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医学院官网

更新时间:2022-01-27 16:03:07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Add 浙江大学学姐
为你免费答疑

关于《浙江大学考研》我们搜集了部分浙江大学考研真题和复试资源,免费赠送;并提供有偿的浙江大学初试/复试/调剂辅导(收费合理,内部资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领资源或了解研究生辅导的,请加网页上的学姐微信。浙江大学官网来自浙江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及历年考研分数线数据的汇总(学校网站一般不稳定,或存留的分数线年限较少)。以下即是浙江大学历年考研分数线,希望对浙江大学考研报考有用。

浙江大学医学院官网:

浙江大学医学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简介:
浙江大学医学院位于历史悠久、文化荟萃、包容并蓄的浙江杭州。其前身是由1912年创办的浙江医学专门学校(国人最早自办的西式医学院校)和1945年创设的国立浙江大学医学院合并而成的浙江医学院,1960年升格为浙江医科大学,1999年,在浙江大学并校发展次年,重组成立了浙江大学医学院。
融合百年学府气韵,汇集鸿儒大师所成。学院秉承“仁心仁术、求是求新”的院训,以“仁爱、求是、创新、卓越”为核心价值观,在百年岁月长河中书写了波澜壮阔的育人传奇,为社会培育了大量优秀医学人才,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优势特色鲜明、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成绩卓著的一流医学院校。
延揽优秀师资,汇聚科学英才。学院切实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现有教授及正高职人员1031人,博士生导师497人,硕士生导师1097人。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含兼职)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兼职)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含特聘、讲座、青年项目)1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5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人。
不断锐意创新,培育医学人才。学院以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为使命,形成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全员育人培养模式、全过程教育生态圈和全方位教学互动机制,打造课程、科研、实践、文化、心理等十大育人平台。现设有基础医学院、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第四临床医学院、妇产科学院、儿科学院、口腔医学院、护理系11个院系,拥有7家直属附属医院、8家非直属附属医院,另有转化医学研究院和浙江大学医学中心。现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生物学、公共管理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个博士后流动站。获国家首批卓越医学人才培养项目和首个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项目,建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拥有一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和视频公开课、中国医学教育慕课联盟首批规划课程,以及国家规划教材主编、副主编。现有在读医学生近7000人,其中本科生2300余人,硕士研究生2000余人,博士研究生1900余人,留学生600余人。
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国家科技发展。学院坚持立足浙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高端谋划、深度融合、优化合作、精准帮扶,逐步实现高层次、高品位、高质量的社会服务大格局。注重学科与科研发展的顶层设计,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实施、重大成果产出及高水平科研基地建设。拥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45个。拥有一批国家级高水平科研基地,包括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1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3个。在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获科研经费总额等主要科研指标稳居国内医学院校前列,近二十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科技发明奖20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
聚焦全球开放发展,网罗国际办学资源。学院响应国家宏观战略,围绕学校总体规划,与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多伦多大学等海外30多所高水平医学院校及研究机构合作,形成了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的国际交流格局。组织成立有全省各地、北上广、澳洲、北美等校友机构,链接全球校友,构筑发展共同体。
百年励治苦馏香,盛世砥砺更吐芳。学院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精进育人、弦歌不辍,不断探索医学创新发展道路,为建成世界一流医学院奏出时代最强音。
 
浙江大学医学院联系方式:
地址:浙江杭州余杭塘路866号   
电话:0571-88208020   
传真:0571-88208022
邮箱:zhouzeyong@zju.edu.cn
 
浙江大学医学院发展历程:
浙江大学医学院的前身是由1912年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浙江医学专门学校和1945年8月创设的国立浙江大学医学院两所学校合并(1952年2月)而成的浙江医学院,1960年4月改名为浙江医科大学。在近一个世纪的光阴荏苒中,几易校名,几易校址,多次沉浮,历经沧桑,发展至今。
以下按照年代顺序:浙江医学专门学校到浙江省立医学院;国立浙江大学医学院;浙江医学院;浙江医科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浙江大学医学部共六个部分进行叙述:
一、浙江省立医学院
(一)浙江医学专门学校的创建到浙江省立医学院
  1912年 韩清泉等于6月1日创建成立浙江医学专门学校。是年夏季即开始招生,第一期招生60名,是我国自办最早的医学专门学校之一。韩清泉为首任校长。
  韩清泉,浙江慈溪人,从日本学医归国后,任浙江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前身)校医。韩清泉等决心兴办中国自己的学校,培育祖国的医、药人才。
  l913年 学校又增设药科,为我国最早创办的药学专业。校名也因之改为浙江公立医药专门学校。
  1914年 在浙江病院修建新屋,作为临床实习教室和细菌、医化、化学实验教室,并作为分校和临床实习医院。
  l920年 浙江省政府拨款7万元,购刀茅巷地30余亩,建楼房3座,平房20余间,自建校舍。次年7月落成。
  1925年6月 因参加“五卅”运动,杭州广济医学专门学校2个班的学生愤而脱离学校。
  1927年8月 浙江省政府把浙江公立医药专门学校改名为浙江省立医药专门学校。
  1928年9月 教育部长蒋梦龄以学校设备太差,无发展前途为由,令学校停止招生,逐年结束。
  1931年5月 由于医专校友、社会人士及在校师生的反对,教育部撤销1928年的停止招生命令,继续招生。
  1931年8月 依照教育部修正专科学校组织法,更名为浙江省立医药专科学校。
  1932年9月 利用办校基金6万余元,筹建附属医院。次年8月,建成门诊部及附属医院新房二幢,设置病床104张。
  l936年 又征购校西、校北民房,将原校址从35亩扩充至83亩余,添建学生宿舍、膳厅、教室、研究室及运动场等,次年8月落成。
  1937年 抗日战争爆发。10月,学校为避免战争空袭,部分学生移至玉泉及灵隐上课,11月12日晚,浙江省府决定各医院、学校于五日之内向浙西撤退,医专决定迁往淳安,12月再迁至缙云。
  1938年春,迁往临海。
  1939年8月 临海校舍遭敌机轰炸,物资受到部分损失,学校改迁至天台。是时,适值英士大学成立,奉令医专停止招生,改组为英士大学医学院。学校再次停办。
  1941年春,天台告急,学校迁至缙云壶镇,次年 学校再迁回临海。
  1943年 由于重庆等地的校友及校内师生的反对,浙江省教育厅被迫同意医专恢复招生。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1946年夏,浙江医专开始迁回杭州。
  1946年1月 第一批学生回杭州。因杭州沦陷期间,原刀茅巷校园各建筑设施均被拆毁,校舍荡然无存,只能再暂借玉泉、灵隐部分庙宇作为临时校舍,开始复课。获校友王肇康帮助,用联勤总部第二十二后方班部分房屋作校舍(即湖滨校区西南部分)。
  1947年春 浙江省教育厅拨款,购置孩儿巷民房二座,修缮后作为附属医院,设病床100张,同时,开设门诊。
  1947年夏,升格为浙江省立医学院,开始招收六年制新生。
  1949年5月3日 杭州解放。杭州市军管会任命晏莊为军事代表,以学生7人,教师7人,组成了临时院务委员会。10月,改为正式院务委员会,委员17人,主任委员黄鸣驹,代行院长职务负责领导学校工作。
  1951年10月 政务院任命省卫生厅厅长洪式闾兼任院长。
  1951年 学院接办广济医院。10月孩儿巷附属医院改为妇幼保健院。为了便利专科实习,把广济医院作为外科教学医院,省立杭州医院作为内科教学医院,浙江省立医学院接管时全院有教职工169人。其中有专职教师46人(教授有王维松、高品璋、储镐,石华玉、朱焱、厉矞华、黄鸣驹、于达望、汪良寄、顾学裘、章志清等14人;副教授有惠云身、周鸣铮、吴燮灿、徐佩璜等13人,讲师5人,助教14人);兼任教师11人,教辅2人,职员(包括医务人员)85人。在校学生总数为449人,其中医本科l77人,药科71人,医专科201人。全院图书馆藏书仅1265册,其中中文图书343册,外文图书922册。校舍建筑面积3180平方米。
(二)建校初期的教学概况:
  1912年建校初期,全国尚无统一医学教育体制,课程设置主要仿效日本的医科大学。 医科的主要课程有国文、德文、解剖、生理、组织、胚胎、细菌、医化、药物、病理、法医、外科内科、妇科、产科、儿科、眼科、耳鼻科、皮肤花柳病、卫生学等。药科的主要课程有国文、德文、化学、物理、细菌、矿石、药用植物、机械制图、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拉丁文、卫生化学、制药化学、调剂学、生药学、药局方等。讲课内容亦全部取材于日本,教员皆为日本留学生或日本人。
  教材方面,建校初期无固定的教科书。至20世纪40年代前后始有教员编的课本。如盛在衍等编的内科全书,当时列为大学丛书,其它如内科学、局部解剖学、实验外科总论、皮肤病学、定量分析化学、制药化学、毒物分析化学、生药学、卫生学等先后都有学校教师编成的课本,但没有规定是学生必备的课本。至1947年后医学院采用英美原版教本或印讲义。
  外国语课,建校初期,德文为在校学生必修外国语。后来又增设英文、日文选修课。至抗日战争胜利后,始以学英文为主要外国语,同时,以德文为第二外国语,或选学日语。临床实习时,主讲教员所用的诊断和处方的主要术语,都采用拉丁文。初期,外科、妇产科等教员为日本人,上课或实习时,则用日语,重要处还用德文解释。在校学生,大多都可阅读原版书籍。至1947年 部分课程,如微积分、普通化学均用原版教材,并用英语进行教学。
  公共卫生课,除在校内授课外,还与杭州市政府合作,杭州下城区4千余户(2万余人口),作为卫生实验区,供学生实习公共卫生,并由医师带领学生到郊区农村实习乡村卫生。
  实验课,由任课教员指定实验内容,由助理员带领实验。建校初期实验室装备简陋,至1939年抗日战争期间才有医科的医化、解剖、细菌、病理等实验室。相比之下药科的设备较充足,在1919年以后,药科即备有真空泵、偏光仪等当时国内较稀有的设备。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教育部和卫生部对医学院校的教学有了新的规定。学院从1950年第一学期开始分系,满四年课程之后,医本科分为内科、外科、公共卫生三系、内科五年半,外科仍为六年毕业,公共卫生系改为五年毕业。药本科三年级后,分为药剂、药物化学、生药、分析检定四系,仍为四年毕业。
  1951年7月,中央卫生部颁布医学院本科各学系试行课程表。医本科一、二、三年级,从该学期起,完全遵照部颁课程表计划进行。
  新生入学资格,建校初,以旧制中学毕业者为投考资格,录取后,医科学习四年毕业,药科学习三年毕业。自1926年开始,医科添设预科,招收新生,以初中毕业者为报考资格,在校学习六年毕业(预科一年 本科五年),同时招收旧制中学毕业生或普通高中二年级生,在校学习五年毕业。1947年后,招收高中毕业生,医本科学习六年 药科学习四年毕业。学校创办时,仅有教员11人。1937年 学校有教授、副教授、讲师53人。抗日战争后的1948年 有教授、副教授、讲师32人及兼任教员15人。
  学校每年招收新生一次,医科每次招收40名左右,药科每次招收20名左右。自1912年至1949年的37年中,学校共培养了医科、药科毕业生1116名。
  为增长办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自韩清泉任校长起,至1925年计有六次共7人赴日、德考察。在1936年王佶任校长时,又派5人分二次赴日考察和研究。
二、国立浙江大学医学院
(一)创建与沿革
  1945年8月 抗日战争胜利。教育部决定在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和武汉大学分别增设医学院。
  1946年4月 教育部拨款2亿元旧法币(约合十万美元)为浙江大学医学院开办费。是年初,浙江大学总校从贵州复员杭州后,医学院招进首批学生,共27名。医学院院址在大学路浙江大学老校址内。
  当时,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邀请李宗恩组建浙江大学医学院筹备小组。筹备工作开始不久,李宗恩因受聘为北京协和医学院院长并主持协和复校工作,因此,推荐王季午主持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筹备工作。
  浙江大学医学院在招生的同时,开始着手筹建附属医院。
  1947年3月 教育部正式批准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为王季午。
  1947年11月1日  在杭州银洞桥田家园九号,建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现在的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名为浙大医院,正式对外收治病人。门诊部设内、外、妇产、小儿、眼、耳鼻喉、皮肤等七科。住院部分设头等、二等及三等病房,病床共60张。此外尚有药房、放射、病案(门诊及住院病案并存)、手术室、营养室、图书馆。图书馆中各科的国内外主要杂志基本订齐。医学院教师与医院医师大都相互兼任。
  1949年5月3日  杭州市解放。浙江大学医学院与附属医院由军管会文教组接管。
(二)教学概况
  国立浙江大学医学院,学制七年 包括医预科二年 医本科五年(前两年为医学基础课;后三年为医学临床课),浙大其他六个学院(文、理、工、农、师院、法学院)的学制均为四年。
  从1949年第一学期起,学制改为六年 医预科二年缩为一年。招生数由20余名增至80名。
  浙江大学医学院采用学分制,学生至少修满252分,始得毕业,每学生每学期所修课程除特殊情形外,不得少于14学分,也不得超过27学分。而文、理、农三院学生则只需修满132学分,工学院、师范学院两院学生至少修满142学分,法学院学生至少修满166学分即可毕业。
  为把浙江大学医学院办成国内一流医学院,学校把竺可桢校长倡导的求是精神和协和的严谨风范融为一体。学校在具体实施时,采取三大措施:
  1、学生的培养,实行因材施教,严格要求高质量,实行淘汰制,宁缺勿滥。第一届新生入学时27人,到毕业时仅剩13人。
  2、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临床基础知识。浙江大学有高水平的文、理学院,是医预科生学习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学生不仅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基础,而且有扎实的人文科学的基础知识。如生物系的实验胚胎学、高级细胞遗传学、实验进化学、原生动物学,都是国内医学院校最先设置的课程。
  3、聘请名教授任教和指导。医预科二年 聘请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教授担任主任。著名生物学家的贝时璋教授讲授比较解剖学、蔡堡教授讲授实验胚胎学。当时,浙江大学医学院的解剖、生理、胚胎学、生物化学、病理、微生物、寄生虫学、药理等学科的师资力量与教学质量,在国内堪称一流。
  临床各学科也有全国著名的专家、教授,包括郁知非、张沅昌、夏镇夷、伍正谊、项全申等,其中多数都是协和医学院毕业的。当时,浙江大学医学院在国内享有较高的学术声望。
  浙江大学医学院自1946年秋起至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止,共招学生6届。
三、院系调整以及两校合并的浙江医学院
  1952年2月 全国高等院校进行第一次院系调整,浙江省立医学院与国立浙江大学医学院合并,定名为浙江医学院。
  两校合并后,有教职员工336人,其中专任教师149人,包括教授34人,副教授l 7人,学校成立院务委员会,主任委员是黄呜驹,委员14人。
  1952年3月 任命洪式闾兼任浙江医学院院长,周林为副院长。
  同年暑假期间续招三年制内科专修科和外科专修科新生各60名,招收二年制药学系专修科新生40名。
  两校合并后对附属医院也进行了调整。以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为附属第一医院,作为内科重点教学医院,有工作人员16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85人(包括医师30人,护士40人,其它15人)。病床134张,其中内科88张,眼科24张,耳鼻喉科22张。以广济医院作为附属第二医院,为外科重点教学医院,有工作人员20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03人(包括医师38人,护士51人,其他14人)。有病床208张,其中外科191张,妇科7张、皮花科5张、牙科5张。1951年建立的浙江省妇幼保健院,于1953年8月分儿科和妇科。
  1952年起 学校开展向苏联学习的活动,在学生中也普遍开设俄文,停开英文课。
  1954年2月 浙江省妇幼保健院分别成立浙江儿童保健院和浙江妇女保健院。
  1954年8月 召开教学会议,取消了原内科、外科、眼科三系,合并成医疗系,取消了原生药、药剂、化学,分析鉴定四系,合并成药学系,原公共卫生学系,改为卫生系。
  1955年1月 成立校刊编审委员会, 2月《浙医》院刊正式出版。
  1955年8月 进行了全国性的第二次院系调整。根据中央卫生部的指示,将浙江医学院卫生系三年级学生并入四川医学院;将药学系本科四年级学生并入上海第一医学院;二年级学生并入北京医学院。共调出学生278名,其中卫生系161名,药学系117名。调出教师45名:有药学系教师29名,包括教授2人,副教授2人,调往沈阳药学院、南京药学院、上海第一医学院;有卫生系教师16人,包括教授3人调往四川医学院。院系调整后,浙江医学院成为国内医疗专业最大的单科医学院校之一。当时,在校学生有2633人,教职人员435人。
  1956年5月 国务院任命王仲侨教授为浙江医学院院长
  1956年9月6日  中共浙医第一届党代表大会召开。改选了党委会,周林为党委书记,杨泮星为副书记。
  1958年初,学校支援温州医学院的创办,各教研组共抽调了55名教学人员,其中有教授1名,副教授5名,调往新成立的温州医学院,并赠送外文版图书1267册,30多架显微镜等仪器设备。
  1958年12月20日  召开了中共浙医第二届代表大会。选举霍亚夫为党委书记,林尧、彭祖德为党委副书记。
  1958年 创办了《浙江医学院学报》为季刊,1959年改办双月刊。
  1960年 成立微生物研究所,后更名为传染病研究所。
  1960年 学校恢复开办药学系,招收新生60名。
  1960年2月 召开了学校第三届党代会。大会选出9名新的党委成员,霍亚夫为书记。
四、浙江医科大学
  1960年4月 浙江省委决定,浙江医学院改名为浙江医科大学。把浙江中医学院、浙江中医院、浙江中医研究所、浙江医学科学院、浙江医疗仪器厂等单位均合并在浙江医科大学的管辖范围,实行统一领导。
  浙江医科大学成立,使学校的规模和专业设置有了很大的发展,已成为一个多学科的医科大学,设有医疗系、药学系、卫生系、中医学院等4个院系和工业卫生、外文、生物、化学、物理、口腔、儿科等7个专业。在校学生的规模发展到3700人。附属医院为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二医院,浙江省儿童保健院更名为浙江大学附属儿童保健院,浙江省妇女保健院更名为浙江大学附属妇女保健院。
  1960年暑假,招收11个学科专业的新生600多人。9月,学校开办了夜大学,招收医疗系专修科学生177名,学制为4年 达到专修科毕业水平。
  1961年 国家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对原有专业进行调整。将原来医疗、卫生、药学、中医、工业卫生、口腔、儿科、生物、化学、物理、俄语与专修班等11个专业调整为医学、药学、中医三个专业。
  1962年暑期起,药学系又停止招生。以后只办医学、中医二个专业。学校规模由3700人调整为1800人。
  1963年9月1日  省委决定将浙江医学科学院改为浙江卫生实验院,并与浙江医科大学分开,归省卫生厅领导。同时决定将浙江医科大学下属的中医学院、中医院、中医研究所从浙江医科大学划出去,合并成立浙江中医学院,由省卫生厅领导。
  1964年3月 召开学校第四届党代会,再次选举霍亚夫为书记。同时,浙江省委决定浙江省卫生厅厅长李兰炎兼任学校校长。
  1966年6月初,文化大革命波及学校。学校全面停课。
  1968年11月 成立学校革命委员会。主任缺额,副主任赵潘水、赵克吉。
  l969年4月 成立中共浙医大党的核心小组。赵潘水任副组长。1969年11月,在新昌县举办新医班,打算为以后创办新医大搞试点,共招收42名赤脚医生,学制一年。
  1970年4月和7月 增补霍亚夫、鲁川为校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党的核心小组成员。
  1970年7月 浙江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将浙江中医学院与浙江医科大学重新合并。仍定名为浙江医科大学,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招生。
  1970年11月 开始恢复招生。招收学生7l2名,其中有解放军学员近200名,学制一年。
  197l年1月 张庆三被任命为浙医大革委会主任,党的核心小组组长。
  1971年起,在余姚、慈溪、东阳、义乌、诸暨、新昌、海宁、海盐等县人民医院建立八个教学基地,建筑面积约4800平方米,投资25万余元。
  1973年 浙江省委决定浙江医科大学与浙江中医学院又分开。
  1973年秋,招收三年制学生466名。这是文化大革命中首批通过考试和推荐相结合录取的新生。到l976年至,招收四届学生,共2448名。
  1973年 学校决定恢复药学系,同年秋,由基层单位推荐和保送招收三年制新生。
  1975年10月 韩光任校革委会副主任,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从1966年---1969年四年间没有招生,从1966年---1977年11年间未招本科学生,少培养数千名医药卫生人才。
  但在十年中,四所附属医院从未停诊。在此期间,附属医院曾组织过1千多人参加的三次大型农村卫生工作队,在十多个县的广大农村进行巡回医疗。培训当地赤脚医生3千余名,卫生员5千余名。
  从1968--1976年 先后有31人随8批医疗队去非洲马里等国工作。
  1976年后,建立口腔系招收三年制工农兵新生。
  1977年7月12日  省委任命刘亦夫为浙江医科大学党的核心小组组长、校革委会主任。
  1977年11月 经省委批准,将党的核心小组改为党委会,任命余从善为党委书记,王德友为副书记。
  1977年底至1978年初,全国恢复高等学校统一招生制度。通过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招收本科生即医学系,口腔系五年药学系四年。
  1978年4月 浙江省委任命王季午、李茂之和李素为副校长。7月省委任命吴之岚为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
  1978年7月29日 浙江省委任命王耀亭兼浙江医科大学校长。1979年2月5日,浙江省委任命宋思纯为校顾问。
  1978年 先后成立了校学术委员会、校教学委员会、校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校专业干部业务技术职称评定委员会、校研究生学位评定委员会等。还恢复了教师、业务技术人员的考核和职称晋升制度。
  1978年 全国恢复研究生教育工作,我校为第一批招收硕士研究生单位。
  1978年 恢复了夜大招生。形成了在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的完整三个阶段体系。
  1979年3月10日  省政府任命王季午为浙江医科大学校长。
  1980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1年我校被批准为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1年8月l4日省委任命戴迪、金干为副校长。
  1982年11月23日  省委又任命戴迪、刘秀华为副书记。
  从1978年到1982年的六年中,学校处于文革后的恢复重建时期,各系修订教学大纲,编写教学实验和实习指导书,开展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医师上教学、医疗工作的第一线。由于采取上述一系列措施,教学、医疗质量不断提高,在卫生部组织的全国部分医学院校医学系毕业生的统考中,l982年与1983年均获第二名,1984年获第一名。
  1983年 开始为石油部代培临床医学系五年制学生。学生来源为全国各大油田所在地区的应届高中毕业生,经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是年秋,首批石油部新生60名入学。
  1984年1月 浙江省省委任命金干为校党委书记,郑树、刘秀华为副书记;任命郑树为校长,金干、丁德云、姚竹秀、沈成芳为副校长,王季午教授为名誉校长。接着,对系、部,处室和附属医院的党政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充实。
   1984年 创建临床医学工程系,学制三年。秋,30名新生入学。1986年 学制改为五年,招生数同前。
  1986年 恢复公共卫生系,学制五年。是年秋,30名新生入学。
  1986年 调整和新建12个研究所,即:基础医学研究所、传染病研究所、肿瘤研究所、心脑血管病研究所、环境与健康研究所、老年医学研究所、血液病研究所、计划生育研究所、临床药理研究所、药物研究所、人口研究所和医学教育研究所。
  1985年8月 医学营养系招生,学制5年。
  1986年10月 召开了学校第五届党代会。出席代表260名。选举金干为党委书记,郑树、刘秀华、陈昭典为党委副书记。
  1987年10月 19层三号教学大楼正式开工。1991年8月,高72米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耗资2300万元的19层三号教学大楼竣工投入使用。
  1987年12月8日  中国医学科学院与学校决定以我校12个研究所为实体,建立中国医学科学院浙江分院。郑树任分院院长,丁德云任分院副院长。
  1987年冬,筹建护理系,在护校毕业并具有三年以上临床实践的优秀护士中招生,学制三年。次年秋,30名新生入学。
  1988年 国家教委决定在全国15所医学院校中试办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我校也在其中之列。1988年秋,首届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22名新生入学。七年制学生,头二年委托浙江大学培养,使其受到足够的理科基础、现代实验技术和外语等的训练,第三年回校本部继续医学课程和临床学科的学习。
  1989年 香港著名实业家邵逸夫爵土捐资7000万港元,后又捐赠400万美元购置医疗设备,在杭州筹建综合医院作为学校附属医院。命名为邵逸夫医院。1994年5月,竣工开诊。该医院建成后,最初五年由美国罗马琳达(Loma Linda)大学医学院、医学中心协助管理,1999年移交中方管理。
  1991年3月 成立浙江医科大学儿科研究所。
  1991年3月 中共浙江省委任命吕世亭为党委书记,副校长。
  1992年1月 在原校中心实验室改建的基础上,建立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面向全省开放,为省级重点实验室。
  1992年6月 学校第六届党代会选举并经中共浙江省委批准任命吕世亭为党委书记,郑树、刘秀华、水泉祥为副书记;任命郑树为校长,吕世亭,丁德云、陈昭典、章锁江、高法根为副校长。
  1993年5月 经浙江省教委批准,成立浙江医科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设有成人学历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岗位培训等。
  1993年10月 成立第一临床医学院(医学一系、护理系、儿科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医学二系、营养系、妇产科系)和基础医学院。
  1994年 开始招收临床医学系儿科专业
  1994年12月 成立妇产科学、儿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学研究所。
  1994年10月 决定成立浙江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下设预防医学系、妇幼卫生系、卫生管理系、卫生检测中心。
  1996年 教育部批准浙江医科大学成立“国家理科人才基地”。
  1996年8月 正式成立儿科系。
  1996年10月23日  中共浙江省委任命黄书孟为浙江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李兰娟、李鲁、为副书记。
  1996年10月29日  浙江省人民政府任命陈昭典为浙江医科大学校长。黄书孟、水泉祥、章锁江、来茂德、余海为副校长,后又增补王珉元为副校长。
  1996年11月国家教育委员会成为“基础医学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于1998年开始招生基础医学专业的第一届学生。
  1997年 开始筹建基础医学专业。
  1997年5月 通过省政府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论证,确定传染病学、肿瘤学、医学分子生物学、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生物医学工程、外科学、药理学为七个重点学科。省人民政府决定,从1997年起五年内投入6000万元人民币(学校自筹6000万元,共计1.2亿元),用于浙江医科大学的重点学科项目建设。
  1997年12月 撤消原药学系建制,成立浙江医科大学药学院。下设药学系、药剂系、成教部。
  1998年2月 李兰娟教授主持的“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8年 组建基础医学医学专业并开始招生。
  1998年 国家教委批准病毒性传染病重点实验室设立博士后流动站
五、浙江大学医学院
  1998年9月15日 根据国务院指示,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成立新浙江大学。
  1998年11月 李继承教授主持的“人体腹膜间皮细胞的分型及其超微结构研究”获浙江省教育厅奖一等奖。
  1999年1月 阮冰教授主持的“散发性戊型肝炎的病原学和血清学研究”获浙江省医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999年1月 吴育连教授主持的“非同位素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研究人类胰腺癌的KI-67基”项目获浙江省教育厅奖一等奖。
  1999年2月 国家人事部批准,在浙江大学设立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999年7月 组建成立医学院。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陈宜张教授为医学院院长;任命李鲁为常务副院长;余海、郑树森、方理本、方平楚、姚耿东、张苏展为副院长。同时任命李鲁兼医学院党委书记、徐亮、赵金秀为副书记。
  1999年8月18日 附属口腔医院暨浙江省口腔医院成立。
  1999年9月 对医学专业进行调整,原7个专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护理学、医学影像学)减为4个专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
  1999年9月 增加培养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MM)、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MD)
  1999年9月 启动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MM)、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MD)的培养。
  1999年9月 浙江省器官移植重点研究实验室在附属第一医院组建成立。
  1999年10月 余应年教授获得九九年度何梁何利基金会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1999年12月 阮冰教授主持的“戊型肝炎的病原消长规律和血清抗体应答”项目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9年魏尔清教授获“宝钢优秀教师奖”。
2000年张苏展教授获“宝钢优秀教师奖”。
2000年2月23日,陈宜张院士捐资成立“徐仁宝——陈宜张奖学金”,每年捐资一万元奖励2位家境贫寒但品学兼优的本科生。
  2000年5月 郑树森教授主持的“肝肾联合移植的临床研究”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0年5月 黄丽丽等主持的“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机理研究”项目获浙江省医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00年6月26日 李继承教授主持的“人体腹膜淋巴孔的发现及中药治疗肝硬化腹水实验中的应用” 获浙江省教育厅奖一等奖
  2000年9月 临床医学专业停招五年制,普及临床医学七年制(医学硕士),共招收学生365名。
  2000年10月 成为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SMM)及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首批授权试点单位(MPA)。
  2000年12月20日 李继承教授主持的“人体腹膜淋巴孔的发现及其药物调控和中医治疗腹水机理研究”项目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01年1月传染病学科被评选为国家高等学校重点学科。
  2001年3月 卫生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研究重点实验室在附属第一医院成立。
  2001年7月 王建莉教授主持承担了国家教育部重大项目“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诱导免疫耐受及其在抗移植排斥中的应用”。
  2001年9月 彭淑牖教授“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的临床及实验研究”项目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1年9月李兰娟教授主持的“重型肝炎肠道微生态变化的研究”项目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1年11月 学校对医学院党政领导班子作了调整:姒健敏任常务副院长,李鲁(兼)、黄荷凤、陈智、郑树森(兼)、张苏展(兼)、何超(兼)任副院长。
  2001年11月26日 李兰娟教授主持的“重型肝炎肠道微生态变化的研究”获浙江省科技奖一等奖。
2001年12月19日 彭淑牖教授“刮吸手术解剖法的建立与多功能手术解剖器的研制”项目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
  2001年12月 郑树森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1年12月,成为全国首批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MPH)试点单位之一。
2001年胡讯教授被聘为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
2001年,姜槐教授获浙江大学竺可桢奖。
  2002年1月 增补罗建红为医学院副院长。6月18日学校党委决定:陈智任中共浙江大学医学院委员会委员、书记。
  2002年7月 王建莉教授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型趋化因子MIP-2?及受体CCR-II 1的功能及其机理研究”。
  2002年7月 王建莉、郑树森教授主持承担了国家教育部重大项目“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2002年7月 罗建红教授主持承担了国家973项目“活细胞单分子实时视见研究”课题。
  2002年8月 经卫生部批准,病毒性传染病重点实验室更名为卫生部传染病重点实验室。
  2002年9月 姜槐教授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电磁场对细胞的作用位点和作用机制以及对其干预和应用”。
  2002年9月 口腔医学专业停招五年制,改招口腔医学专业七年制(医学硕士)。
  2002年9月 生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外科学(普外)、内科学(血液病)、肿瘤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口腔临床医学等被批准为浙江省第四批重点学科;眼科学、免疫学被批准为浙江省第四批重点扶植学科。
  2002年10月16日 彭淑牖教授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2002年12月 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对我院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教学工作评估,成绩良好。
  2002年12月 郑树教授主持的“人群大肠癌癌前病变阻断及筛查方法优化的综合研究”项目获教育部国家科学技术一等奖提名。
  2002年12月 袁瑛教授主持的“HNPCC家系各可疑HNPCC家系的分子事件研究及可疑HNPCC家系诊断标准”项目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2年12月黄河教授主持的“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临床研究”项目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3年余海教授、曹雪涛教授指导的2002届博士毕业生王青青的博士学位论文《单抗导向的超抗原联合细胞因子基因治疗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免疫机理研究》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03年2月 开始试行基础医学整合教学改革。
  2003年2月 黄河教授主持的“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临床研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3年3月21日 医学院举行“浙江大学医学中心”建设论证会。
   2003年5月30日 李兰娟教授主持的“革兰阴性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及AmpC酶研究”项目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3年5月 长江学者于晓方教授在《SCIENCE》发表了题为“Induction of APOBEC3G Ubiquitination and Degradation by an HIV-1 Vif-Cul5- SCF Complex”论文。
  2003年7月 郑树森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承担了国家973项目“移植脏器慢性失功的免疫学应用基础研究”。
2003年9月在临床医学七年制99级学生中开始试行本博连读计划
  2003年9月 吴南屏教授等的“艾滋病毒重叠肝炎病毒感染综合防治研究”项目获浙江省教育厅奖一等奖。
  2003年10月 经国家人事部批准,基础医学、口腔医学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03年12月 姚克教授主持的“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机制及其防治研究”项目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3年11月11日 学校决定陈宜张教授不再担任医学院院长职务,同时任命巴德年教授为医学院院长。
  2003年12月 经统计附属第一医院发表SCI论文58篇,跻身全国医院20强,排名第5位。
2003年姜乾金教授被评为浙江省教学名师。
2003年黄荷凤教授获“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2004年停止护理本科招生,改为招收护理学研究生。
    2004年5月,香港实业家、丽新集团创办人林百欣先生捐资设立“林百欣脑神经功能实验室”,被聘为浙江大学荣誉教授。
  2004年6月 浙江大学医学类双博士学位(ZDM)教育项目启动,首批招生8名。
2004年10月 医学院成功地组织申报了“985工程”二期建设项目:医学技术与疾病防控创新平台。
  2004年11月 曹雪涛教授以署名浙江大学并列第一名义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IMMUNOLOGY》上发表论文。
  2004年12月23日彭淑牖教授主持的“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的临床及实验研究”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4年12月 黄荷凤教授主持的“辅助生育技术基础和临床系列研究”项目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4年12月 张琪凤教授主持的“萤石矿工尘肺预防控制与消除的研究”项目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4年试行基础医学整合教学改革工作。
2004年吴息凤教授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2005年陈季强教授获“宝钢优秀教师奖”。
2005年5月18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城战院区正式开诊。
  2005年7月8日 学校任命罗建红为医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智为医学院党委书记。
  2005年8月4日 紫金港校区医药组团项目主体建筑开工,11月22日起陆续结顶,2006年6月30日通过杭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的竣工验收。
  医学组团是集教学、科研、办公、资讯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群组,总面积为117940平方米分六个单体,包括医学院的综合楼、教学中心、研究中心、药学院、专业图书馆、实验动物中心。
  2005年9月 《生理学》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2005年9月 临床医学八年制首次招生。
  2005年9月 生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外科学(普外)、内科学、肿瘤学、儿科学被批准为浙江省第五批重点学科。免疫学、口腔临床医学、妇产科学2005年批准为浙江省第五批重点学科。
  2005年10月 郑树教授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05年10月 郑树教授主持的“我国大肠癌高危人群防治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5年11月在杭州之江度假村召开浙江大学医学院教学工作会议·临床教学专题,专题讨论即将开始的临床见习教学改革。
  2005年12月谢幸教授主持的“上皮性卵巢癌腹腔局部免疫缺陷机制的研究”项目获国家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奖一等奖。
  2005年12月 李兰娟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士。
  2005年12月 蔡秀军教授被评为浙江省特级专家。
  2005年12月 申报浙江省女性生殖健康重点实验室获得批准立项建设。
  2005年12月 郑树森院士主持的“原位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应用与推广研究”项目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05年12月 郑树森院士主持的“供体过继免疫治疗在肝脏移植中应用研究”获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创新奖一等奖。
  2005年12月 来茂德教授主持的“分子病理研究平台的构建和结直肠癌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筛选”项目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05年12月 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统计,2005年浙江大学医学门类发表SCI收录论文330篇,仅次于北京大学(398篇),列国内高校医学类第二位。
  2005年12月9日 学校宣布医学院换届后行政副职人员:徐 亮 赵金秀为副书记。郑树森(兼)、张苏展(兼)、黄荷凤、何 超(兼)、许正平、黄 河为副院长。
2005年,郑树教授获浙江大学竺可桢奖。
  2006年1月 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获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
    2006年2月15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成功施行了一起内镜下的胃癌剥离术,在我省创下了一项新纪录。通过检索该手术方法国内尚未见报道,填补了国内空白。
2006年2月临床医学七年制2002级开始试行临床见习教学改革--“见习医生制”(Clerkship)
2006年3 月赴香港大学医学院学习临床教学,并合作进行“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学发展补助金研究项目:虚拟真实医学教育及学习资料库建设”。
2006年3月,赵金秀副书记代表学院与中国人保寿险有限公司、日本住友生命保险公司签约设立“人保寿险医学助学金(人保寿险-住友生命捐助)”,每年提供浙江大学医学院医学助学金一百六十八万(1,680,000)日元,用于资助医学院成绩优异的60名贫困学生,期限三年。
2006年5月22日,浙江大学聘请李摩西校友为浙江大学顾问教授,医学院聘请李摩西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顾问。
2006年12月18日,校友陈宜张院士一次性捐赠30万元,扩大了原“徐仁宝——陈宜张奖学金”的年奖励额度和奖励范围;2009年1月12日,陈宜张院士再次捐赠20万元,扩充“徐仁宝——陈宜张奖学金”。2009年10月9日,陈宜张院士又一次捐赠50万元充实“徐仁宝——陈宜张奖学金”。
2006年3月27日, 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得者、西澳大学医学院教授Barry Marshall 来访,举行公众演讲;并接受浙江大学医学院聘任,授予名誉教授。
2006年7月26日,启动了医学院整体搬迁到紫金港新院区的工作,10月30日整体搬迁基本结束。
2006年7月实施医学大类招生,医学院学生招生分医学试验班和医学试验班类。
2006年8月,罗建红常务副院长代表与美国希望城研究院签订合作协议,重点在肿瘤诊治与科研领域的合作。
  2006年9月首次招收来自巴基斯坦等8个国家的成班建制的临床医学留学生43名,采用全英文授课。学制5年半。
  2006年9月《传染病》、《医学心理学》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2006年9月申报浙江省传染病学重点实验室、医学分子影像学重点实验室获得批准立项建设。
2006年9月27日,罗建红常务副院长代表与意大利比萨大学医学院代表Luigi Murri签订两院系间合作草案。
  2006年10月申报浙江省医学分子影像学重点实验室获得批准立项建设。
  2006年11月2日,举行医学院新院区启用仪式,并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全国医学院院(校)长会议和首届全省骨干医院院长恳谈会。
2006年11月1日,学院季刊《聚焦浙医》创刊,旨在从学术角度宣传医学院从而提高学院骨干教师和医生的知名度,每期寄送两院相关领域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卫生部等国家部委领导、省厅局级处室以及学校、学院、医院的领导、部分教授和校友。
  2006年12月1日,李兰娟教授主持的“生物人工肝用细胞源与混合型人工肝的研究”项目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6年12月蔡秀军教授主持的“腹腔镜技术在肝胆脾外科的应用研究”项目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6年医学院组织工程研究中心成为了亚洲软骨修复学会和中国组织工程学会的委员单位。
2006年夏强教授被评为浙江省教学名师。
2007年1月6日7:17时,湖滨校区三号教学楼被爆破拆毁。
2007年5月11-12日,在浙江宾馆与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hina Medical Board, CMB) 共同举办“西湖论坛——医疗卫生的公平性与医疗保障体系” 研讨会。
  2007年1月申报浙江省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获得批准立项建设。
2007年3月23日,巴德年院长代表与美国Loma Linda大学医学院续签合作协议,进一步明确了双方学术交流与协作的合作关系。
2007年5月21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院史陈列室揭牌并正式对外开放。
2007年5月,由医学院广大校友发起设立“浙江大学医学院杏林学长奖助学基金”,用于帮助家境贫寒但品学兼优的在校生顺利完成学业,为开放式基金,是年筹得基金款项112万元。
2007年6月14日,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倪明江、副校长朱军代表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副校长Kathryn A. Atchinson、J.Nicholas Entrikin签订合作交流框架性协议,并在此基础上由医学院罗建红常务院长代表与UCLA David Geffen医学院签订教师培训和学生交流协定,计划用一年时间选送20名基础、临床教师去UCLA进修学习。
2007年6月26日-30日,常务副院长罗建红教授率团访问德国基尔大学并签订了新的合作协议。当地报纸《Landeshauptstadt Kiel》对此做了专门报道。
  2007年9月来自毛里求斯等21个国家的成班建制的临床医学留学生105名,采用全英文授课。学制改为6年。
2007年9月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培养方案修订。
2007年7月基础医学、预防医学纳入生物大类招生。
2007年9月全面实施基础医学整合教学。
2007年《基础医学实验中心》被评为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07年10月10日,杨卫校长在访美期间,代表医学院与美国布朗大学签订医学生交流协议。
2007年11月20—21日,本科教学评估取得优异的成绩。教育部评估专家认为基础医学的“课程整合教学”和”临床医学的“见习医生制”二大教学改革已走在国内医学院校的前列。
2007年《临床医学专业》评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2007年《外科学》、《生理科学实验》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2007年申报卫生部医学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获得批准立项建设。
2007年申报传染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国家科技部批准立项建设。
在2007年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评审中,内科学(传染病学)、外科学(普外)、肿瘤学、儿科学等四个学科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妇产科学、眼科学等三个学科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2007年李兰娟教授主持完成的“感染微生态学建立及应用研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7年姚克教授主持完成的“白内障发病的相关机制与防治研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7年姚克教授主持完成的“低强度微波辐射致晶状体损伤及其发生机理的研究” 项目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07年厉有名教授主持完成的“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和诊治研究”项目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07年郑树森教授主持完成的“活体肝移植创新技术研究及临床应用”项目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07年陈智教授主持完成的“重要传染病诊断和治疗新技术的研究”项目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07年彭淑牖教授主持完成的“肝尾状叶切除术手术策略与方法的研究”项目获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07年蔡秀军教授获何梁何利奖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2007年郑树森教授获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计划项目资助。
2007年陈忠教授“癫痫的发病机制与神经药理学研究”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
2007年项春生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承担国家973项目“肠道微生态与感染的基础研究”项目。
2007年罗建红教授主持的“MNDA受体亚型装配、膜运输及功能差异的分子机制研究”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
2007年郑树森教授主持的“肝移植术后免疫调节网络在乙肝病毒免疫逃逸中的机制研究”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
2007年浙江大学医学院到位科研经费达1.2299亿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2007年度我校医学学科被SCI收录论文共479篇,排名全国高校第一;被MEDLINE收录的论文 1506篇,排名全国高校第一。附属第一医院被SCI收录论文174篇,排名全国医疗机构第三;附属第二医院被SCI收录论文 114篇,排名全国医疗机构第五。
2007年10月31日,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副校长、罗切斯特大学医学中心执行长Bradford C. Berk博士率团访问了医学院,并代表罗切斯特大学医学中心与医学院签订了合作备忘录(General Memorandum of Agreement)。标志着双方正式开展领导互访、学生交流、科研合作等友好文化学术交流的开端。
2007年11月30日,杨卫校长续聘巴德年院士为医学院院长,聘任原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教授为公共卫生学院院长。
2007年朱善宽教授、项春生教授和黄荷凤教授被聘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
2008年夏强教授获“宝钢优秀教师奖”。
2008年1月28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与杭州市合作共建的杭州市滨江医院破土动工。
2008年10月,与西澳大学临床医学、牙科和医学部(Faculty of Medicine, Dentistry and Health Sciences)签订学生交流协议,双方约定联合培养研究生并授予两校的双学位。
2008年11月7日,由中国卫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医学教育分会主办,浙江大学医学院承办的中国卫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医学教育分会2008年年会在杭州玉皇山庄召开。
2008年11月25日,日本品川全激光诊疗门诊医院绵引一院长一行来访,举行了《浙江大学医学院  绵引一LASIK奖学金设立协议书》签订和颁发奖学金仪式。
2008年沈华浩教授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姚克教授被评为浙江省特级专家,范伟民教授被聘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
2008年《外科学教学团队》评为国家教学团队。
2008年《病理学》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2008年曹雪涛教授指导的博士生史丽云同学的博士学位论文《小鼠树突状细胞表面新型免疫抑制受体DIgR2的功能研究》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08年申报浙江省新生儿疾病(诊治)重点实验室获得批准建设。
2008年申报浙江省血液肿瘤(诊治)重点实验室获得批准建设。
2008年获批建设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群2个:器官移植重点学科群(郑树森);代谢病诊治研究学科群(王建安)。
2008年郑树森教授主持完成的“肝移植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与推广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8年郑树教授主持完成的“恶性肿瘤的血清蛋白质质谱诊断标准的建立及其应用”项目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8年陈江华教授主持完成的“数字化肾脏移植受者模型的建立及相关生物芯片的制备”项目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8年王建安教授主持完成的“干细胞治疗心功能不全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项目     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8年郑树森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承担国家973项目“器官移植的免疫学应用基础研究”。
2008年方向明教授申报的“脓毒症的发病机制与防治”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2008年沈华浩教授申报的“呼吸系统疾病(哮喘发病机制与干预策略研究)”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2008年项春生教授在《NATURE  IMMUNOLOGY》(IF:26.218)发表研究论文。
2008年胡汛教授和陈忠教授获“浙江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荣誉称号。
2009年1月20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参与合作建设的杭州市下沙医院签约仪式在杭州市第六医院隆重举行。
2009年2月8-10日,在浙江宾馆与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hina Medical Board, CMB) 共同举办“西湖论坛--健康中国2020”研讨会。
2009年3月1日,国内十所知名医学院校和十家权威医学社团共同发起的卫生工作控烟行动于北京正式启动,张苏展副院长代表浙江大学医学院参加启动会,并签署了倡议书。
2009年3月17日,经学校研究决定,成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义乌医院(筹)。陈亚岗任第一任院长。
2009年3月24日,成立中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义乌医院(筹)直属支部,张新跃同志任第一任书记。
2009年4月23-24日,由浙江大学主办、浙江大学医学院和附属第一医院承办的“中澳日第二届健康医学与生物工程合作论坛”在美丽的杭州西子湖畔隆重召开。
2009年5月 成为口腔医学博士专业学位(SMD)授权单位。
六、浙江大学医学部
2009年6月12日,经学校研究,决定成立医学部,除药学院按学校中层机构管理以外,其中基础医学系、公共卫生系新明确为按学校中层机构管理,教学办公室、科研办公室为副处级机构。
2009年6月12日,成立浙江大学医学部委员会,陈智同志任第一任书记。
2009年6月17日下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校长Gene Block来访并被受聘为浙江大学医学部名誉教授,在紫金港校区国际会议中心做了专场学术报告。
2009年6月23日,学校决定张小玲、吴弘萍同志任中共浙江大学医学部委员会委员、副书记,娄小娥同志任中共浙江大学医学部委员会委员、副书记(兼)。
2009年6月23日,学校决定罗建红任医学部常务副主任,陈智任副主任(兼);许正平、黄河任医学部副主任;郑树森、王建安、何超、陈忠任医学部副主任(兼)。
2009年7月4日,学校决定沈华浩任医学部副主任。
2009年7月16日,《浙江大学医学部章程(试行)》经校长办公会议审议,校党委常委会讨论通过并颁布。
2009年9月13日,首届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巴德年班2005级)白大衣授予仪式在医学部科研楼辅楼二楼大报告厅举行。这是浙江大学首次白大衣授予仪式。
2009年9月22日,学校决定段树民任医学部主任;巴德年任医学院名誉院长。
2009年10月14日,巴德年教授获浙江大学竺可桢奖。
2009年10月15日,杨卫校长在医学院科研大楼辅楼二楼大报告厅举行聘任巴德年院士为浙江大学医学院名誉院长,段树民院士为浙江大学医学部主任的仪式。
2009年10月18日,市校战略合作项目杭州滨江医院主体结构结顶。
2009年10月30日,学校同意聘任段树民教授为医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黄河教授为医学部学位委员会主任、沈华浩教授为医学部教学委员会主任、罗建红教授为医学部人力资源委员会主任。聘期两年。
2009年11月18日,获批2009年度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4个,分别为:肝脏移植创新团队(郑树森)、重大传染病防控、预警和治疗技术创新团队(李兰娟)、眼科创新团队(姚克)和腔镜技术创新团队(蔡秀军)。
2009年11月27日,中共浙江大学医学部委员会委员进行调整,许正平、黄河、沈华浩、郑树森、王建安、何超、邵吉民、叶旭军任中共浙江大学医学部委员会委员。
2009年12月3日,加拿大不列颠属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代表团院长Gavin CE Stuart教授一行访问浙江大学医学部。罗建红常务副主任和Gavin CE Stuart教授签订了两校成立「生殖医学联合研究中心」的合作谅解备忘录,并与杨卫校长和黄荷凤院长共同为生殖医学联合研究中心的成立举行揭牌仪式。
2009年12月17日,浙江大学在杭州以外建设的首所附属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义乌医院正式开工建设。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张曦宣布工程开工,开工典礼由金华市副市长、义乌市市长何美华主持。
2009年12月28日上午10:18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滨江院区扩建工程奠基典礼隆重举行,典礼由卫生厅杨敬厅长主持。
2009年蔡秀军教授和方向明教授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蔡秀军教授和金洪传教授被聘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
2009年《妇产科学》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2009年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学生开始进入医学教育阶段。
2009年《临床技能中心》被评为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09年姒健敏教授和郑树森院士被评为浙江省教学名师。
2009年《生理科学实验课程教学团队》评为省级教学团队。
2009年《基础医学整合课程体系的创建与全面实施》获浙江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9年申报浙江省心血管病诊治高新技术重点实验室获得批准建设。
2009年申报浙江省疾病蛋白质组学研究重点实验室获得批准建设。
2009年新获得批准建设浙江省重点学科两个: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重点学科(许正平)、社会医学与全科医学重点学科(李鲁)。
2009年新获批建设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群2个:医学神经生物学重点学科群(罗建红);生殖医学重点学科群(黄荷凤)。
2009年郑树森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承担国家973项目“肝脏免疫微环境影响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机制和干预研究”。
2009年罗建红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承担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神经元信息感受重要蛋白质膜转运的结构基础、调控及功能研究”。
2009年来茂德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代谢综合征的早期识别和干预技术研究”。
2009年梁廷波教授申报的“肝脏移植的临床应用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获得200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2009年,浙江大学医学部到位科研总经费为2.41亿元,首次超过2亿元。
2010年1月1日,浙江大学医学部正式全职引进段树民院士加盟浙江大学。
2010年1月11日,蔡秀军教授主持完成的“腹腔镜技术在肝胆胰脾外科的临床研究及应用”项目获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0年1月16日至28日,罗建红常务副主任率团对美国南卡罗莱纳医科大学、罗彻斯特大学、梅奥医学中心、密歇根州立大学、布朗大学、罗德岛大学、加州大学洛山矶分校、罗马琳达大学、希望之城国家医学中心进行了为期12天的访问与考察。期间分别与南卡罗莱纳医科大学和密歇根州立大学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和学生交流协议。
2010年1月,市校战略合作项目杭州市下沙医院主体结构结顶。
2010年1月,罗建红教授和赵正言教授被聘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
2010年2月11日,凌树才教授负责的《人体解剖学》、姚克教授负责的《眼科学》、陈忠教授负责的《药理学》获浙江省省级精品课程。
2010年2月9日,儿童医院党委书记赵正言教授荣获“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称号。
2010年3月12日,罗建红常务副主任与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首席执行官Bradford C. Berk教授签订两校学生交流合作协议。
2010年3月17日,李兰娟院士、姚克教授荣获2009年浙江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郑树森院士主持完成的“肝移植围手术期肾功能评估及其预警价值研究” 项目、赵正言教授主持完成的“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和苯丙酮尿症早期筛查与研究” 项目、金洁教授主持完成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基础及临床系列研究”项目分别获2009年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10年3月31日,启动浙江大学医学部创建无烟院区暨邵逸夫医院创建无烟医院活动。
2010年3月31日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医学院皮肤科、眼科终身教授赵敏授聘为浙江大学包玉刚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2010年4月1日,段树民主任和日本山形大学医学部部长山下英俊续签两校关于学术交流关系的协议书。
2010年4月18日,浙江大学医学部学生代表团获首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
2010年4月24日,浙江大学医学部学生代表团获首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三等奖。
2010年4月27日,何超院长荣获美国CMB杰出教授称号。
2010年4月29日, 星月集团有限公司向浙江大学捐资100万元,设立“星月再生医学发展基金”;用于资助浙江大学医学部干细胞与组织工程中心的学术发展与交流活动。
2010年4月30日,医学部举办的中国大型公立医院国际医疗合作论坛在附属第二医院胜利召开。
2010年5月27日,段树民主任和瑞典哥德堡大学医学院院长Olle Lark教授签订了两校合作备忘录。
2010年6月2日,陈季强教授负责的《基础医学整合课程》获国家精品课程。
2010年6月10日,段树民主任和美国南卡罗莱纳医科大学校长Raymond Greenberg教授签订姐妹院校协议。
2010年6月25日,浙江省卫生厅长杨敬授聘浙江大学兼职教授
   2010年6月28日,浙江大学医学院与北京航天731医院合作签约暨教学医院揭牌仪式在北京航天科工集团三院举行。浙江大学校长杨卫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院长刘尔琦出席了会议并揭牌。
2010年7月14日,卫生部医学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经过三年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通过了由卫生部组织的验收,正式挂牌落户浙江大学。
2010年7月15日,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浙江大学公共卫生系签订合作协议。
2010年7月19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免疫学研究所免疫调节研究小组的最新研究成果:“Ras-related protein Rab10 facilitates TLR4 signaling by promoting replenishment of TLR4 onto the plasma membrane” ;该研究证实了Rab10能促进TLR4的膜运输,完善了对TLR4信号调控的认识。
2010年7年28日,郑树森院士及李兰娟院士领衔的创新团队双双入选首批省科学技术创新团队。
2010年9月4日,陈忠教授主持的“中枢组胺及其受体对脑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功能和胶质疤痕形成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
2010年9月19日,在长沙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年会换届选举中,浙江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系来茂德教授出任第十届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主任委员。
2010年10月11日,新获批建设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群两个:新生儿与围产医学(杜立中)、腔镜外科(蔡秀军)。
2010年10月15日,浙医一院护理教育中心主任王薇获全国泌尿外科首届“护理天使奖” 。
2010年10月22日,罗建红常务副主任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首席医务执行官J.Thomas Rosenthal签定成立两校医学联合科研和教学中心的协议。浙医二院-UCLA联合诊断学术中心揭牌仪式举行。
2010年10月23日,由浙江大学医学部主办的“2010杭州国际医学教育研讨会”在浙江宾馆成功召开。教育部高教司农林医药处高斌主任、浙江省教育厅李鲁副厅长、浙江大学来茂德副校长、邹晓东副书记、医学部名誉院长巴德年院士等出席了会议。来自国内外300多名医学教育专家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并对医学教育作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10年10月28日,浙江大学——绍兴市市校医学合作、浙江大学医学部—绍兴市人民医院合作签约仪式在医学部举行、姒健敏副校长、段树民院士分别代表学校和学部签约;12月28日,举行了“浙江大学绍兴医院” 挂牌,杨卫校长出席揭牌仪式。
2010年10月,段树民主持的“中枢神经损伤修复与功能重建中胶质细胞的作用及意义(2011CB504401)”获国家973项目资助。
2010年11月8日,罗建红常务副主任和韩国东亚大学校医科大学校长卢世铉教授签定两校学术交流协议书。
2010年11月20日,杨卫校长和美国布朗大学Ruth J. Simmons校长续签两校医学生临床交流协议。
2010年11月2日,段树民院士主持的《中枢神经损伤修复与功能重建中胶质细胞的作用及意义》项目被列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段树民院士受聘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2010年12月1日,医学部公共技术支撑体系在经过几个月的紧张筹建,正式对外服务。在“985”二期建设的基础上,围绕全面提升医学部科技创新能力,以需求为导向,以共享为核心,以整合资源和集成为主线,按照“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要求,构筑解决医学问题所需的、共享的、非单一实验室和院系所可承担维护的关键技术和大型仪器和设备,从而为医学研究提供高度专业化的设备和技术服务。
2010年12月11日至17日,以郑树森院士为核心的肝移植团队,在印度尼西亚进行为期1周的学术交流和技术支援,在印尼大学医学院附属Dr. Cipto Mangunkusumo医院和Puri Indah医院先后开展了四例活体肝移植手术(供体手术、受体手术共8台),里程碑式地实施了印尼历史上第1例、第2例、第3例成人间活体肝移植和雅加达当地首例儿童活体肝移植手术,成功救治了4名危重的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技术从中国走向世界 。
2010年12月13日,段树民主任和日本熊本大学医学部部长Harada Shinji教授签订两校合作备忘录。
2010年12月14日,李兰娟院士荣获“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奖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2010年12月20日,医学部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陈智、张小玲、吴弘萍、许正平、黄河、沈华浩、邵吉民、叶旭军、陈国忠9名党委委员,组成了以陈智为书记,张小玲、吴弘萍为副书记的新一届浙江大学医学部党委。2011年1月22日,学校增补娄小娥兼任医学部党委委员、副书记,郑树森、王建安、何超兼任医学部党委委员。
2010年12月20日,来茂德教授主持的“上皮间质转化在恶性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资助。
2010年12月22日至24日,段树民院士、陈智书记陪同学校党委张曦书记、陈子辰常务副书记、来茂德副校长带领各附属医院举行“重走西迁之路,再续西部情缘”活动,将附属医院医疗服务延伸到了浙大西迁之路第二故乡贵州省。本次活动促进两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增进了两地之间的合作和友谊。
2010年12月,获批建设浙江省重点实验室两个,分别为:浙江省医学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罗建红)和浙江省腔镜外科重点实验室(蔡秀军)。
2010年12月,由附属妇产科医院和附属儿童医院联合申报的“生殖遗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得批准建设。
2010年,卫生部组织和管理了“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试点,在全国范围内评出了首批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检验科(浙一);骨科、专科护理(浙二); 病理科(邵院);妇科、产科(妇产科医院);儿科重症(儿童医院)等8个专科获选。
2011年1月4日至9日,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和附属邵逸夫医院迎接《浙江省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修订后首次复评,高分通过“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复评。
2011年1月6日,杭州萧山物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邹安妮女士向浙江大学医学部捐赠50万元,成立“邹安妮医学教育基金”。
2011年1月13日,附属第一医院举行“肾移植手术3000例庆典暨新闻发布会”。《文汇报》第12版整版刊登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移植技术走向世界》一文,全面介绍了附属第一医院郑树森院士为核心的肝移植团队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开展为期一周的学术交流和技术支援,开创了印度尼西亚成人间活体肝移植。
2011年1月14日,黄荷凤教授主持的“提高出生人口质量的生殖技术创建、体系优化与临床推广应用”,谢幸教授为第二完成人的“宫颈癌发病生物学特征研究及早期防治措施的建立与应用”项目分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1年1月17日,中国控烟协会在广州召开全国无烟医院项目总结会,会上为附属第一医院颁发了“全国无烟医院”的牌匾,成为浙江省首家“全国无烟医院”。
2011年1月19日,医学部召开了2011年度科学年会。
2011年1月26日至27日,教育部、卫生部两部共建高校座谈会在复旦大学举行,医学院名誉院长巴德年院士,医学部主任段树民院士、副主任沈华浩教授参加会议。
2011年1月,口腔医学实验中心成为医学部第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11年1月,夏强的《基础医学系列课程混合式学习方法应用研究》、王建安的《互动反馈分层式教学方法在本科临床医学教育中的应用》荣获浙江大学2011年度本科教学方法改革研究理论课重点项目,杜立中的《网络环境下儿科学课堂PBL教学的实践》、包家立的《培养具有理工思维素质医学生的教学方法》、钱景的《整合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凌树才的《人体解剖学数字化教学方法的探索》、李秀央的《TEC教学模式在医学统计学实验课中的应用》、黄荷凤的《PBL教学法在八年制医学生通科实习中的实施》等荣获浙江大学2011年度本科教学方法改革研究项目。
2011年2月6日,卫生部陈竺部长一行参观附属第一医院良渚门诊部和浙江数字医疗卫生技术研究院。
2011年2月11日,凌树才教授负责的《人体解剖学》、姚克教授负责的《眼科学》、陈忠教授负责的《药理学》获浙江省省级精品课程。
2011年2月11日至13日,附属第一医院院长郑树森院士携肝移植团队,受邀赴印度尼西亚参加了第22届印度尼西亚消化外科年会,郑树森院士在年会上发表“Surgery Treatment in Difficult HPB Cases”(复杂的肝胆胰外科疾病处理)和“Experience to build a Liver Transplantation center”(建设一个优秀的肝移植中心的成功经验)两个主题演讲。
2011年2月12日,李晓明教授课题组研究论文《神经调节素Neuregulin1及其受体ErbB4调节中间神经元兴奋性并参与癫痫发病机制》在线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
2011年2月22日,杭州市下沙医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第一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在附属邵逸夫医院专家楼召开。
2011年2月22日,德国基尔大学(Keil University)校长Gerhard Fouquet教授、副校长Thomas Bosch教授、外事主任Martina Schmode女士、汉语系Angelika Messner教授一行四人访问了医学部。
2011年2月25日,附属妇产科医院被省卫生厅授予“浙江省医政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11年2月28日,附属妇产科医院妇一科被授予“全国五一巾帼奖”、“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荣誉称号。
2011年2月,欧阳宏伟教授、黄河教授、余红教授、谢幸教授被聘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
2011年2月23日,医学部召开附属医院新年工作会议。
2011年3月,在全省医政工作会议上,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和附属邵逸夫医院接受了卫生厅颁发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铜牌。
2011年3月,沈华浩的《创新课程系统设计  建立高效临床前医学教育新模式》、郑树森的《重视医学生国际视野和创新转化能力的培养——转化医学时代的国际一流外科学教学体系建设》、夏强的《以培养医学卓越人才为目标,重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荣获2011年度浙江大学教学成果奖重点培育项目,罗建红的《“见习医生制”临床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王建安的《互动反馈分层式教学方法在本科临床医学教育中的应用》、胡红杰的《医学影像学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毛峥嵘的《从正常到异常,建立早期临床思维,融合性、创新性医学形态科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建设和实践》、叶怀庄的《基于“模块化、校地联动”公共卫生实验教学新体系的构建、强化与推广》荣获2011年度浙江大学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
2011年3月2日,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优秀成绩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
2011年3月3日,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批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关于下达2010年审核增列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名单的通知》(学位【2011】8号文件),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
2011年3月10 日,罗建红常务副主任、陈智书记访问浙江省人民医院,洽谈非直属附属医院事宜。
2011年3月13日,附属邵逸夫医院首届牙科助手口腔卫生师培训项目举行毕业典礼仪式,15名口腔卫生师收到了来自美国罗马琳达大学的培训证书。
2011年3月14日,附属儿童医院与美国西雅图儿童医院签署院际合作协议,缔结“姐妹医院”。
2011年3月19日, 浙江省基层公共卫生人员培训中心成立,中心挂靠浙江大学医学部。省卫生厅杨敬厅长任主任,叶真副厅长、马伟杭副厅长、医学部沈华浩副主任任副主任。
2011年3月24日下午,省人大副主任、学校新任党委书记金德水赴医学部调研,听取医学部及下属各院系、附属医院的情况汇报和意见建议。
2011年3月26日,教育部直属高校医学教育改革座谈会在复旦大学召开,来茂德副校长、巴德年院士、罗建红常务副主任参加了会议。
2011年3月28日至4月2日,附属妇产科医院、附属儿童医院高分通过浙江省“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复评。
2011年3月29日,医学部段树民主任与美国凯斯西储大学(Case West Reserve University)医学院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2011年3月30日,获批2010年度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5个,分别为:神经精神疾病转化医学科技创新团队(段树民)、代谢综合征综合防治科技创新团队(来茂德)、干细胞治疗心血管疾病科技创新团队(王建安)、常见实体肿瘤综合诊治科技创新团队(何超)和儿童出生缺陷早期筛查与干预技术术科技创新团队(赵正言)。
2011年3月30日,浙江震元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置业房产集团有限公司分别向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人民币500万元,主要用于推进浙江省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2011年4月10日,附属第一医院托管的之江医院正式破土动工,预计将于2013年底投入运营。
2011年4月10日至12日,由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hina Medical Board, CMB)资助, 浙江大学医学部和美国艾默瑞大学 (Emory University) 联合举办的第三届西湖论坛在美国亚特兰大市(Atlanta)艾默瑞大学举行。
2011年4月11日,医学部召开了“杏林论坛”启动仪式及首场学术报告会。特别邀请中国葛兰索史克研发部副总裁鲁白教授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教授分别做了题为“时间运筹与体验人生”和“百年神经科学”的学术报告。
2011年4月12日至13日,应美国南卡罗莱纳医科大学(Medical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校长Raymond S. Greenberg先生的盛情邀请,学校陈子辰常务副书记,医学部罗建红常务副主任、黄河副主任、王建安副主任、何超副主任等一行6人代表团成功访问了美国南卡罗莱纳医科大学。
2011年4月18日,医学部代表团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考察学习非直属附属医院事宜。
2011年4月19日,附属第一医院成立“脑医学中心”,院长郑树森院士担任中心主任,医学部主任段树民院士担任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2011年4月,在学校2010年本科教学量化考核与绩效评价中,基础医学系排名第2,列入A+类;临床医学系(含临床、口腔)排名第3,列入A类;公共卫生系排名第19,列入B类。
2011年4月,陈忠教授、黄荷凤教授获得2010年度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11年4月,百年浙医庆典筹备工作正式启动。
2011年5月3日,德国弗里茨·李普曼老年病研究所(Leibniz Institute for Age Research,Fritz Lipmann Institute, FLI)科研主管Peter Herrlich教授和行政主管Daniele Barthel教授访问了医学部,并与医学部副主任黄河教授正式签署联合培养生物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协议。
2011年5月6日,韩国东亚大学医学院院长Sae-Heun Rho教授一行8人访问医学部,Rho教授受聘为浙江大学客座教授。
2011年5月6日,医学部第六届医学节开幕式暨院长面对面访谈活动隆重举行。医学部常务副主任罗建红教授现场与学生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2011年5月7日,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西奈山病理系结成合作科室,成立“临床病理诊断中心”。
2011年5月10日,第一届中美合作全科医师高级师资培训班毕业典礼暨新学员开学典礼在附属邵逸夫医院举行。
2011年5月12日,黄河教授主持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靶向治疗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最新策略的建立”、沈华浩教授主持的“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免疫学机制研究”、姚玉峰教授主持的“角膜移植眼表重建新技术及角膜病诊断新方法的开发研究”、黄荷凤教授主持的“阻断出生缺陷、促进子代健康关键技术体系的创建与推广应用”等四个项目分获2010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1年5月12日,以黄河教授为通讯作者的题为“First report of multiple CEBPA mutations contributing to donor origin of leukemia relapse after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论文发表在《Blood》(影响因子10.558)上。
2011年5月18日,卫生部副部长、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协调工作小组组长、国务院医改办副主任马晓伟率团,到附属第一医院调研指导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
2011年5月19日至6月1日期间,医学部开展了 “临床科研工作大讨论”的专题活动,分别组织召开了6家附属医院领导、研究所所长、学科带头人、实验室和临床科室负责人、学术骨干和青年科研人员等参加的临床科研工作座谈会。与会人员分别就临床科研工作存在的困难、临床与基础学科合作机制、华家池校区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基地建设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在多个方面达成了共识。
2011年5月20日,英国爱丁堡大学(University of Edinburgh)医学和兽医学院副院长Jeremy Bradshaw教授访问医学部。
2011年5月21日,在浙江大学建校114周年校庆晚会上,校友李摩西先生与浙江大学姒健敏副校长签订捐赠协议:自2011年起连续十年,每年捐赠200万美元,支持浙江大学医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2011年8月,第一期捐赠到款100万美元。
2011年5月21日至24日,由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国际人体组成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共同主办的第九届国际人体组成学会议在杭州隆重召开。来自亚洲、欧洲、南北美洲、非洲、大洋洲等共19个国家或地区的世界一流专家、教授以及研究人员参加了本次大会。此次会议是国际人体组成学会议第一次在亚洲召开,对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提升国内大学科研水平、提高我国学者人体组成研究领域的知名度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朱善宽教授任大会主席。
2011年5月27日,浙江大学医学部——罗氏诊断医学及生命科学教育基金签约仪式在医学院隆重举行。
2011年5月28日,浙江大学医学部“默克雪兰诺中国精英奖学金启动仪式”隆重举行。
2011年5月30日,德国鲁尔大学(Ruhr-University Bochum)医学科研和教学主任N.H. Brockmeyer教授及其助理Judith Coenenberg女士访问医学部。两校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2011年5月31日,附属儿童医院——美国BD公司IV-Team教育培训基地在附属儿童医院挂牌成立。
2011年6月2日,附属第一医院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成立联合肝病中心,该中心于7月19日正式运行。
2011年6月13日,医学部与浙江省卫生厅、加拿大家庭医师学会、阿尔伯塔大学医科牙科学院签署了关于发展家庭医学,加强基本医疗的合作备忘录。
2011年6月14日,郑树森院士负责的《外科学》成功入选教育部首批视频公开课。
2011年6月22日,附属妇产科医院黄荷凤教授获“全国人口计生优秀科技成果奖”。
2011年6月25日至26日,为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引进人才的管理,帮助和促进引进人才的成长,医学部首次举行了2011年引进人才中期评估及期满考核评审会。
2011年6月26日至7月1日,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院士随温家宝总理赴德国柏林参加第六届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李兰娟院士在论坛上做了“中德医药经济和生物技术合作”工作报告。
2011年6月28日,医学部在大报告厅隆重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暨表彰大会。表彰了学部7个基层党组织、26名优秀共产党员、3名优秀党务工作者以及8个“五好”研究生导学团队。
2011年6月30日,浙江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在嘉兴举行,医学部党委书记陈智被授予浙江省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2011年6月,制定《医学部关于教师申请研究生招生资格的实施细则》,实行研究生导师退出招生机制,采用教师研究生招生资格确认取代以往的导师资格遴选,为优秀青年教师创造指导研究生的条件。
2011年6月,段树民院士“神经精神疾病的基础研究”入选2010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
2011年6月,医学部启动了庆“百年浙医——百场健康服务进社区”的大型健康服务活动。
2011年7月2日,“浙江大学大肠癌多学科诊治中心”在附属第二医院正式挂牌成立。
2011年7月11日,首届临床医学八年制(2005级)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共计62周,42人。
2011年7月14日,附属妇产科医院黄荷凤教授荣获“2009—2010年度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2011年7月15日,附属第一医院引入世界最先进、国内第一台伽玛刀。
2011年7月15日,副省长郑继伟在省卫生厅厅长杨敬的陪同下来到附属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看望了坠楼女孩妞妞和参与救治的相关医务人员。
2011年7月18日,浙江大学陈子辰副书记、姒健敏副校长,医学部陈智书记到附属儿童医院部署妞妞救治工作,并看望了正在接受治疗的坠楼女孩妞妞及相关医务人员。
2011年7月19日,省卫生厅副厅长王国敬看望了在附属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坠楼女孩妞妞,并慰问了相关医务人员。
2011年7月21日,医学部组建临床学科教学委员会,整合临床教学资源,充分发挥临床各学科专家们的智囊作用,并规范临床教学,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加强各附属医院间的协调合作。经过公开竞聘,学部任命28个学科的教学委员会。
2011年7月21日,金华浙江大学校友会医学分会在金华国际大酒店成立。79级校友、金华中心医院院长袁坚列当选分会首届会长。
2011年7月21日,国家精品课程教材《外科学》、《传染病学》第二版正式出版,附属第一医院郑树森院士、李兰娟院士分别担任主编。
2011年7月26日,附属儿童医院派专家参与救治“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幸存女孩伊伊,并和温家宝总理合影。
2011年7月,医学部基础医学系来茂德教授当选德国科学院院士。
2011年7月,浙江省卫生厅启动“十二五”新一轮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工作。感染微生态学、医学组织工程学、消化病学、普通外科学、血液病学、肾脏病学、泌尿外科学、心血管病学、眼科学、呼吸病学、腹腔镜肝胆胰外科学、计划生育学、妇科肿瘤学、儿科学(儿童保健)、新生儿学、口腔颌面外科学等16个学科被评为浙江省医学支撑学科。再生医学、炎症免疫病学、临床药物治疗学、神经创伤学(附属第一医院)、肺移植学、系统示踪医学、神经创伤学、疼痛医学、大肠癌诊治学、干细胞工程临床转化医学、微创心脏外科学、风湿免疫病学、医院药学、内分泌代谢病学、微创妇科学(附属邵逸夫医院)、角膜病学、个体化检验诊断学、心血管病再生医学、临床微生物学、微创胰胃外科学、微创妇科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小儿围术期医学、青春期医学、口腔修复学等24个学科被评为浙江省医学创新学科。
2011年7月,医学部应教育部要求,停止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招生,同时恢复五年制招生。2011年,医学专业分医学试验班(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医学试验班类(口腔医学)、医学试验班类(医药专业)3个类别招生。
2011年8月3日,附属第一医院开展浙江省首例高难度再次肺移植获得成功。
2011年8月5日,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隆重举行建院60周年庆典大会。
2011年8月14日,附属第二医院姚克教授主刀实施了西藏历史上第一例“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2011年8月22日至26日,医学部主任段树民院士和常务副主任罗建红教授率队卫生部医学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部分PI访问了英国爱丁堡大学生物医学科学学院整合生理中心。
2011年8月24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了学位【2011】51号文件,护理学学科从临床医学一级学科下脱离出来,对应调整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医学部护理学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
2011年8月26日至30日,医学部许正平副主任、黄河副主任、张苏展教授、项美香教授、金洪传教授、柯越海教授等一行7人访问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大卫格芬医学院,商谈两校科研合作。
2011年8月,李兰娟院士为通讯作者的题为“Characterization of Fecal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论文发表在《Hepatology》(影响因子10.8)上。
2011年9月1日,郑树森院士“人工肝与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基础应用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欧阳宏伟教授“浙江大学基础医学基地”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资助;沈华浩教授“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中HDAC2与炎症小体调控Th17/中性粒细胞的分子机制研究”、姚克教授“表面层层自组装膜载药新型人工晶状体构建及其对LECs增生、迁移和转分化抑制的多重机制和相关信号通路研究”、梁廷波教授“创伤性休克致小肠粘膜免疫损伤:LPDCs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向明教授“警报素HNP1-3在始动脓毒症致多脏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干预治疗的研究” 等4个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蔡真教授“骨髓巨噬细胞对多发性骨髓瘤耐药的作用和机理研究”、韩峰教授“硝化应激分子信号转导参与介导脑微血管损伤分子机制研究”等2个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资助;欧阳宏伟教授、周天华教授分别在运动医学和细胞生物学领域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11年9月20日,浙江大学陈子辰常务副书记亲临附属义乌医院建设工地参观指导并听取市校合作汇报。
2011年9月21日,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获得“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和“香港外科学院”的联合认证,正式成为其“普通外科高级培训基地”认证单位。
2011年9月26日,曹雪涛院士为通讯作者的题为“E3 ubiquitin ligase CHIP facilitates 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 by recruiting and polyubiquitinatingSrc and atypical PKCζ”论文发表在J Exp Med(IF:14.776)上。
2011年9月28日,黄荷凤教授主持的“辅助生殖诱发胚胎源性疾病的风险评估和机制研究”项目获国家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资助。
2011年 9月28日,妞妞全家和吴菊萍到附属儿童医院致谢并送上锦旗,向救治妞妞的所有医护人员及医院表示感谢。坠楼后妞妞从7月2日第一时间被送到了附属儿童医院进行抢救,浙江大学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和专家组,调集附属医院精英对妞妞进行会诊和救治,妞妞在监护中心经过了23天的治疗,从最初的生命垂危到出院时的咧嘴欢笑,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2011年9月,朱善宽教授接受国际著名期刊《欧洲临床营养学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主编邀请,成为该杂志编委。
2011年10月6日,浙江首家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在附属第二医院成立。
2011年10月13日,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德国知名病毒学家、德国海德堡癌症研究中心哈拉尔德·楚尔·豪森教授(Harald zur Hausen)受附属妇产科医院邀请访问浙江大学和医学部,并受聘为浙江大学名誉教授。杨卫出席典礼并为其颁发了浙江大学名誉教授证书。
2011年10月13日,医学院附属医院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申报工作再获佳绩,心血管内科、血液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护理(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神经外科(附属第二医院);新生儿科、小儿消化科、小儿呼吸科(附属儿童医院);牙体牙髓病科(附属口腔医院)等11个临床专科被卫生部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并获专项建设资金5300万元资助。
2011年10月17日,郑树森院士成为中国首位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荣誉教授。
2011年10月27日,浙江大学医学部与绍兴市人民医院医学战略合作项目签约暨院士、专家工作站授牌仪式在绍兴市人民医院隆重举行。本次合作授牌了2个院士工作站和8个专家工作站,项目覆盖了神经病学、肝病和肝胆胰、病理、分子生物学、呼吸、消化、心血管、血液、骨科、重症医学等10个学科,是市校合作的又一个重要举措。
2011年10月28日,浙江大学医学部与芜湖市第一医疗集团医学合作签约暨“浙江大学医学部合作培训基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协作医院”揭牌仪式在芜湖市隆重举行。
2011年10月30日,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丁伟荣获全国“优秀病理技术专家”称号。
2011年11月3日,《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批准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决定》(教研〔2011〕2号) 正式公布了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浙江大学医学部徐承富博士和沈耀博士的学位论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应用基础研究》(指导教师:厉有名)、《肌肽对脑缺血性兴奋性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指导教师:陈忠)荣获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奖。
2011年11月4日,浙江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联合中心医学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
2011年11月9日,附属义乌医院工程一期主体顺利结顶。
2011年11月12日,美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威尔医学院常务副院长、医学研究生院院长David P. Hajjar教授,医学院助理院长Brian Lamon教授,纽约长老会医院孙宇政教授等一行3人访问了医学部,并初步达成合作培训专科医生的意向。
2011年11月15日,附属第二医院韩春茂教授当选为新一届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2011年11月17日,公共卫生系与海德堡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德国海德堡大学公共卫生研究所所长Rainer Sauerborn教授,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名誉院长、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部副院长黄河教授参加了签约仪式。
2011年11月18日,附属儿童医院在省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建院60周年庆祝大会。
2011年11月22日至23日,段树民主任、黄河副主任访问日本熊本大学,并参加了第27届熊本医学生物科学研讨会。
2011年11月23日,新增获批浙江省重要致盲眼病防治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姚克)、浙江省组织科学与组织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欧阳宏伟)和浙江省肾脏疾病防治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陈江华)等3个省重点实验室。
2011年11月25日,医学院举行第二届医学艺术节开幕式。
2011年11月26日,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院长获“2010-2011年度最具领导力的中国医院院长”殊荣。
2011年11月26日,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获得“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和“香港外科学院”的联合认证,正式成为其“泌尿外科专科医师高级培训基地”认证单位。
2011年11月26日,附属第一医院郑树森院士当选为第六届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主任委员。
2011年11月29日,附属第一医院郑树森院士被授予“浙江省十佳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2011年11月30日,校党委书记金德水、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平一行调研附属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等新医院合作建设工作。
2011年12月6日,校党委书记金德水一行调研附属第二医院滨江院区等新医院合作建设工作。
2011年12月11日,医学部与美国康奈尔大学医学院签订合作协议,选派附属医院年轻骨干医生到美国纽约康奈尔教学医院接受专科医生培训。
2011年12月13日,段树民院士主持的“微环境诱导细胞极性转换与迁移的新机制及新技术研究”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资助。
2011年12月13日,生理学、免疫学、眼科学、妇产科学、病理与病理生理学、口腔临床医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等学科被推荐为浙江省重点学科,影像医学与放射医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麻醉学等3个学科被新增为浙江省重点学科。
2011年12月15日,美国Arizona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Iman Hakim教授、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学系主任陈召教授来公共卫生系交流访谈并签署“协作备忘录”。
2011年12月16日,浙江大学与湖州市合作共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第五次年会在湖州长兴举行。会上,陈智书记代表医学部和湖州市卫生局签署了市校医疗卫生新一轮合作协议。
2011年12月18日 ,附属第二医院获“2011年度医院改革创新奖”。
2011年12月22日,基础医学系系来茂德教授、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教授被评为“浙江省特级专家”。
2011年12月26日,医学部“杏叶飞舞济昌世,浙医百年春满园”2012迎新晚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小剧场成功举办。
2011年12月29日下午,医学部第三届教职工大会暨第三届工会会员大会第三次会议在科研辅楼大报告厅举行,120余名“双代会”代表和列席代表参加了大会。学部常务副主任罗建红教授作了题为《聚精会神抓内涵,凝心合力促发展,以优异成绩向百年浙医献礼》的工作报告。
2011年12月29日,附属妇产科医院黄荷风教授为带头人的“生殖安全转化医学研究”项目被列入2011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
2011年12月,谢幸教授主持的“卵巢癌病变进展机制与阻遏策略研究及应用”项目获2010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这是浙江大学首次获得该奖项的一等奖。
2011年12月,李兰娟院士、谢幸教授、李继承教授成功入选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第八轮卫生部规划教材的主编;来茂德教授、胡申江教授、姚克教授、许毅教授和张咸宁教授入选副主编。
2011年12月,来茂德教授、王建安教授被评为“浙江省特级专家”。
2012年1月,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全国试点学院之一——基础医学院新开设生物医学专业在竺可桢学院求是科学班单独招生。
2012年1月5日,英国卡迪夫大学(Cardiff University)医学院分管国际交流副院长Helen Houston教授、内分泌科 Marian Ludgate教授和Lei Zhang博士一行三人访问了医学部。双方正式签署了两校医学院之间的合作备忘录。卡迪夫大学医学院于2012年起接收我校6名医学生在卡迪夫教学医院进行为期8周的临床见习交流。
2012年1月5日,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北仑分院新院区落成典礼举行。
2012年1月7日,台州浙江大学校友会医学分会在临海远洲国际大酒店成立。79级校友、台州医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朱成楚当选首届会长。
2012年2月7日,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何超教授被省政府授予“2011年度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2012年2月14日,谢幸教授主持的《卵巢癌进展机制及其阻遏策略的研究与应用》、金洁教授主持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基础与临床系列研究》、黄荷凤教授为第二完成人的《不孕症病因及治疗方法的研究与临床应用》项目荣获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2年2月17日,绍兴浙江大学校友会医学分会在绍兴咸亨酒店成立。85级校友、绍兴人民医院院长郭航远当选首届会长。
2012年2月17日,美国斯坦福大学医院分管国际交流 Barbara Ralston副院长、分管医院规划建设Mark Tortorich副院长、规划建设资深经理Grace Hsu女士、项目发展顾问Xiao Xiao女士和医院设计师Uen Fang Yeh女士一行五人访问医学部。
2012年2月23日,医学部第一届临床技能竞赛在华家池校区逸夫体育馆举行。附属第二医院荣获团体一等奖,附属第一医院荣获团体二等奖,附属邵逸夫医院荣获团体三等奖。附属妇产科医院、附属儿童医院荣获专科贡献奖。
2012年2月24日至26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主办,医学部承办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情感和记忆的神经环路基础”项目启动会暨学术交流会于在杭州召开。段树民院士任项目专家组组长。
2012年2月,梁廷波教授、赖蒽茵教授被聘为第七批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
2012年3月,黄荷凤教授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2012年3月12日,医学部隆重举行了首届临床医学本科留学生的毕业典礼。来自8个国家的37名留学生按计划圆满完成了课程学习以及临床实习,通过了各项考核和考试,经过审核成绩合格准予毕业,并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学学士学位(MBBS, Bachelor of Medicine and Bachelor of Surgery )。
2012年3月14日,医学部召开2012年科教年会。
2012年3月15日,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成立,许正平任常务副院长,易平任副院长。该研究院归属医学部管理。
2012年3月23日,嘉兴浙江大学医学校友联谊会在嘉兴市第一医院成立,77级校友、嘉兴市第一医院院长曹浩强当选为首任会长。
2012年3月31日,舟山浙江大学校友会医学分会在舟山市临城新区财富君庭酒店成立,73级校友、舟山医院院长张永奎当选为首届会长。
2012年4月10日至12日,美国布朗大学医学院(Brown Alpert Medical School)院长Edward Wing教授和分管学生工作副院长Julianne Ip教授访问医学部。
2012年4月15日,衢州浙江大学医学校友联谊会在衢州友好饭店成立,81级校友、衢州市中心医院副院长吴善水当选为首届会长。
2012年4月20日,温州浙江大学校友会医学分会在温州香格里拉大酒店成立,82级校友、温州市卫生局副局长吴尚斌当选为首届会长。
2012年4月26日,医学部第七届医学节开幕式暨黄河教授专题讲座在紫金港校区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2012年4月,附属儿童医院赵正言教授荣获“全国卫生应急先进个人”称号。
2012年4月,附属儿童医院赵正言教授荣获第四届“宋庆龄儿科医学奖”。
2012年4月,郑树森院士主讲的《肝脏移植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课程列入国家上线的“精品视频公开课”。
2012年5月,鲁林荣教授课题组在Nature Immunology发文,揭示T淋巴细胞发育调控新机制。
2012年5月2日下午,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省人民大会堂国际会议厅隆重召开。2011年度,医学部共获24项(第一完成单位)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其中,李兰娟院士领衔的“肝衰竭人工器官替代治疗研究”项目、来茂德教授领衔的“大肠癌诊断和预后相关标志物的鉴定及应用”项目、黄河教授领衔的“间充质干细胞与组织工程产品的研发与应用”项目、吴育连教授领衔的“进展期胃癌的围手术期分期及其临床意义”项目荣获浙江省科技奖励一等奖。郑树教授荣获了浙江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
2012年5月5日,医学部重新修订了《浙江大学医学部卫生技术高级职务评聘条件》,进一步规范了卫生技术系列职务晋升的要求和程序。
2012年5月6日,浙江大学医学部广东校友联谊会在广东省口腔医院成立。78级校友、广东省口腔医院院长章锦才当选会长。
2012年5月11日,陈江华教授在华盛顿荣获美国肾脏病基金会颁发的“国际卓越成就奖章”,成为今年全世界4位获奖者中唯一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专家。
2012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部百年华诞之际,6家附属医院联合钱江晚报推出大型义诊活动——5000名医号免费送。
2012年 5月24日,浙江大学医学人体博物馆建成开馆,医学生誓言碑、无语良师碑落成,浙江大学医学部领导班子以及100余名医学部师生参加了仪式。学校党委副书记郑强教授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
2012年5月24日至25日,第七届中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峰会在杭州举行。此次会议由浙江大学主办,主题是“八年制医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会议主要内容是举办八年制医学教育的院校代表交流本校八年制的办学经验,讨论八年制教学取得的成效、面临的挑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2012年5月25日,浙江大学医学教育先贤——韩清泉、王季午铜像落成揭幕。医学部院史陈列室扩建落成揭牌。
2012年5月25日晚上,医学部举行以“仁爱·百年”为主题的大型文艺晚会,隆重庆祝医学部百年华诞。节目分《相聚·百年之约》(序)、《薪传之光·奋斗曲》、《大道健行·仁爱路》、《生命家园·青春梦》、《相约·憧憬未来》(尾声)五个单元。晚会紧扣主题,反映了浙医一百年来的变迁与沧桑、光荣与梦想。学校相关部处领导,医学部领导班子成员以及五湖四海的校友,兄弟院校嘉宾共聚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剧场,齐襄盛典,畅叙情谊。
2012年5月25日,由郑树森院士、李兰娟院士发起的用于奖励国内医学领域杰出人才的“树森•兰娟院士人才基金”成立大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隆重召开。桑国卫副委员长出席启动仪式。
2012年5月26日上午,医学部百年华诞庆典大会在紫金港校区小剧场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桑国卫,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浙江大学党委书记金德水,浙江省政协副主席陈艳华,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主席张浚生、张曦,陈宜张院士、巴德年院士、郑树森院士、曹雪涛院士、李兰娟院士、段树民院士,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孟群,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石鹏建,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副主席陈子辰,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胡亚芳,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浙江省卫生厅厅长杨敬,浙江省科协党组书记鲁善增,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教育科技部副部长李鲁,浙江省科技厅副厅长蔡秀军,浙医老领导,杰出校友代表、师生代表以及来自75所兄弟院校和100余家医院的代表出席了庆典大会。
2012年5月26日,浙江大学校友总会医学部(院)分会成立,来自全国各地以及北美地区的150余名校友参加了成立大会,医学部(院)主任段树民院士当选为会长。
2012年5月,临床医学(五年制)和临床医学(八年制)均获批2012年度浙江大学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
2012年6月1日,浙江大学省级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通过专家验收。
2012年6月6日,经考核,沈华浩教授、范伟民教授续聘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
2012年6月,姚根有的《创建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全新模式》、陆源的《自主学习、自主实验、自主创新实验教学的实践》、郑树森的《转化医学时代国际一流外科学教学体系的建立》、谢幸的《国家精品课程“妇产科学”教学体系的建设和应用》、罗建红的《创新课程系统设计,建立高校临床前医学教育新模式》荣获2012年浙江大学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毛峥嵘的《以案例为先导,融合性、创新性比较形态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践》、魏尔清的《科研项目导向的医学院八年制创新性研究教学体系构建》、张咸宁的《新医学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实践研究》、叶怀庄的《“模块化、校地联动”公共卫生实验教学体系构建》、刘有恃的《临床实践考核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践》、樊立洁的《加强临床技能训练在口腔教学中的效果评价》荣获2012年浙江大学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2年7月15日,在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大会上,石一复教授荣获首届“中国妇产科医师奖”。
2012年7月20日,卫生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名单,医学院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泌尿外科、肾病科、呼吸内科、卫生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研究重点实验室、消化内科、麻醉科(附属第一医院);烧伤科、急诊医学科、皮肤科、眼科、呼吸内科、普通外科(附属第二医院);普通外科(附属邵逸夫医院)等14个专科入选。
2012年7月28日 ,医学部北美校友联谊会在美国加州旧金山正式成立,80级校友方明当选为首届会长。
2012年8月15日,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研讨会在紫金港召开,校党委书记金德水、校长杨卫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副校长来茂德、褚健,校党委副书记周谷平出席,副校长姒健敏主持会议。
2012年8月16日,由中国医院协会主办的2012中国医院论坛在北京举行,附属第一医院院长郑树森院士荣膺“2012年度中国医院优秀院长”。
2012年8月,李晓明教授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2012年9月11日至13日,由浙江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系和神经生物学学系共同组织承办的“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生物医学双边研讨会” (Hangzhou-Edinburgh Joint Symposium on Biomedical Sciences) 在紫金港校区医学部召开。
2012年9月28日至29日,“第六届中国电子病历与医疗信息技术高峰论坛暨2012年医药卫生信息技术“金鼎奖”颁奖活动在北京隆重举行。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被中国医药信息学会、中国电子学会医药信息学分会授予2012中国医院信息化先进单位“金鼎奖”;郑树森院士、李兰娟院士、王建安教授分别荣获中国医药卫生信息技术“金鼎奖”杰出贡献人物。
2012年9月,夏强教授荣获浙江大学首届心平奖教金教学贡献提名奖。
2012年9月24日,首届临床医学八年制2005级进入专科轮转, 共计39周,42人。
2012年10月,郑树森、樊立洁、凌树才、毛峥嵘荣获首届浙江大学优质教学二等奖。
2012年10月24日,浙江大学与金华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医学合作协议,与此同时,金华市中心医院正式挂牌“浙江大学金华医院”。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浙江大学党委书记金德水和金华市市委书记陈一新共同为“浙江大学金华医院”揭牌。
2012年10月24日,深化校市战略合作,加快推进附属义乌医院项目建设,校党委书记金德水一行到义乌调研并举行校市合作工作座谈。
2012年10月26日,1972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杰拉尔德•埃德尔曼教授访问医学部,并受聘为浙江大学名誉教授。 浙江大学校长杨卫为杰拉尔德•埃德尔曼教授佩戴校徽,并颁发浙江大学名誉教授证书。
2012年10月27日,卫生部“医疗质量万里行”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专家检查组莅临附属口腔医院检查指导工作。
2012年10月29日上午,加拿大不列颠属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医学院院长代表团访问医学部。
2012年10月,李晓明、朱益民、徐骁、叶娟、袁天明、高建青等教授入选2012年度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对象。
2012年11月15日,美国威斯康辛医学院(Medical College of Wisconsin)血液肿瘤科教授、国际骨髓移植研究中心(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Blood and Marrow Transplant Research)主席Mary Horowitz和副教授陈晓访问了医学部。
2012年11月4日至11日,“浙江大学德国周”期间,杨卫校长、来茂德副校长率医学部代表团先后访问了慕尼黑大学、切瑞特医学中心,分别签订了合作框架性协议。11月22日,德国切瑞特医学中心(Charité – Universitätsmedizin Berlin)院长Annette Grüters-Kieslich教授一行7人访问了浙江大学医学部。
2012年11月23日至25日,2012年中国卫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医学教育分会年会暨大学文化传承与文化交流论坛在广州市举行。医学部被评为2012年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张凯同志获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
2012年11月,附属口腔医院高分通过浙江省卫生厅“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复评。
2012年11月,教育部、卫生部已经批准我校作为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的试点高校,我校的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和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得到了批准。
2012年11月,附属邵逸夫医院陈周闻荣获浙江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一等奖,附属儿童医院叶盛荣获二等奖,附属第一医院梁赟荣获三等奖。
2012年11月,医学院获全国第二届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最佳组织奖。
2012年12月1日,附属第一医院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建院六十五周年庆典大会。
2012年12月2日18时30分,医学部第三届医学艺术节在医学院大报告厅隆重开幕。
2012年12月3日,西澳大利亚大学(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医学院院长Ian Puddey教授、外科系主任Jeff Hamdorf教授、儿科系主任Alan Bryant教授和西澳州政府卫生厅Andrew Robertson副厅长一行5人访问了医学部。
2012年12月4日,医学部第二届临床技能竞赛在华家池校区逸夫体育馆隆重举行。附属第二医院荣获团体一等奖,附属邵逸夫医院荣获团体二等奖,附属第一医院荣获团体三等奖。附属妇产科医院、儿童医院荣获专科贡献奖。
2012年12月19日 ,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院长当选2012年度“中国十大医改新闻人物”。
2012年12月21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坤明,市委副书记、市长邵占维,市委副书记王金财和其他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有关负责人一行莅临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滨江院区视察。
2013年1月7日,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院长荣获全国卫生行业最高荣誉奖——白求恩奖章。
2013年1月7日,美国南卡罗莱纳医科大学(The Medical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健康专业学院院长Lisa Saladin教授、健康管理系Michael Meacham教授和James Zoller教授三人访问了医学部。  
2013年1月11日,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13年1月14日下午,医学部召开了地方校友分会联谊会。来自金华、绍兴、台州、丽水、嘉兴、舟山、衢州和温州等地的地方校友组织的会长和秘书长参加了会议。
2013年1月16日,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医学院(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College of Human Medicine)院长Marsha Rappley教授、副院长Jeff Dwyer教授、儿科和人类发展系主任Rebecca A. Malouin副教授以及流行病学系Zhehui Luo副教授一行访问了医学部。
2013年1月18日,王建安教授的“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修复和功能重建的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项目获得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3年1月,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13年1月,柯越海教授获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项目。
2013年1月31日,由免疫学研究所所长、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院士的指导下完成的论文“Induction of Siglec-G by RNA Viruses Inhibits the Innate Immune by Promoting RIG-I Degradation”(《Siglec-G促进RIG-I降解负向调控抗RNA病毒固有免疫》)发表在1月31日出版的《Cell》杂志上。论文第一作者为医学院基础医学系陈玮琳副教授。
    2013年2月,王福俤教授、李晓明教授、陈江华教授、周天华教授被聘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
2013年2月1日上午,在感染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推进会上,浙江大学校长杨卫、清华大学副校长姜胜耀、香港大学校长徐立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王宇共同签署了《感染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章程》,标志着感染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正式启动建设,李兰娟院士任中心主任。
2013年2月2日,浙江大学召开医学院医院工作座谈会。校党委书记金德水、校长杨卫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校党委常务副书记邹晓东、常务副校长吴朝晖,副校长褚健、张土乔,党委副书记任少波出席,副校长姒健敏主持会议。
2013年2月11日至16日,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通过国际标准JCI评审 。
2013年2月,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通过国际标准JCI评审。
2013年2月,谢幸、金洁教授获得2012年度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13年3月5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滨江院区开业试运营。
2013年3月11日下午,姚克教授当选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2013年3月14日上午,姒健敏教授当选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
2013年3月,香港邵逸夫基金捐赠2亿港币支持浙江大学邵逸夫医疗中心和邵逸夫医学研究中心建设。
2013年3月26日,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城西分院开业。
2013年3月31日下午,共青团浙江大学医学部(院)第三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会最终投票推选产生了共青团浙江大学医学部第三届委员会委员。
2013年4月13日,李晓明教授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013年4月13至14日,医学部学生彭德清、黄尚玮、徐俊和祝晓晶组成的参赛团队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夺得由教育部主办的第四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华东赛区)特等奖。
2013年4月12日上午,校党委书记金德水赴医学部调研,听取医学部及下属各院系的情况汇报和意见建议。
2013年4月22日,由医学部主办并联合农学部、药学院、生科院、生研院、生仪院等单位共同召开的“浙江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公共研究平台共享交流会”成功举办。
2013年4月23日,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成为国内首家连续三次通过JCI评审的公立医院。
2013年4月24日下午,浙江大学医学部与金华市中心医院医学战略合作项目签约暨院士、专家工作站授牌仪式在金华市中心医院举行。
2013年4月27日上午,李强省长一行视察附属一院H7N9禽流感救治工作并慰问医务人员。
2013年4月30日上午,浙江大学医学学科建设调研会在医学院召开。
2013年4月,李兰娟院士的“人类感染活禽市场来源的新发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临床分析和病毒基因组特征”研究论文发表于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
2013年4月,学院6位教授入选2013-201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分别是基础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夏强教授,临床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黄河教授,口腔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王慧明教授,医学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谢鑫友教授,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陈坤教授,医学人文素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施卫星教授。
2013年5月18日,药学院迎来了百年华诞,来自海内外的校友代表、兄弟院校和药学界各单位的代表出席了庆典仪式。
2013年5月21日,由原浙江医科大学校长郑树教授发起设立的“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郑树医学教育基金”启动仪式隆重举行。
2013年5月21日下午,医学部召开2013年科教年会。
2013年5月23日,附属一院李兰娟院士为通讯作者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线发表《111例H7N9流感病毒感染病人的临床特征》的论文。
2013年6月3日,成立中共浙江大学医学院委员会,撤销中共浙江大学医学部委员会。
2013年6月8日,医学部首届八年制学生毕业庆祝会隆重举行。
2013年6月28日,段树民任医学院院长兼医学中心(筹)主任;陈智任医学院常务副院长,黄河任副院长(兼);许正平任医学中心(筹)常务副主任(正处职)兼医学院副院长;欧阳宏伟任医学院副院长兼基础医学系系主任(正处职)。
2013年7月9日下午,医学院六家附属医院分别与景宁、龙泉、武义、衢州、常山等浙江省内13个县的县政府签约,与当地14家县级公立医院建立以托管为主要方式的紧密型合作办医关系。浙江省副省长郑继伟,浙江大学党委书记金德水、校长林建华、党委常务副书记邹晓东,浙江省卫生厅厅长杨敬,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院长郑树森院士等出席。
2013年7月25日,沈华浩、周天华任医学院副院长。
2013年7月28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兰溪分院” 举行签约揭牌仪式。
2013年7月28日,“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慢性病研究所兰溪基地”举行签约揭牌仪
式。
2013年8月2日,方向明任医学院副院长。
2013年8月5日,陈国忠同志任中共浙江大学医学院委员会副书记;李晓明同志任中共浙江大学医学院委员会委员、副书记。
2013年8月26日下午,医学院召开2013年医学院暑期务虚会议。
2013年8月28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杭州市下沙医院)正式启用。
2013年9月,周韧教授领衔主讲的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MBBS)课程《病理学(Pathology)》入选“2013年度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
2013年9月16日,校长林建华来医学部调研,副校长罗建红、学部主任段树民及各院系、各附属医院领导等参加了调研会。
2013年9月,学院推出了“名师名医大讲堂”学生思政系列讲座。
2013年9月4日至5日,香港王宽诚教育基金会孙弘斐董事等一行五人访问浙江大学,基金会决定向我校捐赠1300万港币(约合1000万人民币),专项支持浙江大学医学领域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
2013年9月16日,附属二院姚克教授当选为中华医学分第十一届眼科学分会候任主委。
2013年9月17日,浙江大学金德水书记、宋永华常务副校长、吴平副校长、罗建红副校长等来我系调研试点学院建设情况。
2013年9月18日下午,医学部举行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辅导报告会,公共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郁建兴教授应邀作了《新时期的群众路线就是民主政治路线》专题报告。
2013年9月23日,陈国忠同志任中共浙江大学医学院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书记(兼)。
2013年9月24日,香港邵逸夫基金捐赠2亿港币(2013年-2015年),支持浙江大学邵逸夫医疗中心和邵逸夫医学研究中心的建设。
2013年9月27日下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武义分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武义分院”揭牌仪式在武义举行。
2013年9月28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儿童骨科学专家、纽约-长老会摩根士丹利儿童医院儿童骨科主任、哥伦比亚大学脑瘫中心执行医疗总监DAVID P. ROYE 教授参访浙江大学公共学院。
2013年10月25日,鲁林荣教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2013年10月29日至11月1日,第八届环太平洋大学联盟(Association of Pacific Rim Universities, APRU)全球卫生研讨会于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召开。
2013年10月30日下午,郑树森院士被授予2013年度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13年10月30日至31日,泰国玛希隆大学诗里拉皇家医学院院长Udom Kachintorn,副院长Chirayu Auewarakul,副院长Suwannee Suraseranivongse等7人代表团访问医学院。
2013年11月11日,第十四届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颁奖典礼上,蔡秀军教授成为“吴杨奖”设立后第一位微创外科领域的获奖者。
2013年11月11日,以色列希伯来大学(The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分管国际交流副校长Oron Shagrir,医学部分管科研副院长Joel Yisraeli访问医学院。
2013年11月18日下午,浙江大学与宁波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医学合作协议,宁波市第一医院正式挂牌“浙江大学宁波医院”。浙江大学党委书记金德水、宁波市人民政府代市长卢子跃共同为“浙江大学宁波医院”揭牌。
2013年11月,杜立中教授荣获“2013最具领导力的中国医院院长•卓越贡献奖”。
2013年11月,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全科医学研究所李鲁教授连任主任委员。
2013年11月21日,医学院附属二院沈华浩教授及其团队命名了一种新哮喘类型——胸闷变异性哮喘,揭示了一种以胸闷为唯一临床表现的新哮喘亚型。
2013年11月22日,附属第一医院王伟林教授,附属儿童医院舒强教授、附属邵逸夫医院姚玉峰教授获2013年度“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2013年11月27日,浙江大学医学中心举行项目汇报会暨奠基仪式。
2013年12月4日,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副校长兼医学院院长Pamela Davis、副院长George Kikano、全科医学教授Kurt Stange和Li Li等7人代表团访问了医学院。
2013年12月4日上午,韩国医疗代表团一行6人来访浙江大学医学院,
2013年12月9日上午,浙江大学与丽水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医学合作协议,丽水市中心医院正式挂牌“浙江大学丽水医院”,学校党委书记金德水、丽水市委书记王永康共同为“浙江大学丽水医院”揭牌。
2013年12月6日下午,医学院及附属医院2013年团建工作交流会在浙医二院举行。
2013年12月10日,郑树森院士为课程负责人的《外科学》获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2013年12月2日,由世界卫生组织发起和支持,浙江大学医学部控烟研究中心完成的“全球医学生控烟调查”中国报告发布会在医学院举行。国家卫计委、世界卫生组织、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国际防痨与肺部疾病联合会、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香港大学等组织的官员和专家出席了会议。
2013年12月16日,王建安教授、何超教授、李继承教授,以及医学院校友丁列明获2013年度“浙江省十佳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2013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浙江大学医学院代表大会隆重召开,选举产生新一届党委委员和纪委委员。
2013年12月19日,医学院举行2013年思政年会——班主任/德育导师专题工作会议。
2013年12月20日,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研讨会召开。
2013年12月,李晓明教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教授。
2013年12月24日,李兰娟院士团队的“H7N9禽流感的病原学及临床诊治研究”项目入选2013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2013年12月26日,谢幸教授的《妇产科学》、李兰娟院士的《传染病学》、陆源教授的《生理科学实验》获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2013年12月26日晚,医学院2014年迎新联欢晚会“激扬青春之帆•共逐医学之梦”隆重举行。
2013年12月27日下午,浙江大学与湖州市人民政府签订《浙江大学与湖州市共建浙江大学湖州医院的协议》,湖州市中心医院揭牌“浙江大学湖州医院”,浙江大学党委书记金德水与湖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金长征共同为浙江大学湖州医院揭牌。
2014年1月5日,在《中华眼科杂志》第十四届编辑委员会换届暨工作会议上,续聘附属第二医院姚克教授为副总编,续聘和增聘叶娟教授、徐雯教授为编委。
2014年1月6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三届临床技能竞赛中,临床医学一系荣获本次教师赛第一名和学生竞赛团体第一名,临床医学一系吴婷婷、傅林海、潘五杰荣获本次竞赛小组第一名。
2014年1月10日上午,在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李兰娟院士领衔的“重症肝病诊治的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了医学院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零的突破;沈华浩教授领衔的“支气管哮喘分子发病机制及诊治新技术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4年1月17日,孙毅任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
2014年1月18日, 浙江大学2013年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中,附属儿童医院徐迎春荣获一等奖,基础医学系徐芳英和附属第二医院郑幼洋荣获二等奖,附属邵逸夫医院劳伟峰、公共卫生系金明娟、基础医学系陈玮、附属第一医院徐骁荣获三等奖。
2014年1 月 22 日上午,林建华校长一行到医学院调研学科建设情况。
2014年1月,欧阳宏伟教授当选国际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学会亚太区(TERMIS-AP)理事。
2014年3月24日,中共浙江大学委员会决定,叶旭军同志任中共浙江大学医学院委员会委员、副书记。
2014年3月27日,李晓明任医学院副院长。
2014年3月27日,孙毅任医学院副院长(挂职)。
2014年3月27日,医学院召开第四届教职工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50余名“双代会”代表、特邀代表和列席代表参加了大会。
2014年3月28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Linda Fried教授及David Roye教授、Michael Sparer教授, Deliang Tang教授等一行访问医学院。
2014年4月,由附属儿童医院创办的《世界儿科杂志》(World Journal of Pediatrics),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审核同意(新广出版[2014]250文件),成为首个拥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33-1390/R)的英文儿科期刊。
2014年4月3日下午,医学院管理人员培训开班,学院70余位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党委书记黄河作了“思想、行为、能力,知行合一,百战不殆”的主题报告。
2014年4月10日,附属儿童医院滨江院区专家门诊正式启用。
2014年4月10日下午,医学院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党建方略专题讲座暨群众路线总结大会,邀请杭州市委党校高国舫教授作关于习近平同志党建方略的专题讲座。
2014年4月21日,中共浙江大学委员会决定,邵浙新同志任中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委员会副书记。
2014年4月22日,浙江大学临床医学学科建设研讨会召开,校长林建华、党委常务副书记邹晓东、常务副校长吴朝晖、宋永华、党委副书记任少波、副校长罗建红等出席了会议。
2014年4月23日下午,医学院举行了2014年科教大会。
2014年4月25日,段树民任医药学部主任,陈忠任副主任。
2014年4月29日,在2013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医学院作为第一单位牵头或独立完成的科研成果共12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蔡秀军教授被授予“浙江省科学技术奖重大贡献奖”,郑树森院士、蔡真教授、王建安教授、赵正言教授领衔的项目分别荣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4年5月5日,韩国东亚大学医学院院长Huh Jae Taeck教授等一行4人访问医学院。
2014年5月6日,“转化医学论坛暨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启用仪式”在紫金港校区举行。学校党委书记金德水、常务副校长宋永华、副校长罗建红,浙江省科技厅、卫计委领导,学校各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医学院和各附属医院领导等出席了仪式。
2014年5月6日,国际权威科学期刊《自然·通讯》发表了李兰娟院士科研团队在H7N9禽流感病毒研究中的重要突破,即通过测定人体血浆血管紧张素II水平,可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2014年5月13日上午,浙江大学与衢州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医学合作协议,衢州市人民医院正式挂牌“浙江大学衢州医院”,校党委书记金德水、校长林建华、衢州市市长沈仁康、省卫计委副主任马伟杭共同为“浙江大学衢州医院”揭牌。
2014年5月13日上午,浙江大学医学院合作医院工作会议召开,医学院、各附属医院、浙江大学各地市合作医院的领导参会,校党委书记金德水、校长林建华、校党委常务副书记邹晓东、副校长罗建红、学校相关部处负责人等出席了会议。
2014年5月,欧阳宏伟教授获选“全国十佳骨科中青年医师”。
2014年5月,段树民院士课题组于2006年发表的封面论文“Activity-induced rapid synaptic maturation mediated by presynaptic cdc42 signaling”入选《Neuron》创刊25周年纪念期刊。
2014年5月16日,中共浙江大学委员会、浙江大学决定,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义乌医院(筹)更名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中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义乌医院(筹)委员会更名为中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委员会;中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义乌医院(筹)纪律检查委员会更名为中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纪律检查委员会。
2014年5月16日,附属第二医院黄建教授团队发表国际权威期刊Cell系列期刊Immunity封面论文,该免疫学权威期刊具有非常广泛的学术影响力和高度信誉,影响因子19.795。
2014年5月24日至25日,医学院举行田径运动会。
2014年5月24日,生物医学工程系创建30周年纪念会在医学院举行,来自祖国各地的近180名生物医学工程系校友重返母校。
2014年5月24日,加拿大阿尔伯塔(University of Alberta)医学院Douglas Miller院长、精神系主任Xinmin Li教授、国际项目主管Renny Khan先生一行三人访问医学院。
2014年6月6日,第一期“浙医好导师 领航医学路”英才培养活动正式启航。
2014年6月10日,学院与来访的台湾高雄医学大学医学院签订合作协议。
2014年6月10日下午,学院召开安全工作会议。
2014年7月3日上午,医药学部召开学科与人才队伍建设方案审议会。
2014年7月7日,浙江大学西湖学术论坛第115次会议——“医工结合:生物制造、再生医学与医疗器械”主题研讨会顺利举行。
2014年7月5日,由《科学中国人》杂志社主办的“科学中国人(2013)年度人物”揭晓,李兰娟院士获此殊荣。
2014年7月5日以来,附属儿童医院全力做好“7.5公交事件”烧伤患儿的救治工作。
2014年7月19日,英国帝国理工学院Dermot Kelleher副校长访问了医学院。
2014年7月28日,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李兰娟院士团队在《自然》发表了最新微生态科研成果论著——《肝硬化中肠道菌群的改变》。文章第一作者为秦楠博士。
2014年7月29日,附属邵逸夫医院与支付宝联合宣布,邵逸夫医院在支付宝钱包的服务窗正式上线,双方将共同推进“未来医院”计划。
2014年7月29日,光明日报以“激扬青春志,共筑医学梦”为题刊发通稿,在当天第15版教育时空报道了医学院组织的2014年暑期社会实践的淳安团队活动。
2014年8月18日,校党委副书记严建华看望医学院赴浙江省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社会实践团队。
2014年9月2日,基础医学系被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2014年9月12日,在中华医学会第十九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上,附属儿童医院杜立中教授荣获“中国儿科医师奖”。
2014年9月17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江山分院”签约揭牌仪式在江山市人民医院举行。
2014年9月20日,段树民院长参加了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hina Medical Board,简称CMB)成立100周年庆典。
2014年9月,由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教工和研究生联合党支部(简称“神经所党支部”)的《基层党组织铺就青年人成才之路》项目荣获省高校第五轮支部建设创新活动优秀项目。
2014年9月25日,医学院推出优秀医生“洞悉临床科室,分享从医之道”系列沙龙。
2014年9月,医学院控烟研究中心研究的“Building Tobacco Treatment Capacity in Medical Universities and Affiliated Hospitals in China”获得2014年Global Bridges烟草依赖治疗项目设计奖。
2014年10月8日下午,英国布鲁内尔大学(Brunel University)校长Julia Buckingham、 常务副教务长Andrew George等一行四人访问了医学院。
2014年10月14日,医学院本科生海外交流奖学金评选启动,首批77位医学院学生获得奖学金。
2014年10月,黄河教授团队在Blood发表了最新研究论文,证明了新的半相合移植处理方案不仅达到了与HLA全相合非血缘供者相同的移植疗效,可使高危白血病患者获益。该论文在线发表后立即得到了Faculty of 1000 (F1000)的特别推荐。
2014年10月17日,由浙江大学、国家自然基金委联合主办的第19届亚太国际造血干细胞移植会议(19th APBMT)在杭州召开。
2014年10月21日,德国基尔大学Anja Pistor-Hatam副校长访问了医学院。
2014年10月23日,英国阿伯丁大学Seth Kunin副校长、医学院Colin Mc Caig院长和Bing Lang教授等访问了医学院。
2014年10月22日,李兰娟院士领衔的“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入围2014年度“2011协同创新中心”计划。
2014年10月24-25日,在浙江大学2014年运动会上,医学院荣获田径比赛教工组和研究生组团体总分第一名,本科生组团体总分第五名的骄人战绩。
2014年10月28至30日,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举办的全国妇幼健康技能竞赛中,附属妇产科医院钱志大医生荣获个人一等奖。
2014年10月29日,李兰娟院士荣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14年10月31日,浙江大学首家异地附属医院——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以下简称附属四院)在义乌开业,这也是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七家附属医院。
2014年11月2日,李兰娟院士入选“中央电视台——2014年度科技创新人物”。
2014年11月6日,陈智任医学院公共卫生系系主任(兼)。
2014年11月13日-14日,黄河教授陪同林建华校长访问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2014年11月21日下午,党委书记黄河带队赴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现场缅怀革命先烈,并举行学院教工支部书记培训会。
2014年11月21日,附属二院张宏教授获2014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14年11月23日,医学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队”荣获“勤学·笃实·担当──以实践为青春代言”2014年浙江省大中学生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省级十佳团队。
2014年12月1日至15日,李晓明副院长率团访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华盛顿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洛杉矶西达塞纳医学中心、加拿大不列颠属哥伦比亚大学。
2014年12月29日,医学院举行2014年教育大会。
2015年1月5日,附属一院6名医护人员组成的赴利比里亚埃博拉疫区医疗队在医学院举行欢送仪式,医疗队将赴利比里亚埃博拉疫区进行为期3个月的援助医疗任务。
2015年1月5日,由浙江大学牵头,联合香港大学、清华大学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三个核心协同单位共同组建的“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 为联合单位之一的香港大学进行授牌。
2015年1月8日,经教育部批准,获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该中心是医学院首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            
2015年1月9日,陈江华教授团队的项目“终末期肾病肾脏替代治疗关键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5年1月9日,石河子大学副校长孟卫民、基建处处长李忠荣、医学院常务副院长李锋等一行11人访问医学院。
2015年1月15日,首届浙江大学“好医生、好护士”评选结果揭晓,附属口腔医院口腔修复科主任医师刘丽、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张建民、附属邵逸夫医院骨科主任医师范顺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病中心主任医师倪一鸣、附属第二医院烧伤科主任医师韩春茂等5人获“浙大好医生奖”;附属邵逸夫医院干部保健中心主管护师王叶华、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主任护师冯志仙、附属第四医院手术室主管护师周敏燕、附属妇产科医院分娩室主管护师徐萌艳、附属儿童医院ICU主任护师楼晓芳等 5人获“浙大好护士奖”。
2015年1月15日,南方医科大学副校长高天明等一行14人代表团访问医学院。
2015年1月15日,刘伟教授研究组在Cell子刊Molecular Cell在线发表了论文“Deacetylation of nuclear LC3 drives autophagy initiation under starvation”。
2015年1月16日下午,医学院召开2014年外事工作座谈会。
2015年1月18日,由树森·兰娟院士人才基金(以下简称树兰基金)主办的第一届树兰医学奖颁奖大会举行,中国12位科技工作者分获树兰医学奖和树兰医学青年奖。
2015年1月16日,李晓明、田梅、徐骁三位教授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015年1月,沈华浩、陈江华两位教授入选浙江省特级专家。
2015年1月,梁廷波教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2015年1月29日,经浙江大学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同意在医学院成立遗传学研究所,为浙江大学独立研究机构。
2015年3月11日,教育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临床技能案例学习模式研究”——医学院《临床技能》SPOC课程成功开课。
2015年3月3日-21日,由医学院及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办的“浙江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生物医学学术交流月”活动在紫金港校区举行。
2015年3月13日,经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批准,医学院试点实施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项目,此项目为全国首家试点实施单位。
2015年3月18日, 2015届MBBS项目留学生举行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共67位2009级毕业生通过了课程的各项考核和考试,获得学位。
2015年3月24日,管敏鑫任医药学部副主任。
2015年3月26日,医学院召开第四届二次“双代会”。
2015年4月,段树民院士课题组在美国神经科学学会会刊《Journal of Neuroscience》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A novel size-based sorting mechanism of pinocytic luminal cargoes in microglia”。
2015年4月9日,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校长Arvind Gupta,副校长Anne Gorsuch等一行5人访问了医学院。
2015年4月9日下午,医学院2015年科学年会举行。
2015年4月10—12日,由教育部医学教育临床教学研究中心主办,浙江大学承办的第六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华东分区赛开幕式在浙江大学举行。
2015年4月,郑树森院士研究团队在国际著名消化学杂志《Gut》在线发表了题为“Liver transplantation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beyond the Milan criteria”的研究论文。该论文第一作者徐骁教授。
2015年4月17日,中国工程院钟南山院士及广州医科大学张雅洁副校长一行访问医学院。
2015年4月17日下午,浙大求是大讲堂暨医学院“名师名医大讲堂”第八期——钟南山院士报告会于在紫金港校区举行。
2015年4月25-26日,受人民卫生出版社委托、由浙江大学病理学与法医学研究所承办的“十三五”规划教材《法医病理实验指导》定稿会在医学院召开。
2015年4月29日,浙江大学医学院与东欣(杭州)医院合作签约暨浙江大学国际医院揭牌仪式在医学院举行。
2015年5月6—8日,由浙江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承办的“脑科学前沿-学科交叉与新技术”西湖论坛会议顺利召开。
2015年5月12日上午,浙医儿院浙医四院联合儿童中心正式成立。
2015年5月12日,医学院在浙江大学“歌咏求是•筑梦中华”主题合唱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2015年5月10至21日,段树民院长率团访问了英国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阿伯丁大学(University of Aberdeen)、爱丁堡大学(University of Edinburgh)、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和卡迪夫大学(Cardiff University)。
2015年5月13日,中共浙江大学委员会决定,刘利民同志任中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委员会书记。
2015年6月3日,学院与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并挂牌“浙江大学精神卫生中心”。
2015年6月5日,加拿大渥太华大学(University of Ottawa)医学院院长Jacques Bradwejn、国际合作与交流处院长助理王育玮、医学院教授Diana Koszycki、加拿大驻上海总领事馆领事Majid Dellah等一行5人访问了医学院。
2015年6月17日下午,邵逸夫医院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国际医疗中心揭牌仪式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与上城区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举行。
2015年6月,罗建红教授课题组在Cell Research期刊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Activity-induced synaptic delivery of the GluN2A-containing NMDA receptor is dependent on endoplasmic reticulum chaperone Bip and involved in fear memory”。
2015年6月30日-7月1日,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University of Alberta)医学院院长Richard Fedorak等一行6人访问了医学院。
2015年7月1日上午,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医学院、自然与艺术学院“四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钱煦教授应邀来我校进行题为“谈美国一流大学学科建设—以生物医学工程为例”的竺可桢杰出学者公众讲座。
2015年7月1-9日,医学院华家池校区临床技能中心考点成功举行2015年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同时,国家医学考试中心组织专家组对本考点申报国家级“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与考官培训基地(临床类)”进行了实地评估。
2015年7月17日,2015年浙江大学医院工作会议召开。
2015年7月26日,第五届全国八年制医学生论坛顺利召开。
2015年8月29日,浙江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博士后专家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举行。
2015年9月14日,中共浙江大学委员会决定,朱慧同志任中共浙江大学医学院委员会委员、副书记(兼)。
2015年9月21日,日本山梨大学島田眞路校长一行五人访问了浙江大学医学院。
2015年9月22日,中共浙江大学委员会、浙江大学决定,成立医院管理办公室(正处级),朱慧任医院管理办公室主任。
2015年9月22日,欧阳宏伟任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筹)院长(兼);鲁林荣任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筹)副院长。
2015年9月22日,内蒙古民族大学以陈永胜校长为首的代表团一行14人访问了医学院。
2015年9月,吕卫国教授获“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2015年10月15日,附属一院入选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
2015年10月22日上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生科院副院长Robert Ford教授一行访问了医学院。
2015年10月22日—23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兼WU中国健康促进中心执行主任Anke Nolting教授、基辛格博士眼科医生Stanley Chang教授等访问了医学院。
2015年10月22日,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医学院负责中国事务副院长Doris Young教授访问了医学院。
2015年10月23日上午,德国巴伐利亚州教育部州务秘书Bernd Sibler, 科研和国际事务主任Michael Mihatsch以及雷根斯堡大学校长Udo Jakob Hebel等一行五人代表团访问了医学院。
2015年10月26日,香港华懋集团执行董事兼市场部总监龚中心女士、执行董事兼行政部总监龚因心女士;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神经学系主任Bruce Ransom教授以及国际发展部主任Jody Y. Li博士一行访问医学院。
2015年10月23-24日,医学院在浙江大学2015年田径运动会上获教工组团体总分第一名。
2015年,附属第二医院脑胡颖红主任荣获“全国医德标兵”荣誉称号。
2015年10月31日,在2015协和住院医师国际论坛暨第五届西湖论坛上,附属第一医院成为“中国住院医师培训精英教学医院联盟”创始成员单位。
2015年10月24日,杨巍副教授的“NMDA受体膜运输调控及磷酸化调节机制”论文荣获中国生理学会张锡钧基金青年优秀论文一等奖。
2015年11月9日,王伟林任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医学院副院长(兼)。
2015年11月9日,中共浙江大学委员会决定,顾国煜同志任中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委员会书记;吕卫国同志任中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委员会书记。
2015年11月13日,第12届亚洲线粒体生物医学及研究学会国际会议在紫金港校区举行。
2015年11月20日,陈鹏飞等同学的《关节软骨组织工程生物医学材料研究》获得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2015年11月23日,浙江大学与多伦多大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医学联合研究所”成立。
2015年11月25日,刘伟教授研究组在Cell子刊Molecular Cell在线发表研究论文“AMPK-Dependent Phosphorylation of GAPDH Triggers Sirt1 Activation and Is Necessary for Autophagy upon Glucose Starvation”。
2015年11月25—12月2日,医学院副院长李晓明、副书记陈国忠等一行访问了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西澳大学、麦考瑞大学和悉尼大学,与这四所学校就学生交流、联合办学和科研合作等事宜进行了深入交流。
12月2日,丹麦哥本哈根大学Hickson教授团队与附属二院沈华浩教授团队首次发现肿瘤细胞在有丝分裂期存在DNA复制行为,其研究论文“Replication stress activates DNA repair synthesis in mitosis”(doi:10.1038/nature16139)Nature杂志在线发表。
2015年12月5日,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研究会2015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紫金港校区举行。
2015年12月,附属第一医院郑树森院士课题组在国际著名材料学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影响因子11.805)发表题为Self-Assembling Prodrugs by Precise Programming of Molecular Structures that Contribute Distinct Stability, Pharmacokinetics, and Antitumor Efficacy的研究论文,徐骁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王杭祥副研究员。
2015年12月15日下午,金德水同志参加了医学院科研办公室和公共技术支撑体系联合支部“三严三实”专题组织生活会。
2015年12月15日下午,杏林学长沙龙第一讲成功举办,第一讲主讲嘉宾——77级校友、新加坡国立大学牙学院副院长曹彤作了《在口腔医学学生就业和创新之间的思考》为主题的报告。
2015年12月16日下午,医学院举行第四届教职工、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2015年12月,《Autophgay》杂志(IF=11.753)在线发表了沈华浩课题组研究论文:“Autophagy Is Essential for Ultrafine Particle-Induced Inflammation and Mucus Hyperproduction in Airway Epithelium”。该论文陈志华副研究员、吴银芳硕士为共同第一作者,沈华浩教授、李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12月18日下午,医学院举行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报告会,邀请了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党组成员、研究室副主任张国强同志为学院党委中心组成员、全体管理干部、各支部书记、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
2015年12月23-25日,医学院获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临床类别)实践技能考试与考官培训基地授牌。
2015年12月24日,2015年度浙江大学医德医风奖评选揭晓,附属儿童医院石卓、附属第一医院周建英、附属第二医院胡颖红、附属妇产科医院黄夏娣、附属邵逸夫医院傅国胜获“浙江大学好医生奖”;附属第四医院沈秀兰、附属邵逸夫医院邵红玉、附属第二医院项海燕、附属妇产科医院徐鑫芬、附属第一医院高春华获“浙江大学好护士奖”。
2015年12月28日上午,“公共健康协同创新中心”在嘉善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签约揭牌。
2015年12月29 -30日,由公共技术生化平台宋兴辉副主任领衔的“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建设与管理”项目荣获2014-2015年浙江省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成果一等奖。
2016年1月8日,黄河教授主持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关键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荣获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16年1月8日上午,郑树森院士和李兰娟院士共同领衔的“终末期肝病综合诊治创新团队”项目荣获2015年国家科技创新团队奖。这是浙江省医学领域所获得的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
2016年1月,由附属第二医院张建民教授领衔的神经内外科脑血管团队研究课题《脑卒中的病理机制及诊治策略研究》荣获2015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2016年1月,2015年浙江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第二医院薛静荣获特等奖,基础医学系邱爽、附属妇产科医院张丹荣获三等奖,医学院荣获组织奖。
2016年1月9日-18日,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建红携医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智、医学院副院长李晓明、公共卫生系副主任夏大静等访问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渥太华大学、麦吉尔大学、阿尔伯塔大学和不列颠属哥伦比亚大学,代表团分别与五所院校就学生交流、教师培训、联合办学等达成了合作意向。
2016年1月30日,李兰娟院士主持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治研究的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项目获得了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2016年2月27日,在浙江省卫计委主任杨敬和维多利亚政府卫生部长Jill Hennessy的见证下,医学院和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医学院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医学教育、研究和临床医疗领域开展合作。
2016年3月9日,医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智、副院长方向明一行访问了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
2016年,由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虞朝辉教授和厉有名教授领衔完成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和诊治的研究》项目荣获2015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
2016年3月,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教授荣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重大贡献奖,附属邵逸夫医院傅国胜教授的“优化内皮祖细胞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医药学部副主任陈忠教授的“缺血性脑损伤的药物治疗新靶点及意义”、遗传所管敏鑫教授的“线粒体功能障碍在母系遗传性高血压和聋病中的致病作用机制研究”项目分别荣获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2016年3月8日,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在公共卫生学院朱善宽教授等陪同下专程参观访问了斯坦福预防研究中心(SPRC,Stanford Prevention Research Center)。该中心与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慢性病研究所(CDRI,Chronic Disease Research Institute)于2015年合作共建“WELL-China”项目,朱善宽教授为项目的中方负责人(PI)。
2016年3月17日,浙江大学与上海宋庆龄基金会-鲁家贤、高文英专项基金启动“浙江大学基层医院儿科医学临床技能培训”公益项目。附属儿童医院作为公益项目的申请方,将为浙江省及黄山市90家县级及市辖区的基层骨干医护进行免费培训。
2016年3月2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段治文教授为学院党委中心组及全体党员做了题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的专题辅导报告,这也标志着学院“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系列学习活动的正式启动。
2016年3月30日,陈周闻同志任中共浙江大学医学院委员会委员、副书记;丁国庆同志任中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委员会副书记兼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书记。
2016年3月30日,陈作兵、郑敏任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王志康任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张松英任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副院长;程晓东任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副院长。
2016年4月13日,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细胞神经科学系Harry W.M. Steinbusch教授、荷兰林堡省副省长Twan Beurskens等一行五人访问了医学院,医学院和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正式签订了合作备忘录。
2016年4月15日,198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Bengt I. Samuelsson教授作客 “浙江大学学术大师大讲堂暨医学院杏林论坛系列学术报告”,作了题为《Prostaglandins and Leukotrienes in Health and Disease(在健康和疾病中的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的报告。
2016年3月30日至4月2日,罗建红副校长率领我校医学代表团访问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随同出访的有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孙毅、附属口腔医院院长王慧明、附属第一院副院长沈晔、附属第二院党委副书记项美香等相关领导。代表团出席哥伦比亚大学“Wu中心”的成立仪式,旨在支持和推动哥大和中国,尤其是和浙江大学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广泛合作。
2016年4月18日,医学院公共技术平台获浙江大学2015年度“青年文明号”称号。
2016年4月19日下午,严建华副校长率学校科研院和研究生院各职能单位领导一行到医药学部进行调研和指导工作,就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实验基地、研究生培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对医药学部科研与学科发展与建设做了重要指导。
2016年4月20日下午,医学院举行2016年科学年会。
2016年4月26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副教务长、医学院院长Trevor Young教授一行五人代表团访问了浙江大学医学院。
2016年4月28日,为贯彻学校关于加强医工信领域学科交叉合作的有关部署,医学院举行医工信合作交流研讨会。
2016年5月3日下午,医学院首届毕业生、四校合并后首任医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宜张的个人传记——《究脑穷源探细胞陈宜张传》在沪首发。、
2016年5月13日上午,浙江大学与绍兴市人民政府举行医学合作续约仪式。
2016年5月13日,2016年度浙江大学医学院合作医院工作会议召开,会上颁发了合作医院27个优秀学科奖。
2016年5月17日,德国夏洛蒂医学院院长Axel Radlach Pries教授,国际部 Zhonghua Helmke 女士一行访问医学院。
2016年5月18日,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医学院分管中国项目副院长Doris Young教授访问医学院。
2016年5月19日,德国慕尼黑大学国际交流办主任Stefan Lauterbach等一行5人代表团访问医学院。
2016年5月19日,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医学院Swetland基金会负责人Ruth Swetland Eppig女士,Marianne Elizabeth Eppig女士和全科医学教授Li Li一行访问了浙江大学医学院。
2016年5月20日,浙江大学附属二院国际网络医学中心暨广济网络医院(一期)项目启动。
2016年5月20日,管敏鑫、杨小杭、李晓明、吴志英四位教授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双聘为正教授。
2016年5月26日,生殖遗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顺利通过验收。
2016年5月28日,医学院举行田径运动会。
2016年26日下午,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卫生部副部长Carl Amrhein等一行4人访问医学院,参观了附属第四医院,双方交流了医院建设的经验。
2016年5月29日,医学院举行“先锋学子”全员培训计划启动仪式暨“遵党纪、守党规,做合格共产党员”专题讲座。
2016年5月30日,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台江分院正式揭牌。
2016年6月,医学院田梅教授、求是高等研究院/医学院双聘教授胡海岚获第十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2016年6月3日,医学院党委开展了浙江大学医学院“两学一做”井冈山干部培训活动。
2016年6月13日,医学院教职工交流吧启动试运营。
2016年6月24日下午,医学院举行建党95周年“两学一做”专题报告暨先进表彰大会。
2016年6月下旬,医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智一行5人访问了日本山梨大学、理化学研究所和科学振兴机构。
2016年7月4日上午,由浙江大学医学院承办,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师资培训暑期专题进修班举行开班仪式,培训时间为28天。
2016年6月17日-20日,在2016年学术会议暨首届MBBS项目青年教师英文讲课大赛中,医学院赵璐老师以临床组第一名的成绩获得特等奖。
2016年7月8日-9日,2016年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举行学术研讨会。
2016年8月1日上午,医学院2016年暑期教育教学务虚会议顺利召开。
2016年8月13日,浙江省政府授予医学院基础医学系刘伟教授、附属第二医院肿瘤学黄建教授2016年度“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2016年8月29日,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派遣至美国国立转化医学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Advancing Translational Sciences ,NCATS)学习的重症医学科医生徐妙,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Nature Medicine发表了一篇影响因子高达30.357的论著,题为“identification of small-molecule inhibitors of Zika virus infection and induced neural cell death via a drug repurposing screen”(抗寨卡病毒感染及治疗其引起的神经细胞坏死的小分子药物的研究)。
2016年9月14日,加拿大不列颠属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院长Dermot Kelleher,分管科研副院长Robert McMaster和妇产科教授Peter Leung访问医学院。
2016年9月28日,医学院党委书记黄河主持召开党委中心组“两学一做”学习会,专题学习习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学院全体党委中心组成员及教工支部书记参加了学习会。
2016年10月19日,医学院举行安全知识培训暨G20安全工作先进表彰会。
2016年10月20日,浙江大学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公共卫生学科战略合作启动仪式举行。
2016年10月21日,沈颖教授的“运动和精神疾病的小脑调控机制”项目和徐骁教授的“肝移植原病复发的分子机制及防治研究”项目分别获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2016年10月22日下午,医学院杏林学长沙龙第三讲暨86级校友学弟学妹见面会举行,鲁青、林平、洪传坤、徐靖宏和丁立祥五位学长自主分享和答疑,旨在搭建优秀学长与在校学生的交流平台,发挥学长的传帮带作用,传承育人文化,弘扬浙医精神。
2016年10月24日下午,69名浙江大学医学院在金华校友齐聚金华市中心医院,共同举办金华校友分会换届大会。
2016年10月26日,医学院召开党委中心组“两学一做”学习会,公共卫生系党总支书记吴弘萍作了题为《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解读报告。
2016年11月9日,医学院党委中心组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2016年11月8日,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务长Margaret Sheil和墨尔本大学负责国际事务协理校长Simon Evans一行访问医学院。
2016年11月7日到9日,医学院代表团访问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李光前医学院、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研究生院、新加坡国立大学杨潞龄医学院和黄廷芳国立医院。代表团成员包括许正平副院长、党委副书记陈周闻和院长助理张宏等。
2016年11月17日,90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原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陈宜张回医学院,为母校师生作了浙江大学“学术大师大讲堂”暨医学院杏林学长沙龙、名师名医大讲堂报告——《神经元的细胞周围调制和脑功能》。
2016年11月10日,周煜东教授研究组在Journal of Cell Biology在线发表论文(DOI: 10.1083/jcb.201605046)。该论文报道了在神经系统发育特定阶段星形胶质细胞中TLR4-MyD88-ERK通路的激活对兴奋性突触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
2016年11月28日,申通快递有限公司总裁、浙江盈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小英女士向浙江大学捐赠人民币肆仟万元,设立“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陈小英医学教育教学奖励基金”。
2016年,医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再次获批准项目数和批准经费数全校第一,获批项目247项,批准直接总经费1.18587亿元。
2016年11月28日,比利时弗兰德省鲁汶大学医学院再生工程学Thorrez Lieven教授和细胞分子学Callewaer Geert教授访问了医学院。
2016年12月5日,医学院举行2016年教育大会暨医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受聘仪式。
2016年12月6日下午,绍兴浙江大学校友会医学分会第二届理事会会议在绍兴举行。
2016年12月28日,2016年度浙江大学医德医风奖评选揭晓,附属第二医院严敏、附属邵逸夫医院吴加国、附属妇产科医院何荣环、附属儿童医院陈志敏、附属第一医院金洁获“浙江大学好医生奖”;附属第二医院金静芬、附属第一医院赵雪红、附属邵逸夫医院胡宏鸯、附属妇产科医院徐凌燕、附属第四医院盛洁华获“浙江大学好护士奖”。
2016年12月31日,戴慧芬任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副院长。
浙江大学医学院简介:
浙江大学医学院位于历史悠久、文化荟萃、包容并蓄的浙江杭州。其前身是由1912年创办的浙江医学专门学校(国人最早自办的西式医学院校)和1945年创设的国立浙江大学医学院合并而成的浙江医学院,1960年升格为浙江医科大学,1999年,在浙江大学并校发展次年,重组成立了浙江大学医学院。
融合百年学府气韵,汇集鸿儒大师所成。学院秉承“仁心仁术、求是求新”的院训,以“仁爱、求是、创新、卓越”为核心价值观,在百年岁月长河中书写了波澜壮阔的育人传奇,为社会培育了大量优秀医学人才,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优势特色鲜明、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成绩卓著的一流医学院校。
延揽优秀师资,汇聚科学英才。学院切实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现有教授及正高职人员1031人,博士生导师497人,硕士生导师1097人。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含兼职)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兼职)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含特聘、讲座、青年项目)1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5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人。
不断锐意创新,培育医学人才。学院以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为使命,形成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全员育人培养模式、全过程教育生态圈和全方位教学互动机制,打造课程、科研、实践、文化、心理等十大育人平台。现设有基础医学院、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第四临床医学院、妇产科学院、儿科学院、口腔医学院、护理系11个院系,拥有7家直属附属医院、8家非直属附属医院,另有转化医学研究院和浙江大学医学中心。现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生物学、公共管理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个博士后流动站。获国家首批卓越医学人才培养项目和首个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项目,建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拥有一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和视频公开课、中国医学教育慕课联盟首批规划课程,以及国家规划教材主编、副主编。现有在读医学生近7000人,其中本科生2300余人,硕士研究生2000余人,博士研究生1900余人,留学生600余人。
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国家科技发展。学院坚持立足浙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高端谋划、深度融合、优化合作、精准帮扶,逐步实现高层次、高品位、高质量的社会服务大格局。注重学科与科研发展的顶层设计,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实施、重大成果产出及高水平科研基地建设。拥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45个。拥有一批国家级高水平科研基地,包括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1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3个。在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获科研经费总额等主要科研指标稳居国内医学院校前列,近二十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科技发明奖20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
聚焦全球开放发展,网罗国际办学资源。学院响应国家宏观战略,围绕学校总体规划,与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多伦多大学等海外30多所高水平医学院校及研究机构合作,形成了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的国际交流格局。组织成立有全省各地、北上广、澳洲、北美等校友机构,链接全球校友,构筑发展共同体。
百年励治苦馏香,盛世砥砺更吐芳。学院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精进育人、弦歌不辍,不断探索医学创新发展道路,为建成世界一流医学院奏出时代最强音。
 
浙江大学医学院联系方式:
地址:浙江杭州余杭塘路866号   
电话:0571-88208020   
传真:0571-88208022
邮箱:zhouzeyong@zju.edu.cn
 
浙江大学医学院发展历程:
浙江大学医学院的前身是由1912年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浙江医学专门学校和1945年8月创设的国立浙江大学医学院两所学校合并(1952年2月)而成的浙江医学院,1960年4月改名为浙江医科大学。在近一个世纪的光阴荏苒中,几易校名,几易校址,多次沉浮,历经沧桑,发展至今。
以下按照年代顺序:浙江医学专门学校到浙江省立医学院;国立浙江大学医学院;浙江医学院;浙江医科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浙江大学医学部共六个部分进行叙述:
一、浙江省立医学院
(一)浙江医学专门学校的创建到浙江省立医学院
  1912年 韩清泉等于6月1日创建成立浙江医学专门学校。是年夏季即开始招生,第一期招生60名,是我国自办最早的医学专门学校之一。韩清泉为首任校长。
  韩清泉,浙江慈溪人,从日本学医归国后,任浙江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前身)校医。韩清泉等决心兴办中国自己的学校,培育祖国的医、药人才。
  l913年 学校又增设药科,为我国最早创办的药学专业。校名也因之改为浙江公立医药专门学校。
  1914年 在浙江病院修建新屋,作为临床实习教室和细菌、医化、化学实验教室,并作为分校和临床实习医院。
  l920年 浙江省政府拨款7万元,购刀茅巷地30余亩,建楼房3座,平房20余间,自建校舍。次年7月落成。
  1925年6月 因参加“五卅”运动,杭州广济医学专门学校2个班的学生愤而脱离学校。
  1927年8月 浙江省政府把浙江公立医药专门学校改名为浙江省立医药专门学校。
  1928年9月 教育部长蒋梦龄以学校设备太差,无发展前途为由,令学校停止招生,逐年结束。
  1931年5月 由于医专校友、社会人士及在校师生的反对,教育部撤销1928年的停止招生命令,继续招生。
  1931年8月 依照教育部修正专科学校组织法,更名为浙江省立医药专科学校。
  1932年9月 利用办校基金6万余元,筹建附属医院。次年8月,建成门诊部及附属医院新房二幢,设置病床104张。
  l936年 又征购校西、校北民房,将原校址从35亩扩充至83亩余,添建学生宿舍、膳厅、教室、研究室及运动场等,次年8月落成。
  1937年 抗日战争爆发。10月,学校为避免战争空袭,部分学生移至玉泉及灵隐上课,11月12日晚,浙江省府决定各医院、学校于五日之内向浙西撤退,医专决定迁往淳安,12月再迁至缙云。
  1938年春,迁往临海。
  1939年8月 临海校舍遭敌机轰炸,物资受到部分损失,学校改迁至天台。是时,适值英士大学成立,奉令医专停止招生,改组为英士大学医学院。学校再次停办。
  1941年春,天台告急,学校迁至缙云壶镇,次年 学校再迁回临海。
  1943年 由于重庆等地的校友及校内师生的反对,浙江省教育厅被迫同意医专恢复招生。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1946年夏,浙江医专开始迁回杭州。
  1946年1月 第一批学生回杭州。因杭州沦陷期间,原刀茅巷校园各建筑设施均被拆毁,校舍荡然无存,只能再暂借玉泉、灵隐部分庙宇作为临时校舍,开始复课。获校友王肇康帮助,用联勤总部第二十二后方班部分房屋作校舍(即湖滨校区西南部分)。
  1947年春 浙江省教育厅拨款,购置孩儿巷民房二座,修缮后作为附属医院,设病床100张,同时,开设门诊。
  1947年夏,升格为浙江省立医学院,开始招收六年制新生。
  1949年5月3日 杭州解放。杭州市军管会任命晏莊为军事代表,以学生7人,教师7人,组成了临时院务委员会。10月,改为正式院务委员会,委员17人,主任委员黄鸣驹,代行院长职务负责领导学校工作。
  1951年10月 政务院任命省卫生厅厅长洪式闾兼任院长。
  1951年 学院接办广济医院。10月孩儿巷附属医院改为妇幼保健院。为了便利专科实习,把广济医院作为外科教学医院,省立杭州医院作为内科教学医院,浙江省立医学院接管时全院有教职工169人。其中有专职教师46人(教授有王维松、高品璋、储镐,石华玉、朱焱、厉矞华、黄鸣驹、于达望、汪良寄、顾学裘、章志清等14人;副教授有惠云身、周鸣铮、吴燮灿、徐佩璜等13人,讲师5人,助教14人);兼任教师11人,教辅2人,职员(包括医务人员)85人。在校学生总数为449人,其中医本科l77人,药科71人,医专科201人。全院图书馆藏书仅1265册,其中中文图书343册,外文图书922册。校舍建筑面积3180平方米。
(二)建校初期的教学概况:
  1912年建校初期,全国尚无统一医学教育体制,课程设置主要仿效日本的医科大学。 医科的主要课程有国文、德文、解剖、生理、组织、胚胎、细菌、医化、药物、病理、法医、外科内科、妇科、产科、儿科、眼科、耳鼻科、皮肤花柳病、卫生学等。药科的主要课程有国文、德文、化学、物理、细菌、矿石、药用植物、机械制图、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拉丁文、卫生化学、制药化学、调剂学、生药学、药局方等。讲课内容亦全部取材于日本,教员皆为日本留学生或日本人。
  教材方面,建校初期无固定的教科书。至20世纪40年代前后始有教员编的课本。如盛在衍等编的内科全书,当时列为大学丛书,其它如内科学、局部解剖学、实验外科总论、皮肤病学、定量分析化学、制药化学、毒物分析化学、生药学、卫生学等先后都有学校教师编成的课本,但没有规定是学生必备的课本。至1947年后医学院采用英美原版教本或印讲义。
  外国语课,建校初期,德文为在校学生必修外国语。后来又增设英文、日文选修课。至抗日战争胜利后,始以学英文为主要外国语,同时,以德文为第二外国语,或选学日语。临床实习时,主讲教员所用的诊断和处方的主要术语,都采用拉丁文。初期,外科、妇产科等教员为日本人,上课或实习时,则用日语,重要处还用德文解释。在校学生,大多都可阅读原版书籍。至1947年 部分课程,如微积分、普通化学均用原版教材,并用英语进行教学。
  公共卫生课,除在校内授课外,还与杭州市政府合作,杭州下城区4千余户(2万余人口),作为卫生实验区,供学生实习公共卫生,并由医师带领学生到郊区农村实习乡村卫生。
  实验课,由任课教员指定实验内容,由助理员带领实验。建校初期实验室装备简陋,至1939年抗日战争期间才有医科的医化、解剖、细菌、病理等实验室。相比之下药科的设备较充足,在1919年以后,药科即备有真空泵、偏光仪等当时国内较稀有的设备。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教育部和卫生部对医学院校的教学有了新的规定。学院从1950年第一学期开始分系,满四年课程之后,医本科分为内科、外科、公共卫生三系、内科五年半,外科仍为六年毕业,公共卫生系改为五年毕业。药本科三年级后,分为药剂、药物化学、生药、分析检定四系,仍为四年毕业。
  1951年7月,中央卫生部颁布医学院本科各学系试行课程表。医本科一、二、三年级,从该学期起,完全遵照部颁课程表计划进行。
  新生入学资格,建校初,以旧制中学毕业者为投考资格,录取后,医科学习四年毕业,药科学习三年毕业。自1926年开始,医科添设预科,招收新生,以初中毕业者为报考资格,在校学习六年毕业(预科一年 本科五年),同时招收旧制中学毕业生或普通高中二年级生,在校学习五年毕业。1947年后,招收高中毕业生,医本科学习六年 药科学习四年毕业。学校创办时,仅有教员11人。1937年 学校有教授、副教授、讲师53人。抗日战争后的1948年 有教授、副教授、讲师32人及兼任教员15人。
  学校每年招收新生一次,医科每次招收40名左右,药科每次招收20名左右。自1912年至1949年的37年中,学校共培养了医科、药科毕业生1116名。
  为增长办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自韩清泉任校长起,至1925年计有六次共7人赴日、德考察。在1936年王佶任校长时,又派5人分二次赴日考察和研究。
二、国立浙江大学医学院
(一)创建与沿革
  1945年8月 抗日战争胜利。教育部决定在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和武汉大学分别增设医学院。
  1946年4月 教育部拨款2亿元旧法币(约合十万美元)为浙江大学医学院开办费。是年初,浙江大学总校从贵州复员杭州后,医学院招进首批学生,共27名。医学院院址在大学路浙江大学老校址内。
  当时,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邀请李宗恩组建浙江大学医学院筹备小组。筹备工作开始不久,李宗恩因受聘为北京协和医学院院长并主持协和复校工作,因此,推荐王季午主持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筹备工作。
  浙江大学医学院在招生的同时,开始着手筹建附属医院。
  1947年3月 教育部正式批准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为王季午。
  1947年11月1日  在杭州银洞桥田家园九号,建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现在的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名为浙大医院,正式对外收治病人。门诊部设内、外、妇产、小儿、眼、耳鼻喉、皮肤等七科。住院部分设头等、二等及三等病房,病床共60张。此外尚有药房、放射、病案(门诊及住院病案并存)、手术室、营养室、图书馆。图书馆中各科的国内外主要杂志基本订齐。医学院教师与医院医师大都相互兼任。
  1949年5月3日  杭州市解放。浙江大学医学院与附属医院由军管会文教组接管。
(二)教学概况
  国立浙江大学医学院,学制七年 包括医预科二年 医本科五年(前两年为医学基础课;后三年为医学临床课),浙大其他六个学院(文、理、工、农、师院、法学院)的学制均为四年。
  从1949年第一学期起,学制改为六年 医预科二年缩为一年。招生数由20余名增至80名。
  浙江大学医学院采用学分制,学生至少修满252分,始得毕业,每学生每学期所修课程除特殊情形外,不得少于14学分,也不得超过27学分。而文、理、农三院学生则只需修满132学分,工学院、师范学院两院学生至少修满142学分,法学院学生至少修满166学分即可毕业。
  为把浙江大学医学院办成国内一流医学院,学校把竺可桢校长倡导的求是精神和协和的严谨风范融为一体。学校在具体实施时,采取三大措施:
  1、学生的培养,实行因材施教,严格要求高质量,实行淘汰制,宁缺勿滥。第一届新生入学时27人,到毕业时仅剩13人。
  2、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临床基础知识。浙江大学有高水平的文、理学院,是医预科生学习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学生不仅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基础,而且有扎实的人文科学的基础知识。如生物系的实验胚胎学、高级细胞遗传学、实验进化学、原生动物学,都是国内医学院校最先设置的课程。
  3、聘请名教授任教和指导。医预科二年 聘请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教授担任主任。著名生物学家的贝时璋教授讲授比较解剖学、蔡堡教授讲授实验胚胎学。当时,浙江大学医学院的解剖、生理、胚胎学、生物化学、病理、微生物、寄生虫学、药理等学科的师资力量与教学质量,在国内堪称一流。
  临床各学科也有全国著名的专家、教授,包括郁知非、张沅昌、夏镇夷、伍正谊、项全申等,其中多数都是协和医学院毕业的。当时,浙江大学医学院在国内享有较高的学术声望。
  浙江大学医学院自1946年秋起至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止,共招学生6届。
三、院系调整以及两校合并的浙江医学院
  1952年2月 全国高等院校进行第一次院系调整,浙江省立医学院与国立浙江大学医学院合并,定名为浙江医学院。
  两校合并后,有教职员工336人,其中专任教师149人,包括教授34人,副教授l 7人,学校成立院务委员会,主任委员是黄呜驹,委员14人。
  1952年3月 任命洪式闾兼任浙江医学院院长,周林为副院长。
  同年暑假期间续招三年制内科专修科和外科专修科新生各60名,招收二年制药学系专修科新生40名。
  两校合并后对附属医院也进行了调整。以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为附属第一医院,作为内科重点教学医院,有工作人员16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85人(包括医师30人,护士40人,其它15人)。病床134张,其中内科88张,眼科24张,耳鼻喉科22张。以广济医院作为附属第二医院,为外科重点教学医院,有工作人员20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03人(包括医师38人,护士51人,其他14人)。有病床208张,其中外科191张,妇科7张、皮花科5张、牙科5张。1951年建立的浙江省妇幼保健院,于1953年8月分儿科和妇科。
  1952年起 学校开展向苏联学习的活动,在学生中也普遍开设俄文,停开英文课。
  1954年2月 浙江省妇幼保健院分别成立浙江儿童保健院和浙江妇女保健院。
  1954年8月 召开教学会议,取消了原内科、外科、眼科三系,合并成医疗系,取消了原生药、药剂、化学,分析鉴定四系,合并成药学系,原公共卫生学系,改为卫生系。
  1955年1月 成立校刊编审委员会, 2月《浙医》院刊正式出版。
  1955年8月 进行了全国性的第二次院系调整。根据中央卫生部的指示,将浙江医学院卫生系三年级学生并入四川医学院;将药学系本科四年级学生并入上海第一医学院;二年级学生并入北京医学院。共调出学生278名,其中卫生系161名,药学系117名。调出教师45名:有药学系教师29名,包括教授2人,副教授2人,调往沈阳药学院、南京药学院、上海第一医学院;有卫生系教师16人,包括教授3人调往四川医学院。院系调整后,浙江医学院成为国内医疗专业最大的单科医学院校之一。当时,在校学生有2633人,教职人员435人。
  1956年5月 国务院任命王仲侨教授为浙江医学院院长
  1956年9月6日  中共浙医第一届党代表大会召开。改选了党委会,周林为党委书记,杨泮星为副书记。
  1958年初,学校支援温州医学院的创办,各教研组共抽调了55名教学人员,其中有教授1名,副教授5名,调往新成立的温州医学院,并赠送外文版图书1267册,30多架显微镜等仪器设备。
  1958年12月20日  召开了中共浙医第二届代表大会。选举霍亚夫为党委书记,林尧、彭祖德为党委副书记。
  1958年 创办了《浙江医学院学报》为季刊,1959年改办双月刊。
  1960年 成立微生物研究所,后更名为传染病研究所。
  1960年 学校恢复开办药学系,招收新生60名。
  1960年2月 召开了学校第三届党代会。大会选出9名新的党委成员,霍亚夫为书记。
四、浙江医科大学
  1960年4月 浙江省委决定,浙江医学院改名为浙江医科大学。把浙江中医学院、浙江中医院、浙江中医研究所、浙江医学科学院、浙江医疗仪器厂等单位均合并在浙江医科大学的管辖范围,实行统一领导。
  浙江医科大学成立,使学校的规模和专业设置有了很大的发展,已成为一个多学科的医科大学,设有医疗系、药学系、卫生系、中医学院等4个院系和工业卫生、外文、生物、化学、物理、口腔、儿科等7个专业。在校学生的规模发展到3700人。附属医院为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二医院,浙江省儿童保健院更名为浙江大学附属儿童保健院,浙江省妇女保健院更名为浙江大学附属妇女保健院。
  1960年暑假,招收11个学科专业的新生600多人。9月,学校开办了夜大学,招收医疗系专修科学生177名,学制为4年 达到专修科毕业水平。
  1961年 国家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对原有专业进行调整。将原来医疗、卫生、药学、中医、工业卫生、口腔、儿科、生物、化学、物理、俄语与专修班等11个专业调整为医学、药学、中医三个专业。
  1962年暑期起,药学系又停止招生。以后只办医学、中医二个专业。学校规模由3700人调整为1800人。
  1963年9月1日  省委决定将浙江医学科学院改为浙江卫生实验院,并与浙江医科大学分开,归省卫生厅领导。同时决定将浙江医科大学下属的中医学院、中医院、中医研究所从浙江医科大学划出去,合并成立浙江中医学院,由省卫生厅领导。
  1964年3月 召开学校第四届党代会,再次选举霍亚夫为书记。同时,浙江省委决定浙江省卫生厅厅长李兰炎兼任学校校长。
  1966年6月初,文化大革命波及学校。学校全面停课。
  1968年11月 成立学校革命委员会。主任缺额,副主任赵潘水、赵克吉。
  l969年4月 成立中共浙医大党的核心小组。赵潘水任副组长。1969年11月,在新昌县举办新医班,打算为以后创办新医大搞试点,共招收42名赤脚医生,学制一年。
  1970年4月和7月 增补霍亚夫、鲁川为校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党的核心小组成员。
  1970年7月 浙江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将浙江中医学院与浙江医科大学重新合并。仍定名为浙江医科大学,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招生。
  1970年11月 开始恢复招生。招收学生7l2名,其中有解放军学员近200名,学制一年。
  197l年1月 张庆三被任命为浙医大革委会主任,党的核心小组组长。
  1971年起,在余姚、慈溪、东阳、义乌、诸暨、新昌、海宁、海盐等县人民医院建立八个教学基地,建筑面积约4800平方米,投资25万余元。
  1973年 浙江省委决定浙江医科大学与浙江中医学院又分开。
  1973年秋,招收三年制学生466名。这是文化大革命中首批通过考试和推荐相结合录取的新生。到l976年至,招收四届学生,共2448名。
  1973年 学校决定恢复药学系,同年秋,由基层单位推荐和保送招收三年制新生。
  1975年10月 韩光任校革委会副主任,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从1966年---1969年四年间没有招生,从1966年---1977年11年间未招本科学生,少培养数千名医药卫生人才。
  但在十年中,四所附属医院从未停诊。在此期间,附属医院曾组织过1千多人参加的三次大型农村卫生工作队,在十多个县的广大农村进行巡回医疗。培训当地赤脚医生3千余名,卫生员5千余名。
  从1968--1976年 先后有31人随8批医疗队去非洲马里等国工作。
  1976年后,建立口腔系招收三年制工农兵新生。
  1977年7月12日  省委任命刘亦夫为浙江医科大学党的核心小组组长、校革委会主任。
  1977年11月 经省委批准,将党的核心小组改为党委会,任命余从善为党委书记,王德友为副书记。
  1977年底至1978年初,全国恢复高等学校统一招生制度。通过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招收本科生即医学系,口腔系五年药学系四年。
  1978年4月 浙江省委任命王季午、李茂之和李素为副校长。7月省委任命吴之岚为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
  1978年7月29日 浙江省委任命王耀亭兼浙江医科大学校长。1979年2月5日,浙江省委任命宋思纯为校顾问。
  1978年 先后成立了校学术委员会、校教学委员会、校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校专业干部业务技术职称评定委员会、校研究生学位评定委员会等。还恢复了教师、业务技术人员的考核和职称晋升制度。
  1978年 全国恢复研究生教育工作,我校为第一批招收硕士研究生单位。
  1978年 恢复了夜大招生。形成了在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的完整三个阶段体系。
  1979年3月10日  省政府任命王季午为浙江医科大学校长。
  1980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1年我校被批准为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1年8月l4日省委任命戴迪、金干为副校长。
  1982年11月23日  省委又任命戴迪、刘秀华为副书记。
  从1978年到1982年的六年中,学校处于文革后的恢复重建时期,各系修订教学大纲,编写教学实验和实习指导书,开展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医师上教学、医疗工作的第一线。由于采取上述一系列措施,教学、医疗质量不断提高,在卫生部组织的全国部分医学院校医学系毕业生的统考中,l982年与1983年均获第二名,1984年获第一名。
  1983年 开始为石油部代培临床医学系五年制学生。学生来源为全国各大油田所在地区的应届高中毕业生,经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是年秋,首批石油部新生60名入学。
  1984年1月 浙江省省委任命金干为校党委书记,郑树、刘秀华为副书记;任命郑树为校长,金干、丁德云、姚竹秀、沈成芳为副校长,王季午教授为名誉校长。接着,对系、部,处室和附属医院的党政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充实。
   1984年 创建临床医学工程系,学制三年。秋,30名新生入学。1986年 学制改为五年,招生数同前。
  1986年 恢复公共卫生系,学制五年。是年秋,30名新生入学。
  1986年 调整和新建12个研究所,即:基础医学研究所、传染病研究所、肿瘤研究所、心脑血管病研究所、环境与健康研究所、老年医学研究所、血液病研究所、计划生育研究所、临床药理研究所、药物研究所、人口研究所和医学教育研究所。
  1985年8月 医学营养系招生,学制5年。
  1986年10月 召开了学校第五届党代会。出席代表260名。选举金干为党委书记,郑树、刘秀华、陈昭典为党委副书记。
  1987年10月 19层三号教学大楼正式开工。1991年8月,高72米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耗资2300万元的19层三号教学大楼竣工投入使用。
  1987年12月8日  中国医学科学院与学校决定以我校12个研究所为实体,建立中国医学科学院浙江分院。郑树任分院院长,丁德云任分院副院长。
  1987年冬,筹建护理系,在护校毕业并具有三年以上临床实践的优秀护士中招生,学制三年。次年秋,30名新生入学。
  1988年 国家教委决定在全国15所医学院校中试办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我校也在其中之列。1988年秋,首届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22名新生入学。七年制学生,头二年委托浙江大学培养,使其受到足够的理科基础、现代实验技术和外语等的训练,第三年回校本部继续医学课程和临床学科的学习。
  1989年 香港著名实业家邵逸夫爵土捐资7000万港元,后又捐赠400万美元购置医疗设备,在杭州筹建综合医院作为学校附属医院。命名为邵逸夫医院。1994年5月,竣工开诊。该医院建成后,最初五年由美国罗马琳达(Loma Linda)大学医学院、医学中心协助管理,1999年移交中方管理。
  1991年3月 成立浙江医科大学儿科研究所。
  1991年3月 中共浙江省委任命吕世亭为党委书记,副校长。
  1992年1月 在原校中心实验室改建的基础上,建立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面向全省开放,为省级重点实验室。
  1992年6月 学校第六届党代会选举并经中共浙江省委批准任命吕世亭为党委书记,郑树、刘秀华、水泉祥为副书记;任命郑树为校长,吕世亭,丁德云、陈昭典、章锁江、高法根为副校长。
  1993年5月 经浙江省教委批准,成立浙江医科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设有成人学历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岗位培训等。
  1993年10月 成立第一临床医学院(医学一系、护理系、儿科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医学二系、营养系、妇产科系)和基础医学院。
  1994年 开始招收临床医学系儿科专业
  1994年12月 成立妇产科学、儿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学研究所。
  1994年10月 决定成立浙江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下设预防医学系、妇幼卫生系、卫生管理系、卫生检测中心。
  1996年 教育部批准浙江医科大学成立“国家理科人才基地”。
  1996年8月 正式成立儿科系。
  1996年10月23日  中共浙江省委任命黄书孟为浙江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李兰娟、李鲁、为副书记。
  1996年10月29日  浙江省人民政府任命陈昭典为浙江医科大学校长。黄书孟、水泉祥、章锁江、来茂德、余海为副校长,后又增补王珉元为副校长。
  1996年11月国家教育委员会成为“基础医学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于1998年开始招生基础医学专业的第一届学生。
  1997年 开始筹建基础医学专业。
  1997年5月 通过省政府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论证,确定传染病学、肿瘤学、医学分子生物学、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生物医学工程、外科学、药理学为七个重点学科。省人民政府决定,从1997年起五年内投入6000万元人民币(学校自筹6000万元,共计1.2亿元),用于浙江医科大学的重点学科项目建设。
  1997年12月 撤消原药学系建制,成立浙江医科大学药学院。下设药学系、药剂系、成教部。
  1998年2月 李兰娟教授主持的“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8年 组建基础医学医学专业并开始招生。
  1998年 国家教委批准病毒性传染病重点实验室设立博士后流动站
五、浙江大学医学院
  1998年9月15日 根据国务院指示,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成立新浙江大学。
  1998年11月 李继承教授主持的“人体腹膜间皮细胞的分型及其超微结构研究”获浙江省教育厅奖一等奖。
  1999年1月 阮冰教授主持的“散发性戊型肝炎的病原学和血清学研究”获浙江省医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999年1月 吴育连教授主持的“非同位素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研究人类胰腺癌的KI-67基”项目获浙江省教育厅奖一等奖。
  1999年2月 国家人事部批准,在浙江大学设立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999年7月 组建成立医学院。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陈宜张教授为医学院院长;任命李鲁为常务副院长;余海、郑树森、方理本、方平楚、姚耿东、张苏展为副院长。同时任命李鲁兼医学院党委书记、徐亮、赵金秀为副书记。
  1999年8月18日 附属口腔医院暨浙江省口腔医院成立。
  1999年9月 对医学专业进行调整,原7个专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护理学、医学影像学)减为4个专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
  1999年9月 增加培养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MM)、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MD)
  1999年9月 启动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MM)、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MD)的培养。
  1999年9月 浙江省器官移植重点研究实验室在附属第一医院组建成立。
  1999年10月 余应年教授获得九九年度何梁何利基金会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1999年12月 阮冰教授主持的“戊型肝炎的病原消长规律和血清抗体应答”项目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9年魏尔清教授获“宝钢优秀教师奖”。
2000年张苏展教授获“宝钢优秀教师奖”。
2000年2月23日,陈宜张院士捐资成立“徐仁宝——陈宜张奖学金”,每年捐资一万元奖励2位家境贫寒但品学兼优的本科生。
  2000年5月 郑树森教授主持的“肝肾联合移植的临床研究”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0年5月 黄丽丽等主持的“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机理研究”项目获浙江省医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00年6月26日 李继承教授主持的“人体腹膜淋巴孔的发现及中药治疗肝硬化腹水实验中的应用” 获浙江省教育厅奖一等奖
  2000年9月 临床医学专业停招五年制,普及临床医学七年制(医学硕士),共招收学生365名。
  2000年10月 成为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SMM)及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首批授权试点单位(MPA)。
  2000年12月20日 李继承教授主持的“人体腹膜淋巴孔的发现及其药物调控和中医治疗腹水机理研究”项目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01年1月传染病学科被评选为国家高等学校重点学科。
  2001年3月 卫生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研究重点实验室在附属第一医院成立。
  2001年7月 王建莉教授主持承担了国家教育部重大项目“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诱导免疫耐受及其在抗移植排斥中的应用”。
  2001年9月 彭淑牖教授“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的临床及实验研究”项目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1年9月李兰娟教授主持的“重型肝炎肠道微生态变化的研究”项目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1年11月 学校对医学院党政领导班子作了调整:姒健敏任常务副院长,李鲁(兼)、黄荷凤、陈智、郑树森(兼)、张苏展(兼)、何超(兼)任副院长。
  2001年11月26日 李兰娟教授主持的“重型肝炎肠道微生态变化的研究”获浙江省科技奖一等奖。
2001年12月19日 彭淑牖教授“刮吸手术解剖法的建立与多功能手术解剖器的研制”项目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
  2001年12月 郑树森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1年12月,成为全国首批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MPH)试点单位之一。
2001年胡讯教授被聘为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
2001年,姜槐教授获浙江大学竺可桢奖。
  2002年1月 增补罗建红为医学院副院长。6月18日学校党委决定:陈智任中共浙江大学医学院委员会委员、书记。
  2002年7月 王建莉教授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型趋化因子MIP-2?及受体CCR-II 1的功能及其机理研究”。
  2002年7月 王建莉、郑树森教授主持承担了国家教育部重大项目“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2002年7月 罗建红教授主持承担了国家973项目“活细胞单分子实时视见研究”课题。
  2002年8月 经卫生部批准,病毒性传染病重点实验室更名为卫生部传染病重点实验室。
  2002年9月 姜槐教授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电磁场对细胞的作用位点和作用机制以及对其干预和应用”。
  2002年9月 口腔医学专业停招五年制,改招口腔医学专业七年制(医学硕士)。
  2002年9月 生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外科学(普外)、内科学(血液病)、肿瘤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口腔临床医学等被批准为浙江省第四批重点学科;眼科学、免疫学被批准为浙江省第四批重点扶植学科。
  2002年10月16日 彭淑牖教授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2002年12月 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对我院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教学工作评估,成绩良好。
  2002年12月 郑树教授主持的“人群大肠癌癌前病变阻断及筛查方法优化的综合研究”项目获教育部国家科学技术一等奖提名。
  2002年12月 袁瑛教授主持的“HNPCC家系各可疑HNPCC家系的分子事件研究及可疑HNPCC家系诊断标准”项目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2年12月黄河教授主持的“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临床研究”项目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3年余海教授、曹雪涛教授指导的2002届博士毕业生王青青的博士学位论文《单抗导向的超抗原联合细胞因子基因治疗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免疫机理研究》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03年2月 开始试行基础医学整合教学改革。
  2003年2月 黄河教授主持的“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临床研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3年3月21日 医学院举行“浙江大学医学中心”建设论证会。
   2003年5月30日 李兰娟教授主持的“革兰阴性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及AmpC酶研究”项目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3年5月 长江学者于晓方教授在《SCIENCE》发表了题为“Induction of APOBEC3G Ubiquitination and Degradation by an HIV-1 Vif-Cul5- SCF Complex”论文。
  2003年7月 郑树森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承担了国家973项目“移植脏器慢性失功的免疫学应用基础研究”。
2003年9月在临床医学七年制99级学生中开始试行本博连读计划
  2003年9月 吴南屏教授等的“艾滋病毒重叠肝炎病毒感染综合防治研究”项目获浙江省教育厅奖一等奖。
  2003年10月 经国家人事部批准,基础医学、口腔医学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03年12月 姚克教授主持的“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机制及其防治研究”项目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3年11月11日 学校决定陈宜张教授不再担任医学院院长职务,同时任命巴德年教授为医学院院长。
  2003年12月 经统计附属第一医院发表SCI论文58篇,跻身全国医院20强,排名第5位。
2003年姜乾金教授被评为浙江省教学名师。
2003年黄荷凤教授获“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2004年停止护理本科招生,改为招收护理学研究生。
    2004年5月,香港实业家、丽新集团创办人林百欣先生捐资设立“林百欣脑神经功能实验室”,被聘为浙江大学荣誉教授。
  2004年6月 浙江大学医学类双博士学位(ZDM)教育项目启动,首批招生8名。
2004年10月 医学院成功地组织申报了“985工程”二期建设项目:医学技术与疾病防控创新平台。
  2004年11月 曹雪涛教授以署名浙江大学并列第一名义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IMMUNOLOGY》上发表论文。
  2004年12月23日彭淑牖教授主持的“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的临床及实验研究”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4年12月 黄荷凤教授主持的“辅助生育技术基础和临床系列研究”项目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4年12月 张琪凤教授主持的“萤石矿工尘肺预防控制与消除的研究”项目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4年试行基础医学整合教学改革工作。
2004年吴息凤教授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2005年陈季强教授获“宝钢优秀教师奖”。
2005年5月18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城战院区正式开诊。
  2005年7月8日 学校任命罗建红为医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智为医学院党委书记。
  2005年8月4日 紫金港校区医药组团项目主体建筑开工,11月22日起陆续结顶,2006年6月30日通过杭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的竣工验收。
  医学组团是集教学、科研、办公、资讯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群组,总面积为117940平方米分六个单体,包括医学院的综合楼、教学中心、研究中心、药学院、专业图书馆、实验动物中心。
  2005年9月 《生理学》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2005年9月 临床医学八年制首次招生。
  2005年9月 生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外科学(普外)、内科学、肿瘤学、儿科学被批准为浙江省第五批重点学科。免疫学、口腔临床医学、妇产科学2005年批准为浙江省第五批重点学科。
  2005年10月 郑树教授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05年10月 郑树教授主持的“我国大肠癌高危人群防治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5年11月在杭州之江度假村召开浙江大学医学院教学工作会议·临床教学专题,专题讨论即将开始的临床见习教学改革。
  2005年12月谢幸教授主持的“上皮性卵巢癌腹腔局部免疫缺陷机制的研究”项目获国家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奖一等奖。
  2005年12月 李兰娟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士。
  2005年12月 蔡秀军教授被评为浙江省特级专家。
  2005年12月 申报浙江省女性生殖健康重点实验室获得批准立项建设。
  2005年12月 郑树森院士主持的“原位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应用与推广研究”项目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05年12月 郑树森院士主持的“供体过继免疫治疗在肝脏移植中应用研究”获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创新奖一等奖。
  2005年12月 来茂德教授主持的“分子病理研究平台的构建和结直肠癌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筛选”项目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05年12月 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统计,2005年浙江大学医学门类发表SCI收录论文330篇,仅次于北京大学(398篇),列国内高校医学类第二位。
  2005年12月9日 学校宣布医学院换届后行政副职人员:徐 亮 赵金秀为副书记。郑树森(兼)、张苏展(兼)、黄荷凤、何 超(兼)、许正平、黄 河为副院长。
2005年,郑树教授获浙江大学竺可桢奖。
  2006年1月 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获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
    2006年2月15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成功施行了一起内镜下的胃癌剥离术,在我省创下了一项新纪录。通过检索该手术方法国内尚未见报道,填补了国内空白。
2006年2月临床医学七年制2002级开始试行临床见习教学改革--“见习医生制”(Clerkship)
2006年3 月赴香港大学医学院学习临床教学,并合作进行“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学发展补助金研究项目:虚拟真实医学教育及学习资料库建设”。
2006年3月,赵金秀副书记代表学院与中国人保寿险有限公司、日本住友生命保险公司签约设立“人保寿险医学助学金(人保寿险-住友生命捐助)”,每年提供浙江大学医学院医学助学金一百六十八万(1,680,000)日元,用于资助医学院成绩优异的60名贫困学生,期限三年。
2006年5月22日,浙江大学聘请李摩西校友为浙江大学顾问教授,医学院聘请李摩西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顾问。
2006年12月18日,校友陈宜张院士一次性捐赠30万元,扩大了原“徐仁宝——陈宜张奖学金”的年奖励额度和奖励范围;2009年1月12日,陈宜张院士再次捐赠20万元,扩充“徐仁宝——陈宜张奖学金”。2009年10月9日,陈宜张院士又一次捐赠50万元充实“徐仁宝——陈宜张奖学金”。
2006年3月27日, 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得者、西澳大学医学院教授Barry Marshall 来访,举行公众演讲;并接受浙江大学医学院聘任,授予名誉教授。
2006年7月26日,启动了医学院整体搬迁到紫金港新院区的工作,10月30日整体搬迁基本结束。
2006年7月实施医学大类招生,医学院学生招生分医学试验班和医学试验班类。
2006年8月,罗建红常务副院长代表与美国希望城研究院签订合作协议,重点在肿瘤诊治与科研领域的合作。
  2006年9月首次招收来自巴基斯坦等8个国家的成班建制的临床医学留学生43名,采用全英文授课。学制5年半。
  2006年9月《传染病》、《医学心理学》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2006年9月申报浙江省传染病学重点实验室、医学分子影像学重点实验室获得批准立项建设。
2006年9月27日,罗建红常务副院长代表与意大利比萨大学医学院代表Luigi Murri签订两院系间合作草案。
  2006年10月申报浙江省医学分子影像学重点实验室获得批准立项建设。
  2006年11月2日,举行医学院新院区启用仪式,并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全国医学院院(校)长会议和首届全省骨干医院院长恳谈会。
2006年11月1日,学院季刊《聚焦浙医》创刊,旨在从学术角度宣传医学院从而提高学院骨干教师和医生的知名度,每期寄送两院相关领域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卫生部等国家部委领导、省厅局级处室以及学校、学院、医院的领导、部分教授和校友。
  2006年12月1日,李兰娟教授主持的“生物人工肝用细胞源与混合型人工肝的研究”项目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6年12月蔡秀军教授主持的“腹腔镜技术在肝胆脾外科的应用研究”项目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6年医学院组织工程研究中心成为了亚洲软骨修复学会和中国组织工程学会的委员单位。
2006年夏强教授被评为浙江省教学名师。
2007年1月6日7:17时,湖滨校区三号教学楼被爆破拆毁。
2007年5月11-12日,在浙江宾馆与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hina Medical Board, CMB) 共同举办“西湖论坛——医疗卫生的公平性与医疗保障体系” 研讨会。
  2007年1月申报浙江省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获得批准立项建设。
2007年3月23日,巴德年院长代表与美国Loma Linda大学医学院续签合作协议,进一步明确了双方学术交流与协作的合作关系。
2007年5月21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院史陈列室揭牌并正式对外开放。
2007年5月,由医学院广大校友发起设立“浙江大学医学院杏林学长奖助学基金”,用于帮助家境贫寒但品学兼优的在校生顺利完成学业,为开放式基金,是年筹得基金款项112万元。
2007年6月14日,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倪明江、副校长朱军代表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副校长Kathryn A. Atchinson、J.Nicholas Entrikin签订合作交流框架性协议,并在此基础上由医学院罗建红常务院长代表与UCLA David Geffen医学院签订教师培训和学生交流协定,计划用一年时间选送20名基础、临床教师去UCLA进修学习。
2007年6月26日-30日,常务副院长罗建红教授率团访问德国基尔大学并签订了新的合作协议。当地报纸《Landeshauptstadt Kiel》对此做了专门报道。
  2007年9月来自毛里求斯等21个国家的成班建制的临床医学留学生105名,采用全英文授课。学制改为6年。
2007年9月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培养方案修订。
2007年7月基础医学、预防医学纳入生物大类招生。
2007年9月全面实施基础医学整合教学。
2007年《基础医学实验中心》被评为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07年10月10日,杨卫校长在访美期间,代表医学院与美国布朗大学签订医学生交流协议。
2007年11月20—21日,本科教学评估取得优异的成绩。教育部评估专家认为基础医学的“课程整合教学”和”临床医学的“见习医生制”二大教学改革已走在国内医学院校的前列。
2007年《临床医学专业》评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2007年《外科学》、《生理科学实验》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2007年申报卫生部医学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获得批准立项建设。
2007年申报传染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国家科技部批准立项建设。
在2007年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评审中,内科学(传染病学)、外科学(普外)、肿瘤学、儿科学等四个学科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妇产科学、眼科学等三个学科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2007年李兰娟教授主持完成的“感染微生态学建立及应用研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7年姚克教授主持完成的“白内障发病的相关机制与防治研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7年姚克教授主持完成的“低强度微波辐射致晶状体损伤及其发生机理的研究” 项目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07年厉有名教授主持完成的“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和诊治研究”项目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07年郑树森教授主持完成的“活体肝移植创新技术研究及临床应用”项目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07年陈智教授主持完成的“重要传染病诊断和治疗新技术的研究”项目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07年彭淑牖教授主持完成的“肝尾状叶切除术手术策略与方法的研究”项目获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07年蔡秀军教授获何梁何利奖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2007年郑树森教授获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计划项目资助。
2007年陈忠教授“癫痫的发病机制与神经药理学研究”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
2007年项春生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承担国家973项目“肠道微生态与感染的基础研究”项目。
2007年罗建红教授主持的“MNDA受体亚型装配、膜运输及功能差异的分子机制研究”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
2007年郑树森教授主持的“肝移植术后免疫调节网络在乙肝病毒免疫逃逸中的机制研究”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
2007年浙江大学医学院到位科研经费达1.2299亿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2007年度我校医学学科被SCI收录论文共479篇,排名全国高校第一;被MEDLINE收录的论文 1506篇,排名全国高校第一。附属第一医院被SCI收录论文174篇,排名全国医疗机构第三;附属第二医院被SCI收录论文 114篇,排名全国医疗机构第五。
2007年10月31日,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副校长、罗切斯特大学医学中心执行长Bradford C. Berk博士率团访问了医学院,并代表罗切斯特大学医学中心与医学院签订了合作备忘录(General Memorandum of Agreement)。标志着双方正式开展领导互访、学生交流、科研合作等友好文化学术交流的开端。
2007年11月30日,杨卫校长续聘巴德年院士为医学院院长,聘任原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教授为公共卫生学院院长。
2007年朱善宽教授、项春生教授和黄荷凤教授被聘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
2008年夏强教授获“宝钢优秀教师奖”。
2008年1月28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与杭州市合作共建的杭州市滨江医院破土动工。
2008年10月,与西澳大学临床医学、牙科和医学部(Faculty of Medicine, Dentistry and Health Sciences)签订学生交流协议,双方约定联合培养研究生并授予两校的双学位。
2008年11月7日,由中国卫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医学教育分会主办,浙江大学医学院承办的中国卫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医学教育分会2008年年会在杭州玉皇山庄召开。
2008年11月25日,日本品川全激光诊疗门诊医院绵引一院长一行来访,举行了《浙江大学医学院  绵引一LASIK奖学金设立协议书》签订和颁发奖学金仪式。
2008年沈华浩教授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姚克教授被评为浙江省特级专家,范伟民教授被聘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
2008年《外科学教学团队》评为国家教学团队。
2008年《病理学》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2008年曹雪涛教授指导的博士生史丽云同学的博士学位论文《小鼠树突状细胞表面新型免疫抑制受体DIgR2的功能研究》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08年申报浙江省新生儿疾病(诊治)重点实验室获得批准建设。
2008年申报浙江省血液肿瘤(诊治)重点实验室获得批准建设。
2008年获批建设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群2个:器官移植重点学科群(郑树森);代谢病诊治研究学科群(王建安)。
2008年郑树森教授主持完成的“肝移植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与推广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8年郑树教授主持完成的“恶性肿瘤的血清蛋白质质谱诊断标准的建立及其应用”项目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8年陈江华教授主持完成的“数字化肾脏移植受者模型的建立及相关生物芯片的制备”项目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8年王建安教授主持完成的“干细胞治疗心功能不全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项目     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8年郑树森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承担国家973项目“器官移植的免疫学应用基础研究”。
2008年方向明教授申报的“脓毒症的发病机制与防治”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2008年沈华浩教授申报的“呼吸系统疾病(哮喘发病机制与干预策略研究)”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2008年项春生教授在《NATURE  IMMUNOLOGY》(IF:26.218)发表研究论文。
2008年胡汛教授和陈忠教授获“浙江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荣誉称号。
2009年1月20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参与合作建设的杭州市下沙医院签约仪式在杭州市第六医院隆重举行。
2009年2月8-10日,在浙江宾馆与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hina Medical Board, CMB) 共同举办“西湖论坛--健康中国2020”研讨会。
2009年3月1日,国内十所知名医学院校和十家权威医学社团共同发起的卫生工作控烟行动于北京正式启动,张苏展副院长代表浙江大学医学院参加启动会,并签署了倡议书。
2009年3月17日,经学校研究决定,成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义乌医院(筹)。陈亚岗任第一任院长。
2009年3月24日,成立中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义乌医院(筹)直属支部,张新跃同志任第一任书记。
2009年4月23-24日,由浙江大学主办、浙江大学医学院和附属第一医院承办的“中澳日第二届健康医学与生物工程合作论坛”在美丽的杭州西子湖畔隆重召开。
2009年5月 成为口腔医学博士专业学位(SMD)授权单位。
六、浙江大学医学部
2009年6月12日,经学校研究,决定成立医学部,除药学院按学校中层机构管理以外,其中基础医学系、公共卫生系新明确为按学校中层机构管理,教学办公室、科研办公室为副处级机构。
2009年6月12日,成立浙江大学医学部委员会,陈智同志任第一任书记。
2009年6月17日下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校长Gene Block来访并被受聘为浙江大学医学部名誉教授,在紫金港校区国际会议中心做了专场学术报告。
2009年6月23日,学校决定张小玲、吴弘萍同志任中共浙江大学医学部委员会委员、副书记,娄小娥同志任中共浙江大学医学部委员会委员、副书记(兼)。
2009年6月23日,学校决定罗建红任医学部常务副主任,陈智任副主任(兼);许正平、黄河任医学部副主任;郑树森、王建安、何超、陈忠任医学部副主任(兼)。
2009年7月4日,学校决定沈华浩任医学部副主任。
2009年7月16日,《浙江大学医学部章程(试行)》经校长办公会议审议,校党委常委会讨论通过并颁布。
2009年9月13日,首届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巴德年班2005级)白大衣授予仪式在医学部科研楼辅楼二楼大报告厅举行。这是浙江大学首次白大衣授予仪式。
2009年9月22日,学校决定段树民任医学部主任;巴德年任医学院名誉院长。
2009年10月14日,巴德年教授获浙江大学竺可桢奖。
2009年10月15日,杨卫校长在医学院科研大楼辅楼二楼大报告厅举行聘任巴德年院士为浙江大学医学院名誉院长,段树民院士为浙江大学医学部主任的仪式。
2009年10月18日,市校战略合作项目杭州滨江医院主体结构结顶。
2009年10月30日,学校同意聘任段树民教授为医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黄河教授为医学部学位委员会主任、沈华浩教授为医学部教学委员会主任、罗建红教授为医学部人力资源委员会主任。聘期两年。
2009年11月18日,获批2009年度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4个,分别为:肝脏移植创新团队(郑树森)、重大传染病防控、预警和治疗技术创新团队(李兰娟)、眼科创新团队(姚克)和腔镜技术创新团队(蔡秀军)。
2009年11月27日,中共浙江大学医学部委员会委员进行调整,许正平、黄河、沈华浩、郑树森、王建安、何超、邵吉民、叶旭军任中共浙江大学医学部委员会委员。
2009年12月3日,加拿大不列颠属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代表团院长Gavin CE Stuart教授一行访问浙江大学医学部。罗建红常务副主任和Gavin CE Stuart教授签订了两校成立「生殖医学联合研究中心」的合作谅解备忘录,并与杨卫校长和黄荷凤院长共同为生殖医学联合研究中心的成立举行揭牌仪式。
2009年12月17日,浙江大学在杭州以外建设的首所附属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义乌医院正式开工建设。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张曦宣布工程开工,开工典礼由金华市副市长、义乌市市长何美华主持。
2009年12月28日上午10:18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滨江院区扩建工程奠基典礼隆重举行,典礼由卫生厅杨敬厅长主持。
2009年蔡秀军教授和方向明教授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蔡秀军教授和金洪传教授被聘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
2009年《妇产科学》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2009年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学生开始进入医学教育阶段。
2009年《临床技能中心》被评为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09年姒健敏教授和郑树森院士被评为浙江省教学名师。
2009年《生理科学实验课程教学团队》评为省级教学团队。
2009年《基础医学整合课程体系的创建与全面实施》获浙江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9年申报浙江省心血管病诊治高新技术重点实验室获得批准建设。
2009年申报浙江省疾病蛋白质组学研究重点实验室获得批准建设。
2009年新获得批准建设浙江省重点学科两个: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重点学科(许正平)、社会医学与全科医学重点学科(李鲁)。
2009年新获批建设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群2个:医学神经生物学重点学科群(罗建红);生殖医学重点学科群(黄荷凤)。
2009年郑树森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承担国家973项目“肝脏免疫微环境影响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机制和干预研究”。
2009年罗建红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承担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神经元信息感受重要蛋白质膜转运的结构基础、调控及功能研究”。
2009年来茂德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代谢综合征的早期识别和干预技术研究”。
2009年梁廷波教授申报的“肝脏移植的临床应用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获得200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2009年,浙江大学医学部到位科研总经费为2.41亿元,首次超过2亿元。
2010年1月1日,浙江大学医学部正式全职引进段树民院士加盟浙江大学。
2010年1月11日,蔡秀军教授主持完成的“腹腔镜技术在肝胆胰脾外科的临床研究及应用”项目获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0年1月16日至28日,罗建红常务副主任率团对美国南卡罗莱纳医科大学、罗彻斯特大学、梅奥医学中心、密歇根州立大学、布朗大学、罗德岛大学、加州大学洛山矶分校、罗马琳达大学、希望之城国家医学中心进行了为期12天的访问与考察。期间分别与南卡罗莱纳医科大学和密歇根州立大学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和学生交流协议。
2010年1月,市校战略合作项目杭州市下沙医院主体结构结顶。
2010年1月,罗建红教授和赵正言教授被聘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
2010年2月11日,凌树才教授负责的《人体解剖学》、姚克教授负责的《眼科学》、陈忠教授负责的《药理学》获浙江省省级精品课程。
2010年2月9日,儿童医院党委书记赵正言教授荣获“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称号。
2010年3月12日,罗建红常务副主任与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首席执行官Bradford C. Berk教授签订两校学生交流合作协议。
2010年3月17日,李兰娟院士、姚克教授荣获2009年浙江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郑树森院士主持完成的“肝移植围手术期肾功能评估及其预警价值研究” 项目、赵正言教授主持完成的“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和苯丙酮尿症早期筛查与研究” 项目、金洁教授主持完成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基础及临床系列研究”项目分别获2009年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10年3月31日,启动浙江大学医学部创建无烟院区暨邵逸夫医院创建无烟医院活动。
2010年3月31日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医学院皮肤科、眼科终身教授赵敏授聘为浙江大学包玉刚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2010年4月1日,段树民主任和日本山形大学医学部部长山下英俊续签两校关于学术交流关系的协议书。
2010年4月18日,浙江大学医学部学生代表团获首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
2010年4月24日,浙江大学医学部学生代表团获首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三等奖。
2010年4月27日,何超院长荣获美国CMB杰出教授称号。
2010年4月29日, 星月集团有限公司向浙江大学捐资100万元,设立“星月再生医学发展基金”;用于资助浙江大学医学部干细胞与组织工程中心的学术发展与交流活动。
2010年4月30日,医学部举办的中国大型公立医院国际医疗合作论坛在附属第二医院胜利召开。
2010年5月27日,段树民主任和瑞典哥德堡大学医学院院长Olle Lark教授签订了两校合作备忘录。
2010年6月2日,陈季强教授负责的《基础医学整合课程》获国家精品课程。
2010年6月10日,段树民主任和美国南卡罗莱纳医科大学校长Raymond Greenberg教授签订姐妹院校协议。
2010年6月25日,浙江省卫生厅长杨敬授聘浙江大学兼职教授
   2010年6月28日,浙江大学医学院与北京航天731医院合作签约暨教学医院揭牌仪式在北京航天科工集团三院举行。浙江大学校长杨卫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院长刘尔琦出席了会议并揭牌。
2010年7月14日,卫生部医学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经过三年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通过了由卫生部组织的验收,正式挂牌落户浙江大学。
2010年7月15日,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浙江大学公共卫生系签订合作协议。
2010年7月19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免疫学研究所免疫调节研究小组的最新研究成果:“Ras-related protein Rab10 facilitates TLR4 signaling by promoting replenishment of TLR4 onto the plasma membrane” ;该研究证实了Rab10能促进TLR4的膜运输,完善了对TLR4信号调控的认识。
2010年7年28日,郑树森院士及李兰娟院士领衔的创新团队双双入选首批省科学技术创新团队。
2010年9月4日,陈忠教授主持的“中枢组胺及其受体对脑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功能和胶质疤痕形成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
2010年9月19日,在长沙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年会换届选举中,浙江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系来茂德教授出任第十届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主任委员。
2010年10月11日,新获批建设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群两个:新生儿与围产医学(杜立中)、腔镜外科(蔡秀军)。
2010年10月15日,浙医一院护理教育中心主任王薇获全国泌尿外科首届“护理天使奖” 。
2010年10月22日,罗建红常务副主任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首席医务执行官J.Thomas Rosenthal签定成立两校医学联合科研和教学中心的协议。浙医二院-UCLA联合诊断学术中心揭牌仪式举行。
2010年10月23日,由浙江大学医学部主办的“2010杭州国际医学教育研讨会”在浙江宾馆成功召开。教育部高教司农林医药处高斌主任、浙江省教育厅李鲁副厅长、浙江大学来茂德副校长、邹晓东副书记、医学部名誉院长巴德年院士等出席了会议。来自国内外300多名医学教育专家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并对医学教育作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10年10月28日,浙江大学——绍兴市市校医学合作、浙江大学医学部—绍兴市人民医院合作签约仪式在医学部举行、姒健敏副校长、段树民院士分别代表学校和学部签约;12月28日,举行了“浙江大学绍兴医院” 挂牌,杨卫校长出席揭牌仪式。
2010年10月,段树民主持的“中枢神经损伤修复与功能重建中胶质细胞的作用及意义(2011CB504401)”获国家973项目资助。
2010年11月8日,罗建红常务副主任和韩国东亚大学校医科大学校长卢世铉教授签定两校学术交流协议书。
2010年11月20日,杨卫校长和美国布朗大学Ruth J. Simmons校长续签两校医学生临床交流协议。
2010年11月2日,段树民院士主持的《中枢神经损伤修复与功能重建中胶质细胞的作用及意义》项目被列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段树民院士受聘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2010年12月1日,医学部公共技术支撑体系在经过几个月的紧张筹建,正式对外服务。在“985”二期建设的基础上,围绕全面提升医学部科技创新能力,以需求为导向,以共享为核心,以整合资源和集成为主线,按照“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要求,构筑解决医学问题所需的、共享的、非单一实验室和院系所可承担维护的关键技术和大型仪器和设备,从而为医学研究提供高度专业化的设备和技术服务。
2010年12月11日至17日,以郑树森院士为核心的肝移植团队,在印度尼西亚进行为期1周的学术交流和技术支援,在印尼大学医学院附属Dr. Cipto Mangunkusumo医院和Puri Indah医院先后开展了四例活体肝移植手术(供体手术、受体手术共8台),里程碑式地实施了印尼历史上第1例、第2例、第3例成人间活体肝移植和雅加达当地首例儿童活体肝移植手术,成功救治了4名危重的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技术从中国走向世界 。
2010年12月13日,段树民主任和日本熊本大学医学部部长Harada Shinji教授签订两校合作备忘录。
2010年12月14日,李兰娟院士荣获“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奖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2010年12月20日,医学部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陈智、张小玲、吴弘萍、许正平、黄河、沈华浩、邵吉民、叶旭军、陈国忠9名党委委员,组成了以陈智为书记,张小玲、吴弘萍为副书记的新一届浙江大学医学部党委。2011年1月22日,学校增补娄小娥兼任医学部党委委员、副书记,郑树森、王建安、何超兼任医学部党委委员。
2010年12月20日,来茂德教授主持的“上皮间质转化在恶性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资助。
2010年12月22日至24日,段树民院士、陈智书记陪同学校党委张曦书记、陈子辰常务副书记、来茂德副校长带领各附属医院举行“重走西迁之路,再续西部情缘”活动,将附属医院医疗服务延伸到了浙大西迁之路第二故乡贵州省。本次活动促进两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增进了两地之间的合作和友谊。
2010年12月,获批建设浙江省重点实验室两个,分别为:浙江省医学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罗建红)和浙江省腔镜外科重点实验室(蔡秀军)。
2010年12月,由附属妇产科医院和附属儿童医院联合申报的“生殖遗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得批准建设。
2010年,卫生部组织和管理了“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试点,在全国范围内评出了首批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检验科(浙一);骨科、专科护理(浙二); 病理科(邵院);妇科、产科(妇产科医院);儿科重症(儿童医院)等8个专科获选。
2011年1月4日至9日,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和附属邵逸夫医院迎接《浙江省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修订后首次复评,高分通过“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复评。
2011年1月6日,杭州萧山物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邹安妮女士向浙江大学医学部捐赠50万元,成立“邹安妮医学教育基金”。
2011年1月13日,附属第一医院举行“肾移植手术3000例庆典暨新闻发布会”。《文汇报》第12版整版刊登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移植技术走向世界》一文,全面介绍了附属第一医院郑树森院士为核心的肝移植团队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开展为期一周的学术交流和技术支援,开创了印度尼西亚成人间活体肝移植。
2011年1月14日,黄荷凤教授主持的“提高出生人口质量的生殖技术创建、体系优化与临床推广应用”,谢幸教授为第二完成人的“宫颈癌发病生物学特征研究及早期防治措施的建立与应用”项目分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1年1月17日,中国控烟协会在广州召开全国无烟医院项目总结会,会上为附属第一医院颁发了“全国无烟医院”的牌匾,成为浙江省首家“全国无烟医院”。
2011年1月19日,医学部召开了2011年度科学年会。
2011年1月26日至27日,教育部、卫生部两部共建高校座谈会在复旦大学举行,医学院名誉院长巴德年院士,医学部主任段树民院士、副主任沈华浩教授参加会议。
2011年1月,口腔医学实验中心成为医学部第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11年1月,夏强的《基础医学系列课程混合式学习方法应用研究》、王建安的《互动反馈分层式教学方法在本科临床医学教育中的应用》荣获浙江大学2011年度本科教学方法改革研究理论课重点项目,杜立中的《网络环境下儿科学课堂PBL教学的实践》、包家立的《培养具有理工思维素质医学生的教学方法》、钱景的《整合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凌树才的《人体解剖学数字化教学方法的探索》、李秀央的《TEC教学模式在医学统计学实验课中的应用》、黄荷凤的《PBL教学法在八年制医学生通科实习中的实施》等荣获浙江大学2011年度本科教学方法改革研究项目。
2011年2月6日,卫生部陈竺部长一行参观附属第一医院良渚门诊部和浙江数字医疗卫生技术研究院。
2011年2月11日,凌树才教授负责的《人体解剖学》、姚克教授负责的《眼科学》、陈忠教授负责的《药理学》获浙江省省级精品课程。
2011年2月11日至13日,附属第一医院院长郑树森院士携肝移植团队,受邀赴印度尼西亚参加了第22届印度尼西亚消化外科年会,郑树森院士在年会上发表“Surgery Treatment in Difficult HPB Cases”(复杂的肝胆胰外科疾病处理)和“Experience to build a Liver Transplantation center”(建设一个优秀的肝移植中心的成功经验)两个主题演讲。
2011年2月12日,李晓明教授课题组研究论文《神经调节素Neuregulin1及其受体ErbB4调节中间神经元兴奋性并参与癫痫发病机制》在线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
2011年2月22日,杭州市下沙医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第一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在附属邵逸夫医院专家楼召开。
2011年2月22日,德国基尔大学(Keil University)校长Gerhard Fouquet教授、副校长Thomas Bosch教授、外事主任Martina Schmode女士、汉语系Angelika Messner教授一行四人访问了医学部。
2011年2月25日,附属妇产科医院被省卫生厅授予“浙江省医政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11年2月28日,附属妇产科医院妇一科被授予“全国五一巾帼奖”、“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荣誉称号。
2011年2月,欧阳宏伟教授、黄河教授、余红教授、谢幸教授被聘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
2011年2月23日,医学部召开附属医院新年工作会议。
2011年3月,在全省医政工作会议上,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和附属邵逸夫医院接受了卫生厅颁发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铜牌。
2011年3月,沈华浩的《创新课程系统设计  建立高效临床前医学教育新模式》、郑树森的《重视医学生国际视野和创新转化能力的培养——转化医学时代的国际一流外科学教学体系建设》、夏强的《以培养医学卓越人才为目标,重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荣获2011年度浙江大学教学成果奖重点培育项目,罗建红的《“见习医生制”临床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王建安的《互动反馈分层式教学方法在本科临床医学教育中的应用》、胡红杰的《医学影像学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毛峥嵘的《从正常到异常,建立早期临床思维,融合性、创新性医学形态科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建设和实践》、叶怀庄的《基于“模块化、校地联动”公共卫生实验教学新体系的构建、强化与推广》荣获2011年度浙江大学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
2011年3月2日,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优秀成绩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
2011年3月3日,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批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关于下达2010年审核增列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名单的通知》(学位【2011】8号文件),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
2011年3月10 日,罗建红常务副主任、陈智书记访问浙江省人民医院,洽谈非直属附属医院事宜。
2011年3月13日,附属邵逸夫医院首届牙科助手口腔卫生师培训项目举行毕业典礼仪式,15名口腔卫生师收到了来自美国罗马琳达大学的培训证书。
2011年3月14日,附属儿童医院与美国西雅图儿童医院签署院际合作协议,缔结“姐妹医院”。
2011年3月19日, 浙江省基层公共卫生人员培训中心成立,中心挂靠浙江大学医学部。省卫生厅杨敬厅长任主任,叶真副厅长、马伟杭副厅长、医学部沈华浩副主任任副主任。
2011年3月24日下午,省人大副主任、学校新任党委书记金德水赴医学部调研,听取医学部及下属各院系、附属医院的情况汇报和意见建议。
2011年3月26日,教育部直属高校医学教育改革座谈会在复旦大学召开,来茂德副校长、巴德年院士、罗建红常务副主任参加了会议。
2011年3月28日至4月2日,附属妇产科医院、附属儿童医院高分通过浙江省“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复评。
2011年3月29日,医学部段树民主任与美国凯斯西储大学(Case West Reserve University)医学院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2011年3月30日,获批2010年度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5个,分别为:神经精神疾病转化医学科技创新团队(段树民)、代谢综合征综合防治科技创新团队(来茂德)、干细胞治疗心血管疾病科技创新团队(王建安)、常见实体肿瘤综合诊治科技创新团队(何超)和儿童出生缺陷早期筛查与干预技术术科技创新团队(赵正言)。
2011年3月30日,浙江震元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置业房产集团有限公司分别向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人民币500万元,主要用于推进浙江省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2011年4月10日,附属第一医院托管的之江医院正式破土动工,预计将于2013年底投入运营。
2011年4月10日至12日,由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hina Medical Board, CMB)资助, 浙江大学医学部和美国艾默瑞大学 (Emory University) 联合举办的第三届西湖论坛在美国亚特兰大市(Atlanta)艾默瑞大学举行。
2011年4月11日,医学部召开了“杏林论坛”启动仪式及首场学术报告会。特别邀请中国葛兰索史克研发部副总裁鲁白教授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教授分别做了题为“时间运筹与体验人生”和“百年神经科学”的学术报告。
2011年4月12日至13日,应美国南卡罗莱纳医科大学(Medical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校长Raymond S. Greenberg先生的盛情邀请,学校陈子辰常务副书记,医学部罗建红常务副主任、黄河副主任、王建安副主任、何超副主任等一行6人代表团成功访问了美国南卡罗莱纳医科大学。
2011年4月18日,医学部代表团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考察学习非直属附属医院事宜。
2011年4月19日,附属第一医院成立“脑医学中心”,院长郑树森院士担任中心主任,医学部主任段树民院士担任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2011年4月,在学校2010年本科教学量化考核与绩效评价中,基础医学系排名第2,列入A+类;临床医学系(含临床、口腔)排名第3,列入A类;公共卫生系排名第19,列入B类。
2011年4月,陈忠教授、黄荷凤教授获得2010年度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11年4月,百年浙医庆典筹备工作正式启动。
2011年5月3日,德国弗里茨·李普曼老年病研究所(Leibniz Institute for Age Research,Fritz Lipmann Institute, FLI)科研主管Peter Herrlich教授和行政主管Daniele Barthel教授访问了医学部,并与医学部副主任黄河教授正式签署联合培养生物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协议。
2011年5月6日,韩国东亚大学医学院院长Sae-Heun Rho教授一行8人访问医学部,Rho教授受聘为浙江大学客座教授。
2011年5月6日,医学部第六届医学节开幕式暨院长面对面访谈活动隆重举行。医学部常务副主任罗建红教授现场与学生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2011年5月7日,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西奈山病理系结成合作科室,成立“临床病理诊断中心”。
2011年5月10日,第一届中美合作全科医师高级师资培训班毕业典礼暨新学员开学典礼在附属邵逸夫医院举行。
2011年5月12日,黄河教授主持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靶向治疗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最新策略的建立”、沈华浩教授主持的“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免疫学机制研究”、姚玉峰教授主持的“角膜移植眼表重建新技术及角膜病诊断新方法的开发研究”、黄荷凤教授主持的“阻断出生缺陷、促进子代健康关键技术体系的创建与推广应用”等四个项目分获2010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1年5月12日,以黄河教授为通讯作者的题为“First report of multiple CEBPA mutations contributing to donor origin of leukemia relapse after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论文发表在《Blood》(影响因子10.558)上。
2011年5月18日,卫生部副部长、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协调工作小组组长、国务院医改办副主任马晓伟率团,到附属第一医院调研指导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
2011年5月19日至6月1日期间,医学部开展了 “临床科研工作大讨论”的专题活动,分别组织召开了6家附属医院领导、研究所所长、学科带头人、实验室和临床科室负责人、学术骨干和青年科研人员等参加的临床科研工作座谈会。与会人员分别就临床科研工作存在的困难、临床与基础学科合作机制、华家池校区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基地建设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在多个方面达成了共识。
2011年5月20日,英国爱丁堡大学(University of Edinburgh)医学和兽医学院副院长Jeremy Bradshaw教授访问医学部。
2011年5月21日,在浙江大学建校114周年校庆晚会上,校友李摩西先生与浙江大学姒健敏副校长签订捐赠协议:自2011年起连续十年,每年捐赠200万美元,支持浙江大学医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2011年8月,第一期捐赠到款100万美元。
2011年5月21日至24日,由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国际人体组成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共同主办的第九届国际人体组成学会议在杭州隆重召开。来自亚洲、欧洲、南北美洲、非洲、大洋洲等共19个国家或地区的世界一流专家、教授以及研究人员参加了本次大会。此次会议是国际人体组成学会议第一次在亚洲召开,对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提升国内大学科研水平、提高我国学者人体组成研究领域的知名度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朱善宽教授任大会主席。
2011年5月27日,浙江大学医学部——罗氏诊断医学及生命科学教育基金签约仪式在医学院隆重举行。
2011年5月28日,浙江大学医学部“默克雪兰诺中国精英奖学金启动仪式”隆重举行。
2011年5月30日,德国鲁尔大学(Ruhr-University Bochum)医学科研和教学主任N.H. Brockmeyer教授及其助理Judith Coenenberg女士访问医学部。两校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2011年5月31日,附属儿童医院——美国BD公司IV-Team教育培训基地在附属儿童医院挂牌成立。
2011年6月2日,附属第一医院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成立联合肝病中心,该中心于7月19日正式运行。
2011年6月13日,医学部与浙江省卫生厅、加拿大家庭医师学会、阿尔伯塔大学医科牙科学院签署了关于发展家庭医学,加强基本医疗的合作备忘录。
2011年6月14日,郑树森院士负责的《外科学》成功入选教育部首批视频公开课。
2011年6月22日,附属妇产科医院黄荷凤教授获“全国人口计生优秀科技成果奖”。
2011年6月25日至26日,为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引进人才的管理,帮助和促进引进人才的成长,医学部首次举行了2011年引进人才中期评估及期满考核评审会。
2011年6月26日至7月1日,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院士随温家宝总理赴德国柏林参加第六届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李兰娟院士在论坛上做了“中德医药经济和生物技术合作”工作报告。
2011年6月28日,医学部在大报告厅隆重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暨表彰大会。表彰了学部7个基层党组织、26名优秀共产党员、3名优秀党务工作者以及8个“五好”研究生导学团队。
2011年6月30日,浙江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在嘉兴举行,医学部党委书记陈智被授予浙江省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2011年6月,制定《医学部关于教师申请研究生招生资格的实施细则》,实行研究生导师退出招生机制,采用教师研究生招生资格确认取代以往的导师资格遴选,为优秀青年教师创造指导研究生的条件。
2011年6月,段树民院士“神经精神疾病的基础研究”入选2010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
2011年6月,医学部启动了庆“百年浙医——百场健康服务进社区”的大型健康服务活动。
2011年7月2日,“浙江大学大肠癌多学科诊治中心”在附属第二医院正式挂牌成立。
2011年7月11日,首届临床医学八年制(2005级)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共计62周,42人。
2011年7月14日,附属妇产科医院黄荷凤教授荣获“2009—2010年度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2011年7月15日,附属第一医院引入世界最先进、国内第一台伽玛刀。
2011年7月15日,副省长郑继伟在省卫生厅厅长杨敬的陪同下来到附属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看望了坠楼女孩妞妞和参与救治的相关医务人员。
2011年7月18日,浙江大学陈子辰副书记、姒健敏副校长,医学部陈智书记到附属儿童医院部署妞妞救治工作,并看望了正在接受治疗的坠楼女孩妞妞及相关医务人员。
2011年7月19日,省卫生厅副厅长王国敬看望了在附属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坠楼女孩妞妞,并慰问了相关医务人员。
2011年7月21日,医学部组建临床学科教学委员会,整合临床教学资源,充分发挥临床各学科专家们的智囊作用,并规范临床教学,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加强各附属医院间的协调合作。经过公开竞聘,学部任命28个学科的教学委员会。
2011年7月21日,金华浙江大学校友会医学分会在金华国际大酒店成立。79级校友、金华中心医院院长袁坚列当选分会首届会长。
2011年7月21日,国家精品课程教材《外科学》、《传染病学》第二版正式出版,附属第一医院郑树森院士、李兰娟院士分别担任主编。
2011年7月26日,附属儿童医院派专家参与救治“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幸存女孩伊伊,并和温家宝总理合影。
2011年7月,医学部基础医学系来茂德教授当选德国科学院院士。
2011年7月,浙江省卫生厅启动“十二五”新一轮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工作。感染微生态学、医学组织工程学、消化病学、普通外科学、血液病学、肾脏病学、泌尿外科学、心血管病学、眼科学、呼吸病学、腹腔镜肝胆胰外科学、计划生育学、妇科肿瘤学、儿科学(儿童保健)、新生儿学、口腔颌面外科学等16个学科被评为浙江省医学支撑学科。再生医学、炎症免疫病学、临床药物治疗学、神经创伤学(附属第一医院)、肺移植学、系统示踪医学、神经创伤学、疼痛医学、大肠癌诊治学、干细胞工程临床转化医学、微创心脏外科学、风湿免疫病学、医院药学、内分泌代谢病学、微创妇科学(附属邵逸夫医院)、角膜病学、个体化检验诊断学、心血管病再生医学、临床微生物学、微创胰胃外科学、微创妇科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小儿围术期医学、青春期医学、口腔修复学等24个学科被评为浙江省医学创新学科。
2011年7月,医学部应教育部要求,停止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招生,同时恢复五年制招生。2011年,医学专业分医学试验班(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医学试验班类(口腔医学)、医学试验班类(医药专业)3个类别招生。
2011年8月3日,附属第一医院开展浙江省首例高难度再次肺移植获得成功。
2011年8月5日,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隆重举行建院60周年庆典大会。
2011年8月14日,附属第二医院姚克教授主刀实施了西藏历史上第一例“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2011年8月22日至26日,医学部主任段树民院士和常务副主任罗建红教授率队卫生部医学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部分PI访问了英国爱丁堡大学生物医学科学学院整合生理中心。
2011年8月24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了学位【2011】51号文件,护理学学科从临床医学一级学科下脱离出来,对应调整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医学部护理学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
2011年8月26日至30日,医学部许正平副主任、黄河副主任、张苏展教授、项美香教授、金洪传教授、柯越海教授等一行7人访问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大卫格芬医学院,商谈两校科研合作。
2011年8月,李兰娟院士为通讯作者的题为“Characterization of Fecal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论文发表在《Hepatology》(影响因子10.8)上。
2011年9月1日,郑树森院士“人工肝与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基础应用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欧阳宏伟教授“浙江大学基础医学基地”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资助;沈华浩教授“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中HDAC2与炎症小体调控Th17/中性粒细胞的分子机制研究”、姚克教授“表面层层自组装膜载药新型人工晶状体构建及其对LECs增生、迁移和转分化抑制的多重机制和相关信号通路研究”、梁廷波教授“创伤性休克致小肠粘膜免疫损伤:LPDCs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向明教授“警报素HNP1-3在始动脓毒症致多脏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干预治疗的研究” 等4个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蔡真教授“骨髓巨噬细胞对多发性骨髓瘤耐药的作用和机理研究”、韩峰教授“硝化应激分子信号转导参与介导脑微血管损伤分子机制研究”等2个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资助;欧阳宏伟教授、周天华教授分别在运动医学和细胞生物学领域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11年9月20日,浙江大学陈子辰常务副书记亲临附属义乌医院建设工地参观指导并听取市校合作汇报。
2011年9月21日,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获得“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和“香港外科学院”的联合认证,正式成为其“普通外科高级培训基地”认证单位。
2011年9月26日,曹雪涛院士为通讯作者的题为“E3 ubiquitin ligase CHIP facilitates 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 by recruiting and polyubiquitinatingSrc and atypical PKCζ”论文发表在J Exp Med(IF:14.776)上。
2011年9月28日,黄荷凤教授主持的“辅助生殖诱发胚胎源性疾病的风险评估和机制研究”项目获国家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资助。
2011年 9月28日,妞妞全家和吴菊萍到附属儿童医院致谢并送上锦旗,向救治妞妞的所有医护人员及医院表示感谢。坠楼后妞妞从7月2日第一时间被送到了附属儿童医院进行抢救,浙江大学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和专家组,调集附属医院精英对妞妞进行会诊和救治,妞妞在监护中心经过了23天的治疗,从最初的生命垂危到出院时的咧嘴欢笑,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2011年9月,朱善宽教授接受国际著名期刊《欧洲临床营养学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主编邀请,成为该杂志编委。
2011年10月6日,浙江首家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在附属第二医院成立。
2011年10月13日,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德国知名病毒学家、德国海德堡癌症研究中心哈拉尔德·楚尔·豪森教授(Harald zur Hausen)受附属妇产科医院邀请访问浙江大学和医学部,并受聘为浙江大学名誉教授。杨卫出席典礼并为其颁发了浙江大学名誉教授证书。
2011年10月13日,医学院附属医院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申报工作再获佳绩,心血管内科、血液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护理(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神经外科(附属第二医院);新生儿科、小儿消化科、小儿呼吸科(附属儿童医院);牙体牙髓病科(附属口腔医院)等11个临床专科被卫生部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并获专项建设资金5300万元资助。
2011年10月17日,郑树森院士成为中国首位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荣誉教授。
2011年10月27日,浙江大学医学部与绍兴市人民医院医学战略合作项目签约暨院士、专家工作站授牌仪式在绍兴市人民医院隆重举行。本次合作授牌了2个院士工作站和8个专家工作站,项目覆盖了神经病学、肝病和肝胆胰、病理、分子生物学、呼吸、消化、心血管、血液、骨科、重症医学等10个学科,是市校合作的又一个重要举措。
2011年10月28日,浙江大学医学部与芜湖市第一医疗集团医学合作签约暨“浙江大学医学部合作培训基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协作医院”揭牌仪式在芜湖市隆重举行。
2011年10月30日,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丁伟荣获全国“优秀病理技术专家”称号。
2011年11月3日,《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批准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决定》(教研〔2011〕2号) 正式公布了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浙江大学医学部徐承富博士和沈耀博士的学位论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应用基础研究》(指导教师:厉有名)、《肌肽对脑缺血性兴奋性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指导教师:陈忠)荣获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奖。
2011年11月4日,浙江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联合中心医学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
2011年11月9日,附属义乌医院工程一期主体顺利结顶。
2011年11月12日,美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威尔医学院常务副院长、医学研究生院院长David P. Hajjar教授,医学院助理院长Brian Lamon教授,纽约长老会医院孙宇政教授等一行3人访问了医学部,并初步达成合作培训专科医生的意向。
2011年11月15日,附属第二医院韩春茂教授当选为新一届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2011年11月17日,公共卫生系与海德堡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德国海德堡大学公共卫生研究所所长Rainer Sauerborn教授,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名誉院长、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部副院长黄河教授参加了签约仪式。
2011年11月18日,附属儿童医院在省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建院60周年庆祝大会。
2011年11月22日至23日,段树民主任、黄河副主任访问日本熊本大学,并参加了第27届熊本医学生物科学研讨会。
2011年11月23日,新增获批浙江省重要致盲眼病防治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姚克)、浙江省组织科学与组织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欧阳宏伟)和浙江省肾脏疾病防治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陈江华)等3个省重点实验室。
2011年11月25日,医学院举行第二届医学艺术节开幕式。
2011年11月26日,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院长获“2010-2011年度最具领导力的中国医院院长”殊荣。
2011年11月26日,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获得“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和“香港外科学院”的联合认证,正式成为其“泌尿外科专科医师高级培训基地”认证单位。
2011年11月26日,附属第一医院郑树森院士当选为第六届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主任委员。
2011年11月29日,附属第一医院郑树森院士被授予“浙江省十佳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2011年11月30日,校党委书记金德水、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平一行调研附属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等新医院合作建设工作。
2011年12月6日,校党委书记金德水一行调研附属第二医院滨江院区等新医院合作建设工作。
2011年12月11日,医学部与美国康奈尔大学医学院签订合作协议,选派附属医院年轻骨干医生到美国纽约康奈尔教学医院接受专科医生培训。
2011年12月13日,段树民院士主持的“微环境诱导细胞极性转换与迁移的新机制及新技术研究”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资助。
2011年12月13日,生理学、免疫学、眼科学、妇产科学、病理与病理生理学、口腔临床医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等学科被推荐为浙江省重点学科,影像医学与放射医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麻醉学等3个学科被新增为浙江省重点学科。
2011年12月15日,美国Arizona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Iman Hakim教授、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学系主任陈召教授来公共卫生系交流访谈并签署“协作备忘录”。
2011年12月16日,浙江大学与湖州市合作共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第五次年会在湖州长兴举行。会上,陈智书记代表医学部和湖州市卫生局签署了市校医疗卫生新一轮合作协议。
2011年12月18日 ,附属第二医院获“2011年度医院改革创新奖”。
2011年12月22日,基础医学系系来茂德教授、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教授被评为“浙江省特级专家”。
2011年12月26日,医学部“杏叶飞舞济昌世,浙医百年春满园”2012迎新晚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小剧场成功举办。
2011年12月29日下午,医学部第三届教职工大会暨第三届工会会员大会第三次会议在科研辅楼大报告厅举行,120余名“双代会”代表和列席代表参加了大会。学部常务副主任罗建红教授作了题为《聚精会神抓内涵,凝心合力促发展,以优异成绩向百年浙医献礼》的工作报告。
2011年12月29日,附属妇产科医院黄荷风教授为带头人的“生殖安全转化医学研究”项目被列入2011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
2011年12月,谢幸教授主持的“卵巢癌病变进展机制与阻遏策略研究及应用”项目获2010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这是浙江大学首次获得该奖项的一等奖。
2011年12月,李兰娟院士、谢幸教授、李继承教授成功入选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第八轮卫生部规划教材的主编;来茂德教授、胡申江教授、姚克教授、许毅教授和张咸宁教授入选副主编。
2011年12月,来茂德教授、王建安教授被评为“浙江省特级专家”。
2012年1月,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全国试点学院之一——基础医学院新开设生物医学专业在竺可桢学院求是科学班单独招生。
2012年1月5日,英国卡迪夫大学(Cardiff University)医学院分管国际交流副院长Helen Houston教授、内分泌科 Marian Ludgate教授和Lei Zhang博士一行三人访问了医学部。双方正式签署了两校医学院之间的合作备忘录。卡迪夫大学医学院于2012年起接收我校6名医学生在卡迪夫教学医院进行为期8周的临床见习交流。
2012年1月5日,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北仑分院新院区落成典礼举行。
2012年1月7日,台州浙江大学校友会医学分会在临海远洲国际大酒店成立。79级校友、台州医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朱成楚当选首届会长。
2012年2月7日,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何超教授被省政府授予“2011年度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2012年2月14日,谢幸教授主持的《卵巢癌进展机制及其阻遏策略的研究与应用》、金洁教授主持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基础与临床系列研究》、黄荷凤教授为第二完成人的《不孕症病因及治疗方法的研究与临床应用》项目荣获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2年2月17日,绍兴浙江大学校友会医学分会在绍兴咸亨酒店成立。85级校友、绍兴人民医院院长郭航远当选首届会长。
2012年2月17日,美国斯坦福大学医院分管国际交流 Barbara Ralston副院长、分管医院规划建设Mark Tortorich副院长、规划建设资深经理Grace Hsu女士、项目发展顾问Xiao Xiao女士和医院设计师Uen Fang Yeh女士一行五人访问医学部。
2012年2月23日,医学部第一届临床技能竞赛在华家池校区逸夫体育馆举行。附属第二医院荣获团体一等奖,附属第一医院荣获团体二等奖,附属邵逸夫医院荣获团体三等奖。附属妇产科医院、附属儿童医院荣获专科贡献奖。
2012年2月24日至26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主办,医学部承办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情感和记忆的神经环路基础”项目启动会暨学术交流会于在杭州召开。段树民院士任项目专家组组长。
2012年2月,梁廷波教授、赖蒽茵教授被聘为第七批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
2012年3月,黄荷凤教授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2012年3月12日,医学部隆重举行了首届临床医学本科留学生的毕业典礼。来自8个国家的37名留学生按计划圆满完成了课程学习以及临床实习,通过了各项考核和考试,经过审核成绩合格准予毕业,并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学学士学位(MBBS, Bachelor of Medicine and Bachelor of Surgery )。
2012年3月14日,医学部召开2012年科教年会。
2012年3月15日,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成立,许正平任常务副院长,易平任副院长。该研究院归属医学部管理。
2012年3月23日,嘉兴浙江大学医学校友联谊会在嘉兴市第一医院成立,77级校友、嘉兴市第一医院院长曹浩强当选为首任会长。
2012年3月31日,舟山浙江大学校友会医学分会在舟山市临城新区财富君庭酒店成立,73级校友、舟山医院院长张永奎当选为首届会长。
2012年4月10日至12日,美国布朗大学医学院(Brown Alpert Medical School)院长Edward Wing教授和分管学生工作副院长Julianne Ip教授访问医学部。
2012年4月15日,衢州浙江大学医学校友联谊会在衢州友好饭店成立,81级校友、衢州市中心医院副院长吴善水当选为首届会长。
2012年4月20日,温州浙江大学校友会医学分会在温州香格里拉大酒店成立,82级校友、温州市卫生局副局长吴尚斌当选为首届会长。
2012年4月26日,医学部第七届医学节开幕式暨黄河教授专题讲座在紫金港校区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2012年4月,附属儿童医院赵正言教授荣获“全国卫生应急先进个人”称号。
2012年4月,附属儿童医院赵正言教授荣获第四届“宋庆龄儿科医学奖”。
2012年4月,郑树森院士主讲的《肝脏移植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课程列入国家上线的“精品视频公开课”。
2012年5月,鲁林荣教授课题组在Nature Immunology发文,揭示T淋巴细胞发育调控新机制。
2012年5月2日下午,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省人民大会堂国际会议厅隆重召开。2011年度,医学部共获24项(第一完成单位)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其中,李兰娟院士领衔的“肝衰竭人工器官替代治疗研究”项目、来茂德教授领衔的“大肠癌诊断和预后相关标志物的鉴定及应用”项目、黄河教授领衔的“间充质干细胞与组织工程产品的研发与应用”项目、吴育连教授领衔的“进展期胃癌的围手术期分期及其临床意义”项目荣获浙江省科技奖励一等奖。郑树教授荣获了浙江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
2012年5月5日,医学部重新修订了《浙江大学医学部卫生技术高级职务评聘条件》,进一步规范了卫生技术系列职务晋升的要求和程序。
2012年5月6日,浙江大学医学部广东校友联谊会在广东省口腔医院成立。78级校友、广东省口腔医院院长章锦才当选会长。
2012年5月11日,陈江华教授在华盛顿荣获美国肾脏病基金会颁发的“国际卓越成就奖章”,成为今年全世界4位获奖者中唯一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专家。
2012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部百年华诞之际,6家附属医院联合钱江晚报推出大型义诊活动——5000名医号免费送。
2012年 5月24日,浙江大学医学人体博物馆建成开馆,医学生誓言碑、无语良师碑落成,浙江大学医学部领导班子以及100余名医学部师生参加了仪式。学校党委副书记郑强教授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
2012年5月24日至25日,第七届中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峰会在杭州举行。此次会议由浙江大学主办,主题是“八年制医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会议主要内容是举办八年制医学教育的院校代表交流本校八年制的办学经验,讨论八年制教学取得的成效、面临的挑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2012年5月25日,浙江大学医学教育先贤——韩清泉、王季午铜像落成揭幕。医学部院史陈列室扩建落成揭牌。
2012年5月25日晚上,医学部举行以“仁爱·百年”为主题的大型文艺晚会,隆重庆祝医学部百年华诞。节目分《相聚·百年之约》(序)、《薪传之光·奋斗曲》、《大道健行·仁爱路》、《生命家园·青春梦》、《相约·憧憬未来》(尾声)五个单元。晚会紧扣主题,反映了浙医一百年来的变迁与沧桑、光荣与梦想。学校相关部处领导,医学部领导班子成员以及五湖四海的校友,兄弟院校嘉宾共聚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剧场,齐襄盛典,畅叙情谊。
2012年5月25日,由郑树森院士、李兰娟院士发起的用于奖励国内医学领域杰出人才的“树森•兰娟院士人才基金”成立大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隆重召开。桑国卫副委员长出席启动仪式。
2012年5月26日上午,医学部百年华诞庆典大会在紫金港校区小剧场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桑国卫,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浙江大学党委书记金德水,浙江省政协副主席陈艳华,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主席张浚生、张曦,陈宜张院士、巴德年院士、郑树森院士、曹雪涛院士、李兰娟院士、段树民院士,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孟群,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石鹏建,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副主席陈子辰,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胡亚芳,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浙江省卫生厅厅长杨敬,浙江省科协党组书记鲁善增,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教育科技部副部长李鲁,浙江省科技厅副厅长蔡秀军,浙医老领导,杰出校友代表、师生代表以及来自75所兄弟院校和100余家医院的代表出席了庆典大会。
2012年5月26日,浙江大学校友总会医学部(院)分会成立,来自全国各地以及北美地区的150余名校友参加了成立大会,医学部(院)主任段树民院士当选为会长。
2012年5月,临床医学(五年制)和临床医学(八年制)均获批2012年度浙江大学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
2012年6月1日,浙江大学省级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通过专家验收。
2012年6月6日,经考核,沈华浩教授、范伟民教授续聘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
2012年6月,姚根有的《创建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全新模式》、陆源的《自主学习、自主实验、自主创新实验教学的实践》、郑树森的《转化医学时代国际一流外科学教学体系的建立》、谢幸的《国家精品课程“妇产科学”教学体系的建设和应用》、罗建红的《创新课程系统设计,建立高校临床前医学教育新模式》荣获2012年浙江大学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毛峥嵘的《以案例为先导,融合性、创新性比较形态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践》、魏尔清的《科研项目导向的医学院八年制创新性研究教学体系构建》、张咸宁的《新医学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实践研究》、叶怀庄的《“模块化、校地联动”公共卫生实验教学体系构建》、刘有恃的《临床实践考核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践》、樊立洁的《加强临床技能训练在口腔教学中的效果评价》荣获2012年浙江大学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2年7月15日,在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大会上,石一复教授荣获首届“中国妇产科医师奖”。
2012年7月20日,卫生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名单,医学院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泌尿外科、肾病科、呼吸内科、卫生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研究重点实验室、消化内科、麻醉科(附属第一医院);烧伤科、急诊医学科、皮肤科、眼科、呼吸内科、普通外科(附属第二医院);普通外科(附属邵逸夫医院)等14个专科入选。
2012年7月28日 ,医学部北美校友联谊会在美国加州旧金山正式成立,80级校友方明当选为首届会长。
2012年8月15日,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研讨会在紫金港召开,校党委书记金德水、校长杨卫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副校长来茂德、褚健,校党委副书记周谷平出席,副校长姒健敏主持会议。
2012年8月16日,由中国医院协会主办的2012中国医院论坛在北京举行,附属第一医院院长郑树森院士荣膺“2012年度中国医院优秀院长”。
2012年8月,李晓明教授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2012年9月11日至13日,由浙江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系和神经生物学学系共同组织承办的“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生物医学双边研讨会” (Hangzhou-Edinburgh Joint Symposium on Biomedical Sciences) 在紫金港校区医学部召开。
2012年9月28日至29日,“第六届中国电子病历与医疗信息技术高峰论坛暨2012年医药卫生信息技术“金鼎奖”颁奖活动在北京隆重举行。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被中国医药信息学会、中国电子学会医药信息学分会授予2012中国医院信息化先进单位“金鼎奖”;郑树森院士、李兰娟院士、王建安教授分别荣获中国医药卫生信息技术“金鼎奖”杰出贡献人物。
2012年9月,夏强教授荣获浙江大学首届心平奖教金教学贡献提名奖。
2012年9月24日,首届临床医学八年制2005级进入专科轮转, 共计39周,42人。
2012年10月,郑树森、樊立洁、凌树才、毛峥嵘荣获首届浙江大学优质教学二等奖。
2012年10月24日,浙江大学与金华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医学合作协议,与此同时,金华市中心医院正式挂牌“浙江大学金华医院”。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浙江大学党委书记金德水和金华市市委书记陈一新共同为“浙江大学金华医院”揭牌。
2012年10月24日,深化校市战略合作,加快推进附属义乌医院项目建设,校党委书记金德水一行到义乌调研并举行校市合作工作座谈。
2012年10月26日,1972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杰拉尔德•埃德尔曼教授访问医学部,并受聘为浙江大学名誉教授。 浙江大学校长杨卫为杰拉尔德•埃德尔曼教授佩戴校徽,并颁发浙江大学名誉教授证书。
2012年10月27日,卫生部“医疗质量万里行”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专家检查组莅临附属口腔医院检查指导工作。
2012年10月29日上午,加拿大不列颠属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医学院院长代表团访问医学部。
2012年10月,李晓明、朱益民、徐骁、叶娟、袁天明、高建青等教授入选2012年度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对象。
2012年11月15日,美国威斯康辛医学院(Medical College of Wisconsin)血液肿瘤科教授、国际骨髓移植研究中心(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Blood and Marrow Transplant Research)主席Mary Horowitz和副教授陈晓访问了医学部。
2012年11月4日至11日,“浙江大学德国周”期间,杨卫校长、来茂德副校长率医学部代表团先后访问了慕尼黑大学、切瑞特医学中心,分别签订了合作框架性协议。11月22日,德国切瑞特医学中心(Charité – Universitätsmedizin Berlin)院长Annette Grüters-Kieslich教授一行7人访问了浙江大学医学部。
2012年11月23日至25日,2012年中国卫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医学教育分会年会暨大学文化传承与文化交流论坛在广州市举行。医学部被评为2012年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张凯同志获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
2012年11月,附属口腔医院高分通过浙江省卫生厅“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复评。
2012年11月,教育部、卫生部已经批准我校作为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的试点高校,我校的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和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得到了批准。
2012年11月,附属邵逸夫医院陈周闻荣获浙江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一等奖,附属儿童医院叶盛荣获二等奖,附属第一医院梁赟荣获三等奖。
2012年11月,医学院获全国第二届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最佳组织奖。
2012年12月1日,附属第一医院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建院六十五周年庆典大会。
2012年12月2日18时30分,医学部第三届医学艺术节在医学院大报告厅隆重开幕。
2012年12月3日,西澳大利亚大学(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医学院院长Ian Puddey教授、外科系主任Jeff Hamdorf教授、儿科系主任Alan Bryant教授和西澳州政府卫生厅Andrew Robertson副厅长一行5人访问了医学部。
2012年12月4日,医学部第二届临床技能竞赛在华家池校区逸夫体育馆隆重举行。附属第二医院荣获团体一等奖,附属邵逸夫医院荣获团体二等奖,附属第一医院荣获团体三等奖。附属妇产科医院、儿童医院荣获专科贡献奖。
2012年12月19日 ,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院长当选2012年度“中国十大医改新闻人物”。
2012年12月21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坤明,市委副书记、市长邵占维,市委副书记王金财和其他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有关负责人一行莅临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滨江院区视察。
2013年1月7日,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院长荣获全国卫生行业最高荣誉奖——白求恩奖章。
2013年1月7日,美国南卡罗莱纳医科大学(The Medical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健康专业学院院长Lisa Saladin教授、健康管理系Michael Meacham教授和James Zoller教授三人访问了医学部。  
2013年1月11日,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13年1月14日下午,医学部召开了地方校友分会联谊会。来自金华、绍兴、台州、丽水、嘉兴、舟山、衢州和温州等地的地方校友组织的会长和秘书长参加了会议。
2013年1月16日,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医学院(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College of Human Medicine)院长Marsha Rappley教授、副院长Jeff Dwyer教授、儿科和人类发展系主任Rebecca A. Malouin副教授以及流行病学系Zhehui Luo副教授一行访问了医学部。
2013年1月18日,王建安教授的“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修复和功能重建的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项目获得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3年1月,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13年1月,柯越海教授获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项目。
2013年1月31日,由免疫学研究所所长、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院士的指导下完成的论文“Induction of Siglec-G by RNA Viruses Inhibits the Innate Immune by Promoting RIG-I Degradation”(《Siglec-G促进RIG-I降解负向调控抗RNA病毒固有免疫》)发表在1月31日出版的《Cell》杂志上。论文第一作者为医学院基础医学系陈玮琳副教授。
    2013年2月,王福俤教授、李晓明教授、陈江华教授、周天华教授被聘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
2013年2月1日上午,在感染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推进会上,浙江大学校长杨卫、清华大学副校长姜胜耀、香港大学校长徐立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王宇共同签署了《感染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章程》,标志着感染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正式启动建设,李兰娟院士任中心主任。
2013年2月2日,浙江大学召开医学院医院工作座谈会。校党委书记金德水、校长杨卫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校党委常务副书记邹晓东、常务副校长吴朝晖,副校长褚健、张土乔,党委副书记任少波出席,副校长姒健敏主持会议。
2013年2月11日至16日,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通过国际标准JCI评审 。
2013年2月,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通过国际标准JCI评审。
2013年2月,谢幸、金洁教授获得2012年度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13年3月5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滨江院区开业试运营。
2013年3月11日下午,姚克教授当选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2013年3月14日上午,姒健敏教授当选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
2013年3月,香港邵逸夫基金捐赠2亿港币支持浙江大学邵逸夫医疗中心和邵逸夫医学研究中心建设。
2013年3月26日,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城西分院开业。
2013年3月31日下午,共青团浙江大学医学部(院)第三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会最终投票推选产生了共青团浙江大学医学部第三届委员会委员。
2013年4月13日,李晓明教授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013年4月13至14日,医学部学生彭德清、黄尚玮、徐俊和祝晓晶组成的参赛团队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夺得由教育部主办的第四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华东赛区)特等奖。
2013年4月12日上午,校党委书记金德水赴医学部调研,听取医学部及下属各院系的情况汇报和意见建议。
2013年4月22日,由医学部主办并联合农学部、药学院、生科院、生研院、生仪院等单位共同召开的“浙江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公共研究平台共享交流会”成功举办。
2013年4月23日,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成为国内首家连续三次通过JCI评审的公立医院。
2013年4月24日下午,浙江大学医学部与金华市中心医院医学战略合作项目签约暨院士、专家工作站授牌仪式在金华市中心医院举行。
2013年4月27日上午,李强省长一行视察附属一院H7N9禽流感救治工作并慰问医务人员。
2013年4月30日上午,浙江大学医学学科建设调研会在医学院召开。
2013年4月,李兰娟院士的“人类感染活禽市场来源的新发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临床分析和病毒基因组特征”研究论文发表于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
2013年4月,学院6位教授入选2013-201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分别是基础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夏强教授,临床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黄河教授,口腔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王慧明教授,医学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谢鑫友教授,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陈坤教授,医学人文素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施卫星教授。
2013年5月18日,药学院迎来了百年华诞,来自海内外的校友代表、兄弟院校和药学界各单位的代表出席了庆典仪式。
2013年5月21日,由原浙江医科大学校长郑树教授发起设立的“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郑树医学教育基金”启动仪式隆重举行。
2013年5月21日下午,医学部召开2013年科教年会。
2013年5月23日,附属一院李兰娟院士为通讯作者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线发表《111例H7N9流感病毒感染病人的临床特征》的论文。
2013年6月3日,成立中共浙江大学医学院委员会,撤销中共浙江大学医学部委员会。
2013年6月8日,医学部首届八年制学生毕业庆祝会隆重举行。
2013年6月28日,段树民任医学院院长兼医学中心(筹)主任;陈智任医学院常务副院长,黄河任副院长(兼);许正平任医学中心(筹)常务副主任(正处职)兼医学院副院长;欧阳宏伟任医学院副院长兼基础医学系系主任(正处职)。
2013年7月9日下午,医学院六家附属医院分别与景宁、龙泉、武义、衢州、常山等浙江省内13个县的县政府签约,与当地14家县级公立医院建立以托管为主要方式的紧密型合作办医关系。浙江省副省长郑继伟,浙江大学党委书记金德水、校长林建华、党委常务副书记邹晓东,浙江省卫生厅厅长杨敬,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院长郑树森院士等出席。
2013年7月25日,沈华浩、周天华任医学院副院长。
2013年7月28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兰溪分院” 举行签约揭牌仪式。
2013年7月28日,“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慢性病研究所兰溪基地”举行签约揭牌仪
式。
2013年8月2日,方向明任医学院副院长。
2013年8月5日,陈国忠同志任中共浙江大学医学院委员会副书记;李晓明同志任中共浙江大学医学院委员会委员、副书记。
2013年8月26日下午,医学院召开2013年医学院暑期务虚会议。
2013年8月28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杭州市下沙医院)正式启用。
2013年9月,周韧教授领衔主讲的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MBBS)课程《病理学(Pathology)》入选“2013年度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
2013年9月16日,校长林建华来医学部调研,副校长罗建红、学部主任段树民及各院系、各附属医院领导等参加了调研会。
2013年9月,学院推出了“名师名医大讲堂”学生思政系列讲座。
2013年9月4日至5日,香港王宽诚教育基金会孙弘斐董事等一行五人访问浙江大学,基金会决定向我校捐赠1300万港币(约合1000万人民币),专项支持浙江大学医学领域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
2013年9月16日,附属二院姚克教授当选为中华医学分第十一届眼科学分会候任主委。
2013年9月17日,浙江大学金德水书记、宋永华常务副校长、吴平副校长、罗建红副校长等来我系调研试点学院建设情况。
2013年9月18日下午,医学部举行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辅导报告会,公共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郁建兴教授应邀作了《新时期的群众路线就是民主政治路线》专题报告。
2013年9月23日,陈国忠同志任中共浙江大学医学院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书记(兼)。
2013年9月24日,香港邵逸夫基金捐赠2亿港币(2013年-2015年),支持浙江大学邵逸夫医疗中心和邵逸夫医学研究中心的建设。
2013年9月27日下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武义分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武义分院”揭牌仪式在武义举行。
2013年9月28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儿童骨科学专家、纽约-长老会摩根士丹利儿童医院儿童骨科主任、哥伦比亚大学脑瘫中心执行医疗总监DAVID P. ROYE 教授参访浙江大学公共学院。
2013年10月25日,鲁林荣教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2013年10月29日至11月1日,第八届环太平洋大学联盟(Association of Pacific Rim Universities, APRU)全球卫生研讨会于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召开。
2013年10月30日下午,郑树森院士被授予2013年度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13年10月30日至31日,泰国玛希隆大学诗里拉皇家医学院院长Udom Kachintorn,副院长Chirayu Auewarakul,副院长Suwannee Suraseranivongse等7人代表团访问医学院。
2013年11月11日,第十四届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颁奖典礼上,蔡秀军教授成为“吴杨奖”设立后第一位微创外科领域的获奖者。
2013年11月11日,以色列希伯来大学(The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分管国际交流副校长Oron Shagrir,医学部分管科研副院长Joel Yisraeli访问医学院。
2013年11月18日下午,浙江大学与宁波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医学合作协议,宁波市第一医院正式挂牌“浙江大学宁波医院”。浙江大学党委书记金德水、宁波市人民政府代市长卢子跃共同为“浙江大学宁波医院”揭牌。
2013年11月,杜立中教授荣获“2013最具领导力的中国医院院长•卓越贡献奖”。
2013年11月,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全科医学研究所李鲁教授连任主任委员。
2013年11月21日,医学院附属二院沈华浩教授及其团队命名了一种新哮喘类型——胸闷变异性哮喘,揭示了一种以胸闷为唯一临床表现的新哮喘亚型。
2013年11月22日,附属第一医院王伟林教授,附属儿童医院舒强教授、附属邵逸夫医院姚玉峰教授获2013年度“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2013年11月27日,浙江大学医学中心举行项目汇报会暨奠基仪式。
2013年12月4日,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副校长兼医学院院长Pamela Davis、副院长George Kikano、全科医学教授Kurt Stange和Li Li等7人代表团访问了医学院。
2013年12月4日上午,韩国医疗代表团一行6人来访浙江大学医学院,
2013年12月9日上午,浙江大学与丽水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医学合作协议,丽水市中心医院正式挂牌“浙江大学丽水医院”,学校党委书记金德水、丽水市委书记王永康共同为“浙江大学丽水医院”揭牌。
2013年12月6日下午,医学院及附属医院2013年团建工作交流会在浙医二院举行。
2013年12月10日,郑树森院士为课程负责人的《外科学》获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2013年12月2日,由世界卫生组织发起和支持,浙江大学医学部控烟研究中心完成的“全球医学生控烟调查”中国报告发布会在医学院举行。国家卫计委、世界卫生组织、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国际防痨与肺部疾病联合会、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香港大学等组织的官员和专家出席了会议。
2013年12月16日,王建安教授、何超教授、李继承教授,以及医学院校友丁列明获2013年度“浙江省十佳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2013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浙江大学医学院代表大会隆重召开,选举产生新一届党委委员和纪委委员。
2013年12月19日,医学院举行2013年思政年会——班主任/德育导师专题工作会议。
2013年12月20日,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研讨会召开。
2013年12月,李晓明教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教授。
2013年12月24日,李兰娟院士团队的“H7N9禽流感的病原学及临床诊治研究”项目入选2013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2013年12月26日,谢幸教授的《妇产科学》、李兰娟院士的《传染病学》、陆源教授的《生理科学实验》获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2013年12月26日晚,医学院2014年迎新联欢晚会“激扬青春之帆•共逐医学之梦”隆重举行。
2013年12月27日下午,浙江大学与湖州市人民政府签订《浙江大学与湖州市共建浙江大学湖州医院的协议》,湖州市中心医院揭牌“浙江大学湖州医院”,浙江大学党委书记金德水与湖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金长征共同为浙江大学湖州医院揭牌。
2014年1月5日,在《中华眼科杂志》第十四届编辑委员会换届暨工作会议上,续聘附属第二医院姚克教授为副总编,续聘和增聘叶娟教授、徐雯教授为编委。
2014年1月6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三届临床技能竞赛中,临床医学一系荣获本次教师赛第一名和学生竞赛团体第一名,临床医学一系吴婷婷、傅林海、潘五杰荣获本次竞赛小组第一名。
2014年1月10日上午,在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李兰娟院士领衔的“重症肝病诊治的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了医学院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零的突破;沈华浩教授领衔的“支气管哮喘分子发病机制及诊治新技术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4年1月17日,孙毅任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
2014年1月18日, 浙江大学2013年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中,附属儿童医院徐迎春荣获一等奖,基础医学系徐芳英和附属第二医院郑幼洋荣获二等奖,附属邵逸夫医院劳伟峰、公共卫生系金明娟、基础医学系陈玮、附属第一医院徐骁荣获三等奖。
2014年1 月 22 日上午,林建华校长一行到医学院调研学科建设情况。
2014年1月,欧阳宏伟教授当选国际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学会亚太区(TERMIS-AP)理事。
2014年3月24日,中共浙江大学委员会决定,叶旭军同志任中共浙江大学医学院委员会委员、副书记。
2014年3月27日,李晓明任医学院副院长。
2014年3月27日,孙毅任医学院副院长(挂职)。
2014年3月27日,医学院召开第四届教职工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50余名“双代会”代表、特邀代表和列席代表参加了大会。
2014年3月28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Linda Fried教授及David Roye教授、Michael Sparer教授, Deliang Tang教授等一行访问医学院。
2014年4月,由附属儿童医院创办的《世界儿科杂志》(World Journal of Pediatrics),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审核同意(新广出版[2014]250文件),成为首个拥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33-1390/R)的英文儿科期刊。
2014年4月3日下午,医学院管理人员培训开班,学院70余位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党委书记黄河作了“思想、行为、能力,知行合一,百战不殆”的主题报告。
2014年4月10日,附属儿童医院滨江院区专家门诊正式启用。
2014年4月10日下午,医学院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党建方略专题讲座暨群众路线总结大会,邀请杭州市委党校高国舫教授作关于习近平同志党建方略的专题讲座。
2014年4月21日,中共浙江大学委员会决定,邵浙新同志任中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委员会副书记。
2014年4月22日,浙江大学临床医学学科建设研讨会召开,校长林建华、党委常务副书记邹晓东、常务副校长吴朝晖、宋永华、党委副书记任少波、副校长罗建红等出席了会议。
2014年4月23日下午,医学院举行了2014年科教大会。
2014年4月25日,段树民任医药学部主任,陈忠任副主任。
2014年4月29日,在2013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医学院作为第一单位牵头或独立完成的科研成果共12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蔡秀军教授被授予“浙江省科学技术奖重大贡献奖”,郑树森院士、蔡真教授、王建安教授、赵正言教授领衔的项目分别荣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4年5月5日,韩国东亚大学医学院院长Huh Jae Taeck教授等一行4人访问医学院。
2014年5月6日,“转化医学论坛暨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启用仪式”在紫金港校区举行。学校党委书记金德水、常务副校长宋永华、副校长罗建红,浙江省科技厅、卫计委领导,学校各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医学院和各附属医院领导等出席了仪式。
2014年5月6日,国际权威科学期刊《自然·通讯》发表了李兰娟院士科研团队在H7N9禽流感病毒研究中的重要突破,即通过测定人体血浆血管紧张素II水平,可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2014年5月13日上午,浙江大学与衢州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医学合作协议,衢州市人民医院正式挂牌“浙江大学衢州医院”,校党委书记金德水、校长林建华、衢州市市长沈仁康、省卫计委副主任马伟杭共同为“浙江大学衢州医院”揭牌。
2014年5月13日上午,浙江大学医学院合作医院工作会议召开,医学院、各附属医院、浙江大学各地市合作医院的领导参会,校党委书记金德水、校长林建华、校党委常务副书记邹晓东、副校长罗建红、学校相关部处负责人等出席了会议。
2014年5月,欧阳宏伟教授获选“全国十佳骨科中青年医师”。
2014年5月,段树民院士课题组于2006年发表的封面论文“Activity-induced rapid synaptic maturation mediated by presynaptic cdc42 signaling”入选《Neuron》创刊25周年纪念期刊。
2014年5月16日,中共浙江大学委员会、浙江大学决定,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义乌医院(筹)更名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中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义乌医院(筹)委员会更名为中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委员会;中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义乌医院(筹)纪律检查委员会更名为中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纪律检查委员会。
2014年5月16日,附属第二医院黄建教授团队发表国际权威期刊Cell系列期刊Immunity封面论文,该免疫学权威期刊具有非常广泛的学术影响力和高度信誉,影响因子19.795。
2014年5月24日至25日,医学院举行田径运动会。
2014年5月24日,生物医学工程系创建30周年纪念会在医学院举行,来自祖国各地的近180名生物医学工程系校友重返母校。
2014年5月24日,加拿大阿尔伯塔(University of Alberta)医学院Douglas Miller院长、精神系主任Xinmin Li教授、国际项目主管Renny Khan先生一行三人访问医学院。
2014年6月6日,第一期“浙医好导师 领航医学路”英才培养活动正式启航。
2014年6月10日,学院与来访的台湾高雄医学大学医学院签订合作协议。
2014年6月10日下午,学院召开安全工作会议。
2014年7月3日上午,医药学部召开学科与人才队伍建设方案审议会。
2014年7月7日,浙江大学西湖学术论坛第115次会议——“医工结合:生物制造、再生医学与医疗器械”主题研讨会顺利举行。
2014年7月5日,由《科学中国人》杂志社主办的“科学中国人(2013)年度人物”揭晓,李兰娟院士获此殊荣。
2014年7月5日以来,附属儿童医院全力做好“7.5公交事件”烧伤患儿的救治工作。
2014年7月19日,英国帝国理工学院Dermot Kelleher副校长访问了医学院。
2014年7月28日,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李兰娟院士团队在《自然》发表了最新微生态科研成果论著——《肝硬化中肠道菌群的改变》。文章第一作者为秦楠博士。
2014年7月29日,附属邵逸夫医院与支付宝联合宣布,邵逸夫医院在支付宝钱包的服务窗正式上线,双方将共同推进“未来医院”计划。
2014年7月29日,光明日报以“激扬青春志,共筑医学梦”为题刊发通稿,在当天第15版教育时空报道了医学院组织的2014年暑期社会实践的淳安团队活动。
2014年8月18日,校党委副书记严建华看望医学院赴浙江省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社会实践团队。
2014年9月2日,基础医学系被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2014年9月12日,在中华医学会第十九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上,附属儿童医院杜立中教授荣获“中国儿科医师奖”。
2014年9月17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江山分院”签约揭牌仪式在江山市人民医院举行。
2014年9月20日,段树民院长参加了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hina Medical Board,简称CMB)成立100周年庆典。
2014年9月,由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教工和研究生联合党支部(简称“神经所党支部”)的《基层党组织铺就青年人成才之路》项目荣获省高校第五轮支部建设创新活动优秀项目。
2014年9月25日,医学院推出优秀医生“洞悉临床科室,分享从医之道”系列沙龙。
2014年9月,医学院控烟研究中心研究的“Building Tobacco Treatment Capacity in Medical Universities and Affiliated Hospitals in China”获得2014年Global Bridges烟草依赖治疗项目设计奖。
2014年10月8日下午,英国布鲁内尔大学(Brunel University)校长Julia Buckingham、 常务副教务长Andrew George等一行四人访问了医学院。
2014年10月14日,医学院本科生海外交流奖学金评选启动,首批77位医学院学生获得奖学金。
2014年10月,黄河教授团队在Blood发表了最新研究论文,证明了新的半相合移植处理方案不仅达到了与HLA全相合非血缘供者相同的移植疗效,可使高危白血病患者获益。该论文在线发表后立即得到了Faculty of 1000 (F1000)的特别推荐。
2014年10月17日,由浙江大学、国家自然基金委联合主办的第19届亚太国际造血干细胞移植会议(19th APBMT)在杭州召开。
2014年10月21日,德国基尔大学Anja Pistor-Hatam副校长访问了医学院。
2014年10月23日,英国阿伯丁大学Seth Kunin副校长、医学院Colin Mc Caig院长和Bing Lang教授等访问了医学院。
2014年10月22日,李兰娟院士领衔的“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入围2014年度“2011协同创新中心”计划。
2014年10月24-25日,在浙江大学2014年运动会上,医学院荣获田径比赛教工组和研究生组团体总分第一名,本科生组团体总分第五名的骄人战绩。
2014年10月28至30日,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举办的全国妇幼健康技能竞赛中,附属妇产科医院钱志大医生荣获个人一等奖。
2014年10月29日,李兰娟院士荣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14年10月31日,浙江大学首家异地附属医院——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以下简称附属四院)在义乌开业,这也是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七家附属医院。
2014年11月2日,李兰娟院士入选“中央电视台——2014年度科技创新人物”。
2014年11月6日,陈智任医学院公共卫生系系主任(兼)。
2014年11月13日-14日,黄河教授陪同林建华校长访问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2014年11月21日下午,党委书记黄河带队赴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现场缅怀革命先烈,并举行学院教工支部书记培训会。
2014年11月21日,附属二院张宏教授获2014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14年11月23日,医学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队”荣获“勤学·笃实·担当──以实践为青春代言”2014年浙江省大中学生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省级十佳团队。
2014年12月1日至15日,李晓明副院长率团访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华盛顿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洛杉矶西达塞纳医学中心、加拿大不列颠属哥伦比亚大学。
2014年12月29日,医学院举行2014年教育大会。
2015年1月5日,附属一院6名医护人员组成的赴利比里亚埃博拉疫区医疗队在医学院举行欢送仪式,医疗队将赴利比里亚埃博拉疫区进行为期3个月的援助医疗任务。
2015年1月5日,由浙江大学牵头,联合香港大学、清华大学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三个核心协同单位共同组建的“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 为联合单位之一的香港大学进行授牌。
2015年1月8日,经教育部批准,获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该中心是医学院首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            
2015年1月9日,陈江华教授团队的项目“终末期肾病肾脏替代治疗关键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5年1月9日,石河子大学副校长孟卫民、基建处处长李忠荣、医学院常务副院长李锋等一行11人访问医学院。
2015年1月15日,首届浙江大学“好医生、好护士”评选结果揭晓,附属口腔医院口腔修复科主任医师刘丽、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张建民、附属邵逸夫医院骨科主任医师范顺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病中心主任医师倪一鸣、附属第二医院烧伤科主任医师韩春茂等5人获“浙大好医生奖”;附属邵逸夫医院干部保健中心主管护师王叶华、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主任护师冯志仙、附属第四医院手术室主管护师周敏燕、附属妇产科医院分娩室主管护师徐萌艳、附属儿童医院ICU主任护师楼晓芳等 5人获“浙大好护士奖”。
2015年1月15日,南方医科大学副校长高天明等一行14人代表团访问医学院。
2015年1月15日,刘伟教授研究组在Cell子刊Molecular Cell在线发表了论文“Deacetylation of nuclear LC3 drives autophagy initiation under starvation”。
2015年1月16日下午,医学院召开2014年外事工作座谈会。
2015年1月18日,由树森·兰娟院士人才基金(以下简称树兰基金)主办的第一届树兰医学奖颁奖大会举行,中国12位科技工作者分获树兰医学奖和树兰医学青年奖。
2015年1月16日,李晓明、田梅、徐骁三位教授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015年1月,沈华浩、陈江华两位教授入选浙江省特级专家。
2015年1月,梁廷波教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2015年1月29日,经浙江大学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同意在医学院成立遗传学研究所,为浙江大学独立研究机构。
2015年3月11日,教育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临床技能案例学习模式研究”——医学院《临床技能》SPOC课程成功开课。
2015年3月3日-21日,由医学院及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办的“浙江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生物医学学术交流月”活动在紫金港校区举行。
2015年3月13日,经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批准,医学院试点实施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项目,此项目为全国首家试点实施单位。
2015年3月18日, 2015届MBBS项目留学生举行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共67位2009级毕业生通过了课程的各项考核和考试,获得学位。
2015年3月24日,管敏鑫任医药学部副主任。
2015年3月26日,医学院召开第四届二次“双代会”。
2015年4月,段树民院士课题组在美国神经科学学会会刊《Journal of Neuroscience》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A novel size-based sorting mechanism of pinocytic luminal cargoes in microglia”。
2015年4月9日,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校长Arvind Gupta,副校长Anne Gorsuch等一行5人访问了医学院。
2015年4月9日下午,医学院2015年科学年会举行。
2015年4月10—12日,由教育部医学教育临床教学研究中心主办,浙江大学承办的第六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华东分区赛开幕式在浙江大学举行。
2015年4月,郑树森院士研究团队在国际著名消化学杂志《Gut》在线发表了题为“Liver transplantation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beyond the Milan criteria”的研究论文。该论文第一作者徐骁教授。
2015年4月17日,中国工程院钟南山院士及广州医科大学张雅洁副校长一行访问医学院。
2015年4月17日下午,浙大求是大讲堂暨医学院“名师名医大讲堂”第八期——钟南山院士报告会于在紫金港校区举行。
2015年4月25-26日,受人民卫生出版社委托、由浙江大学病理学与法医学研究所承办的“十三五”规划教材《法医病理实验指导》定稿会在医学院召开。
2015年4月29日,浙江大学医学院与东欣(杭州)医院合作签约暨浙江大学国际医院揭牌仪式在医学院举行。
2015年5月6—8日,由浙江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承办的“脑科学前沿-学科交叉与新技术”西湖论坛会议顺利召开。
2015年5月12日上午,浙医儿院浙医四院联合儿童中心正式成立。
2015年5月12日,医学院在浙江大学“歌咏求是•筑梦中华”主题合唱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2015年5月10至21日,段树民院长率团访问了英国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阿伯丁大学(University of Aberdeen)、爱丁堡大学(University of Edinburgh)、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和卡迪夫大学(Cardiff University)。
2015年5月13日,中共浙江大学委员会决定,刘利民同志任中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委员会书记。
2015年6月3日,学院与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并挂牌“浙江大学精神卫生中心”。
2015年6月5日,加拿大渥太华大学(University of Ottawa)医学院院长Jacques Bradwejn、国际合作与交流处院长助理王育玮、医学院教授Diana Koszycki、加拿大驻上海总领事馆领事Majid Dellah等一行5人访问了医学院。
2015年6月17日下午,邵逸夫医院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国际医疗中心揭牌仪式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与上城区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举行。
2015年6月,罗建红教授课题组在Cell Research期刊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Activity-induced synaptic delivery of the GluN2A-containing NMDA receptor is dependent on endoplasmic reticulum chaperone Bip and involved in fear memory”。
2015年6月30日-7月1日,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University of Alberta)医学院院长Richard Fedorak等一行6人访问了医学院。
2015年7月1日上午,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医学院、自然与艺术学院“四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钱煦教授应邀来我校进行题为“谈美国一流大学学科建设—以生物医学工程为例”的竺可桢杰出学者公众讲座。
2015年7月1-9日,医学院华家池校区临床技能中心考点成功举行2015年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同时,国家医学考试中心组织专家组对本考点申报国家级“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与考官培训基地(临床类)”进行了实地评估。
2015年7月17日,2015年浙江大学医院工作会议召开。
2015年7月26日,第五届全国八年制医学生论坛顺利召开。
2015年8月29日,浙江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博士后专家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举行。
2015年9月14日,中共浙江大学委员会决定,朱慧同志任中共浙江大学医学院委员会委员、副书记(兼)。
2015年9月21日,日本山梨大学島田眞路校长一行五人访问了浙江大学医学院。
2015年9月22日,中共浙江大学委员会、浙江大学决定,成立医院管理办公室(正处级),朱慧任医院管理办公室主任。
2015年9月22日,欧阳宏伟任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筹)院长(兼);鲁林荣任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筹)副院长。
2015年9月22日,内蒙古民族大学以陈永胜校长为首的代表团一行14人访问了医学院。
2015年9月,吕卫国教授获“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2015年10月15日,附属一院入选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
2015年10月22日上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生科院副院长Robert Ford教授一行访问了医学院。
2015年10月22日—23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兼WU中国健康促进中心执行主任Anke Nolting教授、基辛格博士眼科医生Stanley Chang教授等访问了医学院。
2015年10月22日,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医学院负责中国事务副院长Doris Young教授访问了医学院。
2015年10月23日上午,德国巴伐利亚州教育部州务秘书Bernd Sibler, 科研和国际事务主任Michael Mihatsch以及雷根斯堡大学校长Udo Jakob Hebel等一行五人代表团访问了医学院。
2015年10月26日,香港华懋集团执行董事兼市场部总监龚中心女士、执行董事兼行政部总监龚因心女士;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神经学系主任Bruce Ransom教授以及国际发展部主任Jody Y. Li博士一行访问医学院。
2015年10月23-24日,医学院在浙江大学2015年田径运动会上获教工组团体总分第一名。
2015年,附属第二医院脑胡颖红主任荣获“全国医德标兵”荣誉称号。
2015年10月31日,在2015协和住院医师国际论坛暨第五届西湖论坛上,附属第一医院成为“中国住院医师培训精英教学医院联盟”创始成员单位。
2015年10月24日,杨巍副教授的“NMDA受体膜运输调控及磷酸化调节机制”论文荣获中国生理学会张锡钧基金青年优秀论文一等奖。
2015年11月9日,王伟林任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医学院副院长(兼)。
2015年11月9日,中共浙江大学委员会决定,顾国煜同志任中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委员会书记;吕卫国同志任中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委员会书记。
2015年11月13日,第12届亚洲线粒体生物医学及研究学会国际会议在紫金港校区举行。
2015年11月20日,陈鹏飞等同学的《关节软骨组织工程生物医学材料研究》获得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2015年11月23日,浙江大学与多伦多大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医学联合研究所”成立。
2015年11月25日,刘伟教授研究组在Cell子刊Molecular Cell在线发表研究论文“AMPK-Dependent Phosphorylation of GAPDH Triggers Sirt1 Activation and Is Necessary for Autophagy upon Glucose Starvation”。
2015年11月25—12月2日,医学院副院长李晓明、副书记陈国忠等一行访问了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西澳大学、麦考瑞大学和悉尼大学,与这四所学校就学生交流、联合办学和科研合作等事宜进行了深入交流。
12月2日,丹麦哥本哈根大学Hickson教授团队与附属二院沈华浩教授团队首次发现肿瘤细胞在有丝分裂期存在DNA复制行为,其研究论文“Replication stress activates DNA repair synthesis in mitosis”(doi:10.1038/nature16139)Nature杂志在线发表。
2015年12月5日,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研究会2015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紫金港校区举行。
2015年12月,附属第一医院郑树森院士课题组在国际著名材料学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影响因子11.805)发表题为Self-Assembling Prodrugs by Precise Programming of Molecular Structures that Contribute Distinct Stability, Pharmacokinetics, and Antitumor Efficacy的研究论文,徐骁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王杭祥副研究员。
2015年12月15日下午,金德水同志参加了医学院科研办公室和公共技术支撑体系联合支部“三严三实”专题组织生活会。
2015年12月15日下午,杏林学长沙龙第一讲成功举办,第一讲主讲嘉宾——77级校友、新加坡国立大学牙学院副院长曹彤作了《在口腔医学学生就业和创新之间的思考》为主题的报告。
2015年12月16日下午,医学院举行第四届教职工、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2015年12月,《Autophgay》杂志(IF=11.753)在线发表了沈华浩课题组研究论文:“Autophagy Is Essential for Ultrafine Particle-Induced Inflammation and Mucus Hyperproduction in Airway Epithelium”。该论文陈志华副研究员、吴银芳硕士为共同第一作者,沈华浩教授、李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12月18日下午,医学院举行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报告会,邀请了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党组成员、研究室副主任张国强同志为学院党委中心组成员、全体管理干部、各支部书记、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
2015年12月23-25日,医学院获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临床类别)实践技能考试与考官培训基地授牌。
2015年12月24日,2015年度浙江大学医德医风奖评选揭晓,附属儿童医院石卓、附属第一医院周建英、附属第二医院胡颖红、附属妇产科医院黄夏娣、附属邵逸夫医院傅国胜获“浙江大学好医生奖”;附属第四医院沈秀兰、附属邵逸夫医院邵红玉、附属第二医院项海燕、附属妇产科医院徐鑫芬、附属第一医院高春华获“浙江大学好护士奖”。
2015年12月28日上午,“公共健康协同创新中心”在嘉善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签约揭牌。
2015年12月29 -30日,由公共技术生化平台宋兴辉副主任领衔的“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建设与管理”项目荣获2014-2015年浙江省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成果一等奖。
2016年1月8日,黄河教授主持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关键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荣获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16年1月8日上午,郑树森院士和李兰娟院士共同领衔的“终末期肝病综合诊治创新团队”项目荣获2015年国家科技创新团队奖。这是浙江省医学领域所获得的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
2016年1月,由附属第二医院张建民教授领衔的神经内外科脑血管团队研究课题《脑卒中的病理机制及诊治策略研究》荣获2015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2016年1月,2015年浙江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第二医院薛静荣获特等奖,基础医学系邱爽、附属妇产科医院张丹荣获三等奖,医学院荣获组织奖。
2016年1月9日-18日,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建红携医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智、医学院副院长李晓明、公共卫生系副主任夏大静等访问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渥太华大学、麦吉尔大学、阿尔伯塔大学和不列颠属哥伦比亚大学,代表团分别与五所院校就学生交流、教师培训、联合办学等达成了合作意向。
2016年1月30日,李兰娟院士主持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治研究的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项目获得了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2016年2月27日,在浙江省卫计委主任杨敬和维多利亚政府卫生部长Jill Hennessy的见证下,医学院和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医学院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医学教育、研究和临床医疗领域开展合作。
2016年3月9日,医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智、副院长方向明一行访问了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
2016年,由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虞朝辉教授和厉有名教授领衔完成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和诊治的研究》项目荣获2015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
2016年3月,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教授荣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重大贡献奖,附属邵逸夫医院傅国胜教授的“优化内皮祖细胞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医药学部副主任陈忠教授的“缺血性脑损伤的药物治疗新靶点及意义”、遗传所管敏鑫教授的“线粒体功能障碍在母系遗传性高血压和聋病中的致病作用机制研究”项目分别荣获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2016年3月8日,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在公共卫生学院朱善宽教授等陪同下专程参观访问了斯坦福预防研究中心(SPRC,Stanford Prevention Research Center)。该中心与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慢性病研究所(CDRI,Chronic Disease Research Institute)于2015年合作共建“WELL-China”项目,朱善宽教授为项目的中方负责人(PI)。
2016年3月17日,浙江大学与上海宋庆龄基金会-鲁家贤、高文英专项基金启动“浙江大学基层医院儿科医学临床技能培训”公益项目。附属儿童医院作为公益项目的申请方,将为浙江省及黄山市90家县级及市辖区的基层骨干医护进行免费培训。
2016年3月2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段治文教授为学院党委中心组及全体党员做了题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的专题辅导报告,这也标志着学院“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系列学习活动的正式启动。
2016年3月30日,陈周闻同志任中共浙江大学医学院委员会委员、副书记;丁国庆同志任中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委员会副书记兼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书记。
2016年3月30日,陈作兵、郑敏任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王志康任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张松英任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副院长;程晓东任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副院长。
2016年4月13日,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细胞神经科学系Harry W.M. Steinbusch教授、荷兰林堡省副省长Twan Beurskens等一行五人访问了医学院,医学院和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正式签订了合作备忘录。
2016年4月15日,198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Bengt I. Samuelsson教授作客 “浙江大学学术大师大讲堂暨医学院杏林论坛系列学术报告”,作了题为《Prostaglandins and Leukotrienes in Health and Disease(在健康和疾病中的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的报告。
2016年3月30日至4月2日,罗建红副校长率领我校医学代表团访问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随同出访的有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孙毅、附属口腔医院院长王慧明、附属第一院副院长沈晔、附属第二院党委副书记项美香等相关领导。代表团出席哥伦比亚大学“Wu中心”的成立仪式,旨在支持和推动哥大和中国,尤其是和浙江大学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广泛合作。
2016年4月18日,医学院公共技术平台获浙江大学2015年度“青年文明号”称号。
2016年4月19日下午,严建华副校长率学校科研院和研究生院各职能单位领导一行到医药学部进行调研和指导工作,就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实验基地、研究生培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对医药学部科研与学科发展与建设做了重要指导。
2016年4月20日下午,医学院举行2016年科学年会。
2016年4月26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副教务长、医学院院长Trevor Young教授一行五人代表团访问了浙江大学医学院。
2016年4月28日,为贯彻学校关于加强医工信领域学科交叉合作的有关部署,医学院举行医工信合作交流研讨会。
2016年5月3日下午,医学院首届毕业生、四校合并后首任医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宜张的个人传记——《究脑穷源探细胞陈宜张传》在沪首发。、
2016年5月13日上午,浙江大学与绍兴市人民政府举行医学合作续约仪式。
2016年5月13日,2016年度浙江大学医学院合作医院工作会议召开,会上颁发了合作医院27个优秀学科奖。
2016年5月17日,德国夏洛蒂医学院院长Axel Radlach Pries教授,国际部 Zhonghua Helmke 女士一行访问医学院。
2016年5月18日,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医学院分管中国项目副院长Doris Young教授访问医学院。
2016年5月19日,德国慕尼黑大学国际交流办主任Stefan Lauterbach等一行5人代表团访问医学院。
2016年5月19日,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医学院Swetland基金会负责人Ruth Swetland Eppig女士,Marianne Elizabeth Eppig女士和全科医学教授Li Li一行访问了浙江大学医学院。
2016年5月20日,浙江大学附属二院国际网络医学中心暨广济网络医院(一期)项目启动。
2016年5月20日,管敏鑫、杨小杭、李晓明、吴志英四位教授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双聘为正教授。
2016年5月26日,生殖遗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顺利通过验收。
2016年5月28日,医学院举行田径运动会。
2016年26日下午,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卫生部副部长Carl Amrhein等一行4人访问医学院,参观了附属第四医院,双方交流了医院建设的经验。
2016年5月29日,医学院举行“先锋学子”全员培训计划启动仪式暨“遵党纪、守党规,做合格共产党员”专题讲座。
2016年5月30日,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台江分院正式揭牌。
2016年6月,医学院田梅教授、求是高等研究院/医学院双聘教授胡海岚获第十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2016年6月3日,医学院党委开展了浙江大学医学院“两学一做”井冈山干部培训活动。
2016年6月13日,医学院教职工交流吧启动试运营。
2016年6月24日下午,医学院举行建党95周年“两学一做”专题报告暨先进表彰大会。
2016年6月下旬,医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智一行5人访问了日本山梨大学、理化学研究所和科学振兴机构。
2016年7月4日上午,由浙江大学医学院承办,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师资培训暑期专题进修班举行开班仪式,培训时间为28天。
2016年6月17日-20日,在2016年学术会议暨首届MBBS项目青年教师英文讲课大赛中,医学院赵璐老师以临床组第一名的成绩获得特等奖。
2016年7月8日-9日,2016年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举行学术研讨会。
2016年8月1日上午,医学院2016年暑期教育教学务虚会议顺利召开。
2016年8月13日,浙江省政府授予医学院基础医学系刘伟教授、附属第二医院肿瘤学黄建教授2016年度“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2016年8月29日,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派遣至美国国立转化医学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Advancing Translational Sciences ,NCATS)学习的重症医学科医生徐妙,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Nature Medicine发表了一篇影响因子高达30.357的论著,题为“identification of small-molecule inhibitors of Zika virus infection and induced neural cell death via a drug repurposing screen”(抗寨卡病毒感染及治疗其引起的神经细胞坏死的小分子药物的研究)。
2016年9月14日,加拿大不列颠属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院长Dermot Kelleher,分管科研副院长Robert McMaster和妇产科教授Peter Leung访问医学院。
2016年9月28日,医学院党委书记黄河主持召开党委中心组“两学一做”学习会,专题学习习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学院全体党委中心组成员及教工支部书记参加了学习会。
2016年10月19日,医学院举行安全知识培训暨G20安全工作先进表彰会。
2016年10月20日,浙江大学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公共卫生学科战略合作启动仪式举行。
2016年10月21日,沈颖教授的“运动和精神疾病的小脑调控机制”项目和徐骁教授的“肝移植原病复发的分子机制及防治研究”项目分别获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2016年10月22日下午,医学院杏林学长沙龙第三讲暨86级校友学弟学妹见面会举行,鲁青、林平、洪传坤、徐靖宏和丁立祥五位学长自主分享和答疑,旨在搭建优秀学长与在校学生的交流平台,发挥学长的传帮带作用,传承育人文化,弘扬浙医精神。
2016年10月24日下午,69名浙江大学医学院在金华校友齐聚金华市中心医院,共同举办金华校友分会换届大会。
2016年10月26日,医学院召开党委中心组“两学一做”学习会,公共卫生系党总支书记吴弘萍作了题为《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解读报告。
2016年11月9日,医学院党委中心组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2016年11月8日,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务长Margaret Sheil和墨尔本大学负责国际事务协理校长Simon Evans一行访问医学院。
2016年11月7日到9日,医学院代表团访问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李光前医学院、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研究生院、新加坡国立大学杨潞龄医学院和黄廷芳国立医院。代表团成员包括许正平副院长、党委副书记陈周闻和院长助理张宏等。
2016年11月17日,90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原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陈宜张回医学院,为母校师生作了浙江大学“学术大师大讲堂”暨医学院杏林学长沙龙、名师名医大讲堂报告——《神经元的细胞周围调制和脑功能》。
2016年11月10日,周煜东教授研究组在Journal of Cell Biology在线发表论文(DOI: 10.1083/jcb.201605046)。该论文报道了在神经系统发育特定阶段星形胶质细胞中TLR4-MyD88-ERK通路的激活对兴奋性突触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
2016年11月28日,申通快递有限公司总裁、浙江盈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小英女士向浙江大学捐赠人民币肆仟万元,设立“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陈小英医学教育教学奖励基金”。
2016年,医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再次获批准项目数和批准经费数全校第一,获批项目247项,批准直接总经费1.18587亿元。
2016年11月28日,比利时弗兰德省鲁汶大学医学院再生工程学Thorrez Lieven教授和细胞分子学Callewaer Geert教授访问了医学院。
2016年12月5日,医学院举行2016年教育大会暨医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受聘仪式。
2016年12月6日下午,绍兴浙江大学校友会医学分会第二届理事会会议在绍兴举行。
2016年12月28日,2016年度浙江大学医德医风奖评选揭晓,附属第二医院严敏、附属邵逸夫医院吴加国、附属妇产科医院何荣环、附属儿童医院陈志敏、附属第一医院金洁获“浙江大学好医生奖”;附属第二医院金静芬、附属第一医院赵雪红、附属邵逸夫医院胡宏鸯、附属妇产科医院徐凌燕、附属第四医院盛洁华获“浙江大学好护士奖”。
2016年12月31日,戴慧芬任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副院长。
 

浙江大学教育学专硕  
院校系 专业名词及代码   学习方式 类别 专业:22考研拟招生人数 20考研复试线 21考研复试线 复试分值占比 复试比例  
(030)教育学院 (045117)(专业学位)科学与技术教育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全日制 专硕 8 380 355 40% 1:1.3  
教育管理(非全)   非全 专硕 29 331 337 40% 1:1.3  
学科教学(语文)(非全)   非全 专硕 16 331 337 40% 1:1.3  
现代教育技术(非全)   非全 专硕 5 331 337 40% 1:1.3  
浙江大学教育学学硕  
院校系 专业名词及代码   学习方式 类别 专业:22考研拟招生人数 20考研复试线 21考研复试线 复试分值占比 复试比例
(030)教育学院 (040100)教育学 (01)040101教育学原理
(02)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03)040103教育史
(04)040104比较教育学
(05)040106高等教育学
(06)040110教育技术学
全日制 学硕 13 355 355 40% 1:1.3
浙江大学教育学的院校分析:
一、考试方式。浙江大学22年教育学学术型研究生考试专业课采用统考试卷,即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二、招生人数。浙江大学22年教育学学硕计划统招13人,较21年增加4人;教育硕士全日制计划统招8人,非全日制50人。
三、浙江大学各科自划线分数:60,60,210,355
四、浙江大学教育学考研特点
1、学硕专业课采用统考试卷。
2、招生专业少。
3、招生总人数少。
4、同等学力考生、非全日制本科考生报考条件高。

学科评估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简称学位中心)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简称学科目录)对全国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开展整体水平评估。学科评估是学位中心以第三方方式开展的非行政性、服务性评估项目。

第四轮学科评估,按照“自愿申请、免费参评”原则,采用“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体系在前三轮的基础上进行诸多创新;评估数据以“公共数据和单位填报相结合”的方式获取;评估结果按“分档”方式呈现,具体方法是按“学科整体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将前70%的学科分9档公布:

评估等级 专业排名名次 评估等级 专业排名名次
A+ 前2%(或前2名) B- 30%~40%
A 2%~5% C+ 40%~50%
A- 5%~10% C 50%~60%
B+ 10%~20% C- 60%~70%
B 20%~30%    

第五轮学科评估于2021年启动,预计2022年出评估结果。考研派第一时间为大家发布最新版学科评估结果,请查阅本分类的最新资讯。浙江大学0401教育学专业这次在全国的排名中名列B+以上,算是很优秀的专业,浙江大学0401教育学属于浙江大学的王牌专业之一,所以有志报考浙江大学0401教育学专业研究生的同学,需要更加努力地复习备考,考研派在此祝各位顺利考取浙江大学0401教育学专业。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31所,本次参评30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101所。 (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A+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A
10200      东北师范大学
10319      南京师范大学
10511      华中师范大学
A-
10001      北京大学
10028      首都师范大学
10335      浙江大学
10574      华南师范大学
10635      西南大学
B+
10003      清华大学
10270      上海师范大学
10345      浙江师范大学
10384      厦门大学
10445      山东师范大学
10475      河南大学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10542      湖南师范大学
10718      陕西师范大学
10736      西北师范大学
B
10007      北京理工大学
10056      天津大学
10065      天津师范大学
10165      辽宁师范大学
10166      沈阳师范大学
10231      哈尔滨师范大学
10320      江苏师范大学
10414      江西师范大学
10602      广西师范大学
10636      四川师范大学
B-
10075      河北大学
10285      苏州大学
10346      杭州师范大学
10370      安徽师范大学
10394      福建师范大学
10446      曲阜师范大学
10476      河南师范大学
10637      重庆师范大学
10681      云南师范大学
10762      新疆师范大学
C+
10052      中央民族大学
10094      河北师范大学
10108      山西大学
10118      山西师范大学
10135      内蒙古师范大学
10247      同济大学
10295      江南大学
10351      温州大学
11078      广州大学
11646      宁波大学
C
10005      北京工业大学
10167      渤海大学
10203      吉林师范大学
10337      浙江工业大学
10418      赣南师范大学
10512      湖北大学
10524      中南民族大学
10663      贵州师范大学
10673      云南大学
11117      扬州大学
C-
10066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10205      长春师范大学
10299      江苏大学
10373      淮北师范大学
10451      鲁东大学
10513      湖北师范大学
10590      深圳大学
10603      广西师范学院
10759      石河子大学
11658      海南师范大学

教育学 [0401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浙江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教育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4]教育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1]教育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040101教育学原理
01德育原理
02教育哲学
03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
04教育经济与社会研究
05教育制度分析
06教育政策分析
07教育财政研究
(02)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01课程理论与课程史研究
02教学理论与设计应用
03课程政策与教学管理
04课程比较研究
05课程设计与教材开发
06学科教学
07学习科学与课堂教学变革研究
08 教育心理研究
09教师教育
(03)040103教育史
01中国近现代教育史
02中外教育交流史
03中外高等教育发展史
04中外教育财政发展
05外国近现代教育制度
06欧美教育思想史
(04)040104比较教育学
01比较高等教育
02基础教育比较
03教育政策比较
04环境教育比较
05职业教育比较
06终身教育比较
(05)040106高等教育学
01高等教育原理
02高等教育管理
03高等教育政策
04院校研究与发展战略
05比较高等教育
06研究生教育
(06)040110教育技术学
01数字化学习资源
02信息技术教育
03远程教育
招生人数: 29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或241德语
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④无
备  注: 040100教育学一级学科计划招收统考生9人。以最终实际录取人数为准。
040100教育学一级学科计划招收推免生20人。以最终实际录取人数为准。
招考说明等信息详见浙江大学研究生招生网(http://grs.zju.edu.cn/yjszs/index.php)、教育学院主页(http://www.ced.zju.edu.cn/)。考生报考条件详见《浙江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按一级学科招生,报名需选择研究方向(二级学科)。按照二级学科培养。学制3年。
教育学原理 [040101]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浙江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教育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4]教育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1]教育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德育原理
02教育哲学
03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
04教育经济与社会研究
05教育制度分析
06教育政策分析
07教育财政研究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或241德语
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④无
备  注: 招考说明等信息详见浙江大学研究生招生网(http://grs.zju.edu.cn/yjszs/index.php)、教育学院主页(http://www.ced.zju.edu.cn/)。考生报考条件详见《浙江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按一级学科招生,报名需选择研究方向(二级学科)。按照二级学科培养。学制3年。
教育学 [0401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浙江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教育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4]教育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1]教育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040101教育学原理
01德育原理
02教育哲学
03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
04教育经济与社会研究
05教育制度分析
06教育政策分析
07教育财政研究
(02)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01课程理论与课程史研究
02教学理论与设计应用
03课程政策与教学管理
04课程比较研究
05课程设计与教材开发
06学科教学
07学习科学与课堂教学变革研究
08 教育心理研究
09教师教育
(03)040103教育史
01中国近现代教育史
02中外教育交流史
03中外高等教育发展史
04中外教育财政发展
05外国近现代教育制度
06欧美教育思想史
(04)040104比较教育学
01比较高等教育
02基础教育比较
03教育政策比较
04环境教育比较
05职业教育比较
06终身教育比较
(05)040106高等教育学
01高等教育原理
02高等教育管理
03高等教育政策
04院校研究与发展战略
05比较高等教育
06研究生教育
(06)040110教育技术学
01数字化学习资源
02信息技术教育
03远程教育
招生人数: 29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或241德语
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④无
备  注: 040100教育学一级学科计划招收统考生9人。以最终实际录取人数为准。
040100教育学一级学科计划招收推免生20人。以最终实际录取人数为准。
招考说明等信息详见浙江大学研究生招生网(http://grs.zju.edu.cn/yjszs/index.php)、教育学院主页(http://www.ced.zju.edu.cn/)。考生报考条件详见《浙江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按一级学科招生,报名需选择研究方向(二级学科)。按照二级学科培养。学制3年。
教育学原理 [040101]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浙江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教育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4]教育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1]教育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德育原理
02教育哲学
03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
04教育经济与社会研究
05教育制度分析
06教育政策分析
07教育财政研究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或241德语
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④无
备  注: 招考说明等信息详见浙江大学研究生招生网(http://grs.zju.edu.cn/yjszs/index.php)、教育学院主页(http://www.ced.zju.edu.cn/)。考生报考条件详见《浙江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按一级学科招生,报名需选择研究方向(二级学科)。按照二级学科培养。学制3年。

摘要:2019考研复试分数线大涨,这让正在准备20考研的考生很是紧张,考研分数线作为评价院校报考难度的主要因素,11-20年浙江大学教育学考研复试分数线趋势,为大家提供择校参考,帮助大家确定自己的最终目标,在复试阶段判定自己是否可以进入复试。

  关于分数线,小伙伴们要关注是哪个分数:单科【满分=100分】分数线(如政治/英语)、单科【满分≥100分】分数线(如数学/专业课)、总分分数线,因为只有这三个分数都过线,才能获取复试资格。

  ►浙江大学【教育学】总分分数线走势



  ►浙江大学【教育学】单科【满分=100分】分数线走势



  ►浙江大学【教育学】单科【满分≥100分】分数线走势



  数据说明:


  (1)分数线均来自学校官方发布的招生考试复试资格基本线

  (2)对于该学科专业课一/二单科分数要求不同时,帮帮提供最低分数线

  (3)各院系可根据本学科、专业特点及生源和计划数制定不低于学校基本要求的本院系学科、专业复试基本要求,即具体专业的复试线会高出学校复试基础线。

  友情提示:

  考研信息数量巨大,整理过程中难免出错,如您发现问题,欢迎评论留言指正。


添加浙江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浙江大学考研分数线、浙江大学报录比、浙江大学考研群、浙江大学学姐微信、浙江大学考研真题、浙江大学专业目录、浙江大学排名、浙江大学保研、浙江大学公众号、浙江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浙江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浙江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