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辅导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北京邮电大学考研分数线、北京邮电大学报录比、北京邮电大学考研群、北京邮电大学学姐微信、北京邮电大学考研真题、北京邮电大学专业目录、北京邮电大学排名、北京邮电大学保研、北京邮电大学公众号、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北京邮电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考研真题资料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Add 北京邮电大学微信
找研究生辅导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辅导 对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高效考研方法,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辅导,研究生会根据情况提供部分考研资料等,并根据学员的情况制定复习计划和划出考研的重难点,并有答疑解惑的课程设置,让你的学习更有效率,尤其是学长学姐更了解本专业导师的一些情况,历年出题的规律,会让你的备考事半功倍,花更少的时间取得更多的成绩进步。最后考研派祝您如愿考取信息与通信工程的研究生。

因为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研究生数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辅导的数量不确定,请加我们顾问的微信进行咨询和确认,抢先预订研究生,以免错失研究生辅导机会。

考研辅导一对一
考研一对一辅导班
考研派考研题库
考研派考研督学
考研派考研1v1答疑
考研派研究生筛选流程
考研派辅导方法
考研派口碑
考研派一对一辅导口碑
考研派课程体系
考研派服务流程
考研派
考研派考研问题
考研派考研资料
考研派研究生学长
考研派考研辅导
考研派考研真题资料等
Add 北京邮电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辅导 对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高效考研方法,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辅导,研究生会根据情况提供部分考研资料等,并根据学员的情况制定复习计划和划出考研的重难点,并有答疑解惑的课程设置,让你的学习更有效率,尤其是学长学姐更了解本专业导师的一些情况,历年出题的规律,会让你的备考事半功倍,花更少的时间取得更多的成绩进步。最后考研派祝您如愿考取信息与通信工程的研究生。

因为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研究生数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辅导的数量不确定,请加我们顾问的微信进行咨询和确认,抢先预订研究生,以免错失研究生辅导机会。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考研录取分数线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信息,因为研究生录取分数线直接就决定了考生需要考取考多少分才能达到成功被院校录取的一个最低标准,这也是考生在备考过程中的一个奋斗的目标和计划的基准。另外,考研录取分数线也是考生在前期择校、择专业的一个判断依据,如果考研录取分数线过高的话,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考生就会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可以进行自我衡量能否达到最低分数的要求而进行合理的选择。如果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录取分数线(尤其是历年分数线和复试分数线)相对而言较低的话,对于考生来说成功的几率就会比较大,备考过程也会相对的容易。考生获取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分数线的途径有很多:研究生官网上通常会有详细的历年分数线情况,考研网站、论坛上也会有相关的资源。考研派的中就为大家总结了详细的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录取分数线情况,以供大家选择使用。最后考研派祝您如愿考取信息与通信工程的研究生。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考试科目
北京邮电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首批进入“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其前身北京邮电学院建于1955年,是新中国第一所邮电高等学府。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北邮已经成为一所以信息科技为特色、工学门类为主体、工管文理相结合的多科性大学,成为我国信息科技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我校自1998年开始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十一年来,招收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万余人,现已有四千多人获得硕士学位,目前在读专业学位研究生六千多人。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2009年招收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的通知》(学位办[2009]33号)以及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关于做好二○○九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报名工作的通知》(学位中心[2009]43号)文件精神,我校2009年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具体事宜如下:
 
一、招生领域
 
    2009年我校将在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项目管理 、物流工程、集成电路工程以及软件工程(此工程领域具体招生办法详见“北京邮电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七个领域招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二、报考条件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在职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或在学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可以报考:
 
1、2006年7月31日前获得学士学位。
2、2005年7月31日前获得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
 
     报考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年限的限制,入学前未达到上述年限要求而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生的,需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从事工程实践两年以上,结合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报考集成电路工程、软件工程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年限的限制,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生的,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结合集成电路工程或软件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后,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注:考生报考专业领域应与本科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
 
三、报考程序
 
1、准备证明材料
 
(1)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及其复印件一份。有效身份证件包括身份证、军人身份证件。
(2)本科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及其复印件各一份。如考生持境外学历、学位报考,须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资格审查时须同时提交认证报告。
(3)下载并填写《2009年参加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第二阶段考试的考生情况登记表》。
 
2、网上报名
 
(1)网上报名时间约为7月上旬。各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所辖考区网上报名具体时间和网址由学位中心于6月25日前在学位中心网址(http://www.cdgdc.edu.cn/zz09.html)公布,敬请关注。考生既可在我校指定的省市报名考试,也可在工作单位所在地指定的地点报名考试。
(2)报考者在规定的网报时间内,通过互联网登录所在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网站,按要求填写、提交报名信息。考生网上报名成功,系统将自动生成《2009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资格审查表》。
 
3、现场资格审查、照相及确认网上报名信息
 
    现场照相、确认报名信息时间为7月中旬,具体时间以考生报名所在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网站公布的信息为准,逾期不予办理。
 
     考生应在规定的现场确认时间内,携带相关证明及其符合报考有关学位类别条件的材料,到指定现场确认点供工作人员审验;同时照相并现场打印资格审查表,该表信息由考生本人签字确认。此报名信息一经签字确认,今后一律不得更改,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自负。只在网上提交报名信息,未在规定时间内到指定地点办理照相、缴费及确认等相关手续的,本次报名无效。
 
4、学校资格审查及专业考试、相关测试报名
 
(1)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须将现场打印的“资格审查表”,交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核准表中内容、填写推荐意见,并由考生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在电子照片上加盖公章,经本单位人事部门推荐,并加盖公章后持本人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各一份,到我校在当地建立的“培养基地”进行资格审核,如考生持境外学历、学位报考,须同时提交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开具的认证报告。
(2)我校研究生院负责对考生报考资格的最终审查,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将不予录取。
(3)2008年报考我校且GCT成绩符合我校当年录取分数线的考生(必须已获得学士学位),可在通过我校资格审查后直接报名参加我校的专业笔试和专业综合面试。
(4)缴纳专业笔试、专业综合面试报名费200元。
 
5、参加入学考试
 
     入学考试采取两段制考试方式。第一阶段为全国联考,所考科目的命题及阅卷工作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统一组织;第二阶段为专业考试和相关测试,由我校研究生院负责组织。
 
(1)全国联考
 
     即国家统一组织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英文名称为Graduate Candidate Test ,简称“GCT”);该阶段主要测试考生的综合素质。考生取得的GCT成绩有效期暂定两年。考生当年只可选择我校招生领域其中之一报考。我校根据实际考试情况自行确定GCT成绩合格分数线。
 
     全国GCT考试日期为2009年11月1日,考试时间为3小时。“GCT”考试大纲为《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
 
(2)专业考试及相关测试
 
    专业考试以笔试的方式进行,其他相关测试以面试的方式进行,即专业综合面试,着重考核考生从事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专业笔试和专业综合面试成绩均采用百分制计分。专业考试科目及参考书目附后。
 
    2009年11月28日上午在我校及各培养基地进行专业笔试,历时3小时。随后进行专业综合面试,考生需持本人有效证件、“GCT”考试的准考证以及填写完整的《2009年参加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第二阶段考试的考生情况登记表》,参加此阶段的考试。
 
四、录取工作
 
    我校根据考生的入学考试成绩统一划定分数线,择优录取。2010年3月中旬公布录取结果并发放录取通知书。
 
五、培养工作
 
1、学制
 
    从入学到完成学位论文答辩的最长年限不超过5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1.5-2年,课题研究及撰写论文的时间为1-3年。
 
2、培养方式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在职学习。
 
3、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按照《北京邮电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执行。
 
六、学位授予
 
1、学位论文
 
(1)聘请导师
 
     我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行正、副双导师负责制,提倡成立以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为主的指导教师小组。为了坚持实行高等学校与国有大中型企业或工程建设部门合作培养的精神,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导师聘请工作由导师和学员双向选择,正导师必须由我校相关专业具有硕士生导师资格的教师担任,副导师一般应由考生所在单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在进入学位论文开题之前确定导师,并填写“北京邮电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聘请导师登记表”,报我校相关部门备案。
 
(2)开题报告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应来自于工程实践和生产第一线,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开题前成立以正、副导师为主,由学校或企业的老师组成的开题报告评审小组,开题报告应就选题的科学依据、国内外发展动态、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案等做出科学论证,写出篇幅不少于5000字的书面报告并填写“北京邮电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
 
(3)阶段报告
 
     工程硕士研究生必须在开题报告完成半年后,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课题研究,充分体现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阶段报告由正、副导师组织进行,研究生全面报告学位论文进展情况及取得的阶段成果,听取与会人员的审查意见,修改并完善学位论文,同时写出篇幅不少于6000字的书面报告并填写“北京邮电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论文阶段报告”。
 
2、论文答辩
 
    根据《北京邮电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生修完全部课程考试合格,并按时完成论文开题报告和阶段报告后,方可到我校相关部门申请答辩,经初审同意后,填写“北京邮电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审批材料”,三周后方可进行答辩。
 
3、学位授予及证书颁发
 
    经北京邮电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投票表决通过后,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并颁发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印制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欢迎社会各界欲攻读我校在职专业学位的有志之士踊跃报名!
 信息与通信工程
01光传输与光网络技术
02宽带接入网与城域网
03宽带通信网
04光网络技术
05光纤通信系统与网络前沿技术
06光通信系统、嵌入式通信系统
07光交换与光互连网络
08高速光传输与空间光通信技术
09光纤无线网络融合与宽带无线接入应用
10光通信与宽带网技术
11物联应用与智能网络
信息与通信工程 [0810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北京邮电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0]信息与通信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宽带移动通信系统新理论及技术、无线大数据(02)移动网络与智能计算、无线安全
(03)智能数据处理、认知及系统设计
(04)6G通信与边缘计算、卫星与蜂窝通信融合
(05)6G智能通信与灵巧组网
(06)面向6G的物联网、车联网及机器学习
(07)移动互联信息处理与智能无线网络
(08)未来移动通信与智能信息处理
(09)未来网络架构、软件定义网络、网络人工智能
(10)人工智能算法与应用、未来移动通信与网络
(11)电磁场、视频编码通信、人工智能、信号处理
(12)智能可信无线通信与网络、物联网及视频编码
(13)物联网,智能无线网,数据科学,区块链
(14)人工智能驱动的6G理论与技术
(15)无线通信与边缘智能、视觉计算与智能硬件
(16)人工智能、物联网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安全
(17)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及信息处理
(18)宽带无线通信理论与移动通信新技术
(19)宽带融合网络与智能信息处理技术
(20)光纤通信、传感、光信号与图像智能处理
(21)未来移动通信、星地互联、物联网与人工智能
(22)移动通信
招生人数: 133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
备  注:
光纤通信参考书目:《光纤通信》,顾畹仪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
现代通信技术参考书目:《现代通信技术》,纪越峰等编著,北邮出版社

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5年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考研参考书目及考试科目已发布,详情如下:

014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研究院

专业代码、名称

笔试时间,备注

专业课笔试内容

专业课笔试相关参考书目

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 60分钟    
   

光纤通信

现代通信技术

二选一

光纤通信参考书目:《光纤通信》,顾畹仪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

现代通信技术参考书目:《现代通信技术》,纪越峰等编著,北邮出版社


       作为土著,考803的压力并不大,毕竟专业课都学过,所以我复习计划也就是从暑假开始的,时间上完全来的及。
  总分410各科分数:数学144 803专业课133 政治72 英语61。
  下面就按科目和对应的参考书来说吧。没有具体表明什么时候看什么书,这个按个人开始复习的时间及基础情况。我只是想说一下什么参考书参考价值大以及我的使用方法,给大家参考一下~
      一、初试阶段:
  1、数学一
  高数教材,先把课本上的公式定理自己推导一边。教材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难度也适中,例题要好好做,课后题挑着做一些。其实教材看的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全书的速度。一开始就做全书的话有个问题就是全书的难度比本科期末考试的难度大,一时可能适应不了,看一遍教材再啃全书会有一个缓冲,个人觉得效果不错。
  概率论教材,浙大的那本,概率论我就是根据考纲内容看这本书,再做了相应的课后题目,关于概率论,个人觉得教材看好了完全就可以应付考研题目,概率论考研不难,很基础。
  线代教材我没有看,因为李永乐老师的线代已经完爆教材了。
  数学全书(李正元、李永乐版),我做了三遍。第一遍最重要。一般第一遍每道题我都得做个两遍。印象当中高数部分有两个坎花费的时间比较长,一元积分和多元积分这两部分。我刷第一遍全书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到九月底才全部看完。第二遍看全书我把所有错题全部看了一遍,这里说一句,全书后面的练习题可做可不做,有时间挑一些做,没时间就不需要做,我第二遍看全书的时候练习题就一点都不看,没什么参考价值。第二遍完成的时间大概是一个月。第三遍专门看前面的知识点解析,要细细的看一遍知识点解析,再挑一些题目看看。第三遍这时候基本上每道题瞄一眼我就知道怎么做了,如果瞄一眼没思路的话我就停下来做一遍,我是这样挑题目的。第三遍我花了半个月。全书算是考研数学教科书般的参考书了,全书不要图速度,要图质量,这一点很重要。你做全书的时候大家都在做,很容易形成比进度的习惯。走自己的路就好,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当然,你做的太慢也不行。。
  660题,一遍。660我当时是拿来练手的,没有认真做。看个人习惯,我觉得660的风格不太适合我。
  数学真题(李正元、李永乐版)两遍。真题最重要。按时间算我大概是12月才开始做真题,这个时间点算是有点迟了,我当时的打算是做真题直接到初试时间,所以把真题的时间压的特别后。后来仔细回想,这种方法对所有人未必适用,建议习惯总结真题风格或者想多做几遍真题的同学早点做真题吧,多做几遍真题还是很有必要的,而且益处颇多。真题按照标准时间来做就可以,做错的或者不会的再对着全书看。关于做真题算分数这个问题我想说一下,个人觉得没有必要算分数,假设你做一张试卷150分,你信心暴涨,做一张试卷突然120分,那信心就暴跌,这样的心情起伏对考研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尤其是后期心理焦躁的时候,所以个人建议别算分,知道个大概的分数就可以了,把自己错的题目好好整理比算分要实在的多。
  这是纸质参考资料,我强烈建议再去找一下李永乐老师的线代视频,不得不说李永乐老师在线代考研辅导上绝对是大师级别的。一开始看线代始终找不到感觉,后来听了李永乐老师的视频对线代就顿悟了。
  要是概率论觉得迷糊的话建议看一看王式安老师的概率论视频,王老师讲课非常风趣,听他的课可以缓解一下紧张的情绪,当然,讲课讲得也非常好。
  以上是数学的复习参考书建议,关于复习时间,个人觉得每个人做题速度和质量都不一样,所以没法给出建议。
  2、803专业课
  通原课本+习题集我不记得看了多少遍了,太多遍记不清。看课本很重要,803专业课没有固定题型,尤其是通原,如果依照往年题猜考点会死的很惨。不要偏重前面六章而忽视后面的章节,分值分布很均匀,后面的章节分数也很多。所以雨露均滴吧,别觉得看完数字频带传输通原就结束了,通原续有些地方还是很难得。再说一下我是怎么看通原课本的,我一般是晚上看专业课。书本上的公式全部自己推一边,大概是一章花四天的时间,(第六章和第信道编码各花了一星期,这两章比较BUG,内容太多)两天看书上的公式推导,一天自己在A4纸上把这一章的所有知识点默写一遍,把公式自己推到一边,个人觉得这样的复习效果挺好的,有助于对章节的知识脉络梳理。一天刷课后题。课后题都挺经典的,对着课后题把知识点再巩固一遍其实效果不错。
  通原还有一个非常好的参考资料是杨鸿文老师的通原讲义,这个讲义非常好,杨老师是803通原部分的出题人,这本讲义里有很多思想在试卷上都有反应。我当时看了这份讲义后对通原的认识顿时提高了一个层次。如果有知识点不会或者有疑问的,可以随时在新浪微博上@北邮通信原理,这是杨老师的微博账号,杨老师会为你细心解答每一个疑问。复习专业课阶段我发的微博基本上都是问杨老师通原问题的,老师的回答都非常之精辟。如果有时间可以看一下杨老师的新浪博客,里面有通原的各章经典的例题,我当时后期通原复习的差不多的时候就刷了一遍博客上的题目,觉得效果挺好,有很多解题技巧可以参考。
  DSP课本个人觉得DSP是803中最好拿分的,考点真不多,比起通原那漫天飞的公式,DSP真的好很多了。好好对着考纲把课本看一遍,滤波器那两张的话把一些常见的滤波器公式记住就没问题。一定要好好把课本上的例题做几遍,我当时看DSP的时候就是只看例题,没做其他的题目了。今年DSP考题结题套路好像就是课本上那几道例题的套路。
  信号系统课本+信号考研指导先看一遍课本,一定要非常仔细的看一遍,每看完一章把相应的课后题做完。看完教材之后信号大概框架应该有所了解,这时候集中精力看考研指导,考研指导是804的参考书,所以里面的题目没必要都看,把803考得内容筛选出来看就可以。考研指导做完之后信号的解题能力应该会有很大的提高。课本我看了一遍之后就没看了,我最后一段时间没有去看教材,全部看考研指导的,这本书写的的确不错,而且题目难度也适中。
        通原804和信号系统801真题做09年以后的就可以。通原我觉得大家都会认真做,我想说的是信号系统,今年的803信号系统难度不低,所以别轻视信号系统。近些年的信号系统难度都是线性增长的。803真题全做。我当时做了两遍803真题,而且做第二遍时发现错的比第一遍要多。后来发现第一遍有些题目并没有真正明白,有些模棱两可,所以第二遍错了。803真题很少,做两遍时间上绝对不困难,一定不要认为一遍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不可能。我当时就觉得一遍就可以搞定,结果最后做第二遍的时候基本上离考试就十几天的时间了。建议把真题错误的题目找到对应的教材知识点,然后再仔细看一看该知识点。
3、政治
  考试大纲。政治就得看这本书,我当时就给别的老师忽悠了,看的是别的参考资料,结果到11月份才开始看,其实这本书讲的很好了,没必要看别的教材。而且关键是考试大纲是考研政治的出题依据,所有题目都能在上面找到答案,所以值得一买。
  肖秀荣1000题。这本书我没用,我同学用的,他政治82。最后我们用的都是肖秀荣的参考书,所以肖老的这本书必须得买。
  肖秀荣最后四套卷+任汝芬四套卷押题的。看了一下选择题,大题就背了一些。其实还是看平时看考试大纲的仔细程度,最后押题多少都有些运气,如果政治想考高,这个还是少信为好。
  政治每一门课我都是看配套视频的。
  马原徐之明徐之明上课喜欢黑别的老师,千万别信,不过他马原讲的的确是好。
  毛中特肖秀荣肖秀荣的毛中特必须得听,划重点相当犀利,讲的也不错。
  史纲任燕翔任燕翔的史纲是经典,听了绝对不会忘,而且答题思路会很明确,所以必须听!
  思修蒋中挺蒋中挺的课还不错,讲的比较细致,重点把握的不错。
  英语比较悲剧,61,就不写经验了。忍不住吐槽一下,我数学和政治加起来复习的时间还没英语多,结果英语连数学的一半都没考到。
  还有个建议我觉得挺重要的,最后一段时间尤其是12月份,一定要注意适当的去锻炼一下,频率自己掌握就好。最后阶段大家该复习的都复习的差不多了,怎样把身体调整到最佳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关于心态,我想说考研在一定程度上考得是耐力与毅力。最近看过一本书上描述了这样两种战略,“输家战略”和“赢家战略”。制定输家战略的人总是尽一切可能规避风险,不愿意失败。制定赢家战略的人总是把失败考虑在内,控制风险,获取最后的成功。其实我们在考研中制定的战略无非就是赢家战略和输家战略,考研不可能一帆风顺,中间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干扰,不可能一直避免,要学会控制它对自己的影响,获取最后的成功。
  二、复试阶段:
  出分前这段时间就放松一下吧,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成绩不是你想就能想出来的,所以不用每天想成绩。
  我邮复试有个特点就是初试分数基本上就能决定复试录取情况。我想说的是分数出来之后,如果毕设就是在报考实验室做的话就好好做毕设,毕设很大程度上反映你的能力。
  复试笔试,这得看实验室,有的实验室笔试貌似是不看的,这个随意准备一下就可以了,我复试前一天晚上才看了一下笔试科目。
  至于复试的时候一定要准备一份简历,把自己擅长的一面展现出来,这样老师就会问你擅长的内容。我面试的时候在简历上写了擅长概率统计和信息论,然后老师就全问了信息论与概率统计的内容,聊得还挺欢乐的。
  希望这些经验对学弟学妹们有些用处~
信息与通信工程
01互联网+、大数据与创新服务
02网络管理与通信软件
03物联网与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与智能终端
04宽带无线网络与移动信息服务
05未来互联网技术与创新应用
06通信信息网络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以信息科技为特色,以突出的学科实力和明显的专业优势,在全国信息通信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重点建设的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是国家级重点学科,也是我校“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建设平台”重点建设的学科,在2012年学科评估中评为全国第一。学院的学科和专业源自于北京邮电大学1955年建校时创建的有线电工程系和无线电工程系,经过6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成为北京邮电大学学科实力最突出、专业优势最明显、师资力量最雄厚、历史渊源最深远的学院。      
 
学院拥有一支学术思想活跃、整体水平较高、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包括刘韵洁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973首席科学家、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跨世纪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一批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能把握学科前沿的杰出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各主要研究方向上拥有若干名国内外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优秀专家、高水平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还有一批发展潜力较大的年轻学术骨干,总计博士生导师80余名,硕士生导师190余名。  
 
学院拥有“信息内容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移动互联网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泛网无线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信息网络北京实验室”、“高等智能与网络服务”和“无线网络融合”111创新引智基地、“网络体系构建与融合”和“网络系统与网络文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还拥有“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和“教育部创新团队”。学院承担和完成了大量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省部级的重大重点科研项目,也承担和完成了大量的国际合作和企业合作科研项目。获得许多项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省部级自然科学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技术进步奖等重大奖励。  
 
学院非常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通过建立联合实验室、项目合作、人员交流及专家互访,对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此外,学院与多所国外大学拥有合作协议和密切关系,包括日本东北大学、韩国汉阳大学、挪威科技大学、丹麦奥尔堡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法国巴黎六大等。   
历年专业设置
 
1952年~1958年  
 
有线电工程系:电报电话通信、通信自动控制(59)、有线制造(59)  
 
无线电工程系:无线电通信及广播、电子电路(58、59)、无线制造(59)、微波通信(59)  
 
1960年  
 
有线电工程系:电报电话通信、有线制造、邮机、长途电话专修科、线路专修科、电报专修科  
 
无线电工程系:无线电通信及广播、无线制造、无线物理、无线电通信及广播专修科  
 
1961年~1965年  
 
有线电工程系:电报电话通信、通信自动控制(61、62)、有线制造(61~63)、有线电设备(64、65)  
 
无线电工程系:无线电通信及广播、无线物理、无线制造(61~63)、无线电技术(64、65)  
 
1966年~1970年停招  
 
1971年~1976年  
 
电信工程系:数字通信(71~74、76)、载波通信、长话自动交换(72)、电子器件(72、73、76)、电子交换(73~76)、通信电力(76)  
 
无线电工程系:微波通信、无线通信(73)、无线电技术(74~76)、电视(74~76)  
 
1977年~1985年  
 
电信工程系:数字通信(77~79)、载波通信(77~79)、计算机通信(77~84)、电信工程(80~84)、通信工程(85)  
 
无线电工程系:微波通信(77~80、82)、无线电技术(77~80)、电视(77、78、80)、无线电工程(81、83)、电磁场与微波技术(85)、无线电通信(85)、图像传输与处理(85)、无线电工程(80夜大)  
 
1986年~1996年  
 
电信工程系:通信工程、光缆通信(91、92专科)、通信工程(93专科)、光纤通信(93~95专科)、程控交换(91、92、94专科)、96新疆班  
 
无线电工程系: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无线电通信(86~95)、图像传输与处理(86~95)、无线电技术(87~92、94~96夜大)、卫星通信(91专科)、数字微波(92专科)、移动通信(93~96专科)  
 
信息工程系:信息工程、应用数学(86~93)、信息科学(94)、自动化(95~96)  
 
1997年~1999年  
 
电信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97~99夜大)  
 
信息工程系:信息工程、信息科学、自动化  
 
2000年~2008年  
 
电信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信息工程学院:信息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自动化、信息安全(02~08)、数字媒体艺术(04~08)、智能科学与技术(06~08)  
 
2009年~2011年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数字媒体技术  
 
2012年至今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803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含《通信原理》和《信号与系统》) 《通信原理》,第3版,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8 周炯槃等编著。

2016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考研复试导师组面试安排

  考生面试所带材料:复试通知书、初试准考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
  (以下安排表仅供参考,以各导师组的通知为准。)
  08100001: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01研究方向;08520802: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02研究方向;11050303:军事通信学专业,03研究方向。
 
招生导师组 面试时间 面试地点
08100001 2016年3月28日8:30开始 新科研楼7层737
08100002 2016年3月27日上午8:30-12:00 教三楼803
08100003 2016年3月29日13:00-18:00 新科研楼708
08100004 2016年3月27日(周日)9:00-14:00 北邮教三楼6层会议室、635会议室
08100005 2016年3月27日8:00-15:00 教三楼605-2会议室
08100006 2016.3.26下午14:30开始 新科研楼628
08100007 2016年3月28日下午2:00—6:30 新科研楼623
08100008 2016年3月27日下午2:00—9:30 新科研楼429会议室
08100009 2016年3月26日下午3:00—6:30 主楼1008
08100010 2016年3月26日下午2:30—7:30 明光楼919会议室
08100011 2016年3月27日下午2:00—6:00 新科研楼631
08100012 2016年3月28日上午8:30-13:00 新科研楼631
08100013 2016年3月27日上午9:30—12:00 明光楼715
08100014 2016年3月29日上午9:00-12:00 科研楼818
08100015 2016年3月27日上午9:00—13:00 新科研楼631
08100016 2016年3月26日下午2点50开始 教二206
08100017 2016年3月26日下午3:30 新科研楼702
08100018 2016年3月28日上午8:30-13:00 新科研楼631
08100019 2016年3月27号上午8:30-12:00 科研楼1010
08100020 2016年3月28日下午13:30—15:30 教三-639会议室
08100021 2016年3月27日9:00—16:00 科研楼617室
08100022 3月28号下午2点 新科研楼1022室
08100023 2016年3月30日上午9:00—11:00 教二楼417会议室
08100024 2016年3月28日下午2:00-6:00 新科研楼618
08100025 2016年3月26日下午2:30—5:30 教二楼219房间
08100026 2016年3月26日15:00 教二216
08100027 2016年3月27号上午8:30-12:00 科研楼1010
08100028 2016年3月26日下午3:30—5:00 新科研楼243
08100029 2016年3月28日上午8:30—10:20 教三-639会议室
08100030 2016年3月28日下午3:30—4:30 教三楼640室
08100031 2016年3月27日9:00—16:00 科研楼617室
08100032 2016年3月30日上午9:00—11:00 教二楼417会议室
08100033 2016年3月28日上午8:30-13:00 新科研楼631
08100035 2016年3月26日下午2点50开始 教二206
08100036 2016年3月26日15:00 教二216
08100037 2016年3月26日15:00 教二216
08100038 2016年3月26日下午3:30—5:00 新科研楼243
08100039 2016年3月27号上午8:30-12:00 科研楼1010
08100040 2016-03-26,15:00 教2-216
08100041 2016年3月28日上午8:30—10:20 教三-639会议室
08100042 2016年3月28日上午10:00—12:00 教三楼6层网络体系构建与融合实验室会议室
08100043 2016年3月28日上午10:00—12:00 教三楼6层网络体系构建与融合实验室会议室
08100044 2016年3月27日下午4:00—9:30 新科研楼429会议室
08100045 2016年3月27日下午4:00—9:30 新科研楼429会议室
08100046 2016年3月26日下午2:30—7:30 教二219
08100048 2016年3月28日8:30开始 新科研楼7层737
08100049 2016年3月28日8:30开始 新科研楼7层737
08100050 2016年3月27日上午8:30-12:00 教三楼803
08520801 2016年3月28日8:30开始 新科研楼7层737
08520802 2016年3月27日上午8:30-12:00 教三楼803
08520803 2016年3月29日13:00-18:00 新科研楼708
08520804 2016年3月27日(周日)9:00-14:00 北邮教三楼6层会议室、635会议室
08520805 2016年3月27日下午2:00—9:30 新科研楼429会议室
08520806 2016年3月26日下午3:00—6:30 主楼1008
08520807 2016年3月26日下午2:30—7:30 明光楼919会议室
08520808 2016.3.26下午14:30开始 新科研楼628
08520809 2016年3月27日8:00-15:00 教三楼605-2会议室
08520810 2016年3月29日上午9:00-12:00 科研楼818
08520811 2016年3月27日上午9:00—13:00 新科研楼631
08520812 2016年3月28日下午2:00—6:30 新科研楼623
08520813 2016年3月27日下午2:00—6:00 新科研楼631
08520814 2016年3月26日下午3:30 新科研楼702
08520815 2016年3月27日上午9:30—12:00 明光楼715
08520816 2016年3月28日上午8:30-13:00 新科研楼631
08520817 2016年3月26日下午2点50开始 教二206
08520818 2016年3月28日下午15:30—17:00 教三-639会议室
08520819 2016年3月27日9:00—16:00 科研楼617室
08520820 3月28号下午2点 新科研楼1022室
08520821 2016年3月30日上午9:00—11:00 教二楼417会议室
08520822 2016年3月28日下午2:00-6:00 新科研楼618
08520823 2016年3月26日下午2:30—5:30 教二楼219房间
08520824 2016年3月26日15:00 教二216
08520825 2016年3月26日下午3:30—5:00 新科研楼243
08520826 2016年3月28日上午10:30—12:00 教三-639会议室
08520827 2016年3月28日下午3:30—4:30 教三楼640室
08520828 2016年3月27日9:00—16:00 科研楼617室
08520829 2016年3月30日上午9:00—11:00 教二楼417会议室
08520830 2016年3月28日上午8:30-13:00 新科研楼631
08520831 2016年3月28日上午8:30-13:00 新科研楼631
08520832 2016年3月26日下午2:30—5:30 教二楼219房间
08520833 2016年3月26日下午2点50开始 教二206
08520834 2016年3月26日15:00 教二216
08520835 2016年3月26日15:00 教二216
08520836 2016年3月27号上午8:30-12:00 科研楼1010
08520837 2016年3月26日下午3:30—5:00 新科研楼243
08520839 2016-03-26,15:00 教2-216
08520840 2016年3月27号上午8:30-12:00 科研楼1010
08520841 2016年3月28日上午10:30—12:00 教三-639会议室
08520842 2016年3月28日上午10:00—12:00 教三楼6层网络体系构建与融合实验室会议室
08520843 2016年3月27日下午4:00—9:30 新科研楼429会议室
08520844 2016年3月27日下午4:00—9:30 新科研楼429会议室
08520845 2016年3月26日下午2:30—7:30 教二219
08520847 2016年3月28日8:30开始 新科研楼7层737
08520848 2016年3月28日8:30开始 新科研楼7层737
08520849 2016年3月28日8:30开始 新科研楼7层737
11050301 2016年3月27日上午9:00—13:00 新科研楼631
11050302 2016年3月27号上午8:30-12:00 科研楼1010
11050303 2016年3月28日上午10:00—12:00 教三楼6层网络体系构建与融合实验室会议室

信息与通信工程 [0810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北京邮电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研究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0]信息与通信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光传输与光网络技术
02智能技术与光联网
03宽带与网络人工智能
04光网络技术
05光纤通信系统与网络前沿技术
06光通信系统、嵌入式通信系统
07光互连网络与空天地融合光网络
08机器学习与光子神经网络
09光通信与宽带网技术
10软件定义光网络
11精确时间频率同步网
12光信息技术
13物联应用与智能网络
招生人数: 31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
⑤804信号与系统
备  注: ④⑤选一
信息与通信工程 [0810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北京邮电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教育技术研究所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0]信息与通信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无线通信与深度学习
02无线通信与网络
03信息物理融合系统架构与安全
招生人数: 7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
⑤804信号与系统
备  注:
各位报考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的同学们:
信息与通信工程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将按照学校统一部署逐步开展。请同学们密切关注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招生网(https://yzb.bupt.edu.cn)和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官网(https://sice.bupt.edu.cn)的招生信息。
受疫情影响,目前学院研究生教务科工作人员暂时无法到校办公,在此期间考生如果有事咨询,可以添加咨询qq群,为了让每位同学都能入群,请各位同学不要重复加群,在群内以接力方式咨询问题,负责老师每天会统一回复。
群号如下: 1:1070247459; 2:1070209848; 3:1070211578。
另外附上学院所有导师组的联系方式,同学们也可以发邮件咨询招生导师。

特此通告。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2020年2月28日
一、复试资格

  根据学校的相关要求,结合学院实际报考情况,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按各招生研究方向或导师组,根据计划招生总人数(不含推免生),按照考生初试总分从高到低确定复试名单。

  学术型硕士:我院学术型硕士复试名单只接收第一志愿报考,且初试成绩总分工学310分(含)以上,单科达到或高于34/51的考生,以及满足学校初试成绩要求的“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生和“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考生。第一志愿过线生源数量不足招生计划的120%的招生导师组,方可以接收第一志愿报考我院学术型的总分在310分(含)以上的调剂考生。第一志愿过线生源不足招生计划的120%的招生导师组,第一志愿考生均有资格参加复试,调剂考生排序在第一志愿考生之后。复试总人数应不多于招生计划的160%。

  全日制专业学位型硕士生:复试名单优先接收第一志愿报考的通过教育部划定的分数线的学生。第一志愿过线生源数量不足招生计划的120%的招生导师组,方可以接收第一志愿报考我院全日制专业学位型的、或第一志愿报考我院学术型的过线考生。第一志愿过线生源不足招生计划的120%的招生导师组,第一志愿专业学位考生均有资格参加复试。调剂考生排序在第一志愿专业学位考生之后。复试总人数应不多于招生计划的160%。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型硕士生:复试名单优先接收第一志愿报考的通过教育部划定的分数线的学生。第一志愿过线生源数量不足招生计划的120%的招生导师组,方可以接收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和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相同或相近、或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和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相同或相近的校内外过线考生。生源不足招生计划的120%的招生导师组,第一志愿非全日制专业学位考生均有资格参加复试。调剂考生排序在第一志愿考生之后。复试总人数应不多于招生计划的160%。

  我院不接受破格参加复试的申请。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关于接收2020推荐免试研究生的复试办法
根据《北京邮电大学2020年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的办法》的具体规定,现将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2019年接收推免生复试办法公布如下:
一、申请条件: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 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3.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北京邮电大学规定的研究生入学体检标准
二、复试安排:
1、材料接收审核:申请者于2019926日前(含26日,以收到信件时间为准)将以下全部申请材料用大号信封或档案袋装好,直接送到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研究生教务科,地址:教二楼425,咨询电话010-62282163所有材料均需使用A4纸,申请人的全部申请材料一律不退还。申请材料包括:
(1)申请人请登录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s://yzb.bupt.edu.cn/)查看《北京邮电大学2020年硕士生招生专业目录》,并于2019年9月26日前将《北京邮电大学2020年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表》签字的纸质版;
(2)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单复印件(无成绩单的需本科学校教务部门开具成绩证明原件);
(3)加盖本科学校教务部门公章的本人历年在校学习成绩单原件1份;
(4)身份证复印件(正反面在1张A4纸上);
(5)各类获奖证书复印件各1份;
(6)外校自己准备一个5号信封(22×11cm)用于发放调档函,在邮寄地址处(信封左上部)填写:本人通信地址;在信封中部填写本人姓名及手机号码;在寄信人地址处(信封右下部)填写:“北京邮电大学研招办(信通学院)”,邮政编码:100876。在信封的封口处外侧填写姓名、本科期间学号。
所有材料均需使用A4纸,申请人的全部申请材料一律不退还,复试时携带所有证书原件以便查验。
2、网上报名:928日起取得本科就读学校推荐资格的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yz.chsi.com.cn)进行网上报名,第一志愿报考单位建议选择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3、确定复试名单:学院对网上报名并提交了申请材料的推免生资格进行初审,并由导师组通知进入复试名单的考生参加复试。在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接到“复试通知”的考生,需进入系统点击“接受复试通知”。
4、复试报到:接到导师组复试通知的考生,需持本人身份证件,另行准备一份《推免生申请表》,到信通院研究生教务科(北邮校本部教二楼425室)办理复试报到手续,方可参加复试(含本校参加推免的本科生)
5、复试安排:复试环节包含政治面试业务复试两部分。考生需先参加政治面试,之后再到所报导师组参加业务复试各招生导师组具体时间安排,请咨询所报导师。
三、复试方式和内容:
专业素质和能力复试以分组方式进行,复试组由三位及以上导师组成,复试全程录音录像。复试内容包括外语水平测试、专业知识综合面试两部分,总成绩为100分。复试中着重考察思想表现、科研能力及外语水平。
l 专业综合面试主要测试考生专业素质能力,成绩占复试总成绩的80%
l 外语水平测试包括含口语和听力面试,成绩占复试总成绩的20%
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及心理健康考核在学院党委领导下进行,考核结果不做量化计入总成绩。
四、录取原则及程序:
1、复试成绩不及格者不予录取;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及心理健康考核成绩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2、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根据考生申请材料、复试成绩及导师意见,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确定申请人的录取资格,并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对拟录取的推免生发送“待录取通知”。
3、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收到“待录取通知”的推免生须在24小时之内点击“接受”,方能被我院正式录取。未在规定时间内点击“接受”的推免生,我院有权取消其待录取资格,以便录取其他推免生。
五、其他相关事宜
1. 我校将在2020年拟录取的学术型推免生中择优录取部分学生进入硕博贯通培养项目,每位导师限招一名硕博贯通培养推免生。进入该项目的学生入学一年后考核合格正式转入博士生学籍,享受博士生待遇。
2. 体检:北京地区推免生需参加2020年春季我校统考考生复试体检,外地推免生可在本科就读学校体检,并于2020510日前将体检表寄到我校研招办。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邮编:100876
3. 申请人必须保证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弄虚作假者,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其录取资格或学籍。
4. 取得北京邮电大学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录取资格的申请者入学前未取得本科毕业证书或学士学位,取消录取资格。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2019-9-20

 
信息与通信工程 [0810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北京邮电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网络技术研究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0]信息与通信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智慧云网络、人工智能与人机交互
02网络智能管理、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
03移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计算
04网络大数据与协同智慧计算
05无线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驱动的6G通信和组网
招生人数: 15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
备  注:
信息与通信工程 [0810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北京邮电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0]信息与通信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Web搜索与深度学习(02)未来通信与网络、智能信息处理与医疗应用
(03)智能数据科学与技术
(04)先进网络信息处理、空间通信与智能数据融合
(05)机器学习与计算图像,6G融媒体
(06)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认知无线电
招生人数: 46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4)信号与系统
备  注:
一、 学科简介
信息与通信工程是研究信息的获取、存储、传输、处理、表现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同时也是研究、设计、开发信息与通信设备及系统的应用科学。作为北京邮电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拥有一支国内最强大的师资队伍,同时聘请了一批国际著名学者为海外学术大师或高级访问科学家;拥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多个国家级创新群体和国家级、省部级优秀教学团队;承担了大量国家级、省部级重点重大科研项目和国际合作交流项目,产生的科研、学术和教学成果在国内外具有重大的影响力,获得了一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和教学成果奖励;为国家信息通信产业、科技和教育输送的博士硕士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并且在最近一次全国学科评估中位居第
一。
 
二、 研究方向
1、         信息理论与信息处理
2、         信息通信网络
3、         多媒体与网络大数据
4、         无线和移动通信
5、         光通信
6、         网络服务、管理与安全
 
三、 培养目标
1、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团结协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身心健康。
2、         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了解和掌握本学科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和趋势,为解决科学研究与专门技术工作中的问题奠定基础。
3、         掌握自然辩证法等社会科学人文知识,具备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拥有人文精神和哲学思维习惯,能够用科学的方法指导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 4、掌握至少一门外国语,能较为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
写作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掌握至少一种计算机语言及编程方法,
熟练运用计算机操作系统和文献检索工具查询技术文献。
 
四、 学制
3 年
 
五、 课程设置与学分硕士研究生课程主要划分为学位课、非学位选修课、必修环节三大部分。
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和具体选课,应修满不少于 30 学分。学位课和必修环节按照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要求执行,选修课在导师指导下选修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课程。
特别说明:
1、         基础理论课:
已获得数学、物理专业学士学位者,经导师和学院同意,可凭学士学位证书和大学本科成绩单向研究生院申请免修该类课程,批准免修的课程不记学分。
2、         其他必修环节:
学术活动:指硕士研究生在校内、外公开场合做学术报告,参加校、院两级的学术沙龙、学术论坛,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听取前沿学术报告等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在论文答辩前硕士研究生应至少完成 10 次上述学术活动,其中听取前沿学术报告不多于 6 次,并写出综述报告,经导师审核签字后交所在学院教务部门。
3、         学位论文: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论文过程: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及论文答辩者,记
6 学分。
 
六、学位论文开题及中期报告
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对社会和科技在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发展有一定理论研究意义或实际应用价值。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确定选题和开展学位论文工作。
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调查研究进行选题,并在第三学期完成开题报告。开题前成立由同教研室(科研室)或同专业三至五名专家组成的开题报告评审小组,由评审小组对研究生的开题报告作出评审意见。开题报告应就选题的科学根据、国内外发展动态、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案等做出科学论证,写出篇幅不少于 5000 字的书面报告。若开题报告没能通过,在导师的指导下三个月后才能申请重新开题。连续两次开题报告没有通过者,即终止硕士研究生学业。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应按阶段向导师报告论文进展情况并进行中期报告。中期报告在本课题组进行,同时聘请本专业的其他专家参加,中期报告评审小组成员人数为三至五名。硕士研究生全面报告学位论文进展情况及取得的阶段成果,听取与会人员的审查意见,修改和完善学位论文的错误或不足之处,同时写出篇幅不少于 6000 字的书面报告。若中期报告没能通过,在导师的指导下三个月后才能申请重新中期报告。连续两次中期报告没有通过者,即终止硕士研究生学业。
硕士研究生应按要求登录“研究生信息数字化管理系统”,填写开题、中期报告内容并将导师签字的书面报告提交到所在学院(研究院)教务部门,但不记学分。
 
七、 硕士学位论文要求
1.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按计划进行学位论文工作。论文工作的时间应不少于一年。
2.论文应由硕士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按照《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格式规范》的要求,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导师应对硕士生学位论文严格审查,把好质量关。
3.除外国来华留学生可用中文或英文书写论文外,其他研究生的论文要求用中文书写。
4. 论文一般包括: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摘要(中、外文)、综述、理论分析、实验与计算、总结、参考文献、缩略语索引和必要的附录。
4.1     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的文本样式详见北京邮电大学有关研究生学位论文规定。
4.2     论文的摘要应概述本论文的要点和主要结论。摘要篇幅 500 字(英文 300 词)左右。
4.3     论文的综述部分应比较全面地介绍有关课题前人已有的工作,并对其有所评述,还必须清楚阐明本论文的目的、意义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4.4     论文的主要部分应有以下任一方面的研究成果:
4.4.1           利用前人或本人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别人未解决的问题。可以是有关领域中的某一有意义的问题,或是某一个较重要的问题的一个环节;
4.4.2           在测试技术、数据处理、工艺方法等任一方面有一定的改进和革新,并有一定的理论分析;或改进已有的试验系统,并取得可靠的成果;
4.4.3           将基本的原理应用于相关领域,取得新的成果,并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5.  论文中的科学论点要概念清楚,分析严谨。要求有理论上的论证,对所选用的研究方法要有科学根据。理论推导正确、计算结果无误,实验数据真实可靠。对结论应作理论上的阐述和讨论。引用他人的材料,要引证原著。利用合著的思想和研究成果时,要加附注。论文要求词句精练通顺,条理分明,逻辑性强,文字图表清晰整齐,标点符号正确。硕士论文篇幅一般三万字左右。
 
八、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的答辩申请、评阅、答辩与学位授予按《北京邮电大学大学研究生学位授予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
1. 申请答辩资格
1.1           完成全部课程学习计划,并修满规定的学分(不含学位论文学分);
1.2           完成论文开题报告满一年,完成中期报告满 6 个月,并将报告交所在学院
(研究院)教务部门;
1.3           按时完成论文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并将报告交所在学院(研究院)教务部门;
1.4           符合《北京邮电大学关于研究生在读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的条件;
1.5           导师签字同意。
2.申请答辩程序
硕士研究生应登录“研究生信息数字化管理系统”提出申请,经所在学院(研
究院)教务部门审核同意后,可进行学位论文评阅。评阅时间一般不少于四周。
3. 论文评阅人组成
3.1           由硕士研究生导师会同学院(研究院)分学位委员会确定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人两名。
3.2           论文评阅人应由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担任。
3.3           论文评阅人中至少有一名为校外的专家。
4.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
由硕士研究生导师会同学院(研究院)分学位委员会确定三至五名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委员会设主席一人,并设秘书一人(由校内教师担任),负责填写




表格及记录答辩相关事宜。
4.1  答辩委员会委员应由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担任。
4.2  导师可以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但不能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
4.3  答辩委员会可以不聘请校外专家参加。
4.4  若导师参加答辩委员会,则答辩委员会至少为四人。
5.论文答辩
5.1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送审后,待评阅意见全部返回,并对论文答辩无异议时方可组织答辩。
5.2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答辩会中应能正确回答与学位论文有关的问题,以及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问题。答辩委员会全体委员按评分标准对学位论文予以成绩评定,并进行投票表决,表决分为“通过”和“不通过”两种。当“通过” 票数超过三分之二时,方可建议授予硕士学位,并报送学院(研究院)分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
 
九、 学位授予
学院(研究院)分学位评定委员会对所申报硕士学位人员进行投票表决,获全体委员半数以上“同意”票者,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通过并授予硕士学位。
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按《北京邮电大学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工作细则》办理。



二级招生单位 报考人数 上线人数 录取人数 推免生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1696 1064 484 301 433 297 364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的各位同学,2020年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研究生录取名单终于公布了,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是一个不错的专业,希望各位今年的考研分数线能过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2020年的录取分数线,下面是2020年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院公布的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和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2020年研究生复试分数线(或称考研分数线)和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的研究生录取分数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进入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研究生复试的基本要求线,后者是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研究生的录取分数线,包含了初试复试的综合成绩。本文是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内容来自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院相关网站,如有出入请以北京邮电大学官方网站公布的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为准。
 
以下是2020年北京邮电大学的研究生录取名单,成绩从高到底,供准备报考该专业研究生的同学参考: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信息与通信工程     专业代码:081000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信息与通信工程

专业介绍

陆军装甲兵学院为例
一、专业简介
装甲兵工程学院于2011年获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其前身为信号与信息处理二级学科。本学科专业主要围绕战术通信技术、军事信息系统、信息安全与对抗技术、信号检测与处理、战场侦察与情报处理方向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2006年以来累计培养硕士研究生14人,其中2篇硕士学位论文被评为学院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二、研究方向简介
1. 战术通信技术
以战术通信军事和技术需求为背景,研究现代通信技术在战术通信领域的应用,重点研究无线电台传输与抗干扰技术、战术通信组网方式与网络架构、战术通信电磁防护与频谱管理。
2. 军事信息系统
主要研究军事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技术体制、标准规范及相关的关键技术,重点开展军事信息系统软件构件技术、软件测试技术的研究,包括军事信息系统开发、软件工程、软件测试和软件过程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3. 信息安全与对抗技术
主要研究网络及信息系统面临的威胁与攻防对抗技术。重点研究网络与信息系统的物理防护技术、运行过程的攻防对抗技术、信息系统的数据防护与验证技术。
4. 信号检测与处理
主要研究装备系统信号获取与处理的理论、方法及手段,重点开展信号检测与估计、高速实时数据采集与处理、现代信号处理技术在战场侦察及图像合成与识别等方面的应用、信息装备检测与处理系统等方面的研究。
5. 战场侦察与情报处理
主要研究战场侦察与情报处理领域的基本理论与技术,重点研究无人机侦察技术、光电雷达侦察技术、文档和图像等战场情报数据处理技术等。
三、导师队伍
本学科拥有一支教学能力强、科研成果丰硕的导师队伍,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8人,博士学历8人、硕士学历5人,总装“1153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3人。主要导师有:
1. 李  彤:教授,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博士后,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通信仿真、无线传感器网络、指控通信装备维修检测等领域研究,曾获省部级、军队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多项,在国际、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EI检索论文16篇。
2. 张  威:教授,装甲兵工程学院博士毕业,硕士生导师,现为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容错计算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863项目评审专家库专家。主要从事军事信息系统、军用软件保障技术等领域研究,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翻译和编写教材、专业书籍近20部。
3. 陈建明:教授,北京交通大学博士毕业,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嵌入式系统在信息装备检测中的应用、信息装备维修检测技术研究,获军队科技进步奖5项,在国际、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EI检索论文10篇。
四、教学科研条件
目前拥有通信原理实验室、网络技术实验室、网络攻防实验室、信息装备维修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等设备齐全、功能完备的实验室和专业教室,所属的“通用装备保障软件评测中心”于2010年正式挂牌,学院是全军第三家具有军用软件评测资质的院校。
五、教学科研成果
 
目前本学科在装甲指控通信设备检测与维修、军用软件评测等领域具有军内领先水平,研制的“装甲装备指控通信系统综合检测设备”已经在全军30多个维修单位推广使用,承担了国家863项目“软件的安全模式及基于安全性缺陷模式的测试技术”、“***工程”装备保障信息系统建设、装甲装备车务管理系统建设等重点型号项目的研制任务。近年来先后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总装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学院教学成果奖5项,编写和出版教材3部。

专业点分布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 航天工程大学 陆军装甲兵学院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北京化工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方工业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印刷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天津理工大学 中国民航大学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燕山大学 中北大学 山西大学 内蒙古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沈阳理工大学 沈阳化工大学 辽宁工业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东北电力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东北石油大学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航天八院) 电信科学技术第一研究所(上海)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电力学院 东南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江苏大学 中国计量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 淮北师范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华侨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海军航空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 空军预警学院 三峡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湖南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中南大学 湘潭大学 湖南理工学院 广东工业大学 中山大学 深圳大学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重庆邮电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武警工程大学 空军工程大学 火箭军工程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邮电大学 新疆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64 所,本次参评61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37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13 北京邮电大学 A+
2 10614 电子科技大学 A+
3 10003 清华大学 A
4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
5 1070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
6 90002 国防科技大学 A
7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A-
8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9 10007 北京理工大学 A-
10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11 10286 东南大学 A-
12 90005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A-
13 90006 解放军理工大学 A-
14 10001 北京大学 B+
15 10056 天津大学 B+
16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B+
17 102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B+
18 10293 南京邮电大学 B+
19 10335 浙江大学 B+
20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B+
21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
22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B+
23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B+
24 10617 重庆邮电大学 B+
25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B+
26 90039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B+
27 90045 空军工程大学 B+
28 10033 中国传媒大学 B
29 10110 中北大学 B
30 10145 东北大学 B
31 10280 上海大学 B
32 10284 南京大学 B
33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B
34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B
35 10384 厦门大学 B
36 10422 山东大学 B
37 10486 武汉大学 B
38 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B
39 10590 深圳大学 B
40 10610 四川大学 B
41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B
42 10151 大连海事大学 B-
43 10183 吉林大学 B-
44 10285 苏州大学 B-
45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B-
46 10294 河海大学 B-
47 10359 合肥工业大学 B-
48 10558 中山大学 B-
49 10595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B-
50 10611 重庆大学 B-
51 11646 宁波大学 B-
52 11664 西安邮电大学 B-
53 90033 装备学院 B-
54 90038 海军工程大学 B-
55 10386 福州大学 C+
56 10459 郑州大学 C+
57 10532 湖南大学 C+
58 10589 海南大学 C+
59 10621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C+
60 10673 云南大学 C+
61 10005 北京工业大学 C+
62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C+
63 10079 华北电力大学 C+
64 10186 长春理工大学 C+
65 10247 同济大学 C+
66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C+
67 1030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C+
68 10304 南通大学 C+
69 10055 南开大学 C
70 10058 天津工业大学 C
71 10059 中国民航大学 C
72 10212 黑龙江大学 C
73 10246 复旦大学 C
74 10254 上海海事大学 C
75 10336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C
76 10337 浙江工业大学 C
77 10353 浙江工商大学 C
78 10403 南昌大学 C
79 10404 华东交通大学 C
80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C
81 10533 中南大学 C
82 10559 暨南大学 C
83 10060 天津理工大学 C-
84 10143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C-
85 10216 燕山大学 C-
86 10255 东华大学 C-
87 10424 山东科技大学 C-
88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C-
89 10697 西北大学 C-
90 10700 西安理工大学 C-
91 10704 西安科技大学 C-
92 10730 兰州大学 C-
93 10732 兰州交通大学 C-
94 11845 广东工业大学 C-
95 90059 火箭军工程大学 C-

信息与通信工程研究生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8信号与系统
(参考清华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参考书:
920 专业基础综合(信号与系统、数字电路):
《计算机结构与逻辑设计》黄正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信号与线性系统》(第四版)管致中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信息与通信工程研究生就业方向:
 就业前景
随着电气信息的发展,信息与通信工程成为近年来高考生填报较热的工科专业之一。百大应届生网调查显示,通信工程专业2008届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与薪资均高于同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水平,对于适合并有志于成为网络系统和数据传递分析师、电子工程师等电气信息类专业人士的考生是较好的选择。近年来国家大力建设通信技术,因此此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大,特别是3G技术的在我国研发,再一次加大通信工程技术人员需求量.就业前景比较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