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纺织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难吗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武汉纺织大学考研分数线、武汉纺织大学报录比、武汉纺织大学考研群、武汉纺织大学学姐、武汉纺织大学考研真题、武汉纺织大学专业目录、武汉纺织大学排名、武汉纺织大学保研、武汉纺织大学公众号、武汉纺织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武汉纺织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很多考生在准备武汉纺织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难吗?是考研报考的时候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个专业的研究生好吗?适合我吗?对我以后的人生和职业会有帮助吗?考生在准备武汉纺织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考研的时候产生这样的疑问是十分正常的。【手机访问】
但是考生应当明确的一点是,不论是哪一个专业的研究生,都不存在绝对的好与不好的评价标准。别人适合的专业不一定适合自己,需要考生对武汉纺织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好不好、未来发展方向与考生自己的本科专业、兴趣爱好以及未来发展规划进行结合和分析,理性看待和认真对待考研的专业选择问题,不要因一时冲动或是盲目听取别人的意见而草率决定,往往会在备考期间十分痛苦。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武汉纺织大学
考生获取相关有关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的途径有很多,武汉纺织大学怎么样,学校研究生官方网站会列出详细的招生简章、考试内容、参考书目、历年分数线以及报录比等重要数据,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进行选择;可以咨询武汉纺织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师兄师姐,获得第一手的信息;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例如考研网、考研论坛等信息来源。
另外,需要详细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的考研情况的同学,可以点击右侧免费资源我们的学姐,帮你解答报考院校的详细问题。
武汉纺织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好不好,可以从专业排名来判断,其排名的位置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该学科考研难度的大小,包括近几年内该学科全国排名的变化程度。有的专业所在的学校在学校排名系统中并没有靠前的位置也不出名,但是该学科在全国范围内有较高的排名位置;有的专业所在的学校属于全国知名学府,但是该专业在全国范围内并不出名。如果学科与学校在全国均有较高的排名位置,那么该学科属于热门学科,考研的竞争力会相对较大。考生在选择报考材料科学与工程之前应当对其全国排名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将学科与学校的排名都纳入考虑的范围之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每年会颁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对除军事学门类外的全部81个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专业排名,专业排名可以从中检索到。 相对来说,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排名还是相当乐观,是一个具有潜力和发展前途的学科。武汉纺织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中提供了有关武汉纺织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好不好的全面而详细的资料,欢迎考生前往查阅。
武汉纺织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077300考研科目及参考书目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武汉纺织大学
- 招生年份:2018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技术研究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73]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全日制)新型纤维材料 02(全日制)功能高分子材料 03(全日制)新能源材料 04(全日制)生物医用材料 05(全日制)复合材料 |
|
招生人数: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01高等数学或631材料科学基础 ④803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
备 注: |
武汉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化学简介
材料化学学制:四年,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材料化学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材料科学与化学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与熟练的实验技能,系统掌握功能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测试及应用等技能,能在新能源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石油化工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及复合材料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相关管理等工作,富有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和创新思维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材料化学专业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工科)一级重点学科、博士点、硕士点,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理科)二级重点学科、硕士点,与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武汉工程大学国际学院与外语学院联合建立2+2材料化学中外交流班、英语+材料化学专业。本专业于2017年荣获湖北省“荆楚卓越工程师”协同育人计划项目。本专业围绕“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型”材料化学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的校企合作“3+1”人才培养模式,英语+材料化学双学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及“2+2”中外合作交流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等。
核心课程(主干学科):基础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材料科学基础、化工原理、材料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材料波谱分析、复合材料学、功能材料学、新能源材料等。
详细:http://mse.wit.edu.cn/bksjy/zyjs1/clhx.htm
2021武汉纺织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077300考研科目及参考书目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武汉纺织大学
- 招生年份:2021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技术研究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73]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6(全日制)智能材料 07(全日制)生物材料 08(全日制)电子能源材料 09(全日制)生态环境材料 |
|
招生人数: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01高等数学或631材料科学基础 ④803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
备 注: | 复试科目 材料结构与性能 或功能高分子 同等学力/跨专业考研加试科目 ①有机化学 ②现代材料研究方法 |
武汉纺织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077300考研科目及参考书目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武汉纺织大学
- 招生年份:2018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73]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8(全日制)金属材料成型与加工新技术 |
|
招生人数: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01高等数学 ④841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
|
备 注: |
武汉纺织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077300考研科目及参考书目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武汉纺织大学
- 招生年份:2018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73]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8(全日制)金属材料成型与加工新技术 |
|
招生人数: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01高等数学 ④841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
|
备 注: |
2021武汉纺织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077300考研科目及参考书目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武汉纺织大学
- 招生年份:2021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73]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全日制)高性能纤维 02(全日制)复合材料 03(全日制)功能高分子材料 04(全日制)新能源材料 05(全日制)生物医用材料 |
|
招生人数: | 40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01高等数学或631材料科学基础 ④803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
备 注: | 复试科目 材料结构与性能 或功能高分子 同等学力/跨专业考研加试科目 ①有机化学 ②现代材料研究方法 |
武汉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联系方式
院办电话:027-87195661
院办传真:027-87195661
院长信箱:clxy@mail.wit.edu.cn
武汉纺织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武汉纺织大学
- 招生年份:2018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73]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全日制)新型纤维材料 02(全日制)功能高分子材料 03(全日制)新能源材料 04(全日制)生物医用材料 05(全日制)复合材料 |
|
招生人数: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01高等数学或631材料科学基础 ④803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
备 注: |
武汉纺织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077300考研科目及参考书目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武汉纺织大学
- 招生年份:2018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73]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全日制)新型纤维材料 02(全日制)功能高分子材料 03(全日制)新能源材料 04(全日制)生物医用材料 05(全日制)复合材料 |
|
招生人数: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01高等数学或631材料科学基础 ④803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
备 注: |
武汉纺织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077300考研科目及参考书目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武汉纺织大学
- 招生年份:2018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73]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全日制)新型纤维材料 02(全日制)功能高分子材料 03(全日制)新能源材料 04(全日制)生物医用材料 05(全日制)复合材料 |
|
招生人数: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01高等数学或631材料科学基础 ④803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
备 注: |
武汉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师资力量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建有一支由知名教授领衔,老、中、青结合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86名,其中教授42人,副教授25人,博士生导师19人,硕士生导师60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2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6人,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湖北省优秀青年骨干人才1人,湖北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3人,“湖北名师工作室”1个,武汉市“黄鹤英才”1人,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获得者8人,武汉市学科带头人1人。武汉纺织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考研学校排名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考研学校排名 | 学校名称 |
1 | 清华大学 |
2 | 北京科技大学 |
3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4 | 西北工业大学 |
5 | 上海交通大学 |
6 | 武汉理工大学 |
7 | 华南理工大学 |
8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9 | 浙江大学 |
10 | 中南大学 |
11 | 山东大学 |
12 | 华中科技大学 |
13 | 四川大学 |
14 | 天津大学 |
15 | 西安交通大学 |
16 | 北京化工大学 |
17 | 东北大学 |
18 | 东华大学 |
19 | 北京工业大学 |
20 | 北京理工大学 |
21 | 吉林大学 |
22 | 华东理工大学 |
23 | 大连理工大学 |
24 | 燕山大学 |
25 | 复旦大学 |
26 | 同济大学 |
27 | 南京理工大学 |
28 | 南京工业大学 |
29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30 | 郑州大学 |
31 | 重庆大学 |
32 |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33 | 太原理工大学 |
34 | 上海大学 |
35 | 苏州大学 |
36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37 | 合肥工业大学 |
38 | 武汉科技大学 |
39 | 兰州理工大学 |
40 | 装甲兵工程学院 |
41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42 | 江苏大学 |
43 | 湘潭大学 |
44 | 湖南大学 |
45 | 西南交通大学 |
46 | 昆明理工大学 |
47 | 西安理工大学 |
48 | 中国石油大学 |
49 | 天津理工大学 |
50 | 太原科技大学 |
51 | 中北大学 |
52 | 沈阳工业大学 |
53 | 大连交通大学 |
54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55 | 江苏科技大学 |
56 | 安徽大学 |
57 | 华侨大学 |
58 | 福州大学 |
59 | 济南大学 |
60 | 中国地质大学 |
61 | 湖北大学 |
62 | 陕西科技大学 |
63 | 兰州大学 |
64 | 青岛大学 |
65 | 长春理工大学 |
66 | 中国矿业大学 |
67 | 景德镇陶瓷学院 |
68 | 北京交通大学 |
69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70 | 沈阳理工大学 |
71 | 沈阳化工大学 |
72 | 沈阳建筑大学 |
73 | 佳木斯大学 |
74 | 常州大学 |
75 | 浙江工业大学 |
76 | 浙江理工大学 |
77 | 中国计量学院 |
78 | 武汉工程大学 |
79 | 湖北工业大学 |
80 | 桂林理工大学 |
81 | 重庆交通大学 |
82 | 湖南工业大学 |
83 | 重庆理工大学 |
84 | 华北电力大学 |
85 | 内蒙古科技大学 |
86 | 辽宁科技大学 |
87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88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89 | 大连工业大学 |
90 | 辽宁工业大学 |
91 | 河海大学 |
92 | 海南大学 |
93 | 西南大学 |
94 | 四川师范大学 |
95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96 | 沈阳大学 |
97 | 北方民族大学 |
98 | 青海大学 |
武汉纺织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10年从原纺织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分立,其前身是成立于2000年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由始建于1993年的化学纤维等专业组成。学院所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为湖北省特色学科,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学院设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复合材料与工程系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和本科教学实验中心共4个系部。学院拥有一批治学严谨、科研成果丰硕的专家教授和具有国际视野、业务能力突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学院现有全职专任教师55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4人、讲师17人,具有国外学习和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超过70%。
学院教风学风严谨,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750余名,硕士研究生70余名。开设了“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其中“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于2019年通过了教育部工程专业认证并获批湖北省一流专业建设项目。近年来,学院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4项,国家精品课程1门。学生一次就业率已经连续多年超过95%,本科毕业读研和出国深造的比例近40%。
学院科研实力雄厚,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为依托,近年来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项目、973前期预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纵向科研项目8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超6000万元;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0项;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上发表高水平SCI收录论文450余篇;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0余项。
武汉纺织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077300考研科目及参考书目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武汉纺织大学
- 招生年份:2018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技术研究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73]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6(全日制)新型功能纤维材料及新型能源材料研究 07(全日制)功能纺织与新型生物医用纺织材料 |
|
招生人数: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01高等数学或631材料科学基础 ④803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
备 注: |
武汉纺织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点简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始建于2010年,是湖北省重点一级学科,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通过5年的发展,学院拥有“纺织新材料及其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纺织纤维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省“纺织新材料及其应用”重点实验室等三个国家省部级研究平台,一个材料测试中心。现有专任教师39人,其中教授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20人、讲师1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8人(留学归国博士20余人);学院有国家杰青、_特聘教授1 人,“阳光学者”特聘教授1人,“阳光学者”讲座教授9人,”阳光学子”1人;1人获得第六届“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近几年来,承担了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项目、973前期预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40余项,科研经费累计超1000余万元。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3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对外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同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以及国内众多兄弟院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单位建立了广泛的学术合作关系。现培养研究生32人,毕业7人,就业签约率100%。学院共分五个学科方向:基于纤维材料的交叉学科研究、高性能纤维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功能材料和3D打印材料与技术研究等五个学科方向,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新型功能纤维材料提出了熔融共混相分离宏量制备热塑性聚合物纳米纤维的新方法;形成了自主创新的在线反应共聚制备具有抗菌功能高分子材料及纺织品的新技术;发展了纤维材料的功能化技术及其在生物、能源、电子等交叉学科领域的应用研究;开辟了干法纺丝纤维功能化的新途径。
(2)高性能纤维材料:聚苯硫醚超细纤维的产业化开发及其在高温过滤、锂电池隔膜、重金属吸附、催化剂负载等领域的应用;导电纤维用纳米填料开发及应用;高性能纤维混凝土的制备及应用;高强高模液晶聚芳酯纤维开发;对位芳纶纳米纤维的宏量制备与产业化开发。
(3)生物医用材料:基于天然蛋白质、多糖的骨组织生物材料;织物与非织物医用材料与制品;天然与合成高聚物复合载药缓释纤维;生物医用金属化合物。
(4)纤维储能/换能材料:以纤维/织物为基材,制备可编织超级电容器材料及器件;开发性能稳定的全织物纳米晶太阳能电池和柔性锂离子电池;负载相变储能材料作柔性蓄能保温织物。
(5)3D立体成型:高性能3D打印光固化树脂;3D打印纤维/树脂复合材料;3D编织纤维光敏树脂预浸料;3D打印纺织品。
武汉纺织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077300考研科目及参考书目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武汉纺织大学
- 招生年份:2018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73]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6(全日制)新型功能纤维材料及新型能源材料研究 07(全日制)功能纺织与新型生物医用纺织材料 |
|
招生人数: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01高等数学或631材料科学基础 ④803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
备 注: |
武汉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物理专业简介
材料物理学制:四年,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广博的材料学基本知识、系统扎实的材料物理理论及实践技能,同时兼备材料制备、加工、分析测试等基本能力,可适应功能薄膜材料、光电子器件和新能源等工业领域需要,能从事光电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IC芯片、功能薄膜材料的设计与应用的专业技术人才。本专业设置功能薄膜材料和等离子体技术及电子器件两个专业方向。学生毕业后适宜继续攻读材料学及相关的高新技术学科、交叉学科等学科领域的研究生,也可到大中型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及实验单位从事科研、开发、教学与管理工作。
专业特色:首批“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入选专业,面向光电材料与新能源行业。本专业所属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和首批省级特色学科,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师资力量雄厚,设有“有关人才计划”特聘教授岗位,教授、副教授占教师总数80%。本专业以湖北省“等离子体化学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和“湖北省微波等离子体应用技术研究工程中心”为依托,培养学生在光电子材料、功能薄膜材料的设计与制造及等离子体技术(注:等离子体技术为各类芯片和微电子、光电子器件制备以及新型功能薄膜材料制备所必须使用的核心技术)的应用研究、开发方面的能力。
核心课程(主干学科):主要课程有:大学物理、高等数学、固体物理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纳米材料与技术、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工业等离子体原理、电子材料与器件、表面加工技术、薄膜制备技术、光学薄膜原理与设计、功能材料、半导体器件等。通过课程的学习及基本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接受科学思维与科学实验两方面的基本训练,能够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与相关领域从事研究、管理、科技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详细:http://mse.wit.edu.cn/bksjy/zyjs1/clwl.htm
武汉纺织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简介
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专业简介: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满足国家对功能材料尤其功能纤维材料人才的需求,于2012年申请开办,2013年9月招生。本专业坚持“面向社会需求,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全面提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工程基础理论知识,熟练使用现代工程和信息技术工具,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分析处理复杂工程问题的基本技能,能够在材料的制备及成型加工、材料结构与性能分析、新材料开发及应用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质量检测及控制、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预期毕业五年以上的毕业生:
目标1:身心健康,具备良好的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关注当代全球和社会问题,具有质量意识、环境意识和安全意识;
目标2:能融会贯通所学基础知识和工程专业知识,对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目标3:具备创新实践能力,能进行材料相关产品的设计和工程化,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目标4: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组织及协调能力和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目标5:具有国际视野、能跟踪材料科学与工程前沿技术,拥有终生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主干课程:
高分子化学B、高分子物理B、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材料物理性能、固体物理、应用电化学、纤维加工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无机材料合成与制备、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
就业前景:
毕业生可以就业于纤维材料成型加工或新材料设计以及与能源、医疗、电子等材料相关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计及相关管理工作。
专业咨询联系人及联系方式:顾绍金 13385287630
武汉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硕士专业简介
一级学科/领域代码:0703 一级学科/领域名称:化学二级学科代码:070305 二级学科名称: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是化学下设的二级学科。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科的研究主要涉及高分子材料的合成、结构、性能及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武汉工程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二级学科硕士点创建于2006年,为湖北省重点学科,现有硕士生指导教师20人,其中教授12名,副教授8名。2010年以来,本学科点共招收硕士研究生260人。本学科点拥有独立的实验室面积600余平米,拥有总价值50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近3年已完成和正承担的各类科研项目62项,研究经费1000万元。发表SCI检索收录论文123篇。
本学科研究领域涉及生物医用高分子、光电功能高分子、聚合物的功能化与高性能化、天然与绿色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制备与性能。
武汉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专业简介
研究方向包括:高分子材料合成,制备及改性,高分子改性与复合材料,橡胶、塑料、纤维工程与理论,功能高分子材料,有机-无机复合材料,3D打印高分子材料柔性有机光电器件,油田高分子材料,分子磁性材料与器件,电化学传感器与储能材料,纳米能源材料,导电高分子材料等;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新型建筑材料,高性能陶瓷材料,粉体工程与纳米材料,医用生物材料与纳米仿生,功能膜与复合材料,磁性材料与功能薄膜。
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院校
基本信息
专业介绍
专业点分布
专业院校排名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03 | 清华大学 | A+ |
2 | 1000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A+ |
3 | 10497 | 武汉理工大学 | A+ |
4 | 10008 | 北京科技大学 | A |
5 | 10213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A |
6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学 | A |
7 | 10335 | 浙江大学 | A |
8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A |
9 | 10007 | 北京理工大学 | A- |
10 | 10010 | 北京化工大学 | A- |
11 | 10056 | 天津大学 | A- |
12 | 10145 | 东北大学 | A- |
13 | 10358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A- |
14 | 10533 | 中南大学 | A- |
15 | 10561 | 华南理工大学 | A- |
16 | 10610 | 四川大学 | A- |
17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A- |
18 | 10005 | 北京工业大学 | B+ |
19 | 10141 | 大连理工大学 | B+ |
20 | 10183 | 吉林大学 | B+ |
21 | 10216 | 燕山大学 | B+ |
22 | 10246 | 复旦大学 | B+ |
23 | 10247 | 同济大学 | B+ |
24 | 10251 | 华东理工大学 | B+ |
25 | 10255 | 东华大学 | B+ |
26 | 10280 | 上海大学 | B+ |
27 | 10284 | 南京大学 | B+ |
28 | 10285 | 苏州大学 | B+ |
29 | 10291 | 南京工业大学 | B+ |
30 | 10422 | 山东大学 | B+ |
31 | 10459 | 郑州大学 | B+ |
32 | 10487 | 华中科技大学 | B+ |
33 | 10611 | 重庆大学 | B+ |
34 | 90002 | 国防科技大学 | B+ |
35 | 10055 | 南开大学 | B |
36 | 10080 | 河北工业大学 | B |
37 | 10217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B |
38 | 10286 | 东南大学 | B |
39 | 1028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B |
40 | 10288 | 南京理工大学 | B |
41 | 10299 | 江苏大学 | B |
42 | 10359 | 合肥工业大学 | B |
43 | 10384 | 厦门大学 | B |
44 | 10488 | 武汉科技大学 | B |
45 | 10530 | 湘潭大学 | B |
46 | 10532 | 湖南大学 | B |
47 | 10558 | 中山大学 | B |
48 | 10613 | 西南交通大学 | B |
49 | 10614 | 电子科技大学 | B |
50 | 10674 | 昆明理工大学 | B |
51 | 10700 | 西安理工大学 | B |
52 | 10703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B |
53 | 10058 | 天津工业大学 | B- |
54 | 10060 | 天津理工大学 | B- |
55 | 10110 | 中北大学 | B- |
56 | 10112 | 太原理工大学 | B- |
57 | 10142 | 沈阳工业大学 | B- |
58 | 10289 | 江苏科技大学 | B- |
59 | 10403 | 南昌大学 | B- |
60 | 10426 | 青岛科技大学 | B- |
61 | 10427 | 济南大学 | B- |
62 | 10464 | 河南科技大学 | B- |
63 | 10486 | 武汉大学 | B- |
64 | 10491 | 中国地质大学 | B- |
65 | 10708 | 陕西科技大学 | B- |
66 | 10731 | 兰州理工大学 | B- |
67 | 11414 | 中国石油大学 | B- |
68 | 11845 | 广东工业大学 | B- |
69 | 10109 | 太原科技大学 | C+ |
70 | 10150 | 大连交通大学 | C+ |
71 | 10186 | 长春理工大学 | C+ |
72 | 10190 | 长春工业大学 | C+ |
73 | 10214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C+ |
74 | 10337 | 浙江工业大学 | C+ |
75 | 10360 | 安徽工业大学 | C+ |
76 | 10385 | 华侨大学 | C+ |
77 | 10386 | 福州大学 | C+ |
78 | 10408 | 景德镇陶瓷大学 | C+ |
79 | 10490 | 武汉工程大学 | C+ |
80 | 10512 | 湖北大学 | C+ |
81 | 10619 | 西南科技大学 | C+ |
82 | 10657 | 贵州大学 | C+ |
83 | 10701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C+ |
84 | 10702 | 西安工业大学 | C+ |
85 | 10730 | 兰州大学 | C+ |
86 | 11065 | 青岛大学 | C+ |
87 | 10004 | 北京交通大学 | C |
88 | 10079 | 华北电力大学 | C |
89 | 10128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C |
90 | 10222 | 佳木斯大学 | C |
91 | 10290 | 中国矿业大学 | C |
92 | 10292 | 常州大学 | C |
93 | 10294 | 河海大学 | C |
94 | 10295 | 江南大学 | C |
95 | 10338 | 浙江理工大学 | C |
96 | 10356 | 中国计量大学 | C |
97 | 10357 | 安徽大学 | C |
98 | 10406 | 南昌航空大学 | C |
99 | 10423 | 中国海洋大学 | C |
100 | 10589 | 海南大学 | C |
101 | 10590 | 深圳大学 | C |
102 | 10595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C |
103 | 10596 | 桂林理工大学 | C |
104 | 10615 | 西南石油大学 | C |
105 | 10015 | 北京印刷学院 | C- |
106 | 10081 | 华北理工大学 | C- |
107 | 10144 | 沈阳理工大学 | C- |
108 | 10146 | 辽宁科技大学 | C- |
109 | 10149 | 沈阳化工大学 | C- |
110 | 10153 | 沈阳建筑大学 | C- |
111 | 10407 | 江西理工大学 | C- |
112 | 10424 | 山东科技大学 | C- |
113 | 10460 | 河南理工大学 | C- |
114 | 10500 | 湖北工业大学 | C- |
115 | 10559 | 暨南大学 | C- |
116 | 10593 | 广西大学 | C- |
117 | 10710 | 长安大学 | C- |
118 | 10856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C- |
119 | 10878 | 安徽建筑大学 | C- |
120 | 11035 | 沈阳大学 | C- |
121 | 11660 | 重庆理工大学 | C- |
122 | 90038 | 海军工程大学 | C- |
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院校
基本信息
专业介绍
专业点分布
专业院校排名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03 | 清华大学 | A+ |
2 | 1000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A+ |
3 | 10497 | 武汉理工大学 | A+ |
4 | 10008 | 北京科技大学 | A |
5 | 10213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A |
6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学 | A |
7 | 10335 | 浙江大学 | A |
8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A |
9 | 10007 | 北京理工大学 | A- |
10 | 10010 | 北京化工大学 | A- |
11 | 10056 | 天津大学 | A- |
12 | 10145 | 东北大学 | A- |
13 | 10358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A- |
14 | 10533 | 中南大学 | A- |
15 | 10561 | 华南理工大学 | A- |
16 | 10610 | 四川大学 | A- |
17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A- |
18 | 10005 | 北京工业大学 | B+ |
19 | 10141 | 大连理工大学 | B+ |
20 | 10183 | 吉林大学 | B+ |
21 | 10216 | 燕山大学 | B+ |
22 | 10246 | 复旦大学 | B+ |
23 | 10247 | 同济大学 | B+ |
24 | 10251 | 华东理工大学 | B+ |
25 | 10255 | 东华大学 | B+ |
26 | 10280 | 上海大学 | B+ |
27 | 10284 | 南京大学 | B+ |
28 | 10285 | 苏州大学 | B+ |
29 | 10291 | 南京工业大学 | B+ |
30 | 10422 | 山东大学 | B+ |
31 | 10459 | 郑州大学 | B+ |
32 | 10487 | 华中科技大学 | B+ |
33 | 10611 | 重庆大学 | B+ |
34 | 90002 | 国防科技大学 | B+ |
35 | 10055 | 南开大学 | B |
36 | 10080 | 河北工业大学 | B |
37 | 10217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B |
38 | 10286 | 东南大学 | B |
39 | 1028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B |
40 | 10288 | 南京理工大学 | B |
41 | 10299 | 江苏大学 | B |
42 | 10359 | 合肥工业大学 | B |
43 | 10384 | 厦门大学 | B |
44 | 10488 | 武汉科技大学 | B |
45 | 10530 | 湘潭大学 | B |
46 | 10532 | 湖南大学 | B |
47 | 10558 | 中山大学 | B |
48 | 10613 | 西南交通大学 | B |
49 | 10614 | 电子科技大学 | B |
50 | 10674 | 昆明理工大学 | B |
51 | 10700 | 西安理工大学 | B |
52 | 10703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B |
53 | 10058 | 天津工业大学 | B- |
54 | 10060 | 天津理工大学 | B- |
55 | 10110 | 中北大学 | B- |
56 | 10112 | 太原理工大学 | B- |
57 | 10142 | 沈阳工业大学 | B- |
58 | 10289 | 江苏科技大学 | B- |
59 | 10403 | 南昌大学 | B- |
60 | 10426 | 青岛科技大学 | B- |
61 | 10427 | 济南大学 | B- |
62 | 10464 | 河南科技大学 | B- |
63 | 10486 | 武汉大学 | B- |
64 | 10491 | 中国地质大学 | B- |
65 | 10708 | 陕西科技大学 | B- |
66 | 10731 | 兰州理工大学 | B- |
67 | 11414 | 中国石油大学 | B- |
68 | 11845 | 广东工业大学 | B- |
69 | 10109 | 太原科技大学 | C+ |
70 | 10150 | 大连交通大学 | C+ |
71 | 10186 | 长春理工大学 | C+ |
72 | 10190 | 长春工业大学 | C+ |
73 | 10214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C+ |
74 | 10337 | 浙江工业大学 | C+ |
75 | 10360 | 安徽工业大学 | C+ |
76 | 10385 | 华侨大学 | C+ |
77 | 10386 | 福州大学 | C+ |
78 | 10408 | 景德镇陶瓷大学 | C+ |
79 | 10490 | 武汉工程大学 | C+ |
80 | 10512 | 湖北大学 | C+ |
81 | 10619 | 西南科技大学 | C+ |
82 | 10657 | 贵州大学 | C+ |
83 | 10701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C+ |
84 | 10702 | 西安工业大学 | C+ |
85 | 10730 | 兰州大学 | C+ |
86 | 11065 | 青岛大学 | C+ |
87 | 10004 | 北京交通大学 | C |
88 | 10079 | 华北电力大学 | C |
89 | 10128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C |
90 | 10222 | 佳木斯大学 | C |
91 | 10290 | 中国矿业大学 | C |
92 | 10292 | 常州大学 | C |
93 | 10294 | 河海大学 | C |
94 | 10295 | 江南大学 | C |
95 | 10338 | 浙江理工大学 | C |
96 | 10356 | 中国计量大学 | C |
97 | 10357 | 安徽大学 | C |
98 | 10406 | 南昌航空大学 | C |
99 | 10423 | 中国海洋大学 | C |
100 | 10589 | 海南大学 | C |
101 | 10590 | 深圳大学 | C |
102 | 10595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C |
103 | 10596 | 桂林理工大学 | C |
104 | 10615 | 西南石油大学 | C |
105 | 10015 | 北京印刷学院 | C- |
106 | 10081 | 华北理工大学 | C- |
107 | 10144 | 沈阳理工大学 | C- |
108 | 10146 | 辽宁科技大学 | C- |
109 | 10149 | 沈阳化工大学 | C- |
110 | 10153 | 沈阳建筑大学 | C- |
111 | 10407 | 江西理工大学 | C- |
112 | 10424 | 山东科技大学 | C- |
113 | 10460 | 河南理工大学 | C- |
114 | 10500 | 湖北工业大学 | C- |
115 | 10559 | 暨南大学 | C- |
116 | 10593 | 广西大学 | C- |
117 | 10710 | 长安大学 | C- |
118 | 10856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C- |
119 | 10878 | 安徽建筑大学 | C- |
120 | 11035 | 沈阳大学 | C- |
121 | 11660 | 重庆理工大学 | C- |
122 | 90038 | 海军工程大学 | C- |
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院校
基本信息
专业介绍
2016理学院 | |
---|---|
专业名称 | 0773J1 光电信息材料 |
研究方向 | (01)激光物理技术与非线性光学(02)激光功能材料的应用(03)半导体材料的合成与应用(04)分子反应动力学 |
初试考试科目 |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01)数学基础(921)光学(922)普通物理(电磁学、光学) |
专业院校排名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03 | 清华大学 | A+ |
2 | 1000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A+ |
3 | 10497 | 武汉理工大学 | A+ |
4 | 10008 | 北京科技大学 | A |
5 | 10213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A |
6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学 | A |
7 | 10335 | 浙江大学 | A |
8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A |
9 | 10007 | 北京理工大学 | A- |
10 | 10010 | 北京化工大学 | A- |
11 | 10056 | 天津大学 | A- |
12 | 10145 | 东北大学 | A- |
13 | 10358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A- |
14 | 10533 | 中南大学 | A- |
15 | 10561 | 华南理工大学 | A- |
16 | 10610 | 四川大学 | A- |
17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A- |
18 | 10005 | 北京工业大学 | B+ |
19 | 10141 | 大连理工大学 | B+ |
20 | 10183 | 吉林大学 | B+ |
21 | 10216 | 燕山大学 | B+ |
22 | 10246 | 复旦大学 | B+ |
23 | 10247 | 同济大学 | B+ |
24 | 10251 | 华东理工大学 | B+ |
25 | 10255 | 东华大学 | B+ |
26 | 10280 | 上海大学 | B+ |
27 | 10284 | 南京大学 | B+ |
28 | 10285 | 苏州大学 | B+ |
29 | 10291 | 南京工业大学 | B+ |
30 | 10422 | 山东大学 | B+ |
31 | 10459 | 郑州大学 | B+ |
32 | 10487 | 华中科技大学 | B+ |
33 | 10611 | 重庆大学 | B+ |
34 | 90002 | 国防科技大学 | B+ |
35 | 10055 | 南开大学 | B |
36 | 10080 | 河北工业大学 | B |
37 | 10217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B |
38 | 10286 | 东南大学 | B |
39 | 1028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B |
40 | 10288 | 南京理工大学 | B |
41 | 10299 | 江苏大学 | B |
42 | 10359 | 合肥工业大学 | B |
43 | 10384 | 厦门大学 | B |
44 | 10488 | 武汉科技大学 | B |
45 | 10530 | 湘潭大学 | B |
46 | 10532 | 湖南大学 | B |
47 | 10558 | 中山大学 | B |
48 | 10613 | 西南交通大学 | B |
49 | 10614 | 电子科技大学 | B |
50 | 10674 | 昆明理工大学 | B |
51 | 10700 | 西安理工大学 | B |
52 | 10703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B |
53 | 10058 | 天津工业大学 | B- |
54 | 10060 | 天津理工大学 | B- |
55 | 10110 | 中北大学 | B- |
56 | 10112 | 太原理工大学 | B- |
57 | 10142 | 沈阳工业大学 | B- |
58 | 10289 | 江苏科技大学 | B- |
59 | 10403 | 南昌大学 | B- |
60 | 10426 | 青岛科技大学 | B- |
61 | 10427 | 济南大学 | B- |
62 | 10464 | 河南科技大学 | B- |
63 | 10486 | 武汉大学 | B- |
64 | 10491 | 中国地质大学 | B- |
65 | 10708 | 陕西科技大学 | B- |
66 | 10731 | 兰州理工大学 | B- |
67 | 11414 | 中国石油大学 | B- |
68 | 11845 | 广东工业大学 | B- |
69 | 10109 | 太原科技大学 | C+ |
70 | 10150 | 大连交通大学 | C+ |
71 | 10186 | 长春理工大学 | C+ |
72 | 10190 | 长春工业大学 | C+ |
73 | 10214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C+ |
74 | 10337 | 浙江工业大学 | C+ |
75 | 10360 | 安徽工业大学 | C+ |
76 | 10385 | 华侨大学 | C+ |
77 | 10386 | 福州大学 | C+ |
78 | 10408 | 景德镇陶瓷大学 | C+ |
79 | 10490 | 武汉工程大学 | C+ |
80 | 10512 | 湖北大学 | C+ |
81 | 10619 | 西南科技大学 | C+ |
82 | 10657 | 贵州大学 | C+ |
83 | 10701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C+ |
84 | 10702 | 西安工业大学 | C+ |
85 | 10730 | 兰州大学 | C+ |
86 | 11065 | 青岛大学 | C+ |
87 | 10004 | 北京交通大学 | C |
88 | 10079 | 华北电力大学 | C |
89 | 10128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C |
90 | 10222 | 佳木斯大学 | C |
91 | 10290 | 中国矿业大学 | C |
92 | 10292 | 常州大学 | C |
93 | 10294 | 河海大学 | C |
94 | 10295 | 江南大学 | C |
95 | 10338 | 浙江理工大学 | C |
96 | 10356 | 中国计量大学 | C |
97 | 10357 | 安徽大学 | C |
98 | 10406 | 南昌航空大学 | C |
99 | 10423 | 中国海洋大学 | C |
100 | 10589 | 海南大学 | C |
101 | 10590 | 深圳大学 | C |
102 | 10595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C |
103 | 10596 | 桂林理工大学 | C |
104 | 10615 | 西南石油大学 | C |
105 | 10015 | 北京印刷学院 | C- |
106 | 10081 | 华北理工大学 | C- |
107 | 10144 | 沈阳理工大学 | C- |
108 | 10146 | 辽宁科技大学 | C- |
109 | 10149 | 沈阳化工大学 | C- |
110 | 10153 | 沈阳建筑大学 | C- |
111 | 10407 | 江西理工大学 | C- |
112 | 10424 | 山东科技大学 | C- |
113 | 10460 | 河南理工大学 | C- |
114 | 10500 | 湖北工业大学 | C- |
115 | 10559 | 暨南大学 | C- |
116 | 10593 | 广西大学 | C- |
117 | 10710 | 长安大学 | C- |
118 | 10856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C- |
119 | 10878 | 安徽建筑大学 | C- |
120 | 11035 | 沈阳大学 | C- |
121 | 11660 | 重庆理工大学 | C- |
122 | 90038 | 海军工程大学 | C- |
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考什么
系所代码 | 系所名称 | 学位类别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方向码 | 研究方向 | 考试科目 | 备注 |
050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含塑性研究院) | 招生规模177(学术型120、专业学位57),拟接收推免生115(以最终确认录取人数为准) | ||||||
050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含塑性研究院) | 学术型 | 080500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01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26材料加工基础或827材料科学基础或837高分子化学与高分子物理 | 理工科各专业均可以报考。 |
050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含塑性研究院) | 学术型 | 080500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02 | 材料学 | ||
050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含塑性研究院) | 学术型 | 080500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03 | 材料加工工程 | ||
050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含塑性研究院) | 学术型 | 080500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04 | 材料加工工程(塑性成形)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04材料力学或826材料加工基础或871塑性成形原理 | |
050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含塑性研究院) | 专业学位 | 085204 | 材料工程 | 01 | 不分研究方向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26材料加工基础或827材料科学基础 | |
050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含塑性研究院) | 专业学位 | 085204 | 材料工程 | 02 | 塑性成形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26材料加工基础或871塑性成形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