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考研经验分享

发布时间:2022-08-24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中国政法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考研经验分享

中国政法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考研经验分享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中国政法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考研经验分享 正文

作者情况:本人本科就读于北京某211高校,考研时选择了法大宪行专业,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并同时通过法考。报名了“在法大等你”辅导班。这篇经验贴旨在说明本人对于法综及宪行专业卷的备考思路,并不涉及政治、英语的复习。
其实在备考之初,我就已经下决心一定要努力考好点,并且把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经验梳理出来,争取写一个比较好的经验贴。原因是在备考过程中,我通过各种搜索手段也并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经验贴,并没有一个现成的方案可供我参考。尤其是准备法大宪行专业考试的经验贴,或是寥寥数笔即告完成,或者年代久远内容脱节。
然而,考完之后,我发现这件事情并不容易。
首先,我认为每个人的剧本都是不可复制的。大家都有不同的基础、背景,甚至生活上有着不同的作息。所以我发现,与其追求去写一个所谓“完美”的贴子来告诉别人要看什么书、用什么笔记、几月到几月做些什么,倒不如交代一下个人感悟,并总结利弊得失以示后人。
其次,我也并不像超高分的大神、学霸一样喜欢使用先进又有意思的学习工具。我的学习方法比较传统,确实不擅长弄这些。所以相比于内容丰富多彩的经验贴,本文对这些工具没什么好说的。不过,我确实需要虚心承认,人家的这些优点也是我应该向人家学习的,很可能更有助于我日后的学习。
再次,许多更加优秀的同学早就把法学的学习和法学的考试摸的很清楚了,甚至无须参加这种考试。太过笃定的意见如有错误未免遭人贻笑。
总之,既然珠玉在前,与其再去花大力气讲一些特别细节的备考之中去找哪些信息、用什么笔记、做哪些题、b站上找哪些UP主、使用什么样APP作为学习工具这类话题,我更愿意去讲一讲我个人对考研的理解,试图总结出一般性地规律,并通过提问题以及自我反思的方式来概括出我备考的思路来。
对于前者这类细节内容我并不作为重点内容展开。我认为后面这部分恰恰是考研中最需要讲述的。因为走过来这段路我发现,学习知识本身未必多困难,难的是把握明确的目标,进而坚持走下来,朝着明确目标坚持和努力前进的过程是这个考研经历里最精彩的部分。
还是要强调,文中的一些意见仅供参考。我始终认为,备考是高度个性化的过程,其中每个人都需要自我选择、自负其责,别人的意见未必一定要成为决定你复习计划的因素,作出各种决定前还是需要谨慎考虑。
1. 专业与方向选择
我报考的是法大的宪行专业。这里还是建议大家出于兴趣的角度考虑选择硕士研究生期间深入研究的专业和方向,因为考试不是目的,未来的发展才是目的。选择一个专业或方向,即便是不要求你多喜欢,也至少应该不厌恶。如果你仅仅因为它看似比较冷而选择,那可能是不明智的。有些专业比较热门,如果你很喜欢它却又不敢尝试,那也着实是种遗憾。总而言之,我觉得考虑好未来的发展目标才是关键。
何况这年头已经没有冷门专业了。实际上每个专业都很热门,竞争都很激烈,真正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法大不公布报录比,但是我想报录比不会低,因为很多不错的相近水平的学校的学硕基本都超过20比1了。
进一步明确地说,我个人认为不要误以为法大宪行专业复试线比其它专业低所以比较好考。千万不要基于这种理由选择它,否则会后悔的。
我计算过2021年进入复试和拟录取的名单中各个不同专业考生的公共课和法综的平均分,我印象里21年民诉、经济法、宪行专业考生法综的平均分都是113分。大家有兴趣的也可以算算今年的,今年那些特别火爆的专业可能确实神仙打架很吓人了。不过我在备考过程中,算出来21年的结果就是各个专业的考生政治、英语、法综的均分十分相近,除了民商专业的人法综均分稍微高3分(也高的有限),其它专业的几乎没什么区别——造成分数线差异的重要原因可能不在于考生质量,更可能是在于不同专业课的题型设置难易程度和阅卷给分松严。
对比其它专业动辄130、140分的得分情况来看,大家宪行专业卷的成绩普遍很一般。很多上岸的考生甚至也只有110分左右,21年甚至许多考生不到110分。这也就导致了宪行专业的分数线较其它专业低一些。
我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不是出于阅卷老师身上,而是宪行专业课的题型设置、考生备考思路、备考资料质量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从我个人的考试情况来看,我是觉得阅卷老师给分还是很仁慈,尺度很宽松的。
简而言之,我个人认为报考这一专业最好是出于兴趣考虑,千万不要误以为分低好考。实际上这么多年宪行专业课卷难出高分,恰恰是说明它的专业课卷真的并不是大家想象的好考,而想拿高分是比较困难的。
2. 法综复习
(1)明确目标
我们考研初试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在试卷上写出阅卷老师认为的正确答案。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需要在180分钟内,在试卷上有逻辑地呈现出法综5门考试的正确答案。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需要学习并记忆试卷所考察的知识。但现实是我们不可能记住所有的知识,我们学习并需要记忆试卷可能考到的知识。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需要明确法综卷更喜欢考什么层次的知识,考了哪些知识,或者说它的考察深度是怎样的。
明确这些挑战后,接下来我便尝试逐一回答。
(2)那么,如何了解法综喜欢考哪些知识呢?
我始终觉得想要预备这个考试,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去查看往年真题。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去找往年的真题和相关考题资料,明确命题风格。毕竟能在12月底的考场上工整地下笔去回答出问题才是目的,而看教材不是。往年出过的题在未来仍然可能会考,往年试题相关的知识点未来也仍然可能会成为新题呈现在试卷上。具体这些知识到底要掌握到多细,名词解释到底要背多少,简答题到底要背哪些要点,论述题该回答出哪些层次等等问题都需要我们去研究试题才能做到了然于胸。我们对于知识的掌握当然是越准越好,越细越好。但为了保证复习进度的推进,也必须抓大放小,把握重点。我们不可能将过多的精力耗费在掌握过于琐碎的细节问题上,那些问题往往无法反映出这个学科最重要的精神之所在,无须过度关注。
(3)那么到底如何在全面精准与把握重点这两大矛盾之间取一个平衡呢?
这一问题实则指向我们需要记忆多少知识,记忆到何种清晰程度的问题。
这一纠结其实是始终伴随着我整个备考过程的,直到我于2021年12月27日17点走出考场的那一刻,才彻底想明白。
其实考场上的时间是一个很好的尺度。法综考5科。假设平均用力,我们每科有36分钟的时间。我们需要分配好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或案例或法条分析)这三类题型的时间。
在此基础上,可得知回答每类题型需要准备的字数。进一步,我们便会知道我们在背诵的时候需要背到什么程度。我们需要做到不给自己留下回忆的时间,握着笔的手就像装了马达无情冷酷的机器一样去输出内容,不要留下过多的停顿。在这样的条件下,对每类题目尽我们所能写出来的字数,就应该是在考场上呈现出的字数,也至少是平时背诵时所应该达到的最低限度——因为背了总会忘,考场上总会紧张,记忆永远会有模糊地带。而实际在考场上,时间并不会被平均分配。法综里面法理学内容较为简单,如果考察案例(如今年),则更不会耗费过多时间,那么我们可以在其它科目的论述题多写点字数,这就要求备考时对这类题的复习更加细致,以便考场上有话可说。
(3)那么,法综到底考察了什么层次的知识呢?
我觉得都是一些浅层次的知识。研究过试题后便会发现,它们大多都出现在教材上。这也就意味着我们依靠所谓的“参考教材”就能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其实不太需要去准备同类型的其它教材对比着看了,如此就可以拿到理想的分数。并且这些知识都是稳定的、有明确的实证法依据的、较为通说的、一板一眼的知识。我觉得这是法综考题的一大特点。尤其是16年以来,大多如此。所谓最后考出来的分数高或低,反映的无非是不同考生对相关知识背诵熟练程度和精准度的区别。把教材上与实证法密切相关的内容学懂并记住就行,我认为其难度主要在记忆而非理解。
(4)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并记忆这些知识呢?
我觉得学习的方法有很多,对自己有自信看书就行,没自信可以找课听,强行背诵可能不太行。而至于记忆的方法,每个人又有不一样的习惯,不过最关键的是需要合理的进行重复,安排复习的频率。我们当然可以选择五花八门的记忆卡片软件,也可以选择手写制定复习计划,甚至还可以直接跟着感觉走,哪里不会背哪里。我认为这些方法都是手段,每个人的选择可能是不同的,我们的目的是把它们有逻辑地进行记忆,把它们都背住了。那什么是“背住了”呢?所谓“背住了”,就是随便抽出一个问题,要把相关的内容准确不遗漏地复述出来。前期要逼自己张口说出来,后期可以默背出来。至少写在试卷上,也要达到前文所述的要求来,不打磕绊,疯狂输出。
此处可以参考其它众多更为优秀的经验贴,其中谈到了无数的记忆方法可供选择,重要的还是多努力。
(5)那么,如何将其有逻辑地呈现在试卷上呢?
我觉得学习及记忆的时候就要搞明白我们背的东西体系是怎么样的,它自身是什么,其内容展开的逻辑是什么,与其它知识的联系是什么。我们在备考的时候就得不断地反问自己,不断逼迫自己去有逻辑地背诵下来。我觉得考场上得有八成分数反映的是我们平时备考过程中的功夫,而不是临场反应。因为法综考试基本全是在默写,不会像考数学物理一样需要大家去大胆假设并运用形式逻辑进行推理、思考、小心求证并给出结论。法综的答题思路和逻辑是要求我们把功夫下在平时的。剩下两成可能是需要在我们拿到卷子后动一动脑,稍微花几秒钟想一想如何组织答案,排版布局等等。不过即便是这些,也不可能脱离备考过程中充分的思考和准备。
这一串问题如果你都能够较好地给出解决办法,剩下的就是需要你去考场上奋笔疾书了。要注意的是,本文只给出了备考的思路和逻辑,具体工具的选择可以参考其它经验贴,我觉得都已经很详细了。同时也需要警醒,那些经验贴里说的工具都只不过是我们达成这些目的、解决这些问题的手段而已,备考过程中一定要明确自己每一步行动的目的是什么,反思自己备考的效率,不能本末倒置。
3. 宪行专业卷复习
(1)讨论的前提——对学科性质的粗浅认知
专业卷的考察更具有理论性,是否意味着我们的复习范围更加广阔,是否意味着我们考试的答案没有一定标准、没有一定规范可言呢?尤其是在开放性很强的论述题及某些案例题部分,是否意味着我们书写答案质量的高低没有一个稳定的评价标准呢?如果有,那又是什么呢?
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在考研的过程中使得我困惑,整个本科阶段的学习也一直困扰着我。我时常会疑惑,这样的考试,它的评价标准到底是什么,如何分辨谁优谁劣?标准化的考试就要求有一个具有普遍性的标准,普遍性意味着脱离个别主观而具有客观性,于是我们才会称之为科学。自然科学很天然地具备这样的优势——多数情况下,检验理论是否正确的标准在于看它是否能够符合自然现象,是客观的自然现象得以支撑其正确性,使得其理论也具备这样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很可惜,法学似乎并不具备这样的特性。
具体到考试上,我认为宪行专业课的考试更加体现出法学的特点。法学的考试毕竟不是自然科学的考试,对其中题目的回答难以做到完全的客观统一、具有普遍性。尽管其有着所谓“规范科学”的理想,然而毕竟它与有着以精确数学语言为工具的物理学等自然科学不同,多少是具有主观性的。
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我们面前的这个学科是完全的不确定的呢?当然不是。尽管遭受诸多批评,然而近现代法学对于客观、普遍、稳定的追求使其更具有可预测性。可能也正是得益于此,我觉得我们的考试还是很不同于某些纯文科的专业课考试,我们还是存在着很多运用理性去争取高分的空间的。这一点意味着我们似乎可以尽可能运用理性把握一下这个学科的复习。
我想,正是这样的前提使得我们探讨备考宪行专业课的复习成为可能——法学的这一特点使得以它为内容的考试是具有规律性和确定性的。
(2)明确目标
与法综备考一样,我们考研初试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在试卷上写出正确答案。关于宪行专业课的复习,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把握其考察深度,并且还要明白它是跟法综不一样的。宪行专业课的考察深度比法综要深,我们不能拿预备法综的方法去应付它。否则,很可能难以取得更为满意的结果。
按照同样的逻辑与同样的问题,我们需要明确宪行更喜欢考哪些知识,这些知识是什么层次的知识,我们如何学习并记忆这些知识,以及如何将其有逻辑地呈现在试卷上。
(3)那么,如何了解宪行专业卷喜欢考哪些知识呢?
我第一件去做的事情就是去查看往年真题。毕竟能在12月底的考场上工整地下笔去回答出问题才是目的,而看教材、论文不是。往年出过的题在未来仍然可能会考,往年试题相关的知识点未来也仍然可能会成为新题呈现在试卷上。今年初试的简答题有几道就是往年复试的题目,都是些重点内容、常规内容。此外,具体这些知识到底要掌握到多细,简答题到底要背哪些要点,论述题该回答出哪些层次等等问题都需要我们去研究试题才能做到了然于胸。
考查的范围并非无边无际。想要确定一个大概合理的范围,我觉得可能还是需要从考试的时间分配入手。我确实在考场上做到了平均用力。宪行考试分为宪法学、行政法学、行政诉讼法学。我们每科有60分钟的时间。各个科目分别考察简答、案例、论述这三类题型。要注意,宪行并没有像其它专业卷出一堆送分的名词解释。并且今年宪法的大案例和论述没什么区别(去年的倒是很像案例,不过本质上还是论述)。在此基础上,可得知回答每类题型需要准备的字数。我在考场上10分的题写一页纸,15分的写1页半,20分的写2页甚至2页多,整场考试下来写了14、5页纸(上午的法综是13页)。考试的一页答题纸的大小是略小于B5纸。我觉得复习的时候也可以按照这样的字数标准去准备我们背诵的内容。太少或是太多的内容都不适合拿来成为考题。
(4)那么,宪行专业卷的这些知识到底是什么层次的知识呢?
我觉得很多都是所谓“参考教材”上找不到的知识。研究过试题后便会发现,它们部分出现在教材上,而还有更多部分没出现在上面。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完全依靠所谓的“参考教材”其实还并不能完全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我们是需要去准备同类型的其它教材对比着看,否则难以拿到理想的分数。
在拿来不同的教材对比看之后,你可能会很绝望——这一点我也经历过。首先是,我会发现没有什么很好的教材。大多数教材都是很机械地重复着相同的话,把法条内容摆一摆,说一些空洞无味的东西。实在无趣极了。其次是,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些稍微有点趣味的教材,我又会发现这些教材内容庞杂,动不动就有上千页。真要是读起来很容易沦陷其中。这类教材很有意义,但并不能直接拿来应试。最后,如把希望投向各类考研笔记,结果同样是失望。各类考研笔记不过是千篇一律地重复教材上的内容,奉之为圭臬,并无创见。它们这么做是有道理的,因为如果有点个性的考研笔记也未必会取得你的信任,你一定会怀疑它不同于教材的部分是否可信。
这样的问题是活生生地摆在每一位考研人面前的。其它专业课可能也是这样,但我想说的是,宪行专业卷的考试这一问题可能是更为突出的(我也大概了解过其它专业,比如刑法用好张明楷老师的书其实就足够了)。然而我并不认为宪行专业所谓的“参考教材”能够完全贴合专业卷的考试,也不认为市面上有什么权威的教材,精致的笔记能够完全足够应对它。我们面临的现实就是没有它们可以供你依赖的,至少我对它们不信任。
我的体会是,宪行专业课考察的内容并非是你能够依赖某个权威的资料就能够完全掌握的。各个资料都并非尽善尽美堪称权威。我们其实没有像法综那样可供完全信赖的复习资料。
(5)试卷考查深层次的知识,我们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你可能会问,这个学科那么庞大,你这样一说,岂不是笔记编写的范围无边无际了?这样的现象是否就意味着完全陷入众说纷纭、毫无抓手的境地呢?这该怎么办呢?
我认为,还是回到前文所述对于这个学科性质的理解上,法学虽然的确没有自然科学那样客观明确、但也并非是内容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学科。
首先,它有着较为固定的学科体系。于是,我能想到的解决办法就是自己建立好这个学科的笔记。我想强调的是这个学科的笔记,而不是某本教材的笔记,更不是对着某本考研笔记去背诵。我觉得应该做到的事情是尽量去多找几本教材读,首先要略读,要全面了解这个学科的体系,整个学科的知识该如何安排顺序,前后的逻辑是什么,都要好好的反思清楚。
其次,它有较为稳定的规范基础。我们把目光再次聚焦到往年真题上,会发现这些真题中,无论是简答、论述、案例,大多都是有我国实证法根据的,而并非一些空对空毫无根据的理论。而与法综的不同在于,宪行专业课考察的不仅仅是规范本身,而更会涉及到规范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因此,以实证法为根据,可以界定我们的复习范围,不至于使得复习漫无边际。以原理的掌握为重点,使得我们再次可以抛弃掉过于程序化、零碎化的知识,尽管它们喜欢被法考命题人考察。
曾经看到过一位保研人大宪行的李同学在21年的11月份写的贴子,我看人家里面提到过仔细研读法条并思索其原理的过程。对此我深感认同。可能无论是保研还是考研,都要以现行法律规范为基础,并掌握重要法条背后的原理,这才是我们需要去做的。我觉得不能学了几年法律下来,法条都很少翻,那么更遑论掌握其原理了。法学的研究对象中,法律规范本身是一个重点,更是考研初试的重点。
把宪行专业可能考察的所有重要法条拿来,去阅读相关的内容,整理相关的内容制作成笔记,是我认为准备考研初试要做的事情。我们当然可以去参考不同的教材,阅读相关的论文,参加讲座,甚至摘录一些考研笔记上的内容,但这些都不能作为目的,它们只是我们达成“理解法律规范并整理出有逻辑层次的笔记”这个目的的手段罢了。
最后,我觉得还是要关注通说,如果没有通说,那就需要关注几种主要的不同说法。尽管有许多经验贴强调要理解法大老师的观点是什么,但是我对这种说法不以为然。初试考的内容大多很浅,再加上法大宪行专业的老师有很多人,其实未必存在一致观点。我们更需要了解整个学界比较普遍和广为人知的对待某些问题的认识。像一些比较重要的论文中经常提到的观点和论证思路完全可以被我们化用到试卷中作为论述题的答案。
尽管这个学科的种种不确定性经常会困扰着我,让我对孰优孰劣产生迷茫和困惑,但是我在备考的过程中抓住了上述三类较为稳定的抓手,并以此为标准指引、评价我的复习内容。我认为,如果说需要有什么标准,它们可能便是标准所在。我不敢保证这些标准一定科学,但是至少可以作为应对考试和解答的标准。
剩下的问题便与法综的准备基本相同了,没有什么更多能说的。
同样的是,这一串问题我想如果都能够较好地给出解决办法,剩下的就是需要去勇敢地走上考场奋笔疾书了。仍然要强调,我觉得需要注意的是备考过程中一定要明确自己每一步行动的目的是什么,时刻警醒和反思自己备考的效率,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千万不能本末倒置。
中国政法大学

添加中国政法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中国政法大学考研分数线、中国政法大学报录比、中国政法大学考研群、中国政法大学学姐微信、中国政法大学考研真题、中国政法大学专业目录、中国政法大学排名、中国政法大学保研、中国政法大学公众号、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中国政法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中国政法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zhongguozhengfadaxue/jingyan_804206.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