)
(4)运动时心血管功能的变化
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反应(心输出量的反应;血液重新分配;血压的改变);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适应(运动性心脏肥大;运动心脏微细结构的重塑;运动心脏功能改变)
考试要求
(1)熟悉心肌的生理特性,掌握心动周期的概念及心脏泵血的过程,掌握评定心脏功能的指标及方法
(2)掌握动脉血压的概念、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了解微循环;掌握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
(3)熟悉心血管功能的调节机制
(4)掌握运动训练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8、酸碱平衡与肾脏排泄
考试内容
(1)酸碱物质的来源
酸、碱与pH;体内酸性物质的来源(碳酸;固定酸);体内碱性物质的来源
(2)酸碱平衡的调节
缓冲体系与缓冲作用;血液缓冲体系及其调节作用(血浆缓冲体系;红细胞缓冲体系;血液缓冲体系的相对作用);肺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肾脏排泄及其对机体酸碱平衡和水平衡的调节作用(肾脏的排泄功能;肾脏在维持机体酸碱平衡中的作用;肾脏在维持机体水平衡中的作用;运动对肾脏泌尿机能的影响);酸碱平衡紊乱;酸碱平衡检测的主要指标(pH值;CO2总量和CO2结合力;CO2分压;真实碳酸氢盐和标准碳酸氢盐;缓冲碱;碱过剩)
(3)运动时机体酸碱平衡调节的特点
运动时骨骼肌和血液pH的变化规律;运动时体内酸性物质的来源(ATP水解;6-磷酸葡萄糖和1-磷酸甘油的生成;乳酸的生成;不完全和完全氧化);运动时骨骼肌细胞内的缓冲作用(化学缓冲作用;代谢缓冲过程;H+和HCO3-的跨膜流动);口服NaHCO3对体内酸碱平衡和运动成绩的作用
考试要求
(1)掌握酸碱平衡的概念,熟悉体内酸性和碱性物质的来源
(2)掌握缓冲作用的概念和机体酸碱平衡的基本调节方式,了解酸碱平衡紊乱及其分类
(3)掌握运动时机体酸碱平衡变化及其调节的基本过程
(4)掌握排泄的概念和肾脏尿生成的基本过程
(三) 体育锻炼与运动训练的生理学部分
9、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考试内容
(1)体适能与健康
体适能(概念;分类);健康体适能(有氧适能;肌适能);健康与康宁
(2)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的概念、分类;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运动处方的要素;运动处方的制定程序与原则;运动处方的实施);提高体适能的运动处方(提高有氧适能的运动处方;提高肌适能的运动处方)
考试要求
(1)了解体适能的概念,熟悉体适能的主要组成成分
(2)掌握有氧适能和肌适能的概念,熟悉有氧适能和肌适能的评价方法
(3)掌握运动处方的概念和四要素,熟悉运动处方的内容、制定与实施
(4)掌握提高有氧适能和肌适能的运动处方
10、肥胖与体重控制
考试内容
(1)肥胖
肥胖的概念及其危害;肥胖的分类及诊断指标(肥胖度;体质指数;腰臀围比值);体成分估算方法(皮褶厚度法;围度法;生物电阻抗分析法;水下称重法;空气置换法;DEXA法);超重
(2)运动与体重、体成分控制
体重、体成分控制的理论基础(能量平衡;人体每日能量消耗);体重、体成分控制方法及注意事项(保持体重衡定的原则;体力活动能量消耗的评估方法;减体重方法及注意事项;增加体重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3)肥胖与运动减肥
造成肥胖流行的主要原因(肥胖成因;现代肥胖流行的原因);运动减肥(运动减肥的可能机制;减肥运动处方的制定原则)
考试要求
(1)掌握肥胖、超重、体成分、身体指数等概念,以及肥胖与体重控制的意义
(2)熟悉肥胖的诊断方法和判定标准,并能应用于实践
(3)在了解肥胖主要发病机制的基础上,掌握肥胖的防治理论,特别是运动防肥减肥机制
(4)在掌握减肥健体运动处方制定原则的基础上,能够初步制定运动处方,指导运动防肥减肥实践
11、运动与免疫
考试内容
(1)免疫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免疫的基本概念及分类(免疫的概念;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抗原与抗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及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免疫反应(体液免疫的应答反应过程;细胞免疫的应答反应过程)
(2)身体运动对免疫机能的影响
不同运动对免疫机能的影响(适中运动与抗感染能力;大强度运动对免疫机能的影响);运动免疫理论(“开窗”理论;“J”型曲线模式)
(3)运动性免疫抑制现象
运动性免疫抑制现象;运动性免疫抑制的可能机制(神经系统的影响;生物信息物的影响;血糖水平的影响;氧自由基水平的影响;谷氨酰胺水平的影响;免疫抑制因子的影响);运动性免疫抑制的生理意义(保护机体安全;保证训练后的恢复;训练过度的信号)
(4)免疫调理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营养调理;中药调理;训练之外的免疫保护措施
考试要求
(1)掌握免疫的概念、免疫系统的组成以及各组分的特点与功能
(2)掌握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的过程与特点
(3)掌握免疫功能对不同运动的应答和适应特征,了解运动性免疫抑制的机理
(4)了解免疫调理的基本思路和措施,了解运动者自我保护的方法
12、肌肉力量
考试内容
(1)肌肉力量及其影响因素
肌肉力量的分类;肌肉力量的影响因素(肌源性因素;神经源性因素;其他因素)
(2)肌肉力量的检测与评价
最大肌肉力量(等长肌力;等张肌力;等速肌力——慢等速测试;快等速测试;其他等速向心肌力测试;等速离心肌力测试);
肌肉耐力(等长肌肉耐力;等张肌肉耐力;等速肌肉耐力)
(3)肌肉力量训练
肌肉力量训练的若干生理学原则(超负荷原则;特异性原则;安排练习原则);肌肉力量训练的手段和方法(影响肌肉力量训练效果的若干负荷因素;几种肌肉力量训练手段的生理学分析);
运动导致的肌肉酸痛(急性肌肉疼痛;延迟性肌肉酸痛)
考试要求
(1)掌握肌肉力量的概念及肌肉力量的分类
(2)掌握影响肌肉力量的因素,熟悉其作用机制
(3)掌握肌肉力量的常用检测与评价方法
(4)掌握肌肉力量训练的基本原则及肌肉对运动的反应,熟悉肌肉力量训练的方法
13、身体素质
考试内容
(1)平衡
平衡的概念及分类;发展平衡能力的训练(前庭;动觉;视觉);平衡能力的测评(平衡仪测评;单脚支撑测评;其他)
(2)灵敏
灵敏的概念及分类;灵敏的生理学基础(大脑皮层;感觉器官;运动技能的掌握);发展灵敏的训练及测评(传统测试法;灵敏测定仪)
(3)柔韧
柔韧的生理学基础(关节的结构特征;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关节周围组织的体积;中枢神经的协调功能和肌肉力量);发展柔韧性的训练(牵张练习;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作用;训练原则);柔韧性的测评(简易测量方法;精确测量法)
考试要求
(1)了解平衡、灵敏和柔韧的基本概念
(2)掌握平衡、灵敏和柔韧的生理学基础
(3)掌握平衡、灵敏和柔韧的训练及测评方法
14、有氧运动能力
考试内容
(1)需氧量、吸氧量和氧亏
需氧量、吸氧量和氧亏的概念;运动后过量氧耗及其影响因素(运动后过量氧耗的生理基础;运动后过量氧耗的影响因素)
(2)有氧工作能力
最大摄氧量概念、表示方法及其影响因素;最大摄氧量平台概念;无氧阈——乳酸阈与通气阈(乳酸阈与个体乳酸阈;乳酸阈的生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通气阈及其产生机制;研究乳酸阈、通气阈的意义);有氧耐力的生理基础及其影响因素;有氧耐力的训练(持续训练;间歇训练;低氧训练)
(3)有氧耐力的测定法及其评定
最大摄氧量(VO2max)测定法(直接测定法;间接测定法);次最大运动负荷的测试(PWC170测试;哈佛台阶测试)
考试要求
(1)掌握有氧工作能力有关的基本概念,了解有氧工作能力的生理学意义
(2)熟悉影响有氧工作能力的生理学基础知识,掌握提高有氧工作能力的方法
(3)掌握安静时、运动中以及运动后恢复期有氧能力的生理变化过程,及其调节的基本过程
(4)掌握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在体育运动实践中的应用及其价值
15、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理
考试内容
(1)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变化的规律
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进入工作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的生理机制;影响进入工作状态的因素;“极点”与“第二次呼吸” );稳定状态(真稳定状态;假稳定状态);运动性疲劳与恢复
(2)运动训练的生理本质
运动负荷的本质;机体对运动负荷的反应特征(耐受性;疲劳;恢复;超量恢复;消退);机体对运动负荷的适应与训练效果
(3)运动训练效果的生理学评定
有训练者安静状态下的生物学适应特征(运动系统;氧运输系统;神经系统);有训练者在运动时和恢复期的生物学特征(有训练者对定量负荷的反应特征;有训练者对极限负荷的反应特征)
考试要求
(1)掌握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变化的规律和各阶段的特点及其生理机制
(2)了解机体对运动负荷刺激的反应与适应特征和运动训练的生理本质
(3)掌握运动训练效果的生理学评定方法并能应用于运动训练实践
16、运动性疲劳与恢复过程
考试内容
(1)运动性疲劳
运动性疲劳的概念及其分类;运动性疲劳的特点及其发生的部位;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可能机制(能量耗竭学说;代谢产物堆积学说;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保护性抑制学说;突变理论;离子代谢紊乱;自由基学说;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理论;中医理论);运动性疲劳的诊断(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生物电;主观感觉判断;疲劳自觉症状;肌力;生理与生化指标)
(2)恢复与提高过程
恢复过程的一般规律;机体能源贮备的恢复(磷酸原的恢复;肌糖原贮备的恢复;氧合肌红蛋白的恢复;乳酸再利用);促进人体功能恢复的措施(活动性手段;营养性手段;药物手段;睡眠;物理手段;心理学手段)
考试要求
(1)掌握运动性疲劳的概念、发生部位、可能机制与判断方法
(2)掌握恢复过程的概念、阶段性特点与促进机体功能恢复的方法
17、运动强力手段
考试内容
(1)生理学手段
改善机能状态的一般生理学手段;改善内环境的手段;改善能量供应的手段;改善神经营养状态的手段
(2)营养学手段
运动与糖、脂肪、蛋白质的补充(运动与糖的补充;运动与蛋白质的补充;运动与脂肪的补充);运动与矿物质的补充(运动与补钙;运动与补磷;运动与补铁;运动与补锌;运动与补硒);运动与水的补充;运动与维生素的补充
(3)药理学手段
西药在运动中的应用;中药在运动中的应用
考试要求
(1)了解强力手段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掌握生理学手段的方法和强力作用
(3)掌握营养学手段的方法和强力作用
(4)掌握药理学手段的方法和强力作用
18、兴奋剂与运动
考试内容
(1)兴奋剂概况
竞技体育中的反兴奋剂问题(禁止使用兴奋剂的主要目的;禁止使用兴奋剂的措施);兴奋剂与使用兴奋剂区别;对兴奋剂和使用兴奋剂概念的理解(对兴奋剂“质”的理解;对兴奋剂“量”的理解;兴奋剂“方法与技术”的理解);兴奋剂的分类
(2)兴奋剂问题的生理学分析
兴奋剂的作用与危害(兴奋剂对运动员体能的作用;兴奋剂对运动员的心理作用;兴奋剂对运动员机体的危害);兴奋剂的生理、药理效应和毒副作用(刺激剂;麻醉止痛剂;合成类固醇;β阻断剂;利尿剂;其他类型的兴奋剂)
考试要求
(1)了解禁止使用兴奋剂的主要目的与措施
(2)熟悉兴奋剂的概念与分类
(3)掌握各种兴奋剂的主要毒副作用
19、环境与运动
考试内容
(1)冷热环境
体温的调节(机体的产热与散热;体温调节装置);热环境与运动(热环境运动时的生理反应;热环境运动时对人体的热伤害;热习服);冷环境与运动(冷环境的生理反应;冷环境对人体运动的影响;冷习服)
(2)水环境与运动
水环境与运动能力;人体对水环境的适应
(3)高原环境与运动
高原环境与身体适应(高原环境;高原的人体生理反应;高原运动的机能变化;高原适应);高原训练和运动成绩(高原训练的适宜高度;高原训练能否提高运动员在平原的运动成绩;平原训练与高原运动成绩)
(4)大气环境与运动
大气环境与健康(大气环境与大气污染;大气环境与健康;大气污染影响人体健康的效应);大气环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5)生物节律
生物节律的特点及其可能机制;生物节律与运动训练
考试要求
(1)了解人体保持体温相对恒定的原理,掌握热环境运动对人体的影响及其热服习的产生
(2)了解冷环境对人体运动的影响和人在水环境中的急性适应过程
(3)掌握高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和高原适应的生理机制,及其在提高运动成绩中的实际应用
(4)了解大气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
(5)掌握生物节律的特点及其利用价值
(四) 不同人群与运动部分
20、儿童少年与体育锻炼
考试内容
(1)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
运动系统(骨骼与关节特点;肌肉的特点;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氧运输系统(血液;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物质代谢;能量代谢;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神经系统(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的发展;两个信号系统的特点;青春发育期神经系统的稳定性;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2)动作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发展
身体素质的发展(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各项素质的年龄变化)
(3)运动定向的生理学依据
运动定向与科学选材;科学选材与年龄(科学选材的年龄特点;生物年龄与日历年龄);主要运动项目选材的生理学评价(力量性项目;速度性项目;耐力性项目;球类项目)
考试要求
(1)掌握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以及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2)掌握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及年龄变化
(3)了解科学选材的年龄特点与主要运动项目选材的生理学评价
21、女子与体育锻炼
考试内容
(1)女子的生理特点与运动能力
女子生理阶段的划分;女子生理特点与运动能力(有氧能力;无氧能力;肌肉力量;柔韧性与协调性)
(2)月经周期、妊娠与运动
卵巢的内分泌功能(雌激素的主要作用;孕激素的主要作用);月经周期与运动(月经周期的时相划分;月经周期与运动能力;运动对月经周期的影响;月经周期与健身锻炼)
(3)妊娠期与运动
考试要求
(1)掌握月经周期的概念,熟悉月经周期时相划分及生理机制
(2)掌握女性生理特点与运动能力特点
(3)了解女性激素的生理作用,熟悉月经周期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4)了解妊娠期与运动的关系
22、老年人与体育锻炼
考试内容
(1)衰老与老年人
衰老的概念及老年人划分标准;衰老的机制与抗衰老
(2)老年人生理特点与健身作用
健身运动对身体成分的影响;健身运动对运动系统的影响;健身运动对氧运输系统的影响(循环系统特点;呼吸系统特点;血液流变学特点);健身运动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健身运动对血脂代谢的影响;健身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健身运动对应激能力的影响
(3)老年人的健身运动方案
老年人健身的注意事项(医学检查;循序渐进;自我监督;持之以恒);老年人健身方案(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运动频度和持续时间)
考试要求
(1)掌握衰老的概念,了解衰老的主要机制
(2)熟悉健身运动对老年人生理机能的影响
(3)掌握为老年人制定健身方案的方法
23、残障人与体育锻炼
考试内容
(1)残障与残障人
概念;引起残障的原因;残障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特点和作用(残障人参加体育活动的特点;残障人参与体育锻炼的作用)
(2)残障人的分类与分级
(3)残障人的生理特点
视觉残障;听力残障;言语残障;智力残障;肢体残障;精神残障
(4)残障人的康复与功能训练
康复功能训练的内容、原则;残障人对辅助器械的适应;肢体残障训练评估
(5)残障人体育活动
体育活动对残障人生理功能的影响;适合残障人参加的体育比赛项目(肢体残障人的体育项目;智力残障人的体育项目;视觉残障人的体育项目;听觉残障人的体育项目)
考试要求
(1)了解残障人概念、分类、分级方法
(2)了解残障人的生理心理特点
(3)熟悉残障人的康复手段和辅助工具
(4)掌握不同种类残障人群的体育锻炼方法
24、若干疾病的体育锻炼
考试内容
(1)运动与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的定义和分型;高脂血症的表现和诊断标准;高脂血症的发病机理;运动与高脂血症(运动促进脂代谢;运动促进脂代谢的机理;降脂运动方案)
(2)运动与高血压
高血压定义和分类;高血压的流行病学;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运动与高血压(运动对高血压的预防作用;运动对高血压的降压作用;运动降压的可能机制;降压运动处方)
(3)运动与糖尿病
糖尿病的定义和分类;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运动与糖尿病(运动对糖尿病的控制作用;运动控制糖尿病的作用机理;糖尿病人的运动方案)
(4)运动与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定义和分类;骨质疏松的危害;骨质疏松的病因与诊断;运动防治骨质疏松的机制(应力效应;激素效应;补钙效应;肌力效应);骨质疏松患者的运动处方
(5)运动与冠心病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冠心病康复锻炼的作用机制;冠心病运动处方(有氧运动;力量;注意事项)
(6)运动与腰痛
腰痛的分类;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原因;腰痛的主动运动治疗
考试要求
(1)掌握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冠心病和腰痛的定义、分型,了解其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
(2)掌握运动对各慢性疾病的防治作用及其作用机理
(3)掌握各慢性疾病患者的运动方案
2021湖南师范大学病理生理学专业研究生考研参考书目
主要参考书《病理生理学》第9版,五年制教学,王建枝,钱睿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1湖南师范大学生理学研究生考试大纲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743] 考试科目名称:生理学
一、考试内容与要点
(一)绪论:
考试内容:生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任务;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生理功能的调节;体内的控制系统。
考试要求:
(1)了解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2)掌握体液的分类和分布、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
(3)掌握人体功能活动调节的主要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及其相关的基本概念。
(4)熟悉体内的控制系统,掌握正反馈与负反馈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考试内容:细胞膜的结构、物质转运功能;跨膜信号转导的概念、主要方式和通路;细胞的生物电的有关概念和产生机制。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考试要求:
(1)了解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单位膜的分子组成、液态镶嵌模型),掌握单纯扩散、经载体和通道的易化扩散、原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的概念和机制。
(2)熟悉离子通道、G蛋白耦联受体和酶耦联受体介导的几种主要的跨膜信号转导方式和机制。
(3)掌握静息电位、极化、动作电位、去极化、复极化、反极化、超射、超极化、锋电位和后电位以及阈电位和局部反应的概念,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兴奋在同一细胞上传导的方式,动作电位和局部反应的特点,熟悉细胞兴奋性的变化的规律。
(4)掌握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含终板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和特点。
(5)了解横纹肌的细微结构,掌握横纹肌的收缩机制、兴奋-收缩耦联的概念及机制,了解平滑肌的分类和收缩机制。
(6)熟悉肌肉收缩力学分析和表现形式(含前负荷、最适初长度、长度-张力关系曲线,后负荷、张力-速度关系曲线、Vmax、P0;等长收缩、等张收缩、肌肉的收缩能力、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与完全强直收缩)
(三)血液:
考试内容: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红细胞的生理特征。 白细胞的分类、生理特征和功能。 血小板生理特征和功能。血液凝固与抗凝。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输血原则。
考试要求:
(1)了解血浆的基本成分和血浆蛋白的功能,熟悉血浆酸碱度及主要缓冲物质、全血、血浆和红细胞的比重与粘度及其影响因素,掌握血浆渗透压(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的形成和生理作用以及等渗溶液与等张溶液的概念,掌握全血、血浆、血清和血细胞比容的概念。
(2)熟悉血细胞生成部位、造血微环境、血细胞生成的一般过程(造血干细胞、定向祖细胞、前体细胞);掌握红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功能,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的可塑变形性、悬浮稳定性和红细胞沉降率及其影响因素、渗透脆性,红细胞生成所需的重要物质,促红细胞生成素调节红细胞生成的反馈环路;了解爆式促进激活物和调节红细胞生成的其他激素、白细胞的分类与数量、白细胞生理特性和功能、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生成与调节;熟悉血小板的数量与功能、血小板的生理特性(粘附、聚集、释放、收缩、吸附)
(3)熟悉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掌握血液凝固的概念与机制(内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和体内生理性凝血机制)、纤维蛋白溶解的机制和生理意义,熟悉血液凝固的控制机制(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纤维蛋白的吸附、血流的稀释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蛋白质C系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肝素等生理性抗凝物质的作用)
(4)掌握血量、血型的分类及其依据、ABO血型的鉴定原理与方法、Rh血型(其抗原种类、特点和临床意义)、输血原则
(四)血液循环:
考试内容:心动周期的概念和分期、各期特征;心脏泵功能的调节和评价;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和机械特性。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动脉血压的形成原理及影响因素。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及中心静脉压的意义。微循环的组成及组织液生成和回流。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器官循环。
考试要求:
(1)掌握工作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自律细胞(浦肯野细胞及窦房结P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熟悉快通道与慢通道、快反应动作电位与慢反应动作电位的概念,了解心电图的基本波形及各波和间期的意义。
(2)掌握心肌的兴奋性及其影响因素、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与期前收缩、心肌的自律性及其影响因素、正常起搏点与潜在起搏点的关系、心脏内兴奋传导途径及其特点、影响传导性的因素、心肌收缩的特点及影响收缩性的因素。
(3)掌握心动周期的概念、泵血的机制与过程(左心室射血与充盈过程,房压变化、房室在心脏泵血中的作用、等容收缩期、等容舒张期)、心泵功能的评价(心输出量、心指数、射血分数、搏功与分功、心泵功能储备),熟悉心音的产生机制、特点及意义。
(4)掌握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前负荷与异长自身调节、后负荷、心肌收缩能力、心率)
(5)熟悉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的概念及影响因素,掌握动脉血压的概念和正常值(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以及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了解动脉脉搏的波形及意义。
(6)掌握中心静脉压和外周静脉压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
(7)熟悉微循环的组成、三种通路及其血流量的调节,掌握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机制及影响因素,了解淋巴液生成与回流的机制及影响因素、淋巴回流的生理意义。
(8)掌握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心血管中枢、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了解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躯体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其他内脏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脑缺血反应
(9)掌握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调节心血管活动的机制,了解血管升压素、血管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心房钠尿肽、前 列腺素、阿片肽、组胺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作用,熟悉代谢性自身调节与肌源性自身调节,了解动脉血压的短期调节和长期调节。
(10)熟悉冠脉循环的解剖特点、血流特点及其血流量的调节机制,肺循环的生理特点和血流量的调节机制,脑循环的生理特点、血流量的调节机制、脑脊液的生成和吸收机制、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的概念。
(五)呼吸:
考试内容:呼吸的基本过程、原理、影响因素、调节方式、有关概念。
考试要求:
(1)掌握呼吸的概念及其各环节的基本过程。
(2)掌握肺通气的动力(直接动力与原动力)、腹式呼吸与胸式呼吸、平静呼吸与用力呼吸的概念、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的变化机制、肺通气的弹性阻力与肺泡表面张力、顺应性与比顺应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作用,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分泌的调控因素。了解非弹性阻力和影响气道阻力的因素。
(3)熟悉肺通气功能的指标(肺容积、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余气量、肺容量、深吸气量、功能余气量、肺活量与用力肺活量、用力呼气量、肺总量、肺通气量、最大随意通气量、通气储量百分比、无效腔及肺泡通气量、呼吸功)
(4)熟悉气体交换的原理及影响因素(气体的分压差、分子量、溶解度、气体扩散的面积和距离、温度)、血液与肺泡和组织液内气体的分压值、影响肺换气的因素(呼吸膜的面积与厚度、通气/血流比值)
(5)熟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掌握血红蛋白的氧容量、氧含量和氧饱和度的概念,了解氧解离曲线与二氧化碳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6)掌握低位脑干的呼吸神经元与呼吸调整中枢对呼吸的调节作用,了解呼吸节律的形成机制、脊髓和高位脑对呼吸的调节作用,掌握肺牵张反射、化学感受性反射(外周化学感受器与中枢化学感受器,血液CO2、H+、O2浓度的变化对呼吸活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了解呼吸肌的本体感受性反射、咳嗽反射、喷嚏反射、肺毛细血管旁细胞感受器反射。
(六)消化和吸收:
考试内容: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征、神经体液调节。胃液、胰液、胆汁、小肠液的理化特性和分泌调节。胃、小肠的运动。小肠的吸收机制。
考试要求:
(1)掌握消化与吸收、机械性消化与化学性消化的概念,熟悉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特性及其静息电位、基本电节律、动作电位以及三者的关系),了解消化道内在神经和外来神经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胃肠激素和脑肠肽的概念、胃肠血流的一般特点。
(2)了解唾液的性质以及成分和作用、唾液分泌的调节、咀嚼的意义、吞咽的过程、食道的蠕动、食道胃括约肌的作用。
(3)掌握胃液的性质及其主要成分和作用、粘液—碳酸氢盐屏障与胃粘膜屏障的概念、胃排空的概念及影响因素,熟悉基础酸排出量与胃液酸度的临床单位、刺激胃液分泌的内源性物质、抑制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机制(头期、胃期和肠期)、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了解胃头区和尾区的运动及其意义、胃运动的调节和呕吐的意义和机制。
(4)掌握胰液的性质以及成分和作用、胰液分泌的调节(头期、胃期和肠期)、胆汁的性质以及成分和作用、胆盐的肠肝循环、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熟悉小肠液的性质以及成分和作用、小肠液分泌的调节、小肠运动的形式和作用,了解回盲瓣的功能、小肠运动的调节机制
(5)了解大肠液的分泌、大肠运动形式和排便反射、大肠内细菌的作用。
(6)熟悉吸收的部位、途径与机制以及几种主要物质的吸收机制,了解大肠的吸收功能。
(七)能量代谢和体温:
考试内容:有关概念 ,体温相对稳定的机理。
考试要求:
(1)熟悉能量代谢的概念、能量在体内的转化、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呼吸商、非蛋白呼吸商、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能量代谢测定方法,掌握基础代谢与基础代谢率的概念及其测定的方法和意义。
(2)熟悉体温的概念、正常值及其正常变动、机体产热形式、主要产热器官和产热活动的调节机制、机体散热方式和散热活动的调节机制、自主神经性体温调节与行为性体温调节的概念、外周温度感受器和中枢温度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活动与体温调定点学说。
(八)尿的生成和排出:
考试内容: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的基本过程,影响因素,调节机制,生理意义。
考试要求:
(1)熟悉排泄的概念和途径、肾脏排泄的生理意义、尿液的理化性质、尿量(含多尿、少尿和无尿的概念)。
(2)了解肾单位与集合管的结构、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的特点,熟悉球旁器的功能滤过膜的结构和功能特点、肾血流供应特点、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肌源性机制和管-球反馈)、肾血流量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机制。
(3)掌握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滤过率、滤过分数、滤过系数的概念和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4)了解肾小管与集合管的物质转运方式和途径(跨细胞转运途径和细胞旁转运途径),掌握肾小管与集合管重吸收Na+Cl—和水、重吸收HCO3—和分泌H+、重吸收与分泌K+、重吸收与排泄Ca2+、重吸收葡萄糖和氨基酸的机制,肾糖阈与葡萄糖重吸收极限量的概念, NH3的分泌与H+和HCO3—转运的关系。
(5)熟悉尿液浓缩与稀释的概念、肾髓质渗透梯度形成的机制、直小血管在维持肾髓质渗透梯度中的作用,熟悉尿液浓缩和稀释的机制。
(6)熟悉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对肾小管与集合管功能的影响、球管平衡的概念、肾交感神经的作用,掌握抗利尿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作用及肾素分泌的调节,了解心房钠尿肽以及其它激素的作用。
(7)熟悉清除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测定清除率的意义,了解膀胱和尿道的神经支配、排尿异常,掌握排尿反射机制。
(九)感觉器官的功能:
考试内容: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定义、分类、生理特征。眼的折光原理,感光换能机制、视网膜的信息处理。声波在内耳的传导,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行波学说,听神经动作电位。前庭器官的生理功能。
考试要求:
(1)熟悉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感受器的适宜刺激与各种阈值、换能作用与感受器电位和发生器电位、编码功能、适应现象。
(2)掌握眼折光系统的光学特征、眼内光的折射与简化眼、近点与远点的概念、晶状体调节、瞳孔调节(瞳孔近反射、瞳孔对光反射、互感性对光反射)、双眼球会聚,了解折光能力异常(近视、远视、散光)。
(3)了解视网膜的结构特点、熟悉两种感光换能系统的不同特点及其感光换能机制(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视杆细胞的感受器电位、夜盲症、颜色视觉的三原色学说、色盲、视网膜的信息处理)。
(4)掌握视力、暗适应和明适应、视野的概念,熟悉视后像与融合现象(临界融合频率)、双眼视觉与复视、立体视觉。
(5)了解听觉的产生机制、听阈与最大可听阈,掌握外耳的功能、中耳增压作用的机制和保护功能以及咽鼓管的功能、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6)了解耳蜗的结构,熟悉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基底膜的震动和行波理论)、耳蜗内电位与耳蜗微音器电位、听神经动作电位(复合动作电位与单纤维动作电位)
(7)了解前庭器官的感受细胞、前庭器官的适宜刺激和生理功能、前庭姿势调节反射、前庭自主神经反应、眼震颤以及其他感觉功能(嗅觉、味觉、触、压觉)。
(十)神经系统的功能:
考试内容: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突触的结构和分类,兴奋在突触传递的机制。神经递质和受体的分类和作用。反射的有关概念和规律,中枢神经元间的联系方式。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机能,对躯体运动和姿势的调节,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脑的高级功能。
考试要求:
(1)了解神经元的一般结构与功能、神经纤维的分类、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神经的营养性作用、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掌握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2)了解突触的分类、突触的基本结构、突触传递的调节、突触传递的可塑性、非定向突触传递(非突触性化学传递及其特点)、电突触传递,掌握突触传递机制(含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概念)。
(3)掌握递质与调质的概念和分类、主要递质和受体系统的功能,了解基本符合递质的条件、递质共存的概念和意义、递质的代谢、受体的分类、受体的上调与下调
(4)熟悉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局部回路神经元和局部神经元回路、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中枢抑制(突触后抑制与突触前抑制)、中枢易化(突触后易化与突触前易化)
(5)熟悉躯体感觉的丘脑前传入系统、丘脑核团的分类、大脑皮层的感觉代表区、各种躯体感觉的特点、内脏痛的特点、牵涉痛及其产生机制,了解内脏感觉的传入通路与皮层的代表区,掌握特异投射系统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功能及特点。
(6)掌握脊髓与脑干的运动神经元和运动单位、脊休克与脊髓对姿势的调节(姿势反射、屈肌反射与对侧伸肌反射、牵张反射)、脑干易化区与抑制区、去大脑僵直产生机制、了解脑干对姿势的调节功能,熟悉大脑皮层主要运动区及其功能特征、运动传导系统及其功能、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以及与其损害有关的疾病、小脑的运动调节功能及其受损后出现的功能障碍。
(7)熟悉自主神经的结构特征、功能以及功能特征、各级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了解本能行为和情绪的神经调节。
(8)了解自发脑电活动与皮层诱发电位、脑电图的波形及其形成机制、觉醒状态的分类与维持的机制、睡眠的时相及其产生机制
(9)熟悉学习与记忆和遗忘的概念、学习的形式、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两种信号系统,了解记忆的分类和过程、学习与记忆的机制、大脑皮层的语言功能、大脑皮层的一侧优势、大脑皮层的其他认知功能、两侧大脑皮层功能的相关以及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相互关系。
(十一)内分泌生理:
考试内容:激素的概念,分类、作用机理,几种重要激素的作用和调节方式。
考试要求:
(1)熟悉激素的概念及其抵达靶细胞的方式,激素的分类及其作用的一般特性与作用机制。
(2)了解下丘脑-垂体功能单位的组成,掌握下丘脑调节肽的概念、种类及其生理作用,掌握腺垂体激素的种类、生长激素的生理作用、作用机制及其分泌的调节,熟悉催乳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促黑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催产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
(3)熟悉甲状腺激素的种类、生物合成、储存、释放、运输与代谢,掌握其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机制。
(4)掌握甲状旁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分泌调节、降钙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分泌的调节、维生素D3的生成与生物学作用。
(5)了解肾上腺激素的种类、合成与代谢、血液中的浓度及运输的形式,掌握糖皮质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分泌调节、盐皮质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分泌调节、肾上腺髓质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6)了解胰岛内分泌激素的种类,掌握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分泌的调节。
(7)了解前列腺素的合成与生物学作用、褪黑素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调节、瘦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十二)生殖生理:
考试内容:雄激素的生理作用,睾丸的功能。卵巢的生理作用。月经周期。
考试要求:
(1)掌握睾丸的生精功能与内分泌功能、睾丸功能的调节。
(2)掌握卵巢的生卵作用和卵巢周期、卵巢的内分泌功能、月经周期及其与下丘脑-腺垂体-卵巢轴的关系。
(3)熟悉妊娠与分娩的概念、受精与着床的过程、妊娠的维持及其激素调节,了解分娩的过程及其调节。
二、参考书目
《生理学》第9版,五年制教学,王庭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湖南师范大学生理学071003考研科目及参考书目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湖南师范大学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医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0]生物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细胞生理 02呼吸生理 |
|
招生人数: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43生理学 ④876病理生理学 |
|
备 注: | 复试笔试科目: 分子生物学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 ①人体解剖学 ②细胞生物学 |
2021湖南师范大学生理学专业研究生考研考试大纲
考试内容及要点1、绪论与细胞的基本功能
(1)掌握刺激、兴奋性、正反馈、负反馈、反射、反射弧、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2)细胞膜跨膜转运类型及特点。
(3)掌握静息电位的概念和原理。
(4)掌握动作电位概念、原理、特点;兴奋性的变化规律及机制;阈电位的概念及其与阈刺激的关系。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及特征。
(5)了解:急性实验、慢性实验、阈刺激、阈下刺激、阈上刺激、极化、除极化、超极化、复极化、前负荷、后负荷的概念。离子通道的特点及阻断剂。
2、血液
(1)了解血液的组成及其理化特性。
(2)掌握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3)了解血液凝固与血液凝集的区别。
(4)理解ABO血型的分型与输血。
3、血液循环
(1)了解心脏泵血的过程、机制以及心功能的评价。
(3)掌握心肌细胞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4)掌握动脉血压的概念、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4、呼吸
(1)了解氧气、二氧化碳的运输。
(3)掌握CO2、H+和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及意义。
(4)理解肺牵张反射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5、消化和吸收、能量代谢与体温
(1)了解消化、吸收的基本概念及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
(2)了解胃液的成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小肠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3)掌握小肠的运动形式:紧张性收缩、分节运动和蠕动。
(4)吸收的部位、途经以及三大营养物质的吸收。
6、尿的生产和排除
(1)了解肾单位、滤过膜的结构特点
(2)掌握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3)了解几种物质的重吸收过程:Na+, Cl-, H2O,葡萄糖等。
(4)理解尿生成调节的生理意义。
7、内分泌
(1)了解激素的概念、种类及其化学本质;激素作用及其一般特征。
(2)掌握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理解糖尿病“三多一少” 产生的原因。
2021湖南师范大学病理生理学专业研究生考研考试大纲
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一)总论及基本病理过程
1、绪论
考试内容
病理生理学的概念。
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
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考试要求
(1)了解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
(2)掌握病理生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3)了解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2、疾病概论
考试内容
健康与疾病:健康、亚健康的概念、疾病的概念。
病因学:疾病发生的原因、条件。
发病学: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疾病的转归:康复、死亡(脑死亡)的概念、临终关怀与安乐死。
考试要求
(1)熟悉健康的概念、疾病的概念,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条件。
(2)掌握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及基本机制。
3、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考试内容
正常水、钠代谢:体液的容量和分布、体液的电解质成分、体液的渗透压、水的生理功能和水平衡、电解质的生理功能和钠平衡、体液容量及渗透压的调节。
水、钠代谢障碍的分类。
低钠血症(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渗性脱水、高容量性低钠血症-水中毒、等容量性低钠血症)的概念、病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和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高钠血症(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渗性脱水、高容量性高钠血症、等容量性高钠血症)的概念、病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及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等渗性脱水的概念及病因。
水肿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
正常钾代谢(钾的体内分布、钾平衡的调节、钾的生理功能)。
钾代谢障碍的分类。
低钾血症的概念、原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
高钾血症的概念、原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
钾代谢障碍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
考试要求
(1)了解水钠代谢紊乱的分类。
(2)掌握低渗性脱水的特征、主要病理变化、对机体的影响。
(3)熟悉水中毒产生的条件及对机体的影响。
(4)熟练掌握高渗性脱水的特征,主要病理变化、对机体的影响。
(5)了解水肿的概念;掌握水肿产生的机制及对机体的影响。
(6)熟练掌握低钾血症、高钾血症产生的原因,对心肌、神经肌肉、酸碱平衡的影响。
4、酸碱平衡紊乱
考试内容
酸碱的概念、体内酸碱物质的来源、酸碱平衡的调节。
反映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pH值、PaCO2、SB、AB、BB、BE、AG。
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的原因和机制、分类、机体的代偿调节、对机体的影响、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双重性酸碱失衡、三重性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
分析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方法及其病理生理基础(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
考试要求
(1)了解酸碱的概念。
(2)熟悉体液酸碱来源、酸碱平衡的调节。
(3)熟悉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及常用的指标。
(4)熟练掌握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原发性改变、原因和机制、代偿调节及对机体的影响。
(5)掌握单纯性及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分析判断的方法及发生机制。
(6)了解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发生的原因。
5、缺氧
考试内容
概述:缺氧的概念、常用的血氧指标(血氧分压、血氧容量、血氧含量、血氧饱和度)。
各型缺氧(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的概念、原因与机制、血氧变化的特点。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呼吸系统变化、循环系统变化、血液系统变化、中枢神经系统变化、组织细胞变化。
缺氧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
考试要求
(1)熟悉常用的血氧指标的正常值及其意义。
(2)掌握各型缺氧发生的原因、机制、血氧指标的变化。
(3)掌握缺氧对机体的影响:呼吸系统的变化、循环系统的变化、血液系统的变化、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组织细胞的变化。
(4)了解缺氧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
6、发热
考试内容
概述:发热、生理性体温升高与病理性体温升高,发热与过热的区别。
发热的原因和机制:发热激活物和致热原的概念,发热激活物的主要种类和性质,内生致热原的细胞来源、种类及生物学效应。
体温升高调节的机制:体温调节中枢,内生致热原信号进入体温调节中枢的途径,发热中枢的调节介质及作用,热限及其成因,发热体温上升的基本环节。
发热时机体的主要代谢与功能变化:物质代谢改变,包括蛋白质、糖和脂肪、水盐代谢在发热过程中的变化;生理功能改变,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变化;免疫防疫功能改变。
发热的生物学意义及其处理原则:发热对机体有利与不利方面以及发热的一般处理原则。
考试要求
(1)掌握发热有关概念、了解发热与生理性、被动性体温升高的区别。
(2)了解发热激活物的类型、作用特点。了解内生致热原的概念、性质、特点。
(3)掌握发热时体温的调节机制。
(4)了解发热物质代谢、生理功能和防御功能的改变。
(5)了解发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7、应激
考试内容
概述:应激的概念、应激原。
应激的全身性反应:神经内分泌反应与全身适应综合症: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系统;全身适应综合症;急性期反应(急性期反应蛋白)。
细胞应激反应:热休克蛋白的概念与分类、功能、表达的调控。
应激时机体的代谢功能变化。
应激与疾病:应激性溃疡、心身疾病、应激相关心理、精神障碍。
防治应激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
考试要求
(1)掌握应激的概念,了解应激原。
(2)熟练掌握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神经内分泌反应、细胞体液反应、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3)了解应激性疾病与应激相关疾病。
(4)了解防治应激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
8、缺血-再灌注损伤
考试内容
缺血-再灌注损伤、钙反常、氧反常、pH反常概念。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及条件。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自由基的作用(概念、分类、代谢、生成增多机制和引起损伤的机制)、钙超载(细胞内钙超载概念、发生机制、钙超载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白细胞的作用。
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基础。
考试要求
(1)了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及条件。
(2)掌握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3)了解自由基的概念、作用;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代谢及功能变化。
(4)了解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基础。
9、休克
考试内容
概述:休克概念、研究历史;休克的病因与分类。
休克的发展过程:各期(代偿期、进展期和难治期)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其机制、主要临床表现。
休克的发病机制:神经-体液机制(血管活性胺、调节肽、炎症介质)、组织-细胞机制(细胞损伤与代谢障碍)。
器官系统功能的变化。
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概念、病因与发病经过、发病机制(全身炎症反应失控、促炎-抗炎介质平衡紊乱、其他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的因素)。
休克和MODS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考试要求
(1)掌握休克的概念、休克的病因。
(2)熟练掌握休克的始动环节、休克的发展过程和发病机制、休克各期的微循环变化。
(3)掌握休克初期代偿意义、休克各期的临床表现。
(4)了解休克与DIC的关系。
(5)了解休克时体液因子的作用,炎症介质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对休克的影响、细胞损伤与代谢障碍。
(6)了解休克时各重要器官的功能变化以及MODS的发病机制。
(7)了解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10、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考试内容
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概念 。
DIC的常见原因和发病机制: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血细胞大量破坏,血小板被激活;促凝物质进入血液。
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肝功能严重障碍、血液高凝状态、微循环障碍。
DIC的分期和分型。
DIC的功能代谢变化(临床表现):出血 、器官功能障碍、休克、贫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DIC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考试要求
(1)掌握 DIC的概念、原因和发病机制。
(2)了解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3)掌握DIC的功能代谢变化。
(4)了解DIC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二)各论部分
1、心功能不全
考试内容
心力衰竭的概念。
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与分类。
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偿反应:心脏代偿反应、心外代偿反应。
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心肌收缩性减弱、心肌舒张功能异常、心脏各部分舒缩活动的不协调性。
心功能不全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心输出量不足、静脉淤血。
防治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础。
考试要求
(1)了解心功能不全及相关的概念,掌握心功能不全的原因及诱因。
(2)了解心功能不全的分类。
(3)掌握心功能不全的发生机制,机体代偿反应,心功能不全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及各种呼吸困难产生的机制。
(4)了解防治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础。
2、肺功能不全
考试内容
呼吸衰竭的概念。
呼吸衰竭的分类:根据血气变化分类、根据主要发生机制分类、根据发病部位分类。
呼吸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肺通气功能障碍(限制性通气不足、阻塞性通气不足)、肺换气功能障碍(弥散障碍、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和解剖分流增加。
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概念和发生机制。
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与呼吸衰竭。
主要代谢功能变化: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呼吸系统变化、循环系统变化、中枢神经系统变化、肾功能变化、胃肠变化。
防治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础。
考试要求
(1)掌握呼吸衰竭的定义、病因和发病机制(肺通气功能障碍、肺换气功能障碍);了解呼吸衰竭时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各系统的功能代谢变化。
(2)了解肺源性心脏病和肺性脑病的概念及发病机制。
(3)了解防治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础。
3、肝功能不全
考试内容
肝脏疾病的常见病因和机制。
肝脏细胞与肝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的概念、肝细胞损害与肝功能障碍、肝Kupffer细胞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肝星形细胞与肝纤维化、肝窦内皮细胞与肝功能障碍、肝脏相关淋巴细胞与肝功能障碍。
肝性脑病:概念、分类、分期、发病机制(氨中毒学说、GABA学说、假性神经递质学说、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影响因素。
肝肾综合症:病因和类型、发病机制。
防治肝性脑病的病理生理基础。
考试要求
(1)了解肝脏疾病的常见病因和机制。
(2)掌握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3)了解肝性脑病的概念、分类以及影响因素。
(4)了解肝肾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5)了解防治肝性脑病的病理生理基础。
4、肾功能不全
考试内容
急性肾功能衰竭:概念、分类与病因、发病机制、功能代谢变化、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慢性肾功能衰竭:概念、病因、发展过程及机制、功能代谢变化。
尿毒症:概念、功能代谢变化及发病机制、防治尿毒症的病理生理基础。
考试要求
(1)掌握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概念、分类、原因、发病机制及功能代谢变化。
(2)掌握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概念、原因、功能代谢变化,了解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展过程和发病机制。
(3)了解尿毒症的概念、功能代谢变化和发病机制。
2021湖南师范大学生理学071003考研科目及参考书目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湖南师范大学
- 招生年份:2021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医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0]生物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 (全日制)细胞生理 02 (全日制)呼吸生理 |
|
招生人数: | 2 | |
考试科目: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743 生理学 ④876 病理生理学 |
|
备 注: | 复试科目: 分子生物学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 ①人体解剖学 ②细胞生物学 |
2021湖南师范大学病理生理学研究生考试大纲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 ] 考试科目名称:病理生理学
一、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一)总论及基本病理过程
1、绪论
考试内容
病理生理学的概念。
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
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考试要求
(1)了解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
(2)掌握病理生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3)了解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2、疾病概论
考试内容
健康与疾病:健康、亚健康的概念、疾病的概念。
病因学:疾病发生的原因、条件。
发病学: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疾病的转归:康复、死亡(脑死亡)的概念、临终关怀与安乐死。
考试要求
(1)熟悉健康的概念、疾病的概念,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条件。
(2)掌握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及基本机制。
3、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考试内容
正常水、钠代谢:体液的容量和分布、体液的电解质成分、体液的渗透压、水的生理功能和水平衡、电解质的生理功能和钠平衡、体液容量及渗透压的调节。
水、钠代谢障碍的分类。
低钠血症(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渗性脱水、高容量性低钠血症-水中毒、等容量性低钠血症)的概念、病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和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高钠血症(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渗性脱水、高容量性高钠血症、等容量性高钠血症)的概念、病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及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等渗性脱水的概念及病因。
水肿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
正常钾代谢(钾的体内分布、钾平衡的调节、钾的生理功能)。
钾代谢障碍的分类。
低钾血症的概念、原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
高钾血症的概念、原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
钾代谢障碍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
考试要求
(1)了解水钠代谢紊乱的分类。
(2)掌握低渗性脱水的特征、主要病理变化、对机体的影响。
(3)熟悉水中毒产生的条件及对机体的影响。
(4)熟练掌握高渗性脱水的特征,主要病理变化、对机体的影响。
(5)了解水肿的概念;掌握水肿产生的机制及对机体的影响。
(6)熟练掌握低钾血症、高钾血症产生的原因,对心肌、神经肌肉、酸碱平衡的影响。
4、酸碱平衡紊乱
考试内容
酸碱的概念、体内酸碱物质的来源、酸碱平衡的调节。
反映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pH值、PaCO2、SB、AB、BB、BE、AG。
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的原因和机制、分类、机体的代偿调节、对机体的影响、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双重性酸碱失衡、三重性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
分析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方法及其病理生理基础(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
考试要求
(1)了解酸碱的概念。
(2)熟悉体液酸碱来源、酸碱平衡的调节。
(3)熟悉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及常用的指标。
(4)熟练掌握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原发性改变、原因和机制、代偿调节及对机体的影响。
(5)掌握单纯性及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分析判断的方法及发生机制。
(6)了解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发生的原因。
5、缺氧
考试内容
概述:缺氧的概念、常用的血氧指标(血氧分压、血氧容量、血氧含量、血氧饱和度)。
各型缺氧(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的概念、原因与机制、血氧变化的特点。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呼吸系统变化、循环系统变化、血液系统变化、中枢神经系统变化、组织细胞变化。
缺氧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
考试要求
(1)熟悉常用的血氧指标的正常值及其意义。
(2)掌握各型缺氧发生的原因、机制、血氧指标的变化。
(3)掌握缺氧对机体的影响:呼吸系统的变化、循环系统的变化、血液系统的变化、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组织细胞的变化。
(4)了解缺氧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
6、发热
考试内容
概述:发热、生理性体温升高与病理性体温升高,发热与过热的区别。
发热的原因和机制:发热激活物和致热原的概念,发热激活物的主要种类和性质,内生致热原的细胞来源、种类及生物学效应。
体温升高调节的机制:体温调节中枢,内生致热原信号进入体温调节中枢的途径,发热中枢的调节介质及作用,热限及其成因,发热体温上升的基本环节。
发热时机体的主要代谢与功能变化:物质代谢改变,包括蛋白质、糖和脂肪、水盐代谢在发热过程中的变化;生理功能改变,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变化;免疫防疫功能改变。
发热的生物学意义及其处理原则:发热对机体有利与不利方面以及发热的一般处理原则。
考试要求
(1)掌握发热有关概念、了解发热与生理性、被动性体温升高的区别。
(2)了解发热激活物的类型、作用特点。了解内生致热原的概念、性质、特点。
(3)掌握发热时体温的调节机制。
(4)了解发热物质代谢、生理功能和防御功能的改变。
(5)了解发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7、应激
考试内容
概述:应激的概念、应激原。
应激的全身性反应:神经内分泌反应与全身适应综合症: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系统;全身适应综合症;急性期反应(急性期反应蛋白)。
细胞应激反应:热休克蛋白的概念与分类、功能、表达的调控。
应激时机体的代谢功能变化。
应激与疾病:应激性溃疡、心身疾病、应激相关心理、精神障碍。
防治应激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
考试要求
(1)掌握应激的概念,了解应激原。
(2)熟练掌握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神经内分泌反应、细胞体液反应、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3)了解应激性疾病与应激相关疾病。
(4)了解防治应激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
8、缺血-再灌注损伤
考试内容
缺血-再灌注损伤、钙反常、氧反常、pH反常概念。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及条件。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自由基的作用(概念、分类、代谢、生成增多机制和引起损伤的机制)、钙超载(细胞内钙超载概念、发生机制、钙超载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白细胞的作用。
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基础。
考试要求
(1)了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及条件。
(2)掌握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3)了解自由基的概念、作用;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代谢及功能变化。
(4)了解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基础。
9、休克
考试内容
概述:休克概念、研究历史;
休克的病因与分类。
休克的发展过程:各期(代偿期、进展期和难治期)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其机制、主要临床表现。
休克的发病机制:神经-体液机制(血管活性胺、调节肽、炎症介质)、组织-细胞机制(细胞损伤与代谢障碍)。
器官系统功能的变化。
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概念、病因与发病经过、发病机制(全身炎症反应失控、促炎-抗炎介质平衡紊乱、其他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的因素)。
休克和MODS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考试要求
(1)掌握休克的概念、休克的病因。
(2)熟练掌握休克的始动环节、休克的发展过程和发病机制、休克各期的微循环变化。
(3)掌握休克初期代偿意义、休克各期的临床表现。
(4)了解休克与DIC的关系。
(5)了解休克时体液因子的作用,炎症介质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对休克的影响、细胞损伤与代谢障碍。
(6)了解休克时各重要器官的功能变化以及MODS的发病机制。
(7)了解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10、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考试内容
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概念 。
DIC的常见原因和发病机制: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血细胞大量破坏,血小板被激活;促凝物质进入血液。
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肝功能严重障碍、血液高凝状态、微循环障碍。
DIC的分期和分型。
DIC的功能代谢变化(临床表现):出血 、器官功能障碍、休克、贫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DIC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考试要求
(1)掌握 DIC的概念、原因和发病机制。
(2)了解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3)掌握DIC的功能代谢变化。
(4)了解DIC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二)各论部分
1、心功能不全
考试内容
心力衰竭的概念。
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与分类。
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偿反应:心脏代偿反应、心外代偿反应。
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心肌收缩性减弱、心肌舒张功能异常、心脏各部分舒缩活动的不协调性。
心功能不全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心输出量不足、静脉淤血。
防治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础。
考试要求
(1)了解心功能不全及相关的概念,掌握心功能不全的原因及诱因。
(2)了解心功能不全的分类。
(3)掌握心功能不全的发生机制,机体代偿反应,心功能不全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及各种呼吸困难产生的机制。
(4)了解防治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础。
2、肺功能不全
考试内容
呼吸衰竭的概念。
呼吸衰竭的分类:根据血气变化分类、根据主要发生机制分类、根据发病部位分类。
呼吸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肺通气功能障碍(限制性通气不足、阻塞性通气不足)、肺换气功能障碍(弥散障碍、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和解剖分流增加。
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概念和发生机制。
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与呼吸衰竭。
主要代谢功能变化: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呼吸系统变化、循环系统变化、中枢神经系统变化、肾功能变化、胃肠变化。
防治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础。
考试要求
(1)掌握呼吸衰竭的定义、病因和发病机制(肺通气功能障碍、肺换气功能障碍);了解呼吸衰竭时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各系统的功能代谢变化。
(2)了解肺源性心脏病和肺性脑病的概念及发病机制。
(3)了解防治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础。
3、肝功能不全
考试内容
肝脏疾病的常见病因和机制。
肝脏细胞与肝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的概念、肝细胞损害与肝功能障碍、肝Kupffer细胞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肝星形细胞与肝纤维化、肝窦内皮细胞与肝功能障碍、肝脏相关淋巴细胞与肝功能障碍。
肝性脑病:概念、分类、分期、发病机制(氨中毒学说、GABA学说、假性神经递质学说、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影响因素。
肝肾综合症:病因和类型、发病机制。
防治肝性脑病的病理生理基础。
考试要求
(1)了解肝脏疾病的常见病因和机制。
(2)掌握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3)了解肝性脑病的概念、分类以及影响因素。
(4)了解肝肾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5)了解防治肝性脑病的病理生理基础。
4、肾功能不全
考试内容
急性肾功能衰竭:概念、分类与病因、发病机制、功能代谢变化、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慢性肾功能衰竭:概念、病因、发展过程及机制、功能代谢变化。
尿毒症:概念、功能代谢变化及发病机制、防治尿毒症的病理生理基础。
考试要求
(1)掌握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概念、分类、原因、发病机制及功能代谢变化。
(2)掌握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概念、原因、功能代谢变化,了解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展过程和发病机制。
(3)了解尿毒症的概念、功能代谢变化和发病机制。
2021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心理学及运动生理学(二)研究生考试大纲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736 考试科目名称:运动解剖学及运动生理学(二)
运动解剖学
一、考试内容及要点
(一)人体组成的结构基础(含绪论)
1、绪论
考试内容
人体解剖学与运动解剖学的概念与研究对象;学习解剖学的目的与要求、基本观点与方法;运动解剖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人体解剖学与运动解剖学的发展简史;常用解剖学术语;人体运动动作的简化。
要点
(1)掌握人体解剖学与运动解剖学的概念与研究对象;
(2)了解学习解剖学的目的与要求、基本观点与方法;
(3)了解人体解剖学与运动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4)掌握常用解剖学术语;理解人体运动动作的简化。
2、细胞与细胞间质
考试内容
细胞的形态与结构;细胞间质;基本组织。
要点
(1)了解细胞的形态;掌握细胞膜的分子结构;
(2)掌握与理解细胞质的结构(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等细胞器的超微结构)与功能;
(3)掌握细胞核的结构(染色质、核仁等)与功能。
(4)了解纤维的结构与物理特性;
(5)了解基质的成分与功能。
(6)理解四大基本组织的特点、分类、结构。
(二) 人体运动的执行结构
1、骨
考试内容
人体骨的组成;骨的分类及其力学特点;骨的结构、骨性标志与体表标志;骨的理化特性、年龄特点及其训练;体育锻炼对骨形态结构的影响。
要点
(1)掌握人体骨的组成;
(2)理解骨的分类及其力学特点;
(3)掌握骨的结构;
(4)理解骨性标志与体表标志;
(5)理解骨的理化特性、年龄特点及其训练;
(6)理解体育锻炼对骨形态结构的影响。
2、骨连结与骨骼肌
考试内容
骨连结的分类;关节的基本结构与辅助结构;关节的类型及其运动形式;关节运动幅度及其影响因素;体育锻炼对关节的影响;骨骼肌的大体结构;骨骼肌的分类与命名;肌肉的物理特性与体育运动;肌肉的配布规律;肌肉的起止与工作术语;影响肌力的解剖因素与体育运动动作;发展肌肉力量的解剖学依据;发展肌肉伸展性的解剖学依据;研究肌肉功能的方法:肌拉力线与关节运动轴的关系;体育锻炼对骨骼肌的影响;上肢带关节的主要结构、特点与运动;肩关节的主要结构与类型、辅助结构及其作用、特点与运动;肘关节的主要结构与类型、辅助结构及其作用、特点与运动;桡腕关节的主要结构与类型、辅助结构及其作用、特点与运动;腕管的组成及功能;上肢体育动作中的关节运动分析;上肢各关节主要运动肌群的组成、功能分析与发展其力量与伸展性的练习;主要肌肉的位置、起止点、功能及其发展其力量与伸展性的辅助练习;下肢各关节运动肌群的组成、功能分析与发展其力量与伸展性的练习;主要肌肉的位置、起止点、功能及其发展其力量与伸展性的辅助练习;脊柱的组成、整体观、连结、运动及其影响因素;胸廓的组成、整体观、连结与运动;颅的组成、整体观、连结与运动;了解躯干、胸廓、与头在体育动作中的整体运动分析;运动脊柱的肌群及主要肌肉的位置、起止点、功能及训练;运动胸廓的肌群及主要肌肉的位置、起止点、功能及训练;腹压肌的组成与功能;头的主要肌肉。
要点
(1)了解骨连结的分类;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与辅助结构;理解关节的类型及其运动形式;理解关节运动幅度及其影响因素;了解体育锻炼对关节的影响;
(2)掌握骨骼肌的大体结构;了解骨骼肌的分类与命名;理解肌肉的物理特性与体育运动;理解肌肉的配布规律;肌肉的起止与工作术语;理解影响肌力的解剖因素与体育运动动作;了解发展肌肉力量的解剖学依据;了解发展肌肉伸展性的解剖学依据;了解研究肌肉功能的方法:理解肌拉力线与关节运动轴的关系;掌握体育锻炼对骨骼肌的影响;了解骨盆的组成、连结、运动及功能;掌握髋关节的主要结构与类型、辅助结构及其作用、特点与运动;掌握膝关节的主要结构与类型、辅助结构及其作用、特点与运动;掌握踝关节的主要结构与类型、辅助结构及其作用、特点与运动;了解足弓的组成、连结、运动及功能;理解下肢体育动作中的关节运动分析;
(3)理解上肢带关节的主要结构、特点与运动;掌握肩关节的主要结构与类型、辅助结构及其作用、特点与运动;掌握肘关节的主要结构与类型、辅助结构及其作用、特点与运动;掌握桡腕关节的主要结构与类型、辅助结构及其作用、特点与运动;腕管的组成及功能;理解上肢体育动作中的关节运动分析;
(4)了解上肢各关节主要运动肌群的组成、功能分析与发展其力量与伸展性的练习;掌握主要肌肉的位置、起止点、功能及其发展其力量与伸展性的辅助练习;
(5)了解骨盆的组成、连结、运动及功能;掌握髋关节的主要结构与类型、辅助结构及其作用、特点与运动;掌握膝关节的主要结构与类型、辅助结构及其作用、特点与运动;掌握踝关节的主要结构与类型、辅助结构及其作用、特点与运动;了解足弓的组成、连结、运动及功能;理解下肢体育动作中的关节运动分析;
(6)了解下肢各关节运动肌群的组成、功能分析与发展其力量与伸展性的练习;掌握主要肌肉的位置、起止点、功能及其发展其力量与伸展性的辅助练习;
(7)掌握脊柱的组成、整体观、连结、运动及其影响因素;了解胸廓的组成、整体观、连结与运动;了解颅的组成、整体观、连结与运动;了解躯干、胸廓、与头在体育动作中的整体运动分析;
(8)掌握运动脊柱的肌群及主要肌肉的位置、起止点、功能及训练;了解运动胸廓的肌群及主要肌肉的位置、起止点、功能及训练;了解腹压肌的组成与功能;了解头的主要肌肉。
3、人体运动的解剖学分析与应用
考试内容
工作肌群及其协作关系;单关节肌与多关节肌的工作特点;肌肉工作的性质;杠杆原理及其应用;动力性动作分析的步骤与方法;静力性动作分析的步骤与方法;运用解剖学方法,分析负重侧平举;前控腿;原地单手肩上投篮;俯卧撑;负重蹲起;屈腿仰卧起坐;途中跑等动作。
要点
(1)理解工作肌群及其协作关系;理解单关节肌与多关节肌的工作特点;掌握肌肉工作的性质;了解杠杆原理及其应用;
(2)掌握动力性动作分析的步骤与方法;理解静力性动作分析的步骤与方法;
(3)掌握运用解剖学方法,分析负重侧平举;前控腿;原地单手肩上投篮;俯卧撑;负重蹲起;屈腿仰卧起坐;途中跑等动作。
(三) 人体运动的物质代谢结构
1、概述
考试内容
内脏的概念;中空性器官管壁的一般结构;实质性器官的一般结构;腹部分区。
要点
(1)理解内脏的概念;
(2)掌握中空性器官管壁的一般结构;
(3)掌握实质性器官的一般结构;
(4)了解腹部分区。
2、消化系统
考试内容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口腔的分部、腔内器官的结构与主要功能;咽的分部、结构特点与功能;食管的分部、腔内器官的结构与主要功能;胃的位置、一般结构与结构特点及其与功能的关系;小肠的位置、一般结构与结构特点及其与功能的关系;大肠的分段与结构特点;肝的位置、形态、结构、功能与血管;胰的位置、形态、分部、结构与功能;唾液腺的位置、开口与功能;体育运动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要点
(1)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了解口腔的分部、腔内器官的结构与主要功能;
(3)了解咽的分部、结构特点与功能;
(4)了解食管的分部、腔内器官的结构与主要功能;
(5)掌握胃的位置、一般结构与结构特点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6)掌握小肠的位置、一般结构与结构特点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7)了解大肠的分段与结构特点;
(8)掌握肝的位置、形态、结构、功能与血管;
(9)理解胰的位置、形态、分部、结构与功能;
(10)了解唾液腺的位置、开口与功能;
(11)理解体育运动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3、呼吸系统
考试内容
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系统的功能;呼吸系统的组成与功能;鼻的分部、结构与功能;喉的结构特点与主要功能;气管与主支气管的结构特点与及其与功能的关系;肺的位置、形态、分叶;大体结构、微细结构、气血屏障与血管;体育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要点
(1)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
(2)了解呼吸系统的功能;
(3)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4)了解鼻的分部、结构与功能;
(5)了解喉的结构特点与主要功能;
(6)了解气管与主支气管的结构特点与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7)了解肺的位置、形态、分叶;
(8)掌握大体结构、微细结构、气血屏障与血管;
(9)理解体育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4、泌尿系统
考试内容
泌尿系统的组成;泌尿系统的功能;肾的位置、形态、大体结构;肾的微细结构、滤过屏障与血液循环特点;输尿管的位置与功能;膀胱的结构特点与功能;运动与泌尿系统的影响。
要点
(1)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
(2)了解泌尿系统的功能;
(3)了解肾的位置、形态、大体结构;
(4)掌握肾的微细结构、滤过屏障与血液循环特点;
(5)了解输尿管的位置与功能;
(6)了解膀胱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8)理解运动与泌尿系统的影响。
5、脉管系统
考试内容
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
要点
(1)了解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心、动脉、静脉与毛细血管的概念;
(2)了解心的位置与形态、体表投影;掌握心的结构;了解心包、心的血管与神经;
(3)了解血管壁的一般结构;理解动脉的分类及各类动脉的结构特点及其与功能的关系;了解动、静脉血管的结构特点与分布规律;掌握肺循环的血管、体循环的血管;
(4)掌握淋巴系统的概念;了解淋巴的生成、淋巴系统的功能;
(5)了解淋巴管的结构、淋巴导管与淋巴干的收集范围;
(6)了解淋巴结的结构特点与功能、脾的位置、形态、结构与功能;
(7)体育锻炼对脉管系统的影响。
(四)人体运动的调控结构
1、神经系统
考试内容
概述;脑与脑神经;脊髓与脊神经;内脏神经;传导路;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要点
(1)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常用术语及其概念;
(2)理解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3)了解脑干的组成、位置、外形、内部结构与功能、间脑的分部、背侧丘脑与下丘脑的主要结构及功能;理解小脑的位置、内部结构与功能、大脑的外形与分叶、内部结构;掌握大脑皮质的主要机能中枢;
(4)掌握脑神经的名称、性质分类及分布;
(5)了解脊髓的位置与外形;掌握脊髓的内部结构与功能;
(6)掌握脊神经的构成:理解颈丛、臂丛、腰丛与骶丛的组成及其主要代表神经的分布;
(7)了解交感神经的结构、分布、功能;
(8)了解副交感神经的结构、分布、功能;
(9)理解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神经的主要区别;
(10)掌握本体感觉传导路、浅感觉传导路的组成、途径、特点与功能;了解视觉传导路、听觉传导路与平衡觉传导路;
(11)掌握皮质脊髓束的传导途径、特点与功能;了解锥体外系的组成与功能;
(12)了解运动对脑、脊髓、神经元的影响。
2、感觉器官
考试内容
概述;视觉器官位听;器官本体;感受器。
要点
(1)理解感觉器官与感受器的概念;
(2)了解感受器的分类和功能;
(3)了解视器的组成与功能;
(4)掌握眼球壁的分层、各层的分部、结构及功能;
(5)理解折光装置: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的位置、结构与功能;
(6)了解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
(7)了解光在眼内的传导;
(8)了解前庭蜗器(耳)的组成与功能;
(9)理解骨迷路的分部与结构;
(10)掌握膜迷路的分部、结构及其功能;
(11)了解声波在耳内的传导;
(12)掌握肌梭的位置、结构及功能;
(13)掌握腱梭的位置、结构及功能;
(14)理解运动对感觉器官的影响。
3、内分泌系统
考试内容
概述;内分泌腺。
要点
(1)了解内分泌系统的组成:了解内分泌腺与内分泌组织;
(2)了解激素与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3)掌握垂体:位置、结构及功能;
(4)掌握甲状腺:位置、结构及功能;
(5)掌握甲状旁腺:位置、结构及功能;
(6)掌握肾上腺:位置、结构及功能;
(7)了解松果体:的位置、结构及功能;
(8)了解胰岛:位置、结构及功能;
(9)了解胸腺:位置、结构及功能;
(10)了解生殖腺:位置、结构及功能。
(五)人体的发生与生长发育
考试内容
人体的发生;人体的生长发育;体育运动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要点
(1)了解受精的过程、卵裂与胚泡的形成、植入的过程、三胚层的形成与分化;
(2)掌握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3)了解生长发育的特点;
(4)掌握青少儿的生长发育特点;
(5)理解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6)了解体育运动对运动系统生长发育的影响;
(7)了解体育运动对心血管、呼吸系统发育的影响;
(8)了解体育运动对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
二、参考书目
[1] 李世昌,等.《运动解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2] 徐国栋,袁琼嘉等.《运动解剖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年,第5版.
运动生理学(二)
一、考试内容及要点
(一)肌肉活动部分
1、肌肉活动的能量供应
考试内容
(1)肌肉活动的能量来源
肌肉活动的能量直接来源——ATP(ATP的分解-放能;ATP的再合成-吸能;ATP分解与再合成的关系);
肌肉活动的能量间接来源——糖、脂肪、蛋白质(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糖代谢;脂肪代谢;蛋白质代谢)
(2)肌肉活动能量供应的三个系统
三大系统:磷酸原系统、乳酸能系统、有氧氧化系统
(3)肌肉活动的代谢特征及影响因素
肌肉活动时能量供应的代谢特征(ATP供能的连续性;耗能与产能之间的匹配性;供能途径与强度的对应性;无氧供能的暂时性;有氧代谢的基础性);
能量代谢的测定原则与方法(热量的测定;直接测定与间接测定;呼吸商;食物热价与氧热价);基础代谢;
能量统一体理论(概念;表示形式;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
肌肉活动时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分析
考试要求
(1)掌握肌肉活动时能源的来源与去路
(2)掌握三个供能系统各自特征以及与运动强度、时间的对应关系
(3)掌握运动中能量代谢变化的特点和能量统一体概念,学会分析不同性质运动中的代谢规律及应用
2、肌肉收缩
考试内容
(1)肌肉的微细结构
肌原纤维(粗肌丝和细肌丝;肌丝的分子组成;细胞骨架)
肌管系统(横管系统;纵管系统)
(2)肌肉的特性
肌肉的物理特性;
肌肉的生理特性——兴奋性与收缩性(兴奋和兴奋性概念;引起兴奋的刺激条件;兴奋性的评价指标;兴奋后恢复过程的兴奋性变化)
(3)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的原因;动作电位的传导;局部兴奋
(4)肌肉的收缩原理
运动单位;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神经-肌肉接点的结构;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的机制);肌肉的兴奋-收缩耦联;肌肉的收缩与舒张过程
(5)肌肉的收缩形式与力学特征
缩短收缩、拉长收缩和等长收缩;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肌肉收缩的张力与速度关系;肌肉收缩的长度与张力关系;肌肉的做功、功率和机械效率)
(6)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人类肌纤维的类型(根据组织化学染色法;根据肌纤维代谢特征);
两类肌纤维的形态、生理和代谢特征;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分布;
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训练对肌纤维的影响(训练能否引起肌纤维组成的改变;不同训练形式对肌纤维影响的专门性);运动时不同肌纤维的动员
(7)肌肉的结缔组织
肌肉结缔组织的组成成分;运动对肌肉结缔组织的影响(长期运动可提高肌腱的抗张应力和抗断裂力量;长期运动中可使肌中结缔组织肥大)
(8)肌电图
机电信号的引导和记录;肌电图的基本原理与正常肌电图的表现;肌电图的应用
考试要求
(1)了解肌肉的微细结构、肌丝的分子组成、肌肉的物理特性与生理特性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2)掌握细胞兴奋、兴奋性、阈强度和时值的概念,以及引起可兴奋细胞兴奋的刺激强度与作用时间的关系
(3)了解霍奇金的“离子学说”,理解膜电位发生的原因,以及兴奋在细胞膜传播和在神经肌肉接点传递的生理机制
(4)掌握在完整机体内肌肉收缩的基本过程和兴奋-收缩耦联的机制
(5)掌握运动时肌肉收缩的基本形式、力学表现及其在体育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6)掌握人类肌纤维的分型、两类肌纤维的形态、代谢和生理特征,以及肌纤维的百分组成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7)了解肌肉结缔组织的组成和运动对肌肉结缔组织的影响
(8)了解肌电图概念及其在体育教学、训练与科研中的运用
3、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
考试内容
(1)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神经元(一般结构;类型;生物电的产生;信息的传导);
突触及突触传递;神经递质与受体;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
(2)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感受器(概念;分类;基本生理特征);视觉(光感受与信息处理;视觉中枢的神经机制);听觉(声音信息的感受与传递;听神经编码及声音的分析;听觉的中枢分析);位觉(位觉的感受装置及其产生机制;前庭反应和前庭稳定性);本体感受器(肌梭;腱器官;本体感觉的特征)
(3)躯体运动的神经调控
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控(脊髓神经元;脊髓反射;行走时脊髓运动程序的发生;高位中枢对脊髓反射的调控);
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控(脑干对肌紧张的调控;脑干对节律性运动的调控;姿势反射);
高位中枢对躯体运动的调制(高位中枢控制运动的下行通路;大脑皮质的运动调节功能;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小脑对运动的调控);运动功能的整合
(4)运动技能学习
学习和记忆;运动技能形成的生理本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发动认识动作阶段;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改进提高动作阶段;巩固与应用自如阶段);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的生理学问题(有效信息的输入;感觉机能作用的发挥;大脑皮质的功能状态;信息反馈的调节)
考试要求
(1)熟练掌握专业术语和基本概念
(2)了解神经元、突触、神经递质、受体和神经营养因子的功能
(3)详细了解视觉、听觉、位觉和本体感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4)掌握脊髓、脑干和高位中枢对躯体运动的调控机制以及它们的协调配合
(5)掌握运动技能学习形成的机制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运动的生理支持系统部分
4、激素与运动
考试内容
(1)内分泌、内分泌腺与激素
内分泌与内分泌腺(内分泌与外分泌;内分泌系统;靶器官、靶组织或靶细胞;激素传递方式);
激素(分类;生理作用和作用特征)
(2)激素作用的机制和调节
受体以及作用特征;激素作用的机制和过程(含氮激素的作用机制——第二信使学说;固醇类激素的作用机制——基因表达学说;激素作用的终止);激素分泌的调节
(3)主要内分泌腺的内分泌功能
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垂体的内分泌功能(腺垂体激素;神经垂体激素);甲状腺的内分泌——甲状腺素;甲状旁腺素;肾上腺的内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髓质激素);胰岛的内分泌功能(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4)功能器官的内分泌及激素
功能器官的内分泌功能(心脏和血管的内分泌功能;胸腺的内分泌功能;胃肠道系统的内分泌功能;肾脏的内分泌功能);组织激素(前列腺素的主要生理作用;瘦素)
(5)运动与内分泌功能
运动时影响激素分泌的主要因素(受试者训练、功能水平;心理状态;其他);运动引起血激素变化的类型(快速应答型;缓慢应答型;滞后应答型);
某些激素对运动和训练的反应与适应——儿茶酚胺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儿茶酚胺对急性运动的反应特征;儿茶酚胺对长期运动的适应特征);糖皮质激素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生长激素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抗利尿激素和盐皮质激素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胰岛素和高血糖素对运动的适应与反应;
激素对运动应答与适应的基本规律
考试要求
(1)掌握内分泌、内分泌腺、激素的概念以及激素的分类
(2)掌握激素的一般生理作用、作用特征以及作用机制
(3)了解功能器官的内分泌功能以及组织激素
(4)掌握主要应激激素对运动应答和适应的基本规律
5、血液与运动
考试内容
(1)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血液的组成(血浆;血细胞);血液的理化特性(颜色和比重;黏滞性;血浆渗透压;血浆pH值)
(2)血液的功能
运输功能(氧的运输;CO2的运输;其他物质的运输);血液的调节功能(内环境;血液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血液的防御与保护作用
(3)运动对血液成分的影响(运动对血浆和血细胞的影响;Hb与运动)
考试要求
(1)了解血液的基本组成成分及运动对其影响
(2)掌握血液的主要理化性质和血液的基本功能
(3)熟悉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和血液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
(4)掌握运动对血液成分的影响
6、呼吸与运动
考试内容
(1)肺通气
肺通气的原理;肺通气功能的评定(肺容积;深吸气量和功能余气量;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每肺通气量和每分最大通气量;肺泡通气量);肺通气功能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肺通气功能对运动的反应;肺通气功能对运动的适应);运动与呼吸(呼吸方法;呼吸形式;憋气;过度通气;哮喘和运动诱发的支气管痉挛)
(2)气体的交换
气体交换的原理;气体交换的过程;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气体扩散速率;通气/血液比值);肺通气功能的评定
(3)呼吸运动的调节
呼吸中枢及其呼吸的反射性调节;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运动时呼吸变化的调节
考试要求
(1)了解肺通气原理,掌握运动时应采取的合理呼吸方法
(2)掌握肺通气功能的评定方法和肺通气功能对训练的适应规律
(3)掌握气体的交换过程,了解其影响因素
(4)掌握肺换气功能的评定方法和肺换气功能对训练的适应规律
(5)掌握运动时呼吸功能的变化规律,了解其调节机制
7、循环与运动
考试内容
(1)心脏生理
心肌的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动节律性;传导性;收缩性);心动周期与心脏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和心率;心脏的泵血过程;心音;心电图);心泵功能的评价(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每分输出量和心指数;心力贮备;心脏做功量);心泵功能的调节(每搏输出量的调节;心率对心泵功能的影响)
(2)血管生理
动脉血压(动脉血压形成的条件;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动脉脉搏;微循环;静脉回心血量(静脉血压;静脉回流及其影响因素)
(3)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神经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概述;心血管活动的神经支配;心血管中枢;心血管反射);体液调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其他体液因素;心脏的自分泌功能);局部血流的自身调节(代谢性自身调节机制;肌源性自身调节机制)
(4)运动时心血管功能的变化
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反应(心输出量的反应;血液重新分配;血压的改变);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适应(运动性心脏肥大;运动心脏微细结构的重塑;运动心脏功能改变)
考试要求
(1)熟悉心肌的生理特性,掌握心动周期的概念及心脏泵血的过程,掌握评定心脏功能的指标及方法
(2)掌握动脉血压的概念、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了解微循环;掌握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
(3)熟悉心血管功能的调节机制
(4)掌握运动训练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8、酸碱平衡与肾脏排泄
考试内容
(1)酸碱物质的来源
酸、碱与pH;体内酸性物质的来源(碳酸;固定酸);体内碱性物质的来源
(2)酸碱平衡的调节
缓冲体系与缓冲作用;血液缓冲体系及其调节作用(血浆缓冲体系;红细胞缓冲体系;血液缓冲体系的相对作用);肺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肾脏排泄及其对机体酸碱平衡和水平衡的调节作用(肾脏的排泄功能;肾脏在维持机体酸碱平衡中的作用;肾脏在维持机体水平衡中的作用;运动对肾脏泌尿机能的影响);酸碱平衡紊乱;酸碱平衡检测的主要指标(pH值;CO2总量和CO2结合力;CO2分压;真实碳酸氢盐和标准碳酸氢盐;缓冲碱;碱过剩)
(3)运动时机体酸碱平衡调节的特点
运动时骨骼肌和血液pH的变化规律;运动时体内酸性物质的来源(ATP水解;6-磷酸葡萄糖和1-磷酸甘油的生成;乳酸的生成;不完全和完全氧化);运动时骨骼肌细胞内的缓冲作用(化学缓冲作用;代谢缓冲过程;H+和HCO3-的跨膜流动);口服NaHCO3对体内酸碱平衡和运动成绩的作用
考试要求
(1)掌握酸碱平衡的概念,熟悉体内酸性和碱性物质的来源
(2)掌握缓冲作用的概念和机体酸碱平衡的基本调节方式,了解酸碱平衡紊乱及其分类
(3)掌握运动时机体酸碱平衡变化及其调节的基本过程
(4)掌握排泄的概念和肾脏尿生成的基本过程
(三) 体育锻炼与运动训练的生理学部分
9、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考试内容
(1)体适能与健康
体适能(概念;分类);健康体适能(有氧适能;肌适能);健康与康宁
(2)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的概念、分类;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运动处方的要素;运动处方的制定程序与原则;运动处方的实施);提高体适能的运动处方(提高有氧适能的运动处方;提高肌适能的运动处方)
考试要求
(1)了解体适能的概念,熟悉体适能的主要组成成分
(2)掌握有氧适能和肌适能的概念,熟悉有氧适能和肌适能的评价方法
(3)掌握运动处方的概念和四要素,熟悉运动处方的内容、制定与实施
(4)掌握提高有氧适能和肌适能的运动处方
10、肥胖与体重控制
考试内容
(1)肥胖
肥胖的概念及其危害;肥胖的分类及诊断指标(肥胖度;体质指数;腰臀围比值);体成分估算方法(皮褶厚度法;围度法;生物电阻抗分析法;水下称重法;空气置换法;DEXA法);超重
(2)运动与体重、体成分控制
体重、体成分控制的理论基础(能量平衡;人体每日能量消耗);体重、体成分控制方法及注意事项(保持体重衡定的原则;体力活动能量消耗的评估方法;减体重方法及注意事项;增加体重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3)肥胖与运动减肥
造成肥胖流行的主要原因(肥胖成因;现代肥胖流行的原因);运动减肥(运动减肥的可能机制;减肥运动处方的制定原则)
考试要求
(1)掌握肥胖、超重、体成分、身体指数等概念,以及肥胖与体重控制的意义
(2)熟悉肥胖的诊断方法和判定标准,并能应用于实践
(3)在了解肥胖主要发病机制的基础上,掌握肥胖的防治理论,特别是运动防肥减肥机制
(4)在掌握减肥健体运动处方制定原则的基础上,能够初步制定运动处方,指导运动防肥减肥实践
11、运动与免疫
考试内容
(1)免疫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免疫的基本概念及分类(免疫的概念;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抗原与抗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及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免疫反应(体液免疫的应答反应过程;细胞免疫的应答反应过程)
(2)身体运动对免疫机能的影响
不同运动对免疫机能的影响(适中运动与抗感染能力;大强度运动对免疫机能的影响);运动免疫理论(“开窗”理论;“J”型曲线模式)
(3)运动性免疫抑制现象
运动性免疫抑制现象;运动性免疫抑制的可能机制(神经系统的影响;生物信息物的影响;血糖水平的影响;氧自由基水平的影响;谷氨酰胺水平的影响;免疫抑制因子的影响);运动性免疫抑制的生理意义(保护机体安全;保证训练后的恢复;训练过度的信号)
(4)免疫调理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营养调理;中药调理;训练之外的免疫保护措施
考试要求
(1)掌握免疫的概念、免疫系统的组成以及各组分的特点与功能
(2)掌握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的过程与特点
(3)掌握免疫功能对不同运动的应答和适应特征,了解运动性免疫抑制的机理
(4)了解免疫调理的基本思路和措施,了解运动者自我保护的方法
12、肌肉力量
考试内容
(1)肌肉力量及其影响因素
肌肉力量的分类;肌肉力量的影响因素(肌源性因素;神经源性因素;其他因素)
(2)肌肉力量的检测与评价
最大肌肉力量(等长肌力;等张肌力;等速肌力——慢等速测试;快等速测试;其他等速向心肌力测试;等速离心肌力测试);
肌肉耐力(等长肌肉耐力;等张肌肉耐力;等速肌肉耐力)
(3)肌肉力量训练
肌肉力量训练的若干生理学原则(超负荷原则;特异性原则;安排练习原则);肌肉力量训练的手段和方法(影响肌肉力量训练效果的若干负荷因素;几种肌肉力量训练手段的生理学分析);
运动导致的肌肉酸痛(急性肌肉疼痛;延迟性肌肉酸痛)
考试要求
(1)掌握肌肉力量的概念及肌肉力量的分类
(2)掌握影响肌肉力量的因素,熟悉其作用机制
(3)掌握肌肉力量的常用检测与评价方法
(4)掌握肌肉力量训练的基本原则及肌肉对运动的反应,熟悉肌肉力量训练的方法
13、身体素质
考试内容
(1)平衡
平衡的概念及分类;发展平衡能力的训练(前庭;动觉;视觉);平衡能力的测评(平衡仪测评;单脚支撑测评;其他)
(2)灵敏
灵敏的概念及分类;灵敏的生理学基础(大脑皮层;感觉器官;运动技能的掌握);发展灵敏的训练及测评(传统测试法;灵敏测定仪)
(3)柔韧
柔韧的生理学基础(关节的结构特征;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关节周围组织的体积;中枢神经的协调功能和肌肉力量);发展柔韧性的训练(牵张练习;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作用;训练原则);柔韧性的测评(简易测量方法;精确测量法)
考试要求
(1)了解平衡、灵敏和柔韧的基本概念
(2)掌握平衡、灵敏和柔韧的生理学基础
(3)掌握平衡、灵敏和柔韧的训练及测评方法
14、有氧运动能力
考试内容
(1)需氧量、吸氧量和氧亏
需氧量、吸氧量和氧亏的概念;运动后过量氧耗及其影响因素(运动后过量氧耗的生理基础;运动后过量氧耗的影响因素)
(2)有氧工作能力
最大摄氧量概念、表示方法及其影响因素;最大摄氧量平台概念;无氧阈——乳酸阈与通气阈(乳酸阈与个体乳酸阈;乳酸阈的生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通气阈及其产生机制;研究乳酸阈、通气阈的意义);有氧耐力的生理基础及其影响因素;有氧耐力的训练(持续训练;间歇训练;低氧训练)
(3)有氧耐力的测定法及其评定
最大摄氧量(VO2max)测定法(直接测定法;间接测定法);次最大运动负荷的测试(PWC170测试;哈佛台阶测试)
考试要求
(1)掌握有氧工作能力有关的基本概念,了解有氧工作能力的生理学意义
(2)熟悉影响有氧工作能力的生理学基础知识,掌握提高有氧工作能力的方法
(3)掌握安静时、运动中以及运动后恢复期有氧能力的生理变化过程,及其调节的基本过程
(4)掌握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在体育运动实践中的应用及其价值
15、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理
考试内容
(1)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变化的规律
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进入工作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的生理机制;影响进入工作状态的因素;“极点”与“第二次呼吸” );稳定状态(真稳定状态;假稳定状态);运动性疲劳与恢复
(2)运动训练的生理本质
运动负荷的本质;机体对运动负荷的反应特征(耐受性;疲劳;恢复;超量恢复;消退);机体对运动负荷的适应与训练效果
(3)运动训练效果的生理学评定
有训练者安静状态下的生物学适应特征(运动系统;氧运输系统;神经系统);有训练者在运动时和恢复期的生物学特征(有训练者对定量负荷的反应特征;有训练者对极限负荷的反应特征)
考试要求
(1)掌握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变化的规律和各阶段的特点及其生理机制
(2)了解机体对运动负荷刺激的反应与适应特征和运动训练的生理本质
(3)掌握运动训练效果的生理学评定方法并能应用于运动训练实践
16、运动性疲劳与恢复过程
考试内容
(1)运动性疲劳
运动性疲劳的概念及其分类;运动性疲劳的特点及其发生的部位;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可能机制(能量耗竭学说;代谢产物堆积学说;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保护性抑制学说;突变理论;离子代谢紊乱;自由基学说;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理论;中医理论);运动性疲劳的诊断(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生物电;主观感觉判断;疲劳自觉症状;肌力;生理与生化指标)
(2)恢复与提高过程
恢复过程的一般规律;机体能源贮备的恢复(磷酸原的恢复;肌糖原贮备的恢复;氧合肌红蛋白的恢复;乳酸再利用);促进人体功能恢复的措施(活动性手段;营养性手段;药物手段;睡眠;物理手段;心理学手段)
考试要求
(1)掌握运动性疲劳的概念、发生部位、可能机制与判断方法
(2)掌握恢复过程的概念、阶段性特点与促进机体功能恢复的方法
17、运动强力手段
考试内容
(1)生理学手段
改善机能状态的一般生理学手段;改善内环境的手段;改善能量供应的手段;改善神经营养状态的手段
(2)营养学手段
运动与糖、脂肪、蛋白质的补充(运动与糖的补充;运动与蛋白质的补充;运动与脂肪的补充);运动与矿物质的补充(运动与补钙;运动与补磷;运动与补铁;运动与补锌;运动与补硒);运动与水的补充;运动与维生素的补充
(3)药理学手段
西药在运动中的应用;中药在运动中的应用
考试要求
(1)了解强力手段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掌握生理学手段的方法和强力作用
(3)掌握营养学手段的方法和强力作用
(4)掌握药理学手段的方法和强力作用
18、兴奋剂与运动
考试内容
(1)兴奋剂概况
竞技体育中的反兴奋剂问题(禁止使用兴奋剂的主要目的;禁止使用兴奋剂的措施);兴奋剂与使用兴奋剂区别;对兴奋剂和使用兴奋剂概念的理解(对兴奋剂“质”的理解;对兴奋剂“量”的理解;兴奋剂“方法与技术”的理解);兴奋剂的分类
(2)兴奋剂问题的生理学分析
兴奋剂的作用与危害(兴奋剂对运动员体能的作用;兴奋剂对运动员的心理作用;兴奋剂对运动员机体的危害);兴奋剂的生理、药理效应和毒副作用(刺激剂;麻醉止痛剂;合成类固醇;β阻断剂;利尿剂;其他类型的兴奋剂)
考试要求
(1)了解禁止使用兴奋剂的主要目的与措施
(2)熟悉兴奋剂的概念与分类
(3)掌握各种兴奋剂的主要毒副作用
19、环境与运动
考试内容
(1)冷热环境
体温的调节(机体的产热与散热;体温调节装置);热环境与运动(热环境运动时的生理反应;热环境运动时对人体的热伤害;热习服);冷环境与运动(冷环境的生理反应;冷环境对人体运动的影响;冷习服)
(2)水环境与运动
水环境与运动能力;人体对水环境的适应
(3)高原环境与运动
高原环境与身体适应(高原环境;高原的人体生理反应;高原运动的机能变化;高原适应);高原训练和运动成绩(高原训练的适宜高度;高原训练能否提高运动员在平原的运动成绩;平原训练与高原运动成绩)
(4)大气环境与运动
大气环境与健康(大气环境与大气污染;大气环境与健康;大气污染影响人体健康的效应);大气环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5)生物节律
生物节律的特点及其可能机制;生物节律与运动训练
考试要求
(1)了解人体保持体温相对恒定的原理,掌握热环境运动对人体的影响及其热服习的产生
(2)了解冷环境对人体运动的影响和人在水环境中的急性适应过程
(3)掌握高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和高原适应的生理机制,及其在提高运动成绩中的实际应用
(4)了解大气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
(5)掌握生物节律的特点及其利用价值
(四) 不同人群与运动部分
20、儿童少年与体育锻炼
考试内容
(1)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
运动系统(骨骼与关节特点;肌肉的特点;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氧运输系统(血液;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物质代谢;能量代谢;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神经系统(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的发展;两个信号系统的特点;青春发育期神经系统的稳定性;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2)动作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发展
身体素质的发展(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各项素质的年龄变化)
(3)运动定向的生理学依据
运动定向与科学选材;科学选材与年龄(科学选材的年龄特点;生物年龄与日历年龄);主要运动项目选材的生理学评价(力量性项目;速度性项目;耐力性项目;球类项目)
考试要求
(1)掌握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以及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2)掌握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及年龄变化
(3)了解科学选材的年龄特点与主要运动项目选材的生理学评价
21、女子与体育锻炼
考试内容
(1)女子的生理特点与运动能力
女子生理阶段的划分;女子生理特点与运动能力(有氧能力;无氧能力;肌肉力量;柔韧性与协调性)
(2)月经周期、妊娠与运动
卵巢的内分泌功能(雌激素的主要作用;孕激素的主要作用);月经周期与运动(月经周期的时相划分;月经周期与运动能力;运动对月经周期的影响;月经周期与健身锻炼)
(3)妊娠期与运动
考试要求
(1)掌握月经周期的概念,熟悉月经周期时相划分及生理机制
(2)掌握女性生理特点与运动能力特点
(3)了解女性激素的生理作用,熟悉月经周期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4)了解妊娠期与运动的关系
22、老年人与体育锻炼
考试内容
(1)衰老与老年人
衰老的概念及老年人划分标准;衰老的机制与抗衰老
(2)老年人生理特点与健身作用
健身运动对身体成分的影响;健身运动对运动系统的影响;健身运动对氧运输系统的影响(循环系统特点;呼吸系统特点;血液流变学特点);健身运动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健身运动对血脂代谢的影响;健身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健身运动对应激能力的影响
(3)老年人的健身运动方案
老年人健身的注意事项(医学检查;循序渐进;自我监督;持之以恒);老年人健身方案(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运动频度和持续时间)
考试要求
(1)掌握衰老的概念,了解衰老的主要机制
(2)熟悉健身运动对老年人生理机能的影响
(3)掌握为老年人制定健身方案的方法
23、残障人与体育锻炼
考试内容
(1)残障与残障人
概念;引起残障的原因;残障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特点和作用(残障人参加体育活动的特点;残障人参与体育锻炼的作用)
(2)残障人的分类与分级
(3)残障人的生理特点
视觉残障;听力残障;言语残障;智力残障;肢体残障;精神残障
(4)残障人的康复与功能训练
康复功能训练的内容、原则;残障人对辅助器械的适应;肢体残障训练评估
(5)残障人体育活动
体育活动对残障人生理功能的影响;适合残障人参加的体育比赛项目(肢体残障人的体育项目;智力残障人的体育项目;视觉残障人的体育项目;听觉残障人的体育项目)
考试要求
(1)了解残障人概念、分类、分级方法
(2)了解残障人的生理心理特点
(3)熟悉残障人的康复手段和辅助工具
(4)掌握不同种类残障人群的体育锻炼方法
24、若干疾病的体育锻炼
考试内容
(1)运动与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的定义和分型;高脂血症的表现和诊断标准;高脂血症的发病机理;运动与高脂血症(运动促进脂代谢;运动促进脂代谢的机理;降脂运动方案)
(2)运动与高血压
高血压定义和分类;高血压的流行病学;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运动与高血压(运动对高血压的预防作用;运动对高血压的降压作用;运动降压的可能机制;降压运动处方)
(3)运动与糖尿病
糖尿病的定义和分类;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运动与糖尿病(运动对糖尿病的控制作用;运动控制糖尿病的作用机理;糖尿病人的运动方案)
(4)运动与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定义和分类;骨质疏松的危害;骨质疏松的病因与诊断;运动防治骨质疏松的机制(应力效应;激素效应;补钙效应;肌力效应);骨质疏松患者的运动处方
(5)运动与冠心病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冠心病康复锻炼的作用机制;冠心病运动处方(有氧运动;力量;注意事项)
(6)运动与腰痛
腰痛的分类;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原因;腰痛的主动运动治疗
考试要求
(1)掌握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冠心病和腰痛的定义、分型,了解其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
(2)掌握运动对各慢性疾病的防治作用及其作用机理
(3)掌握各慢性疾病患者的运动方案
二、参考书目
[1] 邓树勋,王健,乔德才.《运动生理学》(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 邓树勋,王健,乔德才.《运动生理学》(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 王步标,华明.《运动生理学》(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生理学考研院校
基本信息
专业介绍
专业点分布
专业院校排名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01 | 北京大学 | A+ |
2 | 10003 | 清华大学 | A+ |
3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学 | A+ |
4 | 10019 | 中国农业大学 | A |
5 | 10284 | 南京大学 | A |
6 | 10358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A |
7 | 10486 | 武汉大学 | A |
8 | 10504 | 华中农业大学 | A |
9 | 10055 | 南开大学 | A- |
10 | 10200 | 东北师范大学 | A- |
11 | 10246 | 复旦大学 | A- |
12 | 10335 | 浙江大学 | A- |
13 | 10384 | 厦门大学 | A- |
14 | 10487 | 华中科技大学 | A- |
15 | 10558 | 中山大学 | A- |
16 | 10610 | 四川大学 | A- |
17 | 10025 | 首都医科大学 | B+ |
18 | 10027 | 北京师范大学 | B+ |
19 | 10028 | 首都师范大学 | B+ |
20 | 10183 | 吉林大学 | B+ |
21 | 10247 | 同济大学 | B+ |
22 | 10269 | 华东师范大学 | B+ |
23 | 10319 | 南京师范大学 | B+ |
24 | 10422 | 山东大学 | B+ |
25 | 10423 | 中国海洋大学 | B+ |
26 | 10533 | 中南大学 | B+ |
27 | 10559 | 暨南大学 | B+ |
28 | 10673 | 云南大学 | B+ |
29 | 10712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B+ |
30 | 10718 | 陕西师范大学 | B+ |
31 | 10730 | 兰州大学 | B+ |
32 | 90032 | 第四军医大学 | B+ |
33 | 10022 | 北京林业大学 | B |
34 | 10126 | 内蒙古大学 | B |
35 | 10159 | 中国医科大学 | B |
36 | 10161 | 大连医科大学 | B |
37 | 10225 | 东北林业大学 | B |
38 | 10226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B |
39 | 10364 | 安徽农业大学 | B |
40 | 10389 | 福建农林大学 | B |
41 | 10475 | 河南大学 | B |
42 | 10476 | 河南师范大学 | B |
43 | 10511 | 华中师范大学 | B |
44 | 10512 | 湖北大学 | B |
45 | 10537 | 湖南农业大学 | B |
46 | 10542 | 湖南师范大学 | B |
47 | 10635 | 西南大学 | B |
48 | 10697 | 西北大学 | B |
49 | 10075 | 河北大学 | B- |
50 | 10086 | 河北农业大学 | B- |
51 | 10094 | 河北师范大学 | B- |
52 | 10108 | 山西大学 | B- |
53 | 10114 | 山西医科大学 | B- |
54 | 10264 | 上海海洋大学 | B- |
55 | 10346 | 杭州师范大学 | B- |
56 | 10394 | 福建师范大学 | B- |
57 | 10403 | 南昌大学 | B- |
58 | 10445 | 山东师范大学 | B- |
59 | 10561 | 华南理工大学 | B- |
60 | 10574 | 华南师范大学 | B- |
61 | 10593 | 广西大学 | B- |
62 | 10626 | 四川农业大学 | B- |
63 | 10657 | 贵州大学 | B- |
64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B- |
65 | 10089 | 河北医科大学 | C+ |
66 | 10141 | 大连理工大学 | C+ |
67 | 10165 | 辽宁师范大学 | C+ |
68 | 10193 | 吉林农业大学 | C+ |
69 | 10251 | 华东理工大学 | C+ |
70 | 10270 | 上海师范大学 | C+ |
71 | 10343 | 温州医科大学 | C+ |
72 | 10345 | 浙江师范大学 | C+ |
73 | 10370 | 安徽师范大学 | C+ |
74 | 10532 | 湖南大学 | C+ |
75 | 10538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C+ |
76 | 10560 | 汕头大学 | C+ |
77 | 10611 | 重庆大学 | C+ |
78 | 10755 | 新疆大学 | C+ |
79 | 11065 | 青岛大学 | C+ |
80 | 11117 | 扬州大学 | C+ |
81 | 10065 | 天津师范大学 | C |
82 | 10145 | 东北大学 | C |
83 | 10184 | 延边大学 | C |
84 | 10212 | 黑龙江大学 | C |
85 | 10213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C |
86 | 10231 | 哈尔滨师范大学 | C |
87 | 10280 | 上海大学 | C |
88 | 10285 | 苏州大学 | C |
89 | 10320 | 江苏师范大学 | C |
90 | 10338 | 浙江理工大学 | C |
91 | 10341 | 浙江农林大学 | C |
92 | 10356 | 中国计量大学 | C |
93 | 10357 | 安徽大学 | C |
94 | 10459 | 郑州大学 | C |
95 | 10466 | 河南农业大学 | C |
96 | 10674 | 昆明理工大学 | C |
97 | 10005 | 北京工业大学 | C- |
98 | 10140 | 辽宁大学 | C- |
99 | 10160 | 锦州医科大学 | C- |
100 | 10166 | 沈阳师范大学 | C- |
101 | 10289 | 江苏科技大学 | C- |
102 | 10299 | 江苏大学 | C- |
103 | 10359 | 合肥工业大学 | C- |
104 | 10366 | 安徽医科大学 | C- |
105 | 10386 | 福州大学 | C- |
106 | 10524 | 中南民族大学 | C- |
107 | 10619 | 西南科技大学 | C- |
108 | 10637 | 重庆师范大学 | C- |
109 | 10681 | 云南师范大学 | C- |
110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C- |
111 | 10749 | 宁夏大学 | C- |
112 | 11075 | 三峡大学 | C- |
生理学研究生院校排名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01 | 北京大学 | A+ |
2 | 10003 | 清华大学 | A+ |
3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学 | A+ |
4 | 10019 | 中国农业大学 | A |
5 | 10284 | 南京大学 | A |
6 | 10358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A |
7 | 10486 | 武汉大学 | A |
8 | 10504 | 华中农业大学 | A |
9 | 10055 | 南开大学 | A- |
10 | 10200 | 东北师范大学 | A- |
11 | 10246 | 复旦大学 | A- |
12 | 10335 | 浙江大学 | A- |
13 | 10384 | 厦门大学 | A- |
14 | 10487 | 华中科技大学 | A- |
15 | 10558 | 中山大学 | A- |
16 | 10610 | 四川大学 | A- |
17 | 10025 | 首都医科大学 | B+ |
18 | 10027 | 北京师范大学 | B+ |
19 | 10028 | 首都师范大学 | B+ |
20 | 10183 | 吉林大学 | B+ |
21 | 10247 | 同济大学 | B+ |
22 | 10269 | 华东师范大学 | B+ |
23 | 10319 | 南京师范大学 | B+ |
24 | 10422 | 山东大学 | B+ |
25 | 10423 | 中国海洋大学 | B+ |
26 | 10533 | 中南大学 | B+ |
27 | 10559 | 暨南大学 | B+ |
28 | 10673 | 云南大学 | B+ |
29 | 10712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B+ |
30 | 10718 | 陕西师范大学 | B+ |
31 | 10730 | 兰州大学 | B+ |
32 | 90032 | 第四军医大学 | B+ |
33 | 10022 | 北京林业大学 | B |
34 | 10126 | 内蒙古大学 | B |
35 | 10159 | 中国医科大学 | B |
36 | 10161 | 大连医科大学 | B |
37 | 10225 | 东北林业大学 | B |
38 | 10226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B |
39 | 10364 | 安徽农业大学 | B |
40 | 10389 | 福建农林大学 | B |
41 | 10475 | 河南大学 | B |
42 | 10476 | 河南师范大学 | B |
43 | 10511 | 华中师范大学 | B |
44 | 10512 | 湖北大学 | B |
45 | 10537 | 湖南农业大学 | B |
46 | 10542 | 湖南师范大学 | B |
47 | 10635 | 西南大学 | B |
48 | 10697 | 西北大学 | B |
49 | 10075 | 河北大学 | B- |
50 | 10086 | 河北农业大学 | B- |
51 | 10094 | 河北师范大学 | B- |
52 | 10108 | 山西大学 | B- |
53 | 10114 | 山西医科大学 | B- |
54 | 10264 | 上海海洋大学 | B- |
55 | 10346 | 杭州师范大学 | B- |
56 | 10394 | 福建师范大学 | B- |
57 | 10403 | 南昌大学 | B- |
58 | 10445 | 山东师范大学 | B- |
59 | 10561 | 华南理工大学 | B- |
60 | 10574 | 华南师范大学 | B- |
61 | 10593 | 广西大学 | B- |
62 | 10626 | 四川农业大学 | B- |
63 | 10657 | 贵州大学 | B- |
64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B- |
65 | 10089 | 河北医科大学 | C+ |
66 | 10141 | 大连理工大学 | C+ |
67 | 10165 | 辽宁师范大学 | C+ |
68 | 10193 | 吉林农业大学 | C+ |
69 | 10251 | 华东理工大学 | C+ |
70 | 10270 | 上海师范大学 | C+ |
71 | 10343 | 温州医科大学 | C+ |
72 | 10345 | 浙江师范大学 | C+ |
73 | 10370 | 安徽师范大学 | C+ |
74 | 10532 | 湖南大学 | C+ |
75 | 10538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C+ |
76 | 10560 | 汕头大学 | C+ |
77 | 10611 | 重庆大学 | C+ |
78 | 10755 | 新疆大学 | C+ |
79 | 11065 | 青岛大学 | C+ |
80 | 11117 | 扬州大学 | C+ |
81 | 10065 | 天津师范大学 | C |
82 | 10145 | 东北大学 | C |
83 | 10184 | 延边大学 | C |
84 | 10212 | 黑龙江大学 | C |
85 | 10213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C |
86 | 10231 | 哈尔滨师范大学 | C |
87 | 10280 | 上海大学 | C |
88 | 10285 | 苏州大学 | C |
89 | 10320 | 江苏师范大学 | C |
90 | 10338 | 浙江理工大学 | C |
91 | 10341 | 浙江农林大学 | C |
92 | 10356 | 中国计量大学 | C |
93 | 10357 | 安徽大学 | C |
94 | 10459 | 郑州大学 | C |
95 | 10466 | 河南农业大学 | C |
96 | 10674 | 昆明理工大学 | C |
97 | 10005 | 北京工业大学 | C- |
98 | 10140 | 辽宁大学 | C- |
99 | 10160 | 锦州医科大学 | C- |
100 | 10166 | 沈阳师范大学 | C- |
101 | 10289 | 江苏科技大学 | C- |
102 | 10299 | 江苏大学 | C- |
103 | 10359 | 合肥工业大学 | C- |
104 | 10366 | 安徽医科大学 | C- |
105 | 10386 | 福州大学 | C- |
106 | 10524 | 中南民族大学 | C- |
107 | 10619 | 西南科技大学 | C- |
108 | 10637 | 重庆师范大学 | C- |
109 | 10681 | 云南师范大学 | C- |
110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C- |
111 | 10749 | 宁夏大学 | C- |
112 | 11075 | 三峡大学 | C- |
数据来源: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2007年生理学专业全国排名
排名 | 学校名称 | 等级 | 排名 | 学校名称 | 等级 | 排名 | 学校名称 | 等级 |
1 | 北京大学 | A+ | 5 | 浙江大学 | A | 9 | 中山大学 | A |
2 | 中国农业大学 | A+ | 6 | 山西医科大学 | A | 10 | 河北医科大学 | A |
3 | 复旦大学 | A+ | 7 | 华东师范大学 | A | 11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A |
4 | 中南大学 | A | 8 | 华中科技大学 | A | 12 | 大连医科大学 | A |
B+等(19个):青岛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医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延边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福建医科大学、东北林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南师范大学 |
||||||||
B等(19个):武汉科技大学、重庆医科大学、昆明医学院、石河子大学、南京大学、安徽医科大学、辽宁医学院、泸州医学院、新疆医科大学、内蒙古医学院、南华大学、兰州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汕头大学、清华大学、江苏大学、潍坊医学院、暨南大学、温州医学院 |
||||||||
C等(13个):名单略 |
|
|
|
|
1 | 北京大学 | 5★ | 113 |
2 | 南京大学 | 5★ | 113 |
3 | 复旦大学 | 5★ | 113 |
4 | 中山大学 | 5★ | 113 |
5 | 厦门大学 | 5★ | 113 |
6 | 武汉大学 | 5★ | 113 |
7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4★ | 113 |
8 | 中国农业大学 | 4★ | 113 |
9 | 西安交通大学 | 4★ | 113 |
10 | 山西医科大学 | 4★ | 113 |
11 | 华中农业大学 | 4★ | 113 |
12 | 上海交通大学 | 4★ | 113 |
13 | 青岛大学 | 4★ | 113 |
14 | 四川大学 | 4★ | 113 |
15 | 浙江大学 | 4★ | 113 |
16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4★ | 113 |
17 | 南方医科大学 | 4★ | 113 |
18 | 山东大学 | 4★ | 113 |
19 | 首都医科大学 | 4★ | 113 |
20 | 南昌大学 | 4★ | 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