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学考研辅导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考研分数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报录比、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考研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姐微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考研真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专业目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排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研、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众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Ad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微信
找研究生辅导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学考研辅导 对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高效考研方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学考研辅导,研究生会根据情况提供部分考研资料等,并根据学员的情况制定复习计划和划出考研的重难点,并有答疑解惑的课程设置,让你的学习更有效率,尤其是学长学姐更了解本专业导师的一些情况,历年出题的规律,会让你的备考事半功倍,花更少的时间取得更多的成绩进步。最后考研派祝您如愿考取国际贸易学的研究生。

因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学专业研究生数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辅导的数量不确定,请加我们顾问的微信进行咨询和确认,抢先预订研究生,以免错失研究生辅导机会。

考研辅导一对一
考研一对一辅导班
考研派考研题库
考研派考研督学
考研派考研1v1答疑
考研派研究生筛选流程
考研派辅导方法
考研派口碑
考研派一对一辅导口碑
考研派课程体系
考研派服务流程
考研派
考研派考研问题
考研派考研资料
考研派研究生学长
考研派考研辅导
考研派考研真题资料等
Ad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学考研辅导 对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高效考研方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学考研辅导,研究生会根据情况提供部分考研资料等,并根据学员的情况制定复习计划和划出考研的重难点,并有答疑解惑的课程设置,让你的学习更有效率,尤其是学长学姐更了解本专业导师的一些情况,历年出题的规律,会让你的备考事半功倍,花更少的时间取得更多的成绩进步。最后考研派祝您如愿考取国际贸易学的研究生。

因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学专业研究生数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辅导的数量不确定,请加我们顾问的微信进行咨询和确认,抢先预订研究生,以免错失研究生辅导机会。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学专业考研录取分数线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信息,因为研究生录取分数线直接就决定了考生需要考取考多少分才能达到成功被院校录取的一个最低标准,这也是考生在备考过程中的一个奋斗的目标和计划的基准。另外,考研录取分数线也是考生在前期择校、择专业的一个判断依据,如果考研录取分数线过高的话,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考生就会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可以进行自我衡量能否达到最低分数的要求而进行合理的选择。如果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学考研录取分数线(尤其是历年分数线和复试分数线)相对而言较低的话,对于考生来说成功的几率就会比较大,备考过程也会相对的容易。考生获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学分数线的途径有很多:研究生官网上通常会有详细的历年分数线情况,考研网站、论坛上也会有相关的资源。考研派的中就为大家总结了详细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学录取分数线情况,以供大家选择使用。最后考研派祝您如愿考取国际贸易学的研究生。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学考研考试科目
招生学院 专业名称 单科 单科 总分线要求
(满分=100分) (满分>100)
(001)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020206)国际贸易学 45 68 355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介绍:徐楠
 
  ►个人简介
  徐楠,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讲师。

  教育背景
  明尼苏达大学博士
  香港中文大学硕士
  北京大学学士

  研究兴趣
  国际贸易,经济增长与发展,宏观经济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介绍:薛荣久
  
  ►
个人简介
  薛荣久,河北省迁安市人。1964年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对外贸易系研究生毕业。现为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贸易学科的带头人,中国WTO研究院学术主任,1993年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商务部主管)副会长。

  社会职务
  还任北京市政府顾问,北京市教委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特邀顾问,香港WTO研究咨询中心高级顾问,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高级顾问,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组成员,深圳WTO事务研究咨询中心高级顾问,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常务理事,美国经济学会常务理事,跨国公司研究中心顾问,河南财经学院荣誉院长,南开大学、中山大学、中国法官学院、汕头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广州外语外贸大学、全国人才培训中心兼职教授。曾赴美国加州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修和日本东京经济大学讲学。应邀到美国,香港,日本,韩国,比利时和澳大利亚参加国际学术会议。2006年11月-12月赴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

  主要贡献
  长期从事国际贸易教学与研究,是国际贸易学科的带头人;长期从事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研究,并创建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担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中心首届主任和学术主任;已培养出第一批WTO博士生和100余名国际贸易方面的硕士生和博士生,获“研究生优秀导师奖”。2003年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主讲的《国际贸易》课程和主编的《国际贸易》教材获2005年度教育部国家级精品课程奖与教材奖。

  主要讲授课程
  本科生层次:《国际贸易》,《经贸研究与论文写作》,《WTO概论》,《WTO专题》。硕士研究生层次《国际贸易学》,《WTO概论》,《WTO专题》,《WTO与中国》。
  博士生层次:《投资与贸易专题》

  专著
  《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大经贸发展》(获1998年《安子介国际贸易学术研究》成果奖),《中国加入WTO纵论》,《世贸组织冲击波》,《关贸总协定概说》,《西方经济学家国际贸易学说介评》,《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概论》,《教学游炼记》,《教学求索记》,《教学一得记》,《近视台湾》,《WTO多哈回合与中国》,《国际贸易竞争学》。
  主编的著述有:《经贸研究与论文写作》,《世界贸易组织知识读本》,《国际贸易》(分别成为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外经贸院校教材,成人自考教材),《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育部成人教育专用教材),《当代国际贸易与金融大辞典》,《跨世纪国际经贸规范丛书》,《世界贸易组织(WTO)教程》,《国际经贸理论基源卷》(第一卷),《国际经贸理论中国卷》(第四卷下册),《马恩列斯论国际经贸理论卷》(第五卷),《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论国际经贸卷》(第六卷)。《国际贸易》获北京市和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科研成果和教材一等奖,并被国家选定为国家“九五”重点教材。
  合著有:《中国对外贸易理论与实践》,《通向国际市场》,《中国外贸出口大全》,《国际服务贸易》,《经贸竞争与合作》。译著有:《人类的质素》,《你的公司在世界市场如何取胜》,《世界贸易组织──走向未来的贸易》。在国内外已发表学术论文和文章百余篇。

  近期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WTO多哈回合与中国”,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2-2003年,课题负责人
  2、“国际贸易竞争学——世界性贸易体制下的世界市场竞争”,教育部博士点课题,2001-2002年,课题负责人
  3、“中国对外贸易与中国经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2004年,课题负责人
  4、“从朗讯(中国)“贿赂事件”看“入世”后中国市场规则的完善”,天则经济研究所,2004年。课题第一负责人
  5、“国际贸易理论通鉴”,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211项目,2004-2008年,课题负责人

  近期在国内公开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新中国对外贸易理论的发展》,《广岛经济学经济研究论文集》,第一作者,2001年
  2、《当前国际贸易状况及其发展趋势》,《中共中央党校报告文选》,第一作者,2002年
  3、《关于中国建立无固定地点销售立法的思考》,《国际经贸探索》,第一作者,2003年
  4、《世界贸易组织确立与发展基础》,《国际贸易问题》,第一作者,2003年
  5、《WTO建立和发展的基础》,《国际贸易问题》,第一作者,2004年
  6、《中国外贸大法谱新篇》,《国际经贸探索》,第一作者,2004年
  7、《放眼“入世”后的中国》,《〈红旗〉画刊》,第一作者,2004年
  8、《中国与欧美等国纺织品贸易争端的化解》,《国际贸易》,第一作者,2005年
  9、《不对等的两岸货物贸易》,《国际经贸探索》,第一作者,2007年

  近期主要的教学研究成果和教学研究课题
  编写的教材
  (1)薛荣久等《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育部成人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2)薛荣久主编,张玮、唐宜红副主编,《国际贸易》,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3年
  (3)薛荣久等《世界贸易组织(WTO)教程》,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3年
  (4)薛荣久等,《WTO多哈回合与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版
  (5)薛荣久等,《WTO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0月版
  (6)薛荣久,《经贸研究与论文写作》,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
  (7)薛荣久主编,陈泰锋副主编,《世界贸易组织概论》,2007年7月

  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1、《对我校学科建设等问题的思考与建议》,载于薛荣久著《教学游炼记》,2004年
  2、《讲授“经贸研究与论文写作”课的收获与体会》,载于薛荣久著《教学求索记》,2004年
  3、《研究生〈国际贸易学〉思辨式教学法》,载于对外经贸大学研究生部《研究生教育共改革与方法的研究》,2005年
  4、《我所认知和追求的师德》,载于对外经贸大学《高等学校教学研究》,2005年

  近期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国际贸易》课程建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11工程课题,1999.7—-2001.7,课题负责人
  2、《国际贸易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北京市教委,2001年
  3、《研究生〈国际贸易学〉思辨式教学法》,对外经贸大学211项目,2002年
  4、《WTO多哈回合与中国》,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2-2003年,课题负责人
  5、《WTO概论》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对外经贸大学负责人,2004年
  6、《研究生教育评估体系的创新与实践》(北京市),课题负责人,2005年学法》,对外经贸大学211项目,2002年
  7、《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校级),课题负责人,2008年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2001年获校“华为优秀导师奖”
  2002年获“校优秀导师奖”
  2003年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2005年《国际贸易》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第一负责人
  2005年《国际贸易》被评为教育部国家级精品课程奖,第一负责人
  主持的“研究生教育评估体系的创新与实践”获北京市教学研究奖
  主编的《国际贸易》获北京市优秀教材奖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介绍:王林生
 
  ►个人简介
  王林生,教授 1930年生于上海,中共党员,1948—1959年在清华大学经济系学习,毕业后进入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班学习,毕业后任教于北京外贸学院。现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先后讲授了“国际贸易”,“世界市场行情”,“国际经济学”,也为研究生讲授过“国际贸易学说史”,“西方贸易理论文献阅读”等课程。1979年到斯坦福大学讲授中国对外贸易,后曾多次访问欧美高校,讲授中国经贸问题。

  ►工作经历
  1975年参与创办《国际贸易问题》杂志,任主编15年。
  1981年参加筹建中国国际贸易学会,曾任秘书长,现任副会长。
  1984—1993年任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
  1985—1993年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社科基金应用经济学评议组成员。
  1989—1992年被聘为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专家顾问。
  1990年初受有关方面的委托,筹设“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励金”,并被聘为第一、二届评委会主席,现为评委。
  1993—1996年任中国国际经贸仲裁委员会副主任。1993年起为全国政协第八、九届委员。
  2000年1月,王林生教授担任世贸组织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学术活动
  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1979年与人合作并执笔的《国际分工与我国的对外经济关系》一文,在国内最早提出了李嘉图“比较成本说”有“合理内核”,并阐述这符合马恩经典著作中的思想,从而为利用国际分工作为加速经济增长的杠杆,提供了理论依据。该文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创刊号的首篇位置,1984年获首届孙冶方经济学奖。另外还参与了《世界经济百科全书》、《中国经济百科全书》等大型工具书的撰写和主编工作,主要论著有《China's Foreign Trade, It's Policy and Practice》(合撰)、《跨国经营理论与实务》、《乌拉圭回合与世贸组织》等,撰写学术论文多篇,并有《国际贸易学说史》一书的未定稿在校内印行,供博士生参读。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介绍:薛书武
  
  个人简介
  薛书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副教授。1980年进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原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国际贸易系学习,1988年同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现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现为英国皇家采购与供应学会(CIPS)中国考试中心专家组成员。

  联系方式
  E-mail:shwsnow05@yahoo.com.cn;xueshuwu@uibe.edu.cn
 
  主要讲授课程
  《世界市场行情》,《电子商务》

  学术研究方向
  世界商品市场行情、经济周期的波动和传递

  学术成果及活动
  
参加并主编了《世界市场行情》的本科教材和自学高考教材;
  参加编写了《国际市场营销》
  参加编写了《中国企业国际贸易投资指南》及多本辞书;
  参加WTO和UNESCAP主办的ARTNeT培训班;
  参加了“211工程”课题“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问题”下子课题“多边贸易体制(WTO)和比较优势理论”的研究工作;
  主持“211工程”三期课题“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贸易理论问题研究”下子课题“初级产品的价格成因及国际传导机制研究”。

  业务实践
  曾在日本伊藤忠(中国)集团有限公司从事进出口业务工作,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学专业2017年研究生招生简章考研招生目录

招生年份: 2017

招生人数:55=45(01-04)+10(05-08)

专业代码020206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复试科目或内容 初试参考书目或教材

01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02 国际贸易实务
03 外国直接投资与跨国经营
04 国际运输与物流
05(非全日制)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仅供单独考试考生选择)
06(非全日制)国际贸易实务(仅供单独考试考生选择)
07(非全日制)外国直接投资与跨国经营(仅供单独考试考生选择)
08(非全日制)国际运输与物流(仅供单独考试考生选择)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3数学三 
815经济学综合 

国际贸易学单独考试科目(10人):
①111单考政治 
②288单考英语 
③788单考专业基础 
④888单考贸易综合

暂未公布

815经济学综合
1、《微观经济学》 (第八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美]罗伯特·S· 平狄克,丹尼尔·L· 鲁宾费尔德著,高远等译
2、《宏观经济学》(第十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010年,[美] 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兹 著,王志伟译
3、《西方经济学》(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高鸿业

788单考专业基础
1、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第四版)高鸿业著 人大
2、专业英语,经济类报刊

888单考贸易综合
1、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第二版,2008年4月,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唐宜红、张锡嘏著
2、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实务》(21 世纪经济与管理规划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冷柏军著
3、市场营销,《市场营销学》,华夏出版社,作者:(美)菲利浦 译者:俞利军

备注:815科目所含内容: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国际贸易学单考面向艰苦行业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企业主管单位人员定向招生。 其他请查看参考书目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介绍:黄晓玲
 
  ►
个人简介

  黄晓玲,女,经济学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联合国贸发会议咨询专家,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理论研究会委员, AIB (Academ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会员。
  1991年-1992年为加拿大卡尔顿大学访问学者,1998年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2000年赴英国利兹大学访问研究,2004年-2005年为美国加州大学Irvince分校访问学者。
  多项研究成果曾获”全国外经贸研究成果奖”、“北京市人文社科优秀论文奖”、中国国际贸易学会“改革与发展征文优秀论文奖“。

  ►主要讲授课程
  本科层次主要讲授“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中国主要经贸伙伴”、“中国利用外资概论”、“产业经济学” 等课程。
  研究生层次主要讲授“中国外经贸研究”、“中国外贸、外资政策”、“产业组织”。
  此外还为外国留学生英文讲授硕士课程 Seminars on China's Trade and FDI Policy, Multi lateral Trading System of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主要研究方向
  中国外贸政策,外贸与外资关系,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近期主要科研成果
  专著,《外贸、外资与工业化——理论研究与中国实证考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
  论文,《中西部区位条件与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类型的定位分析》,获中国国际贸易学会2002年优秀论文二等奖,刊于《国际贸易问题》2003年第1期;
  ·论文,《外国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工业化演进的影响》,刊于《财贸经济》2001年第9期。获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第四届“外经贸研究成果奖”论文三等奖、中国国际贸易学会2001年优秀论文三等奖;
  论文,《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与工业化关系探析》,刊于《国际商务》2002年第1期;
  论文,《我国新一代产业政策探析》,刊于《中外石油化工》2002年3月刊。
  论文,《国际投资促进:组织机构建设与方法创新》,刊于《国际经济合作》2003年第3期;
  论文,《电力市场操纵力问题分析》,刊于《中国电力》2003年第6期(第一作者)。
  论文,《对外投资对母国的经济影响机母国投资促进措施》,刊于《国际经济合作》2003年第12期.
  论文,“《电力市场竞争》解读与联想”, 刊于《中国电业》,2006年第1期。
  研究报告,《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对外开放关系研究》,分报告之一:《工业化与对外贸易的关系》,商务部研究课题,2003年。
  ·"Location Advantages of the Mid-west China and Type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argeted",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Proceedings on Global Business and Economic Conference, 7-10 January 2004, Guadalajara, Mexico.
  ·"The Evolution of Trade Quantitative Control in China", RITSUMEIKAN Journal of ASIA PACIFIC Studies, March 2005.
  ·"China's Technology Transfer Policy: A Review of Developments and an Assessment", working paper, IAS, 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2006.
  ·"China's Industrial Policy related to 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UNCTAD Research Project Final Report, Contract Number OBID 14571, 2006.(Principal author)

  主持和参与研究课题
  ·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发展中国家外贸、外资与工业化”,2000年,主持人。
  ·北京市高教精品教材建设项目“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教材建设,2001年,主持人。
  ·“对外投资的母国经济效应研究”,教育部国家重点课程建设211项目(2004-2006),主持人。
  ·“转型国家对外贸易体制改革比较研究”,教育部国家重点课程建设211项目(2004-2006),主持人。
  ·“吸收外国直接投资与引进技术政策研究·国际经验与中国的政策调整”,教育部国家重点课程建设211项目(2005-2006)主持人。
  ·“中国电子工业产业政策研究”,联合国贸发会议课题,2006年,主持人。
  ·“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对外开放关系研究”,商务部课题,2003年,主要成员。

  主编教材
  ·主编,《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项目),对外贸易经济大学出版社,2003年;
  ·主编,《中国对外贸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
  ·主编,全国统编自学考试教材,《外经贸经营与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和2006年版。
  ·主编,全国统编自学考试教材,《中国对外贸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和2006年版;
  ·主编,《中国主要经贸伙伴》,2005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主编,《中国主要经贸伙伴的经贸制度》,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主编,《外经贸经营与管理学习辅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主编,《中国对外贸易考试指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

  主持教学研究课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主要贸易伙伴》教材建设项目”,2003-2005。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利用外资概论》教材建设项目”,2004-2006。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外经贸研究(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2004-2006。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外贸外资政策(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2004-2006。 2011年外经贸国际贸易学单独考试初试参考书目
考试科目 包括内容及分数 参考书
基础英语(100分) 100分 参照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标准
专业基础(150分) 1、西方经济学( 100分)
2、专业英语(50分)
1、《西方经济学》(第四版)高鸿业著 人大
2、经济类报刊
政治理论(100分) 100分 《市场经济概论》 商务部出版社 
刘东生、王伟利著
国际贸易综合(150分) 1、国际贸易(50分)
2、国际贸易实务(50分)
3、市场营销(50分)
《国际贸易》第二版,2008年4月 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  唐宜红、张锡嘏著
《国际贸易实务》(21世纪经济与管理规划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  冷柏军著
《市场营销学》  华夏出版社 
作者:(美)菲利浦  译者:俞利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本专业考研复试内容官方未公布(参见下图),大家可咨询本专业学长学姐,咨询其备考时的复试科目。也可以参考本网站内考研经验分享类文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更多考研资讯或专业课资料购买可以咨询秦学姐微信 xyue1021  QQ 2267347251 ,韩学姐微信kaoyan5201  QQ48597507。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学专业2017年研究生招生简章考研招生目录

招生年份: 2017

招生人数:55=45(01-04)+10(05-08)

专业代码020206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复试科目或内容 初试参考书目或教材

01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02 国际贸易实务
03 外国直接投资与跨国经营
04 国际运输与物流
05(非全日制)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仅供单独考试考生选择)
06(非全日制)国际贸易实务(仅供单独考试考生选择)
07(非全日制)外国直接投资与跨国经营(仅供单独考试考生选择)
08(非全日制)国际运输与物流(仅供单独考试考生选择)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3数学三 
815经济学综合 

国际贸易学单独考试科目(10人):
①111单考政治 
②288单考英语 
③788单考专业基础 
④888单考贸易综合

暂未公布

815经济学综合
1、《微观经济学》 (第八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美]罗伯特·S· 平狄克,丹尼尔·L· 鲁宾费尔德著,高远等译
2、《宏观经济学》(第十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010年,[美] 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兹 著,王志伟译
3、《西方经济学》(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高鸿业

788单考专业基础
1、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第四版)高鸿业著 人大
2、专业英语,经济类报刊

888单考贸易综合
1、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第二版,2008年4月,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唐宜红、张锡嘏著
2、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实务》(21 世纪经济与管理规划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冷柏军著
3、市场营销,《市场营销学》,华夏出版社,作者:(美)菲利浦 译者:俞利军

备注:815科目所含内容: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国际贸易学单考面向艰苦行业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企业主管单位人员定向招生。 其他请查看参考书目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介绍:赵忠秀
 
  ►个人简介
  赵忠秀,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经济学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经济学硕士(中央党校,1991),经济学学士(北京大学,1988)。兼任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商务部时评专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所长。1997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访问学者,2003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访问学者。2007年获得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10年获得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称号。2006年2月至2011年7月任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院长。2011年5月起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主要讲授课程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博士研究生)
  国际商务理论与战略(双语讲授,专业硕士研究生)
  国际经济学(双语讲授,本科生)
  Chinese Economic and Business System (英文讲授,留学生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商务、产业经济学、低碳经济学、西方经济学

  学术兼职
  Journal of Chinese Economic and Foreign Trade Studies (Emerald,ISSN: 1754-4408)主编
  《财贸经济》编委
  全国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
  北京市学位委员会经济学(2组)学科评议组成员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理事
  商务部“商务时评专家”
  International Academy for Global Business and Trade 会长(2009-2011)

  最近科研成果
  With Jiong Gong (2011)," Transfer Pricing under a Dynamic Tariff Scheme ," Dynamics of Continuous, Discrete and Impulsive Systems Series B: Applications & Algorithms, 18: 49-58 (SCI)
  With Kevin H. Zhang (2010), “ FDI and Industrial Productivity in China: Evidence from Panel Data in 2001-2006, ”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No.3, Vol.14, 656-665.(SSCI)
  With Zhi Lv (2009),"Global Supply Chain and the Chinese Auto Industry," The Chinese Economy, No.6, Vol. 42,27-44
  With Marie-Jose Rinaldi,William S. Lightfoot (2009),“ Does China Deserve the Market Economy Status?”, Journal of Chinese Economic and Foreign Trade Studies,No.2, Vol.2, 110-120.
  With Chengqi Wang(2008),“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pillover effect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ese manufacturing”,Journal of Chinese Economic and Foreign Trade Studies,No.1, Vol.1, 8-20.
  With Kevin H. Zhang (2007), “China's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in the World”, The Chinese Economy, No.6, Vol. 40, 6-2.
  With Huang Xiaoling, Ye Dongya and Paul Gentle(2007),” China’s Industrial Policy in Relation to 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China & World Economy, No.3, Vol.15,33-51. (SSCI)
  With Kevin H. Zhang (2007),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Technology Transfer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No.2,Vol.LX, 249-264.
  With Wang Chengqi (2005), “Sectoral Determinants of Foreign Ownership in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Th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Trade, Vol. 1, July 2005.
  With Chengqi Wang, “The Impact of Foreign Ownership, Local Ownership and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on Spillover Benefits from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Presented at 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lobal Busines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Seoul, South Korea, May 25-28,2005. Best conference paper award.
  With Johannes M.Bauer and Liu Fang, “Unleashing Telecommunication in a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China’s Path Reconciling Domestic Conditions and International Obligations”, presented at 54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Association, Orleans, May 27-31,2004.
  《企业出口影响因素的研究述评———基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视角》(与吕智合作),《国际贸易问题》2009年第9期。
  《两岸四地贸易关系的依存性、互补性和因果性研究》(与黄庆波合作),《财贸经济》2009年第7期。
  《对外贸易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实证分析》(与刘方合作),《财贸经济》2008年第5期。
  与薛进军、戴彦德合编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PP427。
  译著,《什么是国际商务》(Peter Buckley 主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与吕智联合编著,《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PP265。
  与王晓东联合编著, 《国际商务与物流》,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PP399。
  与孙华妤、潘红宇、刘晓惠合著,《汇率制度、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运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pp232。
  与裴长洪、彭磊合著,《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国际贸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pp401。

  主持课题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供应链管理国际化下的企业关系研究——以中国汽车制造企业为例(08BJY079)(2008.06-2010.12)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课题:美国国会对中国全面经济政策审查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动因、机理及中国的应对之策 (2009.12-2012.12)
  美国能源基金会:低碳经济的国际经验(2009.11-2010.12)

  主要获奖情况
  1998年,北京高校青年骨干教师
  1999年,获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论文三等奖
  2001年,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最佳博士论文奖
  2005年,获第九届全球贸易与经济发展国际研讨会(5月25-28日,首尔,韩国)会议最佳论文奖
  2006年,主持《国际运输与物流》课程建设,获北京市精品课程
  2006年,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化人才培养国家二类特色专业带头人
  2007年,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2008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2008年,获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著作三等奖
  2009年,Emerald LiteratiNetwork Highly Commended Award
  2009年,国际贸易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
  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10年,获得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称号

  ►联系方式
  Email: zhxzhao@uibe.edu.cn
 
 

国际贸易学 [020206]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2]经济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2]应用经济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02 国际贸易实务
03 外国直接投资与跨国经营
04 国际运输与物流
05(非全日制)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仅供单独考试考生选择)
06(非全日制)国际贸易实务(仅供单独考试考生选择)
07(非全日制)外国直接投资与跨国经营(仅供单独考试考生选择)
08(非全日制)国际运输与物流(仅供单独考试考生选择)
招生人数: 45
考试科目: 01-04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3 数学三
④815 经济学综合
05-08方向:
国际贸易学单独考试科目:
①111 单考政治
②288 单考英语
③788 单考专业基础
④888 单考贸易综合
备  注: 815 科目所含内容: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

国际贸易学单考面向艰
苦行业企业高层管理人
员、企业主管单位人员
定向招生。
其他请查看参考书目以
及我校“国际贸易学单
独考试招生简章”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介绍:白树强
 
  ►
个人简介
  白树强,经济学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习经历
  1982年毕业于原北京对外贸易学院海关管理系,并留校任教。1984-1986年在美国休斯顿大学商学院攻读MBA;1987-1990年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攻读国际贸易专业硕士课程;1990年下半年在美国南卡罗兰纳州大学商学院做访问学者。1996-1999年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职攻读国际贸易专业博士课程。

  工作经历
  1995年入选北京市社科战线跨世纪理论人才“百人工程”。1996年当选为北京市高等教育中青年优秀骨干教师。1999年上半年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进行WTO专题研究。2000年8-9月随中国教育部代表团在日内瓦WTO总部进行工作访问。2002年受国家派遣,自该年3月开始作为中国常驻WTO代表团一等秘书,在日内瓦WTO总部工作,主要负责贸易与发展、贸易与环境、贸易政策审议、新议题谈判等工作。2004年11-12月随亚洲代表团访问在比利时的EU总部、在日内瓦的UNCTAD和WTO总部。2005年4月和9月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的成员赴法国巴黎出席了UNESCO执行局第172届和173届会议。2005年12月受伊朗农业部的邀请,赴德黑兰出席“WTO与农业”国际研讨会。2006年9月至2007年8月底,作为富布赖特学者,在美国乔治敦大学法学院进行WTO专题研究工作,同时被该学院国际经济法研究中心聘为客座研究员。

  讲授课程
  现主要为本科生讲授《宏微观经济学》,为研究生讲授《产业经济学》及《国际经济学经典论文选讲》等课程以及开设专题学术讲座。

  学术研究方向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竞争理论与政策、多边贸易体制、世界贸易组织法、世界经济一体化、跨国公司国际竞争战略等问题。
  自80年代初开始研究GATT/WTO问题,分别担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WTO研究会副秘书长和关税研究中心副主任。现为国务院关税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商务部世贸司专家组成员。1995-96年被亚洲开发银行聘为法律顾问,参加《关于加强中国海关法制建设的项目》,负责外部审计、风险管理、反商业欺诈等子项目。主要著作有:《GATT海关估价协议评注》(1992)、《海关估价概论》(1996)、《全球竞争论》(2000)、《WTO海关估价协议导读》(2002)等,以及有关学术论文多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介绍:何茵
   
  ►
个人简介

  何茵,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

  教育背景
  美国科罗拉多经济系博士,2004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学士,1998

  ►工作经历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讲师/助理教授,2009.9至今
  《财经》杂志社经济学家,2009.2-2009.8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经济系访问学者,2008.1-2009.1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讲师/助理教授,2004.9-2008.1
  世界银行咨询员,2005-2006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经济系兼职讲师、教学助教与研究助教,1998.8-2004.5

  主要教授课程
  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实证研究
  国际经济学
  中级宏观经济学

  主要研究领域
  国际经济学(着重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知识产权、贸易与经济增长。

  ►联系方式
  电子邮件:yhe.uibe@gmail.com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介绍:葛嬴

  ►
个人简介
  葛嬴,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副院长。

  联系方式
  电子邮件:yige60@vip.sina.com

  教育背景
  浙江大学经济系学士 1995
  加拿大卡尔顿大学经济系硕士 1998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经济系博士 2004

  工作经历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学院助教 1995-1996
  加拿大卡尔顿大学经济系教学助教 1996-1998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经济系教学助教与研究助教 1998-2004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师 2004.2 至今

  教授课程
  国际贸易实证研究 (博士)
  微观经济学 (硕士、博士)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硕士)
  国际贸易(本科)

  研究领域
  国际贸易 公司金融 发展经济学 区域与城市经济学

  奖励与荣誉称号
  第十七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优秀论文三等奖(2012)
  第十六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优秀论文三等奖(2010)
  北京市教学名师 (2008)
  Second Prize of Essay Competition on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Poverty in China” held by World Institute for Development Economics Research, United Nation University (2005)
  Epstein Scholars Award (1998)
  Indira Gandhi Memorial Fellowship (1997)
  Randall Geehan Memorial Scholarship in Quantitative Economics (1997)

  主持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全球价值链与中国贸易竞争力研究”
  “211工程”项目:“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和出口企业生产率研究”

  Publications
  Finance
  "Financial Development, Bank Discrimination and Trade Credit," with J. Qiu,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31, 513-530, 2007
  "Debt Maturity Structure and Firm Investment," with V. Aivazian and J. Qiu, Financial Management, Vol. 34, Issue4, 107-119, 2005
  "Can Corporatization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Even Without Privatization?" with V. Aivazian and J. Qiu,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Vol. 11, Issue 5, 791-808, 2005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Manager Turnover: An Unusual Social Experiment," with V. Aivazian and J. Qiu,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Vol. 29, Issue 6, 1459-1481, 2005
  "The Impact of Leverage on Firm Investment: Canadian Evidence," with V. Aivazian and J. Qiu,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Vol. 11, Issue 1-2, 277-291, 2005
  Law
  "The Effects of the Labor Contract Law on Chinese Labor Market," with Fan Cui and Fengchun Jin, Journal of Empirical Legal Studies, Vol. 10, Issue 3, 462-483, 2013
  Economics
  "Multinational Price Premium," with Huiwen Lai and Susan Chun Zhu,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forthcoming
  "Region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with Yanjing Chen, Yu Gao, and Juan Li, Urban Studies, forthcoming
  "Border Trade and Regional Integration," with Yin He, Yeheng Jiang and Xiaopeng Yin, 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forthcoming
  "Efficiency Sorting among Foreign Affiliates: Evidence from China," with Yasheng Chen, Huiwen Lai, Qing Liu, World Economy, forthcoming
  "Do Chinese Unions have “Real” Effects on Employee Compensation?" Contemporary Economic Policy, Vol. 32, Issue 1, 187-202, 2014
  "Globalization and Gender Inequality," with Chi Wan, Huiwen Lai, and Zhihong Chen, World Development, Vol.44, 256-266, 2013
  "Unions and Firm Innovation in China: Synergy or Strife?" with Tony Fang, China Economic Review, Volume 23, Issue 1, 170-180, 2012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Wage Inequality:  Evidence From China," with Zhihong Chen and Huiwen Lai, World Development, Volume 39, Issue 8, 1322-1332, 2011
  "Distributional Overlap: Simple, Multivariate, Parametric and Non-Parametric Tests for Alienation, Convergence and General Distributional Difference Issues," with G. Anderson and T. Leo, Econometric Reviews, Volume 29, Issue 3: 247 - 275, 2010
  "Globalization and Industry Agglomeration in China," World Development, Vol. 27, No. 3: 550-559, 2009.
  "Intercity Income Inequality, Growth and Convergence in China," with G. Anderson, Journal of Income Distribution, Vol. 18, No. 1, 70-89, 2009
  "Foreign Ownership and Productivity in Joint Ventures," with Y. Ch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Vol. 56, 895-920, 2008
  "The Effect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n Urban Wage,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Urban Studies, Vol.43, No.9, 1439-1450, 2006
  "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Cities," with G. Anderson, 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 Vol. 35, Issue 6, 756-776, 2005
  "Do Economic Reforms Accelerate Urban Growth? The Case of China," with G. Anderson, Urban Studies, Vol. 41, No. 11: 2197-2210, 2004

  Working Papers
  Trade Cost and Corruption: Evidence from China, with Jie Mao, Huiwen Lai and Susan Chun Zhu, 2014
  Transportation Mode and Supplier Heterogeneity, with Huiwen Lai, Chia-Hui Lu and Susan Chun Zhu, 2014
  The Cooperative Roles of Chinese Unions in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with Tony Fang and Youqing Fan, 2013
  Intermediates Imports and Intra-firm Wage Inequality, with Tony Fang and Yeheng Jiang, 2013
  Intermediate Imports and Productivity Gains from Trade Liberalization, with Huiwen Lai and Susan Chun Zhu, 2011

  Referee Work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 China Economic Review,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Urban Studies, 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International Economic Journal,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 World Development, Journal of Empirical Legal Studies, World Economy, 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 Papers in Regional Science, Economics & Politics,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China: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Research Council of Canada (SSHRC external reviewer), British Journal of Industrial Relations, European Journal of Fina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power,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介绍:马湘君
 
  ►
个人简介
  马湘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讲师。

  ►联系方式
  电子邮件:xma.uibe@gmail.com

  教育背景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经济学系博士 2012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经济学系硕士 2008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学士 2006

  研究领域
  国际贸易、应用微观经济学、转移定价、政治经济

  工作经历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助理教授,2012.9. 至今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经济学系讲师,2009 & 2012

  教授课程
  经贸研究与论文写作(本科)
  微观经济学(本科)

  工作论文
  “Do Taxes Influence the Organizational Boundaries of International Firms? An Income-Shifting Channel through Transfer Pricing,” in progress
  “Export Prices of U.S. Firms,” with James Harrigan and Victor Shlychkov, NBER working paper
  “More Trade Protection in Swing States? Evidence from U.S. Senate Elections,” with John McLaren, in progress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介绍:马捷
 
  ►个人简介
  马捷,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副教授。

  联系方式
  电子邮件:pkujiema@gmail.com

  教育背景
  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 1994
  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 1997
  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经济学博士 2006

  工作经历
  北京大学助教 1997-1999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J. L. Kellogg Graduate School of Management, 访问学者 1999.9-2000.3
  北京大学讲师 1999-2002
  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研究助理(Part-time academic job) 2003.12-2005.9
  北京大学讲师/助理教授 2006-2012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师 2012.7至今

  教授课程
  产业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经贸研究与论文写作(本科)
  高级微观经济专题/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国际贸易(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管理经济学(MBA)
  管理经济学(EDP)

  研究领域
  国际经济学,中国贸易政策与投资政策
  政治经济学,中国贸易政策与投资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公共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产业经济学

  奖励与荣誉称号
  Chinese Student Awards, The Great Britain-China Educational Trust, 2005
  Overseas Research Student Awards, 2002-2005
  Research Studentship in the Economics Division of School of Social Sciences,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2002-2003
  2011年度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评卷工作优秀评卷员,北京教育考试院 2011
  北京大学第十一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与李飞合作),北京大学 2011
  进入第二届“浦山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第三轮(最后一轮)评审,(与李飞合作),中国世界经济学会 2010
  蒙代尔国际经济学论文奖,(与周纪冬合作),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2003
  由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蒙代尔教授于2003年3月20日亲自颁奖
  北京大学通用电气奖教金 2000-2001
  北京大学优秀班主任三等奖 1998-1999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中国经济研究奖学金 1995-1996
  北京大学方正奖学金 1994-1995

  国际匿名审稿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Market size, local sourcing and policy competition for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in the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dvertising Subsidy and International Oligopolistic Competition”, (with Alistair M. Ulph),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vol. 20 (2012), pp. 793-806.
  “Is an export subsidy a robust trade policy recommendation toward a unionized duopoly?”, Economics and Politics, vol. 20 (2008), pp. 141-155.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with uncertainty and learning”, (with Alan Ingham and Alistair M. Ulph), Energy Policy, vol. 35 (2007), pp. 5354-5369.

  中文发表论文
  市场规模、利润侵蚀和对于多产品跨国企业的政策竞争(与岳阳、段颀合作),经济研究,2012年第2期
  受工会影响的国际寡头竞争与环境倾销(与段颀合作),经济研究,2009年第5期
  出口退税是一项稳健的贸易政策吗?(与李飞合作),经济研究,2008年第4期
  反倾销、国际寡头竞争与战略性贸易政策,(与冯泓合作),产业经济评论,2002年第1卷第2期
  差别产品双头竞争与最优进口税的决定,世界经济,2002年第6期
  以寡头竞争为基础的贸易理论与贸易政策:I. 基本问题与分析框架,(与周纪冬合作),产业经济评论,2002年第1卷第1期
  国际多市场寡头条件下的最优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一个初步分析,经济研究,2002年第5期
  不完全竞争、非对称信息下的最优进口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与周纪冬合作),经济研究,2001年第7期
  一类环境保护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与袁诚合作),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年第5期
  战略性经营者激励选择与国际市场份额竞争,经济研究,2000年第8期
  恶性竞争的产权基础,(与张维迎合作),经济研究,1999年第6期

  其它发表情况
  以寡头竞争为基础的贸易理论与贸易政策:I. 基本问题与分析框架,(与周纪冬合作),载臧旭恒与林平主编《现代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反倾销、国际寡头竞争与战略性贸易政策,(与冯泓合作),载臧旭恒与林平主编《现代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战略性经营者激励选择与国际市场份额竞争,载陈国富主编《委托——代理与机制设计:激励理论前沿专题》,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恶性竞争的产权基础,(与张维迎合作),载段文斌主编《产权、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新制度经济学前沿专题》,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恶性竞争的产权基础,(与张维迎合作),载林毅夫主编《中国经济学1999》,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北旅法人股转让案例,载盛洪主编《最新中国企业并购案例经典》,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其它职业活动
  中国国际贸易研究会(CTRG)副会长 2010.5至今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中心研究员 2007.5至今
  Referee for Economics and Politics (1),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1), B.E. Journal of Economic Analysis and Policy (1),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 (1),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4) , World Economy (2) ,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1)
  中文期刊匿名审稿人:经济研究,世界经济,产业经济评论,经济论文(台湾中研院经济所)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介绍:余心玎
 
  ►个人简介
  余心玎,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讲师

  联系方式
  邮箱:yuxd@uibe.edu.cn

  教育背景
  2009 - 2014 清华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 博士
  2011.9 - 2012.9 哥伦比亚大学 商学院 联合培养博士生
  2005 - 2009 厦门大学 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学士

  研究领域
  国际贸易 国际金融 全球价值链 产业经济学

  工作经历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讲师 2014.8 至今

  教授课程
  中国外资政策(本科)

  发表论文
  “Productivity, Profitability, Production and Export Structures along the Value Chain in China”, with Jiandong Ju,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forthcoming.
  全球价值链上的中国角色——基于中国行业上游度和海关数据的研究(与鞠建东合作),南开经济研究,2014,(3):39-52.
  全球价值链研究及国际贸易格局分析(与鞠建东合作),经济学报,2014,1(2):126-149.
  企业出口与生产率的关系——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技术经济,2014,33(4):107-113.

  媒体发表
  全球价值链固化 中国如何突围(与孙时联,鞠建东合作),经济参考报,2013 年7 月23 日.

  工作论文
  “Factor Structure, Industrial Dynamics, and the Great Moderation”, with Jiandong Ju and Wei Liao, in progress.
  “Global Patterns of Manufacturing: Specialization and Value Capture in Different Countries”, with Zhi Wang, Shang-Jin Wei and Kunfu Zhu, in progress.
  “The Impact of Inter-Country Conflicts on International Trade”, with Yingxin Du, Meixin Guo and Jiandong Ju, in progress.

  会议报告
  2014  Global Value-Chain Training and Research Workshop, Beijing
  2013  IEFS China Conference, Shanghai
  2013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lobal Value Chains and Structural Adjustments, Beijing
  2012  Tsinghua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Winter Meeting, Beijing

  主要荣誉
  清华校友-康世恩专项奖学金(2009-2010)
  厦门大学优秀毕业生(2009),国家奖学金(2005-2006),国家奖学金(2007-2008)
 
 

对外经贸大学专业就业前景分析:国际贸易学
就业前景
  国际贸易学专业就业率比较高,社会对于此类人才的需求变大。随着我国外贸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拥有专业知识的高技能人才越来越受企业的青睐。且此专业研究生的就业机会比本科生多一些。

  就业方向
  就业大致有以下几个方向
  1、企业外贸部门中从事一般性进出口业务的谈判、生活及工作接待专业人员,一般贸易交往中各种资料、合同的草拟、贸易交易实务、结算实用型专业人员;
  2、三资企业中从事和参与企业贸易外事活动的实用型专业人员;
  3、旅游业、对外饮食服务和其它行业中,从事商贸活动,经营的实用型专业人员;
  4、跟经济相关的职业如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保险等专业人员。

  职业规划
  如今对人才的要求有了全面提升,不仅要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一定年限的实物操作经验,同时,国家颁发的资格证书、就业资格证书是最重要的岗位敲门砖,懂得国内外贸易法规和操作惯例,从业经验丰富是获得高薪的关键,比如目前具有单证员证书者非常少,有证书者月薪一般可达五千元,而国际贸易单证操作技能是每个从事国际贸易业务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大学生进入外贸、外资企业工作,一般都是从单证操作员做起,因此如果大学毕业生求职前取得单证员证书,第一份工作的收入就比一般白领高得多。

  根据近两年的行业发展,当前急需的国际商务谈判人才主要涉及的领域有信息通讯、生物工程与医药、环境保护、新材料与新能源、现代农业、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与奥运、世博会相关的建设,与市场开发领域的招商引资、海外融资、上市与开拓海外市场等活动。国际贸易的成交金额动辄数百万美元,对企业来说国际商务谈判师是外贸企业中不可或缺的人物,特别是有职业证书和实际经验的国际商务谈判人才在猎头市场中往往是有价无市。

  就业率分析
  据对外经贸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4届国际贸易学毕业生质量报告已经公布,详情如下:
专业名称及代码 毕业总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国际贸易学020206 84 82 97.62%
  由数据可知,对外经贸大学的国际贸易学专业研究生就业率非常高,除2人暂时没有明确的就业去向以外,皆实现了各方面的安置与就业。
2017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考研报录比:020206国际贸易学
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院信息,2017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020206国际贸易学考研报录比信息已发布,详情如下:
招生学院 专业名称 报考数 录取数
(001)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020206)国际贸易学 515 52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学专业考研初试科目 如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学专业2017年研究生招生简章考研招生目录

招生年份: 2017

招生人数:55=45(01-04)+10(05-08)

专业代码020206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复试科目或内容 初试参考书目或教材

01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02 国际贸易实务
03 外国直接投资与跨国经营
04 国际运输与物流
05(非全日制)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仅供单独考试考生选择)
06(非全日制)国际贸易实务(仅供单独考试考生选择)
07(非全日制)外国直接投资与跨国经营(仅供单独考试考生选择)
08(非全日制)国际运输与物流(仅供单独考试考生选择)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3数学三 
815经济学综合 

国际贸易学单独考试科目(10人):
①111单考政治 
②288单考英语 
③788单考专业基础 
④888单考贸易综合

暂未公布

815经济学综合
1、《微观经济学》 (第八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美]罗伯特·S· 平狄克,丹尼尔·L· 鲁宾费尔德著,高远等译
2、《宏观经济学》(第十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010年,[美] 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兹 著,王志伟译
3、《西方经济学》(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高鸿业

788单考专业基础
1、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第四版)高鸿业著 人大
2、专业英语,经济类报刊

888单考贸易综合
1、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第二版,2008年4月,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唐宜红、张锡嘏著
2、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实务》(21 世纪经济与管理规划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冷柏军著
3、市场营销,《市场营销学》,华夏出版社,作者:(美)菲利浦 译者:俞利军

备注:815科目所含内容: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国际贸易学单考面向艰苦行业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企业主管单位人员定向招生。 其他请查看参考书目


专业名称:国际贸易学     专业代码:020206     门类/类别:经济学     学科/类别:应用经济学

开设专业院校: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物资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天津工业大学 南开大学 天津商业大学 天津财经大学 河北经贸大学 河北大学 山西财经大学 内蒙古财经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辽宁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沈阳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 吉林财经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长春工业大学 吉林大学 哈尔滨商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上海社会科学院 上海海事大学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东华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南京审计大学 苏州大学 东南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江南大学 南京财经大学 南京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江苏大学 宁波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安徽大学 安徽财经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福州大学 厦门大学 江西财经大学 山东财经大学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工商学院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郑州大学 河南工业大学 河南大学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大学 中南大学 湘潭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财经大学 中山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暨南大学 深圳大学 广西大学 海南大学 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工商大学 重庆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贵州财经大学 贵州大学 云南财经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大学 西北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西安财经学院 兰州财经大学 新疆财经大学


专业解析:

以天津商业大学为例
一、学科概况
  国际贸易学是研究国家(地区)间商品与劳务交换的理论与方法的学科,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具有很强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的学科。它同世界经济学、金融学、国际法学等学科关系密切。它对推动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促进各国和全球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增强的背景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国际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建设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学科将为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做出有益的贡献。
国际贸易专业硕士点设立于2003年,归属于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尽管国际贸易专业硕士点是一个新建的硕士点,但却有着雄厚的师资力量和支撑学科发展的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教研科室,尤为突出的是WTO研究中心和现代日本经济研究所的设立,为该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天津商业大学从事国际贸易学专业教学与研究的教师共有1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5人、博士5人,在读博士7人, 45岁以下的教师占85%。年富力强,精明强干是国际贸易专业学术团队的一大特点。最为突出的是该专业科研成果突出,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15项,获省部级奖4项,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或教材50多部,一些成果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致力于培养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坚持改革开放,具有严谨求实的思想作风和较高精神文明修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努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本学科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掌握国际经济学基本原理和较系统的国际贸易专门知识;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观察分析国际经济关系与国际贸易问题的能力;毕业后可承担本学科教学、科研工作和中高层的对外贸易管理工作。

  三、研究方向
  国际贸易学专业下设三个研究方向
  (1)国际贸易政策研究
  (2)中日经贸关系研究
  (3)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研究 

此专业大学排名:

0202 应用经济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66 所,本次参评58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55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1 北京大学 A+
2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A+
3 10034 中央财经大学 A+
4 10036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A
5 10173 东北财经大学 A
6 10272 上海财经大学 A
7 10384 厦门大学 A
8 10003 清华大学 A-
9 10055 南开大学 A-
10 10246 复旦大学 A-
11 10421 江西财经大学 A-
12 10422 山东大学 A-
13 1052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A-
14 10651 西南财经大学 A-
15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A-
16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B+
17 10038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B+
18 10070 天津财经大学 B+
19 10140 辽宁大学 B+
20 10183 吉林大学 B+
21 10284 南京大学 B+
22 10286 东南大学 B+
23 10335 浙江大学 B+
24 10353 浙江工商大学 B+
25 10456 山东财经大学 B+
26 10486 武汉大学 B+
27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
28 10532 湖南大学 B+
29 10558 中山大学 B+
30 10559 暨南大学 B+
31 11482 浙江财经大学 B+
32 10007 北京理工大学 B
33 10011 北京工商大学 B
34 10125 山西财经大学 B
35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B
36 10247 同济大学 B
37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B
38 10273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B
39 10280 上海大学 B
40 10327 南京财经大学 B
41 10357 安徽大学 B
42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B
43 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B
44 10593 广西大学 B
45 10611 重庆大学 B
46 10689 云南财经大学 B
47 10200 东北师范大学 B-
48 10240 哈尔滨商业大学 B-
49 10251 华东理工大学 B-
50 10285 苏州大学 B-
51 10319 南京师范大学 B-
52 10337 浙江工业大学 B-
53 10378 安徽财经大学 B-
54 10385 华侨大学 B-
55 10475 河南大学 B-
56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B-
57 10534 湖南科技大学 B-
58 10610 四川大学 B-
59 10730 兰州大学 B-
60 11799 重庆工商大学 B-
61 11846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B-
62 90026 军事经济学院 B-
63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C+
64 10207 吉林财经大学 C+
65 10403 南昌大学 C+
66 10427 济南大学 C+
67 10459 郑州大学 C+
68 10484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C+
69 10511 华中师范大学 C+
70 10536 长沙理工大学 C+
71 10574 华南师范大学 C+
72 10592 广东财经大学 C+
73 10697 西北大学 C+
74 10766 新疆财经大学 C+
75 11560 西安财经学院 C+
76 11646 宁波大学 C+
77 11832 河北经贸大学 C+
78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C
79 10075 河北大学 C
80 10126 内蒙古大学 C
81 10270 上海师范大学 C
82 10276 华东政法大学 C
83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C
84 10295 江南大学 C
85 10299 江苏大学 C
86 10320 江苏师范大学 C
87 10338 浙江理工大学 C
88 10433 山东理工大学 C
89 10589 海南大学 C
90 10652 西南政法大学 C
91 10656 西南民族大学 C
92 10671 贵州财经大学 C
93 10673 云南大学 C
94 10741 兰州财经大学 C
95 11287 南京审计大学 C
96 11414 中国石油大学 C
97 10052 中央民族大学 C-
98 10053 中国政法大学 C-
99 10058 天津工业大学 C-
100 10069 天津商业大学 C-
101 10139 内蒙古财经大学 C-
102 10360 安徽工业大学 C-
103 10602 广西师范大学 C-
104 10657 贵州大学 C-
105 10681 云南师范大学 C-
106 10718 陕西师范大学 C-
107 10759 石河子大学 C-
108 11664 西安邮电大学 C-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2017年)0202 应用经济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66 所,本次参评58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55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1 北京大学 A+
2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A+
3 10034 中央财经大学 A+
4 10036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A
5 10173 东北财经大学 A
6 10272 上海财经大学 A
7 10384 厦门大学 A
8 10003 清华大学 A-
9 10055 南开大学 A-
10 10246 复旦大学 A-
11 10421 江西财经大学 A-
12 10422 山东大学 A-
13 1052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A-
14 10651 西南财经大学 A-
15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A-
16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B+
17 10038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B+
18 10070 天津财经大学 B+
19 10140 辽宁大学 B+
20 10183 吉林大学 B+
21 10284 南京大学 B+
22 10286 东南大学 B+
23 10335 浙江大学 B+
24 10353 浙江工商大学 B+
25 10456 山东财经大学 B+
26 10486 武汉大学 B+
27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
28 10532 湖南大学 B+
29 10558 中山大学 B+
30 10559 暨南大学 B+
31 11482 浙江财经大学 B+
32 10007 北京理工大学 B
33 10011 北京工商大学 B
34 10125 山西财经大学 B
35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B
36 10247 同济大学 B
37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B
38 10273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B
39 10280 上海大学 B
40 10327 南京财经大学 B
41 10357 安徽大学 B
42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B
43 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B
44 10593 广西大学 B
45 10611 重庆大学 B
46 10689 云南财经大学 B
47 10200 东北师范大学 B-
48 10240 哈尔滨商业大学 B-
49 10251 华东理工大学 B-
50 10285 苏州大学 B-
51 10319 南京师范大学 B-
52 10337 浙江工业大学 B-
53 10378 安徽财经大学 B-
54 10385 华侨大学 B-
55 10475 河南大学 B-
56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B-
57 10534 湖南科技大学 B-
58 10610 四川大学 B-
59 10730 兰州大学 B-
60 11799 重庆工商大学 B-
61 11846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B-
62 90026 军事经济学院 B-
63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C+
64 10207 吉林财经大学 C+
65 10403 南昌大学 C+
66 10427 济南大学 C+
67 10459 郑州大学 C+
68 10484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C+
69 10511 华中师范大学 C+
70 10536 长沙理工大学 C+
71 10574 华南师范大学 C+
72 10592 广东财经大学 C+
73 10697 西北大学 C+
74 10766 新疆财经大学 C+
75 11560 西安财经学院 C+
76 11646 宁波大学 C+
77 11832 河北经贸大学 C+
78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C
79 10075 河北大学 C
80 10126 内蒙古大学 C
81 10270 上海师范大学 C
82 10276 华东政法大学 C
83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C
84 10295 江南大学 C
85 10299 江苏大学 C
86 10320 江苏师范大学 C
87 10338 浙江理工大学 C
88 10433 山东理工大学 C
89 10589 海南大学 C
90 10652 西南政法大学 C
91 10656 西南民族大学 C
92 10671 贵州财经大学 C
93 10673 云南大学 C
94 10741 兰州财经大学 C
95 11287 南京审计大学 C
96 11414 中国石油大学 C
97 10052 中央民族大学 C-
98 10053 中国政法大学 C-
99 10058 天津工业大学 C-
100 10069 天津商业大学 C-
101 10139 内蒙古财经大学 C-
102 10360 安徽工业大学 C-
103 10602 广西师范大学 C-
104 10657 贵州大学 C-
105 10681 云南师范大学 C-
106 10718 陕西师范大学 C-
107 10759 石河子大学 C-
108 11664 西安邮电大学 C-

数据来源: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2007年国际贸易学专业学校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A+ 8 复旦大学 A 15 中山大学 A
2 南开大学 A+ 9 中国人民大学 A 16 中央财经大学 A
3 浙江大学 A+ 10 上海财经大学 A 17 宁波大学 A
4 东北财经大学 A+ 1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A 18 南京农业大学 A
5 湖南大学 A+ 12 南京大学 A 19 西南财经大学 A
6 厦门大学 A 13 辽宁大学 A 20 华中科技大学 A
7 武汉大学 A 14 西安交通大学 A      
 
B+等(30个):浙江工业大学、暨南大学、上海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东南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广东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湖北大学、江南大学、广西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黑龙江大学、长春税务学院、上海海事大学、重庆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安徽财经大学、江苏大学、兰州商学院、山东财政学院、中国农业大学
 
 
B等(30个):浙江工商大学、深圳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安徽大学、西北大学、贵州财经学院、沈阳工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山东经济学院、东华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天津工业大学、云南财经大学、中南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华南农业大学、长春工业大学、云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四川大学
 
 
C等(21个):名单略
    2015-2016年国际贸易学专业学校排名
排 名
学校名称
星 级
开此专业学校数
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5★ 165
2 南开大学 5★ 165
3 中国人民大学 5★ 165
4 中央财经大学 5★ 165
5 厦门大学 5★ 165
6 天津财经大学 5★ 165
7 东北财经大学 5★ 165
8 中国农业大学 5★ 165
9 浙江工业大学 5★ 165
10 上海交通大学 4★ 165
11 暨南大学 4★ 165
1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4★ 165
13 清华大学 4★ 165
14 武汉大学 4★ 165
15 湖南大学 4★ 165
16 东南大学 4★ 165
17 华中科技大学 4★ 165
18 西南财经大学 4★ 165
19 浙江工商大学 4★ 165
20 西安交通大学 4★ 165
 
国际贸易学研究生考试科目:
招生院系及代码 二级学科名称及代码 考试科目 复试内容及办法
010经济学 020206国际贸易学 101政治
201英一
303数学
④801经济学综合(含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
1.英语听力测试、口语面试2.就个人在经济学方面的最具代表性的成果(如课程论文)或研究计划进行陈述与答辩3.本专业综合知识面试

国际贸易学考研参考书:
1.《微观经济学》(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美]罗伯特•S•平狄克,丹尼尔•L•鲁宾费尔德著,高远等译;
2.《宏观经济学》(第十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010年,[美] 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兹 著,王志伟译;
3.《西方经济学》(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高鸿业;
4.专业英语(经济类),不指定参考书。
 
国际贸易学研究生就业方向:
1,企业外贸部门中从事一般性进出口业务的谈判、生活及工作接待专业人员,一般贸易交往中各种资料、合同的草拟、贸易交易实务、结算实用型专业人员。
2,三资企业中从事和参与企业贸易外事活动的实用型专业人员。
3,旅游业、对外饮食服务和其它行业中,从事商贸活动,经营的实用型专业人员。
4,跟经济相关的职业如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保险等专业人员。 国际贸易学专业就业率在所有专业中名列前茅,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对外贸人才的需求迅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