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官网

更新时间:2022-02-21 10:19:10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Add 浙江农林大学学姐
为你免费答疑

关于《浙江农林大学考研》我们搜集了部分浙江农林大学考研真题和复试资源,免费赠送;并提供有偿的浙江农林大学初试/复试/调剂辅导(收费合理,内部资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领资源或了解研究生辅导的,请加网页上的学姐微信。浙江农林大学官网来自浙江农林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及历年考研分数线数据的汇总(学校网站一般不稳定,或存留的分数线年限较少)。以下即是浙江农林大学历年考研分数线,希望对浙江农林大学考研报考有用。

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官网:

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简介:
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是浙江农林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前身是1958年创办的林学系,是学校发展壮大的基础。63年来在老一辈林学家、教育家开拓进取和艰苦创业精神激励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林业人才。
学院的前身是1958年建校之初的林学系,经历了1989年林学系与经济林系两系合并、1998年更名资源与环境系、2002年更名生命科学学院、2005年更名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环境科技学院)、2006年更名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等时期变革。在学院发展的过程中,培育发展壮大了14个学科(系)、17个专业,部分学科专业划出陆续建立新的学院,为学校发展壮大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职工179人(含博士后16人),其中专任教师126人(96.8%为博士);教授47人、副教授44人,博士生导师29人,硕士生导师89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重点创新团队5个;有国家“杰青”2人,国家“长江学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浙江省“劳动模范”、省特级专家1人,浙江省万人计划、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浙江省“千人”、钱江学者等省级人才8人;拥有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林业和草原教学名师、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先进个人、中国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奖、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共6人,浙江省农业科技突出贡献者2人、浙江省教坛新秀1人、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2人、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浙江省巾帼建功标兵1人、浙江省五星级青年教师1人、浙江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6人,外聘客座教授30余人。
学院于1999年开始试行学科制,在竹类、经济林及造林教研室的基础上成立森林培育学科,2003年全面实行学科制管理,实现了人人有学科归属、有研究方向。现有林学、生态学、生物学3个一级学科,林学和生态学为省一流学科(A类),其中林学同时为国家林业与草原局重点学科,林学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全国排名并列第四,为浙江农林大学高峰学科,生态学学科同时为浙江农林大学高原学科,植物学学科为省重点建设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和国家林业与草原局重点培育学科。
学院现有林学一级博士学位点、博士后流动站、竹资源与高效利用博士培养项目,林学、生物学、生态学一级硕士点3个,森林培育等二级学术型硕士点9个,林业专业学位点1个,在校博士生60余人,硕士生740余人。现有林学(中加合作办学项目)、林学、生态学、生物技术、林学(林业技术定向培养)、森林保护学等6个本科专业(方向),在校本科生900余人。其中林学、生态学为国家级专业,林学专业还被列为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生物技术专业为浙江省特色专业。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国家级林学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
学院建有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生物农药高效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竹业科学与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与草原局香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林业与草原局铁皮石斛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林业与草原局冬青工程研究中心、香榧产业国家创新联盟、铁皮石斛产业国家创新联盟、浙江省现代森林培育技术重点实验室、生物农药浙江省工程实验室、浙江省绿色农药2011协同创新中心、国家林业与草原局天目山定位站、浙江省竹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林木种质资源保育与利用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国家林业与草原局林木良种基地、天目山森林生态系统浙江省野外观测研究站等省部级科研平台16个。拥有一批先进的科学仪器设备,总值1.1亿元。我院绿色农药协同创新中心通过农药登记试验单位资质认证,在农林用农药上具有合法的检测资质。
近五年来,学院新增科研项目666项,其中国家级99项(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8项,国家杰青1项,重点基金3项),累计到位科研经费3.1亿元。发表学术论文759篇,其中SCI论文341篇(一区论文61篇),一级期刊168篇,参与论文在《Science》《Nature》等期刊发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3件。主持获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4项。
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专业和师资优势,以“一根科技竹、两颗富民果、三株小仙草”,打造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浙江样板,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浙农林经验”。先后有500余位师生在贵州、四川、安徽等地50余个县、市(区)开展技术指导与社会服务,与四川宜宾共建林竹产业研究院,获四川省委书记高度肯定。每年培训农技人员1000多人次,累计为各地新增产值200亿元;与省内30余个县市区签订科技合作协议,与百余家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派出科技特派员100余人次,开展技术培训100余场次,培训林技员、林农1万余人。干果团队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中央媒体集中报道,誉为“最美科技人员”,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被授予“2019中国全面小康十大杰出贡献人物”“浙江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芬兰、澳大利亚、瑞典、法国等国家(地区)2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的校际合作关系,开展学术交流、联合办学、科学研究等活动。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合作举办林学专业本科教育、共建竹子研究院。“亚热带森林资源培育与高效利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入选国家“111”计划。获批国家留基委中加亚热带森林培育乡村振兴人才项目和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型人才国际培养项目,推动教师互访合作和青年教师访学进修,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国际视野。
学院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学院积极实行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决策运行机制,关心师生员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在构建和谐学院中,集中凝炼“家”文化,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教职工之家、学子之家、校友之家。学院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全国模范职工小家”“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状”“浙江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浙江省教育系统‘三育人’先进集体”“浙江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等荣誉称号。
学院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对接国家生态文明与乡村振兴战略,对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和支持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区域战略需求,聚焦国家“一流学科”和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生态性研究型大学目标,构建起适合学院发展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全面提高学院办学综合实力,努力把学院建设成特色鲜明的一流研究型学院!
 
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联系方式: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学6       
邮编:311300

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发展历程:
1958年,天目林学院林学系成立;
1966年,因“天目林学院”改名为“浙江林学院”,更名为浙江林学院林学系;
1985年,林业84级部分师生转出,参与组建园林系(园林学院);
1986年,林业经济管理专业划出,参与组建林经系(经济管理学院);
1986年,竹类栽培与利用专业85级划出,参与组建林工系(工程学院);
1989年,经济林系与林学系合并为林学系;
1998年,更名为资源与环境系;
2002年,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旅游专业划出,参与组建旅游系(旅游学院);
2002年,更名为生命科学学院;
2005年,更名为林业与生物技术(环境科技)学院;
2005年,中药学专业、中药学科划出,参加组建食品与药学学院;
2006年,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专业划出,森林经理学科、生态学科土壤学部分教师转出,参与组建环境科技学院;
2006年,更名为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2007年,植物保护、园艺学专业,园艺学科划出,参与组建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
2008年,中药学专业、中药学科重新并入;
2010年,因“浙江林学院”升格为“浙江农林大学”,更名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2012年,动物科学专业、动物学科划出,参与组建动物科技学院(筹);
2021年,中药学专业、生物制药专业、中药学科划出,参与组建食品与健康学院(现代粮食产业学院)。
 
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学科设置:
林学学科(省一流学科(A类)、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省重点高校优势特色学科、高峰学科)
林学一级学科是在森林培育、林木遗传育种、森林保护、植物学等相关学科发展的基础上组建的,现为高峰学科。始建于1958年,2011年获批林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同年被列为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2012年获批“竹源与高效利用”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014年状批林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6年被列为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和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2017年列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优势特色学科;2017年获批林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建有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农药高效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省部级平台11个。
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1、森林培育
重点开展竹子、特色经济林、南方珍贵树种等生长发育与品质调控的理论与技术研究。
2、林木遗传育种
重点开展亚热带重要树种的育种资源保育与评价,重要经济性状的功能基因挖掘与分子辅助育种,优异种质的聚合创制研究。
3、森林经理
重点开展森林固碳增汇与监测、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与技术、森林资源遥感监测与信息技术、森林及其环境评价与规划设计等领域研究。
4、森林保护
重点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成灾规律、林用生物农药新产品开发及精准使用技术、林业重大有害生物防控理论和技术等研究。
5、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重点开展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植物资源化学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研究,林药林菌资源保育与利用、森林康养与林下经济等研究。
 
生态学学科(省一流学科(A类)、高原学科)
生态学一级学科是在生态学、植物学、森林保护和中药学等相关学科发展的基础上组建的,现为高原学科。学科成立于1999年,200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批浙江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同年获一级学位授子权;2016年获批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学科拥有国家林业局陆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一浙江天目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和全球AERONET网络中长江三角洲区域监测网络,毛竹和雷竹林碳一水通量铁塔观测系统,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与固碳减排重点实验室以及低碳与物联网技术联合实验室等研究平台。
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1、植物生态
紧扣逆境条件下林木生理生态响应机制,阐明各种胁迫(酸雨、雾霾、重金属、辐射、高温、干显以及盐胁迫)条件下典型树种生理生态学适应机理,揭示环境胁迫下树木生理生态与遗传基础、主要胁迫因子之间相互关系以反对木本植物叠加影响,为区域植被恢复的树种选择和生态产业提供人才保障。
2、森林生态
紧扣全球变化背景下森林生态功能的响应这一焦点问题,系统、全面地研究亚热带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减排潜力和在“治污水、防洪水、保供水”中的独持生态功能,为国家制定“增汇减排”的相关重大战略决策和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提供智力支撑。
3、城市生态
基于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从个体、生态系统和量观三个尺度深入开展城市植物气体交换特征及其对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响应,城市植被VOCs释放对大气组分影响和城市景观格局及森林康养功能的研究,在植物VOCs释放及保健功能研究领域形成了优势,为浙江乃至长三角区域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城市生态建设以及应对未来全球变化的城市生态环境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生物学学科(培育学科)
生物学学科是在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森林保护、植物学等相学科发展的基础上组建的,现为培育学科。学科始建于1999年,2011年获批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支撑“植物与动物学”学科2018年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与林学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农药高效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省部级平台11个。
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1、植物学
重点开展观赏植物、食用植物、珍稀濒危植物等资源综合利用、光合与逆境生理、次生代谢等方面研究,并通过相关基因研究以阐释内在的调控机制。
2、微生物学
重点开展植物病原生物基础理论与防治技术研究,生防微生物作用机理与开发应用研究,食品、环境等资源微生物的挖掘、产业化及作用机制研究。
3、遗传学
重点开展模式植物、珍贵林木和药材的产量、品质、抗逆等性状遗传变异规律、重要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以及种质创新研究。
4、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主要基于生物信息学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模式植物、重要亚热带林木生长、发育和逆境下的基国转录调控、分子互作和网络通路等进行研究。

添加浙江农林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浙江农林大学考研分数线、浙江农林大学报录比、浙江农林大学考研群、浙江农林大学学姐微信、浙江农林大学考研真题、浙江农林大学专业目录、浙江农林大学排名、浙江农林大学保研、浙江农林大学公众号、浙江农林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浙江农林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浙江农林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