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研究生考试科目和考研参考书目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清华大学考研分数线、清华大学报录比、清华大学考研群、清华大学学姐微信、清华大学考研真题、清华大学专业目录、清华大学排名、清华大学保研、清华大学公众号、清华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清华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考研真题资料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教材,也叫清华大学土木工程考研参考书、指定书目等等,是考验专业课复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资料。考研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考试项目,参考书目由报考院校的研究生院制定,考试内容基本上围绕着参考书目展开,而绝大多数专业课都是由院校自行出题,因而就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指定性。另外将参考书目与真题结合使用可以分析出出题人的风格和倾向,反复研究之后考生完全可以自行划出重点内容和必考内容。许多考生不重视院系公布的参考书目而把全部精力放在笔记和其他参考资料上,不按照清华大学土木工程考研指定的书目进行复习,那么即使复习的再好,实力再强,也很有可能会在专业课上栽跟头。【手机访问

Add 清华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清华大学

在购买参考书时应当注意公布的参考书的年份和版本,如果版本过旧找不到原书,使用新版本也是可以的,但是应当注意将旧版本与新版本不同的内容进行补充。考研派的考研频道内含有大量优质的课堂讲义资源,欢迎考生前去查询和购买。
需要了解土木工程考研参考书目详细信息的同学,可以点击右侧的联系学姐,考研派的学姐回为你做最专业的解答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研究生分数线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考研大纲的时候需要对该专业以及该学校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土木工程的考研大纲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考研大纲是由各院校的研究生院制定并公布的,包括考试的内容、参考书目、研究方向等等内容,直接决定了考生在复习期间的主要内容和侧重点。通过对清华大学土木工程考研参考书目进行分析可以大致了解该专业的考研试题设置方向,考生应当认真阅读考试大纲中公布的考试科目,选择合适的复习资料,有针对性得进行复习,防止出现事倍功半的无用劳动。考生也可以对开设该专业的不同院校考试大纲进行横向比较,对比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院校和专业。许多考生在备考期间不重视考试大纲的内容,往往会将许多重要的信息遗漏或是导致复习的方向出现偏差,这都是不应该出现的失误以及错误。考研派的小编提醒各位考研的小伙伴们一定要重视考研大纲的内容哦。

潘鹏
基本信息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邮编:100084
电话:+86-10-62794729
传真:+86-10-62788620
Email:panpeng@tsinghua.edu.cn
个人主页:http://www.jiangezhen.com
教育背景
1994年9月至1999年7月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学士
1999年9月至2001年7月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硕士
2001年10月至2004年9月日本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 博士
工作履历
2004年10月至2006年10月 日本京都大学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博士后)
2006年11月至2008年11月 清华大学,讲师
2008年12月至2014年12月 清华大学,副教授
2014年12月至今 清华大学,教授
研究领域
基于网络的数值实验混合系统开发
大规模结构地震反应仿真系统开发
结构性能化设计及优化方法
隔震与消能减震结构开发与设计
震后功能可恢复等高性能结构体系开发
科研项目
科研项目: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高层建筑结构减震控制 2015年01月至2017年12月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震害分析综合区域模型中高可扩展并行计算技术研究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钢筋混凝土框架-摇摆墙新型结构体系研究 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具有自复位和耗能减震能力的新型钢框架体系研究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 村镇建筑抗倒塌关键技术研究 2011年1月2014年12月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0年中美合作专题项目控制结构破坏模式的新技术研究 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
清华大学自主科研项目 汶川震害分析综合区域模型中高可扩展并行计算技术研究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项目 虎门大桥钢箱梁裂缝成因分析及加固前后桥面疲劳试验 2008年6月至2010年3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 可恢复功能超高层建筑结构及其性能化抗震设计研究 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之重点支持项目 超高建筑地震灾变过程与倒塌机制及控制研究 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
开授课程:
1. 混凝土结构设计
2. 结构抗震与减震原理
3. 结构概念设计
学术兼职
防震减灾工程技术推广委员会青年分会副主任委员
结构减震控制委员会委员
建筑结构抗倒塌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
高层建筑抗震专业委员会委员
国际建筑和施工研究创新协会会员
奖励与荣誉
2015 防震减灾科技成果奖 第二
20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
2014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
2013 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 第四
2009 第六届全国优秀建筑结构设计奖 第四
2009 北市市第十四届优秀工程设计奖 第四
学术成果
专著:
1. 潘鹏,王涛,中岛正爱.在线混合实验进展-理论与应用(英文)
2. 潘鹏,叶列平,钱稼茹,邓开来,何瑶.建筑消能减震结构设计与案例
3. 叶列平,裴星洙 译,潘鹏 校.基于能量平衡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学术论文:
4. Pan P, Tada M, Nakashima M .Online hybrid test by internet linkage of distributed test-analysis domains.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 2005, 34(11): 1407-1426.
5. Pan P, Zamfirescu D, Nakashima M, Nakayasu N, Kashiwa H .Base-isolation design practice in Japan: introduction to the post-Kobe approach. Journal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 2005, 9(1), 147-171
6. Pan P, Tomofuji H, Wang T, Nakashima M, Ohsaki M, Mosalam KM .Development of peer-to-peer (P2P) internet online hybrid test system.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 2005, 35 (7), 867-890
7. Pan P, Nakashima M, Tomofuji H .Online test using displacement–force mixed control.Earthquake engineering & structural dynamics 2005, 34(8), 869-888
8. Pan P, Shi W, Ye L, Cao Y .Engineering practice of seismic isolation and energy dissipation structures in China.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2012, 55(11):3036-3046
9. Pan P.*, Wu S., Nie X. (2015). A distributed parameter model of a frame pin-supported wall structure. Earthquake Engng Struct. Dyn. Published online in Wiley Online Library (wileyonlinelibrary.com). DOI: 10.1002/eqe.2550.
10. Deng K., Pan P., Li W., Xue Y. (2015). Development of a buckling restrained shear panel damper.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106: 311–321.
11. [6] LAM A., PAN P.*, Deng K. (2015). Online hybrid test using a finite element program and an explicit integration scheme 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 doi: 10.1007/s11431-014-5734-7.
12. Deng K., Pan P., Su Y., Xue Y. (2015). Shape optimization of U-shaped damper for improving its bi-directional. performance under cyclic loading. Engineering Structures. 93: 27-35
13. Pan, P. *, Lin, X., Lam, A, Chen, H., Ye, L. Monotonic Loading Tests of Ring-Beam Connections for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 and RC Beams,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SCE 2014,140(4), 04013092.
14. Deng, K.&, Pan, P. *, Sun, J., Liu, J., Xue, Y. Shape optimization design of steel shear panel dampers,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2014, 99, 187-193.
15. Zhang Y.&, Pan P. *, Gu Q., Yang J., Deng K., Development of Collaborative Structure Analysis (CSA)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 to Investigate Effects of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Journal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 2014, 18(7), pp 1151-1169
16. Deng, K.&, Pan, P. *, Su, Y., Ran, T., Xue, Y. Development of an energy dissipation restrainer for bridges using a steel shear panel.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2014, 101, 83-95.
17. Deng, K.&, Pan, P. *, Lam, A., Xue, Y. A simplified model for analysis of high‐rise buildings equipped with hysteresis damped outriggers.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all and Special Buildings 2014, 23(15), 1158-1170.
18. Pan, P. *, Yan, H., Wang, T., Xu, P., Xie, Q. Development of steel dampers for bridges to allow large displacement through a vertical free mechanism.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2014, 13(3), 375-388.
19. Deng, K.&, Pan, P. *, Lam, A., Pan, Z., Ye, L. Test and simulation of full-scale self-centering beam-to-column connecti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2013, 12(4), 599-607.
20. 苏宇坤&;潘鹏*;邓开来;苗启松;李文峰. 子结构拟动力试验方法在老旧住宅外套式加固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建筑结构学报 2014, (02), pp 8-14.
21. 苏宇坤&;潘鹏*;邓开来;孙江波;钱稼茹, 双向地震作用下U形钢阻尼器力学性能研究, 建筑结构学报 2014, 35(8), pp 44-47.
22. 张钰&;潘鹏*.考虑子结构间相互作用的结构地震反应并行计算方法研究, 工程力学 2013, (05), pp 118-124.
23. 邓开来&;潘鹏*;陈浩文;林劲松. 滚轴式金属屈服耗能阻尼器数值模拟研究[J]. 工程力学 2014, 31(6), pp 110-116.
24. 赵刚&;潘鹏*;聂建国;王宗纲. 基于力和位移混合控制的多自由度结构拟静力试验方法研究, 土木工程学报 2012, (12), pp 54-62.
25. 曹海韵&;潘鹏*;吴守君;叶列平;曲哲.框架-摇摆墙结构体系中连接节点试验研究, 建筑结构学报 2012, (12), pp 38-46.
26. 赵刚&;潘鹏*;钱稼茹;林劲松. 黏弹性阻尼器大变形性能试验研究, 建筑结构学报 2102, (10), pp 126-133.
27. 邓开来&;潘鹏*;石苑苑;苗启松;李文峰;王涛. 老旧住宅中低配筋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土木工程学报 2012, 45(S1), pp 213-217.
28. 严红&;潘鹏*;王元清;牧野俊雄;齐雪. 一字形全钢防屈曲支撑耗能性能试验研究, 建筑结构学报 2012, 33(11), pp 142-149.
29. 曹海韵&;潘鹏*;叶列平. 基于推覆分析混凝土框架摇摆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振动与冲击 2011, (11), pp 240-244.
30. 潘鹏*;李全旺;周怡斌;李运生;王元清. 某公路大桥车辆荷载调查与局部疲劳分析, 土木工程学报 2011, (05), pp 94-100.
31. 潘振华&;潘鹏*;叶列平;邱法维. 自复位钢框架节点有限元模拟及参数分析, 建筑结构学报 2011, (03), pp 35-42.
32. 林旭川;潘鹏*;叶列平;陆新征;赵世春. 汶川地震中典型RC框架结构的震害仿真与分析, 土木工程学报 2009, (05), pp 13-20.
专利
33. 摆式支座水箱阻尼器ZL 2012 1 0384683.6
34. 一种金属阻尼器及其设计方法ZL 2013 1 0337135.2
35. 滚动质量调谐阻尼器ZL 2012 1 0573138.1
36. 加速度相关型阻尼器ZL 2012 1 0574304.x
37. 双内核防屈曲支撑结构ZL 2012 1 0370742.4
38. 压电俘能型调谐质量减振器ZL 2011 1 0106425.7
39. 滚轴金属阻尼器ZL 2012 1 0370939.8
40. 基于多时序因子和序列因子支配的多时间序列查询方法ZL 2011 1 0312403.6
41. 防拉压屈服金属弯曲耗能阻尼器ZL 2010 1 0114545.7
42. 钢筋混凝土摇摆墙、摇摆墙组件及其制作方法ZL 2010 1 0186857.9
43. 加速度相关型阻尼器ZL 2012 1 0574304.x
44. FRP型材防屈曲支撑结构ZL 2013 1 0139203.4
45. 新型测剪力装置ZL 2014 2 0734871.1
46. 电磁调谐质量阻尼器ZL 2013 2 0668807.3
47. 双向滚动摆隔震支座ZL 2013 2 0563880.4
48. 可更换钢连梁ZL 2012 2 0177556.4
49. 履带式金属耗能阻尼器ZL 2010 2 0551488.4
50. 剪切型金属弯曲耗能阻尼器ZL 2009 2 0172968.7 土木工程系始建于1926年,是清华大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工程系科之一。现有教职工71人,其中教师53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和讲座教授5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青年长江学者1人,有5位青年教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土木工程系目前设有两个由15位国际知名教授组成的讲席教授组。十几位教师在国内外专业学会、行业协会担任负责人,或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期刊担任主编。
      土木工程系设有7个研究所(教研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若干联合研究中心。教学和科研工作覆盖了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等相关领域。目前有1个本科专业(土木工程),具有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交通运输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土木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经过90年的发展,土木工程系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眼国际学科发展前沿。在土木工程安全与耐久、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城镇化与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工程理论与实践、工程建设信息化等领域形成了特色和优势学科方向。毕业生为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土木工程系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近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10余项,组织和参加编写技术标准规范40多部,研究成果解决了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城镇防灾减灾的大量关键技术问题。土木工程系与国际著名大学和学术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近两年清华大学土木与结构(Civil & Structural)工程学科在国际QS学科排名中跻身前8位。
      展望未来,土木工程系将继续以满足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和争创世界一流学科为目标,以培养具有人文素养、创新能力、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和“技术+管理”型未来行业领导者为己任,在继承优良传统和深化改革创新的基础上,立足于解决土木工程领域的基础性和前沿性课题,解决中国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为增强我国在国际土木工程领域的整体竞争力、早日实现引领国际土木工程学科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郭彦林
基本信息
职称: 教授,博士生导师
通信地址:北京海淀区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何善衡楼
邮编: 100084
电话号码:010-62796859
E-mail:gyl@tsinghua.edu.cn
教育背景
1978.02 - 1982.0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工程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本科
1982.02 - 1988.0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工程系结构工程专业,硕士及博士
工作履历
1988.07 - 1992.04 西北工业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系任教,讲师及副教授
1992.05 - 1993.10 德国Berlin工业大学建筑结构与强度研究所,洪堡(AvH)研究员
1993.11 - 1994.06 德国Darmstadt工业大学钢结构研究所,洪堡(AvH)研究员
1994.07 - 1995.06 日本大阪大学土木工程系,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研究员
1995.10 - 1997.06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副教授
1999.12 - 2000.02 日本九州大学土木工程系,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研究员
1997.07 - 今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
1998 - 今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博士生导师
开设课程
null
研究领域
1. 多高层钢结构新型抗侧力体系及抗震性能研究,主要涉及各种非加劲与加劲钢板剪力墙、防屈曲钢板剪力墙、无粘结加劲钢板剪力墙、波形钢板剪力墙等新型钢板剪力墙的开发与研究,以及装配式防屈曲支撑、内核分离式防屈曲支撑、格构式防屈曲支撑、梭形防屈曲支撑等新型防屈曲支撑的开发和设计计算理论及设计方法的研究与应用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2. 拱形钢结构稳定承载力设计理论研究与应用,主要涉及实腹式截面拱形结构、腹板开孔实腹式截面拱形结构、钢管桁架拱形结构及各类新型索拱结构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3. 大跨度钢结构及空间结构体型、静动力稳定性能研究, 主要涉及新型结构构件、连接与节点、杂交结构、预应力钢结构和张拉结构的性能及设计理论研究。
4. 复杂钢结构施工力学计算理论、施工控制理论及施工技术创新研究,主要应用在高层与超高层钢结构、大跨度钢结构、空间结构和复杂张拉结构的施工过程时变分析、施工控制、焊接残余内力数值分析及评估及其工程实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 钢管结构(钢管格构柱、实腹式梭形构件、多肢钢管梭形格构柱、钢管桁架、钢管桁架拱)稳定性设计理论研究及应用。
6. 轻型钢结构稳定性设计理论研究及应用,主要包括薄壁结构以及波浪腹板钢结构应用技术研究与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7. 多高层钢结构、高耸结构通高区平面与曲面框架结构、斜交网格筒群柱面外失稳机理和设计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8. 幕墙支承结构体系研究与应用,涉及到刚柔结合的支承体系、柔性支承体系等。
科研项目
讲授课程:
1.研究生课程:钢结构稳定理论及应用;
2.本科生课程:钢结构(1),钢结构(2),钢结构课程设计。
正在/曾主持的重大钢结构工程项目中的研究课题:
1. 天津117大厦巨型钢板墙、巨型复杂截面钢柱和伸臂桁架焊接残余应力的数值分析及评估方法及其工程应用;
2. 中国动漫博物馆(杭州)钢结构斜交网格筒整体稳定承载力与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
3. 腾讯大厦(北京)钢结构建造过程和服役阶段全生命周期结构内力控制技术研究及实践创新;
4. CCTV新台址主楼钢结构节点和SRC组合柱理论及试验研究、主楼结构抗震分析,以及主楼钢结构施工技术研究、结构安装动态变形预调值计算及幕墙安装施工容差分析等;
5. 广州新电视塔底部镂空区和细腰段镂空区群柱稳定性设计理论与整体模型稳定性试验研究;
6. 国家体育场(鸟巢)钢结构施工技术研究,广州珠江新城西塔(430米)钢结构施工技术研究;
7. 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四机位大型机库、澳门多功能体育馆和首都国际机场A380机库整体提升技术研究及一体化建模仿真分析等;
8. 天津泰达市民文化广场金字塔钢结构及玻璃幕墙设计及研究(136米);
9. 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航站楼立体桁架结构稳定承载力、梭形钢管格构柱稳定承载力设计理论及足尺寸破坏性试验研究、主航站楼屋盖桁架整体滑移技术研究等;
10. 深圳市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体育中心体育场钢结构性能及整体模型(缩尺比例1:10)试验研究;
11. 深圳市宝安体育场(车辐式张拉结构)结构性能、施工张拉技术及施工误差控制理论与整体模型试验研究;
12. 南通体育会展中心钢屋盖(开合体育馆)稳定性研究及设计审核,广州(新)体育馆结构安装过程仿真分析。
主编/参编国家标准
1.《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修订组成员;
2.《民用建筑高层钢结构技术规程》(JGJ-)修订组成员;
3.《拱形钢结构技术规程》(JGJ/T249-2011)主编;
4.《波浪腹板钢结构应用技术规程》(CECS290:2011)主编;
5.《铸钢节点应用技术规程》(CECS235:2008)副主编;
6.《钢管结构技术规程》(CECS280:2010)编制组成员;
7.《低层房屋冷弯薄壁型钢建筑技术规程》(JGJ227-2011)编制组成员;
8.《住宅轻钢装配式构件》(JG/T 182-2008)编制组成员;
9.《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JGJ297-2013)编制组成员;
10.《钢板剪力墙技术规程》(JGJ-)编制组成员;
11.《建筑结构用铸钢管》(JG/T300-2011)编制组成员。
学术兼职
1 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建设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
2.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钢结构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3. 建设部专家委员会委员;
4. 中国钢结构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5.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空间结构委员会委员;
6. 中国钢结构协会预应力结构分会副理事长;
7. 中国钢结构协会房屋建筑钢结构分会常务理事;
8. 中国钢结构协会空间结构分会理事;
9. 《土木工程学报》杂志编委;
10.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杂志编委;
11. 《建筑钢结构进展》杂志编委;
12. 《施工技术》杂志编委;
13. 《空间结构》杂志编委;
14. 《工业建筑》杂志编委;
15. 《建筑施工》杂志编委;
16.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杂志编委。
奖励与荣誉
1. 现代钢结构稳定性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2. 复杂钢结构施工过程时变分析及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3. 大跨度复杂钢结构曲线滑移、非对称整体提升等施工技术及其应用研究,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七);
4.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2006年)中国建筑钢结构技术创新奖(首届);中国钢结构协会(2014年),中国钢结构三十年杰出贡献奖;
5. 大型复杂钢结构施工力学及控制新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2010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一);多肢钢管格构柱稳定承载力的设计理论及应用(2004年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一);CCTV新台址主楼关键结构与施工变形预调技术的研究及应用(2008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6. 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航站楼结构综合技术研究与应用 (2007年建设部华夏建设科技奖一等奖,排名第一);波浪腹板钢结构应用技术及生产装备研发(2014年建设部华夏建设科技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7. 现代钢结构稳定性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2007年中国钢结构协会科技奖一等奖,排名第一);天津泰达市民文化广场钢结构与幕墙支承体系关键技术(2009年中国钢结构协会科技奖二等奖,排名第一);首都机场A380机库钢屋盖整体提升关键技术研究(2009年中国钢结构协会科技奖一等奖,排名第三);
8.广州机库大面积钢屋盖多吊点非对称整体提升安装技术(2004年中建总公司科技奖一等奖,排名第七);低位三支点长行程顶升钢平台可变模架体系(广州西塔项目)(2009年中建总公司科技奖一等奖,排名第七);澳门多功能体育馆整体提升综合施工技术(2004年中国机械工业协会科技奖二等奖,排名第三);
9. 在复杂钢结构施工控制新技术、波浪腹板钢结构、钢板剪力墙及防屈曲支撑开发与研究等方面授权发明专利26项;
10. 1998年及2006年清华大学研究生良师益友;
学术成果
1. 索结构体系、设计原理与施工控制(郭彦林,田广宇),科学出版社。
2. 波浪腹板钢结构设计原理与应用(郭彦林,童精忠,姜子钦),科学出版社。
3. 现代拱形钢结构设计理论与应用(郭彦林,窦超),科学出版社。
4. Guo Yan-Lin, Zhang Bohao, Jiang Ziqin, Chen Hang. Critical load and application of core-separated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s.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2015, 106(3): 1-10.
5. Guo Yan-Lin, Zhang Bohao, Zhao Siyuan, Dou Chao and Pi Yonglin. Ultimate resistance design of shuttle-shaped steel tubular latticed columns.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SCE, 2014, 140(10), 04014076.
6. Guo Yan-Lin, Zhao Siyuan, Dou Chao, and Pi Yonglin. Out-of-plane elastic buckling of circular arches with elastic end restraints.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SCE, 2014, 140(10), 04014071.
7.Chao Dou, Yan-Lin Guo, Yong-Lin Pi, Si-Yuan Zhao, Mark A Bradford. Effects of shape functions on flexural-torsional buckling of fixed circular arches. Engineering Structure, 59(2014): 238-247.
8. Zhang Xuqiao, Guo Yan-Lin. Behavior of steel plate shear walls with pre-compression from adjacent frame columns. Thin-Walled Structure, 2014, 77(4): 17-25.
9. Yan-Lin Guo, Si-Yuan Zhao, Chao Dou, Yong-Lin Pi. Out-of-plane strength design of spatially trussed arches with a rectangular lattice section.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88 (2013) 321–329
10. Yan-Lin Guo, Jie Wang. Instability behavior and application of prismatic multi-tube latticed steel column.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65( 2009), 12-22.
11. 郭彦林, 张博浩等. 分离式防屈曲支撑及其弹性屈曲荷载的Ritz解,工程力学,2015年1月,第32卷第1期,pp26-35.
12. 郭彦林, 王小安. 一种四角钢组合约束型防屈曲支撑外围连接的设计方法研究:理论推导,工程力学,2014年1月,第31卷第1期,pp56-63.
13. 王小安, 郭彦林. 一种四角钢组合约束型防屈曲支撑外围连接的设计方法研究:数值分析,工程力学,2014年2月,第31卷第2期,pp15-24.
14. 郭彦林, 王小安. 一种四角钢组合约束型防屈曲支撑的外围约束比取值研究. 工程力学,2013年10月,第30卷第10期,pp35-45.
15. 郭彦林,王昆,田广宇,张博浩. 车辐式张拉结构的体型研究与设计,建筑结构学报,2013年5月,第34卷第5期,pp11-19.
16. 郭彦林, 田广宇, 王昆, 张博浩,一种基于静力位移测量值的车辐式屋盖结构索力识别方法, 工程力学, 2013年2月,第30卷第2期,pp096-103.
17. 田广宇,郭彦林,张博浩,王昆,车辐式屋盖结构的一种索力识别方法的误差研究, 工程力学, 2013年3月,第30卷第3期,pp126-132.
18. 郭彦林, 赵思远, 窦超. 拱墙结构平面外失稳机理与设计研究. 建筑结构学报, 2012, 33(7):46-52.
19. 郭彦林, 窦超. 有平面外支撑的工形截面圆弧钢拱弹性稳定性能及支撑刚度设计. 建筑结构学报, 2012, 33(7):37-45.
20. 郭彦林,田广宇,王昆等,宝安体育场车幅式屋盖结构整体模型施工张拉试验,建筑结构学报,2011年3期。
21. 郭彦林,周明,董全利,三类钢板剪力墙结构的试验研究,建筑结构学报,2011年1期。
22. 郭彦林,周明,非加劲钢板剪力墙结构分析等代模型研究,工程力学,2011年第4期,pp63-75.
23. 田广宇,郭彦林,张博浩等,宝安体育场车幅式屋盖结构施工误差敏感性试验及误差限值控制方法研究,建筑结构学报,2011年3期。
24. 郭彦林,张庆林,王小安,波浪腹板梁平面外稳定承载力理论和试验研究, 土木工程学报,第43卷第11期,2010年11月。
25. 郭彦林,张庆林,王小安,波浪腹板工形构件抗剪承载力理论和试验研究, 土木工程学报,第43卷第10期,2010年10月。
26. 郭彦林 王小安 张庆林. 波浪腹板变截面压弯构件稳定承载力设计方法和试验研究,工程力学,2010年第9期。
27. 郭彦林,郭宇飞,纯压钢管桁架拱的平面内稳定性能及设计方法,建筑结构学报,2010年8期。
28. 郭彦林,郭宇飞,林冰,四边形截面空间钢管桁架拱平面内稳定性及试验研究,建筑结构学报,2010年8期。
29. 郭彦林,王永海等:广州新电视塔底部透空区外筒群柱面外稳定承载力试验研究, 建筑结构学报, 2010年第1期。
30. 郭彦林,王昆,田广宇,张博浩:宝安体育场屋盖张拉结构施工环境温度的影响分析,建筑结构,2010年7期。
31. 郭彦林,田广宇等: 车幅式结构基于一次二阶矩可靠度指标β的索长误差控制限值研究,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第4期。
32. 郭彦林,江磊鑫:双矩管带肋约束型装配式防屈曲支撑的设计方法,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2期,2010年6月。
33. 赵瑛,郭彦林,防屈曲支撑框架设计方法研究,建筑结构,2010年1期。
34. 郭彦林,江磊鑫:型钢组合装配式防屈曲支撑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建筑结构,2010年1期。
35. 郭彦林,周明,董全利:防屈曲钢板剪力墙弹塑性抗剪极限承载力与滞回性能研究,工程力学,2009年2期。
36. 郭彦林,董全利,周明:防屈曲钢板剪力墙滞回性能的理论与试验研究,建筑结构学报,2009年第1期。
37. 郭彦林,林冰,郭宇飞:焊接工字型截面抛物线拱平面内稳定承载力试验与理论研究. 建筑结构学报. 2009年第3期。
38. 郭彦林,江磊鑫,张婀娜: 卷边翼缘工形构件压弯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承载力设计理论,工业建筑,2009年第9期。
39. 郭彦林,高巍:CCTV新台址主楼外框筒米形节点滞回性能的试验研究,建筑结构学报,2008年6月,第29卷第3期。
40. 郭彦林,盛和太:中央电视台新台址主楼SRC组合柱承载力试验研究,建筑结构学报,2008年第3期。
41. 郭彦林,田广宇,刘学武:地基不均匀沉降对CCTV新台址主楼变形预调值的影响及分析,建筑结构学报,2008年第3期。
42. 郭彦林,刘禄宇,王永海等:广州新电视塔细腰段整体模型稳定性试验研究,土木工程学报,2008年第8期。
43. 郭彦林,黄李骥:腹板开洞钢拱的平面内稳定极限承载力设计理论和方法. 建筑结构学报, 2007年第3期。
44. 郭彦林,刘建彬,蔡益燕:结构的消能减震与防屈曲耗能支撑,建筑结构,2005年第8期。
45. 郭彦林,王高宁:车辐结构平面内弹性稳定承载力及设计建议,空间结构,2006年第1期。
46. 郭彦林,潘涌:变截面工字型柱面内稳定极限承载力研究,土木工程学报, 2004年第1期。
47. 郭彦林,崔晓强:滑动索系结构的统一分析方法——冷冻升温法,工程力学,2003年第4期。
48. 郭彦林,兰勇等: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梭形格构柱稳定承载力足尺寸破坏性试验研究, 建筑结构学报, 2002年第5期。
49. 郭彦林,窦超,王永海等:深圳大运会体育中心体育场整体模型稳定承载力试验研究,建筑结构学报,2010年第4期。
50. 郭彦林,窦超,深圳大运会主体育场单层空间折面网格结构性能研究及设计,建筑结构学报,2010年第4期。
51. 郭彦林,兰涛,田广宇等:泰达市民文化广场金字塔钢结构及幕墙支承体系性能研究与设计,建筑结构,2010年第3期。
52. 郭彦林,刘学武,赵瑛等:国家体育场钢结构安装方案研究,施工技术,2006年12期。
53. 郭彦林,邓科,林冰:梭形柱的稳定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 工业建筑,2007年第7期。
54. 郭彦林,王永海,刘学武等:A380机库整体提升施工技术一体化建模分析及应用,工业建筑,2007年第9期。
55. 郭彦林,江磊鑫,田广宇等:车幅式张拉结构张拉过程模拟分析及张拉方案研究,施工技术,2009年第3期。
56. 田广宇,郭彦林等:求解车辐式结构自应力模态的逐点去约束法,空间结构,2009年4期。
57. 郭彦林,田广宇,刘学武:温度变化对CCTV新台址主楼大悬臂合拢的影响,施工技术,2008年第5期。
58. 郭彦林,田广宇等:大型复杂钢结构施工力学及控制新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施工技术,2011年第1 石永久
基本信息
职称:教授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邮编:100084
电话:010-62782708
Email: shiyj@tsinghua.edu.cn
教育背景
1979.9- 1984.7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 本科学士
1984.9- 1985.7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结构工程专业) 硕士研究生
1985- 1989 英国Heriot-Watt大学土木工程系(土木工程专业) 博士
工作履历
1989-1992 英国钢结构研究院 博士后,工程师
1992-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教师
研究领域
高性能钢材钢结构体系设计理论与方法
钢结构连接和节点设计理论与方法
多高层钢结构体系设计方法及应用
轻型钢结构体系设计理论与应用
大跨度钢结构设计与计算方法
大型钢结构施工安全性
科研项目
科研项目:
2016-2019 自然基金面上项目 新型耐火耐候结构钢材钢结构力学性能基础理论研究
2011-2014 自然基金重点项目 现代高性能钢结构体系的关键基础理论、体系创新与性能化设计方法
2012-2015 博士点优先发展项目 非线性金属结构材料构件的局部稳定与相关稳定试验研究
2009-2011 自然基金面上项目 强震作用下高层钢结构损伤退化滞回性能和计算模型研究
学术兼职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
中国钢结构协会常务理事
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理事长
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桥梁钢结构分会副理事长
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钢结构设计分会副理事长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理事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钢结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钢结构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英国结构工程师学会FELLOW
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英国注册结构工程师
奖励与荣誉
2014年 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特等奖 排名第1
2013年 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排名第2
2011年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排名第1
2010年 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排名第1
2008年 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排名第4
2005年 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 排名第1
2005年 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排名第2
学术成果
1. 石永久,施刚,王元清,陈宏。多高层钢框架梁柱节点—理论与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年
2. 施刚,石永久,班慧勇。高强度钢材钢结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年
3. 王元清,石永久,吴丽丽。点支式玻璃建筑应用技术研究,科学出版社,2009年
4. Wang M, Shi YJ, Wang YQ, Shi G. Numerical study on seismic behaviors of steel frame end-plate connections.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2013, 90:140-152.
5. Shi Yongjiu. Recent Developments on High Performance Steel for Buildings.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2012, 15(9):1617-1622.
6. Shi Yongjiu, Wang Meng and Wang Yuanqing. Experimental and Constitutive Model Study of Structural steel under Cyclic Loading.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2011, 67(8): 1185-1197.
7. Shi YJ, Wang M, Wang YQ. Analysis on Shear Behaviour of High-strength Bolts Connec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eel Structures, 2011, 11(2):203-213.
8. Shi YJ, Wang M, Wang YQ. Rehabilitation of Steel Moment Connections with Cover Plates under Initial Loading.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2011, 14(5):789-800.
9. Shi G, Shi YJ, Wang, Yuanqing. Monotonic Loading Tests on Semi-Rigid End-Plate Connections with Welded I-Shaped Columns and Beams.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2010, 13(2):215-229
10. Shi Yongjiu, Yang Lu, Wang Yuanqing. Loading capacity of simply supported composite slim beam with deep deck. Steel and Composite Structures, 2009, 9(4):349-366.
11. Shi G, Shi YJ, Wang YQ, Bradford MA,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teel pretensioned bolted end-plate connections of different types and details.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08, 30(10):2677-2686.
12. 石永久,王元清,奥晓磊,施刚. 往复荷载作用下中等强度钢材框架组合节点应力分析. 建筑结构学报, 2013,34(S1):110-116.
13. 石永久,熊俊,王元清. 钢框架梁柱节点焊缝损伤性能研究Ⅰ: 试验研究. 建筑结构学报, 2012, 33(3):48-55.
14. 石永久,王萌,王元清. 结构钢材循环荷载下的本构模型研究. 工程力学, 2012, 29(9):92-98
15. 石永久, 江洋, 王元清.接求解法在结构多点输入地震响应计算中的应用与改进. 工程力学, 2011, 28(1):75-81
16. 石永久, 王萌, 王元清, 施刚. 钢框架端板连接半刚性节点受力性能分析. 工程力学, 2011, 28(9):51-58
17. 石永久, 熊俊, 王元清, 刘歌青. 多层钢框架偏心支撑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建筑结构学报, 2010, 31(2):29-34.
18. 石永久, 王元清, 程明, 袁焕鑫. 铝合金薄腹板梁的抗剪强度分析. 工程力学, 2010, 27(9):69-73
19. 石永久, 奥晓磊, 王元清, 施刚. 中高强度钢材钢框架梁柱组合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土木工程学报, 2009, 42(4):48-53.
20. 石永久, 李勇, 王元清. 点支式幕墙单层索网谐波地震响应的几何非线性研究. 振动与冲击, 2009, 28(10):31-35.
土木工程 [0814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清华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建筑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4]土木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3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基础(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基础)
备  注: 复试时综合考试内容
:空气调节、传热工程
、流体网络、泵与风机
、热质交换过程与设备
土木工程 [0814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清华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水利水电工程系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4]土木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岩土工程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10土力学基础
备  注: 复试时专业综合考试内容:水利工程学科综合能力测试。
土木工程系
土木工程包括建筑工程、地下工程、桥梁工程、道路工程、交通工程、市政工程等,是国家建设的基础,它需要大量高级技术人才。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秉承清华大学的优良传统,面向未来不断进取,培养本领域具有创新能力的领袖人才,促进本领域的技术进步。土木工程包括建筑工程、地下工程、桥梁工程、道路工程、交通工程、市政工程等,是国家建设的基础,它需要大量高级技术人才。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秉承清华大学的优良传统,面向未来不断进取,培养本领域具有创新能力的领袖人才,促进本领域的技术进步。
土木工程 [0814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清华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建筑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4]土木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
一③301 数学一④803 建筑环境
与设备工程基础(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基础)
备  注:
樊健生
基本信息
职称:教授,博导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邮编:100084
电话号码:010-62788615
E-mail:fanjsh@tsinghua.edu.cn
教育背景
1994.9-1998.7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本科生,获学士学位
1998.9-2003.7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研究生,获博士学位
工作履历
2003-2006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讲师
2006-2011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副教授
2009-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博士生导师
2011-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
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为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结构及设计方法、工程抗震、结构振动及控制、结构检测评估、结构试验方法等
近期进行及完成的基础研究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工程动力灾变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863计划课题、教育部创新团队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铁道部科技开发计划、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北京市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北京市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等
近期进行及完成的代表性工程科研包括:天津新金融酒店钢板剪力墙研究、武汉中心伸臂桁架及CFT柱节点研究、桃花峪黄河大桥主缆锚固研究、黄土高震区组合桥梁研究、重庆观音岩长江大桥组合桥面系研究、青岛海湾大桥计算分析及试验、桥梁组合加宽技术应用研究、厦门园博园桥混合结合段试验及分析、青岛万邦中心工程试验研究、天津津塔钢板剪力墙及节点试验研究、中国科技馆新馆试验及弹塑性时程分析、大型汽轮机框架式基础振动及抗震研究、国家体育场鸟巢柱脚分析、中铁梁柱组合节点试验与应用研究、武昌火车站候车楼盖设计分析、潍坊跨济青高速立交/南宁民族大道立交/成都机场路立交/平顶山西立交/漯平高速立交等桥梁设计咨询、理工大/万泉河等人行桥设计及分析、天安门金水桥和长安街通道桥梁等工程安全鉴定和检测评估、特种结构的计算模拟分析等
科研项目
讲授课程:
混凝土结构设计
砌体结构课程设计
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
学术兼职
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副秘书长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振动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土建专业委员会,委员
2007-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结构工程研究所副所长
奖励与荣誉
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8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
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09年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2010年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科学技术一等奖
2010年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1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
学术成果
[1] 樊健生, 周慧, 聂建国. 空间钢-混凝土组合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进展. 建筑结构学报, 2011, 32(12): 37-45
[2] 聂建国, 卜凡民, 樊健生. 低剪跨比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建筑结构学报, 2011, 32(11): 74-81
[3] 聂建国, 陶慕轩, 樊健生, 王麒, 张革军, 邵新鹏, 蔡建军. 自锚式钢箱梁悬索桥主缆锚固区受力性能研究. 土木工程学报, 2011, 44(8): 80-94
[4] 聂建国, 黄远, 樊健生. 考虑楼板组合作用的方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建筑结构学报, 2011, 32(3): 99-108
[5] 樊健生, 聂建国, 张彦玲. 钢-混凝土组合梁抗裂性能的试验研究. 土木工程学报, 2011, 44(2): 1-7
[6] 陈宇, 樊健生, 聂建国. 多跨人行桥振动的均方根加速度反应谱法. 土木工程学报, 2010, 43(9): 117-124
[7] 李泉, 樊健生, 聂鑫. 人行荷载作用下大跨楼盖多模态振动控制方法研究. 建筑结构学报, 2010, 31(9): 42-49
[8] 聂建国, 樊健生, 黄远, 周炜, 汪大绥, 陆道渊. 钢板剪力墙的试验研究. 建筑结构学报, 2010, 31(9): 1-8
[9] 樊健生, 李泉, 聂建国. 人群激励下梁式人行桥振动控制和MTMD优化设计. 土木工程学报, 2010, 43(8): 73-80
[10] 樊健生, 陶慕轩, 聂建国, 李婷, 赵楠. 钢骨混凝土柱-钢桁梁组合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建筑结构学报, 2010, 31(2): 1-10
[11] Jianguo Nie, Muxuan Tao, Jiansheng Fan. Research on cable anchorage systems for self-anchored suspension bridges with steel box girders. Journal of Bridge Engineering, ASCE, 2011, 16(5): 633-643
[12] X. Nie, J. S. Fan, Y. J. Shi. Seismic behavior of a new type of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rigid connection. Journal of Earthquake and Tsunami, 2011, 5(3): 283-296
[13] Quan Li, Jiansheng Fan, Jianguo Nie, Quanwang Li, Yu Chen. Crowd-induced random vibration of footbridge and vibration control using multiple tuned mass dampers.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010, 329(19): 4068-4092
[14] Jiansheng Fan, Jianguo Nie, Quanwang Li, Hao Wang. Long-term behavior of composite beams under positive and negative bending. I: experimental study.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SCE, 2010, 136(7): 849-857
[15] Jiansheng Fan, Xin Nie, Quan Li, Quanwang Li. Long-term behavior of composite beams under positive and negative bending. II: analytical study.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SCE, 2010, 136(7): 858-865
土木工程 [0814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清华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水利水电工程系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4]土木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岩土工程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
一③301 数学一④810 土力学基
备  注:
土木工程 [0814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清华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土木工程系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4]土木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结构工程
02(全日制)地下结构
03(全日制)岩土工程
04(全日制)抗震抗爆工程
05(全日制)桥梁结构
06(全日制)土木工程信息技术
07(全日制)土木工程材料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4结构力学(含动力学基础)
备  注: 复试时专业综合考试内容:钢结构、混凝土结构、材料力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混凝土学综合。
土木工程专业每年招收硕士生25~30人,博士生50~60人。招生专业为:
工学硕士                                                                                     
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
研究方向:结构工程、抗震抗爆工程、桥梁结构、地下结构、 岩土工程、土木工程信息技术、土木工程材料、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建设项目管理
专业硕士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
交通运输工程领域
土木工程 [0814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清华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环境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4]土木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给水处理理论与技术
02(全日制)废水处理理论与技术
03(全日制)城市垃圾处理处置工程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951环境科学与工程原理
备  注: 951环境科学与工程原理科目考试大纲请在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主页下招生栏目内查看。复试时专业综合考试科目为污染控制工程(内容包括:水处理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环境学)。
土木工程 [0814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清华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土木工程系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4]土木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结构工程
02(全日制)地下结构
03(全日制)岩土工程
04(全日制)抗震抗爆工程
05(全日制)桥梁结构
06(全日制)土木工程信息技术
07(全日制)土木工程材料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1 数学一④980 结构力学
备  注:

课程 负责人 类别
钢筋混凝土有限元 陆新征 校级
结构动力学 刘晶波 校级

王元清
基本信息
职称: 教授
通信地址:北京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邮编: 100084
电话号码:010-62788623
E-mail:wang-yq@mail.tsinghua.edu.cn
教育背景
1982.09-1987.07清华大学 水利工程系(水工结构) 学士
1989.07-1989.11清华大学 水电工程系(岩土工程) 硕士
1989.11-1993.11前苏联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工程系(钢结构) 博士
工作履历
1987.08-1989.07 西安水电部西北勘测设计院 助工
1993.11-1995.11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博士后(助研)
1995.11-1998.07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讲师
1998.07-2006.01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副教授
2006.01-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教授
2007.10-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
钢结构的断裂、疲劳与损伤研究;
高层与大跨钢结构抗震性能与设计理论研究;
建筑幕墙设计理论与工程应用研究;
高性能钢材钢结构应用技术研究;
结构非线性材料性能与应用研究;
轻型钢结构体系分析与设计方法研究;
钢结构的检测评估与加固技术研究;
桥梁结构设计与安全性评定研究;
大型复杂钢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
特种钢结构的应用技术研究;
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与施工技术研究等。
科研项目
主持和参加20多项纵向课题,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纵向课题包括: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
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2项;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
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课题(学科交叉专项)1项;
铁道部-清华大学科技研究基金1项等。
主持和参加近百项横向课题研究,参加了北京植物园展览温室、国家大剧院、武汉证券大厦、北京南站、成都东站、江西吉安白鹭大桥、天津蚌埠桥、天津慈海桥、新加坡植物园展览温室、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航站楼、国家金融信息大厦、刚果(布)国家一号公路、国家中微子探测二期等重大工程的科研和设计咨询工作。
以第一、二作者在国内外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EI收录100余篇、ISTP收录60余篇);出版教材和专著6本;
取得国家授权专利2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0余项。
作为编制组成员参加了如下相关规范(程)的编制工作: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设计技术规程JGJ》;
《建筑工程冬季施工规程JGJ》;
《不锈钢结构设计规程CECS》;
《高强度钢结构设计规程JGJ》;
《电除尘钢结构设计规范JB》;
《钢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主编);
《建筑金属板围护系统检测鉴定及加固技术标准GB》;
《既有建筑评定与改造技术规范CECS》;
《矩形钢管混凝土节点技术规程CECS》;
《槽式预埋件连接技术规程CECS》等。
研究成果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2项。
讲授课程
研究生课程:钢结构的断裂与疲劳分析、轻型房屋钢结构;
本科生课程:钢结构(1)、钢结构(2)、钢结构课程设计、建筑结构、工程结构事故分析与处理;
学术兼职
清华大学建筑玻璃与金属结构研究所副所长,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钢结构协会理事;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秘书长、钢结构教学委员秘书长;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委员会专家组专家;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钢结构专业委员委员;
奖励与荣誉
1, “点支式玻璃建筑的基础理论与设计方法研究” 2005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 “多高层钢结构新型节点抗震基本理论与设计方法研究”2005年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3, “轻型房屋钢结构地设计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 2006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4, “点支式玻璃建筑的工程应用与关键技术研究” 2007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5, “点支式玻璃建筑的工程应用与关键技术研究”2007年获珠海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6, “高层混合结构体系的关键技术及应用”200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7, “现代工业建筑钢结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2009年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8, “杆系钢结构高等分析设计计算的关键技术及其工程应用”2009年获湖南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9, “已有建筑物钢结构加层的抗震性能分析与设计方法研究”2009年获河北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10, “半刚性连接钢结构体系设计理论、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研究”2010年获山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11, “建筑钢结构新型连接节点与体系的设计理论、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201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2, “轻钢和网架结构抗风雪灾害可靠性分析及其加固技术应用研究”2012年获辽宁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13, “超高层及大跨空间钢结构施工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2013年获山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14, “钢-混凝土组合扁梁及其框架的承载性能与设计理论研究”2014年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特等奖人;
15,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航站楼钢结构设计与施工控制关键技术”2014年获安徽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学术成果
[著作及讲义]
1,江见鲸,王元清,龚晓南,崔京浩 《建筑结构事故分析与处理》(第二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7。
2,江见鲸,王元清,龚晓南,崔京浩 《建筑结构事故分析与处理》(第三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4。
3,王元清,石永久,吴丽丽 《点支式玻璃建筑应用技术研究》。
科学出版社,2009.8。
4,石永久,施 刚,王元清,陈 宏 《多高层钢框架梁柱节点-理论与设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06。
5,李少甫,王元清 《钢结构断裂与疲劳分析》(研究生讲义),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1999.6.
6,王元清,石永久 《钢结构工程》(本科生讲义),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1996.9;
[外文期刊论文,SCI收录部分]
1, Yanmin Wu, Yuanqing Wang, Shi Yongjiu, Jianjing Jiang
Effects of Low Temperature on properties of Structural Steels.
Jon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J]. 2004,11(5):442-448。
2, Yuanqing Wang, Yongjiu Shi, Chunguang Wang and Shaofu Li
A New Method for System Fatigue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Offshore Steel Jacket.
Advance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J]. 2006,9(2):185-193.
3, Yuanqing Wang ,Lili Wu,Yongjiu Shi,Fen Sun,Yi Luo,Yue Xu
FEM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n Monolayer Cable Net for Glass Facades Static Performance.
Advance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J]. 2007,10(4):371-382。
4, Wang Yuanqing,Lu Yang,Yongjiu Shi and Zhang Ruihang
Loading Capacity of Composite Slim Frame Beams.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J]. 2009,65(3):650-661。
5,Wang Yuanqing,Zhou Hui, Shi Yongjiu, Chen Hong
Fracture Behavour Analyses of Welded Beam-to-column Connections Based on Elastic And Inenastic Fracture Mechan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eel Structures[J]. 2010,10(3):253-266。
6,Yuanqing Wang, Hui Zhou, Yongjiu Shi, and Jun Xiong
Fracture Prediction of Welded Steel Connections Using Traditional Fracture Mechanics and Calibrated Micromechanics Based Mode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eel Structures[J]. 2011,11(3):351-366。
7,Wang Y Q,Yuan H X,Shi Y J,Cheng M.
Lateral-torsional buckling resistance of aluminium I-beams.
Thin-Walled Structures. 2012,50(1): 24-36.
8,Wang Yuanqing,Zhou Hui, Shi Yongjiu,Baorui Fe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Fracture Toughness of Rail Steels and Thermite Welds at Low Temperat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2012,19(5):409-420.
9,Wang Y Q, Yuan H X, Shi Y J and Zou Y.
Bearing capacity of non-linear metallic spiders used in point supported glass facad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eel Structures. 2012,12(2):191-204.
10, Hui Zhou,Yuanqing Wang,Yongjiu Shi,Jun Xiong,Lu Yang
Extremely low cycle fatigue prediction of steel beam-to-column connection by using a micro-mechanics based fracture mod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2013,48:90-100.
11,Yuanqing Wang, Liang Zong, Yongjiu Shi
Bending Behavior and Design model of Bolted Flange-plate Connection.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2013,82:1-16.
12,Y. Q. WANG, X. Y. LIU, Z. W. HU and Y. J. SHI
Experimental study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fracture toughness of structural thick plate and its butt weld along thickness and at low temperatures
Fatigue & Fracture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 & Structures. 2013,36:1258-1273.
13,Dengfeng Wang, Yuanqing Wang, Yongjiu Shi, Yongfu Yu
OPTIMIZATION OF CASING WALL DESIGN FOR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S.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Journal. 2013,12(9):1879-1883.
14,Hui Zhou, Yuanqing Wang, Lu Yang, Yongjiu Shi
Seismic low-cycle fatigue evaluation of beam-to-column connections in steel frames through global-local analy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2014(64):97-113.
15,H.X. Yuan, Y.Q. Wang, Y.J. Shi, L.Gardner
Local-overall buckling resistance of welded stainless steel compression members with box sections.
Engineering Structures,2014(67):62-76.
16,H.X. Yuan, Y.Q. Wang, Y.J. Shi, L.Gardner
Residual stress distributions in welded stainless steel sections.
The Thin Stuctures,2014(79):38-51.
17,Lu Yang, Yuanqing Wang, Bo Gao, Yongjiu Shi, Huanxin Yuan
Two calculation methods for overall stability coefficients of stainless steel welded I-section beams.
The Thin Stuctures, 2014(83):128-136.
18,H.X. Yuan, Y.Q. Wang, Y.J. Shi, L.Gardner
Stab Column Tests of Stainless Steel Built-up Section.
The Thin Stuctures, 2014(83):103-114.
19,Y.Q. Wang, T. Chang, Y.J. Shi, H.X. Yuan, D.F. Liao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constitutive relation of stainless steel 316 under monotonic and cyclic loading.
The Thin Stuctures,2014,2014(83):19-27.
20,Xiyue Liu, Yuanqing Wang,Liang Zong, Yun Lin and Shi Yongjiu
Experimental study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toughness of Q460C high-strength steel and its butt welded joint at low temperat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eel Structures, 2014,14(3):457-469.
21,WANG YuanQing, ZONG Liang, HENG YueKun, WANG ZongYi, ZHOU Yan, HOU ShaoJing, QIN ZhongHua & MA XiaoYan
Application of an acrylic vessel supported by a stainless-steel truss for the JUNO central detector
Science in China-Series E:Technological Sciences, 2014,57(12):2523-2529.
22,Yuanqing. Wang, Lu Yang, Huanxin Yuan, Yongjiu Shi, Bo Ga
Lateral-torsional buckling tests of stainless steel welded I-section bea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eel Structures [J] ,2014,14(2):411-420.
23,Wang Yuanqing, Zong Liang, Shi Yongjiu, Yao Nan
Damage detection and rehabilitation on a curvilinear steel box girder bridge by multistage modelupdating
Structures and Infrastructures Engineering,http://dx.doi.org/10.1080/15732479.2014.970202
24,Hui Zhou,Yuanqing Wang,Yongjiu Shi,Yanmin Wu
Experimental study on fracture resistant design method for structural steel components at low temperat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eel Structures [J] DOI 10.1007/s13296-014-
25,Wang Yuanqing, Zong Liang, Zhu Ruixiang, Dai Guoxin, Shi Yongjiu
Behavior of I-section steel beam welding reinforced while under load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2015,106:278-288.
26,H.X. Yuan, Y.Q. Wang, T.Chang, X.X. Du, Y.D.Bu, Y.J. Shi
Local buckling and postbuckling strength of extruded aluminium alloy stubcolumns with slender I-sections.
Thin-Walled Structures. 2015,90:140-149.
[中文期刊论文,EI收录部分]
1, 王元清 钢结构构件在高应力集中区脆性破坏倾向性。
《工程力学》,1995年第3期,1995.9,-pp132-138。
2, 石永久,王元清,贺东哲 ZM和TM型预应力锚具性能的静、动力试验研究。
《工业建筑》,1998年第6期,1998.6, -pp36-39。
3,贺东哲,王元清,李少甫 空间管节点承载性能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工程力学》,2000年第4期, 2000.8, -pp050-055。
4,袁英战,王元清,周国强 采油井架钢结构非线性力学行为分析。
《工程力学》,2000年第6期, 2000.12, -pp104-109。
5,王元清,袁英战,周国强 含损伤缺陷采油井架钢结构双重非线性承载性能分析。
《建筑结构学报》,2000年第12期,2000.12, -pp62-67。
6,王元清,石永久,李少甫,徐 悦,荆 军 点支式支承玻璃建筑结构体系及其应用技术研究。
《土木工程学报》,2001年第4期, 2001.08,-pp1-9。
7,王元清,石永久,陈 宏, 李少甫 现代轻钢结构建筑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建筑结构学报》,2002年第1期,-pp2-8。
8,王元清,武延民,王晓哲,石小敏 含缺口受拉平板三维应力场及其对脆性破坏的影响分析。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第6期,-pp832-834。
9,王元清,杨 威,石永久, 李少甫 点式玻璃建筑中四点支承玻璃板的受弯分析。
《工程力学》。2002年第6期,-pp063-066。
10,王元清,曾文平,贺东哲 工字钢圆管混合空间管节点性能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第S1期,-ppS101-104。
11,王元清,石永久, 杨 威,马 赢, 李少甫 沉头式点式支承单层玻璃板承载性能的计算分析与试验研究。
《建筑结构学报》。2003年第6期, -pp72-78。
12. 张 勇,王元清,石永久,石小敏 索支承门式刚架模型静力试验研究,
《建筑结构学报》。2004年第1期, -pp79-86。
13,王元清,王 喆,石永久 点式玻璃建筑中柔性支承体系承载性能的非线性分析,
《工程力学》。2004年第2期, -pp029-033。
14,王元清,石永久,祝 磊,贺东哲 方管圆管混合空间管节点性能的非线性分析。
《建筑结构学报》。2004年第4期, -pp72-75。
15,石永久,王元清,陈 宏,陈 全 钢-混凝土组合扁梁受力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pp417-420。
16,王元清,谭成冬,张 勇 拱型波纹钢屋盖结构风振响应的时域分析。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pp56-60。
17,王元清,石永久,陈 全,陈 宏 钢-混凝土组合扁梁承载性能的试验研究。
《土木工程学报》。2005,38(4):12-17。
18,王元清,张如杭,石永久,李秋喆 负弯矩区组合扁梁的受力性能分析。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3期,-pp181-184。
19,黄 怡,王元清,陈 宏,温四清 水平加强层对超高超层钢框架-支撑结构的影响。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5,27(3):49-56。
20,武延民,王元清,石永久,江见鲸 结构钢材裂纹尖端张开位移的低温试验。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5(6):730-732。
21, 王元清,梁宇钒,石永久,马 赢 面内剪力作用下点支承玻璃承载性能的试验研究。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5(6):737-739。
22, 王元清,梁宇钒,石永久,马 赢 单层带孔玻璃板孔边破坏应力的力学分析。
《工程力学》。2005,22(5):147-152。
23,吴丽丽,王元清,石永久 玻璃刚度及节点约束对点支式玻璃单层索网动力特性的影响。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1(5):432-437。
24,王元清,孙 芬,石永久,吴丽丽,罗 忆,徐 悦 点支式玻璃建筑单层索网体系承载性能的整体试验研究。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5(5):769-774。
25, 王元清,梁宇钒,石永久,马 赢 弯剪组合作用下点支承玻璃承载性能的试验研究。
《建筑结构学报》。2005,26(6):123-128。
26, 王元清,武延民,石永久,江见鲸 钢结构构件抗断裂分析理论与实用方法研究。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3(1):11-15。
27,王元清,姜 波,张 勇,石永久,覃 杰,潘盛烈 大跨度钢桁拱桥柔性提升支架承载性能分析。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2(1):35-39。
28,吴丽丽,王元清,石永久,罗 忆,徐 悦 点支式玻璃建筑单层索网体系的动力特性。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6(3):318-321。
29,王元清,武延民,石永久,江见鲸 低温对结构钢材裂纹尖端张开位移(CTOD)的影响分析。
《工程力学》。2006,23(4):074-078。
30,王元清,张 勇,祝 磊,石永久,徐 悦 吊索与钢管混凝土拱桥新型连接节点承载性能试验研究。
《建筑结构学报》。2006,27(2):82-87。
31,王元清,施 飞,张 勇,石永久 变截面门式拱架轻钢结构承载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6,30(1):9-13。
32,王元清,黄 怡,石永久,陈 宏,温四清 超高层钢结构建筑动力特性与抗震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土木工程学报》。2006,39(5):65-71。
33,吴丽丽,王元清,石永久 点支式玻璃建筑单层索网体系的动力特性分析。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28(3):39-42。
34,王元清,施 飞,陈 宏,石永久 门式拱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承载性能的试验研究.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6(6):757-759。
35,王元清,张恒秋,石永久 面内受弯玻璃板的承载及稳定性试验研究。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6(6):773-776。
36,王元清,张 勇,谭成冬 拱型波纹钢屋盖结构风振响应的频域分析。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6,30(4):31-34。
37,王元清,杨 璐,石永久,施 刚 钢-混凝土组合扁梁承载性能研究及工程应用。
《工程力学》。2006,23(Supplement II):185-193。
38,吴丽丽,王元清,石永久 单层平面索网结构风振响应的几何非线性特性研究。
《振动与冲击》。2007,26(4):30-44。
39,王元清,武延民,石永久,江见鲸 含缺口受拉平板弹塑性应力场的有限元分析。
《工程力学》。2007,24(4):7-12。
40,王元清,武延民,石永久,江见鲸 含缺口受拉平板弹塑性应力场的有限元分析。
《工程力学》。2007,24(4):7-12。
41,吴丽丽,王元清,石永久 单层平面索网幕墙结构的风振响应特性分析。
《工程力学》。2007,24(Supplement I):098-103。
42,王元清,奚 望,石永久 钢轨钢材低温冲击功的试验研究。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7(9):1414-1417。
43,王元清,张如杭,石永久,陈 全 预制钢-混凝土空心板组合扁梁楼盖施工过程的抗扭分析。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29(Supplement II):192-196。
44,王元清,王锁军,吴 杰,聂建国 钢-混凝土组合框架在多层轻钢结构中的应用。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29(Supplement II):543-547。
45,王元清,孙 芬,石永久,吴丽丽 玻璃及节点约束对单层索网承载性能的影响。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39(8):1309-1313。
46,杨 璐,王元清,石永久 板型对深肋组合扁梁楼盖板的设计影响分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9(8):498-503
47,王元清,黄 怡,石永久,舒兴平 双塔高层钢结构抗震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4(10):10-14。
48,冯宝锐,王元清,石永久 低温下铁路钢轨钢材断裂韧度K1c的试验研究。
《铁道学报》。2008,30(2):83-87。
49,王元清,李吉勤,陈慧婷,李运生,石永久,张振学,汤洪雁 大吨位拉压支座及其锚固的原型试验研究。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4(3):366-370。
50,吴丽丽,王元清,石永久 玻璃幕墙中主体结构对单层索网结构风振响应的影响研究。
《振动与冲击》。2008,27(7):97-101,112,189。
51,王元清,张如杭,石永久,杨 璐 框架深肋组合扁梁的抗弯承载力研究。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8,40(10):1621-1624。
52,杨 璐,王元清,石永久 钢-混凝土组合扁梁整体楼盖承载性能有限元分析。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8,30(5):47-52。
53,王元清,陈慧婷,李运生,李吉勤,石永久,刘长玉,张振学 大吨位压剪支座及其连接的原型试验研究。
《土木工程学报》。2009,42(2):113-118。
54,王元清,胡宗文,石永久,张 勇,刘 明 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雪灾事故分析与反思。
《土木工程学报》。2009,42(3):65-70。
55,施 刚,王元清,石永久 高强度钢材轴心受压构件的受力性能。
《建筑结构学报》。2009,30(2):92-97。
56,王元清,徐 慷,王德勤,石永久,罗 忆 单索隐式点支玻璃建筑承载性能的试验研究。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9(9):18-22。
57,石永久,王元清,程 明,袁焕鑫 铝合金梁中腹板受弯屈曲的设计方法。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09,31(4):1-5。
58,刘莉媛,王元清,成钟寿,石永久 闭口型压型钢板组合楼板使用阶段的承载性能分析。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9,41(Supplement II):106-111。
59,王元清,邢继胜,李运生,石永久 大曲率钢-混凝土组合梁桥的地震反应谱分析。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9,41(Supplement II):282-287。
60,王元清,张一舟,施 刚,石永久,舒兴平 半刚性端板连接多层钢框架的Push-over分析。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6(11):10-15。
61,王元清,姚 南,张天申,石永久 基于最优化理论的多阶段模型修正及其在桥梁安全评估中的应用。
《工程力学》。2010,27(1):091-097,115。
62,王元清,王锁军,吴 杰,聂建国 组合框架抗震性能的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0,42(Supplement I):209-214。
63,王元清,高 博,戴国欣,袁焕鑫,石永久 不锈钢受弯构件承载性能的研究进展.
《建筑结构学报》。2010,32(Supplement I):189-194
64,王元清,林错错,石永久 露天日照条件下钢结构构件温度试验研究。
《建筑结构学报》。2010,31(Supplement I):140-147。
65,王元清,周 晖,奚 望,石永久 铁路钢轨铝热焊接接头的低温力学性能试验。
《焊接学报》。2010,21(7):13-16,21。
66,石永久,王元清,程 明,袁焕鑫 铝合金薄腹板梁的抗剪强度分析。
《工程力学》。2010,27(9):069-073。
67,王元清,胡宗文,石永久,周 晖,陈 宏 结构钢厚板低温冲击韧性试验研究。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0,31(9):1179-1184。
68,王元清,成钟寿,石永久 闭口型组合楼板纵向剪切承载性能的试验研究。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0,32(6):1-6。
69,王元清,袁焕鑫,石永久 点支式玻璃建筑铸铝支承件承载性能。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51(2):188-193
70,王元清,宗 亮,石永久 钢管结构法兰盘连接节点抗弯承载性能的试验研究。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8(7):13-19。
71,王元清、袁焕鑫、石永久,张贵祥 铝合金螺栓连接承压性能的试验研究与计算方法。
《四川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1,43(5):203-208。
72,王元清,周 晖,胡宗文,石永久,陈 宏 钢结构厚板力学性能的低温试验研究。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1,33(5):7-12。
73,王元清,高 博,戴国欣,石永久,廖东帆 双轴对称工形截面焊接不锈钢工字形截面梁整体稳定性试验研究。
《建筑结构学报》,2011,32(11) :143-148。
74,王元清,成钟寿,石永久 闭口型压型钢板-混凝土连续组合板承载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1,43(Supplement II):156-159。
75,石永久,王元清,苏 迪 高层钢结构组合梁与框架柱的连接节点的有限元分析。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1,43(Supplement II):204-209。
76,王元清,陈 宏,徐爱红,石永久 高层钢结构梁柱组合节点受力性能分析。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1,43(Supplement II):233-237。
77,杨 璐,王元清,石永久,王春刚 深肋组合扁梁楼盖动力特性和拟动力试验研究。
《振动工程学报》,2011,24(5) :514-521。
78,丁大益,王元清,刘莉媛,石永久,章伟松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航站楼转换节点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建筑结构学报》,2011,32(12) :108-118。
79,杨 璐,王元清,石永久 钢-混凝土深肋组合扁梁楼盖设计方法。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2,42(Supplement I):127-129。
80,王元清,宗 亮,石永久,邢继胜 钢-混凝土组合曲线梁桥施工过程分析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2,42(Supplement I):345-349。
81, 王元清,周 晖,石永久,陈 宏 厚板柱钢框架梁柱节点对断裂韧性的要求。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2,34(1):104-110。
82,王元清,杨 璐,石永久,王春刚 钢-混凝土深肋组合扁梁整体楼盖承载性能拟静力试验研究。
《土木工程学报》,2012,45(3) :26-34,98。
83, 王元清,周 晖,石永久,陈 宏 基于断裂力学的钢框架梁柱节点抗震性能分析。
《工程力学》,2012,29(4):104-112。
84,王元清,林 云,张延年,石永久 高强度钢材Q460C断裂韧性低温试验。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2,42(3):639-644。
85,张延年,王元清,张 勇,石永久,李 宁 Gumbel分布的基本风压计算与分析。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2,34(2):27-31。
86,王登峰,王元清,石永久,戴海金 电除尘器壳体墙板-立柱结构体系缺陷敏感性研究。
《工程力学》,2012,29(5):78-85,106。
87,王元清,周 晖,石永久,胡宗文,陈 宏 钢结构厚板对接焊缝低温断裂韧性试验。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2,44(6):115-120。
88,张延年,王元清,李 恒,石永久,刘 明,张 洵 现场发泡夹心墙平面外抗震性能模型试验与数值试验研究。
《工程力学》,2012,29(6):78-84。
89,王元清,赵 博,丁大益,汪 洋,石永久,陈志华 基于多点地震反应合肥新桥国际机场钢结构体系比选。
《土木工程学报》,2012,45(S2):72-75。
90,王元清,林 云,张延年,石永久 高强结构钢材Q460C焊接接头的断裂韧性试验。
《焊接学报》,2012,33(9) :5-8。
91,王登峰,王元清,石永久,戴海金,廖増安 双肢组合截面轴心受压柱柔性支撑系统。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2,33(10) :94-101。
92,王元清,常 婷,石永久 循环荷载下奥氏体不锈钢的本构关系试验研究。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2(6) :1175-1179。
93,王元清,高 博 ,戴国欣,石永久 焊接不锈钢工字形截面受弯构件整体稳定与设计方法。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3,35(1) :57-62,69。
94,王元清,刘希月,石永久 -960MPa高强度钢材对接焊缝的低温断裂韧性。
《材料研究学报》。2013,27(2) :237-246。
95, 王元清,周 晖,石永久,武延民 基于裂纹扩展阻力曲线的钢结构构件断裂行为评估模型。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53(5) :595-600。
96,王元清,陈蕴威,任剑波,宗 亮,武电坤,李 俊 钢_混凝土组合梁桥设计方法的中欧规范对比分析。
《建筑结构学报》,2013,34(Suppl.1):21-27。
97,王元清,常 婷,石永久,袁焕鑫,廖东帆,杨 璐 奥氏体不锈钢S31608的本构关系试验。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53(9):1231-1234,1240。
98,王元清,袁焕鑫,石永久,舒赣平,廖东帆 不锈钢焊接箱形截面残余应力试验与分布模型。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3(5):979-985。
99,王元清,刘莉媛,丁大益,石永久,章伟松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航站楼箱形曲梁模型承载性能。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4,30(9):1323-1334。
100,王元清,张元元,石永久 钢厚板母材及其焊接影响区的Z向拉伸试验。
《湖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4,41(2) :26-31。
101,王元清,柳晓晨,戴国欣,石永久 循环荷载作用下SN490B 钢材本构关系试验研究。
《建筑结构学报》 ,2014,35(4):142-148。
102,王元清,宗 亮,张龙英,贾瑞华,施 刚 刚果(布)Loukouni桥施工过程仿真分析。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4,49(2):195-201。
103,袁焕鑫,王元清,石永久,舒赣平,廖东帆 不锈钢焊接工形截面残余应力分布试验研究。
《建筑结构学报》,2014,35(6):84-92。
104,王元清,张元元,石永久 钢结构厚板及其对接焊缝Z向性能试验。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4,35(8):1-6。
105,王元清,祝瑞祥,戴国欣,施 刚 初始负载下焊接加固工形截面钢柱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建筑结构学报》,2014,35(7):78-86。
106,王元清,张元元,石永久 钢结构厚板母材及其焊接影响区的Z向断裂性能试验。
《天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与工程技术版),2014,47(Suppl.):24-29。
107,王元清,曹宇龙,丁大益,朱伟亮,王 磊 国家金融信息大厦钢结构关键节点试验承载力有限元分析。
《天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与工程技术版),2014,47(Suppl.):118-123。
108,王元清,刘希月,石永久 960MPa高强度钢材及其焊缝连接的低温冲击韧性试验研究。
《建筑材料学报》, 2014,17(5):915-919。
109,宗 亮,王元清,杨赛霓,施 刚 基于HAZUS 平台的中国公路桥梁震害评估模型研究。
《土木工程学报》,2014,47(Supp1.):263-268。
110,王元清,祝瑞祥,戴国欣,施 刚 工字形截面受弯钢梁负载下焊接加固试验研究。
《土木工程学报》 ,2015,48(1):1-10。
土木工程 [0814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清华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环境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4]土木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给水处理理论与技术
02(全日制)废水处理理论与技术
03(全日制)城市垃圾处理处置工程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
一③301 数学一④951 环境科学
与工程原理
备  注: 951 环境科学与工程原理科目考试大纲请在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主页下招生栏目内查看。
土木工程 [0814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清华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土木工程系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4]土木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结构工程
02(全日制)地下结构
03(全日制)岩土工程
04(全日制)抗震抗爆工程
05(全日制)桥梁结构
06(全日制)土木工程信息技术
07(全日制)土木工程材料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1 数学一④980 结构力学
备  注:
土木工程 [0814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清华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水利水电工程系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4]土木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岩土工程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
一③301 数学一④810 土力学基
备  注:
土木工程 [0814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清华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环境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4]土木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给水处理理论与技术
02(全日制)废水处理理论与技术
03(全日制)城市垃圾处理处置工程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
一③301 数学一④951 环境科学
与工程原理
备  注: 951 环境科学与工程原理科目考试大纲请在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主页下招生栏目内查看。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土木工程     专业代码:081400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土木工程

专业介绍

北方工业大学为例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涵盖内容非常宽泛的研究领域,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其涉及的技术领域还在不断地拓展新的学科分支和新的研究方向;然而,新的基础理论和高新技术不断地融入,使本学科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得到发展,广泛应用到工程实际中,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如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分析技术、全球卫星定位、遥感技术、新材料和智能材料、建筑节能技术等,都是土木工程中的重要研究领域。包括空间技术在内的各个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土木工程技术,因此,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是永恒的“朝阳产业”。
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成立于1984年,2004年开始招收研究生,目前已毕业硕士研究生200多名,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十余名,本专业在校硕士生近200名。目前已发展成为具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涵盖了岩土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四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形成了“岩土与地下工程”、“新型建筑结构设计、建筑节能与环境”和“工程防灾减灾”三个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与研究特色的研究生培养领域。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及升学率连年达到100%,毕业生因其良好的综合能力而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学科特色
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
学科组在岩土工程领域先后承担国家重点项目中的大型岩石工程、地下工程和隧道工程,矿山工程中的高边坡、松散介质工程、以及地下工程开挖诱发地质灾害评价及其控制技术等重要研究项目。在建筑结构及其抗震领域先后承担了建筑结构设计及其灾害评价、工程抗震设计及其安全评价等许多重大工程项目。
近十年,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多项,其中一等奖10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30余项,出版专编著及教材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在某些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的研究成果,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社会的好评。
优秀的研究成果带动了研究生教学质量的飞跃,一方面能够使研究生掌握前沿的学术理论和技术方法;另一方面又通过工程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运用能力;从实践活动中提升研究生理论创新能力的培养,由此,研究生的教育教学成果获得2012年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岩土与地下工程”研究方向在孙世国教授的带领下,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下图是孙世国教授作为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受到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留念。
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
授权专利30余项
重视学生能力培养、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学科依托国家科技支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省部级项目和各类企业工程课题进行研究生培养工作,通过“产、学、研、用”的基地建设,为土木工程领域工程建设的一线科研、设计和生产单位培养和输送优秀人才。培养方案立足工程实际,以注重能力培养为目标,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训练,注重学生发现科学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学位论文选题重视与土木工程设计和前沿研究领域的生产实际问题相结合,全方位强化研究生的实战能力与学术水平训练;提升研究生就业的竞争力,更好的为工程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
学科优势
研究方向广、科研综合实力强
本学科现有岩土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四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毕业后统一授予“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专业毕业证书。目前研究生的研究方向涵盖了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下属全部六个二级学科。
师资队伍学术水平高、科研条件优良
学科现有高级职称教师27名,其中博士学位教师占70%,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7名,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2名。另聘请北京市人才强校特聘教授1名,讲座教授4名,校外兼职硕士生导师5名,整个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术梯队建设合理,并形成了较强的创新能力。目前正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及省部级和各类企业课题百余项。学科依托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甲级建筑设计院及矿山安全与岩土工程研究所。试验仪器设备总值2000多万元。在物探与勘查、路基检测、隧道衬砌支护检测、结构动力特性测试与分析、清洁能源等研究方向具有国内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分析软件。
E60EM综合电磁法仪
拟动力实验系统
激光隧道断面仪
动力应变数据采集系统
动力应变/ICP数据转换系统
研究领域
岩土与地下工程
岩土与地下工程专业是国家基础工程建设、资源开发等工程建设领域的重要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各项基础工程和人居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高速公路与铁路、地铁、地下工程、堤坝、高边坡、各类复杂基础工程和矿山工程的安全等等都涉及到岩土工程理论与技术方法。区域性岩土或特殊条件下的土工问题则是针对非常规、非普遍的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和非传统的土工问题。
21世纪人类生存面临着人口、粮食、资源和环境的四大挑战。土地资源有限且利用率已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提升空间小、难度大。人类向地下深部开发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无奈的选择,由此也给岩土与地下工程领域巨大的发展机遇。国家“十二五”期间和中长期发展规划(2001-2020),对交通基础工程及民生工程的建设进行重点倾斜,公路建设重点发展“五纵七横”计划3.5万公里、铁路建设重点发展“四纵四横”计划累计里程1.3万公里、2015年之前拟建设地铁线路总长2259公里,从而极大地推动岩土与地下工程领域技术的发展,到2020年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拟在公路铁路、地铁工程建设等领域投资10万亿以上,因此本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孙世国教授
我校“岩土与地下工程”研究领域以国家安全生产专家、博士生导师孙世国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科研团队包括教授2人,副教授6人,讲师5人。该团队主要以矿山安全与岩土工程计算理论及其应用技术为重点,在矿山安全、地基工程、高边坡稳定性、地下工程理论与控制技术、岩石工程开挖对周边环境安全的影响规律与评价方法、三维动态变形监测技术与预测理论等领域已形成了非常明显的特色和优势。
目前该科研团队以第一承担单位负责“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高陡边坡风险辨识与雷达干涉监测技术及装备研发”、以及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和国家自然基金、以及校企联合项目70余项科研课题。形成了师资力量结构合理、经验丰富、梯队建设科学的研究队伍,其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7项,获国家授权专利和软件著作权20多项,出版专编著及教材20余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会议上公开发表论文200余篇,取得了多项技术创新成果,为企业解决了许多关键技术难题,取得了近10亿的经济效益,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技术人才,有力推动了该学科领域的经济发展与进步。
该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
1)高陡边坡稳定性研究,主要包括露井联采综合作用下边坡稳定性评价与分析、露天边坡风险分级分析与评价、高陡软岩边坡智能匹配优化设计、大型松软堆积体安全评价、控制与加固技术等;
2)井下突水预测与控制技术,主要包括复杂断裂带存在对上覆岩体的破坏规律及其诱发导水通道的评估与预测、安全开采控制技术与措施;
3)尾矿库灾变机制及其预测预警技术,主要包括尾矿坝重大事故隐患的现场诊断技术、尾矿库溃坝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尾矿坝浸润线抬升及坝体涌水开裂紧急险情处置技术、浑水渗流作用下尾矿坝淤堵机理及其稳定性研究;
4)地下工程设计、加固技术及施工风险评估;地下资源开发上覆岩体破坏规律及其对环境影响的评价与控制技术;
5)岩土工程的变形智能监测及其灾害预测预警技术:三维实体预测及其安全判别技术;
6)岩土工程的理论研究及其工程控制新技术的研发等 ;
7)岩土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及其评价体系的创建等;
8)各类基础工程的设计、震害评价、以及控制技术和加固措施等。
新型建筑结构设计、建筑节能与环境
为了减少灾害对人民生命和财产的严重危害,结构在正常使用和受灾时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整体性,以便有效地发挥建筑物的承重和支撑作用,保证室内工作人员能够安全地撤离和尽可能少的经济损失。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工业建设的蓬勃发展,新型结构设计及其防灾研究方向发展空间巨大。而且,经济发展面临的能源约束矛盾和能源环境问题更加突出,能源短缺已不容忽视,因此建筑节能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并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目前,全世界有近30%的能源消耗在建筑物上,巨大的建筑能耗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强化新型建筑结构、建筑节能和环境保护领域的学术问题研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王晓纯教授
“新型建筑结构设计、建筑节能与环境”特色团队以博士生导师王晓纯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科研团队包括教授3人,副教授6人,讲师2人。该团队一直致力于新型建筑结构设计、新材料的开发、结构防火技术研究;在复杂结构设计、新材料、以及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石化建筑结构火灾安全评估领域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承担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50余项。同时,该特色团队在绿色建筑、热泵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有着长期成果的积累,并取得较好的创新成果。研究成果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主要研究方向:
1)钢结构与组合结构抗火性能;
2)钢结构防火性能化设计;
3)地源热泵设备开发;
4)石化钢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5)钢结构超薄型涂料抗火性能;
6)砌体加固技术;
7)纤维复合材料修复管道技术;
8)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复杂建筑结构的设计与性能研究。
工程防灾减灾
工程防灾减灾是土木工程学科中的边缘学科研究领域,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重要作用。该研究领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和发展用以提高工程结构和工程系统抵御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科学理论、设计方法和工程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未来灾害可能造成的破坏,保证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保障灾后经济恢复和发展的能力,提高国家重大工程的防灾能力。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计划的实施,该研究领域发展前景广阔。
屈铁军教授
“工程防灾减灾”特色团队以屈铁军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科研团队包括教授2人,副教授5人,讲师5人。该团队在结构振动与抗震研究领域长期从事地震地面运动特性、地下管道抗震分析理论、城市生命线地震工程的理论与实验、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梁抗震设计及行车安全研究等等方面,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优势。先后承担或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下管道地震输入及反应”、“GFRP增强水泥模板-混凝土复合剪力墙的受力机理与设计方法研究”、“再生混凝土多轴破坏准则与本构模型的试验与理论研究”以及“地震地面运动非平稳性对结构反应影响的试验研究”、“百万千瓦机组直接空冷风机组风机振动特性与减振研究”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3部,授权专利6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同时在桥梁、隧道等结构稳定性计算方面的设计软件在相关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主要研究方向:
1)城市生命线工程的抗震与防灾减灾;
2)建筑结构的检测、加固与改造;
3)钢管混凝土结构;
4)建筑结构的隔震、减震与控制;
5)钢筋混凝土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6)纤维增强水泥模板复合结构;
7)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数值模拟分析与优化设计技术;
8)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再生骨料混凝土、堆石混凝土技术
9)桥梁设计理论及应用与仿真分析、大跨度桥梁结构、钢桥的疲劳、既有桥梁评估与加固、旧桥检测加固维修理论及设计施工研究。

专业点分布

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方工业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燕山大学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内蒙古工业大学 大连大学 沈阳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吉林建筑大学 东北电力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东北石油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江苏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华侨大学 福建工程学院 南昌航空大学 烟台大学 济南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三峡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深圳大学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广西科技大学 陆军勤务学院 西南科技大学 空军工程大学 新疆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814 土木工程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56 所,本次参评54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34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247 同济大学 A+
2 10286 东南大学 A+
3 10003 清华大学 A
4 10005 北京工业大学 A
5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6 10335 浙江大学 A
7 10056 天津大学 A-
8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A-
9 10294 河海大学 A-
10 10532 湖南大学 A-
11 10533 中南大学 A-
12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A-
13 90006 解放军理工大学 A-
14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B+
15 10107 石家庄铁道大学 B+
16 10153 沈阳建筑大学 B+
17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B+
18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B+
19 10422 山东大学 B+
20 10486 武汉大学 B+
21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
22 10536 长沙理工大学 B+
23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B+
24 10611 重庆大学 B+
25 1070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B+
26 11078 广州大学 B+
27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B
28 10016 北京建筑大学 B
29 10291 南京工业大学 B
30 10359 合肥工业大学 B
31 10386 福州大学 B
32 10429 青岛理工大学 B
33 10459 郑州大学 B
34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B
35 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B
36 10610 四川大学 B
37 10618 重庆交通大学 B
38 10710 长安大学 B
39 10731 兰州理工大学 B
40 10732 兰州交通大学 B
41 10112 太原理工大学 B-
42 10145 东北大学 B-
43 10280 上海大学 B-
44 10332 苏州科技大学 B-
45 10361 安徽理工大学 B-
46 10385 华侨大学 B-
47 10424 山东科技大学 B-
48 10430 山东建筑大学 B-
49 10593 广西大学 B-
50 10616 成都理工大学 B-
51 10700 西安理工大学 B-
52 10704 西安科技大学 B-
53 11075 三峡大学 B-
54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C+
55 10080 河北工业大学 C+
56 10147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C+
57 10255 东华大学 C+
58 10337 浙江工业大学 C+
59 10404 华东交通大学 C+
60 10500 湖北工业大学 C+
61 10534 湖南科技大学 C+
62 10590 深圳大学 C+
63 10674 昆明理工大学 C+
64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C+
65 10792 天津城建大学 C+
66 10878 安徽建筑大学 C+
67 11845 广东工业大学 C+
68 10009 北方工业大学 C
69 10078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C
70 10183 吉林大学 C
71 10191 吉林建筑大学 C
72 102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C
73 10252 上海理工大学 C
74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C
75 10298 南京林业大学 C
76 10384 厦门大学 C
77 10538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C
78 10560 汕头大学 C
79 10596 桂林理工大学 C
80 10657 贵州大学 C
81 11646 宁波大学 C
82 10019 中国农业大学 C-
83 10128 内蒙古工业大学 C-
84 10188 东北电力大学 C-
85 10216 燕山大学 C-
86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C-
87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C-
88 10427 济南大学 C-
89 10460 河南理工大学 C-
90 10488 武汉科技大学 C-
91 10555 南华大学 C-
92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C-
93 11066 烟台大学 C-
94 11117 扬州大学 C-

土木工程研究生考试科目:
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土木工程系)考研科目为例,不同院校略有不同,仅供参考: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4结构力学(含动力学基础)
复试时专业综合考试内容(两份试卷二选一):1混凝土结构(含预应力混凝土)、钢结构(含钢结构稳定);2弹性力学(含有限元)
 
土木工程考研参考书:
 以武汉大学为例,不同院校略有不同,仅供参考: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参考书目
825 建筑工程经济:
《建筑工程经济与企业管理》何亚伯,武汉大学出版社
826 给水排水水力学:
《水力学》,西南交大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827 道路工程材料:
《道路建筑材料》李立寒 张南鹭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801 材料力学:
《材料力学》邓训,武汉大学出版社或《材料力学》孙训方,高等教育出版社
918 结构力学:
《结构力学教程1,2》龙驭球,高等教育出版社
803 工程地质: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杨连生 武汉大学出版社
488 水力学:
《水力学》李炜,武汉大学出版社
 
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就业:
  土木工程行业前景
尽管我国经济与社会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但目前还是属于发展中国家,各项基础建设工作仍需要不断完善,城市化进程仍在推进之中。因此,土木工程建设前景广阔。
1.城市建设
维基百科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的城市化率为51.27%,排在世界第113位,远低于美国的82%、德国74%,法国的77%。相应的城市建设还有很大的空间。城市建设中的土木工程工作主要包括房屋建筑(工业与民用建筑)、城市轨道交通、市政工程等的建设与维护。相应的工作将会吸引大量的毕业生工作。
2.公路建设与维护
近30年来,我国的公路建设发展迅猛,公路总里程达到了4,106,387公里,排在美国68,937,575公里和欧盟5,814,080公里之后。其中高速公路我国已经超出10万公里,排在世界第一。
尽管公路建设发展良好,我们还必须看到,国内公路发展是不均衡的,西部地区及山区的公路网仍然薄弱,不利于国家的均衡发展。鉴于国内庞大的人口数量,相应公路建设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相关的建设工作必然带来大量的土木工程专业就业机会。
另外一方面,既有里程庞大的公路规模,随着路桥年龄的增长,相关路桥检测、维护、加固等工作量需求巨大,同样能吸收大量的土木工程专业就业人员。
3. 铁路建设与维护
目前,我国的铁路总里程约10万公里,仍远低于美国的22.6万公里。换算为人均铁路里程长度则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近10多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迅猛,目前高铁里程已经突破1万公里,是其他国家高铁里程的总和。我国人口多,人口分布稠密的特点使得高铁成为较适合我们的交通方式,因此高速铁路将会不断的发展。
总体而言,国内铁路网仍然处于相对稀缺的状况,分布仍不均匀。因此,无论是普通铁路与高速铁路,其建设空间还很大。
持续不断的铁路建设工作必然带来大量的土木工程专业就业机会。既有的铁路基础设施的维护同样需要大量的就业人员。
4.机场建设与维护
在所有的基础建设中,我国的机场建设相对较慢,资源主要集中于大城市。2012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机场总数为497个,远低于美国的15,079个,巴西的4,105个。尽管大规模的航空运输并不是适合我国国情,但目前的国内的机场数量太过稀少,不利于经济发展及战备与救灾等工作。机场建设工作同样可以吸引大量的土木工程就业机会。