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官网
更新时间:2022-02-18 09:43:35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Add 长春理工大学学姐
为你免费答疑
为你免费答疑
关于《长春理工大学考研》我们搜集了部分长春理工大学考研真题和复试资源,免费赠送;并提供有偿的长春理工大学初试/复试/调剂辅导(收费合理,内部资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领资源或了解研究生辅导的,请加网页上的学姐微信。长春理工大学官网来自长春理工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及历年考研分数线数据的汇总(学校网站一般不稳定,或存留的分数线年限较少)。以下即是长春理工大学历年考研分数线,希望对长春理工大学考研报考有用。
添加长春理工大学去年调剂上岸微信号 长春理工大学考研复试真题.PDF 长春理工大学往年招收调剂的专业 长春理工大学各专业往年调剂录取分数线 长春理工大学一志愿生源调剂去向
[2022长春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
[长春理工大学专业排名]
[长春理工大学考研群]
[长春理工大学考研难吗] [长春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长春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官网:
长春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长春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简介:
长春理工大学原身是长春光机学院,始建于1958年。在建院之初就设立“电子技术”专业、“电子仪器与测量技术”专业和专业教研室(简称三系)。在六十年代的专业调整时,电子技术专业改名为光电子专业。1984年10月长春光机学院机构调整建立了电子工程系,下设“电子技术专业”和“电子仪器与测量专业”,成为今天的电信学院之前身。1985年“电子技术专业”改名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下设光电技术教研室、电子测量技术教研室、自动控制教研室、电子技术基础教研室、实验教研室。1993年增加“工业自动化”专业,1995年申报成功“通信工程”专业,同年将“实验技术教研室”分解为“基础实验教研室”和“专业实验教研室”。1998年全国本科专业目录调整后,原“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改名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原“工业自动化”专业改名为“自动化”专业,“电子仪器与测量技术”专业被划拨给光电工程系。同年,长春光机学院机构调整成立“电子信息工程分院”,下设电子工程系和计算机系,并成立电子技术研究所。2001年申报成功“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专业。2002年4月长春光机学院改名为“长春理工大学”,同时进行大规模院系调整,由原电子工程系单独成立“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同年申报本科专业,新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其中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专业是国防特色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下设三系、一中心、三所,分别是“电子工程系”、“通信工程系”、“自动化系”、“电工电子基础教学中心”、“应用电子技术研究所”“微波技术研究所”和“纳米测量和制造技术研究所”。学院办公机构下设:“行政办公室”、“教学科研办公室”和“学生管理办公室”。学院设有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技术、通信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等5个本科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46人,教授19人(博导19人)、副教授55人。教师中60%具有博士学位,拥有省部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吉林省第九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长春市第五批有突出贡献专家、吉林省教学名师等优秀教师。每年招收本科生600余人,硕士生150余人,博士生10余人。
现有“信息与通信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2个博士授权一级学科, “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3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具有“电子与信息工程”、“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为吉林省优势特色学科。
学院以培养信息类创新型实用人才为目标,实行创新精神较强和工程应用能力较强的培养模式,拥有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示范中心、国家级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基地等多个国家省部级教学平台,拥有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室、通信工程专业实验室、自动化专业实验室、以及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实验室等33个基础实验室,实验室面积达9000平米。
学院先后获吉林省精品课5门,吉林省优秀课11门。近三年,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智能车竞赛、智能互联创新大赛“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等竞赛国家一等奖15项、二等奖30余项、省部级奖130多项。
学院拥有国家级纳米操纵与制造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吉林省微波通信技术工程实验室、吉林省光电检测和智能信息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省机器视觉智能装备与检测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先进控制技术与智能自动化装备研发工程实验室等多个国家及省部级学科科研平台。
近五年,学院先后承担国家、部委等科研项目140余项、科研总经费7000余万元;授权国防发明、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4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学奖励12项;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SCI收录40余篇、EI收录220余篇。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以培养电气信息类创新型实用人才为发展目标,实行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重创新”工程应用能力较强的培养模式为办学特色。50年树人传业,学院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了近10000名毕业生,广泛分布在兵器、航天、航空、电子、通信、信息核工业等尖端科技领域,成为科技战线的骨干力量。
长春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学科设置:
长春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简介:
长春理工大学原身是长春光机学院,始建于1958年。在建院之初就设立“电子技术”专业、“电子仪器与测量技术”专业和专业教研室(简称三系)。在六十年代的专业调整时,电子技术专业改名为光电子专业。1984年10月长春光机学院机构调整建立了电子工程系,下设“电子技术专业”和“电子仪器与测量专业”,成为今天的电信学院之前身。1985年“电子技术专业”改名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下设光电技术教研室、电子测量技术教研室、自动控制教研室、电子技术基础教研室、实验教研室。1993年增加“工业自动化”专业,1995年申报成功“通信工程”专业,同年将“实验技术教研室”分解为“基础实验教研室”和“专业实验教研室”。1998年全国本科专业目录调整后,原“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改名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原“工业自动化”专业改名为“自动化”专业,“电子仪器与测量技术”专业被划拨给光电工程系。同年,长春光机学院机构调整成立“电子信息工程分院”,下设电子工程系和计算机系,并成立电子技术研究所。2001年申报成功“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专业。2002年4月长春光机学院改名为“长春理工大学”,同时进行大规模院系调整,由原电子工程系单独成立“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同年申报本科专业,新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其中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专业是国防特色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下设三系、一中心、三所,分别是“电子工程系”、“通信工程系”、“自动化系”、“电工电子基础教学中心”、“应用电子技术研究所”“微波技术研究所”和“纳米测量和制造技术研究所”。学院办公机构下设:“行政办公室”、“教学科研办公室”和“学生管理办公室”。学院设有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技术、通信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等5个本科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46人,教授19人(博导19人)、副教授55人。教师中60%具有博士学位,拥有省部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吉林省第九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长春市第五批有突出贡献专家、吉林省教学名师等优秀教师。每年招收本科生600余人,硕士生150余人,博士生10余人。
现有“信息与通信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2个博士授权一级学科, “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3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具有“电子与信息工程”、“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为吉林省优势特色学科。
学院以培养信息类创新型实用人才为目标,实行创新精神较强和工程应用能力较强的培养模式,拥有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示范中心、国家级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基地等多个国家省部级教学平台,拥有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室、通信工程专业实验室、自动化专业实验室、以及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实验室等33个基础实验室,实验室面积达9000平米。
学院先后获吉林省精品课5门,吉林省优秀课11门。近三年,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智能车竞赛、智能互联创新大赛“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等竞赛国家一等奖15项、二等奖30余项、省部级奖130多项。
学院拥有国家级纳米操纵与制造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吉林省微波通信技术工程实验室、吉林省光电检测和智能信息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省机器视觉智能装备与检测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先进控制技术与智能自动化装备研发工程实验室等多个国家及省部级学科科研平台。
近五年,学院先后承担国家、部委等科研项目140余项、科研总经费7000余万元;授权国防发明、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4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学奖励12项;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SCI收录40余篇、EI收录220余篇。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以培养电气信息类创新型实用人才为发展目标,实行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重创新”工程应用能力较强的培养模式为办学特色。50年树人传业,学院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了近10000名毕业生,广泛分布在兵器、航天、航空、电子、通信、信息核工业等尖端科技领域,成为科技战线的骨干力量。
长春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学科设置: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为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和理学院共建学科。
本学科始建于1958年建校初期,1981年其二级学科物理电子学获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1994年获得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批电子科学与技术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10年获批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现为吉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和国防特色学科。
本学科现有教师3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6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9人,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吉林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1人。
近年来,本学科立足物理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微纳电子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等研究方向,以吉林省光电信息产业和国防高科技需求为牵引,注重学科交叉,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光电特色和国防特色突出。
本学科整体实力处于吉林省领先水平,部分学术方向和标志性学术成果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
本学科于1998年获批通信与信息系统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006年获批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10年获批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现为吉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本学科现有专任教师57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25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9人,拥有吉林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教学名师、长白山客座教授等人才8名。
近年来,本学科立足空天地一体化通信网络技术、微波/毫米波系统理论与技术、集成立体成像及机器视觉技术、光电信号与信息处理等研究方向,依托4个国家级和3个省级科研平台、3个国家级教学平台,先后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含原国家973、863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高层次科研项目50多项,典型学术成果受到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通令嘉奖。先后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吉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等20多项奖励。
本学科整体实力达到吉林省一流水平,典型学术方向和标志性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具备较强国际影响力。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
1998年获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010年获控制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现为吉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本学科现有专任教师52 名,其中教授7 名,副教授27 名,讲师11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6 名,16 位教师有国外攻读学位、学习进修和科研合作的经历。主要成员成为吉林省创新团队成员。
近年来,本学科立足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生物信息学等研究方向,依托4个国家级和省级科研平台、2个国家级教学平台,先后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含原973、863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欧盟第七框架等高层次科研项目40多项,曾荣获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吉林省自然科学奖、吉林省技术发明奖等20余项奖励。培养研究生400多名,为国家、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本学科为我校“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即“111计划”)核心支撑学科,且为“微纳操纵与制造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主要建设学科,创办了纳米操作、制造与测量(3M-NANO)国际学术会议。学科整体实力处于吉林省领先水平,检测技术、武器装备参数标定、生物纳米操纵与测试技术等学术方向和标志性学术成果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为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和理学院共建学科。
本学科始建于1958年建校初期,1981年其二级学科物理电子学获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1994年获得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批电子科学与技术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10年获批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现为吉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和国防特色学科。
本学科现有教师3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6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9人,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吉林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1人。
近年来,本学科立足物理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微纳电子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等研究方向,以吉林省光电信息产业和国防高科技需求为牵引,注重学科交叉,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光电特色和国防特色突出。
本学科整体实力处于吉林省领先水平,部分学术方向和标志性学术成果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
本学科于1998年获批通信与信息系统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006年获批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10年获批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现为吉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本学科现有专任教师57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25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9人,拥有吉林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教学名师、长白山客座教授等人才8名。
近年来,本学科立足空天地一体化通信网络技术、微波/毫米波系统理论与技术、集成立体成像及机器视觉技术、光电信号与信息处理等研究方向,依托4个国家级和3个省级科研平台、3个国家级教学平台,先后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含原国家973、863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高层次科研项目50多项,典型学术成果受到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通令嘉奖。先后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吉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等20多项奖励。
本学科整体实力达到吉林省一流水平,典型学术方向和标志性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具备较强国际影响力。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
1998年获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010年获控制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现为吉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本学科现有专任教师52 名,其中教授7 名,副教授27 名,讲师11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6 名,16 位教师有国外攻读学位、学习进修和科研合作的经历。主要成员成为吉林省创新团队成员。
近年来,本学科立足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生物信息学等研究方向,依托4个国家级和省级科研平台、2个国家级教学平台,先后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含原973、863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欧盟第七框架等高层次科研项目40多项,曾荣获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吉林省自然科学奖、吉林省技术发明奖等20余项奖励。培养研究生400多名,为国家、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本学科为我校“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即“111计划”)核心支撑学科,且为“微纳操纵与制造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主要建设学科,创办了纳米操作、制造与测量(3M-NANO)国际学术会议。学科整体实力处于吉林省领先水平,检测技术、武器装备参数标定、生物纳米操纵与测试技术等学术方向和标志性学术成果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添加长春理工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长春理工大学考研分数线、长春理工大学报录比、长春理工大学考研群、长春理工大学学姐微信、长春理工大学考研真题、长春理工大学专业目录、长春理工大学排名、长春理工大学保研、长春理工大学公众号、长春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长春理工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