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考研经验分享

发布时间:2015-10-27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考研经验 社会学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考研经验分享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考研经验分享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考研经验分享 正文

下面是关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考研经验分享基本情况,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一、自我介绍
写经验之前我先介绍下自己吧,因为我觉得我的情况还是比较特殊的。
首先,我本科就是人民大学社会学系的,所以我是考本校本专业。
其次,我的考研准备时间只有三个月时间,即从九月底得知保研失利后才开始决定要考研(因为当初满心觉得能保上,就算想复习也看不进去书),所以我也只能考本专业,因为那个时候再想跨专业考基本属于作死行为。
再次,我们宿舍六个人有五个人都考研,而且有两个跟我的考试科目一样,这个情况重要,后面会说到,顺便说一句,我们宿舍五个人全部被第一志愿录取,而且基本上是同时开始准备,最早的也不是从暑假的时候开始看书。
最后说一下我的成绩,社会研究方法125分,社会理论123分,政治70分,英语69分,总分387,最后以第四名被录取。没有特别高的分数,但也没有拉分的,英语成绩虽然不高但也是出乎意料了,因为我英语向来不好,六级只有480+,最后能考到这个分数已经很满意了。政治说实话感觉不太满意,因为本科就是文科生,而且比较擅长文综。专业课成绩正常发挥吧,毕竟考试科目都是我们的专业课,而且我本身就是专业课比较强,期末基本上都能拿到4.0(满绩),相对比较难的社会理论我本身也比较感兴趣。
二、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专业介绍
介绍完自己后就该介绍我考的专业了,其实这篇经验帖不光适用于考人大社会学的同学,因为人大的社会学、人口学、人类学、老年学、民俗学这五个专业的考试科目是完全一样的,所以报考这五个专业的同学都可以参考本帖。不过因为我报考的是社会学专业,所以对于社会学的情况最为了解,人口学也还好,我会说我室友就是今年人口学第一名吗!
我相信打算报考人大社会学的同学肯定已经提前做过一些了解了,可以说在国内想学社会学的话,人大是最好的选择。为什么这么说呢?数据是最能说明问题的,国家每过几年都会搞一次全国高校专业排名,人大社会学每次都是头名,而且在最近的这次彻底甩开了北大近10分高居榜首。另外在费老、陆学艺先生西去之后,郑杭生老师可以说是仅存的中国社会学开山鼻祖,而且郑老师精神矍铄,我经常在学院楼下看到郑老骑着电动车来上班。除了郑老外,人大社会学的师资力量可以说在国内无出其右,我本科的时候就有好几位教授授课,研究生就更不用说了。
其实我本科学社会学完全是意外,这本来是我的第四志愿,我一开始连社会学是什么都不知道,只是觉得挺文科的就填上凑数了。可以说一开始对于这个专业我是没什么热情和兴趣的,不过经过本科四年的学习,我逐渐感受到了社会学的魅力。除了能学到非常实用的社会学研究方法,数据统计分析技术外,社会学给我带来的最大收益是社会学分析问题的视角,简而言之就是社会学的整体性视角,这不是能具体说清楚的收获,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素养,他真真切切影响了我现在看待生活中各种事情的思路和方式,让我在分析问题时能够更加成熟全面的想到很多其他专业的人想不到的地方。除此之外,历史上那些社会学大师们的智慧也一次次让我五体投地。韦伯、迪尔凯姆、齐美尔、鲍德里亚、哈贝马斯、吉登斯、鲍曼……他们对社会精辟的分析,精彩的论述每每让我茅塞顿开,许多自己以前想不到或者就算想到但不知道怎么说出来的话都被他们一一解答,子曰:“朝闻道,夕可死矣。”信然。
就算你不是冲着社会学来,人大这所学校本身就是金字招牌,如果说清华的工科无人能比,北大的文科和理科一枝独秀,那么在社科这一领域,人大是当之无愧的第一。用我在人大本科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在人大只要你努力,你可以实现任何你想实现的目标,还有许多你以前完全想不到的活动和经历,到了清北人这种第一档的高校后,你就会明白平台对一个人来说有多重要,平台的高低会决定你眼界的高低,接触人群层次的高低,人生经历的丰富度,从而决定你今后人生走向的高低。所以说考研在一定程度上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当然考研的竞争是很激烈的,现在想想我三个月的时间就成功考上,可以说除了自身努力外,真的是老天眷顾,运气好。
最后说下大家最关心的,那就是人大社会学的招生情况,因为人大社会学是全国的龙头老大,所以分数线可以说是比较高的,而且每年报考的人数大概在300名左右,最后录取的大概只有十分之一。以2014年为例,今年报考的具体人数我不太清楚,不过应该也就是300人左右,进入复试的只有49人,成绩最高的399分,最低的350+,复试后被社会学专业录取16人,另有12人被调剂,可以说竞争是相当激烈的。
三、初试复习经验
马克思的哲学强调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起来,并且重在实践。不管你们现在对马克思先生有什么看法,反正我在复习完政治后是对马克思先生五体投地。所以今天讲复习经验就按照老马所说的讲。
我先讲些考研复习中形而上的东西,也就是主观能动性方面的,说白了就是心态。考研是场持久战,就算我只复习了三个月也觉得是段漫长的过程,更不要说很多提前大半年甚至一年就开始准备的小伙伴了,在那漫长的复习时光里,对每个考研人来说最致命的不是哪天起晚了,任务没有完成,也不是英语阅读全错,更不是罪恶的去看了场电影,而是——孤独感。这种感觉会伴随在你的整个复习过程中,在你复习到很累时,在你陷入瓶颈时,在你晚上一个人从自习室走回宿舍时,孤独感会不断的侵蚀你,让你的身心充满疲惫,让你想要放弃。那么如何应对孤独感呢?那就是一颗强大的内心。
很多人觉得高考我都撑过来了,考研也应该差不多嘛。我一开始也这么认为,但是后来发现高考跟考研相比,真的是很轻松愉快的经历。因为高考的准备时间是三年,三年准备一场考试,而考研的准备时间大多是大半年;因为高考有老师的面对面教授和答疑,而考研的你确几乎找不到任何指导;因为高考前有许多次模拟考试测试你的实力,让你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知,而考研前没有任何模拟的,你是带着未知走上的考场;因为高考有一个班的同学跟你一起努力,一起面对,而考研的道路上常常只有你一个人。更难的是,考研录取的比率比高考要低的多,更没有什么平行志愿,所以说选择考研,真的是选择了一条充满崎岖困难的道路。
那么强大的内心是什么,需要什么样的心态呢?简单来说首先就是要有自信,就是那种“我都考不上谁还能考得上”的莫名其妙的自信。如前所述,我初试复习只有三个月的时间,所以每次在复习的时候听到别人说什么“政治终于到第二轮复习了”,“专业课该到强化阶段了”之类的时候,我的心中都是无限的悲凉和愤懑啊!因为我一上来就是冲刺的节奏啊,哪有时间搞什么几轮复习,一开始连参考书能不能看完都是个问题,更别说进入第几阶段了。不过我当时就觉得自己肯定能考上我要是没考上是学校的损失,最后三个月的准备时间我都考上了,你们还怕什么?所以说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
而且我觉得准备时间真心没必要拖得太长,因为很多人都没有办法做到坚持。去年我有一位师姐也是考本专业,她只准备了一个多月,考前半个月还跟着老师出去做项目,最后考了423分,第一名。当初我因为只有三个月时间十分焦虑向她请教的时候她就说,考研复习战线拖得太长不一定是好事,当然那位师姐是大神,当初她没保研成功的时候惊掉所有人。不过根据这些实例,说明了成绩不是用时间堆出来的,效率才是问题的关键。大家都知道每年有一大波考研,但是真正能坚持到上考场的人肯定比当初报名的人少的多,就算上了考场,很多人考完英语就放弃了,更多人考完数学就放弃了,所以说坚持就是胜利,这是考研必须要有的第二个心态。可能大家觉得我讲考研经验先讲了这么多有的没的是在耽误时间,但是你真正经历过考研后就会明白我现在为什么会扯这么多了,这些绝对不是废话。
好了,下面终于该讲大家最想听的干货了,主观能动性很重要,不过马克思先生说,尊重客观规律是根本,也就是要找出考研复习的规律,只有发现了规律,然后根据规律去努力就能事半功倍,而不是什么都想要,结果往往什么都得不到。那么考研复习有什么规律可循呢?
第一,你需要定两个计划。很多人不愿意定计划,我也是,在考研复习之前我从没定过计划,因为我总是仗着自己记忆力好,觉得每天要干什么全在我脑子里,没必要写下来。而且要定一个好的、合理的计划是一件很费时间的事情,我是个懒人,所以我之前从不定计划。不过在我复习了几天后发现不定计划不行,因为复习是个持久战,我可以把一周要干的事情全都记在脑子里,但是三个月每天的要干的事情对我来说太庞大了,我的脑子吃不消。而且没有计划总让我有种没头苍蝇的感觉,今天看了这么多书感觉跟没看一样,也不知道这个速度是不是可以看完,所以我开始定计划。计划分两个:一个是总复习计划,就是从你复习开始到1月4、5号考试那两天的时间内,你打算多久复习政治,多久复习英语,这个计划可以笼统一些,不用太详细。那我来说,我的复习可以分成三部分,头一个月主攻政治,顺便把内容较少的社会研究方法简单过了一遍,还有就是背英语单词;第二个月主攻英语,主要是阅读方面,期间巩固强化第一个月看的政治;第三个月突击专业课,但是英语还是天天练手,政治也不放下。说实话时间真的很紧,不过你们的复习时间肯定比我充足,大致列一个这样的计划,每天复习完之后对于复习进度都会心中有数,而且看到需要复习的内容越来越少也会增加你的信心和成就感。第二个计划是每天的复习计划,这个就比较详细的,包括你几点起床,几点吃早饭,几点复习哪一门,几点洗澡,几点回宿舍睡觉之类的。说实话我并没有起得很早,睡得很晚,大概早上八点起床,晚上十二点睡觉,中午还睡午觉,而且在复习的时候也不是成天只学习什么都不做,每周一晚都会跟院里的小伙伴打篮球,平时还会经常被妹子拉去校外吃东西,偶尔看看电影什么的(我真的不是在拉仇恨)。我觉得这些都是很重要的,我见过有的人复习时把自己搞得蓬头垢面,每天精神涣散,两眼无神,我不知道他们最后结果如何,但是我总觉得他们很可怜,何必为了一个考试把自己搞得跟苦行僧一样,这样的付出会不会有些过大了?古人云:“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考研复习跟打游戏一样,节奏很重要,找到属于你自己的复习节奏,在一段时间内既能完成复习任务,又得到充足的放松,更重要的是有个好身体,这才是打赢这场持久战的关键。
第二,你需要找到靠谱的研友。这点很重要,如前所述,孤独感是考研复习中最大的敌人,如果你没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和乐观积极的心态,那么消除孤独感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找人陪伴。我在自我介绍里专门提到我们宿舍有五个人都考研,而且有三个人跟我考试科目一样,因此在复习的时候我们可以相互交流,遇到不会的地方可以相互指点。这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可以相互激励,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每天早上起床是很困难的,但是你看到宿舍里同样要考研的小伙伴们都已经起床的时候你还睡的下去吗?每天复习完回到宿舍大家都会谈谈今天复习的进度,当你发现自己落后的时候,你第二天难道不会打起更大的精神迎头赶上吗?在你不想复习的时候看到他们还在认真看书,你还好意思掏出手机玩会游戏,刷个人人吗?所以说找到靠谱的研友是很重要的,当然一定要靠谱,万一找到个成天不好好复习还影响你复习节奏的队友,那真是“遇人不淑”了。而且在一同经历过考研之后,你就会发现你们之前的交情会有个质的提升,这放在古代就是一块上过战场的兄弟啊。我觉得我们宿舍所有人全部考上研究生跟我们那段时间的相互帮助和关心是分不开的。
第三,你需要找到合适的参考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参考书绝对是能大幅提升你复习效率的利器,参考书不需要买很多,多了你也做不过来,我当初一口气买了一大堆参考书,其实后来用的也就那几本。
先说政治吧,其实如果你不差钱,报个辅导班是很有帮助的,像****、新东方都是很好的选择,绝对能大大提升你的复习效率,而且老师还帮你押题,最重要的是告诉你复习的重点在哪。那如果你差钱怎么办呢?关注“考研论坛”,里面会有好心人不定时的放出他们的授课视频,下下来看就好了,有老师讲跟你自己看完全是天壤之别(不要告诉别人这是我教你们的,要不****、新东方该找我算账了)。那么参考书的话如果你报了辅导班,辅导班会给你发,用他们的足够了,如果你不放心可以把每年考试中心出的大纲买一下,剩下的就是《肖秀荣1000题》,两本就够了,等到复习的时候再把《肖四》、《任四》一买,其实押题这种事情等到你复习到最后你就会发现今年要考什么大致自己都会有个计较了,那些考研名师标榜自己每年押中多少多少题好像很牛逼,但其实他四套卷子押20多道题再押不中几道也只能说运气太差了吧,我当时考政治前就押了五道题中了三道我会说?
再说英语,还是那句话,不差钱就去报班吧,新东方、****都很好,绝对有效果。那么差钱的话还是到“考研论坛”去找视频吧,人间自有真情在,不过这真是有点坑那些讲课的老师了,人家辛辛苦苦讲课也不容易,花钱支持一下还是有必要的。至于参考书,张剑的“黄皮书”里《历年真题》和《阅读》都是可以买的,作文的话推荐王江涛的,个人觉得完形、翻译和新题型其实不需要单独买书,好好分析真题就够了,我复习英语的经验就是认真做真题,好好做真题,真题太重要,还有就是每天做阅读练手,阅读是英语的主要矛盾,阅读做好了英语就十拿九稳了,可以在QQ上关注何凯文老师,我只能说KK是个好老师,真心业界良心,作文就用王江涛给的模板再自己加工整理出来就背好了。还有就是背单词,我英语不好的一大原因就是我背不进去单词,词汇量很少,但是单词是英语的基础,所以我英语一直不好。就算是复习考研,我拿着厚厚的单词书还是背不进去,直到我发现了背单词APP。这绝对是我的福音,手机上有很多背单词的软件,根据我多方比较筛选,我觉得“百词斩”、“扇贝单词”和“拓词”是比较好的三个,当然这个是因人而异的,有些人拿着单词书就可以了,不过如果你像我一样属于单词重症患者,真心推荐以上三款软件,你会发现背单词不再跟上刑一样艰难。
最后该说专业课了,其实这个是我今天要说的重点,因为我两门公共课成绩都一般,说起经验来也底气不足,而且关于公共课的经验网上到处都是,许多比我强的大牛的经验可能更好。不过我的专业课还是不错的,而且网上的经验比较缺乏,更重要的是人大社会学考研没有指定的参考书(这个真是坑爹),所以这部分可能是我帖子中价值最高的部分。其实要说我的专业课复习经验,一言以蔽之,利用好真题,分析出题老师思路,摸清重点考试内容,你就会发现老师的出题规律,抓住了规律,押题就不再是难事,这也是为什么我的两门专业课只复习了一个月就得到了不错分数的原因。当然不排除之前学过这一因素,但是找出了出题规律才是我克敌制胜的关键,这让我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少的精力达到了最大的复习效率,最终取得了不错的结果。真题我用的是弘毅论坛的资料,虽然有点贵,不过真题真的太重要了,尤其是10年之后的题目,绝对有必要认真分析,这会大大提升你的复习效率。
在前面已经说过了,人大社会学的考试科目跟人口学、人类学、老年学、民俗学是一模一样的,因此这五门专业课的知识都会反映在考试卷子上,千万不要觉得你是考社会学的因此只复习社会学的内容就够了。
先说社会研究方法这门课吧,这门课相对来说考察内容明确也比较少,跟社会理论比更多的是记忆性的内容,因此是两门专业课里比较简单的一门。这门课的参考书我推荐四本: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庄孔韶《人类学概论》、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第四版)、李沛良《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其中加粗的前两本是重点教材,袁方老师那本书更是重中之重,可以说你要是把袁老师那本书吃透了,社会研究方法这门课你就问题不大了。庄老师那本《人类学概论》往往被人当作社会理论的参考书介绍,其实这是个误区,它的价值在方法课中发挥的更重要,所占的分值更多,也更划算。每年考试中都会出很多人类学研究方法的题目,而这些题目反映在书中不过三章的内容,我当初能在短时间搞定专业课,重视这本书的价值可以说起到了关键因素。至于风笑天那本书之所以列出来是因为袁老师那本书成稿比较早,许多新的方法在书中没有体现,这就需要风老师这本书来补缺,不过风老师是袁老师的学生,你看书的时候就会发现风老师的书基本是脱胎于袁老师的书,而且私以为袁老师那本书说的更清楚透彻,所以重点还是袁老师的书。最后一本书之所以列出来是因为每年方法都会出一些统计相关的题目,这本书就是为了应付这些题目的,不过如果你数学像我一样不好,并且极度反感的话,这本书其实可以不用看,因为考试题目是“N选M”的方式,碰到统计相关的题目大可放弃而选择其他的题目,这是经过我亲测可行的。我当初因为时间紧,统计又是我不擅长的部分,因此基本上可以说是没有复习,考试的时候我也没有选统计的题做,而剩下的题目完全足够我完成要求的题目数量的。不过如果你觉得不放心的话最好还是都看看,万一到时候方法类的题目你恰好不会还可以选统计的题,不过统计内容确实比较难,如果你时间不够的建议放弃。
你要相信,就算你有再多的复习时间,你也是没有办法把所有知识点都复习完的,更不用说把所有知识点都记住了。因此最明智的做法是找出出题老师的命题规律,锁定出题热区,结合你自身的实际情况重点突破,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因为你不光是考这一门,你有四门课需要复习,科学合理的分配复习时间和精力是很重要的。总的来说,社会研究方法这门课算是四门中最简单的一门,因此不需要花太大精力,不过如果你是跨专业的话,还是好好把上面四本书看看,最重要的还是分析真题。
下面再主要说说社会理论这门专业课,这门课可以说是内容最多也最难的一门,我根据历年真题总结得出,每年社会学内容所占分数大概有40%,人口学大概占30%,人类学大概占20%,老年学和民俗学大概占10%的比例。所以说报考社会学的你如果在复习的时候只看社会学的话连及格都达不到。说下题外话吧,肯定有人会疑问为什么卷面会这样设计呢?社会学和人类学、民俗学放一块还能理解,关人口学、老年学什么事?这主要是因为我们院的全称是社会与人口学院,在我们院社会与人口往往是相互关联,难分难舍的,这也反映在了考研命题上。
好了,那么先说参考书目,最重要的还是真题,肯定很多人已经烦了,但是因为很重要,所以我一遍遍强调真题的重要性,摸清了老师的出题思路,一个月复习专业课足矣,我就是活生生的例子。除了真题需要看的书有哪些呢,我先列个比较多的:刘少杰《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当代国外社会学理论》、贾增春《外国社会学史》、佟新《人口社会学》、庄孔韶《人类学概论》、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中共中央党校教务部《人口理论概要》、邬沧萍《老年学概论》、郑杭生《民族社会学概论》,因为是五门课在意张卷子上,所以如果你时间充裕或者是跨专业考试的话,这些书都是可能会用到,需要读的。不过如果你时间不充裕的话,那么我加粗的四门书勉强可以让你应付这门课,但仅仅是应付,可能拿不到高分。因为社会理论这门课内容多而杂,尤其是社会学理论都是需要理解的,有些后现代的理论更是晦涩难懂,甚至有在看天书的感觉,而且在考察时不像社会研究方法以记忆性知识为主,所出的题目基本上都是需要你自己完全理解后才能答好的,因此这门课你需要花比较多的时间来复习。
对于要考社会学的你来说,前三本书是基础,跨专业的可能需要加上郑老师的社概,因为你不光是要准备这一次研究生考试,这几本书对之后的复试还有研究生课程都是很重要的。那为什么我只给刘少杰老师的两本书加粗了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刘老师就是社会学这边的命题老师,因此你会发现每年社会理论那张卷子上社会学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在这两本书里面的内容,后现代的理论占据了几乎所有的内容,因为刘老师就是研究后现代社会学理论的。而贾增春老师那本书虽然也很重要,但是由于主要讲的是古典和现代的社会学理论,因此已经很多年没有出过大题目了。所以功利地说,从应试和拿分角度看,贾老师那本书对于考研价值就不大了。而刘老师那两本书虽然没有贾老师那本写的那么通俗易懂,甚至有些地方我至今都没有搞明白,但是对于考研来说,这两本书绝对是重中之重。这就是我为什么总是强调真题了,因为你不分析真题的话是不会发现这一命题规律的,可能你会花大量的功夫去搞清楚古典和现代的社会学家们的思想,但是其实在考试中他们根本就不会出现。
此外,如果不是考人口学的话,佟新的那本《人口社会学》完全够用了;如果不是考人类学的话,庄老师那本《人类学概论》甚至都不用看完,只用看其中理论和方法的几章足矣;如果你不是考老年学或者民俗学的话,最后那两本书其实你是可以不看的,因为考题是“N选M”的形式,你大可不选,而且你看真题就会发现,每年这两门专业的题目少之又少,完全可以不用复习,把节省下来的时间好好去啃刘老师的那两本后现代。因为很重要,再说一遍,真题很重要。
初试复习的经验大概就是这么多了,估计能耐心看下来的人也没几个吧,其实关于专业课的复习我说的这些完全不算多,尤其是社会理论这门课,别说是跨专业考的同学了,就算是本专业的许多同学都觉得非常难,许多地方难以理解。说到这我就打个广告吧,如果大家在复习的时候觉得专业课复习找不到方向,有很多疑问的话,我就在弘毅考研论坛里做考研辅导,大家可以报我的一对一辅导班。我在这篇帖子里其实还是泛泛而谈,而在一对一辅导时我会帮你把每个社会学家的理论全部梳理一边,告诉你哪些是理解的关键,哪些是命题的热点。因为首先我专业课的成绩不差,而且刘少杰老师在大三的时候就是我们后现代社会学理论这门专业必修课的老师,那门课我得了97分,所以可以说比较熟悉刘老师的出题思路和他喜欢的答题方式吧。而且我一个月的专业课准备时间就取得了这样的成绩,我觉得我的方法应该是有效果的,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需要帮助和辅导的话可以考虑报我的一对一辅导班。
四、复试情况
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在初试那部分我的标题是“初试复习经验”,而在复试这部分我用的却是“复试情况”。这个绝对不是我想藏着掖着不告诉你们我的经验,而是我确实没什么经验可以传授,所以只能把复试的流程什么的告诉大家,让大家提前心中有数。
201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的时间是1月4日和5日,初试成绩公布是在2月25日,学院公布进入复试的名单是在3月11日,而复试的时间是3月22日,最终录取名单是在4月3日。
根据每年的分数线,可以说在初试成绩公布后你大致就能了解自己能不能进复试了,前几年可能需要370多才可以,但是近两年往往360左右就可以进复试了。不过也不要对复试掉以轻心,因为最终成绩是初试和复试加总的,前者占70%,后者占30%,不要觉得30%可能没啥,今年社会学专业初试的第一名在复试后就被调剂到了人类学,第二名被调剂到了人资环,第三名调剂到了人口学,所以说复试还是很重要的。
复试考试内容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部分:首先是笔试,包括专业综合课(笔试100分)和外语(笔试50分),专业课是四道简单题,外语是一篇完形填空和两道英文简答题,考试时间是3月22日上午8:30-11:00,满分150分。
面试包括专业课、综合素质面试(150分)以及外语口语测试(50分),两个是同时进行的,四个老师面你一个,一开始会让你先做个中文自我介绍,然后问你一个英文问题,算是考察英语口语,之后你需要抽一道专业课的题目作答,老师可能还会问你几个专业课问题,考试时间是3月22日下午开始。
关于复试我真的没有什么经验好说的,因为我也没有怎么复习,只是把初试时整理的专业课资料看了看,而且我觉得我面试时表现的特别差,英语和专业课问题都换了一次,结果没想到成绩还挺高。我觉得可能面试主要考察的是你的综合素质吧,你不一定把问题答的很准确,但是一定要让老师感受到你的自信和能力,不要太紧张,平常心就好。
万万没想到这篇考研经验居然写了将近一万字(果然我扯淡的功夫越来越好了),我也不知道这篇帖子有多少人能够耐着性子看完,至少我觉得看完后你会有收获的。如果现在别人问我当初选择考研是否会后悔?我会说不后悔。但是如果别人问我如果能不考研还要选择这条路吗?我一定会劝他别考研。因为考研真的是挺苦的,而且还不一定能考上,所以说考研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但是考研这段经历对于我来说绝对是终身难忘的。可以说我之前的大学生活或者说现在很多人的大学过的都是比较浑浑噩噩的,专业课学习基本上都是一周一学期的节奏,所以之前总觉得自己挺水的,但是考研复习帮我把之前学过的知识全部系统梳理了一遍,专业素养有了巨大的提升。除此之外考研是对人意志品知的磨砺,经历过考研的人往往比其他人更加成熟,能够更加游刃有余的处理生活中的各种挑战,而且考研中陪伴着你的人很有可能就是你一辈子的好兄弟,好战友……总之考研的经历对我来说绝对是收获大于付出的。
还记得复习进入到最后冲刺阶段的时候,每天晚上11点迎着帝都的寒风从自习室走出来时,抬头看看天空,总能看到夜空中有一颗特别特别亮的星星,当时觉得看到那颗星星时就是一天最幸福的时刻了,感觉一天的疲惫和辛苦都是值得的,它也激励着我在考研这条道路上充满自信的坚持了下来。最后这段可能有点矫情,但是考研的生活就是这么单纯,可能就是一颗星星就会让你感到幸福,祝愿所有15年考研的师弟师妹都能找到自己的那颗夜空中最亮的星,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绩,进入心仪的学校,我在人大等你来!
 
中国人民大学

添加中国人民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中国人民大学考研分数线、中国人民大学报录比、中国人民大学考研群、中国人民大学学姐微信、中国人民大学考研真题、中国人民大学专业目录、中国人民大学排名、中国人民大学保研、中国人民大学公众号、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中国人民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中国人民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zhongguorenmindaxue/jingyan_23603.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