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考研的人后来后悔了吗?
为你免费答疑
小编每天都能收到很多人生苦恼。有一类特别普遍,大部分关于“选择”:
我该和他结婚吗?选事业还是家庭?要扎根北上广,还是回家?……
这些疑问经常盘旋。也是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
一边咬牙撑着,一边心里虚着。
今年距离考研还有24天,我想借此跟大家聊聊选择和坚持。在我看来,不管你有没有经历过它,考研都是个特别典型的面对人生十字路口的样本。
它是成年后自主做出的第一个很可能没有结果的重大选择。
考研是这样一件事:
1、你做出了一个选择,暂时放弃了其他可能性;
2、在别人已经有明确的人生方向时,你还前途未卜;
3、你要为它付出巨大的努力;
4、但要冒着努力也未必有结果的风险;
5、不敢想失败。
一些经历过考研的人给我讲了他们的故事。而他们的经历,完整包括了我们做出一次选择,并把它坚持下去的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
第一个难题:选择的痛苦
这是最常发生的痛苦。担心选择了一个会失去另一个,不断比较两种选择到底哪个更好。
在征集“人生大问题”时,有个天津的女孩发来了一大段长长的心理活动,我建议你读读看。
她的纠结和痛苦,特别典型。经常是这样,我们思前想后,不断比较到底哪个更好。想了一堆,啥也没干,然后把自己搞疯了。
目前国内某三本大学大三在读,不知何去何从。
考研,家里希望我跨考金融报一所 985,但难度很大。没有信心。
工作,三本大学找不到好工作的。我对旅游规划感兴趣,但国内私人旅行定制很不成熟,前景堪忧。
出国,想去澳洲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可家人觉得不光彩,回来还得从服务生做起。遂不同意。
每天都活在自我否定中,睁开眼睛就焦虑以后做什么。定不下来一个确定的目标,感觉一天天被浪费。翻阅了太多资料,任何东西都有好有坏,看的越多只会更加迷茫。
人的确是害怕选择的:既害怕承担结果;又为放弃另外一种选择而痛苦。
但她的故事恰恰说明了,与其纠结怎么才能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不如先选了再说。
况且,真的存在一定正确的选择吗?
在做出选择后,你会经历下一个阶段:自我怀疑
自我怀疑是弥漫一生的难题:我见过很多年轻人,因为自我暗示“我不行”丢掉了本属于他们的晋升机会,也见过太多男生女生因为“我不配”错过了美好的爱情。
各种外界因素不断挑战你的坚定。
大三最后一场期末考试考完我就去占座了:找一个靠窗的位置,在一张A4的白纸用黑色签字笔写上四个大字:“此位已占”。走的时候发现教室里密密麻麻全是“封条”。
只是越往后,空出来的位置越多。最后留下的人的桌子上,书都摞的高高的。
9 月底,校园里开始不间断的有企业校招,周围的人呼啦啦都去做网申。第一批保研的人也下来了。
到了 10 月,第一批工作的人和第一批出国的人,都已经拿到了 offer 。
别人都有了明确的人生道路,我却前途未卜。而且,就算我坚持了,也不一定能考上。
走神的时候我会盯着那些空位置想,他们去哪里了啊,是找到心仪的工作了吗,还是已经拿到国外学校的offer了吗,或者已经拿到保研名额了。
胡思乱想的时候我会及时制止自己,心里默念五遍“绝对不要放弃”,然后继续埋头看书。
但是熬过来的人都明白,消解自我怀疑的方式只有一条,就是心无旁骛。
莎士比亚将自我怀疑比作叛徒:他人的怀疑我们可以主动发起反击,但自我怀疑总是在不经意间消耗掉我们原有的企图心。
最后一个艰难的阶段:孤独
1.要让自己做出的选择成为现实,是注定要经受孤独的。
这种害怕不单是因为空间上的一个人待着,很多时候是担心默默在做的努力没有指向,最终消逝于这个世界。
尤其当你的选择不被理解,不被支持。当付出了别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快看到结果时,人尤其容易被一些小事压垮。
亲近的人不理解会让人难过。其他人怎么说无所谓吧,看到俄语系的很多同学都去美国念商科了也没什么动摇。
但听到家里人劝我早点赚钱,外婆表达“女孩为什么读那么多书”这层意思的时候,还是会挺难过的。
2.大四开始考上海外国语学院,专业只招三个人,一个二本的我每次去图书馆看书挺没信心的。
我去打印店复印备考资料,旁边一堆人打印简历,套上不合身的小西服去跑招聘会,不断说明天哪个学校是中兴,后天哪个学校是华为。
看他们成群结队走了,我真觉得拿着一沓考研资料的自己特孤单。
后来我也去听了一次华为的宣讲,ppt 上直接写着本科 9000,研究生 1万2,也没差多少,有点怀疑自己这么孤军奋战意义有多大。
虽然因为这些纠结在东北的大风里哭了很多次,我还是咬牙坚持下来了。
现在回头看,不后悔。
3.就像去跑一场只有一位选手的马拉松,只有在终点触线的那刻,才能知道自己命归何处。剩下的时间,都只能默默与自己较量。
受尽苦难而不厌。很多人是这样,撑过了绝望时刻。
走到终点时,你很可能需要面对不那么理想的结果
我们总担心付出的努力白费,坚持也不会成功。
但导致人们失败的,并不一定因为“坚持不了”,而是因为相信坚持就一定能成功。
4.从小就想去中传,觉得中传的女生又酷又美。我一心想考中传的研究生,考了三次都没考上。
第一次时间仓促,不甘心,“下一次一定没问题啊”。
第二次,好朋友给我发了一首歌,《外面的世界》。几乎是我那时的全部动力,我想,一定要去北京。
天黑以后就在图书馆门口台阶上背书,好几万字的新闻史笔记。除了睡觉,我都在看书看论文。
我记得很清楚,我 3 月 21 号飞来北京,正推着行李往外走,朋友在微信跟我说,中传的复试线出来了。我差了 2 分。
那是我 20 多岁以来哭得最厉害的一个晚上,从 T3 航站楼一直哭到国贸,哭了一夜。
早上,我决定要去传媒大学看一眼,看一下这个我为之奋斗了两年的学校。拖着行李箱,从一号线哭到八通线。
我选择了三战。
抱着最后一次的心态,抱着要尽力但不被结果绑架的心态。这次是差 3 分。
我以为会痛哭,会放不下,但很奇怪,都没有。
顺利的话,明年我会去英国读书。现在的生活,还有眼前即将展开的未来,都让我觉得,那三年,那三次义无反顾的坚持,都很值得。
那些最终失败的事值得我们大量付出吗?搞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很多问题都会被解决。
那些走对了的路,就是靠被堵死的分支所规划出的。
人生的大多数痛苦都没法一步到位解决。
我们就是经常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心情在绝望和希望中摇摆不定。
但关于坚持,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坚持并不是永不动摇,而是在犹豫和退缩的时刻决定继续往前走。
这句话最大的价值就是指明,生活从来不是一片灰暗或者一片光明,而是永远在它们的中间线上。
没有人绝对强大。但你会发现,几乎所有了不起的事情都是在战胜沮丧和软弱的过程中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