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大学电气工程考研论坛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温州大学考研分数线、温州大学报录比、温州大学考研群、温州大学学姐、温州大学考研真题、温州大学专业目录、温州大学排名、温州大学保研、温州大学公众号、温州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温州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报考温州大学电气工程研究生考试的同学在复习阶段会意识到自己的基础薄弱,时间不够用,寄期望于可以通过参加温州大学电气工程考研论坛的方式帮自己快速的掌握考试的重点。点击查看微信QQ群 http://m.okaoyan.com/qun.html【手机访问】
温州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温州大学
但是,让很多同学都比较纠结的是,要不要在备考过程中报一个辅导班?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辅导机构呢?针对这些问题,考研派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两条建议:
1. 考研是一项几百万人长跑,最终只有少部分可以到达终点的运动,我们不能选择本科院校、不能选择好的导师授课、不能让自己聪明到看一遍就会,那么,就需要利用一切该利用的资源,在起跑阶段,就超越很多人。
2. 考研辅导班和考研培训班也并非救世主,同学们在选择辅导班的时候,授课导师一定要是报考院校对应专业比较优秀的研究生,或者名师。自己也要足够努力,才能考上理想的学校。
关于温州大学电气工程考研辅培训班,目前包括考研机构开设的辅导班以及考研学校自行开设的辅导班。2007年前有很多学校的研究生录取考试,学校会开办一些考研专业课的辅导班,并有辅导班,这些辅导辅导非常好,因为都是参与出题或改卷老师们开的课,但后来国家不在允许研究生招生单位做任何相关的培训辅导,所以专业课考研辅导基本不在会更新,当然一些全国统考的科目还是会有些考研辅导机构会开设一些考研辅导班的培训课程,比如西医综合等等。
目前我国的温州大学电气工程考研培训以考研机构为主,时间上包括长期和短期,形式上有大班授课、小班授课以及一对一授课等不同形式,公共课和专业课均有课程(专业课限于热门专业),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进行选择上不上辅导班以及选择辅导班的何种方式。
学院 |
专业名称 |
初试参考书目 |
复试参考书目 |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 |
电路分析:
《电路分析基础》(第二版),史健芳、陈惠英、李凤莲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年 |
电子技术:
1.《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童诗白、华成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2.《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阎石主编,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
电气工程 [0808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温州大学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8]电气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电机与电器 0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03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04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
招生人数: |
25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2电路分析 复试科目:电子技术(含模拟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同等学力考生加试: ①单片机原理 ②信号与系统 |
备 注: |
|
0808 电气工程
电气工程一级学科201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设有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电机与电器、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等研究方向。
电气装备信息化专业有教授18人,副教授16人,博导4人,硕导31人,博士37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1人,浙江省"万人计划"1人、浙江省“QR”1人、浙江省工业电器产业集群首席专家1人。现有电气数字化设计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电气数字化设计技术浙江省工程实验室、机械工程用户侧光伏微网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低压电器智能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省低压电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低压电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浙江省智能电网用低压电器技术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浙江省海岸工程特种电源技术创新团队、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校重中之重学科和特色专业。在特种电源、智能电器、微电网等方面具有特色。近年来主持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发改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重大科技专项等40余项。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科研奖励4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被SCI、EI收录30余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0多项,实用专利40多项。
附一:主要研究方向情况
方向一、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主要研究电力电子技术在海港特种电源、分布式电能数字化调控和新能源装备的应用、电力电子器件开关特性检测技术、高效率光伏电池建模和制备。拥有浙江省海岸工程特种电源技术创新团队;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港口、船厂、海洋工程等;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等。建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机械工业用户侧光伏微网工程中心等科研平台。
方向二、电机与电器:
依托温州千亿级低压电器产业,探索电器智能化、智能低压配电系统、电器与系统可靠性设计;研究具备选择性保护、远程监控等功能的配电系统拓扑理论和组网方法;突破新能源接入、交直流混合分断、电器故障自诊断、电磁兼容等难题。入选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1支、工业电器产业集群首席科学家1人;承担国家级、省级重大专项、横向课题等近50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建有省级工程中心、创新服务平台、产业联盟等研发平台。
方向三、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开展学科交叉研究:智能化大功率低功耗高频集成电路优化设计、宽禁带半导体功率器件及高可靠性变换器设计、电气装备光电检测;电力系统信息采集、处理与高速光通信技术。研发了国际上首台商业化数字颜色测量系统(DigiEye),可为光谱分析仪器制造企业提供方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浙江省“QR”1人;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发表SCI、EI论文150余篇,2项成果被国际标准化组织采用。
方向四、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结合电力工业发展需要,通过将传感器、数字信号处理、载波通信、模式识别、模糊逻辑以及计算智能等技术集成创新,针对包含太阳能、风能发电的新能源微电网及其关键零部件的规划设计、运行监测、故障诊断、警报处理等方面进行理论与应用研究,不断提高微电网系统运行与控制的智能化水平。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1人,浙江省"万人计划"1人;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发表SCI、EI论文近100篇。
附二:硕士点负责人、主要学科带头人及学术骨干情况
1、硕士点负责人
钱祥忠,男,博士,教授,温州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国电源学会高级会员,电气传动与智能控制研究所所长。研究的专业领域:电力电子技术、电气船东与智能控制;主要研究方向:电机智能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新能源微电网、电动汽车充放电技术。河北工业大学理学硕士,电子科技大学工学博士。已主持完成了浙江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温州市科技局科技计划项目7项,企业委托产品开发项目6项,授权专利15项,发表一级期刊论文30多篇,被EI等收录10多篇。
2、主要学科带头人及学术骨干情况
汪鹏君,男,教授、博导,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浙江省“新世纪151 人才工程”第一层次、重点资助;当选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及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子学会电路与系统分会委员。主要研究低功耗高信息密度集成电路、信息安全芯片、电路设计综合和优化等技术及其相关理论。先后主持国家级项目6 项,省部级项目10 余项。发表SCI、EI 收录学术论文80 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 余项,其中美国发明专利10 项。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 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 项、浙江省科技奖一等奖2 项、二、三等奖各1 项。
戴瑜兴,男,博士,国家二级教授,湖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温州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研究专业领域:电路与系统、电气工程;目前主要研究方向:装备电子与系统信息化、数字化系统设计理论与应用、用户侧新能源微电网技术及应用等。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出版著作7部,授权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发表论文120余篇,被EI、ISTP检索和有关学术论文引用100余次。兼任全国智能建筑技术情报网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全国电子与信息学科研究生教育委员会理事,全国电力电子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逆变电源分技术委员会委员。
韦文生,男,教授,江苏大学兼职博导,长期从事纳米半导体功率器件、电路及测试技术的研究。利用纳米材料的量子尺寸和晶界无序效应,为高性能电路设计了纳米半导体快恢复二极管等固态开关器件。近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等课题4 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 项、实用新型专利45项,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 收录26 篇、EI 收录15 篇,获得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三等奖2 次。讲授研究生《新能源微电网技术》、《电子器件》以及本科生《光纤通信技术》等课程。
朱翔鸥,男,教授,温州大学硕士生导师,温州大学电器研究所副所长,温州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副院长,浙江省块状经济转型升级专家。研究的专业领域:低压电器 ;主要研究方向有自然计算、电器智能化及新能源应用等发表论文 37 篇,其中 SCI/EI 收录 28 篇,出版专著 1 部、译著 1 部。2011年主持浙江省重大科技项目 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近三年主持科研项目经费 200余万元,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和浙江省高教科研成果奖二等奖。
崔桂华,男,崔桂华,教授,硕导,长期从事光电器件与检测、光电信息处理及LED智能照明等方面的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担任国际照明委员会(CIE)顾问,成果被国际标准化组织采纳为标准色差公式和国际标准。开发了国际上首台商业化数字颜色测量系统。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SCI收录30篇、EI收录40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
陈孝敬,男,博士,教授,韩国全南大学博导,目前为温州大学瓯江特聘教授,浙江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光谱信息挖掘、融合,模型构建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相关成果获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授权发明专利3项,在相关领域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SCI论文30余篇,担任J. Agr. Food Chem.、Anal. Chim. Acta、Chemometr. Intell. Lab.等权威期刊的审稿专家和特邀审稿专家。入选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以及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并获省财政择优资助对象,兼任浙江省自动化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
舒亮,男,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从事智能电器技术、电气检测与光机电一体化、电工材料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现为浙江省低压电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器人分会第一届委员,温州市工业电器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组专家,入选温州市“551人才工程”。获温州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课题1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在SCI一区、二区等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国防工业出版基金全额资助出版),获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项,2012年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和中国上银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
曾国强,男,博士,副教授,温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智能控制与优化理论、微电网与电力电子功率变换、电力系统规划、智能电网和工控安全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现为机械工业用户侧光伏微网工程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IEEE、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和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中国电源学会高级会员,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和温州市“551人才工程”。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企业产学研合作项目等课题17项,出版英文学术专著1部,发表SCI/EI论文近40篇,授权发明专利15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
吴自然,男,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从事电器智能化、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现为浙江省温州低压电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副主任,入选温州市青年拔尖人才和温州市“551人才工程”。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温州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12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在SCI期刊等发表论文20余篇。指导学生获得全国电子竞赛二等奖1项,浙江省电子竞赛一等奖2项。
阮秀凯,男,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导。从事光电信息处理、光通信、电力通信系统等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指导硕士研究生5人。主持和参研国家发改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自主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国际合作等项目2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参与起草中国行业标准5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教材2部,参与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现任电气数字化设计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总工程师、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电子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分会理事、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自动化学会理事等职务。
电气工程 [0808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温州大学
-
招生年份:2021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8]电气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 电机与电器 0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03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04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
招生人数: |
50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5电路分析 |
备 注: |
复试科目:电子技术(含模拟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 同等学力加试: ①单片机原理 ②信号与系统 |
0808 电气工程
电气工程一级学科201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设有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电机与电器、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等研究方向。
电气装备信息化专业有教授18人,副教授16人,博导4人,硕导31人,博士37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1人,浙江省"万人计划"1人、浙江省“QR”1人、浙江省工业电器产业集群首席专家1人。现有电气数字化设计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电气数字化设计技术浙江省工程实验室、机械工程用户侧光伏微网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低压电器智能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省低压电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低压电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浙江省智能电网用低压电器技术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浙江省海岸工程特种电源技术创新团队、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校重中之重学科和特色专业。在特种电源、智能电器、微电网等方面具有特色。近年来主持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发改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重大科技专项等40余项。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科研奖励4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被SCI、EI收录30余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0多项,实用专利40多项。
附一:主要研究方向情况
方向一、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主要研究电力电子技术在海港特种电源、分布式电能数字化调控和新能源装备的应用、电力电子器件开关特性检测技术、高效率光伏电池建模和制备。拥有浙江省海岸工程特种电源技术创新团队;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港口、船厂、海洋工程等;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等。建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机械工业用户侧光伏微网工程中心等科研平台。
方向二、电机与电器:
依托温州千亿级低压电器产业,探索电器智能化、智能低压配电系统、电器与系统可靠性设计;研究具备选择性保护、远程监控等功能的配电系统拓扑理论和组网方法;突破新能源接入、交直流混合分断、电器故障自诊断、电磁兼容等难题。入选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1支、工业电器产业集群首席科学家1人;承担国家级、省级重大专项、横向课题等近50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建有省级工程中心、创新服务平台、产业联盟等研发平台。
方向三、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开展学科交叉研究:智能化大功率低功耗高频集成电路优化设计、宽禁带半导体功率器件及高可靠性变换器设计、电气装备光电检测;电力系统信息采集、处理与高速光通信技术。研发了国际上首台商业化数字颜色测量系统(DigiEye),可为光谱分析仪器制造企业提供方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浙江省“QR”1人;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发表SCI、EI论文150余篇,2项成果被国际标准化组织采用。
方向四、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结合电力工业发展需要,通过将传感器、数字信号处理、载波通信、模式识别、模糊逻辑以及计算智能等技术集成创新,针对包含太阳能、风能发电的新能源微电网及其关键零部件的规划设计、运行监测、故障诊断、警报处理等方面进行理论与应用研究,不断提高微电网系统运行与控制的智能化水平。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1人,浙江省"万人计划"1人;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发表SCI、EI论文近100篇。
附二:硕士点负责人、主要学科带头人及学术骨干情况
1、硕士点负责人
钱祥忠,男,博士,教授,温州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国电源学会高级会员,电气传动与智能控制研究所所长。研究的专业领域:电力电子技术、电气船东与智能控制;主要研究方向:电机智能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新能源微电网、电动汽车充放电技术。河北工业大学理学硕士,电子科技大学工学博士。已主持完成了浙江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温州市科技局科技计划项目7项,企业委托产品开发项目6项,授权专利15项,发表一级期刊论文30多篇,被EI等收录10多篇。
2、主要学科带头人及学术骨干情况
汪鹏君,男,教授、博导,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浙江省“新世纪151 人才工程”第一层次、重点资助;当选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及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子学会电路与系统分会委员。主要研究低功耗高信息密度集成电路、信息安全芯片、电路设计综合和优化等技术及其相关理论。先后主持国家级项目6 项,省部级项目10 余项。发表SCI、EI 收录学术论文80 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 余项,其中美国发明专利10 项。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 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 项、浙江省科技奖一等奖2 项、二、三等奖各1 项。
戴瑜兴,男,博士,国家二级教授,湖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温州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研究专业领域:电路与系统、电气工程;目前主要研究方向:装备电子与系统信息化、数字化系统设计理论与应用、用户侧新能源微电网技术及应用等。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出版著作7部,授权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发表论文120余篇,被EI、ISTP检索和有关学术论文引用100余次。兼任全国智能建筑技术情报网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全国电子与信息学科研究生教育委员会理事,全国电力电子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逆变电源分技术委员会委员。
韦文生,男,教授,江苏大学兼职博导,长期从事纳米半导体功率器件、电路及测试技术的研究。利用纳米材料的量子尺寸和晶界无序效应,为高性能电路设计了纳米半导体快恢复二极管等固态开关器件。近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等课题4 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 项、实用新型专利45项,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 收录26 篇、EI 收录15 篇,获得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三等奖2 次。讲授研究生《新能源微电网技术》、《电子器件》以及本科生《光纤通信技术》等课程。
朱翔鸥,男,教授,温州大学硕士生导师,温州大学电器研究所副所长,温州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副院长,浙江省块状经济转型升级专家。研究的专业领域:低压电器 ;主要研究方向有自然计算、电器智能化及新能源应用等发表论文 37 篇,其中 SCI/EI 收录 28 篇,出版专著 1 部、译著 1 部。2011年主持浙江省重大科技项目 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近三年主持科研项目经费 200余万元,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和浙江省高教科研成果奖二等奖。
崔桂华,男,崔桂华,教授,硕导,长期从事光电器件与检测、光电信息处理及LED智能照明等方面的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担任国际照明委员会(CIE)顾问,成果被国际标准化组织采纳为标准色差公式和国际标准。开发了国际上首台商业化数字颜色测量系统。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SCI收录30篇、EI收录40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
陈孝敬,男,博士,教授,韩国全南大学博导,目前为温州大学瓯江特聘教授,浙江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光谱信息挖掘、融合,模型构建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相关成果获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授权发明专利3项,在相关领域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SCI论文30余篇,担任J. Agr. Food Chem.、Anal. Chim. Acta、Chemometr. Intell. Lab.等权威期刊的审稿专家和特邀审稿专家。入选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以及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并获省财政择优资助对象,兼任浙江省自动化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
舒亮,男,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从事智能电器技术、电气检测与光机电一体化、电工材料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现为浙江省低压电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器人分会第一届委员,温州市工业电器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组专家,入选温州市“551人才工程”。获温州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课题1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在SCI一区、二区等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国防工业出版基金全额资助出版),获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项,2012年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和中国上银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
曾国强,男,博士,副教授,温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智能控制与优化理论、微电网与电力电子功率变换、电力系统规划、智能电网和工控安全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现为机械工业用户侧光伏微网工程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IEEE、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和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中国电源学会高级会员,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和温州市“551人才工程”。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企业产学研合作项目等课题17项,出版英文学术专著1部,发表SCI/EI论文近40篇,授权发明专利15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
吴自然,男,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从事电器智能化、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现为浙江省温州低压电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副主任,入选温州市青年拔尖人才和温州市“551人才工程”。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温州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12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在SCI期刊等发表论文20余篇。指导学生获得全国电子竞赛二等奖1项,浙江省电子竞赛一等奖2项。
阮秀凯,男,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导。从事光电信息处理、光通信、电力通信系统等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指导硕士研究生5人。主持和参研国家发改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自主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国际合作等项目2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参与起草中国行业标准5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教材2部,参与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现任电气数字化设计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总工程师、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电子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分会理事、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自动化学会理事等职务。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电气工程 专业代码:080800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电气工程
专业介绍
陆军装甲兵学院为例
一、培养目标
培养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掌握电气工程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本专业领域技术难题的能力,能够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和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需要、满足基层部队任职岗位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简介
装甲兵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科,1990年获二级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电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得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是我院控制科学与工程方向博士后流动站的主要依托学科之一,也是我陆军最早从事电传动技术、全电炮控技术、电子综合化技术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学科。先后招收和培养博士研究生20余人、硕士研究生100余人。
三、研究方向简介
该学科现有现代坦克火炮/炮塔控制技术、军用车辆电传动技术、军用车辆供电技术、车辆电气系统网络化控制与电磁兼容技术、电气设备和系统故障诊断技术等5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四、导师队伍
该学科拥有包括全国优秀教师臧克茂院士等著名学者,全军优秀骨干教师、求是奖获得者马晓军教授,国家973评估专家、总装保障专业组专家张豫南教授在内的一批国内、军内知名专家,学科队伍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员11人,其中博士14人、硕士11人。
五、教学科研条件
该学科在全电炮控、车辆电传动技术等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电子综合化技术、军用电源技术、电气系统故障诊断技术等研究领域处于军内领先水平。多年来,该学科着眼于领域前沿研究,对陆战平台全电化相关问题进行了追踪和探索,取得了我国第一台全电炮控系统、第一台电传动原理样车、第一台全方为电传动移动平台等优秀科研成果,着眼于国防与军队建设实践,参与部队重大演习活动5次,为部队装甲装备中修检测流程中解决了“修前检测”和“修竣综合性能测试”等重大现实问题6项,对其他兵种装备虚拟维修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与实践。
六、教学科研学术成果
先后获得军队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20余项、三等奖2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和国防专利18项,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15部。
专业点分布
陆军装甲兵学院 清华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方工业大学 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 天津理工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大连交通大学 北华大学 东北电力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东南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 温州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 海军工程大学 三峡大学 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 湘潭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重庆邮电大学 重庆大学 空军工程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新疆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808 电气工程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40 所,本次参评39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84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03 |
清华大学 |
A+ |
2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A+ |
3 |
10079 |
华北电力大学 推荐阅读:(电气工程参考书目)(电气工程录取分数线) |
A |
4 |
10487 |
华中科技大学 |
A |
5 |
10213 |
哈尔滨工业大学 推荐阅读:(电气工程参考书目) |
A- |
6 |
10335 |
浙江大学 推荐阅读:(电气工程参考书目) |
A- |
7 |
10611 |
重庆大学 推荐阅读:(电气工程录取分数线) |
A- |
8 |
90038 |
海军工程大学 |
A- |
9 |
10056 |
天津大学 推荐阅读:(电气工程参考书目) |
B+ |
10 |
10142 |
沈阳工业大学 推荐阅读:(电气工程参考书目) |
B+ |
11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学 推荐阅读:(电气工程专业分析) |
B+ |
12 |
10286 |
东南大学 推荐阅读:(电气工程专业分析) |
B+ |
13 |
1028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推荐阅读:(电气工程录取分数线) |
B+ |
14 |
10422 |
山东大学 推荐阅读:(电气工程参考书目) |
B+ |
15 |
10532 |
湖南大学 推荐阅读:(电气工程参考书目) |
B+ |
16 |
10613 |
西南交通大学 推荐阅读:(电气工程参考书目) |
B+ |
17 |
10004 |
北京交通大学 推荐阅读:(电气工程参考书目) |
B |
18 |
10080 |
河北工业大学 推荐阅读:(电气工程参考书目) |
B |
19 |
10188 |
东北电力大学 推荐阅读:(电气工程参考书目) |
B |
20 |
10214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B |
21 |
10290 |
中国矿业大学 |
B |
22 |
10359 |
合肥工业大学 |
B |
23 |
10486 |
武汉大学 |
B |
24 |
10561 |
华南理工大学 |
B |
25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B |
26 |
10112 |
太原理工大学 |
B- |
27 |
10141 |
大连理工大学 |
B- |
28 |
10256 |
上海电力大学 |
B- |
29 |
10294 |
河海大学 |
B- |
30 |
10386 |
福州大学 |
B- |
31 |
10536 |
长沙理工大学 |
B- |
32 |
10610 |
四川大学 |
B- |
33 |
11075 |
三峡大学 |
B- |
34 |
1000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C+ |
35 |
10145 |
东北大学 |
C+ |
36 |
10216 |
燕山大学 |
C+ |
37 |
10247 |
同济大学 |
C+ |
38 |
10254 |
上海海事大学 |
C+ |
39 |
10280 |
上海大学 |
C+ |
40 |
10299 |
江苏大学 |
C+ |
41 |
10593 |
广西大学 |
C+ |
42 |
10700 |
西安理工大学 |
C+ |
43 |
10755 |
新疆大学 |
C+ |
44 |
10147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C |
45 |
10288 |
南京理工大学 |
C |
46 |
10433 |
山东理工大学 |
C |
47 |
10459 |
郑州大学 |
C |
48 |
10462 |
郑州轻工业学院 |
C |
49 |
10533 |
中南大学 |
C |
50 |
10614 |
电子科技大学 |
C |
51 |
10019 |
中国农业大学 |
C- |
52 |
10060 |
天津理工大学 |
C- |
53 |
10217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C- |
54 |
10219 |
黑龙江科技大学 |
C- |
55 |
10252 |
上海理工大学 |
C- |
56 |
10424 |
山东科技大学 |
C- |
57 |
10460 |
河南理工大学 |
C- |
58 |
11535 |
湖南工业大学 |
C- |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电气工程 专业代码:085207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工程
专业介绍
上海理工大学
本学科拥有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包括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等多方面研究内容。本学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教授4人,副教授13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0人,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教师11人。联合培养单位导师40人,与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工程实践环节。本学科学术梯队完整,学术氛围浓厚,科研条件良好,目前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并与国内外专家、学者建立了广泛的学术联系和合作关系。本学科在专业教育上注重系统的专业素质、学术能力和科学精神的有机统一,以培养具有较高电气工程专业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能力,能够独立承担相关理论研究和工程技术应用的高级人才为目标。
专业点分布
陆军装甲兵学院 北方工业大学 天津理工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石家庄铁道大学 燕山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 山西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辽宁工业大学 吉林建筑大学 东北电力大学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东北石油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上海电机学院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电力学院 南京工程学院 南京邮电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华侨大学 福建工程学院 华东交通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三峡大学 湖南工业大学 湘潭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广西大学 陆军勤务学院 空军工程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 陕西理工大学 新疆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40 所,本次参评39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84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03 |
清华大学 |
A+ |
2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A+ |
3 |
10079 |
华北电力大学 推荐阅读:(电气工程参考书目)(电气工程录取分数线) |
A |
4 |
10487 |
华中科技大学 |
A |
5 |
10213 |
哈尔滨工业大学 推荐阅读:(电气工程参考书目)(2020电气工程复试方案) |
A- |
6 |
10335 |
浙江大学 推荐阅读:(电气工程专业分析) |
A- |
7 |
10611 |
重庆大学 推荐阅读:(电气工程录取分数线) |
A- |
8 |
90038 |
海军工程大学 |
A- |
9 |
10056 |
天津大学 推荐阅读:(电气工程参考书目) |
B+ |
10 |
10142 |
沈阳工业大学 推荐阅读:(电气工程参考书目) |
B+ |
11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学 |
B+ |
12 |
10286 |
东南大学 |
B+ |
13 |
1028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推荐阅读:(电气工程录取分数线) |
B+ |
14 |
10422 |
山东大学 推荐阅读:(电气工程参考书目) |
B+ |
15 |
10532 |
湖南大学 推荐阅读:(电气工程参考书目) |
B+ |
16 |
10613 |
西南交通大学 推荐阅读:(电气工程参考书目) |
B+ |
17 |
10004 |
北京交通大学 推荐阅读:(电气工程参考书目) |
B |
18 |
10080 |
河北工业大学 推荐阅读:(电气工程参考书目) |
B |
19 |
10188 |
东北电力大学 推荐阅读:(电气工程参考书目) |
B |
20 |
10214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B |
21 |
10290 |
中国矿业大学 |
B |
22 |
10359 |
合肥工业大学 |
B |
23 |
10486 |
武汉大学 |
B |
24 |
10561 |
华南理工大学 |
B |
25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B |
26 |
10112 |
太原理工大学 |
B- |
27 |
10141 |
大连理工大学 |
B- |
28 |
10256 |
上海电力大学 |
B- |
29 |
10294 |
河海大学 |
B- |
30 |
10386 |
福州大学 |
B- |
31 |
10536 |
长沙理工大学 |
B- |
32 |
10610 |
四川大学 |
B- |
33 |
11075 |
三峡大学 |
B- |
34 |
1000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C+ |
35 |
10145 |
东北大学 |
C+ |
36 |
10216 |
燕山大学 |
C+ |
37 |
10247 |
同济大学 |
C+ |
38 |
10254 |
上海海事大学 |
C+ |
39 |
10280 |
上海大学 |
C+ |
40 |
10299 |
江苏大学 |
C+ |
41 |
10593 |
广西大学 |
C+ |
42 |
10700 |
西安理工大学 |
C+ |
43 |
10755 |
新疆大学 |
C+ |
44 |
10147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C |
45 |
10288 |
南京理工大学 |
C |
46 |
10433 |
山东理工大学 |
C |
47 |
10459 |
郑州大学 |
C |
48 |
10462 |
郑州轻工业学院 |
C |
49 |
10533 |
中南大学 |
C |
50 |
10614 |
电子科技大学 |
C |
51 |
10019 |
中国农业大学 |
C- |
52 |
10060 |
天津理工大学 |
C- |
53 |
10217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C- |
54 |
10219 |
黑龙江科技大学 |
C- |
55 |
10252 |
上海理工大学 |
C- |
56 |
10424 |
山东科技大学 |
C- |
57 |
10460 |
河南理工大学 |
C- |
58 |
11535 |
湖南工业大学 |
C- |
电气工程研究生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19电力系统基础
电气工程考研参考书:
819电力系统基础:
1.变压器与同步发电机
2.电力系统分析
电气工程专业研究生就业:
电气工程专业培养宽口径、复合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因此该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呈现“点多、面宽、适应性强”的特点。一般来说,电气工程专业研究生能够在电气工程相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技术、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担任重要工作,也能到各级发电厂、供电局、电网调度所、各类大、中型企业从事电力设计、建设、调试、生产、运行、管理、市场运营、科技开发和技术培训等工作,或从事电气设备的维护、检修、安装和调试等方面的工作。此外,该专业的毕业生还可从事其他行业中的电气技术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单位在招聘电气专业的毕业生时,会考虑毕业生所学的具体专业方向。一般来说,电力电子方向的毕业生适合去私营或国营高新技术企业(如海信、富士康、爱默生、ABB、微软)、军工企业、航天企业或各省市电力公司、电力设计院等,而电机、高压、电力系统及电工理论等强电专业或者相关电力专业的毕业生适合去研究所、电厂或者电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