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招生

西南林业大学考研/保研免费资源:

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专业课资料

西南林业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西南林业大学学姐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招生

西南林业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林业史(0907Z4)
Forestry History
 

(一)学科简介

林业史是社会科学与历史科学的交叉,是从历史的角度,以森林、林业和林学发展为研究对象,  对人类林业历史上形成的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其中包括对森林资源的消长与演替;人类在林  政、林业经济、林业经营管理、中外林业法制、林业文化传统、林业教育与科技等方面的演进与发  展;以及中外著名林业历史人物等的研究。作为现代史学和现代林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林业史研  究开始于 20 世纪初,至今已有百年历史。

(二)培养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的培养方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教学环节,为美丽中国  建设和乡村振兴计划的实施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实干精神的专业人才。培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  质及良好职业道德素养,具有现代林业理论以及林业发展战略的理论与方法,适应时代要求,致力  于推动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主体作用和能动作用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基本要求如下:
1. 掌握林业史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对人类林业历史发展过程、演进规律有比较全面、系统的认  识;把握学科发展与学术研究的最新动态。
2. 掌握林业史研究的基本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历史、林业相关文献以及文物考古资料的  能力;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和野外考察能力。
3. 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林业史属于交叉学科,要求既具有扎实的文史功底,又具备一定林学  科学素养,兼具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思维、研究能力;注重各交叉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
4. 具有较强外语运用能力和古汉语阅读能力。

(三)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  系统掌握所在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以及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的方式采取导师个   别指导或导师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指导教师一般应由学术水平较高、在研究工   作中有成就的教授或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人员)担任。必要时,可聘请有高级职称的校内外专家   共同指导。指导教师和指导小组成员名单应由各院(部)审核批准并备案。

(四)学习年限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 3 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弹性修业(学习)年限,全日制学
术型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为 5 年,非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为 6 年。学习年限期满,未毕业者按自动退学处理。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相结合的方式。

(五)学科(研究)方向

1. 林业科技开发理论与实践
主要研究林业科技开发方面的政策、理论以及先进实践经验。
2. 民族林业文化
主要研究云南民族地区在林业发展与保护方面的传统文化与时代创新性成果。
3. 边疆林业史
主要研究云南地区林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林业经营与林政思想等。
4. 林业教育史
主要研究中国高等林业教育的历程、课程设置以及重要林业教育家的林业教育思想等。

(六)学分要求与课程、必修环节设置

1. 课程设置
本学科课程学习的学分最低要求为 29 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为 16 学分,方向选修课课程
学分应不低于 6 个学分,公共选修课课程学分不低于 2 个学分,必修环节 5 个学分。课程学习原则
上要求在入学后第 1 学年内完成。
 
 
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备注
 
 
 
 
学位课
 
公共课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2 考试  
[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1 考试  
[3] 硕士生第一外国语 144 6 1、2 考试  
 
专业课
[4] 高级森林生态学 48 3 1 考查  
[5] 森林经理学前沿研究专题 32 2 2 考试  
[6] 中国林业史 32 2 2 考查 精品课
 
 
 
 
 
 
 
选修课
 
 
 
方向选修课
[7] 林业科技开发理论与实践 32 2 2 考查  
[8] 民族林业文化研究 32 2 2 考查  
[9] 民族学 32 2 2 考查  
[10] 林业教育史 32 2 2 考查 双语课
[11] 环境史 48 3 2 考查  
[12] 生物地理学 32 2 2 考查  
 
公共选修课
[13] 中国历代林政思想专题研究 32 2 2 考查 案例课
[14] 历史学研究方法 32 2 2 考查  
[15] 林业管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专题 32 2 2 考查  
 
必修环节
[16] 开题报告   1 3    
[17] 实践训练   2      
[18] 学术交流与讨论   2      

要求与说明:
(1) 课程学习的目的在于加深和扩展学生在相应学科领域知识的深度和宽度,使学生掌握本门  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同时具备适应社会需要的发展潜力。各学科设置的课程体  系要有足够的纵深度和宽广度,并具有前沿性和前瞻性。
(2) 研究生课程学习分为学位课和选修课两部分。
①政治课和外语课由研究生院统一设课。其中政治理论课 2 门,硕士生第一外国语 1 门,具体设课方式、授课内容及考核方式参照教育部相关文件执行;
②硕士研究生学位课中专业课要求设置合理,以使学生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  统的专门知识。
③选修课是为拓宽硕士研究生的知识领域,增加研究生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和发展潜力设置的,  给研究生在选课上更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并以此促进学科的交叉和研究生的个性发展。不同研究   方向的同学应在导师指导下选择相应的课程。
(3) 考核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试分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考查主要指课程论文、竞赛  及各类设计等其他形式的考核。学位课的考核要求以考试方式为主。无论考试与考查,均可结合平  时考勤、课堂小测试等综合评定给出成绩。
(4) 对于同等学力和跨学科考取的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 2~3 门本科核心课程,具体课程为:林学概论、植物学和森林保护学。补修的本科课程不计成绩不计学分。

1. 培养环节

(1) 培养计划
硕士生入学后两个月内,导师(组)应根据学科专业培养的要求,结合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个  人情况,指导研究生做好个人培养计划。培养计划由学科负责审定,经学院负责人批准后执行,并  在学院研究生管理部门备案。
(2) 学术交流与讨论(2 学分)
学术研讨与报告应结合硕士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学位论文工作,由导师、学科与相关领域专家、  研究生共同参加,以专人报告、集中讨论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学术研讨与报告每学期举行不少于 2 次(其中研究生本人汇报不少于 1 次),累计不少于 10 次。每位学生需在第四学期前写一篇与专业相关的研究报告。导师负责对研究生学术研讨与报告完成情况进行评定,由研究生秘书检查  备案。凡检查通过者,记 1 学分。具体要求按《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学术研讨与报告管理办法》执行。
(3) 开题报告(1 学分)
硕士生开题报告应在导师指导下,在查阅文献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入学后第三学期结束前  完成。开题报告书应首先获导师认可通过,并在举行开题报告会的前一周送交考核小组成员审阅后  方可参加开题。开题报告应由考核小组进行论证,论证通过者记 2 学分。开题报告通过者,以书面形式交至所在学院审批后备案。在此基础上,硕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尽快拟定论文的具体工作计

划,并予以实施。具体要求按《西南林业大学关于学术型研究生开题报告的规定》执行。开题报告  未通过者,在一定时间内(两次开题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 3 个月)重新开题,2 次不能通过者,则学籍自动顺延一年;顺延期满仍未重新开题或 3 次开题未通过者,按退学处理。
(1) 中期考核(预警分流)
硕士生的中期考核要求入学后第四学期内,由所在学院统一安排,各相关负责人组织和实施。  审查小组应对其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和科研能力三方面进行全面考查,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预警和  分流,最后由研究生院审核、备案。具体要求按《西南林业大学关于学术型研究生中期考核的规定
(修订)》执行。
(2) 实践训练(2 学分)
硕士生在校期间应参加教学实践或生产实践、或技术服务、或社会调查。时间不少于 40    个学时
或 20 个工作日,以培养硕士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如辅助导师参加大学生的某个章节教学、辅导、指导实习、实验、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辅导答疑、批改作业、  主持课堂讨论等。硕士生的实践环节由导师或学科组负责检查和指导,经学科考核合格,计  1    学分。
(3) 形势与政策教育
研究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除将其相关内容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之中外,主要采  取专题报告的形式进行,与贯穿培养过程的前沿讲座相结合。一年级研究生每学期参加专题讲座不  少于 4 次,上交作业不少于 2 次。该课程每学期考核成绩由听课考勤和作业成绩构成并纳入研究生必修环节,总成绩为各学期考核平均成绩,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负责统计并录入成  绩。成绩合格者,视为通过该环节。

(七)学位论文或毕业论文

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  训练,是培养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
硕士学位论文工作大体上分为选题、开题、科学实践和学位论文写作三个阶段。论文工作要在  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其实际工作时间不少于 1 年。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 3 万字。
1. 论文选题应同导师的科研任务密切结合,这样既可以使研究生在学期间就能为国家做贡献, 又能保证论文工作有较好的基础条件(经费、设备等),确保培养质量。选题还应结合研究生的基础   理论、专业知识、实际工作能力等,要有利于充分发挥其特长和潜力,以使其在规定的时间内受到  全面的科研工作的训练。
2. 硕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查阅文献及实地调研,在第三学期写出论文开题报告(包括: 选题的目的、意义,选题的科学依据,研究内容、方法、目标,工作技术线路和实施方案等),并提交培养指导小组进行审核,在听取了专家的论证意见后,正式立题,并在导师指导下拟定出论文工  作计划。开题报告及其审核表需送交校研究生工作处备案。
3. 导师应根据硕士生论文工作进展情况,确定学生进入学位论文的写作阶段。
4. 在完成科研课题的全过程中,导师应定期检查学生研究工作进展、考核论文水平。研究生要

在导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积极参加学术活  动,开阔眼界、拓展思路,吸取新的学术见解和方法,充实学位论文的内容。
1. 一般在第五学期中,培养指导小组按有关规定和程序对硕士生论文工作情况进行检查,了解  硕士生在通过开题报告后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在一定的范围内集思广益,对硕士生论文工作中存在  的问题和困难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2. 在正式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前的 2 个月,必须进行预答辩,预答辩由院学术委员会组织实施。预答辩未通过者,将不能参加正式答辩。
3. 硕士生应按照《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和《西南林业大学关于申请授予硕  士学位的规定》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撰写学位论文、接受同行专家评审及申请论文答辩。

(八)其他要求

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参照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培养相关管理办法。

(九)学位类型

学位论文按照西南林业大学有关规定组织送审和答辩,经答辩委员会审查通过,并经学校学位  评定委员会讨论批准后,可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学科简介

林业史是社会科学与历史科学的交叉,是从历史的角度,以森林、林业和林学发展为研究对象,  对人类林业历史上形成的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其中包括对森林资源的消长与演替;人类在林  政、林业经济、林业经营管理、中外林业法制、林业文化传统、林业教育与科技等方面的演进与发  展;以及中外著名林业历史人物等的研究。作为现代史学和现代林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林业史研  究开始于 20 世纪初,至今已有百年历史。

学科(研究)方向

1. 林业科技开发理论与实践
主要研究林业科技开发方面的政策、理论以及先进实践经验。
2. 民族林业文化
主要研究云南民族地区在林业发展与保护方面的传统文化与时代创新性成果。
3. 边疆林业史
主要研究云南地区林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林业经营与林政思想等。
4. 林业教育史
主要研究中国高等林业教育的历程、课程设置以及重要林业教育家的林业教育思想等。

 

西南林业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生态文化(0713Z2)

Ecological Culture
 

(一)学科简介

生态文化学科作为生态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是一门将生态学的  理论方法运用于研究“自然—人—社会”之间相互制约、并行共生关系的新兴交叉学科,涉及生物  学、林学和环境保护、环境科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学科领域。生态文化学科以生态学理论和方  法为基础,主要研究中西生态理论、生态文化建设与管理、森林生态文化、民族生态文化类型与模  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现代生态理念和生态学基本理论修养,对生态问题具有高度敏感性和责任心,具备扎  实的生态学、环境科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和宽广的学术视野,系统了解世界生  态现状,对我国生态文化建设、发展有自己的理性判断与思考能力,致力于生态文化建设的高级复  合型人才。

(三)培养方式

采取导师负责制与导师组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和指导小组的集体作用。  研究生的专业课程学习采取自学为主,讲授为辅,专题讨论和学术报告等方式,修满专业规定的学   分后,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独立完成学位论文。

(四)学制与学习年限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 3 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弹性修业(学习)年限,全日制学
术型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为 5 年,非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为 6 年。学习年限期满,未毕业者按自动退学处理。

(五)学科(研究)方向

1.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理论与实践。
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当代生态问题,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化  理论。
2. 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
研究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探索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规律。
3. 民族生态文化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化理论为指导,研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生态文化模式,吸取各  民族生存发展中关于“人—自然—社会”关系的生态文化智慧,促进民族生态文化建设。
4. 林业生态

研究林业资源保护、开发利用过程中与生态文化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六)学分要求与课程、必修环节设置1. 课程设置
本学科总学分要求为 32 学分,包括课程学习 27 学分和必修环节 5 学分,课程学习中专业课 11
学分,方向选修课要求为 5 学分,公共选修课不低于 2 学分,课程学习要求在第 1 学年之内完成。具体设置如下:
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开课学
考核方
备注
 
 
 
 
 
学位课
 
公共课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2 考试  
[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1 考试  
[3] 硕士生第一外国语 144 6 1、2 考试  
 
 
 
专业必修课
[4] 应用生态学 32 2 1 考查  
[5] 现代生态学 32 2 1 考查  
[6] 生态学研究方法 32 2 1 考查  
[7]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48 3 2 考查  
[8] 文化生态学 32 2 2 考查  
 
 
 
 
选修课
 
方向选修课
[9] 生态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专题研究 32 2 2 考查  
[10] 民族生态学导论 32 2 2 考查  
[11] 数理统计与 SPSS 16 1 2 考查  
 
公共选修课
[12] 生态文明制度专题研究 32 2 2 考查  
[13] 生态伦理学 32 2 2 考查  
[14] 中外生态文化思想比较研究 32 2 2 考查  
 
必修环节
[15] 开题报告   1 3    
[16] 实践训练   2      
[17] 学术交流与讨论   2      
 
要求及说明:
(1) 课程学习的目的在于加深和扩展学生在相应学科领域知识的深度和宽度,使学生掌握本门  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同时具备适应社会需要的发展潜力。各学科设置的课程体  系要有足够的纵深度和宽广度,并具有前沿性和前瞻性。 
(2) 研究生课程学习分为学位课和选修课两部分。 
①政治课和外语课由研究生院统一设课。其中政治理论课 2 门,硕士生第一外国语 1 门,具体设课方式、授课内容及考核方式参照教育部相关文件执行; 
②硕士研究生学位课中专业课要求设置合理,以使学生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  统的专门知识。

③选修课是为拓宽硕士研究生的知识领域,增加研究生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和发展潜力设置的,  给研究生在选课上更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并以此促进学科的交叉和研究生的个性发展。不同研究   方向的同学应在导师指导下选择相应的课程。
考核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试分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考查主要指课程论文、竞赛及各  类设计等其他形式的考核。学位课的考核要求以考试方式为主。无论考试与考查,均可结合平时考  勤、课堂小测试等综合评定给出成绩。
(4)对于同等学力和跨学科考取的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自学补修 2~3 门本科核心课程,补修的本科课程不计成绩不计学分。
2. 培养环节
(1) 培养计划
硕士生入学后两个月内,导师(组)应根据学科专业培养的要求,结合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个  人情况,指导研究生做好个人培养计划。培养计划由学科负责审定,经学院负责人批准后执行,并  在学院研究生管理部门备案。
(2) 学术交流与讨论(2 学分)
学术研讨与报告应结合硕士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学位论文工作,由导师、学科与相关领域专家、  研究生共同参加,以专人报告、集中讨论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学术研讨与报告每学期举行不  少于 2 次(其中研究生本人汇报不少于 1 次),累计不少于 10 次。导师负责对研究生学术研讨与报
告完成情况进行评定,由研究生秘书检查备案。凡检查通过者,记 1 学分。具体要求按《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学术研讨与报告管理办法》执行。
(3) 开题报告(1 学分)
硕士生开题报告应在导师指导下,在查阅文献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入学后第三学期结束前  完成。开题报告书应首先获导师认可通过,并在举行开题报告会的前一周送交考核小组成员审阅后  方可参加开题。开题报告应由考核小组进行论证,论证通过者记  2  学分。开题报告通过者,以书面形式交至思政部审批后备案。在此基础上,硕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尽快拟定论文的具体工作计划,  并予以实施。具体要求按《西南林业大学关于学术型研究生开题报告的规定(修订)》执行。开题  报告未通过者,在一定时间内(两次开题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 3 个月)重新开题,2 次不能通过者, 则学籍自动顺延一年;顺延期满仍未重新开题或 3 次开题未通过者,按退学处理。
(4) 中期考核(预警分流)
硕士生的中期考核要求入学后第四学期内,由所在学院统一安排,各相关负责人组织和实施。  审查小组应对其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和科研能力三方面进行全面考查,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预警和  分流,最后由研究生院审核、备案。具体要求按《西南林业大学关于学术型研究生中期考核的规定
(修订)》执行。
(5) 实践训练(2 学分)
硕士生在校期间应参加教学实践或生产实践、或技术服务、或社会调查。时间不少于 40 个学时或 20 个工作日,以培养硕士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如辅助导师参加大学生的某个章节教学、辅导、指导实习、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主持课  堂讨论等。硕士生的实践环节由导师或学科组负责检查和指导,经学科考核合格.
(6) 形势与政策教育
研究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除将其相关内容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之中外,主要采  取专题报告的形式进行,与贯穿培养过程的前沿讲座相结合。一年级研究生每学期参加专题讲座不  少于 4 次,上交作业不少于 2 次。该课程每学期考核成绩由听课考勤和作业成绩构成并纳入研究生必修环节,总成绩为各学期考核平均成绩,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负责统计并录入成  绩。成绩合格者,视为通过该环节。

(七)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工作大体上分为选题、科学实践和学位论文写作三个阶段。选题应结合研究生的  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实际工作能力,并尽量同导师的科研任务密切结合等,要有利于充分发挥其  特长和潜力,以使其在规定的时间内受到全面的科研工作的训练。论文工作要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  成,其实际工作时间不少于 1 年。论文字数不少于 3 万字,要求论点鲜明,立论正确,逻辑严谨, 思路清晰,分析有理有据,文字精炼。

(八)其他要求

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参照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培养相关规定。

(九)学位类型

学位论文按照西南林业大学有关规定组织送审和答辩,经答辩委员会审查通过,并经学校学位  评定委员会讨论批准后,可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学科简介

生态文化学科作为生态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是一门将生态学的  理论方法运用于研究“自然—人—社会”之间相互制约、并行共生关系的新兴交叉学科,涉及生物  学、林学和环境保护、环境科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学科领域。生态文化学科以生态学理论和方  法为基础,主要研究中西生态理论、生态文化建设与管理、森林生态文化、民族生态文化类型与模  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学科(研究)方向

1.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理论与实践。
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当代生态问题,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化  理论。
2. 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
研究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探索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规律。
3. 民族生态文化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化理论为指导,研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生态文化模式,吸取各  民族生存发展中关于“人—自然—社会”关系的生态文化智慧,促进民族生态文化建设。
4. 林业生态 
研究林业资源保护、开发利用过程中与生态文化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现我院拥有专兼职教职工49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4人,其中博士12人,在读博士3人。其中具有省级教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人。2017年,云南省重点马院评审,我院成功跻身为云南省六所重点马院之一。院坚持教学为本,科研为辅,并积极投身到相关专业的理论研究当中。截止到2017年,我院先后完成本科生四门、研究生两门共六门校级重点课程的建设。目前正在积极筹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在科学研究方面,我院坚持以科研带动教学质量,鼓励教师在科研中提升教学质量。2017年申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得到国务院学位办的批准。 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联系方式
办公室电话: +86 0871 6386 2731
传真: +86 0871 6386 2731
地址: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白龙寺300号, 650224
邮箱: xlmkszyxy@swfu.edu.cn 西南林业大学坐落在素有春城之称的云南昆明,这里四季如春,人杰地灵。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西南林业大学不可或缺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地,在人才培养、党建、科学研究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6年我院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真正开启了我院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环境大发展当中。现我院拥有专兼职教职工49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4人,其中博士12人,在读博士3人。其中具有省级教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人。2017年,云南省重点马院评审,我院成功跻身为云南省六所重点马院之一。
十九大召开以后,学院率先成立了云南省第一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并成功承办了由云南省委宣传部主办的“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建设美丽中国”的理论研讨会。
学校大谋划,学院大跨越。我院立足学校发展的大战略,大思想,科学定位,积极投身到大思政教育的怀抱当中,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坚持实践育人,努力在新时代开创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的新辉煌。
学院坚持特色发展,十二年如一日,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课实践教学,十二年累计参加实践教学的学生达四万余人,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热爱祖国,甘愿为社会主义奋斗的高素质人才。同时,我院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也受到中国教育报、云南日报、云南电视电台、中国高校之窗等多家媒体的关注与报道,并被云南省委高校工委挂牌授予“实践教学基地”的荣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课实践教学除了有学院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之外,还有学校坚定不移的支持。从2005年到现在,学校每年坚持划拨三十万专项经费用于我院的实践教学,保障了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同时我院还积极开拓实践教学基地,目前已经达成合作关系的实践教学基地有9个,其中省内7个,省外有2个,为发挥学校实践育人的作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学院坚持教学为本,科研为辅,并积极投身到相关专业的理论研究当中。截止到2017年,我院先后完成本科生四门、研究生两门共六门校级重点课程的建设。目前正在积极筹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在科学研究方面,我院坚持以科研带动教学质量,鼓励教师在科研中提升教学质量。2017年申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得到国务院学位办的批准。
学院坚持“立德弘道,启智修心”的院训,以培养德高身正,品质优良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为目标,深化学院内部体制机制搞改革,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学科建设,努力推进学院的跨越式发展。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

    购买流程

    找到要考的专业或资料

    方法一:选择学校->学院->专业

    方法二:查找功能

    点击浏览招生简章+资料详情

    通过招生简章了解本专业需要的资料

    查看资料详情了解资料要点

    点击购买或加入购物车

    支付方式:支付宝

    填写付款信息并付款

    请确认联系人、联系方式和收货地址

    付款后3-5天可到货,可查询快递信息

    若有疑问,可联系在线学姐

    学姐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