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0研究生招生简章

Ad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姐微信为你答疑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考研资源下载: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考研真题免费下载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历年保研笔试/面试真题汇.pdf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预推免信息汇总表.xls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考研派 okaoyan.com】 为大家提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0研究生招生简章相关资讯,以下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和招生简章,在这里你可以了解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的专业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报考要求。具体请下载附件,查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考研专业目录。

点击下载: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0研究生招生简章

相关推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考研难吗】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考研群】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学费】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以信息与电子学科为主,工、理、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 直属教育部,是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和“211 工程”项目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国家双创 示范基地之一、首批 35 所示范性软件学院、首批 9 所示范性微电子学院、首批 9 所获批设立集成电 路人才培养基地和首批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的高校之一。 学校前身是1931年诞生于江西瑞金的中央军委无 线电学校,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创建的第一 所工程技术学校。1958 年学校迁址西安,1966 年转为 地方建制,1988 年定为现名。 建校 87 年来,学校始终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 视,是我国“一五”重点建设的项目之一,也是 1959 年中央批准的全国 20 所重点大学之一。20 世纪 60 年代,学校就以“西军电”之称蜚声海内外。毛 泽东同志曾先后两次为学校题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朴素”。 学校现建设有南北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约 270 公顷,校舍建筑面积 130 多万平方米。图书馆 馆藏文献约 736 万册,其中纸质文献约 261 万册,电子文献约 475 万册;中外文现刊 1100 余种,拥 有 69 种平台的中外文数字资源,数据库超过 130 余个,内容覆盖了学校各个学科或专业。 学校现有各类在校生 3 万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 1700 余人,硕士研究生 9000 余人。设有研究 生院。设有通信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物理与光电工 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微电子学院、生命科学技术 学院、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人工智能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等 18 个学院。 学校是国内最早建立信息论、信息系统工程、雷达、微波天线、电子机械、电子对抗等专业的 高校之一,开辟了我国 IT 学科的先河,形成了鲜明的电子与信息学科特色与优势。现有 2 个国家“双 一流”重点建设学科,2 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覆盖 6 个二级学科),1 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4 个 省部级重点学科,14 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 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具有工程博士专业学 位授权,有 17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5 个本科专业。全国第四轮一级学 科评估结果中,3 个学科获评 A 类: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评估结果为 A+档,并列全国第 1;信息与 通信工程学科位于 A 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评估结果为 A-档,学校电子信息类学科继续保持国 内领先水平。 学校树立了以人为本、教师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理念,锻造了一支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 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 1900 余名,其中,博士生导师 330 人,硕士生导师 1088 人。学校有院士 4 人,双聘院士 15 人,“万人计划”入选者 15 人(含“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入选者 5 人),“千人计 划”入选者 22 人(含“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 11 人),长江学者 30 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 究群体 1 个,科技部重点创新团队 2 个,教育部创新团队 6 个,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12 人,优 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11 人,国家级教学名师 4 人,国家级教学团队 6 个,973 项目首席科学家 3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52 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4 人,“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奖获得者 5 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 11 人,陕西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7 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 会委员 15 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57 人。 学校不断地创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学内容、课程 体系与实践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显 著成果。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15 个,国家级精 品课程 13 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11 门,国家级 视频公开课 3 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3 门,建设 有 3 个国家人才培养及教学基地、6 个国家级实验教学 示范中心、3 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以及 3 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校人才培 养素以理论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突出、创新意识强等特色在全国高校中形成了“品牌”。学校坚 持“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钱学森空间 科学实验班”和“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等一系列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近年来,学校 本科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的普及率高,获得各类省级、国家级学科和科技竞赛奖 1600 余项,研究生 和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 98%和 96%以上,位居全国高校前列。2006 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 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2012 年,学校入选全国 50 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之 一。 多年来,学校致力于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系统研制、科技攻关、工程研发等,创造了我国电子 与信息技术领域等多项第一,包括第一台气象雷达、第一套流星余迹通讯系统、第一台可编程雷达 信号处理机、第一台毫米波通讯机,以及我军通信装备史上第一部“塞绳电报互换机”、第一台“塔 型管空腔振荡器”、第一套“三坐标相控阵雷达”等,为我国信息化、国防现代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学校现有 6 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1 个科工局科技创新基地,9 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基地、21 个陕 西省科技创新基地,2013 年入选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先后牵头单位承担了“973”、“863”、 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重大、重点项目,产生了一批标志性的研究成果。十八大 以来,学校科研指标稳步提升,在认知雷达、移动通讯、网络信息安全、高功率微波集成器件、智 能计算、大型天线机电耦合等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 15 项,省部级科技奖励 一等奖以上 30 项。2014 年,学校牵头的“信息感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通过国家“2011 计划”认 定,位列行业产业类第一,进一步奠定了学校在全国高校中突出的国防科研特色优势地位。 学校大力加强产学研相结合,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有中国西部军民融合创新谷暨西安 电子谷、陕西工业研究院、国家大学科技园,同时与国内大型知名企事业单位联合建立股份制公司, 成立战略联盟、设立企业基金、建立联合实验室及研究生实习基地,有力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国内的交流与合作,拓展外部发展空间。学校先后成为中电集团,西安市,国防 科工委、陕西省与教育部共建高校,与 70 多个国家、地区的大学及研究机构建立友好关系,建有 7 个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引智基地,与国内电子、航空行业的 10 余个研究所、研究中 心、企业集团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英飞凌、Intel、IBM、惠普等跨国公司在学校建立 74 个联合实验室。 建校 87 年来,学校先后为国家输送了 20 余万名电 子信息领域的高级人才,产生了 120 多位解放军将领, 成长起了 19 位两院院士(1977 年恢复高考以后院士校 友 11 位,位列全国前茅),10 余位国家副部级以上领 导,培养了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国际 GSM 奖 获得者李默芳,欧洲科学院院士、著名的纳米技术专家 王中林,“神五”和“神六”飞船副总设计师、“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总设计师杨宏等一大批 IT 行 业领军人物和技术骨干,以及数十位科研院所所长和大学校长等,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 要贡献。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将继续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办学宗旨,坚持“立足西部、育人育才、强军拓民、服务引领、团 结实干”的发展思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电子信息特 色鲜明的一流大学而不懈奋斗! 招 生 简 章 注:本版本招生简章和招生目录中,如有与教育部 2019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不符之处,以教育部 政策为准。
一、培养目标 以学生为本,培养知识结构合理、政治思想坚定、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能力、具有创新精神的 优秀人才。
二、学习形式 全日制研究生: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 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年 限内,全脱产在校学习的研究生。 非全日制研究生: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 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 定的修业年限(一般应适当延长基本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 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
三、专项计划 2019 年我校计划招收少数民族骨干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等专项计划考生。
四、时间节点 网上报名时间:以教育部公布时间为准。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按网站的提示和要 求如实填写或修改本人报名信息。逾期不能补报,也不能修改报名信息。 现场确认时间:以陕西省考试管理中心公布时间为准。 打印准考证时间:以教育部公布时间为准。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下载打 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 A4 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考生凭下载打印的 《准考证》及居民身份证参加考试。 初试时间:以教育部公布时间为准。
五、考试科目 思想政治理论(科目代码 101)、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科目代码 199)、英语(科目代码 201、 204)、数学(科目代码 301、302、303)等统考科目考试大纲由教育部统一发布,其它考试科目由 我校自命题,考试大纲在西电研招网上发布。外语听力在复试中测试。
六、报考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复试时须进行体检,并在指定医院或二级甲等以上 医院进行。 (四)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 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 9 月 1 日前须取得国家承 认的本科毕业证书;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同等学力人员; 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我校硕士研究生招收同等学力考生要求如下: (1)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 2 年(从毕业后到 2019 年 9 月 1 日)或 2 年以上, 且须同时满足①、②条件要求的人员: ① 已进修完 6 门或 6 门以上与报考专业相关本科课程,并持有所进修院校教务部门出具的进修 课程成绩单;② 在正式刊物上公开发表 1 篇以上与报考专业相关的论文(本人为第一作者)。 (2)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 同等学力考生不得跨专业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五)其他要求 1.报考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的考生须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具 有 2 年以上工作经验、大学本科毕业后具有 3 年以上工作经验、高职高专毕业具有 5 年以上工作经 历,考生应选择户口或工作单位所在地指定报考点报名考试; 2.报考“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考生,应为少数民族,且通过生源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 被录取的硕士研究生,需签订三方(或四方)定向培养协议书,直接入学开始研究生阶段学习,毕 业后根据协议书要求至生源地定向工作。 3.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的考生,应为高等学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 究生报考条件者。高等学校学生是指高校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 (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 在校生和入学新生。 4.现役军人、国防生报考,按部队相关规定办理,报名时须出具所在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材料。 考生因报考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因上述原因造成考生无法复试、录取、 入学及其他问题,后果由本人承担。 5.我校不接收大学三年级及以下本科生报考。 七、报名、现场确认要求 1.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进行网报,如实填写个人信息,牢记网上报名 编号。 2.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在指定地点进行现场确认,现场确认时须携带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证 书(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校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 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专项的考生还应提交本人《入伍 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原件或复印件。 3.在报考时尚未毕业、但在录取当年 9 月 1 日前可取得本科毕业证书的自考考生须到省级自考 机构开具“自考成绩证明”;在报考时尚未毕业、但在录取当年 9 月 1 日前可取得本科毕业证书的网 络教育考生须到所在高校网络教育学籍管理部门(继续教育学院或网络教育学院)开具“届时毕业证 明”。 4.高职高专同等学力考生须出示成绩单原件与论文发表原刊。报名点选择在外地的考生,需在 现场确认前将相关材料寄送至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5.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在现场确认时须提供学历(学籍)认证报告。身份信 息修改的考生须同时提供公安机关出具的身份信息修改证明的原件和复印件。 6.所有考生均应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 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7.考生应按规定缴纳报名费。 8.考生应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信息。
八、复试 1.复试工作由学院组织,考生根据学院复试方案进行思想品德考核、心理测试和外语听力与口 语等测试,复试笔试科目参见各学院招生目录。 2.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同等学力考生(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高职 高专毕业生)初试合格后,复试时需加试(笔试)本科阶段主干课程科目 2 门。各学科/专业领域加 试科目在所在学院招生专业目录中列明,加试由学院组织。
九、录取 根据教育部当年录取工作的有关规定,进行差额复试,通过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定向 生在录取前必须由定向单位须与我校签定定向录取协议书。
十、学费 学习形式 类别及领域 学费标准 全日制 085212 软件工程 4 万/全程 其它 0.8 万/学年 非全日制 025100 金融 2.9 万/学年 085212 软件工程 4 万/全程 125100 工商管理 3.6 万/学年 125200 公共管理 2.9 万/学年 其它 1.2 万/学年
十一、毕业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时,我校根据其修业年限、学业成绩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 相应的、注明学习方式(全日制/非全日制)的毕业证书;其学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位标准,可 以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证书。
十二、注意事项 1.我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 3 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可适当延长。注:025100 金 融、125100 工商管理、125200 公共管理学制为 2 年。 2.2018 年我校各学科/领域计划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共 3540 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471 名。 2019 年国家招生计划尚未下达,各学院招生目录中各专业的招生人数为 2018 年全日制考生实际招 生人数,仅供参考。 3.在 2019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中,所有考生必须持有效身份证验证身份。包括现场确认、初试、 复试。 4.报考者必须符合报考条件。考生在网上报名时应真实填写个人信息,对在报考中弄虚作假者, 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将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入学资格或学籍。 5.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并在考生提交报名信息三天内反馈校验 结果。考生可随时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未通过学历(学籍) 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在学信网申请《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在现场确认时将认证报告交报考点 核验。因不能在现场确认时提供学历认证报告而无法参加考试的考生,后果由本人承担。 6.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入学时(9 月 1 日前)未取得 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者,取消录取资格。 7.我校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习方式为非全日制、录取方式为定向, 不接收档案,不发派遣证。 8.报考我校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 29 研究所(成都)及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 研究院(北京)联合培养的考生,录取后在研究所培养,毕业后通过考核可留所工作。 9.2019 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示范性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继续招 收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为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以信息与电子学科为主,工、理、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 直属教育部,是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和“211 工程”项目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国家双创 示范基地之一、首批 35 所示范性软件学院、首批 9 所示范性微电子学院、首批 9 所获批设立集成电 路人才培养基地和首批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的高校之一。 学校前身是1931年诞生于江西瑞金的中央军委无 线电学校,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创建的第一 所工程技术学校。1958 年学校迁址西安,1966 年转为 地方建制,1988 年定为现名。 建校 87 年来,学校始终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 视,是我国“一五”重点建设的项目之一,也是 1959 年中央批准的全国 20 所重点大学之一。20 世纪 60 年代,学校就以“西军电”之称蜚声海内外。毛 泽东同志曾先后两次为学校题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朴素”。 学校现建设有南北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约 270 公顷,校舍建筑面积 130 多万平方米。图书馆 馆藏文献约 736 万册,其中纸质文献约 261 万册,电子文献约 475 万册;中外文现刊 1100 余种,拥 有 69 种平台的中外文数字资源,数据库超过 130 余个,内容覆盖了学校各个学科或专业。 学校现有各类在校生 3 万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 1700 余人,硕士研究生 9000 余人。设有研究 生院。设有通信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物理与光电工 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微电子学院、生命科学技术 学院、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人工智能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等 18 个学院。 学校是国内最早建立信息论、信息系统工程、雷达、微波天线、电子机械、电子对抗等专业的 高校之一,开辟了我国 IT 学科的先河,形成了鲜明的电子与信息学科特色与优势。现有 2 个国家“双 一流”重点建设学科,2 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覆盖 6 个二级学科),1 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4 个 省部级重点学科,14 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 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具有工程博士专业学 位授权,有 17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5 个本科专业。全国第四轮一级学 科评估结果中,3 个学科获评 A 类: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评估结果为 A+档,并列全国第 1;信息与 通信工程学科位于 A 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评估结果为 A-档,学校电子信息类学科继续保持国 内领先水平。 学校树立了以人为本、教师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理念,锻造了一支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 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 1900 余名,其中,博士生导师 330 人,硕士生导师 1088 人。学校有院士 4 人,双聘院士 15 人,“万人计划”入选者 15 人(含“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入选者 5 人),“千人计 划”入选者 22 人(含“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 11 人),长江学者 30 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 究群体 1 个,科技部重点创新团队 2 个,教育部创新团队 6 个,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12 人,优 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11 人,国家级教学名师 4 人,国家级教学团队 6 个,973 项目首席科学家 3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52 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4 人,“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奖获得者 5 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 11 人,陕西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7 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 会委员 15 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57 人。 学校不断地创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学内容、课程 体系与实践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显 著成果。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15 个,国家级精 品课程 13 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11 门,国家级 视频公开课 3 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3 门,建设 有 3 个国家人才培养及教学基地、6 个国家级实验教学 示范中心、3 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以及 3 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校人才培 养素以理论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突出、创新意识强等特色在全国高校中形成了“品牌”。学校坚 持“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钱学森空间 科学实验班”和“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等一系列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近年来,学校 本科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的普及率高,获得各类省级、国家级学科和科技竞赛奖 1600 余项,研究生 和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 98%和 96%以上,位居全国高校前列。2006 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 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2012 年,学校入选全国 50 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之 一。 多年来,学校致力于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系统研制、科技攻关、工程研发等,创造了我国电子 与信息技术领域等多项第一,包括第一台气象雷达、第一套流星余迹通讯系统、第一台可编程雷达 信号处理机、第一台毫米波通讯机,以及我军通信装备史上第一部“塞绳电报互换机”、第一台“塔 型管空腔振荡器”、第一套“三坐标相控阵雷达”等,为我国信息化、国防现代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学校现有 6 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1 个科工局科技创新基地,9 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基地、21 个陕 西省科技创新基地,2013 年入选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先后牵头单位承担了“973”、“863”、 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重大、重点项目,产生了一批标志性的研究成果。十八大 以来,学校科研指标稳步提升,在认知雷达、移动通讯、网络信息安全、高功率微波集成器件、智 能计算、大型天线机电耦合等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 15 项,省部级科技奖励 一等奖以上 30 项。2014 年,学校牵头的“信息感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通过国家“2011 计划”认 定,位列行业产业类第一,进一步奠定了学校在全国高校中突出的国防科研特色优势地位。 学校大力加强产学研相结合,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有中国西部军民融合创新谷暨西安 电子谷、陕西工业研究院、国家大学科技园,同时与国内大型知名企事业单位联合建立股份制公司, 成立战略联盟、设立企业基金、建立联合实验室及研究生实习基地,有力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国内的交流与合作,拓展外部发展空间。学校先后成为中电集团,西安市,国防 科工委、陕西省与教育部共建高校,与 70 多个国家、地区的大学及研究机构建立友好关系,建有 7 个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引智基地,与国内电子、航空行业的 10 余个研究所、研究中 心、企业集团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英飞凌、Intel、IBM、惠普等跨国公司在学校建立 74 个联合实验室。 建校 87 年来,学校先后为国家输送了 20 余万名电 子信息领域的高级人才,产生了 120 多位解放军将领, 成长起了 19 位两院院士(1977 年恢复高考以后院士校 友 11 位,位列全国前茅),10 余位国家副部级以上领 导,培养了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国际 GSM 奖 获得者李默芳,欧洲科学院院士、著名的纳米技术专家 王中林,“神五”和“神六”飞船副总设计师、“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总设计师杨宏等一大批 IT 行 业领军人物和技术骨干,以及数十位科研院所所长和大学校长等,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 要贡献。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将继续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办学宗旨,坚持“立足西部、育人育才、强军拓民、服务引领、团 结实干”的发展思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电子信息特 色鲜明的一流大学而不懈奋斗! 招 生 简 章 注:本版本招生简章和招生目录中,如有与教育部 2019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不符之处,以教育部 政策为准。
一、培养目标 以学生为本,培养知识结构合理、政治思想坚定、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能力、具有创新精神的 优秀人才。
二、学习形式 全日制研究生: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 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年 限内,全脱产在校学习的研究生。 非全日制研究生: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 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 定的修业年限(一般应适当延长基本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 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
三、专项计划 2019 年我校计划招收少数民族骨干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等专项计划考生。
四、时间节点 网上报名时间:以教育部公布时间为准。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按网站的提示和要 求如实填写或修改本人报名信息。逾期不能补报,也不能修改报名信息。 现场确认时间:以陕西省考试管理中心公布时间为准。 打印准考证时间:以教育部公布时间为准。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下载打 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 A4 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考生凭下载打印的 《准考证》及居民身份证参加考试。 初试时间:以教育部公布时间为准。
五、考试科目 思想政治理论(科目代码 101)、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科目代码 199)、英语(科目代码 201、 204)、数学(科目代码 301、302、303)等统考科目考试大纲由教育部统一发布,其它考试科目由 我校自命题,考试大纲在西电研招网上发布。外语听力在复试中测试。
六、报考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复试时须进行体检,并在指定医院或二级甲等以上 医院进行。 (四)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 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 9 月 1 日前须取得国家承 认的本科毕业证书;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同等学力人员; 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我校硕士研究生招收同等学力考生要求如下: (1)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 2 年(从毕业后到 2019 年 9 月 1 日)或 2 年以上, 且须同时满足①、②条件要求的人员: ① 已进修完 6 门或 6 门以上与报考专业相关本科课程,并持有所进修院校教务部门出具的进修 课程成绩单;② 在正式刊物上公开发表 1 篇以上与报考专业相关的论文(本人为第一作者)。 (2)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 同等学力考生不得跨专业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五)其他要求 1.报考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的考生须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具 有 2 年以上工作经验、大学本科毕业后具有 3 年以上工作经验、高职高专毕业具有 5 年以上工作经 历,考生应选择户口或工作单位所在地指定报考点报名考试; 2.报考“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考生,应为少数民族,且通过生源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 被录取的硕士研究生,需签订三方(或四方)定向培养协议书,直接入学开始研究生阶段学习,毕 业后根据协议书要求至生源地定向工作。 3.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的考生,应为高等学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 究生报考条件者。高等学校学生是指高校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 (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 在校生和入学新生。 4.现役军人、国防生报考,按部队相关规定办理,报名时须出具所在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材料。 考生因报考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因上述原因造成考生无法复试、录取、 入学及其他问题,后果由本人承担。 5.我校不接收大学三年级及以下本科生报考。 七、报名、现场确认要求 1.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进行网报,如实填写个人信息,牢记网上报名 编号。 2.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在指定地点进行现场确认,现场确认时须携带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证 书(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校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 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专项的考生还应提交本人《入伍 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原件或复印件。 3.在报考时尚未毕业、但在录取当年 9 月 1 日前可取得本科毕业证书的自考考生须到省级自考 机构开具“自考成绩证明”;在报考时尚未毕业、但在录取当年 9 月 1 日前可取得本科毕业证书的网 络教育考生须到所在高校网络教育学籍管理部门(继续教育学院或网络教育学院)开具“届时毕业证 明”。 4.高职高专同等学力考生须出示成绩单原件与论文发表原刊。报名点选择在外地的考生,需在 现场确认前将相关材料寄送至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5.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在现场确认时须提供学历(学籍)认证报告。身份信 息修改的考生须同时提供公安机关出具的身份信息修改证明的原件和复印件。 6.所有考生均应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 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7.考生应按规定缴纳报名费。 8.考生应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信息。
八、复试 1.复试工作由学院组织,考生根据学院复试方案进行思想品德考核、心理测试和外语听力与口 语等测试,复试笔试科目参见各学院招生目录。 2.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同等学力考生(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高职 高专毕业生)初试合格后,复试时需加试(笔试)本科阶段主干课程科目 2 门。各学科/专业领域加 试科目在所在学院招生专业目录中列明,加试由学院组织。
九、录取 根据教育部当年录取工作的有关规定,进行差额复试,通过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定向 生在录取前必须由定向单位须与我校签定定向录取协议书。
十、学费 学习形式 类别及领域 学费标准 全日制 085212 软件工程 4 万/全程 其它 0.8 万/学年 非全日制 025100 金融 2.9 万/学年 085212 软件工程 4 万/全程 125100 工商管理 3.6 万/学年 125200 公共管理 2.9 万/学年 其它 1.2 万/学年
十一、毕业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时,我校根据其修业年限、学业成绩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 相应的、注明学习方式(全日制/非全日制)的毕业证书;其学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位标准,可 以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证书。
十二、注意事项 1.我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 3 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可适当延长。注:025100 金 融、125100 工商管理、125200 公共管理学制为 2 年。 2.2018 年我校各学科/领域计划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共 3540 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471 名。 2019 年国家招生计划尚未下达,各学院招生目录中各专业的招生人数为 2018 年全日制考生实际招 生人数,仅供参考。 3.在 2019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中,所有考生必须持有效身份证验证身份。包括现场确认、初试、 复试。 4.报考者必须符合报考条件。考生在网上报名时应真实填写个人信息,对在报考中弄虚作假者, 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将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入学资格或学籍。 5.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并在考生提交报名信息三天内反馈校验 结果。考生可随时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未通过学历(学籍) 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在学信网申请《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在现场确认时将认证报告交报考点 核验。因不能在现场确认时提供学历认证报告而无法参加考试的考生,后果由本人承担。 6.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入学时(9 月 1 日前)未取得 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者,取消录取资格。 7.我校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习方式为非全日制、录取方式为定向, 不接收档案,不发派遣证。 8.报考我校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 29 研究所(成都)及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 研究院(北京)联合培养的考生,录取后在研究所培养,毕业后通过考核可留所工作。 9.2019 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示范性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继续招 收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为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等。

添加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大学考研分数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报录比、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考研群、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姐微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考研真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专业目录、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排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保研、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公众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90%的同学都浏览了: 西安理工大学考研真题 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西安理工大学招生简章 西安理工大学联系方式 西安理工大学考研复试 西安理工大学成绩查询 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专业 西安理工大学考研分数线 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导师 西安理工大学专业排名 西安理工大学参考书目 西安理工大学考研经验 西安理工大学考研报录比 西安理工大学考研问题

点击下载: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0研究生招生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