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博导:柳广弟

发布时间:2021-10-06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博导:柳广弟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博导:柳广弟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博导:柳广弟 正文


  柳广弟,男,天津市蓟县人,1961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石油地质与勘探专业,获学士学位;1991年获石油大学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专业博士学位。1982年起在中国石油大学(原华东石油学院)任教,1991年起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任教,1992年晋升为副教授,1997年晋升为教授。1998-1999年在英国阿伯丁大学和英国地质调查局从事合作研究。现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院长,矿产普查与勘探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国家精品课程“石油地质学”负责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石油地质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带头人。担任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油气藏、油气系统学组副组长,《天然气地球科学》编委,《中国地质教育》副主编、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技术专家组成员。主要从事油气成藏机理、油气资源评价等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讲授本科生“石油地质学”、“石油数学地质”、研究生“油气资源评价”、“天然气地质学”、“高等石油地质学”和“盆地模拟及应用”、“现代油气成藏理论”、“沉积盆地地质学”等课程。担任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项目课题负责人,曾参加“七五”、“八五”、“九五”天然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以及企业委托的科研项目。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5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2009年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Email:lgd@cup.edu.cn 办公电话:010-89734471
  
   1.讲授的主要课程
  (1)石油地质学,专业基础课,周学时4,5届,学生总数440人;
  (2)油气资源评价,专业课,周学时4,2届,学生总数100人;
  (3)现代油气成藏理论,专业课,周学时4,3届,学生总数120人;
  (4)沉积盆地地质学,专业基础课,周学时4,1届,学生总数40人;
  
   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15人
  
   3.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地质工程”,教育部、财政部,2007-2009,项目负责人;
  (2)“石油地质学”北京市精品课程建设,北京市教委,2008-2010,项目负责人;
  (3)研究型教学模式下的石油地质学课程建设,中国石油大学,2009-2011;
  (4)地质工程专业品牌专业建设,中国石油大学,2003-2007,项目负责人;
  (5)“石油地质学”重点课程建设,中国石油大学,2002-2005,项目负责人;
  (6)“石油地质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教育部,2009-2014,项目负责人;
  
   4.教学研究论文
  (1)“石油地质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经验与启示,第一作者,中国地质教育,2008
  (2)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培育优秀地质人才,第二作者,中国地质教育,2009,1
  (3)加强“石油地质学”实践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第六作者,中国地质教育,2009
  
   5.获得的教学表彰和奖励
  (1)2007年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品牌课教师称号
  (2)2008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排名第一)
  (3)2008年北京市精品课程“石油地质学”(课程负责人)
  (4)2008年国家级特色专业(地质工程专业)建设负责人
  (5)2009年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6)2009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一名)
  (7)2009年国家精品课程“石油地质学”(课程负责人)
  (8)2009年中国石油高等教育优秀教材奖
  (8)2010年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石油地质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带头人
  
   6.主编的规划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石油地质学,2009,石油工业出版社
  
   7.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高效天然气藏形成过程研究,国家“973”项目课题,2001-2006年,经费308万元,
  课题负责人;
  (2)中低丰度天然气藏形成机理,国家“973”项目课题,2007-2012年,经费367万元,
  课题负责人;
  (3)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研究,国家油气重大专项,2008-2010年,经费200
  万元,负责人;
  (4)南堡凹陷油气资源形成的地质基础研究,冀东油田分公司,2007-2008年,
  经费480万元,负责人;
  (5)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百地区油气精细勘探,新疆油田分公司,2006-2008年,
  经费1000万元,第二负责人;
  (6)陇东地区延长组石油运聚成藏特点与勘探潜力评价,长庆油田分公司,2009-2011;
  经费200万元,负责人
  
   8.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1)The effectiveness assessment of gas accumulation processes in Kuqa depression, Tarim Basin,Northwest China Science in China(中国科学) 2008年;排名第1
  (2)天然气成藏过程有效性的主控因素与评价方法.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5年;排名第1;
  (3)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运聚单元石油资源丰度及其预测模型.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年;排名第1
  (4)库车坳陷纵向压力结构与异常高压形成机理. 天然气工业. 2006年;排名第1.
  (5)剩余压力差在超压盆地天然气高效成藏中的意义.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7年;排名第1
  (6)油气运聚单元分析:油气勘探评价的有效途径,地质科学,38 (3) :413-424, 2003年,排名第1
  (7)油气运聚单元石油运聚系数的预测模型,石油勘探与开发,30(5):53-55,2003年,排名第1
  (8)焉耆盆地侏罗系油气系统特征与演化,石油学报,23(6):20-23,28, 2002年,排名第1
  (9)焉耆盆地三工河组储层流体包裹体形成期次分析,沉积学报,20(2):345-348,2002年,排名第1.
  (10)焉耆盆地油气成藏期次研究,石油勘探与开发,29(1):69-71,2002年,排名第1
  (11)烃源岩生排烃组分法模型研究与应用,沉积学报,15(2):130-133,1997,排名第1
  (12)碳酸盐烃源岩有机质分布与排烃特征,沉积学报,17(3):482-484,1999,第一作者;
  (13)塔里木盆地天然气运聚系统与运聚模式,沉积学报,16(1):58-63,1998,第一作者
  (14)断裂带作为油气散失通道的输导能力,石油大学学报,26(1):16-17,22,2002,第一作者
  (15)黄骅坳陷歧口凹陷深层异常压力特征,石油勘探与开发,28(3):22-24,2001,第一作者
  
   9.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油气资源评价新技术与油气勘探效果;
  (2)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我国陆上重点气区天然气高效勘探开发新理论、新技术与应用;
  (3)2008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精细勘探-逆掩断裂带混积地层油气勘探理论技术。
  (4)2004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技术创新一等奖: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资源评价,
  (5)1997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四川盆地天然气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
  (6)1992年中国石油天然气中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天然气运移与封闭条件

以上老师的信息来源于学校网站,如有更新或错误,请联系我们进行更新或删除,联系方式

添加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考研分数线、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报录比、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考研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姐微信、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考研真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专业目录、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排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保研、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公众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考研信息或资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zhongguoshiyouda/daoshi_477225.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