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科目7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

发布时间:2021-09-07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2022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科目7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

2022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科目7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2022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科目7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 正文

第一部分目标与基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本课程要求考生: 
1. 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概念、范畴和观点;
2. 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
3. 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社会现象和实际问题,比较和评价其它理论观点,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第二部分具体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及其创立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性质、研究对象和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思想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主要阶段。
2.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 
3.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是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是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三个阶段。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关系。
实践是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必然性和主体的选择性之间的关系。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 事物的联系与发展 
联系的内涵和特点。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联系与发展。发展的实质。发展与过程。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原因与结果;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必然与偶然;现实性与可能性。
3.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4.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质、量、度的概念。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量变质变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事物发展过程中肯定和否定及否定之否定。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的意义。
5.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客观辩证法、主观辩证法及其相互关系。
唯物辩证法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的主要内容。
辩证思维的主要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不断提高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三)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1.实践与认识
实践的本质、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
实践的基本结构: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与中介。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过程。
实践的三种基本类型。当代人类实践的新特点。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认识的本质。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原则区别。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的特点。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相互关系。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及其意义。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
2.真理与价值 
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
哲学史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实践活动的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价值及其特性。价值评价及其特点。价值评价的功能。
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
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 
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及其辩证关系、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辩证统一、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
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重大政治论断相呼应,实现了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又一次良性互动。
(四)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三要素。社会意识的结构。社会意识的主要形式。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理论意义。 
生产力及其基本要素。生产关系及其体系。生产关系的两种基本类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内涵。上层建筑的结构。国家的产生和实质。国家消亡的条件。国体、政体及其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 
社会形态的内涵。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2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主要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社会主要矛盾及其转化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阶级的产生和本质。阶级斗争的含义。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分析方法。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革命对杜会发展的作用。 
改革及其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的性质和作用。 
科学技术的含义。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两重性。 
3.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现实的人及其活动与社会历史。人的本质。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的原则。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普通个人与历史人物。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的科学方法。 
(五)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1.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及其关系。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及其关系。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2.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演进和更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劳动力商品的特点。货币转化为资本。 
所有制、所有权及其区别和联系。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 
剩余价值规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待点。剩余价值及其产生过程。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剩余价值率。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超额剩余价值。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不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资本积累。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的本质。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因素。资本有机构成及其趋势。相对过剩人口。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资本循环。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产业资本实现循环运动的基本条件。资本周转。影响资本周转快慢的关键因素。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及其价值形态和物质形态。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利润和平均利润。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深化。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产生原因和周期性。 
3.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和对外职能。资本主义国家职能的实质。
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政权组织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度。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进步作用和局限性。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
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产生和确立。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本质。辩证地分析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六)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1.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生产集中与资本集中。垄断的形成及本质。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形式及作用。
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创新。
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扩展的动因、形式和后果。国际垄断同盟的形成、形式和作用。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动因和影响。 
2.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政治制度的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经济发展“失调”;政治体制“失灵”;社会融合机制“失效”。
3.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决定了它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七)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1. 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局限性。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第一国际与巴黎公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社会主义在苏联一国的实践;社会主义发展到多个国家。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 
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2. 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
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及其主要内容。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 
3. 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社会主义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开拓前进。
(八)共产主义最崇高理想及其实现
1. 展望未来共产主义新社会
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
2. 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及其关系。 
3.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坚持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辩证统一。
坚定理想信念,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
1.试题题型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多种题型。试题难
易程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层次,各层次所占比重约为20%、30%、30%、20%。能力测试包括:识记(约20%)、理解(约40%)和应用(约40%)三个方面。
2. 参考书目: 
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总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添加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考研分数线、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报录比、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考研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姐微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考研真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专业目录、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排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保研、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众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nanjingxinxigongchengdaxue/cankaoshumu_463271.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