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参考书目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西南科技大学考研分数线、西南科技大学报录比、西南科技大学考研群、西南科技大学学姐、西南科技大学考研真题、西南科技大学专业目录、西南科技大学排名、西南科技大学保研、西南科技大学公众号、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西南科技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参考书目信息,是考研之前需要获取相应的考研信息,比如考试大纲、招考专业、招考目录等等基本信息,这些内容是进行考研前期工作的必要准备。考生可以从各院校的研招网进行查询,每年的9月左右就会公布下一年度的招生计划。考生应当仔细阅读相关文件的要求和信息,部分专业的名称相近,内容也比较繁杂,容易混淆或遗漏,考生要仔细区分。另外各大考研网站的相应版块也会有历年的招生信息汇总,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参考书目信息内总结了各大院校的历年招生信息,方便考生查询和选择。最后,考研派的小编预祝各位考研的同学都可以考取理想的学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参考书目信息网是考生获取考研信息的最基本、最官方的渠道,该网站会提供各种有关考研的资讯和内容,比如历年的考研招生计划、考试计划、考试内容、考试大纲、考试政策、报录比、录取名单、复试名单、复试分数线、推免政策等等内容,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招生信息网提供的信息是最为准确和官方的,是考生进行考研的信息主要来源,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小编提醒各位考生要时刻关注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一切信息变动要以该网站提供的内容为主。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参考书目信息网会公布研招办以及各个院系的招生负责人电话,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疑惑时可以打电话进行咨询。最后,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小编预祝各位考研的同学都可以考取理想的学校。
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介绍
2010年获得化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结合学校材料、环境、生物等传统优势学科,本着“交叉融合、相互支撑、突出特色、协同发展”的思路,面向新型化工建材、辐射防护材料、资源综合利用等行业需求,形成材料化学工程、资源与环境化学工程、精细化学品合成技术、生物化学工程四个稳定学科方向。专任教师队伍37人,含硕士研究生导师19人。其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28人,占75.7%。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9人,占78.4%。
近五年,共培养硕士研究生118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防科工局、国家工信部批准项目130余项,科研总经费达3000万元;发表SCI、EI收录论文1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0项。获省部级科技奖三项。
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00考研科目及参考书目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西南科技大学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5]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材料学 02材料物理与化学 03材料加工工程 |
|
招生人数: | 54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08物理化学二或833材料科学基础 |
|
备 注: | 推免生4人 复试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 加试材料分析测试技术,无机化学 |
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系的介绍
材料系现有教职工40人,设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功能材料三个专业教研室,与材料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一起承担上述三个专业的本科教学工作,负责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工作,负责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的教学工作,与学科与科研工作办公室、教学办公室等相关部门协调学科建设、专业认证及评估工作。主任:刘敬松,副主任:曹林洪,材料科学与工程教研室主任:李秀云,材料物理教研室主任:曾敏,功能材料教研室主任:吴浪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介绍
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学位授予权,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三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在材料工程、化学工程工程硕士授权领域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特色建设专业、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材料物理、应用化学(四川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功能材料和能源化学工程5个本科重点批次招生,办学历史悠久,在校本科生2000余人,硕博研究生400余人。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58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94人。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省部级以上专家33人次。
学院依托四川省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四川省化学与分析测试实验教学中心、四川省非金属复合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生物质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教学科学研究平台,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近三年来,承担完成各类科研项目291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440余篇,取得授权专利106项。
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联系方式
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联系方式: 向老师 fuzhenjin2010@126.com 0816-2419126 西105-1082021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00考研科目及参考书目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西南科技大学
- 招生年份:2021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5]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材料学(02)材料物理与化学 (03)材料加工工程 |
|
招生人数: | 50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08)物理化学Ⅱ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33)材料科学基础 |
|
备 注: |
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院优势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专业介绍:材料科学与工程属于工学学科门类中的一级学科,下设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3个二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研究材料成分、结构、加工工艺与其性能和应用的学科。在现代科学技术中,材料科学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就业方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多进入各钢企、制造企业、汽车厂,以及陶瓷、水泥、家电等企业。就业范围广泛。一般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金属方向多进入钢企和相关研究院,高分子及非金属方向多进入陶瓷、玻璃、涂料、家电等行业,多属大型国企、军工、民企和科研院校。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中,偏应用的材料加工和其他一些研究方向,相对找工作容易一些。
西南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介绍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1.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 本方向主要以化工,火工药剂、以及燃烧理论和爆炸理论为基础,主要开展军民火工品设计、起爆和能量控制、以及含能材料标准物质的研制与定制等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研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特种能源材料的合成、制备及工艺研究。该专业学位技术在武器弹药、航空、航天和核武器中起点火、传火、引爆、延期、精确作功以及烟火效应等方面广泛应用。随着军事上火箭、导弹、炮弹技术的不断升级,对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的要求日趋提高;民用领域内中诸如矿山、石油、煤矿的开采及工程爆破等的迅速发展,对该专业领域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该方向以响应学校军工兵器学科发展战略需要,现从事军化和火工技术教授副教授10余人,博士8人,先后承担国家和军口项目20多项,出版专著4部,累计到校经费500余万元发表论文100余篇。
本方向硕士生导师组组成及导师组成员简况如下:
负责人:刘彤,成员:李显寅、索志荣
刘彤,男,湖南新化县人,中共党员,南京理工大学火炮、自动武器及弹药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工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设计和试验技术工作。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和参加了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数十项,科研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4项,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宇航无人飞行器学会战斗部与毁伤效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总装备部电子信息基础部装备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第二届四川省专家评议(审)委员会成员。
李显寅,男,学士,教授,中共党员,硕士生导师。现从事于起爆药研发及设计、爆破器材及爆破技术研究,主持“露天矿边坡工程的御压隔振爆破技术研究及应用”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超微粉气流分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张石高速公路涞源至涞水段跨越陕京天然气管线桩基施工环境振动监测与分析”等课题。先后主持和主研纵横向项目10余项,累计到校经费300余万元,获省科技进步奖1项,主参编教材2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索志荣,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于西北大学分析化学专业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主要从事色谱-质谱分析、标准物质的研制与定值以及含能材料的分离、纯化结构表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防科工局技术基础“十二五”科研项目“炸药标准物质LLM-105和FOX-7的研制与定值”的外协项目“标准物质LLM-105和FOX-7实验室间合作定值及用户试用效果研究”和国防科工局技术基础“十一五”科研项目“炸药标准物质TCTNB的研制与定值”、“炸药标准物质BTF的研制与定值”以及“炸药标准物质HNS的研制与定值”的外协项目 “标准物质合作定值研究”、企业横向项目以及西科大博士基金等项目5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国家工信部中药材扶持资金重点项目项目20余项,获西安市科学进步2等奖一项,发明专利5项,在《Journal of Solid State Chemistry》、《Chromatographia》、《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分析化学》、《色谱》等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
本研究方向其他硕士生导师
姓名 | 性别 | 最后学位 | 职称 | 备注 |
王凯民 | 男 | 博士 | 研究员 | 军用火工品 |
王树民 | 男 | 博士 | 副教授 | 含能材料分析 |
李学平 | 男 | 学士 | 高级工程师 | 民用爆破器材 |
黄勇 | 男 | 硕士 | 研究员 | 复合含能材料 |
徐云全 | 男 | 博士 | 高级工程师 | 军用火工品 |
王成 | 男 | 博士 | 高级工程师 |
军用火工品 |
西南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高层次人才,使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科学素养,身心健康。要求本学科研究生具有扎实的材料科学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新进展与发展动向,掌握材料制备的工艺技术、分析手段及评价方法,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中局部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在本领域从事科研及教学工作的能力。二、学制和学习年限
硕士生的学制为三年,学习年限一般为 3 年。对于少数学业特别优秀的硕士生,经全面考核,申请批准后,可适当缩短学习年限,但在校期间(取得国家注册学籍后)不得少于 2 年;因各种原因在规定学制时间内不能完成学业者,可以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延期),硕士生延期期限原则上最长 2 年。
三、培养方式
1. 政治理论学习与时事教育、思想教育相结合。硕士生除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外,还应参加形势、时事和政策学习以及遵纪守法的教育,参加一定的公益和集体劳动。2. 硕士生采取系统的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并重的培养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完成一定学分的课程学习,包括跨学科课程的学习,系统掌握所在学科领域的理论和方法,拓宽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学习时间一般在一年内完成,论文工作时间不得少于一年。
3. 硕士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需要时可配备一名副导师。采用以指导教师为主、指导教师与指导小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研究生应参加所属教研室的有关活动。因材施教,提高研究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研究方向
01 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 02 复合材料五、课程学习和要求
1.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执行学分制,在读期间每个硕士研究生至少应完成 33 学分,一般不超过 40 个学分。其中学位课程 21 学分,必选环位课至少 3 门和 6 学分或以上(不包含必修课程 2 学分)。
2. 跨专业录取的本科毕业生是否需补修本专业大学本科专业课以及补修方式,由各指导教师决定。凡以专科毕业生学历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本专业本科必修的主干课(入学考试已合格的专业课可不再补)。补修课只记成绩,不计入研究生阶段的总学分。
3. 硕士研究生应参加一定的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内容可以是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主持课堂讨论、指导实验、指导课程设计、辅助指导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直接面向学生的教学工作。其总工作量应不少于 40 当量学时。具
体时间安排可以集中,也可以分散。计 2 学分。完成者应写出书面总结,由责任教师写出评语并评定成绩。
4. 文献阅读是指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开题之前,必须阅读本学科前沿近期的国内外文献 50 篇以上并写出 8000 字左右的文献综述报告,完成后给予 1 学分。
5. 学术活动是为了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而设置的。规定研究生在答辩前,至少参加 8 次学术报告和作 1 次学术报告(开题报告除外)。要求在参加每次报告后完成一篇心得体会,心得体会交相关教研室,由教研室给予考核认定,研究生只有得到 8 次合格认定和作了 1 次学术报告后,方可修得该学分。
六、学位论文工作、学位授予
1. 对本学科硕士研究生论文的指导,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硕士生一般在修满规定学分的基础上,系统阅读文献并在导师指导下确定论文选题。选题可以是导师科研项目中的一部分,也可以由研究生根据生产和科研任务提出。为了保证学位论文质量,对论文工作应加强过程管理。严格执行开题报告、论文工作中期报告和检查制度。论文工作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 选题
2) 开题报告
3) 论文工作中期报告和检查
4) 学位论文撰写
2. 硕士研究生最迟在第三学期结束或第四学期初提交文献阅读总结及开题报告,并经考核通过,方可进入论文工作。论文工作时间应不少于 1 年(从开题报告通过之日起至学术不端检测前止)。在论文撰写期间导师应组织和支持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争取做学术报告。
3. 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之前,硕士生需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本专业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一篇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二篇(其第一单位署名必须是“西南
4. 学位论文的评阅、答辩与学位审批按《西南科技大学授予学位工作细则》的规定办理。
七、课程设置一览表(见附表)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一览表
研究方向 | 01 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 02 复合材料 | |||||||||
类别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学期 |
开课学院 |
备注 |
|||
1 | 2 | 3 | ||||||||
学位课 |
公共课 |
S120001 | 第一外国语 | 4 | 96 | √ | √ | 外语 | ||
S150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2 | 36 | √ | 政治 | |||||
学科基础课 |
S010001 | 材料研究方法 | 2 | 36 | √ | 材料 | ||||
S130005 | 数理方程与特殊函数 | 3 | 54 | √ | 理学 | |||||
S130001 | 数值分析 | 3 | 54 | √ | 理学 | |||||
S180072 | 含能材料合成与应用 | 3 | 54 | √ | 国防 |
01 必修 |
||||
S180081 | 火工药剂学 | 2 | 36 | √ | 国防 | |||||
S180075 | 纳米含能材料进展 | 2 | 36 | √ | 国防 | |||||
S180077 | 材料化学 | 3 | 54 | √ | 国防 |
02 必修 |
||||
S180073 | 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工艺 | 2 | 36 | √ | 国防 | |||||
S180082 | 材料物理化学 | 2 | 36 | √ | 国防 | |||||
选修课 |
必选课 | S180014 | 入学教育 | 0.5 | 9 | √ | 国防 |
必选 |
||
S180015 | 社会实践 | 0.5 | 9 | √ | 国防 | |||||
S150003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 | 18 | √ | 政治 | |||||
选修课 |
S120002 | 第二外国语(日语) | 3 | 108 | √ | 外语 | ||||
S120003 | 第二外国语(俄语) | 3 | 108 | √ | 外语 | |||||
S120004 | 第二外国语(法语) | 3 | 108 | √ | 外语 | |||||
S1400001 | 体育 | 1 | 18 | √ | 体育部 | |||||
S520001 | 现代信息利用 | 1 | 18 | √ | 图书馆 | |||||
S210001 |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 | 3 | 54 | √ | 分析中心 | |||||
S180057 | 学科前沿专题 | 1 | 18 | √ | 国防 | |||||
S180083 | 纳米材料测试技术 | 2 | 36 | √ | 国防 | 01、02 必选 | ||||
S180084 | 微纳米器件 | 2 | 36 | √ | 国防 | |||||
S180085 | 复合含能材料 | 2 | 36 | √ | 国防 | 01 必选 | ||||
S180086 | 含能材料改性技术 | 2 | 36 | √ | 国防 | 02 必选 | ||||
必修环节 |
S180011 | 文献阅读 | 1 | 18 | √ | 导师 | ||||
S180012 | 教学实践 | 2 | 36 | √ | 责任教师 | |||||
S180013 | 学术活动 | 1 | 18 | √ | 教研室 | |||||
跨学科本科生补修课程 |
S180087 | 无机及分析化学 | 4 | 72 | √ | 材料 | ||||
S180088 | 物理化学 | 3 | 54 | √ | 材料 | |||||
S180089 | 材料科学基础 | 3 | 54 | √ | 材料 | |||||
S180090 | 含能材料 | 2 | 36 | √ | 国防 | |||||
S180091 | 炸药理论 | 3 | 54 | √ | 国防 |
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化学学科(0703)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化学领域高层次人才,使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科学素养,身心健康。要求本学科研究生具有扎实的化学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新进展与发展动向,具有较强的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取得具有学术意义或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在本领域从事科研及教学工作的能力。
二、学制和学习年限
硕士生的学制为三年,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对于少数学业特别优秀的硕士生,经全面考核,申请批准后,可适当缩短学习年限,但在校期间(从取得注册学籍起)不得少于2年。因各种原因在规定学制时间内不能完成学业者,可以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延期),硕士生延期期限原则上最长2年。
三、培养方式
1.政治理论学习与时事教育、思想教育相结合。硕士生除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外,还应参加形势、时事和政策学习以及遵纪守法的教育,参加一定的公益和集体劳动。
2.硕士生采取系统的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并重的培养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完成一定学分的课程学习,包括跨学科课程的学习,系统掌握所在学科领域的理论和方法,拓宽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学习时间一般在一年内完成,论文工作时间不得少于一年。
3.硕士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需要时可配备一名副导师。采用以指导教师为主、指导教师与指导小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研究生应参加所属教研室的有关活动。因材施教,提高研究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研究方向
01无机化学;02分析化学;03有机化学;04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五、课程学习和要求
硕士生的学分由课程学习学分与必选环节学分两部分组成,具体组成见下表:
总学分 | 课程学习学分≥29 | 必选环节学分=4 | |||
必修课 | 选修课 | 文献阅读 | 教学实践 | 学术活动 | |
≥33 | ≥21 | ≥8 | 1 | 2 | 1 |
硕士课程分为学位课和选修课。
(1)学位课程含公共学位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学位课。(≥21学分)
① 公共学位课(6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
第一外国语(4学分)
② 学科基础课(≥7学分)
③ 专业学位课(≥8学分)
(2)选修课程为必选课程和选修课程(≥8学分)
① 入学教育:0.5学分,必选课程,含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
② 社会实践:0.5学分,必选课程。
③ 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必选课程。
④ 相关学科选修课程:导师根据学科研究方向指定学生要选的课程。选修课程应不少于3门或6学分。
(3)第二外国语为选修课,语种有日语和法语。若选修第二外国语,课内学时不得少于72学时,计3学分。
(4)补修课程
跨学科录取的本科毕业生是否需要补修本学科大学本科核心课程以及补修方式,由各学院确定并具体负责。
凡以专科毕业生学历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6门本学科大学本科核心课程(入学考试已合格的课程可不再补修)。
补修课只记成绩,不记入研究生阶段的总学分。
2.必选环节
必选环节包括教学实践2学分、文献阅读1学分和学术活动1学分。
硕士生应参加一定的教学实践,巩固和深化在本科阶段所学知识,并使他们在教学上得到一定锻炼。教学实践内容可以是主讲、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主持课堂讨论、指导实验、指导课程设计、辅助指导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直接面向学生的教学工作。其总工作量应不少于40当量学时。具体时间安排可以集中,也可以分散。计2学分。完成者应写出书面总结,由责任教师写出评语并评定成绩。
文献阅读是指硕士生在学位论文开题之前,须阅读本学科前沿近期的国内外文献50篇以上并写出4000字以上的文献综述报告,完成后给予1学分。
学术活动是为了拓宽硕士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而设置的。规定硕士生在答辩前,至少参加8次学术报告和作1次学术报告(开题报告除外)。要求在参加每次报告后完成一篇心得体会,心得体会交相关教研室,由教研室给予考核认定,硕士生只有得到8次合格认定和作了1次学术报告后,方可修得该学分。
3.学时学分标准
硕士的第一外国语课程,每24学时计1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学科基础课、专业学位课、选修课,每18学时计1学分。
六、个人培养计划、课程学习及考核
硕士生个人培养计划应在入学后一个月内全部制定好。培养计划应根据各学科的培养方案基本要求,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个人特长来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应由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教研室负责审查同意后报学院备案。硕士生课程学习按培养计划执行。硕士生的日常课程教学按照《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规定》的要求执行,课程免修免考按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硕士生课程学习结束后的考核按照《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课程考核及成绩管理办法》的要求执行。学位课必须进行考试,选修课可采取考试或考查的方式进行考核。学位课考试原则上应闭卷考试,如任课教师认为有必要采取开卷考试或论文考核的方式进行考核,需提出申请,经开课学院教学科研办、主管院领导审核,报研究生部批准后方可进行。
中期筛选考核是对研究生课程学习阶段的全面审核。在硕士学位(毕业)论文工作开题报告结束后一周内,各学院应组织专人对学生进行中期筛选考核,具体的考核工作按照《西南科技大学关于研究生中期筛选考核的暂行规定(修订)》执行。
七、科研工作
科研工作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硕士生培养质量有决定性影响,应予以高度重视。有条件的专业或导师可根据课题情况,尽早地让学生参与进来或从事一定的科研工作。
硕士生在校期间应根据《西南科技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应完成科研成果的规定》的要求完成相应的科研成果(各培养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但不得低于此要求),并在申请学位(毕业)论文答辩前提供证明材料。科研成果是学术论文的,必须提供已见刊论文;科研成果是专著的,必须是已正式出版的;科研成果获地厅级及以上奖励的,必须提供获奖证书;科研成果是国家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的,必须提供专利证书。
八、学位(毕业)论文工作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毕业)论文。硕士学位(毕业)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新见解,使硕士生受到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培训硕士生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为了保证学位(毕业)论文质量,对论文工作应加强过程管理,严格执行开题报告、论文工作中期检查、预答辩和答辩制度。
硕士生入学后应在导师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学科现状和动向,尽早确定课题方向,制订论文工作计划,完成学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学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按照《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实施办法》的要求执行。
在硕士学位(毕业)论文工作的中期(一般是第五学期末),各学院应组织考查小组(3~5名副教授职称以上教师组成)对硕士生的综合能力、论文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工作态度和精力投入等进行全面考查。每个学生应做一次论文工作中期检查报告。论文工作中期检查报告需邀请5 名以上教授职称的同行专家(尽可能是博士生导师),对论文工作的主要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创新性等进行评议,广泛听取意见。交叉学科的论文工作的总结报告应聘请相关学科至少两位专家参加。通过中期检查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工作。
预答辩是研究生在学位(毕业)论文定稿之后、在正式答辩之前,向导师答辩组汇报论文,由答辩组审查、评议其学位论文可否提交正式答辩的一项答辩制度。设立预答辩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导师组集体会诊的方式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审查,发现问题,查找缺陷,提出改进意见,并决定可否提交正式答辩,从而保证论文写作和论文答辩的质量。预答辩工作按照《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规定(试行)》的要求执行。
学位(毕业)论文的学术不端检测、送审评阅及答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西南科技大学授予学位工作细则》、《西南科技大学关于涉密研究生论文写作、定密、制作、答辩、归档管理的规定》、《西南科技大学“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及检测结果使用管理办法(试行)》、《西南科技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的暂行规定》的要求进行。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硕士生在规定的年限内,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学位课加权平均成绩不低于75分)且取得相应学分,完成科研成果、学位(毕业)论文答辩通过,准予毕业,并发给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获得毕业资格的硕士生,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颁发》、《西南科技大学授予学位工作条例》、《西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办法》、《西南科技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应完成科研成果的规定》对获得硕士学位的有关规定,无违规违纪行为,经研究生本人申请、所在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表决通过后可获得硕士学位,并颁发硕士学位证书。
十、课程设置一览表(见附表)
化学学科(0703)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一览表
研究方向 | 01无机化学;02分析化学;03有机化学;04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
类别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学期 | 开课学院 | 备注 | |||
1 | 2 | 3 | ||||||||
学位课 | 公共课 | S120001 | 第一外国语 | 4 | 96 | √ | √ | 外语 | ||
S150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2 | 36 | √ | 政治 | |||||
学科基础课 | S010088 | 化学科学研究方法 | 1 | 18 | √ | 材料 | ||||
S210001 |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 | 3 | 54 | √ | ||||||
S010089 | 物质结构与性能 | 3 | 54 | √ | 材料 | |||||
专 业 学 位 课 |
S010090 | 无机合成化学 | 2.5 | 45 | √ | 材料 | 01必修 | |||
S010056 | 高等无机化学 | 3 | 54 | √ | 材料 | |||||
S010091 | 元素无机化学 | 2.5 | 45 | √ | 材料 | |||||
S010092 | 光谱分析 | 2 | 36 | √ | 材料 | 02必修 | ||||
S010093 | 电分析化学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94 | 色谱分析与分离富集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95 | 波谱分析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57 | 高等有机化学 | 3 | 54 | √ | 材料 | 03必修 | ||||
S010068 | 有机合成 | 3 | 54 | √ | 材料 | |||||
S010095 | 波谱分析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98 | 高分子化学 | 3 | 54 | √ | 材料 | 04必修 | ||||
S010099 | 高分子物理 | 3 | 54 | √ | 材料 | |||||
S010034 | 高分子复合材料 | 2 | 36 | √ | 材料 | |||||
选修课 |
必 选 课 |
S010017 | 入学教育 | 0.5 | 9 | √ | 材料 | 必选 | ||
S010018 | 社会实践 | 0.5 | 9 | √ | 材料 | |||||
S150003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 | 18 | √ | 政治 | |||||
选 修 课 |
S120002 | 第二外国语(日语) | 3 | 108 | 3 | 外语 | ||||
S120004 | 第二外国语(法语) | 3 | 108 | 3 | 外语 | |||||
S140001 | 体育 | 1 | 18 | 2 | 体育部 | |||||
S520001 | 现代信息利用 | 1 | 18 | 2 | 图书馆 | |||||
S010064 | 生物无机化学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65 | 生物化学分析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66 | 生物有机化学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67 | 化学与生物传感器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69 | 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04 | 化学反应机理导论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75 | 化学计量学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70 | 环境分析化学 | 2 | 36 | √ | 材料 | |||||
S010102 | 分离与富集 | 2 | 36 | √ | 材料 | |||||
S010103 | 无机功能材料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73 | 配位化学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74 | 绿色化学 | 2 | 36 | √ | 材料 | |||||
S010104 | 功能高分子 | 2 | 36 | √ | 材料 | |||||
S010105 | 高分子改性技术 | 2 | 36 | √ | 材料 | |||||
S010106 | 超分子化学 | 2 | 36 | √ | 材料 | |||||
S010107 | 不对称合成 | 2 | 36 | √ | 材料 | |||||
S010108 | 催化化学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76 | 应用电化学 | 2 | 36 | √ | 材料 | |||||
S010109 | 化学学科进展 | 2 | 36 | √ | 材料 | |||||
必修环节 | S010051 | 文献阅读 | 1 | 18 | √ | 导师 | ||||
S010052 | 教学实践 | 2 | 36 | √ | 责任教师 | |||||
S010053 | 学术活动 | 1 | 18 | √ | 教研室 | |||||
跨学科本科生或专科生补修课程 | 无机化学 | 补修课程由导师决定 | ||||||||
分析化学 | ||||||||||
有机化学 | ||||||||||
物理化学 | ||||||||||
仪器分析 | ||||||||||
高分子化学 | ||||||||||
高分子物理 |
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系的介绍
化学系现有教职员工50余人,下设基础化学教研室、化学工程教研室两个专业教研室,与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一起承担全校所有专业的基础化学课程教学以及应用化学和能源化学工程两个专业的本科教学工作,负责化学和化工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的教学工作,与学科与科研工作办公室、教学办及学办等部门一起协调开展学科建设、专业认证及评估工作。现化学系主任:张亚萍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培养方案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0817)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化学领域高层次人才,使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科学素养,身心健康。要求本学科研究生具有扎实的化学工程与技术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新进展与发展动向,具有较强的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取得具有学术意义或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从事化学工程与技术相关的教学、科研、技术开发、生产及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学制和学习年限
硕士生的学制为三年,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对于少数学业特别优秀的硕士生,经全面考核,申请批准后,可适当缩短学习年限,但在校期间(从取得注册学籍起)不得少于2年。因各种原因在规定学制时间内不能完成学业者,可以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延期),硕士生延期期限原则上最长2年。
三、培养方式
1.政治理论学习与时事教育、思想教育相结合。硕士生除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外,还应参加形势、时事和政策学习以及遵纪守法的教育,参加一定的公益和集体劳动。
2.硕士生采取系统的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并重的培养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完成一定学分的课程学习,包括跨学科课程的学习,系统掌握所在学科领域的理论和方法,拓宽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学习时间一般在一年内完成,论文工作时间不得少于一年。
3.硕士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需要时可配备一名副导师。采用以指导教师为主、指导教师与指导小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研究生应参加所属教研室的有关活动。因材施教,提高研究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研究方向
01应用化学;02化学工程;03生物化工
五、课程学习和要求
硕士生的学分由课程学习学分与必选环节学分两部分组成,具体组成见下表:
总学分 | 课程学习学分≥29 | 必选环节学分=4 | |||
必修课 | 选修课 | 文献阅读 | 教学实践 | 学术活动 | |
≥33 | ≥21 | ≥8 | 1 | 2 | 1 |
硕士生的培养是一个独立完整的学习阶段,必须贯彻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并重的培养原则。课程设置指导思想是拓宽学生知识面,加强其基础理论和适应能力的培养,并贯彻“按一级学科招生,按一级学科培养”的原则。
硕士课程分为学位课和选修课。
(1)学位课程含公共学位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学位课。(≥21学分)
① 公共学位课(6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
第一外国语(4学分)
② 学科基础课(≥7学分)
③ 专业学位课(≥8学分)
(2)选修课程为必选课程和选修课程(≥8学分)
① 入学教育:0.5学分,必选课程,含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
② 社会实践:0.5学分,必选课程。
③ 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必选课程。
④ 相关学科选修课程:导师根据学科研究方向指定学生要选的课程。选修课程应不少于3门或6学分。
(3) 第二外国语为选修课,语种有日语和法语。若选修第二外国语,课内学时不得少于72学时,计3学分。
(4) 补修课程
跨学科录取的本科毕业生是否需要补修本学科大学本科核心课程以及补修方式,由各学院确定并具体负责。
凡以专科毕业生学历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6门本学科大学本科核心课程(入学考试已合格的课程可不再补修)。
补修课只记成绩,不记入研究生阶段的总学分。
2.必选环节
必选环节包括教学实践2学分、文献阅读1学分和学术活动1学分。
硕士生应参加一定的教学实践,巩固和深化在本科阶段所学知识,并使他们在教学上得到一定锻炼。教学实践内容可以是主讲、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主持课堂讨论、指导实验、指导课程设计、辅助指导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直接面向学生的教学工作。其总工作量应不少于40当量学时。具体时间安排可以集中,也可以分散。计2学分。完成者应写出书面总结,由责任教师写出评语并评定成绩。
文献阅读是指硕士生在学位论文开题之前,须阅读本学科前沿近期的国内外文献50篇以上并写出4000字以上的文献综述报告,完成后给予1学分。
学术活动是为了拓宽硕士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而设置的。规定硕士生在答辩前,至少参加8次学术报告和作1次学术报告(开题报告除外)。要求在参加每次报告后完成一篇心得体会,心得体会交相关教研室,由教研室给予考核认定,硕士生只有得到8次合格认定和作了1次学术报告后,方可修得该学分。
3.学时学分标准
硕士的第一外国语课程,每24学时计1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学科基础课、专业学位课、选修课,每18学时计1学分。
六、个人培养计划、课程学习及考核
硕士生个人培养计划应在入学后一个月内全部制定好。培养计划应根据各学科的培养方案基本要求,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个人特长来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应由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教研室负责审查同意后报学院备案。硕士生课程学习按培养计划执行。硕士生的日常课程教学按照《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规定》的要求执行,课程免修免考按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硕士生课程学习结束后的考核按照《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课程考核及成绩管理办法》的要求执行。学位课必须进行考试,选修课可采取考试或考查的方式进行考核。学位课考试原则上应闭卷考试,如任课教师认为有必要采取开卷考试或论文考核的方式进行考核,需提出申请,经开课学院教学科研办、主管院领导审核,报研究生部批准后方可进行。
中期筛选考核是对研究生课程学习阶段的全面审核。在硕士学位(毕业)论文工作开题报告结束后一周内,各学院应组织专人对学生进行中期筛选考核,具体的考核工作按照《西南科技大学关于研究生中期筛选考核的暂行规定(修订)》执行。
七、科研工作
科研工作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硕士生培养质量有决定性影响,应予以高度重视。有条件的专业或导师可根据课题情况,尽早地让学生参与进来或从事一定的科研工作。
硕士生在校期间应根据《西南科技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应完成科研成果的规定》的要求完成相应的科研成果(各培养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但不得低于此要求),并在申请学位(毕业)论文答辩前提供证明材料。科研成果是学术论文的,必须提供已见刊论文;科研成果是专著的,必须是已正式出版的;科研成果获地厅级及以上奖励的,必须提供获奖证书;科研成果是国家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的,必须提供专利证书。
八、学位(毕业)论文工作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毕业)论文。硕士学位(毕业)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新见解,使硕士生受到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培训硕士生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为了保证学位(毕业)论文质量,对论文工作应加强过程管理,严格执行开题报告、论文工作中期检查、预答辩和答辩制度。
硕士生入学后应在导师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学科现状和动向,尽早确定课题方向,制订论文工作计划,完成学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学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按照《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实施办法》的要求执行。
在硕士学位(毕业)论文工作的中期(一般是第五学期末),各学院应组织考查小组(3~5名副教授职称以上教师组成)对硕士生的综合能力、论文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工作态度和精力投入等进行全面考查。每个学生应做一次论文工作中期检查报告。论文工作中期检查报告需邀请5 名以上教授职称的同行专家(尽可能是博士生导师),对论文工作的主要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创新性等进行评议,广泛听取意见。交叉学科的论文工作的总结报告应聘请相关学科至少两位专家参加。通过中期检查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工作。
预答辩是研究生在学位(毕业)论文定稿之后、在正式答辩之前,向导师答辩组汇报论文,由答辩组审查、评议其学位论文可否提交正式答辩的一项答辩制度。设立预答辩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导师组集体会诊的方式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审查,发现问题,查找缺陷,提出改进意见,并决定可否提交正式答辩,从而保证论文写作和论文答辩的质量。预答辩工作按照《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规定(试行)》的要求执行。
学位(毕业)论文的学术不端检测、送审评阅及答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西南科技大学授予学位工作细则》、《西南科技大学关于涉密研究生论文写作、定密、制作、答辩、归档管理的规定》、《西南科技大学“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及检测结果使用管理办法(试行)》、《西南科技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的暂行规定》的要求进行。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硕士生在规定的年限内,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学位课加权平均成绩不低于75分)且取得相应学分,完成科研成果、学位(毕业)论文答辩通过,准予毕业,并发给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获得毕业资格的硕士生,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颁发》、《西南科技大学授予学位工作条例》、《西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办法》、《西南科技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应完成科研成果的规定》对获得硕士学位的有关规定,无违规违纪行为,经研究生本人申请、所在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表决通过后可获得硕士学位,并颁发硕士学位证书。
十、课程设置一览表(见附表)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0817)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一览表
研究方向 | 01应用化学;02化学工程;03生物化工 | |||||||||
类别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学期 | 开课学院 | 备注 | |||
1 | 2 | 3 | ||||||||
学位课 | 公共课 | S120001 | 第一外国语 | 4 | 96 | √ | √ | 外语 | ||
S150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2 | 36 | √ | 政治 | |||||
学科基础课 | S010054 | 化学工程与技术研究方法 | 1 | 18 | √ | 材料 | ||||
S010055 | 化学反应工程与反应器 | 3 | 54 | √ | 材料 | |||||
S130005 | 数理方程与特殊函数 | 3 | 54 | √ | 理学 | |||||
专 业 学 位 课 |
S010056 | 高等无机化学 | 3 | 54 | √ | 材料 | 01必修 | |||
S010057 | 高等有机化学 | 3 | 54 | √ | 材料 | |||||
S210001 |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 | 3 | 54 | √ | ||||||
S010058 | 化工热力学 | 3 | 54 | √ | 材料 | 02必修 | ||||
S010059 | 化工传递过程 | 2.5 | 45 | √ | 材料 | |||||
S010060 | 化工过程与控制 | 2.5 | 45 | √ | 材料 | |||||
S010058 | 化工热力学 | 3 | 54 | √ | 材料 | 03必修 | ||||
S010062 | 膜科学与技术 | 2.5 | 45 | √ | 材料 | |||||
S010063 | 生物化工 | 2.5 | 45 | √ | 材料 | |||||
选修课 |
必 选 课 |
S010017 | 入学教育 | 0.5 | 9 | √ | 材料 | 必选 | ||
S010018 | 社会实践 | 0.5 | 9 | √ | 材料 | |||||
S150003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 | 18 | √ | 政治 | |||||
选 修 课 |
S120002 | 第二外国语(日语) | 3 | 108 | 3 | 外语 | ||||
S120004 | 第二外国语(法语) | 3 | 108 | 3 | 外语 | |||||
S140001 | 体育 | 1 | 18 | 2 | 体育部 | |||||
S520001 | 现代信息利用 | 1 | 18 | 2 | 图书馆 | |||||
S010064 | 生物无机化学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65 | 生物化学分析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66 | 生物有机化学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67 | 化学与生物传感器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68 | 有机合成 | 3 | 36 | √ | 材料 | |||||
S010069 | 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70 | 环境分析化学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71 | 新型功能材料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72 | 无机材料化学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73 | 配位化学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74 | 绿色化学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75 | 化学计量学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76 | 应用电化学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12 | 表面化学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78 | 现代分离技术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79 | 纳米材料技术与应用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80 | 化学建材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81 | 清洁能源与技术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82 | 化工技术经济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83 | 精细化工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84 | 化工计算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85 | 化工安全技术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86 | Auto CAD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87 |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进展 | 2 | 36 | √ | 材料 | |||||
必修环节 | S010051 | 文献阅读 | 1 | 18 | √ | 导师 | ||||
S010052 | 教学实践 | 2 | 36 | √ | 责任教师 | |||||
S010053 | 学术活动 | 1 | 18 | √ | 教研室 | |||||
跨学科本科生或专科生补修课程 | 无机化学 | 补修课程由导师决定 | ||||||||
分析化学 | ||||||||||
有机化学 | ||||||||||
物理化学 | ||||||||||
仪器分析 | ||||||||||
化工原理 | ||||||||||
生物化学 |
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58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94人。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省部级以上专家33人次。学院依托四川省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四川省化学与分析测试实验教学中心、四川省非金属复合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生物质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教学科学研究平台,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近三年来,承担完成各类科研项目291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440余篇,取得授权专利106项。
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0805)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高层次人才,使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科学素养,身心健康。要求本学科研究生具有扎实的材料科学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新进展与发展动向,掌握材料制备的工艺技术、分析手段及评价方法,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中局部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在本领域从事科研及教学工作的能力。
二、学制和学习年限
硕士生的学制为三年,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对于少数学业特别优秀的硕士生,经全面考核,申请批准后,可适当缩短学习年限,但在校期间(取得国家注册学籍后)不得少于2年;因各种原因在规定学制时间内不能完成学业者,可以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延期),硕士生延期期限原则上最长2年。
三、培养方式
1.政治理论学习与时事教育、思想教育相结合。硕士生除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外,还应参加形势、时事和政策学习以及遵纪守法的教育,参加一定的公益和集体劳动。
2.硕士生采取系统的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并重的培养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完成一定学分的课程学习,包括跨学科课程的学习,系统掌握所在学科领域的理论和方法,拓宽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学习时间一般在一年内完成,论文工作时间不得少于一年。
3.硕士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需要时可配备一名副导师。采用以指导教师为主、指导教师与指导小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研究生应参加所属教研室的有关活动。因材施教,提高研究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研究方向
01 无机非金属材料 02高分子材料 03功能材料 04 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 05 金属材料
五、课程学习和要求
硕士生的学分由课程学习学分与必选环节学分两部分组成,具体组成见下表:
总学分 | 课程学习学分≥26 | 必选环节学分=4 | |||
必修课 | 选修课 | 文献阅读 | 教学实践 | 学术活动 | |
≥30 | ≥18 | ≥8 | 1 | 2 | 1 |
(1)必修课程含公共学位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学位课。(≥18学分)
①公共学位课(6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
第一外国语(4学分)
②学科基础课(5学分)
③专业学位课(7学分)
(2)选修课程为必选课程和选修课程(≥8学分)
①入学教育:0.5学分,必选课程。内容包括:学校、学院、专业介绍;研究生学术道德教等。
②社会实践:0.5学分,必选课程。
③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必选课程。
④相关学科选修课程:导师根据学科研究方向指定学生要选的课程。选修课程应不少于3门或6学分。某一方向的专业学位课可作为其他方向的选修课。
(3)第二外国语为选修课,语种有日语和法语。若选修第二外国语,课内学时不得少于72学时,计3学分。
(4)补修课程
跨学科录取的本科毕业生需要补修本学科大学本科核心课程。补修课只记成绩,不记入研究生阶段的总学分。
2.必选环节
必选环节包括教学实践2学分、文献阅读1学分和学术活动1学分。
硕士生应参加一定的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内容可以是主讲、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主持课堂讨论、指导实验、指导课程设计、辅助指导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直接面向学生的教学工作。其总工作量应不少于40当量学时,计2学分。完成者应写出书面总结,由责任教师写出评语并评定成绩。
文献阅读是指硕士生在学位论文开题之前,须阅读本学科前沿近期的国内外文献50篇以上并写出4000字以上的文献综述报告,完成后给予1学分。
学术活动是硕士生在答辩前必须完成的环节,内容为参加8次以上的学术报告和作1次学术报告(开题报告除外)。要求在参加每次报告后完成一篇心得体会,心得体会交由导师给予考核认定,硕士生只有得到8次合格认定和作了1次学术报告后,方可修得该学分。
3.学时学分标准
硕士的第一外国语课程,每24学时计1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学科基础课、专业学位课、选修课,每18学时计1学分。
六、个人培养计划、课程学习及考核
硕士生个人培养计划应在入学后一个月内全部制定好。培养计划应根据各学科的培养方案基本要求,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个人特长来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应由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教研室负责审查同意后报学院备案。硕士生课程学习按培养计划执行。硕士生的日常课程教学按照《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规定》的要求执行,课程免修免考按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硕士生课程学习结束后的考核按照《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课程考核及成绩管理办法》的要求执行。学位课必须进行考试,选修课可采取考试或考查的方式进行考核。学位课考试原则上应闭卷考试,如任课教师认为有必要采取开卷考试或论文考核的方式进行考核,需提出申请,经开课学院教学科研办、主管院领导审核,报研究生部批准后方可进行。
中期筛选考核是对研究生课程学习阶段的全面审核。在硕士学位(毕业)论文工作开题报告结束后一周内,各学院应组织专人对学生进行中期筛选考核,具体按照《西南科技大学关于研究生中期筛选考核的暂行规定(修订)》执行。
七、科研工作
科研工作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硕士生培养质量有决定性影响,应予以高度重视。有条件的专业或导师可根据课题情况,尽早地让学生参与进来或从事一定的科研工作。
硕士生在校期间应根据《西南科技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应完成科研成果的规定》的要求完成相应的科研成果(各培养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但不得低于此要求),并在申请学位(毕业)论文答辩前提供证明材料。科研成果是学术论文的,必须提供已见刊论文;科研成果是专著的,必须是已正式出版的;科研成果获地厅级及以上奖励的,必须提供获奖证书;科研成果是国家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的,必须提供专利证书。
八、学位(毕业)论文工作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毕业)论文。硕士学位(毕业)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新见解,使硕士生受到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培训硕士生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为了保证学位(毕业)论文质量,对论文工作严格管理,严格执行开题报告、论文工作中期检查、预答辩和答辩制度。
硕士生入学后应在导师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学科现状和动向,尽早确定课题方向,制订论文工作计划,完成学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学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按照《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实施办法》的要求执行。
在硕士学位(毕业)论文工作的中期(一般是第五学期末),各学院应组织考查小组(3~5 名副教授职称以上教师组成)对硕士生的综合能力、论文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工作态度和精力投入等进行全面考查。每个学生应做一次论文工作中期检查报告。考查小组对论文工作的主要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创新性等进行评议,现场给出评定意见。通过中期检查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工作。
预答辩是研究生在学位(毕业)论文定稿之后、在正式答辩之前,向导师答辩组汇报论文,由答辩组审查、评议其学位论文可否提交正式答辩的一项答辩制度。设立预答辩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导师组集体会诊的方式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审查,发现问题,查找缺陷,提出改进意见,并决定可否提交正式答辩,从而保证论文写作和论文答辩的质量。预答辩工作按照《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规定(试行)》的要求执行。
学位(毕业)论文的学术不端检测、送审评阅及答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西南科技大学授予学位工作细则》、《西南科技大学关于涉密研究生论文写作、定密、制作、答辩、归档管理的规定》、《西南科技大学“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及检测结果使用管理办法(试行)》、《西南科技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的暂行规定》的要求进行。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硕士生在规定的年限内,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学位课加权平均成绩不低于75分)且取得相应学分,完成科研成果、学位(毕业)论文答辩通过,准予毕业,并发给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获得毕业资格的硕士生,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颁发》、《西南科技大学授予学位工作条例》、《西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办法》、《西南科技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应完成科研成果的规定》对获得硕士学位的有关规定,无违规违纪行为,经研究生本人申请、所在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表决通过后可获得硕士学位,并颁发硕士学位证书。
十、课程设置一览表(见附表)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0805)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一览表
研究方向 | 01 无机非金属材料;02高分子材料;03功能材料;04 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05 金属材料 | |||||||||
类别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学期 | 开课学院 | 备注 | |||
1 | 2 | 3 | ||||||||
学位课 | 公共课 | S120001 | 第一外国语 | 4 | 96 | √ | √ | 外语 | ||
S150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2 | 36 | √ | 政治 | |||||
学科基 础课 |
S010001 | 材料研究方法 | 2 | 36 | √ | 材料 | ||||
S130005 | 数理方程与特殊函数 | 3 | 54 | √ | 理学 | |||||
专 业 学 位 课 |
S010002 | 高等材料力学 | 3 | 54 | √ | 材料 | 01必修 | |||
S010003 | 建筑材料结构与性能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08 | 材料化学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05 | 高聚物结构与性能 | 3 | 54 | √ | 材料 | 02必修 | ||||
S010006 | 高聚物流变学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07 | 高等高分子化学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11 | 高等固体物理 | 3 | 54 | √ | 材料 | 03必修 | ||||
S010009 | 材料表面与界面物理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10 | 功能材料基础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11 | 高等固体物理 | 3 | 54 | √ | 材料 | 04必修 | ||||
S010012 | 表面化学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13 | 纳米材料制备技术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11 | 高等固体物理 | 3 | 54 | √ | 材料 | 05必修 | ||||
S010012 | 表面化学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08 | 材料化学 | 2 | 36 | √ | 材料 | |||||
选修课 |
必 选 课 |
S010017 | 入学教育 | 0.5 | 9 | √ | 材料 | 必选 | ||
S010018 | 社会实践 | 0.5 | 9 | √ | 材料 | |||||
S150003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 | 18 | √ | 政治 | |||||
选 修 课 |
S120002 | 第二外国语(日语) | 3 | 108 | √ | 外语 | ||||
S120003 | 第二外国语(俄语) | 3 | 108 | √ | 外语 | |||||
S120004 | 第二外国语(法语) | 3 | 108 | √ | 外语 | |||||
S1400001 | 体育 | 1 | 18 | √ | 体育部 | |||||
S520001 | 现代信息利用 | 1 | 18 | √ | 图书馆 | |||||
S210001 |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 | 2 | 36 | √ | 分析中心 | |||||
S010019 | 材料合成与制备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20 | 波谱学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21 | 高技术新材料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22 | 表面工程技术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23 | 特种陶瓷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24 | 材料热力学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25 | 建筑材料物理化学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26 | 水泥基材料外加剂技术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27 | 矿物材料学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28 | 环境友好材料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29 | 高性能混凝土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30 | 水泥基材料学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31 | 材料成型及加工技术 | 1 | 18 | √ | 材料 | |||||
S010032 | 特种高分子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33 | 现代有机合成 | 2 | 36 | √ | 材料 | |||||
S010110 | 高聚物复合与加工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35 | 高分子科学进展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36 | 高分子分析测试技术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37 | 生物材料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38 | 高等量子力学 | 3 | 54 | √ | 材料 | |||||
S010039 | 薄膜材料物理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40 | 新型功能材料及制备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41 | 无机电子材料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42 | 磁性材料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43 | 纳米材料测试与表征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44 | 纳米结构与器件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45 | 纳米复合材料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46 | 微机械系统 | 1.5 | 27 | √ | 材料 | |||||
S010047 | 碳纳米材料 | 1 | 18 | √ | 材料 | |||||
S010048 | 物理冶金基础与金属强化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49 | 金属基复合材料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50 | 金属物理性能 | 2 | 36 | √ | 材料 | |||||
必修环节 |
S010051 | 文献阅读 | 1 | 18 | √ | 导师 | ||||
S010052 | 教学实践 | 2 | 36 | √ | 责任教师 | |||||
S010053 | 学术活动 | 1 | 18 | √ | 教研室 | |||||
跨学科本科生补修课程 | 无机及分析化学 | 4 | 72 | √ | 材料 | |||||
物理化学 | 3 | 54 | √ | 材料 | ||||||
材料科学基础 | 3 | 54 | √ | 材料 | ||||||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 | 2 | 36 | √ | 分析中心 | ||||||
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联系方式
|电话(传真):0816-2419201 邮编:621010
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介绍
材料科学与工程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及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先进建筑材料为主,突出学科交叉发展的多样性融合互补特征,发展核废物处理/处置材料、含能材料、电磁功能材料、特种高分子材料等特色研究方向,形成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和高分子材料工程四个稳定且相互支撑的特色鲜明学科方向。专任教师队伍64人,含博士研究生导师7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7人。其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47人,占73.4%。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3人,占82.8%。
近五年,共培养硕士生 213 人;承担各类项目 160 项;科研合同经费近 1.0 亿元,财务到账经费 5700 余万元;发表 SCI、EI 收录论文 350 篇;出版学术专著 6 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奖 14 项、授权发明专利 45 项。
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西南科技大学
- 招生年份:2019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国防科技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5]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全日制) | |
招生人数: | 1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或 202|俄语 或 203|日语 ③302|数学二 ④817|火工品设计原理 |
|
备 注: |
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学科介绍
2003年与2006年分别获得分析化学与无机化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得化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是学校材料、环境、生物、农业、国防、能源等学科的支撑学科。以创造新物质、新结构、新材料为目标开展工作,形成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四个稳定学科方向。专任教师队伍37人,含硕士研究生导师19人。其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28人,占75.7%。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9人,占78.4%。
近五年,共培养硕士研究生175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防科工局、国家工信部批准项目60余项,科研总经费达1600万元;发表SCI、EI收录论文18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奖二项。
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院校
基本信息
专业介绍
专业点分布
专业院校排名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03 | 清华大学 | A+ |
2 | 1000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A+ |
3 | 10497 | 武汉理工大学 | A+ |
4 | 10008 | 北京科技大学 | A |
5 | 10213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A |
6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学 | A |
7 | 10335 | 浙江大学 | A |
8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A |
9 | 10007 | 北京理工大学 | A- |
10 | 10010 | 北京化工大学 | A- |
11 | 10056 | 天津大学 | A- |
12 | 10145 | 东北大学 | A- |
13 | 10358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A- |
14 | 10533 | 中南大学 | A- |
15 | 10561 | 华南理工大学 | A- |
16 | 10610 | 四川大学 | A- |
17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A- |
18 | 10005 | 北京工业大学 | B+ |
19 | 10141 | 大连理工大学 | B+ |
20 | 10183 | 吉林大学 | B+ |
21 | 10216 | 燕山大学 | B+ |
22 | 10246 | 复旦大学 | B+ |
23 | 10247 | 同济大学 | B+ |
24 | 10251 | 华东理工大学 | B+ |
25 | 10255 | 东华大学 | B+ |
26 | 10280 | 上海大学 | B+ |
27 | 10284 | 南京大学 | B+ |
28 | 10285 | 苏州大学 | B+ |
29 | 10291 | 南京工业大学 | B+ |
30 | 10422 | 山东大学 | B+ |
31 | 10459 | 郑州大学 | B+ |
32 | 10487 | 华中科技大学 | B+ |
33 | 10611 | 重庆大学 | B+ |
34 | 90002 | 国防科技大学 | B+ |
35 | 10055 | 南开大学 | B |
36 | 10080 | 河北工业大学 | B |
37 | 10217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B |
38 | 10286 | 东南大学 | B |
39 | 1028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B |
40 | 10288 | 南京理工大学 | B |
41 | 10299 | 江苏大学 | B |
42 | 10359 | 合肥工业大学 | B |
43 | 10384 | 厦门大学 | B |
44 | 10488 | 武汉科技大学 | B |
45 | 10530 | 湘潭大学 | B |
46 | 10532 | 湖南大学 | B |
47 | 10558 | 中山大学 | B |
48 | 10613 | 西南交通大学 | B |
49 | 10614 | 电子科技大学 | B |
50 | 10674 | 昆明理工大学 | B |
51 | 10700 | 西安理工大学 | B |
52 | 10703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B |
53 | 10058 | 天津工业大学 | B- |
54 | 10060 | 天津理工大学 | B- |
55 | 10110 | 中北大学 | B- |
56 | 10112 | 太原理工大学 | B- |
57 | 10142 | 沈阳工业大学 | B- |
58 | 10289 | 江苏科技大学 | B- |
59 | 10403 | 南昌大学 | B- |
60 | 10426 | 青岛科技大学 | B- |
61 | 10427 | 济南大学 | B- |
62 | 10464 | 河南科技大学 | B- |
63 | 10486 | 武汉大学 | B- |
64 | 10491 | 中国地质大学 | B- |
65 | 10708 | 陕西科技大学 | B- |
66 | 10731 | 兰州理工大学 | B- |
67 | 11414 | 中国石油大学 | B- |
68 | 11845 | 广东工业大学 | B- |
69 | 10109 | 太原科技大学 | C+ |
70 | 10150 | 大连交通大学 | C+ |
71 | 10186 | 长春理工大学 | C+ |
72 | 10190 | 长春工业大学 | C+ |
73 | 10214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C+ |
74 | 10337 | 浙江工业大学 | C+ |
75 | 10360 | 安徽工业大学 | C+ |
76 | 10385 | 华侨大学 | C+ |
77 | 10386 | 福州大学 | C+ |
78 | 10408 | 景德镇陶瓷大学 | C+ |
79 | 10490 | 武汉工程大学 | C+ |
80 | 10512 | 湖北大学 | C+ |
81 | 10619 | 西南科技大学 | C+ |
82 | 10657 | 贵州大学 | C+ |
83 | 10701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C+ |
84 | 10702 | 西安工业大学 | C+ |
85 | 10730 | 兰州大学 | C+ |
86 | 11065 | 青岛大学 | C+ |
87 | 10004 | 北京交通大学 | C |
88 | 10079 | 华北电力大学 | C |
89 | 10128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C |
90 | 10222 | 佳木斯大学 | C |
91 | 10290 | 中国矿业大学 | C |
92 | 10292 | 常州大学 | C |
93 | 10294 | 河海大学 | C |
94 | 10295 | 江南大学 | C |
95 | 10338 | 浙江理工大学 | C |
96 | 10356 | 中国计量大学 | C |
97 | 10357 | 安徽大学 | C |
98 | 10406 | 南昌航空大学 | C |
99 | 10423 | 中国海洋大学 | C |
100 | 10589 | 海南大学 | C |
101 | 10590 | 深圳大学 | C |
102 | 10595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C |
103 | 10596 | 桂林理工大学 | C |
104 | 10615 | 西南石油大学 | C |
105 | 10015 | 北京印刷学院 | C- |
106 | 10081 | 华北理工大学 | C- |
107 | 10144 | 沈阳理工大学 | C- |
108 | 10146 | 辽宁科技大学 | C- |
109 | 10149 | 沈阳化工大学 | C- |
110 | 10153 | 沈阳建筑大学 | C- |
111 | 10407 | 江西理工大学 | C- |
112 | 10424 | 山东科技大学 | C- |
113 | 10460 | 河南理工大学 | C- |
114 | 10500 | 湖北工业大学 | C- |
115 | 10559 | 暨南大学 | C- |
116 | 10593 | 广西大学 | C- |
117 | 10710 | 长安大学 | C- |
118 | 10856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C- |
119 | 10878 | 安徽建筑大学 | C- |
120 | 11035 | 沈阳大学 | C- |
121 | 11660 | 重庆理工大学 | C- |
122 | 90038 | 海军工程大学 | C- |
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院校
基本信息
专业介绍
专业点分布
专业院校排名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03 | 清华大学 | A+ |
2 | 1000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A+ |
3 | 10497 | 武汉理工大学 | A+ |
4 | 10008 | 北京科技大学 | A |
5 | 10213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A |
6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学 | A |
7 | 10335 | 浙江大学 | A |
8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A |
9 | 10007 | 北京理工大学 | A- |
10 | 10010 | 北京化工大学 | A- |
11 | 10056 | 天津大学 | A- |
12 | 10145 | 东北大学 | A- |
13 | 10358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A- |
14 | 10533 | 中南大学 | A- |
15 | 10561 | 华南理工大学 | A- |
16 | 10610 | 四川大学 | A- |
17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A- |
18 | 10005 | 北京工业大学 | B+ |
19 | 10141 | 大连理工大学 | B+ |
20 | 10183 | 吉林大学 | B+ |
21 | 10216 | 燕山大学 | B+ |
22 | 10246 | 复旦大学 | B+ |
23 | 10247 | 同济大学 | B+ |
24 | 10251 | 华东理工大学 | B+ |
25 | 10255 | 东华大学 | B+ |
26 | 10280 | 上海大学 | B+ |
27 | 10284 | 南京大学 | B+ |
28 | 10285 | 苏州大学 | B+ |
29 | 10291 | 南京工业大学 | B+ |
30 | 10422 | 山东大学 | B+ |
31 | 10459 | 郑州大学 | B+ |
32 | 10487 | 华中科技大学 | B+ |
33 | 10611 | 重庆大学 | B+ |
34 | 90002 | 国防科技大学 | B+ |
35 | 10055 | 南开大学 | B |
36 | 10080 | 河北工业大学 | B |
37 | 10217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B |
38 | 10286 | 东南大学 | B |
39 | 1028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B |
40 | 10288 | 南京理工大学 | B |
41 | 10299 | 江苏大学 | B |
42 | 10359 | 合肥工业大学 | B |
43 | 10384 | 厦门大学 | B |
44 | 10488 | 武汉科技大学 | B |
45 | 10530 | 湘潭大学 | B |
46 | 10532 | 湖南大学 | B |
47 | 10558 | 中山大学 | B |
48 | 10613 | 西南交通大学 | B |
49 | 10614 | 电子科技大学 | B |
50 | 10674 | 昆明理工大学 | B |
51 | 10700 | 西安理工大学 | B |
52 | 10703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B |
53 | 10058 | 天津工业大学 | B- |
54 | 10060 | 天津理工大学 | B- |
55 | 10110 | 中北大学 | B- |
56 | 10112 | 太原理工大学 | B- |
57 | 10142 | 沈阳工业大学 | B- |
58 | 10289 | 江苏科技大学 | B- |
59 | 10403 | 南昌大学 | B- |
60 | 10426 | 青岛科技大学 | B- |
61 | 10427 | 济南大学 | B- |
62 | 10464 | 河南科技大学 | B- |
63 | 10486 | 武汉大学 | B- |
64 | 10491 | 中国地质大学 | B- |
65 | 10708 | 陕西科技大学 | B- |
66 | 10731 | 兰州理工大学 | B- |
67 | 11414 | 中国石油大学 | B- |
68 | 11845 | 广东工业大学 | B- |
69 | 10109 | 太原科技大学 | C+ |
70 | 10150 | 大连交通大学 | C+ |
71 | 10186 | 长春理工大学 | C+ |
72 | 10190 | 长春工业大学 | C+ |
73 | 10214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C+ |
74 | 10337 | 浙江工业大学 | C+ |
75 | 10360 | 安徽工业大学 | C+ |
76 | 10385 | 华侨大学 | C+ |
77 | 10386 | 福州大学 | C+ |
78 | 10408 | 景德镇陶瓷大学 | C+ |
79 | 10490 | 武汉工程大学 | C+ |
80 | 10512 | 湖北大学 | C+ |
81 | 10619 | 西南科技大学 | C+ |
82 | 10657 | 贵州大学 | C+ |
83 | 10701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C+ |
84 | 10702 | 西安工业大学 | C+ |
85 | 10730 | 兰州大学 | C+ |
86 | 11065 | 青岛大学 | C+ |
87 | 10004 | 北京交通大学 | C |
88 | 10079 | 华北电力大学 | C |
89 | 10128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C |
90 | 10222 | 佳木斯大学 | C |
91 | 10290 | 中国矿业大学 | C |
92 | 10292 | 常州大学 | C |
93 | 10294 | 河海大学 | C |
94 | 10295 | 江南大学 | C |
95 | 10338 | 浙江理工大学 | C |
96 | 10356 | 中国计量大学 | C |
97 | 10357 | 安徽大学 | C |
98 | 10406 | 南昌航空大学 | C |
99 | 10423 | 中国海洋大学 | C |
100 | 10589 | 海南大学 | C |
101 | 10590 | 深圳大学 | C |
102 | 10595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C |
103 | 10596 | 桂林理工大学 | C |
104 | 10615 | 西南石油大学 | C |
105 | 10015 | 北京印刷学院 | C- |
106 | 10081 | 华北理工大学 | C- |
107 | 10144 | 沈阳理工大学 | C- |
108 | 10146 | 辽宁科技大学 | C- |
109 | 10149 | 沈阳化工大学 | C- |
110 | 10153 | 沈阳建筑大学 | C- |
111 | 10407 | 江西理工大学 | C- |
112 | 10424 | 山东科技大学 | C- |
113 | 10460 | 河南理工大学 | C- |
114 | 10500 | 湖北工业大学 | C- |
115 | 10559 | 暨南大学 | C- |
116 | 10593 | 广西大学 | C- |
117 | 10710 | 长安大学 | C- |
118 | 10856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C- |
119 | 10878 | 安徽建筑大学 | C- |
120 | 11035 | 沈阳大学 | C- |
121 | 11660 | 重庆理工大学 | C- |
122 | 90038 | 海军工程大学 | C- |
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院校
基本信息
专业介绍
2016理学院 | |
---|---|
专业名称 | 0773J1 光电信息材料 |
研究方向 | (01)激光物理技术与非线性光学(02)激光功能材料的应用(03)半导体材料的合成与应用(04)分子反应动力学 |
初试考试科目 |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01)数学基础(921)光学(922)普通物理(电磁学、光学) |
专业院校排名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03 | 清华大学 | A+ |
2 | 1000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A+ |
3 | 10497 | 武汉理工大学 | A+ |
4 | 10008 | 北京科技大学 | A |
5 | 10213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A |
6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学 | A |
7 | 10335 | 浙江大学 | A |
8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A |
9 | 10007 | 北京理工大学 | A- |
10 | 10010 | 北京化工大学 | A- |
11 | 10056 | 天津大学 | A- |
12 | 10145 | 东北大学 | A- |
13 | 10358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A- |
14 | 10533 | 中南大学 | A- |
15 | 10561 | 华南理工大学 | A- |
16 | 10610 | 四川大学 | A- |
17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A- |
18 | 10005 | 北京工业大学 | B+ |
19 | 10141 | 大连理工大学 | B+ |
20 | 10183 | 吉林大学 | B+ |
21 | 10216 | 燕山大学 | B+ |
22 | 10246 | 复旦大学 | B+ |
23 | 10247 | 同济大学 | B+ |
24 | 10251 | 华东理工大学 | B+ |
25 | 10255 | 东华大学 | B+ |
26 | 10280 | 上海大学 | B+ |
27 | 10284 | 南京大学 | B+ |
28 | 10285 | 苏州大学 | B+ |
29 | 10291 | 南京工业大学 | B+ |
30 | 10422 | 山东大学 | B+ |
31 | 10459 | 郑州大学 | B+ |
32 | 10487 | 华中科技大学 | B+ |
33 | 10611 | 重庆大学 | B+ |
34 | 90002 | 国防科技大学 | B+ |
35 | 10055 | 南开大学 | B |
36 | 10080 | 河北工业大学 | B |
37 | 10217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B |
38 | 10286 | 东南大学 | B |
39 | 1028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B |
40 | 10288 | 南京理工大学 | B |
41 | 10299 | 江苏大学 | B |
42 | 10359 | 合肥工业大学 | B |
43 | 10384 | 厦门大学 | B |
44 | 10488 | 武汉科技大学 | B |
45 | 10530 | 湘潭大学 | B |
46 | 10532 | 湖南大学 | B |
47 | 10558 | 中山大学 | B |
48 | 10613 | 西南交通大学 | B |
49 | 10614 | 电子科技大学 | B |
50 | 10674 | 昆明理工大学 | B |
51 | 10700 | 西安理工大学 | B |
52 | 10703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B |
53 | 10058 | 天津工业大学 | B- |
54 | 10060 | 天津理工大学 | B- |
55 | 10110 | 中北大学 | B- |
56 | 10112 | 太原理工大学 | B- |
57 | 10142 | 沈阳工业大学 | B- |
58 | 10289 | 江苏科技大学 | B- |
59 | 10403 | 南昌大学 | B- |
60 | 10426 | 青岛科技大学 | B- |
61 | 10427 | 济南大学 | B- |
62 | 10464 | 河南科技大学 | B- |
63 | 10486 | 武汉大学 | B- |
64 | 10491 | 中国地质大学 | B- |
65 | 10708 | 陕西科技大学 | B- |
66 | 10731 | 兰州理工大学 | B- |
67 | 11414 | 中国石油大学 | B- |
68 | 11845 | 广东工业大学 | B- |
69 | 10109 | 太原科技大学 | C+ |
70 | 10150 | 大连交通大学 | C+ |
71 | 10186 | 长春理工大学 | C+ |
72 | 10190 | 长春工业大学 | C+ |
73 | 10214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C+ |
74 | 10337 | 浙江工业大学 | C+ |
75 | 10360 | 安徽工业大学 | C+ |
76 | 10385 | 华侨大学 | C+ |
77 | 10386 | 福州大学 | C+ |
78 | 10408 | 景德镇陶瓷大学 | C+ |
79 | 10490 | 武汉工程大学 | C+ |
80 | 10512 | 湖北大学 | C+ |
81 | 10619 | 西南科技大学 | C+ |
82 | 10657 | 贵州大学 | C+ |
83 | 10701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C+ |
84 | 10702 | 西安工业大学 | C+ |
85 | 10730 | 兰州大学 | C+ |
86 | 11065 | 青岛大学 | C+ |
87 | 10004 | 北京交通大学 | C |
88 | 10079 | 华北电力大学 | C |
89 | 10128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C |
90 | 10222 | 佳木斯大学 | C |
91 | 10290 | 中国矿业大学 | C |
92 | 10292 | 常州大学 | C |
93 | 10294 | 河海大学 | C |
94 | 10295 | 江南大学 | C |
95 | 10338 | 浙江理工大学 | C |
96 | 10356 | 中国计量大学 | C |
97 | 10357 | 安徽大学 | C |
98 | 10406 | 南昌航空大学 | C |
99 | 10423 | 中国海洋大学 | C |
100 | 10589 | 海南大学 | C |
101 | 10590 | 深圳大学 | C |
102 | 10595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C |
103 | 10596 | 桂林理工大学 | C |
104 | 10615 | 西南石油大学 | C |
105 | 10015 | 北京印刷学院 | C- |
106 | 10081 | 华北理工大学 | C- |
107 | 10144 | 沈阳理工大学 | C- |
108 | 10146 | 辽宁科技大学 | C- |
109 | 10149 | 沈阳化工大学 | C- |
110 | 10153 | 沈阳建筑大学 | C- |
111 | 10407 | 江西理工大学 | C- |
112 | 10424 | 山东科技大学 | C- |
113 | 10460 | 河南理工大学 | C- |
114 | 10500 | 湖北工业大学 | C- |
115 | 10559 | 暨南大学 | C- |
116 | 10593 | 广西大学 | C- |
117 | 10710 | 长安大学 | C- |
118 | 10856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C- |
119 | 10878 | 安徽建筑大学 | C- |
120 | 11035 | 沈阳大学 | C- |
121 | 11660 | 重庆理工大学 | C- |
122 | 90038 | 海军工程大学 | C- |
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考什么
系所代码 | 系所名称 | 学位类别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方向码 | 研究方向 | 考试科目 | 备注 |
050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含塑性研究院) | 招生规模177(学术型120、专业学位57),拟接收推免生115(以最终确认录取人数为准) | ||||||
050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含塑性研究院) | 学术型 | 080500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01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26材料加工基础或827材料科学基础或837高分子化学与高分子物理 | 理工科各专业均可以报考。 |
050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含塑性研究院) | 学术型 | 080500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02 | 材料学 | ||
050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含塑性研究院) | 学术型 | 080500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03 | 材料加工工程 | ||
050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含塑性研究院) | 学术型 | 080500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04 | 材料加工工程(塑性成形)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04材料力学或826材料加工基础或871塑性成形原理 | |
050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含塑性研究院) | 专业学位 | 085204 | 材料工程 | 01 | 不分研究方向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26材料加工基础或827材料科学基础 | |
050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含塑性研究院) | 专业学位 | 085204 | 材料工程 | 02 | 塑性成形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26材料加工基础或871塑性成形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