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考研难吗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太原科技大学考研分数线、太原科技大学报录比、太原科技大学考研群、太原科技大学学姐微信、太原科技大学考研真题、太原科技大学专业目录、太原科技大学排名、太原科技大学保研、太原科技大学公众号、太原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太原科技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很多考生在准备太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考研难吗?是考研报考的时候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个专业的研究生好吗?适合我吗?对我以后的人生和职业会有帮助吗?考生在准备太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专业考研的时候产生这样的疑问是十分正常的。【手机访问】
但是考生应当明确的一点是,不论是哪一个专业的研究生,都不存在绝对的好与不好的评价标准。别人适合的专业不一定适合自己,需要考生对太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好不好、未来发展方向与考生自己的本科专业、兴趣爱好以及未来发展规划进行结合和分析,理性看待和认真对待考研的专业选择问题,不要因一时冲动或是盲目听取别人的意见而草率决定,往往会在备考期间十分痛苦。
Add 太原科技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太原科技大学
考生获取相关有关机械工程信息的途径有很多,太原科技大学怎么样,学校研究生官方网站会列出详细的招生简章、考试内容、参考书目、历年分数线以及报录比等重要数据,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进行选择;可以咨询太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的师兄师姐,获得第一手的信息;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例如考研网、考研论坛等信息来源。
另外,需要详细了解机械工程的考研情况的同学,可以点击右侧免费资源我们的学姐,帮你解答报考院校的详细问题。
太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好不好,可以从专业排名来判断,其排名的位置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该学科考研难度的大小,包括近几年内该学科全国排名的变化程度。有的专业所在的学校在学校排名系统中并没有靠前的位置也不出名,但是该学科在全国范围内有较高的排名位置;有的专业所在的学校属于全国知名学府,但是该专业在全国范围内并不出名。如果学科与学校在全国均有较高的排名位置,那么该学科属于热门学科,考研的竞争力会相对较大。考生在选择报考机械工程之前应当对其全国排名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将学科与学校的排名都纳入考虑的范围之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每年会颁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对除军事学门类外的全部81个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专业排名,专业排名可以从中检索到。
相对来说,机械工程的排名还是相当乐观,是一个具有潜力和发展前途的学科。太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中提供了有关太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好不好的全面而详细的资料,欢迎考生前往查阅。
机械电子工程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17日 09:27 作者: 来源: 点击率:627次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简称“机电专业”)1993年首次四年制本科招生,1998年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调整,归并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山西省品牌专业、2011年/2014年/2017年三轮通过认证)的机电方向,2008年重新获批为机械电子工程专业,2012年通过本科专业审核评估,2015年获批为山西省特色专业,201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结合学校办学条件和办学定位,本专业主要培养既掌握机械设计与制造知识,又具备检测理论与控制技术的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在校学生300多人,近三年学生荣获各类国家级奖项21人次,华北赛区奖项5人次,省级奖项50人次,校级奖项83人次,连续获得山西省优秀志愿服务队。本专业已培养千余名毕业生,许多已成为企业技术骨干或高层管理人员。近三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平均达到80%以上。
本专业拥有机电实验室和故障诊断实验室,依托有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重型机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太原重型机械装备协同创新中心(首批省级A类)、山西省机械行业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山西省先进制造技术网上合作研究中心、山西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山西省本科高校基础课示范实验室等平台。
车辆工程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26日 16:15 作者: 来源: 点击率:406次
车辆工程
太原科技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工程机械专业,当时主要为山西、山东两省交通厅定向培养汽车运输专业人才,后经多年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于1995年获批车辆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获批车辆工程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2001年成立工程车辆研究所,2009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车辆工程专业,开始本专业的独立招生。
1. 专业培养目标
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家国情怀、人文素养、工程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具备较扎实的数理基础、学科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够胜任岗位工作,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在车辆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制造、技术研发、生产管理和技术服务等工作、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毕业5年左右能够达到如下目标:
(1)具有家国情怀、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有意愿、有能力服务社会。
(2)能在乘用车、商用车、工程机械等行业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研发、管理、服务等工作。
(3)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胜任团队角色。
(4)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分析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能解决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 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自我提升能力,能适应职业发展需求。
2. 专业毕业能力要求
专业必须有明确、公开、可衡量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应能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专业制定的毕业要求应完全覆盖以下内容: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3. 专业方向招生介绍(2020)
(1)车辆工程 (理工科 本科 四年制 专业代码080207)
太原科技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培养能从事汽车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生产管理和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专门人才。专业内容涉及汽车、工程车辆等的现代设计理论、实验、制造工艺技术、电子技术及生产组织管理技术等。
专业所在学科是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在国内工程车辆行业有重要的地位和知名度,有“山西省新能源车辆工程技术中心”和“山西省新能源车辆院士”两个省级科技平台。本专业学生在学习外语、计算机、数学、力学等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完成车辆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专业车辆设计、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等课程的学习。
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专业特色鲜明、教学实验设施齐全,非常注重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组建有多个车辆科技创新团队,着力培养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协调发展。学生毕业后,可在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和管理部门从事设计、研究、产品开发和管理营销等工作。本专业目前已培养8届毕业生,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很高。
(2)新能源汽车方向 (理工科 本科 四年制 专业代码080207)
太原科技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培养能从事新能源车辆相关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生产管理和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专门人才。专业内容涉及新能源车辆相关领域的现代设计理论、实验、制造工艺、电子技术及项目管理等。
专业方向所在学科是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有省级科技平台“山西省新能源车辆工程技术中心”和“山西省新能源车辆院士工作站”。本专业学生在学习外语、计算机、数学、力学等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完成车辆构造、汽车理论、新能源汽车概论、电机驱动技术、动力电池技术和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等课程的学习。
专业方向师资力量雄厚、专业特色鲜明、教学实验设施齐全,非常注重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组建有多个车辆科技创新团队,着力培养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协调发展。学生毕业后,可在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和管理部门从事设计、研究、产品开发和管理营销等工作。本专业方向紧跟国家新能源汽车政策方向,学生毕业后就业面更广、就业机会更多。
4. 专业优势
(1)专业平台及实验室
专业得到山西省“1331工程”机械工程重点学科建设计划支持,建有山西省新能源车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新能源车辆院士工作站、山西省新能源车辆技术研究院(联合英国伯明翰高性能涡轮机械公司、山西原野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拥有省内一流的车辆底盘实训实验室、发动机实验室和车辆综合性能实验室、车辆底盘测功实验台和互连式油气悬挂实验台等。依托的相关学科平台有:国家级机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型机械装备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重型机械工程机械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山西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太原科技大学重科博远众创空间(省级)、机械工程学院创新创业中心。
图1 车辆专业实验条件
(2)专业师资及成果
专业有一支年龄、学历结构合理稳定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业教师2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7人。近三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4项,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项目30余项,出版“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教材1部,专著1部。
图2 专业教师合影
(3)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专业还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组建多个科技创新团队,比如万里车队、NewMaker等,着力培养该专业学生在车辆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的协调发展,如参加中国节能竞技大赛、中国汽车工程学会Baja(巴哈)大赛、中国大学生方程式大赛等。目前,专业在校学生410人,近三年共有200多人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专业竞赛,荣获国家级、省级奖34项;学生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5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3项;学生在各类期刊发表科研论文14篇,申报国家专利14项、授权3项。
图3 学生自己制作的节能赛车和参赛合影(2011-2019)
图4 学生自己制作的巴哈赛车和参赛合影(2018)
图5 学生自己制作的巴哈赛车和参赛合影(2019)
图6 2019年壳牌汽车环保马拉松挑战赛
图7 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奖情况
新闻报道
图8 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相关媒体报道
(4)就业情况
目前专业已经培养7届本科毕业生(400余人),毕业生就业与升学率达90%以上。本科生就业主要集中于国内各大汽车企业、专用车辆企业、工程机械企业等,如一汽、东风、比亚迪、吉利、长安、奇瑞、长城、江铃、海马、北汽福田、中国重汽、三一重工、陕西重汽、大运、中国一拖、潍柴、玉柴等企业,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经对用人单位的走访调研,他们普遍对该专业的毕业生给予较高的评价:“人朴实、上手快、用得上、留得住”。
(5)专业相关活动介绍
图1 毕业生座谈 图2 车辆学科报告会
图3 国外知名专家讨论会 图4 毕业实习合影
机械工程(2019) [085201] 专业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太原科技大学
-
招生年份:2019年
-
招生类别:
-
所属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52]工程硕士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01-09研究方向与080200机械工程相同(不含08研究方向)
|
招生人数: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17材料力学或819人机工程学或820机械设计基础 |
备 注: |
|
机械工程 [0802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太原科技大学
-
招生年份:2019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2]机械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智能起重运输机械理论与技术 02物料搬运装备技术与应用 03先进冶金及矿山装备设计理论与技术 04轨道交通关键件设计制造理论及缺陷检测技术 05机电液系统与智能控制技术 06先进制造理论及应用 07工程机械数字化与智能化 08车辆设计理论与控制方法 09工业设计理论与方法
|
招生人数: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17材料力学或819人机工程学或820机械设计基础 |
备 注: |
|
机械工程 [0802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太原科技大学
-
招生年份:2021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重型机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2]机械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重大装备与关键基础件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02)重大装备新材料与关键工艺技术研究 (03)重大装备智能控制与检测技术研究 (04)微纳界面摩擦学效应与控制
|
招生人数: |
19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17)材料力学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0)机械设计基础 |
备 注: |
|
通讯地址:中国·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窊流路66号太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邮编:030024,单位电话:0351-6998115,电子邮箱:jxxy@tyust.edu.cn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01日 15:50 作者: 来源: 点击率:1866次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简称“机自”)专业是根据1998年教育部本科专业调整目录,由原有的6个机械类专业(起重运输机械、工程机械、冶金机械、矿山机械、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机械电子工程)整合而成,是国家管理专业点。为了满足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发展需求,新增“起重运输与工程机械计算机辅助设计”(简称“起工CAD”)和“流体传动与控制”2个方向,形成了由8个专业方向组成,特色鲜明的机自专业。2008年“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方向获批为机械电子工程专业,2010年撤消了起工CAD专业方向,机自专业演变为现今的6个专业方向。其中起重运输机械专业成立于1954年,1965年国家为加强学校建设,专业调整时将大连工学院(现为大连理工大学),沈阳机电学院(现为沈阳工业大学)的起重运输机械专业及相应师生全部并入太原重型机械学院。本专业是原机械工业部重点专业,在起重运输机械行业中具有很高的声誉。
本专业现有教师114人,主讲教师106人,其中教授31人,博导12人,具有博、硕士学位教师占主讲教师比例88.68%,其中50人具有博士学位。2个省优秀本科教学团队、1个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省劳动模范1人,省劳动竞赛特等功1人,省优秀教师2人,省教学名师5人。
本专业是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山西省品牌专业、首批山西省优势专业,拥有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等。学院曾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机自专业下设6个研究方向
(一)起重运输机械方向
培养目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起重运输机械方向)是研究起重机械、输送机械、工业车辆等物料搬运装备及产品从设计、制造、运行控制到生产过程的企业管理的综合技术学科。培养具备从事物料搬运装备的设计制造的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物料搬运装备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特色:起重运输机械专业方向模块围绕物料搬运装备制造发展新要求,以物料搬运机械及系统设计为特色,培养学生兼有行业装备机械和结构设计研发、经营管理等能力,能够满足国内外物料搬运机械行业的人才需求;本专业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生毕业后可以继续深造。
专业荣誉:1983年机械工业部教育局确定起重运输机械专业为部重点专业;2000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被教育部指定为“国家管理的专业点”;2004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被评为山西省首批品牌专业;2008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单位;2012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批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1年、2014年、2017年持续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山西省首批“本科品牌专业”,该专业于2011年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当时普通本科院校中第一个通过认证的机械类专业,并于2014年、2017年持续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意味着该专业学生可以在《华盛顿协议》相关的国家或地区按照职业工程师的要求,取得工程师执业资格,具备了走向世界、具有国际互认质量标准的通行证。
本专业依托的机械工程学科2017年入选了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计划,在2017年发布的中国高校机械工程学科第四轮评估结果中,全国186所参评高校中排名第40名,接近全国前20%,获得B级的好成绩。本学科拥有1个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2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
历史沿革:上世纪50年代初,我国首先在上海交通大学设立《起重运输机械专业》,随即大连理工大学(原大连工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原北京钢铁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原武汉水运学院)、沈阳工业大学(原沈阳机电学院)、太原科技大学(原太原重型机械学院)等院校先后成立此专业。太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起重运输机械专业方向前身是1965年大连工学院、沈阳机电学院整合起重输送机械专业师生整建制搬迁到太原科技大学(原太原重型机械学院)。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全国共有50余所院校拥有起重运输机械专业,分属机械、交通、冶金、电力、林业等行业。1985年起,按国家专业目录将起重运输机械专业、工程机械专业合为起重运输与工程机械专业,按起重运输机械与工程机械两个专业方向分别招生。1996年按国家专业目录设立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1998年,机械类专业按国家目录合并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我校仍分为起重运输机械、工程机械、起重运输与工程机械CAD、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机械电子工程、流体传动与控制等专业方向分别招生。
师资队伍:起重运输机械专业方向目前拥有专业教师24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7人,讲师8人;博士研究生17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研究生5人;主要负责特色专业课程《起重机械》、《连续运输机械》、《工业车辆》、《金属结构》和专业基础课程《人机工程学》、《电力拖动基础》、《机电工程测试技术》等的主讲;该教学团队年龄结构、学历职称、教学水平方面具有专业优势,荣获“山西省级优秀教学团队”荣誉称号。
课程建设:
1、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2013年9月上线):人类力量与智慧的延伸——物料搬运装备(http://open.163.com/special/cuvocw/wuliaozhuangbei.html)
[第1讲]人类力量与智慧的延伸
[第2讲]举重若轻的“大力神”——起重机械
[第3讲]快速高效的“传输者”——连续输送机械
[第4讲]机动灵活的“搬运工”——场内机动车辆
[第5讲]群英“汇”萃集大成——物料搬运系统
幻灯片1
2、山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2013年度)
起重运输机械专业方向荣获2013年度山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金属结构》、《起重机械》、《连续运输机械》、《工业车辆》四门。
~2O8AJJ4LTKQ~SL)CTN]XOO省精品资源共享课-起重机械s
RA~]Y@RO@4OWE1P_A_L[1]98X~054J~F9X6Q~0($XB2675
教材建设:
1、机械装备金属结构设计 第3版;“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现代机械工程系列精品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作者:太原科技大学 徐格宁;ISBN:978-7-111-59835-0;所属丛书:“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现代机械工程系列精品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
2、起重机械;作者:太原科技大学 文豪;ISBN:978-7-111-43194-7;所属丛书:普通高等教育机械类特色专业规划教材。
3、叉车构造与设计;作者:陶元芳 卫良保;ISBN:978-7-111-28783-4;所属丛书:普通高等教育机械类特色专业规划教材。
叉车构造与设计
4、机械工程软件技术基础;作者:陶元芳;ISBN:978-7-111-30192-9;所属丛书:普通高等教育机械类特色专业规划教材。
5、机械CAD应用技术;作者:陶元芳;ISBN:978-7-111-37297-4;所属丛书:普通高等教育机械类特色专业规划教材。
软件书封面机械CAD应用技术s
行业地位:
本专业教师负责编写了多本专业手册、起草了多个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在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等相关行业协会或学会担任理事长、常务理事等。特色行业中,担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物流工程分会(起重机械技术)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物流工程分会(连续输送机械技术)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单位。
平台建设: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拥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及教育部工程中心平台,山西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起重运输与工程矿山机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智能物流装备”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物料仓储与装卸输送装备”山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在国内同行业享有很高声誉。
优秀校友:
1.王民,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兼任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主席团主席、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理事、江苏省企业家协会会长。任江苏省十一届、十二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现任现任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毕业于太原重型机械学院(现太原科技大学)。
2.顾翠云,女,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教授级高工。1982年参加工作,主要从事起重机设计与科研开发,曾经担任三峡1200t桥机主任设计师,曾被授予“省、市劳动模范”、“省三八红旗手”、“省五一劳动奖章”、“山西十大女杰”等称号。我校起重运输机械专业78级校友。
3.王吉生,男,太原市科协兼职副主席。王吉生二十多年来一直在技术工作岗位上。从起重机设计员到太重总工程师,在起重机械设计研发方面有突出的造诣。他为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科技进步特别是起重产品的快速发展做出突出贡献。被评聘为中国机械工程物流学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山西省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省城科技顾问委员会委员、太原市科协兼职副主席。荣获2005年度太原市特级劳动模范。1982年毕业于我校起重运输机械专业。
4.张志德,男,现任太原重型机械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我校起重运输机械专业83级校友。
5.戚天明,男,1982年1月至1997年11月在中信重型机械公司(原洛阳矿山机器厂)洛阳矿山机械研究从事矿山机械产品的科研开发设计工作,先后担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1997年12月至2000年12月,担任中信重型机械公司技术部副主任;2001年1月,戚天明担任中信重型机械公司洛阳矿山机械工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院长,高级工程师,荣获洛阳市“十大科技青年”、“洛阳市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洛阳市拔尖人才”、“优秀技术专家”。我校起重运输机械专业77级校友。
6.田东风,男,大连博瑞重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辽宁省优秀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MBA、太原科技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物流工程分会委员;主持设计的核电站用250/100+10T环形起重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我校起重运输机械专业80级校友。
7.罗祯利,男,高级工程师,1992年7月毕业于太原科技大学起重运输与工程机械专业。现工作于重庆起重机厂,任副厂长,总工。罗祯利主持完成企业抓斗系列改型设计,1994年参加的125T桥式起重机设计,获市级“新兴产品”荣誉称号。1995年主持了63T产品系列设计。1996年参加了100T铸造起重机设计。1998年主持完成了5——32T单主梁门式起重机系列设计。1999年主持完成了集装箱、装卸桥设计。2000年主持完成了港口用固定回转吊设计、装船机设计。2001年主持完成了60T双梁门机设计、铸造起重机改良设计。2002年主持完成了钢厂用钢水包系列设计、320T桥式起重机设计。2003年主持完成了5——50T葫芦双梁设计、电解铜多功能起重机、贝雷式门机设计。2005年主持完成了水工机械固定卷扬式启闭机、移动台车、启门机、清污机等系列设计。
8.闫少泉,女,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1987年毕业于太原科技大学起重运输专业。闫少泉主持和参与设计了国家重点工程三峡水利枢纽亚洲起重量最大、起升高度最高的坝顶门机、马钢亚洲起重量最大的铸造起重机、国内首台无需拆解可通过隧道的900吨铁路架桥机。我校起重运输机械专业83级校友。
9.张长建,高级工程师.历任宝鸡插叉车研究所设计所主任,宝鸡双力叉车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宝鸡叉车制造公司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副厂长、党委副书记,宝鸡双力插叉车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一拖(洛阳)叉车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一拖(洛阳)搬运机械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宝鸡市首届“五一”金鸡奖章获得者;宝鸡市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中国一拖(洛阳)集团有限公司优秀专家。1982年毕业于太原重型机械学院起重输送机械专业。
10.段春霖,男,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发电工程分公司运煤专业主任工程师,主要从事火力发电厂燃料输送系统的设计工作,主要工作业绩有山西中电国际神头2X1000MW机组发电工程,漳泽“上大压小”2X1000MW机组发电工程,和林2X600MW机组发电工程,国电霍州2X600MW发电工程,越南永新四期2X600MW发电工程等国内外50多项大型火力发电厂及10多项生物质发电,垃圾发电的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的设计工作。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起机)99级9921班校友。
(二)工程机械方向
1960年,由原第一机械工业部的工程机械局批准在太原重型机械学院成立工程机械专业,其背景是为我国提供国防装备—工程兵机械培养专门人才,随后逐步发展成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培养“设计和制造”的高级专门人才,是学校最早成立的本科专业之一。1993年,教育部将原来的“工程机械”与“起重运输机械”专业合并,统称为“起重运输与工程机械专业”。1998年成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简称机自专业)的方向之一。1982年工程机械专业获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是我校的第一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005年本专业所在的“机械工程”学科获得了国家博士学位授予权。本专业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在国内高校同类专业中名列前茅,在全国同行业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机自专业工程机械方向以培养工程机械重大技术装备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注重基础能力、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对接工程机械装备的多功能化、绿色化和智能化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基础,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控制的基本原理、方法、工艺和设备的专业知识,具备较强工程实践和研究能力,能从事机械工程(特别是工程机械)领域的工程设计、生产制造、产品开发、生产运行、技术管理、销售服务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具有良好的经济、安全和环保意识,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工程职业道德及国际视野的高级机械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预期成为所在行业领域的专业技术骨干或管理人才。
本专业方向有“国家级机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型机械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山西省新能源车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煤机装备研究生培养基地”等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研发平台支持。参与建成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在山西省“1331工程”机械工程优势特色学科建设项目支持下,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项,专业与科研实验仪器设备20余台。与柳工集团、山东临工、山推股份、太重集团等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10余个。近5年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企业合作项目10余项。主编及参编教材8部,获得国家专利20余项。
本专业方向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控制工程基础、测试技术、液压与液力传动、电力拖动等课程;专业方向课包含工程机械底盘构造与设计、内燃机、工程机械概论、铲土运输机械设计、挖掘机械设计、专业外语等课程。
本专业方向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学生可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机械众创空间、虚拟仿真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等,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New Maker机器人、万里车队、设计与成图、领创设计等工作室,增强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一般与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如徐工、柳工、山东临工、中联重工、龙工、东风汽车等大中型国有企业、合资企业签约。近三年,毕业生出国升学、国内升学达30%。
(三)冶金机械方向
专业概况
冶金机械专业由原轧钢机械专业扩展而来,该专业成立于1952年建校之时,至今已60余年。共培养冶金机械本科生3000余人,多在国内各大重型机械设计单位承担重要任务,为我国轧制设备的自主化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冶金机械专业所属的机械设计及理论与材料加工工程学科是山西省重点学科,是山西省品牌专业和太原科技大学品牌专业,1981年获得硕士授予权,2005年获得博士授予权。冶金机械教研室目前拥有14名教师,博导4名,教授4名,副教授5名,博士14名,具有博士后经历5名,具有海外访问学者经历教师6名。
以本教研室为依托建立的山西省冶金设备设计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重型机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省现代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具有良好的科学研究环境。原冶金机械教研室黄庆学教授现任太原理工大学校长,于201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就业和发展前景
冶金机械专业主要讲授轧制理论、轧钢机械设计、轧钢工艺学、钢铁冶金机械、轧制过程控制等主要专业课程。本专业涉及技术领域多,就业面宽,从机械设计制造到工艺装备成套,从钢铁材料生产到有色金属,非金属材料生产。冶金机械毕业生可以进入国内各大重型机械设计单位工作,包括二重、太重、一重、沈重、洛矿、大重、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太钢等大型重型机械企业单位。
毕业于冶金机械专业的知名校友有:
费斌军,毕业于太原重型机械学院轧钢机械专业,曾担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现任中航重机股份有限公司。
胡洪,毕业于太原重型机械学院轧钢机械专业,现任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总经理。
张勇安,毕业于太原重型机械学院轧钢机械专业,原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教授级高工,曾持“宝钢特钢纵、横剪切机组”项目,200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张江安,毕业于太原重型机械学院轧钢机械专业,现任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王天翔,毕业于太原重型机械学院轧钢机械专业,现任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
李善继,毕业于太原重型机械学院轧钢机械专业,成都兴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袁国,毕业于太原重型机械学院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
实验条件
冶金设备实验室拥有现代化的大型重型机械实验平台,主要包括:全液压中厚板试验矫直机平台、张力钢管连轧机实验平台,以及300mm四辊轧机(含液压AGC、板形仪、激光测速仪等检测装置)、空间七杆滚切剪实验台、三辊联合穿轧机实验台、100t×100m/s×100Mpa动静压轧机油膜轴承试验台、250径向变量泵综合试验台、大型钢结构疲劳实验台、GLEEBLE热模拟实验机等等都属于国内少有的大型实验设备。拥有一批大型计算软件,主要包括Marc、Forge、Deform、ProE等。经过近十年的运作,已经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IMG_1603
冶金机械实验室
IMG_1658
300mm四辊实验轧机
三辊联合穿轧机实验台
11辊辊式矫直机
科研成果
自2003年以来,以冶金机械教研室教师为主的团队在大型冶金成套装备设计理论与成套关键技术、镁合金轧制变形理论与深加工技术以及金属材料轧制复合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与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何梁何利奖1项,获省部级一、二、三等奖10多项。发表论文120余篇,SCI/EI 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4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2000多万元。
成果推广
以黄庆学院士为带头人的团队在长期合作基础上,自然形成了以中青年为主力、创新能力强、素质高、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研究开发集体。核心成员有互补的专业结构,各自既有明确的研究领域,又形成合作协同的研究目标,承担并完成国家项目,并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先后承担宝山钢铁公司、首都钢铁公司、济南钢铁公司、太原钢铁公司、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等十多家国有大型企业项目,为企业带来了数亿元的经济效益。轧制中心自2006年至今承担企业项目金额达到40000多万元。七五”、“八五”、“九五”、“十五”以及“十二五期”间连续承担了国家攻关计划,973预研项目等课题10余项。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和企业委托项目100多项,累计金额8000多万元。
(四)矿山机械方向
矿山机械专业创建于1973年,1998年成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简称机自)的方向之一。以矿山重型装备制造业需求为目标,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根本,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基础知识传授,突出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对接矿山发展的绿色化和智能化趋势,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基础,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机电控制的基本原理、方法、工艺和设备的专业知识,具备较强工程实践和研究能力,能从事机械工程领域(特别是矿山机械领域)的工程设计、机械制造、产品开发、生产运行、技术管理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具有良好的经济、安全和环保意识,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工程职业道德及国际视野的高级机械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预期成为所在领域的专业技术骨干或管理骨干。
本专业方向有“国家级机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山西省轧钢与矿山装备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重型机械装备协同创新中心”等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研发平台支持。参与建成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在山西省“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建设项目支持下,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项,拓展建设矿山机械专业实验室1个,各型实验仪器设备20多台。与太重集团、中信重工等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10余个。近5年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企业合作项目10余项。主编及参编教材10余部,参编专业设计手册若干部,获得国家专利50余项,完成各类教研、科研项目30余项。
本专业方向理论课主要包括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控制工程基础、测试技术、液压传动、电力拖动等专业课程;专业方向课为:矿山生产工艺、矿山机械、矿山装备自动化、矿山机械底盘构造与设计等。
本专业方向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学生可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机械众创空间、虚拟仿真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等,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New Maker机器人、万里车队、设计与成图、领创设计等工作室,增强实践创新能力。
本专业大量毕业生被大型重型机械制造企业(如中信重工、徐工、柳工、临工、东风汽车、北方重工)、华夏建龙矿业等大型国有企业、合资企业录用。近三年,毕业生出国升学、国内升学达30%。
(五)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方向
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是现代机械科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流体动力分配、传递与控制的规律,致力于提高流体传动与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以满足工程技术目标和环境要求。具有机械、液压与气动、微电子技术、现代测试、智能信息处理、现代控制和计算机技术交叉融合的技术优势,在军事工业领域和民用工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专业定位:本专业面向区域经济建设、行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具备从事液压控制工程所需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液压、电子、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等多元结构的专业知识,具有系统化工程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科研机构、企业和技术院校从事电液系统和设备的设计、制造、检测、分析、管理、科研和教学等工作。
师资队伍: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成立于1995年7月,现有教师11名,其中正高级2人,副高级8人,中级职称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7人。近年来该团队成员完成了国家基金重点项目、省部级攻关项目、基金项目,企业合作项目约五十余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奖励四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培养的研究生近280余名(包括再读研究生);出版专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被EI、SCI等收录的有40余篇。
专业特色: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与其它学科相互关联、交叉,它集液压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检测技术、计算机控制及现代控制理论等众多学科于一体的高交叉性、高综合性的技术学科,具有显著的机电液一体化特征。尤其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使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成为现代机械工程的关键技术之一。
专业优势:本专业是山西省特色专业、山西省“1331工程”特色重点学科;自2011年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后,至今已连续三次通过国际专业认证,。该专业学生可以在《华盛顿协议》相关的国家或地区按照职业工程师的要求,取得工程师执业资格,具备了走向世界、具有国际互认质量标准的通行证。本专业的就业去向主要以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中国核电工程、中国中车集团为代表的高端制造行业;以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第二重型机械集团、上海重型机器厂、北方重工集团、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太原重型机械集团、中信重工、徐工集团、广西柳工、三一集团等为代表的重型机械制造企业;以中国重汽、长安汽车、江淮汽车、比亚迪等为代表的汽车企业;以沈阳机床、大连机床、齐齐哈尔二机床、济南二机床、扬州锻压机床集团等为代表的机床企业以及其他机械制造企业和相关科研院所。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路原理、自动控制原理、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电控制技术、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液压元件、流体力学、液压伺服系统、电液比例控制技术、液压传动与控制、液压与液力偶合等。
图1自主研发的新型液压元件
270075176212749339
图2学生毕业实习
1559264044(1)
图3开发的全液压滚切剪装备
(六)机械制造方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制造方向是该专业下唯一的一个制造与设计并重的专业方向,学生毕业后既可以从事各类机械产品的开发,又可以从事各类机械制造、机械设备维护等方面的工作,还可以学会处理家里的许多事务,提高你的生活品质。该专业方向毕业的学生知识面宽,就业范围广,毕业后,非个人原因都能就业。该专业方向师资力量雄厚,科研能力强大,已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本专业方向紧跟制造技术前沿,在数字化、网络化制造,精密设计及绿色制造等技术领域形成了多个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经过几年的发展,这些研究方向已在各自领域形成了自己的优势特色。以本专业方向为依托建有山西省机械行业制造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山西省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重点建设学科。
本专业方向现有教授4名、副教授5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7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省级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SCI/EI收录30余篇,撰写专著1部,申请专利20余项,出版编著/教材4部。
近年来,学科团队主要从事深冷处理技术及应用、精密数控加工技术、尺寸工程设计方向、深孔加工及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方面的研究并连续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的资助。其中,深冷处理技术研究结果成功应用于高速钢丝锥、滚刀等复杂刀具,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尺寸工程方面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虚公差概念,解决了公差的连续性问题,使得几何误差与误差补偿可以同步分析计算,获得了国内外专家的认可;五轴数控精密加工技术方向开展了复杂曲面五轴加工的切削几何建模、切削力预测、工艺系统动态分析、工艺优化、刀具路径规划及误差补偿技术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本专业方向目前具有自主开发研制的深冷处理设备、刀具刃口强化装置,并配有高温、常温摩擦磨损仪,数控加工中心以及相关的测试测量仪器等基础条件。
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深冷处理技术及应用、数控精密加工技术、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尺寸工程设计方向和深孔加工技术方向。
机器人工程
发布时间:2020年02月26日 17:12 作者: 来源: 点击率:178次
机器人工程专业
(理工科 本科 四年制 专业代码080803T)
机器人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以实现“中国制造2025”及未来国家工程实际需求,适应面向国家机器人科技发展趋势,符合社会和行业发展需要,面向工业机器人、特种行业机器人和智能制造装备领域等重大科研问题和核心共性关键技术,以机器人机械结构、运动控制、可编程控制、微处理器应用、机器人控制技术与系统集成及编程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重视软硬件相结合、强弱电相结合,具有较扎实的机械和自动化领域工程基础,兼具机械系统、计算机软硬件、机电控制系统设计能力,拥有创新创业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和一定人文素养,从事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整机开发、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机器人集成应用,以及智能制造系统规划设计和维护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特别是工业机器人、特种行业机器人和智能制造装备领域从事系统设计与开发、技术集成、系统安装、运行、维护和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坚实的数学、力学、外语和计算机等基础,掌握机械科学和控制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生产与组织管理知识,具有机械传动、计算机软硬件、机电控制,机器人集成应用系统设计,以及智能制造系统规划、设计和维护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掌握独立获取、消化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和方法的能力。
专业主要方向和特色:
1、以我校在重型机械装备领域的厚重积淀和独特优势,定位于工业机器人、特种行业机器人(矿用机器人)和智能制造装备人才的培养与实现。
2、立足于机器人整机及关键零部件,智能制造装备研发和设计,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特征明显,毕业生职业发展拓展空间大,途径多。
3、《中国制造2025》提出大力推进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本专业高度契合国家发展战略,以及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人才就业主要方向:
1、从事工业机器人和特种行业机器人整机研发、设计工作。
2、从事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研发工作。
3、从事机器人作业系统规划设计,以及智能制造系统维护工作。
4、从事机器人整机和关键零部件测试、性能分析与评价,以及质量管理工作。
5、从事机器人科研和教学等工作。
6、考取研究生,到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继续深造。
学科、主要课程:
1)涵盖学科:机械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
2)主要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论力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机械原理、电工技术、材料力学、机械设计、电子技术、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电机与控制、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系统应用、电气控制与PLC、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技术、工业机器人计算机编程、现场总线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控制等。
机械工程 [0802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太原科技大学
-
招生年份:2021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2]机械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起重运输机械及特种设备现代设计理论与技术(02)物料搬运设备及系统绿色智能化研究 (03)重大装备系统创新理论与安全研究 (04)重载装备作业智能化与机器人系统 (05)先进金属材料成形工艺与成套装备设计 (06)智慧矿山成套装备与关键技术 (07)轨道交通关键件设计制造理论及缺陷检测技术 (08)机电液智能系统装备关键技术 (09)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工程系统关键技术 (10)工程机械与现代车辆关键共性技术 (11)工程机械与新能源车辆的轻量化与集成化技术 (12)工程机械与车辆的工业设计与人机工程技术
|
招生人数: |
89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17)材料力学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0)机械设计基础 |
备 注: |
|
孟文俊,1963生。1984年太原重型机械学院起重运输机械专业本科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9年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工程机械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5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8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Auburn University学习。
现任太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院党委委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太原科技大学机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常务副主任。是太原科技大学教学名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颗粒学会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成组技术分会委员,物流工程分会常务委员、副干事长,连续输送技术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管道物料输送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石油化工勘察设计协会粉体工程设计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带式输送机专业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科教学委员会委员;煤炭行业煤矿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刮板输送机分会委员;全国连续搬运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31)委员;中国国际招标网国家级专家,财政部“中央单位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科学技术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评价专家库同行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专家,“中国机械工业科技奖”的评审专家,21234 Fellow, FSOE, FlPlantE of Society of Operations Engineers. UK,政协第十一届山西省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包括起重运输机械、物流设备及其系统自动化、机电液一体化系统控制等。
主要承担《连续运输机》、《散体力学》、《专业英语》、《测试技术》、《公路运输技术经济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AutoCAD》、《高等数学》、《C++语言》、《物流基础及技术》、《起重运输机械安全技术》、《车辆性能测试》、《物流系统工程》、《计算机测控技术》、《机械工程学科前沿》、《物流系统工程》等研究生及本科课程的教学工作。
主持或主要参加“七五”攻关、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省部级项目、太原市启明星计划项目、空军合作项目、其他横向合作项目50余项;在机械工程学报、Journal of Dynamic Systems, Measurement, and Control等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著作9部,制订国家和机械行业标准10个;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获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各5项。国内国际会议大会报告30多个。
师资概况
学院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遵循“引育并举”的方针,长期致力于高层次人才和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培育和凝聚了一大批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48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达到59%以上,具有雄厚的科研及教学实力。学院被评为山西省产教融合先进集体,1人获山西省“1331工程”立德树人建设计划高校教书育人“好老师”荣誉称号;2人获山西省模范教师称号,1人获山西省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3人获山西省科教兴晋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人获山西省高校教学名师称号,2人获山西省科技功勋奖,1人获山西省高校学术成就奖,2人获山西省高校师德楷模称号,1人获山西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工业设计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26日 16:24 作者: 来源: 点击率:320次
工业设计专业(Industrial Design)
工业设计是以当今科学技术成果为依托,以探索规划未来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为前提,以创建和不断提升人类的工作和生活品质为最终目标的创造性活动。
工业设计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出发,以人们认知社会的心理诉求为基点,用系统论的思维方法,运用创造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人因学、形态学、符号学、色彩学、工程学、材料学、经济学、市场学等学科知识,综合分析、研究和探讨“人与物(产品)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在不断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的过程中,为物品、过程、服务或其系统等创造多方面价值。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有设计思想、会设计思考、善设计沟通、能设计整合的工业设计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设计思维、设计表现技法、设计基础、设计流程与方法、产品造型设计、人机工程学、工业设计工程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产品设计与开发、交通工具设计、交互设计等。
择业方向:毕业生可从事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机构、科学研究单位的产品设计及相关的服务模式设计,5传播设计和交互设计等领域的开发、研究、教育和管理工作。
学生设计作品:皮卡车、物流车和充电桩
王春燕,女,汉族,1959.12生,中共党员,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教授,机械电子工程学院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教研室教师,太原科技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主讲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可靠性设计》、《算法语言C》等。编写了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学校教材三部:《机械原理》(主编)、《机械设计》(参编)、《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参编)。作为负责人完成了两项教研课题。参与完成了三项科研课题。撰写了20余篇教研和科研论文。目前在研的教研和科研课题各一项,均为课题负责人。
2003年获“山西省第一届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称号;
2004年负责建设的《机械设计》课程获“山西省精品课程”称号;
2005年负责研究的教研项目“《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获太原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6年负责研究的教研项目“《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获山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李淑娟: 女, 1956年12月生,工学硕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就职于太原科技大学机电学院。
学历简介:1982年1月毕业于大连工学院机械系机械制造工艺、设备与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0.7 毕业于太原工业大学机械系机械制造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从事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工作经历:1982年1月毕业分配来太原重型机械学院机制教研室任教;1991年任机制教研室主任,1998年7月任机电工程系副主任;2002年3月任机电分院副院长,分管教学与实验室工作;2006年5月至今任教务处副处长。
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现代制造技术与设备
教学科研:多年来一直从事机制专业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主讲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制造工程学、金属切削原理、金属切削刀具等本科课程,主讲现代制造技术、精密加工理论与实践等研究生课程,共8门。先后主持、参加并完成了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攻关项目10项;与企业合作项目10余项;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材1部,参编??金属切削技术??等教材3部,参编??金属切削与实用刀具技术??编著1部,曾获太原重型机械学院三育人先进个人、优秀党员干部、先进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评建工作先进个人,荣立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三等功。
兼任职务: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分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高校切削与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会华北分会理事;太原市刀具协会理事。
学院简介
太原科技大学(原太原重型机械学院,2004年更名)1952年建校,是我国重大技术装备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技研发基地。机械工程学院作为学校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教学科研实力最为雄厚的学院之一,为我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特别是为起重运输机械、工程机械、冶金机械和矿山机械行业培养了大批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专业特色鲜明,在重型机械行业享有盛誉。
学院现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涵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和自设的“重型装备控制理论与工程”与“工业与工程”6个二级学科)。现有“重型机械装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山西省冶金设备设计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级机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山西省冶金装备院士工作站”、“山西省重科博远众创空间”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教学平台23个,省级重点科技创新团队两个。机械工程学科2017年中国高校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排名B级,同年该学科被评为山西省“1331工程”机械工程优势特色学科。2019年,学院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学院开设本科专业5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工业设计”、“机器人工程”。开设本科专业方向11个,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包括起重运输机械、工程机械、冶金机械、矿山机械、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流体传动与控制6个方向)为“国家管理的专业点”和“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9年获批国家一流专业,该专业从2011年始连续三次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机械电子工程专业2018年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被评为山西省一流专业。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59人,其中专任教师143人(教授35名,副教授56名,高级职称占比63.6%),工程院院士1名(学科首席负责人黄庆学教授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双聘院士2名,国家“千百万人才”1名,其他省部级人才20余名,博导13名,硕导78名。现有在校生3600余名,包括博士研究生90余名,硕士研究生450余名,本科生3070余名,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十多年居同行高校前列。
学院在重型机械装备研发方面的科研成果显著,获得国家科技奖励5项,何梁何利基金奖励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省部级奖励50余项。近几年主持和参加国家高技术及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5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550多篇。获批20余项国家、省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大学生创新创业国家级奖励百余项,其中包括全国第八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全球ABB电气集团中国第二届大学生创新大赛一等奖,徐工杯创新大赛一等奖等。“重大装备设计关键技术应用研究团队”在2014年荣获“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
学院科研设施完备,包含机器人实验室,机械原理零件实验室,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液压实验台等专用实验室和 “人机工程综合设备与系统”、Polytec激光测试仪、岩石全应力三轴试验仪及配套设备等高精密检测仪器,设备总价值2亿余元人民币。
学院产学研合作成果显著,2001年联合太重集团、太钢集团、柳工集团、徐工集团、山推集团等全国40多家机械制造骨干企业成立产学研董事会,先后与三一重工、中信重工、中联重工、徐工、柳工、洛阳轴承等全国两百多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战略合作(联盟)关系,并与江苏海安县合作建设海安锻压装备产业研究院、海安太原科大高端装备及轨道交通研究院。
学院倡导国际化办学理念,先后与美国奥本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荷兰代尔夫特大学和日本冈山大学等国外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联合开展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及教师互访交流。
学院秉承“明德 弘志 厚重 博远”的院训精神,坚守根植重工,务实开拓的文化底蕴,继往开来,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特色发展之路,坚定不移地推进综合改革,推进优势学科攀升,推进内涵式发展,奋力书写新时代学院发展新篇章。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机械工程 专业代码:080200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机械工程
专业介绍
陆军装甲兵学院为例
一、培养目标
培养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掌握机械工程专业深厚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本专业领域技术难题的能力,能够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和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需要、满足军队科研院所及总装基层部队任职岗位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简介
机械工程,于2010年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每年培养博士生约10名、硕士生约25名。机械工程学科是我院主干学科,主要从事重型、轻型、两栖、空降四大系列的履带式和轮式装甲装备教学、科研和试验研究工作,在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二级学科均承担博士、硕士、本科和外军留学生的培养任务,是军队“2110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学科专业领域,其中车辆工程学科为全军重点建设学科及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
三、研究方向简介
五十多年来,在主导和引领我军装甲装备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装甲车辆理论与总体技术”、“装甲车辆动力系统理论与技术”、“装甲车辆机电液系统测控技术及故障诊断”、“装甲车辆先进设计与理论”、“军用装备功能材料的先进加工技术及其自动化”等五个稳定的具有鲜明军事工程特色的学科方向。
四、导师队伍
机械工程专业目前共有博士生导师14名,硕士生导师31名。其中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1人,“何梁何利”奖获得者1人,全军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5人,总装备部“1153”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6人、第二层次培养对象10人。各方向的学术骨干多数有出国留学或作访问学者的经历。
五、教学科研条件
本专业拥有装甲车辆道路试验场、野外试验站、车辆人-机-环境系统实验室、装甲车辆性能试验与仿真评估实验室、动力传动实验室、油液分析检测实验室、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实验室、液压传动实验室、结构强度分析实验室、机构创新实验室和机械动力学仿真平台。
六、教学科研学术成果
本专业参与了我军装备发展相关政策法规、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制定,围绕装备体系规划、新型号研制、现役装备升级改造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以“四个突击系统”为基本架构的装甲装备基本体系,在引领陆军装备技术跨越式发展、打造我军第一辆数字化坦克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高速两栖车辆总体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动力传动系统性能集成建模、动力舱的热性能数值仿真与测试等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外首创的引弧微爆轰击高效经济型陶瓷加工技术和装置,成功研制了国内外首台陶瓷螺纹自动加工机床。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工程陶瓷界面热化学反应高效磨削的新理念,研制的陶瓷专用高效有机磨削液已推广应用。2005年以来,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995”高新工程、国际合作、国防预研、装备型号等各类项目150余项,总经费达1.2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奖71项。科研成果被部队、军工和地方企业应用27项,直接经济效益超过2亿元。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212篇。举办学术会议6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27人次。出版学术专著18部、译著4部,发明专利11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入选国家精品课程2门。管理制度健全,研究生培养经验丰富,近年来有2篇博士和2篇硕士学位论文分别入选全军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
专业点分布
陆军装甲兵学院 北京化工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方工业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印刷学院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陆军军事交通学院 天津理工大学 中国民航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工程大学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中北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大连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 大连交通大学 沈阳化工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北华大学 长春大学 东北石油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苏州科技大学 河海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 江苏师范大学 淮海工学院 宁波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温州大学 浙江海洋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厦门理工学院 华侨大学 景德镇陶瓷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济南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齐鲁工业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湖北文理学院 海军工程大学 武汉轻工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武汉纺织大学 三峡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中南大学 湘潭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深圳大学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广西科技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邮电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理工学院 贵州大学 空军工程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工业大学 陕西科技大学 青海大学 新疆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802 机械工程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93 所,本次参评89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89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03 |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 |
A+ |
2 |
10213 |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工程考研专业分析) |
A+ |
3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考研专业分析) |
A+ |
4 |
10487 |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考研初试考试科目) |
A+ |
5 |
10007 |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考研专业分析) |
A |
6 |
10056 |
天津大学 |
A |
7 |
10141 |
大连理工大学 |
A |
8 |
10335 |
浙江大学 |
A |
9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A |
10 |
1000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A- |
11 |
10183 |
吉林大学 |
A- |
12 |
10216 |
燕山大学 |
A- |
13 |
10247 |
同济大学 |
A- |
14 |
1028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A- |
15 |
10532 |
湖南大学 |
A- |
16 |
10533 |
中南大学 |
A- |
17 |
10561 |
华南理工大学 |
A- |
18 |
10611 |
重庆大学 |
A- |
19 |
90002 |
国防科技大学 |
A- |
20 |
10004 |
北京交通大学 |
B+ |
21 |
10005 |
北京工业大学 |
B+ |
22 |
10008 |
北京科技大学 |
B+ |
23 |
10112 |
太原理工大学 |
B+ |
24 |
10145 |
东北大学 |
B+ |
25 |
10280 |
上海大学 |
B+ |
26 |
10286 |
东南大学 |
B+ |
27 |
10288 |
南京理工大学 |
B+ |
28 |
10290 |
中国矿业大学 |
B+ |
29 |
10299 |
江苏大学 |
B+ |
30 |
10337 |
浙江工业大学 |
B+ |
31 |
10359 |
合肥工业大学 |
B+ |
32 |
10422 |
山东大学 |
B+ |
33 |
10497 |
武汉理工大学 |
B+ |
34 |
10613 |
西南交通大学 |
B+ |
35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B+ |
36 |
10701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B+ |
37 |
11845 |
广东工业大学 |
B+ |
38 |
10019 |
中国农业大学 |
B |
39 |
10080 |
河北工业大学 |
B |
40 |
10109 |
太原科技大学 |
B |
41 |
10150 |
大连交通大学 |
B |
42 |
10153 |
沈阳建筑大学 |
B |
43 |
10186 |
长春理工大学 |
B |
44 |
10214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B |
45 |
10217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B |
46 |
10251 |
华东理工大学 |
B |
47 |
10252 |
上海理工大学 |
B |
48 |
10255 |
东华大学 |
B |
49 |
10338 |
浙江理工大学 |
B |
50 |
10386 |
福州大学 |
B |
51 |
10486 |
武汉大学 |
B |
52 |
10488 |
武汉科技大学 |
B |
53 |
10610 |
四川大学 |
B |
54 |
10614 |
电子科技大学 |
B |
55 |
10615 |
西南石油大学 |
B |
56 |
10700 |
西安理工大学 |
B |
57 |
11414 |
中国石油大学 |
B |
58 |
90006 |
解放军理工大学 |
B |
59 |
10010 |
北京化工大学 |
B- |
60 |
10110 |
中北大学 |
B- |
61 |
10142 |
沈阳工业大学 |
B- |
62 |
10190 |
长春工业大学 |
B- |
63 |
10384 |
厦门大学 |
B- |
64 |
10385 |
华侨大学 |
B- |
65 |
10403 |
南昌大学 |
B- |
66 |
10424 |
山东科技大学 |
B- |
67 |
10433 |
山东理工大学 |
B- |
68 |
10464 |
河南科技大学 |
B- |
69 |
10534 |
湖南科技大学 |
B- |
70 |
10595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B- |
71 |
10657 |
贵州大学 |
B- |
72 |
10674 |
昆明理工大学 |
B- |
73 |
10710 |
长安大学 |
B- |
74 |
10731 |
兰州理工大学 |
B- |
75 |
10732 |
兰州交通大学 |
B- |
76 |
10013 |
北京邮电大学 |
C+ |
77 |
10022 |
北京林业大学 |
C+ |
78 |
10058 |
天津工业大学 |
C+ |
79 |
10144 |
沈阳理工大学 |
C+ |
80 |
10147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C+ |
81 |
10225 |
东北林业大学 |
C+ |
82 |
10295 |
江南大学 |
C+ |
83 |
10298 |
南京林业大学 |
C+ |
84 |
10336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C+ |
85 |
10426 |
青岛科技大学 |
C+ |
86 |
10429 |
青岛理工大学 |
C+ |
87 |
10460 |
河南理工大学 |
C+ |
88 |
10702 |
西安工业大学 |
C+ |
89 |
10703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C+ |
90 |
10704 |
西安科技大学 |
C+ |
91 |
10755 |
新疆大学 |
C+ |
92 |
10856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C+ |
93 |
11660 |
重庆理工大学 |
C+ |
94 |
90059 |
火箭军工程大学 |
C+ |
95 |
10009 |
北方工业大学 |
C |
96 |
10057 |
天津科技大学 |
C |
97 |
10079 |
华北电力大学 |
C |
98 |
10107 |
石家庄铁道大学 |
C |
99 |
10143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C |
100 |
10146 |
辽宁科技大学 |
C |
101 |
10220 |
东北石油大学 |
C |
102 |
10285 |
苏州大学 |
C |
103 |
10294 |
河海大学 |
C |
104 |
10304 |
南通大学 |
C |
105 |
10360 |
安徽工业大学 |
C |
106 |
10361 |
安徽理工大学 |
C |
107 |
10459 |
郑州大学 |
C |
108 |
10462 |
郑州轻工业学院 |
C |
109 |
10491 |
中国地质大学 |
C |
110 |
10495 |
武汉纺织大学 |
C |
111 |
10500 |
湖北工业大学 |
C |
112 |
10530 |
湘潭大学 |
C |
113 |
10536 |
长沙理工大学 |
C |
114 |
10593 |
广西大学 |
C |
115 |
11232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C |
116 |
10151 |
大连海事大学 |
C- |
117 |
10254 |
上海海事大学 |
C- |
118 |
10259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C- |
119 |
10289 |
江苏科技大学 |
C- |
120 |
10291 |
南京工业大学 |
C- |
121 |
10292 |
常州大学 |
C- |
122 |
10427 |
济南大学 |
C- |
123 |
10430 |
山东建筑大学 |
C- |
124 |
10431 |
齐鲁工业大学 |
C- |
125 |
10590 |
深圳大学 |
C- |
126 |
10618 |
重庆交通大学 |
C- |
127 |
10623 |
西华大学 |
C- |
128 |
10708 |
陕西科技大学 |
C- |
129 |
11065 |
青岛大学 |
C- |
130 |
11078 |
广州大学 |
C- |
131 |
10066 |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
C- |
132 |
10081 |
华北理工大学 |
C- |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机械工程 专业代码:085201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工程
专业介绍
邵阳学院
机械工程领域简介
邵阳学院机械工程领域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与吉利集团、三一集团、邵阳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衡阳天雁机械厂、长丰集团、山河智能等企业紧密合作,建立了试验科研基地及实践基地,在小型风冷柴油机、机械现代设计方法、先进制造技术、机械新材料等方面取得了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部分成果具有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本领域现有专任教师及导师35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20人,博士学位人员15人,拥有实验室面积5000多平方米,实验设备总价值3000余万元,有动力机械实验室、机械动力实训基地、小型内燃机及先进制造技术实验室等省级研究平台;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30多项,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湖南省教学成果奖8项,省市科技进步奖13项,共出版专著9部,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其中SCI、EI检索90多篇。
机械工程领域培养方式:
1)采用项目承载式校企联合培养专业硕士模式,学生主要在联合培养企业完成学业。
2)实行双导师负责制,双导师制是指1个校内学术导师、1个校外社会实践部门的导师,校内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产品开发、工程项目总结报告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机械工程领域培养目标:
1)掌握机械工程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以及管理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和工程管理等能力。
2)培养从事机械及机电设备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检测及控制、使用及维修的高级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掌握现代机械设计理论和方法、现代制造技术(包括工艺过程、制造加工设备及系统)、机电一体化技术、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并能解决工程实践中出现实际技术问题。
专业点分布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方工业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工程大学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石家庄铁道大学 燕山大学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中北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沈阳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沈阳理工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大连交通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 辽宁工业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哈尔滨商业大学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东北石油大学 佳木斯大学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盐城工学院 南京工程学院 江苏理工学院 南京工业大学 宁波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温州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工程大学 安徽建筑大学 华侨大学 福建工程学院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理工大学 南昌航空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烟台大学 济南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齐鲁工业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科技学院 武汉轻工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长江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武汉纺织大学 三峡大学 邵阳学院 湖南工业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湘潭大学 湖南理工学院 广东工业大学 深圳大学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广西大学 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理工学院 西京学院 空军工程大学 西安工业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 西安石油大学 陕西理工大学 宝鸡文理学院 新疆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93 所,本次参评89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89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03 |
清华大学 |
A+ |
2 |
10213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A+ |
3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学 |
A+ |
4 |
10487 |
华中科技大学 |
A+ |
5 |
10007 |
北京理工大学 |
A |
6 |
10056 |
天津大学 |
A |
7 |
10141 |
大连理工大学 |
A |
8 |
10335 |
浙江大学 |
A |
9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A |
10 |
1000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A- |
11 |
10183 |
吉林大学 |
A- |
12 |
10216 |
燕山大学 |
A- |
13 |
10247 |
同济大学 |
A- |
14 |
1028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A- |
15 |
10532 |
湖南大学 |
A- |
16 |
10533 |
中南大学 |
A- |
17 |
10561 |
华南理工大学 |
A- |
18 |
10611 |
重庆大学 |
A- |
19 |
90002 |
国防科技大学 |
A- |
20 |
10004 |
北京交通大学 |
B+ |
21 |
10005 |
北京工业大学 |
B+ |
22 |
10008 |
北京科技大学 |
B+ |
23 |
10112 |
太原理工大学 |
B+ |
24 |
10145 |
东北大学 |
B+ |
25 |
10280 |
上海大学 |
B+ |
26 |
10286 |
东南大学 |
B+ |
27 |
10288 |
南京理工大学 |
B+ |
28 |
10290 |
中国矿业大学 |
B+ |
29 |
10299 |
江苏大学 |
B+ |
30 |
10337 |
浙江工业大学 |
B+ |
31 |
10359 |
合肥工业大学 |
B+ |
32 |
10422 |
山东大学 |
B+ |
33 |
10497 |
武汉理工大学 |
B+ |
34 |
10613 |
西南交通大学 |
B+ |
35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B+ |
36 |
10701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B+ |
37 |
11845 |
广东工业大学 |
B+ |
38 |
10019 |
中国农业大学 |
B |
39 |
10080 |
河北工业大学 |
B |
40 |
10109 |
太原科技大学 |
B |
41 |
10150 |
大连交通大学 |
B |
42 |
10153 |
沈阳建筑大学 |
B |
43 |
10186 |
长春理工大学 |
B |
44 |
10214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B |
45 |
10217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B |
46 |
10251 |
华东理工大学 |
B |
47 |
10252 |
上海理工大学 |
B |
48 |
10255 |
东华大学 |
B |
49 |
10338 |
浙江理工大学 |
B |
50 |
10386 |
福州大学 |
B |
51 |
10486 |
武汉大学 |
B |
52 |
10488 |
武汉科技大学 |
B |
53 |
10610 |
四川大学 |
B |
54 |
10614 |
电子科技大学 |
B |
55 |
10615 |
西南石油大学 |
B |
56 |
10700 |
西安理工大学 |
B |
57 |
11414 |
中国石油大学 |
B |
58 |
90006 |
解放军理工大学 |
B |
59 |
10010 |
北京化工大学 |
B- |
60 |
10110 |
中北大学 |
B- |
61 |
10142 |
沈阳工业大学 |
B- |
62 |
10190 |
长春工业大学 |
B- |
63 |
10384 |
厦门大学 |
B- |
64 |
10385 |
华侨大学 |
B- |
65 |
10403 |
南昌大学 |
B- |
66 |
10424 |
山东科技大学 |
B- |
67 |
10433 |
山东理工大学 |
B- |
68 |
10464 |
河南科技大学 |
B- |
69 |
10534 |
湖南科技大学 |
B- |
70 |
10595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B- |
71 |
10657 |
贵州大学 |
B- |
72 |
10674 |
昆明理工大学 |
B- |
73 |
10710 |
长安大学 |
B- |
74 |
10731 |
兰州理工大学 |
B- |
75 |
10732 |
兰州交通大学 |
B- |
76 |
10013 |
北京邮电大学 |
C+ |
77 |
10022 |
北京林业大学 |
C+ |
78 |
10058 |
天津工业大学 |
C+ |
79 |
10144 |
沈阳理工大学 |
C+ |
80 |
10147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C+ |
81 |
10225 |
东北林业大学 |
C+ |
82 |
10295 |
江南大学 |
C+ |
83 |
10298 |
南京林业大学 |
C+ |
84 |
10336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C+ |
85 |
10426 |
青岛科技大学 |
C+ |
86 |
10429 |
青岛理工大学 |
C+ |
87 |
10460 |
河南理工大学 |
C+ |
88 |
10702 |
西安工业大学 |
C+ |
89 |
10703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C+ |
90 |
10704 |
西安科技大学 |
C+ |
91 |
10755 |
新疆大学 |
C+ |
92 |
10856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C+ |
93 |
11660 |
重庆理工大学 |
C+ |
94 |
90059 |
火箭军工程大学 |
C+ |
95 |
10009 |
北方工业大学 |
C |
96 |
10057 |
天津科技大学 |
C |
97 |
10079 |
华北电力大学 |
C |
98 |
10107 |
石家庄铁道大学 |
C |
99 |
10143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C |
100 |
10146 |
辽宁科技大学 |
C |
101 |
10220 |
东北石油大学 |
C |
102 |
10285 |
苏州大学 |
C |
103 |
10294 |
河海大学 |
C |
104 |
10304 |
南通大学 |
C |
105 |
10360 |
安徽工业大学 |
C |
106 |
10361 |
安徽理工大学 |
C |
107 |
10459 |
郑州大学 |
C |
108 |
10462 |
郑州轻工业学院 |
C |
109 |
10491 |
中国地质大学 |
C |
110 |
10495 |
武汉纺织大学 |
C |
111 |
10500 |
湖北工业大学 |
C |
112 |
10530 |
湘潭大学 |
C |
113 |
10536 |
长沙理工大学 |
C |
114 |
10593 |
广西大学 |
C |
115 |
11232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C |
116 |
10151 |
大连海事大学 |
C- |
117 |
10254 |
上海海事大学 |
C- |
118 |
10259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C- |
119 |
10289 |
江苏科技大学 |
C- |
120 |
10291 |
南京工业大学 |
C- |
121 |
10292 |
常州大学 |
C- |
122 |
10427 |
济南大学 |
C- |
123 |
10430 |
山东建筑大学 |
C- |
124 |
10431 |
齐鲁工业大学 |
C- |
125 |
10590 |
深圳大学 |
C- |
126 |
10618 |
重庆交通大学 |
C- |
127 |
10623 |
西华大学 |
C- |
128 |
10708 |
陕西科技大学 |
C- |
129 |
11065 |
青岛大学 |
C- |
130 |
11078 |
广州大学 |
C- |
131 |
10066 |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
C- |
132 |
10081 |
华北理工大学 |
C- |
机械工程专业考研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202俄语、203
日语任选其一
③301数学一
④818机械原理
机械工程考研参考书:
科目代码 |
考试科目 |
书名 |
出版社 |
版本 |
作者 |
备注 |
801 |
理论力学 |
《理论力学》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第六版 |
哈工大 |
任选其中一本 |
《理论力学》 |
科学出版社 |
|
李慧剑、杜国君 |
802 |
材料力学 |
《材料力学》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第四版 |
刘鸿文 |
任选其中一本 |
《材料力学》 |
科学出版社 |
|
白象忠 |
B01 |
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 |
《机械原理》 |
国防工业出版社 |
第二版 |
安子军 |
机械原理、机械零件各占50% |
《机械设计》 |
中国标准出版社 |
第一版 |
许立忠 |
B02 |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 |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1999年版 |
俞汉清 |
|
M01 |
机械制造工艺学 |
《机械制造工艺学》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第二版 |
王先逵 |
|
M02 |
切削原理及刀具 |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第四版 |
陆剑中 |
|
M03 |
机械制造装备 |
《金属切削机床》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第一版 |
戴曙 |
|
M04 |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第一版 |
姜培刚 |
|
M05 |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
《16/32位汇编语言、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第二版 |
钱晓捷 |
|
M06 |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 |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第三版 |
方承远 |
|
M07 |
液压元件 |
《液压元件与系统》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第二版 |
李壮云 |
|
M08 |
液压伺服与比例控制系统 |
《液压控制系统》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第一版 |
王春行 |
|
M09 |
液压传动系统 |
《液压传动系统》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第三版 |
官忠范 |
|
M10 |
机械原理 |
《机械原理》 |
国防工业出版社 |
第二版 |
安子军 |
|
M11 |
机械设计 |
《机械设计》 |
中国标准出版社 |
第一版 |
许立忠 |
|
M12 |
机械设计学 |
《机械设计学》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1999年版 |
黄靖远 |
|
M13 |
轧钢工艺及设备 |
《板带材生产工艺及设备》 |
冶金工业出版社 |
第一版 |
许石民 |
|
M14 |
冶炼设备及工艺 |
《炼钢机械》 |
冶金工业出版社 |
1989年版 |
罗振才 |
|
《炼铁机械》 |
冶金工业出版社 |
1990年版 |
严允进 |
M15 |
材料成形设备 |
《材料成形设备》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04年版 |
王卫卫 |
|
M16 |
冲压工艺 |
《冲压工艺学》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1990年版 |
肖景容 |
|
M17 |
锻造工艺 |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2006年版 |
胡亚民 |
|
M18 |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 |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1999年版 |
俞汉清 |
|
机械工程研究生就业方向:
机械类专业渗透到很多行业,就业方向多种多样,除了教学、营销外,常见的有生产总监、物流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项目管理、机电产品开发、机械产品开发、液压产品开发、仪器仪表开发、武器开发、汽车工业、环保设备开发、矿业设备设计、模具设计制造、机械制造工艺师、CNC工程师等。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