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大学机械工程考研分数线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温州大学考研分数线、温州大学报录比、温州大学考研群、温州大学学姐、温州大学考研真题、温州大学专业目录、温州大学排名、温州大学保研、温州大学公众号、温州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温州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温州大学机械工程考研分数线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信息,包括复试分数线和录取分数线。因为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和复试分数线直接就决定了考生需要考取考多少分才能达到成功被院校录取的一个最低标准,这也是考生在备考过程中的一个奋斗的目标和计划的基准。另外,考研分数线也是考生在前期择校、择专业的一个判断依据,如果考研录取分数线过高的话,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考生就会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可以进行自我衡量能否达到最低分数的要求而进行合理的选择。如果温州大学机械工程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尤其是历年分数线和复试分数线)相对而言较低的话,对于考生来说成功的几率就会比较大,备考过程也会相对的容易。考生获取温州大学机械工程分数线的途径有很多:学校研究生官网上通常会有详细的历年分数线情况,考研网站、论坛上也会有相关的资源。考研派的中就为大家总结了详细的温州大学机械工程考研录取分数线分数线情况,以供大家选择使用。最后考研派祝您如愿考取机械工程的研究生。【手机访问】
温州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温州大学
考研派的考研频道内含有大量优质的课堂讲义真题资源,欢迎考生前去查询和购买。
关注微信公众号:【考研派之家】,了解第一手考研资讯,免费领取考研学习资源。
温州大学机械工程专业考研录取分数线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信息,因为研究生录取分数线直接就决定了考生需要考取考多少分才能达到成功被院校录取的一个最低标准,这也是考生在备考过程中的一个奋斗的目标和计划的基准。另外,考研录取分数线也是考生在前期择校、择专业的一个判断依据,如果考研录取分数线过高的话,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考生就会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可以进行自我衡量能否达到最低分数的要求而进行合理的选择。如果温州大学机械工程考研录取分数线(尤其是历年分数线和复试分数线)相对而言较低的话,对于考生来说成功的几率就会比较大,备考过程也会相对的容易。考生获取温州大学机械工程分数线的途径有很多:研究生官网上通常会有详细的历年分数线情况,考研网站、论坛上也会有相关的资源。考研派的中就为大家总结了详细的温州大学机械工程录取分数线情况,以供大家选择使用。最后考研派祝您如愿考取机械工程的研究生。
(全日制专硕)机电工程学院2019级机械工程硕士生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19-09-19 信息来源:机电工程学院
温州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电工程 学院 机械 专业 085500 (代码)
一、学科概况与研究方向
温州大学机械工程学科依托温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和温州大学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研究院等校地研究院,机械工程学科入选是浙江省“十二五重中之重学科”和 浙江省“十三五”一流学科,建有激光加工机器人科技部(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有浙江省激光加工机器人重点实验室、机械制造系统与自动化工程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浙江省工程实验室、浙江-俄罗斯激光超快加工国际联合实验室、机械工业激光精细加工与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温州大学—浙南科技城激光光电智能制造浙江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浙江省激光与光电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8个省部级科研/人才平台以及7个温州市科研平台,建有制造系统与自动化工程、激光加工与光电器件温州市重点科技创新团队。
学科建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制造业信息化技术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和机械专业硕士学位点。
本学科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机电工程、激光加工技术、工业工程等二级学科,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01产品/生产线数字化设计与CAX平台开发
02生产过程在线诊断/传感监控与可靠性技术
03激光加工与质量检测调控技术
04 MEMS与光电器件技术
05 数字工厂与制造系统优化
06光机电一体化及其系统可靠性技术
07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装备技术
08汽车及其零部件设计制造新技术
09 新能源及其装备技术
10 电力电子装备
11机械零部件表面工程
二、培养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学风严谨,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团结协作和敬业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机械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机械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机械工程领域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等能力与素质,能够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
3、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本专业领域较强的专业外文资料阅读、写作、交流、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信息检索与利用能力。
4、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健康的身心素质。
三、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
1、培养方式
1)采用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模式,课程教学、实践环节和学位论文并重的培养方式。
2)实行校内导师负责制和校内外双导师制。
校内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制订和调整硕士生个人培养方案、组织读书(专题)报告和开题报告、实施工程实践与学术技术交流、指导工程研发活动、指导学术规范与学位论文等培养环节的工作,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术道德有引导、示范和监督的责任,培养其科研素养,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校外导师参与培养方案、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同时,校内外导师应因材施教,严格要求,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要定期了解研究生的思想、生活、学习和科研状况,并及时予以引导、指导和帮助。
3)研究生阶段以研究型自主学习方式为主,教师采用课堂讲授、讨论研讨、研究探索、专题讲座、学术沙龙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撰写读书报告、课程专题报告。
2、学制与学习年限
1)机械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学习期限通常为三年,在职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四年,研究生科学研究、撰写论文的时间必须保证在一年以上。
硕士生研究生应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必须修满培养计划要求的课程学分;必须完成文献阅读、学术活动、专题研讨、工程实践环节等必修培养环节,并获得相应的学分;完成所有培养环节,课程学分和必修环节学分均满足要求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送审答辩环节;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并经过院校两级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方可授予温州大学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学位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2)若因患病及其他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者,可申请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延长时间不超过1年。
3)学生提前完成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内容,获得毕业所要求的学分,可以申请提前毕业。学生提前毕业的条件,需符合学校相关规定,并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通过。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工程硕士研究生应修总学分不得少于35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9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8学分。必修环节8学分(学术技术活动2学分,实践环节6学分)。
(一)学位课程(不少于 19学分)
1.公共学位课:5学分
(1)外语:2学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
(3)信息检索:1学分
2. 基础学位课:(不少于8分)
基础学位课是研究生学习和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基础理论的重要基础课程,按一级学科设置,工程伦理必修2学分。
3)专业学位课(不少于6分)
学位专业课程是在本学科专业范围内拓宽基础理论,学习和掌握本学科系统专门知识的基础课程,一般为3门。
(二)非学位课程:不少于8学分
1.专业选修课
1) 专业限选课
自然辩证法概论:必选,1学分(16学时)
机械工程科技文献写作:必选,1学分(16学时)
形式逻辑:必选,1学分(16学时)
2) 专业选修课
研究生根据专业学习的要求及个人的兴趣爱好,在导师的指导下选修一定学分的课程,鼓励跨学科选修。
2.补修课程
跨学科、专业和大专毕业以同等学力录取的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进入相应本科班级补修本专业本科的有关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3门以上,通过相应的考核并记入考核成绩,但不记学分,但应列入个人培养计划。经考核通过者,才能参加论文答辩。
(三)必修环节:共8学分
1、 学术活动(2学分)
为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学科鼓励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参加本学科专业相关的学术和技术交流会议,以及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专题讲座、学术技术报告、研究生论坛等学术活动。
学科要求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听取学术技术报告的次数一般不少于10次,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在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1次以上文献研读交流、学术技术研究进展交流、或学术技术报告等专题研讨,倡导英文专题研讨,倡导研究生跨学科研讨。
每次学术活动均要求写出书面报告或总结,经导师签字后自己留存,在申请论文答辩时一并交学院。
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参加10次以上学术技术报告活动(0.15学分/次,须形成完整的书面报告或总结)。
境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宣读本人论文并交流发言1次,出具有效证明材料,2学分/次;
国内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宣读本人论文并交流发言1次,出具有效证明材料,1学分/次;
国内参加学术会议宣读本人论文并交流发言1次,出具有效证明材料,0.5学分/次;
2、工程实践(6学分)
研究生在学期间,应积极参与工程实践,增强对工程领域、工厂现场和社会实际的感性认识,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和增长工作经验。工程实践的主要内容是在科研院所、企业、以及其他单位部门,从事学习培训、调查研究、技术服务、科技研发、实验测试、政策分析等助研助管工作,或者在研究院、科研团队从事助研助管工作。
工程实践时间不少于半年(24周);研究生要写出工程实践报告,实践单位、学院(学科)和指导教师进行组织和考核,完成工程实践且经考核合格者可获得6学分。
(四)研究生课程应有对应的教学大纲,明确规定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考核方式、课内外学时数、学分及主要参考书目等。
(五)课程学分学习原则上安排在第一学年内完成。
(六)学分的计算方法: 除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外语外,学分的计算方法为18学时/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备注
位
课
公
共
课
Z99900001
英语
32
2
1
必修5学分
Z9990000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2
Z99900005
信息检索
16
1
1
基
础
课
Z01410007
工程伦理
32
2
1
必修2学分
Z01410001
矩阵理论
32
2
1
必修6学分
Z01410002
数值分析
32
2
2
Z01410003
数理统计
32
2
1
Z01410006
机械系统建模理论与方法
32
2
1
Z01410004
现代制造工程学
32
2
1
专业课
Z01420002
工程有限元分析
32
2
2
必修6学分
Z01420009
现代控制理论
32
2
1
Z01420012
系统工程
32
2
1
Z01420006
现代材料性能分析
32
2
2
Z01420007
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
32
2
2
Z01420001
机械系统动力学
32
2
1
非
学
位
课
选
修
课
Z99900006
自然辩证法概论☆
16
1
1
必选课
Z01430022
机械工程科技文献写作
16
1
2
Z01430027
形式逻辑
16
1
1
Z01430001
机械工程学科前沿与科技创新
32
2
1
选修不少于6学分(含跨专业选修课程);
Z01430023
装备智能运维与健康管理
32
2
1
Z01430017
智能机械传感检测技术
32
2
2
Z01430018
智能化机器人技术与嵌入式系统
32
2
2
Z01430028
机械优化设计
32
2
1
Z01430002
虚拟样机技术
32
2
1
Z01430029
振动噪声理论与控制
32
2
2
Z01420005
组态软件控制技术
32
2
2
Z01430021
机-电-液伺服控制
32
2
2
Z01430020
微纳制造与MEMS技术
32
2
2
Z01430031
车辆人机工程学
32
2
2
Z01430032
汽车轻量化设计技术
32
2
1
Z01430033
新能源汽车技术
32
2
1
Z01430006
激光先进制造技术
32
2
2
Z01430034
激光再制造与3D打印技术
32
2
2
Z01430020
智能化激光加工装备
32
2
2
Z01430037
精益生产
32
2
1
Z01430035
制造过程分析与优化
32
2
1
Z01430036
质量与可靠性工程
32
2
1
必修
环节
学术报告及学术交流
2
必修8学分
工程实践
6
补修课程
Z01440001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不计学分
跨学科、专业、同等学力研究生应至少补修3门学科专业基础课。
Z01440002
机械原理及设计
Z01440003
机电传动控制
Z01440004
机械制图
Z01440005
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型基础
Z01440006
工程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或流体力学)
说
明
1.总学分定额为35学分,包括课程学分27分,实践环节8学分,学位论文不计学分。
2.补修课程仅限跨学科、专业和同等学力录取的研究生。
学分
分配
学 位 课
19学分
非 学 位 课
8学分
必 修 环 节
8学分
五、免修课程
学科鼓励硕士研究生参加QS前500名的世界高校机械工程学科,机械工程博士学位点培养单位的硕士研究生课程的在线课程、Mooc课程和微课等核心专业学位课与专业选修课,学科可累计学分互认核心专业学位课不高于3学分,非学位课程学分不高于6学分。
研究生通过自学或其它学习途径已掌握了本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并达到其基本要求,经本人申请,任课教师同意,院、校两级批准后可免修,但需参加该门课程结束时的考试或在课程开始前单独组织的免修考试(考核)。
六、考核方式
课程学习和各种教学环节,均需按培养计划规定的教学要求进行成绩考核,经考核通过才能取得规定的学分。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除实验课,工程实践、文献阅读等进行考查外,其他课程一律进行考试。考试科目按百分制评定成绩,考查科目按优、良、中、合格、不合格制评定成绩。考试课程成绩要求60分以上(含60分)可获得学分,考查课程通过者可获得学分。学位课程各科平均成绩需达到75分以上(含75分)。未达到75分者,须在培养年限内重修后达到75分;英语通过学位考试方可申请学位。
考试可以采用笔试、口试、笔试加口试进行,也可采用课程论文或与专题学术报告相结合的方式,重在考核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能力及其应用基础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可以是开卷,也可以是闭卷考试,其中学位课建议采用集中考试,具体采用何种方式由任课教师确定。
七、开题报告
论文选题与开题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首要环节。为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指导教师应针对每个硕士研究生确定选题范围。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在课程学习的同时,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了解本人主攻研究方向的历史和现状,在此基础上确定学位论文研究题目,并作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通过答辩后,经导师、专家小组签字报研究生部备案,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得中途更改;通过开题报告的硕士研究生方可进入论文课题研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审核通过一年后方可申请送审、答辩。
本学科规定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15篇,并完成2篇以上英文文献的翻译,学位论文开题前硕士生导师应对硕士生阅读文献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并记录成绩,不合格者不得进入学位论文开题环节。在英文期刊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并被EI/SCI收录的可视为外文文献阅读环节合格。
开题报告不少于5000字,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课题背景与研究的目的意义;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和难点;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主要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应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研究生学位论文实现团队集体开题,由学科和团队统一组织,学位论文开题必须经导师审核同意方可进行。鼓励学科方向或者指导小组组织预开题,确保开题质量。学科成立学位论文开题专家考核小组,由本学科或相关学科至少3~5名专家组成(本学科专家不得少于一半,导师和指导小组成员必须回避),确定一名负责人主持开题考核工作。
学位论文开题试行专家小组评分(等级)制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暂缓通过的比例原则上不少于实际开题人数的10%。各学科(学院)应提前将学位论文开题的时间、地点等具体信息上网公开。每位研究生在学期间至多两次学位论文开题机会,两次开题时间间隔不得少于3个月,两次开题均未通过者按退学处理。
八、工程实践
工程实践是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获得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开展专业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和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具有1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工作经历证明、工作总结报告、技术管理与技术开发成果等佐证材料,经学院认定,可直接赋予工程实践学分。不具有1年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半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完成全部课程学习计划后方可进入工程实践阶段。
首先,学生在工程实践前应制订专业实践计划。一般应于第二学期结束前与导师一起制订并填写《温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计划表》(简称“专业实践计划表”),并及时报所在学院,由学院汇总后报研究生院培养办。
其次,研究生在工程实践过程中应解决有研究意义、有一定难度且主题明确的实际问题,同时深入企业,体验企业的文化和运作方式。
最后,研究生在工程实践结束后应进行总结,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工程实践总结报告,并填写《温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工程实践总结报告》(简称“工程实践总结报告”)。
研究生的“工程实践总结报告”应及时报所在学院,由学院汇总后报研究生院培养办。学生不参加专业实践或参加专业实践考核不及格,不得申请毕业和学位论文答辩。
九、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课题研究工作
学位论文课题研究工作是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硕士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硕士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2、学位论文撰写
学位论文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主要标志,是检验研究生在本学科领域是否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硕士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在硕士生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后开始,其工作内容因学科的性质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可以采用产品研发、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等多种形式。硕士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格式参见《温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规范》。
硕士学位论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论准确、分析严谨、计算正确、数据可靠、文句简练、图表清晰、层次分明,能体现硕士生具有宽广的理论基础,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优良的学风。
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课题背景与意义、国内外动态、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途径、本人在课题中所作的工作;理论分析和公式,测试装置和实验手段;计算程序;实验数据处理;必要的图表曲线;结论和所引用的参考文献。与他人合作或在前人基础上继续进行的课题,如在论文中引用他人研究成果的,必须在论文中明确指出。
硕士学位论文应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鼓励争创省级、国家级优秀硕士论文。
3、发表学术论文与获得的科研成果
研究生在学期间应积极撰写学术论文,获取一定的科研成果。在申请硕士学位时,应有阶段性成果,机械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基本学术成果要求是满足下列条件之一:1)至少要有一篇与学位论文课题相关的研究性学术论文在核心期刊、温州大学学报、或者一级学会专业会议论文集上以温州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导师为第一作者时,研究生必须是第二作者,以录用为准);2)以温州大学为第一作品单位在研究生学科竞赛中取得省部级一等奖或者国家级二等奖的第一获奖人;3)以温州大学为第一作品单位的申请发明专利、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和软件著作权、获省部级以上科技项目资助等。
3、学位论文预审与送审
为确保论文送审质量,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撰写后,应在送审截止日前至少提前一月提交完整版学位论文初稿到学院进行形式审查备案或预评阅;同时应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至少一月的多轮反复修改和完善,经导师严格把关和确认后,方可提交学科/培养团队进行预审。
培养环节审核和学位论文预审通过后,方可提交专家评审。学位论文应有2位校外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评阅。
4、答辩与申请学位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经研究生部审查认可后,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导师和答辩专家组应对学位论文选题严格把关,加强对论文写作的指导和监督。注重培养研究生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学位论文内容应在理论上或实际应用上具有一定的意义。硕士学位论文应做到概念准确,推理严密,语意通达,数据可靠,结构完整,应有新的见解。理工类硕士学位论文要有详细的原始实验记录,原始实验记录在答辩前由导师签字和学科查验确认后存档。
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后,研究生应根据专家意见,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认真修改,方可参加答辩和进行学位论文提交。在论文答辩前要按照学科方向或者指导小组团队组织预答辩,确保答辩质量。
答辩委员会应有5位以上具副高以上职称的校内外专家组成,必须有校外专家参加答辩委员会。
答辩委员会通过后,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授予硕士专业学位,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机械工程 [0802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温州大学
-
招生年份:2021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2]机械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02机械电子工程 03机械设计及理论 04车辆工程 05激光加工技术 06工业工程 |
招生人数: |
48 |
考试科目: |
01——05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4机械原理 (携带计算器、绘图工具) 06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3工业工程综合 (携带计算器、绘图工具) |
备 注: |
01——05方向:38人 复试:(任选一门) 1.材料力学 2.机械设计 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同等学力加试:①工程图学②电工技术 06方向:10人 复试:(任选一门) 1.运筹学 2.生产计划与控制 只招本科生 |
全日制机械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机械工程领域的应用型、复合型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高层次专门人才。机械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的主要研究方向为:(1)产品/生产线数字化设计与CAX平台开发;(2)生产过程在线诊断/传感监控与可靠性技术;(3)激光加工与加工质量检测调控技术;(4)MEMS与光电器件技术;(5)数字工厂与制造系统优化;(6)光机电一体化及其系统可靠性技术;(7)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装备技术;(8)汽车及其零部件设计制造新技术;(9)新能源及其装备技术(10)电力电子装备
机械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所属机电工程学院,设有机械电子工程研究所、汽车工程研究所、激光制造与特种加工技术研究所、制造系统与自动化工程研究中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教学科研机构。
学位点依托科技部光加工机器人国际合作基地、浙江省激光加工机器人重点实验室、机械制造系统与自动化工程浙江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国机械工业激光精细加工与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高端激光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温州激光与光电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温州低压电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低压电器智能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省低压电器智能技术重点创新团队、电气数字化设计技术浙江省工程中心等省部级研发平台,以及温州市激光制造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温州市制造系统与自动化工程研究中心、温州市汽车工程研发中心及温州市激光应用技术研究中心等市级学科科研平台。学位点依托浙江省十三五机械工程一流学科、温州市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重点学科、温州大学机械工程学科重中之重学科、温州大学激光与光电特色学科等学科平台。
完成了包括国家863高技术发展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和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获得了包括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科技奖和温州市科学技术奖一、二、三等奖在内的各类科技成果,并广泛服务于地方企业,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积极响应中国制造2025、科技部中国(温州)激光与光电产业集群建设和浙江省推进"智造强省、机器换人"与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规划要求,在激光与光电及新能源技术、智能制造与装备自动化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与美、日、德、韩、新加坡和荷兰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学术交流与人才联合培养,服务于区域集群产业的技术创新与转型升级。
学位点凝聚了包括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高端外国专家、浙江省QR、浙江省钱江学者、浙江省151人才在内的专家学者组成的科技创新团队。导师队伍为制造系统与自动化工程和激光与光电两个温州市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的核心成员。学位点承担了浙江省高端激光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温州激光与光电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温州低压电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省市科技平台的建设任务,承担了国家863高技术发展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和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获得了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科技奖各类科技奖励成果10余项,并广泛服务于地方企业,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学位点凝聚了包括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高端外国专家、浙江省QR、浙江省钱江学者、浙江省151人才在内的专家学者组成的科技创新团队,
学位点高度重视地方产业的结合,产学研实践活动已覆盖了激光与光电产业、减速器等通用机械行业、汽摩配零部件产业、泵阀行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以及数控装备制造业等六大产业,与德力西、合兴集团、江南阀门、超达阀门、雁峰、博业激光、嘉泰激光、冠盛、百岸汽车零部件、国威汽配、华信仪表、神能电器、奔龙自动化、恒丰泰减速机、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成都工具研究所有限公司、南京金鑫传动设备有限公司、江苏泰隆机械集团、江苏宏达特种钢机械厂有限公司等众多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学位点与这些企业共同成立了专业硕士工程教育指导委员会,建立了校企导师团队联合指导的"1年以上企业顶岗工程实践和技术研发创新"的签约式校企合作研究生培养模式。
机械工程 [0802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温州大学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2]机械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激光精密微细加工技术,高功率/激光加工技术,制造系统建模与优化,数字化制造与控制) 02机械电子工程(微纳传感器技术,光机电液系统及其可靠性,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原位检测原理与技术) 03机械设计及理论(材料强度与延寿,机械系统数字化建模与仿真,机器人技术,机械产品结构优化) 04车辆工程(汽车AD/CAE,汽车轻量化与结构安全,新能源汽车与智能汽车、车辆零部件先进制造技术)Z1工业工程( 智能制造系统工程、生产系统工程、 供应链与物流工程、 质量与可靠性工程) Z2激光加工技术(激光束时空特性及检测调控、超强、超快、超短激光精密微纳加工新技术、基于复合能场的激光束与材料相互作用、智能化激光加工装备构型及系统集成) |
招生人数: |
35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8材料力学Ⅰ 或829机械原理 复试科目:复试:(任选一门) 理论力学或机械设计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或电子技术 同等学力加试: ①工程图学 ②电工技术 |
备 注: |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升本专业介绍作者:学历教育科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3-04-24 浏览:444
一、培养目标与要求
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既掌握扎实的机械基础知识,又具备机械电子工程、先进制造技术、模具设计及制造等专业模块知识及其应用能力,从事机械工程领域内的机电产品设计、制造、应用、管理和营销等方面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经过2.5年学习,具备具有编制、实施机械制造工艺规程、从事工艺工装设计、制造工作的能力;具有从事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高智能设备的编程及操作工作、从事机械CAD/CAM 技术应用工作的能力;具有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的现场技术管理工作、应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辅助管理的初步能力;具有应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图表、数据和信息,设计机械和电气图样的能力。具有从事机电产品的销售和服务工作的能力;具有一般机械工程项目规划或策划的初步能力;了解装备制造业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适应本行业发展需要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学习形式、层次与学制
双休、专升本 2.5年。
三、主要课程(▲为学位课程,课程如有调整以新计划为准)
控制系统仿真、机械制作技术基础、控制工程基础、测试技术与信息处理、机电传动控制、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机械优化设计、计算机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机械零件设计、毕业论文指导、选修①②③。
四、毕业要求
凡在规定年限内修完本专业培养计划中所设课程,且毕业综合考试成绩合格者,准予毕业,发给全国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证书,本科毕业2年内符合学士学位申请条件可申请学士学位。
五、成考事宜
1、报名条件:应、历届国民教育系列或自考专科毕业生。
2、收费标准:2200元/年。
3、浙江省历年成考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层次 科类 年份/最低录取分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专升本 文史、中医 196 198 178
艺术 141 130 136
理工 145 130 132
经济、管理 137 130 130
法学 188 132 160
教育学 158 138 145
高起专 文/理科 129/121 116/111 125
艺术、体育文/艺术、体育理 91/85 81/78 88
4.省内教学点:杭州市、宁波市、台州、玉环、丽水、绍兴市、温州市、温州平阳、温州苍南、温州乐清、温州瑞安、温州泰顺。
5.学历函授常见问题
1)学习时间
双休学习时间为周六周日全天,夜大学习时间为周一至周五晚6:50至晚9点。一般学习期长每半年三个半月左右。假期班学习时间为每年1月、7月寒暑假,一般说来平均每个专业课程数为15门-18门,每门课程课时数约为28课时至35课时不等。
2)证书获得
通过成考后,进入我院学习,学习期间,所有课程达到我院毕业生要求,学制2.5年期满后,可获得学历证书。专升本学员毕业后2年内可申请学士学位。
6.报考须知
报考条件:报考专升本的考生,必须是已取得经教育部审核的国民教育系列高等学校或高等自考机构颁发的大学专科毕业证书的人员;报考专科的考生应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或同等学力。
报名方法:考生于8月中旬登陆浙江招生网(http://www.zjzs.net)进行网上报名;9月初到指定地点进行资格审查、电子摄像、信息确认;10月参加成人高考。
相关政策:
1)年满25周岁的考生,本专科录取时均可照顾20分;2)专科艺术类考生应参加数学科目考试,数学成绩不计入总分,录取时可供参考;3)我校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为2.5-5年。
考前辅导:
1)我校举办专升本和专科考前辅导班,并配有成人高考复习资料。
2)考前辅导报名咨询电话:88368177、88373107(行政楼203)。
7.咨询信息
咨询电话:0577-88368171、88368172、88373040、88368162、88368163。
QQ群:218400025、232618760。
咨询地址:温州市学院中路276号温州大学学院路校区行政楼302.303.304.305.306室。
(全日制学硕)机电工程学院2019级机械工程硕士生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19-09-19 信息来源:机电工程学院
温州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电工程 学院 机械工程 学科 080200 (代码)
一、学科概况与研究方向
温州大学机械工程学科依托温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和温州大学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研究院等校地研究院,机械工程学科入选是温州大学“十二五”重中之重学科和 浙江省“十三五”一流学科,拥有激光加工机器人科技部(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有浙江省激光加工机器人重点实验室、机械制造系统与自动化工程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浙江省工程实验室、浙江-俄罗斯激光超快加工国际联合实验室、机械工业激光精细加工与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温州大学—浙南科技城激光光电智能制造浙江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浙江省激光与光电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1个国家级、8个省部级科研/人才平台以及7个温州市科研平台,建有制造系统与自动化工程、激光加工与光电器件温州市重点科技创新团队。
学科建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制造业信息化技术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和机械专业硕士学位点。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1)
1)生产系统控制与优化
2)工业机器人协同作业与调度
3)自动化生产线与智能装备
4)机械加工表面质量检测调控
2、机械电子工程(080202)
1)装备智能化技术
2)机电液系统设计与控制
3)MEMS与微纳传感检测
4)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
3、机械设计及理论(080203)
1)机器人机构学
2)高端设施农业装备
3)数字化产品建模与仿真优化
4)机械零部件强度与寿命
4、车辆工程(080204)
1)车辆设计理论与方法
2 )汽车及零部件轻量化设计
3)车辆振动噪声测控技术
4)新能源汽车驱动与控制技术
5、激光加工技术(0802Z2)
1)激光束时空特性及检测调控
2)超强、超快、超短激光精密微纳加工新技术
3)基于复合能场的激光束与材料相互作用
4)智能化激光加工装备构型及系统集成
6、工业工程(0802Z1)
1) 智能制造系统工程
2)生产系统工程
3) 供应链与物流工程
4) 质量与可靠性工程
二、培养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学风严谨,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敬业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对机械工程、激光先进制造与检测、智能装备制造、工业工程、车辆工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有系统、深入的了解,熟悉当前国际上流行的主要开发平台、系统工具;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能够从事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领域的教学、科研与科技开发工作。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论文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语言能力。
4、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健康的身心。
三、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
1、培养方式
1)采用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模式,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要并重,基础理论学习与科研相结合,实行以在校学习为主,校内教学实践或校外专业实践为辅的培养方式。
2)实行导师负责制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指导老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制订和调整硕士生个人培养方案、组织读书(专题)报告和开题报告、实施教学(专业)实践与学术交流、指导科学研究活动、指导学术规范与学术学位论文等培养环节的工作,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术道德有引导、示范和监督的责任,培养其科研素养,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导师要因材施教,严格要求,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要定期了解研究生的思想、生活、学习和科研状况,并及时予以引导、指导和帮助。
研究生阶段以研究型自主学习方式为主,教师采用课堂讲授、讨论研讨、研究探索、专题讲座、学术沙龙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撰写读书报告、课程专题报告。
2、学制与学习年限
1)机械工程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学习期限通常为三年,在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四年,研究生科学研究、撰写论文的时间必须保证在一年以上。
硕士生研究生应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必须修满培养计划要求的课程学分;必须完成文献阅读、学术活动、专题研讨、实践环节等必修培养环节,并获得相应的学分;完成所有培养环节,课程学分和必修环节学分均满足要求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送审答辩环节;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并经过院校两级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方可授予温州大学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学位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2)若因患病及其他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者,可申请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延长时间不超过1年。
3)学生提前完成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内容,获得毕业所要求的学分,可以申请提前毕业。学生提前毕业的条件,需符合学校相关规定,并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通过。
四、课程设置表与学分(包括学术研讨课等)
研究生的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硕士研究生应修总学分不得少于35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9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12学分,必修环节4个学分(学术活动2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
(一)学位课程:(不少于19学分)
1.公共学位课 :6学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 (36学时)
(2)外语:4学分 (144学时)
2.专业学位课:不少于13学分
基础理论课:学位基础课是研究生学习和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基础理论的重要基础课程,按一级学科设置,一般为二门。
专业课:学位专业课程是在本学科专业范围内拓宽基础理论,学习和掌握本学科系统专门知识的基础课程。
(二)非学位课程:不少于12学分
1.选修课:不少于12学分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发展,各学科专业可开设内容新、学时少(一般为2学分)的选修课程。
1) 专业限选课
自然辩证法概论:必选,1学分(18学时)
机械工程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 :必选,2学分(36学时)
机械工程科技文献写作:必选,1学分(18学时)
中国传统文化 限选,三选一 ,2学分
教师职业技能提升训练 限选,三选一 , 2学分
形式逻辑 限选,三选一 , 2学分
2) 专业选修课
研究生根据专业学习的要求及个人的兴趣爱好,在导师的指导下选修一定学分的课程,鼓励跨学科的选修。
2.补修课程
跨学科、专业和大专毕业以同等学力录取的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进入相应本科班级补修本专业本科的有关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3门以上,通过相应的考核并记入考核成绩,但不记学分,但应列入个人培养计划。经考核通过者,才能参加论文答辩。
(三)必修环节
1、学术活动(2学分):
为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学科鼓励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参加本学科专业相关的学术会议,以及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研究生论坛等学术活动。
学科要求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听取学术报告的次数一般不少于10次,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在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1次以上文献研读交流、学术研究进展交流、或学术报告等专题研讨,倡导英文专题研讨,倡导研究生跨学科研讨。
每次学术活动均要求写出书面报告或总结,经导师签字后自己留存,在申请论文答辩时一并交学院。
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参加10次以上学术报告活动(0.15学分/次,须形成完整的书面报告或总结)。
境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宣读本人论文并交流发言1次,出具有效证明材料,2学分/次;
国内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宣读本人论文并交流发言1次,出具有效证明材料,1学分/次;
国内参加学术会议宣读本人论文并交流发言1次,出具有效证明材料,0.5学分/次;
2、实践环节(2学分)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进行不少于1个月时间的实践环节,其形式一般包括生产实践、教学实践或社会调查等)。每次实践活动均要求硕士生写出书面报告,由导师团队对其进行考核,给出评语和成绩。
1)教学实践:是培养研究生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结合学科实际,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实践内容主要有:本科生(专科生)、留学生的讲课或助教工作(实验课、答疑课、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学科竞赛等);亦可到中学承担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并必须配备所在学校指导老师。其中指导本科生不少于4课时、专科生不少于6课时、中学生不少于8课时;研究生要写出教学实践报告,学科和指导教师进行考核,完成教学实践且经考核合格者可获得1学分。
2)工程实践:研究生在学期间,应积极参与工程实践,增强对工程领域、工厂现场和社会实际的感性认识,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和增长工作经验。工程实践的主要内容是再科研院所、企业、以及其他单位部门,从事学习培训、调查研究、技术服务、科技研发、实验测试、政策分析等助研助管工作,或者在学校、研究院、团队从事助研助管工作。工程实践时间不少于4周(160小时),研究生要写出工程实践报告,学院(学科)和指导教师进行组织和考核,完成工程实践且经考核合格者可获得1学分。
3)社会实践:研究生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了解国情,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整个学习期间社会实践应不少于4周(160小时)。研究生要写出社会实践报告,学院(学科)和指导教师进行组织和考核,完成社会实践经考核合格者可获得1学分。
入学前担任过1年以上大学本科教学任务的研究生,经申请批准,可以免除教学实践环节。工作过1年以上的研究生无须参加工程实践或社会实践活动,但需要提供相关的工作经历和实践经历证明,经导师签字并报研究部审核批准后自动获取该实践环节学分。
(四)研究生课程应有对应的教学大纲,明确规定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考核方式、课内外学时数、学分及主要参考书目等。
(五)课程学分学习原则上安排在第一学年内完成。
(六)学分的计算方法:
除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外语外,学分的计算方法为18学时/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备注
学
位
课
公
共
课
S999000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2
必修6学分
S99900021
英语Ⅰ
72
2
1
S99900022
英语Ⅱ
72
2
2
基础
课
S01410001
矩阵理论
36
2
1
至少选二门
必修13学分
S01410004
数值分析
36
2
2
S01410005
数理统计
36
2
1
专
业
课
S01420014
机械系统建模理论与方法
36
2
1
至少选五门
S01420018
系统工程
36
2
1
S01420007
工程有限元分析
36
2
2
S01420010
现代制造工程学
36
2
1
S01420009
现代控制理论
36
2
1
S01420013
现代材料性能分析
36
2
2
S01420012
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
36
2
2
S01420003
机械系统动力学
36
2
1
非
学
位
课
选
修
课
S99900016
自然辩证法概论(理工科)☆
18
1
1
必选课
选修不少于12学分,其中跨文理专业或教职业技能提升训练课程至少2学分;带“☆”为必选课
S01430025
机械工程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
36
2
1
S01430026
机械工程科技论文写作
18
1
2
S99900010
中国传统文化(理工科)
36
2
2
必修2个学分
S99900020
教师职业技能提升训练
36
2
2
S01430027
形式逻辑
36
2
1
S01430013
机械工程学科前沿与科技创新
36
2
1
限选
S01430030
装备智能运维与健康管理
36
2
1
S01430032
智能机械传感检测技术
36
2
2
S01430034
智能化机器人技术与嵌入式系统
36
2
2
S01430028
机械优化设计
36
2
1
S01430002
虚拟样机技术
36
2
1
S01430029
振动噪声理论与控制
36
2
2
S01430006
组态软件控制技术
36
2
2
S01430037
机-电-液伺服控制
36
2
2
S01430020
微纳制造与MEMS技术
36
2
2
S01430031
车辆人机工程学
36
2
2
S01430032
汽车轻量化设计技术
36
2
1
S01430033
新能源汽车技术
36
2
1
S01430007
激光先进制造技术
36
2
2
S01430019光
激光再制造与3D打印技术
36
2
2
S01430020
智能化激光加工装备
36
2
2
S01430034
精益生产
36
2
1
S01430035
制造过程分析与优化
36
2
1
S01430036
质量与可靠性工程
36
2
1
必修
环节
学术活动
参加学术活动不少于10次,作公开学术报告不少于1次
2
共4
学分
工程实践不少于4周,社会实践不少于3周
实践环节
工程实践、教学实践及社会实践
4周
2
补修课程
S01440001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不计学分
跨学科、专业、同等学力研究生应至少补修3门学科专业基
S01440002
机械原理及设计
S01440003
机电传动控制
S01440004
机械制图
S01440005
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型基础
S01440006
工程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或流体力学)
说
明
1.学分定额为35分,包括课程学分31学分,学术活动、实践环节各占2学分,学位论文不计学分。
2.补修课程仅限跨学科、专业和同等学力录取的研究生。
学分分配
学 位 课
20学分
非学位课
11学分
必 修环节
4学分
五、免修课程
学科鼓励硕士研究生参加QS前500名的世界高校机械工程学科,机械工程博士学位点培养单位(教育部2011年学科评估机械工程学科前20位)的硕士研究生课程的在线课程、Mooc课程和微课等核心专业学位课与专业选修课,学科可累计学分互认核心专业学位课不高于3学分,非学位课程学分不高于6学分。
研究生通过自学或其它学习途径已掌握了本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并达到其基本要求,经本人申请,任课教师同意,院、校两级批准后可免修,但需参加该门课程结束时的考试或在课程开始前单独组织的免修考试(考核)。
六、考核方式
课程学习和各种教学环节,均需按培养计划规定的教学要求进行成绩考核,经考核通过才能取得规定的学分。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除实验课,教学实践、工程实践、社会实践、文献阅读等进行考查外,其他课程一律进行考试。考试科目按百分制评定成绩,考查科目按优、良、中、合格、不合格制评定成绩。考试课程成绩要求60分以上(含60分)可获得学分,考查课程通过者可获得学分。学位课程各科平均成绩需达到75分以上(含75分)。未达到75分者,须在培养年限内重修后达到75分;英语通过学位考试方可申请学位。
考试可以采用笔试、口试、笔试加口试进行,也可采用课程论文或与专题学术报告相结合的方式,重在考核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能力及其应用基础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可以是开卷,也可以是闭卷考试,其中学位课建议采用集中考试,具体采用何种方式由任课教师确定。
七、开题报告
论文选题与开题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首要环节。为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指导教师应针对每个硕士研究生确定选题范围。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在课程学习的同时,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了解本人主攻研究方向的历史和现状,在此基础上确定学位论文研究题目,并作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通过答辩后,经导师、专家小组签字报研究生部备案,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得中途更改;通过开题报告的硕士研究生方可进入论文课题研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审核通过一年后方可申请送审、答辩。
本学科规定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15篇,并完成2篇以上英文文献的翻译,学位论文开题前硕士生导师应对硕士生阅读文献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并记录成绩,不合格者不得进入学位论文开题环节。在英文期刊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并被EI/SCI收录的可视为外文文献阅读环节合格。
开题报告不少于5000字,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课题背景与研究的目的意义;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和难点;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主要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应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研究生学位论文实现团队集体开题,由学科和团队统一组织,学位论文开题必须经导师审核同意方可进行。鼓励学科方向或者指导小组组织预开题,确保开题质量。学科成立学位论文开题专家考核小组,由本学科或相关学科至少3~5名专家组成(本学科专家不得少于一半,导师和指导小组成员必须回避),确定一名负责人主持开题考核工作。
学位论文开题试行专家小组评分(等级)制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暂缓通过的比例不得少于实际开题人数的10%。各学科(学院)应提前将学位论文开题的时间、地点等具体信息上网公开。每位研究生在学期间至多两次学位论文开题机会,两次开题时间间隔不得少于3个月,两次开题均未通过者按退学处理。
八、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课题研究工作
学位论文课题研究工作是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硕士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硕士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2、学位论文撰写
学位论文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主要标志,是硕士研究生对学位论文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和研究结果的归纳总结。硕士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格式参见《温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格式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论准确、分析严谨、计算正确、数据可靠、文句简练、图表清晰、层次分明,能体现硕士生具有宽广的理论基础,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优良的学风。
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课题背景与意义、国内外动态、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途径、本人在课题中所作的工作;理论分析和公式,测试装置和实验手段;计算程序;实验数据处理;必要的图表曲线;结论和所引用的参考文献。与他人合作或在前人基础上继续进行的课题,如在论文中引用他人研究成果的,必须在论文中明确指出。
硕士学位论文应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鼓励争创省级、国家级优秀硕士论文。
2、发表学术论文与获得的科研成果
研究生在学期间应积极撰写学术论文,获取一定的科研成果。在申请硕士学位时,应有阶段性成果,机械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基本学术成果要求是:1)至少要有一篇与学位论文课题相关的研究性学术论文在核心期刊、温州大学学报、或者一级学会专业会议论文集上以温州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导师为第一作者时,研究生必须是第二作者,以录用为准);2)以温州大学为第一作品单位在研究生学科竞赛中取得省部级特等奖或者国家级一等奖的第一获奖人。
3、学位论文预审与送审。
为确保论文送审质量,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撰写后,应在送审截止日前至少提前一月提交完整版学位论文初稿到学院进行形式审查备案或预评阅;同时应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至少一月的多轮反复修改和完善,经导师严格把关和确认后,方可提交学科/培养团队进行预审。
培养环节审核和学位论文预审通过后,方可提交专家评审。学位论文应有2位校外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评阅。
4、答辩与申请学位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经研究生部审查认可后,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导师和答辩专家组应对学位论文选题严格把关,加强对论文写作的指导和监督。注重培养研究生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学位论文内容应在理论上或实际应用上具有一定的意义。硕士学位论文应做到概念准确,推理严密,语意通达,数据可靠,结构完整,应有新的见解。理工类硕士学位论文要有详细的原始实验记录,原始实验记录在答辩前由导师签字和学科查验确认后存档。
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后,研究生应根据专家意见,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认真修改,方可参加答辩和进行学位论文提交。在论文答辩前要按照学科方向或者指导小组团队组织预答辩,确保答辩质量。
答辩委员会应有5位以上具副高以上职称的校内外专家组成,必须有校外专家参加答辩委员会。
答辩委员会通过后,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授予硕士专业学位,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机械工程专业考研学校排名 |
学校名称 |
1 |
上海交通大学 |
2 |
华中科技大学 |
3 |
清华大学 |
4 |
西安交通大学 |
5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6 |
浙江大学 |
7 |
湖南大学 |
8 |
北京理工大学 |
9 |
重庆大学 |
10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11 |
大连理工大学 |
12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13 |
中南大学 |
14 |
吉林大学 |
15 |
燕山大学 |
16 |
同济大学 |
17 |
西北工业大学 |
18 |
天津大学 |
19 |
山东大学 |
20 |
华南理工大学 |
21 |
西南交通大学 |
22 |
北京科技大学 |
23 |
东北大学 |
24 |
东南大学 |
25 |
合肥工业大学 |
26 |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27 |
中国矿业大学 |
28 |
江苏大学 |
29 |
北京交通大学 |
30 |
北京工业大学 |
31 |
太原理工大学 |
32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33 |
东华大学 |
34 |
上海大学 |
35 |
南京理工大学 |
36 |
浙江工业大学 |
37 |
浙江理工大学 |
38 |
武汉理工大学 |
39 |
西安理工大学 |
40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41 |
中国石油大学 |
42 |
解放军理工大学 |
43 |
太原科技大学 |
44 |
长春理工大学 |
45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46 |
上海理工大学 |
47 |
福州大学 |
48 |
山东科技大学 |
49 |
武汉大学 |
50 |
武汉科技大学 |
51 |
四川大学 |
52 |
西南石油大学 |
53 |
长安大学 |
54 |
装甲兵工程学院 |
55 |
中北大学 |
56 |
沈阳工业大学 |
57 |
大连交通大学 |
58 |
沈阳建筑大学 |
59 |
青岛理工大学 |
60 |
兰州理工大学 |
61 |
天津工业大学 |
62 |
沈阳理工大学 |
63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64 |
河南理工大学 |
65 |
北方工业大学 |
66 |
天津科技大学 |
67 |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
68 |
华北电力大学 |
69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70 |
辽宁科技大学 |
71 |
苏州大学 |
72 |
常州大学 |
73 |
河海大学 |
74 |
江南大学 |
75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76 |
郑州大学 |
77 |
长江大学 |
78 |
中国地质大学 |
79 |
武汉纺织大学 |
80 |
湖北工业大学 |
81 |
长沙理工大学 |
82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83 |
重庆交通大学 |
84 |
陕西科技大学 |
85 |
新疆大学 |
86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87 |
三峡大学 |
88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89 |
重庆理工大学 |
90 |
内蒙古科技大学 |
91 |
沈阳化工大学 |
92 |
大连工业大学 |
93 |
辽宁工业大学 |
94 |
江苏师范大学 |
95 |
武汉工业学院 |
96 |
西安石油大学 |
97 |
西安工程大学 |
98 |
青岛大学 |
99 |
大连大学 |
100 |
宁波大学 |
101 |
福建农林大学 |
102 |
西南林业大学 |
2019年机械工程专业介绍
发布时间:2019-06-21 信息来源: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专业是浙江省优势专业,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学士、硕士学位授权点。专业于2004年招收首届本科生,2009年被评为浙江省重点专业,2012年获得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6年获批浙江省本科院校“十三五”优势专业,2018年通过教育部CEEAA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温州大学机械工程学科是浙江省一流学科,拥有激光加工机器人、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以及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研究院、平阳智能制造研究院等地方产业研究院。
机械工程专业面向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结合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智能制造特色,以“自动化技术、机器人技术、先进制造技术”为专业教育主线,培养既掌握机械工程专业领域相关机械、电子、自动化、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工程素养和国际视野,能适应装备制造业新技术、新工艺发展,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运行与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主要专业课程包括:现代工程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控制工程、PLC原理及应用、自动机与自动线、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机器人编程及应用、机器视觉与传感、激光加工技术等。
选考科目中物理必选,希望考生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
根据浙江省教育评估院对本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的跟踪调查数据显示,近三届(2016~2018)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6.6%、97.5%和98.6%,呈现出“高中有升”的态势,可见在国家全面振兴制造业的背景下,随着毕业生培养质量逐年提高,社会对本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持续旺盛,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包括正泰集团、海康威视、海天集团、吉利集团、上海大众等国内知名企业;毕业生工资水平近三届分别为:5366元、5835元、7290元,反映了本专业毕业生薪资水平年均增长快速。
2018年机械工程专业,浙江省内录取最高分605分,最低分584分,位次号56632。
085201机械工程
1.《理论力学》(第3版),郝桐生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机械原理教程(第2版)》,申永胜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
3.《电工学(第七版)(下册)》,秦曾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复试或同等学力加试参考书:
1.《材料力学》,刘鸿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9月
2.《机械设计》,濮良贵,高等教育出版社
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李菊丽、何绍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4.《电工学(第七版)(上册)》,秦曾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5.《机械制图》,大连理工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六版,2008-12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机械工程 专业代码:080200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机械工程
专业介绍
陆军装甲兵学院为例
一、培养目标
培养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掌握机械工程专业深厚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本专业领域技术难题的能力,能够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和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需要、满足军队科研院所及总装基层部队任职岗位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简介
机械工程,于2010年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每年培养博士生约10名、硕士生约25名。机械工程学科是我院主干学科,主要从事重型、轻型、两栖、空降四大系列的履带式和轮式装甲装备教学、科研和试验研究工作,在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二级学科均承担博士、硕士、本科和外军留学生的培养任务,是军队“2110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学科专业领域,其中车辆工程学科为全军重点建设学科及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
三、研究方向简介
五十多年来,在主导和引领我军装甲装备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装甲车辆理论与总体技术”、“装甲车辆动力系统理论与技术”、“装甲车辆机电液系统测控技术及故障诊断”、“装甲车辆先进设计与理论”、“军用装备功能材料的先进加工技术及其自动化”等五个稳定的具有鲜明军事工程特色的学科方向。
四、导师队伍
机械工程专业目前共有博士生导师14名,硕士生导师31名。其中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1人,“何梁何利”奖获得者1人,全军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5人,总装备部“1153”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6人、第二层次培养对象10人。各方向的学术骨干多数有出国留学或作访问学者的经历。
五、教学科研条件
本专业拥有装甲车辆道路试验场、野外试验站、车辆人-机-环境系统实验室、装甲车辆性能试验与仿真评估实验室、动力传动实验室、油液分析检测实验室、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实验室、液压传动实验室、结构强度分析实验室、机构创新实验室和机械动力学仿真平台。
六、教学科研学术成果
本专业参与了我军装备发展相关政策法规、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制定,围绕装备体系规划、新型号研制、现役装备升级改造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以“四个突击系统”为基本架构的装甲装备基本体系,在引领陆军装备技术跨越式发展、打造我军第一辆数字化坦克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高速两栖车辆总体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动力传动系统性能集成建模、动力舱的热性能数值仿真与测试等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外首创的引弧微爆轰击高效经济型陶瓷加工技术和装置,成功研制了国内外首台陶瓷螺纹自动加工机床。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工程陶瓷界面热化学反应高效磨削的新理念,研制的陶瓷专用高效有机磨削液已推广应用。2005年以来,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995”高新工程、国际合作、国防预研、装备型号等各类项目150余项,总经费达1.2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奖71项。科研成果被部队、军工和地方企业应用27项,直接经济效益超过2亿元。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212篇。举办学术会议6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27人次。出版学术专著18部、译著4部,发明专利11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入选国家精品课程2门。管理制度健全,研究生培养经验丰富,近年来有2篇博士和2篇硕士学位论文分别入选全军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
专业点分布
陆军装甲兵学院 北京化工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方工业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印刷学院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陆军军事交通学院 天津理工大学 中国民航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工程大学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中北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大连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 大连交通大学 沈阳化工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北华大学 长春大学 东北石油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苏州科技大学 河海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 江苏师范大学 淮海工学院 宁波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温州大学 浙江海洋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厦门理工学院 华侨大学 景德镇陶瓷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济南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齐鲁工业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湖北文理学院 海军工程大学 武汉轻工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武汉纺织大学 三峡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中南大学 湘潭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深圳大学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广西科技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邮电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理工学院 贵州大学 空军工程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工业大学 陕西科技大学 青海大学 新疆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802 机械工程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93 所,本次参评89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89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03 |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 |
A+ |
2 |
10213 |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工程考研专业分析) |
A+ |
3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考研专业分析) |
A+ |
4 |
10487 |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考研初试考试科目) |
A+ |
5 |
10007 |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考研专业分析) |
A |
6 |
10056 |
天津大学 |
A |
7 |
10141 |
大连理工大学 |
A |
8 |
10335 |
浙江大学 |
A |
9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A |
10 |
1000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A- |
11 |
10183 |
吉林大学 |
A- |
12 |
10216 |
燕山大学 |
A- |
13 |
10247 |
同济大学 |
A- |
14 |
1028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A- |
15 |
10532 |
湖南大学 |
A- |
16 |
10533 |
中南大学 |
A- |
17 |
10561 |
华南理工大学 |
A- |
18 |
10611 |
重庆大学 |
A- |
19 |
90002 |
国防科技大学 |
A- |
20 |
10004 |
北京交通大学 |
B+ |
21 |
10005 |
北京工业大学 |
B+ |
22 |
10008 |
北京科技大学 |
B+ |
23 |
10112 |
太原理工大学 |
B+ |
24 |
10145 |
东北大学 |
B+ |
25 |
10280 |
上海大学 |
B+ |
26 |
10286 |
东南大学 |
B+ |
27 |
10288 |
南京理工大学 |
B+ |
28 |
10290 |
中国矿业大学 |
B+ |
29 |
10299 |
江苏大学 |
B+ |
30 |
10337 |
浙江工业大学 |
B+ |
31 |
10359 |
合肥工业大学 |
B+ |
32 |
10422 |
山东大学 |
B+ |
33 |
10497 |
武汉理工大学 |
B+ |
34 |
10613 |
西南交通大学 |
B+ |
35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B+ |
36 |
10701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B+ |
37 |
11845 |
广东工业大学 |
B+ |
38 |
10019 |
中国农业大学 |
B |
39 |
10080 |
河北工业大学 |
B |
40 |
10109 |
太原科技大学 |
B |
41 |
10150 |
大连交通大学 |
B |
42 |
10153 |
沈阳建筑大学 |
B |
43 |
10186 |
长春理工大学 |
B |
44 |
10214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B |
45 |
10217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B |
46 |
10251 |
华东理工大学 |
B |
47 |
10252 |
上海理工大学 |
B |
48 |
10255 |
东华大学 |
B |
49 |
10338 |
浙江理工大学 |
B |
50 |
10386 |
福州大学 |
B |
51 |
10486 |
武汉大学 |
B |
52 |
10488 |
武汉科技大学 |
B |
53 |
10610 |
四川大学 |
B |
54 |
10614 |
电子科技大学 |
B |
55 |
10615 |
西南石油大学 |
B |
56 |
10700 |
西安理工大学 |
B |
57 |
11414 |
中国石油大学 |
B |
58 |
90006 |
解放军理工大学 |
B |
59 |
10010 |
北京化工大学 |
B- |
60 |
10110 |
中北大学 |
B- |
61 |
10142 |
沈阳工业大学 |
B- |
62 |
10190 |
长春工业大学 |
B- |
63 |
10384 |
厦门大学 |
B- |
64 |
10385 |
华侨大学 |
B- |
65 |
10403 |
南昌大学 |
B- |
66 |
10424 |
山东科技大学 |
B- |
67 |
10433 |
山东理工大学 |
B- |
68 |
10464 |
河南科技大学 |
B- |
69 |
10534 |
湖南科技大学 |
B- |
70 |
10595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B- |
71 |
10657 |
贵州大学 |
B- |
72 |
10674 |
昆明理工大学 |
B- |
73 |
10710 |
长安大学 |
B- |
74 |
10731 |
兰州理工大学 |
B- |
75 |
10732 |
兰州交通大学 |
B- |
76 |
10013 |
北京邮电大学 |
C+ |
77 |
10022 |
北京林业大学 |
C+ |
78 |
10058 |
天津工业大学 |
C+ |
79 |
10144 |
沈阳理工大学 |
C+ |
80 |
10147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C+ |
81 |
10225 |
东北林业大学 |
C+ |
82 |
10295 |
江南大学 |
C+ |
83 |
10298 |
南京林业大学 |
C+ |
84 |
10336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C+ |
85 |
10426 |
青岛科技大学 |
C+ |
86 |
10429 |
青岛理工大学 |
C+ |
87 |
10460 |
河南理工大学 |
C+ |
88 |
10702 |
西安工业大学 |
C+ |
89 |
10703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C+ |
90 |
10704 |
西安科技大学 |
C+ |
91 |
10755 |
新疆大学 |
C+ |
92 |
10856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C+ |
93 |
11660 |
重庆理工大学 |
C+ |
94 |
90059 |
火箭军工程大学 |
C+ |
95 |
10009 |
北方工业大学 |
C |
96 |
10057 |
天津科技大学 |
C |
97 |
10079 |
华北电力大学 |
C |
98 |
10107 |
石家庄铁道大学 |
C |
99 |
10143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C |
100 |
10146 |
辽宁科技大学 |
C |
101 |
10220 |
东北石油大学 |
C |
102 |
10285 |
苏州大学 |
C |
103 |
10294 |
河海大学 |
C |
104 |
10304 |
南通大学 |
C |
105 |
10360 |
安徽工业大学 |
C |
106 |
10361 |
安徽理工大学 |
C |
107 |
10459 |
郑州大学 |
C |
108 |
10462 |
郑州轻工业学院 |
C |
109 |
10491 |
中国地质大学 |
C |
110 |
10495 |
武汉纺织大学 |
C |
111 |
10500 |
湖北工业大学 |
C |
112 |
10530 |
湘潭大学 |
C |
113 |
10536 |
长沙理工大学 |
C |
114 |
10593 |
广西大学 |
C |
115 |
11232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C |
116 |
10151 |
大连海事大学 |
C- |
117 |
10254 |
上海海事大学 |
C- |
118 |
10259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C- |
119 |
10289 |
江苏科技大学 |
C- |
120 |
10291 |
南京工业大学 |
C- |
121 |
10292 |
常州大学 |
C- |
122 |
10427 |
济南大学 |
C- |
123 |
10430 |
山东建筑大学 |
C- |
124 |
10431 |
齐鲁工业大学 |
C- |
125 |
10590 |
深圳大学 |
C- |
126 |
10618 |
重庆交通大学 |
C- |
127 |
10623 |
西华大学 |
C- |
128 |
10708 |
陕西科技大学 |
C- |
129 |
11065 |
青岛大学 |
C- |
130 |
11078 |
广州大学 |
C- |
131 |
10066 |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
C- |
132 |
10081 |
华北理工大学 |
C- |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机械工程 专业代码:085201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工程
专业介绍
邵阳学院
机械工程领域简介
邵阳学院机械工程领域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与吉利集团、三一集团、邵阳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衡阳天雁机械厂、长丰集团、山河智能等企业紧密合作,建立了试验科研基地及实践基地,在小型风冷柴油机、机械现代设计方法、先进制造技术、机械新材料等方面取得了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部分成果具有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本领域现有专任教师及导师35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20人,博士学位人员15人,拥有实验室面积5000多平方米,实验设备总价值3000余万元,有动力机械实验室、机械动力实训基地、小型内燃机及先进制造技术实验室等省级研究平台;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30多项,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湖南省教学成果奖8项,省市科技进步奖13项,共出版专著9部,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其中SCI、EI检索90多篇。
机械工程领域培养方式:
1)采用项目承载式校企联合培养专业硕士模式,学生主要在联合培养企业完成学业。
2)实行双导师负责制,双导师制是指1个校内学术导师、1个校外社会实践部门的导师,校内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产品开发、工程项目总结报告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机械工程领域培养目标:
1)掌握机械工程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以及管理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和工程管理等能力。
2)培养从事机械及机电设备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检测及控制、使用及维修的高级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掌握现代机械设计理论和方法、现代制造技术(包括工艺过程、制造加工设备及系统)、机电一体化技术、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并能解决工程实践中出现实际技术问题。
专业点分布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方工业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工程大学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石家庄铁道大学 燕山大学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中北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沈阳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沈阳理工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大连交通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 辽宁工业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哈尔滨商业大学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东北石油大学 佳木斯大学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盐城工学院 南京工程学院 江苏理工学院 南京工业大学 宁波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温州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工程大学 安徽建筑大学 华侨大学 福建工程学院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理工大学 南昌航空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烟台大学 济南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齐鲁工业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科技学院 武汉轻工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长江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武汉纺织大学 三峡大学 邵阳学院 湖南工业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湘潭大学 湖南理工学院 广东工业大学 深圳大学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广西大学 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理工学院 西京学院 空军工程大学 西安工业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 西安石油大学 陕西理工大学 宝鸡文理学院 新疆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93 所,本次参评89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89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03 |
清华大学 |
A+ |
2 |
10213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A+ |
3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学 |
A+ |
4 |
10487 |
华中科技大学 |
A+ |
5 |
10007 |
北京理工大学 |
A |
6 |
10056 |
天津大学 |
A |
7 |
10141 |
大连理工大学 |
A |
8 |
10335 |
浙江大学 |
A |
9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A |
10 |
1000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A- |
11 |
10183 |
吉林大学 |
A- |
12 |
10216 |
燕山大学 |
A- |
13 |
10247 |
同济大学 |
A- |
14 |
1028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A- |
15 |
10532 |
湖南大学 |
A- |
16 |
10533 |
中南大学 |
A- |
17 |
10561 |
华南理工大学 |
A- |
18 |
10611 |
重庆大学 |
A- |
19 |
90002 |
国防科技大学 |
A- |
20 |
10004 |
北京交通大学 |
B+ |
21 |
10005 |
北京工业大学 |
B+ |
22 |
10008 |
北京科技大学 |
B+ |
23 |
10112 |
太原理工大学 |
B+ |
24 |
10145 |
东北大学 |
B+ |
25 |
10280 |
上海大学 |
B+ |
26 |
10286 |
东南大学 |
B+ |
27 |
10288 |
南京理工大学 |
B+ |
28 |
10290 |
中国矿业大学 |
B+ |
29 |
10299 |
江苏大学 |
B+ |
30 |
10337 |
浙江工业大学 |
B+ |
31 |
10359 |
合肥工业大学 |
B+ |
32 |
10422 |
山东大学 |
B+ |
33 |
10497 |
武汉理工大学 |
B+ |
34 |
10613 |
西南交通大学 |
B+ |
35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B+ |
36 |
10701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B+ |
37 |
11845 |
广东工业大学 |
B+ |
38 |
10019 |
中国农业大学 |
B |
39 |
10080 |
河北工业大学 |
B |
40 |
10109 |
太原科技大学 |
B |
41 |
10150 |
大连交通大学 |
B |
42 |
10153 |
沈阳建筑大学 |
B |
43 |
10186 |
长春理工大学 |
B |
44 |
10214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B |
45 |
10217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B |
46 |
10251 |
华东理工大学 |
B |
47 |
10252 |
上海理工大学 |
B |
48 |
10255 |
东华大学 |
B |
49 |
10338 |
浙江理工大学 |
B |
50 |
10386 |
福州大学 |
B |
51 |
10486 |
武汉大学 |
B |
52 |
10488 |
武汉科技大学 |
B |
53 |
10610 |
四川大学 |
B |
54 |
10614 |
电子科技大学 |
B |
55 |
10615 |
西南石油大学 |
B |
56 |
10700 |
西安理工大学 |
B |
57 |
11414 |
中国石油大学 |
B |
58 |
90006 |
解放军理工大学 |
B |
59 |
10010 |
北京化工大学 |
B- |
60 |
10110 |
中北大学 |
B- |
61 |
10142 |
沈阳工业大学 |
B- |
62 |
10190 |
长春工业大学 |
B- |
63 |
10384 |
厦门大学 |
B- |
64 |
10385 |
华侨大学 |
B- |
65 |
10403 |
南昌大学 |
B- |
66 |
10424 |
山东科技大学 |
B- |
67 |
10433 |
山东理工大学 |
B- |
68 |
10464 |
河南科技大学 |
B- |
69 |
10534 |
湖南科技大学 |
B- |
70 |
10595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B- |
71 |
10657 |
贵州大学 |
B- |
72 |
10674 |
昆明理工大学 |
B- |
73 |
10710 |
长安大学 |
B- |
74 |
10731 |
兰州理工大学 |
B- |
75 |
10732 |
兰州交通大学 |
B- |
76 |
10013 |
北京邮电大学 |
C+ |
77 |
10022 |
北京林业大学 |
C+ |
78 |
10058 |
天津工业大学 |
C+ |
79 |
10144 |
沈阳理工大学 |
C+ |
80 |
10147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C+ |
81 |
10225 |
东北林业大学 |
C+ |
82 |
10295 |
江南大学 |
C+ |
83 |
10298 |
南京林业大学 |
C+ |
84 |
10336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C+ |
85 |
10426 |
青岛科技大学 |
C+ |
86 |
10429 |
青岛理工大学 |
C+ |
87 |
10460 |
河南理工大学 |
C+ |
88 |
10702 |
西安工业大学 |
C+ |
89 |
10703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C+ |
90 |
10704 |
西安科技大学 |
C+ |
91 |
10755 |
新疆大学 |
C+ |
92 |
10856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C+ |
93 |
11660 |
重庆理工大学 |
C+ |
94 |
90059 |
火箭军工程大学 |
C+ |
95 |
10009 |
北方工业大学 |
C |
96 |
10057 |
天津科技大学 |
C |
97 |
10079 |
华北电力大学 |
C |
98 |
10107 |
石家庄铁道大学 |
C |
99 |
10143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C |
100 |
10146 |
辽宁科技大学 |
C |
101 |
10220 |
东北石油大学 |
C |
102 |
10285 |
苏州大学 |
C |
103 |
10294 |
河海大学 |
C |
104 |
10304 |
南通大学 |
C |
105 |
10360 |
安徽工业大学 |
C |
106 |
10361 |
安徽理工大学 |
C |
107 |
10459 |
郑州大学 |
C |
108 |
10462 |
郑州轻工业学院 |
C |
109 |
10491 |
中国地质大学 |
C |
110 |
10495 |
武汉纺织大学 |
C |
111 |
10500 |
湖北工业大学 |
C |
112 |
10530 |
湘潭大学 |
C |
113 |
10536 |
长沙理工大学 |
C |
114 |
10593 |
广西大学 |
C |
115 |
11232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C |
116 |
10151 |
大连海事大学 |
C- |
117 |
10254 |
上海海事大学 |
C- |
118 |
10259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C- |
119 |
10289 |
江苏科技大学 |
C- |
120 |
10291 |
南京工业大学 |
C- |
121 |
10292 |
常州大学 |
C- |
122 |
10427 |
济南大学 |
C- |
123 |
10430 |
山东建筑大学 |
C- |
124 |
10431 |
齐鲁工业大学 |
C- |
125 |
10590 |
深圳大学 |
C- |
126 |
10618 |
重庆交通大学 |
C- |
127 |
10623 |
西华大学 |
C- |
128 |
10708 |
陕西科技大学 |
C- |
129 |
11065 |
青岛大学 |
C- |
130 |
11078 |
广州大学 |
C- |
131 |
10066 |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
C- |
132 |
10081 |
华北理工大学 |
C- |
机械工程专业考研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202俄语、203
日语任选其一
③301数学一
④818机械原理
机械工程考研参考书:
科目代码 |
考试科目 |
书名 |
出版社 |
版本 |
作者 |
备注 |
801 |
理论力学 |
《理论力学》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第六版 |
哈工大 |
任选其中一本 |
《理论力学》 |
科学出版社 |
|
李慧剑、杜国君 |
802 |
材料力学 |
《材料力学》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第四版 |
刘鸿文 |
任选其中一本 |
《材料力学》 |
科学出版社 |
|
白象忠 |
B01 |
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 |
《机械原理》 |
国防工业出版社 |
第二版 |
安子军 |
机械原理、机械零件各占50% |
《机械设计》 |
中国标准出版社 |
第一版 |
许立忠 |
B02 |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 |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1999年版 |
俞汉清 |
|
M01 |
机械制造工艺学 |
《机械制造工艺学》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第二版 |
王先逵 |
|
M02 |
切削原理及刀具 |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第四版 |
陆剑中 |
|
M03 |
机械制造装备 |
《金属切削机床》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第一版 |
戴曙 |
|
M04 |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第一版 |
姜培刚 |
|
M05 |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
《16/32位汇编语言、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第二版 |
钱晓捷 |
|
M06 |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 |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第三版 |
方承远 |
|
M07 |
液压元件 |
《液压元件与系统》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第二版 |
李壮云 |
|
M08 |
液压伺服与比例控制系统 |
《液压控制系统》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第一版 |
王春行 |
|
M09 |
液压传动系统 |
《液压传动系统》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第三版 |
官忠范 |
|
M10 |
机械原理 |
《机械原理》 |
国防工业出版社 |
第二版 |
安子军 |
|
M11 |
机械设计 |
《机械设计》 |
中国标准出版社 |
第一版 |
许立忠 |
|
M12 |
机械设计学 |
《机械设计学》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1999年版 |
黄靖远 |
|
M13 |
轧钢工艺及设备 |
《板带材生产工艺及设备》 |
冶金工业出版社 |
第一版 |
许石民 |
|
M14 |
冶炼设备及工艺 |
《炼钢机械》 |
冶金工业出版社 |
1989年版 |
罗振才 |
|
《炼铁机械》 |
冶金工业出版社 |
1990年版 |
严允进 |
M15 |
材料成形设备 |
《材料成形设备》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04年版 |
王卫卫 |
|
M16 |
冲压工艺 |
《冲压工艺学》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1990年版 |
肖景容 |
|
M17 |
锻造工艺 |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2006年版 |
胡亚民 |
|
M18 |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 |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1999年版 |
俞汉清 |
|
机械工程研究生就业方向:
机械类专业渗透到很多行业,就业方向多种多样,除了教学、营销外,常见的有生产总监、物流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项目管理、机电产品开发、机械产品开发、液压产品开发、仪器仪表开发、武器开发、汽车工业、环保设备开发、矿业设备设计、模具设计制造、机械制造工艺师、CNC工程师等。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