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简介

发布时间:2020-06-11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简介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简介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简介 正文

学院简介

发布人:中山医学院发布日期:2018-06-06阅读次数:39928
悠悠风华岁月,漫漫征程如歌。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的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经历了百又五十余载的沧桑砥砺、薪火相传,如今已是春华秋实、桃李芬芳。
中山医学院历史悠久,其源头可追溯至1835年美国传教士伯驾医师在广州建立的博济医院,1866年,另一位美国传教士嘉约翰在博济医院内建成中国近代内地第一所西医学府——博济医学堂,开西医教育之先河,孙中山先生于1886年在此习医。这所医学堂后来发展成为岭南大学医学院,而始建于1908年的光华医学堂(后来发展成为广东光华医学院)和创建于1909年的广东公医学堂(后来发展成为中山大学医学院),也是中山大学医科教育源头。
1953年解放初,全国院校调整,岭南大学医学院和中山大学医学院合并成立华南医学院,随后广东光华医学院也并入华南医学院。此后,华南医学院相继改名为广州医学院、中山医学院、中山医科大学,并成立中山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在著名医学教育家柯麟的带领下,中山医学院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学教育的发展模式和人才培养体系,汇集了一批在国内外医学界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师和名家,如谢志光、梁伯强、陈耀真、陈心陶、林树模、秦光煜、钟世藩、周寿恺等国家一级教授。一代代名家大师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率先垂范,实践力行,铸就中山医“医病医身医心,救国救民救世”的大医济世精神,形成了“三基三严”的优良教学传统和“基础厚、能力强、后劲足”的人才培养“中山医”特色和优势,中山医学院成为了原卫生部直属的六所全国重点医学院校之一。
2001年10月,原中山大学与原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中山大学,并以基础医学院为主体,成立了新的中山医学院,主要负责临床医学本科专业的教育及全校医科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任务,承担基础医学学科建设并牵头组织临床医学学科建设任务。合校后,中山医学院以大学为依托,继承和发扬了“中山医”的优良教学传统,坚持全球医学教育标准和“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人才培养目标,实施卓越医师培养计划和国际化办学战略,进一步突显了“三基三严三早”办学特色和“中山医”良好的品牌效应,教育质量一直稳居国内前列,在国内外享有广泛的社会声誉。

专业建设特色鲜明 中山医学院共设制全日制本科及长学制专业共7个,其中临床医学专业和法医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拥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药理学为国家重点学科,病原生物学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拥有人体寄生虫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实验生理科学、病理生理学、法医病理学等7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生理学、药理学、实验生理学、寄生虫学、法医病理学等5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另有《病原生物学》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非处方药的合理使用》为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人体寄生虫》为教育部来华留学品牌课程。

学科建设稳居前列 基础医学是医学教育的基石,更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医学学科的支撑。中山医学院基础医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具有较好的学科地位与影响力,学科水平处于国内“第一方阵”。在最新一轮教育部学科水平评估中,我院基础医学学科位居国内高等院校并列第4。据上海软科发布的“2019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数据显示,我院基础医学学科位居国内高等院校第3名。此外,最新ESI排名数据显示,中山大学有7个与基础医学相关的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前1‰,且位于全球第178名。特别是,2017年我校基础医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是我国南方地区唯一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的基础医学学科,基础医学学科建设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优秀人才汇集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山医学院已汇聚了一批蜚声海内外的学科奠基人。改革开放后,拥有徐秉琨、吴秀荣、杜传书、祝家镇、郭景元、卢光启、董郡、胡本荣、陈以慈、马涧泉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近年来,通过高端引进和自主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人才梯队,汇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优秀人才,学院人才队伍由量变到质变的聚合效应初步显现。目前,学院形成了以宋尔卫院士为领军人物,国家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拔尖人才为学科带头人的新一代优秀团队和骨干队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85人,其中教授84人,副教授71人,拥有中国科学院士1名、国家高层次引进人才20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6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3名、“973”首席科学家及重点研发计划负责人6名、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在病原生物学与热带病防治、干细胞生物学与组织再生、神经疾病基础与神经生物学、心血管病理生理学基础、代谢性疾病病理生理学基础、免疫学基础与免疫治疗以及肿瘤免疫等研究领域汇聚高端人才,初步形成一批具有学术活力、学术实力与学术影响力的创新科研团队和医学教育团队。

科研实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中山医学院坚持以“三个面向”作为提升科研创新能力的指导思想,聚焦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人民健康需求,以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培育顶尖科研团队为关键任务,大幅提升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任务、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能力。三年来,学院承担各类科研项目534项,经费累计4.5亿元,获得国家级科研奖励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77项;发表SCI收录论文629篇,其中IF ≧ 10论文32篇。在NatureScienceCellNature Medicine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Nature ImmunologyNature Cell Biology等知名期刊上发表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研究成果。目前,学院拥有 “热带病防治研究”和“干细胞与组织工程” 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原子能机构核技术(昆虫不育)研发中心,1个广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及8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此外,还拥有临床医学分子诊断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科技部临床与转化医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等4个国家级科研平台,以及基础医学、临床技能和医学虚拟仿真等3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教学平台)。

勇担社会职责 长期以来,中山医学院积极发挥医科特色和优势,充分践行服务社会使命。作为司法部在高校设置的唯一一所国家级司法鉴定机构,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不断提升法医检案质量、提高服务水平,为国家司法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依托优质平台资源,医学标本馆打造医学科普教育基地,开展医学知识与健康科普教育活动,努力服务健康中国战略。

当前,中山大学已进入“追求卓越、迈进一流”的新时期,中山医学院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新定位、开创新格局、树立新观念,继续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内涵式发展,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学院的核心工作,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为实现“为一流医学人才培养提供优质的教学平台、为一流医疗服务提供强大的学科支撑、为医学发展提供一流的医学成果”的建设目标奠定基础,全面开启 “双一流”建设的新征程。

中山大学

添加中山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中山大学考研分数线、中山大学报录比、中山大学考研群、中山大学学姐微信、中山大学考研真题、中山大学专业目录、中山大学排名、中山大学保研、中山大学公众号、中山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中山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中山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zhongshandaxue/yanjiushengyuan_335601.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