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官网
更新时间:2022-01-28 16:37:27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Add 中国人民大学学姐
为你免费答疑
为你免费答疑
关于《中国人民大学考研》我们搜集了部分中国人民大学考研真题和复试资源,免费赠送;并提供有偿的中国人民大学初试/复试/调剂辅导(收费合理,内部资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领资源或了解研究生辅导的,请加网页上的学姐微信。中国人民大学官网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及历年考研分数线数据的汇总(学校网站一般不稳定,或存留的分数线年限较少)。以下即是中国人民大学历年考研分数线,希望对中国人民大学考研报考有用。
添加中国人民大学去年调剂上岸微信号 中国人民大学考研复试真题.PDF 中国人民大学往年招收调剂的专业 中国人民大学各专业往年调剂录取分数线 中国人民大学一志愿生源调剂去向
[2022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
[中国人民大学专业排名]
[中国人民大学考研群]
[中国人民大学考研难吗]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官网: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的前身是1939年由陕北公学、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等合并成立的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是中国新文艺孕育和发展的摇篮。1959年,创办文学理论研究班。1960年成立语言文学系。1961年,成立中国语言文字研究所。1978年,语言文学系更名为中国语言文学系。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成立。2008年,原文学院与原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组建成立新的文学院。2020年,原对外汉语教学中心、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分流至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建设。何洛、谢自立、陈传才、章安祺、杨慧林曾先后担任中文系主任,杨慧林、孙郁曾担任文学院院长。现任院长为陈剑澜,党委书记为颜梅。
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已发展成为学科体系完备、专业实力雄厚的语言文学研究和一流人才培养重镇,涵盖中国语言文学七个二级学科(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汉语国际教育二级学科,以及2个自设二级学科古典学、创造性写作。
文学院先后被批准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国家汉办汉语国际推广研究基地”、“高等学校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首批“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首批“强基计划”(古文字学方向)、“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设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国家二级重点学科文艺学、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古典学与创造性写作专业均在国内首创本硕博全覆盖培养模式,分别是国内大学经典研究和作家培养模式的典范。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跻身A类,办学水平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现有在职教师81人,其中教授37人(含全职外籍教授1人),副教授31人,讲师13人。拥有博士学位者77人,占教师总数的95%,其中60岁以下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入选各类重要人才支持计划19人次。
文学院共有学生932人,其中中国学生824人(本科生210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284人、专业型硕士研究生162人、博士研究生168人),留学生108人(本科生100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5人、博士研究生3人)。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从2007年开始,连续承办了六届世界汉学大会。迄今为止已有数百名海外知名学者参会,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汉学交流平台。世界汉学大会创建了中外文明定期对话与交流的机制,已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性学术品牌。近年先后与日本东京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挪威卑尔根大学、捷克查理大学、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等海外著名大学签订了院际学生交换协议,已连续多年派遣学生访问团赴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等高校访问交流,每年派遣近50名学生赴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世界一流大学交换学习,另有20多名志愿者赴美国麻州大学波士顿孔子学院、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孔子学院、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孔子学院、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孔子学院等海外孔子学院实习。
培养一流的人才,创造一流的学术——这是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始终不渝的办学目标。以学生为本,以学人为本,以学术为本——这是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潜心持守的教育理念。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将永远敞开自己,迎接天下英杰,八方才俊。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
邮编:100872
邮箱 :sla_office@ruc.edu.cn
电话:(86-10)62512966
传真:(86-10)82501024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 1937-1973——前身与创立
一、陕北公学的创办
1937年7月底,党中央决定在积极扩大抗日军政大学的同时创办陕北公学。委托林伯渠、吴玉章、董必武、徐特立、成仿吾、张云逸6人筹建陕北公学。8月,党中央委派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李富春直接领导此项工作,并任命当时中央党校教务长成仿吾为陕北公学校长。月初,成仿吾带领党校和抗大调来的十几位干部到陕公,进行筹建工作。确定陕公校址设在延安东门外延河之滨,北靠清凉山。
1937年11月1日,陕北公学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陕北公学在开学之前,已制定了教育计划,全校共设五个系,即社会学系、师范系、国防工程系、日本研究系和医学系,各系学习时间为六个月。经过两个月的紧张筹备,陕北公学在这一天正式举行了开学典礼。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题为《目前的时局和方针》的重要报告。以成仿吾为首的陕北公学领导人在听了毛泽东的报告后,及时修改原定的教育计划,把陕北公学改为培养干部的短期训练班性质的学校,取消原来设立五个系的计划,都以进行政治教育为主,学习时间也由六个月缩短为两个月。
二、华北联合大学:从文艺部到文艺学院
1939年6月上、中旬,陕公接到党中央决定将陕北公学、鲁迅艺术研究学院、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延安工人学校4校联合,一起开赴敌人后方,开展国防教育的通知。
1939年7月初,陕公师生抵达延安后,党中央任命原陕北公学校长成仿吾为华北联合大学校长。华北联大设4个部:陕北公学改编为社会科学部,部长江隆基(兼),副部长何干之;鲁迅艺术学院改编为文艺部,部长沙可夫,副部长吕骥;延安工人学校改编为工人部,朱改、张淮三带队;战时青年训练班改编为青年部,申力生、张立之、何力平、石青山(杨超时)等带队。
1939年10月中旬,华北联大正式开学。文艺部,部长沙可夫,副部长吕骥,总支书记甘霖。设4个系,成立了文1队。文学系主任何洛讲授“文学概论”;戏剧系主任崔嵬,教员胡苏、韩塞、牧虹讲授“编剧”、“导演、表演技巧”,沙可夫讲授“戏剧概论”;
1940年10月中旬,根据分局指示,华北联合大学向正规化方向发展,将各部改为学院。文艺部改为文艺学院,沙可夫任院长,甘霖任总支书记。文艺学院仍设戏剧、音乐、美术、文学4系。修业年限:本科3至4年,预科1年,专修科6个月。
1942年7月7日,在华北联大成立3周年之际,学校党委作出《整顿三风工作检查初步总结》。“今后,短训班的形式应该结束,逐渐向专门学校的方向发展转变”“教育学院主要是训练小学教员与县区级的教育行政干部,文艺学院主要是训练一般与比较高级的文艺工作者,法政学院主要是训练县区级的行政司法干部。”
1945年11月8日,以延安大学鲁迅艺术文学院为主,由延安文艺界组成的华北文艺工作团到达张家口,不久奉命编入华北联大,为华北联大恢复文艺学院的基础。
自11月下旬开始,华北联大逐步恢复了教育学院、文艺学院和法政学院。原华北文工团团长艾青任文艺学院院长。文艺学院设文学系、音乐系、戏剧系、美术系和舞蹈组,教员有李又华、江丰、王朝闻、彦涵、莫璞、陈企霞、何洛、李焕之、舒强、徐胡沙、吴晓邦等。
1946年1月,自本月至春节期间,文艺学院在人民剧场公演歌剧《白毛女》,轰动了张家口市。
1946年2月上旬,延安大学并入华北联大,沙可夫任华北联大文艺学院院长。
三、北方大学:从文艺研究室到艺术学院
1945年11月,经边区政府委员会讨论,决定创办新华大学,后定名为北方大学。初步确定北方大学设立理、工、农、医、文教、艺术、财经等学院。1946年4月中旬,范文澜校长到校任职。
1946年10月17日,任命张宗麟为文教学院院长。在边区文联的协助下成立文艺研究室,任命陈荒煤为文研室主任,以翻身剧团的学员为文研室第一期学员。
1947年6月,文艺研究室扩建为艺术学院,任命光未然为院主任。艺术学院设文学、音乐、戏剧、美术四个组(专业),当年招收第二期学员。艺术学院的教师有赵起扬、刘恒之、邵惟、罗工柳、王式廓等。
四、华北大学:文艺学院性质的三部——新中国艺术院校和文艺团体的摇篮
1948年8月,由华北联合大学和北方大学合并后建立华北大学。党中央任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吴玉章为华北大学校长,范文澜、成仿吾为副校长。华北大学由华北局直接领导,校址设在河北省正定县城。由吴玉章、范文澜、成仿吾、钱俊瑞、孟夫唐、沙可夫6人组成中共华北大学委员会,钱俊瑞任党委书记。
1948年8月24日至27日,华北大学举行开学典礼。华北大学下设一部、二部、三部为教学组织,四部为科研组织。三部为文艺学院性质,以培养文艺干部为主。下设工学团、文艺研究室和文工团。文艺研究室下设文学、音乐、戏剧、美术4个系。三部主任沙可夫,副主任艾青、光未然。教师有何洛、贺敬之、李焕之、李无庆、徐胡沙、崔嵬、赵起扬、邵惟、刘恒之、舒强、贾克、牧虹、江丰、胡一川、王朝闻、王式廓、罗工柳、彦涵等。四部为研究院性质,设中国历史、哲学、中国语文、国际法等研究室。
1949年10月,遵照中央安排,三部脱离华北大学,人员陆续调到文化系统或文艺院校。部主任沙可夫、副主任艾青去全国文联工作;副主任光未然带领部分干部教师和戏剧专业、文工一团、文工二团参加中央戏剧学院的创建工作;美术专业与北平艺专合并为中央美术学院;音乐专业与东北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合并为中央音乐学院;文学专业去作协系统;还有部分干部去中央电影局系统工作。仅文工团三团部分人员留在华北大学,后经补充组成中国人民大学文工团。
五、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文学教研室
1949年12月16日,根据政治局的建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十一次政务会议上通过《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
1950年1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任命原华北大学校长吴玉章为中国人民大学校长,胡锡奎、成仿吾为副校长。学校实行党组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10月3日,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开学典礼。
1954年11月20日,吴玉章校长被国务院任命为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
1955年4月29日,成立新闻系。在中共中央宣传部的支持和吴玉章校长的关怀下,1955年4月,学校任命安岗为新闻系主任,开始建系的筹备工作。1955年9月开始招收学生。
1958年6月,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合并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合并后的新闻系在校生人数近1000人,系主任仍由安岗担任。下设新闻学、采访写作、报刊史、编辑、评论、摄影以及外语教研室和文学教研室。1960年6月,文学教研室脱离新闻系,独立为中国语言文学系,外语教研室改属学校教务处直接领导。
六、文学理论研究班
1959年创办文学理论研究班(简称文研班)。受教育部和中宣部委托,在中宣部副部长周扬亲自指导下,文研班由人民大学和科学院文研所合办,学制三年。周扬任文研班名誉主任,文学研究所所长何其芳任主任,何洛任副主任。文研班在1960年语文系成立后,改由语文系和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合办,并于当年(1960年)继续招生。
1959年9月人大文研班开学。文研班的创办是由周扬提出的,他找到当时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文学研究所所长何其芳和中国人民大学何洛教授商量,并得到中国人民大学校长、老一辈革命家吴玉章的支持,最后决定由文学研究所和中国人民大学合办文研班。文研班由何其芳任班主任,何洛任副班主任。文研班的创办旨在培养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批评的骨干,是建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批评队伍的一个重要战略措施。
文学研究所负责专业教学的规划、授课教师的聘请、专业教学的实施。人民大学负责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包括党团组织的领导、政治思想工作、后勤工作,以及哲学、逻辑、外语等公共课的教学,同时也承担部分专业课的教学。
除正、副班主任外,每期文研班都由人民大学派出干部和教师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和学习辅导工作。第一期和第二期的日常管理工作和学习辅导工作均由纪怀民负责,第三期则由钱韵负责日常管理工作,青年教师陈传才、陆贵山负责学习辅导工作。
文研班的师资专兼职结合,一部分是两个主办单位的专家教授,一部分是从大学、研究所和文联、作协聘来的专家教授。文学研究所给文研班上课的有何其芳、蔡仪、冯至、钱钟书、李泽厚、余冠英、罗念生、李健吾、卞之琳、戈宝权等;北京大学给文研班上课的有朱光潜、宗白华、游国恩、吴组缃、季镇淮、季羡林等;人民大学给文研班讲课的有缪朗山、何洛、马奇、赵澧、冯其庸等;文联、作协给文研班讲课的有周扬、林默涵、邵荃麟、张光年、冯牧等;此外,还有著名作家丁玲、周立波、赵树理、李季、梁斌等人也给文研班讲过创作问题。当年为了加强文研班的教学工作,何其芳还专门从上海调来唐弢担任文研班的专职教师。
1959年-1964年,文研班办了3期,共招收学员一百多名。
1963年高教部规定不再办文研班,于是在当年将文艺理论研究班改成文艺理论进修班,学制2年,招收了30余人,1964参加四清后结业。
1963年开始招收导师制研究生。外国美学、文论研究专家缪朗山招收第一届导师制研究生,章安琪、张毓度是1964年入学的第一届导师制研究生。
七、语言文学系成立
1960年,吴老为了提高我校的语言文学教学水平和整理文化古籍的能力,从四川文史馆调来著名学者谢无量、曾天宇两位老先生。
1960年6月16日,成立语言文学系。为适应当时形势的需要,为党和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又红又专的语言文学干部,我校语言文学系经过短期的积极筹备,于6月16日正式成立,简称语文系。
在成立大会上,吴老号召全系师生,以总路线的精神办好这个系。吴老教导全体师生,今后必须向其他兄弟院校中文系学习。
中央教育部、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语言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兄弟院校中文系,都派代表出席了成立大会,并在会上讲了话。系主任、总支书记何洛同志代表全系师生向党保证,在党的领导和兄弟院校的支持下,一定要把这个系办好。
1960年秋季开始招收本科生,设有两个专业:文学专业和语言专业,学制为五年。文革前共招5届。原校部直属的汉语、俄语、外语三个教研室在语文系成立后划归语文系,一年以后,这三个教研室改属教务处领导。1963年4月原校属语言文字研究所划归语文系,1964年6月该所又归属学校。
语文系成立后,何洛任系主任,罗髫渔、曹景春、赵侃、张照(兼)任副系主任;1961年7月以后,罗髫渔任第二主任,张照(兼)、马奇、俞圣祺先后任副系主任。党总支书记先后有何洛、赵侃、马奇、俞圣祺,副书记先后有阎乃钧、杨佳民。
语文系建立之初,共设五个教研室,即文艺理论、中国文学史(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和汉语(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教研室。有教授4人,副教授3人,一批中年讲师和助教。这些教师,大部分是人民大学原有的师资,他们来自新闻系国文教研室、哲学系美学研究室、校部直属汉语教研室;一部分来自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和外国文学研究所;青年助教多是全国重点大学分配来的研究生和本科生。
1961年5月9日下午,语言文学系文艺理论教研室举行科学讨论会,会上提交了论文三篇:马畏安的“试论五四新文学的反帝国主义性质”,冯其庸的“论古典文学中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王大敏的“论郭沫若早期思想和作品所受的泛神论影响”。这次会上只就冯其庸的论文进行了讨论。不同意见争论得很热烈。冯其庸的基本论点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两结合”(即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方法存在。
1961年5月24日,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举行了一次小型科学讨论会,讨论语言发展的根本原因。参加者除语言学教研组的教师和学生代表之外,还有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言组的部分同志、哲学系逻辑教研室部分教师、“新建设”和“中国语文”杂志编辑部的工作人员。会上提出的有关语言发展根本原因的看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意见认为语言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由语言形式和思维内容的矛盾构成的;另一种意见认为语言因社会的交际和表达而产生,同时也在社会交际和表达的需要中发展。
1961年6月,语言文学系外国语教研室连续举行了三次科学讨论会,讨论工农调干学生和成年学生在学习英语上的几个问题。会上就英语教学的基础阶段主要应该抓什么,如何解决学生学习语音的困难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1961年9月25日,语言文学系举办外国文学专题讲座,请外文出版社社长叶君健向文研班二、三年级学生讲“十九世纪的北欧文学”。后来又请戈宝权讲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和十九世纪东南欧文学,请季羡林讲亚洲文学,请叶水夫讲二十世纪苏联文学。还邀请中国古代文学专家游国恩、季镇淮、冯至、钱钟书等人来讲《诗经》、楚辞、司马迁、陶渊明、杜甫、苏东坡等专题。
1961年10月-1962年2月,汉语教研室为全校各系本科和研究班开出了“古代汉语”、“古文选读”、“现代汉语语法”、“辞章”等课程,大小63个课堂,学生人数共计3335名。全教研室32人中,除两人因病不能上课外,其他新老教师都担负了教学任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研室很重视提高教师水平和培养新教师的工作。为了批判地继承遗产,辞章组制定了学习《文心雕龙》的计划,语法组制定了学习《马氏文通》的计划。学习方法是在老教师的指导下深入钻研,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进行专题研究。开学以来,教和学双方面都很认真。古代汉语组部分教师还到校外去听课。
对于新教师的培养,教研室也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首选是保证他们有较充分的备课时间,同时请有经验的教师担任指导工作,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都给以具体帮助。语法组还要求指导教师负责审阅新教师的讲稿。因此,很多新教师尽管是初次登台讲课,但信心和劲头都很足。
1961年10月26日下午,北京大学中文系游国恩教授到我校文研班作报告,谈治学问题。游国恩教授说,治学,首先要立志。确定自己奋斗的目标,就能有的放矢,而不至于盲干。游国恩教授还谈了博的问题。何谓博?就是知识范围宽广。游国恩教授还提出了四点切实可行的治学方法。
1961年10月30日上午,语言文学系文研班召开了学习问题座谈会。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兼文研班班主任何其芳同志出席了会议。会上,何其芳同志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讲述了有关自学、科学研究和文章写作方法等问题。
1962年4月16日,语言文学系为了纪念我国伟大诗人杜甫诞生一千二百五十周年,特邀北京大学冯至教授来校为文学研究班的同学作了“我国伟大诗人杜甫的政治热情和创作热情”的学术报告。
1962年《新建设》杂志5月号以显著的位置发表了了何洛主任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20周年而作的《革命文艺的康庄大道》论文。
1962年9月,我校语言文学系文学史教研室选注的《历代文选》(上册)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历代文选》分上下两册,共约七十万字。上册自先秦起到南北朝止,下册自初唐起到清末止,全书共选了中国历史上各个主要朝代的散文一百五十篇。入选的文章,绝大部分是历来为人们传诵的名篇。其中,有的思想性艺术性都较高;有的虽然思想性不高,但在艺术表现方面较为出色。《历代文选》的选注工作,是从1961年5月开始的。文学史教研室的冯其庸、刘忆萱、芦荻、刘瑞莲、李永祜、吴秋滨六位同志参加了全书的编选注释工作,另有钟贤培、焦伯华两同志参加了部分工作。在整个过程中,他们阅读了大量的文章,做了精细的选择和认真的注释、校勘工作。有时为了弄清一字一句或一个人名地名等问题,查找翻阅了很多有关资料。这部书的下册于1963年出版。
1963年2月中旬,语言文学系文艺理论教研室配合教学,召开了一次学术座谈会。邀请我校哲学系何思敬教授,漫谈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一书中,对欧仁·苏宣传社会改良思想的小说《巴黎的秘密》的批判。文艺理论教研室的教师和文学理论研究班的部分研究生参加了座谈会。
1963年3月29日,吴老接见了语言文字研究所的同志们。在吴老的领导下,一年多来,该所新编了一本《汉语拼音词汇定型化研究材料》。接见时,吴老谈话从这里开始。他谈到文字改革的重大意义,近六十年来文字改革运动的情况和官话字母等。吴老听说该所有一部分同志正在作大型字典的注音工作,谈话又从这里继续下去,谈到汉字的古今音问题。谈到做学问,吴老强调做学问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学问要广博,要精深,并再三强调说明精通专业的重要。
1963年6月22日上午,语言文学系文学理论研究班举行了毕业茶话会。除了三、四年级全体毕业同学,本校教师和行政工作人员何洛、罗髫渔、缪朗山等而外,参加者还有科学院文研所所长何其芳(兼文研班主任),蔡仪、唐弢(兼课教师)等同志。茶话会由系主任何洛同志主持,从八时开始,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到十二时结束。中途,吴老接见了参加会议的全体同志,并一起合影,更使人欢欣鼓舞,极为兴奋。
1963年10月下旬起,语言文学系对全系各学科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了一次检查。为了巩固教学检查的成果,12月10日,又召开了教学检查经验交流会,向全体教师报告了对本科四年级学生学习效果检查的情况。会上,还交流了文学概论和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等三门课程的教学检查情况。
1964年7月10日,语言文学系党总支召开了本科全体学生和部分教师干部学习毛主席著作经验交流会。会上,颜真真、黄庭槐、刘光贤、胡干多等五位同学发了言。他们介绍了如何带着阶级感情学习毛主席著作,并且通过许多具体事例,介绍了他们带着问题活学活用,以毛主席著作精神来指导自己实际行动的体会。大会发言后,党总支副书记阎乃钧同志发表讲话。
1964年7月15日,语言文学系举行了“时代精神”问题学术讨论会。参加讨论的教师、进修生、研究生和部分本科同学,就今年7月7日《光明日报》发表的金为民、李云初的《关于时代精神的几点疑问》一文,进行了讨论。
1964年7月24日,语言文学系文学理论研究班全体毕业生举行毕业话别会。研究班主任、文学研究所所长何其芳同志应邀出席会议,何洛、罗髫渔、马奇等本系领导同志和部分教师也参加了毕业话别会。
1964年7月25日、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林默涵应邀来校,为语文系师生作题为“关于文艺工作任务”的报告。
1964年9月-1965年5月,语文系师生100多人前往陕西长安县参加农村“四清”远动(即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另有十多位教师到京郊顺义县杨镇参加“四清”运动。
1965年7月,语言文学系为了给参加农村社教的同学们介绍近一学年文艺战线上阶级斗争的情况,举办了文艺专题讲座。参加听讲的,除了语文系的学生外,新闻、历史两系的同学也旁听了其中的若干专题。讨论共分八个专题,第一讲,传达周扬同志、林默涵同志有关当前文艺问题的报告、讲话;第二讲,关于现代文学中的一些问题,主要是对三十年代文学的评价问题;第三讲,介绍一年来各省、市、自治区文艺思想斗争情况;第四讲,介绍语言学研究现状;第五讲,介绍一年来古典文学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主要是关于批判继承问题;第六讲,介绍近年来文化革命的新成就,主要是文学、艺术各部门出现的优秀的创作成果;第七讲,介绍关于批判“写中间人物”论的情况;第八讲,关于周谷城美学思想批判问题。讲座于七月十二日开始,八月七日结束。系付主任马奇同志在讲座开始之前,作了简短的讲话,他要求大家,通过文艺专题讲座,结合反面材料重新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用毛泽东文艺思想批判资产阶级文艺思想,树立无产阶级的文艺观。
1965年8月,语文系64级学生温儒敏评论长篇小说《欧阳海》的文章,在《光明日报》发表。
1965年12月7、8日下午,语言文学系分别召开了教师和学生学习毛主席著作经验交流会。在教师学习毛主席著作交流会上,陈宝云、**、林志浩、王国璋、吴秋滨等五位同志发言。最后,总支书记俞圣祺同志讲话。
在学生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心得交流会上,李桂英、周淑敏、张惠卿三名同学和文学班四年级评论小组介绍了他们的学习体会。
1965年12月,语言文学系四、五年级本科同学对如何评价《海瑞罢官》一剧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会上讨论了四个问题。一,《海瑞罢官》是香花?还是毒草?二,如何评价“清官”。三,封建道德能否批判继承问题。四,如何创作历史剧问题。
1966年2月21日,语文系一年级学生赴京郊苏家坨公社实行“三下二上”半工半读。
八、中国语言文字研究所成立
1961年6月21日,成立中国语言文字研究所。
语言文字研究所是在前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老校长吴玉章的直接领导与关怀下,于1960年创建的,是我校也是我国高等院校中最早成立的语言文字研究所之一。
从建国初期到60年代中期,我国语言文字应用中最大的事件就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组织和支持下进行了文字改革工作,即: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创建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研究所的目的是为了配合我国文字改革工作而进行语言文字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和文字改革工作的各种试验。
1960年2月,建所筹备工作正式开始,当时叫做语言文学研究所,1961年7月正式定名为中国语言文字研究所,直属校部领导,所长张照,副所长王食三。1963年4月,改归语文系领导,所长罗髫渔,副所长张照(兼)。1964年6月又改为校属研究所,所长吴玉章(兼),副所长张照(兼)。
研究所最初的成员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古汉语教师进修班的全体学员,一部分是图书馆方法研究科的全体人员,共30人。研究所一成立,就投入文字改革工作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主要的科研成果有:1963年出版了《汉语拼音词汇定型化研究材料》(专著)。这是针对拼音文字同音词问题而进行的开拓性研究,在国内外是第一次系统而全面地进行汉语拼音文字的定型化研究。1964年又出版了一部专著《现代必读汉字》。
九、文革前的对外汉语教学
中国人民大学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是从50年代起步的。
我校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一直由分管外事工作的校长直接领导。
从50年代至1965年,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由留学生办公室管理,没有专职教师,教学对象分散在各系,没有集中在一起分班教学,而是通过个别辅导的方式帮助留学生克服学习专业中的语言障碍。
1965年,在留学生办公室下设留学生汉语教学组,有16名专职教师,采用分班教学的方式,任务是在外国留学生进入专业学习前进行一年时间的汉语培训。
“文化大革命”前,留学生办公室由闫乃钧任副主任。
十、文革时期
1966年6月,全国进入文化大革命混乱时期。
1966年12月12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中国教育工会主席、中国人民大学校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吴玉章病逝于北京医院,终年88岁。
1969年9月,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军宣队、工宣队、领导干部、群众代表组成的三结合的校革命委员会。
1969年11月-1972年底,人民大学分8批1583人,483户家属赴江西省余江县创办五七干校,下放劳动改造。
1972年12月,五七干校撤销,下放职工与家属全部返回北京。
1972年9月-1973年6月,人民大学近1420名教职工分配工作:语言文字研究所的教师、干部被分配到北京大学;语文系、共同政治课教研室、直属汉语教研室的教师、干部分配到北京师范学院;留学生办公室的教师及学校其他部门的一些干部,分到北京语言学院。
1973年10月10日,中共北京市委、市革委会通知,撤销中共中国人民大学领导小组和中国人民大学革命委员会。军宣队全部撤离学校。中国人民大学宣告结束。
(以上部分由朱冠明编写,陈传才补充,潘天强修改)
第二阶段:1978.8.复校——2005.7.文学院成立
十一、复校以后:中国语言文学系(1978.8复校时更名)
1978年
7月 7日 国务院正式批准教育部《关于恢复中国人民大学有关问题的请示报告》。
7月26日 复校誓师大会举行,宣告中国人民大学正式恢复。成仿吾为校长。
7月29日 党中央任命成仿吾为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郭影秋为第二书记,邵子言、胡林畇为副书记。国务院任命成仿吾为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郭影秋为第一副校长,邵子言、胡林畇为副校长。学校实行党委制。
8月2日 缪朗山教授去世,终年68岁(1910-1978)。
9月21日 复校后中文系首届(78级)本科生53人报到。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大多数是下乡知青、工人、军人和干部,也有部分应届毕业生。
10月 语言文学系更名为中国语言文学系,简称中文系。中文系恢复运作,从北大、北师大、北师院等单位返校的教师、干部立即投入教学和管理工作。何洛任系主任。俞圣祺任党总支书记、系副主任。全系设有文艺理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等教研室。
本年底 中文系创办学术刊物《文学论集》,这在高校鲜有先例。该刊在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
复校以后,中文系重新调整本科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由建系时的两个专业改设为一个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制4年,三年级开始分语言、文学两个专业方向。
1979年
9月15日 教育部党组通知:经党中央批准,霍遇吾、胡林畇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腾宵、李震中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10月9日 全校开学典礼,中文系79级31名本科生报到。高教部批准中文系文艺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等学科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共招收复校后首届(79级)硕士研究生20名。
1979年 语言文字研究所开始招收现代汉语专业文字改革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当年招收3名。
1980年
因学生宿舍紧张,1980年中文系本科生停招1年。
王宗伯任语言文字研究所所长。
12月14日 中文系文艺理论研究生韩宇红当选海淀区人民代表。
1981年
9月10日 81级本科生举行开学典礼。
11月3日 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知,经第一次学位授权审核批准,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世界文学”和“语言学”四个学科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1年暑期 我校招收了人民大学复校以来的第一批留学生。教学工作由现代汉语教研室承担,教学管理工作由王国璋负责。
1981年—1983年 中文系教师编写的《文学理论》(郑国铨、周文柏、陈传才著)、《马列文论选讲》(纪怀民、陆贵山、周忠厚、蒋培坤著)、《中国现代文学史》(林志浩主编)、《外国文学简编》(朱维之、赵澧主编)等四部教材出版,在学术界、教育界产生广泛影响。
1982年
7月24日 复校后中文系首届本科生53人毕业分配到全国各地。
9月12日 82级本科生入学。
中文系举办文艺学助教进修班,郑国铨任班主任。
中文系和全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合作开办词典编写班,共举办两期,并由胡明扬主持编写《词典学概论》。
纪怀民教授去世,终年59岁(1925-1983)。
1983年
1月1日元旦 党总支书记兼中文系副主任俞圣祺带领79级全班同学到陕西长安县实习。实习历时一个月。
5月11日 中文系副教授汪金丁当选为全国政协第六届委员会委员。
北京市高教局转发国家教育委员会通知,批准我系冯其庸、赵澧、汪金丁、林志浩4位老师自1983年5月11日晋升为教授;陈传才、陈复华、谢自立、王金陵、余飘、黄汉生、张慧珠、管珑、芦荻、王积贤等10位老师自1983年5月11日晋升为副教授。
9月 83级本科生和硕士生入学。
6月11日 学校召开中层干部会议,教育部部长、部党组书记何东昌宣布我校领导干部任命名单:成仿吾为名誉校长,免去其党委书记、校长职务;郭影秋为名誉校长,免去其党委第二书记、副校长职务;张腾宵为党委书记,张腾宵、谢韬、李震中、黄达为副校长;李焕昌、周兴建为党委副书记;霍遇吾、胡林畇为顾问,免去他们的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职务。我校原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邵子言已调离我校,孙力余已离职休养。
1984年
胡明扬在法国社会科学院东亚研究所作题为“北京话”的学术演讲。
1月13日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知:经第二次学位授权审核批准,中文系“文艺学”学科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2月20日 中文系召开全系教师大会,谢韬副校长宣布学校关于中文系领导班子的决定:任命何洛为名誉系主任,谢自立为副系主任(主持行政工作),章安祺为副系主任;王笑湘为党总支书记,金戈为党总支副书记。
至本年,中文系总计百人:“在编”95人,“离退”5人。在编人员中,专业教师81人,教辅人员9人,行政人员5人。专业教师中,教授5人(何洛、冯其庸、赵澧、汪金丁、林志浩),副教授17人。
4月 4日 中文系举办全系运动会。
4月27日 中文系与校团委、学生会和学生诗社举办“纪念‘五四’, 振兴中华,艾青诗歌朗诵演唱会”。原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文艺学院负责人、著名诗人艾青和夫人高瑛出席演唱会。
5月18日 名誉校长成仿吾因病去世,享年86岁。
9月15日 84级本科新生举行开学典礼。
10月1日 中文系师生参加建国35周年国庆游行,通过天安门时受到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暑假期间,周宏兴老师提出创办函授大学的设想。10月24日,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中国青年报社、北京市文艺学会、北京市社科所文研室联合签订《关于主办北京人文函授大学协议书》,协议规定:该校实行校长负责制;由名誉校长艾青、学校发起人周宏兴、马畏安、曹子西和主办单位代表组成校务委员会,周宏兴任校长,马畏安、李德堂任副校长。我系代表为章安祺。10月29日,北京人文函授大学举行了开学典礼。
11月8日 第二届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组成,黄达任主席,宋涛、塞风、戴逸、秦锡瑜任副主席,我系赵澧教授任委员。语言文学分会由赵澧任主席,谢自立、冯其庸、林志浩、蔡钟祥、胡明扬、陈传才、傅兴岭任委员。
1985年
缪郎山教授的遗著《西方文艺理论史纲》由人大出版社出版,受到学界好评。
胡明扬教授分别在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名校讲授“中国现代语言研究”和“中国新的考古发现”。
4月3日 中文系办公会决定组成系学术委员会:谢自立任主任,朱靖华和陆贵山任副主任。
5月 语言文字所《国家标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陶沙为主要负责人之一。
5月 召开京津地区“汉语短班教学工作会议”,李大忠为会议主持人。
7月-8月 黄晋凯、许鹏、潘天强老师带领82级同学约30人到青海西宁、海晏、互助、格尔木等地实习、采风。
7月-8月 学校向国家教委和北京市高教局申请教师高级职称任职资格的全部审定权,获得批准。文学学科评审组获得教授资格评定权。
7月31日 学校召开中层以上干部会,国家教委副主任、党组书记何东昌到会宣读中共中央5月30日的决定和国务院6月14日的任命:袁宝华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袁校长和学校干部见面。
9月12日,学校召开中层以上干部会,袁宝华校长宣读了国家教委的决定:我校设立党组,实行校长负责制。袁宝华任党组书记,黄达任党组副书记;黄达、罗国杰、李文海、杨德福任副校长;李焕昌任代理党委书记,力康泰、周兴健、俞家庆任党委副书记。聘请张腾宵、谢韬、李震中为学校顾问。
9月1日 经国家教委批准,中文系恢复举办研究生班,设“语言学”和“文艺学”两个专业。当年先设语言学研究班,有9人入学。
9月4日-9月18日 中文系在学校北戴河休养所举办“文艺学方法论研讨班”,参加者为全国高校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专业教师。邀请校外陈涌、李希凡、陆默林、程代熙、刘再复、钱中文、吴元迈、章国锋、胡经之、王向峰、林兴宅、鲁枢元等14位著名学者,以及本系陆贵山、郑国铨、陈传才、周文柏、张秉真等7位中年教师做学术报告。
9月15日 85级本科新生入学。
10月 留学生汉语教研室成立,王国璋任教研室主任。
10月31日 中文系有7种专业教材被列入“国家教委‘七五’期间高等学校中文学科专业教材编选计划”,它们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发展史》、《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评》、《西方文艺理论史》、《西方文论精读文献》、《美学教程》、《比较文学概论》和《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
11月30日 中文系3项研究课题列入“首批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史”(与北京大学合作)、“文学基本理论研究”(与复旦大学合作)以及“当代文学创作与文学思潮研究”。
1986年
1月3日 语言文字所同解放军某部联合研制成功的“汉语拼音正字法输入系统”在京通过鉴定。
2月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放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审批权试点工作的通知》,中国人民大学被批准为首批试点单位。中国语言文学成为校内9个可自行审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的一级学科之一。
3月19日 语言文字研究所召开“语言文字信息库”论证会。
4月6日-5月17日 潘天强、李永祜老师带领83级本科40名同学到武汉钢铁公司实习。
5月2日 《中国人民大学丛书》编委会成立,袁宝华为主任,罗国杰为副主任。黄达副校长向40名编委颁发聘书,并审议了部分选题。我系缪朗山教授的《西方文艺理论史纲》列入丛书首批选题。
6月 整党以来,不断清除党组织发展中“左”的倾向,自1984年10月至1988年10月,中文系教师中先后有谢自立、胡明扬、赵澧、王积贤、王清波,蔡钟翔、李永祜、吴小林、张明、田双贵、杨钢元,黄晋凯、郑国铨、郭锦桴、金天相,张慧珠、余飘、杨从洁、张德尧,黄汉生和尹振海等21位同志入党,实现了他们多年的夙愿。
6月21日 教师职称评聘工作于1983年“冻结”,1985年“解冻”,并逐步正常化、制度化。中文系评审组的工作从1985年9月持续到1986年5月。经学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讨论通过,确认自1986年6月21日起,我系胡明扬、郑国铨、陆贵山和茅玉美4位老师具备教授任职资格;成复旺、楚永安、黄保真、黄晋凯、梁式中、马德俊、王忠琪、吴小林、徐京安、阎焕东、赵遐秋、周生亚、周文柏、周忠厚、周宏兴,王笑湘、金锡谟、池曦朝和刘瑞莲等19位老师具备副教授任职资格。
6月23日 校学生会主办的1985-1986学年最佳讲课教师评选活动揭晓,王振民等39名任课教师获最佳讲课教师称号。学校领导李文海和俞家庆等出席师生座谈会并讲话。
7月28日 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知,经第三次学位授权审核批准,我系“中国古代文学”和“现代汉语”两个学科获硕士学位授予权。至此,中文系已拥有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9月 文艺思潮研究室成立,陆贵山任教研室主任
9月1日 中文系第二届“语言学研究班”有5人入学;新设的“文艺学研究班”有19人入学。胡明扬和陈传才分别担任班主任。当年我系在读学生有硕士生28名,研究生班学生33名,本科生164名。
9月24日 经1986-1987学年第3次校长办公会决定,中文系获准增设汉语专业。
11月12日 党总支召开党员大会,进行换届选举。章安祺、潘天强、李林、张秉真、周生亚、周文柏和郑曰焕当选总支委员。
11月19日 学校党组决定:章安祺任中文系党总支书记,潘天强任副书记。
11月 原对外汉语教研室于11月调离中文系,成立对外汉语教学中心。
12月24日-1月5日 学校多次召开中层干部会议,通报近日“人北清师”学潮情况,传达中央领导有关讲话精神,认为学生闹事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的结果。
1987年
5月 刘缙任语言文字研究所所长。
5月5日 中文系的四部教材全部评为校级优秀教材, 并由学校向教委推荐参选国家优秀教材,这四部教材是:马德俊等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评》、陈复华的《汉语音韵学基础》、赵澧等主编的《外国文学简编》以及郑国铨、陈传才、周文柏合编的《文学理论》。
5月23日 优秀教学奖评审组由系领导、师生代表和教务人员组成,谢自立任组长。系评审组投票决定:成复旺、张秉真、叶君远、胡明扬老师报学校奖励;黄晋凯、黄保真、郭成韬、周生亚老师由本系奖励。
6月1日 中文系系办公会研究教师职称评定中的遗留问题。经系教师职称评审组讨论通过,决定授予丁浦副教授职称。
6月3日 中文系召开全系教师会,李文海副校长宣布学校党组5月20日任命的新一届系领导班子:谢自立为系主任,陈传才、张秉真和李林为副系主任。
6月 北京人文函授大学主办单位,联合签署《北京人文函授大学主办单位和校务委员会联席会议纪要》。纪要规定:校务委员会改称“主办单位联席会议”,由主办单位各派两名代表与正副校长联合组成,学校实行主办单位联席会议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我系代表为谢自立和章安祺。
7月 语言文字所和承德医学院联合完成的“信息处理用中文词库系统”和“中小学教材词频统计工程”通过省部级鉴定。该成果属国内首创。
8月 经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讨论通过,授予朱靖华、蒋培坤和离休教师王金陵教授任职资格。
9月10日 学校隆重庆祝第三个教师节,向33名获得我校首届优秀教学奖的教师和被评为北京市“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颁发证书。中文系胡明扬教授被评为北京市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
12月24日 中文系召开校友座谈会。刘建军、王春元、何文轩、连铗、刘庆库等先后发言,为我系的学科建设献计献策。老主任何洛参加座谈并发言。
12月31日 在1987年高校教材评选中,我系纪怀民、陆贵山、周忠厚、蒋培坤合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获国家教委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蔡钟翔、成复旺、黄保真的《中国文学理论史》5册出齐,在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
1988年
1月30日 中文系第二系主任罗髫渔因病去世,终年86岁(1902-1988)。
2月 刘缙任对外汉语教学中心主任。
10月 陈传才教授担任国家教委纪念党的三中全会10周年优秀学术论文评选委员会中国文学组副组长。
11月 北京市比较文学研究会成立大会在我系召开,徐京安教授为该会常务副会长。
6月25日 经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讨论通过,授予陈传才和离休教师余飘、黄汉生教授任职资格。
12月24日 召开总支党员大会,进行换届选举。章安祺、武小瑜、陈传才、潘天强、许鹏、章炯林和杨存田当选总支委员。1989年1月3日下午,党总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举章安祺为书记,武小瑜为专职副书记。
1989年
4月16日-5月13日 **同志逝世后,学生风波开始蔓延。
4月18日和19日,高校学生聚集天安门广场。我校各级领导和广大教师坚持实事求是和正面疏导,中文系自4月18日至28日曾5次召开学生会议。经过大量的思想工作,学校于5月5日基本复课,5月13日举行了田径运动会。
6月10日 学校宣布学生停课放假,教职员工坚守岗位。
10月,陶沙主持的《全国中小学教材词语频度统计工程》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11月7日 中文系原“文艺思潮研究室”改为“文艺思潮研究所”,陆贵山任所长。
11月21日 中文系成立“比较文学研究所”,张秉真任所长,杨恒达任副所长。
1990年
2月24日 北京人文函授大学办学已近6年。90年初,学校已设12个系,其中6个系由中国人民大学相关系所承办;在全国各地建分校60所,辅导站224个;招, , 收了6届学生,达48万余人,购置了3600平米办公用房,积累了2375万元办学资金和1千多万元存款利息。
4月26日-5月12日 潘天强、许鹏带领86级本科36名同学到安徽马鞍山钢铁公司实习。
6月 人大中文系举行建系30周年纪念大会。
7月 校务会议通过校党委会决定:谢自立调任校书报复印资料中心主任。
9月 校务会议通过校党委会决定: 陈传才任中文系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
10月20日 校务会议通过校党委会决定:章安祺调任校党委组织部部长。
1991年
林志浩教授的《鲁迅研究》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1月 郭锦桴《中国女性禁忌》(河北人民出版社)获河北省优秀图书奖、第七届北方十五省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奖。
3月20日 首都高校第一个由大学生组成的红学会——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红楼梦学会成立。中国红学会会长冯其庸、副会长李希凡等来校祝贺,并与同学们座谈。
3月 由新华社牵头,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研究所参加的“, , 七五”重点攻关项目“新闻汉语词库”在北京通过专家鉴定。新华社的汉字输入系统已经采用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研究所研制的人大码。
5月 美籍华人作家聂华苓在赵霞秋教授陪同下访问我系并同师生座谈。
9月-12月 潘天强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参加中宣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筹建工作。
12月7日 我校何洛等28位教授获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此前,1990年曾确定我校戴世光、吴大琨、宋涛、邬沧萍、肖前5位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2月16日 学校召开中层干部会议,国家教委党组书记、副主任何东昌宣布国务院11月14日决定:国务院和国家教委党组同意袁宝华辞去其兼任的中国人民大学校长职务。任命黄达为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会上,何东昌、袁宝华、黄达分别讲话。
1992年
3月25日 陆贵山当选校务委员会委员。
6月13日 何洛教授去世,终年八十二岁(1911-1992)。
6月22日 北京市社科联某负责人,自去年5月曾多次干涉人文函大事务。今年1月14日,竟然抢占学校,停止校长职务,转走办学资金。今天,中文系调查组根据北京市文教办批示(“社会力量所办学校的内部事务,应由主办单位研究解决”),依法恢复学校秩序。1992年7月17日至1993年10月16日,北京市成教局共召集了十次主办单位代表会议,最后成立了理事会,通过了理事会章程,并选举高伟为理事长,章安祺、曹子西、甘海岚为副理事长。1994年2月28日至12月16日,理事会根据成教局指示,决定由甘海岚和黄晋凯负责进行学校审计。1995年7月3日,理事会任命黄晋凯为校长,周宏兴为常务副校长,李德堂、王凤海为副校长。一场风波终归平息。
10月,李逸安主持的国家古籍整理规划项目《张耒集》获全国古籍整理三等奖。
11月 纪念校庆55周年学术研讨会文学分会场在我系举行。
1993年
2月20日 中文系召开全系教师大会。党委书记兼副校长李文海和组织部部长刘宪苏宣布学校党委决定:任命章安祺为主任,周生亚、杨慧林为副主任。3月10日下午,中文系再次召开教师大会。党委副书记马绍孟和组织部长刘宪苏宣布党委任命总支干部的决定:章安祺为书记,王林英为副书记。此后,系主任公布了系办公会确定的各教研室主任和系学术委员会委员的名单。
中文系教职员工总计百人(与十年前相同):“在编”66人,“离退”34人。在编人员中,专业教师57人,教辅人员5人,行政人员4人。专业教师中,教授13人(郑国铨、陆贵山,朱靖华,陈传才,陈复华、黄保真,蔡钟翔、赵遐秋,谢自立、瞿蔼堂、周忠厚,王振民、黄晋凯),副教授30人。
7月10日 中文系与国家新闻出版署合办的“硕士学位课程进修班”举行开学典礼。会上,全面总结了文革前人大文学研究班的办学经验,并围绕“适应改革开放需要,培养在职高级人才”的议题进行了座谈;聘请了谢宏、李准、钱中文、吴元迈、袁行霈、严家炎、陆默林、腾云等8位兼职教授。学校领导马绍孟、郑杭生、周新城、袁振宇等出席会议。当天,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予以报道,北京电视台和十多家媒体也播发了消息。
9月,陶沙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7月15日-8月15日 韩国庆南大学中文系主任李哲理带30名学生组成的“汉语研修团”来我系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我系将派王清波赴庆南大学接替梁式中,承担教学任务。
8月27日 学校党委决定:任命叶君远和尹振海为中文系副主任,同意周生亚辞去副系主任的职务。
9月 郭先珍任语言文字研究所所长。
杨恒达、黄晋凯、张秉真、徐京安获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11月25日 中文系兼职教授、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钱中文来我系做学术报告,题目为“当代文艺学研究状况”。
12月 金天相任对外汉语教学中心主任。
12月17日 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知,经第五次学位授权审核批准:我系“文艺学”获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实现了我系博士点“零的突破”。
1994年
10月,李泉获全国对外汉语教学优秀教学奖。
2月21日 中文系与国家新闻出版署合办的第二期“硕士学位课程进修班”开始上课。在第一期“中国古代文学”和“世界文学”两个专业的基础上,又增设了“中国现代文学”和“文艺学”两个专业。
4月14日 中文系成立“华人文化研究所”,金戈任所长,叶君远任副所长。
5月4日-5月10日 中文系召开总支党员大会,选举党总支委员会。章安祺、王林英、赵乃增、殷国光、杨钢元、冷成金和张明当选总支委员。5月10日下午,党总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举章安祺为书记,王林英为副书记,并研究确定了总支委员的分工。
9月13日 按照研究生院要求,我系成立博士生指导小组,由陆贵山、陈传才、章安祺、蔡钟翔和叶君远组成,陆贵山任组长。
1995年
1月 《汉字信息处理用国际标准:ISO-10646中朝日CJK汉字大字符集》获国家技术监督局科技进步一等奖,陶沙为汉字方面负责人。
1月16日 国家教委正式通知:中文系经评审入选“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我校“文史哲”均入选国家文科基地,学校成立了“基地建设指导委员会”,李文海任主任,袁振宇任副主任,石亚军和文史哲三系所的负责人为成员。
全国高校共设文科基地49个:中国语言文学22个、历史学20个、哲学7个。“文史哲”三学科都入选基地的学校还有: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山大学。
2月15日 赵澧教授病逝,终年77岁(1919-1995)。
7月31日 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在济南成立。我系陆贵山当选副会长。
8月13日 林志浩教授去世,终年六十八岁(1928-1995)。
9月25日-9月28日 由我系华人文化研究所发起和主办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华人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校举行。12家新闻媒体予以报道。
11月22日 研究生院召开博士生导师会。中文系现有4位博士生导师:陆贵山、陈传才、
章安祺和李准(兼职)。
12月8日 人事处从1994年4月14日起进行“人员定编、工资包干”,将中文系编制定为49
人,不足复校初期或首都师大中文系人数的一半;经多次交涉和领导干预,正式下达的编制控制数仍为51人,这甚至少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的人数。中文系的队伍建设长期搁浅,学科发展严重受阻。
1996年
林杏光的《现代汉语动词大词典(人机通用)》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
1月9日 中文系成立“基督教文化研究所”,杨慧林任所长。
1月23日 国家教委下达《关于公布国家教委第三届优秀教材评奖结果的通知》:中文系张秉真、章安祺、杨慧林编著的《西方文艺理论史》获国家教委第三届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去年9月初评,我系通过3项。)
1月25日 叶君远因赴韩国讲学,不再担任系副主任职务;4月17日,校党委决定任命程光炜为副系主任。
3月 陶沙教授当选北京市政协委员。
3月 中文系将语言学及现代汉语教研室合为语言学教研室,将语文写作教研室改为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教研室除了为本系开设写作课,还承担全校的现代汉语和写作课教学工作。
4月10日 中文系语言专业调整为三个教研室:语言学教研室、古代汉语教研室和现代汉语教研室。原汉语写作教研室撤销,其教学任务由现代汉语教研室承担。
11月 语言文字研究所与对外汉语中心合并,成立对外语言文化学院,金戈任院长。
11月5日 朱靖华教授在韩国外国语大学讲授“中韩苏轼研究比较”。
本年中文系申报“九五”期间科研课题获准立项的项目有: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3项;北京市社科规划项目3项;国家教委社科规划项目5项,国家级重点教材项目5项,“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项目3项。
1997年
对外语言文化学院教师荣继华被老挝教育部授予“外国专家特殊贡献奖”,刘缙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林杏光的《汉英词典》获“国家第二届辞书一等奖”。
陆贵山、陈传才、周忠厚、王振民、金元浦获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殷国光的《吕氏春秋词类研究》获第七届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金二等奖。
3月 林杏光《现代汉语述词动词机器词典》,获北京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3月5日 中文系成立“现代诗学研究所”,程光炜任所长。
10月 陈传才被学校评为优秀研究生导师。
11月 97级本科生耿涛等创办《中文学刊》,成为中文系重要的学生学术刊物,影响很大。
6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印发经修订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学科门类:“文学”,含4个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和“艺术学”。“中国语言文学”含8个二级学科:“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和“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修订前,“中国语言文学”含12个二级学科:“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民间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古典文献学”、“语言学”、“现代汉语”、“汉语史”、“汉语文字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和“新闻学”。
9月30日 学校党委决定任命中文系新一届领导班子:章安祺为系主任,杨慧林、金元浦和贺阳为副系主任。
1998年
3月4日 去年12月31日,中文系党政干部联席会决定《文学论集》和《语言论集》复刊。今日召开两刊编委会和编辑部联席会议。编委会由冯其庸、钱中文、吴元迈、胡明扬、谢自立、陆贵山、陈传才、蔡钟翔、成复旺、赵遐秋、黄晋凯、瞿蔼堂、周生亚、章安祺、杨慧林、金元浦、贺阳组成。《文学论集》编辑部成员有金元浦、黄克剑、叶君远和马相武;《语言论集》编辑部成员有贺阳、殷国光和劲松。
4月12日 殷国光的《吕氏春秋词类研究》获国家教委普通高等学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
4月20日 汪金丁教授去世,终年88岁(1909—1998)。
6月30日 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知:经第七次学位授权审核批准,我系“中国古典文献学”
二级学科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7月 陆贵山、陈传才、周忠厚、金元浦的《文艺理论教学与改革》获北京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9月21日 黄克剑的《人文学论纲》、李林的《古代汉语语法分析》、金元浦的《文学解释学》获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10月7日 周生亚老师获中经报基金优秀教师奖。
11月 中文系获得全校VISA杯学术论文大赛研究生组总冠军。
11月2日 中文系聘台湾著名作家陈映真为客座教授,今天举行聘任仪式。
12月9日 教育部已下文征集文科优秀教材,人大出版社人文编辑室推荐我系6部教材:《文学理论新编》、《外国文学简编》、《西方文艺理论史》、《古代汉语》、《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和《中国古代语言学名著选读》。中文系与出版社商定编选出版中文专业系列教材。
胡明扬教授分别在挪威奥斯陆大学、斯洛文尼亚布尔雅那大学讲授“中国现代语法研究”。
林杏光当选第九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
1999年
陈传才主编的《文艺学百年》作为北京出版社“百年回顾系列著作”之一,受到学界好评。
中文系古代汉语教研室编写的《古代汉语词典》获第三届国家辞书二等奖。
1月 在学校首次举办的“十大教学标兵”评选活动中,叶君远被评为“十大教学标兵”之一。
4月20日-4月24日 中文系承办全国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年会:“与巨人对话——纪念歌德、巴尔扎克、普希金、海明威学术讨论会”。
6月10日 中国古典文献学被列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同意备案的中国人民大学自行审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
6月16日 叶君远老师获1999年度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
9月 98级本科生班刊《健康与生活》正式改名为《中文新世纪》,由时任校长李文海题写报名,从此成为中文系最重要的学生报纸。
11月27日 古代汉语教研室编写的《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9年)荣获第三届国家辞书二等奖。
9月1日 中文系在研项目共3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5项,市部级项目16项,批准经费93.4万元,曾有14项科研项目获省部级以上奖。
9月28日 北京市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立。章安祺受聘为学科评议组成员。
11月22日 中文系系务办公会研究决定:与人大出版社合作编写出版“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系列教材”。
11月 学校举行第二届VSA杯论文比赛,中文系获研究生组冠军,本科生组季军,团体总分第二名。
12月21日 中文系系办公会决定:续聘冯其庸、李准、谢宏、钱中文、吴元迈、张韧、饶芃子和刘小枫为兼职教授。
2000年
王贵元的《马王堆帛书汉字构形系统研究》 获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5月4日 全校“五四”文艺汇演,中文系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和最佳组织奖。自本年至2002年,中文系连续三年获得全校“五四文艺汇演”总分第一名。
5月 中文系学生分配签约率高:至5月底,本科毕业生93.2%签约,硕士毕业生只有2人未签,博士毕业生100%签约。
11月10日-11月11日 中文系在龙泉山庄开会,专题研讨本系学科建设。会议凝聚了共识,坚定了信念,明确了思路,制定了措施,是一次成功的“战前动员”。
12月 陈复华主编的《古代汉语词典》获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12月7日 国务院学位办第八批审核同意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为中国人民大学自行审批增列的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
12月 李泉任对外语言文化学院院长。
2001年
陆贵山、周忠厚主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概论》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贺阳与李文海、安启念、郭双林共同承担的“文史哲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二等奖。
在全校学生学术类刊物和学生报纸的评选中,文学院《中文学刊》获学术类刊物第一名,《中文新世纪》获学生报纸类一等奖。
年初,国家人事部、教育部批准人大中文系设立博士后流动站。本年秋,教育部批准人大中文系文艺学博士点为国家重点学科。
1月11日-2月5日 中文系党总支召开总支党员大会进行换届选举。李林、王林英、叶君远、黄克剑、刘秀岩、金锡谟和张明当选总支委员。2月5日,校党委通知:常委会议批准李林和王林英为党总支副书记,李林主持总支工作,并兼副系主任。
1月12日-1月18日 经与书报资料中心领导1月12日和1月18日两次商谈达成协议:中文系承办《语言文字学》、《文艺理论》、《中国古代近代文学》、《中国现代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和《影视艺术》六种复印报刊资料;中文系组成以各刊主编为主体的编委会,谢自立为顾问,章安祺为主任,陈传才为副主任,殷国光、贺阳、陆贵山、金元浦、成复旺、叶君远、程光炜、黄晋凯、杨慧林、王振民、潘天强为各刊主编。3月21日,中文系正式签订承办人大书报资料中心6种复印报刊资料期刊协议书。
2月4日-2月5日 中文系在西御园召开承办复印报刊资料编委会会议,制定编委会章程,拟定各刊学术委员会名单;同时,召开系学科建设工作会,讨论系“十五”期间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纲要。“纲要”含发展目标和建设措施。建设措施分教学、科研、队伍三方面:在教学上,完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加强读写训练,提高全人素质。在科研上,除承办六种复印报刊资料外,还要办好原有三种学术刊物:《文学论集》出版了第12辑,《语言论集》出版了第4辑,《基督教文化学刊》出版了第7辑;目前,在研项目共37项,其中国家级17项,市部级18项,经费共170.9万元(不含2项国外资助项目经费),“十五”期间,有11个课题获准立项。在队伍建设上,争取适当的编制,引进急需的人才,解除对学科发展的长期困扰。
2月20日 系办公会决定组成新的博士生指导小组:陈传才任组长,杨慧林任副组长,陆贵山、章安祺、金元浦、黄克剑、杨恒达、袁济喜、程光炜、成复旺、周忠厚为成员。
2月15日-3月16日 经与人大出版社领导2月15日和3月13日两次商谈达成共识:中文系协助组织编写出版“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系列教材”。4月2日,人大出版社通过《选题论证报告》,共19种:《文学理论新编》、《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发展史》、《马克思主义文艺论着选讲》、《中国当代文艺思潮》、《文艺批评学教程》、《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代文学史》、《外国文学简编》、《中国文学理论史》、《西方文艺理论史》、《西方文艺理论史精读文献》、《东方文学概论》、《古代汉语教程》、《现代汉语教程》、《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语言学名著选读》、《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汉语音韵学基础》。
此外,中文系与学校网络学院合作,已完成10门本科专业主干课的多媒体课件。
4月 中文系获得2001年话剧小品比赛一等奖。
4月4日,学校同意中文系文艺学学科申报“国家重点学科”。今天,金元浦、陈传才、章安祺到北京友谊宾馆参加“教育部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复审答辩”,并获全票通过。
4月9日 校人事处通知:中文系去年12月申报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获批准。
5月3日 中文系2001年硕士学位课程进修班(商丘班)举行开学典礼。章安祺、杨慧林、贺阳和程光炜出席。
5月22日-23日和6月16日-17日,在达园宾馆召开了两次“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学系列专家咨询会”。第一次是文艺理论学科,钱中文、吴元迈、温儒敏、陈炎、高楠等发了言。副校长冯俊出席会议。第二次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学科,谢冕、洪子诚、陈平原、孙景尧、孟庆枢等发了言。副校长冯惠玲出席会议。
5月23日 中文系获当年“五四”学生艺术节文艺比赛团体总分第一名。
6月 一年来,中文系学生文体活动获6项奖:全校学生报刊评比,《中文新世纪》获报纸第一名;《中文学刊》获最佳刊物奖。教育部文科基地评估验收时,赢得了专家组的高度赞赏。在“五四”学生艺术节中,中文系获5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优秀奖,以92分蝉联全校第一名,比第二名高出20多分。
至5月底,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为91.18%,其中在北京就业的占82.35%。
9月1日 新招本科生48人、硕士生42人、博士生17人、博士后4人。本科生与研究生之比为1:1.3
10月21日-10月26日 教育部专家组对我校的3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进行评估验收。26日下午,专家组叶朗、王庆生、胡德琨等向我校校系领导传达评估意见。对中文学科的建设,专家组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也指出存在的不足——博士学科点少,办公用房紧张。纪宝成校长一语中的:“中文学科博士点少,本质上是队伍建设问题。”他还说:“基础学科不是一流,大学不可能是一流。中文系要打翻身仗!”
12月1日-12月2日 中文系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评论》杂志社,在我校联合举办“人的全面发展与文艺学建设学术研讨会”。
12月11日 胡明扬教授分别在日本名古屋大学、东京明海大学、瑞典隆德大学等校讲授“中国汉语研究现状”、“中瑞词典编纂”。
10月10日至13日 由中文系、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共同主办的“中国传统伦理与世界伦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校举行。
10月 教育部对中文系“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中国语言文学)”进行验收评估,并将其评定为“优秀基地”。
12月1日 由中文系与《文学评论》杂志社联合主办的“人的全面发展与文艺学建设”理论研讨会在逸夫会议中心举行。
12月5日至13日 杨慧林教授赴德国中国中心参加“翻译与吸纳”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作题为“圣经诠释中的意义问题”演讲。
12月17日至24日 杨慧林教授赴香港浸会大学参加“宗教研究与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作题为“实证性研究在大学建制中的尝试”的演讲。
12月27日 袁济喜教授主撰的《六朝清音》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
12月 中文系98级本科基地班和2000级本科基地班同时获得2000-2001学年度全校先进班集体的荣誉称号。
十二、人文学院阶段(2002年6月-2005年7月)
中文系与哲学系(包括宗教学系)、历史系和清史研究所共同组成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人文学院的建制内仍然保留独立的中国语言文学系。
2002年
中文系文艺学继续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汉藏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获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冷成金的《中国文学的历史与审美》获教育部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陈传才的《文学理论新编》(修订本)获教育部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1月25日 中文系召开学科建设工作会。会议认为:近一年来,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拥有了国家重点学科,被评为优秀文科基地,聚集了一批学术骨干。3月份,有3位博士生导师相继报到。目前我系人气很旺,发展势头很好。今年学科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申报新的博士点。
2月26日-3月24日 北京市文艺学会与北京东方学园教育高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将北京人文大学主办权移交给后者。3月24日,正式交接。
3月26日 纪宝成校长和张建明副书记率校研究生院、教务处、科研处、组织部、人事处、发展处、校刊、校办等部门负责人来中文系调研。纪校长多次指出:文史哲不是一流学科,绝对建不成一流大学。学科建设是重中之重,决心支持你们打这场翻身仗。一定要保持人气很旺的发展势头,组建学院、领导换届不能影响学科发展。
3月 王淑红被评为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
4月14日 2001年6月19日,中文系系办公会写报告给党委组织部:行政领导班子任期届满,申请换届。此后党委同意,并正式启动,运作了十个月。今天,校党委副书记张建明说,党委决定暂不换届。
4月14日-15日 在学校贤进楼召开“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专家咨询会暨中国古代文体与文学学术研讨会”。包括香港、台湾在内的全国各地和韩国古代文学领域的专家学者70余人参加会议。冯其庸、黄霖、蔡钟翔、成复旺、李炳海等发了言,校长纪宝成和副书记张建明出席会议。
4月19日-20日 在达园宾馆召开“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专家咨询会”。江蓝生、王宁、李如龙、马庆株、胡明扬、林杏光等发言,校党委书记程天权和常务副校长袁卫出席会议。
4月14日 由中文系承办的“中国古代文体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专家咨询会在校举行。
5月 中文系与哲学系(包括宗教学系)、历史系和清史研究所共同组成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但在人文学院的建制内仍然保留独立的中国语言文学系,章安祺任人文学院副院长兼中文系主任。
5月 在“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内设立“比较文学”和“影视与多媒体艺术”专业方向。
6月19日 校长签发《关于组建成立人文学院的决定》:“经学校研究,决定在哲学系(宗教学系)、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和清史研究所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下午,召开三系一所干部大会,宣布人文学院成立。
7月7日 俞圣祺同志因病去世,终年87岁(1916-2002)。
9月 对外语言文化学院李泉被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全国对外汉语教学优秀教师奖”。
10月18日 学校举行人文学院成立大会,大会结束后,“面向21世纪人文科学研讨会”开幕。
11月 李逸安点校的《欧阳修全集》获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林杏光教授去世,终年66岁(1937-2002)。
10月 许鹏任责任编辑的《老舍先生》光盘获第二届国家电子出版物奖。
10月19日-10月21日 我校中文系、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文学评论》、《光明日报》等十家学术单位,在对外经贸部亚太培训中心联合举办“中国古代文学与文献学专业博士生培养工作研讨会”。会议由中文系承办,多家媒体予以报道。
10月 中文系恢复本科“汉语言”专业的报告获学校批准,报教育部备案。
12月16日 学校举行2002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及指导教师表彰大会。中文系姚建斌的博士学位论文《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阐释学研究》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12月21日 中文系举办“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问题与探索”学术研讨会。
12月 近年来,中文系出版学术丛书3套:“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丛书”8种,“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丛书”4种,“汉语言文字学丛书”6种。此外,未列入丛书的还有10种。
2003年
杨慧林、黄晋凯合著的《欧洲中世纪文学史》获国家新闻出版署第六届外国文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1月 罗静被评为北京市外国留学生教育先进工作者。
4月28日 马奇教授去世,终年82岁(1922-2003)。
6月 中文系新增“汉语言”本科专业,并开始招生。
7月30日 第九次学位授权审核结果已经公示,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和“汉语言文字学”两个二级学科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复审结果是:“中国古代文学”100分,“汉语言文字学”92.3分。8月5日,中文系在国务院侨办官厅绿化基地开学科建设研讨会,中心议题是如何争取学科建设的更大发展。
8月9日至18日 杨慧林教授赴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参加“基督教的语境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作题为“中国基督教神学的语境语境化及其主要关注点”的演讲。
9月1日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通知:经第九次学位授权审核,我系获“中国古代文学”和“汉语言文字学”两个二级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
9月1日至4日 杨慧林教授赴比利时鲁汶大学参加“天主教在欧洲与中国”年会,并作题为“天主教在中国的前景展望”的演讲。
9月8日 人文学院中文系举办“文学与文化研究论坛”。
9月16日 中文系成立3个学科的博士生指导小组:“文艺学”组,由章安祺、金元浦、黄克剑组成;“中国古代文学”组,由叶君远、李炳海、袁济喜组成;“汉语言文字学”组,由殷国光、宋永培、贺阳组成。同时成立重点学科建设小组,由金元浦、章安祺、成复旺、黄克剑组成。
9月22日 学校向教育部推荐11篇博士论文参选“2004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其中有我系博士生张进的《新历史主义与历史诗学》。
11月30日 由人文学院中文系发起并联合有关单位举办的“多媒体文化艺术——中国多媒体电子出版物十年历程”学术研讨会在校逸夫会议中心举行。
12月3日 中文系召开全系教师大会。副校长冯俊和组织部部长徐志宏宣布校长11月21日的任命:杨慧林为系主任,贺阳和叶君远为副系主任。
12月25日,罗青松获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称号。
2004年
杨慧林、章安祺、黄克剑、耿幼壮的“西方文艺理论史课程建设”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程光炜教授的“中国诗歌史研究”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
劲松获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称号。
2月4日 对外语言文化学院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之一。
5月16日 举办“庆祝胡明扬教授八十寿辰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北京市语言学会联合发起并主办。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江蓝生、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到会并讲话。
6月 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会在我系举行年会,陆贵山、陈传才等7位老学者荣获该会首届“文艺理论突出贡献奖”。
6月 陆贵山教授主持的科研项目“历史唯物史观与当代文艺思潮”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04年度重大项目立项。
6月 吴永焕获北京高校第四届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
8月 黄涛的《语言民俗与中国文化》获“中国文联第五届山花奖优秀学术著作奖一等奖”。
9月8日至10日 对外语言文化学院教授李泉应邀赴英国牛津大学参加英国汉语教学研究会年会,并作主题演讲三场。
12月 经学校批准,建立影视与多媒体艺术教研室,潘天强任教研室主任。
荣继华获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称号。
第三阶段:文学院成立
十三、文学院成立
2005.7人文学院撤销,由原中国语言文学系改名“文学院”。
2005年
杨慧林、章安祺、黄克剑、耿幼壮的“西方文艺理论史课程建设”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杨慧林、章安祺、黄克剑、耿幼壮的“西方文艺理论史课程建设”获得2004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
吴永焕于北京市群众性教育创新工程活动中被评为教育创新标兵。
“面向网络时代的汉字钩形系统研究”课题最终成果被认定为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优秀成果。
4月 中文系主办的诗歌报纸《人大诗报》创刊。
7月11日 校党委书记程天权主持召开中共中国人民大学第十二届委员会第40次常委(扩大)会议,研究了组建文学院问题。人文学院撤销,由原中国语言文学系组建成立“文学院”。杨慧林任文学院院长,叶君远任分党委书记,贺阳、张永清任副院长,王林英任分党委副书记。
9月5日 文学院成立大会召开。
截止到2005年底,文学院已经拥有文艺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古代汉语及古典文献、语言学及现代汉语、影视与多媒体艺术等7个教研室,文艺思潮、华人文化、比较文学、基督教文化、文化产业、语言文字等6个研究所,93个岗位编制。
11月26日 召开“文学院教学工作会议”,全院教师与会,会议就本科和研究生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研讨。
2006年
1月25日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知:经第十次学位授权审核批准,我系获“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开始全面培养七个二级学科的博士研究生。
5月 文学院举办首届“谢无量杯学术论文及文学创作大赛”。
5月 文学院学生会成功承办中国人民大学五四文化艺术节诗歌比赛。
6月20日 “中国语言文学”下含8个二级学科,中文系已拥有除“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外7个二级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学位授予权。
8月8日 教育部确定文学院教师编写的14种教材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名单如下:
1 西方电影简明教程 潘天强 复旦大学出版社
2 新媒体艺术论 许鹏 高等教育出版社
3 先秦两汉散文选讲 李炳海 高等教育出版社
4 语言学导论 胡明扬、贺阳、沈阳 商务印书馆
5 汉语史纲要 殷国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 中国现代文学史 程光炜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 马克思主义文论 陆贵山、周忠厚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 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 胡明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 西方文艺理论史 章安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0 外国文学名著批评经典 梁坤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1 应用写作 孙秀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2 中国文化概论 金元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3 新媒体节目策划论 许鹏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4 文艺心理学 金元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月初 文学院2006年迎新大会暨首届, 谢无, 量学术论文、文学创作大赛颁奖典礼在逸夫会议中心第一报告厅隆重举行。
9月 杨慧林获第二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9月 文学院举办“人大——辅仁论坛”。
9月 文学院招收首届本科“国防班”。
9月9日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召开北京市庆祝教师节暨表彰大会,优秀教师杨慧林、贺阳等在大会上受到表彰。
9月14日 学校发布文件,决定成立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
9月25日 由文学院和《文艺研究》编辑部联合召开的学术研讨会在我系召开。
9月 对外语言文化学院李禄兴作为中国人民大学派往海外孔子学院的第一位教师赴爱尔兰都柏林大学任教。
12月3日 对外语言文化学院召开成立十周年纪念座谈会。
12月22日至24日 由文学院与书报资料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学学科专家咨询会”举行。
贺阳被授予“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
徐桂梅获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称号。
2007年
殷国光编著的《古代汉语》被评为2006年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本着“宽口径、厚基础”的办学理念,经文学院学术委员会讨论,取消本科专业内设置的各专业方向。
学院被教育部批准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首批招生试点单位,并于当年开始招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2月 学校批准电影学硕士点设在文学院,从2008年开始招收电影学硕士生。
3月 贺阳教授的《公关语言学》、金元浦教授的《文艺心理学》获2006年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
3月26、27日 中国人民大学举办首届“世界汉学大会”。“世界汉学大会2007:文明对话与和谐世界”在校明德堂开幕。本次大会的志愿者工作由文学院承担,文学院共109名同学参加了志愿活动,其中本科生102人,硕士生5人,博士生2人。
5月26日-29日 潘天强赴新加坡,在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中文系的“中华当代文化的解读与教学”研讨会上发表“中国当代电影—第五代与第六代”演讲。
6月17日 由对外语言文化学院与新加坡科斯达教育集团共同主办的新加坡德明政府中学“中国浸濡课程”圆满结束。
9月初 9月初 文学院2007年迎新大会暨第二届谢无量学术论文、文学创作大赛颁奖典礼在逸夫会议中心第一报告厅隆重举行。
12月5日 余虹教授去世,终年51岁(1957-2007)。
十四、新的文学院
在原文学院和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的基础上组建新的文学院
结语
至2010年,文学院共有文艺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影视与多媒体、古代汉语及古典文献、现代汉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国际教育等9个教研室,文艺思潮、华人文化、比较文学、基督教文化、文化产业、语言文字等6个研究所及对外汉语教学中心、国剧研究中心。
学院在职教工109人,专任教师93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24人,讲师41人,其中长江学者1人,博士生导师24人。离退休人员共计93人。
从1959年招收第一届文研班开始,到2010年7月,文学院共培养各类别毕业生2537人,其中:文研班 146人,文艺理论进修班46人,本科生1443人,硕士研究生674人,博士研究生238人。还培养了各层次外国留学生6000多人。
文学院现有在校各类学生1500多人,其中:中国学生925人(本科生344人,硕士生488人,博士生93人);另外来自国外的留学生600多人。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学科设置:
为了培养文艺学高级人才,1959年中央委托原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举办文学研究班和进修班,文艺学学科由此开创。当时由周扬任名誉主任,何其芳、何洛为主要负责人,由唐弢、缪朗山、马奇、蔡仪、朱光潜、游国恩、钱钟书、冯至等著名专家为“文研班”授课,培养了王春元、谭霈生、王先霈、缪俊杰、何西来等一大批文艺理论家和著名学者。40多年来,文艺学一直被列为中国人民大学重点学科,2001年、2007年均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作为“中国语言文学”和整个文学研究领域的基础性学科,文艺学目前设有马克思主义文论、西方基础理论、文化研究与文化批评三个方向。
马克思主义文论方向:在保持原有学科特色的基础上,着力在经典作家研究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方面取得新的理论进展,在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政治精神分析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重视对西方最新马克思主义文论基本文献建设等方面的学术工作。近年陆续出版了《现象学与西方现代美学基本问题》《精神分析批评:从文学到政治》《尼采的形而上学批判问题》等著作。在西方文论研究基础上,将进一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文论与现象学、精神分析学、神话研究等批评理论的比较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方马克思主义悲剧理论的价值批判之维”“书写与追问:法国后现代主义论争”。论文《历史进程中的作者——西方作者理论的四种主导范式》获北京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西方基础理论方向:通过对西方古典文学的研究与相关论著的翻译,以此拓展基础理论的研究空间,为基础理论提供坚实的文献基础与理论根基。近年陆续出版了《缺席与偶在》《中心与迷宫:诺思洛普.弗莱的神话阐释研究》等著作。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学术话语体系的形成、建构与反思研究”,一般项目“西方现代审美主义思想源流”“阿多诺对审美唯名论的批判”等。
文化研究与文化批评方向:立足当代社会现实,以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对当代的社会文化现象进行剖析,注重把作为“事业”的文化与作为“产业”的文化相结合,注重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近年陆续出版了《印刷术与西方现代性的形成》《打开文学的方式》等著作。同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听觉文化研究的话语建构研究”。将继续强化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学科特色,进一步突出文化研究与文化批评的实践性和现实针对性。
2021考研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教育学专业复试分数线
专业名称 | 分数线 |
高等教育学 | 2021:350 |
2021中国人民大学高等教育学040106考研科目及参考书目
高等教育学 [040106]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中国人民大学
- 招生年份:2021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教育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4]教育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1]教育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招生人数: | 5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④(--)无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2)俄语 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④(--)无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3)日语 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④(--)无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40)德语 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④(--)无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41)法语 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④(--)无 |
|
备 注: | 该招生计划根据往年录取情况编制,因教育部暂未下达2021年总规模,实际招生人数会因国家下拨招生计划和实际报考人数等因素有所调整。 |
2011-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考研复试分数线走势
摘要:2019考研复试分数线大涨,这让正在准备20考研的考生很是紧张,考研分数线作为评价院校报考难度的主要因素,11-19年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考研复试分数线趋势,为大家提供择校参考,帮助大家确定自己的最终目标,在复试阶段判定自己是否可以进入复试。关于分数线,小伙伴们要关注是哪个分数:单科【满分=100分】分数线(如政治/英语)、单科【满分≥100分】分数线(如数学/专业课)、总分分数线,因为只有这三个分数都过线,才能获取复试资格。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总分分数线走势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单科【满分=100分】分数线走势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单科【满分≥100分】分数线走势
数据说明:
(1)分数线均来自学校官方发布的招生考试复试资格基本线
(2)对于该学科专业课一/二单科分数要求不同时,帮帮提供最低分数线
(3)各院系可根据本学科、专业特点及生源和计划数制定不低于学校基本要求的本院系学科、专业复试基本要求,即具体专业的复试线会高出学校复试基础线。
友情提示:
考研信息数量巨大,整理过程中难免出错,如您发现问题,欢迎评论留言指正。
考研帮说:以上内容为考研帮原创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人民大学高等教育学040106考研科目及参考书目
高等教育学 [040106]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中国人民大学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教育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4]教育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1]教育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招生人数: | ||
考试科目: |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 635教育管理与政策 |
|
备 注: | 复试专业课:教育学综合、外语 |
添加中国人民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中国人民大学考研分数线、中国人民大学报录比、中国人民大学考研群、中国人民大学学姐微信、中国人民大学考研真题、中国人民大学专业目录、中国人民大学排名、中国人民大学保研、中国人民大学公众号、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中国人民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