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北大
为你免费答疑
【考研派 okaoyan.com】 为大家提供考研北大,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
一、凭什么觉得自己是天选之人?
每每考研结束,成功人士的经验贴便层出不穷,其中越是跨度大、胜率小便越是被奉为宝典。从“三跨一战上北大”、“三本逆袭北大”、到“复习三个月,成功上北大”。各类鸡汤应有尽有,在这类鸡汤的助攻下,我们极易产生代入感,“这简直就是我啊,我也高考没考好不甘心”、“这个学长挂过科都考上了,我岂不是稳了”、“我本科比他好得多,他都能行,凭啥不是我”。我自己在选择学校与专业时,也曾犹豫一年只一次的考研机会,是否要报北大这么高的学府。但在查阅大量经验贴后,大脑选择性记忆机制开始发挥作用,我只记得自己与那些上岸者的相似之处,只记得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彼时,学姐的喜悦与骄傲。我特意将收集到的经验贴存到一个文档里,并命名为“好风凭借力”,可谁知最后送我入的不是青天,差点是西天hh
这大概也是我写这篇帖子的动力,学弟学妹们不应只看了几篇成功帖,就仓促间以为自己是天选之人,也应听听那些“沉默的大多数”的心声,了解了也许会发现落榜中的大多数,可能比你更像未名之子。
答主本人是研友中比较小白的一个,但也毕业于北京某985高校,19年报考北大新传类,从12月开始备考,到12月研究生考试结束,兢兢业业一整年,排名50左右,落榜。而答主众多研友中,有北大本校跨专业的,有人大、中传本专业的,也有外校如南京大学、天津大学、西南财经等在北大附近租一年房子浴血奋战的。他们其中有放弃保研资格来考研的,有和老师一起发表过论文的,也有英语雅思7.5的。可是,这一众几十人中也只有一人进了复试。既然选择了北大,谁不是一腔热血,一身傲气,然而只看到夺魁之喜是远不够的,你要早早知道,名落孙山后,那份不甘与辛酸,是夜深人静时,你一个人的晚宴。
二、辅导班就是特效药么?
考研成功的因素有哪些呢?勤勉?毅力?正确的方法?聪慧?运气?
运气可遇而不可求,比我们聪慧的大有人在,勤勉与毅力只能刷掉一些主动送人头的小咖,而他们原本也不是你的竞争对手。成绩单上除却缺考与单科分数过低的那些人,剩下的才是你真正的对手。拿新媒体学院举例,报考312人中,除却缺考35人以及单科分数失常者后,也有近200人等着与你一决高下。此时,“正确的学习方法”似乎成了首选之道,但是很多人常常把正确的方法误以为是报辅导班。在这里有必要提一嘴,笔者考研期间也报了若干辅导机构。
新传类辅导机构大体分两类,一类是面向报考全国各高校的研究生,他们通常有固定的老师,业务能力熟练,知识讲解透彻,但并不侧重北大;另一类只对口北大,有侧重点,但用的老师都是新考上的学长学姐,这里不是说学长学姐们业务能力不过关,只是说他们可能并不擅长如何把脑中知识表述出来。等20年你考研时,报哪类还看你自己了。那报辅导班有用么?如果你是跨考生,需要搭建知识体系的话,那是有用的。但还是那句古话,“尽信书不如无书”,这类辅导班的弊端是为了让你报考北大,他们会用各种方法说服你相信自己是璞玉,完全考得上北大。同时给你一些数据证明给你看,比如新媒体录取的16人中,10多人都是从他们的辅导班出去的,天可怜见,为什么不说未录取的290个人中,250多个也是从他们辅导班出去的呢?
现在我们言归正传,如果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是报班的话,那很不幸,你的对手也都报了班。拿我考新媒体的同学来说,他报的对口北大的那个班,微信群里就有250名左右的考生。所以,正确的方法到底是什么?又或者正确到底是什么?前辈的经验么?未必见得。一则,正确本就是主观性极强的词汇,如若结果是好的,那之前备考时的所言所行便常常都被认为是正确的了;二则,前辈的经验虽好,但也未必适合于独一无二的我。所以,这正确的方法终究还是要自己摸索得来,或许是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或许是秉烛夜游,幡然醒悟。可是要多久才能掌握这正确的方法呢?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有人一战即状元,有人屡败屡战,成绩仍没有太大起伏。
三、努力就会成功么?
笔者并不想大肆渲染自己考研的辛苦,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年确确实实是可以与高考相媲美的一年。12个月,每天在自习室十小时左右是基本。也许时间不能代表效率,但任务完成度总不会有错吧?笔者按部就班,每一阶段都完成甚至超额完成任务,从12—3月,阅读专业书籍做笔记,到3—5月阅读扩展书籍,6—8月列思维导图框架形成知识脉络,9–11月整理专题,做真题,再到12月的套卷模拟,其中不敢有丝毫懈怠。我以为我做到了像我一样的普通人能做到的极致,我以为只要拼尽全力一战上岸就不是梦想。可我还是天真了,三分之二的非应届生比例仍压得我喘不过气。我努力挖掘的最后,得到的不是闪闪发光的钻石,而是玻璃碴子还划伤了手。
还记得报考前曾找过北大的学姐聊天,她当时便劝告我说,“要是你执意想通过考研到这园子里,我们这种普通人,一开始就要做好两年的打算。”我当时不以为然,两年又能怎样,二战要是能进北大,老子一样是好汉。可直到一战落榜,身边的同学保研的保研,出国的出国,只有自己还在原地踏步,懒着岁月不想让她改变我时,禁不住老泪纵横、悲从中来。且不论二战是否能考上还是未知数,就算考上,我入学时英国留学的同学也已然学成归国...
文章来源:考研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