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洋大学石油化工与环境学院官网

更新时间:2022-02-19 15:52:00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Add 浙江海洋大学学姐
为你免费答疑

关于《浙江海洋大学考研》我们搜集了部分浙江海洋大学考研真题和复试资源,免费赠送;并提供有偿的浙江海洋大学初试/复试/调剂辅导(收费合理,内部资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领资源或了解研究生辅导的,请加网页上的学姐微信。浙江海洋大学官网来自浙江海洋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及历年考研分数线数据的汇总(学校网站一般不稳定,或存留的分数线年限较少)。以下即是浙江海洋大学历年考研分数线,希望对浙江海洋大学考研报考有用。

浙江海洋大学石油化工与环境学院官网:

浙江海洋大学石油化工与环境学院


浙江海洋大学石油化工与环境学院简介:
浙江海洋大学石油化工与环境学院是学校重点支持、发展较快、特色明显的应用研究型二级学院。学院始建于2002年11月设立的石化学院,2006年7月更名为石油化工学院,2013年1月更名为石化与能源工程学院,2020年6月,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并入石化学院后,更为现名。
学院积极深化“特色办学、错位发展”的办学理念,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大力加强师资团队建设,充分夯实办学条件基础,着力强化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切实提升人才培养层次和质量,全面推进应用研究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优良品牌的应用型“开采-储运-化工-安全—环境”油气类全产业链专业群。
学院设有油气储运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工程和海洋油气工程等5个专业,其中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是浙江省特色专业、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设有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点。
学院拥有一支整体素质高,学缘、学历和年龄结构合理,能协作共事、积极奋进的师资团队。截至2021年底,共有教职工78人,其中专任教师58人,占比74.4%。专任教师中,有高级职称人员31人,占53.4%;有博士学位48人,占82.8%;国家级人才3人,省级人才8人,同时聘有油气储运工程学科专业知名教授3人,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外籍专家3人,石油化工企业专家客座教授12人。
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260名,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硕士研究生58人;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近五年培养本科毕业生932名,平均就业率98%,其中,近两年读研率30%以上。学院十分重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尤其注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建有浙江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当地企业合作共建的中国(浙江)自贸区油气全产业链产教融合基地为浙江省高等学校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教师获2016年浙江省高等教学教育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学生在国家和浙江省大学生学科竞赛、创业大赛和体育竞赛中多次获奖,近五年获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A类学科竞赛奖项3项,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等B类17项;获浙江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浙江省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和浙江省大学生环境生态科技创新大赛等省部级A类学科竞赛36项,B类285项;获全国大学生创新项目17项,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23项。
学院积极开展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设有临港石油天然气储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浙江省石油化工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石油天然气储运技术工程实验室和舟山市临港石油天然气储运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及学科方向负责人主持国家科技计划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两化融合联合基金项目1项,国家支撑计划项目课题等2项。近五年来,全院共主持国家国家级项目(课题)共16项,省部级课题50余项,拥有发明专利130余项,发表重要论文180余篇,出版著作5部;科技成果获得省部级奖2项,国家级行业协会奖3项。学院是中国石化销售企业培训基地,设有“舟山市油品计量检测培训考核中心”、“舟山市石油化工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和“浙江海洋大学石化培训中心”。
学院累计培养各类毕业生18000余名,培训石油、天然气和化工企业干部员工23000余名,遍布全国各地。涌现出以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石油分公司党委书记、分公司代表岑利祥,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石油分公司党委书记、分公司代表毛陆军,浙江省台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戴国富,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石油分公司副总经理冯东明和中国石油销售湖北分公司副总经理赵向阳等为代表的杰出校友,以及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系统劳动模范葛建良,中国石化销售企业技能比武金牌获得者邵中海、何永军、朱利斌等为代表的优秀校友。一大批毕业生成为中石化、中石油的销售企业技术骨干或管理骨干,也有一批毕业生成为石油化工、商贸、建筑和房地产等民营企业的佼佼者。

浙江海洋大学石油化工与环境学院联系方式:
学院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海大南路1号
邮编:316022
联系电话:0580-2551586

浙江海洋大学石油化工与环境学院学科设置: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0820)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主要围绕临港石油石化产业发展需要,对油气田开发工程、油气储运工程、油气加工与安全工程、油气环境工程等领域开展研究。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是重点建设的浙江省一流学科,油气储运工程二级学科为浙江省重点学科;建有临港石油天然气储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浙江省石油天然气储运技术工程实验室、浙江省石油化工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示范教学中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院士工作站。
本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的四个学科方向与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如下:
1.油气田开发工程 (082002)
主要研究油层基本性质和石油天然气在多孔介质中的运动规律,通过建立有效驱替动力系统合理的开发油气藏,经济有效地将油气开采到地面的各种设计和分析原理及方法。下设3个研究方向:
(1)油气田开发理论及应用。以经济、高效和合理地开采油气资源为目的,通过建立油气藏开发地质模型,研究储层流体渗流规律,建立有效驱替动力系统,选择合理钻采技术工艺,优化油气藏开发方案,以及后期开发调整与挖潜等一系列油气藏开发理论及配套工艺技术。
(2)提高采收率与采油化学。提高采收率技术(EOR)是指向油层中注入流体、能量,以提高产量或采收率为目的开采技术。主要包括聚合物驱、化学复合驱、气体混相或非混相驱、蒸汽驱、微生物驱等。采油化学主要研究油层与油水井化学改造等。主要包括油气层酸化、压裂、堵水调剖、清防蜡、水处理、化学驱、降压增注和防腐防垢等相关采油化学工艺技术等。
(3)非常规油气资源开采理论与技术。以致密油和页岩气等为主非常规油气资源开采理论与技术,主要包括多方法多尺度非常规储层表征、非常规储层评价及“甜点”预测、非常规储层渗流机理及产能评价、“甜点区”地质工程一体化设计,水平井体积压裂与微地震监测和多井平台式“工厂化”生产管理等。
2.油气储运工程 (082003)
主要研究发生在油气储存与运输过程中的各种物理、化学现象及其机理和预测的理论和方法,以及相应的施工、装备和控制技术等,主要包括油气的矿场收集与处理,长距离输送(以管道运输为主),储存与装卸,以及城市输配系统等。下设3个研究方向:
(1)临港油气储运设施施工技术。主要开展临港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储罐基础处理技术、复杂海况下的油气管道敷设技术、海洋环境自然灾害条件下临港储罐设计和施工技术、临港大型水封洞库设计和施工技术、大型储气库施工技术等研究。
(2)临港油气储运装备技术。主要开展临港大型油气储罐新材料、海底油气管道检测与监测技术、码头装卸核心设备关键技术、海洋环境下油气储运自动控制设备关键技术、海洋复杂环境下各类油气储运设备防腐技术研究。
(3)天然气储运与城市燃气输配系统工程。主要针对城市燃气管网的建设与运行中的技术难点,开展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关键设备技术、新型低温材料、液化天然气的冷能利用、渔船用液化天然气发动机、液化天然气(LNG)直接为城市燃气输配系统供气的工艺优化等研究。
3.油气加工与安全工程(0820Z1)
主要研究石油与天然气加工技术,以及加工过程中的人、物、系统、环境等免受外界和内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安全实践问题,包括油气资源转化和高效利用,油气加工生产过程的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灾害、事故、职业危害等的预测、预防、预警与应急救援等关键技术及其集成,预防和控制风险与减少事故损失的方法、设施及社会工程等。下设3个研究方向:
(1)油气加工技术。面向石油天然气加工领域,开展油气资源转化与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主要包括天然气催化转化、CO2催化转化以及油气催化加氢等技术研究。
(2)油气安全技术。面向石油与天然气领域安全工程技术难题,重点研究油气开发、储存、加工和使用过程中涉及的物料、反应过程、设备仪表及自动化等可能引发的泄漏、火灾爆炸、中毒等灾害的防治技术。
(3)油气事故应急救援技术。面向石油天然气等企业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重大需求,重点研究智能消防、新型防灭火材料与装备、应急救援装备与技术,安全监控和智能预警信息平台,风险评估和应急管理。
4.油气环境工程(0820Z2)
主要研究面向石油与天然气生产、运输及储存等工业过程的环境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主要包括油气工业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近海海域石油污染修复技术。下设3个研究方向
(1)油气工业大气污染控制技术。针对石油炼化一体化及油气储运过程排放的废气,开展大气污染监测与溯源、挥发性有机物与恶臭废气治理、油气回收材料研发以及碳减排等技术研究。
(2)油气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针对石油炼化一体化及油气储运过程产生的废水,研究难降解含油废水生物与膜处理以及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与设备。
(3)近海海域石油污染修复技术。针对临港石油储运基地以及近海石油开采与输运产生的石油污染,研究分别适用于近海水体溢油污染,以及含油沉积物、土壤的新型修复材料、制剂与装备。
 



添加浙江海洋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浙江海洋大学考研分数线、浙江海洋大学报录比、浙江海洋大学考研群、浙江海洋大学学姐微信、浙江海洋大学考研真题、浙江海洋大学专业目录、浙江海洋大学排名、浙江海洋大学保研、浙江海洋大学公众号、浙江海洋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浙江海洋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浙江海洋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