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大学研究生对英语四六级有要求吗

更新时间:2022-01-17 11:36:46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江汉大学研究生对英语四六级有要求吗
Add 江汉大学
复试学姐微信

关于《江汉大学复试考研》我们搜集了部分江汉大学复试考研真题和复试资源,免费赠送;并提供有偿的江汉大学复试考研初试/复试/调剂辅导(收费合理,内部资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领资源或了解研究生辅导的,请加网页上的学姐微信。江汉大学研究生对英语四六级有要求吗来自江汉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及历年考研分数线数据的汇总(学校网站一般不稳定,或存留的分数线年限较少)。以下即是江汉大学历年考研分数线,希望对江汉大学复试考研报考有用。

江汉大学研究生对英语四六级有要求吗:

学校没有考研四级或六级成绩的要求,请根据考研专业的需求报名,考研英语是考研最重要的一门科目,请各位考生积极备考,必要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考研英语的课程。以下是学校的研究生报考条件:

一、报考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
(四)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以下条件,可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1)能提供由大学教务部门出具的与报考专业相近的本科专业全部必修课程学习证明及成绩单;2)CET-4合格;3)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4)一般不得跨专业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报考统考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一般条件
(1)法律硕士(非法学)
a.符合学术型硕士报考的一般条件;
b.之前在高校学习专业为非法学专业。
(2)法律硕士(法学)
a.符合学术型硕士报考的一般条件;
b.之前在高校学习专业为法学专业。
 
三、其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人员条件
报名参加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硕士,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外的其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学术型研究生招生条件。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情况以各地区招生简章为准!
一、学校及学院概况
    江汉大学是一所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实行湖北省、武汉市共建,以武汉市为主的办学体制。学校总占地面积2114亩,校舍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主校区坐落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三角湖畔,这里湖山环抱,水天一色,风景秀丽,幽雅宜人,是理想的学习园地。
    江汉大学人文学院设有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新闻传播学系、文化产业系、汉语国际教育系、播音与主持艺术系,开办了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影视文化)、历史学、文化产业管理、广告学、汉语国际教育、播音与主持艺术7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学院学科专业横跨文学、史学、管理学、艺术学四大学科门类,有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两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教育硕士的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历史)和艺术硕士的广播电视三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管理科学与工程的文化艺术产品营销与服务学科方向硕士点。学院成立有江汉大学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江汉大学城市研究中心、江汉大学武汉抗战研究中心、江汉大学新诗研究所、江汉大学网络传播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拥有江汉大学传播技术试验中心、江汉大学播音与主持演播厅、江汉大学普通话培训与测试中心等实训基地。
    人文学院现有教职工105人,其中专任教师83人,教授16人,副教授39人,博士45人,45岁以下教师全部拥有硕士以上学位。有博士研究生导师和硕士研究生导师24人,有1人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获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4人获得武汉市政府特殊专项津贴,2人入选武汉市“213人才工程”,2人入选武汉市“十百千人才工程”,2人入选武汉市黄鹤英才(文化)计划,3人获得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目前,学院在校本科生有1200多人,硕士研究生100多人。
    人文学院坚持“以人为本,以文载道,经世致用,返本开新”的办学兴院理念,经过多年的努力,形成了以下特色:科研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学科优势明显,科研成果丰硕;教研风气浓厚,教师学有所长;学生思维活跃,整体素质及成才率高。
人文学院坚持开放办学,与湖北省电视台、武汉市电视台、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武汉档案馆、武汉博物馆、武汉外国语学校、武汉二中广雅中学等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签订了研究生教学实践基地协议,聘请了一批业界精英和名家作为兼职硕导,担任研究生的校外导师。与台湾铭传大学也有合作办学项目,广播电视、文化艺术产品营销与服务等专业和领域的研究生多次前往访学。
    中国语言文学是武汉市重点学科,已经凝练出了地域文学批评与文学批评生态、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化研究、领域语言研究、方言调查与研究、中国现当代诗学等多个特色鲜明的研究领域。
    中国史学科是武汉市重点学科,学科在近现代城市史尤其是区域城市史、近代中国市政史、武汉抗战史、武汉城市文化研究、湖北及武汉地方文献整理研究、城市近代化与近代城市化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与明显优势。
    广播电视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具有“双向嵌入”的人才培养特色,学校与合作单位通过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层面的相互嵌入,进行深层的广播电视艺术人才培养。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行由高校、武汉市中小学校、教育部门构建的全程“双导师”“双课堂”培养模式。
    近年来,人文学院研究生在金鸡百花电影节微电影大赛、中国西部国际电影节等各类竞赛中屡获大奖,毕业生受到政府部门、企事业等单位的好评。
  
 二、人文学院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一览表
专业代码及名称 学科方向
(专业学位领域)
考试科目 联系人
初试科目 复试科目 同等学力
加试科目
0501中国语言文学 050101文艺学
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50103汉语言文字学
050105中国古代文学
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14汉语与文学基础
④847语言与文学理论
 
 
语言与文学专题
 
外国文学
②西方语言学史
 
刘老师
15807138326
490788685@qq.com
 
0602中国史 060204中国历史文献学
060205中国专门史
 
060207中国近现代史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①  715中国史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
 
历史学基础
②  历史文献检索方法
陈老师
15271914508
1066831284@qq.com
1351艺术(专业学位)
 
135105广播电视
(研究方向:影视制作;影视创意写作)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713艺术理论
④844广播电视专业基础
 
影视创意与策划
 
不接收同等学力考生 靳老师
13971638424
872239544@qq.com
0451教育 045103 学科教学(语文)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③333 教育综合
③  817 语文专业素养
语文教学法
 
①普通心理学
②教育研究方法
陈老师
18986290913
706867589@qq.com
0451教育 045109学科教学(历史)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③333 教育综合
④818 历史学专业素养
历史教学法
 
①普通心理学
②教育研究方法
谌老师
15207145267
775437956@qq.com
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
      (管理学)
1201Z2营销与服务工程(文化艺术产品营销与服务)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3数学三
④814管理学
市场营销学 ①宏观经济学
②微观经济学
李老师
18672357553
20888607@qq.com
三、参考书目一览表
 学科   科目名称                       参考书目
中国语言文学 汉语与文学基础 1.王力 主编,《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第1-4册),中华书局1999年版。
2.邢福义、汪国胜 主编,《现代汉语》(第二版),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史》编写组:《中国古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4.朱栋霖:《中国现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语言与文学理论 1.叶蜚声、徐通锵主编,王洪君、李娟修订,《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文学理论》编写组:《文学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2版。
3.王先霈、胡亚敏:《文学批评导引》,高等教育出版2005年版。
中国史 中国史基础 1.朱绍侯主编、龚留柱执行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上、下),河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中国近代史》编写组:《中国近代史》(第二版)(上、下)(马工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
艺术(专业学位) 艺术理论课程 1.王宏建《艺术概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10。
广播电视专业基础 1.《广播电视概论》,第四版,宫承波编著,北京:广播电视出版社,2018年。
   2.《电视节目策划学》,第三版,胡智锋主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0年。
教育(专业学位) 教育综合 1.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2.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第2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语文专业素养 1.《文学理论》(第二版),《文学理论》编写组,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   
2.《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10)》,朱栋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3.《现代汉语》(增订六版),黄伯荣、廖序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
4.《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袁世硕、陈文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
历史学专业素养 1.《史学概论》编写组:《史学概论》(第二版)(马工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
2.朱绍侯主编、龚留柱执行主编:《中国古代史》(上、下),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中国近代史》编写组:《中国近代史》(第二版)(上、下)(马工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
4.徐蓝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管理科学与工程 管理学 1.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运筹学 1.胡运权:《运筹学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于春田、李法朝:《运筹学》,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教育部有关规定和《江汉大学章程》,结合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实际情况,制定本招生简章。
    第二条学校名称为江汉大学,招生单位代码11072,报考点代码4241。注册地址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三角湖路8号(邮政编码:430056)。
    第三条学校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公办、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接受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四条学校成立由校领导牵头、校内纪检监察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按照教育部有关招生政策、规定、办法,上级主管部门、湖北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的补充规定,以及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学校研究生招生政策,研究、决定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重要事项。研究生处负责执行上级部门招生法律法规,制订年度研究生招生章程和相关管理文件,组织全校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日常管理工作。监察处负责对初试考务、命题评卷、复试录取、信息公开等招生工作的关键环节实施监督,受理信访投诉、处理违纪舞弊、加强风险防控。
    第五条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学院、研究院)成立本单位的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工作组和监察组,具体组织实施本单位研究生招生相关工作。
    第三章招生计划及考试方式
    第六条我校2021年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600名左右,其中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150名左右,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450名左右。最终人数以教育部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
    第七条我校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原则上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应当在被录取前与招生单位、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
    第八条我校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均可招收“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具体人数以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
    第九条我校招收硕士研究生均参加全国统一考试。
    第四章学制及学习方式
    第十条我校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3年,实行2-6年弹性学制。
    第十一条我校硕士研究生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根据国家统一要求,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第五章报考条件
    第十二条报名参加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以下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5.报考我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考生,应满足以下报考条件:
    (1)尚未参加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员。
    (2)应为普通全日制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及以上学制)本科毕业生或普通全日制麻醉学专业(五年制)本科毕业生,往届生应在报考前已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应届生应于2021年入学前取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3)普通全日制麻醉学专业(五年制)本科毕业生只能报考麻醉学专业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普通全日制临床医学专业(全科方向)本科毕业生只能报考全科医学专业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6.报考我校基础医学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应为普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往届生应在报考前已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应届生应于2021年入学前取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7.报考我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考生,一般要求所学专业应与所报考教育硕士专业领域相关或相近。报考学科教学(英语)专业领域的考生须是英语本科及其相关专业毕业。
    8.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考生报名时应当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
    第六章报名及信息确认
    第十三条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到报考点网上确认(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同时按规定缴纳报考费。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手续。
    网上报名技术服务工作由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负责。网上确认(现场确认)由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负责组织相关报考点进行。
    第十四条网上报名。202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网上报名时间为2020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0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
    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在招生单位规定时间内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现场确认)、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第十五条网上确认(现场确认)。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时间为2020年11月,具体时间以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公布的时间为准。请考生及时关注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发布的公告,在规定时间内到指定地方现场核对并确认个人网上报名信息。
    考生网上确认(现场确认)应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
    所有考生均应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网上报名与网上确认(现场确认)缺一不可,只进行网上报名而未网上确认(现场确认)者报名无效。
    第十六条武汉地区报考我校的考生,以及我校报考未在武汉地区设考点的招生单位的应届考生,报考点选择我校。
    第七章考试及录取
    第十七条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初试时间为2020年12月26至27日,复试时间为2021年3至4月。初试方式为笔试,考试科目详见《江汉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复试具体时间、内容和形式以我校研究生处网站通知为准。
    第十八条我校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复试录取办法及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身心健康状况等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按照“按需招生、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进行录取。
    1.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按一定比例折算,作为入学考试总成绩,具体比例以复试公告为准;
    2.入学考试总成绩综合排名后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复试成绩合格,优先录取;
    3.复试成绩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4.考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心理测试及体检不作量化计入总成绩,但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5.同等学力考生加试课程的成绩不计入复试成绩,但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第十九条拟录取名单确定后,我校向考生所在单位函调人事档案(或档案审查意见)和本人现实表现等材料,全面考查其思想政治和品德情况。函调的考生现实表现材料,需由考生本人档案或工作所在单位的人事、政工部门加盖印章。
    体检安排在考生拟录取后进行。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
    第八章学费标准及奖助体系
    第二十条根据《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加强研究生教育学费标准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3〕887号)、《湖北省物价局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教育收费管理的通知》(鄂价费〔2006〕183号)和《湖北省物价局湖北省财政厅湖北省教育厅关于调整我省公办高职高专学费和高校住宿费标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鄂价费〔2013〕109号)文件精神,我校会计硕士(MPAcc)学费标准为:全日制1.5万元/年、非全日制3万元/年,其他专业研究生学费标准为8000元/年,住宿费标准根据实际住宿情况确定,具体收费标准以物价局核定为准。
    第二十一条学校设立了较完整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其中全日制研究生奖学金主要包括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各类单项奖学金和科研创新成果奖;全日制研究生助学金主要包括国家助学金、学校助学金、“三助一辅”岗位津贴、特殊困难补助等;鼓励企事业单位来校设立专项奖学金,如武商励志奖学金等。相关资助办法按我校有关规定执行,具体内容以我校研究生处和各培养单位网站公示为准。
    第九章违规处理
    第二十二条对在研究生招生考试中违反考试管理规定和考场纪律,影响考试公平、公正的考生、考试工作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一律按《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严肃处理。对在校生,由其所在学校按有关规定给予处分,直至开除学籍;对在职考生,应通知考生所在单位,由考生所在单位视情节给予党纪或政纪处分;构成违法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其中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所有考生要准确填写个人信息,对本人所受奖惩、处分(处理)等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规、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教育部令第36号)严肃处理。
    第十章附则
    第二十四条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班、不提供历年试题及复习资料。
    第二十五条其他招生政策以《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为准。若国家出台新的研究生招生政策,我校将做相应调整,并及时在我校研究生处网站予以公布。
    江汉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咨询
    联系部门:江汉大学研究生处
    联系电话:(027)84733251
    网址:http://gs.jhun.edu.cn
    各培养单位联系方式另行发布
    江汉大学研究生招生申诉举报
    联系部门:江汉大学纪委(监察处)
    监督电话:(027)84225801
    电子邮箱:jw5804@jhun.edu.cn
一、学校及学院概况
  江汉大学是一所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实行湖北省、武汉市共建,以武汉市为主的办学体制。学校总占地面积2114亩,校舍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主校区坐落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三角湖畔,这里湖山环抱,水天一色,风景秀丽,幽雅宜人,是理想的学习园地。
江汉大学人文学院设有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新闻传播学系、文化产业系、汉语国际教育系、播音与主持艺术系,开办了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影视文化)、历史学、文化产业管理、广告学、汉语国际教育、播音与主持艺术7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学院学科专业横跨文学、史学、管理学、艺术学四大学科门类,有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两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教育硕士的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历史)和艺术硕士的广播电视三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管理科学与工程的文化艺术产品营销与服务学科方向硕士点。学院成立有江汉大学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江汉大学城市研究中心、江汉大学武汉抗战研究中心、江汉大学新诗研究所、江汉大学网络传播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拥有江汉大学传播技术试验中心、江汉大学播音与主持演播厅、江汉大学普通话培训与测试中心等实训基地。
人文学院现有教职工105人,其中专任教师83人,教授16人,副教授39人,博士45人,45岁以下教师全部拥有硕士以上学位。有博士研究生导师和硕士研究生导师24人,有1人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获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4人获得武汉市政府特殊专项津贴,2人入选武汉市“213人才工程”,2人入选武汉市“十百千人才工程”,2人入选武汉市黄鹤英才(文化)计划,3人获得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目前,学院在校本科生有1200多人,硕士研究生100多人。
人文学院坚持“以人为本,以文载道,经世致用,返本开新”的办学兴院理念,经过多年的努力,形成了以下特色:科研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学科优势明显,科研成果丰硕;教研风气浓厚,教师学有所长;学生思维活跃,整体素质及成才率高。
人文学院坚持开放办学,与湖北省电视台、武汉市电视台、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武汉档案馆、武汉博物馆、武汉外国语学校、武汉二中广雅中学等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签订了研究生教学实践基地协议,聘请了一批业界精英和名家作为兼职硕导,担任研究生的校外导师。与台湾铭传大学也有合作办学项目,广播电视、文化艺术产品营销与服务等专业和领域的研究生多次前往访学。
中国语言文学是武汉市重点学科,已经凝练出了地域文学批评与文学批评生态、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化研究、领域语言研究、方言调查与研究、中国现当代诗学等多个特色鲜明的研究领域。
中国史学科是武汉市重点学科,学科在近现代城市史尤其是区域城市史、近代中国市政史、武汉抗战史、武汉城市文化研究、湖北及武汉地方文献整理研究、城市近代化与近代城市化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与明显优势。
广播电视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具有“双向嵌入”的人才培养特色,学校与合作单位通过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层面的相互嵌入,进行深层的广播电视艺术人才培养。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行由高校、武汉市中小学校、教育部门构建的全程“双导师”“双课堂”培养模式。
近年来,人文学院研究生在金鸡百花电影节微电影大赛、中国西部国际电影节等各类竞赛中屡获大奖,毕业生受到政府部门、企事业等单位的好评。
  

二、招生专业及考试科目

一级学科代码及名称 二级学科代码及名称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复试科目 同等学力
加试科目
联系方式
0501
中国语言文学
050101
文艺学
①文艺生态研究
②地域文学批评研究
③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化研究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汉语与文学基础
④语言与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 外国文学 肖老师:
13986267938
1054123615@qq.com
 
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①领域语言研究
②社会语言学
③文化语言学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汉语与文学基础
④语言与文学理论
语言学理论
 
西方语言学史
050103汉语言文字学 ①汉语言文字本体研究
②方言调查和研究
③汉语教学研究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汉语与文学基础
④语言与文学理论
语言学基础理论 中国语言学史
050105中国古代文学 ①古典诗文与民族文化精神研究
②古典戏曲研究
③古典小说研究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汉语与文学基础
④语言与文学理论
中国古代文学 古代汉语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①现当代诗学研究
②中国现当代影视文学研究
③中国现当代小说研究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汉语与文学基础
④语言与文学理论
中国现当代文学 外国文学
0602
中国史
060203
历史文献学
①地方史及地方文献研究
②城市历史文献研究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中国史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

 

历史学基础
方老师:
13006380340
jdlishixi@163.com
 
060204
专门史
①城市与近现代中国
②区域城市史与武汉城市史
③城乡经济与近现代社会转型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中国史基础
060206
中国近现代史
①中国近现代政治史
②中华民国史
③抗日战争史与武汉抗战史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中国史基础
0451
教育(专业学位)
045103
学科教学(语文)
不设研究方向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二
③教育综合
④语文专业素养
语文教学法 ①普通心理学
②教育研究方法
曾老师:
13871406423
32559539@qq.com
 
0415
教育(专业学位)
 
045109
学科教学(历史)
不设研究方向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二
③教育综合
④历史学专业素养
历史教学法 ①普通心理学
②教育研究方法
刘老师:
13507175496
xkjxls@126.com
1351
艺术(专业学位)
135105
广播电视
①影视制作
②影视创意写作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二
③影视艺术基础
④广播电视理论与实务
影视创意与策划 ①影视剧作基础
②广播电视前沿
冯老师:
13545102812
fengling4040@163.com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1201Z2
营销与服务工程
文化艺术产品营销与服务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数学三
④管理学
⑤运筹学
注:④⑤任选1门
国际文化贸易   李老师:
18672357553
20888607@qq.com
  
    三、参考书目
学科 科目名称 参考书目
中国语言文学 文学理论 1.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文学理论》编写组:《文学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2.王先霈、胡亚敏:《文学批评导引》,高等教育出版2005年版。
中国文学史 1.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史》编写组: 《中国古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2.朱栋霖:《中国现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语言学理论 1.叶蜚声、徐通锵主编,王洪君、李娟修订,《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汉语基础 1.王力 主编,《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第1-4册),中华书局1999年版。
2.邢福义、汪国胜 主编,《现代汉语》(第二版),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中国史 中国史基础 1.朱绍侯主编、龚留柱执行主编:《中国古代史》(上、下),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版。
2.《中国近代史》编写组:《中国近代史》(第二版) (上、下) (马工程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
艺术(专业学位) 影视艺术基础 1. 《影视艺术概论》,第一版,孙宜君,陈家洋著,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年。
2. 《影视艺术概论》,第一版,周星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广播电视理论与实务 1.宫承波:《广播电视概论》,广播电视出版社2018年版。
2.胡智锋:《电视节目策划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教育(专业学位) 教育综合 1.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2.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第2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语文专业素养 1.王先霈、孙文宪:《文学理论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2.朱栋霖:《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10)》,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4.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历史学专业素养 1.《史学概论》编写组:《史学概论》(第二版)(马工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
2.朱绍侯主编、龚留柱执行主编:《中国古代史》(上、下),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
3.《中国近代史》编写组:《中国近代史》(第二版)(上、下)(马工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
4.徐蓝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管理科学与工程 管理学 1.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运筹学 1.胡运权:《运筹学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于春田、李法朝:《运筹学》,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四、报考条件
 报考学术型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考生,须符合国家规定的以下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年龄一般不得超过40周岁(1980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4.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可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5.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20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我校根据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6.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7.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五、研究生教育收费标准
  根据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加强研究生教育学费标准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3]887号)文件,经物价部门审核,我校全日制研究生学费为:8000元/年。
  六、研究生教育激励机制
  1.完善的奖助体系。学校设立“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用于激励研究生勤奋学习、潜心科研、勇于创新、积极进取,奖励金额为8000-12000元/年,覆盖面达100%;学校还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用于表彰有突出科研能力或科研潜质的研究生,奖励金额为20000元/生;设立“校长奖学金”,用于表彰在某方面取得突出成绩或为学校争得重大荣誉的研究生,奖励金额为10000元/生;设立多种单项奖学金,用于鼓励研究生在某一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包括“研究生标兵奖”、“优秀研究生干部奖”、“优秀研究生毕业生奖”、“研究生文体活动优秀奖”、“研究生公益活动奖”等,奖励金额为1000-3000元/人年;企业或个人在我校设立了多种专项奖学金,用于奖励有特殊专长并取得突出成绩的研究生,包括“九源励才奖学金”、“武汉供销奖学金”、“昱申翔奖学金”等奖励金额为1000-4000元/人年。
  为保障研究生基本生活,学校为研究生每人每月发放国家助学金600元,每年按10个月发放,共6000元/人年。此外,学校为研究生提供助教(教学助理)、助研(研究助理)和助管(管理助理)等“三助”岗位,岗位津贴为300元/人月,每年按10个月发放,共3000元/人年。“助研”岗位覆盖率为100%“助教”和“助管”岗位覆盖率可达50%,贫困生和学有余力者每人每月可兼任两项岗位。
  凡受到共青团中央“春蕾计划”资助的大学毕业生,每人每月另加100元特困补助,受资助的学生还可获得每年报销一次往返家路费补助。
2.研究生教育创新资助。学校建有湖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并设立“研究生创新教育基金”,主要包括“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用以资助研究生进入创新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鼓励研究生到企业进行成果推广和转化工作,资助金额为1万元左右,覆盖面达80%;“研究生成果奖励项目”,用以资助研究生的创新成果,如发表高水平论文、出版学术专著、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等,按成果等级奖励金额每项从100元到10万元不等;“研究生访学资助项目”,用以资助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进入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合作科研。
3.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学校积极探索与境外高校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新模式;加大外籍教师和具有海外学习经历教师引进力度和本校教师出国交流、培训的力度;在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上,坚持国际通用体系和标准。
4.舒适的住宿条件。学校拥有湖北省高校较好的研究生住宿条件。按照3人间设置,每间宿舍都具备独立卫生间,并安装有电热水器和空调,同时还配备了公用微波炉、洗衣机等家用电器。
学校概况
江汉大学是一所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实行湖北省、武汉市共建,以武汉市为主的办学体制。学校总占地面积2114亩,校舍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主校区坐落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三角湖畔。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设有18个学院,73个本科专业。拥有学术型硕士一级学科点8 个(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生物学、中国史、中国语言文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类别8个(电子信息、教育、临床医学、艺术、社会工作、体育、应用心理、会计)和同等学力授权。涉及60个二级学科(领域)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法、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艺术等10大学科门类。有5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和研究生工作站。有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5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9个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8个省级普通本科高校“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
学校教学科研仪器总值近五亿。馆藏纸质图书总量207万余册,中、外文报刊2099种,引进了中外文数据库226个,电子书刊515万余册。《江汉学术》入选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核心期刊,《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核心扩展版来源期刊。
学校建有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业烟尘污染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爆破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环境与健康危害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城市圈制造业发展研究中心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江汉大学城市研究中心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17个省部级研究平台,设有湖北(武汉)爆炸与爆破技术研究院、交叉学科研究院、环境与健康研究院、系统生物学研究院、武汉研究院等校级科研机构50个。近五年,获各类科研项目1500余项,主持国家基金项目97项(其中自科基金83项),各类科研经费累计7.39亿元。参与国家支撑计划、“973”“863”计划项目6项。发表学术论文7900余篇,其中SCI、SSCI、EI、CPCI-S收录1699篇次,出版各类著作、教材312部。获科研奖励126项,其中省科技进步奖9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1项、省社科优秀成果奖7项。获各类知识产权授权1501项,其中发明专利276项。实施10余项专利技术成果转让,金额800余万元。组建6家科技成果产业化及学科性公司,其中武汉国力通能源环保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挂牌。
学校以柔性和全职引进并举方式聘请一批海内外专家学者,实现各学科高层次人才全覆盖。现有专任教师1144人,其中正高186人,副高470人。有全职院士1人、双聘院士5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湖北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1人、楚天学者25人、湖北省教学名师1人、湖北省“产业教授”3人、武汉市创新岗位特聘专家3人,享受国务院津贴、省市政府专项津贴及省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7人,一批专家学者入选武汉市“黄鹤英才”及其专项计划、武汉市“213人才工程”“十百千人才工程”。
学校坚持对外开放,不断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与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和校际交流,建有全球首个友好城市孔子学院。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加快发展研究生教育,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适当保留专科教育,大力发展以社会培训为主体的继续教育,着力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性、创新性、国际性人才,力争早日建设成为与武汉经济社会发展地位和水平相适应、在国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大学
报名须知
(一)报考条件
报名参加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以下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5.报考我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考生,应满足以下报考条件:
(1)尚未参加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员。
(2)应为普通全日制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及以上学制)本科毕业生或普通全日制麻醉学专业(五年制)本科毕业生,往届生应在报考前已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应届生应于2020年9月1日前取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不接受任何形式的专升本毕业生报考。
(3)普通全日制麻醉学专业(五年制)本科毕业生只能报考麻醉学专业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普通全日制临床医学专业(全科方向)本科毕业生只能报考全科医学专业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6.报考我校基础医学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应为普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往届生应在报考前已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应届生应于2020年9月1日前取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不接受任何形式的专升本毕业生报考。
7.报考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考生,一般要求所学专业应与所报考教育硕士专业领域相关或相近。学科教学(英语)要求考生本科阶段是英语或相关专业。
8.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考生报名时应当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
9.除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外,我校其他专业均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考生报名方式与全日制相同。
10.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等2个硕士学位点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点接受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
(二)报名方式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同时按规定缴纳报考费。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网上报名技术服务工作由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负责。现场确认由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负责组织相关报考点进行。
报考点工作人员发现有考生伪造证件时,应通知公安机关并配合公安机关暂扣相关证件。
1.网上报名
202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时间为2019年9-10月。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网上报名有关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详见“研招网”报考须知。
2.现场确认
预计现场确认时间为2019年11月,具体时间以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公布的时间为准。请考生及时关注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发布的公告,在规定时间内到指定地方现场核对并确认个人网上报名信息。
考生现场确认应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
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所有考生均应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缺一不可,只进行网上报名而未现场确认者报名无效。
 3.武汉地区报考我校的考生,以及我校报考外校的应届考生,报考点选择我校。
(三)考试
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
1. 初试:初试时间为2019年12月。
2. 复试:复试时间为2020年3-4月,具体时间和内容、形式以学校研究生处网站的通知为准。
(四)录取原则
根据考生初试、复试成绩,政审情况及体检结果,按照“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进行录取。
1. 复试成绩与初试总成绩各占50%作为入学考试总成绩;
2. 入学考试总成绩综合排名后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复试成绩合格,优先录取;
3. 复试成绩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4. 考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心理测试及体检不作量化计入总成绩,但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5.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课程的成绩不计入复试成绩,但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五)研究生教育收费标准
我校硕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三年,特别优秀的可以申请提前毕业,但最短不得少于两年。根据《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加强研究生教育学费标准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3〕887号)、《湖北省物价局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教育收费管理的通知》(鄂价费〔2006〕183号)和《湖北省物价局湖北省财政厅湖北省教育厅关于调整我省公办高职高专学费和高校住宿费标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鄂价费〔2013〕109号)文件精神,我校会计硕士(MPAcc)学费标准为:全日制1.5万元/年、非全日制3万元/年,其他专业研究生学费标准为8000元/人•年,住宿费标准1740元/人•年,具体收费标准以物价局核定为准。
(六)其它事项
1. 如果本简章涉及内容与国家最新政策发生冲突,则以国家政策为准。
2. 招生工作的申诉与举报
联系部门:江汉大学纪委
监督电话:(027)84225801
电子邮箱:jw5804@jhun.edu.cn
3. 考生务必认真、详尽、准确填写通讯地址,通讯地址主要用于寄发录取通知书等,如因地址不详而出现投递失误等问题,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未尽事宜,可向我校研究生处咨询。招生相关政策和招生专业目录以“研招网”和我校研究生处网站上公布的最新版本为准。
单位代码:11072
联系部门:江汉大学研究生处
地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三角湖路
邮政编码:430056                
联系电话:(027)84225310、84225960
传真电话:(027)84225310
网址:http://gs.jhun.edu.cn
培养机制
1.组织机构。学校成立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研究生招生政策制定和组织招生工作。成立研究生奖助学金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研究生奖助学金政策制定和组织评审工作。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负责制定学位授予标准和开展学位授予审核工作。成立一级学位点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加强对研究生教育和学位点建设工作的指导,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
2.研究生奖助体系。学校设立的奖学金主要包括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各类单项奖学金、企业奖学金和科研创新成果奖;助学金主要包括国家助学金、市政府助学金、学校助学金、“三助一辅”岗位津贴、特殊困难补助等;此外鼓励企事业单位来校设立研究生专项奖学金,如武商励志奖学金等。
表一:江汉大学研究生奖学金一览表
类别 奖学金名称 获奖比例 金额(元/年)
国家奖学金 国家奖学金 2% 20000
学业奖学金 学业奖学金 一等 10% 12000
二等 20% 10000
三等 70% 8000
单项奖学金 研究生标兵 2% 3000
优秀毕业生 10% 2000
优秀研究生干部 5% 2000
公益活动先进个人 5% 1000
文体活动优秀奖 符合条件即可 1000
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 按比例择优资助 4000-10000
 
表二:江汉大学研究生助学金一览表
助学金名称 资助比例 金额
国家助学金 100% 500元/月
市政府助学金 100% 300元/月
学校助学金 100% 300元/月
“三助一辅”
津贴
助研 符合条件 见《江汉大学研究生兼任助理岗位管理暂行办法》
助教
助管
学生辅导员
困难补助 符合条件 500-1000元/人
 
3.管理制度。学校共制定了27个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文件,其中适用于研究生的有12个,涵盖了学籍管理、学位管理、创新基金项目管理、创新成果奖励、研究生奖助、学科竞赛、校外实践等方面。适用于教师的有15个,涵盖了导师管理、教学培养、课程建设、试题命制、工作量计算、学科群和学位点建设等方面。
4.联合人才培养。学校积极探索与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拉文大学、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滑铁卢大学、台湾铭传大学、香港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培养具有学术前沿视野的研究生。2019年,学校选送逾百名研究生参加“湖北省高校优秀大学生海外游学计划”等项目,赴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高校学习交流,约占在校生的24%。同时,强化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力度,不断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培养成果
学校研究生教育培养,取得了显著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术成果。学校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共资助项目381项,研究生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以江汉大学研究生名义申请专利7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等收录论文80余篇,影响因子最高达9.890。
2.学科竞赛。我校研究生共获各类学科竞赛奖励1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50余项,省部级奖励25项,市级奖励1项,协会级奖励24项,所获奖项包括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特等奖和一等奖、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一等奖、全国机器人大赛一等奖、汽车智能设计大赛创意组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二等奖、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三等奖、全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三等奖、全国研究生移动终端应用设计创新大赛三等奖、“2016华釜青年奖”青年奖、第四届中国西部国际电影节二等奖等,并有多幅作品入选美术作品年展。
3.综合素质。我校研究生创建了8个社团组织,分别是:男子足球队、男子篮球队、女子篮球队、排球队、羽毛球协会、读书会、语言兴趣小组、声乐兴趣小组。
以社团为依托,研究生参加校内各种文化活动,并取得较好成绩。曾获湖北省属高校和科研院所研究生篮球联赛第二名、获“中华颂”经典诵读一、二、三等奖,获校田径运动会男子甲组团体第三名及系列单项奖等诸多奖励和荣誉。
我校定期举办“研究生风采”暨研究生学习创新成果展示活动,发掘一批先进典型人物、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经过五届的发展,“研究生风采”现已成长为继“感动江大人物”、“榜样的力量”之后的第三大校园文化品牌。研究生会组织开展的“研究生论坛”活动,迄今已举办120期,先后有近200位学术大家、行业专家、各级领导和科研新秀做了主题讲座,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动。研究生会创立的“Share Salon”活动,组织形式、参与方式和活动效果得到了广泛响应和好评,并在中国研究生媒体联席会上被点名表扬。。
4.创业就业。我校毕业研究生作为独立法人或者主要参与者,先后注册成立了公司6个:武汉艾迪创研科技有限公司、武汉九州造物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开瑞微纳科技有限公司、贵州镇远古镇时光里十二花居精品客栈、武汉市玉米粒文化咨询有限公司、武汉优效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学校研究生质量得到社会高度认可,连续6年毕业研究生就业率均达到100%,分赴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南方科技大学、富乐(烟台)新材料有限公司、武汉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中国长江动力集团有限公司、华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所、事业单位或企业就业,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一、学校概况
江汉大学是一所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实行湖北省、武汉市共建,以武汉市为主的办学体制。学校总占地面积2114亩,校舍建筑面积58.6万平方米。主校区坐落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三角湖畔。
学校拥有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设有商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学院、体育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机电与建筑工程学院、医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8个学院。拥有学术型硕士一级学科点8 个(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生物学、中国史、中国语言文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类别7个(控制工程、教育、临床医学、艺术、社会工作、体育、应用心理)和同等学力授权三个层次。涉及69个二级学科(领域)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法、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艺术等10大学科门类。有2个省优势特色学科群、5个省重点学科(含培育)、13个市重点学科、4个省研究生工作站(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全校本科专业数72个。省级以上特色专业项目共计24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个、省级品牌专业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5个、省级战略新兴支柱产业建设专业项目9个、省级“荆楚卓越人才”专业5个。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177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632人。现有双聘院士2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湖北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1人,湖北省“百人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1人,楚天学者26人,“湖北产业教授”3人,武汉市创新岗位特聘专家3人,享受国务院、省、市政府专项津贴及省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1人。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评为湖北省教学名师,19人入选武汉市“213人才工程”和“十百千人才工程”,13人入选武汉市“黄鹤英才计划”,14人入选“黄鹤英才(专项)计划”,市级学科带头人54人。
全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2亿。有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业烟尘污染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机构及平台1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市级科研机构、校级科研机构63个。拥有交叉学科研究院、武汉研究院、武汉生物医学研究院、系统生物研究院等海内外专家组成的高水平人才培养平台。拥有院士专家工作站(环境与健康研究院)、武汉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可联合培养硕士、博士和博士后。近五年,承担纵、横向科研项目1700余项,科研总经费达7亿元,获省、市各类科研成果奖励114项。《江汉学术》入选教育部名栏建设工程优秀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和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
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30850平方米,有26个阅览室,3770 个阅览座位。馆藏纸质图书总量达200万余册,中、外文报刊2138余种;引进了中外文数据库208个,电子书刊459万余册。
学校坚持对外开放,不断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与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和校际交流。坚持以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适当保留专科教育,大力发展以社会培训为主体的继续教育,着力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性、创新性、国际性人才,力争早日建设成为与武汉经济社会发展地位和水平相适应、在国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大学。


二、报名须知
(一)报考条件
报名参加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以下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且符合我校根据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5.报考我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考生,应为尚未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人员,且是国家统招的全日制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毕业生。
我校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所有学科及基础医学只接受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报考。
6.报考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考生,一般要求所学专业应与所报考教育硕士专业领域相关或相近。其中非全日制教育硕士应为具有两年中小学工作经验的人员。
7.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考生报名时应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
8.除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外,我校其他专业均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考生报名方式与全日制相同。
9.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等2个硕士学位点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点接受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
(二)报名方式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缴费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网上报名技术服务工作由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负责。现场确认由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负责组织相关报考点进行。报考点工作人员发现有考生伪造证件时,应通知公安机关并配合公安机关暂扣相关证件。
1. 网上报名
201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时间为2018年9-10月。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网上报名有关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详见“研招网”报考须知。
2.现场确认
预计现场确认时间为2018年11月,具体时间以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公布的时间为准。请考生及时关注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发布的公告,在规定时间内到指定地方现场核对并确认个人网上报名信息。
考生现场确认应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
在录取当年9月1日前可取得国家承认本科毕业证书的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凭颁发毕业证书的省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或网络教育高校出具的相关证明方可办理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手续。
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在现场确认时应提交学历(学籍)认证报告,以供核验。
所有考生均应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缺一不可,只进行网上报名而未现场确认者报名无效。
(三)考试
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
1. 初试:初试时间为2018年底。
2. 复试:复试时间为2019年4月,具体时间和内容、形式以学校研究生处网站的通知为准。
(四)录取原则
根据考生初试、复试成绩,政审情况及体检结果,按照“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进行录取。
1. 复试成绩与初试总成绩各占50%作为入学考试总成绩;
2. 入学考试总成绩综合排名后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复试成绩合格,优先录取;
3. 复试成绩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4. 考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心理测试及体检不作量化计入总成绩,但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5.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课程的成绩不计入复试成绩,但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五)研究生教育收费标准
我校硕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三年,特别优秀的可以申请提前毕业,但最短不得少于两年。根据《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加强研究生教育学费标准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3〕887号)、《湖北省物价局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教育收费管理的通知》(鄂价费〔2006〕183号)和《湖北省物价局湖北省财政厅湖北省教育厅关于调整我省公办高职高专学费和高校住宿费标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鄂价费〔2013〕109号)文件精神,我校研究生学费标准8000元/人•年,住宿费标准1740元/人•年,具体收费标准以物价局核定为准。
(六)其它事项
1. 如果本简章涉及内容与国家最新政策发生冲突,则以国家政策为准。
2. 招生工作的申诉与举报
联系部门:江汉大学纪委办公室
监督电话:(027)84225801
电子邮箱:jw5804@jhun.edu.cn
3. 考生务必认真、详尽、准确填写通讯地址,通讯地址主要用于寄发录取通知书等,如因地址不详而出现投递失误等问题,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未尽事宜,可向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咨询。招生相关政策和招生专业目录以“研招网”和我校研究生处网站上公布的最新版本为准。
单位代码:11072
联系部门:江汉大学研究生处
地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三角湖路
邮政编码:430056
联系电话:(027)84225310、84225960
传真电话:(027)84225310
网址: http://gs.jhun.edu.cn

三、培养特色
(一)培养理念
学校拥有30多年的研究生培养历史,以“应用性、创新性、国际性”为人才培养目标,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
(二)培养特色
中国语言文学是武汉市重点建设学科,现拥有江汉大学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湖北省教育厅)、江汉大学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曲艺,湖北省文化厅)两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五个二级学科学位点。经过数代学人的不断努力,已经凝练出了地域文学批评与文学批评生态、领域语言研究、方言调查与研究、古典诗文与民族文化精神、中国现当代诗学等多个特色鲜明的研究领域,初步形成了地方性、应用性、传承性与创新性融会贯通,服务社会,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格局。
中国史基础扎实,优势突出,特点鲜明。历史学是江汉大学创办最久的学科之一,2005年即被评为江汉大学重点学科和湖北省硕士学位授权点立项建设学科,2009年被评为武汉市重点学科。学科平台江汉大学城市研究中心是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市教育局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武汉市科技局城市历史与城市文化研究基地,已成为全国城市史研究的重镇,被称为国内四大城市史研究机构之一。城市研究中心还下设江汉大学武汉抗战研究中心、江汉大学城市记忆(口述史)研究中心。学科集中研究城市史和地方史,而以中国城市史和武汉地方历史与文化为研究重点,又特别注重研究近代中国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问题、武汉近现代史和抗日战争史,学科因此在武汉城市史研究领域拥有重要的话语权,江汉大学因之成为中国城市史研究会和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的副会长单位。学科还积极参与现实,注重应用,积极研究现当代城市现代化问题,进行对策研究,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生物学为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以多个省级科技平台和创新团队为依托,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指针,侧重应用基础研究,突出学科交叉与融合,着力解决与“生态文明,绿色食品,人类健康”相关的科学技术问题。经过多年的积累,形成了3个稳定、特色鲜明的主干学科,兼具宏观和微观研究:(1)遗传学:以园艺植物为重点研究对象,开展种质资源学、分子遗传与育种和表观遗传学等领域的研究。(2)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开展生态生物化学与环境健康、生物资源生化成分分析及生理机制、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等领域的研究。(3)微生物学:开展微生物天然药物和基因工程药物制备、发酵食品开发和安全监测、环境微生物检测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研究。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主要依托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柔性显示材料与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开展科研和研究生教学工作。拥有“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湖北省优势学科群、武汉市“材料科学与工程”重点学科及江汉大学“功能材料与污染控制化学”优势学科群,拥有化学工程与工艺湖北省本科品牌建设专业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化工实践与创新湖北省重点教学实验示范中心,湖北省高校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化学环境工程研发推广中心”,武汉市“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及1个省研究生工作站等学科平台。实验室总面积达38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达5470万元。本学科研究方向研究团队现有专职教师36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8人;目前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2项,科研经费充足,研究方向稳定。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紧密结合国家、湖北省及武汉地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主要依托工业烟尘污染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江汉大学院士工作站、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化学环境工程研发推广中心、红安县新型产业园金源科技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湖北省产学研基地、湖北省环境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赛默飞世尔科技共建“环境与健康联合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及产学研基地,已形成了颗粒物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有害气体净化理论与技术、环境污染化学、环境毒理与健康等4个稳定的特色研究方向,在湖北省内具有明显竞争优势。本学科拥有一支科研及教学水平较高的专兼职师资队伍,专职队伍中拥有湖北省中青年优秀科技团队1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国家模范教师1人。兼职队伍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领衔的海外特聘教授和国内知名专家组成,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1名。
化学工程与技术作为我校的传统优势特色学科之一,是湖北省“双一流”建设学科、湖北省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和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的主干学科,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业烟尘污染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柔性显示材料与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等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创新平台,围绕新型光电子化学材料的合成与应用,形成了绿色化学工艺、光电功能化学、光电催化、化工过程强化及模拟等优势特色研究方向。由本学科支撑的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为湖北省品牌专业、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本学科拥有湖北省教学团队1个、湖北省中青年优秀科技团队1个,形成了教学与科研相长、科研服务生产、生产促进教学科研的鲜明学科特色,近五年荣获省级科技进步奖4项。拥有华烁产学研一体化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研究生工作站、中石化武汉分公司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等省级研究生校外创新实践基地。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加拿大皇家科学研究院、西交利物浦大学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实施了一系列研究生培养国际化项目,为本学科应用性、国际性、创新性高层次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条件。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有效地服务地方政府与企业,本学科连续多年为武汉市经济委员撰写“武汉工业发展报告”,与武汉供销总社、武汉农业集团、汉口银行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承担了多项来自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科研课题。该学科广泛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先后有22名研究生分别赴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河滨分校、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等海外著名高校访学,占在校生的60%。
基础医学是湖北省省级重点学科,有近60年建设积淀,已形成6个较为稳定的研究方向,包括生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现有教师65人,其中教授9人,硕士生导师14人,博士学位47人。长江学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楚天学者5人、省产业教授1人、黄鹤英才4人。近5年承担国家项目27项,省、市项目52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247篇,其中SCI54篇,申请专利15项,承办国际性学术会议1次,派遣骨干出国深造60人次。研究平台设施完备,教学科研平台、基地和实验室面积6526m2,设备总价值3520万元。拥有众多医学图书、数据库及电子资源。
社会工作硕士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公正”的专业价值观,掌握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熟悉我国社会政策法规,具备较强的社会福利服务策划、执行、督导、评估和研究能力,胜任针对不同人群及领域的社会福利服务与社会组织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教育硕士培养实行由高校、武汉市中小学校、教育部门构建的全程职业“双课堂”培养模式。学校与武汉市优秀中小学校和教研机构签订了教学实践基地协议,兼顾到不同学段、不同层次和不同学科的学习群体。学校在教师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已形成以教师教育为鲜明特色的教育学科群,拥有与行业共同建设的专业化教学团队和导师团队。
体育硕士包括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三个领域。将注重研究生“应用性和创造性”能力培养,在研究生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与武汉市中小学、湖北省体育局、武汉体育学院、武汉市体育局、武汉体育中心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区位优势面向武汉市,服务于武汉市。针对武汉市的特色项目学校、重点竞技体育项目、影响力大的社会体育项目开展社会实践,鼓励研究生参与体育教学改革,运动训练一线队伍的训练与保障,大型赛事的组织服务,社会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基层社区体育文化的推广等。
应用心理硕士是主要面向教育、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具有一批长期从亊心理学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任教师,在心理健康的教学和研究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为人力资源管理领域输送了大批优秀的人才,具有较长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辅修专业培养和管理心理与行为科学硕士学位点建设的历史。实施由高校、企亊业单位构建“双课堂”联合培养模式,实行校内导师加校外导师的双导师制度,已经与多家单位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人才培养方案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培养过程高度重视实践教学,重在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控制工程硕士采用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理念,实行“双导师”制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拥有一支年富力强、科研成果丰硕、具有海外学习交流经历的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学校围绕“制造强国战略”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重点培养掌握物联网核心技术、大数据挖掘技术、智能监控技术、过程装备与控制技术的优秀研究生,为社会输送高层次创新性人才。学校拥有省市级教学、科研和工程实践基地,为培养控制工程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实践及创新创业场所。
临床医学硕士实行“全程临床实践基地培养”研究生培养模式。依托“基础医学”省重点学科,采取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专业学位授予标准与临床医师准入标准相结合(即学历证、学位证、执业医师资格证、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等“四证结合”)的模式,培养临床型高级医学人才。目前,学校与武汉市中心医院(江汉大学临床医学院)、武汉市普爱医院(江汉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北省中山医院(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等大型医院共建10余个临床实践基地。其中,武汉市儿童医院于2016年获批为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
艺术硕士实行“双向嵌入”的研究生培养培养模式。依托“美术学”、“设计学”等市重点学科,学校从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三个层面,与协作单位相互嵌入,建立起一个运作良好的教育平台,进行高层次的艺术人才培养。学校与湖北美术馆、武汉开发区汤湖美术馆、武汉博物馆、武汉广播电视台、湖北广播电视台等单位签订了共29家实践基地,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实践平台和条件,鼓励研究生利用这些基地和平台,积极开展实习实训、画展、设计展、公共艺术普及教育、公益活动等。
(三)培养机制
在国家“深入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背景下,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我校从研究生奖助体系、创新实践、高水平联合培养、教育教学、学位点建设管理等方面不断完善研究生培养机制。
1.组织机构。学校成立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研究生招生政策制定和组织招生工作。成立研究生奖助学金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研究生奖助学金政策制定和组织评审工作。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负责制定学位授予标准和开展学位授予审核工作。成立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加强对硕士专业学位建设工作的指导,保证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2.研究生奖助体系。学校设立的奖学金主要包括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各类单项奖学金、企业奖学金和科研创新成果奖;助学金主要包括国家助学金、市政府助学金、学校助学金、“三助一辅”岗位津贴、特殊困难补助等;此外鼓励企事业单位来校设立研究生专项奖学金,如武商励志奖学金、武汉市供销社设立的“九源励才奖学金”、“昱申翔奖学金”等。
表一:江汉大学研究生奖学金一览表
类别 奖学金名称 获奖比例 金额(元/年)
国家奖学金 国家奖学金 2% 20000
学业奖学金 学业奖学金 一等 10% 12000
二等 20% 10000
三等 70% 8000
单项奖学金 研究生标兵 2% 3000
优秀毕业生 10% 2000
优秀研究生干部 5% 2000
公益活动先进个人 5% 1000
文体活动优秀奖 符合条件即可 1000
专项奖学金 武商励志奖学金 20名以上/年 2000
武汉供销社奖学金 3名/年 1000-2000
九源励才奖学金 5名/年 4000
昱申翔奖学金 5名/年 1000
欧阳康乐产学研用创新基金 5-8名/年 5000
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 按比例择优资助 4000-10000
 
表二:江汉大学研究生助学金一览表
助学金名称 资助比例 金额
国家助学金 100% 500元/月
市政府助学金 100% 300元/月
学校助学金 100% 300元/月
“三助一辅”
津贴
助研 符合条件 见《江汉大学研究生兼任助理岗位管理暂行办法》
助教
助管
学生辅导员
困难补助 符合条件 500-1000元/人
 
3.管理制度。学校共制定了25个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文件,其中适用于研究生的有12个,涵盖了学籍管理、学位管理、创新基金项目管理、创新成果奖励、研究生奖助、学科竞赛、校外实践等方面。适用于教师的有13个,涵盖了导师管理、教学培养、课程建设、试题命制、工作量计算、学科群和学位点建设等方面。
4.联合人才培养。学校积极探索与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拉文大学、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滑铁卢大学、台湾铭传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等国(境)外高校开展联合培养新模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研究生,努力发挥多学科融合优势。近五年,学校已选送64名研究生参加“湖北省高校优秀大学生海外游学计划”等项目,赴美国、法国、德国、波兰、意大利、丹麦、加拿大、台湾等国家或地区学习交流。同时,强化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过程工程研究所、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科研院所联合培养,不断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四)培养成果
2010年以来,学校研究生教育培养,取得了显著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术成果。学校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共资助项目303项,研究生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以江汉大学研究生名义申请专利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CPCI等收录或检索论文60余篇,影响因子最高达9.466。
2.学科竞赛。近四年,我校研究生共获各类学科竞赛奖励75项,其中国家级奖励22项,省部级奖励23项,市级奖励1项,协会级奖励29项。包括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一等奖1项、三等奖11项、全国机器人大赛一等奖1项、“飞思卡尔”杯汽车智能设计大赛创意组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三等奖1项、全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三等奖1项、全国研究生移动终端应用设计创新大赛三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全国二等奖1项、“互联网+”移动终端设计大赛全国优胜奖3项等。另外,我校艺术硕士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并取得了较好成绩,曾获得“2016华釜青年奖”青年奖、优秀奖各1项、第四届中国西部国际电影节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第二届万峰林国际微电影盛典二等奖1项、新丝路长安杯大学生国际微电影节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并有多幅作品入选第十一届武汉美术作品年展。
3.综合素质。我校研究生创建了8个社团组织,分别是:男子足球队、男子篮球队、女子篮球队、排球队、羽毛球协会、读书会、语言兴趣小组、声乐兴趣小组。
以社团为依托,研究生参加校内各种文化活动,并取得较好成绩。获湖北省属高校和科研院所研究生篮球联赛第二名、获“中华颂”经典诵读一、二、三等奖,获田径运动会男子甲组团体第三名以及系列单项奖励等诸多奖励和荣誉。
根据科研需要,研究生集中有限的科研力量,跨年级跨学科组建了一支创新团队,通过集体努力,在发表学术论文、申请发明专利、参加学科竞赛、推进创新创业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此外,研究生每年都积极参加由省教育厅统一组织开展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努力开拓局面,力争以社会实践为基础,深化和扩大实践成果,创建省研究生工作站。
4.创业就业。我校毕业研究生作为独立法人或者主要参与者,注册成立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公司3个:武汉艾迪创研科技有限公司、武汉九州造物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开瑞微纳科技有限公司。
学校研究生质量得到社会高度认可,2013-2017届毕业研究生就业率均为100%,分赴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富乐(烟台)新材料有限公司、武汉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中国长江动力集团有限公司、华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206家科研院所、事业单位或企业就业,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江汉大学是一所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实行湖北省、武汉市共建,以武汉市为主的办学体制。学校总占地面积2114亩,校舍建筑面积58.6万平方米。主校区坐落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三角湖畔。
学校拥有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设有商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学院、体育学院、高尔夫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机电与建筑工程学院、医学院、护理与医学技术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21个学院。拥有学术型硕士一级学科点3 个(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类别4个(控制工程、教育、临床医学、艺术)和同等学力授权三个层次。涉及4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教育、理、工、医、管理、艺术等6大学科门类。有2个省优势特色学科群、5个省重点学科(含培育)、13个市重点学科、1个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和3个省研究生工作站。全校本科专业数71个。各类专业建设项目共计36项,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个、省级品牌专业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5个、省级战略新兴支柱产业建设专业项目9个、省级 “荆楚卓越人才”专业3个。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达1166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610人。学校有双聘院士2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湖北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1人,楚天学者22人,“湖北产业教授”2人,武汉市创新岗位特聘专家3人,二级教授13人,享受国务院、省、市政府专项津贴及省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6人。多人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湖北省教学名师、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优秀青年骨干人才、武汉市“213人才工程”和“十百千人才工程”,20余入选武汉市“黄鹤英才计划”和“黄鹤英才(专项)计划”。
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47亿元。有省部级科研平台1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有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业烟尘污染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机构及平台1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市级科研机构、校级科研机构49个。拥有交叉学科研究院、武汉研究院、武汉生物医学研究院、系统生物研究院等海内外专家组成的高水平人才培养平台。拥有院士专家工作站(环境与健康研究院)、武汉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可联合培养硕士、博士和博士后。承担纵、横向科研项目2100余项,项目计划及合同(协议)总经费达到3.88亿元,获省、市各类科研成果奖励135项。 《江汉学术》入选教育部名栏建设工程优秀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和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图书馆建筑面积30850平方米,有26个阅览室,3000多个阅览座位。馆藏纸质图书总量221万册(件),中外文报刊2184种,中外文数据库156个,电子图书131万余种,电子期刊6万余种。
学校坚持对外开放,不断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与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坚持以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为主,协调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性、创新性、国际性人才,力争早日建成与武汉经济社会发展地位和水平相适应、在国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大学。
二、报名须知
(一)报考条件
报名参加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以下条件: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 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我校根据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5.报考我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考生,原则上应为尚未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人员,且是国家统招的全日制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
报考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员,符合第4条规定和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有关要求。
7.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考生报名时应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学、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
8.我校工程硕士类别控制工程领域、教育硕士、艺术硕士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考生报名方式与全日制相同。
9.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等2个硕士学位点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点接受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
(二)报名方式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缴费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网上报名技术服务工作由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负责。现场确认由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负责组织相关报考点进行。报考点工作人员发现有考生伪造证件时,应通知公安机关并配合公安机关暂扣相关证件。
1. 网上报名
201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时间为2017年9-10月。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网上报名有关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详见“研招网”报考须知。
现场确认
预计现场确认时间为2017年11月,具体时间以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公布的时间为准。请考生及时关注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发布的公告,在规定时间内到指定地方现场核对并确认个人网上报名信息。
考生现场确认应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
在录取当年9月1日前可取得国家承认本科毕业证书的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凭颁发毕业证书的省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或网络教育高校出具的相关证明方可办理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手续。
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在现场确认时应提交学历(学籍)认证报告,以供核验。
所有考生均应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缺一不可,只进行网上报名而未现场确认者报名无效。
(三)考试
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
1. 初试:初试时间为2017年底。
2. 复试:复试时间为2018年4月,具体时间和内容、形式以学校研究生处网站的通知为准。
(四)录取原则
根据考生初试、复试成绩,政审情况及体检结果,按照“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进行录取。
1. 复试成绩与初试总成绩各占50%作为入学考试总成绩;
2. 入学考试总成绩综合排名后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复试成绩合格,优先录取;
3. 对有特殊学术专长或具有突出培养潜质者,以及在科研或相关实践中表现突出者,经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可适当加分,计入复试成绩,并由招生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提交说明材料备查;
4. 复试成绩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5. 考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心理测试及体检不作量化计入总成绩,但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6.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课程的成绩不计入复试成绩,但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五)研究生教育收费标准
我校硕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三年,特别优秀的可以申请提前毕业,但最短不得少于两年。根据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加强研究生教育学费标准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3]887号)文件,经物价部门审核,我校所有学科专业全日制研究生学费:8000元/年,住宿费:1200元/年。
(六)其它事项
1. 如果本简章涉及内容与国家最新政策发生冲突,则以国家政策为准。
2. 招生工作的申诉与举报
联系部门:江汉大学纪委办公室
监督电话:(027)84225801
电子邮箱:jw5804@jhun.edu.cn
3. 考生务必认真、详尽、准确填写通讯地址,通讯地址主要用于寄发准考证、复试通知及录取通知书等,如因地址不详而出现投递失误等问题,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未尽事宜,可向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咨询。招生相关政策和招生专业目录以“研招网”和我校研究生处网站上公布的最新版本为准。
单位代码:11072
联系部门:江汉大学研究生处
地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三角湖路
邮政编码:430056                
联系电话:(027)84225310、84225960
传真电话:(027)84225310
网址:http://gs.jhun.edu.cn

三、培养特色
(一)培养理念
学校拥有30多年的研究生培养历史,以“应用性、创新性、国际性”为人才培养目标,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
(二)培养特色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作为我校的传统优势特色学科之一,是湖北省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和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的主干学科,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业烟尘污染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柔性显示材料与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等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创新平台,形成了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环境催化材料与技术、清洁生产工艺与工程、应用化学等优势特色研究方向。由本学科支撑的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为湖北省品牌专业、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本学科拥有湖北省教学团队1个、湖北省中青年优秀科技团队2个、国家模范教师1位,形成了教学与科研相长、科研服务生产、生产促进教学科研的鲜明学科特色,近五年荣获省级科技进步奖4项。拥有华烁湖北省产学研一体化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中石化武汉分公司湖北省高校实习实训基地等省级研究生校外创新实践基地,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加拿大皇家科学研究院、西交利物浦大学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实施了一系列研究生培养国际化项目,为本学科应用性、国际性、创新性高层次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条件。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主要依托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柔性显示材料与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开展科研和研究生教学工作。拥有“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湖北省优势学科群及江汉大学“功能材料与污染控制化学”优势学科群,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化工实践与创新湖北省重点教学实验示范中心,湖北省高校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化学环境工程研发推广中心”,武汉市“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1个省研究生工作站等学科平台。实验室总面积达38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达5470万元。本学科研究方向研究团队现有专职教师36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8人;目前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2项,科研经费充足,研究方向稳定。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是综合运用系统科学、管理科学、数学、经济学和行为科学及工程方法,结合信息技术研究解决社会、经济、工程等方面的管理问题的一门学科。现设有“营销与服务工程”、“复杂系统理论与方法”、“投融资决策与风险控制”、“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5个二级学科。秉承“立德、致用、兼容、创新”的校训,按照学校“应用性、创新性、国际性”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管理规章制度,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和国际化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点实行“全程临床实践基地培养”研究生培养模式。依托“基础医学”省重点学科,采取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专业学位授予标准与临床医师准入标准相结合(即学历证、学位证、执业医师资格证、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等“四证结合”)的模式,培养临床型高级医学人才。目前,学校与武汉市中心医院(江汉大学临床医学院)、武汉市普爱医院(江汉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北省中山医院(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等大型医院共建10余个临床实践基地。其中,武汉市儿童医院于2016年获批为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点实行“双向嵌入”的研究生培养培养模式。依托“美术学”、“设计学”等市重点学科,学校从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三个层面,与协作单位相互嵌入,建立起一个运作良好的教育平台,进行高层次的艺术人才培养。学校与湖北美术馆、武汉开发区汤湖美术馆、武汉博物馆、武汉广播电视台、湖北广播电视台等单位签订了共29家实践基地,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实践平台和条件,鼓励研究生利用这些基地和平台,积极开展实习实训、画展、设计展、公共艺术普及教育、公益活动等。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实行由高校、武汉市中小学校、教育部门构建的全程职业“双课堂”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学校与武汉市外国语学校、武汉开发区神龙小学、湖北省实验中学、武汉市教科院等14个武汉市优秀中小学校和教研机构签订了教学实践基地协议,兼顾到不同学段、不同层次和不同学科的学习群体。学校在教师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已形成以教师教育为鲜明特色的教育学科群,拥有与行业共同建设的专业化教学团队和导师团队。
控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采用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理念,实行“双导师”制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拥有一支年富力强、科研成果丰硕、具有海外学习交流经历的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学校围绕“制造强国战略”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重点培养掌握物联网核心技术、大数据挖掘技术、智能监控技术、过程装备与控制技术的优秀研究生,为社会输送高层次创新性人才。学校拥有省市级教学、科研和工程实践基地,为培养控制工程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实践及创新创业场所。该学科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以培养应用型高层次创新人才为特色,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探索与境外高校开展联合培养新模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研究生,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三)培养机制
在国家“深入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背景下,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我校从研究生奖助体系、创新实践、高水平联合培养、教育教学、学位点建设管理等方面不断完善研究生培养机制。
1.组织机构。学校成立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研究生招生政策制定和组织招生工作。设立研究生奖助学金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研究生奖助学金政策制定和组织评审工作。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负责制定学位授予标准和开展学位授予审核工作。成立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加强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建设工作的指导,保证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2.研究生奖助体系。学校设立的奖学金主要包括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各类单项奖学金、企业奖学金和科研创新成果奖;助学金主要包括国家助学金、市政府助学金、学校助学金、“三助一辅”岗位津贴、特殊困难补助等;此外鼓励企事业单位来校设立研究生专项奖学金,如武商励志奖学金、武汉市供销社设立的“九源励才奖学金”、“昱申翔奖学金”等。
表一:江汉大学研究生奖学金一览表
类别 奖学金名称 获奖比例 金额(元/年)
国家奖学金 国家奖学金 2% 20000
学业奖学金 学业奖学金 一等 10% 12000
二等 20% 10000
三等 70% 8000
单项奖学金 研究生标兵 2% 3000
优秀毕业生 10% 2000
优秀研究生干部 5% 2000
公益活动先进个人 5% 1000
文体活动优秀奖 符合条件即可 1000
专项奖学金 武商励志奖学金 20名以上/年 2000
武汉供销社奖学金 3名/年 1000-2000
九源励才奖学金 5名/年 4000
昱申翔奖学金 5名/年 1000
欧阳康乐产学研用创新基金 5-8名/年 5000
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 按比例择优资助 4000-10000
表二:江汉大学研究生助学金一览表
助学金名称 资助比例 金额
国家助学金 100% 500元/月
市政府助学金 100% 300元/月
学校助学金 100% 300元/月
“三助一辅”
津贴
助研 符合条件 见《江汉大学研究生兼任助理岗位管理暂行办法》
助教
助管
学生辅导员
困难补助 符合条件 500-1000元/人
3.管理制度。学校共制定了23个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文件,其中适用于研究生的有12个,涵盖了学籍管理、学位管理、创新基金项目管理、创新成果奖励、研究生奖助、学科竞赛、校外实践等方面。适用于教师的有11个,涵盖了导师管理、教学培养、试卷命制、工作量计算、学科群和学位点建设等方面。
4.联合人才培养。学校积极探索与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拉文大学、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滑铁卢大学、台湾铭传大学等国(境)外高校开展联合培养新模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研究生,努力发挥多学科融合优势。近四年,学校已选送42名研究生参加“湖北省高校优秀大学生海外游学计划”等项目,赴美国、法国、德国、波兰、意大利、丹麦、加拿大、台湾等国家或地区学习交流。同时,强化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过程工程研究所、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科研院所联合培养,不断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四)培养成果
2010年以来,学校研究生教育培养,取得了显著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术成果。学校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共资助项目248项,资助金额154.2万元。研究生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以江汉大学研究生名义申请专利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CPCI等收录或检索论文60余篇,影响因子最高达8.535。
2.学科竞赛。近四年,我校研究生共获各类学科竞赛奖励64项,其中国家级奖励22项,省部级奖励17项,市级奖励1项,协会级奖励24项。包括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一等奖1项、三等奖11项、全国机器人大赛一等奖1项、“飞思卡尔”杯汽车智能设计大赛创意组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三等奖1项、全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三等奖1项、全国研究生移动终端应用设计创新大赛三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全国二等奖1项、“互联网+”移动终端设计大赛全国优胜奖3项等。另外,我校艺术硕士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并取得了较好成绩,曾获得“2016华釜青年奖”青年奖、优秀奖各1项、第四届中国西部国际电影节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第二届万峰林国际微电影盛典二等奖1项、新丝路长安杯大学生国际微电影节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并有多幅作品入选第十一届武汉美术作品年展。
3.综合素质。我校研究生申请并创立了8个社团组织,分别是:男子足球队、男子篮球队、女子篮球队、排球队、羽毛球协会、读书会、语言兴趣小组、声乐兴趣小组。
以社团为依托,研究生参加校内各种文化活动,并取得较好成绩。获湖北省属高校和科研院所研究生篮球联赛第二名、获“中华颂”经典诵读一、二、三等奖,获田径运动会男子甲组团体第三名以及系列单项奖励等诸多奖励和荣誉。
根据科研需要,研究生集中有限的科研力量,跨年级跨学科组建了一支创新团队,通过集体努力,在发表学术论文、申请发明专利、参加学科竞赛、推进创新创业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此外,研究生每年都积极参加由省教育厅统一组织开展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努力开拓局面,力争以社会实践为基础,深化和扩大实践成果,创建省研究生工作站。
4.创业就业。我校毕业研究生作为独立法人或者主要参与者,注册成立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公司3个:武汉艾迪创研科技有限公司、武汉九州造物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开瑞微纳科技有限公司。
学校研究生质量得到社会高度认可,2013-2016届毕业研究生就业率均为100%,分赴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富乐(烟台)新材料有限公司、武汉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中国长江动力集团有限公司、华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57家科研院所、事业单位或企业就业,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一、学校概况

  江汉大学是一所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实行湖北省、武汉市共建,以武汉市为主的办学体制。学校总占地面积2114亩,校舍建筑面积58.6万平方米。主校区坐落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三角湖畔。

  学校拥有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设有商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学院、体育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机电与建筑工程学院、医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8个学院。拥有学术型硕士一级学科点8个(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生物学、中国史、中国语言文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类别7个(控制工程、教育、临床医学、艺术、社会工作、体育、应用心理)和同等学力授权三个层次。涉及69个二级学科(领域)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法、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艺术等10大学科门类。有2个省优势特色学科群、5个省重点学科(含培育)、13个市重点学科、4个省研究生工作站(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全校本科专业数72个。省级以上特色专业项目共计24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个、省级品牌专业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5个、省级战略新兴支柱产业建设专业项目9个、省级“荆楚卓越人才”专业5个。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177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632人。现有双聘院士2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湖北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1人,湖北省“百人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1人,楚天学者26人,“湖北产业教授”3人,武汉市创新岗位特聘专家3人,享受国务院、省、市政府专项津贴及省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1人。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评为湖北省教学名师,19人入选武汉市“213人才工程”和“十百千人才工程”,13人入选武汉市“黄鹤英才计划”,14人入选“黄鹤英才(专项)计划”,市级学科带头人54人。

  全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2亿。有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业烟尘污染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机构及平台1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市级科研机构、校级科研机构63个。拥有交叉学科研究院、武汉研究院、武汉生物医学研究院、系统生物研究院等海内外专家组成的高水平人才培养平台。拥有院士专家工作站(环境与健康研究院)、武汉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可联合培养硕士、博士和博士后。近五年,承担纵、横向科研项目1700余项,科研总经费达7亿元,获省、市各类科研成果奖励114项。《江汉学术》入选教育部名栏建设工程优秀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和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

  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30850平方米,有26个阅览室,3770个阅览座位。馆藏纸质图书总量达200万余册,中、外文报刊2138余种;引进了中外文数据库208个,电子书刊459万余册。

  学校坚持对外开放,不断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与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和校际交流。坚持以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适当保留专科教育,大力发展以社会培训为主体的继续教育,着力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性、创新性、国际性人才,力争早日建设成为与武汉经济社会发展地位和水平相适应、在国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大学。

  二、报名须知

  (一)报考条件

  报名参加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以下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且符合我校根据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5.报考我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考生,应为尚未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人员,且是国家统招的全日制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毕业生。

  我校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所有学科及基础医学只接受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报考。

  6.报考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考生,一般要求所学专业应与所报考教育硕士专业领域相关或相近。其中非全日制教育硕士应为具有两年中小学工作经验的人员。

  7.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考生报名时应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

  8.除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外,我校其他专业均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考生报名方式与全日制相同。

  9.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等2个硕士学位点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点接受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

  (二)报名方式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缴费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网上报名技术服务工作由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负责。现场确认由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负责组织相关报考点进行。报考点工作人员发现有考生伪造证件时,应通知公安机关并配合公安机关暂扣相关证件。

  1.网上报名

  201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时间为2018年9-10月。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网上报名有关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详见“研招网”报考须知。

  2.现场确认

  预计现场确认时间为2018年11月,具体时间以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公布的时间为准。请考生及时关注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发布的公告,在规定时间内到指定地方现场核对并确认个人网上报名信息。

  考生现场确认应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

  在录取当年9月1日前可取得国家承认本科毕业证书的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凭颁发毕业证书的省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或网络教育高校出具的相关证明方可办理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手续。

  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在现场确认时应提交学历(学籍)认证报告,以供核验。

  所有考生均应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缺一不可,只进行网上报名而未现场确认者报名无效。

  (三)考试

  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

  1.初试:初试时间为2018年底。

  2.复试:复试时间为2019年4月,具体时间和内容、形式以学校研究生处网站的通知为准。

  (四)录取原则

  根据考生初试、复试成绩,政审情况及体检结果,按照“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进行录取。

  1.复试成绩与初试总成绩各占50%作为入学考试总成绩;

  2.入学考试总成绩综合排名后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复试成绩合格,优先录取;

  3.复试成绩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4.考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心理测试及体检不作量化计入总成绩,但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5.同等学力考生加试课程的成绩不计入复试成绩,但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五)研究生教育收费标准

  我校硕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三年,特别优秀的可以申请提前毕业,但最短不得少于两年。根据《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加强研究生教育学费标准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3〕887号)、《湖北省物价局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教育收费管理的通知》(鄂价费〔2006〕183号)和《湖北省物价局湖北省财政厅湖北省教育厅关于调整我省公办高职高专学费和高校住宿费标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鄂价费〔2013〕109号)文件精神,我校研究生学费标准8000元/人?年,住宿费标准1740元/人?年,具体收费标准以物价局核定为准。

  (六)其它事项

  1.如果本简章涉及内容与国家最新政策发生冲突,则以国家政策为准。

  2.招生工作的申诉与举报

  联系部门:江汉大学纪委办公室

  监督电话:(027)84225801

  电子邮箱:jw5804@jhun.edu.cn

  3.考生务必认真、详尽、准确填写通讯地址,通讯地址主要用于寄发录取通知书等,如因地址不详而出现投递失误等问题,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未尽事宜,可向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咨询。招生相关政策和招生专业目录以“研招网”和我校研究生处网站上公布的最新版本为准。

  单位代码:11072

  联系部门:江汉大学研究生处

  地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三角湖路

  邮政编码:430056

  联系电话:(027)84225310、84225960

  传真电话:(027)84225310

  网址:http://gs.jhun.edu.cn

  三、培养特色

  (一)培养理念


  学校拥有30多年的研究生培养历史,以“应用性、创新性、国际性”为人才培养目标,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

  (二)培养特色

  中国语言文学是武汉市重点建设学科,现拥有江汉大学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湖北省教育厅)、江汉大学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曲艺,湖北省文化厅)两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五个二级学科学位点。经过数代学人的不断努力,已经凝练出了地域文学批评与文学批评生态、领域语言研究、方言调查与研究、古典诗文与民族文化精神、中国现当代诗学等多个特色鲜明的研究领域,初步形成了地方性、应用性、传承性与创新性融会贯通,服务社会,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格局。

  中国史基础扎实,优势突出,特点鲜明。历史学是江汉大学创办最久的学科之一,2005年即被评为江汉大学重点学科和湖北省硕士学位授权点立项建设学科,2009年被评为武汉市重点学科。学科平台江汉大学城市研究中心是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市教育局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武汉市科技局城市历史与城市文化研究基地,已成为全国城市史研究的重镇,被称为国内四大城市史研究机构之一。城市研究中心还下设江汉大学武汉抗战研究中心、江汉大学城市记忆(口述史)研究中心。学科集中研究城市史和地方史,而以中国城市史和武汉地方历史与文化为研究重点,又特别注重研究近代中国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问题、武汉近现代史和抗日战争史,学科因此在武汉城市史研究领域拥有重要的话语权,江汉大学因之成为中国城市史研究会和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的副会长单位。学科还积极参与现实,注重应用,积极研究现当代城市现代化问题,进行对策研究,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生物学为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以多个省级科技平台和创新团队为依托,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指针,侧重应用基础研究,突出学科交叉与融合,着力解决与“生态文明,绿色食品,人类健康”相关的科学技术问题。经过多年的积累,形成了3个稳定、特色鲜明的主干学科,兼具宏观和微观研究:(1)遗传学:以园艺植物为重点研究对象,开展种质资源学、分子遗传与育种和表观遗传学等领域的研究。(2)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开展生态生物化学与环境健康、生物资源生化成分分析及生理机制、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等领域的研究。(3)微生物学:开展微生物天然药物和基因工程药物制备、发酵食品开发和安全监测、环境微生物检测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研究。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主要依托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柔性显示材料与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开展科研和研究生教学工作。拥有“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湖北省优势学科群、武汉市“材料科学与工程”重点学科及江汉大学“功能材料与污染控制化学”优势学科群,拥有化学工程与工艺湖北省本科品牌建设专业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化工实践与创新湖北省重点教学实验示范中心,湖北省高校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化学环境工程研发推广中心”,武汉市“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及1个省研究生工作站等学科平台。实验室总面积达38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达5470万元。本学科研究方向研究团队现有专职教师36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8人;目前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2项,科研经费充足,研究方向稳定。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紧密结合国家、湖北省及武汉地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主要依托工业烟尘污染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江汉大学院士工作站、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化学环境工程研发推广中心、红安县新型产业园金源科技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湖北省产学研基地、湖北省环境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赛默飞世尔科技共建“环境与健康联合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及产学研基地,已形成了颗粒物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有害气体净化理论与技术、环境污染化学、环境毒理与健康等4个稳定的特色研究方向,在湖北省内具有明显竞争优势。本学科拥有一支科研及教学水平较高的专兼职师资队伍,专职队伍中拥有湖北省中青年优秀科技团队1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国家模范教师1人。兼职队伍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领衔的海外特聘教授和国内知名专家组成,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1名。

  化学工程与技术作为我校的传统优势特色学科之一,是湖北省“双一流”建设学科、湖北省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和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的主干学科,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业烟尘污染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柔性显示材料与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等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创新平台,围绕新型光电子化学材料的合成与应用,形成了绿色化学工艺、光电功能化学、光电催化、化工过程强化及模拟等优势特色研究方向。由本学科支撑的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为湖北省品牌专业、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本学科拥有湖北省教学团队1个、湖北省中青年优秀科技团队1个,形成了教学与科研相长、科研服务生产、生产促进教学科研的鲜明学科特色,近五年荣获省级科技进步奖4项。拥有华烁产学研一体化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研究生工作站、中石化武汉分公司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等省级研究生校外创新实践基地。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加拿大皇家科学研究院、西交利物浦大学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实施了一系列研究生培养国际化项目,为本学科应用性、国际性、创新性高层次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条件。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有效地服务地方政府与企业,本学科连续多年为武汉市经济委员撰写“武汉工业发展报告”,与武汉供销总社、武汉农业集团、汉口银行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承担了多项来自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科研课题。该学科广泛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先后有22名研究生分别赴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河滨分校、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等海外著名高校访学,占在校生的60%。

  基础医学是湖北省省级重点学科,有近60年建设积淀,已形成6个较为稳定的研究方向,包括生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现有教师65人,其中教授9人,硕士生导师14人,博士学位47人。长江学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楚天学者5人、省产业教授1人、黄鹤英才4人。近5年承担国家项目27项,省、市项目52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247篇,其中SCI54篇,申请专利15项,承办国际性学术会议1次,派遣骨干出国深造60人次。研究平台设施完备,教学科研平台、基地和实验室面积6526m2,设备总价值3520万元。拥有众多医学图书、数据库及电子资源。

  社会工作硕士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公正”的专业价值观,掌握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熟悉我国社会政策法规,具备较强的社会福利服务策划、执行、督导、评估和研究能力,胜任针对不同人群及领域的社会福利服务与社会组织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教育硕士培养实行由高校、武汉市中小学校、教育部门构建的全程职业“双课堂”培养模式。学校与武汉市优秀中小学校和教研机构签订了教学实践基地协议,兼顾到不同学段、不同层次和不同学科的学习群体。学校在教师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已形成以教师教育为鲜明特色的教育学科群,拥有与行业共同建设的专业化教学团队和导师团队。

  体育硕士包括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三个领域。将注重研究生“应用性和创造性”能力培养,在研究生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与武汉市中小学、湖北省体育局、武汉体育学院、武汉市体育局、武汉体育中心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区位优势面向武汉市,服务于武汉市。针对武汉市的特色项目学校、重点竞技体育项目、影响力大的社会体育项目开展社会实践,鼓励研究生参与体育教学改革,运动训练一线队伍的训练与保障,大型赛事的组织服务,社会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基层社区体育文化的推广等。

  应用心理硕士是主要面向教育、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具有一批长期从亊心理学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任教师,在心理健康的教学和研究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为人力资源管理领域输送了大批优秀的人才,具有较长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辅修专业培养和管理心理与行为科学硕士学位点建设的历史。实施由高校、企亊业单位构建“双课堂”联合培养模式,实行校内导师加校外导师的双导师制度,已经与多家单位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人才培养方案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培养过程高度重视实践教学,重在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控制工程硕士采用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理念,实行“双导师”制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拥有一支年富力强、科研成果丰硕、具有海外学习交流经历的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学校围绕“制造强国战略”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重点培养掌握物联网核心技术、大数据挖掘技术、智能监控技术、过程装备与控制技术的优秀研究生,为社会输送高层次创新性人才。学校拥有省市级教学、科研和工程实践基地,为培养控制工程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实践及创新创业场所。

  临床医学硕士实行“全程临床实践基地培养”研究生培养模式。依托“基础医学”省重点学科,采取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专业学位授予标准与临床医师准入标准相结合(即学历证、学位证、执业医师资格证、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等“四证结合”)的模式,培养临床型高级医学人才。目前,学校与武汉市中心医院(江汉大学临床医学院)、武汉市普爱医院(江汉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北省中山医院(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等大型医院共建10余个临床实践基地。其中,武汉市儿童医院于2016年获批为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

  艺术硕士实行“双向嵌入”的研究生培养培养模式。依托“美术学”、“设计学”等市重点学科,学校从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三个层面,与协作单位相互嵌入,建立起一个运作良好的教育平台,进行高层次的艺术人才培养。学校与湖北美术馆、武汉开发区汤湖美术馆、武汉博物馆、武汉广播电视台、湖北广播电视台等单位签订了共29家实践基地,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实践平台和条件,鼓励研究生利用这些基地和平台,积极开展实习实训、画展、设计展、公共艺术普及教育、公益活动等。

  (三)培养机制

  在国家“深入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背景下,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我校从研究生奖助体系、创新实践、高水平联合培养、教育教学、学位点建设管理等方面不断完善研究生培养机制。

  1.组织机构。学校成立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研究生招生政策制定和组织招生工作。成立研究生奖助学金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研究生奖助学金政策制定和组织评审工作。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负责制定学位授予标准和开展学位授予审核工作。成立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加强对硕士专业学位建设工作的指导,保证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2.研究生奖助体系。学校设立的奖学金主要包括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各类单项奖学金、企业奖学金和科研创新成果奖;助学金主要包括国家助学金、市政府助学金、学校助学金、“三助一辅”岗位津贴、特殊困难补助等;此外鼓励企事业单位来校设立研究生专项奖学金,如武商励志奖学金、武汉市供销社设立的“九源励才奖学金”、“昱申翔奖学金”等。

  表一:江汉大学研究生奖学金一览表
类别 奖学金名称 获奖比例 金额(元/年)
国家奖学金 国家奖学金 2% 20000
学业奖学金 学业奖学金 一等 10% 12000
二等 20% 10000
三等 70% 8000
单项奖学金 研究生标兵 2% 3000
优秀毕业生 10% 2000
优秀研究生干部 5% 2000
公益活动先进个人 5% 1000
文体活动优秀奖 符合条件即可 1000
专项奖学金 武商励志奖学金 20名以上/年 2000
武汉供销社奖学金 3名/年 1000-2000
九源励才奖学金 5名/年 4000
昱申翔奖学金 5名/年 1000
欧阳康乐产学研用创新基金 5-8名/年 5000
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 按比例择优资助 4000-10000

  表二:江汉大学研究生助学金一览表
助学金名称 资助比例 金额
国家助学金 100% 500元/月
市政府助学金 100% 300元/月
学校助学金 100% 300元/月
“三助一辅”
津贴
助研 符合条件 见《江汉大学研究生兼任助理岗位管理暂行办法》
助教
助管
学生辅导员
困难补助 符合条件 500-1000元/人

  3.管理制度。学校共制定了25个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文件,其中适用于研究生的有12个,涵盖了学籍管理、学位管理、创新基金项目管理、创新成果奖励、研究生奖助、学科竞赛、校外实践等方面。适用于教师的有13个,涵盖了导师管理、教学培养、课程建设、试题命制、工作量计算、学科群和学位点建设等方面。

  4.联合人才培养。学校积极探索与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拉文大学、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滑铁卢大学、台湾铭传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等国(境)外高校开展联合培养新模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研究生,努力发挥多学科融合优势。近五年,学校已选送64名研究生参加“湖北省高校优秀大学生海外游学计划”等项目,赴美国、法国、德国、波兰、意大利、丹麦、加拿大、台湾等国家或地区学习交流。同时,强化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过程工程研究所、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科研院所联合培养,不断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四)培养成果

  2010年以来,学校研究生教育培养,取得了显著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术成果。学校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共资助项目303项,研究生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以江汉大学研究生名义申请专利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CPCI等收录或检索论文60余篇,影响因子最高达9.466。

  2.学科竞赛。近四年,我校研究生共获各类学科竞赛奖励75项,其中国家级奖励22项,省部级奖励23项,市级奖励1项,协会级奖励29项。包括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一等奖1项、三等奖11项、全国机器人大赛一等奖1项、“飞思卡尔”杯汽车智能设计大赛创意组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三等奖1项、全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三等奖1项、全国研究生移动终端应用设计创新大赛三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全国二等奖1项、“互联网+”移动终端设计大赛全国优胜奖3项等。另外,我校艺术硕士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并取得了较好成绩,曾获得“2016华釜青年奖”青年奖、优秀奖各1项、第四届中国西部国际电影节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第二届万峰林国际微电影盛典二等奖1项、新丝路长安杯大学生国际微电影节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并有多幅作品入选第十一届武汉美术作品年展。

  3.综合素质。我校研究生创建了8个社团组织,分别是:男子足球队、男子篮球队、女子篮球队、排球队、羽毛球协会、读书会、语言兴趣小组、声乐兴趣小组。

  以社团为依托,研究生参加校内各种文化活动,并取得较好成绩。获湖北省属高校和科研院所研究生篮球联赛第二名、获“中华颂”经典诵读一、二、三等奖,获田径运动会男子甲组团体第三名以及系列单项奖励等诸多奖励和荣誉。

  根据科研需要,研究生集中有限的科研力量,跨年级跨学科组建了一支创新团队,通过集体努力,在发表学术论文、申请发明专利、参加学科竞赛、推进创新创业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此外,研究生每年都积极参加由省教育厅统一组织开展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努力开拓局面,力争以社会实践为基础,深化和扩大实践成果,创建省研究生工作站。

  4.创业就业。我校毕业研究生作为独立法人或者主要参与者,注册成立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公司3个:武汉艾迪创研科技有限公司、武汉九州造物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开瑞微纳科技有限公司。

  学校研究生质量得到社会高度认可,2013-2017届毕业研究生就业率均为100%,分赴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富乐(烟台)新材料有限公司、武汉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中国长江动力集团有限公司、华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206家科研院所、事业单位或企业就业,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四、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群和重点学科一览表

  硕士学位授权点一览表
一级学科名称 二级学科名称
学术学位
中国语言文学 1.文艺学
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3.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史 1.中国近代史
2.中国现代史
3.中国专门史
生物学 1.遗传学
2.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3.微生物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1.材料物理与化学
2.材料学
3.材料加工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1.环境科学
2.环境工程
化学工程与技术 1.化学工程
2.化学工艺
3.生物化工
4.应用化学
5.工业催化
管理科学与工程 1.复杂系统理论与方法
2.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
3.营销与服务工程
4.投融资决策与风险控制
5.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6.管理心理与行为科学
基础医学 1.人体生理学
2.免疫学
3.病原生物学
4.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5.药理学
专业学位
社会工作 1.社会工作政策与法律实务
2.社会组织管理
3.社区社会工作
4.老年社会工作
教育 1.学科教学(思政)
2.学科教学(语文)
3.学科教学(数学)
4.学科教学(英语)
5.学科教学(历史)
6.学科教学(体育)
7.现代教育技术
8.小学教育
9.心理健康教育
体育 1.体育教学
2.运动训练
3.社会体育指导
应用心理 1.教育与发展心理
2.组织与管理心理
控制工程
  
1.化工过程装备与控制
2.物联网与系统工程
3.智能监控与系统集成
4.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
5.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系统
临床医学 1.内科学
2.儿科学
3.老年医学
4.神经病学
5.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6.皮肤病与性病学
7.外科学
8.妇产科学
9.肿瘤学
10.麻醉学
11.全科医学
艺术 1.美术
2.艺术设计
3.音乐
4.广播电视

  省优势特色学科群、重点学科一览表
学科类别 学科名称
省优势特色学科群 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
城市圈经济与产业集成管理
省重点学科 化学工程与技术
基础医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培育)
生物学(培育)
市重点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
物理学
工商管理
美术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门史
马克思主义理论
教育学
外国语言文学
体育学
临床医学
设计学
中医学


添加江汉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江汉大学考研成绩查询、江汉大学考研分数线、江汉大学报录比、江汉大学考研群、江汉大学学姐微信、江汉大学考研真题、江汉大学专业目录、江汉大学排名、江汉大学保研、江汉大学公众号、江汉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江汉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江汉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江汉大学

考研辅导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