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科技学院考研专业目录
Add 安徽科技学院
研究生微信为你答疑
研究生微信为你答疑
安徽科技学院考研资源下载:安徽科技学院考研真题免费下载
安徽科技学院历年保研笔试/面试真题汇.pdf
安徽科技学院预推免信息汇总表.xls
安徽科技学院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考研派 okaoyan.com】 为大家提供安徽科技学院考研专业目录相关资讯,以下是安徽科技学院研究生招生目录和招生简章,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安徽科技学院研究生招生的专业和安徽科技学院研究生报考要求。具体请下载附件,查看安徽科技学院考研专业目录。
点击下载:安徽科技学院考研专业目录目录相关推荐: 【安徽科技学院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1]】 【安徽科技学院王牌专业排名】 【安徽科技学院考研难吗】 【安徽科技学院研究生院】 【安徽科技学院考研群】 【安徽科技学院研究生学费】 【安徽科技学院研究生奖学金】
一、学校简介
安徽科技学院始建于1950年,1965年开始本科教育。历经安徽农学院凤阳分院、皖北农学院、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安徽技术师范学院等变迁,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安徽科技学院,2012年获批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单位,开始研究生教育。学校占地2000余亩,拥有凤阳校区和蚌埠龙湖校区,设有16个教学院部,60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约18000人。经过近70年的发展建设,学校形成了以新兴工科和优势农科为重点,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累计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8万余名优秀毕业生。
学校为“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全国应用科技大学改革战略研究试点单位、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安徽省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多次被评为“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2002年、2008年两次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2013年作为教育部遴选的全国首批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试点单位接受了审核评估,受到评估专家高度评价。2015-2017年,学校连续三年在省委综合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并以优异成绩通过“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项目”评估验收。
学校现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特色专业3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4个、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3个;建有8个基础实验教学中心、31个专业实验室、7个学科平台;拥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和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各1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17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特色专业11个、实验实训示范中心11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7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21万册,电子图书119万册。
学校现有教职工近929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299人(其中正高职称人员85人),博士学位教师200人。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9人,二级教授2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4人、教学名师13人、教坛新秀24人,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省级领军人才团队2个,省级“115”产业创新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12个。校外特聘教授50人,特聘创业型企业家担任大学生创业导师65人。
学校大力推进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技术开发。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60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3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400余篇(其中SCI、EI等四大检索收录论文近500篇),获市厅级以上科研奖励58项;获授权专利664项,其中发明专利195项,连续三年入围安徽省专利百强榜;与地方政府、相关企业开展校企、校地产学研合作项目近500项。学校拥有3个国家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5个省级中外合作办学校际交流项目,先后与美国、韩国、德国和台湾地区等25所高校建立交流与合作关系。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
迈向新的历史征程,新一代安科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秉承“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的大学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改革创新,着力内涵发展,彰显办学特色,按照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和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奋斗目标,全力构建“一校两区,重点各异,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努力把学校建成安徽一流、全国知名的应用型高水平大学。
二、培养目标与机制
农业硕士是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实行学校、行业、企业联合培养,通过农业行业主管部门、农业科技型企业全程参与的人才培养体制和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的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招生类别与专业领域
招生类别:农业硕士
招生领域:农艺与种业、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畜牧、食品加工与安全、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农业管理。
学制:2-3年
招生人数:约130名(具体专业招生规模以国家下达计划为准)。
四、各领域计划招生人数及联系方式
五、相关领域简介
(一)农艺与种业领域
农艺与种业设立于农学院,2012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现有专任教师31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3人,具有博士学位24人,校内硕士生导师16人。拥有作物遗传育种、草学两个省级重点学科和饲草育种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建有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安徽省玉米育种工程技术研究院、安徽省甜叶菊品种繁育与栽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微生物发酵基地、花卉基地、人工气候室、盆景园、蔬菜种植园和食用菌实习实训中心等科研与实践教学平台;与国内5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政府部门建立了产学研教合作关系,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1个。近年来,承担省厅级以上科研项目15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省部级项目40余项;培育玉米、饲草、小麦、辣椒、苔干等农作物新品种20个,制定地方标准6项、地方性食用菌标准4项,鉴定微生物菌种2项、地方品种1个,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7项,授权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00多个,公开发表学术论文900余篇,编写教材、专著35部。
(二)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领域
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领域设立于资源与环境学院,2012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现有专任教师38人,其中教授8人,副高职称11人,硕士生导师13人,具有博士学位19人。拥有安徽省生物有机肥创制协同创新中心和植物营养学省级重点学科;建有农业部生物有机肥创制重点实验室、安徽省有机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精准施肥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土壤与环境研究中心等科研与实践教学平台。本领域与省内外50多家行业、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组建了安徽省有机肥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建有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7个。近年来,承担各类科研课题约9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40余项;获市厅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20项、授权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8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240篇;编写论著与教材5部。
(三)畜牧领域
畜牧领域设立于动物科学学院,2012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现有专任教师45人,其中教授15人、副高职称17人,校内硕士生导师20人,具有博士学位27人。拥有绿色饲料添加剂和功能性畜禽产品研发省“115”产业创新团队、畜禽疫病防控与健康养殖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以及兽医学校一流学科和畜牧学重点学科。建有农业农村部猪肉质量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家禽疫病防控监测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现代农业牛羊产业技术体系研发中心、兽医临床诊疗省级示范实习实训中心、SPF实验动物中心等科研与实践教学平台;与国内外6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紧密合作关系,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0余个。近年来,承担各类科研课题10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省部级项目40余项;获市、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2项、授权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制定国家行业标准1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编写教材、著作20多部。
(四)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
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设立于食品工程学院,2013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现有专任教师25人,其中正高职称5人,副教授8人,硕士生导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拥有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省级和校级重点学科;建有安徽省糯米制品工程技术中心、省级食品工程实验实训中心、安徽省禽产品加工功能研究室等科研与实践教学平台。与省内外20多个食品行业和企业单位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建研究生培养基地3个。近年来,承担各类科研课题3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国家星火计划等国家级项目4项,安徽省自然基金、重大专项、科技攻关等省部级项目10项;参与制定企业标准2项,获市厅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30多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索引论文20余篇,二类以上论文近50篇,编写著作和教材10余部。
(五)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设立于机械工程学院,现有硕士生导师10人,2014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现有专任教师48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7人,具有博士学位19人。拥有两个重点学科(车辆工程和机械工程)和三个研究所(车辆工程、机电工程和农业机械与智能装备研究中心);建有1个省级示范实训中心、1个省级开放中心单位工程训练中心和1个省级汽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实践教学平台。与省内外30多家机械行业或企业单位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建立安瑞科压缩机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机电技术教育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等2个省级校外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共建研究生培养基地1个。近年来,学院主持省厅级以上科研课题30多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15项,获授权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20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主编或参编教材专著20多部。
(六)农业管理领域
农业管理领域设立于管理学院,2014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现有专任教师76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30人,硕士生导师12人,具有博士学位6人。拥有省级教学团队2个,安徽省教学名师2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视频公开课和大规模在线示范课程5门;建有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和经管实验实训中心等实践教学平台。与省内外15企业单位建立人才培养合作关系。近年来,承担各类课题8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课题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7项,其他省部级项目47项;获市厅级以上科研、教研成果奖励10多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二类以上期刊近100篇,编写专著和教材15部。
六、报考条件
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七、报名程序
(一)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缴费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二)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我校的报考条件,确认完全符合后再进行网上报名。考生须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或http://yz.chsi.cn)”报名。网上报名时间为2018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18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三)网上报名填写报考信息时注意事项:
1、考生考前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
2、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应按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3、考生要准确填写个人信息,对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规、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4、考生应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八、资格审查
学校对考生报考信息和现场确认材料进行全面审查,并重点核查考生填报的学历(学籍)信息,确定考生的考试资格。考生填报的报名信息与报考条件不符的,不得准予考试。
现场确认学历(学籍)核验未通过的考生,学校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报告后,再准予考试。
学校在审查考生资格时,如发现伪造证件应通知公安机关并配合公安机关暂扣相关证件。
九、考试
(一)初试
1、初试时间
12月22日上午 8:30-11:30 思想政治理论
12月22日下午 14:00-17:00 外国语
12月23日上午 8:30-11:30 业务课一
12月23日下午 14:00-17:00 业务课二
初试地点
在考生所在省市招生办确定的初试地点考试。
3、初试科目
全国统一考试科目为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思想政治理论分值100分,外国语分值100分。业务课试卷由我校自行命题,每门课程分值均为150分。各门课程考试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
(二)复试
我校将结合本年度研究生招生计划和报考生源情况,原则上以不低于120%的比例进行差额复试,复试时间及要求见我校研究生教育网。
复试内容主要包括外语、专业素质、综合素质和能力,对考生的学科背景、专业素质、外语口语水平、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全面考试。复试成绩不合格的考生不能录取。
根据教育部和教育厅有关文件规定,研究生资格审查在复试中进行,我校将在复试前对考生的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学历学籍认证报告、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严格审查,未进行资格审查或审查不符合规定的考生,不予复试。
对弄虚作假者,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
同等学力考生须加试两门本学科主干课程作为是否录取的依据之一,加试方式为笔试,两门加试课程中有任何一门不及格的不能录取。
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赴外汉语教师志愿者”等项目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考生,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高校学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退役,达到报考条件后,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在部队荣立二等功及以上,符合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条件的,可申请免试(初试)攻读硕士研究生。
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项目服务期满、考核称职以上的考生,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十、体检
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要求,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和我校有关规定执行。
体检工作由我校指定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进行。
十一、收费标准及奖助体系
(一)收费标准
参照有关文件精神,收费标准为学制年限内每生每学年为8000元。
(二)奖助体系
1、国家奖学金
每年依据省主管部门下达指标进行评审推荐,硕士研究生每生20000元。
2、国家助学金
全日制研究生每学年均可获得6000元/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研究生除外)。
3、学业奖学金
两年基本学习年限内分两次评定,每学年评审一次,设三个等级,覆盖面100%。一等奖学金10000元/人,覆盖面为25%;二等奖学金8000元/人,覆盖面为50%;三等奖学金6000元/人,覆盖面为25%。
4、“三助一辅”岗位津贴
学校根据需要设立助教、助管、助研、辅导员助理等岗位,并根据助教、助管、助研和辅导员助理岗位性质的不同给予300-900元/月的岗位津贴。
5、企业冠名奖学金
部分领域设置企业冠名奖学金,根据学生表现情况,给予500-1000元/月的奖励。
6、新生奖学金
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并被录取的考生,入学后全日制普通本科生一次性奖励5000元,其他考生一次性奖励2000元。
7、高水平SCI论文TOP5奖学金
学校设立“高水平SCI论文TOP5奖励计划”,奖励研究生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每年评选5篇,每篇奖金10000元。
十二、其他
单位代码:10879
通讯地址:安徽凤阳东华路9号安徽科技学院东区中办公楼211室
邮编:233100
学校网址:http://www.ahstu.edu.cn/
研究生教育网址:http://www.ahstu.edu.cn/yjs/
联系人:马老师 0550-6732795
一、学校简介
安徽科技学院始建于1950年,1965年开始本科教育。历经安徽农学院凤阳分院、皖北农学院、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安徽技术师范学院等变迁,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安徽科技学院,2012年获批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单位,开始研究生教育。学校占地2000余亩,拥有凤阳校区和蚌埠龙湖校区,设有16个教学院部,60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约18000人。经过近70年的发展建设,学校形成了以新兴工科和优势农科为重点,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累计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8万余名优秀毕业生。
学校为“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全国应用科技大学改革战略研究试点单位、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安徽省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多次被评为“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2002年、2008年两次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2013年作为教育部遴选的全国首批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试点单位接受了审核评估,受到评估专家高度评价。2015-2017年,学校连续三年在省委综合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并以优异成绩通过“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项目”评估验收。
学校现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特色专业3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4个、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3个;建有8个基础实验教学中心、31个专业实验室、7个学科平台;拥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和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各1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17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特色专业11个、实验实训示范中心11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7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21万册,电子图书119万册。
学校现有教职工近929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299人(其中正高职称人员85人),博士学位教师200人。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9人,二级教授2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4人、教学名师13人、教坛新秀24人,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省级领军人才团队2个,省级“115”产业创新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12个。校外特聘教授50人,特聘创业型企业家担任大学生创业导师65人。
学校大力推进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技术开发。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60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3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400余篇(其中SCI、EI等四大检索收录论文近500篇),获市厅级以上科研奖励58项;获授权专利664项,其中发明专利195项,连续三年入围安徽省专利百强榜;与地方政府、相关企业开展校企、校地产学研合作项目近500项。学校拥有3个国家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5个省级中外合作办学校际交流项目,先后与美国、韩国、德国和台湾地区等25所高校建立交流与合作关系。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
迈向新的历史征程,新一代安科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秉承“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的大学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改革创新,着力内涵发展,彰显办学特色,按照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和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奋斗目标,全力构建“一校两区,重点各异,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努力把学校建成安徽一流、全国知名的应用型高水平大学。
二、培养目标与机制
农业硕士是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实行学校、行业、企业联合培养,通过农业行业主管部门、农业科技型企业全程参与的人才培养体制和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的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招生类别与专业领域
招生类别:农业硕士
招生领域:农艺与种业、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畜牧、食品加工与安全、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农业管理。
学制:2-3年
招生人数:约130名(具体专业招生规模以国家下达计划为准)。
四、各领域计划招生人数及联系方式
五、相关领域简介
(一)农艺与种业领域
农艺与种业设立于农学院,2012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现有专任教师31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3人,具有博士学位24人,校内硕士生导师16人。拥有作物遗传育种、草学两个省级重点学科和饲草育种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建有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安徽省玉米育种工程技术研究院、安徽省甜叶菊品种繁育与栽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微生物发酵基地、花卉基地、人工气候室、盆景园、蔬菜种植园和食用菌实习实训中心等科研与实践教学平台;与国内5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政府部门建立了产学研教合作关系,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1个。近年来,承担省厅级以上科研项目15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省部级项目40余项;培育玉米、饲草、小麦、辣椒、苔干等农作物新品种20个,制定地方标准6项、地方性食用菌标准4项,鉴定微生物菌种2项、地方品种1个,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7项,授权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00多个,公开发表学术论文900余篇,编写教材、专著35部。
(二)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领域
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领域设立于资源与环境学院,2012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现有专任教师38人,其中教授8人,副高职称11人,硕士生导师13人,具有博士学位19人。拥有安徽省生物有机肥创制协同创新中心和植物营养学省级重点学科;建有农业部生物有机肥创制重点实验室、安徽省有机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精准施肥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土壤与环境研究中心等科研与实践教学平台。本领域与省内外50多家行业、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组建了安徽省有机肥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建有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7个。近年来,承担各类科研课题约9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40余项;获市厅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20项、授权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8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240篇;编写论著与教材5部。
(三)畜牧领域
畜牧领域设立于动物科学学院,2012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现有专任教师45人,其中教授15人、副高职称17人,校内硕士生导师20人,具有博士学位27人。拥有绿色饲料添加剂和功能性畜禽产品研发省“115”产业创新团队、畜禽疫病防控与健康养殖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以及兽医学校一流学科和畜牧学重点学科。建有农业农村部猪肉质量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家禽疫病防控监测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现代农业牛羊产业技术体系研发中心、兽医临床诊疗省级示范实习实训中心、SPF实验动物中心等科研与实践教学平台;与国内外6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紧密合作关系,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0余个。近年来,承担各类科研课题10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省部级项目40余项;获市、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2项、授权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制定国家行业标准1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编写教材、著作20多部。
(四)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
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设立于食品工程学院,2013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现有专任教师25人,其中正高职称5人,副教授8人,硕士生导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拥有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省级和校级重点学科;建有安徽省糯米制品工程技术中心、省级食品工程实验实训中心、安徽省禽产品加工功能研究室等科研与实践教学平台。与省内外20多个食品行业和企业单位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建研究生培养基地3个。近年来,承担各类科研课题3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国家星火计划等国家级项目4项,安徽省自然基金、重大专项、科技攻关等省部级项目10项;参与制定企业标准2项,获市厅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30多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索引论文20余篇,二类以上论文近50篇,编写著作和教材10余部。
(五)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设立于机械工程学院,现有硕士生导师10人,2014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现有专任教师48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7人,具有博士学位19人。拥有两个重点学科(车辆工程和机械工程)和三个研究所(车辆工程、机电工程和农业机械与智能装备研究中心);建有1个省级示范实训中心、1个省级开放中心单位工程训练中心和1个省级汽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实践教学平台。与省内外30多家机械行业或企业单位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建立安瑞科压缩机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机电技术教育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等2个省级校外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共建研究生培养基地1个。近年来,学院主持省厅级以上科研课题30多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15项,获授权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20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主编或参编教材专著20多部。
(六)农业管理领域
农业管理领域设立于管理学院,2014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现有专任教师76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30人,硕士生导师12人,具有博士学位6人。拥有省级教学团队2个,安徽省教学名师2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视频公开课和大规模在线示范课程5门;建有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和经管实验实训中心等实践教学平台。与省内外15企业单位建立人才培养合作关系。近年来,承担各类课题8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课题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7项,其他省部级项目47项;获市厅级以上科研、教研成果奖励10多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二类以上期刊近100篇,编写专著和教材15部。
六、报考条件
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七、报名程序
(一)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缴费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二)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我校的报考条件,确认完全符合后再进行网上报名。考生须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或http://yz.chsi.cn)”报名。网上报名时间为2018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18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三)网上报名填写报考信息时注意事项:
1、考生考前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
2、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应按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3、考生要准确填写个人信息,对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规、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4、考生应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八、资格审查
学校对考生报考信息和现场确认材料进行全面审查,并重点核查考生填报的学历(学籍)信息,确定考生的考试资格。考生填报的报名信息与报考条件不符的,不得准予考试。
现场确认学历(学籍)核验未通过的考生,学校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报告后,再准予考试。
学校在审查考生资格时,如发现伪造证件应通知公安机关并配合公安机关暂扣相关证件。
九、考试
(一)初试
1、初试时间
12月22日上午 8:30-11:30 思想政治理论
12月22日下午 14:00-17:00 外国语
12月23日上午 8:30-11:30 业务课一
12月23日下午 14:00-17:00 业务课二
初试地点
在考生所在省市招生办确定的初试地点考试。
3、初试科目
全国统一考试科目为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思想政治理论分值100分,外国语分值100分。业务课试卷由我校自行命题,每门课程分值均为150分。各门课程考试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
(二)复试
我校将结合本年度研究生招生计划和报考生源情况,原则上以不低于120%的比例进行差额复试,复试时间及要求见我校研究生教育网。
复试内容主要包括外语、专业素质、综合素质和能力,对考生的学科背景、专业素质、外语口语水平、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全面考试。复试成绩不合格的考生不能录取。
根据教育部和教育厅有关文件规定,研究生资格审查在复试中进行,我校将在复试前对考生的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学历学籍认证报告、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严格审查,未进行资格审查或审查不符合规定的考生,不予复试。
对弄虚作假者,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
同等学力考生须加试两门本学科主干课程作为是否录取的依据之一,加试方式为笔试,两门加试课程中有任何一门不及格的不能录取。
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赴外汉语教师志愿者”等项目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考生,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高校学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退役,达到报考条件后,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在部队荣立二等功及以上,符合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条件的,可申请免试(初试)攻读硕士研究生。
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项目服务期满、考核称职以上的考生,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十、体检
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要求,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和我校有关规定执行。
体检工作由我校指定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进行。
十一、收费标准及奖助体系
(一)收费标准
参照有关文件精神,收费标准为学制年限内每生每学年为8000元。
(二)奖助体系
1、国家奖学金
每年依据省主管部门下达指标进行评审推荐,硕士研究生每生20000元。
2、国家助学金
全日制研究生每学年均可获得6000元/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研究生除外)。
3、学业奖学金
两年基本学习年限内分两次评定,每学年评审一次,设三个等级,覆盖面100%。一等奖学金10000元/人,覆盖面为25%;二等奖学金8000元/人,覆盖面为50%;三等奖学金6000元/人,覆盖面为25%。
4、“三助一辅”岗位津贴
学校根据需要设立助教、助管、助研、辅导员助理等岗位,并根据助教、助管、助研和辅导员助理岗位性质的不同给予300-900元/月的岗位津贴。
5、企业冠名奖学金
部分领域设置企业冠名奖学金,根据学生表现情况,给予500-1000元/月的奖励。
6、新生奖学金
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并被录取的考生,入学后全日制普通本科生一次性奖励5000元,其他考生一次性奖励2000元。
7、高水平SCI论文TOP5奖学金
学校设立“高水平SCI论文TOP5奖励计划”,奖励研究生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每年评选5篇,每篇奖金10000元。
十二、其他
单位代码:10879
通讯地址:安徽凤阳东华路9号安徽科技学院东区中办公楼211室
邮编:233100
学校网址:http://www.ahstu.edu.cn/
研究生教育网址:http://www.ahstu.edu.cn/yjs/
联系人:马老师 0550-6732795
安徽科技学院始建于1950年,1965年开始本科教育。历经安徽农学院凤阳分院、皖北农学院、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安徽技术师范学院等变迁,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安徽科技学院,2012年获批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单位,开始研究生教育。学校占地2000余亩,拥有凤阳校区和蚌埠龙湖校区,设有16个教学院部,60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约18000人。经过近70年的发展建设,学校形成了以新兴工科和优势农科为重点,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累计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8万余名优秀毕业生。
学校为“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全国应用科技大学改革战略研究试点单位、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安徽省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多次被评为“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2002年、2008年两次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2013年作为教育部遴选的全国首批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试点单位接受了审核评估,受到评估专家高度评价。2015-2017年,学校连续三年在省委综合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并以优异成绩通过“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项目”评估验收。
学校现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特色专业3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4个、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3个;建有8个基础实验教学中心、31个专业实验室、7个学科平台;拥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和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各1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17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特色专业11个、实验实训示范中心11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7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21万册,电子图书119万册。
学校现有教职工近929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299人(其中正高职称人员85人),博士学位教师200人。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9人,二级教授2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4人、教学名师13人、教坛新秀24人,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省级领军人才团队2个,省级“115”产业创新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12个。校外特聘教授50人,特聘创业型企业家担任大学生创业导师65人。
学校大力推进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技术开发。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60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3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400余篇(其中SCI、EI等四大检索收录论文近500篇),获市厅级以上科研奖励58项;获授权专利664项,其中发明专利195项,连续三年入围安徽省专利百强榜;与地方政府、相关企业开展校企、校地产学研合作项目近500项。学校拥有3个国家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5个省级中外合作办学校际交流项目,先后与美国、韩国、德国和台湾地区等25所高校建立交流与合作关系。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
迈向新的历史征程,新一代安科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秉承“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的大学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改革创新,着力内涵发展,彰显办学特色,按照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和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奋斗目标,全力构建“一校两区,重点各异,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努力把学校建成安徽一流、全国知名的应用型高水平大学。
二、培养目标与机制
农业硕士是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实行学校、行业、企业联合培养,通过农业行业主管部门、农业科技型企业全程参与的人才培养体制和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的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招生类别与专业领域
招生类别:农业硕士
招生领域:农艺与种业、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畜牧、食品加工与安全、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农业管理。
学制:2-3年
招生人数:约130名(具体专业招生规模以国家下达计划为准)。
四、各领域计划招生人数及联系方式
招生领域 | 所在学院 | 招生人数 | 联系人 | 联系方式 |
农艺与种业 | 农学院 | 30 | 詹院长 | 0550-6733037 |
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20 | 肖院长 | 0550-6732656 |
畜牧 | 动物科学学院 | 30 | 李院长 | 0550-6732082 |
食品加工与安全 | 食品工程学院 | 15 | 李院长 | 0550-6733102 |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 | 机械工程学院 | 15 | 陈院长 | 0550-6734666 |
农业管理 | 管理学院 | 20 | 赵院长 | 0550-6734862 |
(一)农艺与种业领域
农艺与种业设立于农学院,2012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现有专任教师31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3人,具有博士学位24人,校内硕士生导师16人。拥有作物遗传育种、草学两个省级重点学科和饲草育种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建有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安徽省玉米育种工程技术研究院、安徽省甜叶菊品种繁育与栽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微生物发酵基地、花卉基地、人工气候室、盆景园、蔬菜种植园和食用菌实习实训中心等科研与实践教学平台;与国内5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政府部门建立了产学研教合作关系,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1个。近年来,承担省厅级以上科研项目15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省部级项目40余项;培育玉米、饲草、小麦、辣椒、苔干等农作物新品种20个,制定地方标准6项、地方性食用菌标准4项,鉴定微生物菌种2项、地方品种1个,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7项,授权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00多个,公开发表学术论文900余篇,编写教材、专著35部。
(二)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领域
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领域设立于资源与环境学院,2012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现有专任教师38人,其中教授8人,副高职称11人,硕士生导师13人,具有博士学位19人。拥有安徽省生物有机肥创制协同创新中心和植物营养学省级重点学科;建有农业部生物有机肥创制重点实验室、安徽省有机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精准施肥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土壤与环境研究中心等科研与实践教学平台。本领域与省内外50多家行业、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组建了安徽省有机肥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建有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7个。近年来,承担各类科研课题约9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40余项;获市厅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20项、授权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8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240篇;编写论著与教材5部。
(三)畜牧领域
畜牧领域设立于动物科学学院,2012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现有专任教师45人,其中教授15人、副高职称17人,校内硕士生导师20人,具有博士学位27人。拥有绿色饲料添加剂和功能性畜禽产品研发省“115”产业创新团队、畜禽疫病防控与健康养殖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以及兽医学校一流学科和畜牧学重点学科。建有农业农村部猪肉质量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家禽疫病防控监测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现代农业牛羊产业技术体系研发中心、兽医临床诊疗省级示范实习实训中心、SPF实验动物中心等科研与实践教学平台;与国内外6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紧密合作关系,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0余个。近年来,承担各类科研课题10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省部级项目40余项;获市、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2项、授权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制定国家行业标准1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编写教材、著作20多部。
(四)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
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设立于食品工程学院,2013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现有专任教师25人,其中正高职称5人,副教授8人,硕士生导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拥有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省级和校级重点学科;建有安徽省糯米制品工程技术中心、省级食品工程实验实训中心、安徽省禽产品加工功能研究室等科研与实践教学平台。与省内外20多个食品行业和企业单位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建研究生培养基地3个。近年来,承担各类科研课题3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国家星火计划等国家级项目4项,安徽省自然基金、重大专项、科技攻关等省部级项目10项;参与制定企业标准2项,获市厅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30多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索引论文20余篇,二类以上论文近50篇,编写著作和教材10余部。
(五)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设立于机械工程学院,现有硕士生导师10人,2014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现有专任教师48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7人,具有博士学位19人。拥有两个重点学科(车辆工程和机械工程)和三个研究所(车辆工程、机电工程和农业机械与智能装备研究中心);建有1个省级示范实训中心、1个省级开放中心单位工程训练中心和1个省级汽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实践教学平台。与省内外30多家机械行业或企业单位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建立安瑞科压缩机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机电技术教育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等2个省级校外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共建研究生培养基地1个。近年来,学院主持省厅级以上科研课题30多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15项,获授权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20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主编或参编教材专著20多部。
(六)农业管理领域
农业管理领域设立于管理学院,2014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现有专任教师76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30人,硕士生导师12人,具有博士学位6人。拥有省级教学团队2个,安徽省教学名师2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视频公开课和大规模在线示范课程5门;建有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和经管实验实训中心等实践教学平台。与省内外15企业单位建立人才培养合作关系。近年来,承担各类课题8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课题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7项,其他省部级项目47项;获市厅级以上科研、教研成果奖励10多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二类以上期刊近100篇,编写专著和教材15部。
六、报考条件
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七、报名程序
(一)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缴费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二)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我校的报考条件,确认完全符合后再进行网上报名。考生须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或http://yz.chsi.cn)”报名。网上报名时间为2018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18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三)网上报名填写报考信息时注意事项:
1、考生考前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
2、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应按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3、考生要准确填写个人信息,对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规、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4、考生应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八、资格审查
学校对考生报考信息和现场确认材料进行全面审查,并重点核查考生填报的学历(学籍)信息,确定考生的考试资格。考生填报的报名信息与报考条件不符的,不得准予考试。
现场确认学历(学籍)核验未通过的考生,学校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报告后,再准予考试。
学校在审查考生资格时,如发现伪造证件应通知公安机关并配合公安机关暂扣相关证件。
九、考试
(一)初试
1、初试时间
12月22日上午 8:30-11:30 思想政治理论
12月22日下午 14:00-17:00 外国语
12月23日上午 8:30-11:30 业务课一
12月23日下午 14:00-17:00 业务课二
初试地点
在考生所在省市招生办确定的初试地点考试。
3、初试科目
全国统一考试科目为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思想政治理论分值100分,外国语分值100分。业务课试卷由我校自行命题,每门课程分值均为150分。各门课程考试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
(二)复试
我校将结合本年度研究生招生计划和报考生源情况,原则上以不低于120%的比例进行差额复试,复试时间及要求见我校研究生教育网。
复试内容主要包括外语、专业素质、综合素质和能力,对考生的学科背景、专业素质、外语口语水平、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全面考试。复试成绩不合格的考生不能录取。
根据教育部和教育厅有关文件规定,研究生资格审查在复试中进行,我校将在复试前对考生的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学历学籍认证报告、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严格审查,未进行资格审查或审查不符合规定的考生,不予复试。
对弄虚作假者,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
同等学力考生须加试两门本学科主干课程作为是否录取的依据之一,加试方式为笔试,两门加试课程中有任何一门不及格的不能录取。
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赴外汉语教师志愿者”等项目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考生,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高校学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退役,达到报考条件后,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在部队荣立二等功及以上,符合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条件的,可申请免试(初试)攻读硕士研究生。
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项目服务期满、考核称职以上的考生,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十、体检
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要求,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和我校有关规定执行。
体检工作由我校指定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进行。
十一、收费标准及奖助体系
(一)收费标准
参照有关文件精神,收费标准为学制年限内每生每学年为8000元。
(二)奖助体系
1、国家奖学金
每年依据省主管部门下达指标进行评审推荐,硕士研究生每生20000元。
2、国家助学金
全日制研究生每学年均可获得6000元/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研究生除外)。
3、学业奖学金
两年基本学习年限内分两次评定,每学年评审一次,设三个等级,覆盖面100%。一等奖学金10000元/人,覆盖面为25%;二等奖学金8000元/人,覆盖面为50%;三等奖学金6000元/人,覆盖面为25%。
4、“三助一辅”岗位津贴
学校根据需要设立助教、助管、助研、辅导员助理等岗位,并根据助教、助管、助研和辅导员助理岗位性质的不同给予300-900元/月的岗位津贴。
5、企业冠名奖学金
部分领域设置企业冠名奖学金,根据学生表现情况,给予500-1000元/月的奖励。
6、新生奖学金
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并被录取的考生,入学后全日制普通本科生一次性奖励5000元,其他考生一次性奖励2000元。
7、高水平SCI论文TOP5奖学金
学校设立“高水平SCI论文TOP5奖励计划”,奖励研究生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每年评选5篇,每篇奖金10000元。
十二、其他
单位代码:10879
通讯地址:安徽凤阳东华路9号安徽科技学院东区中办公楼211室
邮编:233100
学校网址:http://www.ahstu.edu.cn/
研究生教育网址:http://www.ahstu.edu.cn/yjs/
联系人:马老师 0550-6732795
一、学校简介
安徽科技学院始建于1950年,1965年开始本科教育。历经安徽农学院凤阳分院、皖北农学院、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安徽技术师范学院等变迁,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安徽科技学院,2012年获批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单位,开始研究生教育。学校占地2000余亩,拥有凤阳校区和蚌埠龙湖校区,设有16个教学院部,60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约18000人。经过近70年的发展建设,学校形成了以新兴工科和优势农科为重点,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累计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8万余名优秀毕业生。
学校为“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全国应用科技大学改革战略研究试点单位、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安徽省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多次被评为“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2002年、2008年两次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2013年作为教育部遴选的全国首批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试点单位接受了审核评估,受到评估专家高度评价。2015-2017年,学校连续三年在省委综合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并以优异成绩通过“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项目”评估验收。
学校现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特色专业3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4个、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3个;建有8个基础实验教学中心、31个专业实验室、7个学科平台;拥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和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各1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17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特色专业11个、实验实训示范中心11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7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21万册,电子图书119万册。
学校现有教职工近929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299人(其中正高职称人员85人),博士学位教师200人。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9人,二级教授2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4人、教学名师13人、教坛新秀24人,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省级领军人才团队2个,省级“115”产业创新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12个。校外特聘教授50人,特聘创业型企业家担任大学生创业导师65人。
学校大力推进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技术开发。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60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3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400余篇(其中SCI、EI等四大检索收录论文近500篇),获市厅级以上科研奖励58项;获授权专利664项,其中发明专利195项,连续三年入围安徽省专利百强榜;与地方政府、相关企业开展校企、校地产学研合作项目近500项。学校拥有3个国家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5个省级中外合作办学校际交流项目,先后与美国、韩国、德国和台湾地区等25所高校建立交流与合作关系。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
迈向新的历史征程,新一代安科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秉承“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的大学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改革创新,着力内涵发展,彰显办学特色,按照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和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奋斗目标,全力构建“一校两区,重点各异,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努力把学校建成安徽一流、全国知名的应用型高水平大学。
二、培养目标与机制
农业硕士是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实行学校、行业、企业联合培养,通过农业行业主管部门、农业科技型企业全程参与的人才培养体制和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的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招生类别与专业领域
招生类别:农业硕士
招生领域:农艺与种业、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畜牧、食品加工与安全、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农业管理。
学制:2-3年
招生人数:约130名(具体专业招生规模以国家下达计划为准)。
四、各领域计划招生人数及联系方式
招生领域 | 所在学院 | 招生人数 | 联系人 | 联系方式 |
农艺与种业 | 农学院 | 30 | 詹院长 | 0550-6733037 |
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20 | 肖院长 | 0550-6732656 |
畜牧 | 动物科学学院 | 30 | 李院长 | 0550-6732082 |
食品加工与安全 | 食品工程学院 | 15 | 李院长 | 0550-6733102 |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 | 机械工程学院 | 15 | 陈院长 | 0550-6734666 |
农业管理 | 管理学院 | 20 | 赵院长 | 0550-6734862 |
(一)农艺与种业领域
农艺与种业设立于农学院,2012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现有专任教师31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3人,具有博士学位24人,校内硕士生导师16人。拥有作物遗传育种、草学两个省级重点学科和饲草育种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建有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安徽省玉米育种工程技术研究院、安徽省甜叶菊品种繁育与栽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微生物发酵基地、花卉基地、人工气候室、盆景园、蔬菜种植园和食用菌实习实训中心等科研与实践教学平台;与国内5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政府部门建立了产学研教合作关系,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1个。近年来,承担省厅级以上科研项目15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省部级项目40余项;培育玉米、饲草、小麦、辣椒、苔干等农作物新品种20个,制定地方标准6项、地方性食用菌标准4项,鉴定微生物菌种2项、地方品种1个,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7项,授权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00多个,公开发表学术论文900余篇,编写教材、专著35部。
(二)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领域
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领域设立于资源与环境学院,2012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现有专任教师38人,其中教授8人,副高职称11人,硕士生导师13人,具有博士学位19人。拥有安徽省生物有机肥创制协同创新中心和植物营养学省级重点学科;建有农业部生物有机肥创制重点实验室、安徽省有机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精准施肥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土壤与环境研究中心等科研与实践教学平台。本领域与省内外50多家行业、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组建了安徽省有机肥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建有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7个。近年来,承担各类科研课题约9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40余项;获市厅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20项、授权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8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240篇;编写论著与教材5部。
(三)畜牧领域
畜牧领域设立于动物科学学院,2012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现有专任教师45人,其中教授15人、副高职称17人,校内硕士生导师20人,具有博士学位27人。拥有绿色饲料添加剂和功能性畜禽产品研发省“115”产业创新团队、畜禽疫病防控与健康养殖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以及兽医学校一流学科和畜牧学重点学科。建有农业农村部猪肉质量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家禽疫病防控监测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现代农业牛羊产业技术体系研发中心、兽医临床诊疗省级示范实习实训中心、SPF实验动物中心等科研与实践教学平台;与国内外6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紧密合作关系,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0余个。近年来,承担各类科研课题10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省部级项目40余项;获市、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2项、授权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制定国家行业标准1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编写教材、著作20多部。
(四)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
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设立于食品工程学院,2013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现有专任教师25人,其中正高职称5人,副教授8人,硕士生导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拥有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省级和校级重点学科;建有安徽省糯米制品工程技术中心、省级食品工程实验实训中心、安徽省禽产品加工功能研究室等科研与实践教学平台。与省内外20多个食品行业和企业单位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建研究生培养基地3个。近年来,承担各类科研课题3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国家星火计划等国家级项目4项,安徽省自然基金、重大专项、科技攻关等省部级项目10项;参与制定企业标准2项,获市厅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30多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索引论文20余篇,二类以上论文近50篇,编写著作和教材10余部。
(五)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设立于机械工程学院,现有硕士生导师10人,2014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现有专任教师48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7人,具有博士学位19人。拥有两个重点学科(车辆工程和机械工程)和三个研究所(车辆工程、机电工程和农业机械与智能装备研究中心);建有1个省级示范实训中心、1个省级开放中心单位工程训练中心和1个省级汽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实践教学平台。与省内外30多家机械行业或企业单位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建立安瑞科压缩机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机电技术教育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等2个省级校外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共建研究生培养基地1个。近年来,学院主持省厅级以上科研课题30多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15项,获授权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20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主编或参编教材专著20多部。
(六)农业管理领域
农业管理领域设立于管理学院,2014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现有专任教师76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30人,硕士生导师12人,具有博士学位6人。拥有省级教学团队2个,安徽省教学名师2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视频公开课和大规模在线示范课程5门;建有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和经管实验实训中心等实践教学平台。与省内外15企业单位建立人才培养合作关系。近年来,承担各类课题8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课题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7项,其他省部级项目47项;获市厅级以上科研、教研成果奖励10多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二类以上期刊近100篇,编写专著和教材15部。
六、报考条件
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七、报名程序
(一)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缴费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二)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我校的报考条件,确认完全符合后再进行网上报名。考生须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或http://yz.chsi.cn)”报名。网上报名时间为2018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18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三)网上报名填写报考信息时注意事项:
1、考生考前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
2、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应按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3、考生要准确填写个人信息,对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规、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4、考生应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八、资格审查
学校对考生报考信息和现场确认材料进行全面审查,并重点核查考生填报的学历(学籍)信息,确定考生的考试资格。考生填报的报名信息与报考条件不符的,不得准予考试。
现场确认学历(学籍)核验未通过的考生,学校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报告后,再准予考试。
学校在审查考生资格时,如发现伪造证件应通知公安机关并配合公安机关暂扣相关证件。
九、考试
(一)初试
1、初试时间
12月22日上午 8:30-11:30 思想政治理论
12月22日下午 14:00-17:00 外国语
12月23日上午 8:30-11:30 业务课一
12月23日下午 14:00-17:00 业务课二
初试地点
在考生所在省市招生办确定的初试地点考试。
3、初试科目
全国统一考试科目为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思想政治理论分值100分,外国语分值100分。业务课试卷由我校自行命题,每门课程分值均为150分。各门课程考试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
(二)复试
我校将结合本年度研究生招生计划和报考生源情况,原则上以不低于120%的比例进行差额复试,复试时间及要求见我校研究生教育网。
复试内容主要包括外语、专业素质、综合素质和能力,对考生的学科背景、专业素质、外语口语水平、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全面考试。复试成绩不合格的考生不能录取。
根据教育部和教育厅有关文件规定,研究生资格审查在复试中进行,我校将在复试前对考生的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学历学籍认证报告、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严格审查,未进行资格审查或审查不符合规定的考生,不予复试。
对弄虚作假者,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
同等学力考生须加试两门本学科主干课程作为是否录取的依据之一,加试方式为笔试,两门加试课程中有任何一门不及格的不能录取。
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赴外汉语教师志愿者”等项目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考生,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高校学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退役,达到报考条件后,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在部队荣立二等功及以上,符合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条件的,可申请免试(初试)攻读硕士研究生。
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项目服务期满、考核称职以上的考生,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十、体检
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要求,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和我校有关规定执行。
体检工作由我校指定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进行。
十一、收费标准及奖助体系
(一)收费标准
参照有关文件精神,收费标准为学制年限内每生每学年为8000元。
(二)奖助体系
1、国家奖学金
每年依据省主管部门下达指标进行评审推荐,硕士研究生每生20000元。
2、国家助学金
全日制研究生每学年均可获得6000元/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研究生除外)。
3、学业奖学金
两年基本学习年限内分两次评定,每学年评审一次,设三个等级,覆盖面100%。一等奖学金10000元/人,覆盖面为25%;二等奖学金8000元/人,覆盖面为50%;三等奖学金6000元/人,覆盖面为25%。
4、“三助一辅”岗位津贴
学校根据需要设立助教、助管、助研、辅导员助理等岗位,并根据助教、助管、助研和辅导员助理岗位性质的不同给予300-900元/月的岗位津贴。
5、企业冠名奖学金
部分领域设置企业冠名奖学金,根据学生表现情况,给予500-1000元/月的奖励。
6、新生奖学金
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并被录取的考生,入学后全日制普通本科生一次性奖励5000元,其他考生一次性奖励2000元。
7、高水平SCI论文TOP5奖学金
学校设立“高水平SCI论文TOP5奖励计划”,奖励研究生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每年评选5篇,每篇奖金10000元。
十二、其他
单位代码:10879
通讯地址:安徽凤阳东华路9号安徽科技学院东区中办公楼211室
邮编:233100
学校网址:http://www.ahstu.edu.cn/
研究生教育网址:http://www.ahstu.edu.cn/yjs/
联系人:马老师 0550-6732795
添加安徽科技学院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安徽科技学院大学考研分数线、安徽科技学院报录比、安徽科技学院考研群、安徽科技学院学姐微信、安徽科技学院考研真题、安徽科技学院专业目录、安徽科技学院排名、安徽科技学院保研、安徽科技学院公众号、安徽科技学院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安徽科技学院考研信息或资源。
90%的同学都浏览了: 安徽科技学院考研真题 安徽科技学院研究生院 安徽科技学院招生简章 安徽科技学院联系方式 安徽科技学院考研复试 安徽科技学院成绩查询 安徽科技学院研究生专业 安徽科技学院考研分数线 安徽科技学院研究生导师 安徽科技学院专业排名 安徽科技学院参考书目 安徽科技学院考研经验 安徽科技学院考研报录比 安徽科技学院考研问题
点击下载:安徽科技学院考研专业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